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內核沒有“中國制造”
在中國,瀏覽器幾乎成為每家互聯網公司產品的標配。占據一定市場規模的瀏覽器包括360瀏覽器、獵豹瀏覽器、傲遊、世界之窗、QQ瀏覽器等。
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普及也讓中國手機瀏覽器市場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由此誕生了第三次的瀏覽器之爭。
不僅是消費類的C端用戶面臨移動化的轉型,企業也面臨移動化的轉型需求。誰能坐穩企業服務市場的第一把交椅,針對更精準的企業服務市場推出定制化的服務,捕捉到發展機遇,誰就擁有未來。
發現企業新市場
根據百度統計,今年上半年的瀏覽器中國市場份額的數據顯示,排名第一的是谷歌Chrome瀏覽器,市場份額高達47%,占有絕對優勢,IE11/9/8/7相加的市場份額為22%,QQ瀏覽器、2345以及搜狗瀏覽器的份額分別位於4%至6%,其他瀏覽器份額約占15%。
提到推動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過程,IE功不可沒。IE一直專業服務於企業市場,從誕生之初就非常註重瀏覽器在企業級中的使用。但如今IE和系統底層結合過於緊密,IE每次版本的變化又存在極大的兼容性問題,使得企業每次升級都苦不堪言。
數據安全機構Duo Security調查數據顯示,在2016年,有四分之一的企業還在采用過期版本的IE瀏覽器,近一半仍在運行微軟XP操作系統,這將使得企業網絡暴露於一大批安全漏洞當中。
盡管微軟在2016年停止對IE 8/9/10三個版本的技術支持後,已經為用戶提供了升級到IE 11或者改用Microsoft Edge瀏覽器的替代方案。對此,可信雲創始人兼CEO柳峰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Edge跟原來的框架不太一樣,微軟也是通過停止技術支持的方式逼著用戶升級。”
而對於中國大型企業來說,它們追求的是安全穩定,所以IE每次在發布新版本的時候,都會把老版本的內核帶上。不過,如果微軟不在開發和標準上盡快占據領先地位,那麽隨著C端用戶市場的流失和開發人員對兼容性更強的瀏覽器偏好,微軟在企業信息化服務方面將面臨壓力。
而中國新崛起的互聯網巨頭BAT也開始覬覦企業服務市場,不論是高調上市的阿里釘釘,還是騰訊推出的企業版微信。BAT加入第三次瀏覽器大戰,伴隨而來的是一系列“廣義瀏覽器”概念,它們並不是“瀏覽器”,但卻嵌入了瀏覽器內核,擁有讀取網頁的能力,最典型的就是微信HTML5頁面。
不過,BAT紮根企業服務市場,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還是為它們的主營業務服務。比如百度想通過綁定企業關鍵詞豐富搜索業務、騰訊搶占用戶端入口為企業做營銷、阿里釘釘更是用C端的打法進行跑馬圈地,希望為2500萬中小企業搭建企業服務平臺。進軍企業級市場也仍是試圖通過新的產品形態延續老的戰略——流量、入口。它們的服務更適合不太成熟的中小企業,但不能為較成熟的企業提供量身定制的企業級服務,比如核心業務系統的移動化、數據安全等等。
“企業專屬工作瀏覽器上面,集成了企業的應用、安全、可控和防止數據泄露等功能,也就是把瀏覽器當產品和解決方案來賣。”柳峰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和國內大多數瀏覽器主流商業模式不同,那些瀏覽器面向普通用戶,通過控制入口、攢流量,賣廣告實現盈利。”
柳峰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道,大多數瀏覽器都是通過瀏覽器B/S架構來做的,只需要通用的軟件就可以,對開發者水平的要求不高。另一方面,由於企業的瀏覽器版本都較老舊,所以像360瀏覽器這類只提供支持IE8以下的版本,也是因為現實情況。
能夠幫助企業監控使用其瀏覽器訪問的數據流,並且企業在選擇使用它的瀏覽器時,將無法打開其他瀏覽器。這種營銷加技術的獨特商業模式,使得一些走定制化瀏覽器的小公司得以在夾縫中生存。
柳峰認為,長期以來,政企高端用戶在信息化的建設中,並沒有專用的瀏覽器產品可以選擇,只能被動地接受免費瀏覽器強制提供的“額外服務”。
為何放棄自研內核
雖然有了這樣的細分市場存在,卻鮮有聽說任何一家廠商標榜內核的“中國制造”。瀏覽器內核的主要作用,是幫助瀏覽器來渲染網頁的內容,將頁面內容和排版代碼轉換為用戶所見的視圖,而用免費的開源內核進行二次開發,成為了降低成本的利器。
放眼行業,當今世界四大瀏覽器內核——微軟 IE 瀏覽器內核 Trident、谷歌 Chrome 瀏覽器內核 Blink、蘋果 Safari 內核Webkit、火狐瀏覽器內核 Gecko——無一產自中國。
360 PC瀏覽器事業部總經理梁誌輝在談到為何國內缺乏自研瀏覽器內核時表示:“在自主研發層面上,國內瀏覽器入局比較晚,而瀏覽器是一個需要大家遵守公開開放標準的產品,所以很少瀏覽器會改動內核。這些產品是基於開源社區驅動的瀏覽器產品, Chromium主要的代碼是基於MIT license開源協議。從協議層面上,谷歌鼓勵第三方基於Chromium代碼進行二次開發,而且不要求二次開源。”
早年接觸過雲適配的投資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世界四大瀏覽器內核技術已然足夠成熟並提供開源條件的情況下,國內企業重頭自研瀏覽器內核並不具備充分的戰略價值。
他稱,既然是開源軟件,在安全性上均有一定保證,漏洞基本都可以看得出來。此外,瀏覽器內核與CPU或操作系統等底層技術不同,後兩者很容易出現安全後門等問題,自研的確更能保證安全性。
梁誌輝表示, 首先,Chromium、Firefox這些產品是基於開源社區驅動的瀏覽器產品。Chromium主要的代碼是基於MIT license開源協議。
從協議層面上,Chromium鼓勵第三方基於chromium代碼進行二次開發,而且不要求二次開源;從項目上,Chromium產品的發展是跟開源社區綁定一起的,無論是代碼審核、bug反饋、需求收集、標準制定,都與社區深度綁定,密不可分。所以,Opera做了這麽多年的瀏覽器,也許是為了標準支持和性能原因,最後也放棄自己的內核而采用Chromium內核;從產品精神上,Chromium就是靠開源的路子打敗了閉源的IE。
因此,目前國內一般瀏覽器都會采用Chromium內核,如360、UC、QQ、搜狗等,均基於Chromium內核,或采用里面的Webkit/Blink引擎。
但是,梁誌輝稱,瀏覽器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支持最新技術,因此,一款基於Chromium 49 版本的瀏覽器在標準支持上會存在很多問題,對於新技術,如web assembly,支持度會很差,對於webgl 2.0的標準支持度也不行。更重要的是,瀏覽器很重要的https證書體系,對數據傳輸的安全非常重要,Chromium在這方面是最激進的推動者。再者,一個舊的內核會有大量的0DAY漏洞未被修複。Google的開源瀏覽器內核三周發布一個新版本,三個月發布一個大版本,半年做一次全網升級,超過六個月的瀏覽器在使用Google服務時會被報警提醒。所以,一個瀏覽器產品除了在產品體驗的優化以外,對版本的快速跟進非常重要。
360在《中國為什麽沒有自主研發的瀏覽器內核?》一文中,表達了國內沒有自主研發瀏覽器內核的幾大原因:
首先,錯過了HTML4制定標準的時代;
其次,成本太高,Google最多時候調動超過1000個矽谷的程序員集中力量去開發出Chromium內核的瀏覽,從2008年算,至今已花了10年。按灣區程序員25萬美元年薪算,一年研發工資近3億美元,10年就是30億美元的研發成本。推廣成本更是數倍於研發成本。
最後,Chromium和Firefox本就是一個開源項目,從授權協議上,它們鼓勵基於已有的技術去做技術創新,而不是重複發明輪子。
市場逐漸飽和,同時又深陷同質化泥淖,技術創新與商業盈利之間如何平衡,是擺在國內瀏覽器企業面前的重要課題。一位前微軟人士則直接地表示,國內企業更多地考慮投入產出性價比,側重於商業化方面的盈利,並沒有足夠耐心從頭開始研發一款完全自研的瀏覽器內核。從技術背景來講,世界四大瀏覽器內核也的確提供了完美的“偷懶”條件。
於是經過本土化運營與內核引擎加速,瀏覽器行業已然形成較為穩定且飽和的競爭格局,比拼更多是營銷而非技術。
“基於目前微軟和谷歌等大廠提供的通用軟件,有中國企業進行針對性的定制開發,用作專營的軟件,只要市場認可,這本身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柳峰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不過,這些瀏覽器也會帶來潛在的安全隱患。對此,柳峰承認:“要談瀏覽器的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等核心訴求並不現實,因為底層的操作系統也都不是中國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統再安全也無助於整體的安全性,最多是在應用環節上加了一層保護而已,應用可控。”
賽迪顧問軟件分析師許祥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政府與企業考量的出發點不同——政府更多考慮安全性問題,因此主打“自主可控”的安全瀏覽器對他們吸引性更大;而對瀏覽器企業來講,推出一款搶票軟件吸引的用戶下載量便足夠大,不需耗費更多人力物力重新研發一款瀏覽器內核,從性價比上考量確實是不合適的。
責編:彭海斌
谷歌使用中國制造商提供安全硬件設備 飛天誠信股價漲停
谷歌近年來一直致力於硬件的推廣,並以此與LG和三星等設備制造商進行直接競爭。日前谷歌被曝其新推的實體安全密鑰泰坦(Titan)是由一家深證創業板上市的中國公司制造。
受此消息提振,飛天誠信股價8月31日開盤即封漲停。第一財經記者聯系到一位飛天誠信亞太區管理銷售人士。他向第一財經記者證實了飛天誠信與谷歌確有合作,他還表示,該公司也為蘋果的設備提供技術支持。
已與谷歌、蘋果合作
第一財經記者查閱公開資料發現,早在今年4月,飛天誠信在互動平臺上的回答投資人提問時,公司就已經明確表示擁有蘋果讀寫器,配合蘋果設備使用;公司的線上快速身份驗證(FIDO)產品在登錄谷歌賬戶時使用。
但谷歌與飛天誠信的合作並不是新消息。第一財經記者查詢飛天誠信網站,在一篇去年11月發表的題為“谷歌選擇飛天誠信技術構建最強安全保護”的文章中,飛天誠信表示:“一旦用戶選擇開啟谷歌高級保護計劃,谷歌將會引導用戶購買並註冊兩個安全令牌。其中主令牌來自於飛天誠信的MultiPass FIDO藍牙安全令牌,備份令牌是來自Yubico的單USB令牌。兩個令牌的配合讓用戶既可使用主令牌在任何平臺或者移動設備上使用,也可以在主令牌丟失時使用備用令牌在計算機上重新註冊新的主令牌。”
根據飛天誠信今年4月公布的財報中顯示,公司2017財年凈利潤1.25億元人民幣。主要產品是USB密鑰,收入占比超過一半(51%),動態令牌收入占比接近30%,其余產品包括卡類、芯片、加密鎖和一小部分軟件開發。
飛天誠信亞太區的上述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公司的主要客戶群體是銀行等金融機構、智慧政府、電子支付、互聯網醫療和大企業等。在信息安全產品領域,該公司的全球主要競爭者還包括金雅拓、Yubicohe Onespan等。
一位金雅拓前中國高層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谷歌、蘋果、微軟、阿里、騰訊這些互聯網企業都在打造自己的設備身份認證體系,但是采用的方式有多種。比如谷歌就是用U盾這種硬件設備做網絡空間的身份認證,是給用戶使用的,阿里和騰訊沒有U盾,主要是給物聯網設備做身份認證,是給設備使用的。
密碼和物理安全密匙兩步認證
谷歌認為,網絡釣魚是黑客用來訪問其他人賬戶或者個人信息最常用的技術之一,而基於物理令牌的兩步認證是面對釣魚攻擊的最強保護手段。這套基於密碼+物理令牌的“高級保護計劃”開啟後,用戶所有以前使用的傳統對稱型兩步認證手段都將被徹底禁用。所有的用戶登陸賬號都需要使用密碼和物理安全密鑰來進行身份認證。
今年7月,谷歌在舊金山舉行的Next雲計算大會上宣布推出“泰坦”Titan密鑰,並表示將在谷歌開發的固件上驗證其完整性。Titan是一種硬件安全密匙,就是俗稱的“U盾”。這款設備主要是針對企業員工設計的,要求員工使用硬件安全密匙進行雙重身份認證——也就是除了輸入密碼外,還要使用這種新型物理安全密鑰才能登陸後臺操作系統,以保障信息安全。FaceBook和Twitter等企業都支持了通過安全密匙進行雙重認證的方式。
據了解,這套產品有兩個版本密匙,一個是藍牙版本,主要是給手機等移動設備使用的,另外一個是USB版本,可以即插即用,適合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單獨購買是25美元一個,套裝價格50美元。
不過,當時谷歌並未公布這款產品的制造商,但表示“名義制造商”(Manufacturer of record)是谷歌本身。這就好像2016年,谷歌推出首款Pixel智能手機時,也稱自己是“名義銷售商”,但HTC才是其代工制造商。
谷歌曾在自己的“高級保護計劃”網站上建議沒有這兩個安全密鑰的公民,通過亞馬遜購買飛天無線密鑰以及Yubico的USB密鑰。但當時這兩款密鑰均不是以谷歌Titan品牌的名義進行銷售的。
谷歌產品經理克里斯蒂安-布蘭德(Christiaan Brand)在周四發表的一篇博客中寫道:“現在用戶可以通過谷歌在線商店購買Titan密鑰。”他還表示,谷歌的固件被封裝進特殊的芯片中,這些芯片是直接配送到生產線上的。“對於Titan密鑰的信任是源於這些密封芯片,而不是基於在於硬件設備的制造過程。”布蘭德表示。
根據飛天誠信公司官網上的介紹,對於一些個人信息保密極度敏感的人群,比如記者、商業領袖和政治團體人士而言,他們會遭受更高強度的、有針對性的網絡攻擊。谷歌深知這類特殊人群以及其他一些對安全更加敏感的用戶的需求。為此,谷歌提供了一個他們認為可以完全阻止最複雜黑客攻擊的新的一層賬戶保護,這層保護就是一個物理的安全令牌。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劉佳
這些制造業大市快遞業務量大 經濟大省加快推進電商發展
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制造業大市的快遞業務也高速增長。
國家郵政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7月,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261.6億件,同比增長27.5%。1-7月,東、中、西部地區快遞業務量比重分別為80.3%、12%和7.7%,業務收入比重分別為80.3%、11.1%和8.6%。與去年同期相比,東部地區快遞業務量比重與快遞業務收入比重均下降了0.7個百分點;中部地區快遞業務量比重和快遞業務收入比重均上升了0.3個百分點;西部地區快遞業務量比重和快遞業務收入比重均上升了0.4個百分點。
分城市來看,有6個城市今年前7月的快遞量超過了10億件,包括廣州、上海、金華(義烏)、深圳、杭州和北京。這其中,位居榜首的廣州快遞業務量從2014年超過上海高居全國第一後,近幾年繼續快速發展,領先優勢不斷擴大。
作為“千年商都”,廣州有大量的專業批發市場,而這些批發市場恰恰就是電商拿貨的地方。廣州所在的珠三角城市群,是全國最大的消費品生產中心,廣州又是珠三角最大的物流中心,從這里發貨、收貨的成本都非常低。
廣州之外,今年金華(義烏)的表現頗為引人關註。相比去年同期,今年前7月,金華(義烏)快遞業務量達到了17.67億件,一舉超過了深圳,升至第三位。與第二名上海之間的差距也大幅縮小。
近年來,金華不斷引進、布局和建設菜鳥電商園區和物流園區,同時通過強化基礎設施、加強產業引導、組織人員培訓和提供公共服務等方式,加快推進電商專業村建設,全市上半年共培育電商專業村(萌芽村)238個,新建(提升)農村電商服務點178個。
金華之外,包括東莞、蘇州、泉州等制造業大市的快遞業務量也高居前十名。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林江對第一財經分析,在外貿出口增長放緩的情況下,內需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日益凸顯。東南沿海的廣東、江浙等地輕工制造產業發達,這些產品最容易在網絡銷售。電子商務的發展突破了地理空間的制約和地方貿易壁壘,有利於這些地方發揮制造業的優勢。
近期以來,包括廣東、江蘇、浙江等地紛紛出臺措施,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業發展。
廣東省日前印發《廣東省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省電子商務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網絡平臺和園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創新能力逐步增強。快遞物流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基礎設施信息化水平顯著提升,電商物流末端服務能力明顯提高,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更加高效協同,全省快遞業務量達到170億件,年業務收入達到2000億元,基本實現電商快遞在全省各地級以上市及港澳地區間24小時內送達。
江蘇省日前也發布了關於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的實施意見,督促多部門協同規範管理快遞服務車輛,鼓勵無人機加入“最後一公里”派送,鼓勵“共享快遞盒”發展“綠色快遞”。根據意見,智能信報箱將成江蘇新建小區“標配”。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劉展超
赛龙手机:一个深圳制造的拉美战争
1 :
GS(14)@2011-01-15 17:27:28http://www.cb.com.cn/1634427/20110113/180084.html
在拉美市场,它是除中兴、华为外能获得订单的惟一一家中国厂商,在中美洲更是吃掉了第一大运营商中低端机器的全部份额。
一家宣告破产的手机设计公司如何被一步步重塑为年销售上亿美元的生产厂商?

赛龙手机创始人代小权
代小权满面微笑地抖开手中的大号黑皮夹,里面露出大大小小几十种手机——哪款是经典机型,哪款在拉美卖得最好,哪款是最新的设计,他如数家珍。
如今赛龙通信为国外运营商进行定制手机的生产。在拉美市场,它是除中兴、华为外能获得订单的惟一一家中国厂商,在中美洲更是吃掉了第一大运营商中低端机器的全部份额。
面对办公室里写满市场局势分析的写字板,想起创业前两年入不敷出的现金流和不断出走的核心团队,代小权松了一口气:总算是挺过来了。当然,他不会放松警惕——七年前的赛龙集团曾是全球最大的专业手机设计公司,却因为横空出世的联发科对设计前所未有的简化而不得不走向衰落,2007年初则干脆宣告破产,2000余人的团队一夕解散,只剩下深圳分公司,被时任老赛龙高管的代小权接手,改换门庭成为了今天年销售额两亿美元的新赛龙。
“创业之初觉得我们有技术能力,还能做事情,其实也没想好,赶鸭子上架,”代小权想想赛龙死里逃生的这三年,“如果知道后来有那么多困难,没准也不敢干。”
“大活”危险,“小活”救命?
“你一定会后悔的。”
接订单,则数十万美元旋即到手;不接,则继续为下个月的工资发放头痛。除了代小权之外,恐怕没有人会选择后者。创业半年之后的2007年底,赛龙有限的初始资金已经所剩无几,到了发不出工资的地步。这时天降一笔40万美元的飞利浦手机设计订单,对方把已经签好字的合同送到了代小权的办公室,没想到他却拒绝签署,“我就是不签,然后跟我的团队说,我们不做这个项目”。无法认同CEO决定的软件开发人员们于是开始偷偷地进行设计,结果被代小权发现,火冒三丈,“他们觉得我以后没钱的时候一定会想起这笔生意。”
为什么不签?面对蜂拥而至的质疑,代小权很固执,“要是签了,我这么走下去肯定是死路一条。”飞利浦是老赛龙时代就合作过的客户,而和代小权一起创业的100多名老赛龙员工做设计也是驾轻就熟。但“给那么高的研发费,是因为对方有很多要求,”代小权说,“如果我把那个项目接下来,就要把几乎所有的人放进去干至少五个月。”
不可否认这是个利润很不错的项目,但惟一的问题在于偏离了代小权与新赛龙的主线。重建赛龙的时候,代小权离开了走下坡路的手机设计市场,也没投身深圳轰轰烈烈的“山寨”大潮,他一心要走运营商定制的路子。“中国比较成功的手机公司,像中兴、华为、宇龙、TCL,都是走运营商的。”代小权坚信这是正道。而与运营商合作,最大的特点是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断的投入:为了维护其巨大的品牌价值,运营商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会非常谨慎和挑剔,测试、磨合的过程会持续一年多甚至几年,这要求手机厂商不断地提供样机试用、修正,哪怕一小段时间的中断都极有可能影响到对方的选择,“真的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代小权不得不放弃会打乱公司全盘节奏的飞利浦的订单,将研发力量投入到主业上。
如今回想起来,代小权认为这件事是他创业中做过的“最明智的决定”,但当时创业团队中的大多数人都觉得他疯了。2008年上半年,代小权仍将绝大多数财力和人力投入运营商定制这一业务,仅靠部分人接一些小的杂活挣些钱来勉强维持公司的运作。很多核心创始人员受不了这样的状态,离开了公司,这让代小权有些绝望,“他们临走的时候都扔给我一句话,你要是真把这个事做起来了,你就是神人。”
不管代小权是不是神人,接下来的日子里,他熬出了头,有如神助。赛龙的主攻方向是运营商拥有高度控制力的拉美市场,在这个市场中,抛开诺基亚等顶级厂商,赛龙的竞争对手主要是韩国的一家同类企业。2007年,赛龙只接到了5万台的订单,而韩国公司拿到的是这个数字的几倍。不料在2008年7月份,这家韩国公司突然进入了破产保护程序——代小权有些庆幸,如果不是建在深圳,无法接到足够的各式各样的“小活”,赛龙很可能也无法承受与运营商合作的高昂投入。而更令他没想到的是,不久后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各国运营商将控制成本作为要务,性价比突出的中国生产商抓住了机会。这之后,终于在赛龙的现金流也快坚持不住的时候,“订单像雪片一样飞了过来。”
2008年12月,代小权一下子接到了几十万台、差不多2000万美元的生意,运营商定制业务步入正轨。这种业务的量比较大、合作关系稳定、买方付账痛快,“我们做手机的,梦想的就是这样的定单。”代小权说。进入2009年,赛龙吐气扬眉地活了过来,不用再过接小杂活、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还好,赛龙有惊无险,代小权的感想是,公司的主线不能拿来赌,一定得坚持到最后。
温和的陷阱
对于赛龙,是否坚持运营商市场是事关生死的选择,而在从轰轰烈烈的“飞利浦事件”中抽身之后,代小权差点又陷入到另一个相对温和但同样致命的陷阱中去。
从2008年开始,赛龙开始关注拉美之外的市场,东南亚和印度等亚洲国家是其中之一。但做着做着,代小权觉得“越来越没劲,这块市场太混乱,大家都在打价格战”。即使赛龙在软硬件设计、研发测试方面的技术实力都非普通山寨机可比,但同为2G手机,在运营商控制力不强的亚洲新兴市场上还是一样要面临激烈的群架和逐渐降低的毛利。
“现在要做个能打电话的手机相当容易,三五个人的公司就能搞出来,把MTK的东西拿过来组装一下就可以了,”代小权说,“但我们做手机不是那么简单的。”比如说信号质量、语音通话功能、耗电速度这些基本功能的完善——普通的山寨手机打电话声音时大时小、或者沙哑,就是因为没做过音频曲线的测试,而一套音频测试设备要花费几百万,小的生产商掏不起,也没有必要掏。在这样的情况下双方比拼毛利,赛龙无法胜出。
“当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一定要远离低门槛的东西”,站在老赛龙数年的积累上,代小权的思路一直是靠技术领先取胜。当然也有另一种经营思路:小研发、大工厂,做成设备密集型企业,靠低毛利产品的巨大出货量发展,但这不是赛龙的基因。到了2009年,代小权基本上不再关心2G手机市场。“这会把整个公司的路线改变”,他庆幸在刚刚摆脱手机设计业务的当口,自己没有再被纷乱的亚洲市场拉下水,浪费有限的研发力量。
这归功于代小权对全球各地手机终端市场的清醒认识。先是国内,中国的运营商跟海外的运营商不同,不需要推出自己品牌的手机已经盈利足够多,很少对外采购;日本和韩国市场虽然是运营商控制,但是市场太封闭,在日本,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品牌是夏普,连诺基亚的份额都不到10%;欧洲同样也是运营商主宰的市场,但用户相对保守,所以采购以中低端手机为主,而运营商的要求又很高,利润与所花的精力不匹配,华为、中兴目前都做得很费力;至于赛龙主攻的拉美市场,运营商也是采购中低端手机居多,好在其挑剔程度和厂商毛利仍在合理范围内。目前这里所有中国公司加起来所占的市场份额接近20%。
在金融危机之后,代小权更加自信,他认为未来这个比例会倒过来,中国公司占到绝大多数。“我们大量进入以后,比如诺基亚以前卖35块钱的东西,现在只能卖20了”,与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商相比,欧美大公司的运营成本和反应速度很难占到优势。考虑到手机制造产业链的发展程度,中国的优势更加明显。“公司困难的时候我到处做销售,到了印度,一位老企业家跟我说,作为中国人,你实在太幸福了。”代小权遇到的这家印度手机制造商,为了保证供电稳定,需要自己盖发电厂,更不用说配套元器件的供应。拉美国家无疑是现阶段最适合赛龙发挥自身优势的市场,与哪里有订单就奔向哪里的山寨机厂商相比,赛龙的专注使其能够积蓄能力实现进一步突破:仅靠这一条腿走路还远远不够。
从拉美到北美
在想通了做不做运营商定制市场以及做哪些国家的市场之后,代小权的思路已经十分清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随着2009年大定单的纷至沓来,赛龙摆脱了为发工资苦恼的日子,代小权开始有了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公司究竟该往哪个方向走。
“更重要的是有钱了。”代小权说得很实在。赛龙随即用上千万美元与高通签下了合约,拥有了其3G芯片的使用权。除了直接投入,与高通的合作还涉及到很多成本:研发费用、材料费,最主要的是人力,高通不像MTK提供拿来就可以使用的方案,要生产出成品,还需要三四百号人干至少一年。目前,能使用高通芯片生产手机的国内厂商只有华为、中兴和赛龙等有限的几家。高端产品、供应商有限,赛龙的新品3G手机和平板电脑拥有定价权,理所当然毛利丰厚。
而3G智能手机对赛龙的意义还远不止这些。这批新产品承载着代小权的两个梦想:进军美国市场、打造自己的品牌。到2010年底,赛龙已经和美国运营商接触了约两年半时间,而一般的周期是三年。“2011年我们希望靠智能机打开北美市场”,这个最难进入、利润也最高的市场,是高端手机制造商的兵家必争之地。赛龙的榜样是来自台湾的HTC——这家同样以技术能力取胜的公司,在几年前就开始将全部火力投入美国市场,而恰好赶上了美国智能机爆发的时点,一举成名。“三五年之后,将赛龙打造成HTC第二”,代小权的想法在今天受到了很多人的嘲笑,正如几年前同样有无数人质疑他究竟是否能将赛龙做活。
但要想打造HTC第二,赛龙还需要迈过一道更高的门槛:自主品牌。“中国现在没有世界级的手机制造公司,中兴、华为、TCL和我们有这个潜力,”代小权说,“在中国做山寨能赚钱,但中国手机的未来绝对不是山寨。” 现阶段塞龙虽然不像为生计奔波时那样每天都担心倒闭,面临的挑战却更严峻:“从两三亿美元的规模做到10亿,比从零做到两三亿还头疼。做到现在,你得不停地去审视公司的方向是不是对的。”从做产品升级到做品牌,或许是赛龙应该尝试的新方向,代小权也正在思考。
在结果出现之前,所有人都说不准新的方向究竟是否合适。但可以肯定的是,手机是一个大进大出的产业,要成十亿美元甚至更大的公司,必定要尝试别人不敢做的事情,小富即安者只能流于平庸。“我们从前能走过来,也是因为采取了跟绝大多数人不一样的做法,在没钱甚至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就敢跟华为、跟其他国家的制造商竞争。”代小权充满斗志,“做像HTC那样的公司难,但也许是个方向,没准我哪天就搞定。”想了想,他又补充了一句,“做公司最重要的,就是不断突破自己。”
“植物大戰僵屍”制造者Popcap:冷靜的遊戲貴族
1 :
GS(14)@2011-03-12 20:24:51http://www.cb.com.cn/1634427/20110311/190225.html
長遠的戰略眼光和冷靜的市場判斷,是 Popcap10余年持續引領創新的原因。
在移動互聯網概念和SNS概念的推動下,從2010年開始,美國本土的科技上市公司開始恢複數量增長,達到了45家(2009年僅有18宗由風投資金支持的IPO)。而萬衆矚目的Facebook,LinkedIn,Groupon以及依托於他們的遊戲公司Zynga,Popcap等,都在2011年把自己的上市提上了日程。
在這些明星科技公司中,Popcap顯得很特殊,它的資格最老——2000年便已創建,並且它並沒有與那些新貴們紮堆矽谷,而是偏居於西雅圖,它的高層還會不時地出來鄙夷一下矽谷的浮躁文化。
在日新月異的美國遊戲産業裏,Popcap奇迹般地以獨立而不斷增長的姿態生存了下來,它在2009年10月才進行了第一次融資;它曆史上的第二款作品——基於PC和Mac上面的寶石迷陣 (Bejeweled)竟然一直保持熱賣至今,截至2010年2月就已經賣出了5000萬份!
更令人們驚奇的是,剛過完10歲生日的 Popcap,是業界唯一一家橫跨PC、移動終端、遊戲主機和社交網站的四棲遊戲制作公司,並且它是唯一一個有兩款産品同時登上蘋果公司 “iPhone/iPod Touch 最熱賣遊戲榜”的遊戲制作公司(寶石迷陣2和植物大戰僵屍)。其中,植物大戰僵屍還登上了最熱賣遊戲榜單和iPad遊戲收入榜單的前十名,並且它的 Bejeweled Blitz是Facebook上玩家數量排名僅次於Zynga産品的社交遊戲。
這家在人們印象裏並非“大廠”的保守遊戲公司,這棵遊戲産業裏的常青樹,究竟有哪些“健康長壽”的秘訣呢?
産業大視野
1997年,在普渡大學GPA(平均成績點數)只有1.67分的John Vechey 放棄了大學生活,開始了專注於其與大學同學、亦即Popcap另一位創始人Brian Fiete 的第一款遊戲——ARC的研發。
ARC後來以10萬美元賣給了西雅圖著名遊戲公司Sierra,兩人也成爲了Sierra公司的員工。不久,兩人聯合另一位夥伴Jason Kapalka,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Sexy Action Cool。
寶石迷陣是sexy Action Cool的第二款作品,也是遊戲史上最早的在線遊戲之一。研發出來之後,John Vechey首先找到了雅虎旗下的遊戲網站Pogo,想出售Bejeweled,但Pogo當時眼拙,錯過了這一款遊戲史上的經典作品。
後來John Vechey找到了微軟,雙方達成合作,以按時計費的方式在MSN上上線Bejeweled。它上線後的受歡迎程度出人意料,每天有6000人玩 Bejeweled。但那會兒的人們還都在用電話撥號上網,欲罷不能的玩家們提出要求制作可下載版本的寶石迷陣。於是,John Vechey 等人爲寶石迷陣想到了新的盈利模式——在MSN和雅虎等網站上試玩,之後鼓勵用戶購買20美元的可下載版本,收入與網站五五分成。
John Vechey 等人由此發明了遊戲行業的一種嶄新的商業模式,它一直被Popcap延續至今,並被許多遊戲公司借鑒。
寶石迷陣可下載銷售的第一個月,便賣了3.5萬美元。直至現在,寶石迷陣還占據著Popcap收入的30%,因爲它所跨的平台最多—— PC/Mac, Xbox, PlayStation, Wii, DS, PalmPilot, iPhone, iPad以及最近的Facebook。
實際上,John Vechey三人在創業之初就決定,出品那種操作簡單卻極富趣味的遊戲,以吸引最大規模的玩家。10年走過來,Popcap嚴格遵循了這條路徑。它沒有因爲不斷地成功而向EA等大廠大作挑戰,並且在10年間拒絕了包括微軟在內的想改變Popcap公司特質的所有投資。
然而,作爲一家休閑遊戲制造商,Popcap在戰略上卻一點也不保守。實際上,在遊戲産業風雲變化的這10年間,Popcap高瞻遠矚地在每一個十字路口選對了方向,才成就了今天的輝煌。
2002年,基於JAVA和BREW(2G和2.5G手機的開發標準)的應用開發開始流行。那時,尚爲純PC遊戲制作公司的Popcap第一時間抓住了這個機遇,直至現在,寶石迷陣也一直是市場上JAVA/BREW手機的最廣泛的應用之一,不過 Popcap已經將公司重心轉移,將這塊業務的發行工作交給EA代理。
2008年7月,App Store上線,寶石迷陣是這個偉大平台上的第一批擁趸。Popcap 的CEO Dave Roberts對記者表示,3年間,通過寶石迷陣、植物大戰僵屍等遊戲以及相關的資料片,Popcap已經成爲移動平台世界裏面收入僅次於EA的遊戲制作公司。
2009年10月,寶石迷陣正式登陸Facebook。這使得Popcap成爲了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橫跨PC、移動終端、遊戲主機和社交網絡的遊戲制作公司。
根據AppData.com的統計,Bejeweled Blitz是Facebook上玩家數量排名第五的社交遊戲,前四位則都爲社交遊戲世界的主宰者——Zynga出品。其在2010年4月引入了第一批虛擬物品,置於Bejeweled Blitz遊戲之中,並且在去年8月第一次通過虛擬物品賺得了100萬美元。
在相關的上市準備材料中,Popcap的創始人John Vechey如此說服投資者:“Popcap可以給投資者的最大信心是:這是一家制作很難複制的簡單遊戲的公司,這是一家可以適應任何市場變化的公司—— Popcap在成長過程中,適應了iPhone,適應了Xbox Live,現在則又適應了Facebook。”
Popcap的跨平台戰略大大促進了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根據官方數據,2010年,Popcap來自於電腦桌面遊戲的收入首次低於一半的比例,只占 40%;而來自移動設備上的收入已經達到30%;來自網頁遊戲和遊戲主機的收入,則各占15%。
除了産品跨平台戰略,Popcap另外兩項令競爭對手難以比擬的戰略眼光是平台式産品研發架構和全球業務布局。
Popcap在很早便發布了自己的遊戲開發包——SexyApp Framework,並在2009年升級爲收費的SexyKanji,這個準研發開放平台在幫助Popcap成功研發跨産品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010年,Popcap和日本的遊戲制作公司Square Enix公司合作,將在2011年初在日本移動社交網絡GREE上推出Pop Tower遊戲。在韓國,和當地公司合作,推出多人在線的遊戲組合PopCap World。Popcap在中國則和人人網進行了合作。
可以看出,雖然並非“大廠”,但在産業戰略布局方面,Popcap的管理者站在了和EA、Gameloft等大廠同樣的高度。
堅持冷靜的判斷
雖然在行業變革中不斷成功卡位,但Popcap管理層始終保持了一種相對冷靜的態度。
這種冷靜鮮明地體現在了Popcap的最大優勢——遊戲平台移植方面。Popcap拒絕冒進。
2010年12月,面向PC和Mac的寶石迷陣3發布。Popcap卻並沒有將這款玩家期盼6年的大作立刻移植發布於iOS和Facebook之上。實際上,在時隔1年多之後,Popcap才放出了自己在Facebook上的第二款遊戲——Zuma Blitz。
在Dave Roberts看來,以FarmVille和CityVille爲主打産品的Zynga像是微軟,而Popcap則像是蘋果,前者根據已知用戶需求來做産品,而後者制造引導大衆品味、需求的産品;並且前者以市場營銷見長,後者則以創新見長。
至於Android平台,Popcap更是顯得比其他遊戲公司都要保守。至今爲止,它沒有出品任何Android平台的遊戲。在iOS之外的移植順序上,Popcap官方甚至把 WindowsPhone7排在了Android之前。
Android設備普遍存在的兼容問題自然是Popcap解釋這種選擇的必選,但在其他熱門遊戲都已經登陸Android去賺人氣的時刻,Popcap仍然不爲所動,難免讓Android終端使用者不滿。
John Vechey如此安慰Android人群:“很多博客都在批評Popcap對android的消極態度,我們一直在傾聽,相信我們一定會使Android 迷們‘等有所值’。”
收入(1億美元)只有Zynga1/8的Popcap,管理層爲自己身在西雅圖、遠離矽谷的追新求熱的喧囂氣氛而感到慶幸,他們認爲矽谷的創業環境是一種“風投催熟型”,並不利於研發好的遊戲産品。
而對於外界的贊美,Popcap管理層也總是表現出一種有說服力的謙遜:“2-3年後,將至少有5家比較優秀的社交遊戲公司銷聲匿迹。在以往平台上的拼字遊戲、俄羅斯方塊遊戲等,都在Facebook上失敗了,多平台發展戰略比想象得複雜的多。”
創始人John Vechey總是說:“我們並沒有什麽魔法公式,但的確我們所出品的35款遊戲都賺了錢。”或許,穩紮穩打就是這家老牌遊戲貴族的秘笈。
實際上,在植物大戰僵屍火遍全球之後,有很多人建議Popcap效仿Rovio進行線下業務拓展(黑人牙膏確實用Popcap的僵屍形象做了一則很成功的廣告),但Popcap管理層對這並不感興趣。
因爲在他們看來,Popcap在“正面戰場”上還大有可爲。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