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用居屋上車不一定是好事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12/02/blog-post_05.html

在舊同學的喜宴中跟一班舊同學聚舊, 傾談中不離買樓上車的問題。其中一位舊同學兩年前已經結婚生小朋友, 住的地方是他弟弟在畢業時成功申請的公屋 (公屋租戶給其他人住應該是犯法的), 大家都討論他的上車希望。

他非常不滿地說太太經常要求買樓, 但又沒有儲錢的習慣, 經常都買衫褲鞋襪, 有要求無付出, 令他十分不悅。其中一位同學建議他考慮政府的居屋, 現在還有新一種居屋將會鎖定未來補地價的金額, 好像政府補貼你投資一樣, 應該十分著數。

先不要說他的個人財務問題。其實我覺得買居屋的心態不應該有投資期望, 如果希望有投資部份的, 最好還是買私樓。居屋很難有大幅升值, 就算升值都會落後大市, 變相是折舊部份大於地價升值。居屋的維修保養一般都非常差, 居屋跟私樓的業主沒法比, 問題是居屋的保養連公屋都不如, 因為公屋是政府的, 居屋就靠業主, 處理上很不同。

買居屋是有政府補貼, 可能節省十多萬, 或是三十萬, 但後來的差額會令你很不快, 我老闆就有這個經驗, 當年貪平買了屯門一個居屋盤, 當是三、四十萬就有, 他記得他朋友同時買了德福花園就要六十多萬, 他滿心歡喜, 覺得自己省下二十多萬。誰知買了這個屯門居屋後, 他說好像斷六親, 因為沒有多少個朋友及親戚希望入屯門探他 (當年屯門的交通實在很不便), 住了幾年, 自己有錢就買另一個樓盤, 本想賣樓套現, 但要補的地價實在不少, 又捨不得, 於是等多兩等, 又想放租, 但未補地價怎能放租呢? 於是空置了兩年, 最終都補地價賣了, 持貨多年都算微賺十多二十萬左右。可是, 回看朋友的德福花園, 當年六十多萬已經升過二百萬, 令他非常沒趣。

因此, 他多次提醒我們, 如果買居屋, 就是一心自住, 如果有能力買私樓, 只是差兩三年的時間問題, 最好不要買居屋, 因為拿了政府點點著數, 最後只會令你遺憾, 他還說如果當年買下私樓令他有一個靚起步, 可能今日早已退休了。

還有, 大家平日都可以多加留意, 公屋的維修保養一般都不差, 花卉也種得很好, 因為政府房署做的; 私樓就看看是哪裡, 舊唐樓或單幢樓會差一點, 一般大型屋苑都做得不錯; 但舊一點的居屋就一定很差, 因為居屋業主多是盡可能省錢的心態, 很難通過大型維修工程, 這正是居屋升值落後的因素之一。

至於這位舊同事的個人財務, 還未有安定住所就結婚及生小朋友, 這應該是一個意外, 加上太太大花筒的性格, 生活上的一些程序倒轉了來行, 沒有穩定的財政基礎就做「錯事」, 到現在還沒有一個明確計劃, 感覺上只有抱怨, 其實都是愛莫能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46

越是成熟的稻子, 越垂下稻穗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12/02/blog-post_08.html

今日又開始看一本新書, 又是 John D. Rockefeller 給子女寫的信集, 這一篇是叫他兒子要謙虛, 最聰明的人最會裝「不懂」, 反而最傻的人才說自己每事都懂。

我們要學知識, 就要像一個空的杯子, 水才能注入, 一個滿的杯子, 水不可能再注入, 知識就不能被吸收。這就是 Steve Job的名言,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在信中還有一句, 就是「越是成熟的稻子, 越垂下稻穗」, 日常工作或生活經常都有人什麼都批評, 什麼都好像是代表或裝領導, 總說人家的不是, 總要人家走他的路, 口中經常說, 「不就是這個而已...這個沒有什麼特別...他沒有什麼了不起, 如果我做也能...」。

都是實幹型的人比較有深度, 多做事, 少說話, 總對新知識多一點好奇, 像垂著的稻子, 大智若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79

部份報章記者水平不足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12/02/blog-post_11.html

平日相信大家都會看看報紙, 而我尤其會看經濟版, 可是發現很多報章所寫的東西都已經偏向譁眾取寵的路線, 還有很多水平不足, 所提出的評論反映撰稿員對經濟、理財、投資知識非常缺乏。

例如電力公司及港鐵公司加價的一類報導, 某些報章一定瘋狂批評電力公司及港鐵的做法, 原因是普羅大眾都喜歡看這些, 事實可能是記者本身也是這樣想, 完全沒有從合約精神之類的角度去分析過, 客觀地說兩句話, 我不是想看報章如何罵這些大公司來發洩, 而是想較全面瞭解價格機制的問題。

還有一些有關李嘉誠先生等富豪的動作, 可能是上市公司的收購合併之類, 一些報章一定把富豪報導成吸血鬼一樣可怕, 總之就是希望所有富人拿身家出來與香港人分就最好, 簡單點說就是共產思想, 資本家就是要批鬥, 在報導中我完全看不到有半點認同資本主義制度, 他們為何不嘗試移民到俄羅斯或北韓呢?

最近就有關於樓市成交的報導可作例子, 大家可能會看到某報導是「某細價藍籌屋苑成交大升兩倍半」、「樓市回緩」、「買家趕入市」、「樓市小陽春」等等...但事實可能是成交由 2宗上升到 5宗而已, 只是冰河時期中可能有一點點雪水。但報導不誇張, 怎能吸引人買呢?

問題可能是撰稿員希望捉到大眾心理, 因而寫出如此報導, 這個還可放心, 至少假設了撰稿員是對經濟有一定水平。但另一個原因就可能是撰稿員的水平不足, 連他們自己也不明白報導本身的意義, 不能作出深入而客觀的分析, 這個就問題大了。

近日跟朋友討論起這個問題, 誰知他就認識兩位朋友是某些大報章的撰稿員。一位是他老婆的舊同學, 本身讀文學, 對經濟的知識其實十分薄弱, 自己沒有買過樓, 沒有試個做按揭及向銀行借錢, 思想跟上不到車而又怨天尤人的八十後十分相似, 她現在就在一間大報中寫經濟版, 每天就收集一些她不太瞭解的數字去寫樓市動向。

另一位就是他的親戚, 本身對體育沒有太大興趣, 對各種職業球類亦不太瞭解, 但每天就替某大報寫體育新聞, 當我的朋友問他如何寫的時, 她的回應是, 「很簡單, 上上網, 看NBA網業如何寫, 我就如何寫, 我只是個翻譯而已!」, 但她對籃球沒有太多知識, 可能一場波個人拿30分算是多還是少, 她也沒有概念。

其實現今香港好像怨氣極高、每事投訴、憎人富貴厭人貧、著數拿盡等文化, 傳媒的影響實在不少, 每天看到的報章和文章所持的出發點就是這樣的概念, 撰稿員水平的不足, 實在產生不少香港問題。但話說回頭, 還有不少報章的水平相當高, 為免自己看報時看得生氣又可笑, 都是多看些有水不準的報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43

Rockefeller 是誰?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12/02/rockefeller.html

早前寫了有關 Rockefeller的文章, 過了幾天有朋友問我這個人是誰, 其實以現今的科技,想知道一個名人的往事實在易如反掌, 上 google search, 或用 wikipedia, 所有關於 Rockefeller的資料立即走出來。

在這裡不多說, 不如看看大家比較熟識的名人如何評論 Rockefeller寫給子女的家書。

「Rockefeller 的創業精神永遠是激勵我前進的偉大動力。我的許多想法, 包括我在慈善基金裡, 都有 Rockefeller的影子。」 - Bill Gates

「這些忠告實在太珍貴了, 這可是 Rockefeller家族的至寶。當我開始閱讀之後, 便無法釋手, 內容滿載經商的真諦。恍然間, 我似乎明白了 Rockefeller家族強大、富有的秘密。」 - Alan Greenspan

「Rockefeller給他子女的忠告對我來說意義非凡, 我現在在管理上遇到的難題, 沒想到他在一個世紀前就已輕鬆化解。」 - Jack Welch

「從來沒有一個人能像 Rockefeller那樣, 對我的投資生涯產生如此重大的影響, 坦誠地說, 我的投資哲學是建立在 Rockefeller的睿智之上。」 - Warren Buffet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26

Rockefeller給兒子一個有關豬的故事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12/02/rockefeller_13.html

有一家農戶, 圏養了幾頭豬。一天, 主人忘記關圏門, 便給了那幾頭豬逃跑的機會。經過幾代以後, 這些豬變得越來越兇悍以致開始威脅經過那裡的行人。幾位經驗豐富的獵人聞聽此事, 很想為民除害捕獲它們。但是, 這些豬卻很狡猾, 從不上當。

兒子, 當豬開始獨立的時候, 都會變得強悍和聰明了。

有一天, 一個老人趕著一頭拖著兩輪車的驢子, 車上拉著許多木材和糧食,走進了「野豬」出沒的村莊。當地居民很好奇, 就走向前問那個老人 :「你從那裡來, 要幹什麼去呀?」老人告訴他們 :「我來幫助你們抓野豬啊!」眾鄉民一聽就嘲笑他 :「別鬧了, 連好獵人都做不到的事你怎麼可能做到?」但是, 兩個月以後, 老人回來告訴那個村子的村民, 野豬已被他關在山頂上的圍欄裡了。」

 村民們再次驚訝, 追問那個老人 :「是嗎? 真不可思議, 你是怎麼抓住它們的?」

老人解釋說 :「首先, 就是去找野豬經常出來吃東西的地方。然後我就在空地中間放一些糧食作陷阱的誘餌。那些豬起初嚇了一跳, 最後還是好奇地跑過來, 聞糧食的味道。很快一頭老野豬吃下了第一口, 其他野豬也跟著吃起來。這時我知道, 我肯定能抓住它們了。

「第二天, 我又多加了一點糧食, 並在幾尺遠的地方豎起一塊木板。那塊木板像幽靈般暫時嚇退了它們, 但是那免費的午餐很有誘惑力, 所以不久它們又跑回來繼續大吃起來。當時野豬並不知道它們已經是我的了。此後我要做的只是每天在糧食周圍多豎起幾塊木板, 直到我的陷阱完成為止。」

「然後, 我挖了一個坑立起了第一根角椿。每次我加進一些東西, 它們就會遠離一些時間, 但最後都會再來吃免費的午餐。圍欄造好了, 陷阱的門也準備好了, 而不勞而獲的習慣使它們毫無顧慮的走進圍欄。這時我就出其不意地收起陷阱, 那些白吃午餐的豬就被我輕而易舉地抓到了。」

這個故事的寓意很簡單, 一隻動物要靠人類供給食物時, 它的機智就會被取走, 接著它就麻煩了。同樣的情形也適用於人類。如果在一定時間內你給一個人免費的午餐, 他就會養成不勞而獲的習慣。

這故事在日常生活實在有太多例子了, 其中一個令我想起靠運氣在股市短炒獲利的人, 未必是一件好事, 這可能是股市大鱷在設局捉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27

傻仔論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07/09/blog-post.html

「傻仔論」是什麼? 先說一說投資前先要發問的問題, 就是你賺的錢是從何而來?

假設你今日買了一家公司, 希望買下這家公司後可令你賺錢, 你應問你賺的錢是從何而來的, 其實這應該是在你買這家公司之前所發問的問題。

如果你想買了這家公司後, 因為公司的營運使你賺錢, 或公司營運後自我增值, 使你轉賣出去時可以賺錢, 那就近似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念。

但如果你希望買了這家公司後, 能在某一天可用更高的價錢轉賣給別人, 但這家公司跟你買下時的價值根本沒有兩樣, 那你要留意「傻仔論」了。

「傻仔論」的大前提是, 買賣的東西沒有價值上的改變, 假設你用一百萬買入一家公司, 就是因為你覺得這家公司值一百萬? 可能不是這個原因, 原因可能是你覺得會有人認為這家公司不只值一百萬, 例如一日後有另一個人用一百五十萬向你買下這家公司, 那你豈不是用了一天時間就賺進50%的利潤?

當你用一百萬買下某公司時, 你在希望有一個「傻仔」會出更高的價錢買下我這家公司, 當這個「傻仔」用了更高的價錢買下你的公司時, 其實他也在想會有另一個「傻仔」能出比他更加高的價錢把公司買下。

就是這樣, 一個「傻仔」希望有下一個「傻仔」接貨, 一直下去, 這家價值沒有變動過的公司就這樣越接越貴了!

這是傻仔的交易, 最恐怖的地方是, 不知在什麼時候自己成為了最後接貨的「傻仔」。

「傻仔」不會知自己是「傻仔」, 不想做了其中一個, 還是看公司價值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28

要當有錢人不容易, 真的嗎?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07/10/blog-post_29.html

記得曾經同一位舊同事剛剛出來社會做事, 對理財很有興趣, 一天跟她詳細地討論我奉行的價值及長線投資理念。

我認為她需要自我增值, 多吸收理財知識, 只要每年有定期儲蓄, 加上每年有十多個百分點的復利增長, 要達至財務並不是那麼難。當然當中有很多問題, 例如增長率能否達十多個百分點之類。我鼓勵她拿起計算機計算一下, 例如一年可儲五萬元, 平均一年投資回報率可達15%, 40年後 (即她退休之時), 她的身家將會是多少?

當然, 答案是十分可觀的數字, 如果不是太過奢華花費的話, 絕對可以達到財務自由。但說到這裡她開始有點懷疑, 認為如果要有錢是這麼簡單的話, 世上超過九成的都是有錢人啦, 不對嗎?

數字是這樣算出來, 方法是這麼簡單, 但試想想, 要實行真的很容易嗎? 人永遠都有一點點賭博的天性, 真的可以安安份份守財守足40年嗎? 如果真的可以, 你不一定要做生意, 不一定要中六合彩, 也可以一步步致富, 而身家一定比中六合彩多很多。最後她還是聽我說, 開始學習價值及長線投資致富。

近日再跟她討論, 她說會跟同事抽新股, 我很奇怪的問她原因, 探聽之下發現她從未了解將會抽的新股公司的任何資料, 只是看到身邊同事抽幾次新股都賺了不少, 心思思也希望試試。我已經知道她不一定可以實踐到價值及長線投資的理念, 價值及長線投資複雜嗎? 不, 很簡單。價值及長線投資容易嗎? 我想不容易, 是簡單但艱難。所以有錢人永遠都不多。


此文章首次在「永不當田雞」發表於 2007-10-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56

無商不奸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12/02/blog-post_15.html

無商不奸, 還是無商不艱? 我覺得兩個都成立, 行商者艱辛不用多說, 而行商者可以有多奸, 實在可以超出一般打工仔想像。

早前跟朋友討論, 幾位都出來社會做事一段時間, 在某些界別都見到或聽到不少行商的故事, 在這裡分享點點。

最大地產商之一的長X, 行內都知道替她做工程一定拖數, 對她採取法律行動又不夠她「多銀紙」, 死路一條。原來長X要埋單報完工時, 至少要在公司內找二十多人簽名確認, 例如會計部、財務部、合約部、售樓部、法律部、工程部、大老闆等等, 入了單的工程公司每次最少要等半年以上, 但也不一定收到錢, 中途要追的話, 長X公司內部只會游花園, 這個部門說應該找那個部門, 那個部門又說沒有見過這張單之類, 總之就石沉大海。

其他多位白手興家的香港地產富豪亦然, 例如信X及華X, 當時創辦人都是將很多工程的費用拖得就拖, 盈利就最早分享, 錢就永遠留在自己的手。但到了第二代、第三代接班人, 他們都受高等教育, 又MBA、又管理博士, 做生意及管理公司都比較正路, 不再需要這種奸。

HxO 化妝品老闆娘, 當地鋪裝修好, 要埋單時, 她請的項目經理會計好尾數, 例如五百多萬, 到老闆娘過目後, 她會話三百萬好了, 要就要, 不要就罷。當項目經理希望瞭解原因讓他向工程公司解釋時, 老闆娘就會說 :「沒有解釋, 總之三百萬, 不收就沒有。」, 但事實上, 人家是做了五百多萬的工程, 但付款不足可以一個解釋都沒有, 如果我們到她店舖買東西可以這樣就好了。

很多清潔公司一類, 大多會拖數拖糧, 拖延多時可以一下子關門大吉, 當工人 (多是沒有受教育的一群) 苦無出路時, 可能就有令一個清潔公司以比較低薪接濟他們。但其實一開始這兩位老闆是互相認識的, 這個情況亦是刻意安排出來的。

幫食市、酒樓裝修也是高危生意, 因為食市、酒樓每三、兩年可以換手一次, 最大原因可能是拖裝修數尾期不還, 關門大吉, 但接手老闆可以是親戚朋友, 以另一個名再開一間, 照常做生意又不用付之前的裝修費。所以朋友話做這些生意有兩個辦法, 一就是落價比較高, 不收尾期都足夠回本或養員工; 二就是跟酒樓老闆傾好, 當長期堂食扣數, 真至扣完尾期為至。

有位朋友做過的公司就更勁, 能夠經Morgan發一百億債券, 年息為7%, 當然很多公公婆婆都買, 但當收到錢, 發了兩次債息之後, 公司已經做好條數合法地把錢掉走了, 之後就宣佈破產保護, 所有債券跟廢紙沒多大分別, 這次連Morgan都要中招, 因為她做了承包商, 手持不少這家公司的債券。事件由商業罪案調查科介入, 調查了幾個月, 最後都沒有任何問題, 成功破產了。而當然我這位朋友就被公司表面上遣散, 一個月後到新公司返工, 但所有員工及老闆都是原班人馬。
 所以要行商, 除了要準備艱苦之外, 還要對奸商有多點認識, 就算大家做不出騙阿婆錢、無理賴帳、全心設局引人中招之類, 至少都要認識、瞭解及明白這類手法, 要不然出來行商只會做炮灰及交學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69

Exit strategy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12/02/exit-strategy.html

買股票也好, 買樓也好, 甚至是做生意, 在一開始時就應該定好 exit strategy, 雖然巴菲特經常話沒有 exit strategy, 持有股票的時期最好是永遠, 但事實並非如此, 你看他07年沽中石油就知道。

常識都會告訴我們, 低買高賣就是最強的投資哲學, 坊間也有不少朋友贊成高位獲利, 我身邊也有朋友是這樣建議的 :「最緊要係 realise個回報, 唔係升幾多都唔係你架!」。

到底是否升了就沽出獲利, 這個就是 exit strategy最高境界? 還是止蝕位, 當股價跌低過某個位就沽出止蝕呢? 又或者是預測未來, 預計大市回調, 先沽出獲利是否最好的 exit strategy?

我想講的 exit strategy並不是這些情況, 其實我很少講技術操作的, 要說的是富人的思維及概念, 富爸爸在新書中提過, 窮人及中產喜歡「錢」, 但富人不喜歡「錢」, 而是喜歡「資產」, 「資產」就是能產生「錢」的東西。玩富人的遊戲就是在累積優質資產, 所以一心想為 realise回報而要錢不要貨的, 始終脫不掉窮人或中產的思維模式, 每每都用價格來量度, 反而忽視價值的重要性。
 又不看價格, 又不止蝕, 更不預測大市, 到底沽貨離場的標準是如何呢? 正是優質資產。

如果著眼點放在累積優質資產上,買入及沽出的操作的合理性就會相當明顯, 當你所持有的資產不再優質, 或有更優質的資產在等待你的資金, 或是你手上的優質資產根本不值人家所出的顛價, 以上種種都是沽貨的理由, 這都是富人對資產的態度。

可以討論一些例子, 例如買入股票時, 該股票的公司在一個增長力高的行業, 公司是行內壟斷公司, 有好的財務及管理層, 買入價還很抵, 這樣的公司, 在什麼情況才會把它賣掉呢?

情況一、公司基本面發生巨變, 切換了管理層, 令公司變得一榻糊塗。
情況二、股市非常亢奮, 令其股價升至非常不合理水平, 股價可能比公司計及增長後的幾十年盈利總和還要多, 算是有人出天價要買你的資產。
情況三、自己出錯, 分析公司時看錯或看漏資料, 要沽出補救。
情況四、發現另外有好很多的資產, 但沒有足夠資金, 只好沽出這股票換馬。
情況五、行業內發生變化, 例如電訊網絡開放前後, 對各電訊股有極大影響, 不能完全不理對個股影響。
情況六、本身所投入的資金有另外用途, 好像要交學費之類。


還有, 巴菲特沽中石油的情況, 因為石油股本身是周期股, 他買入的時候, 油價還不到30美元一桶, 到07年油價已經過百美元, 石油價格本身有很強的周期性, 所以當油價過百美元一桶時, 石油股已經不再是極有美好前景的優質資產。持周期股不應該抱持增長股的態度長線不放。

可能有更多其他理由, 但不會是以下的情況。

一. 預測未來, 看市不是錯, 總有50%機會看中, 偏偏很多人都鐘情於估市, 對大市作預測多於檢視資產質量本身。看過去比看未來容易, 看未來卻比想像中困難。例如在$40買匯控, 待它升到$90時沽出, 到跌回$60再買回......這樣的操作簡直是完美, 但只能看著過去的股價紙上談兵才能達成。
二. 買入的股票升了百分之xx, 應該無力再上, 先獲利再說。
三. 買入的股票跌了百分之xx, 跌股如跌刀, 不好捉, 先止蝕再說。

還有樓及生意, 賣樓是看租金回報或基建完成來決定, 生意是長線經營還是上軌道後賣盤, 每每都應該從資產質量出發, 需要賣的時候, 定下的 exit strategy自然會需要你行動的。雖然寫了很長, 但還是一些很雜亂的概念, 希望大家可以明白我想表達什麼。總結, 如果用富人的思維, 最後剩下來的應該是滿手優質資產才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37

價值投資的奇怪行為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07/10/blog-post_31.html

有時候, 價值投資者的行為都相當奇怪, 我指的是相對一般投資人。

例如:

- 市場造好, 大熱買賣當中, 市場會很歡迎。相反, 價值投資者不會。

- 某支股票有利好因素, 利好消息, 市場會很歡迎。相反, 價值投資者不會。

- 某公司有壞新聞, 市場勁沽其股票。相反, 價值投資者會很注意更有可能大手買入。

- 股災出現, 大市勁跌超過六成或以上, 市場上投資人皆叫苦連天。相反, 價值投資者會興奮得手舞足蹈。

- 當投資人大量買入股票後, 對股市每日升跌十分關心。相反, 價值投資者即使十成持股也對股價每日上落從不理會。

- 投資人每日希望大市上升。相反, 價值投資者則希望大市有機會反常地下滑。

奇怪嗎?! 如果真正能夠明白以上幾點, 不會離價值投資者太遠吧。多數人的行為我們定義為正常, 而有錢人總是極少數, 可能因為他們不是正常人, 行為奇怪。


此文章首次在「永不當田雞」發表於 2007-10-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