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正當港股沖向歷史高點之時,市場迎來了阿里巴巴,投資者隨之陷入狂熱。但好景不長,一年後港股暴跌55%,阿里市值損失逾200億美元。7年後,當美股也處於創紀錄高位時,阿里巴巴再度來襲,如不出意外,阿里將在下周登陸紐交所。
2007年,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引發了投資者哄搶,在5天公開發售時間內凍結資金高達4500億港元,超額認購逾257倍。在國際配售方面,阿里巴巴獲得了1.4萬億港元的認購資金,超過1000個機構投資者參與,超額認購186倍。剛開始交易時股價就漲了三倍,巨額交易量導致訂單出現延遲。
但好景不長。一年時間阿里巴巴的股價就從2007年11月30日的高點暴跌91%,至2008年10月28日的低點。當時正值金融危機肆虐,且市場期待的港股直通車出現政策變化。
2012年,阿里巴巴選擇以IPO價格從香港退市,當時的股價比2007年頂峰時低了40%。但現在,即便科技股的股價達到4年半來的新高,投資者依然看好阿里巴巴此次IPO 的前景以及目前的大牛市。
彭博援引香港Ample Capital公司的資產管理總裁Alex Wong稱,對阿里巴巴來說,當年在港上市時正處於市場的頂峰,這也是股價令人失望的原因。
盡管納斯達克指數創下14年新高,但他稱,目前的市場環境更為有利,是這類企業上市的好時機。
今年8月29日,納指攀升至2000年3月以來的最高點,近日標普500也刷新歷史新高,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接近三年高點。互聯網泡沫時,標普500平均市盈率接近30倍,當前則為18倍。
還有分析師提到,在港上市的阿里巴巴的B2B業務,但現在上市的資產更加聚焦在消費者相關的商業領域,市場更大。
上周末多家外媒均報道,阿里巴巴計劃在9月8日當周稍早時候進行IPO,這意味著股票最快或於9月18日或19日開始交易。
外界預計阿里巴巴IPO募資規模將高達200億美元,成為美國史上最大規模的IPO,也是中概股的最高記錄。
| ||||||
根據教育部統計,以一○二學年與九十八學年做比較,學生人數成長最多的前十大學系,與觀光餐旅相關的就占四個,在學人數比四年前大增一萬八千多人。雖然服務業目前需才孔急,機會俯拾即是,但由於這是勞心勞力的工作,許多服務業老闆依經驗指出,進入服務業的社會新鮮人,三年內淘汰率高達六成。如何打破服務業「高陣亡率」魔咒並大展鴻圖? 《今周刊》整理出服務業翻身進階四時期、八大功課,助你步步高升。 撰文‧李建興 菜鳥員工必磨耐挫力、語言力「菜鳥階段,是最容易陣亡的時期。」馬多尼生活餐坊總經理李寰宇不諱言地指出。根據教育部統計,服務業入行門檻雖低,但工作形態又累又拚、工時長,也讓不少人打退堂鼓。 根據一一一一人力銀行調查,服務業新鮮人陣亡的主因以無法配合輪、值班最高,達三八.四六%;其次是嫌工時太長,達二三.○八%,顯見服務業的工作樣貌和社會新鮮人所預期的相去甚遠,一位資深飯店業主管更直言:「以餐飲業來說,畢業幾年後真正留下來的,其實不到三分之一。」「對於還在蹲馬步的新人來說,耐力,是難突破的障礙。」威汀國際集團董事長蔡政豪坦言,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待在服務業,因此菜鳥時期,除了學習基礎的工作流程,更得測試和培養自己的「耐挫力」,這包括了體力、EQ。以飯店業新人為例,他建議應該主動爭取最耗體力、狀況最多的夜班工作,或是以最容易測試自己情緒EQ的客服或櫃枱、吧枱等部門。 以他為例,十多年前他在台北老爺酒店當服務生,就主動爭取擔任夜班經理代理人。這是因為大夜班是飯店管理最重要的時段,什麼狀況都有可能會發生,夜班經理就得一人扛起好幾位白天主管須面對的大小事。「假使我一直都待在白天班,就算有歷練,也不會這麼速成、這麼完整。」除了耐挫力,李寰宇則提醒,台灣的外國觀光客急速增加,短短五年間就暴增了四倍多,語言能力也是重點加強項目。值得注意的是,外籍觀光客喜歡探訪的小吃美食、文創小店甚至私房景點,因此就算不待在飯店,英文也要有基本程度。 李寰宇認為,服務業的英文「說比寫更重要、敢比好更吃香、會話比文法更實際!」即使英文很爛,也要先學幾句派得上用場的實用英文,再加上肢體語言。只要放膽開口說,抓住幾個關鍵字,「坦白說,記住最常用的一百句對話,大概就能上場了!」基層主管主修應變力、觀察力根據人力銀行調查,相對於一般行業從底層員工晉升至主管階級平均需要五年,服務業則為百業中最短的,只需三年,若以大學畢業投入職場為二十二歲來說,大約在二十五歲時就得要有擔任主管的準備。 不到四十歲就坐上大位的皇家季節酒店總經理林中熙則建議,由於進入服務業的前三年陣亡率最高,最大的問題在於資歷太淺、人生閱歷不足,因此在這階段「應變力」和「觀察力」最為重要。 林中熙進一步解釋,由於服務業得直接面對客戶,一旦遇到客訴,便是考驗第一線基層主管的應變力和觀察力。除了謹記公司制定的SOP守則,平時若能多觀察同事、同業的處理案例,並多請教別人的經驗,必能找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法則。另外,同理心看待消費者,也可以理出危機處理的脈絡。 蔡政豪則表示,由於服務業解決客訴往往橫跨銷售、業務、行政和產品等部門,因此從「觀察」學「應變」的方法,最好就是想辦法輪調各部門。他更強力建議服務業基層主管最需要到「業務部」去體驗。 蔡政豪在環亞飯店時期,原本是客房值班主任,後來在總經理周武建議下,轉任業務。當時許多客戶都嫌環亞過於老舊,加上鄰近又有西華、六福皇宮等新式豪華的飯店,為了說服客人入住,蔡政豪想出一套行銷話術,以台塑來說,他十分有技巧地告訴對方:「我們雖然不是最新、最豪華的,但卻是價格最親民的,這剛好與台塑的企業精神相符!」另外,他幾乎每三天就登門拜訪,漸漸打動了台塑等企業客戶。回想起來,蔡政豪並不覺得苦,反而累積了開拓客源的業務力,也奠定了他邁向中高階主管的基石。 中階主管 儲備移動力、人脈力 李寰宇認為,服務業的中階主管可謂為最黃金的衝刺時期,尤其是目前新飯店、餐廳和賣場一家家開,新的高階主管多半則由這群有能力的「『中堅』分子」拔擢。「這個時期的『品牌』加持很重要!」李寰宇解釋,在這段最常被挖角的時期,有沒有待過大型企業甚至海外企業差別很大,「選秀,會選臉蛋漂亮的;選才,當然首選履歷漂亮的!」因此有機會應往龍頭、連鎖或跨國企業歷練,甚至能往中國、日本、新加坡等海外職場走一遭。以他為例,自從當上了經理後,就時常被挖角,職位越來越高,薪水也急速倍增。 而除了要讓名牌企業加持外,人脈亦是衝刺的要素。李寰宇表示,近幾年服務業積極尋找好人才,飯店業的高階主管更是越找越年輕,通常老闆都會從員工、主管的推薦名單中求才,因此在業界多年累積的人脈就派得上用場。此外,當上中高階主管,亦需要自己的人馬,所以人脈不只要向上經營,更要往下扎根。 高階主管 展現創新力、決策力 有別於從基層到中階主管重視的是「做事有沒有到位」,到了要統領三軍的營運總監、副總和總經理階段,致勝的要素則是「決策力」。北投麗禧酒店總裁蕭景田就直言:「我選擇的高階主管,看的是決策正不正確以及能不能創新。因此『創新力』和『決策力』就是一位高階主管的專業。」蕭景田的論點其來有自,儘管服務業大餅越擴越大,但樣貌、格局卻也日新月異,因此身為服務業的領導分子,若無法體察市場的脈動,很容易被新進者迎頭趕上,甚至被市場淘汰。對此,李寰宇認為,好的「決策」來自於能不能正確掌握市場情資,以及對於消費動向的嗅覺,而「創新」,則源自對產品的品味。 李寰宇進一步解釋,服務業舉凡產品、銷售甚至服務模式的創新,關鍵往往不在於產品本身的創新,而是能不能將產品之外的元素加進來。 以蔡政豪為例,當年他被禮聘到台中商旅擔任副總時,正值全球金融海嘯,新飯店沒有蜜月期,一開張住房率就開出長黑。為了提振業績,他告訴自己,行銷一定要創新,而且不能只是在「降房價」、「登廣告」等老梗中打轉,得加入飯店以外的元素才行,因此,他一得知香奈兒正打算到台中辦產品發表會,卻未找到合作對象,他不惜成本,力邀香奈兒,除了免費出借場地,為了迎合走秀的動線,還拆掉了飯店的部分裝潢。 發表會盛大演出後,台中商旅聲名大噪,也連帶吸引各精品名牌包括海洋拉娜、迪奧、SK-II等也紛紛指名,使台中商旅迅速躥起,成為全台中住房率最高的旅館。 在這需才孔急的時代,機會是人創造出來的,只要你做好準備、蹲好馬步,在職涯人生四階段,學會八能力,小服務員翻身總經理不僅是別人的故事而已,也會是你人生的進行式。 練就8 大能力,學會了就能翻身—— 服務業成功之路(以飯店業為例) 馬步期: 時間:入行0~3年 身分:菜鳥員工 薪水:2.2萬元/月~3.5萬元/月 必修學分: 1.值夜班:夜班突發狀況最多,最能壓縮成長2.站櫃枱、吧枱:直接面對客戶,最能磨EQ ☆機會:平均比其他行業早兩年當上主管 起跑期: 時間:入行3~10年 身分:基層主管(領班、主任、組長……)薪水:3.5萬元/月~5萬元/月 必修學分: 1.部門輪調:更能掌握整個產業及發展方向2.歷練業務:業務最能從外部看清內部問題☆機會:經過淘汰期,升小主管後通常為業內的搶手貨 衝刺期: 時間:入行10~15年 身分:中階主管(經理、協理)薪水:5萬元/月~10萬元/月 必修學分: 1.龍頭經驗:待過龍頭或跨國企業,能增加履歷厚度2.海外工作:許多服務業都有海外設點的計畫,若有海外工作經驗,容易有外派拓點的機會☆機會:為最炙手可熱的時期,很有機會被新企業延攬當總經理 達陣期: 時間:入行15年以上 身分:高階主管(總監、副總、總經理) 薪水:10萬元以上/月 必修學分: 1.產業脈動:時時關心大環境脈動,做正確決策2.生活品味:對於周遭事物得有鑑賞能力,才能發揮創意、開創新局☆機會:未來可自行創業,尤其在飯店業亦可成立顧問公司註:上述薪資、入行時間為參考值,實際狀況得依各企業訂定為準。 |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9-14 10:22 編輯 【幹貨】快消品研究如何打破“知易行難”魔咒 作者:龍雋 董廣陽 王晗 快消品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高、消耗快的產品,如日化產品、食品飲料等,看似平淡無奇、耳熟能詳,但實質上是個“知易行難”的大品類,如何做好快消品的研究也是很多投資者很頭疼的問題,格隆匯會員龍雋推薦了這篇報告,我們將其分享給大家,供參考。 一、“知易行難”的快消品 快消品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高、消耗快的產品,如日化產品、食品飲料等,看似平淡無奇、耳熟能詳,但實質上是個“知易行難”的大品類,知易不難理解,行難則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運作難:快消品一大特點就是門檻低、易模仿,故而同質化嚴重,要脫穎而出不容易,尤其是在已有強大品牌的領域,則更是難上加難,成本驚人。
2、研究難:表面現象好理解,但本質和要點不好把握,尤其是牽涉到消費者的選擇,總感覺似是而非,一時無從下手。
但是行雖難,並不意味著無章法可循,本文將嘗試以問答的形式理清快消品運作與研究中的章法,還投資者一雙“慧眼”。
二、如何運作快消品——做好三個關鍵方面 1、塑品牌——建立差異化的品牌資產 問題1:首先我們需要思考為什麽會有品牌,而且提及快消品則言必稱品牌?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我們在上文已有提及,說白了,就是同質化嚴重,需要通過品牌來塑造出人為的差異化,以獲取超額利潤。 問題2:到底什麽是品牌? 所謂品牌,更準確地說,是其背後代表的品牌資產,即消費者看到任何有關該品牌的元素包括廣告、包裝、文字、顏色等,於第一時間在心智中條件反射產生的印象。 由此可以看出,品牌的直接作用就是以廠家期望的形式,牢牢占據目標消費群心智,從而使自己的產品獲得優先選擇乃至品牌溢價。 問題3:如何系統化地塑造品牌? 下圖為:寶潔的經典品牌塑造框架。並結合個人實務經驗,來全面生動地闡釋品牌的系統塑造方法。
1、 環境全景分析 對宏微觀環境進行全面分析,這是塑造品牌的基礎性工作,具體分析領域包括消費者及社會環境、渠道及購物者、競爭對手及公司自身的生意目標等,其中了解消費者是重中之重。由於本部分涉及的內容很廣,分析方法也多種多樣,因篇幅所限,在此不多展開。
2、 明確目標消費群(WHO) 消費者的需求是非常多樣性的,不要指望一個品牌能滿足所有消費者的需求,因為要牢牢占據消費者心智,一個品牌就必須要有鮮明獨特的品牌資產,這就意味目標消費群要“專且精”而非“大而全”。 通常我們把一個品牌的全體目標消費群定義為“戰略目標人群”,但是這個劃分依然很大,要讓生意落地並穩步增長,我們還必須進一步劃分出最具短期生意增長潛力的“短期目標人群”,即飯要一口口吃,每個階段只做透一個子人群。
一個合理的目標消費群應該有以下三個特點:(1)人群足夠大,其潛在市場容量至少超出生意目標的兩倍以上;(2)是基於需求劃分的,這樣我們才能提煉出相應的賣點並進行針對性的產品設計;(3)是否對該人群有足夠深入的洞察力,並能通過可落地的操作,始終獲得目標人群對產品的優先選擇。
3、 定義品牌資產(WHAT) 品牌資產的定義分為三大部分: (1)一句話品牌資產描述:即對品牌資產的高度概括性總結,也是品牌最終想在消費者心智中留下的總體印記或稱品牌內涵,這是品牌塑造的總綱。 (2)品牌個性:品牌所具有擬人化的性格,且要對目標消費群有強大的吸引力。 (3)品牌資產的構建基礎:包含品牌差異化賣點、品類共同訴求點兩部分,其中前者是尤其重要的,這是塑造獨特品牌資產最為核心的一步,比如除菌是舒膚佳差異化訴求,而其具有的清潔功能則只能算做品類共同訴求點,是該品類必備功能。
此外,品牌資產還包括品牌字體,顏色等品牌資產執行元素,見圖8。 4、 精準的整合傳播(HOW) 品牌傳播的目的就是要讓品牌資產在消費者心智中不斷升華,其關鍵有二: (1)必須制定一個符合品牌資產定義的統一傳播主題; (2)必須在消費者最能接受品牌信息的時間和地點以最合適的方式進行持續傳播。
傳播媒介中有一點值得特別重視,也是我愈發深刻的感受,那就是包裝其實是一個很好的自媒體,簡單說就是“好的包裝會說話”,美觀僅僅是其極小部分功能,更重要的是必須要讓消費者在貨架前容易看到,並有興趣拿起來,同時通過凸顯的差異化功能訴求及包裝側面背面的詳細說明甚至軟文故事,直接促進消費者當下購買。 當然除了上面四步驟大框架以外,我們認為還有三個品牌塑造落地的細節也非常值得重視,即“2W1H”——When(合適的時間)、Where(合適的市場)、How much(合適的定價),為方便記憶,我把三者總結為“天時地利人和”,具體詳述如下:
(1)When(合適的時間——天時):包括某個新品牌首次推出或已有品牌新單品推出的時間。天時正如播種要趕上時間一樣非常重要,好的時機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時點:1、足夠大的目標消費群存在可靠的未被滿足的需求時(這需要足夠的消費者研究與洞察力);2、已有同類產品上市,市場反響不錯,消費者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教育,且先驅者尚未做大之時。很多大公司就經常選擇後者,他們可以觀察市場上的潛力新品,然後集中資源快速做大,風險相對來說也較低,尤其如果先驅者實力較弱,甚至會被後來的強者喧賓奪主。 (2)Where(合適的市場——地利):此處合適的市場是統稱,具體包括合適的區域和合適的渠道兩個方面。合適的市場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考慮:1、短期目標消費群在哪些區域富集、他們在什麽渠道購物?2、廠商在哪些區域及渠道擁有足夠的資源?(如足夠的銷售隊伍、有運作能力的經銷商、現有的品牌認知基礎等)3、哪些區域和渠道性價比最高?(營銷預算總是有限的,應優先選擇市場容量大、人均廣告及地面營銷成本低的地區和渠道) (3)How much(合適的定價——人和):讓 消費者想買並買得到只是品牌塑造的前期工作,在購買環節還有最後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價格,只有目標消費群覺得合適的價格才有意義,為便於記憶,在此我將合適的定價簡稱為人和。定價具體又包括兩個層面:戰略上(高中低檔)和戰術上(具體的建議零售價、臨時促銷價的制定)。前者好理解,主要根據目標消費群消費 能力及競品定價等情況綜合考慮,而戰術上的具體價格制定同樣也不容小覷,比如一塊肥皂到底是賣2.98元還是3.05元,可能在消費者心中就完全不同,這牽涉到複雜但卻很有趣的消費心理學,建議大家可參閱經典定價書籍《無價》。
問題4:什麽樣的快速消費品最具有運作價值? 這是快消品投資中常見且重要的問題,我認為最具價值的主要有兩大類產品: 第一類是無法快速辨識產品質量差異及原材料成本的產品,如此一來消費者無法形成清晰的價格錨定,在此基礎上,就可以通過獨特的差異化訴求,大幅提升品牌溢價。 其次是能融合情感因素的產品。顯然情感的價值是無法量化的,因此也存在巨大的溢價空間。 2、強渠道——目標消費群買得到,而且想馬上買
問題5:什麽是好的渠道? 渠道恰如輸水管道,保證水流通暢是其關鍵。從這個角度看,我認為好的渠道有三大基本要素:1、物流的通達性(水管無堵塞);2、價格的穩定性(水壓要穩定);3、陳列的生動性(龍頭易擰開)。其中尤為重要的是一件商品在店內的陳列表現,我們稱之為第一真理時刻,因為這是消費者直面真實商品的第一時刻,正如男女之間的一見鐘情,可能在數秒之間,便決定了商品的生死,有數據表明,76%的快消品是通過店內的沖動購買達成的,所以尤為重要,這也是第一真理時刻名稱的由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陳列生動並非只是美觀,更重要的是激發消費者即刻購買欲望。 問題6:快消品渠道模式的分類及特點? 快消品的渠道模式可大致分為四類,見下圖所示,每種各有優劣,適合不同的企業發展特點和品類特性。 大經銷商制:一 般適合於企業成長初期、實力較弱且又想快速擴大銷售規模時使用,弊端是當經銷商收入到達一定規模,對廠家議價能力提高後會形成惰性,不願繼續深耕市場,使得廠家的生意增長限於瓶頸。如廠家要削藩扁平渠道,將會阻力重重,若鐵腕推進或將面臨生意大幅下滑的劇痛,很多廠家最終被迫只能安於現狀。當然若廠家品牌 足夠強大,產品盈利豐厚,經銷商將依然會對廠家惟命是從,如著名辣醬品牌老幹媽。
助銷模式: 首創於寶潔,主要是與經銷商建立長期共贏的戰略合作關系,廠家通過派駐經銷商人員直接掌控經銷商的銷售隊伍及進銷存,共同擬定生意增長計劃、全面指導經銷商的終端建設,廠家通過借力經銷商資源,實現對終端的可控和管理。但是這需要廠家有強大的運營系統和高素質的人力資源做支持。
深度分銷模式: 廠商通過細分市場,招募大量銷售人員直接開發、掌控終端,經銷商淪為區域配送商和資金提供方,以獲取配送差價為主要盈利模式。由於經銷商普遍較小,且廠家對終端有掌控權,廠家處於強勢地位,各種營銷政策將可以快速地貫徹執行。但由於營銷體系扁平,自有營銷人員及經銷商眾多,需要建立起強大的內部管理系統, 否則將難免失控成為一盤散沙。
直銷模式: 這個主要是直營連鎖店以及垂直電商。廠家對終端可以完全掌控,消除所有渠道差價,提升自己的毛利率並全程控制自己的產品質量,對於即食熟食及冷鏈配送商品來說,可最大限度保證食品安全,缺點是:直營連鎖資本開支較大,擴張速度慢,而垂直電商流量導入成本較高,且面臨其他平臺電商的競爭,更適合差異化較為明 顯的小眾產品。
3、控新品——高成功率的新品開發體系
問題7:為什麽把控新品如此重要? 因為通常來說,一個好的新品可以打一時天下,但很難久坐天下,在成熟的品類中尤其如此。這是因為快消品的研發門檻低,好賣的單品很容易被模仿,尤其在大家品牌力旗鼓相當的情況下,單一產品更是難以一統天下。
所以應對之道,就是不斷推陳出新。但是眾所周知,快消品的營銷費用率動輒20-30%,新品短期可能更高,如果新品失敗率過高對企業價值來說將是極大的毀滅。所以企業內部必須建立一整套完成的新品上市控制流程對新品進行嚴格把控。 這方面,很多外企都有非常完善的體系,比如寶潔的SIMPL流程,一個完整的SIMPL流程走下來要18個月,雖穩健但反應速度較慢。在此我們為大家介紹一個相對本土化的新品開發流程(見圖18),建議國內企業可以按照類似的理念自行進行量身定制新品管控系統,以兼顧成功率和反應速度。同時,也強烈建議投資者在調研時對新品上市流程做重點關註。 問題8:廠家如何量化評估新品的銷售潛力? 新品上市一年內的銷量預測可以用以下公式測算: 新品首年銷量 =戶數×肯定會買率×認知率×鋪貨率×平均購買次數×每次購買量
這個公式中除了戶數是固定數字外,其他數據均需通過消費者定量調查或以往新品歷史數據估算而來,如肯定會買率是通過新品上市前的消費者調查直接得來的,而認知率則是通過新品廣告預計投放量與歷史數據對比估算得出的。 要進行較為準確的新品銷量估計,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消費者研究體系,並積累詳實的歷史數據。對於微小企業來說,成本相對較高,我們建議10億元收入規模的企業應建立起初具雛形的規範化消費者調查體系,每年投入百萬級別的經費進行消費者研究,並著手建立單品歷史數據庫和消費者數據庫,而對於50億元以上銷售規模的企業來說,應有精細化的消費者研究體系和完整詳實的單品及消費者數據庫,力求對新品上市進行較為精確的量化管控,以盡可能提升新品上市成功率。
問題9:投資者如何簡便估算已上市新品的銷售額? 上文我們雖然給出了一個新品銷售潛力的計算公式,但很顯然,對於投資者來說,其中變量太多,且數據可得性很差,有沒有簡便地估算已上市新品銷售額的辦法呢?答案是肯定的,接下來,我將給大家介紹一個我們在實際研究過程中摸索出來的可操作的新老品對比估算法,計算公式如下: 新品首年銷售額=(新品鋪貨率/老品鋪貨率)×(新品貨架陳列面積/老品貨架陳列面積)×(新品店內銷售周轉率/老品店內銷售周轉率)×(新品單價/老品單價)×老品同期銷售額 這個公式看起來有點長,但其原理很簡單,就是通過對比新品和成熟老品的鋪貨率、店內貨架陳列面積、動銷情況以及零售價格,再借助已有的成熟老品銷售數據估算新品收入。上述公式中括號里的比值可以看成新老品之間的比例系數,公式可簡化如下:
新品首年銷售額= 新品鋪貨系數×新品陳列系數×新品周轉系數×新品價格系數×老品同期銷售額
看起來上面的系數變量很多,貌似獲取起來很困難,其實不然,這些數據均可以通過終端調研獲取,尤其以商超渠道為主的新品更為適用於上述公式,調研方法如下: (1)首先了解新品上市區域與現有老品銷售區域的分布。 (2)在新品上市的重點區域選擇均勻分布的代表性大門店,建議數量至少不低於10家,最好30家左右(數量越多當然更精確,但調研起來工作量也大)。 (3)挨個門店進行走訪,看看每個終端里老品和新品的貨架陳列面積,由於單個陳列貨架一般是標準寬度,因此可以直接數架面個數作為貨架面積數據。周轉率則主要看生產日期與當前日期之間的間隔天數,兩者是反比關系。 (4)了解新老品之間的出廠價關系,若沒有就直接記錄店內所標的零售價。 (5)老品銷售數據一般可以向上市公司了解或依據前一年情況估算。 (6)上面數據得到後,即可代入公式計算,下面我們可簡單舉一個例子: 假設A為某公司新品,B為該公司某成熟老品。調研一共走訪了30家店面,其中A有售的店10家,B有售的店有20家;A的店均陳列面積為1個貨架,B為2個;A的出廠日期至調研日間隔時長平均為30天,B為15天;A的零售價15元,B為10元;B上年銷售額10億元,預計今年基本不變。則A的首年銷售額估算如下: A首年銷售額=(10/20)×(1/2)×(15/30)×(15/10)×10=1.875億元
此外需要註意的是,新品的鋪貨和消費者初步認知有一個基本的過程,建議至少新品上市3個月後再進行上述調研估算,當然如果想要計算更精確,也可以在新品上市首年進行多次終端調研,逐季甚至逐月測算加總。
三、如何研究快消品——把握三個真理時刻 在討論如何研究快消品之前,我想先提出一個前提,那就是“消費者是老板”,這也是在寶潔被奉為絕對真理的一句話。消費者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為什麽是老板而非上帝,我的理解是:上帝是用來祈求的,而老板是真正給我們發工資的,消費者不正是用口袋里的鈔票為我們的產品投票,並最終形成了我們的工資麽? 既然消費者如此重要,那麽要研究消費品,就必須從消費者的視角去調查、分析,尤其要認真評估對消費者產生關鍵影響的三大真理時刻,這樣才能客觀評價標的公司的快消品運作能力,並更深層次地把握快消品的本質。 1、看廣告(看完想不想買?—第0真理時刻)
問題10:廣告的作用是什麽? 我認為廣告的主要作用就是傳播品牌資產、提升品牌和產品的認知度、必要時消除消費者的消費隱憂,以達到吸引消費者進店嘗試購買的目的。而對於營銷人員來說,推出一條好的廣告大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快感,因此也被稱為第0真理時刻。
問題11:什麽是好廣告? 多數人提到廣告首先想到的是創意,但創意好真的就是好廣告麽?非也。 廣告的根本作用是傳播品牌資產,最終影響消費者的心智,我喜歡把廣告比作糖衣炮彈,創意更像是糖衣炮彈的糖衣,主要是從感官上吸引消費者,而更重要的則是傳播的內容,這才是炮彈的彈藥,是真正起到品牌塑造作用的,因 此創意與傳播內容是表與里的關系,兩者的重要性應該是三七開,所以衡量廣告好壞,尤其關鍵的是要看傳播內容是否符合品牌資產的定義、是否精確地表達了差異化訴求點,單純靠創意的廣告正如空殼的糖衣炮彈,消費者雖然愛看,但舔過就化了,不會在心智中留下絲毫印記,這就是燒錢廣告的一大典型。 問題12:什麽是廣告投放大忌? 廣告低效甚至無效投放堪稱司空見慣,我總結了一下,大致有三大主要表現形式: (1)不經測試:拍攝一條廣告可能花費100萬,但播出的費用可能至少是上千萬。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中國在播的廣告中至少有一半以上是在做燒錢的無用功; (2)空想主義:在沒有足夠鋪貨率時投廣告是極大的浪費,因為看了也只能空想,根本買不到,比如某些區域品牌外地根本見不到貨,也去央視大打廣告。 (3)撒胡椒面:不達到一定消費者到達率(Reach)和到達頻次(Frequency) 的廣告投放是浪費,正如水不煮沸永遠也成不了開水,因為不能足夠深刻地影響到足夠多的目標消費群,對銷量的影響將非常有限。那些資金實力不夠的企業,更應該要有聚焦思維,可以考慮聚焦重點區域的重點人群,做多媒體組合、優化投放效率,只有把拳頭握起來,攻擊才會更有力,不要試圖一口吃個胖子。
2、勤跑腿(進店還有購買沖動麽?—第1真理時刻) 勤跑腿主要是指多去重點市場的渠道和終端實地調研,個人認為主要看5個方面: (1)鋪貨率及缺貨情況:有多少比例的店有貨?這是買不買得到的基礎。此外,看看有沒有經常缺貨的情況,這反應了渠道的基本管控效率。 (2)店內的4個份額:即在同品類中的貨架份額、規格(SKU)份額、堆頭份額、郵報促銷品份額,這是讓目標消費群能快速註意到商品的基礎。此外包裝色彩是否能在貨架上形成一個獨立的色塊,迅速跳入消費者視野,也是需要評估的重要一環。 (3)購買沖動性:對於快消品的購物決定,70%以上消費者是在店內作出的,因此除了確保讓消費者看到商品外,更重要的是必須要有足夠的理由讓消費者當下就決定購買,這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店內貨架、堆頭、包裝等處的廣告語對產品獨特訴求和購買急迫性的宣傳。(如除菌用品渲染細菌的危害、以及限時大力度促銷等) (4)動銷速度:主要看生產日期,這是考察當下所有營銷活動的效果。此外不同品類的周轉速度是不一樣的,因此在看生產日期時應在同一品類中進行橫向比較。 (5)價格穩定性:價格不能經常變動,尤其同一層級的經(分)銷商價格要保持穩定,否則極易產生跨區域竄貨,這是快消品一大忌,極度混亂的價格也是崩盤的前兆。
勤跑腿是獲取一手資料最直接的辦法,尤其是對於新品表現的評估尤其重要。我們曾在2012年2月 對豫皖蘇三省的白酒批發渠道及商超終端做了個大面積的走訪調研,其中順便針對洽洽食品的新品嘎吱脆薯片特意走訪了其大本營合肥市場的商超終端,發現店內陳列很差、鋪貨率也一般、動銷緩慢,大本營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可想而知,回來後我們發布了調研報告《豫皖蘇行思錄之二——洽洽食品:快樂的瓜子vs.猶豫的薯片》,明確表示了對嘎吱脆的不看好,果然其後洽洽的薯片業務12年及13年上半年收入分別同比大幅下滑30%和28%。
3、多試用(用過還想再買麽?—第2真理時刻) 產品的使用體驗是品牌打造落地的最後一環,沒有足夠的重複購買率,銷量是無法保證的,更不用說打造紮實的品牌資產了,因此套用毛主席的一句話來說,就是“不試用就沒有發言權”。 但需要強調的是,上述三個步驟,尤其是“看廣告”、“多試用”以及店內購買沖動評估的環節,最好是要有目標消費群來參與,或者至少研究者要對目標消費群有足夠深刻的了解,否則“想當然”的研究很可能會“差之毫厘謬以千里”,也與我們“消費者是老板”的大前提相違背。 以上我們介紹的三步驟研究方法主要是針對快消品傳統的線下運作模式,在電商風起雲湧的當下,不少品牌也開始觸網,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傳播和銷售,雖然較之傳統銷售方式,電商總體比例尚小,但發展卻異常迅猛,因此如何評估電商的營銷能力,也成為投資者極為關心的內容。在此,我們建議可借鑒寶潔的4C電商運作框架來進行評估,詳見下圖,具體細節較為龐雜因篇幅所限不再展開。 四、快消品運作與研究總結 “塑品牌”、“強渠道”和“控新品”是快消品運作的三大核心競爭力,因此快消品的研究必須牢牢圍繞這三個方面的能力來考察。而眾所周知,快消品運作的所有一切就是為了最好地滿足目標消費群的需求尤其是從未被滿足的需求,為此,在研究過程中,投資者必須始終以“消費者是老板”作為研究前提,堅持以目標消費群的視 角來逐一審視標的公司的三大運作能力,對應的研究方法就是“看廣告”、“勤跑腿”、“多試用”,我想這樣的研究結果將會更接近快消品真實的基本面。 五、重點覆蓋的非酒類快消品上市公司運作能力綜合評價 為了便於讓投資者對食品飲料板塊主要快消品上市公司運作能力有一個系統的了解,我們在此將從“塑品牌”、“強渠道”和“控新品”三個快消品運作的關鍵方面對我們重點覆蓋的非酒類上市公司進行一個運作能力的綜合評價。而之所以去掉酒類,主要是因為在當下的中國,因為某些歷史國情的原因,酒類尤其是白酒並未充分 體現其快消品屬性,因此可比性不強故暫不納入本次評價範圍。 評價方法:本次評價采用星級打分制,星的數量越多代表運作能力越強,5顆星代表所有待評價上市公司中的最高水平。評價方法依據上文中提到快消品研究三步驟框架,評價內容為最近1-3年內表現出來的實際運作能力,其間固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主觀因素,但這並不妨礙評價結果的整體可讀性。 兩點重要提示:其一,所有公司的運營情況都是動態的,因此評價只代表當下的情況,切莫刻舟求劍;其二,快消品運作能力僅是反應公司基本面好壞的一個重要方面,不能單憑此做投資決策,還應綜合考慮改善預期及估值高低等多方面因素。
(來源:招商證券) |
1,今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8分鐘後,標普500攀升到2019點的頂峰:
2,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當時恒生指數位於30000點上方,隨後一年,港股暴跌55%,2012年,阿里巴巴選擇以IPO價格從香港退市,當時的股價比2007年頂峰時低了40%。
華爾街見聞早就提到過,點這里。
繼4年前被媒體曝光出海南爭議項目之後,時隔4年,華潤置地再次因為這一項目成為媒體關註的對象:一個地產項目開發了近15年,至今還未完工,且項目完工時間遙遙無期。伴隨著這條新聞標題之後的,則是有關華潤置地董事會原主席吳向東被調查、辭職的一系列新聞鏈接。
套用經濟學家們當下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個詞:新常態。或許不少市場人士都想知道,新常態下,華潤旗下的石梅灣項目到底什麽時候能完成?或者能不能完成?
華潤石梅灣九里工程
15年了,還在開發
按照百度百科的記錄,石梅灣,由兩個形如新月的海灣組成,長達六公里的碧海銀灘,為植被茂密的低緩山坡所環抱,被世界旅遊組織專家贊譽為海南現存未開發的最美麗海灣。區內自然資源豐富多彩,碧海、青山、白沙、奇石、島嶼、椰林、溪流於一體,山清水秀,景色怡人,充滿原始的熱帶原生態自然風光。
沿海灣綿延數十公里的茂密青皮林帶,則是從清朝就立碑保護的目前世界上發現的第二個也是面積最大的海灘青皮林,至少已有4000年歷史,現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據不少曾經前往過當地的親歷者介紹,這里四季無冬,陽光充足,空氣清新,適合觀興遊覽,長假療養。加之水清沙純,風平浪靜,石梅灣被不少開發商認定為適合開發成一個以世界熱帶“海洋文化”為主題的海上遊樂、旅遊度假區。
按照《石梅灣旅遊度假區總體規劃》顯示,華潤為石梅灣的規劃年限為15年,共有3個開發階段:近期2002~2007年,中期2007~2012年,遠期2012~2017年。在拿下整個石梅灣灣區的前十年中,華潤先後投入30億元,進行各種基礎設施的建設,如道路、管線、汙水處理、生活配套、度假配套等。
2010年,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正式啟動,海南樓市再次被點燃。不少媒體報道,當時華潤決定啟動石梅灣的住宅開發,並於2011年底開盤銷售。根據華潤置地的歷年年報,華潤石梅灣項目2011~2013年的銷售額分別為4.12億元、13.92億元、10.87億元,而平均售價卻一直在下降,由2010年的27971元/平方米,下降到2013年的21090元/平方米。
到底是什麽原因,阻礙了石梅灣項目整體開發的步伐?使得華潤從2010年開始,連續三年宣布推遲該項目的完工時間?。不少當地房產商告訴媒體,在海南當地諸如華潤這樣囤地推遲開發的現象較多,一方面地塊內部留有較多歷史遺留問題,另一方面外部大環境惡化也著實為這些房企帶來的不小的開發壓力。
石梅灣舊主
據媒體報道資料顯示,早在1992年,石梅灣就被列為海南省五大重點旅遊開發區之一。就在1993年初,當海南地產迎來一系列地產投資熱潮之際,石梅灣也迎來了它的第一任主人——海南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瓊能源”)。這個海南省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以3800萬元的價格從萬寧市政府手中取得了石梅灣2700畝海邊灘塗地的產權。
瓊能源到底是一家什麽樣的公司,為何會有如此魄力拿下石梅灣如此多的土地?既然如此財大氣粗,為何會將這一前景頗為看好的項目再次轉手給華潤?
《中國房地產金融》了解到,1992年11月23日,作為中國第一家上市的民營企業,同時也是海南第一家上市公司,瓊能源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上市。上市當年,便創下每股46元多的高價。公司總資產也由剛上市時的4.7億元猛增到1993年的9.1億元,成為當時海南乃至全國房地產業的佼佼者。據不少老股民介紹,當時瓊能源的廣告語“投資新能源,穩操勝券”,在國內證券市場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1993年6月,國務院發布《關於當前經濟情況和加強宏觀調控意見》,一夜之間,銀根緊縮,幾乎所有房地產企業都遭遇寒流,而此前一度炙手可熱的海南房地產熱頓時被打入冰窖。此時,瓊能源的股票也開始大幅下挫,受其影響,石梅灣項目被迫停工。此後,瓊能源便一蹶不振,僅在石梅灣上建了3.8萬多平方米的爛尾樓。
但隨著整體經濟形勢的惡化,從1998年到2002年期間,瓊能源不但股價一路下挫,且接連被易主。公開資料顯示,1998年瓊能源主業全面停業,到1999年股票被實行特別處理。2000年雖然扭虧保牌成功,但時隔2年後,股東方海南潤達向恒大集團轉讓了瓊能源26.89%的股權。此後,河南人許家印執掌的恒大集團成為瓊能源的大股東,“瓊能源”也一度更名為“恒大地產”。
然而,此後的事實證明,恒大集團入主“瓊能源”後,僅僅只是借助這一上市公司空殼,完成了一次漂亮的跳板過程。2005年7月,恒大地產工商檔案遷出海南,瓊能源成為第五家“北飛”的海南上市公司。2006年5月,恒大地產更名為綠景地產。
雖然前任舊主改頭換面,並且再也不見蹤影,但遭遇擱淺的石梅灣項目卻並未就此銷聲匿跡。
華潤海南折戟?
1999年,海南省開始處置積壓房地產項目的工作,石梅灣也迎來了第二任主人——華潤。據媒體報道,華潤通過資產置換的方式獲得了石梅灣2700多畝土地的使用權。同年,華潤在海南註冊了全資項目公司——海南華潤石梅灣旅遊開發有限公司(下稱“華潤石梅灣”),負責石梅灣旅遊度假區12平方公里的開發和建設。
2002年,華潤專門聘請了英國的偉信顧問,完成了對該區域的整體開發規劃。按照當時的規劃,目標是建成以酒店為主要產品的旅遊度假區,其中不僅有多家五星級酒店,同時還配備多項高端旅遊度假標配,比如遊艇碼頭、直升機停機坪、高爾夫球場等。
六年後,石梅灣區內,同時也是萬寧108公里海岸線上第一家五星級酒店——艾美酒店,正式建成開業。但此後,規劃中的其他酒店、高爾夫球場、遊艇碼頭等,至今未見身影。不僅未見規劃中的配套項目,就連原本待開發的旅遊用地也年複一年地放在那兒任其長草。僅石梅灣九里住宅項目在當地有著良好的口碑,且銷售業績較為樂觀。
不過,華潤置地2014年財務業績報告顯示,即便在石梅灣這一旅遊天堂,石梅灣艾美酒店的租金收入也已出現衰退跡象。2014年全年,石梅灣艾美酒店的租金收入為8157.4萬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08億港元,租金收入下滑超過20%。
但一個投資數十億,開發周期長達十幾年的黃金項目,卻遲遲無法完工。這背後的緣由,似乎顯得撲朔迷離。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是整體宏觀環境下滑所致,也有觀點認為,海南房產樓市泡沫嚴峻,華潤或許只是持幣觀望,等待良機。
隨著近期媒體曝出華潤集團副總經理蔣偉被帶走,華潤置地董事會原主席吳向東被調查等消息後,華潤系和它的海南石梅灣項目,也再次被置於風口浪尖。甚至有業內人士擔心,華潤是否會重蹈深圳老牌房企佳兆業目前生死不明的軌跡?
好在,截至稿件出刊之前,華潤置地方面表示對該項目不予置評。或許,對華潤系而言,此時沒有答案,便是最好的答案。
| ||||||
在旺角花園街附近的水渠道,是繼登打士街以外,最多小食店創業的起點之一。這些食街,人流多、新鮮感強,不少店鋪在「蜜月期」內一開即賺。然而,隨着時間過後,他們都逃不過──加租、過氣及意見不合這三大魔咒。如早前曾風靡不少年輕人的「瘋薯」,最近也相繼結業!今次《壹盤生意》的主角,是賣多款不同薯仔小食的「叁薯」,老闆林建彬(Pan)就選擇進駐水渠道,今年二月才開檔,月賺十萬。Pan無懼小食檔魔咒,更揚言:「三年內要開夠三間分店!」但做了十多年小食、現有兩間串燒檔的「串皇」老闆Wingo,大潑冷水,認為現階段開分店無用,要企得穩須先破解小食店之三大魔咒。 今次小食店老闆Pan,是八十後,但在不同餐廳做廚已有近十年經驗。有過一次做老闆經驗,去年終於儲夠錢,與在舊公司認識的Andy及Chris一同創業。三人在飲食界打滾多年,對西餐所用的食材特別熟悉,想過做雪糕、意粉,最後卻以薯仔做主題:「我哋覺得薯仔一直只係配菜,但係佢可以千變萬化,地位唔應該咁低!」將鋪名定為「叁薯」,就是將三款不同種類的薯仔,做成三款不同口味的小食:「我哋用咗美國焗薯、本地番薯同紫心番薯,用咗焗、煎同炒嘅方法去做。」而薯仔供應多,更不愁貨源:「咁多年廚房經驗,同供應商一直有聯絡,我哋都keep住入到啲靚薯仔。」翻開餐牌,「壹薯」是三色芝士焗美國薯仔,「貳薯」是香煎鴨肉薯餅,「叁薯」是香葱炒三色薯片,甚為趣怪,價錢每樣三十元樓下有找。 三人希望進駐旺街,但登打士街租金太貴,只能退而求其次揀水渠道,月租五萬。開業以來,小食店獲得不少傳媒青睞,生意尚算不俗,但Pan也知道單憑熱潮帶來的「蜜月期」,生意難長久。加上同址前身的「那些年炸雞」、「泡菜媽媽」及「太子燒」等,紛紛經營不久就結業。故本刊特邀曾為「太子燒」教路,「串皇」老闆Wingo分享經驗,令「叁薯」得以「延年益壽」。 魔咒一:加租 加租可算是致命「死症」,生意差,營業額不足以維持租金;生意好,又恐怕業主大條道理加租。Pan和Andy兩年前曾一起頂手一家意大利餐廳,經營一年,生意算是有聲有色,最後卻因業主加租而被迫轉手,Pan說:「當時租金足足升咗一倍,賺到嘅錢都用嚟交租,咁啱有人對間鋪有興趣,於是頂手俾佢做。」現時小食店租金約五萬,但Pan恐怕三年租約期後會大幅加租,故現在已籌備開分店:「除咗同業主維持良好關係之外,我哋而家希望盡快開分店,將投資盡量分散,如果呢度真係加太貴租嘅話都未至於會無咗盤生意。」Wingo千叮萬囑Pan,開分店要三思:「而家啱啱起步,唔使咁急開分店。因為一間鋪賺十萬,到第二間未必係賺雙倍,但係燈油火蠟就肯定要雙倍計。而家三個人做,開分店人力就分散。而家請人難,好多人做做吓唔做,食物質素會好難維持,我就建議喺度穩定咗先。」Wingo建議Pan兩年後才開分店:「最好喺同區搵鋪位,一嚟有咩事兩邊都控制到,二嚟可以俾到業主壓力,加得多就唔續租。」「我一直租人哋鋪十幾年,試過同業主打好關係,中秋送吓月餅,結果仲衰!你愈同業主好,佢哋就知你愈緊張間鋪,第日傾租約加得仲多!」Wingo認為只要準時交租就可以。他亦表示如果租金提升得多,加價亦在所難免:「無辦法,樣樣加,啲師奶都同我講菜價加好多,但係都要照買,客人會理解。」 魔咒二:潮流沒落 「叁薯」以「大件夾抵食」為主,主打的美國焗薯及香煎鴨肉薯餅,才二十八元。而餐牌亦有不少大玩綽頭的小吃,如「爆糖」,即蜂蜜炸饅頭配忌廉芝士及糖漿,大玩crossover。就現場所見,午飯時間間中有上班族買芝士焗薯當午餐,惟人數不算多;但到了放學收工時間,顧客明顯增多,當中以焗薯及「爆糖」較受歡迎。有顧客向記者稱自己是「芝士迷」,經網上食評後放工前來一試芝士焗薯,亦有不少學生放學後,買雞翼及炸小饅頭充當小吃。事實上不少新潮食店,開業不久就吸引傳媒採訪,年輕人更不時到網上share,形成熱潮。有老闆會順勢搞特許經營擴充。但隨着有更新的食店開業,舊有的小食店統統變out,最後難逃結業命運。Wingo說:「開小食店,最緊要係熱潮過後,維持到食物質素。最初以為薯仔唔吸引,睇過幾款產品之後又比我想像中好。我覺得間鋪之後就要開始諗轉型,將自己嘅產品分為街頭小食同埋正餐。好似『壹薯』咁,其實加幾粒炸饅頭,咁就可以當一個套餐賣,收多啲錢。既可以保留到班當正餐食嘅客,又可以提高生意額。」他又建議用現有資源研發更多新菜,以不增加成本為原則滿足貪新鮮的顧客。另外,Wingo同意特許經營限制太大,亦建議日後不應以加盟店的方式來擴充:「多數想嚟做嘅人都係想做老闆,一俾加盟費就想賺錢,無諗過會咁辛苦,有時唔同分店賺嘅錢相差太大,又有排嘈。」 魔咒三:合夥人爭執 「多個人多把口」,有時候合夥人意見出現分歧在所難免,但往往最能左右公司命運。以往《壹盤生意》曾報導有店鋪因涉及錢銀問題,兄弟都無情講!Pan說:「我之前做餐廳,兩個負責廚房,兩個對客,有時都有唔同意見,所以嗰時我哋選咗個代表,就喺律師樓簽咗協議書,如果四個人出現重大分歧,我哋會由代表舉行投票嚟決定,再唔得就可能有一個人要離開公司嘅行政同策劃,淨係做投資。但係而家我哋分工比以前精細,我主要對客,Chris負責廚房,Andy負責會計,暫時嚟講都OK,未需要簽協議書。」 Wingo坦言,「食店魔咒」有很多種,但其中人為因素至為重要,亦至難控制,「而家好多做後生仔飲食,頭幾個月賺到錢梗係落力,但係呢行好困身,日日要做十幾粒鐘,長遠嚟講未必人人頂得順,最後要結束。我見佢哋都係做開呢行,知道有幾辛苦,亦都睇得出佢哋好有心思去搞呢盤生意。如果佢哋三個真係做到一條心,唔好俾團火咁易熄,第日想擴充,要搵啲相同理念嘅投資者,咁就唔怕做做吓執笠!」 開業資料(01/15)租金$158,400*裝修$190,000牌費$100,000入貨$50,000雜費$6,600總投資$505,000*兩個月按金,一個月上期 營業資料(03/15)營業額$260,000租金$52,800人工$42,000#材料$46,000雜費$12,000盈利$107,200#2個全職,2個兼職 |
兩桶油漲停魔咒和A股危險的“Play Chicken”遊戲 作者:sarah Li 港股那點事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滿倉中石油。 今天市場傳聞兩桶油合並,中石油A股,中石化A股雙雙聯袂漲停——這讓很多老股民倒吸一口涼氣! 熟悉A股的朋友都知道,市場上有個魔咒:如果兩桶油漲停,市場隨後必有大幅調整,甚至見頂——這個很類似香港市場上鄭少秋的“秋官效應”,百試不爽 先看看過往不堪回首的魔咒往事: 2009年7月24日,中國石油在13時15分漲逾8%,中國石化漲幅逾7%,並引領大盤漲逾2%,但隨後大盤猛然跳水,半小時急跌2.55%,指數翻綠,隨後幾日大盤均下跌。 2010年11月11日,兩桶油股價在44分鐘內從平盤拉至漲停並引領大盤漲至2%,但隨後大盤卻在20分鐘內下跌1%並見頂。次日早盤,中國石油股價再次漲逾4%,但當天個股普跌,滬指當日最終跌幅高達5.16%。 2014年12月4日,兩桶油雙雙漲停,盡管隨後兩日大盤均呈現上揚態勢,但12月9日,也就是“兩桶油”雙雙漲停之後的第三個交易日,上證指數跌當天幅高達5.43%。 2015年1月5日,兩桶油再度雙雙漲停,而上證指數同樣到隨後的第三個交易日,即1月8日出現2.39%的下跌。 往事不堪回首,尤其是在A股指數今日大漲3%並突破4500點的時候。 4500這個數字我很熟悉。 西藏有一個風景美如天堂一樣的地方:阿里。那里有巍駿的神山岡仁波欽,有夢幻的聖湖瑪旁雍錯,有時間停滯般的古格王朝,有鬼斧神工的劄達土林。每一個去過那里的人都會為之傾倒,折服。 但,不會有任何人願意在那里長期停留,除了邊防士兵,以及那些為生計必須呆在那里的藏人。原因很簡單:阿里被稱為西藏之西,平均海拔4500米,空氣中含氧量只有內地的60%。長期生活在那里的人不得不忍受關節腫大、心血管等各類高原疾病的折磨。 是的,有一種風景,是用來看的,而不是用來停留的。 珠峰是,西藏阿里是,A股的4500點,也可能是。 其實,很多魔咒並不是本身有多大魔力,而只是恰好在那個時點出現了。下午收盤後,中石油新聞處處長鞏凱表示,不僅公司沒有從國家有關部門得到合並相關的消息,而且也沒有討論過與中石化合並相關的問題——不過這種澄清否認多半對大媽是沒有作用的。A股畢竟不是阿里。拉薩去往阿里的路線幾乎是所有藏區線路中最艱難的路線之一,但這條路很少出現死人的情況:因為身體的高原反應會本能地不斷提醒你量力而行,適可而止。 股市明顯沒有這個本能提醒機制。恰恰相反,股市海拔越升高,你的舒適與愉悅感反而越強——這一如2007年很多投資者在6000點的時候意氣風發看到了10000點一樣。 很難說現在的A股海拔高度還會上升到哪里去,也許會接著擡升(我說的是也許),但有兩點是確定的: 1、海拔越擡升,空氣含氧量就越稀薄,就越不適應生命的生存; 2、這種海拔水平上,還加速上行(今天上證綜指大漲了3.04%),這種行為如同在海拔4500米的阿里,還放肆任性地飲酒,放縱,如同發瘋的牦牛一樣,說高原反應不會來,那簡直是笑話; 最關鍵,這種任性帶來的風險積聚,威脅的不單是某一個人,而是可能帶來多米諾骨牌似的整體系統風險——沒有哪個管理層會對這種風險視而不見,聽之任之。 很明顯,近期的市場正在和監管機構持續進行一場危險的比試膽量的遊戲。按招商證券的說法,這很類似近期最火爆的電影《速度與激情7》當中的場景,男主Dominic和反派Shaw互相開著車向對方加速撞去。在這個賽車里稱為“Play Chicken“的較量當中,誰先忍不住打了方向盤避讓就成了Chicken,Dominic和Shaw兩個都是硬漢,所以共同選擇了加速前沖互撞; 近期的市場就是在和監管機構持續進行著“Play Chicken“的危險遊戲,而監管機構屢屢成為先打方向盤的一方,而市場愈勝愈勇。 為了配合經濟轉型,管理層希望是慢牛,他們無意打壓股市,希望股市健康上漲。每次出看似利空的政策都會出來安撫下大家。如今的管理層就像一位糾結的母親,孩子淘氣要教訓,打重了怕孩子疼,打輕了怕孩子不長記性。而市場也是充分利用,甚至是在揮霍這位母親的弱點,知道不敢下重手,就拼命的任性。 但,再心軟的母親都會知道一個規律:只是靠寵,是培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的。 如果哪天管理層終於明白:只要不踩剎車,狂奔的牛是不會停止的。那剎車就必定會在某一天踩下去。 是的,這是一個悖論:沒有政策支撐,A股斷然不會走得如此之牛。但,現在最大風險,恰恰就是政策。 收盤後得到最新消息:中石油新聞處處長鞏凱表示,不僅公司沒有從國家有關部門得到合並相關的消息,而且也沒有討論過與中石化合並相關的問題。 但我相信很多人不會在意這種澄清。事實上,買入就賺錢的簡單街頭撲克遊戲已經讓很多人不再視投資為一個有門檻的艱難的職業:炒股就是賭博而已,靠的是膽識,有膽的人才能從中賺到錢,什麽估值水平,什麽社會無風險收益率,什麽經濟形勢,什麽企業盈利水平,所有這些,對炒股賺錢幾乎沒有幫助。 沒有人會用常識去考慮:生活一如既往,什麽事情也沒發生,為何我自己和我身邊的人卻一下子都變得富有了?如果財富問題能如此簡單解決,政府為何不直接印鈔票,不斷推高股市就好了? 有句經典:現在的股市就像無肩帶胸罩,一半人在疑惑,是什麽支撐了它? 另一半人則在盼著它掉下去,以窺探隱私,占點便宜。 之所以疑惑,是因為還是有很多人知道:那胸罩後,可能是墊的海綿。 我們很難猜測頂在哪,也無法量化風險。天知道瘋狂的大媽會把股市推向哪里。以前4000點之前,很多機構出來提示風險,給出各種各樣的理由。你現在再去瞧一瞧,是不是很多機構開始尋找各種理由來證明4000點只是個底。老股民對這個現象是不是很熟悉?當年2007年6000點的時候都是各種神理論來支持上萬點的。但對於一個成熟的投資者來說,君子不立危墻之下是鐵的原則。觀望,乃至離開是非之地,都是可選項。我們還有選擇,我們有詩和遠方,詩說的是我們的生活,我們的親朋好友。遠方說的是那些確定性高的機會,比如港股。 唯一不可取的就是無腦賭下去。 如果是賭博,你贏了肯定不走,因為你覺得自己幸運,被上帝選中了,你肯定會贏更多。你輸了也不會走,因為你覺得下一把就要贏了,你的命運就要轉機了…… 應該記住巴菲特這句話,“如果你看牌桌上沒有誰像那個輸錢的傻瓜,那你可能就是那個人!” 利益聲明: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的信息來源於公開渠道,並經過合理推斷。作者未持有該公司股票。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分析僅供投資者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匯會員個人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
世界三大股災背後的經濟魔咒 作者:劉植榮 把股市作為投機套利場所始於1602年的荷蘭。從此,股票淪為套利工具,很多股民不關心企業的經營和盈利狀況,只關心股票本身的價格變動,把股票作為籌碼,等股價上漲後賣出套利。 在股市上投機套利是資本主義最具特色的資本運作手段之一,它可以讓人一夜暴富,也讓更多的人一夜淪為乞丐。 拿破侖?波拿巴是這樣評價資本市場上那些呼風喚雨的金融家的:“金融家沒有愛國精神,也沒有道理可講,他們的唯一目的就是賺錢。” 由於投機活動會從實體經濟吸走大量資金,會導致全社會的經濟萎縮,並造成金融秩序的混亂甚至崩潰。本文介紹的三大股災揭示了一個周而複始的經濟魔咒:不勞而獲—投機炒作—吹大泡沫—泡沫破裂—經濟衰退。 1.英國南海泡沫案 當時的英國全民炒股,只要是股票都遭到瘋搶,連物理學大師牛頓也經不住金錢的誘惑參與其中。股市泡沫破滅後,牛頓賠了兩萬英鎊,“經濟泡沫”一詞就源於這次股災 英國南海公司創建於1711年9月10日,該公司獲得在南美洲的特許壟斷貿易經營權。歐洲列強當時把南美洲及其周圍海域稱為“南海”。 由於南美洲屬於西班牙的勢力範圍,南海公司無法在那里展開貿易活動。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13年3月結束後,英國才獲得南美洲的一些特權。除奴隸貿易外,南海公司幾乎沒有從事任何其他貿易,就是奴隸貿易也沒有賺到錢,當時16歲以上的男性奴隸價格為10英鎊,10-16歲的男性奴隸價格為8英鎊。 由於英國連年與外國交戰,政府債臺高築,舊債無力償還,發新債更加艱難。 當時國債利率為7%-9%。於是,英國政府便和南海公司聯手操作“債轉股”,把國債轉為該公司的股票,通過這種安排,政府的債權人就成為南海公司的股東,國債一筆勾銷。 就這樣,政府不但找到了替自己還債的人,還找到了搖錢樹,因為政府把南海公司作為融資平臺,政府需要錢就讓南海公司發行股票,南海公司把認股款轉給政府,政府向南海公司支付6%的固定利息。 為了吸引股民,該公司通過各種媒體不斷散布謊言,稱公司在南海貿易中獲得豐厚利潤,加之該公司有政府這座靠山,南海公司的股票頗為搶手,就連法國、荷蘭等國居民也瘋搶這只股票。 為炒熱這只股票,南海公司還向認購這只股票的股民大舉放貸。就這樣,海南公司股票每股價格在1720年1月為120英鎊,到2月漲到175英鎊,到3月漲到330英鎊,到5月漲到550英鎊,到7月漲到1000英鎊,6個月漲了7倍。 在南海公司的帶動下,英國出現了公司上市熱,數百家公司爭相上市圈錢,發布子虛烏有的盈利謊言欺騙監管當局和公眾,有的甚至放棄原來產業改行投資債券市場,實體經濟遭到嚴重破壞。 當時上市公司的虛假宣傳五花八門,這些虛假宣傳在當時的炒股熱潮中沒受到任何質疑,只要是股票,不管是什麽公司的,都遭到瘋搶。 當時的英國全民炒股,政治家忘記政治,律師放下官司,醫生丟掉病人,店主關閉店鋪,牧師離開教堂,連貴婦人也放下身段擠在喧囂的股民中搶購股票。 大名鼎鼎的物理學家牛頓經不住金錢的誘惑也炒起股來,但最後賠了兩萬英鎊,他自嘲說:“我可以計算星球的運行軌道,但我無法計算人的瘋狂。” 各行各業的人都去炒股,英國的經濟幾乎要停滯,企業既沒資金,也沒勞動力。為盡快刺破股市泡沫,挽救經濟,英國議會1720年6月11日通過《泡沫法案》,宣布未經政府特許的上市公司為非法,予以取締。 “經濟泡沫”一詞就源於這次股災,它是指通過投機炒作導致資產價格明顯高於其價值而形成短暫的虛假繁榮。一旦流入投機活動的貨幣枯竭,泡沫就開始破裂,經濟回歸常態。 《泡沫法案》頒布後,股票價格自由落體式跌下,成千上萬的股民血本無歸,不少股民為躲避炒股欠債逃離了英國。 1720年12月8日,英國下院成立一個秘密委員會調查南海公司,並禁止該公司董事離開英國。秘密委員會1721年2月發布的調查報告稱“南海公司進行非常嚴重的詐騙及貪汙活動”,該公司偽造公司賬目,部分董事內幕交易並賄賂政府官員。 董事們合計201.4萬英鎊的個人財產被沒收充公,後來又把其中的35.5萬英鎊退還作為他們及家人的生活費用。 南海公司的那些創始人本想利用上市公司大撈一把,沒想到偷雞不成蝕把米,以董事約翰?布倫特爵士為例,他原來的18.3萬英鎊的財富在南海公司被處理後只剩下5000英鎊。 政府還從公司凈資產里拿出800萬英鎊安撫股民,每股派息33鎊6先令8便士,南海公司的股票就此了斷。 很多政府官員卷入南海泡沫案,腐敗官員協助南海公司發行股票。例如,財政大臣約翰?艾思拉比因收取了南海公司贈與的價值兩萬英鎊的股票於1721年1月23日被迫辭職,3月被判決犯有“最臭名昭著、最危險和最無恥的貪汙罪”被監禁在倫敦塔內。 南海泡沫事件使政府信用破產,托利黨退出執政舞臺,輝格黨領袖羅伯特?沃波爾於1721年4月4日成為英國第一任首相(當時首相正式名稱是第一財政大臣),並在此後的半個世紀里英國政壇一直被輝格黨控制。 2.法國密西西比騙局 當時的法國人認為購買股票就是天上掉餡餅,巴黎大街到處是排隊購買股票的人,“百萬富翁”一詞就是這時出現的,但最終,法國的金融體系在隨後的股災中崩潰了 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在位期間對外頻繁發動戰爭,宮廷生活奢靡,政治腐敗,在他執政的晚期,全國稅收的一半被達官貴人的糜爛生活消費掉,可當時溫飽尚未解決的百姓要為龐大的政府支出勒緊腰帶納稅。 路易十四1715年9月1日駕崩後,王位由5歲的曾孫路易十五繼承,路易十四的侄子奧爾良公爵腓力二世為攝政王。 路易十五繼承了39億利弗爾(法國舊幣單位,當時一利弗爾的幣值約為半公斤白銀)的債務,正當奧爾良公爵在財政危機面前一籌莫展之際,他遇到了救命稻草——約翰?羅。 約翰?羅於1671年4月21日生於蘇格蘭一個銀行世家,1694年4月9日,他在倫敦為了爭奪宮女伊麗莎白?漢密爾頓與人決鬥,把情敵刺死後被捕入獄,但他越獄逃跑,在荷蘭、德國、比利時、匈牙利、意大利和法國等國流亡。 約翰?羅畢竟出生在銀行世家,對貨幣理論頗有心得,在1705年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是《論貨幣與貿易——關於國家發行貨幣的建議》,呼籲政府成立國家銀行,發行用土地、黃金和白銀支持的紙幣。 1716年5月1日,奧爾良公爵允許約翰?羅成立私人通用銀行,授予該銀行發行“金路易”(法國幣值最大的貨幣,用黃金鑄造)支持的紙幣的特權。 私人通用銀行是當時世界上僅有的6家可以發行紙幣的銀行之一,另外5家是瑞典銀行、英格蘭銀行、荷蘭銀行、威尼斯銀行和熱那亞銀行。 私人通用銀行在1718年被收歸國有,更名為“皇家銀行”,這意味著紙幣不再需要黃金支持,而用國王信用擔保,由此打開了紙幣泛濫的“潘多拉魔盒”。 法國在北美路易斯安那殖民地的密西西比公司成立於1684年,約翰?羅於1717年8月買下該公司,並將其更名為“西部公司”,取得了在西印度和北美為期25年的貿易壟斷經營權,約翰?羅任首席執行官。 法國政府批準西部公司發行股票,發行價為每股500利弗爾,股票發行後一個月股價就翻了一番。 當時法國人搶購股票,主要是因為紙幣持續貶值,人們認為購買股票可以保值。於是,巧舌如簧的約翰?羅勸說奧爾良公爵不斷印鈔,稱通貨膨脹可以刺激經濟和就業。印的票子越多,通脹越嚴重,人們越瘋搶西部公司股票。 奧爾良公爵感到紙幣太神奇了,竟宣布放棄金屬幣,奧爾良公爵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多印些鈔票”。他說:“既然印了5億利弗爾的票子能讓經濟繁榮起來,印10億利弗爾豈不更好?” 同時,約翰?羅虛報西部公司的投資收益,告訴股民北美路易斯安那殖民地遍地是黃金。這樣,西部公司的股票成了搶手貨。 1719年夏天,股票價格從每股1000利弗爾猛竄到每股5000利弗爾,到年底更是飆升到每股15000利弗爾。 “百萬富翁”一詞就是這時出現的,因為只要擁有67股西部公司股票就是百萬富翁。當時的法國人認為購買股票致富如此容易,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當時巴黎大街上搭滿了帳篷,擁擠著排隊購買股票的外省人。 1719年,西部公司共發行了60多萬股股票,獲得股本3億利弗爾。就這樣,奧爾良公爵和約翰?羅勾結在一起,很快就把社會上的財富洗劫一空,當然,國債不費吹灰之力就清償了。 約翰?羅不但自己富得流油,他的地位也如日中天,並在1720年當上了法國財政大臣,成了紅得發紫的經濟學家,到處吹噓他的“經濟學說”,其實“羅經濟學”很簡單,就是印票子,吹大經濟泡沫形成短暫的虛假繁榮,把法國經濟搞垮,把千百萬百姓推向地獄。 後來股民發現,巨資購買的西部公司股票沒給他們帶來絲毫收益,便開始拋售這只股票。 為了恢複股民對西部公司的信心,阻止股價下跌,約翰?羅從那些炒股破產的人當中招聘了6000名“礦工”,讓他們穿著礦工服手持鎬頭在巴黎大街遊行,聲稱要送他們去路易斯安那開采金礦。 這種欺騙性宣傳果然起了些效果,股價下跌趨勢得到遏制,但人們很快就發現這是一個騙局,西部公司股價又開始狂跌。很快,西部公司宣布破產,其股票一文不值。 1720年末,約翰?羅被罷免財政部長和皇家銀行行長職務後逃離了法國,1729年在威尼斯死去。 1720年5月初,法國財政部公布的統計數字顯示,當時發行的鈔票共26億利弗爾,但金屬幣不足其半數,也就是說,一半鈔票沒有任何資產支持。 法國當時的虛假繁榮曇花一現,很快惡性通貨膨脹發生了,紙幣幣值縮水五成。由於居民不再信任紙幣,都到銀行兌換金屬幣,或把錢取出購買食品,由此爆發銀行擠兌潮。 為了阻止人們擠兌,政府宣布金幣退出流通,使用金幣和黃金交易違法,違者處以死刑;還宣布,居民持有的其他金屬幣不得超過500利弗爾,超出此數一旦被發現悉數充公;並鼓勵居民揭發私藏金屬幣者,檢舉者可獲涉案金額的一半。 很快,政府對50個違反禁令的人執行了死刑。當時法國社會一片混亂,人們互相揭發,人人自危。 法國的金融體系就這樣崩潰了。從此,法國通脹日益惡化,平民階層生活更加貧困,貧富差距拉大,社會各階層之間充滿怨恨,互不信任,播下了法國大革命的種子。 3.美國股市崩盤 瘋牛狂奔,不少股民用20%-25%的利率借錢炒股;股災發生後,道指跌到了33年前的水平,並引發世界“大蕭條”;當時的美國財政部長梅隆基稱,在這次股災中傾家蕩產的人是自找的,這是為貪婪付出的代價 美國歷史上發生過多次股市崩盤事件,1792年崩盤蒸發的市值可以買下整個紐約。從1869年“黑色星期五”到1929年“黑色星期四”,美國共發生了11次股市崩盤事件,平均每6年崩盤一次。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1913年,美國股市市值與英國股市市值相當,約為150億美元,相當於美國GDP的三分之一。1913年12月31日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道指)為58點。 一戰期間股市起伏不大,一戰結束後,歐美的銀行家就一戰賠款問題忙得不亦樂乎,眾多金融機構無暇股市投機套利,股市也算平穩。 但從1924年下半年開始,美國股市一路凱歌猛進,到1929年9月3日道指漲到了381點,年均漲幅40%,股市嚴重脫離了經濟基本面,崩盤在所難免。 當時,美國舉國上下一片歡天喜地,經濟學家、分析師們高唱贊歌,連大名鼎鼎的經濟學家歐文?費雪也不斷重複“股價並不高,離到頂還遠著呢”。 看多股市才是“正能量”,誰看空股市就被戴上“弱智”、“唱衰美國”、“美國的敵對勢力”等帽子。 瘋牛狂奔,股價暴漲,很多股民便采用配資炒股來放大自己的收益,從股票經紀人那里用20%-25%的利率借錢,因為他們相信,炒股一年的套利遠遠高於貸款利息。 世界各國的炒股資金源源不斷地流向華爾街,華爾街成了一臺巨大的抽水機,把地球上的資金吸幹了。各國央行不斷上調利率企圖阻止資金外流,打響資金保衛戰。 1927年7月,約瑟夫?肯尼迪(肯尼迪總統的父親)在趕往華爾街的路上,遇到一個擦皮鞋的男孩熱情地告訴他股市內幕消息,這讓肯尼迪大為震驚,趕緊賣掉了他所持有的所有股票。他解釋說:“當擦皮鞋的男孩知道的股票信息和我一樣多時,就該退出股市了。” 1929年2月,聯邦參議員湯姆?赫夫林質問美聯儲:“華爾街已經變成全宇宙最臭名昭著的投機中心,最令人憎恨的投機溫床,它是國家的巨大禍害。” 參議員布魯克哈特說:“我們有一部禁止賭博的法律,同樣,我們也應該有一部禁止股市投機的法律。”但當時美國政府怕落下幹預市場的壞名聲,一直袖手旁觀 (來源:新財富)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3328
作者:老李
最近港股投资者垂头丧气,进入六月, A股气势如虹,而港股则走势萎靡,A股涨时港股跌,A股跌时港股跌。。。虽然都说“五穷六绝”的魔咒已经失效,但目前走势活脱脱让人感觉魔咒再一次显灵。
资本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魔咒,有人说是无稽之谈,有人说是超自然,。。。重说纷纭,很难判断,但当一种说法深入人心,影响到市场上很多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时,那就很有研究和分析的必要。
从表面上来看,目前港股市场因为6月17日政改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而持续跌,但是留意香港媒体和官员最近的发言——政改通过的可能性实在不高(换言之,资本市场的正常预期是政改通不过),那么为什么既然已有这样的预期,而股价却还跌跌不休?
在老李看来,政改不过是空头打压多头的一个借口,过去4、5两月,多头凶猛,空头几无还手之力,空头看似退却,实际上在默默积聚实力,一有机会,就给你好看。这不6月份这几天就给你点颜色看看。6月港股走势会如何?老李不是神仙,也预测不出具体的走势,但是6月港股走势受如下几个重要时间节点的影响:
1, 北京时间6月10日凌晨,MSCI会公布是否纳入A股的结果,目前市场预期是基本不会纳入,在老李看来,即使万一纳入,海外资金短期也不会进入A股,因为 A股目前估值太高,这个结果对A股的影响更多是在心理信心层面。如果纳入,A股会否大涨,从而港股跟涨?如果不纳入,A股是否下挫,港股跟跌?(比较悲观 的一种结局是港股跟跌不跟涨) 结果如何,明天见分晓。
2,6月17日,政改方案立法会表决,市场预期基本通不过,若通不过,复合预期,港股再跌的幅度有限,若通过,意外利好,港股会有反弹(可能是拐点,毕竟深港通、基金互认等利好在那里等着)。
3,美联储何时加息?美联储在今年3月曾表示, 加息将最早于6月到来。2015年非农数据表现靓丽,6月份会否加息呢?看美联储6月16-17日政策会议的结果。加息对相对封闭的A股市场影响不大,对港股市场影响较大。
4,A 股不确定的暴跌和调整A股从年初3000多点到现在站上5000点,一直没有很大的调整,6月份会否调整?这个不好说,但是巨幅的波动则可能性较大。今年 以来,港股和A股的联动走势是:A股涨,港股不一定涨,A股跌,港股往往跟跌,所以A股的下跌往往带动港股的下跌。
5,新非典(Mers)的影响如果新非典爆发?虽然目前看来新非典爆发的可能性不大,但如果真的传播开来。。。看看2003年的股价走势。衷心希望Mers现在能够被控制住!
综 上,虽然有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但老李认为,6月中旬是择低建仓/增仓港股的良好时机,因为下跌空间有限,但反弹空间更大(下半年可能突破30000 点)。买入基本面良好、管理层诚实有能力、目前没有被高估的企业,千万不要买入没有基本面支撑、热炒概念,涨幅巨大(如已经涨了几倍的很多小票)的股票。
以上是老李根据自己的逻辑做出的判断,最终事实的发展可能符合这个逻辑,也可能完全向相反的逻辑发展,谁又能说得准呢!当你认为自己战无不胜可以操纵市场的时候,其实你已经离灭亡不远了。做为一个普通的投资者,要始终对市场怀有敬畏之心。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