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國務院醫改辦主任:居民就醫負擔有所減輕

新一輪醫改已經7年,取得哪些成就?

23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務院醫改辦主任王賀勝稱,從2009年新一輪醫改開始至今,大體經過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2009年-2011年,重點抓了五件事,一是基本醫保制度,二是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三是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四是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五是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第二個階段,“十二五”以來,深化醫改由試點探索、單向突破,逐步轉向系統配套、全面推進;第三個階段,今年以來,重點抓好分級診療、現代醫院管理、全民醫保、藥品供應保障、綜合監管五項制度的建設。

新一輪醫改為老百姓帶來醫藥費用負擔的“一優兩降”,人民健康水平實現“一升兩降”。

具體來說,“一優”是醫院收入結構持續優化,全國公立醫院藥占比從2010年的46.33%降到2015年的40%左右。“兩降”是醫藥費用過快增長的勢頭得到了初步的遏制,政府辦醫療機構收入增幅由2010年的18.97%降到了2015年的10%左右。居民就醫負擔有所減輕,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降到30%以下,這是近2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至於“一升兩降”,比較2010年到2015年的數據,“一升”是指人均期望壽命提升,從74.83歲提高到76.34歲,5年間提高了1.51歲。“兩降”是指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下降,孕產婦的死亡率從十萬分之31.9下降到了十萬分之20.1,嬰兒死亡率從千分之13.8降到千分之8.1。

隨著醫改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改革任務更為艱巨。同時,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疾病譜變化、生態環境和生活方式變化、醫藥技術創新等,都對深化醫改提出更高要求。2016年12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十三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對於完善“十三五”期間醫改工作的總體設計,推進醫改向縱深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王賀勝稱,“十三五”時期是建立健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關鍵時期。

對於醫改的核心問題——分級診療和上下聯動,他提到,到2017年,中央希望85%以上的地市要開展分級診療試點,到2020年,分級診療模式逐漸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

目前正在探索醫聯體這一途徑來實現上下聯動。他說,分級診療是優化就醫秩序、推進醫療衛生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這個工作抓的好與壞直接關系到改革的成敗。

2015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模式。

首先在所有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和綜合醫改試點省份開展分級診療試點。到現在為止,4個直轄市和266個城市都開展了分級診療的試點,占全國城市總數的88.1%,已經超額完成了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在70%左右的地市開展分級診療試點”的目標。

王賀勝說,下一步,將加強對分級診療試點城市工作的指導、跟蹤和監測,組織開展試點工作評估,總結推廣地方成功經驗。要引導群眾合理預期,促進病人有序就醫,加快形成“大醫院舍得放、基層接得住、患者願意去基層”的格局。

至於“上下聯動”,主要是要使醫療衛生的優質資源能夠共享,醫生能夠走的下去,同時基層能夠強得起來,才能實現分級診療。目前衛生部門正在探索醫聯體,有緊密型的醫聯體,也有松散型的醫聯體。另一種類型是醫療共同體,第三類是專科聯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9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