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隆格瑪被任命為亞投行副行長兼CFO 曾任亞行副行長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19日發布消息稱,來自法國的蒂埃里·德·隆格瑪(Thierry de Longuemar)被任命為亞投行副行長兼首席財務官(CFO),將於9月29日正式就職。

亞投行行長金立群對隆格瑪擔任這一重要職位表示歡迎,並稱其豐富的經驗將有利於亞投行日後開展相關業務。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網站截圖

據悉,隆格瑪2011年起在亞洲開發銀行擔任副行長,期間負責財務和風險管理。他在多邊和私人部門工作逾30年,包括2004-2010年在非洲發展銀行擔任財務副總裁,以及在中央銀行、荷蘭超國民投資銀行擔任全球主管等。

法國人隆格瑪被任命為亞投行副行長兼CFO

亞投行是首個由中國發起成立的多邊開發機構,旨在為亞洲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提供資金支持。該機構於2015年12月成立,2016年1月正式開業,首任行長金立群來自中國,首批副行長分別來自英國、德國、印度、印尼和韓國。法國是率先申請加入亞投行的西方國家之一。

亞投行CFO的主要職責是為該機構的財務管理提供戰略和技術方面的支持,保證財力可持續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534

亞投行挖角:樓繼偉一句話,臺下的亞行高管就動心了

9月19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下稱“亞投行”)宣布了對第五位副行長的任命,來自法國的隆格瑪(Thierry de Longuemar)將出任亞投行副行長兼首席財務官(CFO),於9月29日正式就職。

隆格瑪自2011年開始擔任亞洲開發銀行(下稱“亞行”)副行長,主管財務和風險管理。隆格瑪是繼哈米德·謝里夫(Hamid Sharif)之後又一位由亞行轉投亞投行陣營的高管。今年4月14日,亞投行宣布,任命亞行駐中國代表處首席代表哈米德·謝里夫為亞投行合規、高效及廉政部總幹事。

開業運營9個多月來,亞投行從亞行、歐洲複興開發銀行、世界銀行(下稱“世行”)等已有多邊開發機構吸引了很多優秀人才。這體現了亞投行作為“新機構”的吸引力和專業影響力,也讓外界對亞投行在已有機構經驗基礎上如何創新更加期待。

更搶眼的是,一場“新”“老”多邊開發機構間人才流動與人才競爭的大幕已經開啟。

“這一場人才大戰,是遲早會到來的,一定會到來,而且已經到來。”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李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這場人才大戰拉開大幕,是必然的一個階段。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

李巍認為,亞投行的籌建和開業初期,是“朋友圈”的比拼,此前亞投行工作的重點是吸取更多成員國參加;隨著成員國逐漸穩定下來,亞投行開張運營,接下來重點就是爭奪人才。

亞投行像創業團隊

隆格瑪被委以重任。在亞投行五位副行長順位中居於第二位,同時兼任首席財務官。其實,隆格瑪在今年4月已被任命為首席財務官,此次任命其實是升職。

亞投行公布的信息顯示,隆格瑪“將負責在金融和財務管理上發揮戰略和技術領導力,來確保亞投行可持續的財務實力和金融資源的穩定增長”。同時,他還負責建立並保證亞投行具有出色的評級以支持亞投行整體的使命。

亞投行行長金立群在宣布隆格瑪的任命時說,隆格瑪將為亞投行帶來他數十年高度相關的工作經驗,這將幫助隆格瑪在接下來幾年服務好亞投行。隆格瑪工作上將向金立群匯報。

亞投行合規、高效及廉正部門負責人謝里夫本人的經歷,也是亞投行人才之戰的另一個生動案例。今年6月26日下午,亞投行首屆年會在北京中國大飯店舉行。

當時,亞投行創立以來的001號項目——巴基斯坦 M4國家高速(紹爾果德與哈內瓦爾段)貸款項目即將在亞投行、聯合融資合作方亞行、項目對象國巴基斯坦三方代表的見證下簽署。

謝里夫擁有巴基斯坦和英國雙重國籍,原本僅是過來簽約現場“圍觀”。但他與三方都有緊密聯系的特殊身份,讓他成為簽約現場的一個焦點。參加簽約見證的各方都邀請謝里夫一同合影留念。

任職亞投行前,謝里夫從2012年7月開始擔任亞行駐中國代表處首席代表。他1993年加入亞行,歷任亞行法律總顧問、中央業務服務辦公室首席主任等職位。

在他擔任亞行駐中國首席代表期間,正逢亞投行經歷籌建成立的兩年。2015年3月,是亞投行籌建中輿論最焦灼的時刻。當時亞投行已經有了1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英國等歐洲國家躍躍欲試,但迫於美國壓力又多有顧慮。美國和日本方面對中國成立亞投行的揣測和攻擊,屢屢見諸報端。

當時擔任亞投行籌建秘書處秘書長的金立群,受邀到中國高層發展論壇答疑解惑,爭取更多學界政策界人士支持亞投行。

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與亞行行長中尾武彥就是否存在“最佳實踐”展開激辯,樓繼偉以“沒有所謂最佳實踐,只有更好的實踐”做出回應時,坐在臺下的謝里夫點了點頭,笑了。活動結束後,謝里夫就找到金立群,溝通了解情況,並給予鼓勵。

在亞投行首屆年會上,走廊里、新聞發布會後的現場,謝里夫都會遇到熟人,有的是亞行的老同事,有的是此前在亞行任職時長期合作的其他多邊開發機構的同行,還有此前擔任亞行中國代表結識的媒體。

這些老朋友在祝賀謝里夫的同時,都會問問,在亞投行如何?謝里夫說,“這里沒有50多年的歷史,感覺更像是一個創業團隊,一切都需要開創。”

李巍表示:“亞投行成功與否,取決於能否吸引到全球最優秀的金融人才,特別是優秀的有開發銀行工作經驗的人才能否加入亞投行。”

實現全球招聘,機構間合作大於競爭

亞投行資深聯絡官(Principal Communication Officer)孫元江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亞投行的副行長以及人才都通過公開的全球招聘程序來進行。即通過亞投行官網和各個途徑發布招聘的信息,由競聘者申請職位,通過亞投行的嚴格錄用程序,遴選出來。

亞投行目前招聘了一些來自世行、亞行等“老”國際多邊開發機構的高管和人才。亞投行另一位副行長、負責政策與戰略的德國人馮·阿姆斯貝格(Joachim von Amsberg)此前在世行擔任負責開發性金融的副行長,也曾在世行擔任負責運營政策和國家事務的副行長。

孫元江介紹,亞投行是新成立的國際金融機構,建立初期特別希望借鑒一些其他國際金融機構的經驗,包括人才。所以在招聘人員上,特別是高管,特別註重其經驗,希望這些人才把他們以前的豐富經驗帶到亞投行來,為亞投行做出新的貢獻。

孫元江還強調,亞投行是全球招聘,擇優錄取。如果申請者有在國際金融機構的工作經歷,會比其他申請者條件更具優勢,總體上是在公平透明競爭的基礎上擇優錄取。

的確,“全球招聘,擇優錄取”本身就是亞投行這一新國際多邊開發機構的獨特之處。

即便是世行,至今都沒有實現全球招聘,世行和亞行的職位招聘仍然要依據人才來源國是不是成員國,以及通過成員國在銀行中所占的股份大小來決定招聘人數。目前其他多邊開發銀行行長和副行長的任命,仍不完全基於專業技能,有些基於政治安排。

李巍非常看好亞投行全球招聘、任人唯賢唯能的人才理念,他認為這對於亞投行這樣一個新興銀行非常必要,“不分國籍、不分種族,只強調能力的錄用人才的標準,體現了亞投行正在向更加成熟和國際化的多邊開發銀行的方向邁進。”

孫元江表示,不存在亞投行和其他多邊開發銀行在人才方面的競爭,大家都可以自由招聘,國際人才也是自由流動的。

同時,孫元江也承認,亞投行作為一個新的國際金融機構,在借鑒其他機構經驗的同時,在創立初期,如何形成自己的機構文化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亞投行一直強調“精幹、廉潔、綠色”的核心價值觀。孫元江介紹,所有招聘來的人和工作方向都朝著這個核心價值努力,亞投行也會利用人才的特長,創造屬於亞投行的特色文化。“目前經營不到一年的時間里,還是取得了很多的進展和成就。”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了解到,在多邊開發機構之間的人才競爭與流動很正常,世行的工作人員可能去非洲開發銀行任職,而非洲組織里也有亞洲人才。在人才流動背後,也不乏人才自身職業發展機會與路徑的選擇,期待到新機構能獲得更高的職位、更廣闊的空間。

在某多邊開發機構工作的項目官員對記者表示,亞投行和亞行,以及亞投行和世行作為國際組織之間的合作,遠大於競爭。亞投行首批項目中就有與亞行和世行聯合融資的項目;在亞投行的籌建過程中,世行和亞行都給予了巨大支持和協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720

菲律賓預算明年撥款40億元 作為加入亞投行初始股本

菲律賓議員禮牙沓再次呼籲立刻認可巴黎氣候協議,以及菲律賓加入亞投行的會籍。

據菲律賓商報9日報道,由參議員禮牙沓擔任主席的參議院財政部委員會與氣候變化委員會,召開外交部2017年1663億比索預算提案聽證會期間,促請外交部長耶獅盡早認可該2項協議,以便遞交給參議院通過。

禮牙沓說,雖然菲律賓是亞投行的創始成員國,但由於菲律賓尚未認可該條約,會籍還沒有正式化。作為亞投行的會員,菲律賓將能夠獲得重要基建工程所需要的資金。

她強調,該條約必須在今年之內獲得認可,因為菲律賓的40億比索(約合5.5億元人民幣)初始認繳股本已包括在財政部的2017年預算提案中。

禮牙沓說:“我們已經為亞投行的初始認繳股本預備了資金,但是,如果該條約不能在不久的將來獲得通過,我們將必須把它從預算中刪除。”

據了解,根據2015年6月29日簽署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亞投行的法定股本為1000億美元,分為100萬股,每股的票面價值為10萬美元。初始法定股本分為實繳股本和待繳股本。實繳股本的票面總價值為200億美元,待繳股本的票面總價值為800億美元。隨著新成員的不斷加入,中方和其他創始成員的股份和投票權比例均將被逐步稀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794

亞投行副行長:亞洲基礎設施投資年需至少1萬億美元

“我們要實現一個無縫亞洲,在基建方面就要8萬億美元的投資,如果在南亞,則需要400億美元的投資。”曾親自參與“中泰鐵路項目”的泰國前總理阿披實·維乍集瓦認為,中國通過輕軌等交通方式加強與東盟等國家的聯系,更能促進產能的合作。

在10月28日舉行的2016年廣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主題論壇——產能合作與創新發展高端論壇上,多位與會嘉賓表示,可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作為切入點繼續推動“一帶一路”沿線產能合作。

全國工商聯常務副主席林毅夫說,當前中國勞動力密集型加工業廣泛對外轉移,是“一帶一路”沿線欠發達國家的發展機遇。

“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和產能合作,有了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再加上工業的發展,這將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發展帶來互利共贏。如果沿線國家因此快速發展,將為經濟低迷的歐美發達國家創造一個新的市場,進而有利於全世界”,林毅夫說。

緬甸工業部部長吳欽貌秋則表示,緬甸關註如何承接中國產業轉移,希望更多的中國先進技術和對外投資進入緬甸。緬甸期望與中國在工程建設、農業、教育和衛生等領域開展更多的合作。

尼泊爾前總理巴布拉姆·巴特拉伊同樣認為,國際貿易和交通互聯互通是發展各國經濟必不可少的因素,“我想很多發展中國家都從中國互利共贏的夥伴關系中獲得了實惠,尼泊爾和印度都遇到了基礎設施的瓶頸,我們可以去更好的利用中國的資金、技術、產能轉移來提升各自的基礎設施”。

“亞洲現在仍然由於互聯互通做得不夠好,市場分化嚴重,而互聯互通做得不夠好,又是由於基礎設施的發展瓶頸造成的。在很多亞洲國家,這就造成了貧困問題難以根除,教育水平難以提升以及環境的惡化”,亞投行副行長兼首席執行官吳洛基說。

吳洛基認為,中國利用基礎設施投資來推動廣泛的發展以及減貧的效果是非常好的,這對亞洲其他國家具有借鑒意義。

2013年開始,“一帶一路”倡議迅速得到了世界的認同。來自商務部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份,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累計達511億美元,占同期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12%;與沿線國家新簽承包工程合同1.25萬份,累計合同額2790億美元。

以上的數據包括對基礎設施的投資,而整個亞洲所需要的基礎設施投資是巨大的。吳洛基表示,可能每年需要1萬億美元以上,為此,亞投行必須跟多邊發展銀行進行更加深入的合作,而且跟私營領域也要進行合作。

阿披實·維乍集瓦也認為,如果政府和私有企業、私人領域能夠協調合作,成效是巨大的。“我們必須要重新考慮一下經濟發展的模式,現在我們有必要去利用協調以及合作的力量,這種協調合作是要在政府之間、企業之間,還要在公共和私營領域之間共同合作來去實現的。看一下我們能不能互相補充,創造出一個合理的、理性的供應鏈。在不斷擴大的單一經濟體上,能夠為我們所有的人民創造繁榮。”

(實習記者麥舒瑜參與本文采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069

特朗普就任後美國或入亞投行 中國外交部:並非壞事

15日從外交部網站獲悉,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今日主持例行記者會。

談及中方是否支持美國加入亞投行的問題,耿爽表示,對於中方來講,亞投行成立旨在推動亞洲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滿足相關的投資需求,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增進地區人民福祉。從這個意義上講,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國加入亞投行也不是一件壞事情,中方從一開始也是這個態度。

以下為記者會部分實錄:

問:據報道,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的顧問曾表示,美國拒絕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是個錯誤。昨天亞投行行長金立群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亞投行歡迎新成員加入,但留給新加入成員的份額將不多。中方是否支持美國加入亞投行?

答:我們看到了到有關報道。亞投行同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一樣,是一個獨立的多邊開發機構。亞投行從倡議設立到組建籌備一直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關註和普遍支持。亞投行已於今年1月開業運營,目前有57個成員國。在接納新成員方面,亞投行有相應的議事規則和程序,中方不能代表亞投行或亞投行其他成員國表態。

對於中方來講,亞投行成立旨在推動亞洲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滿足相關的投資需求,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增進地區人民福祉。從這個意義上講,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國加入亞投行也不是一件壞事情,中方從一開始也是這個態度。而且,亞投行也一直強調自己是一個開放和包容的多邊開發機構。

問:近日,美國國務院發布消息稱,美國國務院助理國務卿布朗菲爾德將於11月21-22日出席在北京舉行的第14次中美執法合作聯合聯絡小組會議。你能否介紹會議有關情況?中方對此次會議有何期待?

答:中美執法合作是兩國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美執法合作聯合聯絡小組(JLG)系根據1997年兩國元首共同發表的《中美聯合聲明》於1998年正式設立,是中國與外國建立的第一個雙邊執法合作機制。作為中美執法合作主渠道,JLG成立18年來成果豐碩,多次獲兩國領導人高度評價。

JLG是由中國外交部和美國國務院牽頭、各執法部門參加的跨部門綜合協調機制,中方共同團長分別為外交部條法司司長、公安部國際合作局和監察部國際合作局負責人,美方共同團長分別為國務院助卿、司法部助卿幫辦和國土安全部助理部長。JLG每年召開一次會議,輪流在中國和美國舉行。

中美以該機制為平臺,就楊秀珠、黃玉榮、王國強、楊進軍、鄺婉芳等重點追逃個案開展密切合作,取得重大成果和進展。雙方還在打擊知識產權犯罪、網絡犯罪、毒品犯罪等領域開展了大量務實合作。

JLG第14次全會將於本月21-22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將回顧第13次會議以來的執法合作情況,就雙方關註的問題交換意見,並規劃下一步合作重點。中方願與美方一道努力,通過此次會議進一步增進互信,擴大共識,深化合作,推動JLG繼續穩步向前發展,共同推進兩國執法合作、促進兩國關系的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644

外交部:亞投行將再擴圍!30個經濟體正式提出加入意向

據外交部網站消息,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華春瑩17日表示,除57個成員國外,又有30個經濟體正式提出加入亞投行意向。

據悉,亞投行包括57個成員國,其成立協議於2015年6月29日簽署,2016年1月16日在北京舉行開業儀式。亞投行成立的目的是為亞太地區基礎設施項目融資,法定資本為1000億美元。

2015年6月29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簽署

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到,昨天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開業一周年。中方對一年來亞投行的運行情況有何評價?中方在參與亞投行業務方面發揮了哪些作用?

華春瑩回應稱,作為亞投行倡建方,中方非常高興地看到亞投行開業運營一年來取得的積極進展。亞投行作為新機構所展現的精簡和高效令人矚目。

她指出,目前除了現有57個成員國之外,已經有30個經濟體正式提出加入亞投行的意向,這充分表明了國際社會對亞投行運營成效和發展前景的高度肯定。

發言人表示,作為最大的股東國,中方始終堅持多邊程序和規則,一方面推動亞投行秉持“精簡、綠色、廉潔”理念,規範化、高標準運營;另一方面推動亞投行立足亞洲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現實發展需求,不斷提高資金能力、機構能力和專業能力,與其他多邊開發機構一道,共同促進亞洲地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可持續發展,為本地區和全球的共同繁榮作出積極貢獻。同時,中方積極履行東道國的相關義務,為亞投行的運營和發展提供了一流的便利和支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825

金立群:亞投行75%投票權由亞洲國家分享

3月20日,在本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的最後一單元討論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行長金立群透露了亞投行的新特色:發展中國家是占多數投票權的,這在歷史上第一次有這樣的多邊開發銀行。

“亞投行的成立本身就反映了發起國的決心,要去創立新型的多邊合作銀行機構,能夠反映新世紀治理的特色,從而促進全球經濟的治理,尤其需要適應一個多極化世界的要求。”金立群稱。

發展中國家占多數投票權

金立群在發言中介紹了亞投行的新特色:非發起國占25%的投票權,剩下的75%是由亞洲國家分享,包括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總的來說,發展中國家是占多數投票權的,這在歷史上第一次有這樣的多邊開發銀行。”金立群指出。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國際金融秩序調整的步伐加快,國際金融秩序發生了很多值得關註的變化,世界主要國家都加強了金融監管和宏觀政策的調整,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有所提升。對中國來說,發起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是一個重要的體現。

但同樣,金立群強調,發達國家也沒有被邊緣化,像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等也都是發起國家,此外還有澳大利亞、新西蘭也都積極的參與到銀行發起和籌備的進程中。“我們5位副行長當中有3位是歐洲人,是根據他們的能力來加以任命的。而我們的高管來自美國、加拿大、新西蘭、丹麥、韓國和新加坡,”金立群強調,亞投行不排斥任何國家的高管,並非只偏重由中國來任命董事會,而且董事也不在中國常駐,只是通過日常保持溝通,讓董事們了解銀行的運營情況,這樣降低了日常的運營成本。金立群還透露,亞投行去年啟動了一個項目,只用60個人就決定了一個17億美元的項目。

除此,亞投行管理層也強調自律,“亞投行有非常嚴格的管理機制。”金立群。

新全球化應利益共享

金立群在發言中也指出了全球化面臨的挑戰。“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這樣一個時代,經歷前所未有的變化,全球各國以及國際機構都在看,世界的舞臺上他們應該在未來扮演什麽樣的角色。基於這樣的現狀,我們必須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全球化是20世紀最重要的趨勢,那麽21世紀最重要的趨勢又是什麽?”他稱。

在他看來,二十一世紀的趨勢應該是共享的利益和更好的全球治理,“所以我們需要一個二十一世紀的全球化”,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任何一個國家都能從中受益,需要進行國內的改革。

金立群認為,那些在全球化進程中成功的發展中國家之所以成功,主要是因為他們國內政策的設計和執行方面是成功的。還有一些發展中國家,他們從全球化當中獲益較多,實際上是他們把很多的利益讓渡給了這些發達國家。

目前這種經濟架構建立起來是那些最發達的國家建立的,之後其實並沒有太多的變化。所以在現有的經濟和金融基礎設施架構的基礎上,很多國家都獲得了極大的利益,那是因為他們在國內改革非常成功。與此同時,金立群強調,“我們也急需去改善全球的經濟治理,這會帶來各方共同的利益,確保沒有一個國家會被落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969

歐投行提高對中國投資額 與亞投行合作進入項目篩選階段

3月23日,在中國展開5天訪問之行的歐洲投資銀行(EIB,下稱“歐投行”)副行長泰勒(Jonathan Taylor)來到了上海。

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此行的一大任務是與中國共同建立綠色債券的統一標準,以幫助中國發行的綠色債券吸引更多的國際投資者。去年歐投行給中國項目總共投資了3億歐元,而今年和明年的投資額都將提高到5億歐元。

泰勒(Jonathan Taylor)

 

對中國投資比重將增10個百分點

歐投行在中國的知曉程度不算高。事實上,歐投行是全球範圍內貸款及資產負債表規模最大的多邊金融機構。據泰勒稱,歐投行年度的放貸總額達到84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6500億元),是世界銀行放貸規模的逾兩倍。

在歐投行840億歐元的放貸總額中,有90%是在歐盟地區,另外的10%則是歐盟以外的地區。泰勒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這10%對歐盟以外地區(約84億歐元)的貸款額度中,對中國的投資比重將從原先的25%上升到35%。“去年在中國項目總額是3億歐元,今年和明年計劃都是5億歐元。”泰勒說。

據泰勒稱,歐投行在亞洲(包括中國、印度和東南亞地區)的貸款目標額度為10億歐元。這也意味著,歐投行對中國的投資額占到亞洲地區的一半。

氣候變化是重點

泰勒表示,此次訪華將與中國人民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亞投行)以及新發展銀行(NDB)等不同機構開展會晤。

為了更好貫徹2015年《巴黎協定》,歐投行將繼續聚焦氣候變化領域,並計劃在2020年實現與氣候變化相關的投資額占在歐盟以外地區投資額的35%。目前,進入歐投行審批階段的備選項目大部分都和林業、能源以及城市交通相關。和氣候變化相關的領域將會是投資的重點。

自2015年底綠色債券市場在我國正式啟動以來,中國在境內外發行的綠色債券額達到2300億元,占全球的40%,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綠色債券市場。

據泰勒稱,歐投行和中國人民銀行主管的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正在共同就中歐綠色債券標準的一致化進行研究和磋商,計劃於今年下半年發布白皮書以公開相關研究成果。雙方專家研究的領域將包括綠色項目領域的界定、綠色債券的認證、項目環境效益的評價和信息披露等。

“目前,中國發行的綠色債券還主要是針對國內市場。如果要國際化,就需要設立一個統一標準。這個標準首先指的是對綠色債券確切並且統一的定義;第二是在資本市場,如何對項目進行篩選,篩選標準也是需要統一的;第三,如何衡量資本投資達到了預期。”泰勒表示,相關標準統一化之後,將有利於中國綠色債券吸引更多來自國際的投資者,進而推動國際資本的雙向流動。但這些標準到底能給中國投資者帶來哪些實際的好處,現在很難回答。

與亞投行合作進入項目篩選和實施階段

泰勒表示,歐投行與亞投行已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在建立之初,歐投行就給了亞投行很多建議,而打造成一個精簡並且綠色的機構,這是歐投行與亞投行一致的願景。

2016年5月30日,歐投行與亞投行簽署合作框架文件。目前,雙方的合作已經進入了項目篩選和實施階段。“現在討論的是如何對氣候變化項目進行共同融資的合作,包括對綠色交通和能源方面進行融資。”泰勒認為,與亞投行的合作,將創造出一個雙贏的結果。

去年6月歐投行行長霍耶爾(Werner Hoyer)在訪華時也強調,歐投行與亞投行、金磚銀行等機構不會是競爭關系,而更多是互補關系,尤其是在大型的基礎設施項目上,因為沒有單個機構有能力獨自承擔如此高的風險。

霍耶爾此前表示,歐投行在項目篩選上的首要標準是商業可持續。因為該機構的全部資金都從國際資本市場上募集,免受政治上的壓力,只做商業、生態、社會可持續的項目。

英國退歐暫時沒影響

英國官方已宣布於3月29日正式啟動脫歐程序。作為四個主要的股東之一,英國占有歐投行超過16%的股份。

英國脫歐將會對歐投行產生什麽影響?

對此,泰勒表示,英國退歐後對歐投行造成的影響將是英國在脫歐談判過程中和歐盟磋商的重要議題。從現在來看,還很難說脫歐後的英國會和歐投行形成怎樣的新關系。“距離英國真正脫歐還有至少2年的談判期,在未來的2年內,歐投行的投資計劃不會改變,也不會影響股東的結構以及歐投行的運營。”泰勒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550

亞投行批準13個新成員 成員規模超亞開行

3月23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下稱“亞投行”)宣布正式批準13個新成員的申請,這是2016年1月正式開業運作的亞投行在57個創始成員基礎上首次擴容,成員總規模達到70個。

目前,從成員規模上來看,亞投行已經成為僅次於世界銀行的全球第二大多邊開發機構,超過了歐洲複興開發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各67個成員的規模。

此次擴容新批準的13個意向成員包括5個域內成員和8個非域內成員。域內成員分別是阿富汗、亞美尼亞、斐濟、中國香港和東帝汶;非域內成員分別是比利時、加拿大、埃塞、匈牙利、愛爾蘭、秘魯、蘇丹和委內瑞拉。

亞投行行長金立群表示,世界各國加入亞投行的興趣再次印證了亞投行作為一個國際機構成立以來所取得的顯著而快速的進展。“我很自豪地(看到)亞投行目前的成員已經覆蓋全球各個大洲。”

金立群還介紹,預計今年晚些時候亞投行理事會將考慮進一步的成員申請。

根據亞投行的章程,當前獲批的13個意向成員在完成其內部要求的程序並向亞投行交付初始資本金後,才會正式加入亞投行。新的意向成員的股份來自亞投行此前未分配的股權池。

2016年,亞投行批準貸款達到17.3億美元,支持了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塔吉克斯坦、印度尼西亞、緬甸、阿塞拜疆和也門7個國家的9個基礎設施項目,涉及能源、交通、民生等多個領域。

在亞投行第一年完成的融資項目中,有多個是與世界銀行、亞開行、歐洲複興開發銀行等已有國際多邊開發機構聯合融資的項目。由此,也打破了亞投行成立之初外界對其與已有機構潛在競爭關系的擔心。

金立群3月21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的演講中特意感謝亞開行、世行等機構對亞投行籌建和運作以來的支持和幫助。他直言:“沒有世界銀行、亞開行的支持,亞投行沒辦法拿出現在的成績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554

亞投行:為印尼和孟加拉三個項目提供2.85億美元貸款

3月28日消息,據亞投行網站透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董事會最近批準了三筆貸款總額達2.85億美元,使得銀行的貸款總額超過20億美元,為印尼和孟加拉的三個項目提供融資。這些貸款將有助於印度尼西亞大型水庫的供水安全和功能化,改善了印度尼西亞地區政府獲得基礎設施融資的機會,並提高了孟加拉國天然氣輸送網絡的運作靈活性和完整性。

“我們董事會批準的貸款在重點上是不同的,但是在利用基礎設施支出來刺激經濟增長,提高當地社區的生活質量上,我們是團結一致的。” AIIB副總裁兼首席投資官說道,“我們重視與銀行合作夥伴的持續合作,以便能夠為印度尼西亞和孟加拉國提供急需的融資。”

項目詳情如下:

印度尼西亞水壩運行改善與安全項目第二期1.25億美元貸款,由世界銀行聯合資助。印度尼西亞的大壩改造項目將通過更好的基礎設施安全和運營,更多地防止水壩被破壞,加強水庫運營,改善國內和農村的送水服務,增加對氣候變化的抵禦能力,在促進共同繁榮方面發揮關鍵作用使用。

與世界銀行聯合資助的印度尼西亞地區基礎設施發展基金項目貸款1億美元。對區域基礎設施發展基金的投資將支持印度尼西亞地區政府克服年度資金限制,來更有效地解決其關鍵基礎設施需求。促進中長期融資以滿足當地的基礎設施差距是印度尼西亞政府的重中之重。

與亞洲開發銀行共同資助的孟加拉國天然氣基建和效率改善項目貸款6000萬美元。為了解決最終會影響孟加拉國能源安全和限制國家經濟增長的天然氣供應赤字,孟加拉國政府已采取措施,通過進口的多邊化輸氣管道,或通過液化天然氣進口。該項目符合這些發展計劃,以避免瓦斯危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2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