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連虧11年 環保材料終成金雞母 限塑令解放偉盟 大賺環保節能財

2010-7-12 今周





七月起,新的﹁限塑令﹂規定,各 大賣場與量販店,對於塑膠類的托盤與包裝盒,必須減量三成以上,後續效益引發PLA︵聚乳酸︶、紙器等環保包裝材料的商機,國內唯一生產PLA原料的偉 盟,成為這波新限塑政策下最大受益者。

撰文.林宸誼

炎熱的暑假,便利商店裡隨處可見小朋友們圍在製冰機前,拿 著裝得快滿的冰沙在桌緣輕敲,希望能扎實地裝滿令人垂涎的冰品。小朋友兩眼直盯著色彩鮮艷的思樂冰,不曉得這光亮透明的杯子可是大有學問。

事 實上,這種外觀看似塑膠的杯子,其實是一種由玉米、甜菜、小麥提煉的聚合材質,不僅無毒,而且還可自然分解,連大賣場裡的雞蛋盒,也都是用這種PLA︵聚 乳酸︶原料製成的。

今天,PLA製品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但對十一年前就引進這項技術的偉盟工業而言,卻是一條艱辛的推廣之路。一九九 九年,當時的董事長賴文正看見許多塑膠、保麗龍等廢棄物塞滿整個下水道,觸發企業是否應該開發能在環境中自然分解的產品動機;於是,獨家從美國引進PLA 原料和技術。

與統一合作 守住台灣市場

靠上海世博 打響品牌

不過,在當時環保意識不高的情形下,成本較高 的PLA製品幾乎沒什麼競爭力。偉盟就這樣一路虧下來,光是研發費用就投入了新台幣十億元,至今已虧損十一年。為了降低股東每年的質疑聲浪,偉盟PLA事 業部總經理黃志賢抱著﹁有賺就少賠﹂的策略,與銷售團隊先從門檻低的食品容器下手,先開發出蛋盒與冷飲杯,緊接著從○四年開始,與統一集團合作,從沙拉 盒、冰品杯開始,逐漸採用偉盟代理的PLA原料,算是守住了小小的台灣市場。

由於偉盟的PLA成本,硬是比其他紙製品貴二到三成,統一超當 時還以測試市場名義,先找南部十幾家連鎖加盟商試驗,沒想到三個月下來,思樂冰竟然是賣得最好的項目,這才說服統一集團放膽採購偉盟的產品。

﹁ 最初,我們是把PLA產品的重心放在歐美,﹂黃志賢坦言,由於歐美注重節能環保,PLA製品有七成營收來自歐美,沒想到因金融海嘯,營收不如預期,只貢獻 了新台幣六億元。

但﹁對的事堅持下去,總是會有成果的﹂。偉盟開發的紙杯、馬克杯,意外搭上上海世博的環保順風車,把品牌的名聲打得響亮, 緊接著在七月「限塑令」一實施,業績馬上又增加了三成以上。

﹁自從○八年京奧後,現在中國政府的官員,上上下下都把節能環保掛在嘴上。﹂嗅 到商機的黃志賢,憑著曾參與過日本愛知博覽會經驗,在去年八月透過子公司上海偉盟與上海世博局接洽。直到今年一月才獲得特許廠商資格,拜環保特性所賜,偉 盟不僅不用繳權利金,還可以獨家生產銷售PLA馬克杯,與PLA材質的紙杯。

黃志賢透露推銷PLA成功的祕訣,靠的就是售後服務所累積的口 碑。由於紙餐盒出廠價一.八元至二元之間,相較之下保麗龍餐盒每個出廠價僅○.六至○.八元,價差達二至三倍;不過要是與其他可回收環保塑膠餐盒相比,紙 餐盒售價相對偏低,仍是各餐飲的優先選擇。

下游廠商甚至懷疑生產PLA產品恐怕無利可圖,而黃志賢不只是把原料賣給下游廠商,還派人教廠商 怎麼使用。

雖然手握上海世博二五○○個特許商店的通路,但黃志賢態度顯得相當謹慎。﹁馬克杯印上圖案,不用花一天的工夫。﹂深知庫存壓力的 黃志賢表示,在風險控管下,以分批印上世博核准圖案,再送進特許商店販賣的方式,嚴格控制馬克杯的生產量。

受益ECFA 加緊研發

兩 岸合作 設廠投產

目前,偉盟還鎖定北京、上海、南京、廈門,把台灣總代理商的觸角伸向下游,並投入三五○萬美元,與福建廈門市物資集團, 合資在廈門成立偉盟工廠,已經在今年五月正式投產。更早在一月時,就與江蘇再生資源利用產業集團簽訂合資意向書,雙方投資一千萬美元在南京設廠,預計年底 就可以投產。

此外,偉盟還與北京市政一卡通公司簽署合作意向書,黃志賢估計半年內就能開發出PLA的環保IC卡。﹁因為當初北京一卡通公 司,就是看上偉盟的產品經過世博認證,﹂黃志賢驕傲地說,接下來只要克服溫度、耐磨度的問題,就能夠拿下三三○○萬張環保IC卡的市場。

﹁ 我們很幸運地在十年前,就找到能看到遠景的產品。﹂黃志賢自豪地說,兩岸簽署ECFA(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後,PLA原料與成品,在零關稅下,不管是在台 灣或是大陸銷售,成本都能壓得更低。

黃志賢透露,偉盟正著手研發PLA光碟片、手機機殼與筆電機殼等3C產品。令人訝異的是,在台成立二十 三年的偉盟工業,其實是一家以製造鋼筋混凝土管,與承接政府汙水下水道工程起家的公司。誰都沒想到,連虧十一年的環保材料部門,如今搖身一變,成了金雞 母。

黃志賢

出生:1969年

現職:偉盟工業環保材料事業部總經理

學 歷:中興大學EMBA

經歷:速普樂資材部經理

偉盟工業

成立時 間:1987年

負責人:林淵泉

資本額:24.3億元

主要業務:RCP混凝土管、 工程租貸業務、PLA環保材料近5年營收: (單位:新台幣億元)2009 35.0 2008 43.9 2007 29.5 2006 18.2 2005 2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28

“限塑令”實施7年名存實亡 中國每年消費塑料6000萬噸以上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2-15/983929.html

節假日期間是塑料袋使用的高峰期,而“限塑令”在我國實施七年多以來,效果並不明顯。在很多消費者看來,相比便攜的需求,塑料袋幾毛錢的成本感受不明顯,在不少超市,每年僅出售塑料袋就能賺上千萬元,“限塑令”甚至淪為了“賣塑令”。

Pbu241058_05.thumb_head

據報道,節假日期間是塑料袋使用的高峰期,而“限塑令”在我國實施七年多以來,效果並不明顯。為減少使用塑料袋產生的汙染,多地提倡使用“環保袋”“菜籃子”,甚至推行“禁塑令”,試圖破解塑料袋的難題。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自2008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遺憾的是,這一規定一直難以嚴格落實。

有統計顯示,全球每年塑料總消費量4億噸,中國消費6000萬噸以上。“限塑令”規定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價格的杠桿調節機制來提高公眾環保意識,引導、鼓勵公眾合理使用塑料購物袋,促進資源綜合利用,保護生態環境。但在很多消費者看來,相比便攜的需求,塑料袋幾毛錢的成本感受不明顯,在不少超市,每年僅出售塑料袋就能賺上千萬元,“限塑令”甚至淪為了“賣塑令”。

“限塑令”令行不止,反而讓賣塑料袋的賺得盆滿缽滿,這樣的尷尬不能不引起社會各方深刻反思。從表面上看,“限塑令”名存實亡,甚至淪為“賣塑令”,主要歸因於法令執行無力,執法部門失職,違規生產廠家猖獗等因素,但如果深入思考,卻會發現一些深層次的原因。

通過收費限制使用,有兩個因素不能不考慮,一是需求價格彈性,彈性大的話,確實有可能大幅度減少塑料袋的使用量,但彈性小的話,則只能為消費者增加負擔,卻無法減少塑料袋用量。二是消費者付費以後,會產生代償心理,使用起塑料袋來反而會更理直氣壯,從本質上講,是與禁塑令的環保目的背道而馳的。同時,“限塑令”之所以在執行中有困難,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於配套措施的缺席。目前,“限塑令”在執行過程中最大的難點是替代品環保購物袋價格太高,消費者難以承受。多數替代品平均售價3到5元,有的檔次更高,定價也更貴。可以想見,這樣的價位很難讓普通人接受。

方向錯了,就不可能收到預期之效。“限塑令”的生效有賴於公民自律,而公民的自律有賴於政府的引導和善意的政策。但事實是,“限塑令”頒布七年多來,我們只是在每年特定的時間才會因為媒體的回顧想起這條法令。筆者以為,要解決目前“限塑令”所面臨的困境,政府除了要做好相關宣傳引導外,還應嚴格控制生產環節,打擊違規生產超薄塑料袋的黑作坊,嚴格監控批發、零售、消費等環節。唯有在嚴格執行罰則、政府承擔責任等多種合力下,才能讓“限塑令”令行禁止,深入民心,不再我行我“塑”。

  • 人民法院報
  • 趙慶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4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