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消息,中國央行展開4590億元MLF操作,包括6個月和一年期,中標利率不變,分別為3.05%、3.2%。同時本月共有4095億元MLF到期,其中5月3日到期2300億未續做,下周二(16日)還有1795億元MLF到期。
與此同時,中國央行今日暫未進行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今日有300億元逆回購到期,本周中國央行實現凈回籠1200億元。
中國銀行間市場7天質押式回購利率下跌21.49個基點,報2.6724%。 中國銀行間市場1天質押式回購利率下跌6.48個基點,報2.7093%。
隨後中國央行就7、14和28天期逆回購操作需求詢量。
央行周二不進行逆回購操作,開展3675億1年期MLF操作,中標利率3.3%,較上次上調5個基點。當日無逆回購到期,有3675億1年期MLF到期。
央行周一重啟逆回購操作,進行800億7天、700億14天逆回購操作,當日有200億逆回購到期(其中100億為上周日到期順延),凈投放1300億;其中,14天逆回購中標利率為2.7%,較上次上調5個基點;7天逆回購中標利率2.55%,與上次持平。此外當日還有800億國庫現金定存到期。
上周,除周一進行100億逆回購操作外,其余四日均未進行公開市場操作,因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於較高水平。上周累計凈回籠1000億。
華創債券指出,本周公開市場到期少,僅為200億,但繳稅、MLF到期以及利率債繳款仍會施壓流動性,與前兩周流動性平穩不同的是,下周流動性可彈性較大,可以充分觀察央行對資金面態度。考慮到此前持續的公開市場凈回籠,央行貨幣政策並未轉向,仍然維持穩健中性,本周流動性收緊是大概率事件,資金價格也會隨之擡升,短期資金面寬松對債市的利好將會逐漸消失,警惕流動性回收速度快於市場預期。
申萬宏源固收認為,上周銀行間短期資金面小幅收緊,一方面接近稅期、資金需求擴大,另一方面月初以來流動性恢複寬松、央行連續兩周凈回籠資金的效果有所體現。但整體來看,資金面整體仍維持平衡偏松,中期預期企穩。資管新規即將落地,央行通過擡升資金面利率去杠桿的動力已經趨弱,並且將維持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以配合表外融資需求結構性轉移。
央行5月14日公告,在發放抵押補充貸款(PSL)801億元的基礎上,人民銀行開展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1560億元,操作利率為3.3%,無逆回購操作。
上周六MLF到期規模3925億元順延至今日。不過據央行,4月25日部分金融機構使用降準釋放的資金償還MLF9000億元後,5月剩余的MLF到期量為1560億元。
今年年內央行是否還會降準以釋放流動性、如何加速推進貨幣政策框架轉型等問題近期備受市場關註。對此,專家表示,由於金融防風險需要和美聯儲仍會保持穩步加息等原因,國內貨幣政策短期內不存在方向性改變的可能。伴隨利率市場化進一步推進,中期借貸便利(MLF)可能將不會被無限制使用,用降準對沖MLF是貨幣政策框架進一步轉型的標誌。年內央行仍有降準空間。
市場人士認為,今年央行可能將繼續降準兩到三次。光證資管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認為,化解實體經濟融資難有賴於貨幣政策“放松”。在社會融資規模較低的背景下,央行可能會進一步降準。
國泰君安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花長春表示,7月可能將再次開展定向降準或降準置換MLF。從貨幣政策框架轉型和穩健中性貨幣政策基調看,後續仍有可能開展定向降準,一是我國存款準備金率仍偏高,影響貨幣政策傳導;二是資管新規開始落實,在金融緊的情況下,要保持貨幣和信貸穩。
此外,對流動性的觀察一直是市場關註的熱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朱鴻鳴表示,後續流動性主要取決於兩方面:一是看美國國債收益率及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的節奏;二是看國內自身流動性操作。在經濟和金融形勢較穩定的情況下,流動性也能保持基本穩定狀態。
據央行網站消息,為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綠色經濟等領域的支持力度,並促進信用債市場健康發展,中國人民銀行近日決定適當擴大中期借貸便利(MLF)擔保品範圍。新納入中期借貸便利擔保品範圍的有:不低於AA級的小微企業、綠色和“三農”金融債券,AA+、AA級公司信用類債券(優先接受涉及小微企業、綠色經濟的債券),優質的小微企業貸款和綠色貸款。
此次擴大MLF擔保品範圍的主要從三方面考慮:
一是此次擴大MLF擔保品範圍,突出了小微企業債、綠色債以及小微企業貸款、綠色貸款並優先接受為擔保品,有利於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綠色經濟等領域的支持力度,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二是在公司信用類債券方面,從以前只接受最高等級的AAA級債券擴大到接受AA+、AA級債券,有利於平等對待各類發債主體,促進信用債市場健康發展。
三是增加了AA+、AA級信用債以及小微企業貸款、綠色貸款作為MLF擔保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部分金融機構高等級債券不足的問題。
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穩定,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平穩適度增長,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