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9月中旬,長實地產在香港的銷售總額已超過250億港元,提前完成了今年年度目標,並有望突破去年成績。這個成績或許一掃因香港股價低迷導致的長實地產重組上市以來股價下跌的陰影。
事實上,始於上半年的李氏商業帝國大重組,或許已經開啟從超人父親過渡到守業兒子的時代。250億港元的業績,是李氏二代交出的第一份李氏商業帝國地產業務的成績單。無論是內地及香港地產業務的不斷收縮,還是海外投資步伐的加快,戰略布局及投資風格的變化,無不顯示出李澤鉅的風格與特點。而近兩周前的長江基建合並電能實業,或將為李氏父子大規模海外並購準備更加充裕的資金。
而除了李氏父子,九龍倉、新鴻基等其他港資房企在內地也出現了戰略布局的分化與調整。這背後共同的原因是內地房地產行業進入深度調整與轉折期,黃金十年的結束、白銀時代的到來,必將引發更多的房企加入到調整的陣營。
在商言商,是永恒的商業規則。無論是李嘉誠還是其他港資房企,都將遵循這一規則。
制圖/張逸俊
華人首富的賬,永遠算得精;超人的謀略,永遠是先見之明與深謀遠慮並存。
自1986年,李嘉誠購入加拿大赫斯基石油逾半數權益後,李氏商業帝國的海外投資之旅就再也沒有停止——1996年將Orange電訊公司在英國上市;2010年長江基建以9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英國電網公司,當年2月又將奧地利第三大移動通信公司收入囊中;以1550億港元收購英國電網、水務、燃氣資產,13億歐元收購奧地利3G通訊業務,7.18億港元收購加拿大電廠資產,97億港元購入荷蘭能源公司……至今,李氏商業帝國的海外版圖已遍及歐洲、開曼群島、亞洲等國家和地區。其中,其在英國的投資,被形容為“買下了整個英國”。
隨著近年來不斷拋售內地及香港的商業物業資產,李氏商業帝國也加速了海外投資步伐,2013年至今,這一節奏明顯加快。投資遍布電信、基礎設施服務、港口、商業零售、地產等領域。
2013年1~6月份,李嘉誠相繼收購了新西蘭Enviro Waste廢物管理公司、亞洲貨櫃碼頭全部股份、荷蘭AVR-AfvalverwerkingB.V.廢物轉化能源公司、愛爾蘭O2業務。公開資料統計顯示,僅2013年上半年,和記黃埔110億港元的資本開支中,有76億港元投到歐洲地區,占比高達69%,香港與內地則僅占14.3億港元。
今年以來,除了長實地產重組上市、長江基金合並電能集團兩項大的資本重組計劃,李氏商業帝國的海外步伐仍然快馬加鞭。
2015年8月,《華爾街日報》的消息顯示,長江和記實業公司(CK Hutchison Holdings Ltd.)將把旗下3 Italia業務與俄羅斯電信公司VimpelCom旗下業務Wind Group進行合並。
今年早些時候的3月下旬,西班牙電信公司Telefonica與李嘉誠旗下公司和記黃埔達成最終協議,和記黃埔有限公司將斥資約102.5億英鎊(約合956億元人民幣)收購英國第二大移動電信運營商O2。該項交易也將成為迄今為止李嘉誠最大規模的海外並購案。公開資料顯示,O2是英國第二大移動電信運營商,目前擁有約2200萬名用戶。
O2創立於2002年,西班牙電訊2006年收購該公司時斥資180億英鎊,而9年後,李超人以便宜近80億英鎊的價格買入。由此可見,李嘉誠及接班人李澤鉅的商業謀慮。
由於多個歐洲項目均以較低價格買入,李氏商業帝國的海外投資也被冠以“抄底”。
媒體報道及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李氏商業帝國在英國的總資產高達3900億港元,包括3個港口、3家連鎖店、1家移動運營商、1家鐵路集團、1家區域電網公司、2家區域煤氣公司、1家水務公司。其中,在倫敦市區還有一個3500套住宅的樓盤開發項目。
在愛爾蘭、奧地利、意大利等歐洲國家,均有電信業務的投資收購;在荷蘭,則有連鎖藥店業務。
而經過旗下公司重組,有長實地產、長江基建等多家公司的註冊地騰挪到了開曼群島、百慕達群島等地。
在抄底歐洲、收縮中國香港和內地的同時,李嘉誠並沒有放棄亞洲。據韓國當地媒體的報道,2013年12月底,李嘉誠部分所有的新加坡亞騰資產管理公司(ARA Asset Management)一份監管文件中披露,將收購澳大利亞麥格理集團韓國地產公司,該公司通過兩家私有房地產信托管理著5884億韓元的物業。此外,亞騰還將收購麥格理旗下一家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10.02%的股份,但亞騰並未透露交易價格。當時,亞騰首席執行官林惠璋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收購的目的是“充分利用韓國房地產領域巨大的投資機會”。
除了北亞地區,李氏父子的商業嗅覺還觸到了馬來西亞。
2011年,李氏父子把產業投資焦點轉向馬來西亞購物中心領域。媒體報道顯示,當年斥資2.45億馬幣,從德國產業金法蘭克福資產管理公司和馬來西亞當地發展商Puncakdana集團手中,收購了位於雪州阿拉白沙羅(Ara Damansara)的The Citta Strip Mall購物廣場。同年5月以4.5億馬幣成功競標3家購物廣場。近年又先後收購梳邦再也高峰廣場(The Summit USJ),以總價7.1億馬幣收購馬六甲Aeon Bandaraya廣場和第一滿家樂(1 Mont’Kiara)。
梳理李氏父子的海外投資路線圖,不難發現,在商言商及資本利益最大化,永遠是商業的本質。這些低價或抄底的投資行為,也不斷印證著從商60余年、投資從未失手的超人特質。
相關閱讀
【行業觀察】從李嘉誠撤資看港資房企內地布局策略的變化
【策劃】李嘉誠內地撤資路線圖
郭廣昌有“中國的巴菲特”之稱,複星集團在資本市場是名副其實的大鱷,下面來自微信公眾號產權界(chanquanjie)的文章,可以帶您了解複星系的投資版圖。
“複星系”投資版圖
1、“複星系”投資布局
複星是一家專註中國成長動力的大型企業集團,經營業務包括綜合金融和產業運營兩大板塊。
2、綜合金融板塊投資版圖
綜合金融業務包括保險、投資、資本管理、銀行及其他金融業務四個板塊。
註:1、統計數據截止2014年12月31日。
2、 表示截止2014年12月31日尚未交割或項目正在籌建。
3、產業運營板塊投資版圖
產業運營業務包括健康、快樂生活、鋼鐵、房地產開發和銷售、資源五個板塊。
註:1、統計數據截止2014年12月31日。
2、 表示截止2014年12月31日尚未交割或項目正在籌建。
4、“複星系”所持前十大重倉股
註:1、計算範圍內為複星股票投資及類股票投資,不包括附屬和聯營公司股權、聯營公司及基金投資的股票。
2、包括3-9億元衍生權益。
4、“複星系”全球投資地圖
走進複星
1、複星簡介
複星1992年在上海成立,2007年7月16日,複星母公司複星國際(00656.HK)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
目前複星已形成“保險、產業運營、投資、資本管理”四大業務引擎,並矢誌向“以保險為核心的綜合金融能力”與“以產業深度為基礎的投資能力” 雙輪驅動的全球一流投資集團大步邁進。
2、複興國際總資產規模
2014年複星國際總資產為3248.328億元,較2013年增長77.4%。
3、複星國際業績情況
2014年複星國際收入較2013年增長21%,毛利較2013年增長41%。
註:本文素材源自財經網、FT中文網、澳華財經在線、複興國際網站及2014年年報等。
郭廣昌的複星產業地圖
郭廣昌的商業發展歷程
1992年,郭廣昌與複旦大學的同學,出資3.8萬元人民幣,一起創辦了一家市場調研機構——廣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1994年,擴大投資領域至房地產和制藥業。
2004年,複星國際(Fosun International)在香港創辦,並於2007年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
2010年,出資收購了地中海俱樂部7.1%的股權,這是中國上市企業首次直接控股法國上市公司。
2012年,與美國保德信金融集團(Prudential Financial)合資創辦複星保德信人壽。此外,對中國最大的民營銀行——民生銀行(Minsheng Bank)進行投資。
2014年,以10億歐元的競標價購得葡萄牙最大的保險集團Caixa Seguros 80%的股權。其他的投資項目包括馬來西亞連鎖餐廳——食之秘(Secret Recipe)以及美國電影制作公司Studio 8。對地中海俱樂部提出新一輪收購報價。
複星系上市公司全家福
複星國際(00656)、國藥控股(01099)、藍港互動(08267)、複星醫藥(600196)、友誼股份(600827)、豫園商城(600655)、民生銀行(600016)、三元股份(600429)、南鋼股份(600282)、海南礦業(601969)、中興商業(000715)、廣田股份(002482)、上海鋼聯(300226)、中山公用(000685)等。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自幼失去雙親、三歲患小兒麻痺症,孫正大在嘲笑聲中武裝成長,他選擇戰亂紛爭的中東市場起家。綁架、打仗的恐怖他都經歷過,並從中建立起十五億的汽車零件版圖,為自己在險境中闖出「中東王子」的格局。 當正陽國際總裁孫正大一拐一拐地走上台接受「國家智榮獎」頒獎時,觀眾彷彿看見了《 汪洋中的一條船》 鄭豐喜故事的翻版,他不但掙脫了身軀上的箝制,更遠征中東進行殘酷的商場拚搏。 自幼雙親身亡,三歲時高燒罹患小兒麻痺,二十三歲靠著籌來的三十萬元成立「正陽國際」,從中東市場起家,「站在沙烏地阿拉伯的圓環,幾乎所有的人都認識我!」孫正大自稱「中東王子」,展現自信與膽識。 移居韓國的父母在當地遇害,孫正大由養父母領養,但並未受到良好照顧,三歲高燒患小兒麻痺症,只敢在全家就寢後才扶著牆練習行走;練習騎腳踏車,養母嘲笑 瘸子也想騎車,他感嘆:「我不是鄭豐喜,沒有哥哥在後面扶著腳踏車!」他練成腳踏車的第一件事,是大聲呼叫那些「稱為家人」的親戚下來看。
創業初期 借錢籌資,三十萬創公司他 曾割腕自殺,被救活後轉念:「我刑期還沒有服完,如果自殺了下輩子又要重來一次?」高中時開始閱讀大量歷史書,《 春秋》 、《 孫子兵法》 取代了教科書,他想從其中了解古人遇到困難的應變,並思考如何應對。「《 三國演義》 中的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懂得分析人性,空城計正是我的最愛」。 肢障的挫折,越發讓他想證明謀生能力。念中興大學農藝系時,一位農業巨擘來校演講,居然騎腳踏車,他看到農經的局限,「我想做大事,賺大錢」,他選擇機車零件貿易商作為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二十三歲與未來太太和朋友借錢,籌得三十萬元創立正陽國際。
勇闖中東 一度遭綁架,跟歹徒搏感情當其他的汽車零件商都從歐美市場下手,正陽因為規模太小,沒有信用狀,被歐美市場排除在外。 孫正大只好另闢蹊徑。他觀察到,「中東人開車習慣莽撞,大車禍十分頻繁,汽車零件需求大。」「第一筆五千美元訂單,卻沒有資金與工廠下單。」孫正大大膽向四家工廠表示,「你們敢不敢賭這個年輕人一把?」最後籌得一半資金,也順利完成第一筆生意。 坦率與霸氣,讓他行走中東國家常常武裝自己。年輕時與沙烏地阿拉伯人談訂單,對方劈頭說:「你是台灣人?台灣人不是好人。」他沉下臉回應:「你是沙烏地阿 拉伯人?沙烏地阿拉伯很多賊,所以你是賊!」「其實我這麼說他可能要我滾蛋,但我認為尊嚴不能少。」另一次和約旦人談訂單,孫正大苦等半小時,對一趟出差 就是十萬元旅費的他來說,分秒都是金錢,他氣憤地留下不滿情緒的紙條,隔天這位客戶親自去旅館表達歉意。沙烏地阿拉伯人與約旦人這兩筆生意他都簽下,兩人 也成為孫正大的多年好友。 「生意可以不做,但是我可以跟你交朋友。」孫正大分析,阿拉伯人其實很自卑,談文化不能跟華人比、談錢不如美國人,他們希望得到尊重,所以孫正大不但勤學阿拉伯文、熟悉阿拉伯歷史,彼此尊重來搏感情。 他甚至一度在敘利亞及約旦的邊界遭劫持,他告訴歹徒「自己也是辛苦人,沒錢才來中東做生意。」綁匪因為他流利的阿拉伯文及誠懇態度,放他一馬。
接班布局 栽培女兒,打中南美洲市場孫正大表示,雖然中東區域恐怖組織猖狂,只要台商對當地人沒有威脅是不需要擔心的。身經百戰的孫正大甚至在獨生女孫婕十六歲起,就帶她一同走遍中東、中南美洲等國。 孫正大老早就在培養女兒接班之路,國中時就將孫婕送往以西班牙文為主語言的邁阿密念書,打算讓正陽日後打中南美洲市場。 今年二十三歲的孫婕從波士頓商學院畢業,獲得美國投顧公司的工作,打從心底不願接受爸爸接班的提議,孫正大帶女兒去買狗,女兒想要馬爾濟斯,他卻想要一隻博美狗,讓女兒很掙扎,最後他兩隻狗都買了,問女兒說:「有錢的感覺是不是很好?」他接著拿出公司的財務報表,秀出漂亮財務數字,打動女兒的心。 正陽目前客戶遍布中東、中南美洲及東歐等五十國,已經跟著父親全球巡展的孫婕對父親的拚命很佩服,「他永遠是參訪團中,拜訪最多客戶,接單金額最高的。」 「未來我想成立基金會,幫助家境不好但會讀書的人,只有心存感恩,才能報答社會。」孫正大說:「下輩子想過好一點,前世就要多做些好事。」 撰文 / 黃家慧 |
十一月初,台北「微風信義」開幕,廖鎮漢特別選在四十五樓高樓層啟動水晶球,他居高臨下看著這塊○.五平方公里的區域,聚集著七大集團,共十一家店的百貨業者,在短兵廝殺的信義計畫區,他終於在北台灣拼上最後一塊百貨版圖。 廖鎮漢自二十四歲回台接手家族事業,與父親廖偉志聯手在北台灣搶下七個據點,在遠百、新光等老字號百貨夾殺下,廖鎮漢從門外漢變成狠角色。 年中父親過世,病中掛念的「微風松高」與「微風信義」接連開幕,「父親沒說的,我都懂」,接棒二十年,父親的嚴厲雖然不再,但深植在廖鎮漢身上的壓力依然不卸。 在電商大舉威脅、實體通路飽和的激戰中,廖鎮漢訂下「二○一六年集團總營收目標將成長逾四成,預計躍升至二四○億元」的成績單。在悲喜交織的這一年,廖鎮漢要證明,未來的二十年,微風的每一戰,他都會做好準備,全力以赴。 |
臨近歲末,恒大地產(03333.HK)董事局主席許家印今年以來“一手圈錢、一手圈地”的戰略思路已演繹到極致。
該集團29日接連發布的3條公告顯示,恒大從香港富豪鄭裕彤旗下的新世界發展和周大福兩家公司旗下子公司分別簽訂多筆轉讓協議,以總計高達204億元人民幣的代價,接盤位於北京、上海、青島、成都、貴陽的多個地產項目。
這是恒大今年第N次從香港富豪手中接盤內地資產,涉及在港上市公司包括信和置業(00083.HK)、華人置業(00127.HK)及中渝置地(01224.HK等,所動用資金粗略統計約高達600億元人民幣。
幾乎在同一時間,以鄭裕彤為代表的幾大富豪,又反過來認購恒大地產發行的15億美元永續債券。
若幹交叉的買賣,使得看淡內地樓市或陷入經營困境的港資富豪得以從直接的地產運營業務中輕松抽身,通過持有恒大債券獲得固定回報;而恒大則借機跑馬圈地擴大旗下地產版圖,大有向行業老大逼宮之勢。
千億並購跑馬圈地
恒大最近的一次並購,是從鄭裕彤旗下的新世界和周大福手中獲得。該集團29日接連發布兩則公告稱,恒大以總計高達204億元人民幣的代價,接盤位於北京、上海、青島、成都、貴陽的多個地產項目。
這是許家印近期第二度從鄭裕彤手中接手地產項目,前一次是以135億元收購新世界位於海南海口、湖北武漢、廣東惠州三大城市的4個超大型項目。
根據恒大地產披露的公告,此番向新世界發展收購了兩個子公司股權,兩個公司分別持有位於成都河畔項目60%股權,以及貴陽市金陽區金西北路以東,龍潭路以南、金陽北路以西及金朱路以北的房地產開發項目100%權益。目前兩個項目都處於在建狀態。
另一份公告則顯示,恒大從周大福旗下接盤了五個關聯公司股權,從而獲得了青島市黃島區羅浮山路的開發項目100%權益、上海青浦F、G兩個項目,以及北京麗來花園項目。
恒大今次收購的多個項目中,當數北京麗來花園代價最高,為76億。資料顯示,北京麗來花園項目位於北京市順義中央別墅區,南臨溫榆河。現時住宅、商業總計劃建築面積約40萬平方米。其中已竣工約20萬平方米;在建約8萬平方米;待開發約12萬平方米,未售約24萬平方米。
梳理恒大地產今年以來的多宗並購交易可發現,其收購多數項目來源於香港上市公司在內地的房地產資產,有土地儲備,有在建工程,也有經營成熟的項目。涉及的主要標的包括以70億港元代價向信和置業、華人置業及中渝置地收購重慶禦龍田峰,以65億港元從華人置業手中接盤成都三個項目,以及斥資125億港元收購華人置業位於香港的地標建築美國萬通大廈。
僅僅幾筆有公告信息可查的大宗收購,恒大動用的資金就高達約600億元。
除此之外,恒大所參與的小宗土地收購同樣讓人咋舌。有媒體披露,今年第二季度開始,許家印曾下令要求所有地產公司總裁專職買地,並開出了高昂的獎懲條款,使得一時之間,恒大各地區公司的負責人奔波於轄區城市四處找地。消息顯示,恒大在2015年用於土地收購的總資金已高達1000億元。
多渠道大肆舉債
恒大地產在土地市場上能夠有恃無恐地並購,與其今年的多筆融資不無關系。在2014年全年未曾發債融資之後,進入2015年,該集團在國內和境外資本市場上幾乎用盡絕大多數可供其使用的融資手段。
今年2月,恒大率先發行了10億美元票面利率為12%的5年期海外優先票據,用於償還原有債務。
之後的5月下旬,該集團動用股權融資,以每股5.67港元的價格配售8.2億股,籌集資金約46億港元(約合36.8億元人民幣)。鑒於恒大配股時機不甚理想,香港資本市場波動較大,使得恒大此番配股並未達到該集團預期,以大幅折讓17.95%的代價得以完成配售。
上述兩筆境外融資,相較於恒大過往多年的正常資本運營而言,看不出特殊之處。真正讓資本市場側目的運作還在後頭。
2015年6月,恒大宣布完成發行50億境內人民幣債券,發行票面利率為5.38%;一個月之後,該集團再度宣布完成150億境內債券發行,票面利率同樣是5.38%。
這還僅僅是上半場。10月15日,恒大再度發布公告稱,公司以兩種利率發行了合計200億元人民幣的私募債券,分別為3+2年期合計175億利率為7.38%的債券,以及5年期合計25億利率為7.88%的固定利率債券。3+2年期的債券約定,前三年利率為7.38%,三年後債權人有權提出調整利率水平或者提前贖回債券。
這還不是全部,12月23日,恒大公告顯示,公司計劃發行規模為15億美元可轉股債券,債券利率為7%,換股價為8.06港元,較發行前一日收盤價溢價27%。
根據當時的市場消息,許家印的老朋友鄭裕彤,以及素有“重慶李嘉誠之稱”的中渝置地老板張松橋、新加坡商人黃鴻年參與了是次認購。
不過12月29日,恒大再度發行公告稱,已調整了一周前披露的15億美元可轉債發行相應條款,改為發行同等規模永續債券,債券票面利率也由原先的7%調整為9%。消息稱,新世界發展及子公司買入恒大地產發行的6億美元永久證券。
2015年的中國房地產市場並非火熱一團,相反,局部城市的喧囂難以掩飾全盤的蕭條,未來的樓市也難言樂觀。在此背景下,恒大地產2015年的種種運營,也許只是再一次證明行事作風大開大合的許家印逆勢而為的膽識,但同時也流露出他急於擴張的野心。
數據顯示,恒大地產截至11月底的合同簽約額已達到1724億元。日前,該集團旗下巨無霸項目海花島開盤銷售122億元,使得恒大全年銷售突破2000億幾無太大懸念。市場預期,萬科今年的全年銷售約在2500億元,這意味著,恒大與行業老大的相對差距已進一步縮小。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 ||||
長年由外資把持的有線電視系統,近來開始「內資化」,這股趨勢能否改善該產業「失落的十年」,得先定遊戲規則。 再過不了多久,你家的有線電視系統台,很可能就跟你的行動電話服務商,是同一個老闆了。因為,鴻海旗下亞太電信董事長呂芳銘買下台灣寬頻的「管理權」,遠傳用公司債入股中嘉獲得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通過,台灣的電信、有線電視產業已然完成「連連看」遊戲。 正港的台灣匯流之年,正式到來!不過,對消費者是否有利,還需要NCC加把勁,訂好保障消費者的遊戲規則。 過去,台灣有線電視系統大多由外資私募基金如麥格理、安博凱、凱雷等業者把持。私募基金注重資金槓桿套利,只會減少成本、提高績效,不做長期投資,造成台灣有線電視發展「失落的十年」。 如今,匯流之戰改由本土內資主打,台灣大加凱擘、遠傳加中嘉、鴻海加台灣寬頻、中華電信與MOD,而台灣之星也與第五大系統業者台數科(台灣數位光訊)結盟,電信加有線電視勢力儼然分流成五大。「這是好事,大集團進來,可以讓低度開發的台灣有線電視系統快速升級。」全國數位有線電視副董事長雷倩分析。 法規限制 財團「繞道」持股有限電視但真是這樣嗎? 卡在立法院、尚未將廣電三法中的黨政軍零持股限制廢除,台灣大、遠傳、鴻海等三家公司,都因為有政府基金當股東,導致無法直接持股有線電視,便透過精心設計的投資架構,在形式上規避法律限制。「有線電視投資,變相成了很有創意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羅世宏感嘆。 遠傳展現其中一種創意,與摩根士丹利合作,由摩根士丹利成立投資公司,買下第一大有線電視系統中嘉,再由遠傳購買該子公司的公司債,迂迴的轉投資結構,在一月下旬獲得了NCC核准,頗受外界爭議。但這個轉投資,仍遠不及鴻海與第三大有線系統台灣寬頻的結合,更具突破。 「就像公寓大樓要請不動產管理公司,呂先生(呂芳銘)就是買這個管理公司。」NCC副主委虞孝成解釋。還沒收到申請函的NCC,已忙著理解這個複雜架構。 簡言之,麥格理旗下對沖基金擁有台灣寬頻一○○%股份,在二○一三年五月將這些股份的穩定孳息能力成立亞洲付費電視信託(APTT)基金,在新加坡股市掛牌。台灣寬頻就有如大樓,APTT則有如這棟大樓的REITs(不動產投資信託),麥格理是屋主。而呂芳銘以個人投資公司Dynami Vision收購的,是APTT的基金管理公司,也就如同大樓管理公司。屋主依然是麥格理,但經營權已換到呂芳銘手上。 這步棋顯然是為了鴻海而下。雖然號稱是呂芳銘個人公司,Dynami Vision中文名為「悅視界有限公司」,於去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獲商業司核准成立,登記地址正位於鴻海的內湖辦公大樓內,同一地址還有郭台銘大公子郭守正的山水國際,以及數家鴻海轉投資的新創公司,擺明就是鴻海家族的一員。 外資套利 獲利拿去配息,無心拚革新這麼一來,雖然廣電法令對有線電視所有權轉移管得極嚴,實際上卻難起作用。羅世宏觀察,現行法律對產業要求的義務低,讓外資套取龐大利益,卻沒能要求外資進行有助產業發展的長期投資,並將獲利挹注於本地影視發展。現在外資轉內資,透過各種繞路方式,NCC管不到真正的新老闆,情況依然不能改善,只能眼睜睜看著有線電視數位化落後他國,內容產業衰敗。 麥格理對台灣寬頻,就是外資套利的經典案例。事實上,二○○六年入股台灣寬頻的麥格理,甚至導致台灣寬頻財務結構弱化,如今APTT股價只剩當初掛牌時的三分之二,到了非脫手不可的程度。 私募基金投資期限約為五到七年,時間到了必須結算出場。兩年多前APTT上市時,雖讓麥格理拿回了大部分資金,但APTT承諾每年配發高額股息,已快無法負荷。 知名財經網站The Motley Fool分析,APTT過去四季獲利星幣一億五千萬元,但利息支出就高達七千多萬元,占獲利將近一半。這是因為,依照APTT承諾,可分配盈餘要全數發給股東,台灣觀眾繳的有線電視月費扣除成本、稅金與保留盈餘後,全都出海繳給了基金股東。不夠?借錢發!凱基證券的分析報告指出,APTT在二○一四年配發星幣○.○八二五元股息,但APTT現金流只夠支付○.○五五元,剩下的部分全靠舉債發息。 這顯然不是長久之計。未來想年年維持這個承諾,台灣寬頻只能請股東增資、加發債或期待營運突然出現爆發力。麥格理將管理公司出售給呂芳銘,就是期待將燙手山芋交由鴻海,由鴻海注資解決問題。 贏家:富邦蔡家 若跟鴻海聯手,市占逾1-3如今,有線電視系統台經營權重新交回內資手裡,原有的勢力分布也大幅消長。最大的贏家,顯然是富邦蔡家的台灣大體系。 富邦旗下有凱擘、台灣大寬頻兩大系統,雖因黨政軍條款,明明已經「多元成家」了,卻仍要假裝沒關係。但等到條款解禁,合計有線電視用戶達一百五十六萬戶,將打敗中嘉穩居第一大。同時,鴻海旗下亞太電信與台灣大合作4G「漫遊」借用頻寬,市場盛傳台灣大有意購併亞太電信。這次鴻海買進APTT管理公司的獨特手法,投資銀行界紛紛猜測,有金融背景、熟悉REITs的富邦蔡家,八成出了不少主意。兩大集團不像是敵手而更像是情侶,一旦兩者聯手,富邦勢力更將如虎添翼。 最快面臨邊緣化危機的,則可能是擁有花蓮、台東系統台,掌握超過兩成頻道代理權的年代集團董事長練台生。過去,練台生結合台灣寬頻、台數科,加上自家集團的年代、壹電視頻道,與中嘉、富邦分庭抗禮,鴻海介入打破了三強鼎立格局。練台生最大的籌碼─頻道代理權,也在面臨這批更強勢的系統業者時,實力遭大幅削減。 表面上,外資三大變內資五雄,競爭變多有助防止壟斷。但若富邦與鴻海聯手,合計電信頻譜、有線電視戶數都超過三分之一,無人能敵。 羅世宏擔心,政府單位還是沒劃出清楚的市場結構規畫,放任叢林法則廝殺,一旦新勢力木已成舟,要矯正將很困難。「若要維持現在的三大兩小,就應該明白向民眾溝通政策,清楚劃出市占率上限,並明確要求業者資本要夠、給出承諾,保證能永續經營。」目前台灣有線電視數位化、電信頻寬發展落後先進國家,電視內容也被韓劇、陸劇、美劇大舉搶占,產業空洞化,想解決這些問題,非修法不可。羅世宏分析,包括《媒體壟斷防制與多元維護法》、廣電三法,要修法將國家戰略與產業策略納進來,要求有線電視系統業者負擔產業發展義務,例如保證上架頻道中,有一定的本土自製內容、並讓獲NCC發放執照的頻道都能上架。 外資私募基金退場,由較有意願長期投資的本土資金主導,可望結束台灣有線電視產業失落的十年。但想要快步追上先進國家內容產業,仍須定出合理、有效的遊戲規則。否則,放任內資大亂鬥,消費者恐怕仍無法得利,只能眼睜睜看著內容產業繼續走下坡。 【延伸閱讀】外資退場,內資瓜分5大有線電視版圖—台灣電信業與有線電視結盟情況 •電信集團:台灣大 有線電視版圖:凱擘+台灣大 退場外資:凱雷 創意入股法:蔡家以個人名義收購凱擘系統用戶數:106萬+50萬 •電信集團:中華電 有線電視版圖:MOD 系統用戶數:130萬 •電信集團:遠傳 有線電視版圖:中嘉 退場外資:安博凱 創意入股法:遠傳買入私募基金子公司的公司債 系統用戶數:118萬 •電信集團:鴻海 有線電視版圖:台灣寬頻 退場外資:麥格理 創意入股法:呂芳銘以個人名義買下APTT管理公司 系統用戶數:70萬 •電信集團:台灣之星 有線電視版圖:台數科 創意入股法:無股權關係。兩家初步由代銷門號攜手合作 系統用戶數:30萬 註1:MOD為網路電視非有線電視註2:台數科與台灣之星結盟,並非購併入股關係資料來源:NCC、各家公司 整理:蔡靚萱 | ||||
台灣瘋威士忌,指的是以麥芽為主原料的蘇格蘭式威士忌,然當原酒日益稀少,蘇格蘭與日本威士忌的價格在市場上持續飆高,是否還有其他的選項?過去曾因「禁酒令」讓出江山的美國波本威士忌已躍躍欲試,整裝待發。 「如果在天堂不能喝波本及抽雪茄,那我應該別去。」 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說。正如俄國人看待伏特加,香檳之於法國,對美國人而言,波本威士忌(Bourbon Whiskey)就是深植在他們血脈中的生命之水。 與西部牛仔、鄉村音樂並列美國拓荒時代的三大文化,波本威士忌這豪邁、強勁的酒,在我們印象裡,往往是西部片中,牛仔拔槍決鬥前,在吧台先灌下的那一杯shot。比起蘇格蘭威士忌,總是閉眼嗅聞,紳士般的品飲,波本威士忌顯得狂放不羈,像是欲揮拳重擊的拳王。這不僅僅是形象上的差異,也表現在味道上。 我們常掛嘴邊的威士忌,通常指的是蘇格蘭威士忌(Scotch),台灣是單一純麥威士忌第三大進口國,不只愛喝,對各大品牌如數家珍。但,對於波本,大家相當不熟。喜愛蘇格蘭威士忌的人,迷戀它悠長有層次,在口舌鼻腔之間次第展開的香氣餘韻。而波本威士忌直接、甜辣,喝下去像在跟你嗆聲一樣爆炸般的口感,總讓他們敬謝不敏。 近六年急速成長四〇% 「波本威士忌的沒落,是美國自己一手造成的。」國內威士忌專家林一峰說。「曾經,美國非常有機會主導世界威士忌的市場,卻因為頒布禁酒令,重擊國內製酒產業,反而讓蘇格蘭威士忌搶得先機,還讓加拿大威士忌也乘勢興起。」然這曾經被伏特加、蘇格蘭威士忌攻城略地,低迷三十多年的酒,卻在近年逆襲烈酒市場。根據《財星》(Fortune)雜誌報導,美國威士忌這六年以來的全球銷售,從谷底躍升成長超過四○%,而這態勢仍未見疲軟,二〇一五年的境內銷售又比一四年成長了七•八%,達到二十九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九百二十八億元)。而這場要收復故土的美國威士忌復興,竟源自一部電視影集。 影集重掀波本浪潮 梳著油頭、穿著體面西裝,男主角總是一手叼菸一手搖著「Old Fashioned」和同事聊天,《廣告狂人》(Mad Men)這部描述六○年代廣告人的影集,自二○○七年開播以來風靡全美。戲雖已落幕,但帶起的波本狂潮卻未停歇。人們愛上這齣劇,也一起愛上了過去被視為廉價或老派的波本威士忌與經典調酒。 這股熱潮推著波本威士忌的市占率及價格向前進,越是限量頂級款,越熱賣。如今,一支二十三年的Pappy Van Winkle波本威士忌,身價高達三千五百美元(約合新台幣十一萬三千元),已超越蘇格蘭陳年四十年的威士忌,成為威士忌迷心中的夢幻逸品。日本飲料龍頭三得利(Suntory)早一步看見這股蓄勢待發的風暴,於二○一四年以近一百六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千五百億元)高價收購了二百多年的波本威士忌品牌:金賓集團(Beam Inc.)。威士忌業界人說,這也許是波本威士忌產業自禁酒令以來,最輝煌的時代。 一九六四年時,美國國會立法制定了波本威士忌的製造標準,簡而言之,有A、B、C、D四種規則。A代表美國(America),所有的波本威士忌必須在美國境內生產;B指橡木桶(Barrel),必須在全新、燒烤過的橡木桶中陳放;C是玉米(Corn),成分必須有超過五一%的玉米,其他如裸麥或小麥、大麥芽等穀物的比例則依據各家不同,且除了加水降低酒精度以外,不可再有任何額外的手法與添加物;D則是蒸餾(Distill)後的酒精濃度不得超過八○%,入桶的酒精濃度也不得超過六二•五%。 只用新桶 花樣卻更多 也因此,當我問到金賓(Jim Beam)的第七代傳人弗雷德•諾埃(Fred Noe),田納西州的傑克丹尼爾(Jack Daniel’s)算不算是波本威士忌?他斬釘截鐵的說:「不算,它在入桶陳年前用了楓木炭來進行過濾,多了這道手續就不能稱為波本威士忌。」而為什麼堅持要用新桶,而不是其他用過的酒桶來陳年?他則給了個耐人尋味的答案:「就像你喝茶,會用新的茶包,還是用過的茶包一直回沖?」然而有趣的是,本以為在這麼嚴格的法規之下,波本威士忌的風味應該極度受限,然在看了金賓琳琅滿目的系列,這才發現原來只要經過第一次的入桶手續,之後要二次過桶或做其他調味,只要在酒標上清楚標明工序即可,因此,波本威士忌能玩的花樣反而比蘇格蘭威士忌還多。 美國肯塔基州屬於大陸性氣候,夏熱冬溫,在沒有溫控的一般情況下,通常不會像蘇格蘭動輒熟成十五、二十年。加總這些因素,波本威士忌顯得辛辣、強勁,後韻短了些。對喝慣蘇格蘭圓潤醇厚風味的人來說,一時難以變心,但這其實是口味偏好的問題。「因為台灣一開始接觸就是蘇格蘭這種細緻風格,就像你原本不吃辣,炒那麼辣你就不習慣,但你如果吃得多了,也許就會喜歡上也不一定。」資深酒評、「藏酒論壇」網站執行長賴偉峰說。「我覺得台灣,其實更應該喝波本威士忌,」威士忌專家林一峰說,「你會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台灣人偏愛的威士忌風味,多半有華麗香氣、酒體濃郁飽滿,性格強烈,而這不正是波本威士忌的特徵嗎?」波本威士忌,是否成為台灣、甚至是全球威士忌迷下一個青睞的對象?仍是未知數,但今晚不妨去酒吧點杯經典Old Fashioned,感受波本威士忌的老派魅力吧! 【延伸閱讀】波本威士忌vs.蘇格蘭威士忌 波本威士忌 產地:美國(95%以上在肯塔基州)原料:51%玉米,裸麥或小麥、大麥芽酒精濃度:蒸餾後的酒精濃度不得超過80%橡木桶:只能使用燒烤過的橡木新桶。如是純(straight)波本則必須陳放2年以上,入桶酒精濃度不得超過62.5% 製程:發酵過程中加入「酸醪」,多使用柱式連續蒸餾器添加:除了加水降低酒精濃度,其餘不可添加 蘇格蘭威士忌 產地:蘇格蘭 原料:主要使用大麥芽,其中只允許添加其他穀物的全穀酒精濃度:蒸餾後的酒精濃度不得超過94.8%橡木桶:必須陳放於橡木桶中3年以上,不限新、舊桶製程:如是麥芽威士忌,多使用壺式蒸餾器添加:除了水與焦糖色素(spirit coloring)之外,禁止添加其他物質 撰文者李莘于 |
日本電機大廠NEC四月啟動「新野新體制」,由社長暨執行長新野隆主導,他要如何擺脫長期低迷的景氣,重回成長軌道? 上次的中期計畫,NEC 離目標差了一大截,四月底發表的新中期計畫,和上次一樣,以營業利益一五00 億日圓為目標。對這家已把半導體與電腦事業拆分出去,因日本國內需求減少,而在低迷業績中掙扎的電子大廠來說,挑戰很大。《東洋經濟週刊》專訪NEC社長暨執行長新野隆,以下是精華摘要。 《東洋經濟週刊》問(以 下簡稱問):營收目標訂三兆日圓,比上次少二百億日圓? 新野隆答(以下簡稱 答):更早之前的中期計畫,還曾訂過「四兆日圓」的目標。光是不斷衝高營收,事業體卻沒有變得更好,那也沒有意義。成長的指標,應該要看全球事業是否伴隨著利潤而擴大。由此可見,現在的NEC 尚未走上成長軌道。 在上次的中期計畫期間 (二0一三年度至一五年度),我們在大數據、雲端、網路安全及SDN(次世代網路技術)四大重點領域做了初期的投資,它們的營收從一二00 億日圓成長為二三00億日圓,三年增加一一00億日圓,成長幅度比市場的成長幅度還多。雖然我沒有因而感到滿足,但NEC確實在上一個中期計畫打下成長的基礎。 上次的中期計畫,是經營團隊透過有如集訓之類的方式,花了兩年時間慢慢訂出來的。結論是,要從B2C(企業對消費者)轉換為B2B (企業對企業)。 最初的兩個年度進行順 利,員工也建立起「我們可以自己變革自己」的自信。最後一個年度,也就是一五年度,原本就知道日本國內的主力事業營收會減少,由於很明顯可看出,針對營運商(通訊業者)推出的消防或防災系統業績下滑,本來想靠國外市場補上,但原本預計市場會擴大的主力領域,在國外也下滑了。 對外藉購併補強技術不足 問:問題出在「執行力不 足」、「對變化因應不力」嗎? 答:對NEC來說,重要的是逐步打造出能在全球創造(充分)利潤的事業體。關鍵是先強化基本體質,(長期來看)營收三兆日圓是以獲利率五%的目標回推,必須先打造能做到一五00億日圓營業利益的體制,再逐步做大。假如以營收為最優先,員工會拚命接單(不管賺不賺錢),但現在這樣的作法是沒幫助的。 問:除了擴大三大重點事 業(網路安全、供應給全球營運商的網路,以及零售導向的資訊服務),還要在三年內完成二千億日圓(約新台幣六百億元)的購併? 答:我們深信三大重點事 業「在國外有成長空間」,至於是哪一個地區、國家?又要如何成長?光靠我們自己的力量依然有限,關鍵在於和其他公司合作。 目前考量的購併有兩種,一種是能補充技術不足的新創企業,像是臉部與指紋認證等保全領域,NEC在日本擁有超高市占率,但要在全球同一領域成為一家缺之不可的企業,就需要夥伴來補強技術了。另一種是,我們有很強的零售解決方案,但缺乏通路與顧客,因此打算在當地購併握有通路與顧客的系統整合商。 對內發起企業文化革命 要實現中期計畫,重要的是「大家要具有同樣的危機感」。這是歷代社長一直在講的,但經營團隊的每個成員若沒有具備相同的危機感,將無法得到任何員工的信任。 在NEC,各事業群 的主管一向握有莫大 的權限,卻都只顧自己的業務,只有社長 一個人會從整個公司 的角度考量。 公司的經營不能各 自為政,因此近四年來,我們會舉辦高階幹部的集訓,以建立共同的危機感。由於 每次都召集了上百人 參與,目前已經擴大到經理層級了。 問:賺錢的既有事 業,造成危機感不足? 我們運用「情境規畫」培 養危機慼,延請外部顧問來訓練大家的思考,像是「如果因為環境的變化,導致事業本身整個消失該怎麼辦?」「應該採取何種因應之道?」等等。 NEC有很多技術人員都 是因為「能夠一直鑽研自己喜歡的技術」才進公司的。在國防、金融與通訊等領域,公家機關或NTT(日本電信公司)要求NEC開發什麼時,能夠做出高於他們要求的東西,是我們的強項。 但在這個時代,不能只是拚命去做別人交代的事,也必須自己思考該做些什麼。我們會透過人事評鑑、教育訓練與招聘,積極吸取這樣的人才。這對集結了大量技術人員的NEC來說,是一場(企業)文化的革命」。 |
盡管去年全球經濟低迷,但由於新技術和全球主題樂園市場的不斷擴大,全球十大主題樂園集團整體仍保持7.2%以上持續而穩定的增長,接待人次在4.2億人。
美國全球主題娛樂協會(Themed Entertainment Association)與第三方旅遊行業研究及咨詢機構美國AECOM集團近期發布的《2015全球主題樂園調查報告》顯示了上述信息。
位列全球前25位的主題樂園,去年在遊客接待量方面實現了5.4%的增幅。
報告對比了10年間(2006~2015年)全球排名前25位的主題樂園與普通主題樂園的遊客接待量。比較結果顯示,前25位的主題樂園在10年間的遊客接待量增幅從2006年的1.87億人次上升到2.36億人次,年均增幅保持在2.6%。盡管普通主題樂園接待遊客人次10年平均保持在2.7%的增幅,但接待總量遠遠不及前者。以去年為例,報告調查的普通主題樂園的遊客接待量在1.92億人次。
從地區變化來看,出現了從西往東變遷的格局。10年前,一提到主題樂園,遊客會蜂擁至北美;如今,在全球主題樂園市場,亞太地區狠狠地分了北美市場的一杯羹。數據顯示,2006年,北美主題樂園接待遊客量占全球總額的52%,而去年,這一比例下滑至47%。相反,亞太市場則從2006年的35%躍升至42%。
亞洲市場的活躍並不是沒有道理。報告顯示,2015年的亞洲市場格外引人註目,目前已占領全球主題樂園市場份額的半壁江山。去年以遊客接待量為依據,全球排名前10位的主題公園集團中,中國的華僑城、長隆、華強方特、宋城分列第四、七、八、十位。其中,華強方特旗下主題樂園累計接待遊客量達到2309萬人次,同比增長77.4%,成為一匹黑馬。排名前三的則是老牌主題樂園集團迪士尼、英國默林娛樂集團(MerlinEntertainmentsGroup)以及美國的環球影城。
至於全球排名前25位的主題樂園中,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一共有5家上榜,分別為位於珠海橫琴的長隆海洋王國(第13位)、香港海洋公園(第15位)、杭州的宋城主題樂園(第17位)、香港迪士尼(第19位)以及雲南麗江的宋城旅遊區(第25位)。
2007年,首家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工銀租賃獲批在津試點,“銀行辦租賃”從無到有,摸索前行。2010年起,興業租賃等第二批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相繼成立,充分發揮與母行的協同效應,業務模式逐步成熟、專業化水平穩步提升、行業地位逐步確立。2014年以來,金融租賃頂層設計不斷完善,國務院指導意見和銀監會管理辦法陸續出臺。
天津是金融租賃行業崛起的一個縮影。 7月21日,在主題為“打造金融租賃行業高地 助力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銀行業例行發布會上,天津銀監局及其轄內金融租賃公司亮相銀監會第56場發布會。
目前在天津的金融租賃公司已經有9家,資產規模5200億,年均複合增長率37%,占據全國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國內首單飛機租賃、首單國際船舶租賃、首單“出表型”租賃資產證券化等業務均在天津實現突破。工銀租賃首創飛機保稅租賃模式,被稱為“中國的SPV模式”,興業租賃首創飛機租賃資產交付監管模式。天津轄內金融租賃公司以飛機租賃業務為突破口,打破了國外租賃公司對我國市場的長期壟斷,並已形成了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工銀租賃已位列全球飛機租賃第七位,民生租賃成為亞洲最大的公務機租賃公司。
天津租賃業呈現百花齊放
在發布會上,天津銀監局副局長王文剛表示,天津金融租賃業成功實現了三個轉型——單一銀行系向銀行系與產業系並存轉型,單一國有控股向混合與民營等多種股權結構並存轉型,大型金融租賃公司為主向大中小公司共同發展轉型。
王文剛介紹,天津銀監局在引導金融租賃公司布局上,從一開始就推動行業的特色化、差異化、專業化、多元化的發展道路。有銀行系、純民營、混合背景的租賃公司,探索多元化發展的方式。通過監管、引領、準入的引導,積極培育類型齊全、功能豐富、背景多元的金融租賃機構體系。從9家租賃公司來看,已經呈現了百花齊放的發展態勢。
王文剛表示,“做實”就是要做實租賃關系。租賃關系和銀行貸款關系、信用關系是不同的關系,要倡導和引導金融租賃公司緊緊依托租賃關系發展業務。“兩頭放開”,一頭是資金、資本來源;一頭是資產流轉。銀監局鼓勵金融租賃行業做通資金來源,包括發行金融債、通過租賃保理拓展融資渠道、通過母公司增加資本金,使金融組租賃行業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將資金來源渠道打通。
工銀金融租賃有限責任公司總裁趙桂才介紹,隨著天津市政府自貿區“金改30條”的正式落地,隨後出臺了很多的實施細則,工銀金融租賃大力支持天津自貿區的金融創新,已經成功的實現了多項創新業務的落地。
在跨境融資創新方面,工銀租賃作為全國首批金融機構獲準加入了人民幣雙向的資金池的試點和跨國企業的外匯集中運營。實現了境內境外資金的貫通使用和外借外用,拓展了融資渠道,進一步降低了整體的融資成本。
在租賃業務創新方面,工銀租賃開創了進口設備保稅租賃模式。進口設備保稅租賃是統籌考慮關稅、增值稅等多稅種對於交易結構影響後的稅務籌劃的租賃業務。這一交易結構可以避免傳統模式下的租賃物進入關內的關稅、增值稅的成本,降低客戶綜合成本,提高產品的競爭力。
在國際化方面,工銀租賃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套與國際化發展相適應的業務體系,到2015年年底工銀租賃總資產接近3000億人民幣,其中40%的業務是國際業務,58%的業務是美元資產,業務布局已經遍布全球40個國家和地區。
興業金融租賃有限責任公司總裁鄭常美則表示,今年對興業金融租賃實施了一次20億的增資,使公司服務自貿區實體經濟的決心和能力都進一步增強。一方面,重視自貿區新的整體規劃,發揮業務優勢,把握天津五大疊加機遇,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根據京津冀協同發展、濱海新區開放、“一帶一路”、自貿區、國家自貿區這五大疊加機遇,認真服務自貿區的發展。另一方面,興業金融租賃加快發展航空租賃業務,提高專業經營能力。
銀行系租賃公司探索綜合化經營
近年來,在利率市場化、金融脫媒以及互聯網金融等外部因素作用下,再加上經濟下行、實體經濟不景氣,銀行凈息差和利潤空間持續收窄,轉型已經時不我待。作為脫胎於銀行系的金融租賃公司,自成立之時就擔負起銀行向綜合化經營的使命,租賃成為綜合化經營的一個版圖。
作為第一批國務院批準試點並第一家開業的銀行系的金融租賃公司,趙桂才表示,工銀租賃成立以來,擔負著探索商業銀行綜合化經營使命,通過與境內境外集團下的機構加強聯動,有效推動了境內境外機構的業務發展,主要通過“租賃+貸款”、“租賃+保理”、“租賃+理財”、“租賃+基金”、“保函+租賃+保理”等多種新型結構化產品,為境內外機構代理租金的清算、客戶的服務、先進的匯化、結收匯業務,累計結算業務量超過4000億元,包括其它的大量沈澱的存款、客戶理財、銀行卡業務。
興業金融租賃是興業銀行設立的全資子公司,籌備設立之初,總行將其作為綜合化經營的重要平臺試點推動。通過這幾年實踐,興業銀行集團強化全牌照的子公司建設,已向成為銀行控股的綜合金融服務集團邁出堅實的步伐。
落實到具體舉措上,鄭常美表示,首先是打造綜合金融服務平臺,以母行為委托,立足於集團對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的定位,公司充分發揮中長期融資融入的特點,以契合客戶需求為基礎,打造專業產品線。第二,為了綜合的聯動,集團出臺了"雙向記賬、模擬核算、統籌考核、利益還原、風險共擔"的政策配套體系,配套體系對推動集團的緊密合作,為目標客戶提供綜合金融服務起到體制的保障。第三,整合服務,分工合作,落實集團的增值服務。公司重點在聚焦領域里用中長期的產品,用適合的租賃業務推動專業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