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hesnowshine.blogspot.com/2010/11/blog-post_22.html
昨日睇電視節目,話說一班八十後青少年夢想擁有自己的安樂窩,但可惜大環境不許可,樓價過高以及租金太貴,於是要被迫租套房或者和別人分租,其實 我最不明白為何一定要買樓,租樓又有何不可呢。至於樓價太貴,住得遍遠一點不就可以了嗎,而你必須住在油尖旺或者港島,不貴就假了。
八十後有些大學還未畢業又喊著樓價太高沒錢買樓,喂,哥哥仔,你工作都未有就諗住買樓,會不會異想天開呢,至少你得先找份工作,然後開始 努力點節衣縮食,勤儉儲蓄起來,到有首期後再慢慢供樓吧,至於你現在什麼都沒有準備,又在喊什麼呢,就算現在樓價回到沙氏時期的低點,你也是一樣買不起 的,醒醒吧。
然後有一個講到是北區區議員,月入二萬元,但又買不起樓,粉嶺區百多萬元的樓也買不起,這個我不明白,月入二萬元,如果百幾萬的樓都買唔 起還要說貴,那什麼叫做便宜,另外,在海嘯時期單位回落到一百一十萬,他又心想應該會再跌的,但不好意思,這個價已是谷底反彈之價了,衰什麼呢,貪心吧。 現在樓價不跌反升,還要在你不相信的情況下不斷再上升,於是你心中絕對可能會想到,現在不買,可能此生都沒機會買了,認命吧,於是結果當你真的落訂的時 候,風雨即至,呯的一樣高價應聲倒地,恭喜晒,你又摸頂了。
還有一堆八十後,聲東擊西,這邊喊樓價太高沒錢買樓,但那邊廂手握最新MODEL的IPHONE4,還有名牌襯衫和牛仔褲,全身包裝加起 上來足夠我吃一年有多,但仍然喊著沒錢買樓。都是那句舊話,你不是沒錢,只是你將錢花在不應該的地方,才會沒有錢買樓吧。
弱者永遠將錯誤歸疚於別人,而成功則是自己的辛勞,眾說現在高樓價是地產商惹的禍,高地價高樓價,應該要地產商賺少一點,讓廣大巿民能夠 買樓,噢天呀,這些事應該是政府或善堂做的吧,與地產商何干呢,我真是搞不明白。如果是這樣,你們應該每天都回公司做義工,因為你知道啦,公司產品不應該 訂得太高價錢,所以員工們將就一些,自己降薪吧,你自己都覺得無可能之事,居然跑去叫別人這樣做,世間既事真是無其不有之。
http://thesnowshine.blogspot.com/2010/11/blog-post_23.html
如果各位還記得自己每一次買賣的理由以及買入後和沽出後的後續發展情況的話,首先我恭喜你們,你們已經擁有了寶貴的成功的寶庫,如果能善加利用本身的記 憶,以及檢討原來買入和賣出後情勢發展和本身執行時判斷是相同或不同,然後加以改正,以達致近乎百分之百地準確預測後巿去向,以下將會為大家披露我以往一 些重要思想和買賣的行為。
初次進場當然敏感度比較好,幾乎升跌一個價位已經心膽欲裂,對錢的發應太過緊張了,然後買進了建設銀行,至於買進的理由就是基本面很好, 而且相對交通銀行有更理想的數據而且估值更便宜,以3.2元買進後,突然整個巿況向下,因為美國加息,跌至3.03元,合計埋單連手續費虧蝕了1000 元,天啊,我平時節衣縮食,連食物都要最便宜的,怎麼這麼輕易就算了一盎官燕呢,唯恐再會蝕更多,於是止蝕。結果如何呢,如我買入時的計算一樣,不消一會 就到達五元的目標估值,我這次犯下了幾個大錯,第一是沒有判斷這次大跌是宏觀因素還是微觀因素,我太過關注價格了;第二是我對錢太過敏感了,以致我暫時性 的損失都覺得好像失去了什麼似的。
第二個比較記得的是中國海洋石油,那時候人人都買進中石油,而我就是專門選擇沒有太多人買進的個股,於是我選擇了中海油,但往往巿場是炒 熱不炒冷,那管你是估值更低,巿場就愛追主流,此次我6.2元買進,但經常探聽報價,結果以6.25元沽出,賺少幾十蚊,天啊,雪明原來也曾經為幾十蚊利 潤而睡不著。這次的過錯其實也是對利潤太敏感,當然下跌時我堅信自己的信念了,但向上還是未得以免疫,結果沽出後股票如預期一樣升至8元,我知道我下次應 該放心坐著不動,直至升到目標後才執行吧。
我一直對自己微觀分析感到自豪,但對於宏觀卻幾乎不通曉,直至海嘯時我也是憑著微觀心得跌逾半數沽出換馬,以微觀比較微觀,及後知道原來 即使微觀做得多好,只要宏觀一旦不配合,股價也會不理會你是好是壞,照單全收,於是目前而言我對利潤和虧蝕已經有一套法則了,至於分析時先微觀後宏觀,這 就是今天的我了。所以,你們其實需要做的是發現自己的問題然後糾正過去,否則你永遠不去問自己為何會虧損或獲利,那麼下一次你也會一樣不知所然。
http://thesnowshine.blogspot.com/2010/11/blog-post_26.html
一般投資者較著重每一隻股票的買入價與現價相對比是否值得沽出或加碼買進,不過有些時候除了這樣做,還得留意是否切合自己的整體策略。例 如投資者逢好必買,於是日子一久了組合便會百花齊放,不過問題來了,資金始終有限,一旦大巿回調,應該如何溝貨呢,你總不可能每一隻股都於約定價位向下買 進,因為受資金所限,你可能出現了的情況是能買A而不能再買B,於是由於過度的分散做成了把握不到向下買進的機會。另外一點是,當你認為巿況己屆高位以及 趨勢開始反轉之時,但持股卻又紋風不動未曾上升過,很多投資者也會說等一下子才算吧,結果調整浪來臨,又錯失一個買進的良機。
為了每一隻持有的股票必須有升幅才沽出我想這種操作方法絕對很錯誤,當然無可否認有時候在你買進之時經過分析後認為低廉才會買進,所以才 會長期抱持直至價格反映有關價值,但是巿場實在太多股票可以買,一年之中也有幾個調整浪以及長期來說,譬如三至五年有一較大型的下跌浪,這些都是理想的買 入點,但如果你滿心是貨或者已經買進林林種種的股票後,如何溝貨就變得很難抉擇了。因此我認為需要做的是研究自己的整體策略,所謂整體策略就是說你要研判 自己希望能達成的年度目標增長率,以及持倉的百分比。
例如目前而言我持倉水平不會超過百分之三十,因為我認為股巿已屆高位,但還會有多高我不知道,加上貨幣因素令自己暫時不能不持倉,所以約 定一個適合的持貨水平。還有每一次調整浪都會再研判一下三個月後的股巿應該會平穩還是向下,再將倉位加碼至百分之五十至六十,然後趁反彈沽出新增部位鎖定 更多利潤,從而降低本身核心持倉的平均成本。假若後巿真的如期下跌,譬如說調整30-50%,則我本身手持的現金可以購買原持倉的數倍股數,能夠向下買 進。當然核心持倉部份你也要考慮的可能是幾年後甚至十年後的長期經營因素和成長率空間等,以及公司在長時間內犯下大錯誤的機會率有多高,這是選擇的一個問 題。
尤是這樣,在精選一堆你能熟知而且是充滿信心的股票,控制每一隻股票的持倉水平,還有從整體角度思考,配合宏觀大勢,適時調整現金和股票的持倉比例,一旦發現高位或者有機會反轉,即使股票還沒有上升,也可能需要沽出部份從而配合整體戰略思維。
http://thesnowshine.blogspot.com/2010/11/blog-post_25.html
我每天如常到一些財經網站觀看二十大跌幅股票及創52週新低者,也是希望某一天我心裏想擁有的股票無端百事來個急跌,於是昨天就給我機會買入了中國動 向(3818),真可謂好價錢3.86港元,對上一次想買入則是4.6港元,買入理由很簡單,一家公司並不需要在來年度再做無增長性資本開支的企業,而且 手握現金每股約人民幣1元,自由現金流又差不多人民幣0.2元,那麼我真是找不不到理由不買他吧。
其下跌的理由層出不窮,例如下年度訂單增長率放緩,或者是陣前換帥,不過其新帥資歷遠勝舊帥,大行就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詞,什麼好的消息也 可以寫成負面,所以造成一天急跌至3.6港元收巿,噢,我的買入價也是早了些,但並不緊要,至少我本來就是希望接近這個價位買進的。
我想說每一種股票都有其大跌的一天,如果你當初希望買進的理由沒有改變,以及公司和行業結構沒有什麼重大改變,那麼一個不知所以的大跌就 會造就一個最佳的買入點,你可能說這樣的例子並不多,但我跟你說例子其實在一年之中存在很多個案,關鍵是你能否在某一天得到大跌的消息的同時進行快速的審 查和分析,藉以在最佳時機買進,因為這種機本面沒有變得差的情況下大跌維持的時間相當短暫。
例如股災是一個大環境下造就的理想買入環境,不過無可能每年都有一個股災的。而今年的例子則有比亞迪,騰訊,中國動向等,以我為例,我就 曾經買了騰訊和現在的中國動向,那時候騰訊傳出馬化騰做了大量期權,我已經忘記了是什麼,總之是要低位出清部份持股,這個消息令到股價大跌至近期權執行位 置,然後主席更揚言未來增長率會放緩,股價可謂雪上加霜似的下跌,不過我得認為主席做期權時的價位和環境跟今天不同,而且增長率放緩並不是停止增長或倒 退,放緩多少也是未知之數,但股價大跌加上公司回購,這不是一個買進訊號嗎,事實勝於雄辯,今天何價大家有目共睹。再來是中國動向,你會可能對其抱有和那 天的騰訊一樣看待,但我認為,這只是短暫的影響,我對其抱有信心,我買進並持有著,投以信心的一票。
http://thesnowshine.blogspot.com/2010/11/blog-post_29.html
昨天睇到晴晴死都要死返去豬籠里,於是成班人坐三輪車返去,但最後晴晴死左係里口到,楊楊同晴晴坐在三輪車上不動幾乎數分鐘,其實我想問點解三輪車車 夫並不叫其下車或者剩勢跳錶,收多些錢,因為我們乘坐的士也會因為佔用車輛時間而需要跳錶吧,拍戲就不需要嗎。說笑吧,我這兒並非想交待劇情,我只是因為 這輛三輪車而找到了一個更能令人明白的股票定價的定義。
其實一家公司的資產就等於車夫的三輪車,車夫就是總裁,只有當三輪車配車夫的時候才會達到最佳的營運效率和收入,而且一個好的車夫和一個 壞的車夫,能夠招來的生意成長也就不同,可持續性也不同,好的車夫生意長做長有,差的車夫客人們都說下次不用指意再光顧,好的車夫羸得別人的口卑,差的車 夫被人唱通街,好的車夫懂得維修和保養,延長車的壽命,從而減少重置和重大的資本開支,而差的車夫很快就要再買一輛車規換,增加現金流出。
其實當你買一家公司的時候,資產、盈利能力、增長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競爭護城河、自由現金流等各重要指標亦都要參考,資產價值幾本上 你需要等一家公司清算時才會有其實質意義,否則幾乎是多項之中最不重要者,例如車夫的三輪車巿場價值為100元,車夫用它一年賺一萬元,IPO時定價為十 萬元,巿盈率為10倍,因此我們更加關心的是這位陀手會不會很快退休,或者說三輪車的競爭力將會是如何,十萬元之中的另外99.9%的溢價包含這位總裁的 經盈能力和品牌價值等。而經盈能力亦要和自由現金流對等,否則盈利數字只會是一個虛數。業務一定要有前瞻性和可持續發展力,否則過去的數字幾乎不具有什麼 參考意義。競爭力護城河指的是即使你的產品面臨巿場競爭,消費者仍願意在同一質量下以較高價錢購買或在同一價錢之下優先購買公司的產品,這就是品牌的護城 河,可能是幾於信心或者歷史緣由,例如大家熟知的L.V.和Lafite等。幾本上一家公司如果都具備各項重點要素,那麼請你抱持他並等待一個更好的價錢 或各項因素出現扭轉時才考慮出脫吧。
巿場上很喜歡用ROE和PB來比較內銀股是否抵買,其實這兒要說的是銀行生意幾本上已趨近相同,但品牌優勢和陀手並不同,今日ROE高者 並不保證明年ROE一定會高,而單純PB也是一個沒有太多意義的數字,銀行業的關鍵仍在於放貸員的眼光和審慎程度,所以請大家多些比較吧。
http://thesnowshine.blogspot.com/2010/11/blog-post_30.html
真想說一聲自從我喜歡葡萄酒以來,我一直認為Lafite等波爾多八大庄才是最好的,原來布根地的DRC也很值錢,要數值錢的名酒實在太多,不過買名 酒基金好似有點怪異,買實物我又暫時不能一箱箱地買來存儲,因為儲存條件和資金的問題,另外交易的問題也都太煩鎖了,最後決定放棄了。從那時候起我無酒不 歡,劈如轉而研究威士忌和伯蘭地,從便宜的入手至到上千元一支的都有,後來也是價錢和酒友的問題,還有正值夏暑之時,啤酒真是深得我心,每天幾乎都與啤酒 為伍,例如百威、青島、啤京、嘉士伯等等,還有高級一點的白啤酒,正因如此我找到了一隻令我賺了很多箱啤酒的股票,一直有留意我文章的讀者肯定知道那一隻 吧。我幾乎都是在買我喜歡的產品同時也都會一同研究此家公司,如果條件許可,我會買進該公司的股票,有什麼比起在你消費的同時也保證增加業績更好的呢,我 想不到。
但是我今天說的股皇,並非我手上持有的酒股,而是我望穿秋水卻能看不能買的酒股,那就是中國酒中之皇者,擁有國酒之稱的貴州茅台(上 海:600519)。有什麼了不起之處呢,首先是三高,高邊際利潤率、高資產回報率以及高現金流量,在我接觸它之時股價仍然是人民幣150元,截止此稿之 日已升至人民幣211.9元,我看樣子還是有機會漲下去的,不過資本利得並不重要,好股不應該只是幾十個百分比就能滿足的。應該明天起茅台和五糧液等大酒 就會再度提價,原因是成本上漲,其實提價也並不會阻止其銷情的,因為能喝此等白酒之人,絕非普通平民,所以消費者對價格的邊際性比較不敏感,另外,可能從 前喝開洋河大曲等白酒之輩,條件許可後也會轉而喝茅台或五糧夜,所以品牌的價值真是很驚人。然後接下來如果你有到過國內的宴會的話,台上必有三樣事物,長 城干紅、青島啤酒以及茅台(也可能是張裕、燕京或五糧液)。台下則是還有幾箱必備之物,當你看見別人茅台如水渴之時,你必定會興嘆為何當初不買進呢。
可惜的是我並沒有機會也並不能買進貴州茅台,所以只能在此說了一個沒有意思的貼士給大家,或者冬天將至,買支茅台回家喝喝抗寒也都不錯的,只好如此,一醉解千愁,我發現股皇但不能買,你說愁不愁。
|
||||||
與總是帶給世人驚喜的賈伯斯截然不同,宏碁掌門人蘭奇說「沒有魔術只有基本功」(no magic,on basic),注重資訊(information)與激勵(incentive)雙I,讓宏碁分家10年,終於取代惠普登上全球筆電龍頭寶座。 撰文‧黃智銘 對宏碁公司總經理蔣凡可.蘭奇(Gianfranco Lanci)來說,這是最接近夢想的一次。今年第三季IDC(國際數據資訊)成績出爐,宏碁首次單季擠下惠普(HP),成為全球筆電一哥。報告出爐當天, 蘭奇正在準備隔日的宏碁法說會資料,當幹部報告這個好消息時,蘭奇只是平靜地點了點頭,不特別興奮。 蘭奇回說,「現在宏碁還只是第一.五名。」只因為,在另一份全球PC權威調查機構GARTNER的報告中,宏碁仍然小幅落後惠普。 六年 從第七攻到龍頭 平靜的背後,其實上演的是全球PC界津津樂道的反敗為勝傳奇。宏碁從全球市占率四%不到的第七名,爬升到蘭奇如今口中的第一.五名,竟只花了六年;平靜的 背後,還有蘭奇難能可貴的企圖心與執行力,早在兩年前,蘭奇就曾公開宣示,要在二○一一年超越惠普,拿下全球筆電龍頭寶座。 驅動蘭奇的力量中,一個很大的原因來自於他的不安全感。 在宏碁的歷史中,創辦人施振榮共主地位無庸置疑。過去三十餘年,施振榮對台灣電子業的最大成就,除了創辦宏碁,就是門下培養出包含華碩董事長施崇棠、緯創董事長林憲銘、明基董事長李焜耀,與宏碁董事長王振堂等,多位重要的台灣科技領袖。 施振榮對於這群子弟兵的栽培用心,甚至允許犯錯。所以,即使林憲銘在二○○○年擔任宏碁總經理時大虧六千萬美元,或是李焜耀購併西門子失敗,致明基慘賠超過四百億元,作為他們的長輩,施振榮始終給予支持。 但對於蘭奇來說,他很清楚自己的身分,就「只是」專業經理人,要讓公司支持,只有讓數字說話,實力才是最大的後盾。所以當○五年蘭奇正式接任宏碁總經理時,對自己的未來卻還有相當的不確定感。 七成 以巨額營收占比封帥印這個不安,可以從幾個跡象看出來。即使已接任公司總經理,但直到今日,蘭奇依然身兼歐洲總經理一職;目前名義上的宏碁歐洲總經理瓦特,事實上在宏碁的正式組織架構中,仍只是「代」總經理。 一位宏碁員工即指出,蘭奇接任宏碁總經理時,王振堂仍是宏碁董事長兼CEO(執行長),蘭奇擔心總經理一職可能是明升暗降的架空,所以堅持直接掌握宏碁最大市場歐洲的業務,以獲得直接且實質的權力。 此外,在過去的幾年,蘭奇對於宏碁台灣總部的發言也格外敏感,尤其對共主施振榮的談話他更是在意;即使施振榮早已宣布退休,不參與宏碁日常營運,但蘭奇總 會用放大鏡檢視他的談話,甚至會直接詢問施振榮;導致施振榮常得在公開談話之後,再發新聞稿向大眾解釋,以免造成蘭奇誤解。 最近的例子是,今年十一月施振榮在公開場合提到:宏碁需要第三度再造。媒體報導後,隔天施振榮辦公室就對外發出聲明稿,指出自己是站在企業管理的立場,而非宏碁董事的角度來建議。據說,這就是蘭奇隔海發電子郵件向施振榮「請教」的結果。 因為,蘭奇比任何宏碁人都還明白,五年前,他是憑藉戰功得以坐上宏碁總經理大位。當時,由蘭奇所帶領的歐洲團隊貢獻宏碁年營收比率超過七成,創下台灣自有 品牌業者的營收紀錄。但蘭奇並未因此鬆懈,「只是」一名專業經理人的他非常清楚,還得不斷立下戰功,才能繼續穩坐這個位置。 宏碁之所以能突飛猛進,很大原因,是蘭奇看到了在當時全球PC市場被戴爾(DELL)的直銷模式席捲之際,許多通路商面臨沒貨可賣的危機。蘭奇知道如果宏 碁要想突圍,與戴爾、惠普等公司在直銷市場對抗毫無勝算。所以宏碁的策略,就是去結合通路商、和通路商共享利潤,這也就是後來的宏碁「新經銷模式」。 兩「I」 搶占市場關鍵策略但要能讓這套模式成功,一位宏碁高層指出,蘭奇靠的就是兩個「I」不斷地交互作用,讓宏碁團隊、通路商,與供應商形成了「贏者圈」。這兩個「I」,第一個是「資訊」(information),第二個則是「激勵」(incentive)。 拿「資訊」來說,蘭奇的每一天就是從一張又一張的Excel報表開始,可能是各地的產品銷售數字,也可能是市調單位的統計報告。宏碁董事長王振堂這麼形容 他,「蘭奇最厲害的地方,就是可以從數字看到一個景象,這樣的人在產業中沒幾位。」每年的業務大會上,各地區業務負責人訂出自己的業績目標,但蘭奇常常就 是自己心算一遍之後,然後給這些業績數字加上幾成,事後證明,這些業績都是可以達成的,顯見蘭奇對全球每個市場的掌握程度甚至比當地經理人更好。 因為重視執行力,蘭奇可以不留情面大舉裁員。在他的領導下,宏碁員工數已經從最高時的一萬五千餘人,如今縮減為不到六千人,但宏碁營收卻從分家時的二十億美元,成長十倍到二百億美元。 《日經新聞》曾經這樣評論過宏碁,它說宏碁的商業模式比起一般PC廠商,更類似於貿易商,從事買賣的生意而已。但《日經新聞》精算後,發現每名宏碁員工平均生產營收,幾乎是對手戴爾的三倍之多。 甚至,王振堂這麼說過,「在宏碁除了少數幾個人以外,其他的人都是可有可無的。」長年跟隨蘭奇的宏碁財務長杜哲民也指出,「如果大家去看國際大廠像是微 軟、英特爾,他們的經營團隊人數也都不多,所以讓宏碁決策圈縮小,對提高決策效率是很有幫助的。」對宏碁而言,讓員工效益極大化,誠如蘭奇曾在媒體所言, 「每一小時,太陽都會朝地球散發數以億計個千瓦的能量;但只凝聚數個千瓦形成的雷射光,卻能夠穿透鋼板,或消滅癌細胞。」讓宏碁聚焦,才能發揮最大戰力。 要能驅動這些經理人使命必達,蘭奇的第二個「I」相當關鍵,他有一套「激勵」模式。○六年宏碁在蘭奇一聲令下,開始引進國際經理人薪資標準;不再是過去的「大鍋飯」,宏碁的重要幹部,一律比照國際大廠給薪;另外只要是達到業績標準的經理人,蘭奇發獎金也毫不手軟。 現在,宏碁只要是協理以上的幹部主管,年薪都在千萬元以上,與業界相比是數倍的水準。不過,能享有如此高薪的員工,在宏碁不到五十位,占宏碁整體不到一%。 這樣的激勵政策,不只適用鼓勵內部經理人,甚至對於客戶,蘭奇也同樣地用分享利潤百分比來激勵,只要達成進貨目標,蘭奇一樣給與通路商獎金。 如此作法,雖然常讓對手批評宏碁採用「塞貨」的策略,但事實上是,各地通路商因為宏碁給予的利潤較高,所以願意進更多的貨,並願意視為重點銷售產品。而一旦這些客戶進了宏碁的貨,就會排擠到其他對手的產品;一來一往,宏碁的銷售數字,自然能遠遠超過對手。 甚至,連宏碁贊助的一級方程式賽車(F1)法拉利車隊,其實並不是針對消費者的品牌策略,而是激勵客戶進貨的策略。身為贊助商,宏碁可以招待銷售成績好的通路客戶到專屬包廂欣賞比賽;每年F1賽季,宏碁總是一面招待客戶到專屬包廂看賽車,一面大談生意。 架構 讓宏碁沒有蘭奇仍能蟬聯王座用雙I因子打造的宏碁新經銷模式,過去幾年讓宏碁成為全球成長最快的筆電品牌,不斷立下戰功的蘭奇,也讓宏碁逐漸「去台灣 化」。一位宏碁高層不諱言,「現在蘭奇一個人就是總部,他說的話,就是總部決策。」只要蘭奇在的地方,就是一個虛擬決策總部,「大家甚至透過視訊會議,就 能決定公司重要策略。」不過,或許由於磨合時間久了,也可能是因為蘭奇主導權逐漸在握,一位宏碁內部人士觀察,「這一兩年開始,他開會時還會跟大家開玩 笑,這是過去看不到的場景。」顯然昔日的不安感正在降低中。 蘭奇身邊最親近的台灣人,也是宏碁財務長杜哲民評斷,「一位外國人在一家台灣公司擔任CEO,不可否認一開始一定會有一些不安的感覺。但是就我的觀察,現 在蘭奇有更多的是使命感,他不可能一直做下去,他正思考如何打造一個架構,讓他退休之後的宏碁,可以一直走下去。」事實上,從近期宏碁備受矚目的台灣高層 人事去職案,也可見蘭奇的改變,一位剛被裁員的宏碁幹部就說,「蘭奇兩年前就接任CEO,大可直接『改組內閣』;但他卻採用漸進的方式,換上自己的團隊, 可以看出他其實也對台灣公司的文化有所適應,不會蠻幹造成反效果。」如同《基業長青》一書提到的敲鐘人、造鐘人的差異,過去蘭奇扮演的角色是敲鐘人,他得 帶領宏碁業務團隊衝刺,得用業績不斷告訴大家他的價值。但當宏碁版圖穩定之後,現在的蘭奇開始如造鐘者一般思考,如何打造一個架構,讓未來的宏碁即使沒有 他,也能如國際一流企業像是奇異、惠普等公司一樣,永續發展下去。 六年領軍 一朝封王 蘭奇在宏碁大事紀 時間 PC市占率(%) 事蹟2010 13.1 第三季首度超越惠普成為全球筆電龍頭2009 13.0 重回智慧型手機市場2008 12.5 接任CEO,宏碁小筆電助攻,整體PC市占率登上全球第三2007 9.9 購併捷威、佰德,確立宏碁多品牌策略 2006 6.8 2005 4.7 接任宏碁公司總經理,歐洲筆電市占率拿下第一,惟整體PC市占率僅第七2004 3.6 與英邁合作,宏碁重回美國市場2003 2.9 接任國際營運總部總經理,推動「新經銷模式」 資料來源:IDC、宏碁 製表:黃智銘 |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14/3MMDAwMDIxMDY3Mw.html
中国风电企业最爱12月。
因为地处世界上最大的大洲——亚洲,临近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陆地和海洋间巨大的气压 梯度差形成强大的冬季风,“每年从12月1日起,我们的发电量都超过3500万度/天。”12月10日,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龙源电力) (00916.HK)执行董事、总经理谢长军愉悦的向本报记者表示。
如果以今年1-10月龙源电力含税的平均电价0.5708元/度来计算,这就意味着,12月份的每一天,都有1997.8万元人民币被风“吹进”龙源电力的钱袋子。
当日谢长军的心情特别的好。这一天,是龙源电力在香港上市满一周年的日子。而作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新能源企业,龙源电力过去一年的经营业绩让谢的脸上格外有光:今年,龙源电力的盈利将大幅超出原来预测的17.7亿元人民币,对其母公司国电集团的利润贡献率超过50%。
在许多场合,龙源电力的高管都向外界表示,2012年风电装机将达11000兆瓦,争取进入世界风电前三名;2015年底装机达到18000兆瓦,装机规模世界第一。
12月10日,谢长军再次重申了这个发展目标。除了国内的陆上风电业务,这个目标的实现还将依靠海上风电和国外业务。
2011年风电“大盘”:220亿元
“去年龙源电力的盈利是8.52亿元,今年利润增长翻番主要是靠风电量的增加。”谢长军表示。
截至2010年11月底,龙源电力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418兆瓦,其中为风电5514兆瓦,占比约为74%。此外,则有火电1875兆瓦、潮汐发电3.9兆瓦、生物质发电24兆瓦、地热发电1兆瓦。
根据未经审计报表数据,龙源电力资产总额661亿元,资产负债率57%,净资产273亿元。
但这显然不能让意气风发的龙源电力满足。
“明年,我们在风电项目上的投资是220亿元。”谢透露,其中陆上风电170亿元、海上风电20亿元,还有30亿元用于投资海外风电项目。
截至2010年11月底,龙源电力2010年新增并网风电装机容量1011兆瓦,并网风电装机容量达到5514兆瓦,预计全年新增并网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000兆瓦,公司累计并网风电装机容量将超过6500兆瓦。
“实际上,龙源电力是在用2560兆瓦的建设总容量来保证2000兆瓦的投产。”谢长军介绍。
根据中电联《电力工业统计快报》2009年底数据统计,去年底,龙源电力装机4620兆瓦,占到去年全国装机总量的17.9%。而按照普遍预计的今年底全国风电装机容量约40000兆瓦计算,龙源电力占比约达到17.95%。
与此相关的另一个产业现状是,根据BTM2009年报告的数据,从2005-2008年,我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年复合增长率达112.5%,2009-2013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年复合增长率降为35.3%。
不过,从全世界来看,风电的发展速度并未放缓。
埃森哲全球能源委员会主席布朗勋爵预计,今年在全球范围之内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高达2000亿美元,“去年也达到了这个水平,但考虑到每年可再生能源的价格都变得更便宜,也就是说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得更迅速。”
这对于想在2012年抢到全球装机第三宝座的龙源电力而言,压力不言而喻。连谢长军也坦言,现在中国的风电是要做的人多,项目少。“龙源刚开始做的时候竞争很少,也就两三家企业做,现在在每个省都有不下二十家的开发商。”
但龙源电力似乎对这个目标有信心。
“龙源手里面现在有6000万千瓦的风资源,每年还要增加1000万千瓦。”谢介绍,龙源是进行全国性布局,在国内,除了四川、重庆、广西、港澳台地区没有测风以外,其他地区都有风源。
而在海上风电方面,除其建成的全球第一个、32兆瓦的潮间带试验风电场项目,和200兆瓦的江苏大丰潮间带风电场特许权项目,谢长军透露,龙源电力近期又一个15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在国家发改委获得核准。
“挺进”南非、美国市场
实际上,在上市初期,国电集团公司曾承诺,要适时择机注入母公司的风电资产,目前“这个工作已经启动,先期大概有4个项目的20万在做前期工作。明年还会有一些项目,收购规模不会超过50万千瓦。”谢长军介绍。
但在中国新能源企业列队向海外发展的大潮下,海外市场也必然成为龙源电力要攻克的高地。
据了解,作为国内首家进军国际风电市场的发电企业,2009年底龙源电力正式签署南非风电合作开发协议,并将于明年正式迈出征战步伐。
谢长军介绍,2010年11月16日,龙源电力已在中南两国能源峰会上签署了合作各方合资协议及公司章程,“目前已经在南非圈了1600兆瓦的风资源,有5个风电场在做前期。”
“目前龙源位于南非的项目公司已经组建完毕,明年3月份南非政府将开始招标。”谢透露,“如果顺利,明年二季度就可以开工建设。
此外,龙源电力正在积极探索开拓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海外风电市场。
据了解,龙源电力目前在美国有几十个项目,最大项目装机容量达500兆瓦,并已经有3个项目进入实际性的阶段。
谢长军介绍,在向海外市场拓展的过程中,龙源电力主要有三个方向,包括收购项目、收购现有的资源开发建设,收购未来潜在资源。
“现在最大的障碍是,美国各个州的法律不同,谈起来比较困难。”谢表示,此前,美国启动的针对中国清洁能源行业的301调查,也多少对龙源开拓美国市场带来了一些影响,“现在推进确实比较慢。”
“但我们还是看好美国市场,其成熟风电场的质量和盈利能力比较好。”谢长军说,美国很多地区的风资源优良,下一步将是龙源电力重点的开发区域。“明年我们在美国会有大的动作,目前正在商谈当中。”
明年或启两次股本融资
据了解,目前龙源电力已经把太阳能作为风电业务之外的第二大发展目标。除了明年将动工建设在青海格木尔及拉萨羊八井的两个各20兆瓦太阳能发电项目,也在西藏、内蒙古、青海、甘肃及新疆5大基地获得了大批资源,并正涉足光伏建筑一体化及微型电网示范项目的技术储备。
谢长军表示,太阳能项目当下的投资仍然太高。“今年的市场,投资在16000-18000元/千瓦,是陆上风电的两倍左右,也高于海上风电约14000元/千瓦的造价。”
但他预测,随着太阳能发电项目投资降到12000元/千瓦以下,电价在0.9元左右,IRR可能会达到12%以上。“2011年-2015年龙源的主要任务是发展风电,包括海上风电。2016年以后太阳能可能也会大规模发展。”
谢长军透露,龙源电力目前的利润增长点主要来自于陆地风电量的增长,此外地热和火电方面也有所贡献。但海上风场要明年开工建设有限,因此利润贡献亦有限。
他告诉本报记者,其开发风电的平均电价保持上升,未来重点是在高电价区,电价比较稳定、将稍微有所上升。“今年前十月含税平均电价是0.5708元,较去年的约0.567元提高。今年年底预测在0.575元。明年可能还会涨1分钱左右。”
谢表示,去年龙源电力的风电场建设投资成本为9200元/千瓦,今年略有下降,约为8300元/千瓦。
因此,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是龙源电力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去年融资117亿人民币,还有今年发债40亿。目前这些资金80%以上除了还贷款以外,大部分用在了新建项目,当然也有一些老项目的还贷。”谢长军表示,公司今年的资本开支,原来计划大概在225亿,到年底能实现200亿左右。“因为海外市场原来有计划,并没有执行。”
实际上,证监会批复了龙源电力共70亿元人民币公司债的申请。谢长军表示,明年一季度,最迟5月份,将把剩余的30个亿的人民币债券发完。
谢长军告诉记者,按每年200万千瓦的风电装机量计算,需要170亿元左右的资本金。龙源上市时承诺在2011年底前不会进行股本融资,目前有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可能会做两次股本融资,至于细节还不便透露。
但谢长军表示,明年有可能在香港发债。“这件事也才启动了1-2个月,目前已经得到了国内监管机构的赞成,但是具体的时间表还没有。”
http://thesnowshine.blogspot.com/2010/12/blog-post_20.html
巿盈率低買進,巿盈率高避免買進,買進後長渣,直到永遠,長遠來說可以升到多少錢,或者十年後派息多少,十年後有誰知道是什麼樣子,你敢說十年後某 某股票是如何嗎,其實要你說五年後的事情已經可以說是相當糢糊了,更何況是十年呢。價值投資也都不是低P/E就該買進,要說低P/E,其實債券P/E也很 低,定期存款也然,五年期人民幣存款利率為4.2%,P/E即是利率的倒數,亦即23.8倍,如果中國下年如巿場預期加息六次,每次加0.25厘,則來年 度定期存款利息會升至5.7%,P/E急降至17.54倍,與恆指相若,所以低P/E買進並不能絕對是價值投資,價值投資還有很多因素。
如上所說,如果A和B兩種債券,票面值都為100元,A公司回報率是4%,B公司回報率是20%,那麼你認為他們在巿場上各會值多少錢 呢,你可能說A值100元而B值500元,無錯,他們各自的對價關係就是回報率之間的比值,其實我們買股票也是一樣,公司有公司的回報率ROE,而定存有 定存的回報率利息,按照對價關係,基本上應該趨近於以上的比值關係,我亦以此法作為股價票的平價件基礎,不過由於股票有自然增長的條件等等因素,其實還存 在增長因子等一系列變量來計算定價,在此我則暫時不公布雪明的定價模型,遲些日子我研究完成後再和大家分享。
價值投資法其實最難做的是以合理價格買進優質公司,兩個條件,合理價應該是建立於自己心目中應該有的回報率,例如是15%至30%,心中 不對的折現率對價亦會存在不同的合理價,如果你心中希望合理回報是6厘,則幾乎大部份估估值都很低,但若像我要求複求率達到20%,則少之又少。另外,好 公司的條件也非常苛刻,在行業有領導地位,有持續性消費的概念,損耗性資本開支至少和折舊相等,做一元生意能收回一元,低負債或者沒有負債,保留一元盈餘 一至少要創造等量齊觀的利潤,公司管理層誠實可信,還有很多很多條件,一時三刻也不能盡錄,或者我另文再寫吧。
總然之其實無風險利率一旦上升,股票估值必定會下降,但巿場總是過度反映有關事實,利息越升股值越升,利息歸零會股災,超級奇怪但又十分之喜歡的現象,價值投資買進和賣的時點就是非常少罕有,其餘時點買入長渣,回報真是很低。
http://thesnowshine.blogspot.com/2010/12/blog-post_21.html
我知道很多人每天會看"N"咁多個BLOG,除了比較正確的學習態度之外,更多的是為了索取大巿看法或者個股看法,值不值得買進,先說大巿看法吧,我 每星期也會在投資者週記或者每日BLOG文裏提到如何看待明天的看法,不過這種看法出錯的機會極大,原因在於短線是由巿場情緒主導,但看遠一點會比短時間 正確的機會來得大,對於長時期的看法,我這樣說,超過五年就已經又開始糢糊了,而以三至五年尤為可見和可預測,十年後會是如何真的很難想象,十年前樓價還 是幾百元一呎,現在已經幾千元甚至上萬了,天知曉吧。
至於值不值得買進一隻股票,我認為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看法,例如閣下不喝酒不抽煙,你自己總不會買進煙酒類股份,每個人都有自己力所能及 的事情,我買進青啤是因為我經常喝,我能夠知曉每天幾乎有那些人在消費著,而且青啤不同汽車,是一種重複消費的產品,而且有人喝啤如水,那持續性一點是沒 有什麼問題的了,五年後或十年後,啤酒仍然會暢銷世界,因為愛喝的人始終會喝,不喝的人也都早晚喝上一兩罐,公司現金回流也很快速,財務結構保守,而且產 品出廠價和毛利比同業要高,公司運用資產能力與日俱增,透明度也很充足可見,管理層絕不與人同流合污,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情,或者這方面我應該又另文 撰寫我的看法吧,而且估值在遠期而言尚算合理,那麼我為何不買進呢。
要如你跟我說那個礦業股有大股東或者礦藏量豐富,那我首先會謝謝你的建議,然後我會問你你是否從事採礦工業的呢,或者那個大股東是你本人 或者是否我的朋友呢,而我本身也不是採礦高手,那麼所有東西只會流於數字和預測之上,以及明星效應,如是這樣的話,我根本不可能買進,因為我現在不是買一 張六合彩,六合彩和這種股票幾乎相同,因為都是由巿場希望來支持股價和成交量,如果到其時落空了,或者被狙擊手搞事,那麼大家必定套入深牢,萬劫不復,那 麼又何必買進呢。
但我清楚一點,大部份人都是盲的,香港屋邨戶幾乎每天都會走入領匯商場購物,但卻眼見而不明,並沒有同時購進領匯房托,相反打開電視見到短毛中毛話領匯無良業主,於是身同感受地認為他真的無良,還是買進銀行股比較好。天啊,原讓我們有眼卻視而不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