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能系提議,罷免現任萬科董事長的王石,現任萬科總裁郁亮等10人的董事職務。
i黑馬訊 6月26日消息 萬科發布公告稱,公司於近日收到公司股東深圳市鉅盛華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鉅盛華”)及前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前海人壽”)向公司發出的“關於提請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召開2016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的通知”。
寶能系提議,罷免現任萬科董事長的王石,現任萬科總裁郁亮等10人的董事職務。
根據萬科2015年年報,萬科董事會成員包括王石、喬世波、郁亮、孫建一、魏斌、陳鷹、王文金、張利平、華生、羅君美、海聞共11人;其中獨立董事有4人,分別為華生、羅君美、海聞以及張利平。
鑒於海聞此前已經提出辭職,寶能系此次提出的議案,相當於是罷免萬科本屆董事會的所有董事。
鉅盛華和前海人壽作為合計持有公司 10%以上股份的股東,提請公司董事會召集 2016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如下議案:
1、 關於提請罷免王石先生公司董事職務的議案;
2、 關於提請罷免喬世波先生公司董事職務的議案;
3、 關於提請罷免郁亮先生公司董事職務的議案;
4、 關於提請罷免王文金先生公司董事職務的議案;
5、 關於提請罷免孫建一先生公司董事職務的議案;
6、 關於提請罷免魏斌先生公司董事職務的議案;
7、 關於提請罷免陳鷹先生公司董事職務的議案;
8、 關於提請罷免華生先生公司獨立董事職務的議案;
9、 關於提請罷免羅君美女士公司獨立董事職務的議案;
10、 關於提請罷免張利平先生公司獨立董事職務的議案;
11、 關於提請罷免解凍先生公司監事職務的議案;
12、 關於提請罷免廖綺雲女士公司監事職務的議案。
以上議案內容請見鉅盛華和前海人壽發出的《關於提請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召開 2016 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的通知》。
公司將於近期召開董事會,審議有關請求。董事會將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的規定,在收到請求後十日內提出同意或不同意召開臨時股東大會的書面反饋意見。
此外,在《關於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6 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的提案》中,還詳細給出罷免王石等人的理由。理由包括王石在任董事期間,前往美國、英國遊學,長期脫離工作崗位,卻依然在未經董事大會批準下獲取現金報仇共5000萬余元。
在資本大鱷進擊下,創始人和管理層如何牢固掌握公司控制權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話題。
今日一早,汽車之家CEO秦致給公司內部員工的郵件流出,印證了i黑馬此前的猜測:在平安控股後,秦致等管理層被清洗出局。
“知會一下諸位,今天公司開了臨時董事會,我和Nicholas作為公司的CEO和CFO被替換了。我作為這個企業的家長,感謝諸位一直以來對我的支持、幫助、包容、忍耐。很遺憾從現在起,我難以再幫助到諸位,衷心希望你們每個人從對自己負責的角度出發,做最合適的選擇。在汽車之家和諸位一起共事是我的榮耀,一起走過一段最美好的路程,希望大家未來能更好。”
據媒體報道,對於秦致是否已經正式離職,接替者為何人等問題,汽車之家有關人士表示:目前沒有收到任何指令,高官正在開會,我們也在等通知。對於平安入主汽車之家,汽車之家內部反對聲不絕於耳。
就在今天上午,王石在微信朋友圈發布一條消息——人生軌跡(238)當你曾經依靠、信任的央企華潤毫無遮掩的公開和你阻擊的惡意收購者聯手,徹底否認萬科管理層時,遮羞布全撕去了。好吧,天要下雨、娘要改嫁。還能說什麽?
在資本大鱷進擊下,創始人和管理層如何牢固掌握公司控制權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話題。
當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時,自由市場已不再相信“創始人情懷”,資本的力量,正在主導一個股權為王時代。作為創始人,如何才能把握好股權和公司未來的發展,在i黑馬此前的文章《被資本逼上絕地的4大創始人啟示錄!》中有詳細解讀,文中建議創始人們在進行股權分配設計時,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考慮。
1、在公司創建初期,強調創始人對創業公司的主導權,對穩定創業團隊有著重要作用。比如,百度的最初股份中,李彥宏占了50%。騰訊在2000年引入IDG等投資時,馬化騰及團隊持股60%。在進行多輪股權融資時,創業經營團隊的股權會被逐漸稀釋,因此,創始團隊不能輕易放棄股權,為自己留有更多的變動余地。
2、在進行股權結構設計時,不妨效仿雙重股權結構,將股權和投票權分離。在我國,公司法不允許直接實施雙重或三層股權結構,但允許有限責任公司章程內對投票權進行特別約定,允許股份有限公司股東將自己的投票權授予其他股東代為行使。
3、創始人對融資的節奏要把控好,保持公司資金正向流動,同時和公司估值平衡。
4、爭取投票權,並設置合理的退出機制。對於退出的合夥人,可以全部或部分收回股權,也可以按照一定的溢價或折價回購股權。
股權分配是項博弈,沒有標準答案。但創業容易守業難。為了保住公司的控制權,在目睹資本的力量後,創始人們也必須對它上上心了。
以下為汽車之家股權交易案的關鍵進展:
4月15日,澳洲電訊宣布將汽車之家47.7%股份出售給平安集團旗下平安信托。
4月16日,汽車之家管理層提出要對汽車之家進行私有化,買方團由汽車之家CEO秦致及管理層牽頭,博裕、紅杉、高瓴資本參與。
4月26日,汽車之家宣布,公司董事會已成立一個由三名獨立董事組成的特別委員會,評估公司2016年4月16日接到的私有化提議。獨立特別委員包括Ted Tak-Tai Lee 、前藝龍CEO崔永福、1號店聯合創始人劉峻嶺。
5月9日,彭博報道稱,汽車之家CEO秦致作為買家團成員發表了意見,稱管理層出價更高、有充足的融資,讓造就汽車之家的高管層繼續掌控公司將有助於該汽車信息提供商向網絡交易業務轉型。彭博將此解讀為:管理層收購的方式旨在擊退平安信托。
5月11日,澳洲電訊已任命辛西婭·惠蘭擔任汽車之家董事長,接替現任董事長陳永正(澳洲電信國際業務總裁)。
5月14日,《華爾街日報》報道稱,澳電方面兩次拒絕了汽車之家管理層每股平均價格31美元的股份收購要約,該價格比平安信托每股29.55美元要高。該消息其後得到汽車之家管理層確認。
5月20日,消息稱由於簽訂企業股權轉讓合同或協議後,沒有在規定時間內向稅務部門備案,國家稅務監管部門已正式向汽車之家發函質詢,並要求其攜帶相關材料前往稅務機關備案。該消息其後得到汽車之家官方證實:確實收到了國家稅務監管部門的發函質詢。
5月23日,有消息稱因澳洲電訊向平安信托轉讓汽車之家股權程序涉嫌違反美國SOX法案(薩班斯法案),目前有相關人士已向SEC(美國證監會)遞交了舉報材。
6月23日,據彭博報道,汽車之家大股東澳大利亞電信公司日前完成了以16億美元向中國平安出售中國網站汽車之家47%股份的交易,盡管該公司依然因為這筆交易面臨訴訟。
6月25日,開曼法院聽證會當庭宣布撤銷汽車之家“禁制令”,澳大利亞電信隨後將更新的股東名冊交付給平安,交割正式完成,平安持有汽車之家47.4%股份,標誌著平安正式成為汽車之家最大股東。
論王石、喬布斯、小紮、馬斯克等互聯網人的自我修養對比。
導語:年度財經娛樂大片“萬科寶能”之爭高潮叠起,幾乎吸引了所有人和社交網絡的目光。它已經成為中國資本市場和企業治理的標誌性事件,對未來影響深遠。
昨日,萬科大股東華潤突然緊急聲明:“對寶能罷免萬科所有董事提案有異議”。盡管尚未正式公告,但在撕掉遮羞布(王石語)之後,王石出局的命運幾乎難以避免。而這位幾乎步入廟堂的殿堂級企業家,在公眾輿論中並未獲得太多同情,令人不勝唏噓。
王石,這是一個在中國商界頗具傳奇色彩的名字。然而就在這幾天,這個名字估計要被釘在企業創始人出局的歷史柱上,瞬間激起輿論的一片駭浪。
王石如何出局,這里就不再詳細敘述,至於王石出局對於萬科今後的發展會有怎樣的影響,我們也不好去做一個明確的判斷,在這場華潤、寶能代表的資本方和萬科創始團隊之間的較量中,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對與錯,對於更多的看客而言,王石這個閃亮名號的隕落更具備作為談資的根本屬性,想來王石自己的心情也不舒坦,“好吧,天要下雨、娘要改嫁。還能說什麽?”
正所謂是,明明是自己一手帶大的公司,最後卻被殘忍地踢出了局。但話說回來,王石倒也不是唯一遭遇此等境遇的人,縱觀現代中外知名企業,企業家的沈浮比比皆是,從中我們多少可以借鑒到一點——那就是企業家的自我修養,下面一一道來。
【自我修養一:有了振興公司的機會,不要礙於創始人的初心情懷不撒手。】
我想到了與王石殊途同歸的雅虎楊致遠,在2007–2009年期間楊致遠曾經回過來掌舵,雖然彼時的雅虎已經欲振乏力,但卻不乏買家。2008年2月1日,微軟宣布將以每股31美元收購雅虎全部已發行普通股,交易總價值約為446億美元。然而楊致遠卻明確了拒絕的態度,在他看來這一價格“大大低估了”公司的真正價值,也不符合股東利益。結果是微軟放棄同雅虎的談判,轉而開發出了自有搜索引擎必應以及互聯網產品Windows Live。到了2011年8月,雅虎的市值已暴跌至178億美元,遠低於微軟當初的報價。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繼任者巴茨的主導下,雅虎又與微軟達成了為期10年的合作協議,將必應用作雅虎的搜索引擎。
楊致遠的決定被後人“確診為”科技行業最糟糕CEO決策之一,他的出局倒不可惜,而可惜的是雅虎這家公司的命運在楊個人的意誌下被徹底改變了。
【自我修養二:如何涅槃重生,夯實個人業務能力,洞悉董事局的紙牌屋。】
在被掃地出門重新回歸公司後,喬布斯自然不會放過這個重新樹立權威的機會,最徹底也是最幹脆的手段就是解雇了蘋果公司大部分的董事。新的董事會6 名成員里只保留了兩位舊董事,註意看新晉董事會其他成員:甲骨文公司首席執行官拉里-埃里森,他是喬布斯的密友;財捷公司首席執行官比爾-坎貝爾,蘋果公司老員工,喬布斯的鄰居;傑瑞-約克,這是一家與蘋果有廣泛業務往來的計算機零售商;剩下就是喬布斯自己。
當然,喬布斯能這樣”為所欲為“也是因為個人能力的升華,領導力的提高。他行事果斷,大刀闊斧地削減蘋果公司的產品線,並快速降低批發成本,令公司瘦身後增加利潤空間。此外。有了此前被董事局清除的經歷,喬布斯在這場蘋果的紙牌屋局中明確了清除異己的重要性,從關系上控制董事會,方能施展長遠的戰略,否則今天我們不知道能不能用上蘋果這樣優秀的科技產品。
【自我修養三:懂得未雨綢繆,厘清股權結構,大權不旁落。】
一手創建了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絡,紮克伯克的成功看似是其超人的業務能力和戰略方向感,實際上看紮克伯格的商道,我們可以明顯看出來此人的精明。
他很早便明白如何把公司牢牢的把控在自己的手中,將AB股的結構完美地應用在臉書的董事會中。紮克伯格本人只擁有 Facebook 不到 30% 的股份,但其持有的 B 股的投票權是 A 股的十倍,所以擁有大於持股比例的投票權。根據 Facebook 的招股書,一些股東和紮克伯格達成了投票協議,同意紮克伯格代表他們的股份投票。當然需要指出的是,投票協議也並非設計的結果,而是創始人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業績獲得了部分股東的完全信任。
當然,AB更多還是在國外公司中存在,即使國內允許AB股制度存在,也不可能成為所有公司的通行做法。今天我們只需要了解的是,創始人團隊想要實現對公司控制權的牢牢掌握,在特定階段有很多的方法或路徑可供選擇,紮克伯格只是一個成功的案例。
【自我修養四:“出身“不是問題,不要猶豫,該出手就出手】
我們無法預定創始人的出身,但我們卻可以預見什麽樣的人能成為公司的實際操盤者。說到這一點,不得不提的就是馬斯克,作為投資人入局的馬斯克,抓住機遇,堅決地踢掉創始人。
在成為企業領袖前,馬斯克一直是特斯拉的投資人,他曾向特斯拉投資750萬美元,並成為董事會主席。正是如此,特斯拉從此走上快速發展的通道。而在公司內部權利的遊戲中,馬斯克曾經遭遇冷落,被任命的也是所謂的虛職,並不能與其的貢獻達成一致,這也促使馬斯克決心在內部鬥爭中獲勝。通過一系列的操作,先是2004年找來邁克爾·馬克斯接任特斯拉CEO,創始人埃伯哈德成為“技術總裁”,在其創建的公司被孤立。而到了2008年10月份,馬斯克本人向公司投資5500萬美元,自己取代澤夫·德羅里成為特斯拉CEO,就這樣,進擊的投資人搖身一變實際控制者。
公司不是封建的王朝,公司是開放的商業體系,能夠讓公司取得良好的發展,一個優秀的企業家是不論出身,不擇手段的,那個位置只屬於最應該擁有它的人。
【自我修養五:學會妥善處理與資方的分歧,也是給自己留施展空間】
在李善友離開之前,酷6奉行的是兩條腿走路。主站ku6.com做視頻新聞,後推出的劇場juchang.com做影視劇。但是陳天橋當初將酷6納入旗下,更看重的是酷6的媒體屬性,加速其平臺+內容的戰略布局。坊間一度傳言,李善友與陳天橋分手的原因,即在於兩者在戰略上的分歧,李善友豪賭大片模式,陳天橋則更偏向成本較小的資訊模式。
拋開分歧,資本逐利的天性是不可逆的,當2010年酷6財報顯示,全年虧損達到5150萬美元,超過營收額的2.5倍的時候,這是陳天橋所不能容忍的,這或許才是兩人分手的真實原因。
李善友離開後的酷6也沒有走上陳天橋預想的路線,酷6的沒落自然是可惜的。李善友和陳天橋這兩個名字聯系在一起,我們不去探討對與錯,視頻無疑是最燒錢的行業之一,從大環境看李的思路沒有問題,倘若當初李善友能夠妥協隱忍一些,或許酷6會是另一種現狀,當然這只是一種猜測。
酷6的歷史也許在一個側面提醒著後者,資本方的態度或許是會改變的,但如果你徹底出局,那就連任何反轉的機會都沒有了。
【自我修養六:運籌帷幄,臨危不亂,深諳治理之道 】
如果說馬斯克是從投資人成為實際控制人的案例,那新浪曹國偉則是從職業經理人成為實際操盤者的經典。說起曹國偉,三件事不得不提。
第一是拋出著名的“毒丸計劃”,即一旦新浪10%或以上的普通股被收購,新浪股東可以按其擁有的每份購股權購買等量的額外普通股,以增加收購者難度,並借此抵禦了盛大的收購。第二是成就了中國互聯網領域首個MBO案例,以曹國偉為首的新浪管理層,以約1.8億美元的價格,購入新浪約560萬普通股,成為新浪第一大股東。第三是去年的定向增發,從公司層面看,這一次定向增發是曹國偉真正從資本層面上掌握了新浪,當天新浪股票創下11年來最大漲幅,資本市場對於此舉進行最直接的回應;而最近一年多來,新浪和微博能夠駛入快車道,則見證了曹國偉的前瞻性,微博股票的翻倍也是資本市場對曹國偉掌舵的充分認可。
作為四大門戶的新浪,以往與其它三家不同的是,那就是我們不知道“新浪究竟是誰的”。 這個問題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時代困擾著新浪,因為股權分散、管理層沒有話語權,使得新浪缺乏統一、持續的戰略規劃。但是以職業經理人來到新浪的曹國偉卻改變了新浪的歷史。看看他的履歷,新聞、財務雙重出身,深諳資本和新聞運作,個人超乎尋常的堅韌和果斷的大局觀,最重要的是對新浪業務的整體運作把握得極為透徹。正如他公開表示的那句話:” 沒有一個人比我對新浪業務懂得更透徹;對各條業務線的整體運作,沒有人能夠接近我。“
【結束語】
王石丟了控制權,楊致遠和李善友也徒留遺憾,而像馬斯克、紮克伯格、喬布斯、曹國偉這樣的企業家則是一步步夯實了自己的控制權。
古語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放在商界,修身齊家可謂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所謂修身,是個人能力的施展,而齊家則是處理內部、資本、競爭對手的手段。唯有經過這兩個階段的洗禮,企業家才能真正得到蛻變,成為企業真正的領路人。
万科股权之争白热化之际,万科2015年度股东大会于6月27日召开。
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总裁郁亮,执行副总裁王文金,孙嘉,张旭,高级副总裁谭华杰,董秘朱旭,监事解冻、周清平等纷纷出席。
今日股东大会审议了2015年度董事会报告,听取2015年度独立董事履职情况报告,审议2015年度利润分配及分红派息方案等,股东大会由王石主持。
在最值得关注的股东罢免和深铁资产交易案中,议案并没有涉及。不过,在股东回答环节,王石及万科高层分别回答了薪酬、管理层被“逼宫”等敏感问题。
小股东质疑王石薪酬 王石:我是合格董事长
在一般提问环节,股东提问:王石仅担任董事长职务,根据草案,王石并不是高级管理层,认为王石先生并不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王石的薪酬是否经过 股东大会批准?薪酬是否包括合伙人计划中的权益?这个权益是否也应该计入薪酬一并披露,并且其他董监高也应该披露在合伙人计划中的权益?
王石回答称,我首先是执行董事,我并不是挂名。我是公司管理层的一员,我是拿薪酬的董事长,我不是大股东来拿薪酬的董事长。1988年万科改 造,王石是董事长兼总经理。到了1999年,我辞去了总经理职位,拿得还是工资。在董事长期间,无论是登山还是国外游学考察,我在美国旧金山,美国的投 资,都是我参与的具体谈判。包括我之后到英国,我们投了12个项目,包括西雅图,都是我具体负责的业务。
王石指出,当然,作为专职董事长,应该是对公司战略上的把握。如何对团队执行董事会决策的时候作出考察。有没有偏差,是否是董事会决策不利,还是执行不利。他回避了合伙人权益计划问题。
万科监事会主席解冻表示,董事长必须管好大事,带队伍、建班子。股东也好,市场也好,大家应该对万科团队有目共睹。解冻认为,王石没有不堪到被股东罢免的地步。王石没有单独领取津贴,和管理团队一样,共同获得薪酬。王石的薪酬没有随着业绩增长而增长,而是下滑的。
王石:如果郁亮接任董事局主席 我愿意辞职
此外,王石还称,“今天上午我接到猎头公司电话。我就笑了,我现在还是董事长,等我不是了,你们再来找我。”王石称,个人的荣辱去留不重要。现在有人说要把我烧成舍利子,但是代价是中小股东的利益。
王石称,我绝对不愿意损伤中小股东和业主,损伤万科的品牌。我本人是个创业家,我88年就放弃了股权,我对我们的市场、国家、民族和未来持乐观主义。他对股东们说,“对于一个乐观主义者,你们不要太悲观。”
此外,王石还表示,如果郁亮能够接任董事局主席职务,他愿意辞职。
在小股东提问万科管理层下一步怎么应对“宝能系逼宫”一事。小股东提问到,现在资本为王的时代,假设说真的有那么一天,股东他们罢免了你们的职位,管理层会做怎么样的考虑或者安排,能不能给我们透露一下?
郁亮回应“宝能系逼宫”:我和王石的去留并不重要
郁亮回应到,我们尊重每个股东拥有的权益,这是他们的选择,近期董事会会讨论相关议案。对于我们来说,罢免万科所有的董事及监事,确实对万科造 成非常大的困扰。去年万科员工队伍开始出现不稳定,我们尽可能维持,没有对业绩造成影响。但到上个礼拜,罢免议案提出后,我们部分已经签约和销售的项目面 临解约风险,银行对万科的信用评级慎重考虑,合作方调整商务条款,猎头打我们员工的主意。管理团队会尽力维持,但是今天我们也感到有心无力。王石主席和我 的去留问题并不重要,但是万科普通员工的人心如果散了,股东和相关方的利益都得不到保证。我们在任每一天都会尽到自己的责任。
重组深铁方案董事会已通过 最快需要2个月时间
有股东询问重组深圳地铁议案是否已经“结束”了?王石称,推进之后最后来讲具体是多大一个规模、具体的价格是多少,还要到董事会,董事会之后还 要开股东大会,这个程序来讲最快最快也得两个月到三个月的时间。这个过程当中,并不是说这个董事会通过了他就通过,通过就是同意这样重组往下进行,进行下 去很多工作要做,没有两个月到三个月的时间是完不成的,完成之后还需要开董事会,还需要开股东大会,如果是那个方案,像昨天这样的结果,当然今天开股东大 会也通不过了,我们应该说在这方面还是有时间、还是有空间的。
股东现场质疑万科停牌是否涉嫌证券欺诈 高层未回应
随后的环节,提问王石薪酬的“小股东”再度发问万科停牌是否涉嫌证券欺诈。
“小股东”表示,关于这次停牌,公司董事会在2015年的12月21日公告说,公司正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项目,但是从公开的报道,万科此次仓促 停牌是为了自保,并在无具体可靠的重组标的情况下火速停牌,就是说并没有具体的重组项目,而是停牌后才去寻找项目,我们理解是没有实质重组项目的情况下停 牌,这种停牌行为是涉及证券欺诈的,是侵犯了股东权利的,我希望公司对这个事情做一个澄清和解释。
不过,针对停牌是否涉嫌证券欺诈问题,万科高层并未回应。
万科董秘朱旭:会尽快复牌
在今日召开的万科股东大会上,有股东提问称:我作为小股东,也希望大股东和二股东他们也有这个意思,大家可以一起有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对股 价有比较好的支撑。第二,我单纯一个股东,刚刚谭总说的很好,过去不断增发的事情还是之前有一些时机掌握已经过去了,不去讨论的,我想所有股东最关心的就 是股价,我想知道什么时候开牌?
万科董秘朱旭称,停牌那么长时间,我理解大家的心情,复牌等到深交所看对我们复函的审核情况,根据深交所的通知我们会尽快复牌。其同时指出万科复牌与重组方案是否出炉无关。
朱旭称,万科停牌前涨了60%以上,优于大盘和同行,确实有下跌压力。公司前景目前有些不明朗,股价下跌也是不争事实,目前公司业绩增长也是最好的水平,但是目前情形复杂,也不排除业绩下跌的可能。
此外,有机构股东提问,大股东是否有权要求深交所继续停牌?朱旭回答称,超过10%的股东可以召集临时股东大会提出这个议案,在目前这个情况下,不具备长时间停牌可能性。
王石向姚振华就“瞧不起姿态”表示歉意
王石谈及了他对宝能系掌舵者姚振华表现出“瞧不起姿态”表示歉意。
王石称自己要检讨,但强调针对宝能系从来没有用过野蛮人这个词,而是用“恶意收购者”。
“当时来讲,宝能扮演的角色是恶意收购”,他解释善意收购是和管理团队、董事会协商好,“大家都协商好”,还有一种是“不跟你商量,你什么意见我根本不在乎,我就要控制你,这就是恶意”。
他表示外界往往把“野蛮人”和“恶意”连在一起,“但是我从来没有说过这个收购恶意收购的是野蛮人”。
王石现场慎重表态“在沟通上,我表现出一种瞧不起你的姿态,就这一点向姚先生表示歉意”。
“他成为股东不是你决定的,显然如何具体和股东的沟通这个层面,我的态度来讲,当中值得反省的地方我想,如果这个情形大家认为对这个‘野蛮人’是我王石造成的话,我在这里表示我的歉意”。王石说。
2015年12月17日,作为万科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石,他发表了一场内部讲话,但这场讲话的讲话文字速记被公之于众。王石描述了自己与宝能系掌 舵者姚振华的一次原本私密的深夜会面,他描述称自己当面告知姚振华“你的信用不够”,认为对方配不上“万科品牌的信用”,所以“不欢迎”。
大股东不可能为所欲为 相信监管部门会站出来
现场有股东提问万科管理层是否会考虑各方诉求,坐下来谈一谈。王石在回答中说了三次“妥协”。
王石表示,其在多个场合包括今天已经多次表态,万科管理层为了万科品牌,为了各个相关者的利益,一直在妥协。监管层、对手、媒体应该能感觉到。王石称会遵守游戏规则,另外妥协本身也是智慧。
在后来的回答中王石又补充,协调各方利益一直在妥协,但是妥协也有度,底线不能违背。大股东不可能为所欲为,相信监管部门会站出来。“我们监管 部门已经有了相当的经验,我相信监管部门这个时候会出来表态的,为什么我们乐观,就乐观在这里,不是资本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的。”王石说。
万科2015年董事会和监事会报告均被否决
计票结果显示,万科集团2015年股东大会上董事会报告及监事会报告均被投票否决。
27日现场的股东大会中,到达现场参与投票的股东总数为97人,所持股权总数仅占万科公司具有表决权数量的比例为25.60% ,其中A股96名,持股数量占万科A具有表决权股权总数的21.91%,H股1名,占万科H股具有表决权股权总数的52.95%。
王石表示,事后两大股东对于此次投票,会有一些书面解释。
万科股权之争 关注延伸至场内外
对宝能举牌万科,由此引发的万科股权之争一事,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夏季达沃斯会场内,独家回应腾讯财经:“只要有利于深圳的发展,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我们国资委就支持。”
而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2016年达沃斯论坛上也表示,险资举牌房地产是正常的资本市场行为,“保监会对险资举牌做了相关规定,比如做好披露,尤其是对举牌资金的来源要进行披露,举牌后要对企业有所帮助。
周延礼还指出,媒体都很关注这个事情,这是正常的资本市场活动,在中国这样的事例比较少,在西方比较多。不管怎么样,要做好信息披露,资金来源,依法合规,主动接受监管,做好社会沟通,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谅解。
此外,现场参与大会的股东们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一位韦姓股东手持标语到万科总部为管理层站台,这位韦姓先生对腾讯财经表示,支持万科优秀的管理层。还称,不能让大股东挤掉公司优秀的管理团队,小股东必须发声。
而一位持有万科几千万市值的私募机构总经理表示,认同万科与深地铁的合作方案。也支持万科管理团队。另外一位有50万股的股东从专业角度来分析地铁上盖物业的可行性。
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同时,宝能系掌门姚振华低调亮相夏季达沃斯。在昨天(6月26日)发出“弹劾”王石、郁亮等万科董事的议案之后,今日上午, 宝能系掌门人姚振华出人意料地出现在了天津夏季达沃斯会场。姚只身一人,未带助理,颇为低调。腾讯财经多次向其询问万科股权之争的问题,但姚未予置评。在 听完李克强总理讲话之后,姚振华离开了会场。据悉,姚是以最具发展潜力增长型企业代表的身份参与此次达沃斯,此行并没有公开的议程。
花絮:田朴珺一句风雨同舟能否让他宽心
王石陷入“倒王”风波当中,27日,王石女友田朴珺在微博发文“风雨同舟”,疑似力挺王石。
27日,她在微博发出“风雨同舟”,疑似力挺王石。有网友点赞田朴珺“放心吧,一切都会经得住考验”,但也有网友对此不以为然,“真心建议,此时此刻,少说话,少发表意见,像前两天的演讲,真心是智商情商匮乏的表现。”http://www.xcf.cn/500frb/tt/201606/t20160628_773950.htm
《新葫蘆兄弟》今日首播,260集那麽長……
——《少林足球》留給我們的那些話
和靜靜一起默念:“葡……萄……牙!”
本屆歐洲杯的最後一個不眠夜,願熱愛足球的你,也有愛的人陪你看完最後一場。
靜靜想起了《少林足球》里戳人心窩的幾句話,比如,“真正的比賽,就是打仗”。共勉。
不多說啦,下面是今天的早報~
1、微信一刀切封殺分銷平臺,3000家微商城將被關停?
昨日,一則微信將一刀切關閉分銷平臺的消息刷爆微商界,該消息稱此次或關閉的分銷包括一級、二級、三級分銷,截止目前微信已關閉3000家微商城的支付功能,10大三級分享平臺。
有關消息透露,整治分銷的說法基本屬實,“微信此次確實要動大殺器”。
@光與暗的夾縫:這次必須給騰訊點贊了。
@中原第一騷:當你從事微商那天開始,你就沒有了朋友,因為你不可以把朋友當作你賺錢或是欺詐的對象。
@籃胖紙:早該整整了,很多人都著了魔了。
2、史玉柱幫萬科出“和稀泥方案”:王石不要再擔任萬科董事會主席啦
萬科股權爭奪進入白熱化階段,各方愈發關註。在7月10日淩晨,巨人網絡董事長史玉柱發微博稱,他有一個最佳收場方案,可以讓各方皆大歡喜。
@李偉躍:沒有阿里的命,就別得阿里的病。
@張小胖其實我不胖:都是讓老王節節退出,不如勇魄辭職,帶著團隊再創江山,從此只願為花低下頭。
@智能線路板:我覺得王石要走,但走有很多走法,怎麽走早已做好打算,真希望他能再造一個萬科,來打敗他的敵人。
@-黑莓小子:賣腦x金的又出來了,憑啥對萬科指指點點?
3、傳要被騰訊戰略投資的今日頭條 其公關副總裁已離職創業
據騰訊科技7月10日報道,今日頭條分管公關業務的副總裁林楚方已離職,其未來可能投身內容創業。
2015年2月,原壹讀傳媒總裁、出品人兼主編林楚方加盟今日頭條,主管公關和品牌業務。林楚方為何在今日頭條如日中天的時候離開?其創業方向也充滿想象。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騰訊將戰略投資今日頭條,並在一周內完成交易,今日頭條估值將達80億美元。今日頭條CEO張一鳴今日淩晨通過今日頭條的問答平臺首度發聲,側面辟謠。張一鳴說:“最近有同事鄭重地跟我說,他加入頭條的目的不是為了成為騰訊員工。我當然也不是,多沒意思。”張一鳴還引用了一首歌——《Go Big or Go Home 》,稱好聽!
@大閑人國佳明:它(今日頭條)80億?大跌眼鏡!
@電商流浪者:這樣下去,騰訊的市值高得不得了。
@品讀財經:按照騰訊公司的過往路徑,天天快報極有可能與今日頭條合並,騰訊其他的新聞產品仍然會作為獨立的媒體平臺。
4、全聚德高層集體辭職 為收購麥當勞特許經營權鋪路?
7月10日晚間,烤鴨第一股全聚德(002186.SZ)連續發出5份公告,聲稱,7月8日,董事長王誌強、總經理邢穎、董事會秘書施炳豐、董事張冬梅因工作變動原因向公司董事會申請辭職,董事會秘書施炳豐先生的辭職申請,董事長王誌強、總經理邢穎仍保留董事職務,董事會秘書施炳豐仍留任副總經理。
對於公告中提及因工作變動的辭職原因,有分析師猜測是為全聚德母公司首旅集團為“備戰”此前針對麥當勞中國特許經營權的收購。
@天天-Everyday:烤鴨開始炒魷魚了。
@瀚海藍灣:又有什麽新聞,等!
@軍號:追求高大上,越來越離譜。
5、馬雲回應美國SEC調查:如果你想告我們,就告吧
馬雲7月9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回應了此前阿里巴巴遭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調查的消息。他表示,這是一個機會,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阿里巴巴正在做什麽。
今年5月,阿里巴巴透露正遭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調查,調查事項涉及合並政策和操作(包括將菜鳥網絡作為權益法被投資人進行會計處理),適用於關聯交易的政策和行為,以及報告雙11節的運營數據等,SEC質疑阿里巴巴上述行為和交易中可能有違反美國證券交易法的行為。
馬雲稱,“如果你想告我們,就告吧。這是讓他們了解我們正在做什麽的好機會。”他強調,阿里巴巴的業務一直是公開透明的,同時阿里巴巴已經配合SEC的要求主動提供相關資料,但調查的結果何時公布還未知。
@PeakFish:淘寶上的每份差評阿里都應該承擔1%,同意的贊我。
@宇文書彐:自信來自於實力。
@看天下雲: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阿里巴巴正在賣假貨。
@範爺話金融:這回答霸氣。
6、YouTube明年推互聯網電視服務:囊括ESPN、ABC等頻道
據外媒報道,YouTube一直在開發一款面向非有線電視用戶的網絡電視服務。科技網站The Information刊文稱,盡管尚未最終確定,ESPN(娛樂體育節目電視網)、ABC(美國廣播公司)等將“肯定”登陸YouTube網絡電視服務。
@古城老範:平臺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轉型,開始複制樂視模式!
@咖啡館的陽臺:美國廣電總局和工信部不掐架嗎?
7、王思聰否認老爸給5億:一次給500萬創業
此前王健林曾開玩笑說:“給兒子5億上當20次,幹不好就回萬達上班。”針對5億的這個消息,王思聰在《hello女神》節目現場再度提起笑稱:“他其實一次給我500萬、1000萬的支持,鼓勵創業。”
@名在水上在風中:又不是傻子,誰都知道最有價值的不是那筆錢。
@左岸梟:聰聰今晚發條微博:我做生意從來都不用自己掏錢。
@雨逸軒_LI:總而言之,王思聰的確在富二代中算有本事的,但是也有運氣好的成分,人人要是都有王健林這種爹,混得比王思聰好的人不會少,人生也需要運氣。
8、GoPro無人機專利曝光 業內人士:或難撼動行業格局
據最新公開的專利申請顯示,GoPro準備為自家的無人機打造方盒造型。目前,在消費類無人機領域,市場格局穩固。據統計,在美國企業向美國聯邦航天管理局(FAA)申請準飛的無人機機型中,大疆無人機被審批提及的數量占到總數量的90.17%。業內人士表示,GoPro推遲於年底發售的Karma,很難挑戰行業穩固的格局。
@Mr逝暮的年華:不得不說大疆在這個領域目前無人能敵。
@中都小生:DJI在這個領域已經全世界領先。
9、太尷尬!Twitter CEO官方賬號被黑客攻破
黑客組織OurMine近日再次攻破推特認證號,目前它們已經得到了推特CEO傑克·多西的賬號。該黑客組織攻破賬戶之後,並沒有發布什麽惡意內容,只是炫耀“此舉是為了測試Twitter的安全性問題”。
@奶黃包R:為什麽又是twitter。
@陳-冰冷的陽光:職業道德。
@安絲竹:這是世界上第一個Twitter賬號。。。
10、《新葫蘆兄弟》今日首播 葫蘆兄弟時隔30年後再出山
今天,5季共260集的《新葫蘆兄弟》首季52集正式播出。《葫蘆兄弟》是國內原創經典動畫之一 ,該動畫自1986年播出以來,一直受到廣大觀眾,尤其是少年兒童們的喜愛。《葫蘆兄弟》其續集《葫蘆小金剛》拍攝於1990年前後。
@龍嘉興_Jackson:看到這麽多集我就有種不詳的預感。
@KelvinJWChan:中國動畫就是個巨大的啃老族。
@Meily_不美不萌又怎樣:有新的總比一直放喜羊羊,光頭強好啊。
當然不是說農民就不能控制財富,但是如果你沒有這樣的基因,最好就離它遠一點。
文 | 王石
萬科股權爭奪進入白熱化階段,吸引了各方關註。7月10日淩晨,巨人網絡董事長史玉柱發微博稱,他有一個最佳和稀泥收場方案:兩個大股東想辦法穩住管理層。王石退出董事會,擔任終身名譽董事長,每年收取一定戰略咨詢費。
史玉柱微博原文如下:
萬科風波,話題敏感,不宜評論,但大嘴巴忍不住想噴幾句。
各方訴求:
1.華潤,希望萬科未來穩定發展,不滿王石作風,對萬科業績滿意;
2.寶能,希望萬科穩定發展,增加在董事會的話語權,其罷免全體董事提案是策略,未必是真實想法,估計只想罷免王石;
3.王石,萬科的締造者,對萬科感情最深,個性張揚而得罪太多人。估計當下王石也覺得位置不保,只是體面還是狼狽離開的問題;
4.萬科高管,對王石感情深厚,不少人與其共進退。他們是萬科優秀文化的載體,出色管理的操盤者。這場風波使其知名度大增。如果集體出走再造新的萬科,對萬科是災難,對個人是幸事,會有大把人給錢投資,包括我這個堅決不做房地產的人。
5.萬科員工,希望萬科穩定發展,不希望大股東空降管理層。
綜合各方訴求,我覺得最佳和稀泥收場方案:兩個大股東想辦法穩住管理層。王石退出董事會,擔任終身名譽董事長,每年收取一定戰略咨詢費。由兩個大股東、管理層、獨董組成新的董事會。
萬科的合夥人制度脫胎於阿里,很科學,董事長、總裁由合夥人集體商議推薦,董事會考核批準。這樣,華潤、寶能、王石、管理層、員工、中小股東,皆大歡喜。
去年7月寶能第一次舉牌萬科,到現在,時間整整過去了一年。而萬科事件發酵至今,涉及到的各方,都背負了重重壓力。而如果各方都不能以萬科利益最大化為考慮,那麽,一年來的拉鋸戰再持續下去,最終,恐怕誰都難以成為真正的贏家。
王石曾經寫過一本書《王石說》,副標題是“我的成功是別人不再需要我”,現在來看似乎要一語成讖。
以下就是創業家&i黑馬在王石署名出版的書籍《王石說:我的成功是別人不再需要我》(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中的摘錄,在這里,王石講述了當年為何放棄40%萬科股份,並坦言“我的‘野心’讓我沒當成‘資本家’”。
20多年來,我的三次關鍵放棄
在2005年的時候,我的年薪加獎金,一共是60萬元。在微博上談到這個問題,有朋友驚詫於這個數字,當然,驚訝的人是涇渭分明的兩派。一邊認為,60萬元是天價,我只能表示,一個世界上最大的房地產公司的董事長,年薪加獎金這個數目是合理的。另一邊認為,王石怎麽可能只拿年薪加獎金,而且還只是60萬元——這個問題,早在1988年就討論過。
實際上,1988年公司的凈資產是人民幣1 300萬,我名下占40%,價值500萬元,當然,我知道的次日就放棄了。因為當時我並沒有把握好,有不知所措的成分在。因為如果這些是國家的錢,你通過貪汙、瀆職等弄到自己口袋里,你的價值觀會為你做出清晰明了的選擇。
但是這些錢,突然是你自己的了,是合法的,你可以隨意花,可以花天酒地,可以買房子,甚至像我們開玩笑那樣說,可以買兩輛車,開一輛拉一輛。當然,並不等於我們擁有了財富就一定會這樣,但是在那一刻,我就是不清楚,我是否有能力把握這筆錢。因為沒有信心能把握住它,就只能放棄它,放棄它就不會有那麽多包袱。
以我現在的身份,無論到哪里演講或者參加活動,既不帶保鏢,也不帶秘書。因為我沒有不安全感。試想當年那沸沸揚揚的500萬元我要是拿了,我不雇保鏢,我得給我的女兒雇保鏢,因為也許不會打劫我,但或許會去打劫她。所以我就幹脆很清楚地告訴大家,不需要打我的主意,我的錢就那麽多,而且多數我都捐出去。
而這個捐出去,算是我的第二次放棄。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考慮到,你的能力,你創造的財富,你和社會的關系。這些都是互動的,當然你還有你的嗜好,因為以你的能力把企業做大了,可以投入一些錢在自己的興趣愛好上。雖然我說2005年我的年薪是60萬元,但是作為三口之家,有父母要贍養,另外還拿出錢進行公益活動,所剩不多。
於是這麽多年下來,很多人都會質疑我的那些探險所需要的錢是哪兒來的。我會很坦率地說,公司不為此出一分錢,都是我自己出錢的。另外,登山活動確實很花錢,而且不是你一個人去“獨孤求敗”,你要組織探險隊,但組織探險隊,年輕人他們在經濟上是有壓力的,是負擔不起的,所以除了自己的錢自己出,還得負責為他們籌集錢,怎麽籌集?我只好“賣身”,做廣告。
我從2001年開始每年都做廣告,這些廣告收入,除了做些公益活動外,就是把其中一些支持給這些隊員,我也已經放棄了這方面的收入。這是我的第二次放棄,每次談到這點時,我心里都感到非常輕松。
第三次是對萬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放棄。即從1993年開始,從一個多元化的企業轉向做房地產,在房地產方面又專門做住宅。當時計劃用五年時間來完成轉型“瘦身計劃”,即把房地產作為萬科的主營業務。
什麽叫主營業務呢,就是你的經營規模要達到收入的80%,或者你的利潤來源達到70%以上,這兩個指標實際上只要有一個達到了,那個業務就算你的主營業務。實際上,這個“瘦身計劃”我們用了八年的時間,到2001年才完成。
期間一直在不斷地放棄、放棄、放棄,長達八年的放棄歷程,很痛苦,但也奠定了萬科非常明確的行業目標。我們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麽,目標之外的,無論多麽誘人或者不舍,都要放棄。
第一次和第二次放棄是和我個人的成長密切關系的,第三次放棄確定了萬科的一個成長。在這些放棄的過程中,我們會失去很多機會。你會發現很多有經驗的,非常非常好的公司,非主營業務幾倍地高於主營業務。為什麽?股市好,他把錢投到股市上去,很快就能賺錢,因為股市在牛市的時候傻瓜都能賺錢,更何況上市公司,他們用籌集的錢投入股市,賺錢會更容易。
但是我們發現,到了2008年,很多很優秀的企業突然經營虧損了,因為股市連續幾個月“跳水”,而他們把資金都挪動到非主營業務上去了,非主營業務不但不賺錢,還大量虧錢,主營業務自然會受到影響。
一個很有錢又能抵得住誘惑的公司,太難找了。萬科現在是什麽情況呢?一直在減、減、減,偏離主心骨的東西果斷放棄,於是到2008年,按照國際標準統計的數字,萬科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住宅開發公司了。
放下,對我來講意味著什麽?可能有很多層的含義,但我回顧這20來年所走的路,很確定,這三次放下都是我人生中的關鍵事件。
我的“野心”讓我沒當成“資本家”
1989年,當時正值中美國際政治關系的“蜜月期”,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以下簡稱CBS)來中國進行訪問。美國大使館就介紹說,深圳有一位企業家很值得采訪。因為1988年萬科剛進行企業股份化改造,開始公開發行股票,這在國內企業界算是一件大事。
我記得很清楚,當時剛下完暴雨,深圳道路都被水淹了,CBS攝制組還是趟著水,扛著機器來到公司。有意思的是,她問了第一個問題後,采訪就卡殼了——當然這個問題後來不斷地被各個媒體問起,我也在不停地重複回答,但那次的情景想起來至今令人莞爾。
後來知道那是個很著名的主持人,她的問題也是開門見山、單刀直入:“你擁有的財富是多少?”我說,我是拿工資的,很容易算。那還是在1989年,我並非繞彎子、賣關子,都是實事求是地回答。但這種實事求是讓這位經驗豐富的主持人問不下去了。
因為按照西方的價值觀,成功企業家最重要的標誌就是擁有多少財富。1988年萬科進行股份化改造時,公司凈資產是人民幣1 300萬元,當時分到我名下的是總資產的40%,相當於500萬元,但是第二天我就放棄了這筆錢。所以我只拿工資這個事情,讓她很是驚愕,也無法理解。
當然,幾十年過去了,即使現在談到我只拿工資,依舊會有人表示驚訝。為什麽公司明確規定屬於你的錢,你還放棄呢?
我想,同時代生長起來的本土企業家,也許更能理解我放棄的原因。實際上,東方人跟西方人對於成功的價值標準是不一樣的,中國的傳統就是君子不曰利。我給你創造財富,但是把錢看得很輕,這是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傳統思想。
另一方面,這與高尚其實沒有太密切的關系。我也喜歡錢,因為創業是需要錢的。但為什麽我還要放棄呢?因為財富和我的野心是矛盾的。有人會舉出李嘉誠、沃倫·巴菲特、比爾·蓋茨來例證。但我不是李嘉誠,不是沃倫·巴菲特,更不是比爾·蓋茨,我們所處的社會體制也是不同的。
在資本主義國家,通常情況下可能是通過你合法賺取財富的多少來評價能力,看你是不是創業英雄,是不是被大家敬仰。但在中國傳統社會不盡如是,在新中國的社會背景下更不是。我們的傳統思想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大家都窮沒問題,但是你一個人突然很有錢,那就一定會有麻煩。
顯然,這些財富和我尋求的安全角度是不一致的,甚至可能阻礙事業向更大更強的方向發展。另外,我們是從沒有錢這樣過來的,改革開放給了我們擁有財富的機會,我當時並不能確定,我突然很有錢之後能不能控制短時間暴富的心態變化,你的家族會怎麽來分配,在這些都不清楚的時候,我是有些膽怯的。
說來也比較有意思,我曾經查過家譜,希望我的家族祖上有地主出身的,因為地主是具備控制財富的能力的。但我查了三十多代,我們家族全是農民。當然不是說農民就不能控制財富,但是如果你沒有這樣的基因,最好就離它遠一點。這在現在聽起來有些唯心主義,但是對於已經創立的財富,作為一個公司的職業經理人的時候,你就得很謹慎。
當然還有一點,我很自信,即使我不控制這個公司,憑我的能力,作為一個職業經理人,我也能在這個公司做管理,並且把公司管理得很好。我並不熱衷於擁有如何巨大的財富,我的“野心”是要做大事。而大事和大錢顯然不是一個概念,甚至是相悖的。
另一方面,個人創業、做個人的公司其實是更能彰顯“野心”,為什麽當時一定要在國營體制下來做?實際上這是資源的一個權衡,在中國,要在商界有一番作為,國營資源是非常重要的。民營資源非常有限,做大到一定程度就很難再擴張了,這就是擠出效應,資源就這麽多,如果國營資源占得多,民營資源自然就少了。
所以萬科現在雖然是股份公司,但最大的股東還是國有,這個和國家的體制是有關系的,因為它的體制是以國家壟斷為前提的,所以盡管民營企業在解決就業問題、稅收問題上的貢獻很大,但是在資源分配上,總是會受到很多的限制。
所以說,我的“野心”讓我沒當成“資本家”。
本文大部分內容摘自《王石說:我的成功是別人不再需要我》
最近一篇關於王石女朋友田樸珺各種過往的文章流傳甚廣,給目前本已白熱化的萬科之爭再次加油添醋。田小姐在文中被描寫成一個利用王石給自己臉上貼金,順便中飽私囊的女人,引起廣泛爭議。
文章的內容是否屬實,我們無從判斷。但是在事實未有定論前,此文就觸動了無數敏感的神經,表面上是大家看不慣文章中描述的田小姐借王石上位,但實際上,這卻體現出我們自身公平感的一種缺失。
在造富神化,神話造富的年代,每個人都渴望迅速被認可,都希望自己的故事帶來天使投資,都渴望白手起家一夜暴富的故事發生在自己身上。
但現實骨感,大部分人沒有機會讓理想豐滿,而總結失敗的時候,歸咎於社會的不公是很能引起共鳴的一個選項。於是,在我們讀了一篇網絡文章,還沒搞清田小姐是不是規則破壞者的時候,就已經把她想象成了蛇蠍美人,把她歸類到了使自身碰壁的社會潛規則里。
現實的世界里,規則破壞者很多嗎?
我工作在外企,素來以制度公平著稱,可是我也時常有種感受——有規則就有例外,總有人能淩駕於規則之上。
在大公司工作,公司上下都繞不開的一個角色,那就是總經理秘書們。坐到這個位置的人物大都口齒伶俐,明眸善睞。她們知曉大老板的喜好,懂得察言觀色,通過安排一把手甚至一把手上司的工作起居,順帶照顧老板的孩子、老婆和狗,又懂得保護上層的隱私,便深得老板的信任。一個好的老板,需要一個能幹的秘書輔佐,無可厚非。有時候要想讓公司的議案順利通過,需要聯合秘書抓住老板心情最好的時候遞交提案也是下級們屢試不爽的技巧。但是中國式的秘書跟國外的秘書有點不一樣,在國外本該退休十年還在工作的秘書大有人在,她們做了一輩子秘書換了無數老板就像白宮里有為八位總統工作過的黑人管家。可是在中國,不想靠老板換個部門升職發展的秘書,仿佛就不是好助理了。
每個人追求自己的職業發展,就跟去銼骨整形或者去烤白瓷牙冠一樣,沒招誰沒惹誰,也犯不著被說三道四。但是有些秘書明明沒有能力,只是憑借自己跟老板的關系擠到了其他部門,搖身一變就升職加薪,這就是對別人職業的一種侵犯,對公司公平制度的一種破壞了。
盡管這樣的秘書希望人人為其背書,各個部門出於面子也會跟著哼哼哈哈答應,但沒有專業背景的秘書們強行轉行,沒有真才實學,終究有濫竽充數被發現的那一天,風光過後就是竹籃打水。
我認識的總經理秘書,有幹著幹著就跑去轉型做人力資源的。但是因為不夠細心不夠有定力無法做薪酬,因為怕處理員工矛盾不願意做員工關系,又怕吃力不討好不想做招聘,最後在人力資源部門被邊緣化結果無所事事。還有的秘書以為陪老板做做翻譯、跟媒體吃吃飯就可以去做媒體關系了,可是到了公共關系部門卻發現要寫一篇新聞公告都不知道從何入手。這就是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說的,你可以欺所有人一時,或者欺部分人一世,但卻無法一生一世隱瞞過所有人(You can fool all the people some of the time, and some of the people all the time, but you can not fool all the people all the time)。
誠然,一個巴掌拍不響。每個投機取巧的人上位,都有一個心甘情願為其架橋鋪路的老板,我就認識這樣一個人。
C,香港人,曾服務於《杜拉拉升職記》原型的五百強公司。他在中國內地苦苦打拼十五年,為了工作經常通宵達旦,廢寢忘食。不僅如此,C還會不露聲色地討好上司,跟全球CEO出行他會秀出自己在10年前CEO第一次來中國時他們的合影(要知道那時手機拍照還在萌芽階段呢)。同時C又禮賢下士,到二線城市跑市場之前會核對每個銷售經理的照片和名字。正在我們所有人看著C從銷售副總監變成總監,從總監變成副總裁,有望登頂中國總裁的時候,他,戀愛了,對象是小他十歲的部門秘書。C自信找到了真愛,為了自己的小秘書,不僅動用人力資源部門給她破格升職加薪,還拋棄了原來的妻子。最後,卻因為沒有給秘書在上海買房換車,被秘書在朋友圈曝光不雅照片,被迫從公司辭職,結果他們也沒在一起。當時公司上下在驚嘆這樣劇情化現實的同時,也無不不禁為他的才華惋惜,更對這個小秘書的所作所為感到不可思議——為了一己私欲,人都可以做些什麽?事情過了很久,現在回憶起來,卻又覺得這跟多年來聽到過的誰跟誰虛情假意,誰利用誰仗勢欺人等八卦新聞沒有實質區別。難道這就是《聖經》說的,“陽光之下,並無新事(There is nothing new under the sun)”?
其實我認識的職業女性,優秀的占大多數。她們有被病魔折磨但從死亡線回來仍能保持職業風度的企業社會責任項目專家、有駕馭十幾個億銷售額被上千銷售團隊信任的總經理、有每星期奔波在海外的家庭和國內的工作地之間候鳥一樣的母親。她們身上透著專業,心中沒有隨隨便便成功,工作之外選擇了默默無聞。這些人眼中沒有鉆營,生活里也就沒有了狗血。
但如果你說你工作的地方沒有狐假虎威伺機跳梁的人物,不,我相信那是時機沒有成熟。人最不缺乏覬覦總統寶座的狼子野心,和準備為此赴湯蹈火的膽大心細,她沒出現也許只是因為還沒有碰到她的他。
故事的寫手,和渴望公平的大眾,樂於看到層出不窮的宮鬥,希望陰險者陰溝翻船並被踩上一萬只腳,這些都於公平無益、無補。公平要靠大家創造,要有人勇於堅守原則,也要有人敢於指出沒有穿衣服的皇帝。企業的繼承者們、管理者們、SOP(標準流程)的制定者們,則要謹記,公司的規章制度切不可以只防君子,也要防得住私心。
話說回王石先生。大導演李安說過“人人心中都有座斷背山”,我深為贊同,誰內心沒有自己那一片青山綠水呢?更何況王石先生的職業生涯起伏,經歷過的豈止千山萬水。
七年以前,在上海市東方電視臺,我見到了傳說中的王石,他穿著筆挺的西裝,領子白白的,黑色的褲子服服帖帖,坐在某報社舉辦的“中國夢踐行者”舞臺前和其他領獎人一起,不知道觀眾已經等了幾個小時。
很多人都知道王石的故事,有幾個標簽可以貼給他,企業家、登山家還有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期間萬科“捐款門”事件的制造者。
當時王石在臺上,發表獲獎感言時面露疲憊。他坦言,曾覺得做企業這麽多年,爬山經歷過數次險情,以為該學的都學到了,卻沒想到2008年給自己又好好上了一課,“一個帖子就把他打回了原形”。因為在地震後寫出“萬科捐200萬是合適的”,並規定“普通員工限捐10元,不要讓慈善成為負擔”,他成為眾矢之的。有惡言相向者直稱其雖然爬上了珠峰,但是道德高度不過“墳頭高”。當時王石表示,今後一定要吸取教訓,做人做事要更為謙虛謹慎。
如今王石正為萬科的獨立奮戰,女友這時被上頭條曝光,無論真假,這都導致他形象大幅跳水。不知道王石還記不記得2009年他說的這番話,想沒想過這段經歷他又能學到什麽。
(作者為五百強公司管理人士,文章不代表本報觀點,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與作者交流)
據媒體消息,萬科(02202)董事長王石27日前往位於香港的華潤總部拜訪。從寶能舉牌萬科開始,萬科與其昔日第一大股東華潤之間的關系逐漸變得微妙。市場人士猜測萬科和華潤重歸於好。
7月28日開盤,萬科H股一路走高,午後並未受大盤影響,逆勢拉升。截止發稿,萬科企業漲7.02%,報17.08元,成交約3051萬股,涉資5.08億元。萬科A股漲2.3%,報17.80元。
http://www.xcf.cn/500frb/tt/201608/t20160816_775957.htm
这个周一开门红:万科再度涨停。
可以猜想,制造这个涨停的依然是恒大。上周恒大在二级市场再度吃进万科股权,吞下万科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据财新消息截止上周五万科A实际流通 股不足 22.61%,已经从大蓝筹变成了小盘股。根据深交所相关规定,如果万科社会公众持有的股份低于总数10%,万科可能将面临退市。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王石到深圳弘法寺烧香的照片广为流传。这样的关头,王石到弘法寺烧香引人遐想。万科果然无力回天,王石只能求神问佛了吗?
王石对宗教一直有浓厚的兴趣,并且有计划到耶路撒冷研究宗教,但这不代表他是有神论者。多年采访,了解到王石的精神内核有两点,一个是科学理 性,一个是普世价值。虽然情怀被当成了王石的标识,但了解王石的人都知道,科学和理性才是他的内核,他从年轻时是个技术迷,对于万科他最大的心愿是成为一 家对建筑技术有贡献的公司。对于宗教,王石也是以科学理性的姿态进行研究。
在我看来,王石不可能迷信超自然的力量,也不太可能临时抱佛脚。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弘法寺与潮州人的渊源深厚,王石见弘法寺主持也是为了争取姚振华。只要姚振华不卖股权给许家印,万科的未来还没有定局。
这就是王石:为了万科可以向姚振华道歉,也可以祈求神佛。只能说他对万科的爱过于深沉,为了万科可以拂逆自己的本心。但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他的对万科的苦心,变成了违背规则的指控。到底王石有没有违背规则,相信时间会给出答案。
在我看来,这场大战中对王石的指控很多都站不住脚,因为与王石一贯的行为逻辑不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逻辑,王石也有王石的逻辑。下文是我2014年专访王石的实录整理,从中我们可以一窥王石的成长经历、处事原则和商业理念。
我认识的王石,是一个高度理性、高度自律的人。比 如1988年放弃股权,2000年放弃万科的管理权。2000年王石才50岁,最有创造力的年龄放弃公司管理权,他曾形容自己像是“被关进笼子的老虎”。 但是为了让万科形成制度文化、而不是依赖某个英雄人物,他还是毅然决然放弃了。万科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公司治理的标杆,正是因为王石的眼界和价值观,他的选 择改变了万科。
在多年对商界人物的观察中,王石是最独特的人。他的理性太强大,有时候冰冷得像没有人性。以至于我怀疑他是不是一个要写日记反省自己的人,否则怎么能让自己如此清醒?2014年的采访中,王石给了我肯定的回答。
王石:我不是中庸的人
我第一次知道深圳是1966年。那时文化大革命,我串联到广州,知道深圳和香港一河之隔、两种制度,是个很神秘的地方。那时把深圳的“圳”字都念错了,读成了川,后来才纠正过来。
到了1978年,我大学毕业到广州铁路局工作,到深圳来施工。印象很深的是蛇口的中英一条街,冷冷清清的,中间有一个界碑,这边是公安,对面是 香港警 察。还有,在深圳可以看香港电视节目,但是得偷偷摸摸的,在工地上看露天电视,公司政治指导员一来赶紧要换台,看得很不爽。后来认识一个老乡,周六就到老 乡家里看,一直看到早上两点钟没有节目了为止。当时经常早上一起来,发现民工又少了一个,偷偷跑到香港了。
我在深圳施工半年就回广州了,但是深圳老乡每年春节会带点鱼之类的东西来到广州看我。1982年春节,老乡突然带着那时很少见的加州蛇果、新奇 士橙来看 我,他妻子还烫了一头摩登的卷发——以前可都是插秧的农民,一下我就愣住了,受冲击很大。我很好奇,专门到了深圳,一看就激动人心,到处是欢腾的工地,到 处是车,在修路、平小山丘。从深圳回广州,我立刻就办了停薪留职。那时在机关,我是科员,知道这一生最多能做到副局级,已经能看到自己的追悼会是怎么开 的。我很不满意现状,觉得很委屈,想做点事业,却不能发挥。我下海创业的动力就是对自己不满意,想做一番事业,男子汉志在四方嘛。
我1983年再次到了深圳。1984年一天,看到很多警察,还有很多围观的人,一打听,原来是在为邓小平的视察做准备。我隐隐感到中国要发生非常大的改变,当时心里非常激动,觉得能做一番事业的机会可能来了!
那时也没有企业家的概念,就是学着做生意,当个商人。到深圳首先体现的是人性的解放,虽然我不清楚到底能做什么,但要给自己一个选择的权利,到能做生意的地方做生意,看看自己到底行不行。我一直对物质的东西并不太在乎,但是到了深圳就要考虑赚钱,不赚钱你怎么证明自己?我可以赚钱,但是我并不喜欢赚钱,也不喜欢当商人。我对自己商人的定位挣扎了很长时间,一直挣扎到50岁之后。中国传统文化里总是说无商不奸,我骨子里面也曾经是轻视商人的,我怎么能看得起暴发户呢?但是突然发现自己就成暴发户了。1988年万科改制上市的时候,为什么我很快放弃了公司的股份,跟这些都是有关系的。
以前我经常公开说我不喜欢做商人,也不喜欢做房地产。2000年,有一次郁亮跟我谈,说董事长你不喜欢就不喜欢,能不能不要再说了,你公开说你 不喜欢, 怎么能让万科的团队热爱自己的工作呢?从此之后我就不再说了。我有个特点,喜欢不喜欢对我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已经做这个了,而且是我自己的选择,那就 要做好。现在应该承认,喜欢不喜欢,即使都做好了,其实效果是不一样的。我经历了很长的一个过程,才开始喜欢地产这个行业。
尽管对企业家的理解和身份认同有一个过程,但是到深圳之后我创业的目标却很清晰,这个目标到现在也没有改变,就是参照日本二战之后崛起的企业比 如索尼、 松下等,它们对日本崛起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万科能不能也成为这样的公司,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年万科已经创业30年了,这 个目标还没有达到。但是今天的万科也毫无疑问地有超出了我预期的地方,很多东西在过去是根本想不到的,比如说万科现在的规模是想不到的,再比如2008年 万科和我遭遇的一系列舆论事件,我根本没有想到万科对行业的影响有那么大,我的影响力有那么大。2011年我出国留学这件事,在企业家圈子里面的影响也是 超出我预料的。现在深圳商会里有两个英语学习小组,两个小组可以PK,这里面很多企业家都是海归。有一次美国西雅图市长来访,我用英文做了个演讲,这些企 业家一看王石可以用英文演讲,很惊奇,就觉得不能把英语这个交流工具丢掉。
我对技术一直非常感兴趣。
年轻时我是个无线电爱好者,跑到北京、上海买各种零件,回来自己动手装半导体收音机。在学校我的数学、物理成绩一直很好,有一次上自习,数学老师发现我在玩,就给我出了道难题,他转了一圈发现我还在玩,但一看我已经把题目做出来了,那是一道还没有学过的高年级的题。
到深圳时,最初很想在电子行业创业,万科最早是做录像机的,但是因为当时的政策限制,要有许可证,最后放弃了。为什么我开始不喜欢房地产?因为 房地产太 粗放、太粗糙了,没有技术含量。2000年之后,万科开始探索做住宅产业化,后来在东莞成立了建筑研究中心,我一回公司就去那儿看,那里面有很多跟住宅有 关的技术,比如工厂化生产房子的技术,节能环保、绿色建筑、微生物降解垃圾等等技术。万科在研发上也是有投入的,我一直有个理想,希望万科成为一个房地产技术方面的公司。
其它行业早就解决了的问题,中国的房地产业到现在还没有解决。比如说家电行业、IT行业,它们的质量系统早就和国际接轨,成本控制也很好,你像 苹果的东 西就是富士康生产的,到别处去生产成本就高。万科一直在向制造业学习,如果真的实现了住宅产业化,在流水线上生产房子,其实也就改变了整个行业的生产方 式。大规模盖房子必须把误差控制到最小,这只有工业化手段能做到,这也是万科做住宅产业化的初衷。此外,住宅产业化对环保节能有很大的作用。现在万科的目 标是2015年基本完成住宅产业化系统,2016年完成绿色建筑系统,在这个基础上,万科才能真正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如果这些做不到,万科其它的连谈都不 要谈。
在过去10年,万科做住宅产业化非 常艰难,因为这涉及到一个产业链,不是一家公司想做就做的。住宅产业化并不是新东西,万科的住宅产业化主要是向日本学的,但是全世界就是万科一家由发展商 带着设计公司、建筑公司、部品供应公司做住宅产业化。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万科已经看到了曙光,现在全国有20多个城市的相关管理部门安排同行来学习万科 的住宅产业化。现在对环保的关注,让住宅产业化越来越受重视。
最近,万科建筑研究中心要和美国宇航局(NASA)合作搞3D打印房子。很多人一听觉得不可思议,房子怎么能打印出来?其实3D打印房子也就是 机器人盖 房子,就是自动化生产房子。一般3D打印喷的是塑料,但是这个喷的是砂浆之类的。现在这个技术处于实验室阶段,有3个国家有这样的技术,万科选择了 NASA。其实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万科的任务书已经下了,大概3年以内,研究成果要从实验室里拿出来,但是要推广到一线上去,可能要10年、20年,或 许是30年。在我看来,这个技术是住宅产业化的升级版。
2008年以来,我一直在说万科发展得太快了,不能强调量。量和质是一对矛盾,强调质的时候不能没有量,但是量越大和质的矛盾就越突出。2010 年万科过了千亿,量已经很大,如果还把量放在第一位的话,一定是会出问题的。所以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控制量和发展速度,而在质上下功夫,把住宅产业化、精装 修、绿色建筑这些做好。从万科发展的过程看,有些很有意思的东西。1997年,万科成为国内最大的地产公司,并不是万科的规模达到同行的最高水平,而是当 时第一大的公司出了问题。10年之后,当时全球最大的房地产公司美国帕尔迪因为金融危机又出了问题,万科就成了全球最大的地产公司。这个逻辑好像是这样 的,别人出问题万科成第一,那么下次会不会万科出问题别人成第一了?所以这几年,万科一直在强调发展质量。
我一直比较自豪的是,万科的管理很规范,可以算是中国公司治理的标杆。1980 年,在广州的一次音乐会上,我认识了刘元生(万科目前最大的自然人股东,持有1.5%的股票)。当时刘元生在香港的生意已经非常成功了,后来我们成了朋 友,很多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都是从他那儿学到的,他对我有潜移默化的影响。1980年代到了香港,我买了很多管理学的书,就知道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这 些东西是怎么回事了。
万科的管理也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摸索、试错,最后试出来的。中 国文化的惯性非常强,在公司里讲血缘、地缘,喜欢用子弟兵、亲戚,还喜欢拉帮结派,这些都是我非常讨厌的。1980年代常常会遇到这些问题,有时候公司里 面两个人斗,有你没我、有我没你,我非常头疼。后来我在公司制定了一些规则,比如说不用自己的亲戚、重视制度、要透明等等。1999年我辞去公司总经理, 想摆脱什么事都亲力亲为的现象,要消除东方式的权威。其实也没有受什么刺激,也很简单,东方的公司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个领头的人走了公司就要垮掉,而 西方讲制度,对个人依赖没有那么大。和苹果同时期有个王安电脑,本来是很有潜力的,但是王安去世,这个公司就完了,而乔布斯离开苹果,苹果起码没有垮。
我当时对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很多东西很失望,认为中国的公司要有出路,必须跟传统文化决裂,拥抱西方的文明。但这些认识到现在又有所改变。我研究 民国企业 家,发现我们这一代企业家很多方面不如他们。比如我到无锡参观梅园,它是民国著名企业家荣德生先生修的,开始以为是他家的花园,后来才知道当时就是为市民 修建的。不仅如此,荣老先生还对当时的苏、锡、沪经济带有过规划(跟我们今天的规划非常像),对带动一方经济发展有很强的责任感和担当。请问今天中国大陆 的企业家哪个做到他那个水平了?民国的企业家继承了传统文化中非常好的一些东西,而我们基本上和传统文化是割裂的,传统文化中的很多好东西被我们忽略了。
万科在管理上一直是向西方学习的,虽然这不意味着就没有东方的东西,但在东西方融合上做得不够好。比 如2008年万科降价,同行、消费者、政府都在指责。当时我非常不理解,这是很正常的市场行为,有什么错?降价消费者很生气,涨价的时候怎么不做声?但是 现在我理解了,中国的文化就是要同情弱者。同情弱者就一定是糟糕的吗?不一定。西方鼓励强者,个人主义盛行,未必就好。中国的文化能延续几千年,一定有它 的道理在里面。日本的企业在东西方文化上的融合是非常好的,万科现在有了这样的认识,它的行为举止和以前也会有不同。
2011年我到哈佛做访问学者,很多人认为这是我的第三次角色转变(第一个是企业家,第二个是登山家)。从结果上看,它是的。2010年,香港 科技大学 商学院邀请我做客座教授,今年开始在北大EMBA做客座教授。从60岁到70岁,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做老师,但还不是学者。目前已经接受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 邀请,准备去教书。剑桥也给我发了邀请,我拒绝了,一个是因为语言上还是有障碍,还有就是觉得自己在学术上的训练还不够。
我原来计划70岁的时候再登珠峰,到了哈佛之后我就放弃了,因为我感到知识的这座高山比珠峰还要高。原本我的游学计划是3年,在哈佛1年,英国 1年,耶 路撒冷半年,伊斯坦布尔半年。但是在哈佛现在待了2年半,我觉得其实需要4年,但是你老赖在那里不走是不是准备弄个博士学位?我没想拿。原来剑桥的计划是 1年,现在已经延到了两年。照现在看,你说耶路撒冷怎么可能半年呢?怎么也得1年。所以我现在的学习计划已经安排到了2017年。
到哈佛之后,我研究企业伦理,研究日本的江户时代,发现我必须研究中国的传统哲学,原来了解很少。那时我已经60岁了,我开始觉得自己很无知。我的求知欲很强,是因为我有自我认同焦虑,那就是我们这些企业家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这个阶层到底是什么状态?它到底要往哪里去?原来我没有这么焦虑,但是做研究时,越细想越焦虑。
日本明治维新之所以能成功,不仅是因为在江户时代的教育普及(江户时代日本的文盲率只有10%,1949年中国的文盲率是90%),知识分子对 西方文化 的接受(代表西方文化的“兰学”在日本盛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工商阶层在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他们是支持明治维新的经济力量。江户时代之前,日 本的商人地位比中国的还低,武士可以找理由拿他们试刀,杀死他们不用负责任。在江户时代,已经出现了为商人来确定他们社会地位的哲学家。比如说石田梅岩本 身就是商人出身,最后他自己办学自己讲商人哲学,他在理论和哲学层面上,提高商人地位,也就是说商人赚钱就像武士治理好国家、农民种田丰收的道理是一样 的,而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无商不奸,士农工商,最后的才是商。实际上中国到了今天,也只看到吴晓波从中国商业史的角度对商人和商业思想进行梳理和反思, 但是真正从理论和哲学层面来谈中国工商阶层的地位的,现在还没有。
早期创业时,我从骨子里面是看不起商人的。我在自我身份认同上出现的焦虑,很典型地代表了中国工商阶层对身份认同的困惑。企业家自己尚且如此,整个社会对工商阶层的身份、地位和作用就更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会出现很多问题。一个常见的现象是,中国的企业家阶层经常会陷入被动的局面。在政商关系上,中国的企业家总是弱者。这些问题日本早在100多年前就解决了,我们到现在还在挣扎。
这些年我走访了很多狱中的企业家,他们有的是被冤枉的,有的是罪有应得。看到他们,有时候我会想,下一个也许就是自己,会忧虑,毕竟我也是企业家中的一员。看他们更多的是出于人道主义,他们即便是犯了罪,也总得有人关心,万一自己某天到了这个地步,也希望有人来关心。
但是我对中国的前景、企业家的前景还是乐观的。1991 年我在国外待了1年之后回到万科,1992年邓小平第二次发表南方谈话。当时我就打消了很多别的念头,比如出国留学,准备踏踏实实地把万科做好。因为从这 件事我看到了中国对改革的宽容度,我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不可能再走回头路了,广阔天地大有所为。所以后来说“国进民退”之类的,我一点也不担心,这些 都是改革中常见的现象,是波浪式的向前推进。
在哈佛、在剑桥,都有教授对我现在的状态感到吃惊,他们都问过我相同的问题。我是一个还在增长的、全球最大的地产公司董事长,居然可以如此自如 地离开公 司做研究,他们问,你是怎么管理时间的,是怎么管理公司的?我的这种方式在中国是很少见的,在西方的文化背景里也是不可思议的。但是我并不是很得意,因为 这是中国的环境给了我和万科很大的机会。在西方很成熟的商业环境里,竞争非常激烈,边际效益很低;但是中国还在增长中,你稍微管理改善点就有回报,所以并 不是万科的管理比西方还好,是中国的高速增长给了我们机会。所以,中国的企业家应该在中国大有所为。
我很享受在剑桥做研究的生活,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生活可以这么自如。每天骑着自行车在古老的校园里穿行,远远看见那棵苹果树,感觉和牛顿这样的伟 大的灵魂 为伍。下午喜欢在咖啡店学习,看着夕阳在水面上慢慢落下,真的太美好了。在哈佛时,经常熬到凌晨三四点,才终于把作业做完了,真可怕,把一个难题做出来就 会高兴那么一会儿;到了剑桥就不是苦苦挣扎了,晚上看书、做选的课题,做着做着就听到鸟叫声了,一看表,四点钟了,觉得该休息一下,也能很快睡着,第二天 精力充沛。这种感觉好像是自己已经有一脚踏进了自由王国。
我小时候的梦想是当医生,当侦探,当战地记者,没想过做企业。现在我的好奇心依旧很重,我自己觉得自己的心态还很年轻,2008年我感到自己还 像一个 “青涩的苹果”。现在我要感谢这个大时代,如果我早生20年,20多岁刚好赶上反右,我想我不是打击右派就是要被打成右派,我绝对不会是中庸的。
8月25日,在飄著小雨的初秋早晨,身穿一身深藍色修身西裝、目測為Under Armour品牌的紅色毛衣,腳踩尖頭黑皮鞋,王石走入西安亞布力企業家論壇主會場。這是“寶萬之爭”9個月來王石罕有的高調亮相。
身處風口浪尖的王石大老遠跑來西安參會,著實令很多人都意外。事實上,不知從哪個時間點開始,“寶萬之爭”的觀眾們對於王石的“缺席”已經司空見慣。
8月22日,萬科召開中期業績發布會,作為萬科董事會主席的王石缺席。多位財經分析師指出,王石不到並不奇怪,反倒是郁亮的缺席更有看點。
很多人或許還記得王石6月份亮相萬科股東大會時的著裝,“能勾勒出胸肌的修身白襯衣,搭配灰色領帶”。此次王石的修身西裝依舊“有範兒”,只是“寶萬之爭”形勢已經發生深刻變化。
當時“有關萬科A何時複牌”、“王石去留”等話題在市場上被來回翻滾煎炒。3個月過去,恒大許家印加入“寶萬之爭”,將萬科股價橫空托起。保監會對於險資態度逐漸明確,但依然沒有決定性文件出臺。而王石以及萬科管理層的命運依舊前途未蔔。
王石現身並沒有解決任何人心中的疑問。面對記者的諸多問題,王石擺了擺手,又指了指臺上發言的嘉賓,委婉地拒絕回答問題。
排位靠後
王石是亞布力企業家論壇的理事,前來參會本是理所應當。但此次他的名字並沒有出現在發言嘉賓名單中。
這似乎意味著王石有可能全程不說話。果不出所料,王石整場論壇異常沈默,不僅不理記者媒體,就連同桌的大佬,王石也聊得很少。
會場前排是那種類似聚餐時的圓形大桌,每桌10人,橫4排,縱3排,基本囊括了所有重量級嘉賓。每桌與每桌的距離很大,方便人們走動。而後排則稍顯緊湊一些,主辦方在後場像列方陣一樣整齊安排了小椅子。至於記者和媒體則沒有座位,只能站在圓桌兩邊。這反倒拉近了彼此距離。
正對著舞臺的一號圓桌,坐著本屆亞布力論壇輪值主席、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同時還有工商銀行原董事長姜建清、陜西省省長胡和平,以及亞投行行長金立群等重量級嘉賓。
王石被安排在1號桌右邊的3號桌,與百度李彥宏、任誌強同屬一桌。王石來得比較早,落座時,右手邊百濟神州創始人王曉東還沒來。於是王石與左手邊的神州數碼董事會主席郭為寒暄了兩句。但沒多久,王石便開始翻閱手機。
當主持人開始念出參會嘉賓名單時,記者發現,一共念出的24位嘉賓,王石的名字排在倒數第五位。李彥宏、王曉東、攜程網董事長梁建章等均出現在王石之前。被念到名字時,王石很平靜地起身面向身後致意,之後坐下。觀眾像歡迎其他嘉賓一樣給了同樣的掌聲,感覺並沒有更加熱烈。
大會開始後,王石掏出眼鏡,開始低頭看自己的蘋果手機。他腰板挺得筆直。如果猜得沒錯,他應該是在刷朋友圈或者在看一篇很長的文章,因為他的手指不停地在蘋果手機屏幕上掃動,並不是打字或回複信息的樣子。
稍後,王石放下手機,開始翻閱桌上擺放的《亞布力觀點:大歷史與中國經濟》一書。這本宣傳手冊一樣的讀物似乎並沒有吸引到王石,他只是從後向前匆匆翻了翻便放在桌上,轉而拿起《陜西日報》看了起來。
王石吸氧
會議進行一半,有趣的一幕出現了。只見與王石同坐一桌的任誌強突然離席,過了片刻,手上提著兩個綠色的小禮品盒走了回來。任誌強拆開一盒,從中掏出來一個礦泉水瓶大小的吸氧瓶。
記者在一旁看到,瓶子的原理則有些像殺蟲劑或噴霧劑,都是加壓灌裝之後再將里面的內容物噴出來。記者猜測這或許是任誌強公司旗下的創新產品。
任誌強將一個吸氧瓶打開,將瓶蓋的吸氧嘴兒反過來插入瓶口的氧氣出口,“滋滋滋”地噴了起來。任誌強這一舉動很快引發了右邊的建業掌門人胡葆森的好奇心,他探過頭來,要了一個吸氧瓶,自己也“滋滋滋”地試了起來。
胡葆森的位置挨著郭為。任誌強打開另一個小盒,將盒中8個吸氧瓶都拿了出來,按照逆時針順序發給桌上大佬。只見任誌強輕輕扔來的吸氧瓶到王石座位前,但王石此時正在低頭看手機,並未註意到氧氣瓶,任誌強見狀也沒多說,繼續往下發。
當記者目光再次鎖定王石,王石已經拿起吸氧瓶開始吸氧了。這時臺上正好進行到第一場主題論壇《經濟全球化古與今》,雖然主題定得有些寬泛,但由於參會嘉賓有諸如泰康人壽CEO陳東升、複星集團郭廣昌,主持人很快便將話題引到了保資舉牌以及寶能、安邦上。
主持人、中國並購工會會長王巍問陳東升:“你怎麽看保資舉牌,還有寶能、安邦?”陳東升接過話題準備作答,但會場嘉賓無不面面相覷,將目光聚焦在王石身上。此時王石已經將吸氧瓶放在一邊,繼續面無表情地盯著自己的手機。
從8點半開始到12點半結束,四個小時的時間,由於既沒有演講、頒獎以及圓桌討論,整個上午王石都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一動不動。他姿勢筆直,大部分時間都在看手機,此外還翻了書、看了報、吸了氧。其間有幾位企業家湊上前去和王石攀談,但都沒聊超過2分鐘。
記者趁王曉東離席的空當湊了過去,心里將問題過了一遍。“準備在西安待幾天,剛才一直看什麽文章呢?中國有沒有企業家精神,如何看職業經理人?”準備先找幾個不痛不癢的話題熱個場。“還有沒有辦法抵禦野蠻人?目前還有沒有和銀監會、保監會溝通,結果如何?怎麽看恒大許家印,是否想過主動離開萬科”再問幾個實質性問題。
但記者遞上名片後,王石只是擺了擺手,又指了指臺上正在頒獎的嘉賓,委婉地拒絕作答。
大會結束後,王石正準備起身離席,這時一位叫許力慶的企業家過來,和王石聊起了物流,還邀請王石前往參觀,王石和對方談了一會,說以後可以合作等,便匆匆離開。記者再次追上前表明采訪意圖,但王石均擺手拒絕,然後坐著電梯離開,應該是回到了自己的酒店。
“你剛才應該把談保險資管的那個話題拋給王石。”會議結束的路上,記者聽見一位企業大佬與王巍並排往出口走,王巍笑笑:“王石一定不會公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