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美貿易掌門人首次會面達成共識 貿易戰不符合兩國利益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代表萊特希澤把他上任後的首次公開亮相機會獻給了亞洲,並強調美國偏好自由貿易。

與此同時,此次中美雙方的貿易掌門人也終於實現了首次會面:當地時間5月21日下午,第二十三屆亞太經合組織(APEC)貿易部長會議在越南河內舉行期間,中國商務部部長鐘山應約與萊特希澤舉行工作會談。

萊特希澤

萊特希澤在會議中表示,美國不會改變退出TPP的決定,對於美國來說,雙邊談判要優於多邊談判。

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則認為,考慮到特朗普振興經濟需要資金,“這正好是中國推動和特朗普關於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談判的最佳時機”。

中美雙邊貿易難題

由於美國民主黨在程序上的刻意拖延,萊特希澤的聽證投票被拖到了5月份,而他在提名通過並宣誓就職後就匆匆飛往越南參加APEC貿易部長會議,並在會議期間同鐘山會談。

在會談中鐘山表示,習近平主席與特朗普總統在海湖莊園舉行了歷史性會晤,為中美關系發展指明了方向。中美互為重要的貿易投資合作夥伴,經貿關系是雙邊關系的“壓艙石”和“推進器”。

鐘山表示,在經貿領域加強合作、管控分歧,推動雙邊經貿關系的新發展、新提高、新突破,是雙方共同的任務。

萊特希澤則表示,貿易戰不符合兩國利益。美方樂見《中美經濟合作百日計劃早期收獲》就一些議題達成共識,願與中方共同努力,采取正確、合理方法處理好雙邊經貿關系中的難題。

中美貿易之間的難題

在5月22日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的一場小型交流會上,周世儉指出,特朗普的執政特點更務實,更著重於實際利益。但是中美之間也還是有摩擦的,即外貿逆差問題。

“這幾年美國對我們的外貿逆差實際上在縮小,從前年的(占美國整體逆差)51%降至去年的47%。”周世儉表示,現在美國最大的貿易逆差夥伴是中國、日本、德國。

而從歷史上來看,美國政府多年來的習慣做法是讓貿易夥伴匯率大幅度升值,以達到減少之間貿易逆差的目的。周世儉表示,上個世紀80年代初美國讓馬克大幅度升值,80年代中期又讓日元大幅度升值,90年代則令韓元大幅度升值,新世紀以來一直在推動人民幣大幅度升值,但效果卻是,多年來美國對德國、日本、韓國和中國一直處於貿易逆差狀態,從未發生逆轉。

2016年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對德國的逆差670億美元,對日本逆差720億美元,對韓國逆差283億美元,對中國逆差3660億美元。周世儉表示,以中國為例,從2005年7月到2015年8月上旬,人民幣升值高達36%,而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從2005年的2016億美元增加到2015年3657億美元,增長81.4%。“人民幣升了,逆差絲毫沒有減少。但是特朗普依然是這個觀點,認為中國是貨幣匯率操縱國,盡管這次通過海湖莊園會談,特朗普不說中國是匯率操縱國了,但是我認為這個問題並沒有根本解決。”

周世儉強調,要在匯率的問題上做好準備,等特朗普內閣班子穩定之後,很有可能和中國談人民幣匯率問題,並通過讓人民幣升值的辦法來減少中國對美出口。

那麽,如何為中美貿易尋找共同利益?

周世儉寄希望於特朗普可以在民用高新技術方面有所行動。他指出,民用技術即清潔能源、替代能源、節約能源等方面的技術。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曾三次承諾向中國轉讓民用高新技術,但用原來一位中國高級官員的話來講,奧巴馬的承諾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這個商機不單對中國有利,也給美國提供了上千億美元的商機,而中國環境轉好以及中國消耗能源減少對全世界也有利,這是三方面得利的事。” 周世儉表示。

與此同時,他指出,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也需要加強中美合作。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執行局副主任陳文玲表示,在投資方面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美之間的利益交會點非常多:中國有最大的工程承包集團,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承包的十大企業前八位都是中國的。

BIT談判的最好時機

周世儉指出,目前特朗普振興經濟急需資金,這正是推動中國與特朗普關於BIT(中美雙邊投資協定)談判的最佳時機。

實際上,中國對美國的投資已經出現井噴現象。周世儉指出,按照中方統計,2013年中國對美投資40.1億美元,2016年對美投資200.8億美元,截至2016年底,中國對美國投資累計達到505.7億美元。

而根據美國榮鼎咨詢公司的統計,2013年中國對美投資140億美元,2016年達到456億美元。截至2016年底對美累計投資1074億美元。周世儉解釋道,之所以出現數據不同,是因為美國的數據包括了第三方,如註冊地在中國香港、澳門、維爾京群島、所羅門群島的中資企業,因此比中國統計的對美投資規模更大。

“初步感覺是,在特朗普政府任期內,中美經貿將比在奧巴馬任期內會有更大的發展。” 周世儉表示,因為特朗普要振興美國經濟,就離不開中國。

與此同時,中國的大中型企業擁有對美國和歐洲投資很高的積極性。因此,周世儉表示,推動BIT談判也有利於雙方互惠互利、合作共贏。

自2008年以來,中美兩國一直在就BIT進行談判。此前中國美國商會主席吉莫曼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曾指出,預期BIT談判將在2017年末或2018年初完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313

美聯儲5月會議紀要:加息或很快到來 漸進式縮表獲共識

美聯儲周三公布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 5月會議紀要。紀要顯示,聯儲委員在縮減資產負債表方面獲得廣泛共識,如果經濟發展符合預期,“不久後”將啟動下一次加息。

紀要顯示,幾乎所有官員都支持以緩慢,漸進的方式結束再投資政策,而不是立刻終結。現階段美聯儲並不希望通過出售其4.5萬億美元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來“縮表”,而是隨著債券等資產到期後逐漸減少再投資規模。在這種方法下,一開始較小規模的資產再投資將退出,每三個月提高一次,直至逐步到位(外界分析最終資產負債表規模可能在2.5萬億美元)。除非美國經濟前景出現明顯惡化,美聯儲將在年內正式“縮表”。

在利率政策上,大部分美聯儲官員認為“不久後”將再次加息一次,暗示美聯儲內部對下月加息的預期依然很高。部分官員認為美國經濟將從一季度的低迷中反彈,三月疲軟的通脹數據不是新趨勢的開始。5月會議期間美國四月通脹數據尚未公布,勞工部數據顯示,美國4月通脹同比上升1.9%,2015年10月來首次低於2%。

委員們預計,隨著未來幾個月就業增長、家庭收入和財富上升以及消費者信心走強,支出將有所加大。由於對未來美國的經濟增速委員間存在一定分歧,雖然不少委員支持盡快加息,也有部分官員認為以更慢的步伐加息“更合適”。

下一次美聯儲FOMC會議將在6月13日至14日舉行,美聯儲主席耶倫屆時將召開新聞發布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467

菜鳥總裁:雙方應有胸懷達成共識 但鄙視挑撥中傷炒作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02/163406.shtml

菜鳥總裁:雙方應有胸懷達成共識 但鄙視挑撥中傷炒作
i黑馬 i黑馬

菜鳥總裁:雙方應有胸懷達成共識 但鄙視挑撥中傷炒作

“菜鳥的望遠鏡里沒有對手,都是夥伴和榜樣。”

i黑馬訊 6月2日消息,對於菜鳥順豐之爭,菜鳥總裁萬霖今日下午發出最新聲明表示:保護消費者數據安全是菜鳥的底線,相信菜鳥和順豐應該有能力和胸懷達成共識。但鄙視有人借正常商業沖突挑撥中傷謀一己私利的行為。

以下為萬霖聲明全文:

1,豐巢快遞櫃和菜鳥數據對接後,一直大量調取淘寶用戶電話號碼等信息,並超過合理使用範圍,存在嚴重安全隱患,這是此次事件的核心起因。保護消費者數據安全是菜鳥職責所在,更是菜鳥的底線,不能有任何退縮,相信社會各界會理解。

2,此次事件,即使雙方對快遞櫃的數據安全問題無法達成一致,也只是個局部問題。但令人遺憾的是,順豐把一個局部問題擴大為面向眾多商家和消費者的事件,給客戶和消費者帶來困擾。目前我們迅速聯動了物流行業,已經將對消費者和商家的的不方便降到最低。也希望順豐冷靜、理性研判數據安全的重要性。在保護消費者數據安全問題上,我們認為雙方應該有能力、也有胸懷達成共識。

3,只要能夠保證商家和消費者數據信息安全,我們隨時願意跟順豐坐下來談。數據安全和隱私是天大的事,我們需要付出天大的努力。我想重申一點:菜鳥跟物流行業絕非競爭關系,而是合作夥伴。菜鳥的責任是用技術和數據服務去支持全球的物流快遞公司更加有效的提供服務。我們樂見快遞物流公司的成功。快遞公司越成功,菜鳥越成功!

4,事實上菜鳥和順豐一直在努力溝通。商業合作有競爭、有沖突很正常。沖突本身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但此次商業沖突,被人利用在媒體上挑撥中傷,暗中策劃,推波助瀾,為了自己的私利,唯恐天下不亂,試圖形成社會事件。這絕非第一次,相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我們對此表示鄙視。菜鳥的望遠鏡里沒有對手,都是夥伴和榜樣。菜鳥會堅定不移的做好大數據物流平臺,致力於幫助中國物流大幅提升效率,堅定維護消費者數據安全,我們的初心不會改變。

菜鳥網絡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148

區塊鏈的最大共識是賺錢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224/167361.shtml

區塊鏈的最大共識是賺錢
陳菜根頻道 陳菜根頻道

區塊鏈的最大共識是賺錢

人是貪婪的,對於財富的覬覦,幾乎是每個人的基因,掌握的財富越多,就會胃口越大。在貪欲的唆使下,幾乎每個物件都可能會成為斂財的工具,這是人類的宿命,而當下如火如荼的區塊鏈,正在成為貪欲的新代言人。

來源 | 陳菜根頻道(ID:chen-cai-gen)

人們的生活畢竟太單調了,除了賺錢和花錢,幾乎找不到一個安心的信仰,來承載幾十年人生的意義。區塊鏈會成為人類真正信仰的導航嗎?不會,至少從當下的蕓蕓眾生里,無法感受到,據包括諸多的精英份子。

賺錢成為了區塊鏈的最大共識,這符合區塊鏈的三個屬性:多方協作、價值不對稱和容易數據化。因為,很少人是賺增量的錢,大都是通過多方協作,在一個生態里把存量的錢進行再度流轉,在當下技術未能帶來利潤的情況下,區塊鏈的每個暴富點,無一不是圍繞存量財富的二度收割,尤其是區塊鏈價值認知的不對稱,成了財富收割的利器,更巧妙的是,每個行為、權益、物品等統統變成了顆粒極小的財富度量,以數據的形式呈現在財富簿上。

timg (2)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現實一再告訴我們,商業逆襲是一場財富爭奪戰,都在試圖用泡沫和啤酒輪番洗劫用戶的口袋,只是洗劫的姿勢,有的稍顯銷魂,有的太過赤裸。

比照區塊鏈世界模型,目前整個區塊鏈圈層尚處於兩個極端狀態:不明技術真相的,拿著共識鼓吹革命,以謀認知紅利;深諳技術真相的,力爭上遊,期待在四萬個項目中拔得頭籌,成為區塊鏈時代的BAT,這個刺激的成就感,正吸引著無數的人加入一戰成名的行列。但尤為可惜的是,遍覽各項目,尤其是在經濟制度上的拙劣表現,就基本可以判斷,真正能稱霸區塊鏈這個圈子的人,尚未出現。

財富的暴漲,固然令人欣喜,但誰人又能像一代帝王那樣運籌帷幄、兼濟天下呢?這需要有經歷淬煉後的肚量和智慧,才能僥幸采擷。當自己張口閉口共識的時候,可曾忖度過自己在日常生活里,是否就有了讓人稱羨的人格?

區塊鏈圍城內的人,兩成人賺了八成人的錢,這里並非歡騰一片,而是充滿了狡黠,只是被吞噬者篤定會有進場者買單,才願意相信傷疤會變成取勝的軍功章。而圍城外的人,也不再慌張,因為這堵城墻其實是一道孱弱的馬奇諾防線,對於精明的高手而言,他可以利用現實世界的便利,繞墻進入圍城的頂層,而弱者則因為認知和籌碼的不足,繼續淪落為食物鏈的末端。

區塊鏈的數據存儲是分布式的,但財富的分布,則永遠是集中式的,這條規律從未改變。財富的共產主義沒錯,但財富的共享主義則是天方夜譚,而“共產+私享”則是無數人的內心映射。另外,財富作為一個聖物,是正義和邪惡的合體,是一把絕大多數人無法玩轉的倚天劍,所以,有的人用金錢毀滅世界,有的人用金錢拯救世界。會賺錢的人太多,而會分錢的人則太少了。

在我的認知里,分錢藝術比區塊鏈技術難多了。技術是一個階段性難題,而分錢則是伴隨了人類歷史的長期話題,這也是經濟學存在的意義。

timg (1)

區塊鏈不是一個能人誌士就能搞定的,一如三國時期的群雄並起,人才的流動要比領土的更叠頻繁太多,發幣撒幣的動作,固然催生了賺錢的共識,但在商業疆土上的拓展,必須有一群大德大才之士挺身而出,擔負起技術落地前的信任肉身。這些人必須雄才大略、腹藏良謀、兼濟蒼生、膽識過人,與其說這是一場新技術革命,不如說這是一場秀盡智商和情商的人才拉力賽。真正能擔當時代大任的,鳳毛麟角,哪怕是摧城拔寨、笑傲一方江湖的將軍,都少得可憐。大家更多是在巧立技術名目,借此斂財。

社區正在成為區塊鏈共識的載體,但當下區塊鏈社區看似浩浩蕩蕩、威風八面,但真正通曉古今、懂得經濟本質和規律者,寥寥無幾,這樣的社區構成尚且經不起政策和價格的一絲風吹草動,哪怕一點異見,都會讓社區分崩離析。用金錢澆築的房舍,是最脆弱的建築,因為金錢的最本質屬性是流動性,自古“財聚人散”,區塊鏈世界里的金錢集中流向,必然會讓看似的熱鬧最終變得不歡而散,哪怕是穿著花樣共識的護心服,也難掩一顆銹跡斑斑的賺錢之心。

當下的區塊鏈項目,99%不會死於技術難以落地,而會卒於共識歪曲、人心向背。

u=4129574002,3744633697&fm=27&gp=0

區塊鏈共識的進階,會有一個過程,在當下這個洪荒期,基於認知和圈層的賺錢,尚屬於共識1.0階段,幸運的是它的體量尚不足以影響整體世界經濟結構的大局,監管和政策介入的成本偏低,區塊鏈這個大社區里,需要更多方角色的介入,尤其是具有服務職能的政府,更加不能缺位,而社區內的人也不應該表現的像驚弓之鳥,獨立於世外。

一個個熱鬧的區塊鏈社區,還算不上一片片森林,頂多是幾棵樹上的鳥窩,為了搶食而嘰嘰喳喳,哪怕來個三級風,大家也會作鳥獸散。真要夢想著打造一片森林,那就勇敢的下樹,開鑿溝渠,引水入流。

面對著當下因賺錢而凝結的區塊鏈社區,我想起了一個耳熟能詳的數學題:樹上有10只鳥,獵人用槍打死1只,樹上還有幾只?

區塊鏈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073

中美經貿磋商就部分問題達成共識 雙方同意建立工作機制保持密切溝通

5月3日至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與美國總統特使、財政部長姆努欽率領的美方代表團就共同關心的中美經貿問題進行了坦誠、高效、富有建設性的討論。

雙方均認為發展健康穩定的中美經貿關系對兩國十分重要,致力於通過對話磋商解決有關經貿問題。

雙方就擴大美對華出口、雙邊服務貿易、雙向投資、保護知識產權、解決關稅和非關稅措施等問題充分交換了意見,在有些領域達成了一些共識。

雙方認識到,在一些問題上還存在較大分歧,需要繼續加緊工作,取得更多進展。

雙方同意繼續就有關問題保持密切溝通,並建立相應工作機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511

德勤中國區塊鏈發起人秦誼:區塊鏈成本取決於共識基礎高低

“當我們還不知道一個什麽東西是什麽的時候,我們就相信它能改變世界、改變未來,這好像是神一樣的存在了。”德勤中國區塊鏈發起人、亞太區投資管理行業主管合夥人秦誼女士今日在第一財經技術與創新大會上談到區塊鏈技術時表示。

秦誼表示,區塊鏈是的特點已經非常明確——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分布式的架構、共識原理。“但其實區塊鏈是幾種技術的結合。” 秦誼說,“第一個是加密技術,第二個是共識算法,第三個是智能合約,第四個是分布式的架構。以上技術結合在一起,幾十年前,中本聰做成了比特幣。”

秦誼重點談到了區塊鏈的共識機制。“如果今天我們在做一筆金融交易的時候,共識的基礎是很高的,因為不僅券商是國家監管的機構,還要符合各種監管的要求。共識基礎高,對區塊鏈的要求就很高。” 秦誼表示。

“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我們兩個人互不相識,在淘寶上面大家買個5塊錢的東西,那麽共識的基礎就很低。”她舉例稱,“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就牽涉到了區塊鏈的設計,在共識基礎很低的情況下,我們這個交易用區塊鏈挖礦的技術來達到共識,這樣速度就會加快。然後我們也更能夠在一個沒有信任的環境中,達到一個交易的目的。”

秦誼表示,為了能更有效地達成共識,更快地促進一筆交易的形成,便誕生了挖礦的機制。“我們要求區塊鏈的基礎的架構,共識能夠更快更有效地達到,使得大家能夠在這個平臺上面,更快地形成交易的結果。”她說道,“在沒有信用的環境中,產生信用,這也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

“現在從機構的角度來講,當然是從盈利、效益、開源這個角度出發,很多國外的金融機構開始研究區塊鏈。” 秦誼說道,“但是區塊鏈究竟是什麽?現在哪些區塊鏈是在應用?那些技術機構在群的哪一層上面進行突破?傳統的區塊鏈在無信任情況下面,要進行交易的這些區塊鏈,究竟在研發哪些商業模式?遇到哪些困難?我覺得這是大家回去要好好思考。在我們投資哪家公司的時候,需要思考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395

外交部:聯合聲明反映的是中美雙方的共識

關於美國總統特朗普昨天稱“中美經貿磋商需要一個新的架構,因為當前的磋商方式很難驗證進展”的問題,外交部發言人在5月24日的例行發布會上表示,上星期中美在華盛頓舉行的經貿磋商對外發表的聲明是一個聯合聲明,反映的是中美雙方的共識。此外,關於羅斯部長是不是將於下周訪華,到目前為止沒有聽到其他的說法。

對於“美國總統特朗普威脅對進口汽車的整車和零件征收25%高額關稅,鑒於中方近日剛宣布將降低汽車進口關稅,這對中美關系是否會造成負面影響?”,外交部發言人稱,中方的立場是反對濫用“國家安全”條款,這將嚴重破壞多邊貿易體制,擾亂正常國際貿易秩序。我們將密切關註美方調查的有關進展,也會對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全面評估。中方會堅決捍衛自身的合法權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735

上海第三機場將設在昆山?長三角一體化:有共識的先辦

加速長三角一體化,民航協同發展必須加快推進,中國民用航空華東地區管理局局長蔣懷宇30日表示,建議規劃建設上海第三機場,該機場選址在虹橋機場以西30公里昆山市域內,並與江蘇省合作建設和運營。

5月30日,上海市政協舉行十三屆三次常委會議,圍繞“發揮世界級城市群核心城市作用,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專題協商議政。

蔣懷宇在會議上說,打造上海核心大都市圈航空樞紐已成為長三角民航協同發展的重要任務,也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此項目必須在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加快推進。

除了民航協同發展,長三角公交一體化等一系列需要協調解決的問題,也都在陸續提出,而解決方案也在緊密研討中。更多推進一體化的項目,將在即將實施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下稱《三年行動計劃》)中體現。

建議上海第三機場建在昆山

基於區位、市場尤其是空域等優勢,經過專業調研後,建議規劃建設上海大型通用機場,選址位於昆山,蔣懷宇設想,該機場近期建一條長2800米以上跑道承接上海及蘇南公務機幾萬架次增量,滿足上海通用固定翼飛機運行需求;中遠期再加建第二遠距跑道,承接今後滬蘇4000余萬旅客及貨物運輸增量,使其真正成為上海第三機場。

蔣懷宇說,目前上海及長三角機場群存在資源緊缺、合力不足、競爭無序、銜接不暢、效率低下、發展受限這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尤其在空地聯運和航線銜接方面,虹橋、浦東機場分別存在“斷頭路”和“孤島”現象,客貨增量被抑制,發展低於預期,運輸總量在全國占比連年下降,上海航空樞紐建設遭遇瓶頸。

數據顯示,2017年上海機場旅客、貨郵運輸和公務機起降量已經分別達到1.1億人次、423萬噸和6600架次,但基於上海城市總規2035年機場旅客和貨郵吞吐量分別為1.8億人次、650萬噸的預期,蔣懷宇說,“通俗地講,上海應當在現有基礎上再增加1.5個虹橋機場和1個大型通用機場。”

如果發展空間的問題不解決,蔣懷宇說,與世界大都市圈航空樞紐相比,上海太平洋西岸國際大都市航空港的區位優勢將被削弱。因此,必須依托長三角一體化民航協同發展,才有可能打造大都市圈航空樞紐,進而滿足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核心城市這一戰略目標對航空的需求。

比如,加快上海機場與南通、嘉興等機場的協同聯動,在低成本客運、國內貨運等領域合作,接納上海兩個機場旅客及貨物的溢出運量。

圖片來源:上海機場官網

不僅是第三機場的規劃建設,長三角一體化中還包括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聯防聯控的生態環境、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務、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等重要議題需要加速推進,而且也需要體制機制的創新。

“十幾年過去了,長三角公交一卡通至今難通,究竟卡在了哪里?”豪都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屠海鳴講述了自己對公交卡的調研經歷。

最近隨上海政協課題組在江蘇、安徽、浙江調研期間,屠海鳴總會拿一張紫色的上海公交卡,咨詢蘇浙皖多個縣市的公交車、地鐵、出租車是否可以使用,得到的回答大多是,“印象中能刷”、“以前好像能刷”、“不曉得能不能刷”。

屠海鳴請同事一起分頭測試,結果發現,上海的紫色交通卡在三省20多個城市中,僅有江蘇泰州和浙江紹興的公交車上可以使用,但地鐵和出租車不能使用。

屠海鳴還在蘇州和無錫各買了一張“江蘇交通一卡通”,這兩地服務網點售卡的工作人員都表示,一旦出了江蘇省內就沒法刷卡,但意外的是,他在浙江溫州、臺州刷卡成功了,而且還有優惠。

提及長三角公交卡一體化建設,其實早在2002年10月,上海與無錫的公交卡在全國範圍率先“互刷”,之後不少專家學者、政府官員都在不同場合提出長三角公交卡一體化。

2006年,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辦公室組織召開“實行一卡通互通、促進長三角交通一體化”課題研討會。2007年12月召開的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第八次市長聯席會上,16個會員城市共同簽訂《長江三角洲地區城市合作(常州)協議》,商定在長三角交通卡互通方面進一步深化合作,提出在未來3年~5年內,讓上海、南京、杭州、寧波等地公交卡互相兼容。

屠海鳴表示,十幾年過去了,“一卡通”至今難通,讓人匪夷所思。他的調查發現,當初長三角城市各自建自己的公交“一卡通”系統,起步有早有晚,系統配置不同,高配置的可以兼容低配置的,但低配置的不能兼容高配置的。因而有些城市的公交卡可以互通,而有些城市沒法互通。

屠海鳴說,把長三角城市的公交卡系統改造升級,實現聯通,技術上沒有問題,但需要一大筆錢。也許有人會說,錢也不成問題,大家的事大家商量著辦,相關城市“湊份子”嘛。

“這是個好主意。那麽,誰來牽頭協調?誰來管錢用錢?誰來監督落實?一連串的問題就冒出來了。從這個層面看,這是一體化運行機制的問題。”屠海鳴說,盡管手機支付、二維碼支付等新技術的使用,使得公交卡通不通已經不重要了,但背後的問題值得反思。

長三角一體化時間表已定

按照上海市委大調研和上海市政協年度協商工作的要求,上海市政協將“發揮上海核心城市作用,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列為2018年大調研重點課題。自今年2月起,課題組重點圍繞規劃對接、設施互通、環境共保共治、公共服務便利化等方面,開展一系列調研活動。上海市政協常委陸月星表示,與新時代的新要求、與三省一市的共同期盼相比,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仍然面臨諸多瓶頸制約和短板問題。

課題組認為,要構建區域發展利益共同體,首先要實現“五個一”,即“一張圖、一張網、一根線、一卡通、一家親”。具體來說,就是規劃體系落實一張圖,基礎設施聯通一張網,生態保護設置一根線,公共服務實現一卡通,文化融合營造一家親。

一系列需要協調解決的問題在陸續提出,而解決方案也在緊密研討中,更多推進一體化的項目,將在即將實施的《三年行動計劃》中體現。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馬春雷表示,《三年行動計劃》共九章,第一章是總體思想和指導目標,第二到第八章是七個領域已經達成共識的項目介紹,包括交通互聯互通、能源互保互供,產業創新協同,信息網絡高速泛在,環境整治聯防聯控,公共服務普惠便利和市場開放有序。第九章是保障措施。

具體項目則包括:組織編制長三角區域城際鐵路網規劃、長三角民航協同發展戰略規劃;實施長三角打通省級斷頭路專項行動;推動重點行業精準減排,共建排放的標準銜接;推進量子通訊等設施的建設,推動5G協同布局先行先試,到2020年使5G網能夠覆蓋長三角城市群等。

編制《三年行動計劃》是長三角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任務書、路線圖,同時也是時間表。馬春雷表示,通過滾動編制實施若幹個《三年行動計劃》,久久為功,長三角一定建成全球一流品質的世界級城市群。

而在《三年行動計劃》的編制過程中,也充分體現了三省一市的訴求。馬春雷說,編制過程中一共收到了三省一市合作訴求和工作建議180余項,絕大部分的內容已經納入《三年行動計劃》。

同時,《三年行動計劃》在3、4月份征求意見時,三省一市又提出268條意見和建議,最終205條被采納,還有43條因為目前不具備條件,留待參考,另外20條正在進一步研究。

“通過這樣一些工作,提前謀劃了一些重大的工作項目,同時也集聚了各方面的意見,盡可能地求大同存小異。”馬春雷說。

馬春雷表示,加強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的發展,既是我國區域協調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三省一市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優化發展的內在需求。要乘勢而為、乘勢而進,應一體化地創新突破,更好地服務全國發展的大局,更好地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的合作與競爭。

在前期20多年的長三角一體化基礎上,長三角已經形成了“三級運作”的區域合作機制:決策層是“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協調層是“長三角地區合作與發展聯席會議”,執行層是各種重點合作專題組,圍繞交通、能源、信息、科技、環保、信用、人社、金融、涉外服務、產業、城市和食品安全等12個合作專題,隨時進行任務動態調整和協作。

為提升專題合作的質量,馬春雷表示,三省一市將會聚焦重點項目,找準各自利益的結合點和平衡點,加快協調和工作的落實。

為了創新做實區域合作,今年1月,三省一市聯合組建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上海市發展改革委主任兼任,副主任由三省一市發展改革委分管領導擔任。

馬春雷說,不同區域有不同的訴求,哪怕在一個行政區當中,也有不同區域的利益平衡問題。但是有了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以後,大家可以在會議上爭得臉紅耳赤,但靜下來心里平衡一下,退一步商量商量,有共識的先辦,沒有達成共識的再研究,是非常好的合作機制。

(實習記者唐燕飛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043

屠光紹:促進跨境直接投資穩定增長需要有全球共識

6月14日,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屠光紹在陸家嘴論壇上表示,全球經濟增長要靠投資,特別是FDI(外商直接投資)的支撐,進一步促進全球FDI的穩定增長,需要有全球共識。

“在當前貿易摩擦的情況下,通過FDI跨境的投資可以減少在進出口貿易上的摩擦,所以,FDI對於經濟增長至關重要。”屠光紹表示,FDI不光是能夠通過跨境的投資進行全球的資源配置,改善全球的資本流動的狀況和結構,在面臨著新一輪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調整時,通過加快促進全球產業投資,也能支撐產業結構調整,更好地形成全球性的產業鏈。

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組織的統計數據,2017年全球FDI比2016年下降了23%。這已是全球FDI連續三年同比下降。

中國商務部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1-4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FDI)436億美元,同比增長2%,折合人民幣2867.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1%。其中,中國4月FDI為90.9億美元,同比增長1.9%,折合人民幣592.4億元,同比下降1.1%。

對此,屠光紹表示,一方面是全球金融危機以後,各國特別關註跨境投資的增長吸引外資,各個國家都在制定一系列吸引外資的政策;另一方面,在制定吸引外資的政策的同時,有些國家又在制定一些不利於跨境投資的政策。

在屠光紹看來,全球FDI的下降主要來自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相比,美國、歐洲的數量都是下降的,但新興經濟體還保持基本穩定的增長。這就說明全球貿易保護對投資的限制,已經對於全球跨境資本的流動,特別是FDI造成一定的影響。“這樣的影響如果繼續發展下去,極不利於全球資本的流動,會給下一步經濟增長帶來負面的作用。”他稱。

怎樣進一步促進全球FDI的穩定增長?屠光紹認為,需要有全球共識,特別是有些國家在促進FDI全球跨境資本流動方面要有開放的心態,同時要有積極的措施。從全球範圍來說需要關註以下三方面:

第一,盡快促進全球投資協定建立。目前全球投資的協定主要以雙邊和多邊為主,進程非常緩慢,比如2017年撤銷的雙邊或者多邊投資協定數目已經大於新建的立雙邊、多邊投資協定。

第二,要更加註重投資環境、營商環境的打造。這需要更多地采取有力措施,為全球跨境資本的流動特別是吸引FDI創造更好的環境。

第三,新一輪產業革命和新經濟的發展需要與產業政策、投資政策更好地融合。中國在推進全球跨境投資方面已經做出了積極的表率,無論是“一帶一路”倡議,還是宣布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從中央政府到地方都推出了一系列改善營商環境的舉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972

發展商支持「限呎地」 供應量無共識

1 : GS(14)@2011-02-12 15:29:58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212/News/eb_ebb2.htm

【明報專訊】樓價長期高企,面對社會強烈呼籲港府增加用以興建中小型單位的地皮,以及多推「限呎地」(規定相關地皮興建的單位,面積必須局限於某範圍內),發展商基本上表示支持,並認為此舉有助穩定香港社會的民心。不過,對於每年新單位供應量是否應該增加至3萬個,地產界卻明顯未有共識。

長實(0001)執行董事趙國雄說:「(港府)無論是增加土地供應,抑或多推出興建中小型單位的地皮或『限呎地』,都係好事,最緊要係可以協助市民,特別係70後、80後的社群上車。」

元朗首幅限呎地 最大戶640呎

事實上,本月18日截標的元朗安寧路地皮(毗鄰西鐵朗屏站),就是港府推出的首幅「限呎地」;地皮面積13.3萬方呎,將可提供66.4萬方呎樓面,但規定中標發展商只能興建35至60方米(370餘至640餘方呎)的中小型單位。

趙續稱,集團會積極研究入標元朗此幅「限呎地」,惟被問及每年若有3萬個新單位應市會否影響樓市時,他卻沒有正面回應。

中小型發展商方面,泛海(0129)執行董事關堡林認為,政府增加土地供應可令樓市更健康;至於應否增加「限呎地」,關回應指﹕「多推限呎地對地產商影響不大,因業界會迎合市場,興建最受市場歡迎的單位。」至於每年應否有3萬個新單位供應,關認為若真的有此供應量,相信有助穩定民心。

嘉里(0683)代理市務部總經理吳美珊則表示,若落實每年有3萬個新單位供應,顯示港府目的是要穩定樓市,避免樓價急升。不過,華懋營業部經理吳崇武雖表示支持定期賣地、勾地制並行,但卻指香港目前每年的新單位吸納量為1.8萬至2萬個,若每年有3萬個新單位供應,數量上會稍多。

置地:3萬伙供應量 要賣地配合

置地香港住宅部主管黎漢群表示,每年若有3萬個新單位供應,數目雖不算太多,但土地供應屬長遠策略性政策,所以港府制定政策時,必須要避免出現(土地)資源供應失衡的現象;她認為,在中小型地皮、港島區地皮方面,都可考慮增加供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9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