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朱雲來:我從未答應做安邦保險的董事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6075

朱雲來,2016年3月22日,海南博鰲(李微敖/圖)

59歲的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金公司)原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朱雲來,於2016年3月22日,在海南博鰲,回應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他從未答應做安邦保險的董事。

當日,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召開。2014年10月從中金公司辭職的朱雲來,以“金融專業人士”的頭銜,參加了“互聯網金融:痛並成長著”分論壇的討論。

討論中,對於他要涉足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傳聞,朱雲來予以了否認,他稱“我個人並沒有準備做任何事情,現在(對於互聯網金融)還是觀察研究。”

同時,對於他曾在安邦保險擔任董事的問題,朱雲來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擔任安邦董事)這個事情根本不存在,他們(安邦)一直沒有(把我的名字從工商註冊資料中)撤下來。”

朱雲來同時非常肯定地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我從沒答應過(做安邦的董事)。”

在安邦保險提交給工商部門的工商註冊資料中,從2004年10月至2014年9月,朱雲來是安邦保險的董事之一。

朱雲來是國務院原總理朱镕基之子。88歲的父親的身體狀況如何?朱雲來回答南方周末記者說,“挺好,挺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469

【早間重磅】“土豪”安邦突然放棄收購喜達屋 萬豪終於笑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4/4769519.html

【早間重磅】“土豪”安邦突然放棄收購喜達屋 萬豪終於笑了

一財網 樂琰 2016-04-01 09:50:00

就在不久前,安邦剛剛提升了報價至超過140億美元來競購喜達屋,讓業界估測萬豪可能“沒戲”了,卻不料劇情反轉,安邦突然退出競購。 業內估測,觸及保監會的相關監管“紅線”可能是此次安邦突然退出收購的主要原因。

經過一系列的提價競購後,突然之間,“土豪”安邦表示“不玩了”。

北京時間4月1日早間,道瓊斯援引消息人士稱,安邦將退出收購喜達屋酒店。受此影響,喜達屋股價盤後下跌4%。彭博稱,最初“追求者”萬豪國際將收購喜達屋。而就在不久前,安邦剛剛提升了報價超過140億美元,讓業界估測萬豪可能“沒戲”了,卻不料劇情反轉。

業內估測,觸及保監會的相關監管“紅線”可能是此次安邦突然退出收購的主要原因。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4月1日就此事采訪安邦,截至記者發稿時,安邦表示官方暫時沒有可披露的信息。

 

頻繁提價競購

這是一場持續一段時間的精彩競購戰,先是在去年11月,萬豪國際與喜達屋已經達成協議,雙方董事會一致通過收購提案,預計今年年中前交易就可以完成,屆時全球最大酒店集團將由此誕生。萬豪國際提出的收購價為每股68美元現金+股票,對喜達屋的收購總價為122億美元。

正當大家都在都以為兩大酒店巨頭“聯姻”誕生世界最大酒店無疑時,“土豪”安邦突然“殺出”,與萬豪國際就收購喜達屋一事展開爭奪戰——今年3月,安邦牽頭的財團提議以接近130億美元(每股76美元)“全現金”競購喜達屋,高於11月時萬豪與喜達屋達成的收購總價。沒過幾天,“財大氣粗”的安邦繼續將收購價提高至每股78美元,交易總價達132億美元,解約金為5000萬美元。

“價高者得”向來是基本商業法則,喜達屋內心應該非常高興,彼時,其表示將優先考慮安邦的新報價,也就是說,萬豪可能要出局了。

“值得註意的是,酒店業是高現金流但未必是高利潤的產業,因此當金融資本和酒店產業資本競爭時候,通常大家會認為金融資本更勝一籌。但是萬豪這次未必放棄,因為收購喜達屋對於萬豪成為全球最大酒店集團具有戰略性意義。”華美首席知識專家趙煥焱分析。

果不其然,3月21日,不甘心的萬豪這次拼了,其大幅提高收購價至每股85.36美元,方式為每股21美元現金+0.8股萬豪國際普通股,喜達屋股東將在收購完成後獲得新公司約34%的股權。新的收購總價升至136億美元。

非常現實的喜達屋立刻轉向與萬豪方面簽署修訂版並購意向書,同時把解約金從4億美元提高至4.5億美元。也就是說,安邦如果還要繼續收購喜達屋,則一定要繼續提價,並且還要承擔4.5億美元的高額“分手費”。

“土豪”就是“土豪”,沒過幾天安邦繼續提價——3月26日,喜達屋表示收到了來自安邦領銜財團的非約束性要約,希望以81美元/股的價格,現金收購喜達屋的全部流通股。當天,喜達屋在與安邦商談時,安邦又將收購價格修正至82.75美元/股。雙方將繼續就非價格條款進一步商議。據此計算,安邦的新報價將使收購總額達到141.5億美元,合920億元人民幣,該價格也相當於支付了“分手費”。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雙方如此擡價,絕對是喜達屋最得利。其實這幾年高端酒店並沒有那麽好做,喜達屋也有自己的業績壓力,因此這回競購大戰,喜達屋一直保持‘價高者得’的現實狀態。”趙煥焱認為。

本周一,喜達屋董事會表示,安邦對喜達屋最新的收購方案優於萬豪,喜達屋更青睞安邦。

 

安邦退出為哪般?

就在安邦提價沒幾天後,劇情突然反轉了。

據道瓊斯援引消息人士稱,安邦意外退出了收購喜達屋酒店。

安邦放棄收購喜達屋,喜達屋股價盤後下跌超過4%,達到79.5美元。以周四閉市後每股21美元現金+0.8股萬豪國際普通股計算,喜達屋的收購價格為77.94美元。

目前尚不清楚安邦為何突然放棄收購喜達屋。

據路透社報道,安邦並未就為何放棄收購喜達屋給出解釋原因。

《金融時報》稱,安邦未能展示出支持其收購喜達屋的融資能力,因此放棄收購。

業界估測,觸及保監會的相關監管“紅線”可能是此次安邦突然退出收購的主要原因。       

“通過一系列的價格戰,我們可以看到,‘鐵了心’的安邦保險與誌在必得的萬豪家族大搏鬥。喜達屋的吸引力在於更加國際化,為安邦保險以後進一步在全球收購不動產實行資產配置打下基礎。美國本土以外的客房比例在2014年是萬豪為26%、喜達屋為56%。喜達屋擁有不動產占2.95%。這些數字說明了喜達屋這個標的公司的價值。但是安邦能否達成收購有個關鍵點,保監會對安邦近期兩筆海外並購持‘明確不支持態度’。理由之一指,安邦的境外投資,已經碰觸了保監會關於‘保險資金境外投資不超過總資產15%’的監管‘紅線’。當幾天前安邦提價超過140億美元的時候,我們業內不少人還納悶,好像監管‘紅線’並沒有限制到安邦?但從今天一直‘矢誌不渝’提價的安邦突然放棄對喜達屋的收購來看,極可能是監管‘紅線’起作用了。”趙煥焱指出。

公開資料顯示,安邦自2014年起開始進行海外投資包括:19.5億美元買下紐約華爾道夫酒店;2.2億歐元收購比利時FIDEA保險公司;2.19億歐元收購比利時勞埃德銀行100%股權;約1.1萬億韓元收購韓國東洋人壽57.5%的控股權;1.5億歐元收購荷蘭VIVAT保險公司100%股權;以15.9億美元收購美國信保人壽。2015年間,安邦還曾試圖以4.1億美元收購美國紐約美林金融中心;11.7億美元收購英國倫敦Heron大廈等。以上交易總計約69億美元,約合438億元人民幣。加上近期兩筆未完成的對於海外酒店的收購,其總的海外投資額度已達1716億元人民幣。

而此次安邦的退出,絕對是利好萬豪的消息,這意味著,如果不出意外,則喜達屋基本“花落”萬豪了。

萬豪算過一筆賬——如果其成功完成對喜達屋的收購,則未來這個新組建的酒店集團將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5500家酒店,客房總數達110萬間,成為全球最大酒店集團。相對安邦的財務投資性收購,萬豪是具有專業度來的戰略性收購,客觀而言,更有利於酒店集團的業務發展。

萬豪或許萬萬沒有想到,在愚人節這天,獲得了這樣一份“禮物”。

編輯:樂琰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270

万豪:安邦若再加价 我们就放弃收购喜达屋

http://www.xcf.cn/gdyw/201604/t20160408_769896.htm

http://www.xcf.cn/gdyw/201604/t20160408_769896.htm万豪董事长:安邦再加价,我们就放弃收购喜达屋

  “如果安邦没有撤回对喜达屋的收购,而是加价到每股现金82.75美元,我们就会放弃对喜达屋的收购。”万豪国际集团董事长Bill Marriott于4月6日美国达拉斯举行的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TTC)“2016年度全球峰会”期间表示。

  Bill Marriott说,万豪与安邦保险对于喜达屋的收购战非常激烈,因为酒店行业或许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再看到如此大额的收购。

  万豪与安保保险之间的收购战起始于去年。

  去年11月,万豪国际宣布,以喜达屋股东手中每股股票可以获得0.92股万豪A级普通股,以及2美元现金,换股涉及总价值119亿美元的股票和3.4亿美元现金的方式收购喜达屋。

  但在今年3月19日,安邦保险领衔的财团宣布,计划以每股78美元、总价值132亿美元现金收购喜达屋,成为“半路杀出的程咬金”。

  面对由安邦保险领衔的财团向喜达屋抛出的总价值132亿美元现金的收购方案,万豪国际宣布,其与喜达屋签订了修正后的并购协议,万豪国际将以相当于每股79.53美元、总价值13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喜达屋。

  3月28日,喜达屋董事会宣布,安邦保险领衔的财团已经提价至每股现金82.75美元、总价值141.5亿美元现金,董事会认为这一报价更优。

  3月31日,喜达屋发布公告称,由安邦保险领衔的财团撤回对喜达屋的收购案,董事会仍一致支持与万豪国际进行合并,合并后的公司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酒店管理公司。

  “现在还不能说我们已经完成了合并,因为不知道未来还会发生什么,因此要脚踏实地而不要去投机。关于这项收购,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包括之后的整合。当然,这的确是一项令人瞩目的交易。”Bill Marriott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954

安邦系繼續增持金融街 持股29.98%逼近第一大股東

金融街8月17日發布2016年半年報顯示,公司2016年1至6月實現營業收入61.67億元,同比增長25.3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59億元,同比下降11.66%;基本每股收益0.25元。

報告期內,公司房產開發業務實現營業收入52.5億元,同比增長24.0%,主要原因是公司把握市場銷售回暖期,銷售簽約和結算收入明顯增長;公司物業租賃業務實現營業收入5.9億元,同比增長53.7%,主要原因是寫字樓租賃面積較去年同期增加,租金價格和出租率持續提升;商業板塊通過創新企劃活動、提升客戶消費體驗,銷售額和租金水平穩步提升;公司物業經營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0億元,同比增長18.9%,主要原因是酒店板塊推出特色業務、挖潛公共空間經營,營業收入持續提升。

公告顯示,上半年公司歸屬母公司凈利潤變化的主要原因為:公司以重點城市商務地產為主導、商務地產項目單宗大額的產品特點,導致公司項目結算存在季度間的不均衡性;公司利潤結構變化,2016年上半年公司無新竣工計入投資性房地產的項目產生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去年同期公司金融街中心改擴建項目竣工計入投資性房地產,產生公允價值變動收益11.75億元(稅前)計入營業利潤;2016年上半年,公司加強銷售簽約和項目結算,不含公允價值產生收益的凈利潤由去年同期的0.1億元增長至7.5億元。

報告期內,公司抓住市場回暖窗口期,實現銷售簽約額131.7億元,同比增長110%;實現銷售回款105.6億元,同比增長40%。其中,商務地產通過加強大客戶定制、打造綠色智能產品、完善4C服務體系等措施,實現銷售簽約額55.6億元;住宅產品順應市場及客戶需求,通過合理加大推盤力度、積極調整銷售策略、拓展新型營銷渠道等措施,實現銷售簽約額約76.1億元。

值得註意的是,位列第二、三大股東的和諧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萬能產品以及安邦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積極性投資組合的持股比例分別達到15.88%和14.10%,兩者合計持股29.98%。金融街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的合計持股為31.18%,仍然比安邦系略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765

安邦計劃將人壽保險業務上市

消息人士稱,安邦保險集團計劃將其人壽保險業務上市,對於正在拓展全球化版圖的安邦來說,這一舉動將提高這間神秘公司的透明度。

據悉,最近幾周,安邦已經開始與投行進行初步商談,並已邀請投行在本周末之前提交方案,計劃上市的業務包括安邦在內地的壽險業務以及多項海外業務,主要涉及安邦人壽的IPO安排。如果一切順利,IPO可能在明年中實現,安邦理想的上市地是香港。

消息人士稱,在全球收購房地產、銀行和保險公司之外,上市一直是母公司安邦集團的首要目標。集團整體目前並無上市計劃,另一消息人士表示,現在還不知道安邦人壽的估值。

安邦近年來在收購保險公司和地產項目上花費了數十億美元,過去5年更是最少公布了135億美元的並購交易。其中包括去年以19.5億美元收購華爾道夫酒店,今年早些時候曾計劃以140億美元收購喜達屋,但最終交易未成。安邦放棄競購後,喜達屋接受了萬豪134億美元的收購價。

安邦保險自2004年創立以來,目前業務範圍涵蓋財產險、人壽保險、健康險、養老險、資產管理、金融租賃、銀行、保險銷售、保險經紀等多項業務。其官網信息顯示,目前安邦保險總資產已經超過1.9萬億。

與此同時,昨日(8月23日)保監會公布的截至7月底的最新保費數據顯示,按1-7月的規模保費計算,安邦人壽的保費規模為2521.10億元,僅次於國壽股份的4136.71億元,排名第二。至此,安邦人壽按規模保費的排名已連續四個月位居壽險公司的第二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786

安邦海外“買買買” 吳小暉談三大原則

近年來,中國企業“一擲千金”、“全球掃樓”的形象逐步強化,而中國安邦保險集團(Anbang Insurance)則是在外媒中曝光率最高的。2014年,安邦因斥資19.5億美元收購紐約華爾道夫酒店而讓西方瞠目。不過,安邦出手從不盲目。今年以來,其“海淘”的步子也邁得愈發謹慎,這背後是對海外投資戰略的通盤考量。

9月以來,安邦董事長吳小暉在美國、加拿大等地頻頻亮相。9月20日,李克強總理出席由紐約經濟俱樂部舉辦的晚宴,這場晚宴設在紐約華爾道夫酒店,吳小暉作為企業代表參加了此次晚宴;9月23日,吳小暉出席中加經貿論壇,闡述國際投資戰略。

“在歐洲的荷蘭,安邦用1歐元買下了近5000億元人民幣總資產的保險企業百年老店VIVAT,當年扭虧盈利8億元人民幣,今年上半年盈利43億元人民幣;在亞洲的韓國,安邦收購的東洋人壽保險公司短時間內利潤和業務增長一倍。”吳小暉表示,安邦“買買買”基於三個原則:重視選擇成本、選擇效益;綜合成本、綜合效益;財務成本、財務效益。

(由第一財經整理)

“海淘”堅守三大原則

無可否認,安邦聲名大振源自其最近兩年異常彪悍的收購案。

在海外,安邦先後收購紐約華爾道夫酒店、比利時Fidea保險公司及勞埃德銀行、韓國東洋人壽、荷蘭VIVAT保險公司、美國信保人壽,成功將金融版圖及業務擴展至亞洲、美洲、歐洲等地。其中,光是拿下華爾道夫,這個以招待各國元首而在全球具有特殊地位的酒店和紐約核心地標,就一次出手近120億元人民幣。

在國內,安邦不斷掀起攻城掠地的高潮,金地集團、民生銀行、萬科A等10多家上市公司都有安邦的投資身影。

不過,比起買了多少貨,吳小暉總是更樂於談“買買買”背後的邏輯。他強調,安邦在進行國際投資時會從三個角度來考慮。

“首先,我們考慮選擇成本、選擇效益和投資總額,也考慮投資的地點和具體的項目。我們會對項目進行嚴格的比較篩選,對投資在不同國家、不同行業進行討論再選擇,這是我們決策的第一關。”

他表示,確定項目所在的地區、行業以及投資金額後,還會看它能否帶來穩定的收益,是否有長期穩定的現金流和較好的安全性。“我們投資的項目都要符合這三項要求。這是我們投資的前提。”

第二,安邦考慮的是綜合效益。具體而言,大型企業一般會考慮社會價值。“比如說安邦,我們圍繞著人的行業投資,包括養老、醫療、地產。我們重視投資項目的社會綜合效益,有些項目即便盈利前景很好我們也絕不會投。我們也很重視在環保、綠色能源等領域的投資,投資了中國最大的風力發電機制造商。”

之所以安邦重視投資的綜合效益,是因為“最終社會要評價我們是不是一個‘企業公民’,有沒有盡到地球公民、社區公民的責任。”吳小暉稱。

值得一提的是,安邦國際化的過程中,有競爭力的產品,以及市場上完善的法律環境不可或缺。近年來,安邦也在國際化發展方面經積累了一定經驗,並在收購幾大標的後,幫助其實現了更好的盈利。

“比如在歐洲去年以象征性的1歐元收購了荷蘭VIVAT保險。在安邦的幫助下,VIVAT半年就扭虧為盈,今年上半年盈利43億人民幣。這表明中國企業今天不但有資本輸出的能力,也有輸出管理、技術的能力。”吳小暉介紹稱,VIVAT此前理賠要一個月,而在中國安邦的客戶通過手機APP理賠最短只需要16分22秒。VIVAT通過引入安邦設計的APP,讓理賠時間大大縮短。這個新技術的運用提升了用戶體驗,也增加了企業的綜合效益。

第三大原則便是盈利。對私營企業來講,沒有盈利將無法生存。“所以,我們的投資必須考慮成本和回報。我們內部有一個嚴格的投資原則,回報不能低於10%。我們會選擇長期的資產配置,比如VIVAT投資的德國國債帶來了可觀效益。安邦的資產配置會根據每個市場和行業的具體情況來決定。”吳小暉稱。

中企出海不盲目

其實,安邦只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一個縮影,在全球化不斷深化的今天,走出去的步伐已經勢不可擋。對於眾多中國企業而言,關鍵在於怎麽“出”,“出”得值不值。

先以安邦為例,今年以來,其一系列動作都呼應了其“三大原則”。今年初,喜達屋收購案在安邦、萬豪不斷加價你爭我奪下備受全球關註。起初,安邦對於喜達屋似乎是誌在必得。在與萬豪的競爭中,安邦已經將報價提升到了141.5億美元。然而,今年4月1日,外媒援引消息人士稱,安邦將退出收購喜達屋;9月23日,萬豪終於完成了對喜達屋酒店及度假酒店國際集團的收購。

而安邦“收手”更多是出於對成本利潤的權衡。一位安邦內部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當時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退出競價的原因並非是因為“監管對海外投資所謂‘不得超過15%’的比例限制”。該人士透露稱,安邦在發起收購之初,即已經做了比較周全的安排。“原因的確出現在了‘價格’上。因為在安邦提高報價後,萬豪方面傳出明確的信號是打算繼續擡價,那麽對於安邦來說,就面臨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即‘是不是要繼續往上擡’。如果繼續擡價,就意味著,交易價格可能要大幅偏離喜達屋的基本面。如此大的一筆投資,安邦不會沖動和冒進。”

更早前,吳小暉在某次赴美國校招演講時,也提及了安邦天價收購華爾道夫背後的“生意經”。他表示,有些人從表面上算就認為該酒店單個房間的收購均價貴了,其實做商業決策的時候最基本原則是盈利,以及其商業模型是否可持續。

“這個酒店共1400多個房間,16.3萬平方米的面積,19.5億美金的投資約合每平方米73000元人民幣,這個項目獲得的是終身產權,我們覺得有很大的盈利空間。商業決策不能從概念出發,一定要有數據做支持,我們詳細分析了紐約中城地區周邊住宅價格,即每平米售價約20萬-30萬人民幣,其中差價至少十萬多人民幣,這個項目潛在盈利性非常好。”

就中企“走出去”的整體態勢來看,去年以來,民企成為了中企海外並購活動中越來越重要的力量。2015年前三季度中國企業海外並購交易總金額408億美元中,民營企業交易金額同比增長超120%。中企考量更多的不是收購一個“牌子”,而是“專門技能”(knowhow)。

羅斯柴爾德集團(又稱“洛希爾集團”)中華區主席俞麗萍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稱,“並購行業轉換明顯,早期都是資源類的,當前已逐步轉向食品、醫療、TMT等行業。中企積極在北美、歐洲等成熟市場尋找優質並購目標,將海外的技術、品牌引入中國,同時也開始向亞洲等成長型市場轉移核心技術以及開發新型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981

繼安邦複星之後 泛海27億美元收購美國最大長期護理保險公司

海外的保險資產正越來越受到中國買家的青睞。

中國泛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泛海”)宣布正準備以27億美元現金收購美國保險公司Genworth Financial,承諾幫助這家美國最大的長期護理保險公司償還債務並強化其壽險業務,該公司因其長期護理業務遭受了超於預期的損失。

中國泛海在昨日發布的聲明中表示,泛海將支付每股5.43美元價格收購Genworth Financial的全部已發行股份,此價格比上周五該公司的收盤價高出4.2%,使得整個交易價格接近27億美元。泛海同時承諾向Genworth Financial提供6億美元現金用於償債,並提供5.25億美元來強化其壽險業務。與此相對應,Genworth Financial也已承諾將1.75億美元現金註入美國壽險業務。

據了解,此次交易已獲雙方公司董事會的批準,預計將於2017年中期成交。但交易還有待Genworth Financial取得所需的股東批準以及監管批準。

Genworth Financial(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GNW.N)總部位於弗吉尼亞州的里士滿,是住房抵押養老保險和長期護理保險領域的領先者。根據其公布的數據,截至2016年6月30日,公司總資產為1082億美元,其中可投資資產總額為776億美元;凈資產為170億美元,較2015年底上漲16%;2016年上半年共實現稅後凈利潤3.28億美元。

但據悉,由於超額支付家庭健康助手和養老院的住宿費用,該公司近期一直在出售資產,以確保在損失之後有足夠的流動性。

中國泛海董事長盧誌強在聲明中表示,看好前述兩個保險領域市場的長期增長機會。此次收購也有助於中國泛海迅速打開美國保險市場,拓展國際化版圖。

中國泛海不是第一家在海外購買保險公司的中資企業。此前,中國買家們已成功將多家海外保險公司劃入麾下,其中尤以安邦集團和複星國際“戰績輝煌”。

2015年11月,安邦保險集團宣布將以每股26.80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信保人壽保險有限公司(Fidelity & Guaranty Life Insurance Company),卻在今年6月撤回了收購申請。但在此之前,安邦已將比利時FIDEA保險公司、荷蘭VIVAT保險公司和韓國東洋人壽保險公司3家海外保險公司收入囊中。

另據報道,複星國際旗下子公司鼎睿再保險於今年9月6日剛剛完成收購了加勒比領先保險集團(NAGICO Holdings Limited)50%的股權。而在此之前,複星國際也已將葡萄牙最大的保險集團Caixa Seguros、美國特種險公司Ironshore等裝進了“購物袋”。

Dealogic此前數據顯示,除去中國泛海此次的收購計劃,今年以來,中國買家至少已宣布了七項收購海外保險公司的交易,這七項交易的總價值已高達18.6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200

安邦資產舉牌中國建築

中國建築11月17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11月17日收到安邦資產通知,截至11月17日,安邦資產通過“安邦資產-共贏3號集合資產管理產品”持有公司普通股15億股,占公司普通股總股本的5.00%,首次達到公司普通股總股本的5%。

公告顯示,安邦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安邦資產52.50%的股份,安邦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安邦資產47.50%的股份。安邦保險集團另持有安邦人壽99.984%的股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791

中國建築:安邦擬12個月內增持不低於1億股

中國建築11月18日晚間發布公告稱,主要股東安邦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安邦資產”)計劃自2016年11月18日起12個月內,增持不低於1億股公司股份。本次增持計劃不存在因所需資金未能到位,導致增持計劃無法實施的風險。

公告稱,本次擬增持股份的目的主要是出於對中國建築未來發展的看好,推動保險資金通過資本市場進入實體經濟,支持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工程建設,獲得長期穩定財務回報,實現保險資金的增值保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934

安邦舉牌中國建築 下一個“囊中之物”?

經過一陣低調的平靜期後,近來“安邦系”險資在二級市場又瞄準到下一個“獵物”,再次出手舉牌。

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建築”,601668.SH)11月17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11月17日收到安邦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安邦資產”)通知,截至11月17日,安邦資產通過“安邦資產-共贏3號集合資產管理產品”持有公司普通股15億股,占公司普通股總股本的5.00%,首次達到公司普通股總股本的5%。

“安邦系”密集籌資570億元

安邦資產正是“安邦系”的重要成員。官網顯示,安邦資產是安邦保險集團旗下專業資產管理公司。安邦資產於2011年5月經中國保監會批準正式設立,註冊資本6億元。中國建築公告顯示,安邦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安邦人壽”)持有安邦資產52.50%的股份,安邦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安邦資產47.50%的股份。安邦保險集團另持有安邦人壽99.984%的股份。

巧合的是,安邦資產官網10月25日披露公告稱,10月11日,安邦養老股份有限公司和“和諧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和諧健康險”)分別申購“安邦資產-共贏3號集合資產管理產品”,申購金額分別為30億元、150億元。兩家關聯方均是安邦旗下子公司。

無獨有偶,安邦資產官網11月8日再次公告稱,10月26日,安邦人壽和和諧健康險分別申購“安邦資產-共贏3號集合資產管理產品”,申購金額分別為250億元、140億元。

通過旗下公司申購“安邦資產-共贏3號集合資產管理產品”,上述兩筆關聯交易合計籌集資金規模達570億元。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中國建築三季報,截止到9月末,公司前十大股東及流通股股東均未出現“安邦”身影。據此推測,安邦在資本市場大舉買入中國建築股份發生在10月以後,距今僅一個半月時間,“安邦系”通過資管計劃持股股份已達15億股,從而觸及舉牌紅線。

建築央企巨頭 投資價值被看好

一直以來,安邦在資本市場的投資標的多選擇估值低、高分紅特點的地產、銀行板塊,此次出手瞄準建築板塊,將“獵物”鎖定於建築央企巨頭,要知道中國建築是中國最大的建築房地產企業集團、中國最大的房地產承包商。

從業績表現來看,中國建築被普遍看好。三季報顯示,今年1-9 月,中國建築實現營業收入 6702 億元,同比增長 9.6%;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47.7億元,同比增長30%,盈利大幅增長。這主要得益於公司主營業務穩健發展和下屬香港上市子公司投資收益。報告期內,公司基礎設施業務和房地產開發業務占比有所提高。

對於中國建築的投資價值,廣發證券研報稱,多重因素疊加建築板塊估值有望整體提升,且大建築股估值整體提升還沒有結束。公司估值較低、股息率較高,在目前資產荒背景下有著較強的吸引力公司土地儲備是公司長期隱形資產,一旦市場化定價存在較大升值空間;公司未來基建業務占比有望持續提升,成為重要的增長極;公司正積極擁抱PPP項目,逐步提升占比,持續看好公司未來發展。

而從安邦舉牌民生銀行、萬科兇猛之勢,一度被稱為險資在資本市場“門口的野蠻人”。這其中一大看點在於,“野蠻人”與被舉牌上市公司的控制權爭奪之戰。

而此次安邦再度出手,中國建築這一央企巨頭是否將成為安邦下一個“囊中之物”?留給市場猜想。單從中國建築股東結構來看,截止到三季度末,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以168.79億股占有絕對控制權,持股比例為56.26%。中國證券金融有限公司和中央匯金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分別以7.05億股、4.26億股位列公司第二、第三大股東之席,持股比例分別為2.35%、1.42%。

如果安邦在四季度不減持中國建築股票、其他流通股票沒有大舉集中增持的情況下,那麽,躋身公司前三大股東已經沒有懸念,僅以目前15億持股規模也已經超過第二、第三大股東持股數量之和。但要撼動控股股東絕對優勢的第一大股東地位,恐怕也沒那麽容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9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