油價連跌不休,美國石油公司的股價也受到極大沖擊。如果油價繼續跌下去,頁巖油公司是否也需要開始擔憂?頁巖油泡沫是否會因此破裂?
油價自6月來已累積下跌逾26%。油價周二急挫4美元左右,創兩年來最大單日跌幅,收於每桶85.04美元,極度接近高盛此前預期的頁巖油成本線。一方面是國際能源署預期石油需求進一步疲軟,另一方面,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國並不願減產。
周一美國一家小型石油公司 Goodrich Petroleum的股價重挫30%,成為當天受打擊最慘痛的一只股票。而大型石油公司的日子也不好過,大陸資源公司(Continental Resources)股價下跌5.1%,阿美拉達赫斯公司(Amerada Hess Corp.)股價下跌5.8%,EOG資源公司股價下跌6.8%。
周二上述公司的股價均略有回升,但仍沒能夠恢複。
過去三年間,國際石油市場相對沒有太多動蕩,BP石油公司前首席經濟學家Christof Rühl稱之為“詭異的平靜”。如今,石油市場的劇烈波動行又回來了。
高盛認為,美國大規模的頁巖油開采,使得成本曲線趨於平緩,布倫特原油85美元/桶是美國頁巖油生產成本的底線。高盛還估計,美國前三大頁巖油田的儲量約為目前沙特的國家原油儲備的三分之一。只要價格在實際成本曲線之上,頁巖油就可盈利,這就意味著只要布倫特原油價格高於85美元/桶,頁巖油產量每天可以達到1100萬桶,這對於OPEC國家來講是一個警戒“紅線”:
然而,如果油價跌到85美元/桶以下,情況就完全變了,頁巖油公司就應該開始警惕關註了。目前彭博頁巖油指數已經跌入熊市:
在油價下跌的過程中,沙特阿拉伯表現出了明顯的任由其下跌的意願,這樣將考驗資本市場對美國石油生產商的支持。自從2009年美國頁巖油革命開始以來,此輪油價下跌是對美國該行業最嚴峻的一次考驗。
此外,據英國《金融時報》引述前白宮官員Bob McNally表示,粗略估算,即使油價跌到80美元/桶,也僅僅會導致沙特損失皮毛,約100-200億美元。
但分析師也表示,即使美國WTI原油價格低於85美元/桶,美國頁巖油公司也還是能夠盈利的。
Wood Mackenzie公司預計,大部分美國頁巖油生產商的收支平衡點是油價在75美元/桶。如果油價繼續下降,頁巖油產業的壓力就會增加。中小型頁巖油公司這些年來一直處於現金流赤字的狀態。頁巖油井產量的下滑意味著這些公司要不停地開采才能夠維持產出,更不用說實現增長了。
如果開采的資金出現問題,那麽頁巖油產量將急速下降,或將意味著頁巖油泡沫的破滅。
Wood Mackenzie公司的分析師Phani Gadde表示,如果油價在每桶100美元,那麽所有頁巖油生產商都能夠在2-3年內達到收支平衡;如果油價降到90美元/桶以下,那麽有30%-60%的生產商都還將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
據評級公司惠譽的數據,能源公司發行的評級低於B-的高收益率債券(垃圾債)規模已經達到750億美元,2009年這個數字僅有160億美元。(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2012年6月25日,四川省眉山市眉山市看守所,法官對吳某宣布死刑複核結果。 (東方ic/圖)
就司法裁定而言,死刑複核就像一門殘酷的藝術。而這門能定人生死的藝術,現在就掌握在最高法院刑事審判庭的法官手中。
死刑判決,雖然表面上似乎有明確的法律原則規定,但在涉及到很多罪名的量刑時,仍然需要法官憑借長期的職業經驗,在抽象的條文與案件事實中找到那條“生死線”。
中國是死刑罪名比較多的國家之一。 “最高法院曾經動過一個念頭,就殺人罪、傷害罪、毒品犯罪這些主要的死刑罪名,各出臺一個規範性文件。每個罪什麽樣的該殺,什麽樣的不該殺,都寫清楚,後來還是沒有出臺。因為發現很難寫清楚,即使寫出來了,還會是一個比較抽象、比較原則性的東西。人類的感知上是有限的,很難通過文字把一些界限都表達清楚。”一位高級法官說。
通過采訪死刑複核法官和梳理內部講座、培訓材料,“知道”(微信號:nz_zhidao)為你剖析部分罪名死刑判決的原則。
這一點在2014年10月27日首次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中已經得到確認。草案一次性減少了九個死刑罪名,其中五個屬於經濟犯罪,其中就包括集資詐騙罪。2013年,湖南曾成傑因此罪被判死刑。
曾成傑被處決前後,有不少法學家、經濟學家和民營企業家都主張,非法集資多發的重要原因之一民營企業融資困難,案件被擴大也常常是由於政府不當介入,出事後只殺企業家不公。
對此,最高法院一位法官認為,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但“有的案子,老板跑路,被害人就轉而圍了政府,對社會秩序危害也不小。不少案子,確有一些政府、官員站臺造勢,甚至拿過錢,比如曾成傑的案子,湘西州州長那弟兄倆也都被判了。是誰的責任誰來承擔,官員和政府有責任,但不能因此就赦免了集資者的責任。”
但他同時介紹,對於集資詐騙罪,不殺的尺度,一般只要能把窟窿補上,就可以不殺。
曾成傑案後,曾有王石等呼籲企業家們自救,如果有誰因為這個罪名被抓,其他人應該籌錢幫他把錢還上。聽到這個說法,最高法院有關庭領導曾給銀監會相關負責人打了電話,“我們表示歡迎,只要能還上,一百個億都可以不殺。”
近些年,因集資詐騙判處死刑的不過十幾個人,和殺人、搶劫等沒法比,震懾作用大,實際應用已經非常少了。
此次修法中,貪汙罪和受賄罪依然沒有廢除死刑。但死刑門檻被大大提升了,原來的表述是“數額在十萬元以上……情節特別嚴重的,處死刑”,現在變成了“數額特別巨大,並使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但現實中,一位最高法院法官告訴南方周末記者,1997年《刑法》頒布以來,從來沒有一個貪汙十幾萬就殺頭的。
“貪汙主要是數額標準。你想想,十萬塊錢,再嚴重能嚴重到哪兒去?就算貪汙的是緊急救災款,甚至是關鍵項目的軍費,比如造航母的錢,十幾萬塊能造成多嚴重的傷害?(十萬)寫在那兒只是嚇唬人的。”
但受賄罪就不一樣了。因為要“為他人謀取利益”,在這個過程中,有可能數額很少就造成嚴重後果。
最驚險的,是1999年的重慶綦江彩虹橋跨塌案。縣委副書記林世元僅僅受賄十幾萬元,就將工程給了一個包工頭,造成40人死亡,後果極其嚴重,差點就被判了死刑立即執行。一審判決後,考慮到存在檢舉揭發的立功表現,最終還是改成死緩。
從這些年的判決來看,因貪汙受賄被殺貪官的犯罪數額也是水漲船高。早期胡長清、王懷忠的五百多萬,成克傑的四千萬都殺了,近期劉誌軍六千萬卻判死緩,可以看出最高法院的審慎態度。
“比劉誌軍少的,好多(死刑複核)兩三千萬的,最後都發回去了,以後估計也不會殺了。最近兩年殺的幾個人,蘇杭兩市的市長許邁永和姜人傑,都過了億。同時被殺的還有一個遼寧的國土局女局長(“土地奶奶”羅亞平),雖然最後認定了6000萬,但我們確信她是過億的,只是因為一些財產被轉移到了國外,沒法取證。現在過億的很多,也不一定都殺,像陳同海1.9個億,也沒有殺。以後肯定會越來越少,一年不一定有一個,但也要保持震懾,肯定還要殺。”一位最高法院法官說。
2013年6月9日,劉誌軍受賄、濫用職權案一審開庭。圖為劉誌軍被帶入法院。 (新華社 公磊/圖)
和貪汙、受賄罪一樣,毒品犯罪量刑也以數量為基準,再考慮其他情節。
2007年最高法院收回死刑核準權後,原本各地存在很大差異的毒品案件死刑數量標準得以逐漸統一,但考慮到地區差異的客觀存在,對雲南、廣東等毒品大省繼續網開一面。
據最高法院相關法官介紹,目前毒品犯罪的死刑標準一般是海洛因或甲基苯丙胺(俗稱“冰毒”)一千克以上。
但數量不是唯一標準,有些案件,只有五六百克,但因是累犯,也判了死刑。有的過了一千克,但過得不多,且是初犯,就沒殺。
廣東和雲南的標準分別是兩千克和三千克,因為每年全國查處的毒品案件數量廣東最多,查獲毒品數量雲南最多,具體到雲南的西雙版納,標準是全國最高的五千克。
“現在全國標準趨於統一,過低的沒有了,過高的也不太多了。因為中國地域太大了,不同地區毒品犯罪的形勢和特點不一樣,導致實際危害後果,或者說當地群眾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像雲南西雙版納,一個中級法院一年萬克以上的案件可能就過百件,有的省份全年也沒幾件過萬克的。所以也存在一個毒品案件死刑比例控制和總量控制的問題,西雙版納和其它地方的標準就不能一樣,否則雲南得多殺多少啊。”這位法官說。
就故意殺人、搶劫、強奸等暴力犯罪,由於案情多種多樣,是否適用死刑的原則也就非常複雜繁瑣。不少案件同時具備幾項從輕和從重情節,殺或不殺也就變得很難判斷。
這幾類案件,最高法院非常重視案件的導向和社會效果。例如法律雖然只規定了18歲以下不判處死刑,75歲以上的老人一般不判處死刑,但在實踐中,對於剛滿18周歲或者年滿70周歲的也會給予照顧,只要情節不是非常惡劣,一般都不大會殺。
在雇兇殺人案件中,則首先考慮判處主謀死刑,“這是最高法院的原則,也是我們認為公平正義的底線。雖然你的手上沒有沾滿鮮血,但某種程度上,這比親自殺人的還壞、還惡。”一位法官說。
就故意殺人案件,具備下列情節的一般都會處於死刑,包括出於卑劣動機預謀殺人,如打擊報複、惡意競爭、謀財等;殺害未成年人、孕婦、老人等需要特別保護對象的;有暴力犯罪前科的;暴恐、黑社會犯罪的首要分子等。
還有冒充軍警殺人,因為這類犯罪不僅損害國家聲譽,還往往導致被害人不敢反抗或不敢報警,社會影響惡劣;殺人後肢解、碎屍或侮辱屍體的,因為中國人傳統上對屍體比較尊重,上述行為說明被告人主觀上比較惡劣,也容易造成被害人鬧訪。
至於故意傷害案件,除非情節太過惡劣,一般在造成嚴重殘疾或死亡時才考慮死刑,還有就是使用了可能導致被害人終身痛苦的犯罪手段,使人生不如死並且醫療費用驚人的。
總之,在死刑判決上,少殺、慎殺正在得到努力踐行。
上周華爾街見聞提到,摩根士丹利估計開采美國頁巖油的平均盈虧保本價格是每桶76-77美元。巴克萊近日報告預計,每桶美國WTI原油價格如果跌至80美元,大多數頁巖油生產商都還能達到已公布的明年產量目標。如果明年全年持續此價格,可能有相當一部分產油區要設定新的保本產量標準,以抵消現有油井盈利下滑的影響。
上述巴克萊報告預計,若持續上述低價,明年保本產量調整的範圍還很小,後年會大得多。17-25%的盈利下滑將導致頁巖油生產商大幅削減資本支出。此前巴克萊預計,明年下半年油價會在每桶80美元基礎上反彈。但如果下半年油價不漲反跌,跌至每桶70美元,美國半數已證實儲量和概算儲量的致密油開采都將面臨挑戰。
“致密油”(tight oil)也被稱為輕質致密油,是在生產頁巖氣的地帶利用水平鉆井和多段水力壓裂來生產的成熟石油。
巴克萊認為,上述每桶70美元油價近期(六個月內)的影響很小,可明年下半年與後年就會出現更多的保本產量下調,導致明年全年新增日產量減少約10萬桶。而非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地區合計每日產量增加約150萬桶,日產量減少約10萬桶只是九牛一毛。除非OPEC成員國減少供應,或者市場需求回升,否則油價下行壓力仍會增加。
全球能源研究與咨詢機構Wood Mackenzie預計,如油價跌至每桶70美元,到2017年,80%的新致密油保本產量會設為每日280萬桶,相當於未來三年新增鉆井日產量80萬桶,每日新增產量減少20萬桶。
對上述圖表中的術語,巴克萊提出要註意以下三點:
1、Wood Mackenzie的“半周期”(half cycle)成本曲線僅代表一口油井的新增產量,並非一個項目的新增生產水平。而能源企業評估新增開采項目的可行性,用的是包括其他費用的“全周期”成本。
2、成本曲線不能解釋現有生產可能怎樣反應。這方面巴克萊采用了美國能源情報署(EIA)的年度能源展望數據。EIA預計,如油價維持在每桶70美元,到2017年,年度新增日產量將達到63萬桶,年度減少規模均攤約為每日18萬桶。
3、服務成本預計會下降,這將是決定供應致密油保本價格的另一重要因素。油田的服務相關成本今後幾年會進一步減少,這意味著年度成本曲線可能每桶平均降低5美元。
OPEC國家產油商的生產成本很低,在沙特甚至只有每桶4美元。在油價處於低價位時期,致密油生產商可能首批受到影響。
由於產油企業的市值、套期保值率和石油產量各不相同,他們對低油價的反應可能也截然不同。巴克萊預計,如油價跌至每桶80美元,中小盤股代表的石油生產商明年盈利將減少17%。如跌至每桶70美元,減幅將達到25%。這類企業明年可能削減資本支出,減少鉆探計劃。現有油井不會受影響。
以上提到的摩根士丹利預測也指出,油價持續處於低位將導致能源企業大幅削減支出。一旦出現這種被分析師稱為“資本支出懸崖”(capex cliff)的情形,整個美國經濟都會受影響。
下面可見巴克萊預計將首批削減鉆探相關資本支出的企業。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上周華爾街見聞提到,摩根士丹利估計開采美國頁巖油的平均盈虧保本價格是每桶76-77美元。巴克萊近日報告預計,每桶美國WTI原油價格如果跌至80美元,大多數頁巖油生產商都還能達到已公布的明年產量目標。如果明年全年持續此價格,可能有相當一部分產油區要設定新的保本產量標準,以抵消現有油井盈利下滑的影響。
上述巴克萊報告預計,若持續上述低價,明年保本產量調整的範圍還很小,後年會大得多。17-25%的盈利下滑將導致頁巖油生產商大幅削減資本支出。此前巴克萊預計,明年下半年油價會在每桶80美元基礎上反彈。但如果下半年油價不漲反跌,跌至每桶70美元,美國半數已證實儲量和概算儲量的致密油開采都將面臨挑戰。
“致密油”(tight oil)也被稱為輕質致密油,是在生產頁巖氣的地帶利用水平鉆井和多段水力壓裂來生產的成熟石油。
巴克萊認為,上述每桶70美元油價近期(六個月內)的影響很小,可明年下半年與後年就會出現更多的保本產量下調,導致明年全年新增日產量減少約10萬桶。而非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地區合計每日產量增加約150萬桶,日產量減少約10萬桶只是九牛一毛。除非OPEC成員國減少供應,或者市場需求回升,否則油價下行壓力仍會增加。
全球能源研究與咨詢機構Wood Mackenzie預計,如油價跌至每桶70美元,到2017年,80%的新致密油保本產量會設為每日280萬桶,相當於未來三年新增鉆井日產量80萬桶,每日新增產量減少20萬桶。
對上述圖表中的術語,巴克萊提出要註意以下三點:
1、Wood Mackenzie的“半周期”(half cycle)成本曲線僅代表一口油井的新增產量,並非一個項目的新增生產水平。而能源企業評估新增開采項目的可行性,用的是包括其他費用的“全周期”成本。
2、成本曲線不能解釋現有生產可能怎樣反應。這方面巴克萊采用了美國能源情報署(EIA)的年度能源展望數據。EIA預計,如油價維持在每桶70美元,到2017年,年度新增日產量將達到63萬桶,年度減少規模均攤約為每日18萬桶。
3、服務成本預計會下降,這將是決定供應致密油保本價格的另一重要因素。油田的服務相關成本今後幾年會進一步減少,這意味著年度成本曲線可能每桶平均降低5美元。
OPEC國家產油商的生產成本很低,在沙特甚至只有每桶4美元。在油價處於低價位時期,致密油生產商可能首批受到影響。
由於產油企業的市值、套期保值率和石油產量各不相同,他們對低油價的反應可能也截然不同。巴克萊預計,如油價跌至每桶80美元,中小盤股代表的石油生產商明年盈利將減少17%。如跌至每桶70美元,減幅將達到25%。這類企業明年可能削減資本支出,減少鉆探計劃。現有油井不會受影響。
以上提到的摩根士丹利預測也指出,油價持續處於低位將導致能源企業大幅削減支出。一旦出現這種被分析師稱為“資本支出懸崖”(capex cliff)的情形,整個美國經濟都會受影響。
下面可見巴克萊預計將首批削減鉆探相關資本支出的企業。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盧布跌勢進一步擴大,北京時間15:14,美元/盧布刷新歷史高點至49.56,距離50關口僅一步之遙。
此前華爾街見聞曾報道,在OPEC宣布保持石油生產目標在3000萬桶/日不變之後,油價快速下跌。由於俄羅斯經濟和原油價格密切相關,因此盧布也在消息後重挫,周四早晨美元/盧布刷新歷史新高至48.58。
俄羅斯Micex指數下跌0.4%,盤中漲幅一度達到6%。2027年2月到期的俄羅斯債券收益率上漲12個基點至10.42%。自今年2月之後,美元/盧布升值幅度已經達到26%,俄債收益率則大漲206個基點。
盧布貶值和油價下跌已經使得俄羅斯經濟陷入衰退的風險之中。
俄羅斯國家能源安全局首席分析師Aleksandr Pasechnik告訴路透,“我認為盧布對美元很可能在今年年底會跌至50,但是不太可能進一步跌破這一門檻,否則將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後果。”
俄羅斯財長Anton Siluanov周一在莫斯科的經濟論壇上表示:“因為歐美制裁,我們每年損失約為400億美元,而由於油價暴跌了30%,我們每年的損失在900億至1000億美元。”
而最新數據顯示,俄羅斯11月7日的國際儲備總額為4210億美元。這聽起來很讓人放心,但俄羅斯外匯儲備在2013年10月31日時為5240億美元。因此,俄羅斯在一年內已經損失了103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俄羅斯央行表示,將限制外匯互換操作規模至每日20億美元的時間延長兩周,至12月14日。消息後,盧布快速走高,美元/盧布從逼近50水平快速回落至49.18。俄羅斯國家能源安全局首席分析師曾表示,50是美元/盧布重要關口,跌破這一門檻將對俄羅斯造成嚴重社會後果。
俄羅斯央行表示,將限制外匯互換操作規模至每日20億美元的時間延長兩周,至12月14日。該限制設定期限原本是從11月12日至11月30日。
今天下午,盧布跌勢不斷擴大,美元/盧布一度刷新歷史高點至49.7943,距離50關口僅一步之遙。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俄羅斯國家能源安全局首席分析師Aleksandr Pasechnik表示,“我認為美元/盧布很可能在今年年底跌至50,但是不太可能進一步跌破這一門檻,否則將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後果。”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當對手以「破壞式創新」的戰略殺到你家門前時,「師夷長技以制夷」,模仿對方戰術會是個好對策嗎?電腦系統龍頭微軟(Microsoft),正面臨這樣一場考驗。 甫於十一月二十九日開跑的資訊月,今年最亮眼的新品之一,莫過於華碩捲土重來的低價小筆電。不到六千七百元的單價,幾乎是台灣市場有史以來最低、規格卻能媲美單價一萬元的入門款。從上市前兩個月就在網路上引起討論,來勢洶洶,彷彿筆電界的「小米機」。 回顧今年的手機市場,華碩其實已經靠著「低價」吃了一次甜頭。四月推出的低價智慧型手機Zenfone系列,在市場上熱銷,不僅全年出貨量從原訂的五百萬上修到全年八百萬支,甚至一度稱霸台灣手機市場,成為單月銷售冠軍,左打蘋果(Apple)、右踢宏達電。 新機配合微軟搭載Bing 因此這次華碩暌違逾兩年、在低價小筆電市場再出招,推出破壞式價格產品,不免讓人好奇,是否想在筆電市場複製低價手機成功經驗? 對此,華碩財務長張偉明強調:「沒有、沒有,我們只是配合微軟的『Bing計畫』。」 這所謂的「Bing計畫」,其實是微軟發動的一場筆電市場保衛戰。 首先,看看筆電市場近年有多低迷。從二○一二年開始,受行動裝置崛起影響,全球筆電的出貨量連兩年衰退,去年出貨量更減少了八.五%,而今年雖開始止跌,但根據研調機構WitsView的預估,明年的市場也僅有○.六%的成長。 筆電市場低迷,對向來倚賴與電腦搭售作業系統的微軟,已是一大惡耗,減損了授權金的收入。沒想到,更糟的還在後頭,即Google推動低價雲端筆電「Chromebook」搶市。 Chromebook,是Google自二○一一年年中起,與各電腦品牌合作推出的低價雲端筆電。最大的特色,是捨棄了微軟的Windows系統,搭載Google的網路作業系統,包括文書作業或各類應用程式,多半得連上網路執行,資料也都儲存在雲端。 11月迎戰Google雲端筆電 台灣直到今年十一月才開始販售Chromebook,因此還沒感受到其威力,但它其實已經在北美市場掀起一股波瀾。 在美國,從幼稚園到高中的教育市場,Chromebook已經占有超過五分之一的市占率,更使蘋果的iPad在教育市場銷售停滯。在電子商務巨頭亞馬遜(Amazon)的網站上,Chromebook更長期盤踞筆電銷售冠軍。不管在B2B(企業對企業的銷售模式)或B2C(企業對顧客的銷售模式)的筆電市場,Google已經明顯威脅了微軟的生存空間。 就像安謀(ARM)的崛起,逼得英特爾(Intel)補助手機與平板廠推出低價裝置,鞏固自己在晶片市場的地位。英特爾在亞洲最成功例子,即華碩今年的Zenfone系列手機。如今眼看Google的Chromebook在市場逐漸坐大,微軟也只好加強補貼電腦品牌廠,華碩有英特爾協助的成功案例,加上過去也曾配合Google推出Chromebook,因此當微軟找上門合作,雙方也就一拍即合,華碩這個小筆電始祖,再度推出更低價的小筆電應戰。 「微軟必須守住這片江山。」IDC研究經理嚴蘭欣指出,微軟已在近年主流的行動裝置系統上近乎失守,又面臨電腦授權金收入減少的困境。屋漏偏逢連夜雨,如今更在作業系統上出現了Google這個新競爭者,當然不能退讓。 因此從今年開始,微軟對電腦品牌廠釋出補貼優惠,只要出產的電腦售價低於二百五十美元,且內建搭載Bing搜尋引擎的Windows 8.1版本,都能享有作業系統授權金三折的優惠,鼓勵品牌廠推出低價的Windows筆電與Chromebook競爭,穩固微軟既有版圖。 但微軟仿Google推低價筆電這招,看在品牌廠業者眼裡,卻只「得其形」,但「未得其義」。 軟體整合服務才是決勝點 一位和微軟與Google都有合作的電腦品牌廠主管直言,Chromebook之所以能在小筆電市場殺出生路,價格只是原因之一。真正成功的關鍵,在於背後完整的軟體解決方案。 Chromebook的許多功能,雖得連上網路執行,看似被「閹割」,但卻因Google在行動裝置系統已是主流,反倒成優勢。只要是Android系統的使用者,一個帳號登入,就能自由轉換手機與Chromebook上的程式跟檔案,讓使用者能把手機、平板電腦跟筆電完全串聯在一起。 「且像Google,會配合教育市場,推出讓老師線上改作業的應用程式,微軟在軟體上能端出什麼牛肉?」該名品牌廠主管舉例。 同時,低價筆電更不是人人都玩得起的遊戲。一位二線電腦廠的主管便私下透露:「我們沒有能力,也不願意跟進這件事情……,大家都賺得比以前少,這不是很正面。」 目前在低價筆電競賽上,Chromebook暫時先馳得點。未來微軟能否扳回一城,或許關鍵不在筆電價格有多低,而是能不能在行動運算的時代,整合服務,抓住消費者的心。 【延伸閱讀-圖表資訊】Google靠雲端整合軟體,先馳得點!——低價小筆電兩大陣營比較 ==========Google 領軍陣營 微軟 ----------------參與電腦品牌廠商:惠普、戴爾、宏?痋B三星、華碩等----------------問世時間:2011年第2季----------------單價區間:約200至300美元----------------主打市場:教育市場、商用市場----------------功能特色優點:雲端運算,可整合Google眾多服務缺點:許多功能須仰賴網路----------------市場反應:‧北美教育市場市占率約2成‧亞馬遜網站筆電銷售第一 ==========微軟----------------參與電腦品牌廠商:惠普、華碩、東芝等----------------問世時間:2014年第3季----------------單價區間:約200至400美元----------------主打市場:無特定族群的中低階大眾市場----------------功能特色優點:硬體規格較高,部分功能毋須連網執行缺點:缺乏整合優勢----------------市場反應:尚待觀察12月北美購物季表現----------------整理:吳中傑 |
俄羅斯國家能源安全局首席分析師Aleksandr Pasechnik11月末曾告訴路透,“我認為盧布對美元很可能在今年年底會跌至50,但是不太可能進一步跌破這一門檻,否則將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後果。”
俄羅斯財長Anton Siluanov11月在莫斯科的經濟論壇上表示:“因為歐美制裁,我們每年損失約為400億美元,而由於油價暴跌了30%,我們每年的損失在900億至1000億美元。”
更早之前,本月4日俄羅斯央行就大舉出售價值1011.5億盧布(約18億美元)的外匯以穩定匯率, 當日曾一度幫助盧布持穩,但是隨後很快重拾跌勢。今年至今為止,俄羅斯央行已經斥資800億美元幹預匯市,但是收效甚微。
為了應對盧布貶值,俄羅斯央行宣布其黃金儲備一周來減少了43億美元。此前俄羅斯一直都並未動用其龐大的黃金儲備。但是近期由於原油價格大幅下滑外加制裁影響,盧布對美元大跌,俄羅斯央行不得不出售黃金儲備以對付通脹和盧布下行。
高盛認為,俄央行將繼續根據通脹和通脹預期變化調整基準利率,同時可能會使用其他工具穩定盧布匯率。可能的工具包括非沖銷幹預,既幹預外匯市場又收緊國內流動性,同時限制主要貸款工具的供應。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美國最大的企業重組咨詢公司Conway Mackenzie預計,因原油價格下跌帶來的巨大經營壓力,今年第二季度國內鉆油工及其雇主能源開采企業將相繼崩潰,油服企業會被“摧毀”。
美國基準油價WTI原油價格七個月來跌幅高達57%,本月13日跌至每桶44.20美元,創五年半新低,昨日收報每桶46.31美元,當日下跌3.1%。
Conway Mackenzie曾主要負責2013年美國底特律市破產案。該司高級董事總經理John T. Young認為,在WTI價格暴跌後,為石油生產商鉆探和管理油田的美國企業將首批被擊垮。面對原油價格持續走低,產油企業已裁員數千人,推遲數十億美元的項目,取消或收縮擴張計劃。今年二季度,油服企業將開始受到重創。
彭博報道援引Young的評論稱:“油服企業第二季度會被摧毀。無疑有些公司要宣告死亡。”Young警告,產油企業可能既要求20-30%的折扣價,又推遲付款,所以油服企業面臨“雙重打擊”,他們應留意產油企業有沒有足以對沖油價大跌的工具,以及未來有保障的現金流。他還說:
“WTI價格到了每桶65美元時,我覺得我們要忙著幹公司重組了。當它跌到每桶40美元時,我知道,會看到企業直接清算了。”
面對國際油價持續下跌的沖擊,此前大量舉債采油的美國頁巖油企業開始破產。本月第二周,華爾街見聞文章已提到,德克薩斯州一家私營石油公司WBH Energy申請破產保護,理由是貸款人拒絕提供更多資金。該司面臨1000-5000萬美元債務。
能源業分析師預計,美國能源公司違約潮可能到來,因為能源企業沒有對油價下行做足夠準備,太多公司資產負債表過於糟糕。
華爾街見聞文章還援引美國主要產油州北達科他州本月公布的官方數據稱,該州一半的頁巖油產區保本價均低於當時美國基準原油市價。這意味著半數產區目前產油屬於虧本經營。
在美國官方數據示警以前,華爾街機構已發出警告。華爾街見聞上月展示的以下摩根士丹利圖表估算數據顯示,在油價降至每桶57美元左右時,美國的18個頁巖油產區中,只有4個產區的頁巖油公司還能勉強保持不虧損,相當於80%的產區無法保本。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