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不需要人類,但是人類需要我。”3年前,保護國際基金會(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的創始人兼CEO彼得·塞利格曼(Peter Seligmann)聽到了一個絕妙的主意,如果大自然會說話,它會向人類說些什麽?
“世上的每個國家都在解決過度捕撈,物種滅絕,能源減少等問題的威脅。”在25日的博鰲亞洲論壇上,塞利格曼在保護國際基金會的一場以“大自然在說話,我們在傾聽嗎?”上再次為大自然發聲。
保護國際基金會CEO彼得·塞利格曼、湯唯和利豐集團榮譽主席馮國經
“我們對大自然所面臨的威脅負有責任,每家學校,每個行業,每個國家政府都應該走到一起去解決這個當前要務。”從小在美國懷俄明州長大的塞利格曼對大自然有著深刻的回憶,他認為自然資源的挑戰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的資源供應,現在從科技、農業到教育都在經歷一種複興,但所有的經濟發展都必須以一個健康的自然環境和人類對自然的責任為基礎。
1987年,塞利格曼創立了保護國際基金會,但是,真正令這家環保組織在全球更多進入公眾視野的,是他們在2014年發起的一個全球項目“大自然在說話”(Nature Is Speaking)。
塞利格曼一直不明白,為什麽人們對自然漠不關心。直到幾年前,蘋果創始人喬布斯之妻勞倫(Laurene Powell Jobs)告訴他去找廣告界傳奇人物李·克勞(Lee Clow),克勞同時也是蘋果公司幕後的創意人。
Lee Clow
塞利格曼告訴克勞,他的想法就是“大自然不需要人類,但是人類需要大自然”。三周之後,克勞跟塞利格曼說他想出了一個好主意:“為大自然賦予聲音怎麽樣?”
從那時候起,基金會以為主題展開一個從大自然的視角審視人類的公益項目。
2014年10月,NIS項目在美國正式首發,並開始全球推廣。項目團隊策劃並完成了一系列關於大自然元素的短片。
在美國,影星哈里森·福特(Harrison Ford)、茱莉亞 ·羅伯茨(Julia Roberts)、凱文 ·史派西(Kevin Spacey)、愛德華·諾頓(Edward Norton)、佩內洛普 ·科魯茲(Penélope Cruz)無償為項目的公益短片配音,為自然發聲。
湯唯在現場說:“我發現我對自然實際上一竅不通”
在中國,去年一段由湯唯配音的《我是花》在網絡上瘋狂傳播,對於讓自然說話這樣一個想法,很多人感到非常新鮮。事實證明,這個項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除了湯唯,蔣雯麗、姜文、陳建斌、葛優、周迅、濮存昕、梁朝偉、張艾嘉、甄子丹、陳沖、馮小剛和靳東一共為基金會的13支公益短片中文版配音。
“一開始收到邀請的時候我說,什麽,和花有關?我對花實際上沒什麽興趣。除了花的樣子和香味外,也沒什麽了啊,所以,一開始我有點失望,但錄了兩個晚上的中文和粵語版本之後,在看了他們去四川拍回來的片子之後,我開始有點懂了,我發現我對自然實際上一竅不通,我覺得我很慚愧,其實我根本是個門外漢,根本不懂環保。”湯唯說,從為這段視頻配音之後,才開始知道什麽是花。
“這段視頻我看了很多次,但每一次都很震撼,我們連自己的身體都無法控制,我們怎麽能去控制大自然。”湯唯說。
塞利格曼還透露了一個細節,大自然說話系列視頻中大自然的“臺詞”,竟是原原本本來自於小時候父親對他關於大自然的一次對話。
未來的聚美能否重新飛起來,還需要時間驗證。
文| 秦予
野草新消費5月5日消息,聚美優品創始人&CEO陳歐於昨天晚間宣布,將以3億元現金投資深圳街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街電),同時陳歐將出任街電的董事長,占股60%。”
陳歐在接受采訪時稱,之所以進軍共享充電寶行業,是因為看好這個百億級市場,而“街電是行業內技術領先、硬件積累最多、規模最大的平臺,加上原有股東海翼與欣旺達在硬件及供應鏈上的支持,”這些都是他選擇街電的原因,街電也向媒體確認了此次融資消息。
據野草新消費了解,街電是共享充電寶行業“機櫃派”的代表,通過鋪設充電一體櫃機和移動電源專用設備,為用戶提供移動電源租借服務。就在今年3月31日,街電剛宣布獲得億元級別的A 輪融資,由 IDG 資本、欣旺達領投,聯新資本等跟投。目前,街電已經覆蓋北上廣深杭等二十余個城市,鋪設充電寶數量在20萬多臺,用戶規模已累計超過三百萬。
關於“共享充電寶是否是偽命題”的爭論還未告一段落,聚美優品的這次斥巨資入局,則更是讓外界議論紛紛。王思聰直接潑冷水,“立帖為證”表示不看好共享充電寶,“小電”創始人唐永波言辭間更是火藥味十足:“讓你(陳歐)的青春美貌在汪洋的O2O中慢慢衰老。” (野草新消費註:小電也為共享充電寶公司,獲得金沙江、騰訊、元璟資本上億投資)。
對於王思聰的質疑,陳歐也迅速回應道:“街電不成可以做公益,但希望不要因為你的情緒不讓這個項目入駐萬達。”
盡管選擇“為共享充電寶代言”的陳歐可以優雅回應王思聰,但他無法逃避的至少有以下兩個問題:
1、共享充電寶真的是長期的好生意嗎?
野草新消費曾經在對元璟資本合夥人陳洪亮的專訪中提到過,共享充電寶行業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高頻、剛需、大市場”,加之容易獲得正向現金流,也因此成為了風口,獲得了大量資本的青睞。但是,看一門生意夠不夠好,除了短期內是否賺錢,更要從長期來看其持續性和成長性。
對於共享充電寶來說,當我們把目光放長遠一點就會發現,也許未來殺死它的並不是業內激烈的火拼,而是手機無線充電和快充技術。
據悉,三星早就和IDT聯合開發了無線充電芯片,蘋果iPhone8也在近日確定搭載無線充電。而國內無線充電IC可於今年內實現手機批量供貨,這意味著明年開始將會一大波手機品牌搭載無線充電+快充組合,智能手機正式進入無線充電快充時代。
相對共享充電寶來說,無線充電擁有更高的技術壁壘,對商戶來說符合其使用場景,對消費者來說也更加安全和環保,商業化前景也更清晰。因此,共享充電寶在多長時間內是門好生意,以及之後的轉型,應該都是陳歐值得思考的問題。
2、業績下滑的聚美優品近期頻繁跨界,是在“急病亂投醫”嗎?
投資共享充電寶並不是陳歐近期第一次“讓人看不懂的”跨界,就在今年4月末,陳歐剛剛發布新品空氣凈化器“REEMAKE 睿質”,想以此切入智能家居市場。
對此,外界紛紛認為聚美有“急病亂投醫”的嫌疑。第一,聚美的用戶畫像與空氣凈化器、智能家居市場契合度較低,聚美的很大一部分用戶是在校學生。第二,聚美優品並沒有相關的行業積累,其電商基因轉型做有技術壁壘的智能家居,困難可想而知。第三,空氣凈化器早已是一片紅海,想要在以小米為代表的互聯網品牌和傳統家電品牌的多重夾擊中突圍,聚美並沒有什麽優勢。
野草新消費也捋了一下聚美優品這兩年的表現。從財務上來看,自2014年上市以來,聚美優品股價從37美元/股一路下滑到如今的3.06美元/股,市值由55億美元左右縮水至4.46億美元。此外聚美一度停止了季報的發布,僅從最新的2016年上半年財務數據來看,不僅營收基本沒有增長,凈GMV反而同比降7.6%,僅40億元,毛利潤9.714億元,同比降低2.86%,毛利潤在凈營收中占比從30.6%降至27.9%。
主營電商業務增速放緩、轉型壓力增大、負面新聞纏身,聚美的日子確實不好過。資本市場的壓力之下,曾經靠“為自己代言”一炮走紅的陳歐一直在困頓中謀求出路。為了推廣自有品牌,聚美優品甚至在2016年成立影視公司,陳歐親自擔任出品人籌備拍攝影視劇,還開展了電商直播,想在三年內打造“中國影響力最大的顏值經濟公司”。
如果說“時尚娛樂+電商”的聚美新模式,在投資人眼里還算是有譜兒的新故事,那麽近期入局智能家居和共享充電寶,則讓聚美的新故事走向變得有些匪夷所思。在發布空氣凈化器新品之後,聚美股價重挫了7.58%。
根據最新的財報顯示,聚美優品的現金加短期投資有30億元。陳歐在花了3億投共享充電寶時,宣稱“聚美優品對該項目的投資無上限,未來3個月內,將繼續註入幾十億的資金。”看來陳歐確實想花大力氣捕捉此次風口。至於未來的聚美能否重新飛起來,還需要時間驗證。
歡迎關註新消費第一媒體:野草新消費(ID:yecaoxxf)
願賭服輸,人要向前看。
共享單車依然熱得燙手。
6月16日,摩拜宣布又獲得超6億美元融資。與此同時,重慶一家名為“悟空單車”的共享單車卻撐不下去了。就在摩拜宣布巨額融資的三天前,悟空單車宣布停止運營。這讓悟空單車成為行業首家徹底退出的企業。
為了這個風口,悟空單車創始人雷厚義搭進去了300多萬元,一千多輛單車也不見了蹤影。當然,他也不打算找回來,“當做公益了”。
雷厚義是怎麽被卷入進這個風口的?有哪些心路歷程?又有哪些血淋淋的教訓?昨天,創業家&I 黑馬與雷厚義聊了聊,以下為其對創業家&i黑馬的口述節選。
一
一年前,我有了做共享單車的想法。
彼時,我是受到了兩點啟發:一是之前的項目資金鏈斷裂,沒錢打車,於是經常步行跑業務,但效率很低,浪費時間。
二是在網上看到ofo的報道,覺得這是剛需,正好解決了三公里內出行的需求。
之前,我做過消費金融領域的小額現金貸。這個項目後來無疾而終,問題出在資金上,沒找到放款資金,也沒融到資。我找了幾家投資機構,他們的評價很簡單:消費金融領域沒問題,但這個事情不是你們能做的,因為你們專業能力不強。
後來,我們轉型做貸款流量分發。這個轉型總算讓我們重新活過來,口袋里有點錢。但流量分發也存在問題,拿不到用戶數據,無黏性,基本盤不穩定,頂多做一兩年時間。
於是,我們啟動了共享單車項目。啟動前,有人勸我說,摩拜和ofo的風頭正勁,你做成的概率很小。還有人建議我做垂直領域,比如山地自行車或者景區單車。
但我喜歡賭,而且只賭大的。我自認為,既然能讓一個公司起死回生,就有能力做好共享單車。
二
2016年下半年,共享單車行業的融資極瘋狂,摩拜和ofo的架勢真是不讓後來者活。不過,我在戰場上沒時間去考慮這些,能想到的就是盡快投產,拿到一張“門票”。
12月9日,我們開始做APP,並用20天時間完成了開發。我們第一站選在了重慶,為什麽在重慶?
一是大家都認為重慶是山城,不可能做共享單車。如果我們做的話,就很具傳播點。
二是重慶是我們的大本營,戰略意義大於實際意義,總不至於連大本營都不投放車輛。
我們的單車投放分兩批。第一批是試探市場,第二批是讓市場知道悟空單車,占領用戶的心智,拿到門票。
第一批是在今年1月5日,投放了兩三百輛,每輛車加運費大約250元,總計花費5萬元左右。
第二批是在2月底,我們投放了一千輛單車。我們向天津的一個廠家下了一萬輛訂單,交了30%的定金。這批車成本高很多,每輛約750元,再加上鎖和物流成本,總計800萬元左右。後來因為沒有拿到投資,實際上只拿到1000輛單車,定金也打了水漂。
單車主要投放在大學城和白領聚集的寫字樓,但這不是封閉環境,投放不久後就分散了。因為我們用的是機械鎖,到後面車也不見了蹤跡。
我們也開車去找,把車調配到人流量大的地方,但沒用,第二天又散開了。這樣反複幾次,人工搬運維持了兩周時間,發現效率太低,幹脆放棄,打算下一批單車全部換上智能鎖。
計劃趕不上變化。我們的核心問題是供應鏈和融資,如果這些解決不了,就沒資格去考慮運營問題。四月中旬,我判斷這件事情做不成,一是融資沒成功,二是合夥人模式也垮了。而後智能鎖的研發,以及單車的投放就再無推進。當時擔心引起動蕩,投下去的單車還一直在運營,直到把合夥人的錢還完。
6月,處理完各項事情後,我們發布了一個停止運營的通告。
悟空單車前後運營的四個月里,累積一萬多用戶,收了一百萬押金。最高的時候,每天日活兩三千。期初用戶也付費,收了四五萬元,後來就免費騎了。截止項目關閉,我們總計虧損300萬左右。
我們投放了一千多輛,最後只找回幾十輛。我們也沒有再去找,項目都停了,找回來幹嗎,就當做公益了。(大笑)
三
對於小公司而言,共享單車行業很殘酷,頭部集中效應太嚴重,資金集中,資源集中,比如供應鏈資源、媒體資源。摩拜和ofo等形成了巨大黑洞,後起的單車品牌成長空間並不大,只能做一些小城市。然而,如果做不大,你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
想打這場仗,首先得有錢。我當時在網上給真格基金等投資機構都發了BP,基本上無下文,有好幾家也回了,但都覺得我們做成的希望渺茫。
當時,我們想到了一個解決方法,借鑒修高速公路的套路。過去,沒錢修路就把路分成一段一段,讓私人出錢修,然後讓TA收10年的過路費。
(*悟空單車合夥人計劃截圖)
於是,我們計劃通過合夥人的方式來撬動市場,合夥人投入資金獲得單車所有權。這也是我們和其他公司不一樣的地方。
當時,我還很樂觀,目標幾十億,甚至也想過上百億。但最終,意向投資金額只有三千萬元,真正投進來的資金不到六十萬。
合夥人模式之所以失敗,關鍵問題在於,共享單車是個新事物,這相當於合夥人加盟,他們沒信心。他們掙的都是辛苦錢,安全意識非常濃。你自己驗證不了的東西,他們肯定也在觀望。而沒有資金,我們也無法驗證這個模式。
除了資金鏈,供應鏈也存在問題。共享單車到後期拼的是運營和產品,拿不到頂級的供應鏈資源,就意味著產品體驗很難做好。摩拜和ofo都在與頂級的供應鏈資源合作。我們拿不到,所以產品與摩拜的差距越來越大。
摩拜和ofo搶占了大部分的單車供應鏈。我們去找過飛鴿(創業家&i黑馬註:飛鴿為ofo供應商),他們合作的準入條件是10萬輛起。我們只能在天津找一家小廠
智能鎖供應鏈也是個坑。重慶大多時候是陰雨天,智能鎖電池最多能撐二十天。我們計劃去研發智能鎖,找了個研發團隊,還開了場產品發布會。
然而,還沒等到換鎖,項目就停了。
四
這次創業經歷給了我幾個血淋淋的教訓。
第一,不要去追風口,追了也沒用,小公司追不到。風口是等出來的。
第二,項目一定要能盈利。共享單車短時間內一定虧損,但你做一個項目,無論是拿投資也好,還是自己出錢,從模型上一定要跑得通,這很重要。
第三,你要有相應基因。比如做共享單車,你要有供應鏈的人加入,否則自己去搞,問題非常大。
第四,小公司還是適合小切口,形成獨特價值。就像我們做共享單車,搞到最後連被收購的價值都沒有。我們也去找過ofo,希望被並購,但他們沒意向。
你建了個碉堡,人家打不下來,才可能花錢並購你。人家如果打得下來,還並購你幹嗎?或者,這個行業發展迅速,老大老二勢均力敵,你的選擇成了決定性力量,這才有被收購的價值。但現在看來,兩者都不沾。
願賭服輸,人要向前看。
“夢想鑰匙”公益行動,著眼於鄉村兒童的教育和自我發展,同時,將推動中國鄉村的網絡化、信息化,對當地兒童福利和當地經濟發展都將會有顯著和持續的貢獻。
日前,公益行動“夢想鑰匙”團隊,與著名影視戲劇表演藝術家劉勁老師(周恩來扮演者),一同來到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紅原縣,探訪“夢想鑰匙”資助學校紅原縣龍日鄉小學。“夢想鑰匙”公益團隊已為該小學免費接入光纖寬帶網絡,並提供遠程教育和監控設備,幫助貧困縣兒童獲得更好的教育機會。
“夢想鑰匙”公益行動由WiFi萬能鑰匙運營公司連尚網絡和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免費午餐基金共同發起,在國內1000所偏遠山區學校提供免費上網服務,幫助貧困地區的孩子們獲得更多接觸外界的機會,得到和發達地區同等的在線教育機會。
致力於解決鄉村兒童饑餓問題的免費午餐基金成立逾六年,截止2017年7月底,募款已超過30917萬元,累計開餐學校達到811所,幫助孩子們免於饑餓,享有熱騰騰的免費午餐。
城鎮兒童自幼接觸網絡,可以通過網絡獲取大量教育機會,了解外面的世界。而鄉村兒童不僅面臨教育資源匱乏的情況,無法接入互聯網也導致他們幾乎與外界隔絕,很難獲得更多的教育機會和有效信息,數字鴻溝由此產生。龍日鄉小學校長羅爾江表示,紅原縣地處偏遠,孩子們很難有機會看到外面的世界,如果可以將網絡接入龍日鄉小學,將為孩子們打開一扇看世界的窗戶,讓孩子們感受到現代科技的力量。
免費午餐發起人鄧飛對網絡的意義表示認同,“免費午餐等公益項目已服務近5千多所鄉村學校,在很多地區聯合當地合作社銷售農產品,實現這一切都離不開暢通的網絡。”
此次,“夢想鑰匙”公益團隊為紅原縣龍日鄉小學免費接入了電信光纖寬帶網絡,並承擔網絡費用,保障龍日鄉小學全體師生的日常網絡需求,幫助該校學生有機會通過網絡獲得遠程教育,同時,團隊還為該小學提供了網絡視頻監控系統,保障學生在校期間的安全。
劉勁老師肯定了“夢想鑰匙”公益行動的意義:“我參加四川扶貧公益晚會的時候,親眼見證了山區孩子們通過網絡,立馬聽到了成都重點學校老師的授課,也讓我深深意識到了網絡對這些山區孩子的意義之大,網絡比修路更快!免費午餐解決了孩子的溫飽問題,‘夢想鑰匙’則通過接入網絡給孩子們帶來了精神食糧,這個項目應該要大力的推廣。”劉勁出生在紅原縣,成為演員後又回到紅原縣出演電視劇《遵義會議》,扮演長征時期的周恩來,與紅原縣有著深深的感情。他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公益影響力,讓更多人關註到紅原縣兒童的教育問題。
“夢想鑰匙”公益行動,著眼於鄉村兒童的教育和自我發展,同時,將推動中國鄉村的網絡化、信息化,對當地兒童福利和當地經濟發展都將會有顯著和持續的貢獻。
WiFi萬能鑰匙是基於分享經濟模式而推出的免費上網服務,希望幫助全世界人民免費上網,消除數字鴻溝,幫助所有人隨時隨地免費連網,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機會,甚至改變命運。這也是WiFi萬能鑰匙發起“夢想鑰匙”公益行動的重要原因。目前,WiFi萬能鑰匙全球用戶總量過9億,累積全球熱點過4億,海外業務覆蓋223個國家和地區。
(梁淑怡/圖)
(梁淑怡/圖)
(本文首發於2018年2月22日《南方周末》)
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愛佑慈善基金會、中國扶貧基金會及免費午餐、一億棵梭梭等多個“熟面孔”悉數上榜。“陌生面孔”東南大學教育基金會殺進“2017 中國公益品牌榜”基金會新媒體運營TOP10。
研究顯示,由於公益組織對傳播工作重視度不夠,公益傳播人才培養耗時長,公益傳播經費不足、公益傳播專業化程度低等原因,中國公益組織存在機構品牌、項目品牌等社會知名度普遍偏低、品牌行業局限性較大、公益品牌維護專業化水平低等問題。
項目多、資金體量大的公募基金會的品牌影響力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大。相反,鮮為人知的東南大學教育基金會似一匹黑馬,進入“2017中國公益品牌榜”。
該榜單歷經30余天的調研及數據分析,由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首次對外發布。
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Philanthropy Research Center of Southern Weekly,縮“PRCSW”)由南方周末於2016年11月發起成立。這是一個致力於新聞與公益融合創新,中國公益案例庫、數據庫及智庫建設,專註公益組織傳播能力研究、公益品牌深度挖掘及提升等工作的媒體智庫。
在實際調研中,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研究員發現由於公益組織對傳播工作重視度不夠、公益傳播人才培養耗時長、公益傳播經費不足、公益傳播專業化程度低等原因,中國公益組織存在機構品牌、項目品牌等社會知名度普遍偏低、品牌行業局限性較大、公益品牌維護專業化水平低等問題。
近兩年,隨著公眾參與公益的熱情逐漸提升,公益行業專業化同步提高,各家公益基金會開始重視自身品牌建設,並陸續在品牌塑造及對外傳播上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進而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依托南方周末獨特的多維度傳播渠道和品牌影響力,旨在讓更多的公益品牌走出公益圈,走向普通公眾,決定2018年春首次推出“中國公益品牌榜”。該榜單分為公益機構品牌榜和公益項目品牌榜。
榜單入圍機構、項目由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提名。基於行業內調研與專家評審、基金會透明指數(FTI)、微信傳播指數(WCI)、微博影響力、百度指數、捐贈總人次(騰訊公益、支付寶公益)等為依據,從行業認可度、信息公開度、新媒體運營、公眾知曉度、公眾參與度五個數據維度進行公益品牌影響力綜合評價。
從中國公益品牌榜單中,我們不難看到,在過去的一年中,中國公益品牌發展有了長足進步。經過中國公益行業、公益機構、公益人的不斷努力,讓原本與公眾存在一定距離的中國公益事業逐步揭開面紗,呈現在公眾面前。
不過,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負責該榜單的團隊在數據歸集及梳理過程中也發現了不少問題,值得相關公益機構與從業人員予以註意及改進。
大多數基金會官方微信公眾號普遍存在更新周期不穩定、內容同質化較強、內容可讀性差、品牌雜亂、服務號缺乏相應開發等問題。
我們在前期調研中發現,目前中國公益基金會公益品牌以及項目信息對外輸出,主要依靠微信公眾號。在微信與微博端的傳播影響力有限,而在今日頭條、百度等用戶基數巨大的內容分發平臺的投入力度較小。
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對榜單終評的50家基金會進行了較為系統的數據分析,50家基金會100%擁有官方微信公眾號,但與商業微信公眾號相比較,大部分基金會的微信賬號仍處於較為初級的狀態。
據進一步的分析我們發現,大多數基金會官方微信公眾號普遍存在內容更新周期不穩定、同質化高、可讀性差,公益項目品牌雜亂,微信服務號缺乏相應技術進一步開發等問題。
部分基金會的微信公眾號處於半停滯或停滯階段,公眾號更新頻次少,無法保證穩定的內容更新頻率。個別基金會官方微信公眾號甚至沒有任何推送,如凱風基金會只註冊了賬號便再無更新。河仁慈善基金會官方微信公眾號,截止2017年末,共推送3篇文章,2篇於16年12月推送,1篇17年5月推送。大部分公眾號未達到微信公眾號基本功能開通要求,比如無法進行留言、無法進行原創標識、無法贊賞、無法關聯小程序。
推文展現形式單一,多為圖文結合的方式,圖片使用率高、內容同質化較強,擺拍現象嚴重。60%的基金會公眾號年度總閱讀量低於10萬。與之形成反差的是,一些行業內知名度不高的基金會,如東南大學教育基金會,在微信傳播中名次靠前。
據我們觀察的50家基金會中,近期還在運營其官方微博的有43家,無官方微博的有3家,近6個月停更的有4 家。粉絲數低於1000的5家,高於1萬的29家,其中高於10萬的有6家,最高為壹基金,粉絲數超過83萬。
我們還發現,停更或更新頻率低成為基金會官方微博的普遍狀態,接近40%的基金會官方微博最近一個月未更新。
50 家基金會中,接近60%未開通頭條號、百家號等自媒體平臺賬號,其中僅7家基金會頭條號保持更新,90%的基金會頭條號粉絲數量未超過500,只有2家基金會的頭條號粉絲達到8000以上。
綜上所述,公益基金會自媒體傳播方式及效果整體不佳。除少數明星基金會或擁有明星項目的基金會,仍然保持較為平穩的品牌影響力外,大部分基金會以自媒體為介質的品牌傳播缺乏公眾廣泛認知度。
同一公益項目在不同公募平臺存在多個名稱和籌款項目現象普遍,公益項目同質化嚴重,部分基金會項目名稱與平臺籌款項目名稱差別極大,但項目文案與預算為同一項目,影響了公眾品牌認知度,也不利於項目信息公開透明。
在“中國公益品牌榜”調研及分析過程中,我們發現,國內公益基金會普遍擁有自己的官方網站,但仍有部分公益基金會官方網站處於信息更新不及時,或網站停止運營等現象。
基金會中心網作為第三方信息公開平臺,其披露的中基透明指數(FTI)顯示,“截止到2018年1月15日,全國納入指數的4960家基金會的FTI均值為33.55,其中滿分基金會數量達到110家。”大部分基金會信息公開存在缺失或嚴重缺失情況,其中不乏中字頭基金會,以及在行業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大型基金會。
一些基金會存在多個官方認證微博賬號,重複賬號存在棄用現象,粉絲未進行有效遷移,實際上造成了傳播資源的大量浪費。個別基金會擁有幾個或十幾個微信公眾號,名稱也極為相近,分散了基金會核心公眾賬號的瀏覽量與傳播品質。
除此之外,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研究員還發現,同一公益項目在不同公募平臺存在多個名稱和籌款項目現象普遍,公益項目同質化嚴重,部分基金會項目名稱與平臺籌款項目名稱差別極大,但項目文案與預算為同一項目,影響了公眾品牌認知度,也不利於項目信息公開透明。
公益項目存在項目名稱相近和抄襲項目名稱現象,類似於“彩虹”“微笑”“守護”“拯救”等詞匯被廣泛用於項目名稱,未進行有效差異化處理,給公眾辨識項目造成了一定困難。
大部分公益基金會和公益項目傳播仍處於較為原始階段,傳播內容較為粗糙,除了微信推送與圖文混排的H5外,未進行有效的創新,甚至並未進行有效資源鏈接與品牌合作。
2017 年中國公益品牌出現了幾例現象級公益產品,其中以支付寶公益平臺推出的螞蟻森林、騰訊公益平臺推出的幫助“小朋友”樂享藝術之旅兩個項目廣為公眾所熟知。
螞蟻森林在半年時間內,就讓2億中國網民參與到環保活動中。作為螞蟻森林公益項目支持方的一億棵梭梭項目,也因此得到了超過600萬人次的直接捐贈。
幫助“小朋友”樂享藝術之旅,即2017年度公益行業名噪一時的“一元捐畫”活動,由WABC無障礙藝途發起,通過操作簡潔的H5迅速占領朋友圈,在短短一天之內,獲得超過500萬人次的捐贈。在其後又有機構以類似形式推出了幾個H5活動,均取得了不錯的公眾互動效果。
大部分公益基金會和公益項目傳播仍處於較為原始階段,傳播內容較為粗糙,除了微信推送與圖文混排的H5 外,未進行有效的創新,甚至並未進行有效資源鏈接與品牌合作。
針對榜單所出現的問題,在調研過程中,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研究員了解到,公益品牌傳播人才匱乏是重要原因之一。
“我們是少有的設有專職傳播團隊的公益基金會,但大多數同事相對比較年輕,因此傳播形式比較單一。”靈山慈善基金會項目總監劉艷峰向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研究員介紹,“公益品牌傳播人才需要既了解公益和項目,又了解傳播,因此想要找到合適的傳播人才是有一定困難的。”由於傳播人才的缺乏,目前大部分基金會傳播過程中仍然缺少與社會渠道和社會化媒體合作。
人才的匱乏制約了公益基金會傳播工作,間接導致公益基金會無法拓展新的傳播渠道,甚至直接影響到公益基金會自媒體運營的穩定性。
2017年5月發布的《中國公益組織從業人員薪酬調查報告》中顯示71.3%的公益組織工作人員月薪在3000-15000元之間,而國內大部分基金會集中於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3000-15000元的薪資區間很難招到或留住優秀的公益人才。其中50.5%的受訪者離職原因是薪資水平太低,47.3%的受訪者選擇離職後去企業工作。
加之公益行業品牌傳播工作強度較大,很多公益傳播一線工作人員作息難以保障,工作影響生活的情況較為普遍,因此公益行業傳播人才流失較為嚴重。
人才的匱乏制約了公益基金會傳播工作,間接導致公益基金會無法拓展新的傳播渠道,甚至直接影響到公益基金會自媒體運營的穩定性。
同時,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研究員也了解到,部分機構新媒體運行方式仍然采取“先審查後推送”的傳播流程,傳播人員表達創新不足,也成為制約公益品牌傳播的重要原因。
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研究員也了解到,制約薪資的重要原因就是基金會資金體量有限,傳播資源與資金主要投入到公益項目中,因此在整體品牌傳播的投入與重視程度便會有所降低。
而機構的重視程度往往也決定了公益牌傳播的效果,阿拉善SEE基金會傳播官員趙鈴川向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研究介紹,“機構負責人的重視程度對公益基金會品牌傳播有著重要影響”。由於相應負責人的重視與長期關註,阿拉善SEE基金會的透明指數長期處於滿分狀態,“我們會主動上傳最新的信息,以便捐贈人查詢”。
“我們已經認識到除微信公眾號平臺外,頭條號、百家號的流量已經上來了”。劉艷峰介紹說,未來基金會更加重視新媒體渠道建設,投入相應的資源進行整合。
調研過程中,多家基金會負責向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研究員表示,對於商業品牌傳播與公益品牌傳播的現狀和差異認識比較模糊,認為自己機構的品牌傳播是制約機構發展的短板,願意在品牌傳播上投入更大的力度,希望能夠得到系統的幫助與支持。
(梁淑怡/圖)
(梁淑怡/圖)
(梁淑怡/圖)
(本文作者為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研究員)
2017中國公益品牌榜: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長期關註中國公益傳播與中國公益品牌。在關註與調研中發現,由於機構重視程度不足、公益傳播人才培養困難、公益傳播經費不足、公益傳播專業化程度低等原因,中國公益品牌存在品牌社會知名度普遍偏低、品牌行業局限性較大、公益品牌維護專業化水平低等問題。近兩年,隨著公益行業專業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各家公益基金會開始重視品牌建設,並開始投入一定人力物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基於此,南方周末基於自身傳播渠道和傳統品牌影響力,旨在讓更多的公益品牌走出公益圈,走向普通公眾,計劃於2018年度推出『2018中國公益品牌榜』,分為『公益機構品牌榜』和『公益項目品牌榜』。榜單入圍機構、項目由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提名。基於微信傳播指數(WCI)、基金會透明指數(FTI)、微博影響力等大數據指數為參考,從行業認可度、信息公開度、自媒體運營、公眾知曉度、公眾參與度五個數據維度來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