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被認為具有萬億市場規模的裝配式建築行業,正在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在全國鋪開,鋼結構行業正在進入發展快車道。
裝配式建築以部件預制化為核心,是一種提前將部分或全部構件在工廠預制完成,運輸並通過一定連接方式在施工現場將零散的預制構件拼接組裝而成的新型建築形式。現階段裝配式建築主要包括混凝土結構、鋼結構、現代木結構三大結構體系。從2016年住建部推行的119個裝配式建築示範項目來看,混凝土結構占比最大達46%,鋼結構其次為35%。
作為建築工業化的解決方案,這種建設方式的革新探索,甚至可以追溯至1950年代。從彼時提出的建築行業設計標準化、生產工廠化、施工機械化,到1999年的住宅產業現代化,到2010年的建築產業現代化,再到2016年的裝配式建築,中國探索建築行業革新的方式才真正全面布局。
近年來連續出臺推廣綠色建築和裝配式建築的相關政策,制定行業準則,定下建設目標。全國劃分為“重點推進、積極推進、鼓勵推進”三類地區有重點地“自上而下”逐步推進,至2020年裝配式建築占新建建築的比例分別須達20%/15%/10%。
在2018年全國建築鋼結構行業大會上,多位鋼構行業專家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環保現實需求、國家政策引導等層面來看,裝配式建築是未來建築行業的發展方向,隨著各地出臺裝配式建築細則和時間表,整個市場已迎來“風口”。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推動,鋼結構市場需求將會進一步擴大。而杭蕭鋼構集團董秘陳瑞也曾經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鋼鐵行業和鋼結構兩者關系可以用‘一拍即合’來形容。鋼結構建築擁有鋼材回收率高達90%的優勢,一旦能大量建造,鋼結構建築將成為‘鋼材儲存倉庫’。因此作為綠色建築,特別是作為新型建築工業化代表的鋼結構取得了長足發展。 ”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裝配式建築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深度分析報告》預計,按上述方案對“2020年裝配式建築占新建建築面積比例達15%以上”的要求測算,2020年裝配式建築面積有望超過80000萬平方米,以每平米2500元測算,市場規模將超過2萬億元。
裝配式建築市場前景隨著房企巨頭的紛紛卡位而愈發明晰,巨大資金投入又打開了裝配式建築的市場空間。碧桂園、萬科以及綠地等房地產行業巨頭已經憑借各自的建造工藝,在這個巨大的機會前搶奪座次。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上遊鋼鐵企業與下遊鋼結構生產企業在產需層面的錯配掣肘了鋼結構行業的快速發展。某位鋼結構企業廠商向記者直言:“現在許多鋼鐵企業生產的鋼鐵型材有很多情況下是無法滿足用鋼企業需求的”。
一些鋼鐵企業人士表示,目前鋼鐵行業剛剛回暖,大多數鋼鐵企業並不是不願意更貼近下遊用戶的實際需求,只是動輒數十億的生產線改造成本讓很多鋼鐵企業望而卻步。
正因如此,鋼構企業還尚未突破利潤的天花板。精工鋼構總裁裘建華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大多數的鋼構行業企業利潤非常微薄。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除了杭蕭鋼構(600477.SH)等少數幾家企業之外,大多數鋼構企業凈利潤並不理想。其中精工鋼構(600496.SH)2018一季報的凈利率僅為1.19%,凈資產收益率(加權)只有0.64%。富煌鋼構(002743.SZ)一季度的凈利率也維持在1.54%這樣的微利狀態。
不過,目前鋼結構行業發展中所遇到的問題正在隨著政策的大力推動而開始得到解決。2016年《關於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的目標及任務,相關跟進政策也密集出臺,住建部正式發布的裝配式建築三套國家標準開始實施。方正證券認為,從競爭結構來看,行業內企業的經營效率分化效應已經開始顯現。
對於三星來說,芯片可以說是整個三星電子業務的“發動機”,得益於DRAM和NAND閃存價格的攀升,三星芯片排位在去年第二季度還超過了老大英特爾並在單季利潤上“逆襲”蘋果。
但對於硬件廠商而言,芯片存儲器價格的上漲讓它們“苦不堪言”。
“繼去年飆漲40%後,今年年初到現在DRAM價格依然在上漲,雖然幅度不到10%,但對本來獲利空間本來就比較小的中國品牌廠來說,是在侵蝕其獲利空間。”集邦咨詢半導體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吳雅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對於存儲三巨頭的調查顯示了DRAM價格的上漲已經讓下遊廠商處於高壓狀態。
調研機構DRAMeXchange顯示,2018年第一季存儲器三大廠商三星、SK海力士、美光在DRAM產業的市占率分別為44.9%、27.9%、22.6%,存儲三巨頭加起來95.4%的份額顯示出DRAM市場明顯已呈寡占格局。而中國更是全球最主要的存儲芯片消費國,受存儲芯片漲價因素,2017年,中國進口存儲芯片889.21億美元,同比2016年的637.14億美元增長39.56%。
從去年開始,包括手機廠商在內的企業接連對存儲價格上漲進行投訴,有媒體報道,5月31日,中國反壟斷機構已經對三星、海力士、美光位於北京、上海、深圳的辦公室展開突然調查,標誌著國反壟斷機構正式對三家企業展開立案調查。目前三家公司並未對外作出回應。
中國為最大存儲器需求國
這幾年內存價格的飆漲讓不少投機者賺到了不少錢,被稱為“比炒房還要賺錢的生意”。”
從2016年第二季度開始,DRAM(主要包括PC內存、移動式內存、服務器內存)價格一路飆升,每個季度都在刷新銷售額紀錄。IHS Markit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DRAM產值跳增72%,達到722億美元,2018年預估將進一步擴增至844億美元,年增率達16.9%。而上一次這樣的盛景出現,還是在23年前。
集邦咨詢半導體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吳雅婷告訴記者,繼去年價格飆漲40%後,今年年初到現在DRAM價格依然在上漲,雖然幅度不到10%,但對本來獲利空間本來就比較小的中國品牌廠來說,承受著不小的壓力。
據記者了解,存儲在手機中的成本已經達到25%-35%,同時,由於存儲芯片漲價過快,已引發了包括手機、固態硬盤、內存條等產品的陸續漲價。其中,瘋狂的內存條則是一年內漲幅300%。
此外,中國市場對於全球DRAM和NAND的消化量已經高達20%與25%,為存儲器最大需求國。
DRAMeXchange分析稱,盡管中國各地正積極進行半導體扶植計劃,但要達到“技術自主研發”與“穩定量產規模”的目標仍需要至少數個季度以上的時間,對解決成本壓力的燃眉之急是遠水救不了近火。除了此次美光被約談之外,今年年初存儲器龍頭廠商三星半導體也被中國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約談,雖然目前沒有證據顯示這二者事件有關聯性,但足以顯示官方對於DRAM價格高漲的重視。
“目前仍然處於剛開始調查階段,還沒有具體壟斷事證被查明。但就影響層面來看,DRAM價格的漲幅將會持續受到抑制。”吳雅婷對記者說。
“價格聯盟”遭遇各地調查
DRAM上巨額的漲幅給這些芯片巨頭帶來了豐厚利潤。
根據美光、三星、海力士財報統計,2017年,三家公司的半導體業務在中國營收分別為103.88億美元、253.86億美元、89.08億美元,總計446.8億美元,同比2016財年的321億美元增長39.16%。其一季度營收仍在繼續增長。從財報來看,三大DRAM廠商今年首季營業利益率(OP Margin)已達50-70%的水位,不僅是歷史最高,該產品的獲利能力甚至超過技術層級更高的中央處理器。
事實上,在持續收到手機廠商投訴之後,監管機構去年已經開始關註持續漲價的存儲市場,並在2017年底、2018年5月,中國反壟斷機構就以持續漲價問題分別約談三星、美光。
“美光被約談最主要原因是標準型內存已連續數季價格上揚,導致中國廠商不堪成本負荷日漸提高,加上限制設備商供貨給福建晉華儼然是妨礙公平競爭行為。2018年第一季三星、SK海力士與美光在DRAM產業囊括約96%的市占率,與其他終端產品所采用的半導體組件相比,似乎已明顯構成壟斷的條件,未來反壟斷調查的事件可能將持續發生,並且可能將壓抑內存漲幅。”吳雅婷對記者說。
吳雅婷補充道,以反壟斷調查來看,此前在各國已有先例。
2005-2006年間,美國司法部曾裁定三星、海力士、英飛淩、爾必達、美光在1999-2002年間存在價格壟斷行為,對前四家公司處以總計7.29億美元罰款。今年4月底,三星電子等又在美國遭遇集體訴訟,被指控串謀限制DRAM內存芯片供應。
一家名為Hagens Berman事務所律師在美國加州北部地區法院向三星電子、海力士公司和美光科技提起集體訴訟。該律師事務所聲稱,他們調查發現這些主要DRAM制造商互相勾結,限制市場上各種DRAM產品的供應,從而人為地推高了DRAM價格。在集體訴訟指控的時間段里,DRAM的價格上漲了130%,而在同一時間段,三星電子,海力士公司和美光科技的DRAM銷售收入增長了一倍多。
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經過之前發改委對高通的反壟斷調查,中國企業已經明白如何利用政府公權力維護市場公平,也已經知道如何向政府反映市場中存在的不公平現象。此次市場監督總局對三星公司的反壟斷調查,也是中國企業及行業組織不斷向有關部門舉報的直接反映、舉報的結果。
“相比歐盟不斷向谷歌、蘋果、高通等以壟斷理由開出罰單,客觀地說,中國反壟斷機構由於人力有限,對市場監督的力度不是太大而是太小。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制造基地及第二大市場,需要更強有力的市場監督機構保證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秩序。”王艷輝對記者說。
香港上市房企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02007.HK)於8月21日披露的2018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上半年,集團總收入約為1318.9億(人民幣,下同)元,同比增長69.7%;毛利約349.7億元,同比增長104.6%;凈利潤約為163.2億元,同比增長94.9%;股東應占利潤約為129.4億元,同比增長72.5%;股東應占核心凈利潤達129.5億元,同比增長80.2%;基本每股盈利為60.03分,同比增長71.8%。
董事會宣布派發中期股息每股人民幣18.52分, 同比增長77.4%,半年派息總額占核心凈利潤總額的31.0%。
對於公司發展方向,碧桂園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在致投資者的一封信中提及,“我們正在重新審視本公司的管理系統,為了立基百年,寧可放慢一些發展速度,追根溯源地全面提升本公司管理水平。”
碧桂園集團總裁莫斌也在發布會上表示,公司在特定的市場環境下經歷了規模的快速擴張後,將逐步進入“提質控速”新階段。 “‘提質控速’是保證有質量的發展,寧可慢一點也要穩定,進入平穩健康持續發展的態勢。”
利潤近乎翻倍
受惠於市場高速發展和公司的制度優化,碧桂園已於2016年開始步入新一輪業績爆發周期。2016年,集團及其合營企業及聯營公司實現合同銷售金額3088億,同比增長120%;2017年,公司實現合同銷售金額5508億,同比增長78%;2018年上半年,公司繼續保持市場領先地位,合計錄得合同銷售金額4124.9億元。
合同銷售金額的連續大漲,為碧桂園營業收入的增長奠定堅實基礎。2017年,該集團便實現營業收入2269億,同比增長48%。2018年上半年,集團總收入約為1318.9億元,同比增長69.7%;毛利約349.7億元,同比增長104.6%;凈利潤約為163.2億元,同比增長94.9%。截至今年6月30日,公司賬上還有已售未結轉資源7703億,這在很大程度上鎖定了公司未來兩三年內業績平穩提升空間。
值得關註的是,隨著內部運營水平和成本控制能力的提升,碧桂園整體盈利能力和收益質量表現不俗。數據顯示,該集團毛利率和凈利率在2016年、2017年穩步回升,於2018年中期分別達到26.5%和12.4%。集團銷售及管理費用僅占合同銷售金額的2.4%,較去年同期下降0.2個百分點。
杠桿持續低位
對於實現了規模與盈利高增長的碧桂園來說,如何做到快與穩的平衡,是其無法回避課題。
從財務數據上看,碧桂園一直堅守著“穩健經營”的底線。今年上半年,房地產企業融資環境趨緊,融資成本明顯上升,但碧桂園的杠桿水平和融資成本仍舊處於行業低位,截至2018年6月30日,碧桂園凈借貸比率為59.0%;加權平均借貸成本為5.81%。
尤其值得提及的是,碧桂園已連續11年保持了凈借貸比率低於70%,這一數值使得碧桂園在國內一線地產軍團中具有極強的競爭優勢。克爾瑞地產研究披露的數據顯示,2017年主要上市房企(A股、H股和其它)加權平均凈借貸比率上升為91.09%,較2016年增加了16.19個百分點,行業平均借貸比率呈上升趨勢。碧桂園多年保持凈借貸比率低於70%,顯示出公司較厚的財務安全墊。
報告期末,碧桂園有息負債2939.21億(含銀行及其他借款、優先票據、公司債券和可轉股債券),其中一年以內短期債務及長期債務當期部分僅為1081.04億,占比36.78%,遠低於可動用現金余額2099.1億,其余63.22%為長期債務。長債為主的債務結構與房地產開發業務頗為匹配,且公司短期償債資金壓力不大。
鑒於凈經營活動中的現金流為正,且戰略上采取“提質控速”,預計公司投資速度有所收縮,從而使得公司融資壓力有所下降。
在美元升值的宏觀金融環境下,房地產企業美元債成本增加以及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敞口,成為各方關註的一個焦點。從碧桂園的債務結構來看,公司美元債務約為537億,僅占集團債務總額的18%。碧桂園相關負責人表示,為降低匯率變動的風險敞口,公司已采取多種套保措施鎖定匯兌風險敞口。
現金準備充足
現金流方面,碧桂園上半年銷售樓款現金回籠約為人民幣3360.2億元,同比顯著增長52.4%%,銷售回款率高達81.46%,高於行業平均水平。鑒於銷售回款額的大幅度增加,碧桂園截至6月30日的凈經營性現金流連續第三年為正。
截至6月30日,該公司賬面擁有可動用現金余額2099.1億,占總資產比例15%。此外,該集團仍有2813.9億未動用銀行授信。
碧桂園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公司將遵循“現金為王”的原則,憑借充足的現金頭寸,在市場調整周期中尋找更為優質的發展項目和機會。
數據顯示,上半年,碧桂園新獲取項目530個,涉及地價支出2242億,預期建築面積8478萬平方米;其中權益內預期建築面積為6008萬平方米,總代價1434億,平均地價為2387元/平方米。
截至6月30日,集團擁有土地儲備建築面積約3.64億平方米,已簽約或已摘牌的中國內地項目總數為1991個,分布於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61個地級市,總計覆蓋1051個區/縣,足夠公司未來幾年的正常運轉。
這是註定要被記入美國貿易史冊的一周。
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位於華盛頓西南區的ITC(USTR下屬機構)內,臺下坐著等待出庭作證的,是美國各大企業、家族型中小企業和重磅級行會組織中年齡多在50~60歲的首席執行官、高層領導,甚至還有在美國政治光譜中舉足輕重的州議員,他們的兩鬢多已斑白。
而在對面聽取證詞的,則是USTR“301調查”委員會的各位委員,平均年齡在30~40歲左右的技術官員們。
作為中方相關方的代理律師,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蔡開明律師在美國華盛頓參與上述聽證,這對比明顯的一幕令他印象深刻。
比如,聽證人群中甚至出現了阿拉斯加州的參議員薩利文(Dan Sullivan),他是為了保護阿拉斯加州的相關產業而來,“他在庭上說,以前我坐在上面,你們(USTR人員)給我來做報告,今天是你們坐在上面,我來給你們做報告。”蔡開明對第一財經記者回憶了這並不尋常的一幕。
此次薩利文從阿拉斯加州遠道而來,出現在了8月23日的聽證會上,並在當地時間早上9:30第一個發言,在其中薩利文向USTR“301調查”委員會指明,此次關稅對阿拉斯加的漁業將造成近10億美元的重大打擊,且打擊的只會是美國人。
截至8月24日第五場聽證會結束,第一財經記者根據會議記錄統計後發現,在出席聽證會的312個代表中,僅有27位表示贊成增加關稅,這意味著91%左右出席聽證會的美國企業都“求放過”。
不僅如此,根據上述出庭記錄,在反對對華加征該2000億美元關稅的同時,美國業界代表也在會議中對美國政府方面的不專業和將貿易問題政治化表達了不滿之情,美國化學品協會代表貝萊資瓦(Brzytwa)即不客氣地指出:“供應鏈不是憑空存在的,也不會因為美國貿易政策的利益就能隨便再建一個。”
蔡開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2000億美元征稅產品,需要美方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來分析,這在短時間內無法完成,且通過五天的聽證會實況也可以看出,美方(USTR一方)對2000億美元產品的研究和分析是比較有限的。
一份阿拉斯加樣本:傷害的只能是美國人
美國商會按照目前全球對美國的貿易反制金額情況,制作了一張美國全球貿易戰各州受影響圖,並按照受影響的級別,將美國50州分為了嚴重、特別嚴重及超級嚴重三個受影響級別。
根據這張影響圖,目前,采取反制關稅的國家和地區包括加拿大、墨西哥、歐盟以及中國。在超級嚴重的級別中共有美國的14個州,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是路易斯安那州、華盛頓州和伊利諾伊州。
阿拉斯加州位於這14個受影響州的前列,美國商會統計顯示,其總體受影響額度為9.11億美元,其中因中國的對等500億美元關稅所造成的影響在9.09億美元,主要原因就在漁業方面,其主要加征關稅的產品為冷凍大西洋鮭魚、冷凍鱈魚及比目魚。
這也是令薩利文坐不住、直接奔赴華盛頓參與聽證會的主要原因:若2000億美元關稅開征,阿拉斯加的漁業將遭受更大打擊。
第一財經記者獲得了薩利文的證詞,通過記錄可以看到,薩利文的證詞是一份出席聽證會的完美範本,在理性、強勢的基礎之上,每句話都直指USTR“301調查”委員會的調查靶心。
薩利文表示,阿拉斯加州是美國最棒的漁業州之一,當地漁業雇傭了60000名漁業員工,是阿拉斯加州的最佳雇主,阿拉斯加生產的海鮮產品占美國整體海鮮產品(24億美元)總量的60%,且海鮮均是由美國人、美國船只在美國海域捕撈的,使用的還是美國自身的資源,最終產品也運回美國,唯獨涉及中國的產品是送往中國進行加工。
“若對該類產品進行征稅,只會損害美方利益而非中方,美方要為此付出10億美元的代價。”薩利文表示。
美國國家漁業研究所的德哈恩(Robert DeHaan)則進一步指出:“切魚這種活兒也不是什麽國際商業秘密。”
“如果美國政府想要同中方博弈,請換一種形式。”德哈恩在聽證會上指出,美國漁民通常采取家族運營方式,且中國還一直在降低關稅以促進這項業務,以滿足世界上最大的中產階層的需求。
在面對USTR“301調查”委員會“中國進口有多重要”這一問題時,德哈恩答道,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中國已發展成為多個國家級漁業中心,如果美國將該魚類加工工作轉移回阿拉斯加州,這將產生不少問題:一方面中國在開發國內需求方面做得很好,另一方面美國的競爭者也都在享受中國在基礎設施和勞動力方面的便利。
與此同時,小企業很難向其他國家轉移產業,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德哈恩指出,更別提那些海量認證需要花費數年的時間才能申請下來。
美國商會制作的美國全球貿易戰各州受影響圖,將美國50個州分為了嚴重、特別嚴重及超級嚴重三個受影響級別,顏色越深影響越大。
求放過:美國企業的怒氣和無奈
雖然此次USTR以不直播的方式進行聽證會,造成該聽證會無法錄音或錄像,但第一財經記者仍輾轉拿到了目前為止一周以來(8月20~24日)所有的聽證記錄。
翻看這份記錄便可得知,如同來自阿拉斯加州的代表一樣,此次出席聽證會的美國企業無奈地表達著自己“求放過”的訴求,並直指此次美國出臺2000億美元征稅清單的各種荒謬之處。
此次,美方擬加征關稅的價值2000億美元從中國進口商品共計6031個稅號,在清單上看到的是冰冷的稅則號,在企業眼中這些卻代表著罔顧基本的行業經濟常識。
譬如,美國新娘舞會行業協會代表蘭格(Stephen Lang)在聽證會上反問USTR官員,婚紗這種時尚和季節性如此敏感的產品,難道要讓我們為了應對關稅而提前囤貨嗎?誰會穿過時的婚紗?
食品業的企業代表則提醒USTR官員,中國的蘋果和其他國家的蘋果嘗起來口感不一樣,這不能簡單用替代國這件事兒來衡量的。
在第一日的聽證中,美國果汁產品協會負責人泰勒(Andrew Taylor)就為USTR的官員們普及了一次有關果汁業的常識。
泰勒指出,大部分果汁生產商都購買海外的濃縮果汁原料,美國本土在蘋果和梨方面是沒有充足供給的,實際上73%的蘋果汁濃縮物和76%的梨汁濃縮物都來自中國。
在回答USTR官員有關“中國產品是否能夠被替代”的問題時,泰勒指出,中國是蘋果和梨方面最大的供給商,雖然歐洲和阿根廷也有供給,但是它們生產的蘋果和梨的口感,嘗起來區別很大,不能作為替代方。
前述提到的貝萊資瓦此次是再次出席聽證會,他表示,對於本屆美國政府拒絕了上一次其移除出征稅範圍的要求,“感到失望”。
“我們的要求是把所有的化學品和塑料制品都移除出此次征稅範圍。”貝萊資瓦表示,即便是對華征稅,考慮到中國在東南亞的產業,對中方不會產生太大影響,但對美方的影響,則是潛在有2.4萬人將失業。
蔡開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聽證會期間,有一次美政府方問企業是否有可替代的渠道,作證代表隨即反問,產品範圍這麽廣,你問的是哪個產品?
該化學類產品代表要求的是排除一大類產品。蔡開明解釋,因此可以看出發問的官員,本身對於證詞就不是很熟悉,也沒有深入去想到底要去排除的範圍,而僅僅是根據常規思維來提出問題,這也說明官員本身對這些作證公司和提交的材料,並沒有投入足夠的精力去分析。
實際上,據第一財經記者查閱出庭記錄發現,與貝萊資瓦20日處於同一小組的8個出席聽證會代表,均來自各類型的化工類產品企業,全部對2000億美元征稅表示反對且態度尤為強硬。
比如,其同組的一家制作泡沫類產品的企業代表克斯可(Todd Keske)直接表示,“要對關稅說不!”
如果開征關稅,將對該行業所有下遊行業和客戶產生影響,克斯可表示,美國目前是相關產品的凈進口,且相關產品在全球和美國國內都出現短缺現象,在過去20年中,美國一家新的相關工廠也沒建成,而建設新設施可能需要5~10年的時間,與此同時由於價格會上漲,可能會造成產品徹底短缺,下遊企業關閉。
如前所述,截至24日,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在出席聽證會的312個代表中,僅有27位表示贊成增加關稅。
具體而言,在首日的61個發言人中,僅有3位表達了贊同征稅的看法。“在首日聽證會上,空調、食品包裝和紡織品三個行業的企業或者協會,在陳述中表示支持全部或者部分征稅。”正在參加上述聽證會的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孫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之所以說部分支持征稅,是因為其中的美國紡織品協會雖完全支持對終端產品征稅,但反對對原材料征稅。”
第二日,共有58位發言人。孫磊說,第二天支持加征關稅的代表有所增加,來自美國鋼鐵、林產、勞保、機電、重卡及電動汽車、瓷磚、地板、建材、石材、輕工等10個企業或者協會的發言人支持完全或部分加征關稅。
第三日,有3家鋼鐵企業、3家五金產品企業和一家汽車底盤生產企業支持征稅。
第四日,只有涉及蜂蜜和大蒜行業的兩個企業支持征稅。
第五日,橡膠、皮革、五金、垃圾食品處理、新能源、紡織行業以及玻璃器皿協會共7個代表提出支持征稅,其中,名為Insinkerator垃圾食品處理設備公司有在華投資經營。
孫磊表示,如概括下支持征稅的企業,其特點是越處於供應鏈低端的美國企業,就越支持征稅。而越處於供應鏈高端的美國企業,則越不支持,這意味著這類企業用中國原材料和中間產品比較多。
學習美國企業的聽證發言邏輯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後發現,此次參加聽證會的不少代表均為第三次參加該類“301調查”聽證會的業界代表,比如半導體產業方面的美國企業代表。而在經歷了三次聽證會之後,各位抗辯代表和USTR“301調查”委員會的套路也較為固定。
聽證會首日,委員們的問題主要集中在:第一,是否可以從中國以外的其他市場進口涉案稅則號產品?第二,中方在該稅則號產品方面是否有侵權和假冒行為?第三,加稅是否會對美國經濟和消費者造成損害?第四,能不能找到替代生產國?
各位抗辯代表也主要表達五層含義:第一,中國具有優秀的技術工人和強大的產業鏈,在生產能力方面沒有替代者,也沒有競爭國家可以望其項背,無法把工廠搬出中國;第二,包括軍方在內的美國消費者無法承受加征關稅後的價格上漲,低端和中端美國消費者將深受其害,軍方消費者也不能幸免;第三,此次征稅的產品大部分都不具有高科技含量,與“301調查”初衷無關;第四,在特定稅則號下,中國是唯一的供應商或原料生產商;第五,美國沒人願意做抗辯企業所在領域的工作。
蔡開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次美國企業在做證詞時,有一個大致的邏輯。其重點在其產品的產值,涉及美國就業,對美國經濟的影響,以及該產品同“301調查”中所指責的技術轉移是沒有關系的。
而反觀此次出席的中方企業和代表,蔡開明表示,此次美國企業對出席聽證非常重視,但會後同許多美國協會和企業溝通中得知,沒有特別多的中國供應商同他們聯系,即仍是美方企業的主動性行為。
“有一個美國企業對我說,‘我派了一個人去中國聯系中國供應商,他們還派出來一個比較低階的人跟我們說產品排除的事情’。”蔡開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希望中方企業能更多地來使用法律的途徑。
比如,在接下來9月6日之前還有提交補充評論意見的時間。蔡開明表示,想回國之後,盡快和商會和企業溝通,聯系美國的進口商協會或客戶,來提交補充評論意見,合理使用程序利益,來爭取申請將產品排除在清單之外的這種可能性。
這五天聽下來,孫磊的感受則是,中方出席的行業協會,表達了聲音和觀點,這是十分必要的。當然若要爭取自己權益,首先要識別美方邏輯。
“美方企業的邏輯是,征稅損害了美國經濟或消費者利益,把這個說清楚,就有希望被排除在外。”孫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據第一財經記者根據USTR提供的日程統計,目前本次聽證會總計有11位中方代表參加,其中包括中國相關商會的負責人、裝飾材料、醫藥產品、律所和中國學者代表。
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曾在擔任中國五礦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時,多次率隊赴美打鋼鐵“雙反”案件。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十幾次的鋼鐵“雙反”聽證會中,他們所摸索出的經驗是,讓美國用戶去跟美國政府對話,特別是發動美國的大型跨國企業在聽證會上發言,效果更佳。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近2日上市券商繼續披露2018年上半年戰績,成績依舊不好看,亮點不多。但在業績寒冬中,無論是大型券商還是小型券商總有那麽一兩個表現還不錯的業務托底,讓各自的業績增幅輸得並不是太難看。廣發證券 包括括零售經紀及財富管理業務、融資融券業務、回購交易業務及融資租賃業務在內的財富管理業務板塊實現營業收入38.16億元,同比減少1.29%。海通證券上半年營收過百億,利息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功不可沒,貢獻近一半的占比。
與大型券商相比,小型券商的業績就更為不穩定。如國投資本營收增幅達83%,但凈利降幅超30%;東吳證券營收降幅達25%,但凈利潤降幅超過90%。
海通:利息+其他收入 撐起“半邊天”
作為券業的龍頭之一,海通證券也未能避免因市場行情低迷所導致的業績下滑。
2018 年上半年,海通證券實現營業收入109.42 億元,同比減幅14.59%;凈利潤為34.59億元,同比降幅為23% 。就各自板塊而言: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16.57億元,減幅14.01%,主要是二級市場交易較不活躍,成交量同比減少;投資銀行業務手續費收入15.25億元,減幅6.44%,主要是境內股權承銷業務收入減少;資產管理業務手續費凈收入8.68億元,減幅4.82%,主要是基金管理業務收入減少;投資收益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合計18.32億元,減幅60.29%,主要是持有及處置金融工具產生的投資收益減少。
盡管海通證券營收和凈利均出現同比下滑,但它是繼中信、國泰君安之後第三家上半年營收過百億的上市券商。 這其中,利息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功不可沒,貢獻近一半的占比。具體而言利息凈收入24.20 億元,增幅38.86%,主要是買入返售金融資產利息收入增加;其他業務收入25.11 億元,同比增加3.94 億元,增幅18.61%,主要是子公司銷售收入增加。
需要註意的是,就利息收入而言,海通證券存放在金融同業間的利息收入就達15.2億元,其中自有資金存款利息收入達7億元,客戶資金存款利息達8.2億元。其他方面,融資融券利息收入達20億元,股票質押回購利息收入達21.5億元。
另一方面需要註意的是,公司其他業務收入占據全部營收的23%。其中出租收入約8000萬,銷售收入19.6億元,其他收入4.68億元。其他收入主要是除主營業務活動以外的其他經營活動實現的收入。根據第一財經統計,海通證券遍及海內外的子公司有84家,除了股權投資、資產管理、基金管理、研究服務、咨詢服務、等資本市場的業務外,還包括物業管理和房地產開發、飛機租賃。
(海通證券其他業務來源。數據來源:海通證券2018年半年報)
廣發:財富管理板塊“托底 ”
廣發證券的營收規模在上市券商中排名第四,但營收和凈利與去年同期相比均出現下滑。今年上半年,廣發證券實現營業收入76.1億元,同比下降26.4%;歸母凈利潤28.6億元,同比降低33.6%。
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公司自營業務承壓,且投行業務中小企業客戶優勢未能發揮,是影響業績的主要原因。具體而言,上半年廣發銀行投行業務板塊實現營業收入5.73億元,同比減少56.95%。其中,股票承銷及保薦凈收入2.19億元,同比減少74.73%;債券承銷業務凈收入1.76億元,同比減少17.14%;財務顧問業務實現凈收入1.27億元,同比減少41.23%。
拖累廣發證券業績的另一業務是自營業務。截至2018年6月底,上證綜指、深證成指、中小板指和創業板指較上年末全線下跌,跌幅分別為13.90%、15.04%、14.26%、8.33%。公司權益及衍生品交易業務實現投資收益凈額虧損4.33億元。
盡管廣發證券多數業務收入同比出現下滑,但是財富管理業務板塊降幅相對較小。這主要包括零售經紀及財富管理業務、融資融券業務、回購交易業務及融資租賃業務。今年上半年財富管理業務板塊實現營業收入38.16億元,同比減少1.29%;
另外,上半年廣發證券經紀實現收入為19.8億元,同比僅降低2.2%。降幅之所以較小,是因為以下原因。公司自主研發的機器人投顧貝塔牛繼續進行三期功能優化叠代,滿足線上客戶財富管理需求,累計服務客戶數65萬,上半年80%的策略組合跑贏比較基準;同時實現金融產品銷售額72億元。公司易淘金APP升級為交易與理財並重的財富管理終端,同時強化國際化行情與服務的建設。截至報告期末,該券商手機證券用戶數超過1857萬,較去年底增長18.05%;微信平臺的關註用戶數超過300萬。報告期內易淘金電商平臺的金融產品銷售和轉讓金額達983.73億元。
同時,截至2018年6月底,廣發證券融資融券利息收入20.92億元,同比增加4.58%。回購交易業務利息收入7.82億元,同比增加52.30%。廣發融資租賃的應收融資租賃款凈額為46.94億元。
中小券商業績不穩定
中小券商的業績穩定性不如大型券商。8月29日、30日共有11家上市券商披露2018年半年報。凈利潤增幅為正的僅有東興證券一家。其他10家凈利潤戰績均不如去年同期。這10家券商中,有券商營收取得巨大增幅,但凈利反而驟降。有的券商營收降幅並不大,但凈利降幅遠超營收降幅。對於前者而言,如國投資本營收增幅超80%,但凈利降幅超30%。對於後一種情況而言如東吳證券營收降幅達25%,但凈利潤降幅超過90%。
(資料來源:Wind資訊)
先看凈利實現增長的東興證券。該券商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4.7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0.59億元,同比增長4.16%,主要變化在投資收益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較上年同期增加3.64億元,同比增長60.77%,主要系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投資收益增長所致;但利息凈收入較上年同期減少3.22億元。
再看國投資本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為6.4億元,去年同期為3.5億元,同比增幅達83%,但凈利潤9.84億元,去年同期為14.4億元,同比下降32%。其中,安信證券實現凈利潤7.68億元,同比下降34%。
國投資本旗下的安信證券營業總收入同比略有增長,凈利潤則同比下降,主要原因是受市場因素以及上年同期高基數效應影響,一是受負債規模和融資成本增長影響,利息支出增長明顯。二是投行業務收入下降明顯:隨著A股股權融資市場進入寒冬以及IPO過會率大幅下降,安信證券投行業務在經歷2016年和2017年高速增長和釋放後,2018年上半年,投行業務收入出現明顯下滑。投資銀行業務收入2.40億元,同比下降64.78%。
東吳證券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5.36億元,去年同期41.44億元,其中,公司投資銀行業務收入同比下降50.2%、資管及基金管理業務收入同比下降40.77%。今年上半年,東吳證券實現凈利潤2625萬元,同比下滑94%,凈利縮水嚴重,除了營收銳減外,營業大幅增長是主要因素。去年同期,營業總成本為30.63億元,占營業總收入的74%;今年上半年,營業總成本為14.9億元,占營業總收入的97%。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2樓提及此人立心不良!又圖謀搞港獨
可惜那個是美國總統,不是香港總統,所以只適用於美國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