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粵鄂跨省聯動,區域碳市試水

http://www.infzm.com/content/84903

在全球碳價跳水,碳市場一片哀鴻之下,廣東、湖北兩省正探索碳排放交易權的省級聯動,此舉將為形成區域性碳交易市場並最終連接為全國性碳交易市場積累經驗。

中國有望形成區域性碳交易市場。

「帶頭大哥」是廣東、湖北兩省。據南方週末記者瞭解,2012年9月分別啟動碳排放交易試點後,這兩個南方省份即有意探索碳排放交易權的省級聯動。

根據《廣東省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其明確了要「探索與其他省(市)建立省級排放權交易機制、爭取國家支持,在條件成熟時啟動實施」。

廣東省發改委資源節約與環境氣候處副處長陳毅軍證實,廣東、湖北兩省的確有開展省級碳排放權交易的設想,上報給國家發改委氣候司的方案中也有提及,只是目前省級試點剛剛啟動,相關基礎工作尚在進行中,跨省聯動尚無實質性進展。

武漢大學氣候變化與環境能源研究中心主任齊紹洲則表示,對於建立跨行政區的碳排放交易市場,「廣東、湖北兩省都有意願,國家發改委氣候司也鼓勵嘗試」。

此前,國家發改委設定的時間表是,2013年年底將在試點省市啟動碳交易市場,2015年建成全國性市場。從2012年開始,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東、湖北和深圳七個碳排放權交易試點陸續掛牌啟動,並著手碳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

與各地交易機制設計僅限轄區內不同,廣東和湖北兩省計劃在完成各自基礎工作後,在2014年之後探索省級聯動。按齊紹洲的說法,此舉「以便為形成區域性市場最終連接為全國性市場積累經驗」。

目前,兩省都正在收集甄別排放企業上報的三年歷史排放數據、完善各自的試點管理辦法。湖北省《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管理暫行辦法》則已到了第八稿的意見徵詢階段。「預計2013年春來的時候,我們的交易春天也會到來。」齊紹洲對湖北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的探索很樂觀。

不過,從全球碳市場來看,碳交易依舊寒意陣陣,春天的信號並不明顯。在中創碳投戰略總監錢國強看來,歐盟委員會甚至展開了「碳市場的救世計劃」。

一個月前,在卡塔爾首都多哈結束的聯合國氣候大會締約方第18次會議(COP18)和《京都議定書》締約方第八次會議(CMP8)上,發達國家拒絕提高2020年以後的減排目標,減排意願的低落給低迷的全球碳市場再添陰影。此前,歐盟碳排放權交易體系(EU-ETS)價格一直徘徊低位,為補上EU-ETS第一期發放配額過多、碳排放權稀缺性不足以及經濟衰退造成的「賤價」,歐盟委員會正計劃對下一起的配額實行「折量拍賣」,即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一下個交易期的前三年(2013-2015)中暫停發放碳排放額度,到交易期的最後一年(2019-2020)再投放回市場。


路透社拿到的一份歐盟委員會的文件中指出,如果不如此,配額交易的價格還會繼續下跌,讓原本已萎靡的歐洲碳市場雪上加霜——歐盟碳交易體系一直被看作世界碳市場的標竿。

中國的情況也不樂觀。截至2012年底,全球已註冊CDM(清潔發展機制)項目超過5000個,已核准的減排量超過11億噸,中國作為曾經的最大受益國,一面被最大買家歐盟明確告知,不會再從中國、印度等幾個新興市場國家購買項目減排,另一面,碳排放許可認證(CERs)的價格一路暴跌,從高位時的25歐元一度落直1歐元,價格跳水引發了不少針對CDM的違約行為,加劇了碳市場的不確定性。

作為曾經的CDM最大受益國,一些國內CDM業主怨聲載道,一度有民間數據稱,因CDM買賣受阻,國內企業損失超過400億。不過,清華大學教授、CDM執行理事會(EB)委員段茂盛解釋說,基於項目的碳市場價格低迷,只能說中國企業的「賣碳」預期收入降低,而不能叫受損。未來碳市場的復興程度,更多取決於宏觀經濟形勢。

在全球碳市場一片哀鴻之下,廣東、湖北兩省碳排放權交易權試點謀求跨省聯動是難得的好消息。

不過,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董事長李正希更樂於強調「市場」的作用。中國的碳排放市場有兩類,基於減排目標的配額交易市場和自願減排市場,後者並不以行政區劃為邊界。對於碳排放權交易跨省聯動,作為廣東省碳排放交易的指定平台的負責人,李正希有一個疑問:「能否跨省交易的關鍵在於,廣東的配額湖北能不能用,即一級市場配額的有效範圍。」

而對於跨省交易要面臨的諸多制度建設難題,錢國強分析說,美國加州和加拿大魁北克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從建立之初就充分考慮到了對接所需要的制度環境,比如堅持同等嚴格的配額,一致的排放報告核查標準,甚至採用一樣的排放配額平台,「即便如此,也不能確保對接順暢」。

就廣東和湖北的省級聯動來看,兩省的配額發放標準是否一致很難確定,雙方先各自建立自己的市場,再對接,在實際操作中有太多困難。而買賣雙方角色如何界定,是否是你情我願的好買賣都不確定。「現在談市場聯動還為時過早。」錢國強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719

一億人口跨省流動 遷移導致養老壓力失衡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5162.html

一億人口跨省流動 遷移導致養老壓力失衡

一財網 王羚 2015-10-10 15:14:00

這種人口遷移流動狀況導致了目前養老保險的不公平:經濟越發達的地區,吸引了更多更優質的勞動力流入,繳納養老保險的人數更多,養老壓力相對更低;而經濟越落後的地區,更多勞動力流出,繳納養老保險的人數減少,老年撫養比更高,養老壓力更大。

目前,全國約有一億左右的人口在跨省流動,其中九成以上是勞動年齡人口。這種不平衡的人口遷移流動使得人口凈流入地和凈流出地的老齡化程度差異較大,給就業、養老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今天舉行的“人口、勞動力流動與空間集聚”全國學術研討會探討了這一困局,並提出了盡快提高養老和醫療保險統籌層次等建議。

生育、死亡、遷移是人口變化的三大主要特征。由於生育、死亡的變化相對穩定,中國未來人口變化更多取決於遷移。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2010年全國跨省流動人口數量為8587萬,約占總人口的38.8%。南開大學經濟學院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所長陳衛民認為,跨省流動人口正在持續增加中,2014年全國跨省流動人口數量估計達9830萬人。

對跨省流動人口進行分析可以發現,90%以上流動人口是勞動年齡人口,65歲以上的人口僅占1.32%。

大量勞動年齡人口的遷移流動直接影響了各個省市的老齡化程度。廣東、上海、浙江、北京、江蘇等人口凈流入地的老齡化程度因此減輕,同時河南、四川、安徽、貴州等人口凈流出地的老齡化程度加劇。

以變化最顯著的上海為例,如果不計入人口的流入,2010年上海的老齡化將從10%左右上升到16%;老年撫養比從12%上升到21%。

這種人口遷移流動狀況導致了目前養老保險的不公平:經濟越發達的地區,吸引了更多更優質的勞動力流入,繳納養老保險的人數更多,養老壓力相對更低;而經濟越落後的地區,更多勞動力流出,繳納養老保險的人數減少,老年撫養比更高,養老壓力更大。數據顯示,2013年制度撫養比最低的後幾位省市都是人口凈流入較大的省市,而制度撫養比高的省市多為人口凈流出的省市。

陳衛民認為,鑒於勞動力流動對流出地和流入地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同影響,我國的養老社會保險需要繼續提高統籌層次,直至實現全國統籌。由於醫療社會保險統籌層次更低,絕大部分是地市級,提高醫療保險統籌層次更具有緊迫性。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廣州認為,要高度重視遷移對家庭的影響。因為絕大部分人口流動時,不是以家庭為單位的。隨著這樣的遷移增多,越來越多老年人口的子女不在身邊,老年留守問題日益突出。尤其對於1億多獨生子女家庭來說,養老問題將成為更加嚴峻的挑戰。

陳衛民建議,作為對策,一方面需要調整養老資源配置,增加人口流出地的養老服務供給,另一方面應從制度和政策上鼓勵和支持家庭流動,維護和增強家庭的養老功能。

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陳友華分析,中國正在進入城市化的第二個階段,即人口流動從中小城市向大城市集聚。大量人口跨省流動,集聚到北上廣等大城市,不可避免地出現大城市病現象。

陳友華認為,移民是城市活力所在,各相關政府部門不應因為大城市病就排斥移民,而應該采取更加包容、公正的政策來讓更多的人分享城市建設的成果。

編輯:李秀中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881

廣汽斷腕解散日野沈陽子公司 廣東首個跨省汽車重組項目失敗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1892.html

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1238.SH,下稱“廣汽”)10日晚發布重磅公告,廣汽全資子公司廣汽日野(沈陽)汽車有限公司(下稱“廣汽日野沈陽”)因連年虧損,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解散清算。《關於廣汽日野(沈陽)解散清算的議案》已於前一天舉行的廣汽第四屆董事會第 24 次會議上通過。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廣汽與日野汽車公司各出50%設立廣汽日野汽車有限公司(下稱“廣汽日野”),並按照“一個項目,兩個基地”的方式,分別重組廣州羊城汽車有限公司和沈陽沈飛日野汽車有限公司。2009年9月22日,即廣汽日野從化基地投產次日,廣汽日野沈陽也在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行了盛大的成立暨新車下線儀式,該公司是廣汽集團首次實現跨區域合作,邁出了廣東汽車業“北上”的步伐。廣汽日野沈陽在7年前被譽為廣東首個跨省重組汽車項目,而現以失敗告終。

廣汽日野沈陽在7年前被譽為廣東首個跨省重組汽車項目

廣汽日野沈陽前身成立於 1993 年 12 月,主要生產日野品牌高端旅遊大巴,現註冊資本 10.04 億元。截至 2015 年 12 月 31 日,經審計的總資產為 2.19億元,凈資產為-1386.66 萬元,利潤總額為-3969.95 萬元; 截至 2016 年 3 月 31 日,未經審計的總資產為 2.07億元,凈資產為-2393.46 萬元,利潤總額為-1006.80 萬元。

近年來,整個客車市場情況不容樂觀,廣汽日野銷售情況也較為糟糕。第一財經記者查閱廣汽近日對外發布的2016年4月份產銷快報,廣汽日野今年1~4月銷量為473輛,同比下降52.84%,其中4月銷量僅為181輛。

有業內人士認為,當年廣汽重組入駐日野沈陽項目,更多是政策的產物,為與日野合資掃清障礙,而如今解散清算則是基於市場因素。

無論是從政策層面,還是從產業競爭力層面,重組都成為車企繞不開的選擇。不過,並不是所有的重組與聯盟都能成功,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都發生過一些車企重組失敗的情況,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例如,現已被吉利控股收購且風生水起的沃爾沃,此前曾被福特汽車收購重組,但是福特十年間未能讓沃爾沃止損,最終以18億美元出售給吉利控股。而國內也發生過多起汽車重組失敗的案例,上汽收購重組雙龍、東風參股重組哈飛汽車、東風重組福汽、長安重組昌河等,由於種種原因皆未取得成功。對於廣汽斷腕解散清算廣汽日野沈陽,被認為是根據市場情況進行調整的理性之舉。

廣汽股價10日逆市大漲,收盤價為24.55元,漲幅達4.16%,而盤中曾一度漲8%以上,創上市以來歷史新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031

教育部回應高考招生計劃跨省支援確保各省今年錄取率穩中有升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7141

 

(視覺中國/圖)

針對近日社會關註的江蘇、湖北等省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計劃安排問題,教育部5月14日晚在其官網回應,自2008年起,教育部會同國家發改委啟動實施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每年安排增量計劃,由高等教育資源相對豐富、錄取率較高省份的高校承擔。而教育部承諾,安排協作計劃,以不降低各支援省份的高考錄取率、本科錄取率為基本前提。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預計江蘇、湖北兩省2016年的高考錄取率和本科錄取率都將比2015年有所提高。

一問:每年的高校招生計劃是怎麽安排的?

教育部:每年的全國普通高校招生計劃總量,是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以及國家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確定的目標,由國家發改委會同教育部研究提出初步建議,經全國人大審議確定的。之後,教育部主要根據各省高考報名人數、高校辦學條件等因素,綜合測算提出各省的招生計劃安排建議,商國家發改委研究確定。

二問:為什麽要實施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

教育部:由於歷史形成的高等教育資源布局不平衡,部分省份高等教育資源相對不足,各省高考錄取率存在差距。黨中央、國務院對此高度重視,做出了“縮小區域發展差距,促進教育公平”的決策部署。2008年,教育部會同國家發改委啟動實施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每年專門安排增量計劃,由高等教育資源相對豐富、錄取率較高省份的高校承擔,面向高等教育資源不足、錄取率較低的中西部省份和人口大省招生。通過多年努力,省際高考錄取率差距明顯縮小,2015年,錄取率最低省份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從2010年的15.3個百分點縮小到5個百分點以內。

三問:協作計劃的實施是否會對支援省份的高考錄取率造成影響?

教育部:安排協作計劃,以不降低各支援省份的高考錄取率、本科錄取率為基本前提。從實際執行情況看,各支援省份近年來的高考錄取率、本科錄取率均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並逐年提高。如2013-2015年,江蘇省的高考錄取率從85.8%提高到88.8%,湖北省的高考錄取率從80.4%提高到87.0%。據測算,預計兩省2016年的高考錄取率和本科錄取率都將比2015年有所提高。關於兩省今年的計劃安排問題,兩省教育廳已與教育部進行了溝通,並向社會做了說明。

四問:對於做好2016年的招生計劃安排,教育部還有哪些考慮?

教育部:下一步,教育部將指導各省按照國家統一部署,精心編制招生計劃,確保各省2016年高考錄取率、本科錄取率穩中有升。請廣大考生和家長放心,全心投入備考,爭取好的成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101

異地就醫更便捷了,8省份簽新農合跨省就醫聯網結報

18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基層衛生司在北京舉行了新農合(城鄉居民醫保)跨省就醫聯網結報簽約儀式,組織遼寧、吉林、黑龍江、海南、四川、貴州、陜西、甘肅8省份簽署了新農合(城鄉居民醫保)跨省就醫聯網結報服務協議。在這8省份內的參合患者經轉診至協議省份的定點聯網機構就醫,可享受出院窗口直接結報服務。

據中新社報道,今後協議省份內參合患者經轉診至協議省份的定點聯網機構就醫,便可享受出院窗口直接結報服務,患者僅需支付個人自付金額,即可出院,新農合基金報銷部分由醫療機構與就醫地省級新農合結算中心之間進行結算,最後由省級新農合結算中心之間再進行清算。

在這8省份內的參合患者經轉診至協議省份的定點聯網機構就醫,可享受出院窗口直接結報服務

據介紹,在推進異地結報工作中,各地還註重與分級診療相結合,既規範就醫秩序,又減少患者墊付資金的壓力,促進了新農合管理的效率和水平的提高。

此外,為積極發揮社會力量參與異地結報工作,國家衛生計生委還引導中國人壽和中國銀聯探索PPP合作模式。中國人壽將出資建立跨省就醫結算備用金,銀聯將建立資金結算通道,共同優化跨省就醫結算資金周轉流程。

今年6月,國家衛生計生委會同財政部制定的《全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異地就醫聯網結報實施方案》對外公布。根據該《方案》要求,2016年,要完善國家和省級新農合信息平臺,基本建成新農合異地就醫信息系統,實現省內異地就醫直接結報,開展新農合轉診住院患者跨省定點就醫結報試點。2017年,基本實現新農合轉診住院患者跨省定點就醫結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971

中天城投豪擲20億轉身城市運營商 跨省搶食PPP項目運作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2-08/1060094.html

20160621163504_4937.thumb_head

每經記者 杜冉樂

臨近2016年收官之際,一線房企如萬科、恒大提前1個月鎖定了3000億元銷售額,盡管這些房企樂觀預期明年或能突破4000億,但畢竟市場已變,大多數房企或許不能如此有信心。

12月初,中天城投(000540,SZ)公告其擬出資20億元設立中天城投有限公司,作為公司房地產業務開發投資運營平臺,推進其戰略轉型進程,實現分類運營和歸口管理。

實際上,去年以來中天城投作為貴州省域化的房地產開發商,已多次躋身機構統計的全國百強房企銷售之列,而且一個單盤的銷售額可達百億,傳統房地產業務的表現並不差。但今年以來,中天城投依然加快了“大金融、大健康和精品地產”戰略,屢次通過控股公司形式介入雲南、四川等區域的城市基礎設施,尤其是火熱的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項目運作。

業內看來,這主要是因為貴州及周邊兄弟省份受益於國家多項重大戰略,迎來大發展契機,中天城投順勢轉變了戰略。

跨省搶食城市運營

一直以來,中天城投對外宣稱自己是貴州省首家上市公司,也是該省唯一的一家上市房企。依此來看,房地產特色在該公司身上顯露無疑。

從介入一二級聯動開發的“方舟系”產品線如未來方舟、假日方舟等,到承接貴州省繁重的保障房建設任務,再到大規模開發“貴州金融城”,背後均與中天城投密不可分。

克而瑞研究統計,2015年中天城投實現房地產銷售金額193.1億元,名列全國房企第51位;實現銷售面積231.5萬平方米,名列全國房企第30位。

從房地產業務來看,中天城投除了2014年在南京拿地涉足首個省外地產項目之外,並未進入全國化擴張,一直以省域化開發為主。

按照上述機構的統計,今年前11個月,典型一二線房企銷售額再次刷新歷史紀錄,相對而言,中天城投雖在規模上仍占優勢,實現銷售面積257.1萬平方米,排名全國第31位,但受制於其所布局的貴陽、遵義等貴州省內城市售價偏低等影響,雖然已實現銷售金額197.1億元,已超過去年歷史業績,但其排名僅位於72位。

隨著房地產集中化與輕資產化,中天城投去年開始轉向開放式地產戰略,日前已出資40億元成立地產基金,以此為母基金根據不同地產項目設立地產項目子基金,出資5億元設立中天城投地產開發建設管理公司,以配合前述戰略,在全國尋找優質項目。

在中天城投一位內部人士看來,這樣做除了能夠做大地產規模和投資回報率,還能為快速推進大金融、大健康戰略提供資金等保障。

據悉,中天城投擬出資20億元成立子公司中天城投有限公司,以此為基礎,上述子公司通過增資擴股實現對雲南華盛基礎設施運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的控股,控股比例為51%,並與該控股子公司合資成立中天城投集團雲南投資開發建設公司,參與當地PPP項目。

同時,中天城投有限公司全資設立中天城投集團四川投資開發建設公司,與貴州兩家非關聯企業設立中天城投瀘州置業,該子公司業務將涵蓋鐵路、公路、軌道交通、市政基礎設施PPP項目投資建設運營;房地產綜合開發;酒店經營與管理;會議服務。

介入PPP運作須整合多種資源

巧的是,中天城投集團掌舵人羅玉平即為四川瀘州人,日前曾現身於成都舉辦的川商大會上,受當地政府號召回川投資。去年底,中天城投就與位於瀘州的西南醫科大學簽約布局大健康產業。

今年7月份,中天城投集團大健康產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註冊資本500萬元。但相對於大健康產業,中天城投在大金融和房地產領域動作要大的多,也更為頻繁。

對於斥巨資設立中天城投有限公司,中天城投上述內部人士解釋說,這是為了整合房地產業務,實現各業務板塊的分類運營和歸口管理公司,降低成本、提升效益。

除此之外,更深層的意圖是中天城投想借此積極推進“大金融、大健康、特色精品地產”三大戰略,認為這符合其長遠發展戰略等。

11月中旬,中天城投斥資39億元增資全資子公司貴陽金控,增資完成後該金控平臺的註冊資本將高達99億元,在全國房企發力金控平臺上較為罕見。

按其定位,貴陽金控的角色是中天城投“大金融”產業核心平臺,構建集持牌類金融業務與創新金融於一體的“全牌照”金控構架。目前,貴陽金控正在進一步收購海際證券與中融人壽等,其中對中融人壽的大舉收購已構成其重大資產重組。

另據深交所互動易平臺消息,中天城投對外透露其將支持貴州省近年內設立定位於不良資產處置業務的貴州地方性資產管理公司(AMC牌照),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效率。

去年以來,涉及城市基礎設施投資的PPP項目異常火熱。據財政部消息,截至今年9月末,全部入庫項目10471個,總投資額12.46萬億元,其中已進入執行階段項目946個,總投資額1.56萬億元。

財政部最新季報透露,全國PPP入庫項目的地區和行業集中度均較高,貴州、山東(含青島)、新疆、四川、內蒙古居前五位,合計占入庫項目的近一半;市政工程、交通運輸、片區開發3個行業項目居前三位,合計超過入庫項目的一半。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上述入庫PPP項目回報機制,政府付費類和可行性缺口補助類項目的比重比6月末增加3個百分點,結合6月末該比重比3月末略有提高可見,需要政府付費和政府補貼的項目比重正逐漸提高。

縱觀中天城投的歷年年報,不難發現其多個年份就因參與了貴州省內不少政府類項目而獲得了不菲的現金補貼。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PPP項目因涉及城市基建投資,多為投資期長,沈澱資金占用量大,但回報較為穩定,個別領域回報率還較高,尤其是當前“資產荒”背景下,國有資本與民營資本爭相強搶食。

據悉,重慶PPP項目發力較早,也較為領先,曾吸引了多層嵌套運作的銀行、保險、基金、信托等金融資本進來,甚至還有特色產業類資本。

重慶一位不具名的私募投資機構負責人表示,民營資本參與PPP項目,首先要有較好的政商關系資源,其次隨著民資頻繁參股金融,對金融運作也越來越成熟,那些具備金融與產業資源整合優勢的民間資本更有優勢參與其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040

重大信號:京津滬等地跨省耕地占補平衡有望解禁

諸多跡象顯示,2004年就被中央叫停的跨省域耕地占補平衡,有望近期逐步松綁。東部經濟較為發達地區,尤其是京津滬等地,有望獲得本省份之外的補充耕地指標。

這對於耕地後備資源日益短缺、占補平衡壓力越來越大的地方政府來說,可謂一大利好。

所謂耕地占補平衡,是中央政府為了保護耕地數量而推出的一項政策,簡單理解是A省一個建設項目需要占用一定數量的耕地,按照現行《土地管理法》規定,需要補充相應數量和質量等級的耕地。自2004年開始,這項工作只能在本省區域內實現。

一旦允許跨省占補平衡,則耕地後備資源匱乏的A省可以通過資金等交易方式,向後備耕地資源豐富的B省購買相應的補充耕地指標。這樣,建設占用耕地的占補平衡在總量上也得以實現。

中央釋放重大信號

近年來,各界對於放開跨省占補平衡的呼聲不斷,中央部委也開始將之納入政策研究範圍。

近期出現的一個重大信號是,12月5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的意見》。

會議強調,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要堅守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要堅持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堅持耕地管控、建設、激勵多措並舉保護,嚴格控制建設占用耕地,推進耕地質量建設,健全耕地保護補償機制。對跨地區補充耕地等重大舉措,要嚴格程序、規範運作。

這也是中央層面近幾年來首度提及“跨地區補充耕地”。

“這個文件應該近期就會發布了,到時相關政策就會明朗了。”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土地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目前,除跨省異地占補平衡被國家限制未開展外,跨縣域和市域的異地占補平衡比較常見。隨著補充耕地異地化的逐步推行,發達地區在省域內部調劑指標越來越難,要求開放跨省占補平衡限制的呼聲越來越高。

經濟發達地區往往“缺耕地”,耕地大省往往“少資金”,這種背景下,松綁耕地占補平衡政策成為雙方的共同訴求。

在今年年初的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上,一位東北耕地大省國土廳官員就曾提出建議推動實現跨省異地占補平衡。

今年8月份,國土部在“關於探索在全國範圍統籌農田占補平衡的提案複文摘要”中稱,建設占用耕地占補平衡作為耕地保護的重要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將積極探索國家統籌補充耕地。

“對於京津滬等資源嚴重匱乏的地區,為適應十三五期間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和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生態文明建設等對耕地保護提出的新要求,我部會同農業部、中央農辦正在研究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政策,提出整合使用耕地開墾費、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等資金,加大補充耕地資金投入,在嚴格控制建設占用耕地的前提下,由國家統籌補充耕地等政策思路,實事求是解決補充耕地難題。上述政策文件正在抓緊研究起草中。”國土部稱。

東部後備耕地資源枯竭

我國之所以要實行占補平衡政策,保護耕地是根本目的。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31個省(區、市)耕地總面積為20.25億畝,與2014年底相比,全國耕地凈減少89.2萬畝。

我國耕地面積的減少,建設占用是最大原因。如2011年減少的532.7萬畝耕地中,建設占用耕地485萬畝,占比超91%。

國土部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建設占用耕地1710萬畝,補充耕地2561萬畝,補充耕地中有1415萬畝建成高標準農田,落實了占一補一、質量有提升的土地政策。

近年來,占補平衡政策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出現不少新問題。如地方時常占優補劣、占多補少,甚至有地方在占用城郊優質的耕地資源後,將山上的土地“開發”成耕地資源,用來完成占補平衡指標。

此外,實行占補平衡要求地方擁有一定的耕地後備資源,這樣占用之後才有能力去補。但我國東部沿海、轄區面積較小的直轄市和個別省份,耕地後備資源已近枯竭,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困難,個別省市出現了難以足額落實耕地占補平衡的情況。

在國土部12月28日舉行的“全國耕地後備資源調查評價結果新聞發布會”上,國土部地籍司副司長馮文利表示,匯總結果顯示,全國耕地後備資源總面積8029.15萬畝。從區域分布看,耕地後備資源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其中新疆、黑龍江、河南、雲南、甘肅等5個省份後備資源面積占到全國近一半,而經濟發展較快的東部11個省份之和僅占到全國的15.4%。

此外,集中連片耕地後備資源集中在新疆(不含南疆)、黑龍江、吉林、甘肅和河南等5個省份,占69.6%。而東部11個省份之和僅占全國集中連片面積的11%。

“這反映出,經過多年持續開發利用,經濟發展快的地區後備資源稀缺甚至枯竭,在省域內實現占補平衡越來越難。”馮文利說。

除缺少後備資源,經濟發達地區近年來補充耕地成本也越來越高。統計數據顯示,北京市2011~2013年共補充耕地4.17萬畝,畝均成本3年增長了一倍多;天津市2009~2013年共補充耕地30.02萬畝,畝均成本5年增長了2.5倍。

東部耕地後備資源近乎枯竭,這種現狀也逼迫占補平衡政策必須作出應對,跨省成為“大勢所趨”。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去年5月曾對耕地保護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對耕地占補平衡以及耕地保護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加強調查研究,提出有效的應對之策。

仍存新問題

通過國家統籌的方式來實現跨省占補平衡有望成為現實,但也會提高監管難度。

省級區域內的占補平衡工作一般由省級國土部門監管。假設,允許上海購買新疆的耕地指標來滿足自身占用耕地的需要,那這項工作究竟由誰來監管?上海的國土部門還是新疆的國土部門?這種跨區域的交易耕地指標監管理應由中央一級的國土部門來監管,但需要耗費很大的人力和物質資源。

上述土地專家稱,目前政府在占補平衡問題上的制度建設和監管力度都在加強,對操作環節上的要求非常嚴格。

中央深改組會議也要求,對跨地區補充耕地等重大舉措,要嚴格程序、規範運作。

此外,一旦放開跨省占補平衡,是否會出現東部省份由於減輕了補充耕地的壓力,而又出現建設項目大肆占用耕地的情況?

監管部門對此已有所預警。國土部規劃司副司長周建春11月底表示,將嚴格控制非農建設占用耕地。確實要占用耕地的,按中央的要求要“占一補一”、“占水田補水田”,嚴格落實占補平衡制度,補充同等數量和質量的耕地,確保18.65億畝的紅線不至於減少,不至於突破。

“按照中央的要求,對於整個的城鄉建設要嚴格控制。從去年開始,國土部跟住建部開始劃定城市的開發邊界,控制城市對周邊優質耕地的占用。同時一些獨立選址的建設也是嚴格按照節約集約的要求,嚴格控制,增強建設用地的利用強度和投資強度,改變以往的那種粗放式發展、粗放式利用土地,城市攤大餅向外無序蔓延的態勢。”周建春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772

跨省占補平衡解禁,缺地城市調控房價添底氣

補充一線城市土地供應,國務院“下及時雨”。

國土資源部日前發布的《2016年第四季度全國主要城市地價監測報告》(下稱《報告》)顯示,有22個城市的住宅地價同比增速超10%,北京、上海、廈門、南京、合肥更是超過了20%。

顯然,一二線城市去年上半年的火爆樓市帶動了地價的快速上漲。為了穩定預期,防止地價進一步帶動樓市上行,全國至少已有16個熱點城市出臺三年宅地供應計劃,但北京、上海、深圳缺席。

事實上,缺地一直困擾著不少一二線城市,這也使得這些城市在抑制樓市泡沫方面受到限制。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並要求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應,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盤活城市閑置和低效用地。

所幸,新華社23日受權播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的意見》(下稱《意見》)在跨省占補平衡方面提出,探索補充耕地國家統籌。這就為缺地的熱點城市解決住宅用地供應開了一扇窗。

五城市地價漲幅超20%

與房地產市場類似,住宅地價的熱度也出現了分化。

《報告》顯示,一線城市和部分熱點城市的地價仍處於高速增長態勢,大部分三線城市的地價處於溫和上行態勢。具體來說,2016年第四季度住宅地價同比上漲的城市達到92個,較上一季度增加7個;增速超過7%的城市達到34個,較上一季度增加10個。

值得註意的是,全國有22個城市住宅地價的同比增速超過了10%,包括北京、天津、青島、鄭州、上海、南京、杭州、福州、廈門、廣州、合肥、唐山、張家口、廊坊、安陽、溫州、嘉興、珠海、汕頭、佛山順德、東莞、中山等,有過之嫌。其中,北京、上海、廈門、南京、合肥的住宅地價增速超過了20%。

對於地價的走勢,《報告》認為,一是國際經濟複蘇動力與壓力並存,國內宏觀經濟穩中向好;二是2016年市場回升動能依然存在,資金充沛,部分城市市場熱度較高,房企補倉需求旺盛。

《報告》指出,2016年四季度,貨幣政策基本穩健,但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快速增長,M2(廣義貨幣)與M1(狹義貨幣)增速差略有收窄,仍處於較高水平,企業資金依然充沛。2016年11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長13.3%,流動性充裕,為不動產市場量價上漲提供了資金支撐。

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1~11月,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中,個人按揭貸款同比增加49.3%,處於歷史較高水平。年內熱點城市房地產市場量價齊升,銀行信貸支撐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帶動了企業庫存去化和資金回流,企業在熱點城市補倉土地需求旺盛,進一步加大了競地力度。

不過,隨著金融監管部門對房地產融資嚴格管控,2017年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增速將有所降低,熱點城市開發投資節奏將有所放緩。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2016年第四季度全國有11個城市土地出讓金超過300億元,其中杭州最高達到了517億元。整體看,雖然土地市場成交額處於高位,但在系列調控政策的影響下,出現了土地溢價率逐漸平穩的跡象。

各類調控手段出臺

自去年四季度以來,為了調控趨於過熱的房地產市場,不少城市祭出了多種手段。除堅持分類調控、精準施策外,熱點城市的調控也繼續升級,限購限貸力度加大。

2016年10月份以來,一線和二、三線熱點城市,先後密集出臺政策,從提高購房門檻、調整信貸公積金政策、加大土地供應、加強市場監管、強化信息公開和輿論引導等方面收緊調控。

在土地供應環節,多城市靈活設置競買規則,通過“雙限雙競”、“限地價、競配建”、提高自持比例、設置土地競拍最高限價等方式引導理性競價,防止異常高價地塊擾亂市場預期。

天津、廣州、合肥、濟南、南京、杭州、無錫、蘇州、濟南、鄭州、武漢、福州、廈門、成都、青島、佛山等多個熱點城市依據市場需求情況編制、公布了2017~2019年住宅用地供應三年滾動計劃,調整土地出讓節奏,穩定住宅用地供應預期。上海、廣州、南京和杭州等嚴格監管土地競買資金來源,防範資金違規流入土地市場,保障市場規範運行。

“調控政策密集出臺,效果初步顯現。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11月份,15個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迅速降溫,房價走勢明顯趨穩。”《報告》稱。

2016年四季度,房地產用地價格受市場前期看漲預期的慣性效應影響,環比、同比增速仍有所上升。但從住宅地價來看,調控收緊一定程度上發揮了作用,一、二線城市住宅地價環比增速出現回落跡象。而市場分化顯著,多數庫存較大的三線城市的地價處於溫和上行態勢,地價基本穩定。

張大偉也表示,隨著各地政策出臺,從資金、需求、信貸等多方面約束收緊了地王出現的可能性。目前看,二線城市的政策加碼舉措依然在進行過程中。

“2016年12月以來,全國土地市場成交數據降溫,合計成交超過10億元的109宗,其中溢價率超過100%的只有23宗,相比之前高溢價率地塊頻繁出現的市場有明顯的降溫。”張大偉說。

增加住宅用地供應潛力

按照國土資源部要求,一些房地產市場熱點城市近日陸續出臺2017~2019年三年住宅用地供應計劃,以求穩定市場預期。然而,截至第一財經記者發稿,除廣州外,四大一線城市中,北京、上海和深圳均未發布三年住宅用地供應計劃。

雖然尚未公布三年住宅用地供應計劃,但北京、上海和深圳日前均對調控樓市作出表態。

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在上月召開的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上稱,要清醒看到,房價已經過高,積累了風險,而且增加了社會焦慮,也是對城市可持續發展與和諧穩定的巨大挑戰。要擔負起主體責任,嚴格落實中央關於調控房價的部署和要求,堅決保持房價平穩。

新當選的上海市市長應勇20日表示:“我們不希望看到上海的房價太高,這會影響年輕人的發展,影響城市的活力和創新能力,也不利於城市長遠發展。”

“對經濟而言,樓市泡沫是危險的。”針對深圳市場普遍關註的“樓市限價令升級”,深圳市委書記許勤20日表示,“政府的調控政策,是在市場失靈情況下,或者市場本身遠遠背離市民期望值的情況下進行調控。”

事實上,中國經濟發達地區往往因為“缺耕地”,也使得住宅用地成了稀缺資源;然而,一些耕地大省往往“少資金”。這種背景下,松綁跨省耕地占補平衡政策成為雙方的共同訴求。

根據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應,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盤活城市閑置和低效用地。而23日發布的《意見》正好解決了這一矛盾。

在跨省占補平衡方面,《意見》提出,根據各地資源環境承載狀況、耕地後備資源條件、土地整治新增耕地潛力等,分類實施補充耕地國家統籌。

具體而言,有兩類情形能夠享受跨省占補的“政策優惠”,一是耕地後備資源嚴重匱乏的直轄市,新增建設占用耕地後,新開墾耕地數量不足以補充所占耕地數量的,可向國務院申請國家統籌;二是資源環境條件嚴重約束、補充耕地能力嚴重不足的省份,對由於實施國家重大建設項目造成的補充耕地缺口,可向國務院申請國家統籌。

但也有擔憂認為,一旦放開跨省占補平衡,是否會出現東部省份由於減輕了補充耕地的壓力,而又出現建設項目大肆占用耕地的情況?

對此,《意見》強調,要嚴格控制建設占用耕地,充分發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整體管控作用,從嚴核定新增建設用地規模,優化建設用地布局,從嚴控制建設占用耕地特別是優質耕地。實行新增建設用地計劃安排與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補充耕地能力掛鉤,對建設用地存量規模較大、利用粗放、補充耕地能力不足的區域,適當調減新增建設用地計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591

多部委明開發布會 是否放開耕地跨省占補受關註

2004年就被中央叫停的跨省域耕地占補平衡,能否松綁明日將見分曉。

國新辦定於2017年1月24日(星期二)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副部長曹衛星和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主任韓俊、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介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的意見》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近年來,各界對於放開跨省耕地占補平衡的呼聲不斷,中央部委也開始將之納入政策研究範圍。

近期出現的一個重大信號是,去年12月5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的意見》。

會議強調,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要堅守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要堅持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堅持耕地管控、建設、激勵多措並舉保護,嚴格控制建設占用耕地,推進耕地質量建設,健全耕地保護補償機制。對跨地區補充耕地等重大舉措,要嚴格程序、規範運作。

這也是中央層面近幾年來首度提到“跨地區補充耕地”。

目前,除跨省異地占補平衡被國家限制尚未開展外,跨縣域和市域的異地占補平衡比較常見。隨著補充耕地異地化的逐步推行,發達地區在省域內部調劑指標越來越難,要求開放跨省占補平衡限制的呼聲越來越高。

經濟發達地區往往“缺耕地”,耕地大省往往“少資金”,這種背景下,松綁耕地占補平衡政策成為雙方的共同訴求。

在2016年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上,一位東北耕地大省國土廳官員就曾提出建議推動實現跨省異地占補平衡。

2016年8月份,國土部在“關於探索在全國範圍統籌農田占補平衡的提案複文摘要”中稱,建設占用耕地占補平衡作為耕地保護的重要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將積極探索國家統籌補充耕地。

“對於京津滬等資源嚴重匱乏的地區,為適應十三五期間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和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生態文明建設等對耕地保護提出的新要求,我部會同農業部、中央農辦正在研究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政策,提出整合使用耕地開墾費、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等資金,加大補充耕地資金投入,在嚴格控制建設占用耕地的前提下,由國家統籌補充耕地等政策思路,實事求是解決補充耕地難題。上述政策文件正在抓緊研究起草中。”國土部稱。

我國之所以要實行占補平衡政策,保護耕地是根本目的。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31個省(區、市)耕地總面積為20.25億畝,與2014年底相比,全國耕地凈減少89.2萬畝。

我國耕地面積的減少,建設占用是最大原因。如2011年減少的532.7萬畝耕地中,建設占用耕地485萬畝,占比為91%。

國土部數據稱,“十二五”期間,建設占用耕地1710萬畝,補充耕地2561萬畝,補充耕地中有1415萬畝建成高標準農田,落實了占一補一、質量有提升。

近年來,占補平衡政策在實際操作過程出現不少新問題。如地方時常占優補劣,占多補少,甚至有地方在占用城郊優質的耕地資源後,將山上的土地“開發”成耕地資源,用來完成占補平衡指標。

此外,實行占補平衡要求地方擁有一定的耕地後備資源,這樣占用之後才有能力去補。但我國東部沿海、轄區面積較小的直轄市和個別省份,耕地後備資源已近枯竭,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困難,個別省市出現了難以足額落實耕地占補平衡的情況。

在國土部上月28日舉行的“全國耕地後備資源調查評價結果新聞發布會”上,國土部地籍管司副司長馮文利表示,匯總結果顯示,全國耕地後備資源總面積8029.15萬畝。從區域分布看,耕地後備資源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其中新疆、黑龍江、河南、雲南、甘肅等5個省份後備資源面積占到全國近一半,而經濟發展較快的東部11個省份之和僅占到全國15.4%。

此外,集中連片耕地後備資源集中在新疆(不含南疆)、黑龍江、吉林、甘肅和河南等5個省份,占69.6%。而東部11個省份之和僅占全國集中連片面積的11.0%。

“這反映出,經過多年持續開發利用,經濟發展快的地區後備資源稀缺甚至枯竭,在省域內實現占補平衡越來越難。”馮文利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600

跨省耕地占補平衡“解禁”?國土資源部回應

24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曹衛星稱,耕地占補平衡政策是工業化、城鎮化建設占用耕地的補救措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繼續堅持占補平衡政策,不僅可以及時補救建設占用耕地的糧食生產能力的影響,同時還可以增強耕地保護意識,倒逼節約高效用地,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據統計,1999-2005年期間,全國建設占用耕地5928萬畝,同時補充了耕地6929萬畝,有效地彌補了各類建設占用耕地造成的損失。 與此同時,占補平衡政策對節約集約用地有倒逼的效果,全國年均建設占用耕地的規模從1985-1996年的750萬畝左右下降到1999-2015年間的350萬畝左右

不過,曹衛星也提到,應該清醒地意識到,經過多年的開發利用,我國的後備耕地資源也在逐步減少,特別是有一些耕地資源比較匱乏的省份,落實占補平衡政策遇到了一些現實的問題,與中央要求的占補平衡要數量、質量都到位還有差距。因此,要下力氣改進和優化占補平衡管理。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於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的意見》, 按照“控占用、調方式、算大賬、差別化”的思路,提出了改進和規範占補平衡管理新的政策措施。

具體來說,“控占用”,就是要減少新增建設占用耕地規模,從源頭上來減輕占補平衡的壓力。“調方式”,就是要轉變補充耕地的方式,盡量減少未利用地的開發,著力通過土地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來落實補充耕地的數量和質量。“算大賬”,就是要從單純強調項目掛鉤算細賬,轉向兼顧區域平衡上算大賬,更好地落實地方政府的耕地保護責任。“差別化”,就是要充分考慮區域差異和項目差異,實事求是地解決占補平衡的困難,構建“縣域平衡為主,省域調劑為輔,國家統籌為補充”這樣一種占補平衡的新格局。

針對跨省占補平衡是否“解禁”的提問,曹衛星稱,“十三五”期間全國絕大多數省份可以在省域內做到占補平衡,但個別後備資源嚴重匱乏省份,完全在省域內落實占補平衡確實存在困難。在這種情況下,為確保全國耕地數量不減少,同時,保障重大建設用地需求,根據耕地後備資源狀況,需要實施補充耕地國家適度統籌。

曹衛星也表示, 探索資源匱乏省份補充耕地國家統籌,是實事求是解決資源匱乏省份保障發展需求,落實補充耕地實際困難的應對之策,不是對耕地占補平衡制度松綁,也不是放松管理要求。通過界定範圍、嚴控規模、嚴格監督,完全可以確保補充耕地落到實處,牢牢守住全國耕地保護紅線,來實現保護耕地與保障發展的協調統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6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