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21cbh.com/HTML/2011-5-23/3MMDAwMDIzOTY3MQ.html
公司控制權之戰是馬云第一戰場,第二戰場是誠信之戰,這兩場戰爭都能使阿里巴巴或生或死。
從成立那一天起,淘寶就開始與假貨做鬥爭。馬云、淘寶有兩個命門:一個是假貨消費無法買到真貨,二是侵犯知識產權,企業的利益沒法得到保護。兩個命門,都關係到淘寶的生死。
馬云不理解「淘寶縱容賣家,因為我們從賣假貨的人身上賺到錢」的說法:「淘寶毫無利益可言,因為淘寶還沒有商業模式,假貨只會給我們帶來更多麻煩。」
但在中國打假談何容易,馬云用「道高一丈、魔高一尺」來形容。「阿里巴巴懲罰壞人辦壞事的手段太少,成本太高,不能把他們投進監獄,唯一辦法是關幾天或者說把店關掉。」馬云說:「這是最難受的。」
黑暗的誘惑
《21世紀》:你說你和阿里巴巴有一個原則:你相信大多數人是好人,一個常識是,人都是逐利的。但淘寶和阿里巴巴最近遇到的問題,可能就是因為人的逐利性,你覺得你的原則是不是需要修正?
馬云:賣家逐利是肯定的,在商業社會和市場經濟條件下,有一句話是「利己必先利他」。消費者也不傻,在淘寶交易平台上面,商家那麼注重自己的信用,注重每一個消費者評價,甚至有時用一些極端手段解決中評差評的問題,背後就是說明「信用=財富」,這個等式越來越強。
淘 寶建立了這樣一個機制,讓每一個消費者可以評價、留言,可以投訴,可以在任何時候發起維權,這個機制給商家很大的約束,他做事情必須想清楚後果。大部分淘 寶商家都不是只做一票生意的,他們是長期經營的,有很多是幾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團隊,他們也在負起整個企業和個人發展的責任。除非他真是個騙子,騙了走人。
董事會給了淘寶2億元先行賠付基金,就是確保萬一商家不負責任,不承擔社會責任,跑掉了,由我們來賠付。
我們建立了一個機制,讓它更加透明,可以被記錄,可以被追溯,所以每個人在淘寶上面做壞事還是要掂量一下。
商家肯定逐利,人性也肯定善良,特別是在透明的環境中,在陽光下面,所有人都是好人;在黑暗裡面,有部分人忍不住誘惑。
《21世紀》:阿里巴巴這些年為知識產權的保護做了哪些事?
馬云:我們跟相關部門配合得不錯,九部委跟我們溝通了很多,我們還跟國家工商總局開了九次會,目的是制定一套雙方滿意。我們希望是先有實踐,後來文件,怕的是先來文件。我們在這個行業裡面浸泡了十多年,怕的就是這個。
在這個世界,指責是最容易的事情,我們需要跟無數新型業態、新型的規則共同探討,共同磨合。有問題,共同積極樂觀地解決問題。跟政府部門合作,經過這麼多年磨合,已經開始越來越好。
強勢消費者
《21世紀》:面對商家,消費者顯得弱勢,如何讓消費者更有話語權?
馬 云:在淘寶平台上交易,整個市場的設計和出發點都是消費者導向,兩年以前我們提出了大淘寶戰略,換句話說,這個戰略的前提是我們把所謂市場上講的B2C、 C2C放到一邊,我們提出了一個C2B,C2B核心就是以消費者為導向,以消費者為出發點,整個平台設計和管理都這樣做。
我們認定消費者在交易過程當中,相對賣家來講他還是一個弱者,因為他是一個個體,怎麼幫助個體,一個消費者在淘寶並不孤單,淘寶和你在一起,淘寶提供整個全程幫助。
《21世紀》:具體有哪些措施?
馬云:比如說舉證倒置,原來都是沒有的,也是我們在實踐過程當中摸索總結出來的,買家舉證困難,消費者舉證困難。怎麼辦?我們由賣家舉證,你不是比較強大嗎,那你來告訴我你有沒有問題。包括先行賠付基金,目的也是提高賠付基金與賠付效率。
《21世紀》:如何說服賣家?
馬云:只有消費者權利保障了,那麼賣家在淘寶上長久的利益、商業目的、品牌發展才能獲得一個切實保障。
五萬分之一還不夠
《21世紀》:對於淘寶目前的誠信環境,你滿意嗎?
馬云:淘寶的不滿意率是五萬分之一,這是一個比較低的數字,橫向比較,線下店沒有低於五萬分之一的不滿意率。
但我們要做到十萬分之一,我跟淘寶說我們還是得繼續努力。
五萬分之一的不滿意率,我個人覺得很了不起,但購物的人一天超過7000萬,夠你折騰了。我們要降低不滿意率,這需要一個過程。不是說我們回頭看看別人覺得自己挺好,不再積極求上進。
《21世紀》:對售假的關閉七天,處罰是不是太輕了?
公司控制權之戰是馬云第一戰場,第二戰場是誠信之戰,這兩場戰爭都能使阿里巴巴或生或死。
從成立那一天起,淘寶就開始與假貨做鬥爭。馬云、淘寶有兩個命門:一個是假貨消費無法買到真貨,二是侵犯知識產權,企業的利益沒法得到保護。兩個命門,都關係到淘寶的生死。
馬云不理解「淘寶縱容賣家,因為我們從賣假貨的人身上賺到錢」的說法:「淘寶毫無利益可言,因為淘寶還沒有商業模式,假貨只會給我們帶來更多麻煩。」
但在中國打假談何容易,馬云用「道高一丈、魔高一尺」來形容。「阿里巴巴懲罰壞人辦壞事的手段太少,成本太高,不能把他們投進監獄,唯一辦法是關幾天或者說把店關掉。」馬云說:「這是最難受的。」
黑暗的誘惑
《21世紀》:你說你和阿里巴巴有一個原則:你相信大多數人是好人,一個常識是,人都是逐利的。但淘寶和阿里巴巴最近遇到的問題,可能就是因為人的逐利性,你覺得你的原則是不是需要修正?
馬云:賣家逐利是肯定的,在商業社會和市場經濟條件下,有一句話是「利己必先利他」。消費者也不傻,在淘寶交易平台上面,商家那麼注重自己的信用,注重每一個消費者評價,甚至有時用一些極端手段解決中評差評的問題,背後就是說明「信用=財富」,這個等式越來越強。
淘 寶建立了這樣一個機制,讓每一個消費者可以評價、留言,可以投訴,可以在任何時候發起維權,這個機制給商家很大的約束,他做事情必須想清楚後果。大部分淘 寶商家都不是只做一票生意的,他們是長期經營的,有很多是幾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團隊,他們也在負起整個企業和個人發展的責任。除非他真是個騙子,騙了走人。
董事會給了淘寶2億元先行賠付基金,就是確保萬一商家不負責任,不承擔社會責任,跑掉了,由我們來賠付。
我們建立了一個機制,讓它更加透明,可以被記錄,可以被追溯,所以每個人在淘寶上面做壞事還是要掂量一下。
商家肯定逐利,人性也肯定善良,特別是在透明的環境中,在陽光下面,所有人都是好人;在黑暗裡面,有部分人忍不住誘惑。
《21世紀》:阿里巴巴這些年為知識產權的保護做了哪些事?
馬云:我們跟相關部門配合得不錯,九部委跟我們溝通了很多,我們還跟國家工商總局開了九次會,目的是制定一套雙方滿意。我們希望是先有實踐,後來文件,怕的是先來文件。我們在這個行業裡面浸泡了十多年,怕的就是這個。
在這個世界,指責是最容易的事情,我們需要跟無數新型業態、新型的規則共同探討,共同磨合。有問題,共同積極樂觀地解決問題。跟政府部門合作,經過這麼多年磨合,已經開始越來越好。
強勢消費者
《21世紀》:面對商家,消費者顯得弱勢,如何讓消費者更有話語權?
馬 云:在淘寶平台上交易,整個市場的設計和出發點都是消費者導向,兩年以前我們提出了大淘寶戰略,換句話說,這個戰略的前提是我們把所謂市場上講的B2C、 C2C放到一邊,我們提出了一個C2B,C2B核心就是以消費者為導向,以消費者為出發點,整個平台設計和管理都這樣做。
我們認定消費者在交易過程當中,相對賣家來講他還是一個弱者,因為他是一個個體,怎麼幫助個體,一個消費者在淘寶並不孤單,淘寶和你在一起,淘寶提供整個全程幫助。
《21世紀》:具體有哪些措施?
馬云:比如說舉證倒置,原來都是沒有的,也是我們在實踐過程當中摸索總結出來的,買家舉證困難,消費者舉證困難。怎麼辦?我們由賣家舉證,你不是比較強大嗎,那你來告訴我你有沒有問題。包括先行賠付基金,目的也是提高賠付基金與賠付效率。
《21世紀》:如何說服賣家?
馬云:只有消費者權利保障了,那麼賣家在淘寶上長久的利益、商業目的、品牌發展才能獲得一個切實保障。
五萬分之一還不夠
《21世紀》:對於淘寶目前的誠信環境,你滿意嗎?
馬云:淘寶的不滿意率是五萬分之一,這是一個比較低的數字,橫向比較,線下店沒有低於五萬分之一的不滿意率。
但我們要做到十萬分之一,我跟淘寶說我們還是得繼續努力。
五萬分之一的不滿意率,我個人覺得很了不起,但購物的人一天超過7000萬,夠你折騰了。我們要降低不滿意率,這需要一個過程。不是說我們回頭看看別人覺得自己挺好,不再積極求上進。
《21世紀》:對售假的關閉七天,處罰是不是太輕了?
|
||||||
剛過去嘅周六,阿里巴巴(1688)舉行股東會,華華見到主席馬雲,傾起佢月初減持喺深圳創業板上市嘅華誼兄弟權益,原來5年前佢入股華誼有個宏大理想。 馬 雲話,中國經濟已經高速發展咗30年,人民賺咗好多錢,但文化意識如果唔能夠同時提升,只會變成暴發戶,咁嘅社會始終有一日會倒下。不過,當佢見到華誼近 幾年出品嘅電影,好似《唐山大地震》、《集結號》等咁出色,佢引以為傲,認為中國需要更多呢啲電影,將中國文化提升。就係因為呢個原因,佢就入股華誼。 |
|
||||||
全中國最大電子商務網站阿里巴巴的董事長馬雲,竟公然把公司資產搬到自己個人名下,造成雅虎等大股東重大損失,卻被大陸網民視為民族英雄,甚至獲得中央政府支持,這是怎麼一回事? 撰文‧乾隆來 五月十一日,阿里巴巴的最大股東、持股高達三九%的雅虎,向美國證管會申報重大訊息,指稱旗下的網路交易支付平台(中國稱為第三方支付公司)「支付寶」 (Alipay.com)的股權,被公司董事長馬雲轉到由他個人控制的新公司,這個股權移轉,公司董事會不知情,持有公司股權將近七成的兩大股東—雅虎與 日本軟銀(Softbank)也未被告知。 支付寶是阿里巴巴集團的從屬公司,乃是現今中國最大的網路交易支付平台,去年底的註冊用戶數超過五億個,每日成交將近八百萬筆,以交易筆數來計算,支付寶 已經超越全球最大的電子支付平台PayPal,以市占率來計算,支付寶掌握了中國六○%以上的網路支付,而且大陸網路交易仍然每年倍數成長,今年第一季, 網路交易的結算金額已逼近人民幣四千億元。 根據投資銀行的估計,如果支付寶單獨上市,將可以享有三十五億美元以上、超過新台幣一千億元的市值! 支付寶被搬走 雅虎股價重挫如此重大的資產被挪走,雅虎股東損失慘重,發布重大訊息之後股價慘跌一二%,總市值縮水近二十五億美元(約新台幣七二五億元)!更令人不解的 是,馬雲早在去年十二月底,就已經把支付寶的股權移轉到設在浙江、由馬雲個人控制的新公司;而雅虎應該是在今年三月底,阿里巴巴進行第一季度結算的時候, 發現了這個事實,但是,雅虎卻沒有在發現之後立刻公告,而是一直拖到五月中旬,公司即將召開年度股東大會的前夕才公告。 一紙法令 成為馬雲護身符面對大股東指責掏空公司,馬雲以及中國的經營團隊立刻正面反擊,而且還獲得中央政府的強大火力支援。 五月十二日,支付寶公司發表聲明,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對於非金融機構內資絕對控股比率的相關要求,「以及為了維護國家金融信 息安全」,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已經於二○一○年將所有權轉至浙江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也就是說,支付寶如果要做生意,必須轉為內資公 司,所以才會從被雅虎與軟銀控制七○%的阿里巴巴集團(Alibaba Group),轉成由馬雲控制的新公司所屬。 中國央行(即中國人民銀行)祭出「國家金融信息安全」的政策,成為馬雲移轉支付寶股權最有力的理由,國家不僅政策支持,還有實際的行動,先是由人民銀行牽 頭,由支付寶等二十五家第三方支付公司,成立「支付清算協會」,接著在五月二十六日,剛巧與雅虎股東會同一天,將全中國第一張﹁ 支付業務許可證﹂發給了支付寶,特許業務涵蓋了網路支付、移動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預付卡發行,甚至包括貨幣匯兌,是一張什麼都可做、具有高度發展潛力 的全執照。 馬雲拿到執照的同時,也在香港的股東大會上,火力全開回罵雅虎,他指責雅虎「說話不算數、對雅虎沒有信心」,「支付寶股權變更的事情,不存在任何陰謀。」 馬雲還說,支付寶股權移轉的工作,「早在二○○九年七月,就在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討論,並且確認了!」「阿里巴巴是百分之一百合法、百分之百透明。」檯面 上馬雲義正辭嚴,檯面下的盟友火力就更猛了,大陸網路上盡是罵雅虎「已經從阿里巴巴香港上市賺了滿缽滿盆,還要永無止境吸血」、「這幾年來對阿里巴巴一點 貢獻也沒有」、「還在香港跟阿里巴巴搶廣告」,甚至有「美國雅虎已經是破產公司了,靠我們中國人發財,還要賣乖」的民族主義情緒字眼。 合資典範 為錢撕破臉 這樣一來,雙方叫罵、各執一詞,就把「掏空」這個事情搞成了羅生門,唯一可確定的是,雅虎與馬雲這次真是撕破臉了。 這番情境,令人唏噓,因為,雅虎曾經是馬雲的金主與貴人。 雅虎成為阿里巴巴最大股東,是在二○○五年八月,當時雅虎在中國的網路搜尋業務一直推展不開,在日本軟銀董事長孫正義的撮合下,雅虎將中國業務全部併到阿 里巴巴,並且再投資十億美元,取得阿里巴巴最上層的控股公司︱︱阿里巴巴集團(Alibaba Group)三九%的股權,孫正義的日本軟銀則取得二九‧三%的股權。 雅虎當時的執行長還是創辦人楊致遠,與馬雲有惺惺相惜的感情,楊致遠至今還是阿里巴巴集團公司的執行董事。 中國馬雲、美國雅虎與日本孫正義的結合,曾經被視為中外合資拓展網路的典範,而且,雅虎入股之後阿里巴巴業務突飛猛進,兩年後的二○○七年十一月,阿里巴 巴的核心業務B2B貿易平台就在香港上市,稱為阿里巴巴網路公司(Alibaba.com Limited,香港上市代碼1688),上市募集資金港幣一三一億元,是僅次於Google上市、全球最大的網路公司上市案。 阿里巴巴香港上市的承銷價是每股港幣十三元,本益比已經高達一百倍,但是上市兩個月內,股價竟然還又漲了三倍,最高來到每股港幣四十一.八元,香港作為中 國網路炒家的天堂,阿里巴巴絕對是代表作品。上市三年半之後的現在,股價回跌到每股港幣十三元,總市值港幣六五○億元(約新台幣二四○○億元),但是本益 比仍然高達四十四倍! 從雅虎的帳本來算,當初投資十億美元的現金,加上中國雅虎的所有業務,換得阿里巴巴最上層控股公司四成股權,上層控股公司至今則仍持有香港上市公司約七成 的股權,等於雅虎擁有上市公司二八%股權,以新台幣二四○○億元總市值換算,約值新台幣七百億元、或者二十三億美元,加計上市收回資金約五億美元,以及過 去五年的配息,合計現值約三十億美元。五年獲利兩倍,雖不算是暴利,但也不能算差。 這齣原本皆大歡喜的合作,卻在去年開始惡化,原因很多,但是總歸一句,就是為了錢。 價值連城的淘寶網引爆衝突《華爾街日報》在今年三月二十一日,專門報導了雅虎與馬雲日益升高的衝突,標題是:「阿里巴巴最有價值的寶藏,仍然深鎖閨中。」 報導說,香港上市的B2B業務看來不錯,但是新客戶的增長前景並不樂觀;能夠支持雅虎總市值維持在兩百億美元,以及二十倍本益比的「阿里巴巴寶藏」,是旗 下的淘寶網。 根據中國國內最常被引用的網路商業統計公司艾瑞諮詢的統計,淘寶網去年的營業額(從每筆交易中抽成後的收入)達到人民幣三百億元,如果能夠股票上市,將是阿里巴巴集團最大的一桶寶藏。 以eBay的情況估算,目前總市值四百億美元,約當去年營業額的五倍,但在eBay高速成長、新上市的那幾年,總市值曾經超過營業額的八倍;由此看來,年 營收人民幣三百億元、而且還在以每年倍數成長的表現,淘寶網上市後的市值至少在人民幣一千五百億到二千四百億元之間。 而這價值新台幣六千六百億元到一兆元的淘寶網,到底應該如何經營、如何為股東創造最大的價值,當然是雅虎、日本軟銀與馬雲之間最大的課題。 不幸的是,在二○○五年三方合作的股權認購契約上,埋下了翻臉、分裂的伏筆。股權合約上的「五年條款」白紙黑字寫著,到了二○一○年十月,雅虎有權指派與 管理階層相同的董事席次,如此一來,阿里巴巴集團的董事會結構,就會從目前「馬雲二席、雅虎一席、孫正義一席」,轉變為「馬雲二席、雅虎二席、孫正義一 席」,雅虎與孫正義加起來超過馬雲,取得董事會的主導權。 馬雲當然想要牢牢掌握住控制權,因此去年他一方面與雅虎談判,希望把雅虎的股權買走,另方面派他的禁衛軍放話,例如阿里巴巴B2B公司執行長魏哲,接受國 外媒體訪問,就以極為激烈的言詞說:「阿里巴巴已經不再需要雅虎,雅虎是個面臨破產的公司!」馬雲的確有意買下雅虎的股權,但是淘寶網、支付寶的業績成長 太快了,雅虎持有四成的股權,去年談的是一百億美元,現在已經超過兩百億美元,馬雲想用阿里巴巴公司的現金,加上大陸興起的私募基金,加上銀行借款來完成 這個經理人回購股權的交易,但是價格一日三市,雅虎也越來越不想賣掉這個金雞母。 雙方在去年第四季,就爆發嚴重的衝突,過往五年的摩擦與積怨像滾雪球那樣擴大,已經是中國企業霸主的馬雲,早就不像五年前那樣好商量;而雅虎在楊致遠下台 後,接任的卡蘿巴茨(Carol Bartz)對馬雲也是公事公辦,甚至特別公開表達不滿,認為雅虎中國原有的搜尋引擎業務交給阿里巴巴後,形同被丟棄。雙方公開交惡,彼此互罵到不留情面 的地步。最後終於導致馬雲移轉支付寶股權,根本不屑通知雅虎,要告要罵隨意的荒誕劇情。 馬雲帝國極具共產組織特色馬雲的成功,是「具有強烈中國特色」的案例,他與許多中國新興的企業一樣,對於資本的需求極為強烈,卻又都能說服股東,給與沒有鈔票的創業團隊三成,甚至高達八成的技術股,出了所有資本的股東則必須犧牲經營權、投票權。 作家張慧宇寫了︿馬雲帝國內幕﹀系列報導,揭爆阿里巴巴內部運作的內幕,這家公司與美式的網路公司完全不同,毋寧更像毛澤東的部隊。公司人事組織分成M、 P、S三個層級,只有馬雲是M十最高層級,其餘員工與主管一律依照階層分為M十等、P十四等、以及直接面向客戶的S層級,還像共產黨組織那樣設立「組織 部」、「政委體系」。 馬雲的確代表了這一代中國的新興企業家,年輕卻能夠輕易取得巨額資金,他們不畏懼衝突,甚至喜歡衝突,持續在鬥爭中強化自己的地位與資源。 而將支付寶這樣重要的公司資產,挪移到個人名下的爭議行為,如果是為了一個更大的目標:例如民族企業的興旺或者掌控公司更大的發展,什麼事都可以做,什麼事都可以談。 正如馬雲每次演講都會說,他衝刺事業就靠著「盲人騎瞎虎」的精神,從來不擔心會失敗,因為,他是從零開始,什麼都不怕! 馬雲盜「寶」? 雅虎2011.5.13發布重大訊息指稱公司重要資產支付寶在董事會不知情、未通過下,被移轉切割成為馬雲個人控制的公司。 馬雲 浙江阿里巴巴商務公司 支付寶 Alipay.com ● 中國最大網路交易支付平台,估計市值超過新台幣1000億元雅虎 39% ● Yahoo.com於2005年投資10億美元現金加上雅虎中國資產,成為阿里巴巴最大股東日本軟銀 29.3% ● 軟銀孫正義於2002年投資2000萬美元,並於2005年成為第二大股東 馬雲及其團隊31.7% 阿里巴巴集團公司 Alibaba Group Holding 淘寶網 Taobao.com ● 中國最大網路商城● 估計市值在新台幣6600億至1兆500億元之間阿里巴巴B2B網絡公司 Alibaba.com Limited ● 中國最大B2B商務網站● 香港上市總市值新台幣2400億元阿里雲計算Alibaba Cloud Computing 雲端運算公司2009年新成立阿里媽媽 網路廣告櫥窗推薦 口碑網 團購網站 阿里軟件 網路營銷諮詢公司中國雅虎 2005年併入 |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16/xMMDAwMDI0NTAxMQ.html
以下为邮件全文:
各位阿里人:
经过数月的思考及准备,集团决定从二零一一年六月十六日起把淘宝分拆为三家公司。三家公 司为:一淘网(www.etao.com),淘宝网(www.taobao.com),和淘宝商城(www.tmall.com)。这次分拆影响重大,所 以我向大家汇报主要的出发点和意义。
1. 全球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决定把“大淘宝”战略提升为“大阿里”战略。近两年来,互联网在搜索、SNS(社区化)和电子商务领域 里发生了格局性的变化,新公司层出不穷。2009年启动的“大淘宝”战略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初步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网购生态系统。为了更好 适应今天行业的快速发展,集团决定提升“大淘宝”战略为“大阿里”战略。“大阿里”将和所有电子商务的参与者充分分享阿里集团的所有资源——包括我们所服 务的消费者群体、商户、制造产业链,整合信息流,物流,支付,无线以及提供数据分享为中心的云计算服务等,为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更好, 更全面的基础服务。大阿里战略的核心使命仍是建设开放,协同,繁荣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促进新商业文明。
2. 客户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网上消费购物在淘宝的引导和努力下已经从生活的补充变成了生活的必需,我们要为消费者提供更专业和个性化的服务。另 一方面,随着内需的展开和企业的转型,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使用电子商务来服务客户,他们需要的支持和服务也是今非昔比了。所以我们必须从以淘宝网为主的消 费者平台升级为“无处不在”的供需双赢的消费平台。这新平台将由阿里巴巴B2B和三家“Tao”公司一起完成对不同客户的服务:我们希望一淘网的购物搜 索,淘宝网价廉物美的社区化创新以及淘宝商城的精品专业体验给消费者以全新的感受;同时,也能更加专业化的帮助更多企业和创业者开展积极的电子商务服务和 营销。
3. 新商业文明的建设必然会要求企业内部管理发生根本性变化,我们必须主动创新。阿里公司在短期内发展成那么大,但竞争优势不是凭个子大。我们必须在组织结构 上不断尝试和创新,才能摸索出适合互联网发展的新型企业管理的思路和模式,保持创造力和先进性。阿里的惯例就是把大公司化成小公司来做,这样才能建立更加 创新的机制,才能让更多的年轻人和新同事成长起来,在“小”环境里让大家有更多机会展示才华和能力。
4. 我们相信淘宝分拆能创造更大的产业价值、公司价值和股东利益,今天的分拆看起来似乎令淘宝失去规模优势,从“有”变成了“无”,但这是无处不在的“无”! 我们把淘宝融入到大阿里战略的核心,将为整个行业和集团的发展创造巨大的价值,给无数电子商务的从业者更多公平竞争和发展的机会。我们坚信,中国电子商务 发展的好和阿里可能没有太大关系,但发展的不好和阿里一定有关系。今天阿里的整体利益一定是和整个行业的规模和未来一致的。我们不排除未来集团整体上市的 可能性,让一直相信和支持我们的员工和股东们分享成果。
这次战术变革需要强大的团队执行。在大阿里战略中,B2B上市公司承担重要职责,为此集团决定为B2B配置最优秀的领导团队。即日起,陆兆禧将专职 担任上市公司首席执行官,支持陆兆禧的团队包括:首席财务官武卫、ICBU总经理彭翼捷,CBU总经理叶朋,人力资源副总裁邓康明、技术副总裁李昂以及供 应商服务部付总裁吴敏芝等。
淘宝分拆后的三家公司依总裁加董事长的机制运营。一淘的管理团队由总裁“东邪”吴泳铭领衔,汇报给一淘董事长彭 蕾。淘宝网的管理团队由总裁“三丰”姜鹏领衔,汇报给淘宝网董事长陆兆禧。淘宝商城的管理团队由总裁“逍遥子”张勇领衔,汇报给淘宝商城董事长曾鸣。“苏 筌”戴珊负责领导技术和公共服务支撑大平台,全力支持各公司的业务发展,直接汇报给集团CEO马云。
阿里人,我们应该为自己骄傲!有几家公司敢在处于遥遥领先地位、业务快速发展之际,还能摆脱对优势的依赖,能有自我变革的意志和力量,实施主动调整。我相信,我们的团队经过这次分拆,会走得更好,变得更有效率,更加优秀。
阿 里人,变化是痛苦的,没有一次变化会顺利发生。但我们必须变化,我们必须变化在变化之前。我们的商业模式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和这个社会的发展和责任紧密相 连,时代成就了我们,我们不能辜负时代。电子商务只是刚刚起步,要记住,我们今天追求的不仅仅是最佳的商业模式,既然我们有幸能参与改变商业历史的进程, 我们还应该更积极的去推动和探索新商业文明的发展之道!
阿里巴巴集团CEO
马云
2011.6.16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14/wMMDAwMDI0NDQwMA.html
6月14日下午,在正在进行的支付宝股权转让说明会上,马云表示,跟雅虎的股权回购,能谈就谈,谈不了,我们这辈子就认了。目前,雅虎拥有阿里巴巴大约40%的股份。
同时,马云表示与孙正义谈判最艰难,雅虎已经看清楚了,必须吻合中国监管,孙正义不认可,认为很多人在中国都玩VIE,为什么支付宝不能?
马云强调在2009年的董事会的会议纪要上,明确记录着董事会授权管理层调整支付宝股权结构以获取牌照,并称目前转移支付宝的决定虽然不完美但是正确。马云同时表示,阿里巴巴愿意与雅虎和软银进行补偿谈判,没有谈判大限,但原则是绝对不能伤害阿里和淘宝的利益。
在被问到接下来的安排时,马云表示必须保障支付宝能健康持续的运营,必须百分百地合法和透明;目前三方现在都在很积极地在谈判,谈判细节现在不便公布。但马云也表示,再给我们十倍的时间,也没办法跟孙正义和杨致远谈清楚。在这个董事会上,屁股决定脑袋,孙正义眼里只有软银的利益。
而 针对目前外资进行协议控制的VIE(可变利益实体)管理模式,马云表示,我们不需要有人来教如何绕开政策。现在央行明确规定不能用VIE。 VIE(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是指可变利益实体,表示为企业所拥有的实际或潜在的经济来源,但是企业本身对此利益实体并无完全的控制权,此利益实体系指合法经营的公 司、企业或投资。
对于外界传闻的“3.3亿元贱卖支付宝”的说法,马云也作出回应称,为适应央行关于第三方支付规定,浙江阿里巴巴以 1.67亿向Alipay E-commerce Corp.收购支付宝的70%股权。去年8月又以1.65亿收购剩下的30%股权;由于上述Alipay公司也属于阿里集团,故两次转移属于集团内资产划 转,3.3亿只是以净资产为基础的转让价格,不存在贱卖。马云还表示,如果央行政策松动,支付宝重新回到阿里巴巴控股也是可以谈的。
在最 新一期财新《新世纪》周刊“财新观察”栏目中,财新总编辑胡舒立胡舒立发表社评《马云为什么错了》,认为马云违背了支撑市场经济的契约原则,引起了广泛关 注和争议。北京时间6月12日凌晨1时,胡舒立接获马云的短信,两人就支付宝转移一事以短信方式交谈了2小时;6月13日下午马云回国后,两人又继续就此 事沟通交谈,这一事件也被认为是此次支付宝股权转让说明会的导火索。马云在说明会上表示,现在的支付宝,就是一个商业利益谈判的问题,跟契约精神无关,支 付宝的赔偿谈判一定可以达成。
6月13日晚间消息,云锋基金创始人虞锋一度连发四条微博,驳斥《新世纪》周刊总编辑胡舒立批判马云转让支付宝资产的言论,称面临申请牌照的最后期限,马云只能先符合国家规定,随后再谈商业条件。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27/3OMDAwMDI0Njc3OA.html
过去两周我行色匆匆地走访了北京、上海、杭州、广州和深圳等城市,拜访了10多家中国科技公司。其间,我发现有一个人的名字经常在讨论中出现,他就是阿里巴巴集团的董事长马云。
自从几个星期前有市场消息透露马云把支付宝的股权从集团转入一个他持有80%控股权的实体之后,美国以及中国市场的投资者便对马云与雅虎、软银之间的关系众说纷纭,并质疑马云的处事方式。
在 美国,许多投资者对马云所知不多,因此也就不怎么信任他。他们认为,淘宝网和支付宝就好比美国的eBay和PayPal。如此简单化的描述,使美国投资者 误解这几家中美公司之间的区别。他们虽然知道淘宝网和支付宝正处于成长期,但是他们对这两家公司目前的规模和发展势头并不太了解。
当支付宝 股权被转移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很多美国投资者都在第一时间把矛头指向马云,称他视游戏规则为儿戏,损害了合作伙伴的利益。马云则反驳说他是为了配合政府规 定才把政府视为极为敏感的网上支付服务的权益转到非外资公司手中,是迫不得已之举。但是很多美国投资者都认为这只是个借口,因为在过去的三年里,马云曾屡 次尝试从雅虎和软银手中回购股权,但都被外方拒绝了,这次他只是找到一个方便的理由罢了。
另一方面,美国投资者也没有急着去支持雅虎的董事杨致远或雅虎CEO卡洛儿·巴茨(Carol Bartz),因为这两个人都被视为能力欠缺的领导者。
在 我拜访中国各个公司期间,超过90%的受访者都在不同程度上认为马云处理这次股权转让的手法欠妥。但相对于美国投资者,我的这些中国朋友对这件事有着更加 深入的了解,而不是简单的情绪化发泄。大家认为,马云是一位很聪明、雄心勃勃而又很有实力的企业家,他的一举一动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之所以特意把支付 宝的股权从集团名义下转走,无非是要继续推进他的个人计划(换句话说,他是想清除或者大幅度降低外国投资者的影响力,从而使管理层拥有更多的持股权)。
没有任何一位中国朋友认为马云的做法纯属偶然行为。
一 些朋友向我表达了他们对马云行事方式的担忧,认为美国投资者会因此变得不信任中国公司。如果你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并在刚过去的一段时间在美国上市,又或者你 是一家想要获得市场关注的私人企业,那么淘宝网就像你眼前的一头大象,遥遥领先着市场份额。随着美国投资者对中国公司的质疑不断扩散,你与马云之间的差距 将会变得越来越大。
一名公司高管这样向我描述:“马云可以随时随刻在淘宝网首页刊登一则降价的促销活动来直接与我竞争。当马云推出那些短期 促销活动的时候,大量的客户便会涌入淘宝网并提供他们的电子邮箱信息,这样一来,淘宝网可以在未来再次吸引这些客户。马云可以轻而易举地采用这种手段来操 控市场。”
当然,在大家钦佩马云的背后则是他们的恐惧。
今天,每一家中国电子商务公司都在疯狂争抢新客户。像京东商城、凡客、拉手等公司都争先恐后地在各个大城市争夺户外广告位置。这些公司花费巨额资金打广告就是因为他们希望有一天能与淘宝平起平坐。但长此这样地烧钱,很多公司将难以生存下来。
有趣的是,面对国内外的负面消息,马云选择了以短信和电话的形式与财新网的主编胡舒立进行高调沟通,竭力为其市场行为进行辩护。
当然,马云选择不再沉默是因为他已经无法容忍媒体对他的负面报道。他坚持使用“100%透明”和“100%合法”这类词语来描述他针对支付宝的做法。他向胡舒立透露,为了阿里巴巴的年轻员工,他不得不站出来发表他的观点(阿里巴巴员工的平均年龄为26岁)。
就 目前而言,马云似乎已经与杨致远和雅虎达成了某种协议。不过由于软银并没有同意协议的内容,因此我们并不了解协议里说了什么。雅虎目前面临重重压力,他们 这段时间不仅面对股价的迅速下跌,而且还因为他们的天真而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丢失了手中的资产,我只能猜测协议条约更倾向于马云的自身利益。
无 论马云的谈判实力与技巧有多高超,他与软银总裁孙正义(Masayoshi Son)之间的较量将会是势均力敌,不分伯仲的。有别于雅虎,软银的股东并没有给孙正义任何需要谈判的压力。因此对于这场股权之争,孙正义甚至比马云更有 耐心去维持现状。因为他心里面很清楚,只要他紧握手中的股权,淘宝网、淘宝商城、支付宝以及阿里巴巴物流生意的价值将节节攀升。
当马云、孙正义和杨致远最终达成关于支付宝股权划分协议之时(我依然认为三方会在未来几个星期达成协议),雅虎的股东们心里或许都会想,为什么在这过去的 十年间他们的公司不是由孙正义来掌舵,而是由特里·塞梅尔(Terry Semel)、杨致远以及目前卡洛儿·巴兹等人来领导。不仅如此,雅虎的股东还会深深地感谢孙正义为他们的利益所作出的努力。
|
||||||
最近一宗轟動內地商界的新聞,是 馬雲在未經股東和董事局同意下,擅自以低價把阿里巴巴全資擁有的支付寶,轉入自己控制的私人企業。阿里巴巴是香港上市阿里巴巴的大股東,除了擁有支付寶, 最重要的資產是香港人也非常熟悉的淘寶網。阿里巴巴是中外合資企業,美國雅虎和日本軟庫共佔七成股權,馬雲和管理層佔三成。最近胡舒立在《新世紀》週刊社 評以《馬雲為什麼錯了》為標題,撰文指責馬雲的行為違背了支撐市場經濟的契約原則。 馬雲是最受內地人敬仰的創業者之一,他言行高調,是內 地有影響力的意見領導者,也是少數被西方商界接受的內地商人。內地商人偷天換日轉移資產,踐踏與股東之間的契約,在中外合資企業屢見不鮮,但發生在阿里巴 巴這聲譽卓越的中外合資企業身上,內地和外國人同感震驚。這件事成為大新聞不是奇事,奇在這件事竟然存在討論的餘地。從表面證據看,這件事的是非黑白清清 楚楚,不存在討論餘地。馬雲沒有否認轉移支付寶一事,以其一貫作風滔滔解釋他這樣做的原因,是跟國家金融安全有關,國家對支付寶這類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外資 擁有權有所規定,馬雲在阿里巴巴董事局曾多次要求雅虎和軟庫就有可能違反國家規定,尋找解決方案,但得不到滿意回應,因此馬雲在有苦衷的情況下,擅自把支 付寶轉離阿里巴巴。馬雲事件的一段插曲是,他得到內地知名商人史玉柱公開聲援,支持他要做一個愛國流氓。看罷這些新聞,我再一次提醒自己,我對內地的認識 是小兒科。
馬雲事件是非黑白太分明,我不想多談,我有興趣的是馬雲這行為的根源。創業者創業初期有的是強烈信念和幹勁,缺 的是資金。創業者做出一點成績之後,有可能吸引到創投基金,創投基金除了提供資金,還提供其他管理、人事、企業管治等服務,助企業快高長大。創投基金很清 楚自己的位置,它們是財務上的投資者,最終目的是賺錢,創業者始終是企業的主角。因此,創投基金通常不會手持公司的控股權,甚至要求創業者保留控股權,以 確保創業者的持續鬥心。創投基金最大本領,除了發掘明日之星,最重要是知所進退。在九十年代末,科網泡沫期間,雅虎和軟庫如日中天,是狂潮的火車頭,而阿 里巴巴是初出生嬰兒,那時候阿里巴巴把控股權出讓予雅虎和軟庫,是高攀雅虎和軟庫。時至今日,雅虎和軟庫的規模大不如前,它們最值錢的資產,就是阿里巴巴 的股權。相反,阿里巴巴在馬雲的領導下愈做愈好,旗下淘寶網和支付寶成為內地網絡的天之驕子,據估計阿里巴巴估值逾二百億美元,可是馬雲仍要看雅虎和軟庫 的臉色,這種心理不平衡非同小可。
在馬雲眼中,當年雅虎和軟庫確實在阿里巴巴起步初期幫了一把,但這麼多年阿里巴巴愈做愈 大,功勞屬自己和管理團隊,相反雅虎和軟庫的付出已變得有限,但它們沒有識趣地賺夠離去,還處處阻礙公司的發展,已經失去當日入股阿里巴巴的意義。在馬雲 計算內,這麼多年阿里巴巴的價值升了這麼多,雅虎和軟庫應該賺夠了吧,是時候退出。這幾年馬雲多次跟雅虎和軟庫商討購入它們手上的阿里巴巴股份,但一直未 能達成協議,馬雲並沒有掩藏收購不成的失望。
馬雲事件的根源,不是商業糾紛,更不關乎國家金融安全,而是馬雲心理不平衡。 最近這幾年,我相信馬雲沒有一日不後悔當日讓出阿里巴巴控股權。這困局不易解決,因為雅虎和軟庫非一般創投基金,阿里巴巴對它們太重要了,根本沒可能輕易 放棄阿里巴巴的股權,唯一策略是賴死不走,反正阿里巴巴的價值會繼續上升。支付寶鬧劇是馬雲奪回阿里巴巴控股權的手段之一,這場搏鬥誰勝誰負說不定,可肯 定的是,各方會不停展露最醜陋的一面。投資者知所進退真的很難,我見過最成功的一個,是葉維義,他的事蹟收錄在《金錢之王》第一冊,標題是《The Art of Letting Go》,他是我心目中的王中之王。 蔡東豪 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1/07/blog-post_2778.html
(1)
有關馬雲和支付寶﹐也許應該再多看一些瞭解﹐按下不表。
作為一個曾經看過很多關於馬雲事蹟﹐深深感佩他早年做互聯網民工的經歷的人﹐在這個事上﹐自然先入為主地站在馬雲一邊來考慮。前提是﹐馬雲是對的﹐至於為什麼他是對的﹐可以慢慢論證。
這樣的思考方式﹐當然很有問題。
但如果馬雲是錯的﹐那真的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要接受他不是神﹐不是風清揚﹐而只是凡人﹐尤其是一個從私利角度考慮的凡人﹐恐怕還要時間才能轉過彎來。
(2)
朱清時與南科大﹐可以說又陷入了「中國式的困境」中去了。
朱清時辦南科大﹐就是為了破解中國教育的種種官僚體制﹐不民主﹐獨裁霸道的弊端。想不到學校還沒辦起來﹐自己已經成了當初要打倒的對象﹐成為別人眼裡的學閥。
朱清時辦南科大﹐有他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模式﹐現在看起來﹐這種模式更像古代的那種書院﹐以山長的人格力量為主導的那種。所以批評他的人說是要把南科大辦成私塾。
朱清時抗拒任何的制度建設﹐這和現代的教育理念又何其格格不入。
有學生放棄讀南科大﹐想退學﹐被視為「背叛」﹐放棄理想。
殊不知﹐在任何西方名牌大學﹐學生轉校轉學是家常便飯。而建立一個可以讓學生自由轉學的機製﹐學分可以互認﹐知識系統可以互相傳承互相開放﹐正是西方教育體系的優越之處。
朱校長恐怕忘記了﹐中國的那種「門派之爭」﹐「門戶之見」習慣﹐ 輕制度重人事, 才是傳統學術停滯不前的最大原因。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1/07/blog-post.html
首先﹐我認為﹐在支付寶事件上﹐馬雲沒有違反誠信。
支付寶不轉讓給內資企業﹐就有違規的風險﹐整個企業就可能倒臺。
馬雲這次的做法﹐是對企業發展最為正確的事﹐而他一再說過﹐在他的企業﹐股東的利益是次要的﹐是最微不足道的。員工和客戶的價值才最重要。
當股東的利益﹐和顧客的利益﹐員工的利益發生衝突時﹐馬雲必然會選擇後者。這是他一再說明的。
當年軟庫和雅虎入股﹐也是看中了馬雲這個人﹐而馬雲也從來不掩飾他對股東利益輕視的觀點。所以他這次的選擇﹐不牽涉到什麼誠信問題。
第二點﹐阿里巴巴要做的是一家偉大的公司﹐而不是成功的公司﹐或賺錢的公司。這也是馬雲一再說明的。
一家公司要生存﹐當然要守法﹐但要做一家偉大的公司﹐不一定需要尊重合約精神。
尊 重合約精神﹐是商業倫理﹐是現代資本主義的基石。但阿里巴巴追求的目標﹐不是一家成功的公司﹐把股東利益最大化那種。既然要做偉大的公司﹐那就不需要墨守 成規﹐讓一些規則來限制自己。它要做的﹐是最符合企業發展的事。更何況﹐在互聯網行業﹐墨守成規﹐自限方圓﹐只是限死自己。
財經雜誌的長文﹐「馬雲為什麼錯了」﹐對支付寶事件痛心疾首﹐這是從整個商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待。但我想﹐馬雲只需要為自己的公司負責﹐從這點來說﹐他做的選擇是對公司最為正確的事﹐所以他是對的。
http://www.p5w.net/newfortune/texie/201106/t3660747.htm
馬云的電商王國和馬化騰的企鵝帝國,猶如兩個超級大國,籠絡了幾乎所有的線上人群,改變了無數人的生活和生意。隨著二者版圖的擴張,彼此之間的安全邊際也在縮小。
2007年11月6日上市時,阿里巴巴(01688.HK)以280億美元的市值超越百度、騰訊,成為當時中國市值最大的互聯網公司, 然而如今,其2/3的市值已然灰飛煙滅。而同樣在港上市的騰訊(00700.HK),上市7年間市值飆升了45倍,超過500億美元,在國內互聯網上市公 司中遙遙領先。
最近幾年,馬云的B2B電子商務模式日漸式微,而馬化騰的企鵝帝國異軍突起。不過,東邊不亮西邊亮,馬云的看家寶貝—淘寶和支 付寶,如日中天且待字閨中。馬云的電商王國和馬化騰的企鵝帝國,猶如現實中的兩個超級大國,籠絡了幾乎所有的線上人群,改變了無數人的生活和做生意的方 式。隨著兩個大國版圖的日益擴張,彼此之間的安全邊際也在縮小。中國人的網絡消費生活路徑,或取決於二者的PK。誰勝誰負,尚難預料。
企業如人
企業家的個性無疑會在企業發展史上留下鮮明的烙印。大俠馬云帶領的阿里巴巴,走過了一條從結盟到開放的大開大闔之路。無論B2B、C2C還是B2C,馬云都堅持做平台。平台的本質就是信息服務中介,因此,不同於做產品出身的馬化騰,馬云做的是「人」的生意。
英語教師出身的他天生領袖,氣勢足,說服力強,長於結盟,慣於高舉高打,雖不懂技術,但戰略佈局一流。在以B2B的阿里巴巴起家後,淘寶、支付寶、搜 索、云計算步步為營,其達摩五指的前三指都成了行業老大。從創立之初的大範圍結盟,到2008年大淘寶開放戰略的構想,馬云不斷網羅人氣,借力合作夥伴力 量,打造一條電商全產業鏈。2011年,大淘寶平台全面開放,對外接入無數草根第三方開發商和服務商,傳說中的電商生態圈終於從「云端」落地,逐步化為現 實。
而技術出身的馬化騰,工程師思維,謹慎務實,往往會親自過問細節,靠產品穩紮穩打。其企鵝帝國以IM起家,幾乎沒有錯過任何一個互聯網行 業賺錢的機會。從門戶的勃興到博客的流行,再到電子商務、網遊、搜索、微博、團購的崛起,再加上QQ平台上繁衍出的無數小產品,企鵝的幾乎每一次跨界都徹 底改寫了業內的「兵器排行榜」。鎖定用戶、滿足需求、後發先至,是企鵝多年恪守的樸素智慧。騰訊目前的QQ活躍賬戶達到6.5億,年營收近200億元,幾 乎是國內其他互聯網上市公司年收入的總和。這些彪悍數字的背後卻站立著一個並不彪悍的人。潮汕人有悶聲發大財的傳統,在馬化騰波瀾不驚的外表下,外人無從 知曉他的內心世界。
馬云過招馬化騰
人稱中國互聯網有三座大山:百度、騰訊和阿里巴巴。三家公司分別依託搜索、IM和電子商務,佔據了中國互聯網幾乎所有的入口,又都在試圖以全業務的模式侵入對方領地,結果每家公司都有了自己的搜索、IM和電子商務。
三家公司中,馬云和馬化騰都曾表示自己要做「互聯網的水和電」。馬云以電子商務為主戰場,橫向延伸,形成電子商務、即時通訊、第三方支付、搜索、云計算 的電商全產業鏈。而馬化騰以QQ為核心和基礎,縱向切割互聯網,延伸成跨門戶、網遊、電子商務、搜索、微博等領域的企鵝帝國。兩人個性迥異,兩個企業走過 的路徑也大相逕庭,然而,馬云橫向延伸的電商帝國和馬化騰縱向成長的企鵝帝國必然會產生交叉,二人不免彼此會攪對方的「美夢」。
截至目前,雙 方各有勝場:相比QQ的無處不在,阿里系的淘寶旺旺如今仍限於網上交易的溝通;與騰訊網的風生水起相比,以門戶起家的雅虎中國已近乎被遺忘;在搜索市場, 二者半斤八兩。而雙方最耐人尋味的過招,發生在電子商務領域。攜6億QQ用戶殺來的騰訊拍拍與財付通,遭遇了馬云強有力的阻擊,未能重演其他領域的複製者 變終結者故事。
事發2006年初,淘寶靠免費策略從易趣手中奪取了超過半數的市場份額,成為國內最大的C2C平台。然而,馬云還沒來得及享受 勝利的果實,企鵝就大咧咧跨了一隻腳進來。在淘寶嘗試推出收費的「招財進寶」計劃之際,拍拍網高舉著淘寶曾經的免費戰旗,以挑戰者的姿態面世。馬云不得不 繼續跟進免費戰略,開始了新一輪攻堅戰。幾年的正面交鋒之後,騰訊社區的朋友關係未能成功轉嫁為商業關係,亦步亦趨的拍拍和財付通被淘寶、支付寶遠遠甩在 了身後。以溝通娛樂起家的企鵝,對於電子商務需要更深刻的洞察和創新。
開放的騰訊更可怕?
比起馬云江湖氣的不羈和「大俠風範」,馬化騰則習慣「關起門來吃獨食」。活 躍著6億用戶的QQ平台上「插根扁擔都開花」,但馬化騰鮮少借手他人,多年來一直在QQ這個封閉的圈子裡埋頭深耕,打造「一站式在線生活社區」,「用戶要 什麼,騰訊就有什麼」,最終實現了自給自足,成為互聯網後來者繞不過去的一個龐然大物。不過,隨著開放風潮的興起,封閉的企鵝日益受人詬病,顯得越來越不 合時宜。其實,關於開放的爭論一直都在騰訊內部進行,2010年的3Q大戰,最終一向獨來獨往的馬化騰不得不認真審視開放的可能,並將騰訊的戰略口號調整 為「開放、共贏」。
此後,騰訊頻出開放結盟之舉。2011年5月16日,其向第三方應用開發者推出「Q+」平台;而此前的9日,其宣佈向華誼 兄弟(300027)投資近4.5億元,持股4.6%,成為華誼兄弟第一大機構投資者,17日又公告稱,以8440萬美元收購藝龍網近16%股權,成為其 第二大股東。2010年,資金雄厚的騰訊還分別完成了對遊戲商深圳網域、社區軟件平台及服務商康盛創想(Comsenz)的收購。其中,對擁有網站建設平 台Discuz!的康盛創想的收購,被視為騰訊與中小網站和站長群體共贏之舉。
同時,馬化騰還不斷跨國結盟。在其過去13個月進行的10起收 購中,6起屬於跨國收購,包括對越南公司VinaGame、印度環球、泰國Sanook等公司的股權收購。2010年4月,騰訊以3億美元獲得俄羅斯互聯 網巨頭DST(已更名為Mail.ru Group)10.26%的權益。3個月後,騰訊控股股東南非媒體集團Naspers再次收購DST近30%股份。專注於互聯網投資的DST,因投資 Facebook、Zynga和Groupon等社交網絡巨星聲名鵲起,借道DST,騰訊與風頭正勁的社交媒體結為了姻親。2011年3月,騰訊產業共贏 基金與Groupon等共同投資的高朋網宣告成立。
慣於謀定後動的馬化騰最近表示,2015年,電子商務將超越網絡遊戲和網絡廣告,成為最大的互聯網收入。身為國內最大的互聯網公司,騰訊斷不會缺席這一最大的互聯網盛宴。相比以往的封閉,開放結盟的企鵝帝國也許更令人恐懼。對此,馬云準備好了麼?
有意思的是,一反之前的老死不相往來,最近二馬之間秋波頻頻。高朋網的另一個投資者,就是馬云、虞鋒等人創建的云鋒基金;而最近騰訊得以入股華誼兄弟 (300027),也是由於馬云等人讓渡了所持股權。也許「競合」是開放時代互聯網巨頭之間關係的最佳寫照,開放共贏才是這個時代最鮮明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