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不認同港股已經進入熊市,但我得承認,連自己也傾向看淡後市;只是我不會像開關按鈕般「拍」一聲轉熊、「拍」一聲轉牛,而是必須經過階段性的驗證。
無可否認,港股月移動線牛熊指標只是中性偏弱,但當加入A股的圖表信號,情況隨即變得嚴峻起來。根據月線圖,A股上證綜合指數(000001.sh)於7月收報3663.73點,是自2014年7月以來,首次收低於5個月移動平均線以下。
A股的月移動線牛熊指標,以5個月移動平均線和10個月移動平均線組成,這是因為要顧及A股的急漲猛落個性。一如港股,上證若受制於5個月移動平均線阻力(目前處於4177點),並跌穿10個月移動平均線阻力(目前處於3707點),將確認入熊。由於A股以氣氛主導,一旦洩了氣,將很容易走出熊市心態,因此,上證須盡快突破5個月移動平均線阻力。
今時今日,A股對港股的影響,不用我多說;我甚至認為,沒有A股牛市,港股早已跟隨外圍其他股市,一起在第二季初見頂。因此,看港股走勢,不同時看A股走勢,根本上是自欺欺人;尤其是環顧國際投資環境,真的沒有甚麼能推升股市的助燃,若A股一入熊,港股實難倖存。
此之所以,今次觀察港股後市去向,我會更加看重A股;若A股率先破位,港股中指數股的廉價估值,最多只能「頂得一時」,那些炒到上太空、一心等「大媽」接棒的莊家股,就更不用多說。
騰訊今天最高曾經見過217.4元,較昨天大升4.4元,而68088亦一如所料,最高曾見0.249元,較昨天升了0.042元,非常接近正股的升幅,這就是牛熊證容易計算的竅門所在。
當日牛熊證面世,發行商標榜的是沒有溢價、沒有引伸波幅及沒有時間值等等優點,升跌大致上與其換股比率相若,今天且以騰訊作為例子解釋一下。
騰訊今天升了2.8元,以兌換率為100換1計算,牛證應該升0.028元,熊證則應該跌0.028元。
先看牛證,騰訊回收價介乎200-210元之間的牛證共有十隻,這十隻牛證的升幅介乎0.028-0.034元之間;再看熊證,騰訊回收價介乎220-230元之間的熊證共有九隻,這九隻熊證的跌幅介乎0.028-0.04元之間,牛熊證的升跌幅度與正股大致上相若。
由於不同發行商有不同的計算方式,才會出現一些差異,然而如果看對方向的話,買升買跌的獲利機會是一樣的。
這就是牛熊證與窩輪的分別,後者要受到溢價、引伸波幅、時間值等等的影響,根本很難計算其與正股升跌的幅度,有時候甚至出現正股升,認購證跌,或者正股跌,認沽證一樣照跌的怪現象。
雖然,衍生工具的炒作發行商永遠佔了上風,可是,炒作牛熊證畢竟是較炒作窩輪較為公平,只是一般人經常聽到牛熊證被「打靶」而被嚇怕而已。
暴跌開局後一路震蕩徘徊的2016年A股市場行至尾聲之際,各大券商預測2017年行情的壓軸大戲紛紛上演。在一片對明年A股市場偏樂觀的氛圍之中,有部分券商甚至對“牛市歸來”給予期待。
周期複辟、成長股價值重估成為2016年後半程的主旋律,而即將到來的2017年是否將迎來風格切換?業內普遍認為,周期股將先搭臺成為配置方向,在成長股經過調整估值消化之後可能迎來投資機會。但也有觀點認為,2017年仍不是全面戰略性配置成長股的最佳時期,主要從市場風格變化中擇時介入。
唱多情緒濃
“不管投資哪類資產,年初至今一路走來,我們都不會覺得太容易,不確定性加劇是最直觀的感受。”正如長江證券副總裁劉元瑞12月21日在該公司2017年度投資策略會上所言,2016年的A股投資也並不容易。
不過,對於即將到來的2017年,多數券商均釋放出偏樂觀的積極情緒,認為明年將是充滿機會的一年,部分券商甚至認為明年將走向牛市。就上證指數的運行區間而言,券商普遍預測2800點為底部支撐點,最高上升至3500點~3800點區間,也有少數預測最高點為4000點。
具體從給出上證指數運行區間預測的券商來看,最新發布觀點的長江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果表示,在流動性總體寬裕、風險偏好修複、盈利小幅增長的背景下,預計上證指數核心波動區間為2800點-3600點。同樣預測2800點為上證指數運行區間底部的還有國泰君安策略分析師張華恩、國元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明利、東北證券策略分析師陳亞龍,但區間頂點則不同,分別為3500點、4000點、3800點。另外,招商證券策略研究主管分析師王稹預計,上證指數主體區間為2900點-3800點,廣發證券則預計上證綜指2017年波動區間為2750點~3550點。
相較上述券商人士給出一個統一的區間,上海證券策略分析師屠駿則給出了一個有條件性的預測,其認為,2017 年上半年是“滯後傳導”還是“盈利持續修複” ,由中遊定勝負,關鍵點看原材料庫存的回補是否會進一步帶動產成品庫存的回補、上遊行業是否向中遊行業輪動。由而分別對應兩種 A 股市場的上證綜指趨勢,“滯後傳導”——波動核心中樞3000點,區間2800點~3200點;“盈利持續修複”——波動核心中樞3200點,區間3000點~3500點。
分季節或者季度性的階段行情而言,多家券商分析人士給出“二季度行情較好”、“下半年好於上半年”的觀點。
“A股市場目前陷入低谷,市場對經濟將陷入類滯脹預期的困擾,金融市場有債市去杠桿的擔憂,外部有強美元預期的壓制。但這些擔憂都是階段性的,緩解後,我們認為A股將在春季迎來震蕩上漲行情。”陳果如是稱。
興業證券策略團隊認為,年初市場制約因素較多,仍是螺螄殼中的結構性行情,二季度起,經濟基本面或再承壓,貨幣政策有望迎來恢複期,隨著兩會、“十九大效應”增強,政策不確定性下降,改革預期提升,投資者或隨之提升風險偏好。“整體來看,2017年A股行情演繹會經歷從結構市到趨勢上行的過程,其中二季度行情較好,四季度開始風險因素主導。”中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秦培景也認為明年二季度將迎來投資機會。
“上半場小波折,下半場更精彩。”張華恩認為,當前市場仍在尋求需求拐點何時出現,但地產投資的延續性和補庫需求將使得這一過程相對緩慢,上市公司盈利修複同樣滯後顯現,預計到明年1季度市場將延續震蕩上行趨勢;但2017年3、4月開工旺季前後,如果需求向下拐點得以證實,而房價、通脹等政策約束又沒有解除,需求下行與政策錯位將構成市場壓力最大的階段;進入下半年,維穩壓力下政策邊際轉向可期,十九大召開前改革預期密集發酵,風險偏好企穩驅動市場迎來年內最佳進攻時機。
此外,廣發證券和申萬宏源方面也認為下半年市場環境好於上半年。其中,申萬宏源方面表示,維持“熊市在2017年6月前結束”的判斷。
相較階段性行情而言,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和華泰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戴康則均提出“牛市論”。
“展望17年,大類資產配置轉向股票,上市公司業績將逐步改善,改革和轉型加速提高風險偏好,市場有望從震蕩市演變為牛市。”荀玉根依據的邏輯在於,大類資產比較中股票占優,上市公司的盈利2017年將逐漸走出右側,此外,改革和轉型望加速,市場風險偏好將回升。
“慢牛換芯,盈利牽牛”則為戴康的策略觀點。其認為,明年將從供給側慢牛切換向盈利牽牛,這一輪盈利能力的可持續時間要遠長於2011年以來的任何一次,主要基於三個判斷:中國企業在接近償債周期的尾聲、中國正在進入一輪主動的補庫存、地方政府開啟新一輪的擴張周期。
周期股搭臺成長股唱戲?
關於行業配置,周期股與成長股誰占主導成為一個關註點。根據券商觀點,普遍認為,先由周期股搭臺,成長股為後半程的重頭戲。
“16年投資主線是周期反轉、價值重估,17年切換為改革發力、成長回歸。”荀玉根表示,周期股結束0-1進入1-N階段彈性下降,絕對收益資金入場,價值股配置意義仍在;國企改革進入混改的新階段,實質性的突破將修正市場對改革的悲觀預期,成長股相對估值不斷消化,以三季報數據推算2017年中相對估值回到2013年初水平。其投資策略在於,以價值股為底倉,向國企改革和真成長進攻。
陳果也偏向於看好成長股明年的投資機會。“2017年,我們認為核心變化是周期股由強轉弱,成長股吸引力上升。”陳果分析稱,一季度PPI迎來高點,一季度後主板傳統行業業績將迎來拐點,周期股將由強轉弱,成長性行業的相對吸引力上升;預計年初成長股仍將面臨機構調倉壓力,配置有望進一步下降,預計一季度之後配置將接近標配;2017年定增再融資的批準速度趨於穩定,將降低市場對於成長股業績增速的擔憂,風險偏好繼續修複,高風險偏好資金有望再次流入成長股。
“2017年周期先搭臺,但成長仍是“重頭戲”。代表未來的新興成長經過長時間調整,在2017年春節後可能迎來“輕裝上陣”的行情。”申萬宏源方面也表示,代表未來的新興成長經過長時間調整,在2017年春節後可能迎來“輕裝上陣”的行情。
張華恩則認為,2017年價值與成長拉近平行線。“2017年周期股將走向分化,國內定價的黑色鏈彈性收斂,全球定價的大宗品在財政周期共振下具備邊際改善空間,調整後可做中線布局。成長股當前的估值消化與盈利增長正拉近平衡的距離,明年1季度或迎來最佳配置時點。”張華恩分析稱。
然而,屠駿明確指出,小盤成長股估值切換與風格走強2017年上半年難以看到,具備估值優勢的"一帶一路"建築類央企是2017年上半年確定性的配置方向。
在秦培景看來,2017年仍不是全面戰略性配置成長股的最佳時期,但結構上,其中的VR(虛擬現實,硬件+內容)、物聯網、新能源汽車、精準醫療四大板塊已值得關註,可以結合後續市場風格變化擇時介入。戰術配置上則可在“三去”、“防泡沫”、“寬貨幣”、“緊信用”里做排列組合。
“周期股、藍籌股繼續走強的基礎是堅實的。資金凈流入,一方面會帶動股市整體的上漲,另一方面對緩解高估值成長股的調整壓力有利,有望縮短高估值板塊的調整時間,進而參與板塊輪動,形成風格切換。”王明利表示。
國內商品期貨昔日暴漲風采不再,近期進入調整態勢,跌勢從農產品、化工品開始向此前強勢的有色金屬、黑色系蔓延。而這場看似即將到來的暴風雨,到底是一個牛熊轉換的拐點還是階段性回調?
近兩周多來,國內商品期貨行情驟然急轉而下,多呈現大面積飄綠的頹勢,以文華商品指數為參考,已走出五連陰。3月9日,國內商品期貨多種商品低迷呈大跌之勢,其中化工品大幅下挫,有色金屬普遍疲弱,黑色系弱市震蕩。
有業內資深人士認為,商品這次系統性大跌,主要受兩大因素影響,即流動性沖擊和需求預期差驅動,“情節尚在展開,伸手莫接落下的刀”。敦和投資有限公司宏觀策略總監徐小慶則認為,最近的商品下跌更多的原因不是需求端,有相當一部分原因來自於供給增加。
“商品今年就是一個震蕩勢,當然它的震蕩區間可能比較寬。”徐小慶預期,今年整體不會出現高通脹,貨幣政策還不具備持續的緊縮基礎,很難說商品已從牛市轉向熊市。
料商品期貨寬幅震蕩
3月9日,國內商品期貨繼續低迷。其中,化工品大幅下挫,PTA跌停,瀝青跌近6%,玻璃跌超4%;有色金屬普遍疲弱,滬鎳加速補跌,跌超5%;黑色系弱勢震蕩,雙焦尾盤翻紅;貴金屬延續下行。
對於目前國內商品期貨的系統性大跌,上述業內資深人士認為,主要受流動性沖擊和需求預期差驅動,前者主要是因為大貿易商年後資金抽貸明顯,中小貿易商大舉囤貨這回要埋單;需求層面,則是先前需求預期打滿,之後依次在不同品種上證偽。
相較近期的連續下跌行情,去年同期國內商品期貨則是出於連續上漲態勢且在小幅震蕩之後,為4月份的大漲蓄勢。這是否意味著今年的期市投資邏輯將發生變化?
“整個CPI來講我認為今年不會出現高通脹。換句話講今年的貨幣政策還不具備持續的緊縮基礎,從流動性講不認為商品從牛市轉為熊市。”徐小慶在第三屆中國產業經濟(國際)論壇上表示。
從需求端來看,徐小慶和市場此前的判斷並不一致,其認為,基建投資今年會比去年差,而房地產投資可能會比去年好。而對於商品期貨而言,黑色系與基建投資的相關性最高。
“去年黑色是所有商品中表現最好的,而今年有可能不再是一個領漲的主力,雖然從年初到現在它的表現依然是最強的,但是市場的這種邏輯,其實會慢慢的開始變化。”徐小慶如是稱。
在徐小慶看來,最近商品期貨下跌更多的原因不是需求端,也有相當一部分原因來自於供給端。其解釋稱,目前需求端只是與之前市場預期相比並沒有那麽豐滿,略微比此前樂觀預期要弱一些,但是只要今年不會持續收緊流動性,需求端應該不會出現像過去尤其2014年那樣需求坍塌。
“當看到宏觀數據沒什麽問題時,但是商品的走勢乏力,這說明肯定是微觀上出現了問題,要麽是供給發生變化,要麽庫存達到比較高的水平。”徐小慶表示,一方面,今年企業貸款的意願在上升,而企業拿到錢主要是用於生產或是增加資本開支,這對於商品而言,則是供給在增加;另一方面,今年前兩個月的耗煤量增速達到15%,達到過去幾年來最高,且動力煤表現出較強的走勢,這說明企業生產較為活躍。此外,庫存開始上升,但庫存持續上升並不意味著一定能帶動價格持續上漲,特別是當前存貨已經達到過去幾年較高位置,且產成比的庫存也增加很快。
此外,徐小慶認為,目前還存在一個較大的問題,就是上中下遊之間的利潤分配問題,現在上遊暴力,中下遊利潤下滑,這種情況顯然不是一個穩定態,如果上遊的價格不跌,遲早會往中下遊傳導,從而影響CPI,但這其中需要保持一個平衡點。
“商品今年就是一個震蕩勢,當然它的震蕩區間可能比較寬。跌的時候讓你感覺牛市已經結束了,但是你要完全趨勢性做空也有問題,到一定階段價格又會回來,需求層面我覺得目前還沒看到特別大的這種風險。”徐小慶對2017年商品期貨行情做出預期。
黑色系高位震蕩概率大
作為去年國內商品期貨市場的明星板塊,黑色系近期行情相對冷卻。“黑色將回歸商品屬性,高位震蕩可能性大,二季度之後重心將回落。”象嶼股份首席策略洪江源近期在第三屆中國產業經濟(國際)論壇上表示。
3月9日,黑色系弱勢震蕩,主力合約中,熱卷下跌2.15%,螺紋鋼下跌2.02%,鐵礦石下跌1.05%,不過焦煤和焦炭尾盤均急速翻紅。
熱聯中邦鐵礦石首席分析師丁國平認為,今年黑色系行情的焦點主要在鋼材。“今年的需求情況超出我們的預料,鋼材出庫非常快。目前各地特別是杭州地區鋼材比較緊缺,長材的錯配行情還會持續,板材相對偏弱一些。”其表示。
長江證券鋼鐵行業首席分析師王鶴濤表示,鋼價或者黑色系發生變化的驅動力主要是需求,預計2017年鋼價維持前高後低的格局,短期在季節性需求旺季與供給端限產壓力下,預計鋼價依然維持高位強勢震蕩。於投資而言,其認為,3、4月份的需求一定要超預期,若超預期則會推動商品和股票行情的上漲。
關於2017年鐵礦石的交易機會,丁國平表示,整個黑色產業鏈是一個正套的格局,關註買5拋9的機會;短期看多盤面利潤,做空盤面利潤時機未到;關註長材的供需錯配對原料的帶動作用,單邊不宜過分看空。
對於2017年黑色系的投資邏輯,洪江源認為,全球2017年美國經濟複蘇但不強勁,加息難以持續,歐洲和日本的經濟偏弱,新興國家有止跌的跡象,中國經濟企穩,在中美兩個經濟發力的情況下,2017年全球經濟暫時企穩,但由於政治不確定性大,很可能是階段性複蘇;黑色產業鏈將出現再均衡,供給側改革繼續,產業鏈利潤再分配,國內需求一般,全產業鏈庫存累積,出口艱難,黑色品種整體過剩,長材彈性更大,板材需求不足。
洪江源分析稱,2017年會是滯脹的一年,2017年整體低利率開始慢回歸,動蕩政治環境會被金融利用,國內大宗商品超漲接近完成,國內需求尚可,輪動可能性大,趨勢性不強、振幅驚人。
“上半年大宗商品全球全產業鏈重建庫存進入尾聲。黑色將回歸商品屬性,高位震蕩可能性大,二季度之後重心將回落,金融邏輯買預期賣現實,黑色很容易逆周期,關註供給端、金融流動以及政治沖擊對黑色的影響。”洪江源分析2017年黑色系的投資機會時稱。
可是事實上卻不是如此,由於牛熊證會被「打靶」,炒作者因此為了避免無辜「陣亡」而隨時「自我了斷」,縱使走避不及而被「屠宰」,亦是變相被逼止蝕而已,損失始終有限。窩輪則因為不會被「屠宰」,因此不幸被困之時每每會「死守」下去,結果反而輸多了,今次以1.4元買入的港交所(388)輪19594正是如此,在只剩下八個交易日買賣、翻身無望之時,惟有決定忍痛以0.075元止了蝕,損失94.6%。
表面上以0.075元沽出了19594那4,000股損失了5,300元,可是假設當日以市價298.2元(當日即市的最低價)買入400股(等於4,000股窩輪)正股的話,今天其股價跌至266元賬面就損失了12,880元,原來損失較買入窩輪多出1.43倍,由此可見,如果按比例買入窩輪,風險較買入正股還要低,這次正好是一個好好的例子。
唯一的分別在於正股可以無限期地守,直至其股價升回300元水平為止就可以打和離場,窩輪因為有時間所限,已經無法翻身了。
難道就此認輸了?日後正股升回300元豈不是「眼光光」?
錯了,隨手以0.188元買入了40,000股另一隻購輪19620,先變相將19594延了期再算。
19620的行使價為255.18元,最後買賣為3月29日,目前溢價為3%,假設於到期前正股有一次機會反彈至300元,縱使是沒有溢價,其理論價約為0.45元,賬面可賺10,480元,不但已經賺回了19594的虧損,還有5,180元的利潤。
若然正股再跌又怎麼辦?那又可以延用今次的策略,繼續不斷更換條件合適的窩輪,守至正股返回300元水平或者守到反敗為勝為止。
相信港交所再跌的話,250-255元該差不多了吧?這正是選擇行使價為255.18元的19620的原因。
周二全球最大數字貨幣比特幣延續反彈,並時隔兩月後重新突破8000美元關口。
根據行業網站CoinDesk的報價,比特幣在過去24小時內上漲7%,一度觸及8342美元,上一次比特幣在這里交投還是5月23日。其他數字貨幣,如以太幣、萊特幣和瑞波幣也應聲而起,全球數字貨幣的總價值再次接近3000億美元。
比特幣去年走勢強勁,從1000美元一路上漲至年底近20000美元的高位,此後便開始了多輪調整,並在今年6月30日觸及5800美元的低點,投資者情緒異常低落,市場交投冷清。誰也沒有想到從7月開始比特幣開始了淩厲的漲勢,上周單周上漲近20%,直接從熊市邁入牛市區間。
消息面上,上周全球最大資管公司貝萊德成立專門工作組,以調研如何利用比特幣及區塊鏈技術獲取利潤,激發市場久違的熱情。此外近期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就今夏比特幣ETF的相關話題征求了意見,該評論期現已結束,結果顯示多數評論是積極的,市場對於8月SEC將通過一支比特幣ETF發行的預期已經十分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