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轉融通」真有那麼可怕?(2012年08月25日的日記) xuyk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ebca.html
聽說華爾街句名言:在牛市的時候,什麼估值模型都是正確的;在熊市的時候,什麼估值模型都是錯誤的。」言下之意,牛市中你怎麼高估都是對的,什麼消息都是利多的;熊市中你怎麼低估都是不錯的,什麼舉措彷彿都是利空的其實,這反映出了人性的弱點。

    可不是麼,面對漫漫熊途,人們羅列出罪魁禍首一大串:大小非、IPO、融資融券、股指期貨、貨幣緊縮、加息、定向增發、國際版……現在據說又要推出個什麼「轉融通」,這似乎又是一根利空大棒,並且直接掄向個股。於是,有專家疾呼:高度警惕「轉融通」,沒有任何的工具能夠對沖這種非系統性風險,它將導致個股崩潰,進而殃及整個股市!

    「轉融通」真有那麼可怕?

    竊以為,欲使股市健康發展,需要建立做空機制以及存在做空力量,而在股市低迷時期逐步推出「轉融通」,應該說還是比較適宜的,因為這時做空力量相對較小。不然,到了明顯高漲階段再推出,那殺傷力可能就大了。

    一、「轉融通」只是擴大了一些融資融券而已,而融資融券項目推出以來,沒見哪只個股被做空而崩潰的,更沒見股市壓垮,何況如今股市已經「垮倒在地」,還怕什麼呢?呵呵!

    二、「轉融通」本質上是雙向的交易,主要是由機構參與的互相博弈,你融券做空,我就不可以融資做多嗎?而做多的力量就一定比你弱?要知道,全球所有的股市都是長期多頭市場,這是股市最重要的本質屬性!說什麼「做多困難而做空容易」,有沒搞錯哦?即使世界頂級做空大師索羅斯,好像也不曾見他單單在股票現貨市場裡直接做空的吧?難道你有能耐並可輕易得逞?呵呵!

    三、「轉融通」棍棒掄掃一下那些爛公司爛股票,又有什麼不好呢?呵呵!

    四、我沒現錢,只有幾張股票,願意租借出去,想收點票息添一點買菜錢,現有哪個券商或什麼人要?我才不管你沽空不沽空的。呵呵!

    所以,大可不必擔憂「轉融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578

股災25週年:道指的「漢堡」王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9289

在1987年「黑色星期一」25週年之「祭」,彭博社發文,總結了自1987年股災以來,30只道指成分股中,表現最好的與表現最差的。表現最差的 是美國鋁業公司(Alcoa),在過去的25年中,僅累計增長63%(折合年率2.2%)。而道指本身就增長了627%,幾乎是美國鋁業的10倍。在美國 的分店數量僅次於教堂,並且最能代表美國的麥當勞公司以平均每年增長12.8%的成績,加冕道指成分股,25年來增長了1620%。

該文還總結了07年10月最高點後,各成分股的漲跌情況。在這項技術統計中,IBM上漲了568點,傲視群雄;而AIG則傲視群「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987

思考的碎片---10/25 IT Boracay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5rs9.html
思考的碎片---10/25 IT

1.Apple
我應該沒有足夠能力對apple估值。這個遠超過我能力範圍。千億的公司那麼多人盯著。漲跌都是天文數字對於財富而言。要有能力就去做option了早發財了。
我只是對新的ipad mini有幾個確定的看法,這應該也算是這幾天討論後我的結論。至於對錯讓時間驗證。
這裡要說一個我SB的判斷。當年apple出iphone第一代時候我覺得這東西是沒法熱賣的就是一個觸摸屏誰會買呀。最後證明這是很SB的判斷。話說如果我不是SB的話早發達了。何必偏於一隅。這都是常識。
一般而言一個0是一個級別。一個級別內其實對個人生活的影響很小。跨級別的話會些許改變生活現狀和社會地位。就是這樣。反之你觀察一個人的現狀也可以知道他幾個零。極少例外。投資是一個money game寫巨著也沒用的,看狀態就知道幾個零。誰都不是傻子。
A ipad mini的銷量會是ipad2的一半以下。
這是我的結論下面說下邏輯和理由

a.定義 ipad mini是一個補充品。補足產品線。而非一個革命品。
小尺寸,單手操作入門級產品。這是ipad mini的定義
不符合我們說的分辨率不可逆這次不是retina屏幕所以一定是低端的。
b.這是一個防禦品非進攻品是去瓜分市場而非建立新市場
應對三星note的產品這是蘋果歷史的一個分水嶺
所以在可預見的未來蘋果和三星的紛爭會越來越激烈。會從合作到敵對最後可能你死我活。
c.創新減少,同時可創新餘地縮減 畢竟Jobs不再目前都是吃老本用遺產。
可以比較下後Jobs時代的新品 ipad mini應該是創新最少的。且不說創新餘地減少單就創新本身而言卻是減少了。這是客觀事實。
d.雪球上做了為調查,對比早前的幾次新品發佈。這次應該是購買意願最少的一次。基本上有三個結論為調查結果
1.移動用(主要是看書還有ipad太重)2送禮用3 號稱要買的幾乎都是女性,而且都是果粉或者至少有一樣蘋果產品的用戶。也就是在搾取果粉價值而非外延性的。
這個也讓我對ipad mini的銷量有保守的看法。這畢竟是最直觀的。

對了說一個觀察,牛排的銷量敵不過ipad2 這是國內水貨商給我說的哈。我估計ipadmini 賣不過牛排哈。這應該也算常識。一茬比一茬差總不是好事情。

B. iMac+Macbook是未來?
我的下一台筆記本90%是iMac or Macbook,我家碎片嫂也發話了要買的話一對。。。壓力好大。
周圍的用戶也幾乎都有這感慨下一台都是apple的好像13「 retina 屏幕是神器很多人等著。

2.成熟的科技公司就是一顆大地雷
今天和Eric123聊天
說的科技股ROE
然後我說科技股不看ROE的。我一般喜歡看他的revenue和cash flow
甚至不看盈利與否的
看著兩個曲線如何走。
科技股有很多錢那就完蛋了科技股的資產都是分分鐘貶值的,見過誰用五年前的電腦嗎?別說五年我去年買的notebook今年就覺得很慢 還經常容易死機因為我是AMD的CPU估計灰塵太多發熱高溫死機。
所以ROE是沒意義的。
科技股都是高毛利只有高增長的revenue才有價值。
銷售額下降對毛利高的產品打擊一定遠遠超過低毛利產品
看企業發展趨勢是成長期還是成熟期
這角度
成熟的科技公司就是一顆大地雷
只會壞不會好
HP dell都是地雷就是不知道什麼時候爆。

3.AKAM

AKAM很有趣。今天press release。
一個最大感觸是還是前些天和@柴迷 討論時候的收穫
短期投資要能預測財報。如果不能做到就別碰。
長期還是要看方向,我是沒能力預測akam的短期財報。
但是從一定長度看還是能看到些東西。
從全球流量的分析其實有兩波
第一波是PC的internet這波上akam炒到過上次高點。
那麼現在應該是第二波是mobile上的流量
早前akam收購了mobile流量軟件和優化的公司。發力mobile市場。其實mobile因為產品特徵就是cloud
cloud和akam的相關性幾乎是95%至少。

說的akam我就想到8萬台服務器。
想到以前騰訊的故事。隨便你說啥騰訊的回答都是我有6億用戶。哈
這就是護城河。
我是分析公司和看大方向不是推薦公司。akam是大白馬沒啥好說的。就這樣了發不了財。但是也跌不多。雞肋而已。

話說這家公司的財務報表也麻煩我今天只是稍微對比了下他的revenue和sale market費用之比。其他的真心看不明白。我只是覺得有點從西裝公司到夾腳拖鞋公司。
收入增長和費用不同步。這是典型的硅谷公司特徵B2C的特徵,自發增長的特徵。

先到這裡等下寫一個宏觀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094

政府港鐵主導一手樓市(2012/10/25) 林本利

2012-10-25  NM




過去幾年私樓落成量大減,加上息率偏低,令樓價大幅颷升。即使政府主動拍賣土地,相信未來幾年,私樓供應量仍難以滿足需求。

理 論上,政府是最大土地供應者,有能力操控土地供應去影響樓價。但事實上,土地拍賣和招標,只佔住宅土地供應的一小部分;其餘大部分的土地供應,來自地產商 修改地契、舊區重建,以及港鐵車站上蓋的發展項目。其中以港鐵所佔的土地供應比重最大,估計達到四成之多,兼且位處優質地段。

2006年4月,政府宣布兩鐵合併,合併方案包括港鐵向九鐵支付49億元,換取六個由九鐵持有和兩個由政府持有的物業發展權。另外,港鐵取代九鐵作為政府的代理人,負責發展西鐵沿線物業用地,並可收取相當於利潤的10%或者總銷售收入的0.75%作為代理費用。

未 合併前的地鐵公司,受惠於九七回歸前地產市道暢旺,可以從物業發展中取得巨大利潤,去補貼鐵路網絡的擴展。九七回歸後地產市道持續低迷多年,樓價大挫,這 個以地產發展補貼鐵路發展的模式,其持續性開始出現問題。港鐵於是要求政府直接注資,更透過吞併九鐵,攫取大量土地的發展權和代理權,成為一手物業市場的 支配者。

港鐵若擁有土地的發展權,要先向政府商討和繳付地價,才可以與地產商合作將土地發展成商用和住宅物業。政府計算地 價時,會參考同區樓宇的售價。由於地價未有反映樓盤處於鐵路上蓋的優勢,故此港鐵支付的地價往往低於市價,變相以公帑補貼港鐵牟利。倘若政府收回港鐵的物 業發展權,將鐵路上蓋的土地公開拍賣,會令新樓供應較為穩定,亦可避免港鐵從中取利。港鐵在合併時取得的八塊土地,其中四塊已發展成住宅物業和出售。這四 個位於沙田地段的樓盤,包括沙田御龍山、烏溪沙銀湖‧天峰、車公廟溱岸8號和大圍名城,每呎地價由999元至3,753元。若考慮到發水至少兩三成,每呎 地價實際介乎800元至3,000元左右。政府以筍價批地給港鐵建樓,但港鐵及其合作發展商售樓時卻收足市價,開售價往往逼近一萬元一呎,兼且有大量單位 出售給內地富豪,任由單位長期空置,浪費社會寶貴資源。

港鐵以高價出售手上單位,政府於是調高補地價金額,結果導致多次因 發展商出價過低而流標,待政府調低地價後港鐵才再招標。自從2006年4月政府宣布兩鐵合併後,便先後有四個大型物業發展項目出現流標,當中包括荃灣西站 (七區)、南昌站、荃灣西站(五區)和大圍站,涉及住宅單位超過一萬個,嚴重影響未來的房屋供應。港鐵為了爭取更多物業發展利潤,除了要求合作發展商提高 分紅比率外,還出資發展物業,增加公司的負債和經營風險。港鐵決定是否接納發展商的標書,以及出售物業時,主要考慮公司的商業利益和公司高層的花紅,沒有 責任去穩定樓宇供應和價格。由此可見,政府透過控制西鐵車站上蓋的發展,與港鐵在一手樓市場佔有主導地位,有能力操控供應和價格。政府和港鐵這種特殊關 係,直接間接製造樓市泡沫,惹來民怨。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 - 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104

2012-12-25 好的投資對象往往源於生活 Max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7v4u.html



   這又是一個最近讀到的一個小故事,借此與大家分享一下。

  (楷體為《巴菲特選股選時精講》的書中原文)

 

   作為王牌基金經理,彼得-林奇的工作十分繁忙,但他總能抽出時間來照顧家人。不過即使他陪在家人身邊時,也會一直在想著投資的事情。

   有一年聖誕節前,彼得-林奇帶著妻子和幾個女兒去購物中心大採購。彼得-林奇對待家人不像巴菲特那麼吝嗇,卡羅琳和女兒們可以開心購物,毫無顧忌地刷卡消費。不過,致力於創造財富的林奇此行另有所圖。他在傳記中說:「其實對我而言,更大程度上是專門進行上市公司調研。我的目的是想讓她們帶我去她們最喜歡的專賣店。根據以往的經驗,這表明這家專賣店所屬的上市公司業務非常好,是一個絕對可靠的買入信號。」

  當別的投資人正襟危坐確定投資策略上的時候,彼得-林奇在和家人逛街時挖掘出了「大牛股」。

   L'eggs是卡羅琳非常喜歡的襪子品牌。這家公司的產品大受歡迎,業績自然搶眼。Body Shop則是女兒們一到商場就衝進去購買護膚品的專賣店。而事實證明這家提倡「健康」而非「美麗」的公司成長性更好。

  就一種投資策略而言,彼得-林奇認為,到購物中心多逛逛,遠遠勝過相信證券公司的投資建議。

   藝術源於生活,投資也不外如是。自己通過親身體驗得來的信息不僅可靠而且全面。股票經紀人都會說自己的建議會對投資者大有裨益,但這無異於去問理髮師你是不是該理個發了。幽默一點來說,如果你是個光頭,理髮師可能也會說來店裡洗洗頭對光頭的頭皮也有很好的滋養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070

「股神」巴菲特再度注資太陽能項目 最高25億美元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80
股神」巴菲特領導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控股的中美能源(MidAmerican Energy)將出資20-25億美元收購加州電力公司SunPower旗下含建設合同在內的兩個太陽能項目。
中美能源聲明稱,公司將收購SunPower裝機容量為579兆瓦的Antelope Valley太陽能項目,其中包括三年期的建設合同,收購價20-25億美元。
 
根據雙方達成的一項多年協議,SunPower還將運營和維護這些項目。
 
但聲明未透露收購的細節,未說明具體的建設成本和收購額。
 
據SunPower提交的相關文件,Antelope Valley太陽能項目預計在本季度開始建設,2015年底完工。
 
SunPower目前市值約為7.32億美元。收購消息公佈後,該公司股價2日漲近9.1%,收報每股6.13美元,為約8個月來最高收盤價。
 
 
SunPower首席執行官Tom Werner告訴路透記者,巴菲特控股的中煤能源注資將使本公司更有信譽,更有投資吸引力。他說:
 
如果你是家銀行,今天你看我們就和上週完全不同了。
 
巴菲特認為,投資公共事業「不能致富,但可守財」,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情況下,此類項目盈利能力穩定。因此,近年來巴菲特一直在加大對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項目的投資。
 
中美能源控股公司是美國主要風力發電廠商,也持有中國新能源企業比亞迪公司的股份。此次收購SunPower使中煤能源的清潔能源投資進一步增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411

隧道分流的士劃一收25元(2013/3/7) 林本利

2013-3-7  NM
 
 

 

去年紅隧的流量已跌至平均每日118,213架次,較2011年下跌約2%,較2006年的高位123,866架次,下跌近5%。而去年東隧和西隧的流量則穩步上升,東隧平均每日流量突破70,000架次,較2011年升近2%,西隧更突破60,000架次,大幅增長6%。

由此可見,駕駛者在考慮各條過海隧道的收費、行車距離和時間(包括等候時間)所涉及的燃油費和時間成本後,已自行作出分流。紅隧擠塞嚴重,促使個別駕駛者轉用東隧或西隧。東隧和西隧去年每日總共多了近5,000架次車輛使用,而紅隧則少了2,000多架次車輛使用。

前文提到,除非西隧承諾在試驗期間凍結收費,不然任何「紅加東減」的分流方案,效果都十分有限和短暫。紅隧大幅加價後,西隧肯定馬上跟隨,抵銷紅加東減的效果。此外,東隧每日平均流量已超過70,000架次,去年11月每日更超過74,000架次,距離78,000架次的設計客量不遠。紅加東減的方案,不單向東隧輸送巨大利益,還導致東隧變得更加擠塞。

故此筆者反對紅加東減的分流方案,應該留待至2016年收回東隧專營權,政府同時擁有紅隧和東隧時,才推出分流方案。政府若希望每日減少大約4,000架次車輛使用紅隧,反而應該主動向西隧進行商討,看看能否尋求「雙贏」方案,不應以西隧連接道路已經擠塞為由而不考慮「紅加西減」的方案。

香港的私家車車主養車的費用極其高昂,不計車價,只考慮牌費、保險費、停車場收費、燃油費及維修保養費,每月至少6,000至7,000元,試問又有多少車主會因為政府增加紅隧每程收費五元或十元,而願意轉用東隧?現時每日大約43,000架次私家車使用紅隧,38,000架次使用東隧,並沒有出現車流嚴重不均的情況。相反,由於的士使用三條過海隧道的收費差距極大,紅隧收10元(加10元回程費),東隧收25元(加15元回程費),西隧收50元(加15元回程費),這自然鼓勵的士乘客選用紅隧,以節省隧道費用。東隧和西隧每日約有15,000至16,000架次的士使用,而紅隧每日的使用量則超過31,000架次,差不多是東隧和西隧的總和。以市區15,250輛的士計算,每日每輛的士平均使用東隧及西隧各一次,使用紅隧兩次。現時使用三條過海隧道的的士回程收費是10至15元,僅足夠支付紅隧的費用;故此一些沒有載客的的士選用紅隧,加重紅隧的負荷。政府若希望縮短紅隧的車龍,避免紅隧車龍影響附近交通,實應考慮調高紅隧的士收費,將額外收入用作補貼的士使用西隧。

去年三條過海隧道的士流量每日平均是63,329架次,為三間隧道公司帶來150多萬元收入,平均每程收費約25元。在維持總收入不變的原則下,政府可考慮調高紅隧的士收費至25元(加15元回程費),與東隧睇齊;並和西隧商討,將的士收費由50元調低一半至25元(加15元回程費),由政府負責補貼收費差額。當三條過海隧道收費劃一後,的士乘客和司機便按本身的位置和需要去決定使用哪條隧道,不會因紅隧收費偏低而扭曲選擇。現時市區的士每分鐘等候時間為1.5元,一小時不過90元,相信的士司機也不願意浪費時間使用紅隧過海。的士過海劃一收費25元(加15元回程),可鼓勵乘客改用西隧或東隧,節省的士司機等候時間,方案可望較容易得到的士業界的支持。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 - 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347

五金佬賣護膚品月賺25萬

2013-03-14  NM
 
 

 

韓國熱潮方興未艾,連護膚品也大行其道。早前有朋友在facebook向記者推介一間韓國護膚品水貨店Jan Beauty,零售及批發不少熱門品牌產品,售價更貼近韓國當地的零售價。出於職業本能,記者直接跑去其觀塘總店,找老闆做訪問。

出乎意料地,老闆高權進(阿高)是個兼營金屬原材料生意的中年「麻甩佬」,對護膚品一竅不通。Jan Beauty○九年開業後,阿高先後找來只有二十出頭的劉學欣(Joyan)及陳家恩(Pat)做左右手。已是生意老手的阿高,負責把關睇數,將做生意最緊要鬥快及控制成本的道理用諸水貨店,兩位女將則做前鋒,負責分析潮流及入貨。一一年,公司在旺角開設分店,生意暢旺,兩店月賺二十五萬,最近再於屯門開分店。所以說,用對方法,門外漢不代表會「輸蝕」。

上週六,本刊請來經營美容產品生意的袁彌明(Erica),到觀塘總店,與老闆阿高交流生意心得。Erica巡視一圈後,拿起一盒護膚品,直言:「佢標榜用唔少天然材料,但睇真鱓都有化學成分,我唔會用。」Erica低頭看產品價錢,這時老闆阿高走上前打招呼,她即語氣稍客氣地補充:「唔係個個好似我咁覑重成分鮋,何況百幾蚊就有交易,韓國品牌又多綽頭,飱晒年輕學生用,個個都負擔到。」

據記者在旺角中心的門市觀察,前來購物的客人的確以學生及年輕OL為主。她們大多是近年才棄用歐美、日本牌子,轉用韓國護膚及彩妝產品。「唔使二百蚊就有交易,平得鈬又有效果,好多朋友都用呀。」剛購入一瓶面霜的陳小姐說。Jan Beauty食正韓風,以比香港專門店便宜約兩成做賣點,加上入貨快,俘虜不少年輕客人。但原來,這盤生意剛開始時並非一帆風順。

入錯貨 蝕足半年

Joyan是公司第一名員工,她指開業頭半年,曾因入錯貨,每月蝕足兩萬元。「最初淨係識引入MISSHA、SKINFOOD呢鱓大品牌,雖然係好受大陸人歡迎,但佢懐只會去專門店買。」再加上,莎莎、卓悅亦有售賣MISSHA的水貨,令Jan Beauty在售價上沒有優勢,最終要改為主打平價產品。「以為夠平就引到人來買,入晒二百蚊樓下鮋貨,包括幾蚊塊鮋Dermal Mask。」很快又發現「捉錯用神」,「女人其實好捨得俾錢買護膚品,質素一定行先,唔可以一味靠平,只要俾佢覺得平過專門店就得。」Joyan解釋。屢敗屢戰,最終拍板中價而又較受年輕人歡迎的innisfree、TONYMOLY等牌子,終於留到客,但入貨同樣要小心:「以為入晒該品牌鰠韓國熱賣鮋產品就得,點知部分產品根本唔適合香港人肌膚,好似innisfree鮋eco science系列,客人覺得太潤,結果滯銷要坐貨。」自此,公司出動總店及門市近十名員工,齊齊試貨辦,試完才正式入貨。發現客人受落後,阿高即提高入貨量以獲得更大折扣,降低入貨價,並由空運改為船運,大大減低成本,終令生意轉虧為盈。

棄廠改找分銷商

開業時,Joyan曾在韓國住一個月,搜羅入貨途徑。有次去到距離首爾約一小時車程的批發市場,卻有意外收穫。「Etude House有間專門店開張,有個店員係中國留學生,幫我同老闆溝通,先知道郊區鮋專門店大多係特許經營。」Joyan指,老闆知道她要大量入貨,即指可以零售價八折的價錢供貨。「佢都要跑數,仲介紹個負責海外批發鮋分銷商俾我,一直同佢懐拿貨到依家。」Joyan指,與分銷商合作日子愈長,入貨折扣愈大。「韓國人做生意講信任同合作關係,依家鮋入貨價比初時平鰦一、兩成。」不是向廠商直接入貨的折扣更大嗎?Pat即搖頭補充:「廠商俾鮋貨質素參差,又冇獨立泡泡袋裝住運過鈬,十件貨有兩件損耗,又唔認賬。」向廠取貨可再便宜百分之三至四,但部分廠商要求客人購買王牌產品時要「打包」購入其他冷門產品,Joyan續道:「分銷商唔會要求你咁入貨,靈活好多。而且廠商係接訂單先起貨,貨期甩得好緊要。」試過答應一星期供貨,卻拖至兩個月才到貨,令他們大失預算。這方面,做金屬材料批發生意的阿高最清楚:「一冇貨俾客,佢就會去第二間買,所以貨源穩定好緊要。」平日,韓國船期很難預算,「佢懐儲夠一櫃先運來,你無得計。」另外,每逢中秋、農曆新年,韓國廠房休息,供貨特別緊張。因此,行家經常出現斷貨問題。「每一季鮋熱賣產品,或每逢韓國節日前,我都會加大入貨量,拿多二十萬去買貨。因為咁,搶走行家唔少客。」阿高指,如果有產品斷貨十五日以上,他會叫供應商用零售價空運部分貨來港,「寧願賺少鱓都要留住個客。」

狙擊專門店

近年,其他水貨商主攻innisfree、ETUDE HOUSE及TONYMOLY等三、四個熱門牌子,阿高於是增加店內品牌數量至十七個,並主打其王牌產品。「例如It's skin鮋蝸牛產品、innisfree鮋綠茶系列及banila co.鮋化妝品。」Pat如數家珍道。另外,Jan Beauty亦會大膽售賣韓國熱賣、但香港未有的新品牌。「我懐率先引入Sooae鮋蝸牛面膜,後來屈臣氏都有賣,要睇實佢鮋價位,佢一減價我懐都要減,一定平過佢三至五蚊。」Joyan道。去年,佔公司生意額近三、四成的ETUDE HOUSE,高調進駐旺角。Joyan指有利有弊:「護膚品我懐平一至兩成,會員仲有折扣,生意多鰦,但佢鮋彩妝產品價位低,一支指甲油十蚊,我懐水位得番一成,顏色又唔夠佢齊,根本冇得賺。」因此,Jan Beauty引入同樣賣包裝的彩妝牌子banila co.取代。

專人追蹤韓星

不少客人是韓星粉絲,老闆阿高便指派熱愛韓國流行文化的店員Angela,留意韓星消息,她拿起手機展示道:「有個apps叫『韓星網』,有齊佢懐鮋最新動向,仲係中文版!」另外,她每日都會留意各大品牌的官方網站,「韓星代言係一件大事,YouTube會有好多宣傳,佢懐仲會鰠twitter分享自己用鰦咩產品。」Angela說。現在阿高只會用公司賣的洗頭水,對護膚品仍一問三不知。他指當初「撈過界」只是「逼上梁山」。「有個朋友話識得愛茉莉太平洋(韓國第一大護膚品集團,擁有雪花秀及LANEIGE等品牌)鮋韓國老總,可以平價入貨。」最後朋友只找來一個不知名的聯絡人與阿高談生意,他直覺信不過而放棄。「但我應承鰦俾貨一鱓生意客同朋友,唯有叫人鰠韓國買水貨返鈬交貨。」阿高見水貨有價有市,便成立Jan Beauty。Joyan原是他金屬生意的員工,後來再聘請曾在韓國留學半年的Pat。現在,Joyan和Pat掌握貨源命脈。記者問阿高有否擔心兩女跳槽或另起爐灶,他放心道:「佢懐人工過兩萬,半年派一次花紅,仲唔止一個月添。收入咁穩定,跳出去好大風險。」阿高指她們參與度高,反而明白這盤生意有不少變數,並非穩賺,他笑說:「未來公司上軌道後,我會送股份俾佢懐。」另一邊廂,Joyan和Pat亦立即表明忠心:「難得有咁多鮋機會去試,梗係學№先,做老闆要好大筆資金,依家真係冇諗過。」

五大暢銷產品

開業資料10/09 ※

租 金:$40,000訂 貨:$300,000雜 費:$10,000總投資:$350,000

營業資料2/12 *

營業額:$1,400,000租 金:$140,000入 貨:$800,000人 工:$177,000△雜 費:$32,000盈 利:$251,000※只計觀塘門市開業資料*觀塘及旺角兩間門市總和△未計老闆人工,共十二個正職、三名兼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627

2013-03-25 lisa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j0uf.html

   每週一都忙得我暈頭轉向的。

  上午去人才市場招聘。照樣是不缺人也得去,今天是司機把我送到地方就留我自己在那負責後續事情。打了一下午的工資條,打印機壞了,不吃紙,只能一張張地往裡塞,而且這次公司買的打印紙也不好,打完之後還得按部門分好,交給部門經理讓他們交給其部門的員工。忙完之後領導問我要我的實習報告,我還忘了寫,現在剛寫完實習報告。今天打的工資條是普通工人的,工資的計算方式綜合工資=基本工資+崗位工資+加班費+考核工資+工齡補貼+中夜補貼+班車補貼+獎金,普工這樣的工資計算方式也算正常吧。車間班長的話扣掉五險一金能拿6000塊錢。新員工一般能拿到2500-4000吧,加班多,工資就多。行政人員的工資由上海算,上海那邊發過來工資條得到下個月10號。

   有點累,早點休息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067

馬克·庫班:25歲時的經歷改變一生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4/2598954.html
者按:本文是《福布斯》「那年我25歲」專題系列回憶文章的其中一篇,我們這個時代最成功的企業巨頭將在這裡講述他們的起步故事。

馬克·庫班(MarkCuban,1958.7.31—),出生在美國匹茲堡市,曾在印第安納大學打過四年橄欖球,畢業後一直在俱樂部打球,1983年創立計算機資訊公司MicroSolutions,並在網絡經濟最繁榮的時候轉賣給了美國最大的在線服務公司。2000年1月14日,庫班購買了NBA球隊達拉斯小牛隊。馬克·庫班「為勝利不惜一切」的格言已經感染了整個球隊,成為小牛隊的精神。

以下為馬克·庫班的自述:

24歲時,我離開了印第安納州,開著1977年生產的菲亞特(Fiat)X19型號轎車,行駛在前往達拉斯的路上。這轎車的底板有一個洞。我每開60英里就需要給它加一次油。我之所以選擇去達拉斯是因為我大學裡的一些好兄弟的建議,他們說那裡氣候好,工作機會多,還有很多美女。就算我沒有聽到前兩個理由,第三個理由我肯定是聽到了的。

但是讓我先說說之前的經歷。我已經在印第安納州待了幾個月,供職於一家名為Tronics 2000的公司。在此之前,我生活在家鄉匹茲堡。1980年,22歲的我從印第安納大學(Indiana University)畢業之後,加入了位於匹茲堡的梅隆銀行(Mellon Bank)。那時,許多小型的地方銀行仍舊在紙上辦公。梅隆銀行有一個部門專門負責幫助這些依靠紙上辦公的地方銀行改換為電腦化辦公。這就是我所做的工作。在梅隆銀行,我的同事都是那種有一份工作可干就心滿意足了的。而我想更富有開創精神並且凡事都更加積極主動。我曾向CEO呈遞過報告。有一次還把一篇敘述公司如何通過預扣社會保障費用來節省開支的雜誌報導剪下並寄給他,而他給我回了一封感謝信。我後來又開始創建了一個「菜鳥俱樂部」,邀請高級主管和像我一樣只有20多歲的年輕僱員們共同參與「歡樂時光」(方便在職人士下班後消遣的酒吧優惠時段——譯註)聚會,聊聊天,分享經驗。此後,我又更進一步,開始撰寫通訊郵件,向大家報告當前項目的最新進展。我試著在報告中注入一些幽默元素,以為上司會因為我的這些舉動而對我喜愛有加。

然而,有一天,我的老闆把我叫到他的辦公室,把我訓了個狗血淋頭。他對我吼道:「你***以為你是誰!」我告訴他我只是在試圖幫助梅隆賺更多的錢。他告訴我我永遠不可以僭越於他,否則他就滅了我。那時我就知道,是時候走人了。就這樣,我回到印第安納,然後又踏上了去往達拉斯的路。

結果證明,這並不是我最後一次與上司陷入此種爭端。

在達拉斯,我搬進一套狹小的公寓,與另外五名好友同住。那個地方名字就叫「村子」(The Village),當時是全美最大的綜合性公寓樓,住著很多20多歲的年輕人。我是最後一個搬進這套公寓的,裡面只有三間臥室和三張床,我睡在地板上。我沒有衣櫥也沒有櫃子,只能把我的衣服堆在角落裡。公寓裡本來就已經亂得像一個垃圾場了,而我們卻把它弄得更加雜亂不堪。

我們之中沒有一個人有錢,但是我們卻度過了一些狂野的時光。我們為了省錢而在公寓裡辦派對。當我們出門時,我們約定好每人最多只能花20美元。我們會去一個名叫「Fast and Cool」的商店買12美元的香檳酒。我們像富家子弟般到處轉悠,卻不懂優質和劣質的香檳酒有何不同。

我們六個人分攤750美元的房租。為了拖延付房租的時間,我們會寫好支票,然後我們其中一人收全其他所有人的支票並把錢存到銀行。之後,這個人會把房租付清。這會給我們三四天的寬限。有一次,我們的室友多比(Dobie)在收完大家的支票之後就跑了。那是我們最後一次見到他。

我的室友們一個在達拉斯最差的居民區賣防盜欄,一個是服務生,還有一個是建築工。我最開始在達拉斯人氣很旺的一家名為「Elan」的俱樂部當酒吧招待,但是做招待並不是我的最終目標。我想自己創業

在做酒吧招待的同時,我也在申請工作。我得到一家名叫Your Business Software的公司的面試機會。他們面向企業和消費者銷售PC軟件。當時我剛花99美元買了一台德州儀器生產的電腦並且開始自學編程。他們對此頗為讚賞。同時他們也對我願意閱讀所有的軟件操作手冊印象深刻。因此我順利得到了這份工作。他們給我1.8萬美元的年薪,外加提成。

我對這份工作非常滿意。不僅是因為我賣軟件賺錢,最重要的是,我正在學習和瞭解個人電腦和軟件產業,同時也在積累客源。在進這家公司九個月之後,我得到了一筆價值1.5萬美元的生意,客戶是一位名叫凱文(Kevin)的人。而因此,我將得到1,500美元的提成,這可是一大筆錢,足以使我搬出公寓並有一張自己的床。

我讓我的一位同事在辦公室裡幫我打掩護。而我打了個電話給了我的老闆,也就是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他叫邁克(Michael)。我告訴他說我將接下這筆銷售,以為他會十分興奮,但是他卻沒有。他讓我別這麼做。我當時想:「你是在逗我玩嗎?」我決定無論如何我都要接下這筆生意。我想當我帶著15,000美元的支票出現時,他就會沒事的。

但是,當我回到辦公室時,他當場就把我炒了。因為我不服從他的命令。他是那些眾多講究排場和愛裝腔作勢的首席執行官之一,也如他們一樣,隨時都擺出一副「難道你不知道我是誰嗎?不知道我是做什麼的嗎?」的姿態。他努力使自己的言行舉止都表現得像一個首席執行官。他穿著得體,但是他卻有一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他從來不干實事。他從來不主動外出進行銷售。那時我就意識到「銷售額可以解決一切問題」。我至今仍信奉著這個道理。他是我的導師,只不過是反面的。直到現在,每當我想起他做事的方式,我就會反其道而行之。他使我對於頭銜十分迷信。我從來不將自己列為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在我的公司,沒有首席執行官。我是總裁。

但是被那家公司辭退是我商業生涯的決定性因素。我那時就決定要創建自己的公司。我沒有什麼可損失的,並且我知道我有什麼事必須去做。當時我25歲。我回去找到了手中握有價值15,000美元的工作的人並且告訴他,我還沒有錢,但如果他能給我這份工作和薪水,我會好好幹並且這將幫助我開創我自己的公司。他欣然答應了。

接著,我創立了一家名叫Micro-Solutions的公司。我擔任PC顧問,銷售軟件,做培訓並且配置計算機。我自己寫程序,讓自己沉浸在計算機產業中,學習微軟和Lotus軟件,並且認真觀察那些聰明人如何促成一件事情並使之順利運轉。記得有一天我要開車去奧斯汀一家名為PCs Limited的公司取一些PC部件。這家公司由一個比我還年輕的孩子在運作。我們坐下來聊了好幾個小時。我對他印象非常深刻。我記得我告訴他說:「兄弟,我想我們倆都很有前途。」這個「哥們」就是邁克爾·戴爾(Michael Dell)。

那一年,我決定把Microsolutions併入區域網路。我們把中小規模企業的PC進行聯網,這樣員工們就可以互相分享信息。我們是最早做這個的公司之一。我們轉售TeleVideo及Novell公司的產品。這確實是我之後事業的基礎。MicroSolutions成長為一家年營收3,000萬美元的公司。幾年後,我把它賣給了網絡服務公司CompuServe,這使我有能力創建AudioNet,也就是Broadcast.com的前身。而我的合作夥伴托德·瓦格納(Todd Wagner)把它賣給了雅虎。後來又有了達拉斯小牛隊的收購和還有其他大家都瞭解的事情。

哦,對了,在幾年以前,我從我的舊室友多比那收到一封郵件,裡面寫道:「你過得怎麼樣?」我回了封郵件告訴他說,在他歸還我在「村子」公寓裡他拿走的本應交房租的125美元之前,我不打算和他說話。他把支票寄給了我。我把它兌現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3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