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9-26 TWM
大陸電子商務狂人馬雲,又有新把戲!一位在全球電子商務市場呼風喚雨的人,用阿里巴巴品牌屢屢寫下傳奇 一頁,這次,他要挑戰蘋果、Google、微軟,直搗手機作業系統核心。
撰文•翁書婷 當台灣多數人正在享受中秋連假之際,九月十日浙江杭州市中心的人民大會堂,卻擠進四千多人。這些人或坐或站,占滿了全數座位、走道,而門外還多的是花了不少旅費前來朝聖卻擠不進來的人,就為了在一年一度的阿里巴巴網商會上,聽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演講,並見上他一面。
削瘦的身影,說起話來鏗鏘有力,身為中國最大電子商務集團阿里巴巴的催生者,馬雲是中國網路界重量級大老,一手養出淘寶網、淘寶商城等超過上萬家店進駐的平台。
而今年的馬雲很不一樣,他不再談淘寶、支付寶或是阿里巴巴,這天他準備了新玩意,「我們,推出自己的手機 作業系統——阿里雲。」馬雲話畢,立即引起熱烈掌聲,他們多半歡欣鼓舞,但更多的是驚訝與質疑。
阿里雲要為網路商機加分 當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被蘋果、Google等巨擘給囊括,台廠、甚至多數品牌廠,都只能選擇靠邊站,因為他們深知,一個手機作業系統要成功,不是喊喊口號即可,微軟手機作業系統Windows Phone 7的前身Windows Mobile的隕落,就是最寫實的例子。
可是,馬雲顯然毫不退怯,更無一絲猶豫,他要做「阿里雲」,而且要大做!
「你知道嗎?過去十年內,全球總共賣出一百億支手機,」演講台上阿里雲計算總裁王堅,瞪著眼告訴大家這個 驚人的數字,他已可預見,用不了多久,「行動上網的人數就會比PC上網的人數還多。」王堅的話裡,讓人聽出 端倪。當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熱賣,上網隨時隨地都可進行,馬雲的腦筋也跟著動起來。他很清楚,他的電子商 務王國不能只賺那些PC消費者的錢,阿里巴巴要做結構性轉變。「我們要讓電子商務系統也進到手機裡。」阿里 巴巴集團市場部總監楊磊磊的話,讓馬雲的「阿里雲」計畫更具體了。
以前阿里巴巴的消費者,多半「宅」在電腦前,上網買賣交易。可是當越來越多人用手機上網後,「我們希望他 們走路、坐公車、吃飯,也黏在淘寶網、淘寶商城裡買賣交易。」楊磊磊說。
而要把消費人潮轉進行動商務的重要關鍵,「就是自己打造雲端作業系統!」王堅毫不猶豫就給了這個明確的答 案。
在「阿里雲」計畫裡,馬雲很清楚,阿里巴巴要當的是消費者與網路商家的橋梁,就像過去的淘寶網。只是這次,他們要把消費族群從坐在家裡的,擴展到戶外去。或許中國現在還有不少沒有電腦的人,但只要他們有一支能上網的手機,就可以突破過去限制,讓每個角落的消費者都能一起「淘寶」。
另一方面,不是每個商家都有能力、有技術做雲端生意,所以馬雲要把商家進入門檻降低再降低,「就像用滑鼠 操作電腦視窗才方便一樣,用雲端計算支撐行動商務更是重要。我們能提供雲端資料庫,把程式設計環境弄得很簡 單,讓所有商家都能在上面開發應用程式,降低開店成本。我們就是拋出這塊磚頭,引出後端應用服務,讓大家一 起打造商務系統。」滑動手上的阿里雲手機,王堅興奮之情,沒有半點隱藏。
不讓敵人睡 自己才睡得著儘管馬雲雄心勃勃,但市場上看衰聲浪也不少,「雲端已經喊了好幾年,但對多數消 費者來說,依然搞不清楚雲端是什麼?」上海拓墣產業研究所分析師謝醫軍一語中的,因為中國3G上網比率不到 一○%,雲端手機要發展起來,至少還要三年。
更致命的,目前「阿里雲」作業系統能提供的應用程式(App),相較於蘋果App Store的五十萬及Google Android Market的二十萬,更是少得可憐,「應該不到五十個。」王堅雖不願面對,卻得承認這是「阿里雲」的最 大弱勢,消費者並沒有太多選擇。
也難怪馬雲大動作找上昔日山寨天后、天宇朗通董事長榮秀麗合作,榮秀麗卻反口說:「這支手機銷量大概賣五 十萬支就及格了。」大滅自家和馬雲的威風。
但,這並無損於馬雲想要推動「阿里雲」的決心,「今年上半年,中西部網購增長速度是九八%,遠遠超過東部 沿海。而且今年中西部的三、四線城市銷售額將超過七百億人民幣。」馬雲用最新的淘寶交易數據佐證,他很有信 心,這些成長最快的地區,將是無線上網比有線上網盛行的地區,甚至淘寶網明年交易額將上看一兆人民幣。
有了這些利器支撐,霸氣十足的馬雲,一點都不在乎現在的銷售量,他狂傲地說:「我現在做作業系統可不是要 馬上賺錢,而是要讓電子商務生態系統更完善,不要因為別人說不能做,就不敢做。我現在做的事都不是為今天
,更不是為了明年,而是為了十年後!」馬雲很明白,他必須做,因為近來短短兩個月,百度、新浪、騰訊動作頻 頻,接連找上手機品牌廠合作,大推自家作業系統。加上Google、蘋果、微軟環伺,不過,他沒有半點畏縮,「我 特別喜歡競爭,尤其是和那些特別成功的人競爭,用建設性去破壞他們,讓他們睡不著覺,我才睡得著覺。」
馬雲 出生:1964年 現職: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兼董事長經歷:杭州電子工學院講師、 中國外經貿部網站開發
學歷:杭州師範學院外語系碩士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0-11/3MMDcyXzM3MDI3MQ.html?pc_hash=GFaETy
上周突然传出的阿里巴巴试图并购美国雅虎的消息再有新进展。
北京时间10月10日早间,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透露,阿里巴巴集团目前正在与新加坡国有投资公司淡马锡控股(Temasek Holdings)进行商谈,考虑从淡马锡融资回购雅虎持有的集团40%股份。
据称作为对价,淡马锡将获得阿里巴巴集团的部分股份。该消息还称,淡马锡对持有雅虎股票并不感兴趣。
而在美国雅虎方面,同日传出消息称,雅虎联合创始人、前CEO杨致远有意与私募股权公司达成协议,使雅虎退市。目前,雅虎市值约为200亿美元。杨致远本人希望在私有化后继续留在雅虎。
阿里巴巴集团和美国雅虎纠缠六年之后,格局渐渐清晰,但最后一役却无人敢妄言胜负。迄今为止,阿里官方尚未对上述消息作出任何表态。
反客为主
收购雅虎的意向最早是马云自己透露的。9月30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对于收购雅虎,阿里巴巴非常非常有兴趣”,这是因为“双方都非常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他的这番表态是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次演讲中做出的。这个非官方的信号充满了强烈的暗示意味。阿里巴巴集团官方则在当天强调:对此不予置评。
但这足以挑逗起所有人的神经。
在过去几年中,阿里巴巴集团已经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的领军者,而美国雅虎则颓势毕露。9月7日,雅虎前CEO卡尔·巴茨遭解雇之后,资本市场上就出现了关于其准备出售资产的多种猜测。
马云的表态被认为是最可能成形的方案之一。今年以来,雅虎股价已经累计下跌19 %,市值已经跌至170亿美元。在马云表示“有意收购雅虎”之后,雅虎股价大涨5%,收于13.8美元。
巴茨执掌雅虎期间,阿里巴巴曾与雅虎洽谈过股权回购的计划,但中途被雅虎单方面否定。此次马云卷土重来,自然考虑更加周全。有消息人士称:马云已经与杨致远沟通过,并将在近期做出一次正式的访问。
阿里巴巴和美国雅虎在资本市场上的渊源颇深。2005年,美国雅虎以10亿美元现金和中国雅虎的全部资产换得阿里巴巴集团40%的股份,成为当时全球标志性的资产并购案之一。
谁也没有想到,这宗交易会在六年之后形势逆转。美国雅虎日薄西山,近两年市场关于它的唯一话题,就是雅虎应该怎么妥善处置自己的资产。市场关心的是它应该出售给谁,以什么样的方式。
而 在中国,阿里巴巴集团几乎成为电子商务行业的代名词,旗下的阿里巴巴、淘宝网、淘宝商城,分别占据了中国B2B、C2C、B2C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脱胎于 淘宝的支付宝则占据了网上支付大部分市场。今年7月份,阿里巴巴集团还发布了自主研发的移动操作系统云OS,向移动互联网领域拓展。另外,全力打造的搜索 引擎一淘网也有望对国内搜索业霸主百度发起挑战。
与美国不同,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更为迅速,阿里巴巴作为行业领袖,几乎是在网上再造了一个新的商业环境,对传统商业形成了挑战。
无论是什么角度来看,阿里巴巴都是一个足以让投资界认可的买家。《福布斯》杂志称:“阿里巴巴收购雅虎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如果成功收购,阿里
巴巴有望在美国拓展业务。”目前Alibaba.com拥有约6900万注册用户,收购雅虎后,阿里巴巴将借助雅虎在美国的流量,进一步扩大其用户群。
如果收购成功,阿里巴巴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同时获得了开拓美国市场的门票,这是华尔街投行的一致观点。
前途叵测
也有众多分析认为,收购并不会像预估的那般顺利。美国雅虎董事会将构成首道障碍。
就在马云发出信号后不久,雅虎举行了公司副总裁级的内部会议,临时CEO蒂姆·莫尔斯对雅虎的公司战略进行了评估,并指出:“我们目前时间非常紧迫,不过我们也很清楚我们必须马上采取行动。”
会议当场就有人询问:雅虎是否已经决定确定要出售?莫尔斯表示:“不,我们并没有一门心思想卖掉雅虎。”他同时称,媒体误读了杨致远最近在一份备忘录中提到的信息。杨致远曾在这份备忘录中称,正在评估雅虎是否应该出售。
这个举动被外界解读为:雅虎董事会对于是否出售资产存在严重的分歧,马云的并购有可能会遭遇打击。
雅虎的内部龃龉早有先例。2008年初,微软曾喊出475亿美元的高价,试图收购雅虎,当时的雅虎董事会因意见无法统一,最终拒绝这项收购。
莫尔斯表态或许也有别的意思。有观点认为,出售给阿里巴巴将使雅虎蒙羞,毕竟雅虎曾经是阿里巴巴的大股东。
美国对于中资的排斥则可能是另一大障碍。过去几年,中国资金大量涌入美国,使美国官方和民间的“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在美国人眼中,中国并购的对象涉及美国的各个产业层面,将会最终危及美国国家安全。
美国普衡律师事务所香港分所主席Neil Torpey认为:“有些当事方可能不希望看到一个频繁使用的美国网站被一家非美国企业收购。其他人则可能完全出
于政治目的提请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CFIUS)审查这桩收购交易。”
按 照美国《外国投资与国家安全法》,外国企业收购美国企业,将面临CFIUS的审查。该委员会由美国财政部授权,审查企业的涉外交易,以及对美国国家安全的 影响。虽然收购雅虎并不涉及美国的国家安全,但美政府对中国企业的收购行动一向持严格的审查态度,因此阿里巴巴如要收购雅虎,CFIUS是首要面临的一个 门槛。
CFIUS之前曾否决了中资企业的多项收购案。2005年,中海油以185亿美元收购美国的尤尼科石油公司,CFIUS审核后认为 危害国家安全,美国国会通过法律手段迫使中海油最终放弃;2010年,华为公司以200万美元收购美国3leaf公司专利,CFIUS同样认为威胁到美国 安全,最终华为撤销收购。
华为之后,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上便鲜有百万美元级的并购。阿里巴巴如能最终实施并购,涉及金额将远超于华为,遭遇的审查必然更加严格。
按照预估,如阿里实施并购,最有可能的实质性交易时间点为今年年底或明年上半年。这正是美国2012年大选渐入高潮的阶段。中国的市场和资本、经济现状和对美国的威胁,必然是美国大选的热门议题,没有任何一个党派敢冒“牺牲美国国家安全”的大不韪。这也使收购变数丛生。
华尔街分析师表示:“即使大家都知道,这是个合适的交易。但这种政治因素的干扰,将硬性提高其交易的时间成本,甚至拖垮这宗交易。正如之前发生的那样。”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28/yMNDE4XzM5NzQyMA.html
「我在有的公眾眼中,早就是『壞人』。」昨日下午,身穿紅色T恤、白色長褲的巨人網絡董事長兼CEO史玉柱走上民營經濟論壇演講台,一亮相就語出驚 人。他調侃好朋友、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說,因為支付寶股權轉移事件,這個好人成了一名「新壞人」。記者瞭解到,自稱「壞人」的史玉柱,已花十幾億元為 員工打造免費的運動場所,還花錢買地為員工蓋房子。
談自己
為被公眾當「壞人」辯護
儘管自稱「壞人」,史玉柱還是借民營經濟論壇的平台為自己「辯護」:「其實,我真的沒有幹啥壞事。有人覺得我是壞人,無非就幾件事嘛。」
首 先是有人說他推的腦白金、黃金搭檔等保健品是騙人的。「我跟你們打賭,我這十幾年自己天天吃,昨晚還喝了口服液呢。」史玉柱介紹黃金搭檔的研發、生產時 說,這是一個營養學會設計的配方,公司再拿到瑞士去生產,再拿回國內包裝、銷售。「為什麼國外同樣這樣生產就有人信呢?」史玉柱一臉委屈。
談 到網絡遊戲,史玉柱直言,自己也認為網遊對未成年人不好,但對成年人而言,是一個和電影差不多的娛樂方式。為此,他在公司成立之初就立了規矩:堅持不做未 成年人遊戲產品,遊戲中不加未成年人元素,沒有身份證不能進入遊戲。「這樣我自己心安理得,晚上睡得著覺了。」史玉柱說。
談馬云
力挺馬云處理支付寶事件
「在幾個月前,馬云還是解決了很多就業的好人。不過,因為支付寶股權轉移事件,轉眼間,馬云在一些人眼中,成了不遵守契約精神的『壞人』。」史玉柱說,就因為這個,他和馬云在來重慶的飛機上,惺惺相惜,聊得很投機。
「我 早已經是『壞人』了,他呢,是『新壞人』。」談及支付寶股權轉移事件,史玉柱向記者直言,自己力挺哥們時,說的話沒錯,但不太注意方式方法。昨日,他評價 馬云對此事的處理時稱,任何合格企業家處於這個位置都會這樣做,「沒做錯事。」史玉柱稱,出現很多負面評價,他覺得挺遺憾。「怎麼可能就3億多美金就把支 付寶買回來了,我覺得不會低於20億美金。」自稱「大嘴巴」的史玉柱又開始「大嘴巴」了。
他還透露,馬云剛把淘寶「一分為三」,馬上又要把其中一個再「一拆為三」了。
談責任
上海蓋樓成本價賣給員工
馬云給員工發股票、騰訊老闆馬化騰10億元無息貸款給員工買房……互聯網大佬們紛紛給員工謀福利,而這次史玉柱出手了:計劃在上海買地蓋房,再以成本價賣給員工。
「我 們一直很重視員工待遇問題,一直在改善,我認為,民營企業家應該努力愛護員工。」史玉柱說,他深知,從企業發展利益角度講,為員工提高待遇,是降低企業成 本最有效的方式。「這是因為,提高員工待遇後,企業的效益會更好。」為此,他花了十幾億元,買了幾百畝地,為員工修建游泳館、網球館、桑拿館,供他們免費 使用。
史玉柱還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巨人公司正在松江地區買地、為員工蓋房子。他介紹,目前公司已成立一個小組在做這件事情,公司出錢修建,以成本價賣給公司的研發員工,可以按揭。據介紹,目前巨人網絡有3000多員工,研發成員就有1000多人。
談生活
「每活一天就淨賺24小時」
在國內保健業、網絡遊戲做得風生水起的史玉柱,近段時間卻被粉絲抱怨「太閒了」。
談及為什麼這麼早就「退休」,史玉柱坦言「自己已經無所謂了」。他介紹,他已退出健康業務的管理和決策9年,網遊業務也交給劉偉為首的團隊管理,近年的生活就是玩玩遊戲、偶爾投資點金融,「具體投資我也只是參加決策,不理具體操作。」
據《證券日報》統計,從3月30日至6月22日的57個交易日裡,史玉柱旗下上海健特生命科技有限公司33次增持民生銀行,耗資超過28億元,持股比例從0.6%向3%逼近,持股數增至6.381億股。
談到增持民生銀行,史玉柱表示未來會專注金融投資業,其中最看好銀行和保險業。「目前中國人均保費支出僅為發達國家的零頭。個人保費支出,如果能學習美國,當期免交個稅,保險業還會爆炸性成長。」
昨 天下午論壇結束後,史玉柱再次開始「大嘴巴」了。他告訴記者,他昨日上午發了一條微博,內容如下:「劉永好、馬云、馮侖、茅永紅、鄭躍文、張征宇和我,在 重慶集體研究決定:舉辦一個集體追悼會,每人給自己致悼詞。結束過去,開始未來。每活一天就淨賺24小時,珍惜每一天,充實每一天,快樂每一天。」
馬云:
中小企業的最大生存危機
「不是貸款難而是成本高」
「這次來渝發現重慶越來越有品位,以前吃飯的碗很小,但菜很多;但這回卻是盤子越來越大,菜越來越少。」在昨日舉行的全國知名民營企業重慶行懇談會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的發言仍然很幽默。
「最 近阿里巴巴圍繞全國9個省、12個市場調查報告顯示,中小民營企業的狀況跟2008年金融危機時差不了多少。」但馬云強調,出現這種情況,與目前國家的銀 根政策沒有關係,因為中小民營企業過去從銀行貸款不易,現在仍然是不好貸。報告顯示,中小企業面臨的最大生存危機是原材料上漲、用工成本高。
在 目前的經濟形勢下,轉型升級對每個企業來說,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只要我們相信並堅持,就會很好的挑戰未來。」對於中小民營企業的未來前景,馬云仍樂 觀地表示,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雖然很艱難,但未來5至10年的中國經濟,仍然會是民營企業發展的春天。「因為未來5~10年,中國就業和內需兩大問題需解 決,而民營企業代表創新,能提供就業崗位,對解決上述兩大問題有幫助。」
馬云還希望,作為對民營企業扶持,國家有關部門應出台政策,從銀行拿出錢來,為中小民營企業做點事情。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12/02/blog-post_22.html
早前post了一篇「有些股票價格低過價值亦是高危」 , 話楷哥用電盈玩財技, 說明有些管理層是沒有意識跟小股東分錢的, 包括大劉等人也是眾所周知。誰不知阿里巴巴的馬雲也是其中一員, 記得在大陸書局有非常之多有關馬雲的書, 隨手看看就知內地當他是一代傳奇。
記得其中一本書有提及馬雲的從商理念, 他希望利用網絡世界令各方人等的「生意」做得比較有效率, 因而產生網上生意平台的念頭, 他本身對電腦科技認識不多, 但憑藉信念一心想令這個世界更加美好, 還對下屬說明他們要做出一個連他這個電腦白痴都懂怎樣操作的網上交易平台, 最後獲得非常成功的結果。
如今, 他用大約於當年上市價的價格$13.5 來提出私有化, 由於要顧及公司增長, 多年上市期間並未有太多股息派發, 在小股東的角度算是在07年借了$13.5給他搞大盤生意, 當他搞好了、搞大了, 就把$13.5發回小股東, 一點利息都不補, 算是「打完齋唔要和尚」。
對上市持有至現在的小股東而言, 尚可為打個和, 算輸了資金在4年多來的機會成本, 但在高位入市的小股東, 可算是無仇可報了。我記得有些頗受歡迎的財經blog都有建議買入這支股票, 跟入的朋友可能傷亡慘重。
http://news.imeigu.com/a/1329828541232.html
【搜狐IT消息】2月21日晚間消息,阿里巴巴集團和阿里巴巴網絡有限公司今天聯合宣佈,阿里巴巴集團向阿里巴巴網絡有限公司董事會提出私有化要約。阿里巴巴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目前持有此上市公司73.5%的股份。
以下是馬云寫給阿里巴巴全體員工的信:
各位阿里人,
相信大家已經看到香港聯交所的公告,阿里巴巴集團向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網絡有限公司(1688.HK)發出了私有化要約,準備以每股港幣13.5元的價 格購買在外流通的股票,從而實現B2B的私有化。當然,私有化是否成功,還取決於流通股股東的投票和相關監管機構的批准。所有程序都將是公開,透明和合法 的。
2007年11月,B2B在金融危機爆發的前夜成功上市。過去的幾年中,全球經濟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B2B作為整個集團的旗艦,作為家裡的老大,為整個集團的發展,為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特別是在金融危機下堅持為中小企業服務,做出了非凡的貢獻,我們對此心懷感激。
但 我們也清醒的意識到,隨著國際國內經濟環境的進一步嚴峻,特別是中小企業在面臨原材料,匯率,勞動力成本等巨大壓力下,B2B的業務模式面臨著巨大的挑 戰,需要加快轉型和升級。在這方面,我們思考過,痛苦過,也一直在努力。但受限於上市公司的架構,升級的決心不夠大,動作也不夠徹底。
2012年將是阿里巴巴集團實施"修生養性"戰略的第一年,我們將全力修建開放透明,公正穩健的電子商務的生態系統。為了能夠在未來形勢下真正服務和幫助好中小企業客戶,我們必須強調整個集團的各子公司之間的協調和配合。
此次業務升級涉及面廣,系統複雜,規模巨大。對阿里B2B未來幾年的收益肯定會產生較大影響。近幾年的改革經驗告訴我們,只有著眼於未來才能有美好明天。局部的小調整已經沒有辦法對B2B進行根本性的完善。
正是出於以上的思考,出於對B2B股東負責,促使我們下決心把B2B私有化,對業務進行全面的調整、改革和升級,以期更好的服務我們的客戶。
有 人說我們上市的時候只融了17億美金,但私有化要花出去20多億美金,看起來是個賠本的生意,有人建議我們可以用低一點的價格把股票買回來。但這不是阿里 巴巴的風格。對於一直努力著的B2B同事和一貫支持我們的股東,我們都心存感激。對於上市這4年多以來你們給予的支持和陪伴,我們決定以最大的誠意和儘可 能公平的方式來表達我們的謝意和敬意。我們希望也必須給所有股東一次選擇的機會。
就像當年上市是阿里巴巴發展的起點而不是終點一樣,今天的私有化也絕不是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B2B的同事們,全體阿里人,我們身上肩負的責任沒有變,我們要繼續服務中小企業,要真正實現「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我們就必須改變自己。
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修繕屋頂,只有敢於放棄今天的成功,我們才有可能更上一層樓!
阿里人,準備幹活!
馬云
2012.2.21
(責任編輯:李何冉)
|
||||||
來自杭州的英文老師,這是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雲最為人熟知的印象。然而人們現在終於知 道,這位經常語出驚人的「網路狂人」,數學能力原來比英文更好。 農曆年後,阿里巴巴集 團提出公開收購,準備以每股十三.五港幣代價,將子公司阿里巴巴網絡收購下市。無論消息 或價格,都讓投資人五味雜陳。 以收購價來說,每股十三.五港幣雖是當年公司上市價格,比停牌前的九.二五港幣高出近五成,看似是公司體恤散戶的「德政」;但公司掛牌時本益比超過百倍, 如果有散戶「不離不棄」,以目前的三十一倍本益比接受收購,誰是贏家,答案不難推敲。 再者,阿里巴巴耕耘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有成,上市時會員帳號尚不足三千萬,如今已增至七六○○萬個,營收亦成長近 兩倍,規模經濟已經展現。用最粗略的商業邏輯估算,也知道此時不是最迫切的下市時機。 對於營運前景,公司前執行長衛哲曾頗有信心地直言:「會在二○一○年進入穩定收成期」,對照規模稱霸全球的臉書網站即將掛牌,精明到家的馬雲把子公司下 市,沒賺到的散戶也只能大嘆「夢一場」了。 (周岐原) |
作為阿里巴巴集團的創始人和最高領袖,馬云對內部腐敗事件採取了零容忍的態度,他的命令來得很突然。集團子公司聚划算總經理閻利玟在3月6日被免職
了,就在此前不到24小時,淘寶花名為「慧空」的閻利玟還在對外界透露聚划算下一步的發展計劃,宣佈聚划算即將計入「新時代」。
從發現腐敗到做出行動,馬云的斬將行動事先毫無徵兆。用阿里巴巴內部的話說,閻利玟對於聚划算的貢獻「誰也不能否認」,但他對內部貪腐問題的出現負有
管理上的責任。這讓人聯想到這家公司一年多以前的刮骨療傷—先是清理掉阿里巴巴B2B逾千名涉嫌欺詐的客戶,此後,時任公司CEO的衛哲等高管「被辭
職」。馬云說,這是公司成長中的痛苦,是發展中必須付出的代價。
這一次,在免去閻利玟聚划算總經理職務的同時,淘寶還同時開除了三名利用招商獲取不當利益的員工。馬云決絕的態度,員工已非首次看到,就在2012年
初,一名被稱為「小闖」的聚划算員工,因為收受賣家賄賂被淘寶列入「永不錄用」的名單,還被法院判定賠償淘寶公司300萬元。
「公司正在通過數據化透明化的制度,盡最大可能減少資源配置當中的人為干預因素。」在聚划算人事變動發生之後,阿里巴巴集團秘書長邵曉鋒說。這一計劃不僅針對淘寶網和聚划算,也包括了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所有其它業?務。
內部整頓的計劃似乎在更早的時候就開始進行。在2012年2月底,聚划算推出了5000萬消費者保障基金,此後不久,又宣佈了包括商家認證、參團保障
金、第三方質檢、神秘客戶抽檢在內的六大「聚划算消費者全程保證計劃」。與閻利玟遭解職幾乎同時發生的聚划算參團商家收費標準的公佈,則是最新的一步。至
少對於外部商家而言,這些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聚划算的透明空間。
聚划算是阿里巴巴諸多業務中的一顆新星。在2011年10月開始從淘寶公司脫離作為獨立業務時,員工不過百人,當年實現的團購銷售額達到8億元,幾乎
佔據整個中國團購1/3的市場規模。淘寶將其列為獨立業務的目的,是希望其成為繼C2C淘寶集市、天貓商城(原淘寶商城)、一淘網之後,淘寶新的平台型業
務,不僅面向淘寶商家,也面向那些中小型的團購網站。
由淘寶網帶來的流量在商家手裡變成了切實並且驚人的銷售額。澳門豆撈5天內賣出4.38萬單,創造了1222萬元國內團購銷售記錄;奧克斯一天之內可以銷售出4300台空調,速度幾乎是其線下實體店的10倍。
在網站林立的中國團購行業,聚划算成為了一個傳說。
可以想像,淘寶商家們開始排隊上聚划算,不少人甚至將它視為提升全年銷量的唯一手段。聚划算的業務範圍也由過去的「商品團」,延伸到針對本地餐飲、娛樂等服務業的「本地團」。
內部人士承認,像聚划算這樣的業務已經成為典型的價格窪地和資源窪地,外部商家趨之若鶩。由於它迅速發展而缺乏相對規範的制度,已經形成了不夠市場化、存在尋租空間的環境。
這位內部人士背後所代表的阿里巴巴管理層,意識到了一些問題。「當你手上全是市場資源的時候,你沒有有效的市場手段去規範這些資源,裡面有太多人為的因素,一定會產生這些東西。」他反思說。
要進入聚划算,商家們除了遞交資格申請,在商品價格、庫存數量、物流能力等方面保證達到要求之外,剩下的似乎就是耐心等待。
但是家紡產品賣家朱詠發現了另外一件事。儘管自己的產品在單品銷售數量、最低單價、庫存數量以及物流能力上,都符合參加聚划算的要求,但總是排不上。而一些在他看來並不符合要求的同類商品和商家,卻總是出現在聚划算的頁面上。
2011年11月,他開始向店小二—店小二是淘寶員工對自己的稱呼,上到馬云,下到普通員工,都可以叫自己店小二—打聽「保證上聚划算的方法」,得到
的結果是「最近不好做,查得嚴,要上一級才有可能」。一個月之後,聚划算向賣家發佈了「關於取消部分商家因炒作銷量參加聚划算活動」的公告。不久之後,朱
詠還接到了另一份通知,希望賣家「不要給店小二送錢」。
「最近不好做」的說法表明,那些以往聽說的事情是真實存在的。商家們的注意力開始集中到過去那些「可以優先安排上聚划算」的店小二身上。利用職權收受
賄賂只是其中一種可能。成立於2011年4月的「愛婚婚」曾是聚划算本地團業務的指定運營商,在杭州、寧波等地擁有四個分站,上線第二周就在聚划算上產生
了第一個單品銷量超過20萬的訂單,8個月內總計參加聚划算團購項目200餘次。事後據阿里巴巴廉政部的調查,這家公司實際上是由一名阿里云員工、一名淘
寶網員工和一名聚划算員工共同出資建立。這家公司獲准參加的聚划算活動顯然都經過有意的安排,而把另外符合活動要求的商家拒之門外。
「有些參加聚划算的商品的申報上,銷量炒作的痕跡特別明顯,小二有沒有幫忙這個我不知道,但是我不信我能看出來的小二看不出來。」朱詠說。
「小二」們恐怕並非看不出來。其實在過去幾年中,針對店小二對商品和店舖排名,對賣家的索賄受賄,淘寶也曾進行過查處。而商品和店舖排名、以及聚划算參加活動的資格,都成了淘寶內部人士口中的「價值窪地」。
對於這種體制上的漏洞,阿里巴巴通過成立「廉政部」的方式尋求解決。一位知情者透露,阿里巴巴廉政團隊所佔員工總數的比例,幾乎是所有民營企業中最高的,但即便如此,在淘寶內部還是連實習生也曾被查出問題。
這個神秘的「廉政部」只是最近幾年才偶有進入外界的視野,它的負責人是蔣芳——馬云著名的創業團隊「十八羅漢」之一,這樣的任命表明馬云的確意識到了內部腐敗問題的嚴重性。
廉政部的職責在於發現和查處內部的貪腐事件。但這種事後處理的方式,暫時還沒有和足夠科學並且具備高度管控能力的公司制度劃上等號。
2011年2月21日,衛哲辭職時已在阿里巴巴供職5年。他的「引咎辭職」很快獲得了董事會的批准,職位由時任淘寶網CEO的陸兆禧接任。與衛哲一同
辭職的還有當時的B2B公司COO李旭暉,阿里巴巴集團首席人力官鄧康明也被同時降級另用。這是阿里巴巴集團在2011年發生的一場大地震。
與閻利玟一樣,衛哲被指雖沒有直接參與被查處的事件—B2B公司的供應商欺詐,以及內部員工貪腐—但負有「管理」上的責任。馬云似乎更習慣於以這種「政治運動」式的方式來解決公司管理上遇到的問題。
但現在,馬云似乎已開始考慮通過管理措施避免腐敗的產生。
阿里巴巴集團正在將內部「幹部培訓」和公司組織的完善,作為2012年的重要工作。「我們誰也沒有管理過超過兩萬人的公司。」一位集團高管說。他稱這是一項重要挑戰,而且在此過程中出現任何問題都可以理解。
按照阿里巴巴的內部計劃,在集團內部地位較高的支付寶CEO彭蕾,在2012年會將一部分精力重新轉移回集團層?面。
這家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互聯網公司逐漸意識到,自己已經成為一家「真正的大公司」。對馬云來說,事後嚴厲的處罰可以在一定時間內起到警示作用,激情澎湃
的演說有時也很令人動容,但如果沒有一套更科學的公司制度,它們都不能最終解決那些真正存在的問題,以及在業務不斷壯大的過程中潛藏的風險。
如今人們習慣於將馬云的阿里巴巴稱為「電子商務的帝國」。它的員工人數超過了兩萬人,涉及外貿B2B、B2C、C2C、第三方支付、物流、數據挖掘和
服務,以及開放式的電子商務服務平台,旗下有阿里巴巴B2B、淘寶集市、天貓商城、一淘網、支付寶、阿里云等多家子公司。
就在半年前,它還剛剛經歷了曲折的支付寶控制權的爭奪戰。作為勝利的一方,馬云控制下的阿里巴巴,可以享有數十億美元巨大市場估值中的大部分利益,這還僅僅只是就支付寶一項業務而言。
阿里巴巴集團在過去的12年中,逐漸形成了「集團+子公司」的公司治理結構。在集團層面,總裁辦公會總共設立了12位成員、採取「9+3」的結構。其
中9位集團高管包括馬云、彭蕾、CMO(首席市場官)王帥、CFO蔡崇信、參謀長曾鳴,以及邵曉鋒、金建杭、王堅、陸兆禧;另外的「3」則是指三家淘寶公
司的總裁—天貓商城總裁張勇、一淘網總裁吳泳銘、淘寶網總裁姜鵬。
所有涉及戰略方向、關鍵決策的重要事務,都會在總裁辦公會上進行討論。而在子公司層面,各個子公司都逐步設立了對應的董事長和董事會,子公司日常經營事務主要對自己的董事會負責。
在整個集團層面,還專門設立了一些服務與行政團隊,包括廉政、合規以及財務。
這樣的管理結構,用一位集團管理層人士的話形容,「有的地方很實,有的地方則很虛。」
對於日常事務的管理,阿里巴巴更多採取了「由下至上」的管理方式,無論是在淘寶、支付寶還是聚划算,它們都反映出了「虛」的一面。
一位接受採訪的聚划算合作夥伴說,在聚划算,即便只是統計達到參加聚划算活動要求的商家,包括商品類型、單品銷售成績、最低單價、庫存數量、物流能力,符合者數量同樣眾多。
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否進入最終的活動名單以及參加活動的頻次,都全依賴於聚划算店小二「自己的判斷和決定」。在淘寶,類似的情況則發生在店舖賣家的好差評管理、成交量統計等方面。
這些判斷或決定,或者出自行業經驗,或者出自其它因素。每月工資數千元的店小二,一念之間或許就可以掌握那些大賣家的「生死」。不能簡單認定這樣的
「不平衡」是導致滋生腐敗的原因,但管理層此前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所掌管的是一家「大公司」,這樣的問題需要在制度上尋找合適的解決方案,比如更科學、合
理地分配和管理員工的權?力。
強調「價值觀」是阿里巴巴集團多年來形成的另一種傳統。除了招聘、人事等日常工作以外,這家集團公司的HR部門還負有向員工灌輸價值觀的職責,比如
「擁抱變化」。在阿里巴巴,不僅員工崗位時有調動,工作地點也會在北京、上海或者杭州等地之間變動。大部分員工要麼接受,要麼則被認為是不認可公司的價值
觀,被HR部門反覆教育。
阿里巴巴宣稱提倡「擁抱變化」等一些價值觀,是為了保持公司上下的創業精神。但從公司管理層到HR部門,因為過於強調價值觀而忽視科學的公司制度建設,其起到的作用可能正在與它的初衷背道而馳。
很大程度上,正是這些日常管理方式,驅動了整個阿里巴巴集團業務的高速增長。但到今天,情況已經有所不同。在「自下而上」驅動業務增長的制度下,隱患會不時爆發,在發現嚴重問題時問責業務負責人,同時查處一批相關員工,總是帶來不可避免的人事地震。
一個目前在阿里巴巴集團管理層內部獲得普遍認可的看法是,公司在管理能力、組織能力、文化、資源的市場化及透明程度上,都出現了問題。其中的反思還包括,「如果覺得我們員工價值觀都是最好的,那就是自我麻醉了。」
這家公司正在作出一些改變。然而可以肯定、並且自始至終沒有發生變化的一點是:馬云正在俯視他的帝國,他的控制權更切實體現在了對高層管理人員的任命
上。阿里巴巴旗下子公司高管「閃電離職」已經多次發生,除了前B2B公司CEO衛哲、前支付寶總裁邵曉鋒以外,還包括前淘寶總裁孫彤宇等人。
衛哲在空降至阿里巴巴之前任職於百安居中國,邵曉鋒出身警察系統。在空降兵曾密集降落在阿里巴巴的2000年,馬云曾宣佈阿里巴巴進入緊急狀
態,COO關明生舉起裁員的利劍。馬云為之痛苦不已,他在打給一個同事的電話中說:「你覺得我是個不好的人嗎?這些人願意留在公司,現在因為我的決策失
誤,這些人要離開,這不是我想做的事情。」馬云曾對空降經理人的做法表示了反省,他說:「2001年時,我犯了一個錯誤,我告訴18位共同創業的同仁,他
們只能做小組經理,而所有副總裁都得從外面聘請。」
後來,阿里巴巴聘請的職業經理人大多離開。這在公司史上屬於常見問題:初創公司需要成熟的經理人來幫助它們解決公司管理問題,但這些成熟經理人往往自
己也成為了公司的問題,直到被迫離開。在中國互聯網公司歷史上,新浪和網易都曾面臨過職業經理人和創始人發生分歧乃至劇烈爭鬥的情形。另一種情形則是職業
經理人完成自己在初創公司完善管理的使命順利離開,但這家公司仍難以逃脫媒體詬病。
在阿里巴巴集團目前「9+3」的總裁辦公會中,彭蕾、王帥、蔡崇信、曾鳴、金建杭、陸兆禧、吳泳銘、姜鵬或為創始團隊成員、或者在最早期即加入阿里巴
巴。與「重新梳理公司制度」同時存在的,是這種典型的中國民營企業家式的擔憂。他們站在公司由創始團隊管理或是交由職業經理人管理的十字路口。現在看起
來,馬云仍將繼續選擇前者。
與這種對公司財富充滿某種不安全感相伴的,則是那場孤注一擲奪回支付寶控制權的行動,以及那些激烈的「反腐敗運動」:幾乎每一次反腐或其它類似事件,都伴隨著一次政治運動式的解除管理人員職務、開除相關員工,以及富有激情、令人印象深刻的事後演說。
「不是說我們的孩子有多壞。」一位管理層成員承認說,「現在的情況是,有一大袋子錢放在你的面前。我們可以理解這一點,但卻不能容忍這一點。」
3月12日,阿里巴巴集團宣佈了公司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中高層人員換崗,總計有22名管理人員被調動,其中涉及淘寶開放平台、天貓商家服務部、集團
戰略投資部等多個崗位。官方聲明充滿了積極態度,宣佈這是為了「培育阿里巴巴作為生態平台公司的開放、透明和穩定性」,同時也便於集團各個業務協同、組織
打通和人才流動。
阿里巴巴希望外界相信,這一次的崗位調動,與以往的「擁抱變化」有著根本的不同。不僅僅因為它是規模最大的一次,也是因為這是公司建立和完善內部管理制度的開?始。
管理層的決定是梳理所有公司,因為「都是在同一個市場環境中,不可能你有問題它沒問題」。對於聚划算貪腐事件的處理,僅僅只是計劃的一部分。而這個計劃,自2011年的B2B公司CEO衛哲離職開始,就已經開始醞釀。
這種馬云式的擔憂出現在中國許多正處於高速發展中的私營公司中。出於對財富的不安全感,私營業主們多少都會有意識地去保護自己的公司不被侵害,而這樣的意識需要更科學的管理手段作為輔助。
一個樂觀一點的想法是,阿里巴巴公司開始建立一種真正的現代公司制度—至少看起來,它正在走出第一步。對於這家「私營」色彩依然濃厚、並且位列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互聯網公司榜單的集團公司而言,這樣的嘗試將不可避免地帶來樣本效應。
馬云保衛公司的手段
設立廉政部
阿里巴巴廉政團隊所佔員工總數的比例,幾乎是所有民營企業中最高的,其負責人為創始團隊「十八羅漢」之一蔣芳。
高層輪崗
就像國資委任命央企主管一樣,馬云經常隔上一個週期便將各個子公司的高管進行互換,最近的一次發生在3月,阿里巴巴集團宣佈了公司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中高層人員換崗,總計有22名管理人員被調動,其中涉及淘寶開放平台、天貓商家服務部、集團戰略投資部等多個崗位。
幹部培訓
阿里巴巴集團正在將內部「幹部培訓」和公司組織的完善,作為2012年的重要工作。
強調價值觀
強調「價值觀」是阿里巴巴集團多年來形成的另一種傳統。除了招聘、人事等日常工作以外,這家集團公司的HR部門還負有向員工灌輸價值觀的職責,比如「擁抱變化」,不合標準的人則會被HR反覆「教育」。
任命創始團隊管理
在經歷了職業經理人之痛後,馬云更傾向於任用創始團隊的信得過的人來參與集團管理。這是種典型的中國民營企業家式的擔憂。
改善部門細則
以出事的聚划算為例,在半年內提出了多項內部管理細則,以提高透明度,減少尋租空間。
處理部門負責人
一旦一個子公司發生腐敗問題,馬云會以運動式的風格追查部門負責人的領導責任。
開除並起訴貪污員工
就在2012年初,一名被稱為「小闖」的聚划算員工,因為收受賣家賄賂被淘寶列入「永不錄用」的名單,還被法院判定賠償淘寶公司300萬元。
美國商業反腐法律
《海外反腐敗法》
該法於1977年制定,旨在限制美國公司賄賂國外政府公職人員的行為。該部法律一方面加強了美國公司及在美國上市的公司的財會制度,另一方面對判定賄
賂罪成立後的公司作出了詳細的處罰規定。在這部法律中,判定是否賄賂的重要標準是「是否為了影響別人的決定或為了得到相對於競爭對手的優勢而支付費用」,
以此把賄賂與公關費—「確保貨物能夠通過海關而支付的費用」—區別開來。
中國商業反腐法律
《反不正當競爭法》
1993年獲通過,第二章第八條規定經營者不得採用財務或者其它手段進行賄賂以銷售或者購買商品,在賬外暗中給予對方單位或者個人回扣的,以行賄論
處,對方單位或者個人在賬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賄論處。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構成犯罪的,監督檢查部門可以根據情節處以1萬元以上20萬元
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予以沒收。
《關于禁止商業賄賂行為的暫行規定》
1996年頒佈,對實際經營行為中各種具體的以收受回扣、商品購銷讓利、收取佣金以及贈送現金或禮物等形式出現的行賄、受賄進行了規定,量刑和處罰與《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章第八條相同,同時規定商業賄賂行為由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監督檢查。
大公司反腐案例
2011年
強生全球行賄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指控文件稱,強生通過賄賂伊拉克、希臘、波蘭和羅馬尼亞等國家的醫生和向有關醫療組織支付回扣的方式獲得業務合同,隨後英國欺詐
重案辦公室也對上述指控展開調查。強生CEO威廉·韋爾登後稱,「強生已經進行了非常重大的修正,努力規範我們的行為,並承諾盡一切所能保證不會再次發
生。」
2007年
沃爾瑪CEO被指受賄
沃爾瑪CEO Lee
Scott被一名前員工舉報違反了公司道德政策,接受了一個供應商提供的旅遊、輪船折扣和珠寶,但指控最後並未成立。沃爾瑪的道德政策非常嚴格,它禁止公
司管理人員從供應商或是那些希望和沃爾瑪做生意的公司那裡接受任何禮物和費用。為了防止個人利益損害公司利益,沃爾瑪還要求美國供應商到位於阿肯色州本頓
維爾總部全透明的談判間與採購買手見面。
2009年
可口可樂中國瓶裝廠受賄
可口可樂公司亞洲最大瓶裝廠上海申美飲料食品有限公司的兩名市場部員工涉嫌受賄被警方調查,行賄方是與申美合作的廣告公司。為獲得廣告投放,廣告公司
向兩名員工行賄數十萬元。兩名員工被起訴後隨即被申美解僱,但是針對申美的管理疏漏問題,有關部門的處罰決定並未見諸報端。可口可樂則強調,此次事件是個
別員工的個人行為。
雅虎的股東們應該感到高興—在這筆交易後,雅虎將從這筆交易獲得大約40億美元的稅後收入。
聯想到雅虎不斷喪失中的市場份額,一直低迷不振的股價,以及目前群龍無首的高管層,沒有什
麼比它將獲得一筆實實在在的現金收入更能激勵它的投資人了。而阿里巴巴的二股東軟銀也樂得
坐享其成,分享阿里巴巴估值上揚帶來的收益—2005年時阿里巴巴集團估值為25億美元,而現在 這一數字已經翻了14倍。
馬云終於實現了他的願望。他早就對7年前的那場交易耿耿於懷。兩年來,經過了幾次談判的破裂
,阿里巴巴終於換來了自由—儘管此次只是回購了雅虎手中所掌握的股票的一半,但馬云及其團
隊也終於得到了超過半數的投票權。對於一家公司的創始人來說,沒有什麼比守住自己在公司的
話語權更讓他感到安慰的了,即使這將花去他高昂的代價才能從大股東手中購回那一半股份。
仔細琢磨起來,這件事也沒有看上去那麼皆大歡喜。馬云在過去的一年做出了太多的重大決定, 現在看上去都已取得或接近勝利。
先是把支付寶的所有權從集團轉移到自己公司名下;接著,向港交所遞交了阿里巴巴網絡公司
(B2B)私有化的申請;同時,它旗下的淘寶一拆為三,商城改名為天貓。馬云的帝國在不斷膨脹
,每一部分業務幾乎都在相應的領域稱王,估值不可小覷,他也依靠這種強大獲得了相應的談判
能力。當然,這種強大也變相帶來了一些插曲,比如天貓的「十月圍城」之痛。
阿里巴巴集團的估值已達到350億美元,在中國的互聯網公司中,市值能排到它前面的也只有?騰訊 和百?度。
看上去,馬云的目標邏輯很簡單,就是把旗下的業務規模不斷擴大,成為相關領域中的市場冠軍 ,為日後整體抑或分別拆分上市埋下伏筆。
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馬云必須沒有閃失。畢竟,最近幾筆交易的現金支出規模都相當龐大, 馬云不得不動用貸款及再融資等手段才能獲取變大的籌碼。而就像謝文所問的,最後用估值減去 負債,集團整體上市還值不值?
阿里巴巴未來如果上市,它的盈利規模和核心競爭力將與亞馬遜等國際巨頭形成直接的競爭對比 。但是,相比之下,它的力量還顯得薄弱,恐怕並沒有跟上其估值增速的步伐。
雅虎在3月份向SEC遞交的一份文件暴露了阿里巴巴集團的盈利規模—從2010年9月30日至2011年9 月30日,集團實現淨利潤3.39億美元,而上一年同期僅為4226萬美元。
它旗下B2B公司業務在去年淨利潤約為2.7億美元,貢獻了多數利潤,但從前景看恐怕是集團內最
沒前途的資產,在今年第一季度的淨利潤同比下滑了25%。而淘寶和天貓雖然交易額龐大,估值也
相當高,但是中國整體的電子商務都還處於低利潤競爭的狀態。而其他的幾塊業務規模尚小,在
亞馬遜的對比之下還相形見絀,比如阿里云,從服務和盈利模式上還無法與亞馬遜等肩—談及未 來,阿里巴巴的技術實力及創新能力尚面臨考驗。
過去一年的幾筆交易將使阿里巴巴置於這樣的情況之中—如同一些分析師所說,缺少實質性的現 金儲備,可能使阿里巴巴集團在未來喪失其在一些領域中的競爭優勢。這些擔憂讓馬云拼盡全力 奪回股票的交易顯得並不那麼完美。
經過漫長而複雜的較量之後,阿里巴巴集團CEO馬云終於贏回了對公司的控制權。
5月21日,阿里巴巴集團與美國雅虎公司聯合宣佈,雙方已就阿里巴巴股權回購一事簽署最終協議——按照對公司總體350億美元的估值,阿里巴巴集團將動用63億美元現金和不超過8億美元的新增阿里巴巴集團優先股,回購雅虎手中持有的阿里巴巴集團20%股份。
回購完成後,購回的20%阿里巴巴集團股權將被註銷,在新的股權結構下,阿里巴巴管理層及員工持股將升至42%,成為第一大股東;而軟銀持股上浮至35%,雅虎持股23%,從阿里巴巴集團第一大股東變成第三大股東。
接下來的六個月,馬云的任務不輕鬆。根據協議要求,阿里巴巴集團需在六個月內籌措63億美元的現金以完成交易。阿里巴巴的融資能力是對這一交易 的大考驗。雅虎方面表示此前已對此進行盡職調查,但他們也做了「最壞的準備」。「如果(阿里巴巴)融資出現問題,那麼此次股權交易的規模也可以減少到 10%。」雅虎公司代理CEO羅斯·列文森(Ross Levinsohn)在5月21日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上表示。
列文森還透露了談判中的一個細節——阿里巴巴管理層向雅虎明確表達了「一次性回購股份至少是20%」的底線。20%很關鍵。只有拿到20%股權,阿里巴巴管理層及員工才能從雅虎手上奪回第一大股東的位置。
此前,雅虎手握40%的阿里巴巴股權,而馬云從不掩飾自己對拿回公司控制權的渴望。從前年開始,每況愈下的雅虎就在公開尋找買家——可以整體出 售,也可出讓部分資產。這為馬云通過回購阿里巴巴股權來奪回控制權提供了機會,但沒有多少人相信他能成功,因為資本市場普遍的印象是馬云沒錢。
列文森回顧說,在過去的兩年半裡,雅虎一直就如何退出的問題,與阿里巴巴以及其他公司進行著「非常複雜而謹慎」的談判。
雅虎持有的阿里巴巴集團股票到底值多少錢?350億美元的估值高不高?除了賣回給阿里巴巴管理層,雅虎就找不到更好的交易對象或者更好的價格了嗎?馬云找到錢了嗎?
回答這一切問題的關鍵,在於雅虎。正是雅虎在這場回購交易中從強硬轉向妥協,推動整盤棋局朝著對馬云有利的方向不斷演變,使得馬云最終能以 350億美元的較低估值成功奪回控制權。63億美元很多,但對馬云不是大問題,因為市場上有足夠多的投資者相信,未來阿里巴巴集團整體上市時,可以獲得比 350億美元高得多的估值。
截至發稿前,財新記者從多位接近交易的知情人士處獲悉,阿里巴巴正與國開行和另外數家機構組成的財團分別洽談兩筆各約20億美元的貸款和股權融資,加上之前阿里巴巴集團私有化時銀團超購的貸款及公司現金,阿里巴巴已基本搞掂了大部分的融資。
這將給阿里巴巴集團帶來還貸壓力。但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陶然表示,「阿里巴巴強勁的現金流將為我們借貸提供支持。」可以預見的是,阿里巴巴會勒緊褲帶,並加快整體上市的步伐。
沒錢找錢
還在2011年底,市場上傳出阿里巴巴正與雅虎洽談回購股權交易的消息時,多位熟悉馬云的硅谷人士就在與財新記者的會談中表示了對這一交易的不看好,原因很簡單,「馬云沒錢」。
這也是投資界的普遍看法。
事實確實如此。多位接近阿里巴巴股權回購談判的消息人士近日向財新記者證實,直到雙方簽訂合約,這份回購協議涉及的63億美元現金目前還沒有完全到位,阿里巴巴集團的對外融資仍在進行中。
雅虎對這一點心知肚明。在這次交易前,他們最擔心的也是阿里巴巴能否找到足夠的錢完成交易。「我們對阿里巴巴的融資能力做過盡職調查,同時也直 接詢問過阿里巴巴的管理層,他們認為問題不大。」羅斯·列文森5月21日向分析師表示。「如果出現問題,最壞的結果是我們只賣10%。」他補充說。
這場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回購,最終居然談成了。經過近一年的猶豫和抉擇,雅虎同意一次性向阿里巴巴集團賣掉手中的一半股權,這也是阿里巴巴一方提出的底線要求——這能確保以馬云為核心的管理層獲得公司控制權。
從雅虎事後對協議的解釋來看,這還是在雅虎對於阿里巴巴的融資能力並沒有絕對把握的情況下達成的協議。而且,350億美元的估值並不高。這顯示儘管雅虎去年一直在尋找買家,但並沒有找到比阿里巴巴出價更高的投資者。也許,就沒有其它投資者。
馬云最大的籌碼是他擁有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他可以用股權質押來獲得貸款,也可以尋找其它股權投資者,但阿里巴巴還是一家未上市公司,這個 交易的關鍵,在於馬云要讓銀行或其它可能的機構投資者相信,阿里巴巴集團未來上市,能夠獲得一個比這一次350億美元更高的估值。
包括花旗、美林、巴克利在內的多家投行研報稱,回購交易對阿里巴巴給出350億美元的估值,與之前的預測基本接近。美國投資公司Gabelli & Company的分析師哈里斯(Brett Harriss)也認為,估值很難,因為阿里巴巴作為非上市公司,很難準確瞭解它到底有多大的盈利能力,也不太清楚它的業務準確構成,總體來說「對雅虎在可接受的範圍,因為估價畢竟是基於之前銀湖等私募和阿里巴巴的交易來計算的」。
也有很多人不這麼看。「350億美元的估值實在是太低了。」法國里昂證券分析師詹姆斯·李(James Lee)認為,阿里巴巴在這次談判中明顯處於上風。另有業內人士通過比較阿里巴巴與百度的收入與估值得出了同樣的結論。2011年阿里巴巴的總收入為23.4億美元,高於同期百度的總收入22.7億美元。而騰訊則為45.2億美元。
在年報披露前後,百度的市值超過500億美元。儘管遭遇數週的持續下跌,百度最新市值也達427億美元,比阿里巴巴350億美元的估值高出許多。
一個相對較低的估值,對於當下進入的投資者來說,只要阿里巴巴集團的業績還在繼續穩定增長,資本市場的大勢不差,就意味著未來會獲得更大的盈利空間。
除了第一階段通過現金和優先股獲得雅虎手裡20%的股權,回購協議也明確了回購程序的剩餘框架。
「如果阿里巴巴集團在2015年12月前進行IPO,阿里巴巴集團有權在IPO之際回購雅虎持有的剩餘股份中的50%——即10%阿里巴巴集團 股份,或允許雅虎在IPO時出售。其次,在IPO禁售期後,阿里巴巴集團須向雅虎提供登記權,並在雅虎認為適當的時機協助其處置所持有的剩餘股權。 」
這是外界首次聽到阿里巴巴集團整體上市有可能執行的一張時間表。在這次回購之後,何時真正上市,將交給由管理層主導的董事會說了算。而阿里巴巴集團為這一輪迴購所做的巨額融資,已注定了阿里巴巴的整個上市,不會再讓人等待太久。
因此,當下的估值越低,讓投資人判斷「大有可賺」,馬云就越容易用股權換回融資。矛盾是,馬云所需的這個較低估值,必須得到賣家雅虎的認可。但眼下正希望通過退出讓這筆投資變現的雅虎,憑什麼要損失自己的利益?
「雖然這次估值這麼低,而且還有如此高的稅(約相當於通過交易獲得收益的38%),但在目前的背景下,已經是雅虎作為投資者能得到的最好的結果 了。」詹姆斯·李認為,雅虎與阿里巴巴達成的回購協議,幾乎是一種「城下之盟」,但導致這一結果的幕後力量是雅虎的投資人,「他們在經歷了這麼多事情之 後,都希望趕緊從雅虎脫身——把能變現的資產趕快變現。」
一開始著急的是馬云
「將對阿里巴巴的投資部分變現,這是對股價有利的事情,最終可以將投資收益回饋給股東。但我還是吃驚於雅虎願意在公司IPO之前就賣到這麼大的一個份額。」Susquehanna 分析師赫爾曼·梁(Herman Leung)在其研報中這樣評價回購方案。雅虎的股價在回購交易後應聲而漲。
而雅虎給阿里巴巴管理層的優厚條款,還不止於「大幅放棄IPO套現利益」這一件事。
面對沒錢的馬云,雅虎慷慨同意給其留出半年的融資時間,這意味著用投資回報回饋股東的事並不能馬上兌現,此外,雅虎還答應讓阿里巴巴管理層用8億美元的優先股來充抵現金。
多位分析師都在研報中表達了對雅虎簽下這份「城下之盟」的失望之情。
失望歸失望,雅虎的投資人內心也很清楚,雅虎自身的迅速衰落,是其在這場談判中喪失控制權的根本原因。
2005年8月,雅虎宣佈用總計6.4億美元現金、雅虎中國業務以及3.6億美元現金從軟銀購得的淘寶股份,交換阿里巴巴40%普通股。這一讓雅虎股東普遍看不清楚戰略意圖的投資項目,卻意外地成為日後真正支撐雅虎公司檯面的最有價值的資產。
當然,雅虎投資人也不只一次地抱怨過,「都五六年的時間過去了,從來沒看到這筆投資對股東有過任何真正的價值回饋。」
有關退出的談判始於雅虎的第三任CEO——卡羅爾·巴茨(Carol Bartz)掌握公司的時期。此後的談判不乏引人入勝的戲劇性情節。
一開始,佔據優勢地位的是雅虎。阿里巴巴集團管理層對外從不迴避自己強烈的回購訴求,馬云本人也多次在公開場合談及與雅虎的談判情形——不是吃了閉門羹,就是「對方在最後一分鐘退出談判」而失敗收場⋯⋯
2010年9月,巴茨借媒體炮轟馬云,對回購提議表示強勢拒絕。此後雙方關起門來談判,雖然依舊分分合合吵吵鬧鬧,卻從未終止對話。
就在馬云積極尋找回購可能性時,雅虎自身卻一步步陷入內外交困的局面。2010年10月,距離巴茨首次主動公佈雙方就回購談判陷入僵局不足一 月,《華爾街日報》報導稱,美國在線(AOL)就「收購雅虎」一事正在與包括銀湖(Silver Lake Partners)、黑石(Blackstone Group LP)在內的數家PE機構接觸的消息。雅虎有可能被「私有化」的消息,令其股價在消息見報後的次日即大漲12.92%。但這對馬云卻是一個很壞的消息:阿 里巴巴第一大股東有可能旁落的危險加劇了阿里巴巴回購的緊迫性。如果阿里巴巴股權落入PE或者競爭者手中,後果不堪想像。
「馬云折扣」
2011年6月,阿里巴巴董事長馬云公開宣佈以VIE(即為滿足中國國內的監管條件,通過一組協議來規定外資控股公司與中國境內持牌公司之間關 係,簡稱協議控制——編者注)不符合央行發放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政策為由,單方面中止了旗下支付寶與外資之間的協議控制關係,馬云與阿里巴巴外資股東雅虎和 軟銀的矛盾公開化。
事實上,根據財新記者調查,早在2010年8月6日,馬云已悄悄將支付寶股權從集團手中全部轉讓給由馬云控制的浙江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最終,這一事件以阿里巴巴承諾支付寶未來上市時對外資股東支付20億美元至60億美元的賠償,作為瞭解決方案。
但馬云先斬後奏的作法顯示雅虎作為大股東,實際上已沒有能力約束阿里巴巴管理層的行為。而馬云奪回控制權的強烈願望也使得雅虎手中持有的阿里巴巴股權打上了「馬云折扣」。有意於成為阿里巴巴股東的投資者將不得不小心,避免成為第二個雅虎。
2011年5月,據福布斯網站的報導,馬云曾於2011年初向雅虎提出新一輪收購方案,欲以35億美元收購後者持有的15%阿里巴巴股權,被雅虎拒絕。按照這一流產的交易報價,阿里巴巴集團整體估值大約在235億美元左右。
2011年9月,巴茨與雅虎股東層的關係已經惡化至冰點,最終董事會決定解僱巴茨,雅虎CEO由首席財務官莫斯(Tim Morse)臨時接任。
巴茨的去職使雅虎管理層陷入動盪,但這對馬云卻是一個積極信號,因為送走了強硬的巴茨,意味著他的好運氣也許要來了。「我們對雅虎非常有興趣, 因為阿里巴巴集團對雅虎很重要,而雅虎對阿里巴巴也同樣如此。」2011年10月,馬云在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的一個論壇上說,「現在有很多人感興趣,我們也 和他們進行過會談。」
就在馬云不斷對外發出「對收購雅虎和雅虎的資產感興趣」信號的同時,在雅虎內部,股東對公司運營業績的不滿之聲一浪高過一浪。有分析師甚至喊出,「對許多投資者來說,雅虎當前的業績狀況並不重要,他們更希望看到的是雅虎被收購。」
而同月,「楊致遠要聯合私募基金將雅虎私有化」的傳聞開始在市場上瀰漫。儘管時任CEO的楊致遠本人並沒有公開回應,但外界普遍分析認為,此舉可能是這位公司創始人在雅虎遭到華爾街拋棄後,頗為悲壯的「最後一搏」。「私有化」傳聞徹底激怒了投資人。
隨後,雅虎投資者中著名的激進派——投資公司Third Point的 CEO丹尼爾·勒布(Daniel Loeb)多次致信雅虎,要求改組董事會,並更換管理層。
雅虎公司於2012年1月4日宣佈任命前PayPal公司總裁湯普森(Scott Thompson)為新一任首席執行官。兩週後的1月17日,雅虎公司又宣佈楊致遠從董事會辭職。雅虎稱,楊致遠同時也已從雅虎日本和阿里巴巴集團辭職。
新換的CEO並沒有贏得投資人太長時間的歡心。丹尼爾·勒布所在的公司,因對公司改組董事會的進程表示不滿,不惜舉報湯普森學歷造假轟其下台。 一位接近回購談判的消息人士對財新記者透露,於5月14日離職的湯普森,在這場回購談判中起了決定性作用。他主導放棄了此前曾被提議的「現金充實剝離」的 退出方案,而「探索一種簡化交易結構」,並不再在避稅問題上過多糾結。
雅虎的迅速衰落令其股東更急於兌現投資收益,在管理層持續震盪中雅虎投資者已經在公司明顯佔據上風,而在此過程中,顯然雅虎並沒有找到一個比馬云更好的買家。最終,為了盡快安撫投資者日益升級的恐慌情緒,雅虎與阿里巴巴集團達成了現在的5月協議。
在此之前的2011年9月,阿里巴巴集團以350億美元的估值向包括云鋒基金、俄羅斯風險投資公司DST、銀湖等基金公司出售了大約5%的管理 層及員工持股。而雅虎在此次的回購中直接參照了這一估值。扣去38%的高額稅費,雅虎一次性可以到手的現金收入大約只剩下40億美元。不過對於急不可待的 雅虎投資人來說已經足夠,「也不指望能拿到更多了」。
為什麼阿里巴巴股權在雅虎手中賣不出高價?美國投資公司Gabelli & Company的分析師哈里斯認為,阿里巴巴是雅虎的三大主要資產之一,考慮到亞洲市場潛力,這一資產很有吸引力。「但從投資者保護角度看卻存在風險,之 前支付寶的事已經顯示出來了,阿里巴巴在不同的司法環境下,同時阿里巴巴有非常具有領袖魅力的馬云,這既帶來巨大機會,也面臨政治和商業風險。」哈里斯 說。
錢從哪來?
但「馬云折扣」僅對雅虎存在,在馬云手裡就是另一番景象。阿里巴巴的融資之路先冷後熱。
多位接近阿里巴巴融資談判的消息人士向財新記者證實,過去數年中,為了籌備回購,馬云從未停止對外融資的嘗試,無論中資還是外資的銀行或機構, 都是馬云談判的對象。然而最初幾年,融資的進展緩慢。「馬云要求的數額太大,我們提供不了這麼多資金,後來就沒有繼續接觸。」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資銀行 內部人士回憶說。
2011年9月,阿里巴巴集團在前述交易中以約350億美元的估值對外出售了大約5%的管理層及員工持股。這項被阿里巴巴公司內部命名為「黎明 計劃」的股權出讓,最大作用是給這次雅虎與阿里巴巴的交易提供了估值參照,而入股的機構則自願將投票權全部交給阿里巴巴管理層。
2012年2月初,阿里巴巴邀請銀行參與總額在30億美元的雙檔貸款項目——其中包括10億美元三年期定期貸款和20億美元12個月期過橋貸 款。此後又傳出消息稱,銀行方面認購的態度踴躍,而阿里巴巴獲得口頭或書面的貸款承諾,傳聞中的數字則一直在不斷攀升——從最初的16.5億美元,到後來 25億美元。就在回購方案公佈的第三天,路透社的報導稱,這起有十幾家銀行組成的銀團貸款,總額已達到40億美元。
阿里巴巴集團對於這筆融資的目的早有公開解讀——將首先用於對阿里巴巴B2B的私有化項目。今年2月阿里巴巴集團與阿里巴巴B2B公司聯合宣 佈,阿里巴巴集團建議以協議安排的方式,出價最多196億港元(約合25億美元)收購其未持有的阿里巴巴股票,並撤銷阿里巴巴的上市地位。
阿里巴巴完成股權回購需要63億美元現金,根據此次與雅虎訂立的協議,這一融資任務必須在未來六個月內完成。阿里巴巴的資金缺口很大。
一位來自阿里巴巴股東方的人士5月22日對財新記者表示,阿里巴巴集團可能主要通過發行可轉債的方式完成剩餘融資任務。而財新記者從阿里巴巴集 團內部獲知,發債將繼續參照350億美元的估值標準。情況每天都在變化。到了5月23日,一位接近談判的消息人士又向財新記者透露,阿里巴巴集團正與國家 開發銀行就貸款進行談判,最多可能從後者獲得20億美元。該消息人士透露,雙方之所以「有的談」,是因為國開行開出的貸款條件比別家更好,而且未來阿里巴 巴集團與國開行之間磋商的將是「一攬子的合作計劃」。
在這筆「單談」的融資中,阿里巴巴計劃向國開行申請貸款20億美元——分為三年期和四年期兩筆,各10億美元。這一消息也得到了多位銀行界人士 的證實。此外,前述阿里巴巴消息人士向財新記者暗示,私有化所做的融資應該還能為此次回購節餘部分資金,而且完成私有化的阿里巴巴B2B公司名下的現金, 未來亦不排除將貢獻給此次股權回購。據阿里巴巴B2B公司一季度財報,截至2012年3月末,公司賬面銀行現金存款為117億元人民幣,約合18億美元。 因此,一位阿里巴巴內部人士對財新記者表示,雖然融資還在進行中,但壓力並不如外界傳言的那麼大。
「不出意外,國開行的20億美元貸款,應該在6月初就會對外公佈。」前述消息人士透露稱,目前阿里巴巴集團針對回購已完成的融資數額可觀,除了 國開行的20億美元貸款,阿里巴巴已獲得的股權融資也已超過20億美元,加之2月份14家銀團的貸款剩餘以及公司自己的現金儲備,第一期回購所需要的63 億美元現金,不日就將到位。
陶然則表示,在構建本次交易的債務結構時,集團「一直都很謹慎,將保持比較保守的槓桿率」,且阿里巴巴集團的「還債壓力不大,因為阿里巴巴集團強勁的現金流將為借貸提供支持」。
馬云從政府主辦金融體系融資之途不止一軌。財新記者採訪獲知,中投(CIC)正與阿里巴巴集團談判,有意購入不超過20億美元的股權。
不過,這些融資進展尚未得到官方證實,未來還可能受到各種變數的影響。阿里巴巴集團何時、選擇在哪裡上市,依然是疑問。馬云一方面要繼續重建自 己在投資界的負責任印象,同時還要祈禱資本市場的氣候持續轉好。畢竟,就當下情況看,投資者對高科技股的熱情有消退跡象,連萬眾期待的facebook的 IPO都遭遇了破發。
「阿里巴巴作為一家科技公司,本身沒有什麼硬資產可以做抵押,所以銀團在考慮給他貸款時,必須考慮到這一層投資的風險。」針對阿里巴巴與國開行洽談貸款一事,國開行貸款評審委員會一位專家對財新記者表示。
在融資完成後到上市前,阿里巴巴將過一段緊日子。阿里巴巴集團2012年初已對外宣佈,今年是公司「休生養息」年,集團全年員工淨增長數將保持在200人左右的超低規模。
一位阿里巴巴內部人士向財新記者證實,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淘寶將逐步削減每年數十億元的市場推廣費用,這將有助於集團減輕還貸壓力。阿里巴巴最近還將集團所有公司的後端部門,技術、運維和支持統一由集團直管,之後有可能裁減冗員。■
從幸福牽手到和平分手,搜狗與阿里巴巴這段戀情維持了兩年。如今,阿里巴巴獲得超過千萬美元回報,搜狗則渡過安全期,尋求一個更大的發展。
看似平靜的和平「分手」背後,仍隱藏著不小分歧。搜狗CEO王小川發給全體員工內部郵件如此解釋此次回購:隨著搜狗戰略升級,預期阿里難以在戰略層面繼續加強對搜狗支持。
互聯網分析人士洪波表示,阿里巴巴入股搜狗以來,2年多時間雙方實際上並未達成任何實質性的戰略合作,搜狗並未從阿里巴巴獲得戰略支撐。資深媒體人程苓峰表示,搜狗已經渡過安全期,阿里巴巴退出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一名深喉向騰訊科技提示,搜狗與阿里巴巴這一談判已進行了很久,阿里巴巴的使命已階段性完成,未來搜狗將謀求有更大動作。
分手解讀:搜狗與阿里合作兩年無實質進展
搜狐近日提交文件顯示,搜狐將從阿里巴巴手中回購所持搜狗在外流通股本總量10.88%,收購價格為2580萬美元。這距離阿里巴巴1500萬美元 入股不到2年時間,這似乎是一筆看似不錯的生意:阿里巴巴獲得175%的投資回報,而搜狗則獲得1500萬美元用於兩年的發展。
不過,相比兩年前雙方合作時的高調宣傳,此刻搜狗與阿里巴巴都顯得異常安靜。搜狗官方表示,目前沒有進一步消息可以披露。阿里巴巴方面則回應說,此事更多應向搜狗諮詢。
搜狗CEO王小川內部郵件也顯示雙方分歧。王小川寫到:「隨著搜狗的戰略升級,預期阿里集團難以在戰略層面繼續加強對搜狗的支持。經協商,搜狐將回購阿里所持有搜狗股份。 」
王小川並未做更多說明,搜狗官方僅表示,目前沒有進一步消息可以披露。阿里巴巴方面則回應說,這事應更多向搜狗諮詢。云峰基金仍持有搜狗股份,云峰基金創始人虞峰表示,自己正在國外,還不太瞭解具體情況,不便就此事作出表態。
對此,一位搜狗離職員工向騰訊科技表示,阿里巴巴已經失去利用價值,從具體業務來說,不僅搜狗搜索與阿里巴巴旗下一淘網存在一定的競爭關係,而且一淘使用的技術也不僅僅來自搜狗,還來自雅虎中國和微軟Bing,搜狗並未從中獲得多少好處。
分析認為,回購股票後的搜狗將加快上市進程,搜狗的員工也將受益。目前搜狗員工持股比例為10%到15%,未來這一比例也將大幅提升。「對於阿里巴巴來說,當前正在私有化和回購雅虎所持股權,比較缺錢,而且投資搜狗並非核心業務,出售股票在情理之中。」
一名深喉向騰訊科技提示,搜狗與阿里巴巴這一談判已進行了很久,阿里巴巴的使命已階段性完成,未來搜狗將謀求有更大動作。「多注意觀察搜狗產品方向動態。」
曾經的合資內幕:周鴻禕破局,馬云救局
實際上,阿里巴巴與搜狗的這段姻緣與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禕有很大關係,甚至在2010年搜狗的分拆過程中,周鴻禕也扮演了至關重要的「破局者」角色。
2010年初,谷歌宣佈退出中國市場,讓搜狐CEO張朝陽對搜索引擎再次看到機會。周鴻禕向張朝陽提出合作方案:希望張朝陽把搜狗旗下的瀏覽器業務 轉給360,同時360和搜狐成立一家合資公司專做搜索引擎。身處其中的王小川卻著了急。他認如果沒了瀏覽器,搜狐就失去對流量控制能力,最終也會喪失在 合資公司中的話語權。
環視周圍,百度佔據大部分份額不可能合作,騰訊旗下有搜搜,唯有阿里巴巴是理想選擇。2010年5月份王小川去杭州遊說馬云,稱聯手對抗百度自然對阿里巴巴有好處,最終倉促促成這一合作。這不僅使周鴻禕戰略佈局落空,也讓360成為搜狗強勁競爭對手。
不過,雙方牽手近2年來,卻很少有實質合作,不僅搜狗與淘寶合作推出安全網購瀏覽器聲音大雨點小,而且阿里巴巴還涉足購物搜索,其旗下一淘與搜狗搜索存在一定競爭關係。
傲游CEO陳明傑表示,搜狗與阿里巴巴競爭增多,價值觀不同,產生分歧很正常。互聯網分析人士洪波指出,當初馬云投資搜狗完全是應急,是在360幾乎與搜狐達成協議,王小川反對情況下倉促上馬的合作。實際上,阿里入股2年來雙方戰略合作並不多,仍然是各做各的。
資深媒體人程苓峰表示,搜狗搜索流量提升並非來自阿里巴巴,而是依託自身輸入法和瀏覽器,阿里並未體現出戰略價值,而且淘寶購物搜索和全網搜索是兩個概念。搜狗渡過安全期後,回購阿里所持股票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未來:360與搜狗或必有一戰
據瞭解,搜狗今年第一季度已實現營收2300萬美元,較2011年同期增長184%。搜狗在分拆之後連續7個財政季度,保持了23%複合增長率。同 時,搜狗員工已突破1000人。搜狗今年下半年將對搜狗輸入法、搜狗瀏覽器、搜狗搜索重大升級,並將發佈若干款PC和無線產品。
在王小川的戰略藍圖中,搜狗要做的不是以搜索去正面顛覆百度,而是通過打造「客戶端入口+泛搜索」模式,從百度外圍向其內滲入,通過用戶在「入口」上的輸入行為,來分析數據將用戶細分,再將「入口」流量精準的導入到各個分發應用中,從而借助可變現的應用來商業化。
不過,在搜狗繼續做大並挑戰百度的過程中,有一個繞不開的對手360。雙方在壯大過程中均成了百度的「護城河」。搜狗和360都有各有的方法獲取用戶信息,為他們匹配上精準的廣告,但兩者在瀏覽器和搜索市場上存在很大競爭。
從國內瀏覽器市場趨勢看,短短2年時間IE從份額90%下跌到50%多,360佔據20%多市場份額,並通過瀏覽器及網址導航獲取大量收益。搜狗也 佔據近8%的份額。搜狗高管楊洪濤曾表示,隨著本土瀏覽器產品質量提升,非IE的瀏覽器份額還會大幅提升,瀏覽器價值將進一步呈現。
瀏覽器作為變現重要手段越來越重要,也使得360和搜狗矛盾將更加深化。科技博客云科技曾撰文分析稱,360和搜狗是兩家在模式上類似的公 司,360要向百度發起挑戰,須徹底打敗搜狗,搜狗期望通過瀏覽器力量擠佔百度搜索份額,卻在擴大瀏覽器份額道路上遇到360這個天花板,二者必將有一場 較量。
這對未曾牽手的 「戀人」曾有過一次較量,去年底一直順風順水的搜狗就遭360阻擊,搜狗從研發到市場人員均經歷「戰鬥」。在交手中360輕車熟路,搜狗則狼狽迎戰。
據稱與搜狗頗有些淵源的360已被王小川列為頭號對手。王小川曾對外表示,對於360採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態度,埋頭苦幹,努力提升核心產品競爭力。但如果非要有人跟搜狗打架,搜狗肯定會毫不客氣地接招。
不過,目前的360並沒太多精力糾纏於搜狗,周鴻禕正在手機戰場上與雷軍「酣戰」。一直到昨天深夜,周鴻禕還在為360特供機發佈會做最後準備,對搜狗這段「分手戀情」並不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