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清算銀行(BIS)最新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末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為126.16,連續7個月上漲並刷新歷史新高。
12月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指數環比續升0.75%,截至12月末為121.53,同樣連續七個月回升。
值得一提的是,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創歷史新高,是在強勢美元背景下實現的。
2014年美元兌所有31個主要貨幣料均升值,其中年美元/日元累計上漲逾14%,美元兌歐元則升值13%
人民幣有效匯率是以貿易加權的匯率指數,反映中國貿易商品的國際競爭力。
名義有效匯率等於其貨幣與所有貿易夥伴國貨幣雙邊名義匯率的加權平均數,再剔除通貨膨脹對貨幣購買力的影響,就可以得到實際有效匯率。
人民幣實際和名義有效匯率去年於6月開始企穩回升。此前截至5月,分別較1月時的高點回落5.98%和4.35%。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數據,2014年全年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和名義有效匯率分別上漲6.24%和6.41%,升幅較2013年的7.9%和7.2%下降。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文作者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徐高,授權華爾街見聞發布,同樣發表於微信號"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
1月15日,瑞士央行一則簡短聲明讓全球金融市場動蕩。在聲明中,瑞士央行宣布終止它於2011年設定的瑞士法郎(瑞郎)兌歐元1.2的匯率下限。
按照慣例,瑞士法郎兌歐元匯率以多少瑞郎兌換1歐元計價。因此,1.2的匯率下限意味著1歐元最少得兌換1.2瑞士法郎,因而確保了瑞郎不會對歐元升值太多。相應的,放棄1.2的匯率下限,就意味著瑞士央行將減少在外匯市場的幹預,從而放任瑞郎對歐元升值。
由於僅僅在3周之前,瑞士央行還曾重申堅守1.2匯率下限的決心,昨天的聲明讓市場大吃一驚。聲明發布之後,瑞郎對歐元直線升值,一天內升幅就已超過15%。很顯然,大幅升值的瑞郎必然會打擊瑞士的出口,惡化其國內經濟形勢。因此,瑞士國內股市在聲明之後大跌超過8%。
瑞士央行為何棄守1.2匯率下限?
盡管行為超市場預期,但瑞士央行此時棄守1.2匯率下限也有其道理。
在2011年歐債危機處於高潮的時候,瑞士作為全球資金的避風港,曾經吸引避險資金大規模流入,從而大幅推升了瑞郎匯率,對瑞士出口形成了明顯打擊。為了抑制瑞郎升值的勢頭,瑞士央行從那年開始宣布要將瑞郎對歐元的匯率穩定在1.2以上,並積極對外匯市場進行了幹預。
對瑞士央行來說,要維護1.2的匯率下限當然有代價。為了抑制瑞郎的升勢,瑞士央行必須要在外匯市場中賣出瑞郎,買入外幣。這樣一來,瑞士央行就像要抑制人民幣升值的人民銀行一樣,必須得放出大量外匯占款,導致其資產負債表快速擴張。目前,瑞士央行的資產規模已經達到5253億瑞郎,比2011年年底高出了50%多。
從2014年2季度開始,由於美國貨幣政策寬松度下降,而歐央行卻繼續處在放松路徑上,所以歐元兌美元大幅貶值。這連帶著與歐元維持最低匯率的瑞郎也對美元大幅貶值。從2014年2季度末到瑞士央行這次出其不意之前,瑞郎對美元已經貶值近15%。
跟隨歐元做了這樣大幅度的貶值後,瑞郎本身就面臨著不小的升值壓力。而在近期油價崩盤之後,從俄羅斯流入瑞士的避險資金也在增加,從而給瑞郎帶來更多升值壓力。而市場普遍預期在1月22日,歐央行會宣布進行量化寬松(QE),令歐元進一步走貶(瑞郎升值壓力會相應加大)。在這樣的背景下,瑞士央行先發制人地宣布與歐元匯率脫鉤,也在情理之中。
人民幣將面臨更大貶值壓力
作為一個離中國遙遠的小國,瑞士央行的此番舉措對中國直接影響很小。畢竟,對瑞士出口在我國總出口中所占比例才0.1%。但作為一個全球金融市場的重大超預期事件,瑞士央行的行動將從三方面給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帶來更大貶值壓力。
首先,瑞士央行此舉會進一步推高美元匯率。簡單來看,瑞郎升值自然意味著美元對瑞郎的貶值,因而似乎應該打壓美元匯率。但是我們需要註意,瑞士央行在棄守1.2的同時,還宣布將其現行的負利率政策進一步加強,把它給3月期銀行拆借利率(Libor)設定的區間範圍從之前的-0.75%到+0.25%,下調0.5個百分點至-1.25%到-0.25%。這是瑞士央行貨幣政策的明顯放松。我們還得記住,瑞士央行之所以棄守1.2匯率下限,是因為預期歐央行馬上會進行QE。應該說,在瑞士央行的舉動之後,歐央行進行QE的 概率變得更大了。這些在歐洲進行的寬松貨幣政策將給美元帶來更強升值動力(講到這里可以順便說一句,瑞士央行此舉對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價格的影響並非正 面)。而由於人民幣基本掛鉤美元,美元走強自然會帶動人民幣對其他貨幣的匯率進一步走高。這反過來會給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造成更強貶值壓力。
其次,瑞士央行的這次出其不意加大了全球金融市場的動蕩,勢必打壓全球資金的風險偏好。在這種情況下,資金將會從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流出,從而加大我國的資本流出規模,帶給人民幣更大貶值壓力。
最後,瑞士央行的此次行動有示範效應,會讓國際遊資在賭人民幣貶值上更多下註。從2014年12月開始,人民幣在即期和遠期市場上都出現了明顯的貶值壓力。在這種情況下,人民銀行通過上調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做出了維護人民幣匯率穩定的重要表態。不過,當瑞士央行都能3周前說的話不算數的時候,更多國際投資者會賭人民銀行也最終會放任人民幣的貶值。這種心態之下,人民幣匯率的空頭力量會上升。
綜上所述,在瑞士央行棄守瑞郎匯率下限之後,人民幣會面臨更大貶值壓力。
對中國資本市場意味著什麽?
可以想象,美元對瑞郎的貶值在短期內會利好大宗商品價格(大宗商品主要以美元計價),因而可能激發國內投資者對股市中相關周期板塊的熱情。但正如前文中所論述的那樣,美元走強的趨勢並不會因此而改變。因此,瑞士央行此次行動算不上是對周期股的重大利好。當然,由於我國國內宏觀政策正在轉暖,將帶動國內經濟增 長複蘇,我其實是看好國內周期股前景的。但那背後完全是另外一個邏輯了。
前文也已經分析,瑞士央行此舉將給人民幣匯率帶來更強貶值壓力。貶值壓力所對應的資本流出將會抽緊國內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從而推升短期利率。這對建立在流動性推動之上的金融牛市行情不是好消息。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兩天前瑞士央行宣布,放棄保衛瑞士法郎對歐元1.20下限的承諾。瑞士央行令市場震驚的“食言”掀起全球外匯市場一片腥風血雨。華爾街見聞此前援引外媒報道稱,多家外匯券商集體“爆倉”:福匯集團(FXCM)損失2.25億美元,盈透證券(Interactive Brokers)損失1.2億美元;投行紛紛現巨虧:花旗損失超過1.5億美元,德意誌銀行虧損1.5億美元。
為何取消瑞士法郎與歐元掛鉤的匯率下限會釀成如此“血案”?必須從美國衍生品交易數據看起。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公布數據顯示,截至本月13日,也就是瑞士央行公布上述決策兩天前,外匯期貨投資者押註瑞士法郎對美元走低的凈空倉增至2.6444萬份,這類倉位市值達32.4億美元。瑞士央行的“食言”決定一經公布,瑞士法郎對美元匯率應聲猛漲,漲幅高達21%。
美國券商Amherst Pierpont Securities的策略師Robert Sinche向彭博表示,瑞士法郎漲幅太大,突破了所有人合理的止損位,過去兩天許多交易者都在補進空倉。今後還會持續大量空倉回補。
當賣空的交易者試圖回購價格未跌反漲的證券時,就出現所謂空倉回補。在匯率急劇上漲的沖擊下,瑞士法郎上述巨量空倉可以想見面臨巨額損失。
事實上,如果不是瑞士央行意外突襲,瑞士法郎匯率幾乎毫無“翻身”可能。在歐洲央行近期將要推出全面QE的市場預期推動下,本月5日和13日歐元對美元匯率連創九年新低。而瑞士央行要履行瑞士法郎對歐元匯率不得低於1.20的承諾,就不得不大量買入流入國內的歐元“熱錢”,成為市場上唯一的歐元對瑞士法郎匯率“多頭”。
這樣的匯率保衛戰已使瑞士央行不堪重負,目前瑞士外匯儲備占GDP比重已經從2011的30%左右一躍升至如今的70%以上。面對資產泡沫風險加劇、瑞士法郎被嚴重低估的前景,瑞士央行出此“食言”之舉也不難理解。至少現在瑞士法郎迅速擺脫了被低估的風險。
彭博以購買力數據衡量發現,經歷了近日高漲,瑞士法郎躍升為高估程度最嚴重的G10貨幣。瑞士法郎對美元和歐元的匯率分別高估了27.5%和26.5%。
華爾街見聞昨日文章提到,花旗分析師預計,瑞士央行今後可能增加恢複瑞士法郎與歐元匯率掛鉤的可能性,以此創造雙向市場交易。除非明確表示“永遠不”與歐元掛鉤,否則瑞士央行可能讓掛鉤的猜測始終成為一種可能出現的情形。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1月15日,在瑞士蘇黎世,瑞士央行行長托馬斯·約爾丹在新聞發布會上發表講話。 (新華社/法新/圖)
1月15日,瑞士央行突然宣布放棄1歐元兌1.2瑞士法郎的匯率下限,同時還將活期存款利率從-0.5%降至-0.75%。也就是說,如果你往瑞士銀行存入1000塊錢,不但沒有利息,還要交7.5元。
2011年9月,為了防止瑞士法郎過度升值,影響本國出口,瑞士央行設置了匯率下限。之後,歐元兌瑞士法郎一直維持在1.2左右。
受歐元國家經濟增長乏力,盧布大幅貶值影響,尤其是歐洲或將啟動全面量化寬松,瑞士央行要想努力維持這個下限也變得日趨艱難。
倫敦對沖基金SLJ Macro Partners創始合夥人任永力對財新記者表示,與其說瑞士央行的決定反映的是瑞士法郎的境況,不如說反映的是歐元的狀況。在歐洲央行很有可能即將開啟持續多年的全面QE的情況下,歐元很可能會大幅貶值,因而會有大量資金流入瑞士,瑞士央行判斷沒有足夠的能力再將瑞郎維持在上限之內。
據界面新聞消息,光大證券在最新報告中也認為,對瑞士央行來說,要維護1.2的匯率下限有很大代價。為了抑制瑞郎的升勢,瑞士央行必須要在外匯市場中賣出瑞郎,買入外幣。這樣一來,瑞士央行就像要抑制人民幣升值的中國人民銀行一樣,必須得放出大量外匯占款,導致其資產負債表快速擴張。目前,瑞士央行的資產規模已經達到5253億瑞郎,比2011年年底高出了50%多。“在預期歐洲央行會采取量化寬松的背景下,瑞士央行先發制人地宣布與歐元匯率脫鉤,也在情理之中。”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認為。
1月15日,瑞士央行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取消了這一匯率下限,隨即瑞士法郎兌歐元和美元匯率迅速飆升,“這條消息在歐洲時間上午10時30分傳出後,尾盤時分,歐元下跌13.8%,至1歐元兌1.0355瑞士法郎。”倫敦某個交易大廳的一名銀行家向《金融時報》表示。
此外,瑞士股市也隨之出現暴跌。該國出口商擔心瑞郎升值後,產品在國外更加昂貴,出口份額將難以保證。受此影響,該國主要股指SMI在瑞士央行宣布消息之後下滑10%。
“瑞士央行今日的行動像是海嘯;對本國出口行業(如手表、珠寶等)和旅遊(都將產生嚴重影響),並最終對整個國家都是如此。”制表企業斯沃琪集團的首席執行官尼克•海耶克表示。
另一方面,“很多人之前通過瑞士法郎借貸是因為很便宜,而現在,那些借了瑞士法郎的人債務比昨天多了大約15%。但是任何一個擁有瑞士資產的人都變得更富有了,所以有贏家,也有輸家。”Carl B. Weinberg說。
2014年里風光無限的美元在2015年還能走多遠呢?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2014年美國經濟走強,美聯儲削減債券購買規模並開始考慮加息,直接導致美元全面反彈,美元兌日圓和歐元的漲幅接近14%。到了2015年美元延續上漲行情,市場目前普遍認為美元還將進一步走高。
當前美元走勢與全球貨幣政策分化有關,歐元區和日本經濟舉步維艱,中國經濟放緩,美國以外其他地區的央行目前不會收緊政策。日本央行正在實行大規模的量化寬松,歐洲央行料將加入購買主權債的行列。美國經濟前景改善以及加息舉措可能帶動資金流向美國資產,從而進一步提振美元。
根據歷史來看,目前美元的升值幅度還不算高,美聯儲數據顯示,經貿易加權和通脹調整後,2014年下半年美元升值7%左右,相比之下高盛的報告中指出,1978年末至1985年中美元上漲了53%,1995年中至2002年初美元升值34%。
不過單向押註美元升值存在的風險是多頭過於擁擠。就像美銀美林在近日的報告中說的一樣,美元多頭頭寸已達到極限水平,可能導致美元短線上行空間受到限制。如下圖所示,根據美國商品交易委員會(CFTC)數據,美元多頭已經達到歷史最高值:
就這點而論,若美國數據走軟,或美聯儲不願加息,則美元很容易受到打擊。但投資者的這一押註擁有強大的後盾:那就是像歐元區和日本這樣艱難應對極低通脹率的大型經濟體需要壓低本幣。這些經濟體的央行官員實際上在指望通過壓低本幣來引進通脹、輸出通縮。有了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作為後盾,投資者就選擇了隨大流的策略。
鑒於美國經濟增長相對穩健,美國成了唯一一個能夠抵禦上述經濟體輸出的通貨緊縮的真正目的地。美元正在起著安全閥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美元走強對於全球經濟而言是好事。
但美元升值對美國經濟來說並不是件好事,會直接抑制美國的海外利潤並拖累增長,但相對來說因出口僅占美國GDP的13%,這一比例低於其他任何一個G7成員國,從全球角度考慮,美元走高對美國的影響將小於其他國家。所以在理想的世界中,美元走強還將有助於抵禦其他國家和地區——尤其是歐元區——出現的通縮風險。
不過這個世界中理想的事情太少了。如果美國投資者因美元上漲而將資金轉回國內,則新興經濟體可能會遭受打擊。但如果美國國債收益率維持在低位,這些經濟體或許還有一點退路。美國國債是決定新興經濟體海外借貸成本的一個關鍵因素。今年到目前為止,美國國債收益率還沒有開始上漲。
對於歐元區和日本來說,追求貨幣貶值的做法可能帶來危險:匯豐(HSBC)認為,對於歐元區和日本來說,貨幣貶值可能會失去控制。對於日本而言,為提振經濟而采取的進一步非常規措施或導致失控的情況出現。日本央行目前已經在大規模地買入資產。而對於歐元區來說,對希臘退出歐元區的擔憂重燃可能令市場失去對歐元的信心。
上述這兩種情境都可能使各自貨幣兌美元的匯率出現無序下跌,給全球經濟帶來更大的問題。對於美聯儲來說,也不願意看到美元進一步大幅上漲。而日圓大跌尤其會震動亞洲市場,使得中國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處在尷尬位置。
當下的事實情況是匯率戰仍在繼續。盡管現在匯率戰的風險已經高得多,但目前只發生在七大工業國內部,所以沒有人公開討論這個問題。
全球超寬松的貨幣政策試驗最後能否善終,抑或預示著新危機的開始,2015年的美元走勢將起到相當大的決定作用。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在人民幣對美元走軟的大背景下,美國財政部長表示,美國對中國的匯率擔憂持續增加。
美國財政部長Jack Lew本周五在達沃斯論壇上講話稱,美國過去數年對中國的匯率憂慮持續增加,不過他也補充道,中國貨幣透明度已經有所提升。
Lew還稱,美國經濟強於其他國家,強勢美元對美國是利好。
長期以來美國國內存在一種聲音,將美國的失業增加歸咎於中美貿易不平衡,認為人民幣被低估了,構成對中國出口產品的補貼。
不過,在過去10年間人民幣對美元主要處在升值趨勢中,2014年是人民幣對美元匯價唯一收跌的一年。
2014年至今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了近3%,但是同期人民幣對主要貿易夥伴國貨幣加權匯率卻上升了7.5%,可見人民幣走軟或是因為美元過於強勢。
目前,除美國開始考慮收緊貨幣政策以外,全球主要國家央行競相放水,各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也是一跌再跌,人民幣匯率也又來到了十字路口。
昨日,歐洲央行宣布了總規模達1萬億歐元以上的資產購買計劃,此後歐元對美元匯率不到24小時內便大跌超過4.3%,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今日下跌0.3%。
中國央行副行長潘功勝今日講話稱,歐洲央行購買債券的QE項目有助於中國出口增長,但可能導致美元匯率進一步走高,使人民幣面臨更大的貶值壓力。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歐元還能跌多少?這個答案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歐洲央行最終宣布全面QE,各大投行均開始大幅下調歐元匯率預期。許多分析師開始猜測,2015年歐元對美元將跌至平價。上一次歐元對美元1:1的時候還要追溯到2002年。
管理規模達1.68萬億美元資產的Pacific Investment Management外匯主管Thomas Kressin向《華爾街日報》表示,
如果你在幾個月前問我歐元的匯率預期,我不可能說歐元會在幾年內跌至平價。但是現在,我認為歐元對美元會有可能在今年末跌至1:1。
摩根士丹利在歐洲央行的QE計劃之後下調了2015年歐元對美元預期至1.05,此前為1.12;美銀美林則預計年末歐元會跌至1.10,此前的預期為1.20;匯豐控股對於歐元的預期從1.15下調至1.09。
本月22日,歐洲央行央行行長德拉吉正式宣布擴大資產購買規模。從3月起每個月購買600億歐元,持續到2016年9月,若歐元區通脹回升接近2%則會停止購債。如果持續到明年9月的話,總規模接近1.2萬億歐元。
歐元對美元在該消息公布之後24小時內跌幅超過500點,而周日希臘大選結果公布之後則繼續刷新11年低位,最低見於1.1097。
過去數年歐元一直保持相對高位,這主要是由於歐洲央行相較於其他主要央行在寬松政策上執行較晚。2008年1歐元可以兌換1.60美元,2014年5月的時候歐元對美元都處於1.40水平。在此期間,美聯儲、英國央行和日本央行都執行了不同規模的寬松措施。
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的固定收益CIO Nick Gartside認為,歐洲央行的表態已經確認歐版QE將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
德意誌銀行首席國際經濟學家Torsten Slok在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
歐洲的問題不會消失,美國的表現會更好,歐洲會一直落後,這會在相當一段時間內給歐元施加下行壓力。
而投資管理公司Brandywine Global的證券經理Jack Mclntyre在CNBC的節目中預計,
歐洲央行的QE會推動資金離開歐洲,奔向美國。考慮到短期內美國經濟對美元的提振,歐元對美元匯率還會跌得更低,可能會跌破1:1。美國國債會比收益率極低的德國國債更有吸引力。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文作者為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文章授權發表
從2014年12月開始,人民幣對美元表現出了明顯貶值壓力,並延續至今。目前,盡管人民幣對美元的官定匯率——匯率中間價——仍然保持穩定,但即期匯率市場上的每日收盤價相比中間價貶值幅度已經接近2%,達到了政府所允許的日內波動幅度上限。同時,人民幣在離岸遠期市場(NDF市場)上也走弱。以遠期匯率推算,目前市場預期在未來12個月里,人民幣將相對美元貶值接近4%(圖1)。
人民幣的貶值壓力主要來自近期美元的強勁升值。就經濟增長來看,美國目前在發達經濟體中一枝獨秀。而美聯儲的貨幣政策也明顯緊過歐央行和日本央行——在其他主要央行還在進行量化寬松(QE)或降息的時候,美聯儲今年正準備加息。這種經濟面和貨幣政策面的明顯差異令美元大幅走強。人民幣由於與美元掛鉤——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幾乎沒變——因而也被美元帶著相對其他貨幣大幅升值。既然漲得多了,自然就有貶值壓力。因此,在美元走強的同時,人民幣對美元的市場匯率明顯走弱(圖2)。
人民幣的貶值壓力伴隨著資本的流出。用外匯占款、貿易順差等數據可以估算出,2014年12月我國單月資本流出達到了創紀錄的6千億元。而在2013年6月“錢荒”的時候,我國一個月的熱錢流出也不過3千億元。考慮到目前仍然較強的貶值壓力,近期資本流出的規模也不會小(圖3)。
資本流出令國內金融市場資金面抽緊。隨著人民幣貶值壓力的加大,國內金融市場中的資金價格明顯走高,表明資本外流已經影響到了國內資金面。這與2014年2月份那次人民幣貶值形成了明顯反差。在去年2月,人民銀行通過大量賣出人民幣,主動壓低了人民幣匯率,打掉了當時市場內的人民幣升值預期,為去年3月匯率日內波動幅度平穩放大創造了條件。而當時人民銀行賣出的人民幣(也就是外匯占款)也補充了金融市場的資金,令國內利率在人民幣走貶的同時走低。而去年12月至今的這次貶值則伴隨著資本的流出,讓國內利率走高。從這樣的匯率和利率組合來看,當前的貶值更像2013年6月“錢荒”時的那一次,而與2014年2月的貶值完全不同(圖4)。
面對資本的流出,人民銀行將對外穩匯率,對內放流動性做對沖。盡管人民幣貶值壓力已經加大,人民銀行仍然維持了匯率中間價的穩定,釋放了穩定匯率的信號。這是非常必要的。如若不然,市場中的貶值壓力還極可能進一步加大,引發更多資本流出,加大政策應對的難度。由於人民銀行對人民幣匯率有充分的掌控力——人民銀行既有權設定匯率中間價,也是即期匯率市場里最大的交易者——因此未來人民幣匯率仍將保持穩定。而在資本流出的同時,人民銀行出於維護國內資金面平穩的角度,通過逆回購、MLF、再貸款等公開市場工具向金融市場投放了資金,進行了對沖。考慮到目前貨幣政策定向寬松的基調,我們相信接下來人民銀行仍然會以公開市場作為應對資本流出壓力的主戰場,而慎於降低存款準備金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離岸人民幣周五大幅下跌,投資者預計中國央行或將最快於本周放寬人民幣單日波動區間,為人民幣進一步貶值鋪路。中國央行目前為人民幣設定中間價上下2%的波動區間。
華爾街見聞昨日提到,本周五歐洲時段,離岸人民幣匯率大跌0.4%至6.2885一線,創下2012年10月以來最低。而在美國交易時段,離岸人民幣跌至6.2887,較央行當日6.1370的中間價下跌2.5%。
離岸人民幣的下跌顯示出了美國走強給全球貨幣帶來的壓力,全球央行都紛紛降息,推動貨幣貶值,以對抗疲軟的經濟增長。
華爾街見聞昨日提到,俄羅斯央行意外降息200個基點至15%。隨後,盧布迅速跌破70大關。而丹麥央行周四再度意外降息,為丹麥央行兩周內的第三次降息。
周五離岸人民幣跌破央行2%的單日波動區間,顯示出投資者預計中國央行將進一步推動人民幣下跌。
人民幣走低可以幫助推動中國的出口,並推動經濟增長。然而,另一方面,人民幣下跌或促使海外投資者加速從中國撤出資金。中國政府已經擔心,投資者會因中國經濟放緩而撤資。
投行Brown Brothers Harriman全球新興市場貨幣策略主管Win Thin向《華爾街日報》表示,
人們正下註人民幣會進一步下跌。
一些投資者甚至認為,中國央行將擴大人民幣日內交易區間。去年3月,中國央行擴大人民幣日內交易區間至2%。
First Eagle Investment Management投資經理Michael Ning向《華爾街日報》表示,
離岸人民幣的下跌顯示出市場預計中國央行將進一步擴大人民幣日內交易區間。
不過,Win Thin不這麽認為。他向《華爾街日報》表示:“我不認為中國央行會在市場處於壓力的時刻引入大的政策變化。現在不是改變外匯政策的時刻,我想中國政府明白這一點。”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周三,中國央行在人民幣貶值的大趨勢下上調人民幣中間價至6.1282,上調幅度創下去年12月8日來最大。當日,人民幣即期較中間價大幅下跌,跌幅一度達到1.956%,至6.2477,逼近2%的匯率限制。
許多市場人士將此舉解讀為央行不會允許人民幣大幅貶值。因人民幣進一步的貶值將會推動更多的資本外流,並損害內地市場的流動性。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新浪財經網截圖/圖)
1月26日,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大幅低開,貶值一度達500點至6.2572。截至16:00,人民幣即期報6.2538,跌幅0.4175%。
2014年3月15日,中國央行宣布,將人民幣兌美元日間允許波幅擴大一倍,從圍繞中間價上下1%擴大至2%。按照今日早盤即期匯率盤中最低價6.2572計算,較中間價折價達1.935%,逼近2%的跌停位置。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美聯儲加息預期的增強以及今日早間希臘極左派聯盟大選獲勝對於歐洲經濟的“雪上加霜”,都對人民幣匯率走勢造成影響。
1月22日歐洲央行推出量化寬松政策以及全球各大央行相繼實施寬松政策,讓人民幣的貶值壓力倍增。在歐洲央行宣布QE之後,中國央行日內下調人民幣中間價,該信號也稱為推動人民幣貶值的因素之一。
據新浪財經消息,對於今日人民匯率貶值走勢,交銀國際宏觀經濟師李苗獻指出,市場押註人民幣貶值並非毫無風險,因為中國央行擁有巨額外匯。人民幣貶值不大可能超過中國央行容忍限度。
民生證券宏觀研究團隊指出,歐央行購債會提振市場風險偏好,歐元將貶值,利好美元。未來美元可能最強,人民幣次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有貶值壓力,但在央行幹預之下,貶值幅度不會太大,總體雙向波動。
路透社報道也顯示,目前緩步貶值的人民幣中間價已反映了央行維穩意圖。某城商行交易主管稱,目前央行並不希望人民幣貶值,因若央行中間價大幅度低開,則意味著監管層鼓勵市場做空人民幣,這將加大資本流出壓力並造成人民幣進一步貶值,這樣的惡性循環不是央行所願見到的。
不過,並非所有人都反對人民幣貶值。在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看來,當前人民幣有效匯率並不均衡,而是被持續高估。如果人民幣高估被修正,也就是通過匯率貶值,則中國經濟將輕松回到7.5%以上的增速,他甚至大膽預計今年匯率最大貶值幅度將達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