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於華盛頓舉行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年會期間,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獲選《環球市場》(Global market)2016年度東亞地區的“年度央行行長”(Central Bank Governor of the Year)。此前,《彭博商業周刊》也將周小川選為今年“全球5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排名第14。
“就像空氣和重力,你可能很少註意到周小川對中國的影響。”——《環球市場》評價道。
自2002年起執掌中國央行,周小川歷經市場震蕩和挑戰,穩定通脹,承托增長,一次次平複市場波動(不過總是需要長一點點的時間,《環球市場》幽默地調侃)。2016年,周小川更是成為惴惴不安的全球投資者的“定心丸”(a source of calm for investors),《環球市場》總結道。
彭博“5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中的中央銀行家還包括:排在第34位的美聯儲理事Lael brainard、第28位的英格蘭銀行行長卡尼、第8位的美聯儲主席耶倫,以及排在第7位的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全球最重要的三家中央銀行(G3)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中國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地位還在不斷攀升。彭博表示, “周小川執掌中國央行近14年,會因其推動人民幣成為全球貨幣而被載入史冊。”
《環球市場》是全球金融市場領域的權威專業雜誌,前身為《新興市場》(Emerging markets),每年都會推出全球央行行長和財長的年度人物。彭博的“5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從100位候選人中遴選而出,是“推動全球金融重大趨勢的主力軍”。
被稱“投資者的定心丸”
“周小川曾帶領著中國央行蹚過靜謐湖泊、沖過激流險灘,把通脹保持在較低水平,將增長維持在合理區間,同時努力抵禦著隨時可能威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各類風險。”—— 《環球市場》的人物專欄折射出國際社會對中國穩定金融市場和推動金融改革的肯定。
過去一年對周小川和中國而言並不容易。經濟增速持續下行,政府、公司、銀行、家庭部門債務不斷攀高。對於國內外情緒影響最大的是,在過去12個月中,人民幣匯率出現了兩次大幅貶值,也因為一度的溝通不暢而震動了全球市場,導致海外市場對於中國經濟劇烈下行的可能性表示擔憂,“唱衰中國”的聲音外加離岸人民幣空頭勢力一度強勢崛起。
就是在此時,周小川和央行仍堅持推進各項改革,同時開始改善與市場溝通,在國內外眾多場合發聲,為全球市場解讀中國經濟動能、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等,“投資者的定心丸”稱號可謂實至名歸。
在2015年9月5日,周小川稱最艱難的調整期已經基本過去了。當時也正是“8•11匯改”疊加中國A股出現9年來最大暴跌後的那段“余震期”。今年2月13日,在全球市場經歷了一場空前的“恐慌性拋售”後,中國央行官網發表了周小川的媒體采訪全文。周小川表示,人民幣不存在持續貶值基礎,不會讓投機力量主導市場情緒,中國的外匯儲備基本面沒有問題。在全球恐慌的背景下,周小川的表態無疑令很多人安下了懸著的心。“全球投資者都在聽”, 《環球市場》寫道。
今年4月,剛剛確定第二個五年任期的IMF總裁拉加德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獨家專訪時表示,去年8月以來,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影響了本國資本市場,也對其他國家的股市帶來影響,但是因為中國人民銀行的有效溝通,使得這一波動得到了穩定。
《環球市場》也對周小川向來開誠布公的態度表示贊賞。例如,周小川在2016年3月提及,“公司部門債務在中國GDP中的占比有點高(a little on the high side)。”
其實,國際政策制定者長期以來都不斷在警示中國高企的公司部門債務(當前占到GDP的160%),這已經成為了中國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債務的增速也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不斷加快,超過了其他任何一個主要經濟體。《環球市場》稱,很少有其他中國政府官員在公開場合對中國債務水平作出過如此直接的評論。
邁向未來,可以肯定的是,更大的挑戰正在等待著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環球市場》表示:“周小川的睿智中不乏幽默,當然他更務實,多數時候他平靜如水,並願意坦誠表述一些他人欲言又止的問題。能夠有周小川擔任中國央行行長,這是中國的幸運,當然也是全世界的幸運。”
因人民幣載入史冊
10月1日,人民幣正式加入了IMF的特別提款權(SDR),權重10.92%,排名第三,僅次於美元(41.73%)和歐元(30.93%),這標誌著人民幣正式成為“可自由使用貨幣”和“儲備貨幣”。
在彭博看來,這場人民幣的漫漫長征其實從2005年就拉開了帷幕。當時,周小川宣布人民幣對美元脫鉤,爭得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此舉為中國成為全球超級經濟體奠定了基礎。在改革的巨大壓力下,周小川始終認為,此舉符合中國的自身利益,並且中國將控制人民幣的升值步伐,讓中國出口商有時間調整。
然而,彭博也提到,一直以來,西方政客仍指責中國刻意拉低人民幣匯率,例如當前的特朗普,不過人民幣從2005年末到新一輪匯改前的高點已經對美元升值了近40%,遠高於其他亞洲貨幣(新加坡元除外)。
繼2005年的匯改之後,最令人難忘的無疑就是2015年的“8•11匯改”,這也為人民幣加入SDR奠定了基礎。當時,人民幣一次性貶值近2%,央行更是意在“刷新”中間價形成機制,使得匯率形成機制離真正意義上的浮動匯率制度更近一步。
2015年12月11日,央行又對匯改做了進一步“微調”。中國外匯交易中心(CFETS)開始發布顯示人民幣對由13個國家和地區貨幣構成的貨幣籃子的價值“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的中間價定價機制逐步確立,這也使得人民幣進一步擺脫美元的牽絆,更多反映市場供求。
“周小川執掌中國央行近14年之久,未來會因推動人民幣成為全球貨幣而被載入史冊”,彭博總結道。
為中國經濟正名
在IMF和世行年會期間,周小川的專業闡釋令海內外人士對於中國經濟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他表示,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繼續處於合理區間,近期一些重要經濟指標出現回升跡象,繼續為全球經濟增長作出重要貢獻。在經濟進入中高速增長“新常態”的同時,中國經濟增長的結構和質量不斷改善,新的增長動力不斷湧現,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
周小川也強調,目前中國經濟中存在一些過剩產能,適當信貸增長可發揮逆周期調節作用。去年中國資本市場出現一定波動,為維護金融穩定,當時階段性地出現了更多依賴銀行信貸融資的情況,但市場恢複穩定後已不再有大的增加。隨著全球經濟複蘇逐步正常化,中國也會對信貸增長有所控制。
在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IMFC)部長級會議上,周小川還分享了財政政策和貨幣金融政策的“協同”的中國經驗。他表示,盡管理論上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有嚴格區分,但存在介於兩者之間的選擇,例如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與開發性金融。英國的融資換貸款計劃(FLS)也是一種形式,中國也有類似的做法。
此外,周小川也對下一階段中國的金融改革作出表態,他稱,中國努力在提高匯率靈活性和保持匯率穩定之間尋求平衡,將堅定不移地繼續推進匯率市場化改革。
央行12月31日晚間消息,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行長周小川來到國家外匯管理局中央外匯業務中心,看望和慰問堅守在年終決算第一線的外匯儲備經營管理人員,並通過他們向全體工作人員和家人送去節日的問候。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中央外匯業務中心主任殷勇陪同。
周小川代表人民銀行黨委充分肯定外匯儲備經營管理取得的成績,指出2016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關鍵之年,也是進一步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外匯儲備經營管理人員同心協力、迎難而上,前瞻靈活應對全球經濟金融市場的巨大波動,穩步推進經營管理各項工作,實現了資產的安全、流動和保值增值,為服務國家發展戰略、保障經濟金融安全做出了新的貢獻。
周小川強調,2017年是“十三五”規劃全面推進的一年,改革任務會更重,外部環境也會更加複雜。外匯儲備經營管理人員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外匯儲備維護國際收支的基本職能,腳踏實地、攻堅克難,以嚴謹務實的精神做好外匯儲備經營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務國家發展!
央行網站12月31日消息,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新年致辭表示,2017年保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調節好貨幣閘門,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紮實推進關鍵性改革任務,重點做好“三去一降一補”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金融服務;全面提升金融管理和服務水平,圍繞服務實體促進金融市場產品創新和規範發展;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央行12月31日晚間消息,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行長周小川來到國家外匯管理局中央外匯業務中心,看望和慰問堅守在年終決算第一線的外匯儲備經營管理人員,並通過他們向全體工作人員和家人送去節日的問候。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中央外匯業務中心主任殷勇陪同。
周小川代表人民銀行黨委充分肯定外匯儲備經營管理取得的成績,指出2016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關鍵之年,也是進一步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外匯儲備經營管理人員同心協力、迎難而上,前瞻靈活應對全球經濟金融市場的巨大波動,穩步推進經營管理各項工作,實現了資產的安全、流動和保值增值,為服務國家發展戰略、保障經濟金融安全做出了新的貢獻。
周小川強調,2017年是“十三五”規劃全面推進的一年,改革任務會更重,外部環境也會更加複雜。外匯儲備經營管理人員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外匯儲備維護國際收支的基本職能,腳踏實地、攻堅克難,以嚴謹務實的精神做好外匯儲備經營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務國家發展!
“中國的格林斯潘”、“人民幣先生”、“改革先生”……這些都是國內外冠以周小川的稱呼。2016年是周小川執掌中國央行的第14個年頭。誠如《環球市場》雜誌對他的評價:“帶領著中國央行趟過靜謐湖泊、沖過激流險灘,把通脹保持在較低水平,將增長維持在合理區間,同時努力抵禦著隨時可能威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各類風險。”
過去的兩年里,中國的金融和資本市場遭遇前所未有的震蕩。尤其是2015年8·11新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貶值帶來了恐慌情緒,周小川的每一次發聲對於全球的投資者而言舉足輕重。
2016年初,人民幣匯率連續貶值,資本外流趨勢明顯。2015年12月外匯儲備當月減少1080億美元,2016年1月外匯儲備再減995億美元,人民幣貶值預期的壓力陡增,並在境外橫生了一股做空人民幣的力量。這種情形下,先是在2016年2月13日春節假期期間,央行網站發表了周小川接受媒體財富的全文,他稱,人民幣不存在持續貶值的基礎,不會讓投機力量主導市場情緒。隨後在3月召開的“兩會”記者會上,他再給市場吃“定心丸”,稱“本來就沒有必要急著去買美元”。並表示,過去一段時期內,外匯市場波動較大,主要緣於國際國內金融市場的動蕩所帶來的市場情緒波動。但是,目前市場正在逐漸回歸正常、理性和基本面。
在2016年10月舉行的IMF和世行年會期間,周小川的專業闡釋令海內外人士對於中國經濟有了更全面的認識。他表示,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繼續處於合理區間,近期一些重要經濟指標出現回升跡象,繼續為全球經濟增長作出重要貢獻。在經濟進入中高速增長“新常態”的同時,中國經濟增長的結構和質量不斷改善,新的增長動力不斷湧現,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
周小川也強調,目前中國經濟中存在一些過剩產能,適當信貸增長可發揮逆周期調節作用。去年中國資本市場出現一定波動,為維護金融穩定,當時階段性地出現了更多依賴銀行信貸融資的情況,但市場恢複穩定後已不再有大的增加。隨著全球經濟複蘇逐步正常化,中國也會對信貸增長有所控制。
在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IMFC)部長級會議上,周小川還分享了財政政策和貨幣金融政策“協同”的中國經驗。他表示,盡管理論上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有嚴格區分,但存在介於兩者之間的選擇,例如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和開發性金融。英國的融資換貸款計劃(FLS)也是一種形式,中國也有類似的做法。
此外,周小川也對下一階段中國的金融改革作出表態,他稱,中國努力在提高匯率靈活性和保持匯率穩定之間尋求平衡,將堅定不移地繼續推進匯率市場化改革。
在周小川任職期間,他不斷推動金融改革和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首先,人民幣國際化取得巨大的進展,2016年10月人民幣正式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籃子,成為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此外,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也進入到最後的里程中。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七大類40個子項的分類,目前除4項以外,人民幣已全部實現了完全或部分的可兌換。
金融改革成果顯著,匯率市場化方面,在去年的8月11日,完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被認為是動到了匯率市場化改革的核心;利率市場化方面,2015年10月存款利率上限取消,標誌著中國的利率管制已經基本放開,利率市場化改革邁出最為關鍵的步伐。
與此同時,中國的資本市場不斷加快對外開放,今年中國債券市場對境外投資者全面放開準入,外國投資人正在不斷增持中國在岸債券。
周小川2002年開始擔任央行行長,並於2013年3月當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在此之前他擔任過中國證監會主席、中國建設銀行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等職務。不管身在何種職位,他始終保持著經濟學家的本色。
周小川撰寫的關於“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的文章,指出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的內在缺陷愈演愈烈,文章對改革國際貨幣體系進行了相關討論分析。
他的“池子論”是針對外匯儲備,認為外儲包括不同板塊,一部分保證進出口支付使用,一部分供預備外資企業投資的分紅使用,還有一部分是讓熱錢進入,然後再進行100%對沖,使其在總量上不會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2009年G20紐約峰會召開前的一周里,周小川在中國人民銀行網站連續登載三篇署名文章。其中關於將IMF的特別提款權(SDR)發展為超主權儲備貨幣的倡議引發了激烈的討論。
據新華社報道,2月17日晚,國務院副總理汪洋應約與美國財政部長努欽通話,雙方就中美經濟合作等問題交換了意見。
美國財政部網站消息
北京時間18日消息,美國政府發布新聞稿稱,財政部長努欽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及財政部部長肖捷等人分別通了電話。
新聞稿稱,努欽在電話中強調,他期待著在自己任內發展強勁的美中關系,其並強調了未來實現更均衡雙邊經貿關系的重要性。
努欽表示,他將致力於與中國領導層在雙邊及多邊場合就經濟、金融、貿易與投資以及非法金融等一系列問題上密切合作。
美國財政部長努欽
3月10日消息,在今日央行關於金融改革的記者發布會上,針對“外匯儲備問題”時央行行長周小川表示, 中國外匯儲備2012年之後的增長太快了一點,我們自己也認為沒必要這麽多,也有一部分被認為是熱錢。發達國家采取了QE,導致其中大量流動性進入新興市場,其中很多是金融方面的流動。此前發達國家資金流出至少三分之一到了中國。資金流失在新興國家中普遍存在,外匯儲備下降也是正常現象。
“我們本來也沒想要這麽多,適當有所下降沒什麽不好的。儲備的東西是用來用的, 不是用來看的。”周小川稱。
央行副行長易綱補充道,使用外匯儲備維護人民幣匯率穩定利大於弊,維護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過程中尊重了市場規律。
中國央行副行長潘功勝稱,市場主體持有的對外資產在增長;前幾年官方外匯儲備持有的對外資產占比在70%以上,現在官方和市場是一半對一半。
財新記者:
請問周行長一個問題,外匯儲備從峰值4萬億美元到現在大概3萬億美元左右,您怎麽看這樣一個現象?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的藏匯於民的內涵發生變化?我們下一步會不會在外匯流出方面,也采取一些措施,我們將怎樣應對這個問題?謝謝。
周小川:
外匯儲備涉及的因素比較多,我就說兩點。一是我們國家外匯儲備在亞洲金融危機以後,開始比較快向上增長。大概是2002年,特別是2002年下半年以後,開始比較快的增長。同時,國際上也有一些摩擦,人家覺得你也太多了,我們自己都認為沒有必要搞那麽多。但是,一旦往這個方向走,慣性很大,所以沖高到了4萬億左右。其實沒有必要搞那麽多。另外,這里面也有部分大家認為是熱錢的。
第二個就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全球資本流動有一個分析。金融危機以來,由於發達國家普遍采取了經濟刺激計劃、貨幣寬松,特別是數量型的貨幣寬松計劃,就是QE,美國、歐洲、日本都有。這樣導致有放出去的大量流動性,變為了從發達國家向新興市場國家的資本流出。新興市場是資本流入的,流入的這些錢,有一些並不是像外商直接投資這類實體性的投資,而是金融性的資金流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的是4.2萬億美元。這些至少1/3流到了中國,也許有人說比這個還多一些。這些錢的穩定性實際上也是比較差的。所以,在一些發達經濟體開始複蘇以後,市場就開始變化了,有相當一部分資金就會流回去。因此,我們會看到不只是中國有一些外匯資金流出,也有一些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大的新興市場基本都有流出,像俄羅斯、巴西、南非、印度。
在這種情況下,外匯儲備有所下降,這個事大家可以一分為二來看。一方面,我們看看在資本流動方面,是不是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一些政策可能過去執行不嚴,我們就在這方面做一些改進。另外一個方面,外匯儲備下降也是一個正常的現象,因為我們本來也不想要那麽多,所以適當的有所下降,也沒有什麽不好的。易綱行長過去說,儲備的東西是幹什麽的?儲備的東西就是要留著用,而不是攢著看的,所以這也是一種正常的事。
同時,我們也看到,當前3萬億左右的外匯儲備總量是全球第一位的,而且遠遠超出第二位。因此,在政策制定方面,我們是平常心,即使有問題要解決,也不要把這個事看得太嚴重,不要反應過度。老實說,可能會有個別環節也有反應過度的問題,我們會盡快理順。
易綱:
使用外匯儲備和維護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整個過程,是利大於弊,對中國和對國際社會都有好處。有的朋友問過我,說外匯儲備是不是動用了就什麽都沒有了。我在這兒跟朋友解釋一下,我們賣出美元都收回了等價人民幣,不是說外匯儲備都打水漂了,這是一個等價交換的過程。
另外,在這個過程中,實際上也尊重了市場規律,就是說在維護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過程中,還是遵照市場規律的,人民幣匯率還是保持彈性的。因為人民幣匯率保持彈性,使得市場的信號得以發揮,而且匯率的彈性,也是我們維護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的一個穩定器和調節器。在這個過程中,市場信號得以體現。
最後,人民幣去年加入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籃子,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有著制度性的話語權。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籃子以後,已經到了國際貨幣的第一梯隊,就是人民幣和美元、歐元、日元、英鎊在第一梯隊里。在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進一步考慮,怎麽樣優化儲備的水平,有一個綜合的考慮。總的看這個事,一個是匯率的平穩是一個好事,對中國、對世界都有好處,另外在這個過程中,又尊重了市場的價格調節機制,整個過程是平穩的。謝謝。
潘功勝:
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對外資產持有主體發生了結構性變化。前幾年,中國對外資產的主體,基本都是官方外匯儲備形成的。這些年,看到市場主體所持有的對外資產在慢慢增長。前幾年,官方外匯儲備所形成的對外資產大概占到70%、80%,到去年年底,官方的外匯儲備所形成的對外資產和市場主體所持有的對外資產,一半對一半。易行長講過,藏匯於民,這是一種體現。對外資產這種結構性的變化,是一件好事情。謝謝。
3月10日消息,在今日央行關於金融改革的記者發布會上,在回應“信貸與住房貸款問題”時央行行長周小川表示, 住房貸款還是會以相對快的速度發展,根據調控,估計速度會適當放緩。房地產信貸增長較快的是個人貸款,一方面,有助於居民買房子,三四線有助於降庫存;一方面推高了一二線城市房價。個人住房貸款通過個人購房到售房,就是地產,帶動一系列產業鏈的供給,也會反哺到相當大的產業鏈上,帶動家用電器等產業鏈。
他還提到,中國經濟有潛力繼續增長,中國今年定的M2增速為12%,這也是預期數字、並不是任務指標,根據經濟實際運行情況進行適度微調。
路透社記者:
去年新增貸款和融資總量都創紀錄,今年貨幣政策轉向穩定中性,而且強調防範風險,這種情況下今年信貸的增長勢頭會不會得到一些遏制?另外,去年住房貸款在新增貸款接近40%的比例,今年會不會有所改變?連帶問一下,利率水平會不會進一步上升?謝謝。
周小川:
這個問題是一連串的問題。我記得你一開始說的是去年社會融資總量、信貸增長,這大概都是12%、13%左右的速度。一方面,中國經濟還是有潛力繼續增長,另一方面,從整個國際情況來看,G20也在號召20國進一步努力促進經濟的複蘇,在原有基礎上將GDP增長再提高一些。
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情況來說,我們定的數字是M2增長12%左右,這是一個預期數字,並不是任務指標。另外,在社會融資和信貸方面也大致按照這個速度進行掌握。這是根據全球經濟和中國自己的經濟情況來制定的。
與此同時,在執行過程中還要根據經濟的反饋數據、經濟的實際情況進行適度微調。我們認為,總理政府工作報告所提出的意見、數字是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的。同時,我們也聽到兩會代表都支持這個想法。
至於結構上的問題,說起來就比較多一些。去年,房地產信貸里面增長比較快的主要是個人購房貸款。個人購房貸款的增長,一方面有助於居民買房子,同時,在一些城市特別是三四線城市住房庫存比較多,有助於降庫存。但是反過來說,在一二線城市又容易使住房價格上升。總體上來看,個人通過住房貸款購房以後,實際上資金就轉到開發商。房地產開發是一個很長的產業鏈,會帶動一系列產業供給,所以這個貸款不能簡單看作是買房子,實際上會傳遞到相當大的產業鏈上。同時,這個產業鏈還帶動與它相平行的一些產業鏈,比如家用電器等。我就不多說了。
總體來說,住房貸款在中國還會以相對比較快的速度發展,但是確實要適當平衡。隨著住房產業的政策調整,估計會適當放慢。
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今日(3月10日)召開,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答記者問時談到,從全球來看中國在數字普惠金融方面已經走在前列,但是仍然有較大的發展潛力,需要發揮科技力量,疏通政策制度方面障礙。
2016年全球G20峰會在中國杭州召開,在此次峰會上,發布了由中國參與制定並推動的《G20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
周小川表示,從普惠金融來講,G20已經闡述了若幹年。全球經濟危機後,全球經濟發展更多依靠新興市場,金融服務需要更多惠及大眾。“經濟複蘇的過程中不能只看老牌發達國家,同時應該將資源更多地引導到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面向弱勢群體,金融服務應更多向這方面傾斜。”周小川稱,目前中國已經在多方面開展基層金融服務,包括農村信用社、三農服務、社區金融服務、支付手段等等。
全球普遍共識認為,對於社區、邊遠地區的金融服務最有效的辦法是利用數字技術網絡和移動設備。周小川表示,央行和業界會共同遵循這一服務方向,其中更為重要的是業界,包括傳統金融行業,例如銀行業、特別是小型金融機構,對此政府和央行層面希望給予一定激勵機制。除金融機構外,科技類企業也應遵循該方向提供技術支持,逐步改變貧窮、偏遠地區和基層地區的金融服務不足現象。
目前,包括肯尼亞利用手機發展普惠金融等地區的經驗已經被關註和借鑒。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表示,在數字普惠金融方面中國已經走在世界前列,當前更多強調在農村邊遠地區,讓廣大農民享有存款、貸款、匯款、支付、保險、查詢等基本金融服務,讓觸達邊遠地區的基本金融服務在扶貧攻堅和改革過程中發揮積極的作用,並且在提供服務過程中註意金融安全,將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G20峰會期間,螞蟻金服總裁井賢棟曾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業界談普惠金融多年,但在具體推進過程之中,有幾個核心難題很難解決,第一,如何有效地觸達更多的用戶,覆蓋用戶的問題,覆蓋的成本能否合理且和可持續。第二,信息獲取的成本,如何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風險管理的成本。這是兩大難題,但今天可以利用數字技術以可持續的方式解決這兩個問題。
周小川同時也指出,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和普及尚有較大的潛力。目前,科技力量發揮不充分,仍有較多政策制度方面的障礙,通過改革開放學習全球中普惠金融的先進經驗是黨中央國務院扶貧攻堅任務的主要內容。“在激勵政策方面,其中貨幣政策中,結構性信貸政策傾斜、扶貧再貸款也會在這個層面給與支持。”周小川說。
此前,在2016中國普惠金融國際論壇上,易綱層披露了《G20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的8條內容。分別是:倡導利用數字技術推動普惠金融發展;平衡好數字普惠金融發展中的創新與風險;構建恰當的數字普惠金融法律監管框架;擴展數字金融服務基礎設施;采取盡責的數字金融措施保護消費者;重視消費者數字技術知識和金融知識的普及促進數字金融服務的客戶身份識別;監測數字普惠金融進展。
去年下半年來,美元沖高、人民幣單邊貶值趨勢引發關註;今年以來,由於中國經濟企穩、跨境資本流動管控趨嚴,人民幣匯率穩重有升。“今年的人民幣匯率應該比較穩定,“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於3月10日在“兩會”記者會上表示。
人民幣匯率今年將趨穩
針對2016年下半年人民幣匯率的較大波動,周小川認為主要有兩大原因。
首先,“2016年下半年,中國對外投資和其他方面的外部花銷比較猛一些,每年下半年這個季節都會多一些,去年多得明顯一些,也包括有一些企業在外面收購的熱情比較高。”他稱。
其次,外部因素也無法忽視。“美國大選,特朗普當選,之後出現了很多和一般人預期不太符合的變化,因此導致美元指數上升比較猛。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幣)匯率波動比較大。”
統計顯示,自特朗普2016年11月初當選總統以來,由於市場對於美國財政刺激預期強烈,美元對一籃子貨幣一度累計升值4%,最高沖至12月的103.8。2016年12月中旬開始,美元指數逐漸收住了強勢的上攻步伐,1月一度跌至99附近。截至北京時間3月10日11:30,美元指數報101.88。
此外,3月美聯儲加息的預期近乎100%,中美利差未來收窄的趨勢也正在形成,這對於維持人民幣穩定而言意味著什麽?
周小川表示,“從外匯市場的交易層面上看,利率差異往往是導致一些短期操作方面的動因,錢是會朝著利率高的方向移動。但是,從中期的角度來看,各國的利率水平主要由國內經濟的情況所決定的,而國內的經濟情況既包括經濟增長、就業、對本國經濟的信心以及通貨膨脹率,通貨膨脹率各國也不一樣,各國利率也都是有差異的。”
他也用歷來以低利率著稱的日本為例。“你們看日本多少年利率都很低,跟其他貨幣有明顯的利率差距,但不見得說就一定會導致非常明顯的、持續的投機活動或者資本流動。”
此前,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在3月4日表示,從1月外匯指標可以看出,人民幣匯率、外匯儲備變動、結售匯差額、跨境收支差額等都指向外匯市場趨穩,2月趨勢更明顯。
當然,周小川也補充說,“外匯市場歷來是非常敏感的一個市場,會隨著整個全球經濟,也隨著中國所發生的各種事件不斷波動,誰也不能夠非常準確預期2017年走下來還會有哪些不確定性,哪些事件會發生。因此,正常的匯率波動是一個常態,也是一個正常的情況。”
美元強弱且待2月非農
就今年而言,人民幣波動將更趨市場化,並進一步擺脫美元的牽制。不過,鑒於美元仍在全球占據主導地位,且在一籃子貨幣中的占比最高,2017年美元的走勢仍然受到關註。
也就在3月10日21:30,美國勞工部將公布2月美國非農就業數據,這也是美聯儲3月議息會議前的最重磅經濟數據。各界普遍認為3月加息板上釘釘,但美聯儲主席耶倫仍將要著重關註此次非農數據,以此衡量是否能盡早拉開加息大幕。
當前,主流預期值為2月新增就業18.5萬人左右。與非農就業一起公布的失業率和平均每小時收入這兩個關鍵數據的預期值,分別為4.7%和增加0.3%。上月數據顯示,1月新增非農就業22.7萬人,遠超預期的17萬人次。如果周三公布的ADP數據能作為先行指標,非農數據將跟上月類似,甚至表現更佳。ADP數據顯示二月美國私營部門就業大增29.8萬人次,創下2014年4月以來最大增幅同時遠超之前18.5萬人次預期。
“全球市場已經對3月加息普遍存在認同,預期已經變成了市場行情。假設這個時候來個釜底抽薪,非農數據意外不好,或者3月沒有加息,則市場定大亂。美元出現過度拋售,非美報複性反彈。” KVB昆侖國際全球交易首席分析師魏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當然,如果2月數據符合預期,那麽美元上行趨勢大概率持續。
美元指數本周震蕩上行,漲幅接0.6%,美聯儲的鷹派表態使市場看好美元仍然有上漲動力。“在美元日線圖上的,從去年5月份開始的上行通道,從去年10月份開始,已經開啟了加速向上走勢。日線上,美元在相對的震蕩上行格局中。所以相應的上行阻力和下行支撐也在上移。103.5和101.1之間的區域,是接下來美元的表現區間。雖然要打破這個區間並非易事,但美元的上行趨勢整體保持得不錯。” 魏巍稱。
另外,他也表示,“美元的1小時線圖上,美元的短線支撐也很漂亮。趨勢線下方的粉色線的支撐,以及水平支撐價格101.5,將是今晚數據如果意外不好的情況下,美元的防線位置。而上方102.2的水平阻力位置,看看美元是否有機會一舉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