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快富》張真卿利用產業界SOP概念 將投資指標化 股海投資像出海捕魚 準備好就會豐收

2012-1-9  TWM

原本只會到處聽明牌買賣股票的張真卿,在金融、產業和授課三方面的經驗洗禮下,逐漸發展出自我一套成功 的投資心法,並利用量化和指標化,減少情緒影響買賣。
撰文•張弘昌 不少投資人可能都曾接觸張真卿的書,從一九九四年寫第一本書開始,至今已寫了六十餘本著作,範圍包括股票、期權、外匯等,最暢銷的書還曾賣到五、六十刷;此外,張真卿目前還擔任上市公司董事長特助,以及台中科技大學和社區大學投資講師,可說是學理和實務並用。

初見到張真卿那天,正好是冬至,寒流一波一波的來,冷得讓人直打哆嗦,而台股也剛剛創下六六○九低點不久,投資人的心幾乎涼了半截,不過張真卿以他三十年的投資經驗、一副老僧入定的說:「股市的決戰點,就是在空頭,看誰守得住(獲利)。」早在一一年六月,歐債危機和美國債信降評發生前,張真卿就將股票獲利了結,當時指數還在八八○○點上下,不僅如此,他還通知親朋好友和授課學生一起出場,安全度過股災。而這一切看似風光的背後,其實是張真卿一步一腳印走出來的「快富人生」。

擺脫人云亦云    鎖定台積電來回操作受到曾任證券公司董事長姑丈的啟蒙,張真卿很早就接觸股票。一九八四年 就讀大一時,向父母借了五十萬元,買進人生第一檔股票台泥。那時張真卿什麼都不懂,聽人說什麼就買什麼,但 沒想到意外讓他賺了三成,而後繼續在股市橫衝直撞,在出國讀書前,資金增加到一百萬元,表面上看似賺了一倍,但如果對照當時台股從六百餘點漲到一萬點,只能說還是股市的「遜咖」。

拿到國外學位後,張真卿進入台中銀行國外部任職,在實務環境的訓練下,開始擺脫人云亦云的投資想法,不但 對外匯交易瞭若指掌,更對總體經濟開始產生觀念,「我那時最大的成長,就是可以從容抓到大盤的多空『拐點』
。」張真卿舉例說,像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他就發現中國崛起對亞洲其他國家的外銷產生衝擊,於是開始有 計畫性的退場,後來真的發生了亞洲國家貨幣狂貶競賽。

在九○年代這段時間裡,正逢台灣電子股開始起飛,張真卿和專門從事放款的同仁交換心得後知道,科技業的放 款在急速增加,顯示產業景氣蓬勃發展,於是他不買金融和資產等過去當紅的股票,反而開始尋找電子股,後來鎖 定台積電這檔股票。

現在聽到台積電,很多人第一直覺就是「大牛股」,但當時它的股本不過一、二百億元,每年每股稅後純益︵ EPS︶幾乎在五元以上,是典型的成長股。張真卿抓到這個契機,從股價七、八十元開始來回操作,直到一七○元以上才不再追蹤,而這檔個股,總共為他賺進七位數的財富。

「我選擇台積電,有兩個理由,一是董事長張忠謀,他是IT出身,技術扎實;另一個就是晶圓代工是上游產業,景氣下來,受到影響比下游晚,容易察覺。」從晶圓代工成功經驗出發,張真卿再將資金轉戰台積電的合作夥伴日月光,從一九九六年的五十多元,抱到九七年的一三○元,直到亞洲金融風暴才全數賣光,身價一舉突破八位數。

每天注意要聞    剪報好習慣維持二十年事實上,張真卿能比別人早一步抓到電子股的浪潮,除了嗅覺靈敏外,自 身也相當用功研究。見面時,他拿出一堆泛黃的剪貼簿,裡面都是十年前每天看︽工商時報︾和︽經濟日報︾的重 要新聞,並在旁邊簡單註明一些注意事項,這個習慣至今維持超過二十年。

同時張真卿也認真研習基本分析和技術面操作,逐步在這段期間建立起自己的操作系統,後來演化成一套獨特的 成功心法,就是先用基本分析挑選出標的,再用技術分析掌握買賣點。他表示,散戶買賣股票常是憑「感覺」,但 懂得看基本面和技術面後,你才會因為「感動」去買股票。

○一年,網路泡沫席捲全球,投資人損失慘重,張真卿因為操作績效良好,名聲逐漸傳開,被社區大學延攬開課,傳授一些散戶如何進出股票的心法。原本張真卿客氣推辭,但後來腦中浮現「種福田」的想法,讓他決定全力投入,如今社區大學每周日都開課,分成兩班,人數超過百人。

同時間,張真卿也從銀行業轉戰產業界,看到更寬廣的投資世界。他比喻,產業界像廚房,而金融業則是端出來 的菜,以前只看到做好的菜,不知道過程怎麼炒出來,後來在產業界全懂了,他笑說,很多人是用一個角度看投資,自己則是用三個角度,包括金融、產業和授課,於是變得更清楚、更完整。

隨著視野愈來愈寬廣,張真卿的投資方法也更臻成熟,他利用產業界的SOP概念,將投資量化和指標化,並做 成流程和檢查表。例如先用十七項指標判斷大盤多空,決定增加或減少持股後,再陸續用基本和技術分析來執行投 資決策,其中基本面更分成「產業趨勢」、「公司財報」和「願景」(有無故事性)三大方向,技術分析也是用量 化後數目的多寡來決定買賣點,「這樣做能避免情緒主導投資決策」。


因為授課的關係,張真卿逼自己每周要寫新的東西與三、四百位學生和學員分享,無形中養成每天勤做筆記的習 慣,並裝訂成冊,往往一周寫下來,幾乎有○.五公分的厚度,前遠見科技董事李世有就深感佩服,「我們只知道 大量閱讀,但張真卿多了筆記分析和量化投資指標,這是他成功之處。」
量化投資指標    投資零失誤

○二年開始的 十年,張真卿的資產再登高峰,他察覺中國內地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展開,加上得知鋼價漲很凶,於是在中鋼十五至 十七元時分批進場,○四年的三十三元附近獲利了結;接著在○六年以平均三十元成本買進豐興,○八年在六十元 以上陸續出脫,加計其他如正新、全家、統一超的大大小小戰役,以及本業收入,張真卿在四十餘歲,身價就攀升 到九位數,成為少數成功的投資達人。「中鋼和豐興不但有基本面,而且產業趨勢往上,又有故事題材(中國的基 礎建設),最後再掌握技術面買點切入,就是一樁完美的交易。」展望新的一年,雖然歐債問題難解,但張真卿已 經在物色下一個投資標的。目前他持有約五%股票,專門「試水溫」,隨時準備出擊。其中他鎖定的一檔個股是統 一,因為不論從基本面(上游農產品原料成本減少、中國內需成長)和技術面(站穩所有均線)來看,都是一時之 選,只差大盤目前尚未完全翻多,而他也認同同族群的味全。至於康師傅和旺旺,因為來台是發行TDR,透明度 不夠高,因此暫時不予考慮。

「股海投資就像出海捕魚,要先掌握季節變化和魚群習性,才會成功,而不是出海後才慌了手腳。」張真卿對於 他的快富人生,給了這樣的結論,值得投資人再三咀嚼。
張真卿 出生:1964年 現職:理財暢銷作家、台中科技大學暨社區大學兼任講師經歷:台中銀行國外部外匯交易員、美國CME期貨交易員
學歷:美國奧克拉荷馬市立大學MBA、成功大學統計系

投資經歷:30年以上 著作:《30歲前買對股票就像印鈔機》等60餘本著作 職場滾雪球黃金10年
張真卿累積上億身價

1984年? 1990年大向父母借50萬元,買進人生第一檔股票台泥,大賺30%,身價百萬元。

1991年? 2000年1. 台積電:股價70至80元開始來回操作,直到170元以上才不再追蹤,單一股票賺進7位數財富


2. 日月光:從1996年的50多元,抱到1997年的130元以上出脫,身價突破千萬元。

2000年至今

1. 中鋼:在02年以15至17元分批進場,於04年中鋼33元附近獲利了結。

2. 豐興:06年以平均30元成本買進,於08年在60元以上陸續出脫。 張真卿的快富人生4心法
→在進出股票前,先判斷大盤的多空方向決定持股比率,然後根據基本面選出標的,再利用技術分析抓到買賣點
,交易完成後,再進行檢討,讓自己的投資功力日益精進。

1.持股比率要多少 對大盤看法(景氣、資金)2.持股標的選擇 基本分析 產業趨勢
公司財報 營收╱獲利    EPS    P/E    淨值    P/B    股息    股息殖利率 願 景 說故事
3.買賣時點掌握 技術分析(用量化指標決定多空,愈多技術指標看多就買進,反之亦然。)

4.執行╱檢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93

“土十條”前夜,產業界正在變化環保部長:不是巨資投入,而是風險管控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7336

 

不少土壤修複企業的業務,開始從工程項目擴展到風險管控的咨詢業。(CFP/圖)

“土十條”的治理思路釋放出了新的信號:監測監控、風險評估、風險管理。這種風險管控思維已在推動市場嬗變。與以往“動刀動槍”做土壤修複具體工程項目不同,不少土壤修複公司開始“往前做、往大做”。

被問及如何備戰“土十條”時,國內受訪公司的答複驚奇的一致,高能環境修複公司的答複或可作為業內“通稿”:

“加強修複技術研發、修複設備研制及采購,進一步壯大技術人員隊伍。”

“市場的需求非常大,但真正有技術實力的企業還是太少。”江蘇蓋亞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程功弼說。在這個腦補畫面應是挖土機的行業中,近日,2016年中國環博會(上海)上僅有的國產家夥叫做“蓋亞鉆機”,被程功弼稱為國產首臺土壤修複專業設備。

根據業內估計,預計未來五年年均市場空間近千億元,存量想象空間七萬億元。隨著全國不少地方出現毒地公共事件,以及社會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土壤保護及汙染土壤修複越來越受到各界的關註。土壤修複這個萬億級別的市場,伴隨著“土十條”的即將出臺,市場規模會不斷擴大。

實際上,除了在儲備技術與設備外,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發現,不少企業在土壤修複行業的布局是往前做、往大做。

2016年初,環保部部長陳吉寧稱“土十條”的治理思路不是投入幾萬億元的“大治理”,而是風險管控:“要管控土壤汙染風險,通過改變土地使用方式,而不是簡單依靠巨大的資金投入,對汙染的土壤要加強監測監控,不讓汙染繼續發展。”

與以往“動刀動槍”做具體工程項目對比,監測監控、風險評估、風險管理——“土十條”的治理思路釋放出了新的信號。民營的第三方監測公司已經開始布局,例如,江蘇力維檢測科技有限公司已專門開辟了土壤事業部。

在目前工程項目有限且拿單難的情況下,拓展前端業務也成為修複企業的新布局,努力成為“擁有核心技術的綜合服務商”。上市公司廣西博世科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宋海農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希望提高公司在咨詢、設計、研究開發、檢測、場調風評、項目實施管理乃至投資等方面的綜合服務能力。

“我們正在往前走,給正在運行的企業、園區提供環境服務。”大地益源修複有限公司總經理辜曉平說。在這家江蘇最早從事汙染場地修複工程公司的網站上,治理工程承包只是六項業務中的一個。

辜曉平表示,公司可以給企業做好咨詢,如何在前期避免土壤汙染,減少後期修複的成本。雖然咨詢業務的體量比工程要小,但是盤子要大得多,成本也更低。“更多的是人力成本,我們不需要動刀動槍那樣的使用藥劑、設備。”

風險管控的思路也讓遲遲不能進入國內市場的外資企業看到了希望,借此加大在華的評估業務。“似乎‘土十條’中對於資質沒有什麽要求。”AECOM中國區環境執行總監塗震江說。長期以來,因為各種資質的限制,他們只能為在華的外資企業服務。(詳見2016年4月14日報道《缺資質,門檻高,外企水土不服——環境咨詢業:執法越嚴,市場越大》)

環境咨詢這一細分領域在歐美國家非常成熟,不僅給企業,也給政府提供咨詢服務。“土十條”頒布後,政府機構內也缺乏土壤相關專業人士,環境咨詢公司可為政府提供服務。比如,即便在土壤防治工作開展較早的重慶市,巴南區環保局還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無專門機構及相關專業人員,不能滿足巨大的工作量的需要,亟待解決人員編制和機構設置。”

土壤相關咨詢業務還可擴展到環境損害鑒定——公益訴訟增多、環保執法加嚴的時候,企業也可雇傭評估機構來給自己做鑒定。“企業不一定就是大壞蛋。土壤汙染到底是地質條件造成的,還是企業排汙造成的?”北京建工環境工程咨詢有限責任公司一位員工介紹,“可以通過環境指紋來示蹤,找到非常細致的證據。”

不過,據環保產業研究機構宇墨咨詢的分析,雖然概念大熱,環境修複企業投融資活動在2015年卻未有明顯增長。這可能是土壤修複,尤其是耕地修複的商業模式還未清晰。對於有資本優勢的企業來說,另一條路則是不只關註土壤,通過PPP做大盤子。

2014年,湖南永清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湘潭市嶽塘區合資組建了公司,承擔竹埠港重金屬汙染土壤修複。永清環保證券部負責人鄒七平對南方周末記者介紹,目前公司正在湖南邵陽的老化工廠片區開展類似模式,從生態修複到基礎建設,打包建設生態新城。

2016年5月19日,北京建工集團與湘潭地產集團經營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項目總投資42億元。其中,北京建工修複公司承擔的整治內容已不僅是歷史遺留廢渣治理,還包括黑臭水體整治、農業面源汙染治理等。

根據中國環境修複研究院院長高勝達的統計,2015年,全國從事土壤修複業務的企業數量增長至900家以上,在2014年約500家企業的基礎上翻了將近一番。

預計“土十條”頒布後,公司的數目會進一步增多,但是兩極分化也會更嚴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860

美國退出TPP令產業界重新考慮供應鏈

特朗普當地時間周一做出決定,宣布美國正式退出TPP。影響波及高新行業、制造商、服裝業、汽車企業和零售巨頭。

美國密歇根大學經濟學家DonaldGrimes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退出TPP可能意味著將來人們的網球鞋、運動服和汽車價格都要漲價了,這很難令人高興,和政府的初衷不符。”

特朗普放棄加入TPP,希望重啟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談判(NAFTA預示著新的貿易保護主義時代的來臨,這將不得不讓美國公司重新考慮它們的供應鏈。

中美經貿關系長期行業觀察者高明(MichaelCole)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美國出口導向的行業受影響最大,包括農業、制造業和部分高新企業。”

以耐克為例,公司40%的運動鞋都是越南生產。在TPP的框架下,耐克可以免去很大一部分進口關稅。最近幾年,美國公司開始逐漸將生產線從中國轉移至其他亞洲國家。而現在,跨國公司在亞洲的供應鏈可能面臨調整。

不過高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可能不會對他們的整體業務有太大的影響,因為企業選擇生產投資目的地時,將綜合多種因素,其中首要考慮的是勞動力成本。相比中國,越南、泰國等地的勞動力成本更低。”

事實上,特朗普競選成功以來就一直鼓吹“美國制造”,汽車行業成為他抨擊的對象。這個月特朗普曾威脅通用汽車,稱將對其“墨西哥制造”汽車征收更高的稅款,公司隨即推出了一份“美國制造”計劃。同樣的,福特也取消了一項在海外投資新工廠的計劃,並表示將在美國本土創造700個新的就業崗位。

根據美國國際貿易署的數據,2015年美國從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的乘用車規模達到800億美元,進口零部件規模達680億美元。這分別占到美國進口乘用車和零部件總量的44%和47%。

“美國高科技和電子行業很大程度上把制造外包給亞洲國家,這將令它們遭受損失。此外,美國還有很大一部分汽車生產線和包括玻璃、剎車板和鋼板等在內的零部件制造位於亞洲(韓國和日本,包括中國)。”高風咨詢董事總經理羅威(BillRusso)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亞洲生產制造的家電產品也將受到沖擊,增加成本。最終這些成本將會轉嫁到美國消費者頭上。”

另一方面,特朗普在白宮會見了美國大公司的CEO,並承諾將大幅減少美國制造業稅收,並警告稱:“如果你們跑去海外投資,削減美國勞動力,我會對你們的那些產品課以重稅。”

在與總統會晤結束後,陶氏化工CEOLiversi表示:“我對總統的話的解讀是他不想傷害美國的競爭力,事實上他希望讓我們都變得更有競爭力。”Liveris還稱,特朗普“非常認真地傾聽在場的CEO的想法”,聽取他們為美國制造創造就業的意見。

不過,特朗普“買美國貨、雇美國人”的政策並未受到普遍歡迎。富拓(FXTM)中國市場分析師鐘越將其解讀為“激進”、“重商主義”。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特朗普的政策看起來利好美元,但對全球貿易和經濟的潛在影響令全球市場感到不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645

中國數字產業界解“芯”痛:突破核心技術

“突破核心技術,走出‘芯’痛”,正成為中國數字產業界共同熱議的話題。

正在福州舉行的首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芯片技術展區格外引人註目。在同期舉行的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業界人士更是為“中國芯”的發展紛紛發聲。

“如果不掌握核心技術,就是在別人的墻基上砌房子,在別人的院子里面種菜。”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表示,“核心技術很難,但也不是高不可攀,我們錯過了昨天的機會,我們再也不能錯過明天的機會。”

作為中國互聯網四大巨頭之一,“阿里巴巴”連日來動作頻頻:宣布正在研發一款神經網絡芯片;全資收購芯片企業“中天微”;出資控股全球第二大WiFi芯片商“樂鑫科技”。

“未來應該是爭奪技術領域的創新。”馬雲強調,真正的大企業不是看市場份額有多大,而是看是否掌握了核心和關鍵的技術;中國需要一大批能夠擔當大任的企業,能夠引領技術發展,能夠在關鍵技術、關鍵領域擔重責。

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認為,數字中國建設需要每一個企業和個人都參與進來,需要實現核心技術的突破,讓數字創新深入各行各業,讓更多的人能夠跨過數字鴻溝,充分利用數字技術來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馬化騰說,中國擺脫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只有科技這塊“骨頭”足夠硬,我們才有機會站起來,與國際巨頭平等對話。

過去幾年,騰訊不斷加大在前沿技術和核心技術領域的投入,已成立公司級的人工智能實驗室,並在西雅圖設立了首個海外實驗室。目前,騰訊已將公司戰略投向“科技+文化”,正朝科技公司方向前進。

“作為信息技術企業的關鍵核心是技術創新,這也是一個責任。”在浪潮集團董事長兼CEO孫丕恕看來,未來技術的核心是計算,計算平臺和數據平臺將成為城市的基礎設施;未來能與“電商”一樣紅火的是“數商”。

孫丕恕表示,要用自己的核心技術建設數字中國。他預測,到2025年,現在制約中國發展的很多關鍵技術會有根本性突破,真正從網絡大國變成網絡強國。

中國科學院院士、“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鄧中翰把數字中國的未來投給“中國芯”。他說,芯片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必須走自主創新的道路;只有做出自主創新的芯片,數字中國建設才會有更好的未來。

“建設數字中國,不單要建設應用大國。有了應用,有了市場,理應有更大的能力、空間發展核心技術。”鄧中翰強調,走自主創新這條路,需要國家在政策層面給予更多的支持,同時需要全社會予以高度的重視,讓我們徹底改變缺少“中國芯”的現狀,走向芯片強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9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