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華為高通等布局LAA背後 挖掘免費資源池里的商業價值

一部高清電影《Lifeline》,長度約 32 分鐘,在千兆級LTE網絡下,僅需15秒就能下載完成。這不是什麽未來的商業技術,華為、高通等廠商正在加速將其實現。

2月15日,華為攜手沃達豐和高通共同宣布,在土耳其成功開通全球首個LAA商用網絡(Licensed-Assisted Access,免授權頻譜LTE輔助接入),這是基於3GPP Release 13標準的首個LAA商用就緒的網絡,被視為LAA發展的一個里程碑。

沃達豐 Arena位於土耳其伊斯坦布爾

“通俗地講,就是用技術的手段讓運營商可以把自己的授權頻譜和未授權免費頻譜結合起來用,降低用戶的網絡使用成本,並且這種技術可以和WiFi友好共存。”華為的一位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解釋道,能夠挖掘免費資源池里的商用價值,最終降低用戶的使用成本,這就是技術演進的最大價值。

事實上,隨著千兆級LTE和5G網絡的演進,非授權頻譜技術將在未來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這也成為近幾年通信行業標準組織、主流設備商及芯片商積極投入的對象。

讓免費的東西變得好用

目前,頻譜資源是運營商最寶貴的資源之一。

這是因為運營商需要在一定頻譜上部署其商用網絡,在不同國家,稀缺的頻譜資源需要運營商支付昂貴的成本購買,或者經過政府漫長審批獲得。

華為產品與解決方案總裁丁耘指出:“對於頻譜,業界主要有兩個訴求,一個是如何超越界限,推動更多新頻譜的規劃,為未來各個國家的頻譜發放搭好框架;二是推動產業鏈持續創新,提升頻譜使用的整體效率,實現更好的資源利用,提供更好的連接體驗。”

“但面對目前巨大但低效的免授權頻譜資源,華為也在努力,與業界合作夥伴們通過LAA技術把Unlicensed頻段引入到LTE系統中。”丁耘說。

“事實上,除了運營商花錢買來的頻譜,同時各個國家都會向公眾開放一些無序授權(就是不需要花錢購買)的頻譜,例如咱們可以自己制作小型收音機、自己搞短距離無線通話等,用的就是這些免費頻譜資源。”華為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華為希望可以挖掘出免費頻譜的價值,這樣可以幫助運營商有效提高免授權頻譜的資源效率、提升熱點區域網絡容量、緩解頻譜資源緊缺,同時也降低用戶成本。

於是,在2013年底標準組織3GPP組織的一次會議中,愛立信、華為、高通以及Verizon、中國移動等倡導者共同提出LTE-Unlicense(LTE-U),試圖將LTE網絡擴展到非授權頻譜,目前在非授權頻譜上搭建網絡的主要是WiFi和藍牙,而新的技術可以幫助運營商在非授權頻譜上搭建LTE網絡。

但部分運營商還會擔心,在非授權頻譜上同時部署LTE和WiFi,會對WiFi造成幹擾。這也是這項技術推進的阻力之一。

在2015年,在日本神奈川DoCoMo研發中心舉辦的2015年5G東京灣峰會上,華為就與NTT DOCOMO聯合使用小蜂窩產品(Small Cell)進行了授權頻譜輔助接入和WiFi共存的現場技術驗證。

在這次技術驗證中,LAA運行在5GHz免授權頻段。驗證結果顯示,借助於一項被稱為會話前檢測(LBT,Listen Before Talk)的關鍵技術,LAA可以與鄰近的WiFi系統實現友好共存,同時保持LTE技術的良好性能優勢。

“經過幾年的發展,我們已經證明了在非授權頻譜中部署LTE,不僅不會給WiFi帶來幹擾,甚至會與WiFi共存得更好。”高通向第一財經提供的資料顯示,LAA的重要設計原則就是與WiFi公平共存。

高通認為,LAA動態地選擇5GHz頻段上的空閑信道,以回避Wi-Fi用戶。如果沒有可用的空閑信道,LAA則將通過載波偵聽(LBT)技術與其他用戶公平地共享信道。非授權頻段上的所有技術都將采用載波偵聽,以確保在全球範圍實現與Wi-Fi的公平共存。

而在上述合作中,現場的測試也表明,當使用相同的40MHz頻譜時,LAA的頻譜效率明顯高於Wi-Fi;同時,LAA網絡通過R13標準的會話前偵聽(LBT)技術,可與WiFi網絡實現友好共存。

沃達豐集團網絡總監Santiago Tenorio說:“LAA技術將幫助沃達豐大幅提升用戶體驗。LAA網絡完全重用了現有LTE網絡的核心網、網管、計費等系統,這將有效提升沃達豐的網絡投資回報率。”

千兆級LTE正在走來

12年前,移動網絡速率達到1.8Mbps,大家能用手機打開簡易網頁,但擴展功能非常有限。7年前,移動網絡最高速率達到100Mbps,看圖成為可能,TalkBox、微信等應用開始出現。今天,4G網絡正不斷進化,1秒打開圖片和視頻早已不在話下,還能用來導航和直播。

而隨著5G標準的即將落地,千兆級的網絡也在臨近。

一部時長為半小時的微電影“Lifeline”,分辨率為720P,大小約為140MB,用千兆級LTE網絡不到30秒就下載完畢。按照這個速度,下完一整季美劇也就幾分鐘的事情。如果用4K的分辨率顯示120幀每秒的360度全景VR視頻,數據吞吐量是103Mbps,千兆級LTE的均速(114 Mbps),完全可以實現視頻VR直播。

從技術手段來說,LAA可以幫助全球更多運營商實現千兆級LTE。

事實上,LAA由3GPP Release 13推出,是LTE Advanced Pro的一部分,該技術通過利用下行鏈路中的載波聚合將非授權頻譜(5GHz)上的LTE和授權頻譜上的LTE相結合。

而此類頻譜聚合可提供更寬的管道,從而支持更快的數據速率和響應更靈敏的用戶體驗。例如,通過利用LAA技術,移動運營商可采用帶寬低至20 MHz的授權頻譜來實現千兆級LTE。

也就說,部分擁有大量WiFi熱點、同時開展固網和移動業務的運營商,其資源分配和業務模式都可能相應優化。有線網絡公司進入移動領域也具有了機會入口。

而在沃達豐的合作中可以看到,該LAA網絡是基於沃達豐土耳其子網在伊斯坦布爾沃達豐Arena部署的LampSite,利用5GHz的40MHz非授權頻譜和2.6GHz的15MHz授權頻譜進行三載波聚合,現場采用了內置驍龍X16 LTE調制解調器的驍龍835移動終端,實現了高達370Mbps的峰值下載速率。

而高通方面認為,得益於對LAA和LTE-U的支持,驍龍X16 LTE調制解調器能減少所需授權頻譜的數量(可減少至40MHz或更少),從而顯著增加全球可部署千兆級LTE速率網絡的運營商數量。

“不管怎樣,從理論到技術真正實現商用,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華為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隨著千兆級的LTE走入人們的生活,如何真正打破網絡容量限制、釋放壓抑的消費需求、探索新盈利增長點,也成為通信廠商需要解決和努力的方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737

本土原創科技淘金熱 資本挖掘技術產業鏈機會

“在投資領域,可以說目前是過熱的,投資人太多。” 2月18日,在一場科技投資論壇上,比亞迪創始人之一、深圳正軒投資董事長夏佐全說,在國內找到好的技術很難,只能到以色列、美國矽谷等地尋找科技投資目標。

來自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投資者共對全球164個國家和地區的7961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投資11299.2億元,同比增長44.1%。其中,對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投資占對外投資總額的比重從2015年的4.9%上升為12%。

而這些投資,相當部分是以以色列、矽谷為目的地。根據普華永道統計數據,2016年,以色列境外投資者赴以並購企業的交易總額較去年上漲了7成,總投資額升至111億美元。2016年,以色列並購交易額激增34%,而中國投資者在以色列的並購額,同比增長達3.5倍。

2016年,中國投資者在以色列的最大收購,來自上市公司世紀遊輪。根據披露,世紀遊輪收購凱撒娛樂旗下的以色列最大互聯網公司Playtika,交易作價44億美元。此外,光啟集團也在以色列成立國際創新總部。同時,規模2.5億美元的光啟全球創新共同體基金與孵化器二期,將聚焦投資機器人、航空、通信與物聯網技術、數字健康領域以色列創新企業。

“以色列幾十年來產生了很多科技巨頭,是科技創新和成果最多的地區,矽谷孵化的很多技術,源頭都來自以色列。”夏佐全說,以色列本土市場小,其技術必須到其他國家尋找機會,才能得到充足的市場空間。因此,企業創始人也情願轉讓技術。

與此同時,海外投資也存在不少障礙。美國、以色列、德國等國家,在文化、法律等多方面,均與中國存在很大差異,會對投資成敗形成很大影響,個別地區的地緣政治風險,也是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

“中國投資者到以色列等國家尋找投資標的,一方面是技術發展需要,另一反面確實是投資人太多,卻又缺乏好的投資標的。”深圳一家PE人士說,以色列、矽谷等具備的技術基礎,便成為國內投資者瞄準的目標。

對此,該人士認為,雖然國內原創技術起步較晚,但最近幾年已有顯著改觀,原創型的科技企業明顯增加,而這也是國內的職業投資人需要反思的地方,必須向專業化方向發展,才能找到更多本土投資機會。

正軒投資總經理王海全亦稱,國內原創科技雖然起步較晚,但很多人員都是從海外回來,對技術發展趨勢有一定了解,並具備一定技術基礎,而且國內市場大,配套資源較多,反而更容易成功。這對科技投資來說,正是機會所在。“中國市場很大,科技創新範圍越來越寬,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有些技術創新會帶來行業的變革,帶動產業鏈的整體發展,會產生產業鏈的投資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111

【交運】以史為鏡知興衰:歷史總會有驚人的相似,對標2012,挖掘集運行業2017投資主線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1562&summary=

【交運】以史為鏡知興衰:歷史總會有驚人的相似,對標2012,挖掘集運行業2017投資主線

業特征:強者恒強,呈現“大小年法則”


集運行業有以下三大特征:1)集運行業集中度在三大航運板塊(集運、散運和油運)中一枝獨秀,而聯盟化和虧損帶來的並購進一步提升行業集中度;2)集運行業具有明顯的規模效應,呈現“強者恒強”和“盈利集中”的特征;3)集運行業“大小年法則”不斷應驗,行業具有非對稱的自律性——可以共苦無法同甘,班輪公司博弈是“大小年法則”的主要原因。

特征一:集中度一枝獨秀,聯盟化大勢所趨

集運行業集中度在三大航運板塊(集運、散運和油運)中一枝獨秀。以行業前5大公司為例,集運、散運和油運行業的Top5市場份額分別為57%、12%和15%,前者集中度為後者4-5倍。此外,與其他兩個行業不同的是,集運行業一般采用“聯盟”制度——“聯盟”可以為班輪公司提供船舶和艙位共享,以提高裝載率、增加服務覆蓋面和航次密度。“聯盟”制度進一步提升了行業的集中度水平:目前,四大集運聯盟CKYE、G6、2M和Ocean3占據了美線和歐線90%以上的市場份額。


特征二:規模效應顯著,強者恒強、盈利集中

集運行業呈現“強者恒強”和“盈利集中”的特征。近幾年來,集運行業運力和盈利集中度不斷提升:前十大集運公司運力規模市占率由2007年的60.5%提升至2014年的65.2%;從整理的前十大班輪公司2011-2015年的盈利狀況來看,不管是累計盈利規模還是盈利次數,前幾大班輪公司都展現出較強的競爭力。由於集運業務同質性較強(提供海運貨物的位置移動服務)且具有明顯的規模效應,大型的班輪公司依靠較大的經營規模往往能實現低成本經營,在競爭中占據較為有利的位置。


特征三:盈利漲跌互現,印證“大小年法則”

2010年以來,集運行業“大小年法則”不斷應驗:行業基本面方面,行業運價水平和班輪公司盈利狀況自2010年開始基本遵循“一漲一跌”的規律。另外,從我們編制的全球集運股股價指數(以2008年初的總市值為基數100)來看,自2009年股指超跌反彈之後,2010年開始集運行業的股價指數同樣遵循“大小年法則”。



集運行業具有部分自律性,班輪公司博弈是“大小年法則”主因。對集運行業的分析一般采用以運價和裝載率為核心的供需分析模型:需求端與全球宏觀經濟(尤其是歐美經濟)高度相關;供給端的主要影響因素為船舶運力存量、船舶交付量和閑置運力等。但是,在散運和集運行業的對比中發現,集運行業運價和裝載率的相關性遠低於散運行業(相關系數分別為0.48和0.80),甚至在2011-2014年之間出現運價和裝載率的明顯背離。我們認為,其主要由於集運行業的集中度明顯高於散運行業,使其具備協同定價的可能;2012-2014年,集運運價指數難以突破“運價底線”(但提價效果也難以持續)進一步印證集運行業具有一定的自律性。

在行業具有部分自律性的背景下,班輪公司之間的競爭部分趨近於典型的“囚徒困境”:行業好轉時,船公司傾向於擴張規模,而運力的大量投放會使得運價承壓下行,行業景氣度下滑;行業較差時,班輪公司盈利普遍不佳、提價動力較強,通過采用一定的運力控制措施,班輪公司得以維持較合理的運價水平(但行業整體性供需失衡決定難以維持高運價)。我們認為,這是行業運價和盈利呈現“大小年法則”的主要原因。


中期趨勢:集中度持續提升,供需格局向好


2017年集運行業供給壓力減小,供需關系大概率改善:供給和需求增速預計分別為2.44%和3.23%,需求增速自2011年以來首次超過供給增速。同時,由於2016年班輪公司大面積虧損,伴隨著並購重組事件頻發,帶來行業集中度的再度提升,運價向上彈性增加。另外,雖然韓進海運此前出售的運力回歸市場將對運價造成一定的壓力,但是我們認為該部分運力對行業的影響有限。

運力增速下行,供需關系改善

2017年集運行業供給壓力減小,供需關系大概率改善。供給方面,由於2016年上半年行業運價水平整體處於低位,班輪公司經營惡化,運力擴張意願明顯減弱:行業船舶訂單量大幅收縮,同時船舶每月拆解量逐漸超過交付量。根據我們的測算,預計2017年行業有效運力為2035萬TEU,同比上漲2.44%。需求方面,Clarksons預測2017年行業運輸周轉量同比增長3.23%,行業需求增速自2011年以來首次超過供給增速。

另外,從2017年船舶訂單預計交付情況來看,交付密集度呈現“前高後低”的特征,運力交付壓力逐漸減弱(實際交付由於訂單延遲和取消等因素與預計情況有所差異)。單月來看,運力交付較為集中的月份為2月、4月、6月和7月。


行業虧損連連,集中度再提升

“大小年法則”2016暫時失效,或為2017年埋下伏筆。2015年為集運行業的“小年”,班輪公司盈利狀況不佳,按照“大小年法則”,2016年應為“大年”。但是,由於油價下跌的擾動,2016年行業景氣度依舊下行,班輪公司慘淡經營:2016年前三季度,班輪公司馬士基、達飛輪船、長榮海運、赫伯羅特等皆出現虧損;韓進海運於2016年8月宣布破產。



伴隨著班輪公司的大面積虧損,行業並購重組事件頻發:例如,2016年7月,赫伯羅特將與阿拉伯輪船合並;2016年11月,日本郵船、商船三井和川崎汽船整合集運業務,等等。在行業經歷寒冬的時候,班輪公司傾向於抱團取暖,由此帶來行業集中度的提升:前十大船東市場占有率由2015年62.8%提升至2016年的67.8%。




韓進破產余波未熄,但預計影響有限

韓進破產是2016年集運市場的最大事件之一,韓進海運也成為集運破產史上規模最大的班輪公司。破產之前,韓進海運共擁有97艘集裝箱船(共計62.4萬標準箱,市場占有率為3.0%,60艘為租賃船,37艘為該公司自有),在美線和歐線的市場占有率分別為6.7%和4.9%。在韓進海運破產之後,運力暫時退出市場,帶來行業供需關系的階段性改善。

隨著破產事件的逐漸發展,韓進破產期間遭凍結的運力逐漸回歸市場。韓進租賃船舶返還船主,美線資產由韓國SM集團旗下新成立的班輪公司SMshipping(SM航運)承接。SMshipping原計劃2017年3月開始運營,但是由於缺乏足夠的集裝箱去配置12艘船的船隊,可能無法按照計劃在3月啟動貨運服務。我們預計,韓進美線運力回歸市場的時間區間為4-5月份。

由於運力集中回歸市場將對運價造成一定的壓力,這成為目前市場最大的擔憂之一。但是,在我們對交付運力規模進行測算分析後,認為該部分運力對行業的影響有限:一方面,交付運力在市場總運力中的占比較小(占比為0.39%,以6500TEU/艘的最大值計算),另一方面,雖然美線占比較大(2.43%),但是由於美線以固定運價合約為主,對班輪公司盈利影響有限。


2017年Vs2012年:歷史或將重演,未來景氣向上

由於2016年行業大面積虧損的情況與2011年較為相似,同時2017年初的提價、扭虧預期、股價表現也和2012年高度類似,因此我們將兩者進行對比研究,並得出以下結論:1)參照2011-2012年,在經歷2016年集運行業整體性寒冬之後,2017年班輪公司自律性將有所提升、提價動力較強,參考當年的運價峰值,歐美航線運費仍有50%以上的上行空間;2)從股價表現來看,2016年12月以來,海外班輪上市公司股價帶動國內班輪上市公司股價上漲,與2011年4季度至2012年的情況極為相似,且目前本輪的股價漲幅僅為2011-2012年那波行情的30%-50%;3)2017年集運行業整體基本面將優於2012年,一方面供給壓力大幅減小,另一方面2017年4月集運新聯盟運營,行業集中度再度提升;4)雖然後續閑置運力將逐步回歸市場,但一方面需求是環比向上的趨勢,另一方面行業自律性的閑置運力依然不會中斷,因此我們認為這不妨礙運價中樞上修。


行業盈利難兄難弟,後續提價動力較強

2016年,集運行業整體經營慘淡,行業巨頭馬士基集運業務出現2012年以來的首次虧損(集運業務虧損3.76億美元)。回顧歷史,馬士基集運業務上一次出現虧損在2011年。從行業盈利狀況來看,2016年與2011年較為相似,行業中班輪公司都出現較大面積的虧損(包括行業巨頭馬士基和達飛輪船)。次年(2012年),集運運價持續上行,班輪公司盈利狀況明顯改善。參照2011-2012年的情況,我們認為,在經歷2016年集運行業整體性寒冬之後,2017年班輪公司自律性將有所提升、提價動力較強,行業盈利水平大概率隨著運價上行改善。


市場預期改善,股價淡季上漲

2012年,伴隨著集運運價上行,國內外班輪公司基本面改善,股價呈現不同程度上漲。2016年底,集運行業亦呈現淡季不淡的現象,運價波動走強,絕對值和趨勢都比去年大幅改善。與此同時,國內外班輪公司股價也積極作出反應:2016年12月以來,班輪公司馬士基、東方海外、陽明海運和長榮海運股價平均上漲15.4%。


供給壓力大減,行業自律性有望提升


2017年集運行業整體情況將優於2012年:一方面,從供需格局來看,預計2017年和2012年行業供給增速分別為6.87%和2.44%,2017年供給壓力明顯小於2012年。另一方面,從2017年4月開始,集運新聯盟“OCEANAlliance”和“THEAlliance”將正式開始運營,原來的4大集運聯盟(2M、O3、G6和CKYHE)將縮減為3大(2M、OCEANAlliance和THEAlliance)。隨著行業集中度提高,行業自律性將有所提升,增加運價的向上彈性。


閑置運力或將回歸,不礙運價中樞上修

行業閑置率大概率走低,但不妨礙運價中樞上修。目前,集運行業的閑置率為6.9%(部分與韓進事件有關),市場擔心隨著後續運價上升,閑置運力盈利改善,將回歸市場。但是,我們認為,目前閑置運力高企主要由於韓進破產導致的運力閑置(行業閑置率由2016年8月的5.15%提升2.8個百分點至2016年10月7.9%;韓進8月底宣布破產,破產前運力市場份額為3.0%),前文已經分析,韓進運力的回歸對市場影響有限。另一方面,參照2012年,雖然2012年上半年伴隨著運價上行,運力閑置率回落(閑置運力回歸市場),但是,從整年的運價平均水平來看,依然較2011年上漲24.5%。況且,經過2016年的大範圍虧損,班輪公司盈利改善意願較強,我們認為,2017年運價中樞較2016年上修是大概率事件。(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新財富酷魚正在積極建立和讀者、合作夥伴的聯系,你想獲取更多有價值資訊嗎?你想成為我們網站的作者嗎?你對我們的網站的更新有什麽建議?請掃描以下二維碼聯系我們的主編(本微信號不洽談廣告投放事宜,加的時候請註明“新財富+您所在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938

貴州率先開放政府大數據 大數據挖掘受資本追捧

真正的大數據體現在對大數據的深度挖掘應用。

3月1日,一場圍繞數據挖掘的全球賽事——2017中國國際大數據挖掘大賽在貴州宣布啟動。數年前就開始布局大數據的貴州,如今是全國第一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政府數據開放是其重要的試驗內容。

大賽組委會一位負責人稱,相對於采集、儲存,數據挖掘是大數據走向應用,創造價值的關鍵。貴州在拼命開放數據的同時,也在全力進行數據挖掘,就是要盡快“逼出”大數據的價值,讓大數據戰略釋放出大紅利。

同時,在此次大賽啟動會上,來自貴陽、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等17個國內政府數據開放先行城市的代表,共同發布了《共同促進數據開放及應用行動宣言》。作為大量數據的擁有者、管理者,政府及相關機構應該成為數據開放的推動者、先行者。宣言倡議,厘清義務和權利,做好標準和對接,保障安全和隱私,謹慎試驗,堅定探索,共促政府數據開放,引領數字經濟的嶄新未來。

數據價值輸出新時代

一位曾參與國家大數據行動計劃綱要起草的專家表示,如果把大數據比作石油,那麽挖掘就是勘探、鉆井、提煉、加工。核心是把數據資源變現成商用價值。數據資源已經成為國家戰略性資源,當前,我國必須盡快在大數據挖掘這個關鍵點有所突破。

目前國際主流的做法是把大數據鏈條分為數據獲取、預處理、存儲、挖掘或分析、可視化五個關鍵環節,挖掘被認為是核心。

上述專家分析稱,以前對於數據資源的利用更多是信息的獲取,例如企業通過經營數據的分析統計,總結過去的經營活動。而現在不再局限於信息獲取,同時實施對數據資源的挖掘,可以優化業務模塊,可以催生新的業務模塊,這是顛覆性的。

咨詢公司德勤發布的《2016分析趨勢報告》提到,數據挖掘的威力和價值正在凸顯出,它幫助人們作出更明智的決策,優化企業和社會運轉。“商界正在積極尋找可以讓他們贏得優勢的科學方法。”

業內認為,在數據價值輸出的時代,大數據依靠挖掘而呈現的巨大商業價值,正在成為推動經濟變革的新引擎。

挖掘需要更多的數據

豐富的數據源是進行大數據挖掘的前提。德勤最新發布的報告《2017德勤技術趨勢》指出,數據資源正在指數級的增長,到2020年,全球的數字預計將達到44澤字節(zetta bytes)。”

盡管如此,但是數據資源的開放和共享程度卻亟待提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聯網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工程師楊筱敏認為,“從國際上看,政府數據開放還處於初期階段,主要通過制定戰略或政策文件形式指導開放。”

楊筱敏說,2015年,我國密集發布了多個相關文件,其中最主要的是國務院《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該《綱要》對相關政策進行了梳理,提出在開放前提下加強安全和隱私保護,在數據開放的思路上增量先行,提出在2018年底前建成國家統一的數據開放平臺。

2016年5月舉行的全國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電視電話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要求盡快實現政府數據開放。他提到,“目前我國信息數據資源80%以上掌握在各級政府部門手里,‘深藏閨中’是極大浪費。”

近幾年,貴州就開始了大數據行動,第一步就是打造一個數據開放共享的“聚通用”雲上貴州平臺。2016年下半年,貴州加大了推進力度,啟動“數據‘聚通用’攻堅會戰”。2017年元旦前夕,貴州省法人單位、人口、空間地理、宏觀經濟四大基礎數據庫數據匯入共享平臺,貴州率先實現50%以上政府數據“雲上”開放共享。

據悉,3年內,貴州省、市、縣三級政府應用系統和主要數據將全部遷往“雲上貴州”,實現公共系統互聯互通、公共數據共享開放。

今年伊始,貴州省印發了《貴州省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17-2020年)》,成為全國首個發布的省級數字經濟發展專項規劃。《規劃》提出,到2020年,數字經濟增加值占地區GDP的比重達30%以上。

根據公開報道,北京、上海、浙江、青島、武漢等已建立了專門的政府數據開放平臺。河北省和安徽省均表示要在2018年底前初步建成政府數據開放平臺。

大數據出臺地方法規

盡管貴州大數據發展勢頭迅猛,但中國大數據產業卻面臨法律法規缺位等因素下的“野蠻生長”困境。

去年1月15日,貴州省通過《貴州省大數據發展應用促進條例》,這是中國首部大數據地方法規。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秘書長、北京大數據研究院副院長趙國棟稱,《條例》的出臺不僅是貴州作為大數據綜合試驗區邁出的堅實一步,對大數據產業的健康發展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更為重要的是,《條例》填補了中國大數據立法的空白。

趙國棟說,大數據一直處在“灰色地帶”,其使用權屬一直以來缺乏明確界定,通過立法確定大數據的使用權屬推動數據的開放利用,有利於保證大數據產業的健康發展。

國家信息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寧家駿也對媒體表示,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環境的不夠完善,導致政府和有關部門信息共享和開放程度不夠,眾多“信息孤島”造成大數據產業的數據資源不夠豐富,企業擁有的大數據技術和計算能力無用武之地。

面對大數據的開放,政府又該如何保障大數據的安全呢?

貴州省大數據局副局長景亞萍接受第一財經采訪表示,一方面省政府出臺地方法規會采取相應保護舉措,另一方面大賽也會對數據進行分級,建立相應標準,判斷哪些數據可以共享,哪些需要脫敏,這是今年工作的一項重點。當然還會跟參賽團隊簽訂相應保密協議,從而兼顧到數據的安全性與開放性。

“新礦工”掘金大數據

隨著數據資源越來越多,數據形態越來越豐富。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副局長康克巖在分享貴州數據開放經驗時表示,在進行海量數據匯集過程中,有一個難題就是數據格式不統一、標準不統一。

大數據的顯著特征是形態各異。《2017德勤技術趨勢》將這種非結構化的數據稱之為“暗數據”,比如,海量的圖片、聲音和視頻甚至互聯網上的閑言碎語。這些“暗數據”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價值的數據源,當然,對挖掘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不過這並沒有阻擋市場挖掘“暗數據”的熱情。移動信息化研究中心2月10日發布的《2016中國大數據市場研究報告》(下稱《報告》)顯示,國內大數據企業此前主要聚焦在技術壁壘較低的應用、可視化等環節,而在存儲和挖掘等環節,極少有企業切入。但是到了2016年,看到了利好消息。《報告》顯示,從2013年到2016年,數據挖掘在大數據產業鏈中的分布情況從4.1%上升到9.2%。

《報告》顯示,從大數據主要產業鏈市場份額占比上看,數據庫約占12.5%,存儲14.7%,應用7.9%,挖掘占比最高,為17.3%。《報告》認為產業鏈縱向各環節均屬藍海市場,而挖掘高風險與高收益並存。

對於大數據挖掘,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發布報告稱,到2025年,物聯網11.1萬億美元的年產值中60%將來自於對數據的整合和挖掘。

事實上,國內資本看好大數據挖掘這片市場,多數大數據創新企業在A輪或Pre-A輪都可以融到數千萬的啟動資金。在資本的熱逐下,人工智能(AI)、深度學習等大數據挖掘技術和工具的概念也備受重視。時代呼喚新的“礦工”,尋找新的挖掘技術和工具,搶占大數據風口的制高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930

挖掘機告訴你 PPP基建有多麽火

挖掘機已經實實在在成為中國經濟某一側面的“溫度計”。

通過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圍繞挖掘機所形成的指數,向上可以成為國務院制定經濟政策的重要參考之一,向下可以觀察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尤其PPP類基建領域的冷與熱。

2016年9月之前,挖掘機機械生產企業遭遇了銷售業績上的冰點;之後,出現了企穩“回春”的苗頭。2017年前兩個月,銷售火爆,三一重工(600031.SH)挖掘機一個班組單日生產任務就達到了70臺。但即使這種生產強度,仍跟不上銷售的速度,以至於“一機難求”。這背後是何原因?

三一重工董秘肖友良告訴第一財經1℃記者,“這些都是明顯的基礎設施建設啟動信號。”他介紹說,從銷售情況分析,在雲南、貴州、廣西、廣東、重慶等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是道路和橋梁,而這主要受益於國家PPP建設的投入。

銷售火爆

2月24日,三一重工官網掛出了一則《訂單翻幾番,客戶來催單:三一車間忙得不亦樂乎》的消息:“現在,全國三一挖機銷售情況用兩個字就可以描述——‘缺貨’。”目前,僅該公司2月份的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比銷售增長率達到了近300%。

1℃記者根據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下稱“中機聯”)的數據梳理發現,2016年全年行業累計銷量挖掘機70320臺,同比增長24.8%。挖掘機銷量增速自2013年以來首次轉正,比最低迷的2015年多銷售了11354臺,其中,12月份同比增長高達75.0%。

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機械工業增加值增速呈現逐月攀升的態勢,1月-12月同比增長9.6%,比上年增速提高4.1個百分點,高於同期全國工業增速3.6個百分點。

根據上述數據,2016年,全國機械工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4.55萬億元,同比增長7.44%,比上年同期提高4.12個百分點,高於同期全國工業2.53個百分點。從全年走勢看,增速逐月提升且始終高於同期全國工業平均水平。

挖掘機銷量在2017年迎來了開門紅。中機聯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1月,25家納入統計的挖掘機企業累計銷售挖掘機超過4500臺,同比增長54%。

2月份的銷售數據更讓人吃驚,當月國內挖掘機銷量總量為14530臺,同比增長297.65%。其中,三一重工的挖掘機銷量超過3600臺,同比增長超過360%,其他品牌中徐工、卡特、日立、小松和鬥山均超過1000臺。

三一重工稱,從目前各生產線和經銷商的“繁忙程度”判斷,2017年,該企業產品銷量有望創5年來新高,由“開門紅”走向“全年紅”。

挖掘機主要銷售流向是哪里?

東吳證券研報顯示,2017年1月,按銷量分析,在東部地區銷量1436臺,中部地區銷量1033臺,西部地區銷量1478臺。東部銷量同比增速最快,銷量同比增長77%,中部同比增長49%,西部同比增長51%。

來自中機聯機經網的數據顯示,從銷售區域看,2017年1月,江蘇、山東、雲南銷量位於前三位,均突破了300臺,而2016年全年銷量前三甲省份也是這三省。

“領導催生產,經理催調貨,一些江蘇的客戶甚至直接來車間里面看設備催單。”三一重工組裝部副經理楊紹勇說,為了保證供貨,最近忙壞了廠里的工人們。

背後動因

眾所周知,挖掘機主要應用於房地產等市政建設、軌道交通建設、公路、礦山開采,以及水利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上。當前,與挖掘機主要用途相一致的一種正在全國大力推行的模式便是PPP。所謂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共同,是公共基礎設施中的一種項目運作模式。

挖掘機不僅僅是觀察PPP模式火熱程度的“溫度計”,它也成為了國務院制定基礎設施建設政策的重要參考指標之一。

起初,為了解決挖掘機故障等問題,三一重工利用物聯網技術,統計設備是否開工、作業時間多長、工作量是多少、零件磨損和油耗情況怎樣等等。在不斷的技術更新中,一臺臺機械通過機載控制器、傳感器和無線通訊模塊,與一個龐大的網絡連接,最終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數據庫。這些都是最底層的核心數據,與基礎設施建設的施工量密切相關。

國務院有關領導在參觀三一重工大數據平臺後,要求每個月報送相關工程機械運營情況數據,目前,報送周期已縮短到半個月一次。可以說,國務院和有關部門對PPP模式的認識和有關政策的推出,與挖掘機的指數不無關系。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允許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和運營”之後, PPP模式開始推廣運用。但“PPP改革仍然面臨著觀念轉變不到位、改革發展不平衡、民營資本參與率不高、部分項目實施不規範、法律保障和政策銜接不健全等亟待解決的問題和挑戰。”財政部PPP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副部長史耀斌曾直言PPP存在的五大難題。這導致PPP模式推廣出現諸多亂象。

到了2016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常務會議上多次強調有關PPP的問題。在當年7月7日的常務會議部署了四項內容,均與PPP有關。

財政部PPP中心最近公布的第五季報顯示,2016年年初,PPP項目數量和投資額分別是6997個和8.1萬億元,而到12月末這兩個數字分別是11260個和13.5萬億元,項目數及投資額都有大幅提高,分別增長61%、66%。

財政部PPP中心上述第5期季報顯示,從落地項目地域分布來看,山東222個,占落地項目總數的16.4%;新疆146個,占10.8%,位居第二;隨後依次是浙江88個、四川81個、河南77個。

而按入庫項目數排序中,山東以1087個位列第二,跑在山東前面的則是貴州,共1788個。其余而新疆、四川、內蒙古分別為852個、848個、828個排在了山東的後面。

雲南的PPP項目投資額位居全國第三。 上述季報顯示,按入庫項目投資額排序,貴州、山東、雲南、河南、四川位居前五名,分別為16034億元、12229億元、10302億元、9538億元、9180億元,合計占入庫項目總投資的42.4%。

鴨先知

春江水暖鴨先知。這只“鴨”就是挖掘機。

2016年下半年至今,很多公司尤其是社會資本明顯感覺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回暖。這一回暖跡象首先便表現在挖掘機的銷售上。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王金星向1℃記者分析稱,挖掘機在2016年出現增長態勢,一個原因與挖掘機從2011年開始出現連續下跌了四五年有關,通過幾年的消化,以及部分挖掘機的淘汰,使得挖掘機銷量出現了增長。另一個原因是,從2014年底到2015年初,國務院、國家發改委陸續公布了建設PPP等基礎設施的文件並開始大力推廣後,到2016年7月,這種態勢傳導到了挖掘機等制造企業。

海通證券分析稱,中國城市基建以及PPP的熱度主推了挖掘機的快速銷售。挖掘機在2016年下半年至今銷量出現暴增的一個原因是,包括市政工程、軌道交通等 PPP 項目集中開工。

東吳證券分析稱,三一重工受益於行業回暖,2017年預期較為樂觀,主要因為政府投入尚未結束、挖機更新需求即將爆發、政府托底PPP項目。

2016年年初,招商證券就上調三一重工的投資評級至“強烈推薦”,原因是2016年春節後工程機械存量設備開工率穩步回升。由於挖掘機在2016年下半年銷量突然增快,招商證券在研報中稱,“挖掘機8月份開始賣斷貨。”

明顯感覺行業回暖的還有中聯重科(000157.SZ)。東吳證券分析稱,2016年,中聯重科與基建相關的工程機械均有較好表現,其中,挖掘機銷量已經複蘇,每月增幅度在70%以上。對中聯重科來說,前幾年都是調整,目前已經渡過了調整期。

中聯重科公布的2016年業績快報顯示,隨著挖掘機等工程機械的回暖,公告初步預計, 2016年下半年中聯重科營收同比增長,利潤在下半年實現盈利,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實現了近三年以來的首次轉正,相比於2015年大幅改善。

根據雲南省財政廳官網上述資料,在2月14日舉行的“2017年雲南省PPP項目推介會”上,共展示總投資額為3996億元的106個項目,項目涵蓋交通基礎設施、市政公用設施、醫療衛生、水利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生態環境保護等14個領域。因此,雲南也成為了挖掘機的主要銷售區域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244

格靈深瞳趙勇:智能數據挖掘,將是安防領域接下來的主戰場 | AI創新50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12/162547.shtml

格靈深瞳趙勇:智能數據挖掘,將是安防領域接下來的主戰場 | AI創新50
黑智 黑智

格靈深瞳趙勇:智能數據挖掘,將是安防領域接下來的主戰場 | AI創新50

未來十年,人工智能在不同行業的機遇,我個人比較看好的有四個,分別是:安全、汽車、醫療和機器人。

本文系i黑馬原創 首發黑智(ID:VR-2014)。

隨著底層技術的突破和國家政策的扶持,人工智能領域正在成為創投界新的風口。而對於其中的計算機視覺技術創業公司而言,目前可商用的落地應用場景,還主要集中在金融支付、安全等領域。而安防,則是其中已然得到驗證,並且被多數公司選擇首先切入的領域。

格靈深瞳就是其中之一。這家成立於2013年的公司,同時具備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技術,以及嵌入式硬件研發能力。作為一家視頻大數據產品和方案提供商,格靈深瞳在公共安全、智能交通、金融安防等領域進行了商業化落地,同時在無人駕駛、機器人和智能醫療方面也進行了深入布局。

格靈深瞳已經推出威目視圖大數據分析平臺,以及威目車輛特征識別系統、威目視頻結構化系統、威目人臉識別系統,能夠辨識超過4000種車輛,支持車輛和人體的細分特征識別,同時具備人臉識別功能。此外,格靈深瞳還推出了皓目人體行為分析系統;在去年下半年,格靈深瞳人眼攝像機研發成功,它采用獨創的像素動態瞬時分配技術,在距離人體50米外,可以達到數億級等效像素,展現清晰人臉。

對於格靈深瞳創始人、CEO趙勇而言,安防,是人工智能商業化最快的領域。但是,對於安防,趙勇顯然有著更深刻的思索。創業公司切入安防領域,往往需要與公安系統或者安防產業鏈的公司合作;而在業內,也有海康、大華等龍頭公司,也正在研發自己的智能產品。那麽,對於人工智能創業公司而言,真正的切入點和機遇又在哪里?

格靈深瞳給出的答案是,安防行業,正亟待把普通視頻數據變為有意義的“情報”。除了硬件和算法,大數據平臺也是目前安防領域走向智能化必需的環節,但同時也是它的瓶頸所在。“我們的眼界也正在改變。”趙勇說。

在接受黑智(ID:VR-2014)的獨家專訪時,趙勇談論了他對安防行業理解的轉變,公司的產品和技術路線,以及如何實現商業化的思考。他認為,未來十年,人工智能在不同行業的機遇有四個:安全、汽車、醫療、機器人。而安防領域,必須依靠智能硬件、算法、大數據三大支柱,在應用層面對多模態數據做深入的挖掘,才能實現智能化。

1

口述 | 格靈深瞳創始人 趙勇

整理 | 黑智(ID:VR-2014)

人工智能的四個機遇:安全、汽車、醫療、機器人

未來十年,人工智能在不同行業的機遇,我個人比較看好的有四個,分別是:安全、汽車、醫療和機器人。這些領域都是萬億級的市場,尤其是汽車和醫療。對於安防,不同的國家投入是不同的,但中國顯然對之投入很大,美國同樣。

這些領域非常重要,但不是每個領域發展成熟的時間都一樣。在我看來,安防會是最先成熟的領域。安防也是格靈深瞳現在主要的業務,這個市場已經存在,而且我預計,在未來兩三年內,這個領域的部分創業公司會變成上市公司。

汽車從現在來看很有可能是下一個成熟的領域,再過兩三年量會上來。至於醫療,我把它排在第三。醫療的難點在於,這不僅是大數據的問題,還涉及到小數據問題。對於小數據問題,它在數據的規模上限制是比較大的。比如說某種腫瘤的病例,每年就只有這麽多,想訓練個好的模型出來不容易。但是它又不是僅僅擴大數據量就可以了,機器學習最重要的是要跟最優秀、最有經驗的醫生來學習,不像自動駕駛或者安防,只要找一個會用電腦的人,都可以標註數據。它是一個需要優秀的專業人士參與數據標註、數據采集的過程,是小數據問題。

醫療領域可以容納大量的公司,去研究各種不同類型的疾病診斷;而缺點就是,解決醫療問題需要很長時間。在經濟較發達的國家,醫療是最大的行業。比如美國,它17%的GDP是跟醫療有關的,越富有的國家,人們對健康投入越多,這是一個成熟國家的標誌。中國再過20年,和現在比還會發生更大的改變,人們一定會在自己的健康上面投入非常多,所以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市場潛力是最大的。

機器人也會是一個很大的領域,但它卻是充滿了最大的不確定性。首先它目前還不是一個已經存在的行業,現在市面上還基本沒有成熟商用的機器人,還在摸索階段。我們都向往以後的生活和工作能夠被機器人幫助,但要實現它,到達消費者期待的那一階段,還是很困難的,也需要很長時間。

安防三大支柱:智能硬件、算法、大數據

在當前階段,行業對人工智能技術切入安防領域,最大的期待就是,可以把這個行業從以視頻為核心,轉變為以情報為核心。人們看視頻的目的,不就是為了得到情報嗎?但是以前從海量數據中獲得情報的過程,類似於海底撈針。我們希望,人工智能讓“海底撈針”變成“自動化”。

現在安防監控領域之所以還有機會,是因為人工智能使得一個新的潮流、新的轉型在這個領域發生了。潮流推動著變化,變化給創業公司提供了機會。

也有人會問,在安防行業中,已經有了一批龍頭廠商,那麽,人工智能創業公司的機會在哪里?而在我看來,這是一個未知的過程,也是最有趣的過程。

在當年,索尼、三星、博世等海外公司占據了安防市場大部分比例時,數字化趨勢帶給了海康切入這個市場並成功的機遇。而在今天,安防監控之所以還有機會,我認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工智能帶來了這個領域一個新的轉型機會

如果現在有公司去做高清攝像頭,我覺得是找死,因為從技術到供應鏈,海康、大華等公司已經做得非常好了。而在智能攝像頭領域,格靈深瞳的產品,每張臉從左耳到右耳,150像素,我可以監控40米寬度的通道。在這個品類里,我們會做得更好。而事實上,我認為,當人工智能進入安防,10年之後,所有的攝像頭都會變成智能攝像頭。而在這個領域,我們是有機會的。

一個行業必須要轉型才有新機會,如果沒有這個轉型的機會,根本不會出現一個創業公司變成巨頭的機會,沒有的。

其次,在安防領域里,有一個常見的誤區,那就是迷信算法,認為算法可以解決一切。這顯然是不正確的。就拿人臉識別來說,今天的算法不能夠解決所有的問題,只能夠解決一部分問題。有些人工智能公司會對外宣稱,其人臉識別算法錯誤率能達到億分之一,這是能夠做到的,但它往往是在特定條件下得到的。比如說擺拍的靜態識別。如果放在監控環境下,一個人低著頭打著電話,只有100×100像素的時候,那麽現在還遠遠做不到這樣的精準度。

今天很多人在說人臉識別,那種看到一張臉、算出來一個特征,跟黑名單比對一下看誰比較像,這是很淺很淺的挖掘。你知道壞人是誰,把他給找出來,只能解決這種問題。但是我們的客戶都希望說,我不知道壞人是誰,你給我找出來,這絕對要靠很深度的挖掘。

如果人工智能只是停留在算法的層次,那還是遠遠不夠的。而安防是全世界最大的物聯網。這是什麽概念?像因特網,大家都很熟悉了,在互聯網上,有很多人在用它,有內容的創造方,有觀看者。你早晨起來出門,發了一個微信,你的朋友看了並點贊,你們就是內容的生產者和觀看者。每天有多少人發這樣的帖子,所以互聯網上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數據。但安防呢?你出門走出小區,被門口的攝像頭拍了下來,它識別出你的穿著,你的表情和面部特征,這個數據量已經遠超過了網上的發帖。而每隔20米,可能就會被新的攝像頭拍下,識別一遍。以北京為例,它安裝的攝像頭總數已經超過 200 萬個,它們每分每秒都在錄像,每天就會產生長達 200 多萬天的錄像。安防物聯網產生的數據量,已經遠遠大於過去的互聯網。

針對這樣龐大的數據量,你的識別精度有多高?你怎麽處理大量的錯誤?我們真的做好這個準備了嗎?我覺得這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如果要走通這條路,需要連通各種多模態的數據,需要把數據挖掘做得很深厚,需要人工智能的硬件進一步改善。

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人工智能時代的安防有三個支柱:智能硬件、算法、大數據。

首先,是硬件。你想象一下,北京的200萬攝像頭,如果把這些數據全部傳到數據中心的話,帶寬的概念是什麽?一路高清視頻的碼流一般在2-4兆bps。今天一個千兆以太網,從理論上也只能傳250路,但是千兆以太網指的還是它的基帶層的帶寬,高清視頻根本傳不到250路,能傳100路就可以了,那麽200萬路需要多少帶寬?今天國內地級市的安防網絡基本上就是千兆以太網,一些較發達城市可以達到萬兆,萬兆也只能傳2000路。如果硬件不能夠智能前端化,數據都傳不到數據中心。所以第一步,硬件的智能前端化,可以對目標做現場的檢測、跟蹤和去重,能捕捉關鍵數據,並且在前端做初步加工,只把關鍵數據匯聚到數據中心處理,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大數據系統。

第二,算法。前端的算法進行物體的檢測跟蹤,後端的算法就是識別物體,對圖像做一個精確的結構化或者特征化分析。

最後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我們要在後面做非常好、深入的大數據分析,不光是基於視覺圖像,而是要把多模態、大規模的數據放進來,比如通信記錄、電子郵件、微信微博、車輛軌跡、消費記錄等等都結合起來,在應用層面做非常深入的挖掘。

而在這三個方面中,硬件也面臨很多挑戰,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是一定會解決的。單純的算法,我覺得已經比較接近於極限了。深度學習進展很快,今天算法的主要瓶頸,就在數據上。我們發現,拍攝清晰的照片,基於同步算法,效果立刻變得很好;拍攝效果很糟的照片,算法很難提升照片的效果。所以,我覺得這部分進展的空間越來越小,除非有大規模理論上的突破。而大數據,今天則是還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

而這三個領域,都不是傳統的安防廠商所擅長的。這些問題不可能被一家都公司解決,甚至我可以下定論,不可能被一家創業公司解決。應該是很多公司在不同的地方發力,一起去解決。這里面有很多機遇,這也是為什麽我們集中力量主攻安防領域的原因。

2

格靈深瞳皓目行為分析儀

數據挖掘將是接下來的主戰場

關於格靈深瞳,在硬件方面,去年10月,我們推出了“深瞳人眼攝像機”。它采用公司獨創的像素動態瞬時分配技術,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將局部畫面的有效像素提升百倍以上,整體畫面可以達到數億等效像素。現在我們面臨的挑戰主要是成本、穩定性、可靠性、出貨能力等幾個方面,但是要解決這些,對我們來說只是時間的問題。

算法我們也已經有了,現在格靈深瞳要做的,是向下切軟件、向上切大數據。我們如果要把大數據做好的話,就要密切切進用戶場景里去,而不能只把自己當成一個標準產品的提供商

在其中,存儲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很多人覺得儲存簡單,但當智能化在安防領域發生後,視頻數據的內容,轉化成了大量的結構化數據,但你不能把結構化的數據推給客戶,數據仍然是海量的。以前是海底撈針,現在把海里所有的針撈出來,但只有一根針是用戶想要的,你放了一車皮的針,也是很難找。結構化儲存的行為跟視頻完全不一樣,這對文件系統和數據系統都提出了新的挑戰。

直到現在,業內都找不到一個很靠譜的方案,處理超過1000路人臉識別產生的數據和檢索。這是個新的挑戰,必須跟大數據公司合作,去解決這個問題。

其實安防領域跟醫療領域,都是比較窄的領域,它們的核心問題就是人。而解決人的問題,首先就需要更多的數據。要把人看清楚,對傳感器要求很高,我們就去解決智能硬件的問題,前端做智能硬件,然後是人臉識別的算法、人體比對的算法,我覺得進步都很快。但當我往未來看的時候,我反而覺得它們進步的空間越來越小。主要還是大數據,我覺得這個領域在安防行業幾乎還是一個空白。如果把格靈深瞳的威目當成一個車輛大數據,那麽“人”的大數據,就是我們現在正在做的東西。

我們今年會出新的成果,會做更多試點,這是一個平臺誕生的過程。我預想過10年後這個平臺的樣子,現在來看可能和科幻一樣,但它今天還只是剛剛開始。

我感覺,我們和一年前相比,眼界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去年的時候我們在討論算法、算法、算法,相機、相機、相機,但到了去年年底的時候,我們的討論重點已經集中在平臺、大數據挖掘上了,要具體幫客戶解決問題。

數據挖掘,將是接下來安防領域的主戰場。

3

格靈深瞳人眼攝像機

格靈深瞳人眼攝像機原理

格靈深瞳的人眼攝像機在去年10月已經發布了。它是基於仿生學原理,把運算和光學結合在一起,50米距離範圍內可以展現出更為清晰可識別的人臉,100米範圍內可以保證看清楚全身的主要特征。

關於它的原理,其實非常簡單。攝像頭要麽看遠,像望遠鏡,要麽看廣,像魚眼,但是沒有辦法兩個角度兼得。但是人眼,卻能從某個程度上實現兼得。人的眼球單眼角度是160度,很廣,雙眼是190度,就超過一個平面,你是可以略微看到你眼睛後面的東西,那麽作為一個廣角相機,它最大的缺點,就是它的分辨率散開,但事實上,我們來看一下視網膜上的像素分辨率,它有一個地方叫黃斑,它很小,但是我們大量的像素都是集中在那個小地方。

視網膜是一個160度的半球,把眼球的中心跟黃斑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圓錐,這個圓錐只有2.5b,但是我們視網膜上75%的像素都在這兒了。簡單地說,如果沒有黃斑,我們看到畫面全是模糊的,但是雖然是模糊,它卻可以幫助我們判斷出哪些地方可能是有興趣的,這個時候我們轉動眼球,去用很清晰的那塊掃描到你想看的東西。這就是我們了解世界、用肉眼看東西的過程。我們的眼睛看似是個廣角,其實是廣角加窄角的結合,廣角的被大腦迅速識別出來,引導眼球迅速旋轉,看清楚細節,不停反饋。

我們為什麽叫人眼相機,就是這樣的原理。我們的算法能夠從廣角的畫面里面,看清楚你的目標在哪兒。

我從2015年的秋天開始有了這個想法,於是我們的團隊去進行實驗。初步的實驗被證明了之後,產品立項,直到去年10月正式對外發布。我們已經實現了小規模產量,現在正在努力實現量產。而從量產到規模化生產,還是個較長的周期。

但是我覺得,我們不能因此,而怕去做這個事。智能化時代會有新的機遇,也會有新的坑出現。但在這個新的階段,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創業公司,都在探索,一定更會有新的公司,在這個階段獲得成功。

640.webp

人工智能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158

一線房企“暗戰”升級:比拼用戶價值挖掘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4-28/1099709.html

每經實習記者 舒曼

4月26日,保利地產從廣州大本營突然揮師“北進”,在北京高調發布公司品牌戰略,宣布2017年Poly Plus(保利+),升級工程正式啟動。

從2015年首次提出“5P”戰略,到如今保利地產強調Poly Plus,在當前中小型房企日益重視品牌標識所帶來的高溢價之際,一線房企大鱷更是馬虎不得。

但品牌帶來的高溢價此前並未引起品牌房企的重視。去年,萬科、恒大與碧桂園集體銷售金額突破3000億元,將看似接近行業天花板的“不可能”變成了“很可能”,銷售金額超1000億元房企擴容至12家。

今年一季度,上述房企三強又首破“千億”。從房企“千億預備班”來看,如旭輝、新城等巨頭激情不減,拿地不手軟。規模化擴張,成為房企的主流趨勢。地產大象規模競賽之余,更多中小房企將面臨被整合的命運。

雖然萬科、恒大、保利等地產大鱷仍在“暗戰”規模,但保利集團發展研究院、品牌管理中心總經理張亮直言,未來地產“後千億時代”將不再是規模之爭,更多是聚焦在用戶價值的深度挖掘與體驗上。

過去一年,保利地產用大數據分析和研究了涵蓋投資高手、家政女王、外資高管等5種類型人群的12位生活家,試圖從其朋友圈、興趣愛好等研究如何把時間花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最終結論是,這類人群比較註重私密性,希望能與家人一起共處,追求現代化品質生活,註重藝術和文化的培養。

景瑞地產杭州公司總經理耿俊峰說,“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城市集中度越來越高,我們購房用戶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呼籲所有的房產同仁能夠愛惜我們的行業,敬畏我們的用戶,用心經營我們的產品和品牌。”

由中國房地產業協會等機構發布的2016年房企品牌價值測評50強榜單顯示,排在第一的是中海地產,品牌價值519億元;第二為恒大地產,品牌價值392.62億元,第三為萬科,品牌價值382.53億元;第四為保利地產,品牌價值接近300億元,品牌價值前50強門檻為46.52億元。

耿俊峰表示,在這個信息發達的時代,客戶的反饋一定是最重要的,真正能夠打造出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才是品牌核心競爭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468

城會玩!馬斯克開了家“無聊公司”,還上推特為挖掘機征名

除了眾所周知的特斯拉和SpaceX,以及新近創辦的腦機接口技術公司Neuralink,傳奇企業家馬斯克名下還有一家“無聊公司”(The Boring Company),這家公司專註於利用地道解決城市交通問題。

2016年12月,馬斯克被堵在路上了,於是他發推文說:“堵車快把我逼瘋了!我要造一臺隧道挖掘機,開始挖隧道”。不到1小時,這個項目正式命名為“The Boring Company”,而在2小時後他再次發推:“我們真的要開始挖隧道了。”

2017年3月,馬斯克的推特賬戶中出現了一張照片,一頂有著“The Boring Company”刺繡的鴨舌帽。

雖然大多數人認為,隧道工程是馬斯克開的一個玩笑。然而,鴨舌帽和T恤通常是初創企業正式成立的標誌之一,因此有人認為這個隧道工程極有可能是真實的。

2017年2月,馬斯克在SpaceX的停車場挖了一條“demo地道”。4月,SpaceX一名員工在Instagram上貼出了一張該公司首部地道挖掘機器的照片。

關於這家公司的最新進展是,當地時間周四,這位高調的企業家在推特上為“無聊公司”的地道挖掘機器征名。他首先發了一條推文說:正在為我們的第一個挖隧道機器想名字……

後來自己想了一個:或許可以叫“終極無聊機器二代”:

網友也是各種腦洞大開。有人說,應該直接叫“無聊機器”(Boring Machine),馬斯克回複說:這個不錯(Good One)。還有比如“拉長機”(The Elongater,與馬斯克名字“Elon”形似)、“汙掘機”(Dirt Diggler),還有甚至提議直接用表情包做名字的。

據CNBC報道,上周“無聊公司”發布了一段展示隧道建成後情景的視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025

9月份挖掘機銷量再破萬:二手的挖掘機也都賣掉了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0-14/1153934.html

記者 李慧敏

分析師預計,四季度挖掘機銷量或有所下滑,仍將保持較高增長。對於挖掘機的火爆行情,銷售人員感受最深。重慶一位挖掘機銷售人員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該地各類型挖掘機賣的都很好,去年該公司還有挖掘機出租業務,今年已經沒有這種業務了,二手的挖掘機也都賣掉了。

9月銷量增長超預期

數據顯示,9月份,共計銷售各類挖掘機械產品10496臺,同比漲幅92.3%。其中國內市場銷量(不含港澳臺)9525臺,同比漲幅96.1%;出口銷量966臺,同比漲幅60.2%。累計來看,1—9月,共計銷售各類挖掘機械產品101935臺,同比漲幅100.1%。其中,國內市場銷量(不含港澳臺)95291臺,同比漲幅109.5%;出口銷量6607臺,同比漲幅22.5%。

多數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9月份高增長原因基本上還是延續之前的邏輯,上半年的房地產投資與基建活躍,工程機械整體回暖,以及更新換代的需求。有分析師認為,目前低庫存下的補庫需求,有可能是9月份持續高增長的重要支撐。

由於去年9月份挖掘機銷量增長基數較高,市場此前預期今年9月的增幅可能會略為下降,但是9月份超過100%的增速超出市場預期。有分析師對記者表示,今年宏觀環境較好,上半年房地產增長也較好,對挖掘機的需求比較大,盡管近期房地產數據有所下滑,但不會這麽快傳導到下遊設備領域。

第四季度銷量預計平穩

前述分析師表示,對四季度的銷量估計稍偏保守,四季度是挖掘機銷售傳統淡季。房地產數據三季度有所下滑,四季度有可能會傳導到下遊挖機銷售領域。但該分析師強調,從宏觀環境和前三季度的增長趨勢等整體來看,四季度的銷量或仍平穩。

前瞻產業研究院研報指出,工程機械行業歷經幾年的下滑調整,行業庫存去化充分,該研報預測,國內市場挖掘機今年銷量有望突破12萬臺,在去年的基礎上翻一番。

太平洋證券研報指出,考慮到周期行業慣性巨大,今年四季度及明年工程機械 行業增長都可能超預期。隨著行業集中度提升,龍頭企業優勢更加明顯,看好行業龍頭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083

農村數據搶奪戰:互聯網降維攻擊失效,深層挖掘層層鋪圍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218/166509.shtml

農村數據搶奪戰:互聯網降維攻擊失效,深層挖掘層層鋪圍
一本財經 一本財經

農村數據搶奪戰:互聯網降維攻擊失效,深層挖掘層層鋪圍

農村的數據就如涓涓細流,正從四面八方慢慢匯聚;技術也開始漸漸發揮作用。

來源|一本財經(ID:yibencaijing)

文|晨曦

2018年,農村金融、供應鏈金融等深耕行業的金融即將回歸。

盡管是風口,但農村金融的發展掣肘太多,最大的問題,就是數據太少,互聯網化的降維攻擊基本全部失效。

但,農村真的毫無數據嗎?

“其實有大量潛在數據藏在農村,需要深入挖掘。”多位農村金融的從業者稱。

互聯網金融公司以及巨頭,開始了下鄉之路。他們花樣百出,頻出奇招,從各個維度去收集農民數據,展開了一場農村數據搶奪戰…

01紛紛折戟

和現金貸不同的是,農村金融從來不會有監管風險。

2017年年初,中央一號文件發布關於農村金融的“千字文”,大力鼓勵發展農村金融。

這是行業巨大的信號彈,釋放了監管的無限善意和鼓勵。 此後,監管不斷加碼,對農村金融的優惠政策、扶持不斷。

中國社科院調研後指出,“三農”金融缺口超過3萬億元。

3萬億藍海,終於在今年迎來了“小爆炸”。據統計,從2016年至今,已共計12家農村金融平臺相繼宣布獲得融資。

但農村的土地,卻沒有那麽容易開墾。

農民大多以耕種為生,生活用品大多自給自足,彼此之間的交易多以現金為主。

他們幾乎都是征信白戶,大部分人連銀行卡都沒有,更別說信用卡或信貸記錄。

他們也沒有互聯網數據,買回來的手機,除了玩玩單機版的“消消樂”和“鬥地主”,上網軌跡幾乎為零。

針對這個堅冰一樣難以滲透的群體,眾多平臺一開始的下鄉之路,皆頻頻受挫,通過互聯網手段的降維攻擊,幾乎全部失效。

最開始滲透進農村金融的,是阿里和京東兩個互聯網巨頭。

“發家致富靠勞動,勤儉持家靠京東。”

“農村淘寶啥都有,購物就在家門口。”

賣化肥、農藥和豬飼料的廣告少了。村里坑坑窪窪的墻壁先被刷上白漆,再被刷上京東的鮮紅大字,或者村淘的橙色大字。

碧綠的田野和灰色的村莊為背景,這些簡單粗暴的標語更加顯眼。

刷一面墻300元。這甚至促進了農村刷墻業務的爆發,有人因此年收入上千萬。

2014年,這是阿里和京東大肆殺入農村的第一年。他們備好了進軍號角,奏響“下鄉進行曲”。

但實際情況並不好。

農民對這些新鮮事物的接受度不高,比如,阿里的村淘小店,需要用支付寶支付,但一些農村人對手機的使用並不擅長。

兩艘巨輪駛進農村海洋,卻成了一葉孤舟,泛起了一些漣漪,卻沒能掀起滔天巨浪。

漸漸的,早年高掛於電線桿上的廣告,已落滿灰塵,逐漸褪色。原本高調開業、生意紅火的門店,如今已門可羅雀。

巨頭艱難前行,互聯網金融的大軍也前來試水。

他們最開始的嘗試方式,是讓農民和其他群體一樣放款,結果發現根本很難走通。

因為農村數據太少,一般只有幾個核心維度:姓名、身份證、手機號、家庭住址、銀行流水。

6ac48ca660ca4638b130e6b64bb2417b

因為數據維度太少,風控規則簡單,攻克起來極為簡單。

“最早進入農村金融的玩家,都覺得農民相對淳樸,不會太精於算計,所以風控相對簡單”,某農村金融的負責人程平稱,早期這批玩家,都幾乎折戟,原因是,農戶的進化速度很快,同時信用意識薄弱,很難劃定底線。

而幫助農民進化的,大多底層的信貸員,他們和農民內外勾結,騙貸並分成。

一些心術不正的信貸員,就如撒入農村的病毒,很快就將一個村落吞噬。

內外勾結,正在成為農村金融的最大隱患。

某農村金融的風控負責人程平稱,他們就曾經遭遇過這樣的案例。

部分農戶使用“銀行流水偽造”軟件,只要輸入姓名、起始時間、金額,就能自動生成一份完整的銀行流水。

而最終打出來,還加蓋了銀行公章。

而幫助他們偽造流水單的,居然就是公司內部的信貸員。

巨頭舉步維艱,互聯網金融公司紛紛遇阻,農村這塊堅冰,就沒有融化之道嗎?

當大家開始沈下心之後,發現農村並非“一張白紙”,依然會有數據值得挖掘——他們開始頻出奇招,找到了一些彎道超車的捷徑。

02數據大戰

通話記錄、銀行流水等數據,是線上信貸必需收集的維度,但在農村,這恐怕真不算核心數據。

什麽樣的數據,在農村是最為重要的?

生產數據。

比如,一個養豬的農戶,就得去看他建了多大的豬圈,養了多少頭豬;一個水稻種植戶,要看他有多少畝地,種了幾茬水稻。

以前對於生產數據的采集,大多公司是深入田間地頭:去丈量下土地,去豬圈里數數豬。

如今,很多公司有了創新的高科技玩法,比如有一家公司,推出了遙感衛星技術,從天空監控農田是否在種植。

而還有一些農村金融平臺,也會在農戶的豬圈里安裝攝像頭,實時監測農戶的養殖情況。

生產數據之外,第二重要的數據,就是 社交數據。

與微信、微博等網上社交數據不一樣的是,農村的所有社交,都集中在一個小小村落的熟人社會中。

現在農村金融常用的風控手段,就是深入農村,與當地村民閑聊,來了解對方借貸者人品如何。

在線上數據缺失的窘境之下,嘮嗑、面訪成為各家平臺獲取有效數據的慣用手段,家庭穩定程度,往年營收狀況,鄰里口碑等都有可能成為平臺的放貸標準。

而除生產數據、社交數據之外,也有多位深耕農村的從業者認為,定位數據同樣重要。

農民的活動軌跡相對固定,要麽在家,要麽在地里,如果他的定位長期脫離這兩個位置,這個用戶就可能存在風險。

實際上,農村不是沒有數據,只是藏得很深,需要下苦功夫去挖掘。

而巨頭們在農村的征途也越發有意思。

他們除了在農村建立門店之外,開始了一系列的供應鏈合作。

比如,京東金融與玉米種子企業“杜邦先鋒大糧公司”合作;螞蟻金服就和蒙羊集團合作等。

其次,就是大規模的股權投資。

比如,京東金融投資了“聚土網”,螞蟻金服投資了中和農信等。

巨頭一系列行動背後,藏著更大的野心:他們正在點滴收集農村的數據,試圖再次用互聯網和科技,重塑農村。

比如,京東金融正在試圖給“農業合作社”放款,而合作的一項重要指標就是,合作社是否保留歷年來的交易數據。

“早期農民與合作社交易,數據都是紙質的,合作的前提,是要求他們將就數據錄入電腦”,相關負責人強調。

巨頭和核心企業的供應鏈合作,獲取數據是重要目的之一。

京東農村金融負責人洪潔曾對媒體表示:“選擇大型農企,主要看中的是其優質的數據資料,可以與信貸產品的風控打通,確定農戶的信貸資質。”

京東如此,螞蟻金服也不例外。

2016年螞蟻金服戰略投資中和農信,掌握其30%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

“螞蟻金服和我們商量過好幾次,想讓我們分享數據”,中和農信某負責人稱。

“與中和農信合作放款,可以使貸款用戶的數據沈澱在互聯網上,形成首條信用記錄。”螞蟻金服也曾公開表示。

“實際上,巨頭們的投資和布局,大多是為了獲取數據,建立數據模型”,某資深業內人士稱。

有了數據,在農村這片折戟的土地上,巨頭還能重回榮光,用互聯網和技術的方式,對農村進行“降維攻擊”。

03風控奇招

現在數據尚少,還不足以搭建一套堅不可摧的風控體系。

互聯網金融奇招百出,試圖破解暫時的掣肘。比如,現在頗為流行的“數據閉環”模式。

農民養豬過程中,大概需要多少錢,都通過數據先計算出來。

農村金融公司會買好豬苗、飼料,提供給農民,最終豬出欄,農村金融公司甚至會幫農民將豬運到屠宰場宰殺、賣掉。

農村金融公司提供了一條龍的服務,最終扣除了本金和利息後,剩下的錢再給農民。

這個模式下,農民幾乎成了農村金融公司的“打工者”。

“這種情況下,幾乎不用給農民做風控,因為,農民幾乎碰不到錢”,該公司的負責人稱,這種深入產業鏈的方式,節省了風控成本,同時收集了農村數據。

除了制度和規則上做風控之外,還會通過技術解決。

比如,給信貸員裝有定位系統、錄音系統的硬件設備,以便實時監測信貸員。在實地考察時,要拍攝現場照片上傳。

而信貸員在實地考察中,關鍵驗證,這個家是不是農戶的,他會不會故意找一個家境較好的鄰居,來冒充自己家。

因此在走訪過程中,會問很多細節問題,比如洗手間的開關在哪里?

信貸員結束家訪,資料上傳後,總部還有一輪核實。

要麽視頻,要麽電話,借款人還需要回答很多細節,來驗證他是否撒謊。比如:沙發的顏色,電視的擺放、地板的圖案等問題。

而拍攝的照片,也被充分利用。

平臺會有專門的線上評估師,根據照片來分析借款人的生活習慣,還款能力等。

比如,有沒有賭博用具,有沒有煙酒,來判斷是否有不良嗜好;電風扇、電視機等家電,都是什麽牌子,值多少錢,判斷其家庭收入狀況等。

在數據少得可憐的農村,任何一項資料,都要被充分挖掘。

數據的采集,規則和技術上的探索,這些區別於線上風控的奇招,也讓農村金融找到了一些破解難題的竅門。

在農村,曾經互聯網的降維攻擊,幾乎完全失效。

但目前,農村的數據就如涓涓細流,正從四面八方慢慢匯聚;技術也開始漸漸發揮作用。

農村金融的堅冰,已出現裂隙,點滴融化。

農村金融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8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