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建築:安邦再次增持3.63億股 持股達6.21%

中國建築11月21日晚間公告稱,11月18日至21日,安邦資產通過二級市場增持公司3.63億股,增持股份已超過增持計劃數量下限的50%。截至11月21日,安邦資產持有公司普通股18.63億股,占公司普通股總股本的6.21%,安邦稱將繼續增持。

此前,中國建築已遭安邦舉牌,截至11月17日,安邦資產持有15億股,占公司普通股總股本5%。安邦資產擬自11月18日起12個月內,增持不低於1億股A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188

安邦向黑石洽購23億美元日本住宅 進軍日本房地產業

據外媒援引兩位參與磋商的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安邦保險集團正洽談從美國黑石集團手中購買高達23億美元日本住宅物業資產,這將是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日本最大的一筆房地產交易。

消息人士稱,黑石集團正商談物業資產出售事宜,這些資產從投資者處購買,包括2014年與美國通用電氣一次交易中獲得的資產。兩位消息人士均不願具名。其中一位消息人士稱,目前磋商已進入深入階段。

這將是安邦首次跨入日本房地產業。安邦去年競購房地產資管公司Simplex投資,但不敵日本開發商Hulic Co。黑石一名主管拒絕置評。安邦主管並未立即評論。

消息人士稱,這筆交易可能賣得約2600億日元,為2007年摩根士丹利以2810億日元向全日本空輸買下13家旅館以來,日本最大一筆房地產交易。

黑石打算出售的資產,多是面向中產階層的公寓樓。其中一些位於日本最大城市東京、名古屋和大阪,是黑石2014年從通用電氣旗下地產部門手中以1900億日元買入的。黑石從其他投資人處買來的住宅資產,也是交易的一部分。尚不清楚這宗交易將給黑石帶來多大的投資回報。

安邦擁有價值逾8000億元人民幣資產。3月時安邦也是從黑石手中,作價65億美元收購Strategic Hotels & Resorts,擴大其美國酒店資產。紐約著名的華爾道夫酒店也是安邦麾下資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209

安邦收到上交所問詢:是否擬參與中國建築經營管理

中國建築22日晚公告,上交所詢問安邦資產稱,前次公告稱安邦擬增持中國建築股份不低於1億股,其後兩個交易日內,即已增持約3.6億股,已大幅超過增持下限。請安邦資產說明前期所設下限的合理性。同時,請安邦資產根據前述規定要求,審慎合理地確定後續擬增持股份 的數量、金額或相應區間。

另外,安邦資產此前在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中稱增持目的是“獲得長期穩定財務回報,實現保險資金的增值保值”。但公司此次又大幅增持中國建築股份至6.21%,並表示增持計劃尚未完成。

上交所要求安邦資產再次確認增持目的是否發生變化,是否擬參與中國建築的經營和管理,盡快核實並披露上述事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298

安邦再增持中國建築 專家稱用金股制應對還為時尚早

11月21日晚間,中國建築發布《主要股東增持股份計劃進展公告》稱,2016年11月18日至21日期間,安邦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安邦資產”)通過二級市場買入方式,增持公司普通股3.63億股。

安邦不斷增持中國建築所暗示的資本圍獵國企上市公司的趨勢,引發了市場關於關鍵領域國企控股權的一些思考。目前,國企70%的資產已經放入上市公司,其中不乏有軍工、石油、電力等關鍵領域的資產。

有業內人士稱,為防範未來資本“野蠻人”染指關鍵領域的國企,已經在討論的金股制應該盡快出臺。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現在僅就中國建築來談金股制還為時尚早。

安邦計劃繼續增持

此前的11月17日,中國建築發布公告稱,安邦資產通過“安邦資產-共贏3號集合資產管理產品”持有公司約15億股,占公司普通股總股本的5%,觸及舉牌線。

安邦資產計劃自2016年11月18日起12個月內,增持不低於1億股中國建築股份。截至目前,安邦資產持有中國建築普通股18.63億股,占公司普通股總股本的6.21%。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安邦資產增持中國建築的股份,主要是出於對中國建築未來發展的看好,獲得長期穩定財務回報,實現保險資金的增值保值。李錦認為,保險資金通過資本市場進入實體經濟,對支持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工程建設、“一帶一路”戰略發展都具有積極意義。

華泰證券研報指出,在利率趨勢性下滑背景下,中國建築等高分紅、低估值品種對於長線資金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考慮到險資的長期投資理念和安邦舉牌的市場效應,公司長期與短期投資價值將大為顯現。

廣發證券關於中國建築的一項研報顯示,多重因素疊加建築板塊估值有望整體提升,且大建築股估值整體提升還沒有結束。公司估值較低、股息率較高,在目前資產荒背景下有著較強的吸引力,公司土地儲備是公司長期隱形資產,一旦市場化定價存在較大升值空間;公司未來基建業務占比有望持續提升,成為重要的增長極;公司正積極擁抱PPP項目,逐步提升占比,持續看好公司未來發展。

中國建築是中國最大的建築房地產企業集團、中國最大的房地產承包商。中國建築三季報顯示,今年1-9 月,中國建築實現營業收入 6702 億元,同比增長 9.6%;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47.7億元,同比增長30%,盈利大幅增長。這主要得益於公司主營業務穩健發展和下屬香港上市子公司投資收益。

安邦資產是安邦保險集團旗下專業資產管理公司。安邦資產於2011年5月經中國保監會批準正式設立,註冊資本6億元。在舉牌中國建築前,安邦便一直對地產板塊青睞有加,其舉牌的A股公司包括萬科A、金地集團、金融街,港股方面則舉牌了遠洋地產,此外安邦還持有保利地產3.41%的股份,位居第三大股東。目前安邦持有6家房企的股份,合計市值約622.72億元。

“金股制”為時尚早

安邦不斷增持中國建築所暗示的資本圍獵國企上市公司的趨勢,引發了市場關於關鍵領域國企控股權的一些擔憂。目前,國企70%的資產已經放入上市公司,其中不乏有軍工、石油、電力等關鍵領域資產。有業內人士稱,為防範未來資本“野蠻人”染指關鍵領域的國企,已經在討論的金股制應該盡快出臺。

李錦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現在就中國建築談論金股制還為時尚早,一是因為安邦持股的比例較低,還不足以撼動控制權;二是金股制適用於國家控制的特殊行業,比如涉及國家安全的軍工企業,不適用於完全市場競爭的行業。

2014年底,安邦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邦集團”)通過連續增持入主民生銀行。從2014年11月28日至2015年1月26日,安邦連續12次增持民生銀行,躍居當時無實際控制人的民生銀行,成為第一大股東。

從中國建築的股權結構來看,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以56.26%的持股比例穩居第一大股東,國務院國資委為中國建築的實際控制人,對於安邦來說,想要獲得控制權絕非易事。

金股制,即黃金股制度(Golden Share),起源於英國電信。英國電信屬於公用事業性質的企業,是壟斷性較強的企業,政府需要控制以防止其損害公眾利益。金股制就是在重大議題上面,包括解聘工人、處置資產方面,政府有否決權,即在英國電信公司中政府雖然只有一股,其余的股份全部都非國有化,但政府的一股卻不同於一般股權,屬於“黃金股”,它可以在英國電信損害國家利益、損害公眾利益時,否決英國電信的董事會的決定。

但是,在正常的情況下“黃金股”並無特權,企業完全可以按股份制企業經營,“黃金股”不得幹預。這不同於政府獨資和絕對控股,它既可以使政府對特殊性質的企業實現控制,也可以實現企業股權多元化、分散化,建立現代產權制度。

知名財經評論家葉檀曾撰文表示,中國國企在完全競爭性的領域,如央企中的房地產子公司、旅遊子公司、煉油子公司等,可以借鑒徹底市場化的辦法,出售大部分或者全部股權。而在涉及公共事業的領域,如天然氣、鐵路等,可以借鑒金股制度,政府只持有一股金股不幹涉日常運營,但享有獨此一份的否決權。

李錦認為,目前安邦增持中國建築,還遠遠沒有到實行金股制的程度,談金股制還為時尚早。金股制改革的主體部分在極少的領域,像中國建築這樣參與市場競爭的企業一般不采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331

安邦二次舉牌中國建築 持股比例已達10%

中國建築於11月24日收到安邦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通知,截至2016年11月24日,安邦資產通過“安邦資產-共贏3號集合資產管理產品”持有公司普通股 3,000,000,009 股,占公司普通股總股本的10.00%。

安邦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安邦資產52.50%的股份,安邦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安邦資產 47.50%的股份。安邦保險集團另持有安邦人壽 99.984% 的股份。

此前中國建築曾公告,2016年11月18日至21日,安邦資產通過二級市場買入方式增持公司普通股3.63億股,累計持股已達總股本的6.21%。安邦表示將繼續增持中國建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635

安邦再度“掃貨”中國建築 持股比例上升至10%

安邦系再次出手二級市場,目標是建築央企巨頭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建築”)。自11月17日首次舉牌觸及5%紅線後,僅僅一周,再次舉牌持股比例升至10%。

密集舉牌

中國建築公告稱,於24日收到安邦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安邦資產”)通知,截至2016年11月24日,安邦資產通過“安邦資產-共贏3號集合資產管理產品”持有公司普通股3,000,000,009股,占公司普通股總股本的10.00%。

正如安邦一貫以來的生猛風格,這一舉牌在意料之中,但是來得尤其迅速。就在三天前,11月22日,中國建築公告稱,中國建築主要股東安邦資產計劃自2016年11月18日起12個月內,增持公司不低於1億股份。

從18日至21日,安邦資產通過二級市場買入方式增持公司普通股3.63億股,增持股份已超過增持計劃數量下限的50%。截至11月21日,安邦資產持有公司普通股 1,862,707,908股,占公司普通股總股本的6.21%。在兩個交易日內安邦增持3.63億股,占總股本約1.21%,交易金額約為31億元。

安邦資產第一舉牌觸及披露紅線發生在11月17日。中國建築11月17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截至11月17日,安邦資產通過“安邦資產-共贏3號集合資產管理產品”持有公司普通股15億股,占公司普通股總股本的5%。

第二大股東“易主”

對於安邦資產增持股份的目的,公告稱,主要是出於對中國建築未來發展的看好,推動保險資金通過資本市場進入實體經濟,支持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工程建設,獲得長期穩定財務回報,實現保險資金的增值保值。

中泰證券認為,安邦連續增持中國建築主要是看中公司優質的基本面和估值。公司過去五年業績複合增速23%,當前估值處在板塊最低,分紅率約23%,預計2016年股息率2.9%,具有較強的吸引力。當前險資舉牌地產股評估PE約14倍,大型建築央企(剔除中國建築)平均PE約為15倍,而中國建築PE僅有7.8倍。

地產股歷來是險資青睞對象。從中國建築股權結構來看,截止到三季度末,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以168.79億股占有絕對控制權,持股比例為56.26%。中國證券金融有限公司和中央匯金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分別以7.05億股、4.26億股位列公司第二、第三大股東之席,持股比例分別為2.35%、1.42%。

如今經過三次大舉增持,安邦資產持有中國建築股份達30億股。如果在未來的一個多月內股東和其他流動股沒有大舉買入計劃,“安邦系”登上公司第二大股東席位基本已成定局。

安邦資產是“安邦系”重要的投資平臺。安邦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和安邦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分別持有安邦資產52.50%和47.50%的股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647

中國建築:安邦稱將繼續增持1至35億股股份

中國建築11月25日晚間公告,截至11月24日,安邦資產已累計增持中國建築30億股,占中國建築總股本10%。安邦資產在未來12個月內將根據證券市場整體狀況並結合中國建築的發展和市場情況等因素,在合適的市場情況下擬繼續增持中國建築不低於1億股、不超過35億股的股份。

公告稱,安邦資產回複上交所問詢稱,安邦資產增持中國建築是堅定看好中國經濟、看好中國建築,支持優秀藍籌公司又好又快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778

安邦狂掃大藍籌:3年舉牌10家

每逢年底,安邦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安邦”)在二級市場上瘋狂“掃貨”的故事,已經延續了三年。今年11月以來,安邦在不足一周內兩度“舉牌”中國建築,持股比例已達到10%,並在最新披露中透露了其“胃口”——未來12個月增持股份最高達35億股,言下之意,如今大張旗鼓的增持計劃才剛走到一半。

中國建築成為安邦本年度的掃貨目標,延續以往低估值、高分紅的投資邏輯。而相較於已被險資“強勢入侵”而上演公司控制權爭奪戰的萬科,此次安邦舉牌大藍籌股中國建築,被增持上市公司則表現出十足的自信:“本公司歡迎安邦選擇中國建築並成為重要投資方。”這種底氣來自於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對中國建築的絕對控股優勢。三季報顯示,該公司以168.79億股占有絕對控制權,持股比例為56.26%。

耗資逾200億元 還有兩次舉牌空間

11月25日,安邦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安邦資產”)根據“問詢函”要求披露稱,安邦資產在未來12個月內將根據證券市場整體狀況並結合中國建築的發展和市場情況等因素,在合適的市場情況下擬繼續增持中國建築不低於1億股、不超過35億股的股份。

截至2016年11月24日,安邦資產已持有中國建築30億股,占中國建築總股本的10.00%。

也就是說,安邦資產買入中國建築還存在35億股的最大空間,最多合計持有公司股份達65億股,中國建築總股本300億股,以此計算,最高持股比例將達到21.67%,這意味著安邦資產最多還將再進行兩次舉牌。

根據安邦資產前六個月內買賣上市交易股份披露情況,今年5月,安邦資產以“安邦資產-共贏1號集合資產管理產品”(下稱“共贏1號”)買入中國建築746200股,每股成交價格為5.36元,並於7月將這些股票賣出,每股成交價在5.53~5.54元。此筆交易獲利區間在12.69萬-13.43萬元。

今年10月,安邦資產通過“共贏1號”買入中國建築1300700股,每股成交價在6.13-6.17元,並於11月賣出等額股票,每股成交價格在7.11-7.13元。此筆交易獲利區間在122.27萬-130.07萬元。

同月,安邦資產通過“安邦資產-共贏3號集合資產管理產品”(下稱“共贏3號”)買入中國建築1106181309股,每股成交價在6.13-6.17元,此次交易斥資約為67.81億-68.25億元;11月,再次通過該賬戶買入1893818700股,每股成交價區間在7.05-9.20元。此次斥資約為133.51億-174.23億元。

本報記者統計,安邦通過10月、11月期間大幅買入中國建築股份,合計耗資規模區間在201.32億-242.48億元。

緣何盯住中國建築?

對於增持原因,安邦資產表示,增持中國建築是因堅定看好中國經濟、看好中國建築,支持優秀藍籌公司又好又快發展。

從以往標的的股價表現來看,被險資“舉牌”的股票能夠獲得明顯超額收益。廣發證券研報稱,總體來看,“舉牌”公告日前後約10個交易日擁有非常完美的投資窗口期,從被單家保險舉牌多次的股票而言,各“舉牌”公告日期間的超額收益相對獨立,超額收益可能接力跑,也可能提前被透支。

由於安邦的舉牌拉升,帶來了中國建築這支藍籌股的估值修複。Wind數據顯示,從10月10日至11月28日的36個交易日內,該股漲幅52.188%。截至28日收盤,中國建築股價漲停報10.33元,粗略估算,安邦資產浮盈已經超過30%。

對於險資加速舉牌的動因,廣發證券分析稱,“資產荒”降低險資的投資收益。去年“股災”之後,大類資產的收益率持續下滑,特別是固定收益類的收益率下滑程度明顯,使得險資資產端的收益率大幅惡化,截至今年9月,保險資金運用平均收益率僅為3.95%。在萬能險負債端成本普遍高於4%,而全市場資產收益率普遍低於4%的情況下,險資通過“舉牌”提高資產端收益的動力很強。

業內人士表示,鑒於險資“舉牌”的多為金融、地產等高ROE(凈資產收益率)的標的,質地優良,通過長期股權投資可以獲得較高的投資收益。

中泰證券認為,安邦連續增持中國建築主要是看中公司優質的基本面和估值。公司過去五年業績複合增速23%,當前估值處在板塊最低,分紅率約23%,預計2016年股息率2.9%,具有較強的吸引力。當前險資舉牌地產股平均市盈率(PE)約14倍,大型建築央企(剔除中國建築)平均PE約為15倍,而中國建築PE僅有7.8倍。

連續三年“年底掃貨 路徑

近年來,險資因在資本市場高歌猛進舉牌金融、地產股的“兇猛”作風,被稱為上市公司門口的“野蠻人”。

這其中,安邦則是重要力量。梳理不難發現,安邦在A股市場“舉牌”多集中在年底時期,自2014年以來,每逢年底安邦就在A股市場上演“掃貨”。本次舉牌中國建築已是其連續三個年頭大出手。

據《第一財經日報》不完全統計,2014年至2016年三年間,安邦通過買入增持觸及舉牌紅線的上市公司已達到10家。

2014年6月至12月半年間,通過安邦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安邦財險”),安邦每月都在持續買入招商銀行。2014年12月9日,招行公告稱,安邦財險持有招行25.22億股,持股比例為10%,成為招行第三大股東。自此安邦也開啟了舉牌上市公司的征途。

隨後,安邦將下一個“獵物”瞄準民營股權相對分散的民生銀行。2014年11月開始,安邦加快了對於民生銀行增持的步伐,11月底持股比例超過5%,僅僅不足20天後,累計持股達到10%。

真正的改變發生在12月19日,民生銀行公告稱,安邦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安邦人壽”)、安邦財險、和諧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和諧健康險”)和安邦保險集團持股比例分別為4.06%、2.69%、1.22%、1.084%,加上收購0.94%股本的委托表決權,安邦集團持股比例合計10%,登上民生銀行第一大股東的寶座,自此,民生銀行成為安邦的“囊中之物”。截至到2014年底,安邦系持有民生銀行股權比例升至12.6%,第一大股東地位得以鞏固。

與此同時,安邦與生命人壽競相拉開了對金地集團的舉牌大戰,12月19日,安邦通過安邦人壽和安邦財險分別持有金地集團6.33億股和2.65億股,占比分別為14.09%和5.91%,合計達20%。

2015年底,以寶能萬科股權之爭上演的公司控制權爭奪戰,攪動了A股市場一場“血雨腥風”,萬科在A股被多方“舉牌”,其中不乏“安邦系”的身影。去年12月9日,萬科公告顯示,安邦保險旗下安邦人壽、安邦財險、和諧健康險和安邦養老四家子公司合計持有萬科A股5.525億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5%。

同期,當“寶能系”豪奪萬科第一大股東之位,安邦卻不聲不響耗資78億港元拿下了港股遠洋地產20.5%權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除了“攪局”萬科、悄然買入港股,2015年底,安邦在A股再次大舉掃貨。當年12月間,安邦對同仁堂、大商股份、歐亞集團、金風科技和金融街等公司火速發起了大舉舉牌。

金風科技12月8日公告,安邦旗下的和諧健康險、安邦養老、安邦人壽合計持有公司1.37億股,占總股本的5.000003%。緊接著12月22日,大商股份公告稱,安邦養老和安邦人壽分別持有公司股份比例3.26%、6.74%,安邦系合計持有大商股份10.00002%。

此外,截至2015年12月18日,安邦人壽持有歐亞集團股份5%。幾乎同時,金融街遭遇安邦年內第四次舉牌,安邦通過和諧健康險和安邦人壽合計持有公司股份達20.0000009%。2016年上半年,上述兩家公司又對金融街進行增持,持有金融街8.96億股,合計持股29.98%,這一數字略微超過金融街投資集團的28.89%持股比例,已經成為第一大股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206

中國建築遭遇“猛攻”股價飛揚 安邦為何好這口?

自今年11月17日亮出明牌之後,安邦資產對中國建築(601668.SH)的增持便火速而又直接,與之對應的則是中國建築股價的飛速上揚,一貫沈穩的股性被激活,成為市場當前頗具熱點的明星股。

安邦資產此番高調“示愛”,到底是被中國建築的何方魅力所吸引?“低PE、低PB、高ROE、高分紅率。”如同其他被險資舉牌的大藍籌股,中國建築也被市場劃在名單之列。但也有接近安邦資產的市場人士表示,安邦資產偏愛能夠獲得更多政策支持的大型公司,在當前一帶一路、供給側改革等國家戰略中蘊藏著較大的機會。

在中國建築最新的龍虎榜數據中,一筆77億元的機構買單讓市場存有想象空間,背後實為安邦資產再度增持?而這一問題產生的連鎖反應便是,安邦資產大舉買入的背後又是何方神聖在提供“貨源”呢?根據中國建築前十大股東持股情況來看,累計持有中國建築31.50億股、持股比例約為10.5%的“國家隊”成為市場主要的懷疑對象。

而在安邦資產大筆買入催化之下,股價飛漲的中國建築股價似乎也並不算便宜。且在多方市場人士看來,中國建築的股價上漲有安邦資產挖掘價值的效應,同時也存有市場跟風情緒的發酵。正如中國建築近期公告所言,“敬請投資者註意投資風險”。

股價飛漲背後的中國建築

近一個半月時間,中國建築的股價可謂上演了一場狂歡盛宴。就在11月29日,該公司還因連續三個交易日內漲幅偏離值累計達20%登上近兩年從未現身的龍虎榜單,也成為上市7年多以來第6次上榜。

中國建築則在當晚發布的公告中指出,公司生產經營未發生重大變化,近期公司股價漲幅較大,自11月份以來,漲幅超過50%,敬請投資者註意投資風險。

推動中國建築股價上漲的背後力量無疑來自近期迅猛舉牌的安邦資產。此事需要回溯到11月17日,中國建築公告安邦資產首度舉牌的消息,安邦資產通過“安邦資產-共贏3號集合資產管理產品”持有中國建築15億股。次日,安邦資產在中國建築的公告中也直接亮出計劃繼續增持的明牌。不到一周的時間,安邦資產便再度通過上述資管產品實現二度舉牌,累計持股達10%,迅速晉升為中國建築第二大股東。

在安邦資產火速並高調舉牌的同時,中國建築二級市場的股價進一步被催化。事實上,在今年10月份,安邦資產通過上述資管產品大舉買入中國建築之時,10月13日至10月25日期間,中國建築股價已有一波上漲行情,累計漲幅為25.12%;11月份,隨著安邦資產的正式浮出水面以及繼續加碼押註,中國建築股價呈瘋漲之勢,11月17日至11月29日,累計上漲42.77%,其中11月28日迎來11月份以來第二個漲停,11月29日盤中也一度漲停,11月30日雖有小幅調整但盤中最高沖至11.45元/股,這與歷史最高價12.52元/股的距離不到一個漲停板。

而安邦資產的增持之旅仍在繼續,其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繼續增持中國建築不低於1億股、不超過35億股的股份。

中國建築自身到底有怎樣的魅力,如此吸引安邦資產?從內在價值來看,這或許與其優秀的基本面存有一定關聯,穩定的增長率、較高的凈資產收益率,這在行業中成為不多見的優勢。

中國建築2016年開始將主要業務定位為勘察設計業務、施工業務、投資業務和新業務四個板塊。中國建築2009年7月29日上市以來,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均呈正向增長,其中,2013年-2015年近三年凈利潤同比增幅分別29.64%、10.65%、15.47%;資產負債率整體維持在70%左右的水平。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建築營業收入同比增長9.6%,凈利潤同比增長30.0%。中國建築表示,凈利潤增長主要得益於該公司主營業務的穩健發展和下屬香港上市子公司中國海外發展(00688.HK)收購中信集團物業組合形成的投資收益。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為13.98%,在整個建築與工程子行業中排名第一,明顯要高於中國電建(9.29%)、中國鐵建(7.67%)、中國交建(7.45%)這幾家可比公司。

港股上市平臺中國海外發展也成為中國建築的一大關註點,主營房地產開發與經營業務。在多位私募人士眼中,中國海外發展也為一家受市場認可的公司,有著穩健的發展以及在恒指藍籌中被給予較高的估值水平。

但中國海外發展較大的外債敞口也成為市場的一大擔憂點,特別是在當前人民幣持續貶值時期。公開數據顯示,截至上半年該公司1093億港元的有息債務中,人民幣債務的占比大約為21%,其余均為外幣債務,美元和港幣債務占比超過三分之二。此外,如今房地產市場存在產能過剩及嚴厲調控政策,未來房地產業務是否明朗也成為市場的關註點。 “這個公司有很多外幣債務,因為地產業務需要融資,在海外融資成本比較低。雖然人民幣貶值,但要看它的外幣債務到底是美元還是港元。”一位私募基金合夥人表示。也有私募人士表示,具體的還債時間還需要看賬期,若債務周期比較長,則影響不大。

滬上一位私募董事長認為,需要辯證來看中國海外發展,它一方面有海外債務,一方面也有很多海外工程。

安邦的偏好

自安邦資產亮出增持明牌之後,就一直重申其對於中國建築是財務投資者的角色,強調增持目的在於獲得穩定的財務回報。那麽從投資的角度,安邦資產對舉牌的上市公司又有著怎樣的偏好?

有接近安邦資產的市場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安邦資產已有1700億元投資在A股市場,主要是看好中國經濟的表現;在選擇舉牌的公司中,較為喜歡大的藍籌股,一部分是因為大型公司獲得政策支持的機會較多,管理規範、經營情況良好,特別是在當前一帶一路、供給側改革等國家戰略中蘊藏著較大的機會。

按照中國建築“十三五”規劃目標,“十三五”期間,整體營業收入平均增速定位為 9%,到2020年公司營業收入接近1.33萬億元。該公司同時表示,“十三五”時期,該公司將更加關註投資業務、基礎設施業務和海外“一帶一路”業務。

低估值、高分紅率,也成為業內分析安邦舉牌中國建築的原因之一。“低PE、低PB、高ROE、高分紅率。”在資深基金經理馮耀東看來,這是安邦一類險資在A股市場的選股策略。他認為,安邦一類的保險資金投資A股應該是面臨較大的投資壓力,需要對權益市場進行配置,而險資資金成本較高,需要在一定的安全邊際之下,追求相對高的收益。

目前中國建築總股本300億股,其中流通股本299.47億股,市盈率TTM為10.52倍。在10家可比上市公司,除去市盈率TTM為負值的中國重工,中國建築為其中估值最低的。與同行相比,中國建築長期以來保持較高且持續增長的分紅比例,如2013年、2014年、2015年,每年的分紅比例分別為“10派1.05元(含稅)、“10派1.43元(含稅)”和“10派1.72元(含稅)”。從股息率來看,2013年~2015年中國建築的股息率均處於較高水平,分別為1.28%、1.54%、1.79%,其中2015年的股息率位列A股第257位。

上述私募基金合夥人也稱,中國建築目前的價格也不算貴,其建築資產、基建、海外業務等體量都很大,價值相對較高,因為它很多資產來自海外,收入來自外幣,所以它其實自身也具備抗人民幣貶值風險。

“10月份之前,中國建築的股價表現並沒有體現其價值,安邦資產的舉牌,似乎讓大家註意了它的價值,就質地來說,中國建築是一家非常好的央企企業,其所擁有的政策優勢,也是非常明顯的,分紅率這個問題,則仁者見仁,應該符合安邦資產的投資要求也就可以了。”上述接近安邦的市場人士表示。

上述私募董事長則表示,中國建築現在不能算便宜,但肯定是白馬公司,之前股價相對平穩,安邦資產進來之後激活了它的股性,“現在暗牌變明牌,成本變高,後期買入達到一定量之後會放緩”。

值得註意的是,中國建築已是安邦在第三個年底大規模舉牌對象,此前在2014年底其曾舉牌民生銀行、金融街、招商銀行等;2015年底則舉牌了萬科A、金風科技、大商股份等。

接盤國家隊?

在安邦資產大規模高調買貨之時,到底又是誰在背後悄悄拋售呢?

就在11月29日大漲之日,中國建築龍虎榜數據顯示,買一機構席位凈買入了77.33億元,若以當天最高價11.36元/股為成本價計算,對應的買入股份為6.81億股,實際購買數量或許遠不止這些。另有買三機構專用、買四滬股通專用分別買入4.77億元、2.87億元。

有市場資深人士認為,買一機構背後或許就是安邦,這就是正規軍的玩法,沒有套路,說買就買。

然而在資金巨額買入的同時,前五大賣方則為清一色的機構席位,且前四大賣方的凈賣出金額均在10億元以上的級別,其中賣一賣出32.49億元;賣五席位的凈賣出金額則為4.33億元。

此外,在11月28日,中國建築現身大宗交易平臺,兩筆交易的賣方席位也均為機構專用席位,買方營業部則均為國泰君安證券北京知春路證券營業部。不過賣出的數量並不大,賣方以9.39元/股的價格,折價9.1%賣出200萬股,合計成交為1878萬元。

如果說是安邦在大舉吸籌,那麽到底又都是誰在賣呢,安邦到底是在接誰的盤?截至今年三季度,中國建築前十大股東之中,除了控股股東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以及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外,其余股東名單均被國家隊占據。而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表示,11月29日未買賣中國建築股票;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所持股份則為H股股東賬戶的股份總和。這讓目前手中有大規模籌碼可以出手的國家隊成為市場的懷疑對象。

在中國建築今年三季度前十大股東中,國家隊累計持股31.50億股,持股比例約為10.5%,其中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證金公司”)持有7.05億股(占比2.35%)、中央匯金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持有4.26億股(占比1.42%)、10個中證金融資管管理計劃合計持有20.19億股(占比6.73%)。其中,證金公司三季度較二季度減持1.37億股,10個資管計劃則是三季度新進入中國建築前十大股東名單。

“可能是’國家隊’在出貨。”多位私募人士均發出類似的聲音。其中一位北京的私募人士表示,近期中國建築股價已出現較大漲幅,“國家隊”在高位賣出也是正常現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583

萬科否認鉅盛華、中證金、安邦等參與11月29日大宗減持

萬科A 12月2日晚間發布公告稱,鉅盛華股份有限公司、華潤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安邦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並未參與11月29日萬科三筆大宗交易。

2016年11月29日,深圳證券交易所網站披露萬科A股當日發生了三筆大宗交易,交易金額達121億元。

公告稱,公司註意到,近日媒體對上述大宗交易的賣方存在較多猜測,且有媒體推測大宗交易的賣方可能是公司股東深圳市鉅盛華股份有限公司或其一致行動人、華潤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安邦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或其下屬公司、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管理的國信金鵬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招商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德贏專項資產管理計劃其中的一家或多家。

萬科於12月1日就媒體報道事宜向深圳市鉅盛華股份有限公司、華潤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安邦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發出了詢問函,詢問其是否參與11月29日萬科 A 股大宗交易並減持萬科 A 股股票。 根據截至12月2日的股東回複情況及對照股東名冊,上述股東均未參與 2016 年 11 月 29 日萬科 A 股大宗交易並減持萬科 A 股股票。

值得註意的是,上述回複問詢的公司,並未包括恒大在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9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