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七十七年歷史的義美食品,連續躲過三聚氰胺、瘦肉精與塑化劑等食品汙染事件衝擊,連馬總統都來參觀義美獨到的食品實驗室,但總經理卻大呼:「不是靠實驗室躲過塑化風暴!」究竟義美如何為食品安全把關? 撰文‧林讓均 上周五,義美食品總經理高志明,成了全台灣最忙碌的食品大老!不僅忙著接待總統馬英九、經濟部長施顏祥與衛生署長邱文達等一批官員,也忙著應付排隊要採訪 他的眾家媒體。大家問他的第一個問題都是:「在台灣食品大廠一個個中箭落馬時,義美為何能躲過這次震驚全球的塑化風暴?」把時間推回六月初,正當食品大廠 一家家被捲入風暴,義美雖然置身事外,但高志明卻仍嚴陣以待、緊盯新聞與政論節目,當他看到媒體紛紛傳出「義美斥資六千萬元建置實驗室,因而躲過三聚氰 胺、瘦肉精與塑化風暴!」的新聞之後,心頭反而更加沉重,「因為這是倒果為因,義美不是因為實驗室,才躲過這一場場浩劫!」上周,曾經是國策顧問的他親筆 寫了一封信,對政府提出處理塑化問題的建言,並且指出義美真正免於「塑化」的原因。沒想到,馬總統一接到信就決定拜訪義美、當面請教,這也讓一向有話直說 的高志明再度成為媒體焦點,成了食品界模範。 躲風波》 全靠「兩理念、五原則」 送走總統之後,高志明接受《今周刊》專訪,劈頭仍是一句「義美不是靠實驗室躲過塑化」,那正確答案是什麼? 「我們靠的是兩個理念、五個原則,七十七年來一直如此!」六十二歲、額前覆著一層白髮的高志明說,以做餅起家的義美,在他父親、創辦人高騰蛟的時代,就強 調兩個經營理念:「做餅是老實人的行業、是良心的事業!」「勤儉是家本、是國本,更是環保的根本!」所以,根本不可能故意在生產過程中有偷雞摸狗的行為。 這次風暴中,義美更是很有信心地貼出切結書,表明從來沒有添加過「起雲劑」。高志明表示,內部對於食品添加物的政策一直都是「能不加,就不加!」他甚至在 桌上擺著義美自家烘焙的蛋糕、麵包與發粿,不厭其煩對總統、對媒體解說:「這些蛋糕、麵包,基本材料就是麵粉、糖、蛋或酵母,根本不需要多餘的添加物就能 如此美味,有歷史以來一直如此!」至於五個原則,則應用在採購原物料上。第一,看原料來源;第二,看原料價格;第三,查看客戶名單、看他都跟誰打交道;第 四,擁有實驗室的檢驗能力;第五,交貨時用心驗收。 高志明解釋,一般人都以為原料價格愈低愈好,但義美看的卻是「合理價」。例如多少柳丁可以搾出一斤的柳丁汁,採購人員應該要很清楚,價格太低反而才有問 題;而所謂「實驗室的檢驗能力」,則像是核彈一樣「備而不用」,主要是嚇阻不肖廠商,告訴他:「你不要搞鬼,我可是有能力檢驗的!」「我之所以跳出來,是 為了幫弱勢的消費者和小型攤商說話,他們才是絕對的受害者!」高志明說,在媒體報導義美實驗室後,他聽到不少小型業者的聲音,他們抱怨沒有能力砸千萬元去 建置一間實驗室,覺得自己不可能躲過這種災難。 說策略》 塑化劑溯源管理最重要 「所以,我才要向大眾公布義美的『兩個理念、五個原則』,這都是免費,而且很容易做到的!」高志明說得急切。話鋒一轉,他也表示事情發生後,政府實在不應該到處帶著媒體去稽核廠商,而且還聯合通路要食品廠提供各種食品的檢驗合格證明。 那天,高志明甚至當面問邱文達:「這張紙可以證明什麼?」表示追討這一紙證明沒有用,因為各地檢驗的標準不一,況且全台灣幾十萬種食品,卻只有二十多家合格的檢驗機構。 高志明表示,政府真正要做的事,其實是「溯源管理」!而所謂的溯源管理,並非只是揪出昱伸、賓漢這種黑心廠商,還要去追溯上游的南亞、聯成等塑膠化工業者,到底產出了多少塑化劑、都用在哪些地方了? 高志明說,全台灣大約一年產出四十萬噸塑化劑,全球則產出六百萬噸,這些東西就好像嗎啡、大麻,只要從源頭控管,就不會流入街頭,當然也不需要事後再去一一檢驗哪些食品有毒。 坦言在塑化事件爆發之初,感到非常震驚的高志明,看著一家家食品同業陷入塑化風暴,他雖然不主張現階段就開始追究責任,但對於這些同業處理問題的態度,也自有一番觀察。 「消費者和小型攤商絕對是受害者,但食品大廠應不應該以『受害者』自居,我只能說這見仁見智!但某種程度來看,他們說自己是受害者,也是說不過去!」雖不 願意正面評論特定食品大廠,但密切注意政論節目的他居然相當認同「宅男領袖」朱學恆的評論,表示某大廠在事情發生後一連刊了好多天廣告、說明做了哪些事, 「卻一句道歉也沒有!」「如果你向一家問題廠商買原料買了一、二十年,怎麼可能現在出事了,就說不知情,難道這麼長的時間,你都沒抽驗過嗎?」高志明表 示,「有沒有能力檢驗與判斷原料出問題」,可能會是相關單位釐清業者責任的重點。 談責任》 從政府到廠商都有責任 如果就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這類事件是「美國式CEO經營概念所導致的」。他指出,美國式管理強調績效,而且由董事會派任的專業經理人有任期,所以經理人當然選擇去做有利於個人升遷的事,不太會把資源投注在事業體的永續經營上,而短視近利就容易讓弊端愈滾愈大。 笑稱自己「說話很白」的高志明,即使在總統面前也直言不諱:「這次處理危機,政府橫向整合不佳!」他把這次食品界的塑化災難定義為「食品汙染事件」,並憂 心指出,「會造成食品汙染的,絕不只塑化劑一種,未爆彈還很多!」「未爆彈還很多?」這句話由鑽研食品科學數十年的食品界大老說來,令人聽了都要起雞皮疙 瘩!高志明說,這次塑化劑汙染事件,可說是三年前三聚氰胺事件的翻版,都是在食品中添加了工業用料,在事情爆發前,誰會想到要把工業用料納入食品的檢測項 目呢? 就連台灣業界少數擁有「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有能力檢測到塑化劑的義美,也是在塑化劑事件爆發後,才將DEHP等六種常見塑化劑納入例行檢測項目。 而其他存在於食物供應鏈中的汙染物質就更多了。舉凡農藥、動物用藥、抗生素、防腐劑,甚至是重金屬,都可能汙染食品,如今環境變遷得太劇烈,食品業的挑戰愈來愈嚴峻。最近,他就打算再砸上千萬元,買一台可以檢測重金屬的儀器。 「買這些儀器、設實驗室很難嗎?其實對大廠來說,一點都不難!但差別就在於出發點不同!我們設實驗室,是為了替食品安全把關;但多數的實驗室,做實驗是為 了了解原物料的特性,以降低成本!」高志明舉例,如果加了某些添加物,可以更少的成本增添食品口感、提升終端售價,那廠商就會傾向這麼做。 長期關注環保議題的高志明認為,這次塑化劑風暴,其實也是人類的「共業」,從政府、廠商到消費者都有責任。他在給馬英九的信中就呼籲,政府應該要從食品安全觀念教育起,例如塑膠容器遇熱容易溶出塑化劑,消費者平常就可以自備餐具來保護自己。 「我今天貢獻出『兩個理念、五個原則』,就是要告訴大家不用花大錢去買實驗室設備,可以不花一毛錢就做好原物料控管,希望可以幫幫台灣這塊土地!要不然國際上都誤會台灣食品業很黑心,真的太令人痛心了!」高志明忍不住再度大聲疾呼。 義美的質譜儀 連總統都要來看一眼! 塑化劑風暴發生以來,位於義美桃園南崁廠、1984年開始建置的「食品安全研究室」,就成為各界取經的朝聖地,而其中最紅的、連馬總統都要見上一面的,就屬這台價值超過1200萬元的「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 義美食品安全研究室主任廖怡禎說,這台05年購進的質譜儀,原理就是抓出受檢物質的分子量來進行比對。平常這台質譜儀負責檢驗三聚氰胺、瘦肉精與各種農藥 的檢驗,塑化劑事件發生後,也隨即建立6種常見塑化劑的模組,現在每天都有近百件的塑化劑檢測樣品,工作量暴增10倍! 迥異於一般食品廠實驗室只做到微生物等基本檢測,義美研究室卻把觸角延伸到各種微量汙染的物質分析上,除了檢驗各種原物料,義美在製造中與出貨前都可能再抽驗產品。 目前實驗室約有20人,一個月的固定支出就達五六百萬元,一年耗費超過6000萬元。研究室一直被認為是義美最花錢的單位,「錢只出不進,累計花費有數億 元之多!」但現在這台「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已獲衛生署認證、可檢測塑化劑,光是受同業委託的案件就接不完,一件大約3000元,廖怡禎笑稱,研究室終於 有點業績表現了! 高志明 出生:1949年 現任:義美食品總經理 經歷:國策顧問 學歷:台大農工系 |
|
||||||
塑化劑風暴讓不少台灣食品大廠紛紛遭受波及,但在這次風暴中全身而退的食品大廠仍不在少數。 究竟這些在風暴中招牌愈擦愈亮的大廠,做了什麼?以及不做什麼? 撰文‧林讓均 塑化劑烏雲罩頂,不少台灣食品大廠中箭落馬,但在這次風暴中全身而退的食品大廠仍不在少數。除了馬英九總統拜訪過的義美食品,其實包括泰山、愛之味、光泉與維他露等老字號大廠,這次都倖免於難。 這些大廠,有的也不免使用起雲劑一類的食品添加物,但仍然能夠逃過一劫。這顯示黑心商人雖然讓各食品大廠防不勝防,但防弊不是不可能!究竟這些大廠是怎麼做到的? 「台灣食品業者只有一○%參加GMP(台灣食品良好作業規範)認證,雖然這一○%的業者產值已達六○%,但唯有鼓勵剩下的九○%業者也加入GMP,才能有效防弊!」身兼台灣食品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的「泰山」董事長詹岳霖,日前在媒體上投書力倡此論點。 代工不代料 泰山自購原料 還幫協力廠打分數不過,加入GMP需要時間,泰山選擇拿回管理的主動權,早在十多年前,就以GMP的規格來管理上、下游廠商。泰山有一套自創的協力廠商品質管理辦法,對於進料、製程與成品的管制都有密密麻麻的評核細項。 「因為我們比較『怕死』,所以檢查得很嚴格!」詹岳霖笑說,他們連廠房牆壁是不是「直角」都要管,牆角必須是有圓弧狀的「R角」,才不會藏汙納垢。而且即使是將產品外包給代工廠,泰山也採「代工不代料」策略,為的就是原料自購,可以親自監控品質。 泰山總廠長謝明燦說,除了檢查,泰山還幫協力廠打分數,分成A到E五級以便管理。E級表示不合格、要淘汰,而不管哪一級都會去訪廠,就連最好的A級也至少 每年抽訪一次。對於下游代工廠,C、D兩級會派人直接駐廠、檢查每一批產品,並且輔導代工廠升級到A、B,可以自主管理的程度。 至於原料的採購,泰山也有一套把關標準,其中最重要的是訪廠。「訪廠的稽核重點包括它是否有許可證、成分表、進貨單,然後拿著這些去確認它用什麼原料、倉 庫管理怎麼做。」謝明燦表示,經過這套稽核流程,至少有兩成的供貨商會被淘汰;而為了確保不斷貨並促進品質的良性競爭,泰山也規定每一種原料都要有兩個以 上的供貨商。 「泰山拿過國家品質獎,龜毛是應該的啦!」亞洲前三大香料廠「味特」的董事長特助王憲仁說,味特與泰山合作超過十五年,雖然一直被列為A級廠商,但泰山仍 然每年來抽檢個兩到三次,是所有合作的大廠中檢查最嚴格的。可說全台灣起雲劑生意做最大的味特,賣給泰山的產品並非起雲劑,而是價格比人工香精還貴個三倍 的天然香精。 詹岳霖表示,食品添加物經常是小宗進貨、品項雜,進價也不高,一般工廠往往疏於管理,但偏偏「魔鬼就藏在細節裡」,因此泰山寧願墊高成本也要嚴密管控,以避免「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賠上大廠聲譽的風險。 不買複方添加物 愛之味用單方添加物 自行調製配方而近年強銷「純濃燕麥」等保健飲品的「愛之味」,自家擁有一個「健康科學研究所」,這個研究所不只是愛之味的研發引擎,也是它能夠確保食品安全的祕密基地。 「我敢說類似(塑化劑)事件,不會發生在愛之味!」愛之味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陳冠翰之所以這麼有信心,主要是因為愛之味根本不買「複方(多種成分)食品添加物」。 對他來說,買來的現成「複方食品添加物」等於是一個「黑盒子」,就算是廠商出具成分證明、檢驗合格證書,也無法確保不會像這次塑化劑事件一樣,有黑心廠商加入不該添加的原料。 因此,愛之味乾脆只買必須向衛生署申報許可的單方食品添加物,一個個買回來之後,再靠自家的研發人員調製配方。 「如果有人直接敢買複方回來添加,還會被糗說『怎麼?你是自己不會調喔!』」陳冠翰笑道。身為耐斯集團總裁陳哲芳三子的陳冠翰,在美國拿到康乃爾大學生技博士後,四年前回國加入愛之味健康科學研究所,對自家團隊的研發能力非常重視。 上任後,他延續愛之味不添加防腐劑、人工色素與人工香料的「三不政策」,繼續把食品添加物的使用減至最低,即使這得犧牲產品賣相,還會提高成本。 「就好比愛之味純濃燕麥,放久了可能會產生正常的沉澱物,不是那麼好看,我們大可放一些添加物讓燕麥分布更均勻,但這樣卻會對健康產生負擔,所以不放!」陳冠翰說,在新品上市前,他們還會有一堂由他親自主持、邀集各單位的審核會議,過程有如論文答辯的「口試大會」。 除了品保中心,愛之味健研所的「檢驗分析中心」、「產品維護中心」也是把關食品安全的團隊,加起來將近五十個人;在愛之味,有大半的採購人員都有研發或檢 驗的背景,就是為了有能力判斷原料品質。「已經推出的產品,大家常常就不管了,但我們的產品維護中心就是專門檢視舊品,一來是讓它最佳化,二來就是不斷回 鍋、再把關的意思!」陳冠翰說。 親訪購料工廠 光泉將工廠分級 兩次不合格就出局這次沒出包的食品廠有誰?許多人會想到光泉,因為一支密集曝光、訴求光泉全產品檢驗合格的五秒電視廣告。與上述兩家大廠一樣,光泉的產品 中也沒有添加起雲劑,雖然光泉的主要產品是牛奶,但光泉也賣果汁、賣包裝茶飲,一樣都沒檢出塑化劑,「訪廠」和「檢驗」是兩大把關利器。 「我們的採購團隊是由原本採購、品管、生產與研發等四個單位組成,決定採買之前就會去訪廠,只要有一項必要條件沒達到,分數再高也刷掉!」光泉副總宋奇穎說,還沒交易前,光泉就會帶著一套自創的三頁評分表去訪廠,所謂必要條件包括「是否能出具成分檢驗合格證明」等。 除了不斷進行訪廠,光泉很注重檢驗。即使是合作多年,光泉還是會把原料供貨商分為A到D四個等級,最高的A級一個月抽驗兩次,而新交易的供貨商則比照D級 標準,每批貨物都得全部檢驗。「而且我們玩真的,一次送檢不合格就降等,兩次就出局!」宋奇穎說,最近光泉剛獲得食品界新標準認證FSSC22000,花 了一年時間重新調整倉儲動線,並且重整料源擺設位置,未來也會以此高規格輔導協力廠商升級。 不省原料成本 維他露寧從別的地方省 就怕食品不安全必須用上起雲劑的運動飲料,是第一波曝光的染塑品類,當時所有運動飲料被迫送檢、下架,但其實運動飲料龍頭、市占七成的「舒跑」並未染塑,平白受到池魚之殃。 舒跑的製造商「維他露」是有五十五年歷史的食品大廠,其第三代接班人、董事長邵瑋霖說,舒跑之所以沒事,是因為一直以來都向老品牌原料大廠「塩野香料」進貨,雖然起雲劑的進價比黑心起雲劑貴了快一倍,但老夥伴並沒有讓維他露失望。 「光是一種原料就貴人家一倍,但我們並沒有向供貨商砍價,寧願從別的地方省成本,就是怕影響食品安全!」三十七歲的邵瑋霖說,這幾年維他露極力發展「包材 輕量化」策略,現在一支「御茶園」的寶特瓶只重約二十三.五公克,比第一代瓶子少了十多公克。但再怎麼砍成本,就是堅持不要砍食品原料的價錢。 上述四家食品大廠的把關祕訣,也許在業界並非祕密,但重點就在於「落實」。套一句電影「蜘蛛人」的經典台詞:「能力愈大,責任愈重」,在消費者只認終端品牌商的招牌時,製造大廠對食品安全的把關的確責無旁貸,否則砸招牌事小,慘痛代價還得全民買單!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17nwz.html
最近因為工作很忙,所以都抽不出時間來關注股票。但這幾天我的重倉明星股1068雨潤食品,股價跌幅和成交量都創下上市以來的新峰值,讓我不得不抽空出來寫幾句,算是對這一歷史時刻的見證吧。
http://ariesl0501.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3092566
我貓王是傻丁一名,今仍能在這個競爭激烈的行業生活,真是一個極大的奇蹟!上天終到今天對我有寵幸!我的性格比較內向,很多客戶都是經公司客戶再推 介而結緣的,不像其他同事的長袖善舞,就是到街市買菜或在家長會等都可以認識新客戶。不過,很多被他們訓練成才的炒家,反過來當了證券經紀與我們爭客,當 然我們要接受這商業社會殘酷的一面!始終,炒股不是什麼高深入的學問,入行門檻低。現在,我們很多街坊客戶都被佣金較優惠的證券公司拉走了,大部份街坊炒 神炒股都是為滿足感而為之,這些年來,我學懂了證券公司有如馬會的投注站,炒股其實就是賭博!不過,話分兩頭,股票暫時亦是世間上最普羅的投資工具,可幸 的我手上亦有很多依賴性較強的客戶,及一些以投資為主的客戶,這樣子,他們不介意較高的佣金!現在我只敢說自己的炒股功力在半專業的水平,如果我有一手的 話,我早已當了職業炒手了!我寫本文的原因是有同事告訴我謂,一名從炒客新進身為證券經紀的仁兄,在雨潤食品(1068)下墮途中不斷吹風,說這股可行!這我不曉得他是在催促客戶買賣?還是真的不懂?在大跌的兩天我們各同事勸阻了很多買盤,只要我們打開此股的週線圖,明顯就看到一個頭肩頂(Head and Shoulder)的形態!最有趣的是,客戶的購買意欲最強的一刻,是股價剛剛跌破頸線的時候,那兩天沽涳的股份勁多,連續兩日沽空總額高達8億港元!
明顯地,雨潤食品(1068)已是繼多隻民企後被狙擊的一隻,此股自從該公司於2005年10月上市以來,股價都是反覆向上,沒有遇過多少大風浪。以招股價3.7元計,升至上兩周前的29元高位,5年多以來,總共升了6.8倍,這個表現已很有交代,亦因此它已是很多散戶及基金的愛股!那兩天被狠沽的時間,我們的確看到一些玄機,但想深一層我們無用沾沾自喜,我們這批老經紀的看法會不會有點過時,今天市面的炒股課程多如牛毛,它們敎授的技法可會更深入?事實上,我們做研究的應該深入鑽研每一個案例,這些年來,我亦學懂了技術分析不是包羅天地,不能盡述真章,如果能夠同時參考基本面數據、基金持倉情況、及業務營運的故事等,我想我們更能理解各種現象及各種走勢形態是如何形成的!那位仁兄果真有料?今天傳出摩通及Capital增持的消息,股價一開市即飈升,不過,我貓王仍要是執著的堅持己見(死雞撐飯蓋),它現在可能只是形造著頭肩頂後抽的形態!這我亦早已解釋了給客戶聽!
在再闡釋雨潤食品(1068)的 技術分析前,讓我們先瞭解其背景與故事,雨潤食品這個民營企業是中國最大的肉製品生產企業之一,其產品包括冷鮮肉、冷凍肉,以及以豬肉為主要原材料的低溫 肉製品和高溫肉製品,現有「雨潤」、「旺潤」、「福潤」和「大眾肉聯」四大品牌。第一點使我貓王覺得該為這企業可以加分的,是它的總部位於中國江蘇省南京 市,華東其實是中國商業的搖籃,這裡的商業生態比較健康,我對在這裡營運的企業信心強一點!再看雨潤食品這數年來的每股盈利、每股賬面值、每股盈利、及每 股派息等都是穩定的增長,即說從牌面看這企業的價值是在增長之中;無奈,當我貓王細看其現金流量撮要時,則對這些增長的故事產生大很的不安,驟眼看它的現金流量在過去兩年有強勁的增長,可是,若言減去兩年來批股融資的現金流入,對不起,我們只能看到其連續兩年出現負現金流,僅僅看完其簡單的綜合財務報表,對它財務狀況有保留了,且看此企業的公關工作做得很好,上週大跌兩天後,證商幾乎清一色維持目標價及買入評級,現在金融名嘴、基金、投資銀行都為它護航,我只能對此股作出可以投機的評價,又是這一句,即能看著圖表與其對炒,勸告不要有太大的憧憬!
過去兩個星期,雨潤食品(1068)市場充斥著不炒的負面報告,主要是做空中國概念股聲名鵲起的美國調查公司渾水(Muddy Waters),發表有關公司負面報告,這包括巨額補貼不清不楚、多個工程被延誤、多次配股、特高毛利率等。之前,看過渾水對其他民營企業的指控,覺得有些確實有點謊謬,回看雨潤食品,有一個名詞叫「負商譽」,相信很多會計師者是首次聽聞的,可能我貓王水平不足?我認識的會計要以最保守的原則出發!不可能把未兌現的項目作為收入!自2007年以來,雨潤食品獲得政府補貼和負商譽合計約19.069億港元,占2007年~2010年合計凈利潤64.7億港元的29.47%。反觀另一行業龍頭雙匯發展,2007年~2010年,只獲得政府補貼6579萬元人民幣。在2009年年報顯示其中一項,以1萬元收購的騰爾牧業給公司貢獻了負商譽1.19億港元。以下華財網數了它八宗罪,另一大概是台灣背的鉅享網有更詳盡的報道:
http://www.finet.hk/mainsite/newscenter/FINETHK/453626.html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10503/KDWQQZUH5I91I.shtml
可幸企業的管理層反應迅速,立即反駁指控,《經濟日報》表列了其針鋒相對的重點如下:
哈哈!!完來說到尾,傳統智慧仍然可行,我貓王等在證券行業還有生存價值!股價會比消息提早說話!因此炒股人必須熟讀圖表兵法,當市場有了解釋的時候,投資者已持著滿手相關壞消息正在擴張的股票!相反,我們可等待壞消息傷透了股價的時候,看看相關股份的投資價值,這有足夠的時間讓我們進行分析!但是,我要提醒,要找尋一隻好的廉價股存在難度,以前我寫過炒股打游詩,那是一些街頭智慧的濃縮!這是體察炒股陷阱的行徑,可是,對於雨潤食品(1068)這隻市值差不多四百億港元的企業,街頭智慧也看不出有問題,《21世紀經濟報導》直指渾水報告在渾水摸魚,搞得中國風聲鶴唳,說明做空者帶有灰色地帶,不過,我認為若言市場不認同此報告,同時沽盤又推低股價的話,這正好給投資者買入的機會!我身體力行已購入了中國高速傳動(0658),關鍵是在港上市的國家民營企業,也得尊重國際遊戲規則,對雨潤食品我認為唯一的信念就是,中央不會讓這些國家品牌倒閉,就如蒙牛(2319)在三聚氰胺事件後仍然好好的活著!我總結雨潤食品這隻股票是疑點太多,管它會否再次屢創新高,我覺得它不值我們花時間研究,看到見圖表漂亮時,就走一、兩轉吧!我明白成交越大,越是提供炒賣的機會,其實以下形態在期指的即圖表也會出現,但股票的圖表一般比較單純一點,無奈看似容易做時難,若言我們知道它有機會長線下墮,多會賺少許就逃跑!在前幾天反彈的行情,有眾多的股份可以操作,以我自己來說,不想往存往懸疑的胡同裡跑!
PS. 我貓王是持牌受監管人士,現沒有持有或沽空雨潤食品(1068)的股票
http://airmanblue.blogspot.com/2011/08/18-aug-11-1068.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dt0q.html
看過我博客的朋友大概都知道,雨潤是我的重倉股,我在年初就買了它。今年以來真是損失慘重,雨潤從最高30塊附近,至今已經歷3輪大跌。第一輪是傳言渾水 做空它,股價跌到20元左右;第二輪是董事行使購股權並出售及自檢出瘦肉精,股價跌到13塊左右;第3輪是今天的3季報預減公告,股價跌破8元。截止目 前,它的靜態PE已經跌到5倍,PB跌破1倍。過去6年,雨潤的淨利潤復合年增長率約50%,以歷史數據來看PEG為0.1倍。
雨潤這個公司,損益表我一直都不認為有假。如我以前的分析,補貼和負商譽的事確實有不正當的手段,但隨著核心收入及利潤的快速增長,補貼和負商譽的停滯甚 至減少,會使它佔淨利潤之比逐步下降,從而使得利潤的不確定性影響因素逐漸減小。事實上,中報的數據與我當初分析的結果基本一致,補貼由去年佔利潤的 35%減少到今年的22%,負商譽由去年佔淨利率的10%減少到0,兩項合計由45%下降到了22%,影響下降了一半。由於去年下半年,它的補貼和負商譽 比上半年明顯要少,所以今年下半年就算沒有這一塊,利潤影響也不大了,預計這一塊全年佔比肯定會下降到20%以下,很可能會是淨利潤的15%左右,未來兩 年核心收入和利潤再增長的話,這個問題就能完全平滑過去了。總之,政府補貼和負商譽對它淨利潤的影響,已經不是很大的問題。
雨潤有嫌疑的地方在資產負債表,由於祝義材個人的產業很大,除1068殺豬批發肉外,還有住宅、商業地產、百貨、農貿中心、養殖、旅遊業及炒股等,特別是 房地產業務,規模相當龐大,由於現在國家對房地產融資控制很嚴,祝的地產業務一直沒能上市,所以我相信這一塊資金是非常緊張的。我懷疑祝有利用1068及 南京中商等公司的現金流支持地產業,比如1068有79億存款及53億貸款,大存大貸一般都是有問題的,這些錢可能被祝挪用或利用。
我發現現金流很充沛、現金很多的上市公司,大股東利用其資金的問題相當普遍。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我認為可以分三種:
一、上市公司業務發展良好,大股東或管理層利用上市公司的現金,與銀行套關係賺返點,或者以存款保證的方式指定貸給利益關聯人,但上市公司沒有貸款,也不影響正常營運周轉的,這種方式對上市公司的小股東傷害較小,比如貴州茅台之類的公司。
二、上市公司業務發展良好或正常,大股東挪用或利用上市公司的資金發展其個人業務,上市公司除損失利息外,還承擔了貸款的風險,但還不至於腐蝕根本,這種公司比較多。
三、上市公司主營業務很糟糕,大股東無心經營實業,一門心思撲在財技上,只想著將上市公司的錢搬到自己的口袋裡來,這種企業就是所謂的老千。
我認為,1068肯定還不能算是老千,雖然它曾不斷融資,祝也有逢高減持(目前持股已經下降到26%),但它的主營還是實實在在增長的。
但不管怎麼說,1068確實是有些問題的,祝的人品不厚道。以前我曾打電話調研,感覺他們對小股東的態度就不友好,最近我沒有再打電話,聽股友們說是基本聯繫不到負責投資者關係的人了。關於這一點,最近它的幾個公告事件,很能說明一些問題。
在今年第一輪大跌時,祝和管理層明顯很擔心股價下挫的負面影響,所以出的公告都是很正面的,並且申明大股東會增持,上市公司考慮回購,祝本人確實也在22元增持了1000萬股,耗資2億多元。
但到了第二輪大跌時,公司已經不再及時發佈澄清公告了,自檢出瘦肉精的那一次公告,內容裡邊已經沒有維持二級市場股價的詞語了。並且,管理層還在17塊多 錢時,集體行權拋售套現了過億資金。同時還玩了個財技,增授管理層購股權證,一減一增,股權不變卻獲利近億。這一期間,祝沒有再增持,上市公司持有79億 巨額現金也遲遲不見回購。
隨著股價的持續暴挫,祝義材和管理層對問題的看法似乎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像今天早晨的公告,在之前股價連續大跌都沒有任何公告的情況下,公司等於自 己主動造負面消息,公告說是媒體的負面報導影響了公司的銷售,以及高成本擠壓了利潤,預計三季度利潤比去年同期將減少,並可能延續到第四季度。這個公告沒 有任何量化的數據,但在目前的大市環境以及1068本身的股價走勢下,無異於故意打壓。
老實說,看到這種公告和股價走勢,我也開始懷疑自己的判斷了,不知道三季度的利潤同比會有多大的減少(去年下半年的核心利潤與今年上半年差不多,大概是 12億左右,含補貼的利潤是14億)。我並不懷疑自己對1068過去6年損益表的分析判斷,我認為一個公司的收入和利潤要連續6年作假,而產品市場佔有率 等行業數據又是實實在在的,並且大行及各類機構強烈看好了五六年,所有人過去完全被其欺騙,這種可能性在邏輯上不成立。我擔心的主要是二點,一是財報長期 作假容易看出,但短期的一些時間性差異調節比較容易,也就是說,要通過調節短期損益來達到操縱股價的目的是能做到的;二是現在房地產問題嚴重,會不會祝義 材自己的房地產業出現嚴重的財務危機,其資金需求將1068拖累了,甚至逼他在兩者之間二選一。
至於食品安全問題,我完全不擔心,中國的國情就是這樣,奶粉我們還可以儘量進口,我不相信豬肉能大量進口,或者中國人都信伊斯蘭教,或者都出家做僧尼。否 則的話,伊利蒙牛的現狀就是1068的結局。更何況,雙匯在被央視強力曝光後現在都基本恢復了生產,雨潤還遠沒到這一步。
我在年初時就重倉了1068,之前對祝的不厚道認識不足,對1068這個過去的明星股的股價下跌空間預計嚴重不足,所以吃了大虧。由於1068佔倉位比一 直很大(20%左右),雖然中間因股價下跌市值減少而有加過倉,但平均成本仍然很高,一個賬戶的成本在19塊以上,另一個11塊多,好在我個人A股比港股 多,A今年仍有微利,我把A的股票當成現金,隨著恆指的逐級下跌,我按計劃逐步轉賬過香港,股價越跌我就越買,我就不信雨潤等公司真會破產。當然,單個股 票的比值,我還是會儘量控制在組合的二成以內,不能讓一次天黑天鵝事件把我搞得全軍覆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dt1k.html
我N多次聽到別人對1068的財務報表提出質疑,特別是今年股價大跌後,很多人直接了當的告訴我,1068股價大跌已經證明它的財報作假了。我不斷嘗試用 自己的財務分析理論和經驗,一遍遍的同人解釋,但大部分人的結論是我太固執,市場永遠是對的,而我卻死不改悔認錯,他們甚至認為財務分析根本就沒有用,儘 管很多自己並不懂財務。
過去10年(1068是05年上市的),1068一共獲利92.5億(截止今年中報),一共派息20.7億,一共從股市融資74.6億(淨融資55億)。 而目前1068總資產243億,其中固定資產100億,預付租賃款35億,手持現金79億。它有付息負債53億,淨資產159億。
假設我們認定1068的利潤是假的,那麼虛增利潤的結果一定是某項或某幾項資產虛增了。從資產負債表來看,1068只能在固定資產或現金兩處可以作假,因 為其它項目的金額都太小了。假設它的現金是假的,根本沒有錢或很少錢,那麼,大家質疑大股東挪用上市公司資金的問題將不存在,就好像你質疑你們公司的出納 挪用或偷盜保險櫃的現金一樣,如果你保險櫃裡壓根就沒有放錢,那挪用和偷盜又從何而來?
又假設1068的現金是真實的,但固定資產是虛構的,那麼,沒有產能的1068,銷售額或市場佔有率數據又怎麼來的?媒體對它財政補貼和負商譽的質疑也就矛盾了。
1068上市已經有6年,並不是一個新公司,而有據可查的收入利潤年度已經有10年了,一個有10年歷史數據的公司,一是它的收入利潤數據有很強的線性趨勢,二是要連續10年造假幾無可能。
02年雨潤的收入15億元,利潤0.55億,2010年收入215億,利潤27億,預計今年收入將達到330億,利潤30億。10年來,它的收入複合增長率為41%,增長22倍;利潤複合增長率為56%,增長54倍,典型的快速成長公司!
有人說它的收入增長波動很大,不規律,我倒是覺得它的收入增長非常有規律,豬肉價格大概是每隔三年上一個台階,我們看1068的收入數據,每三年裡有2年是高速增長的,超過50%,有一年是低速增長的,基本在個位數:
02年收入15億,03年19億;05年45億,06年47億;08年130億,09年140。2011年預計330億,那麼2012年的收入,極可能低速增長,也就是說,明年的豬肉價格可能會有一個較大幅度的下跌。
但是,雨潤的利潤卻基本保持了50%以上的穩定增長率,從這裡我們完全可以看出,雨潤有著良好的轉移定價能力。在豬肉降價的03、06、09年,我們發現 它的淨利潤率比之前的一二年要高,所以,價格下降銷售上漲,收入增長較小的情況下,它的淨利潤仍能保持高速增長。詳細的數據,請看下表:
有股友讓我對比雙匯的收入和利潤,過去9年(今年情況特殊不算),雙匯的收入從2002年的47.6億增長到2010年的367.5億,增長7.7倍,復 合年增長率為29%;利潤從2002年的2.01億增長到2010年的10.89億,增長5.4倍,低於收入增長,年複合增長率為24%。基本上,收入和 利潤的複合增長率只有雨潤的一半,由於雙匯發展一直沒有整體上市,上市公司的業務主要是深加工品,與雨潤主營的冷鮮肉不同,所以兩者可比性還是比較差的。
雙匯2010年收入367.5億,總資產僅67.1億,周轉率達到5.5倍,速度驚人!如此高的周轉率,我們幾乎可以把它當流通企業看待。雙匯除去少數股 東權益後的淨資產為34.2億(少數股東佔20%,比例較大),資產負債率為36%,槓桿倍數為1.56,雙匯的淨利率比較低,含少數權東股益為 3.7%,三者相乘,ROE為31.8%,非常之高。
相比之下,雨潤食品雖然淨利率高達10%左右,但由於總資產周轉率僅僅是1.5倍左右,而負債率還低於雙匯(約30%),即槓桿略小於雙匯,約1.41倍,所以雨潤的ROE反而只有20%左右。
從這兩個公司的ROE構成來看,我們明顯可以發現業務模式的區別,其中資產周轉率區別最大。雨潤會不會虛增了利潤,同時虛增了資產呢?我認為不可能,因為 大家都認為雙匯發展有輸送利潤給大股東的嫌疑,虛減了利潤,而不是懷疑雙匯發展虛增了利潤,這說明這個行業確實是很賺錢的,雨潤做為雙巨頭之一,ROE已 經比雙匯低了30%,沒可能還有水分,否則雨潤根本不可能成為雙巨頭。
雨潤自05年上市起,到08年時,平均資產周轉率約1.5倍左右,09年和10年急降到1.06倍,今年回升到了1.35倍。周轉率的下降,會不會是資產 虛增了呢?我認為不是,因為09和10年雨潤增發了53億元,增發額與08年52億的淨資產差不多,是08年總資產83億的60%多。這兩年的財報也披 露,雨潤產能大幅上升,同時補貼和負商譽大幅增加,說明雨潤的總資產周轉率下降,不是因為資產虛增,而是因為增發的融資沒有用到主營上,而是去跑馬圈地 了。
我們從另一個數據上,也可以看出問題來。雙匯發展過去10年基本依靠自身的利潤滾存成長,所以雖然ROE高達30%,但利潤增長率只有24%,中間的差額 是因為雙匯發展分紅一向很慷慨,分紅率達到68%!所以儘管它ROE非常高,但收入和利潤增長還不如雨潤快。(收到分紅後的雙匯發展的大股東發展速度如 何,我不知道)
而雨潤則相反,分紅率只有23%左右,並且中間增發了三次,雨潤充分利用了資本市場這對翅膀,雖然ROE遠低於雙匯,但收入和利潤增長卻達到了2倍於雙匯 的速度。雨潤手段確實很激進,這一點,也正是大家認為祝義材不厚道的地方。但是,這確實也是雨潤食品比雙匯發展增長快的原因。
下邊我再把雙匯的數據簡單的列示一下:
今天,以大摩為代表各大投行及券商紛紛大幅下調雨潤的利潤及估值,幅度下調之大,對比年初時的強烈推薦,完全可以用不要臉來形容。不論雨潤怎麼跌,我個人 對雨潤的估值基本不變,今年上半年利潤16億元,下半年我估14億,明年增長3-5成,即2012年淨利潤40億左右,EPS2.2元,按20PE估值, 目標價44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dt3i.html
1068雨潤食品的3名董事在17多塊行權了1020萬股認股權證,拋售套現了730萬股(尚有290萬股行權未拋售,也可能非董事無需披露),套現近8000萬元,後來在9月份初又發了8340萬份認股權證,行權價18.04元。這個事我是這麼看的:
一、行權肯定是代表他們不看好股價的,至少是中短期不看好,但也不排除祝義材本人與其它高管對此事看法有分歧;
二、祝義材本人在22塊增持了1030萬股,正好與高管行權的1020萬股抵銷了,由於行權白賺了8000萬,相當於每股賺了8元,那麼祝義材和高管整體結合後,祝的增持成本可以視為14元,也就是說,在17塊多行權時,他們合起來還是賺的;
三、18.04元新授8340萬股認股權證,是一箭三雕。一方面可以平衡一下行權的利空影響;另一方面可以在未來股價重新上升時,留下行權再獲利的機會;還有一方面,就是管理層的持股相當於增加了4%,對維護祝的股權控制有幫助,畢竟祝自己才26%的股權,有點危險。
四、中報時,祝應該還是想挽回股價的,從公告及用詞我們也能看出來,所以1068的中報, 有可能虛增了收入及利潤,這對下半年的收入利潤有抽水作用,加上目前上游收豬困難,下游漲價困難,以及雙匯恢復元氣後的擠壓,所以1068下半年業績確實 可能不太樂觀,但我不認為下半年會下降太多,至於3季度,這個純粹是個虛的東西,因為它今年不會公告3季度的業績,去年也沒公告過,誰知道實際情況如何 呢?
五、在大盤猛跌及大行繼續做空的決心下,1068的股價形成了第二波大跌,這個時候祝和管 理層的態度應該已經完全改為看空和不做為了,股價也已經跌破了祝及管理層14塊的增持成本。在內憂外困的環境下,我估計祝將策略做了重大調整,於是有了後 來的業績預警公告。即一次把問題全暴露光,並且再踩上一腳,既可以滿足做空大行的意願,也可能打亂他們的節奏,並且為自己和利益一致人可能的低價抄底提供 時間和空間。祝本人在1068上市後,先後在高位增發時結合減持原始股近3億股,套現近50億元,這些錢應該都砸進了房地產,以如今房地產的資金流形勢, 祝義材短期未必能拿出多少錢出來抄底,當然也有可能他根本就不想抄底增持,實際結果如何,現在還難以預料,不過,目前離年報批露還有半年時間,足夠長。
六、有沒有可能確實是以前收入利潤作假了,現在藉機調整回來呢?我還是覺得可能性極 小,因為1068過去10年的利潤複合增長達到了54%,相當之高,並且增速一直很穩定,波動極小。如果它的利潤增長率有假,比如虛增了10個百分點的 話,那麼10年複利下來,利潤總和將減少60%,這個複利的影響相當大,僅10個百分點,就必須虛增50億以上的資產,報表是很容易看出問題來的。這50 億太大了,用半個年度甚至一二個年度,根本就調整不回來的。非要調,那等於自己承認以前和現在作假賬,後果會如何?如果虛增20個百分點的話,即利潤復合 增率34%,那差不多整個固定資產都快變成0了,做為一家國內公認的有資源有渠道有品牌的龍頭企業,這怎麼可能的事?更何況這個34%的複合增長率,都仍 然是相當高的呢。如果一個企業不作假,都有34%的複合增長率,那這麼好的數據,犯得著作假?
順便補一句,這幾天00682超大現代停牌,被香港政府起訴其內幕交易財報作假,超大的做法是把可能虛構的利潤,增加到經營現金流入,再同時增加固定資產 投資流出,等於把利潤全轉到了固定資產。表面上,雨潤確實也有這種可能性,但兩者最大的不同是,超大圈的地很難界定,它的渠道和產品我們知之甚少。但雨潤 的財政補貼實實在在,收購肉聯廠和圈地也是事實,否則媒體就不會質疑它圈地不殺豬,騙財政補貼了。並且,雨潤的渠道遍佈全國,品牌也是人盡皆知,這些都是 真實存在的,雨潤與雙匯、金鑼同為中國豬肉第一陣營這是事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dt6n.html
今天看了一上午河南众品的财报,因为众品在纳斯达克上市,报表是英文的,而我英文极差,所以只能看些基本数据。我发现众品的资产、收入、利润等构成及增长趋势和雨润很像,两者有基本相同的生意模式,它们都是以上游的冷鲜冷冻肉为主,不同的是,众品的冷鲜肉占比不到6成,雨润占7成,冷冻肉众品有27%,而雨润只有16%,由于冷冻肉的毛利率低于冷鲜肉,所以雨润的整体毛利率略高于众品。
众品和雨润都是93年左右开始进入这个行业的,众品是06年赴美上市的,雨润于05年赴港上市。但从资产规模、销售收入及利润来看,现在的众品只相当于 07年雨润的水平,尽管过去10年众品一直在高速增长(众品自06年上市后,连续5年都有增发融资,与此同时,资本支出一直很大,与雨润如出一辙。雨润 25%的派息率,众品一直未分红),但它与雨润的差距始终有4年左右。
众品在纳斯达克的代码为HOGS,市值2.825亿美金,市价7美元/股,动态PE3.9倍,PB0.58倍,对比一年前20美元的股价,如今也是跌去了 三分之二。雨润目前股价8港元/股,动态PE4.5倍,PB0.92倍,比众品略贵,所以如果大家觉得祝义材不厚道,雨润的财报不可信的话,不妨考虑一下 众品,并且众品最近还在回购股份,大股东也在增持。下边是众品和雨润的财务数据对比:
图二:雨润与众品的ROE分析(红色标记表明众品上市时曾对05年度的财报进行粉饰)
图四:雨润的收入利润增长图
从上边的数据可以看出,雨润在扣除财政补贴和负商誉后,ROE与众品差不多,净利润率比众品只是高出了2个百分点。如果我们假设这2个百分点是雨润作假虚增了,那么过去10年累计虚增的利润也只有17亿元,与今年中报的16亿净利润相当,这个绝对额并不大。要注意的是,就算它真的虚增了2个点的净利润率,其收入和利润的高增长率并不受影响!
但是,当我们再对比两者的毛利率时,我们发现雨润比众品毛利率高完全是正常的,原因如我前文所述,是众品低毛利率的冷冻肉比例高过雨润造成的。所以,与众品对比,雨润高出2个点的核心净利率并没有造假虚增。当然,我的逻辑有一个前提,就是众品没有连续8年造假虚增利润。
刚才我还花了二个小时,看了百度贴吧里双汇、雨润、众品的相关帖子,我发现这三家公司的帖子内容相差不大,负面消息居多,主要集中在对工资低、工作苦的抱怨上,还有就是男多女少离家远。质疑卫生和食品安全问题的很少,有两个关于低温肉不卫生的带图帖不好确定真实性,但有一张雨润公司在小巷子里卸货的照片,确实不卫生,见下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dt94.html
我在之前分析1068雨润食品的资金和可能的关联交易时(1068去年的年报上,披露的关联交易金额仅1.7亿元,主要是原材料采购,少到可以忽略不计,这与双汇68%的关联交易差别巨大),关注点主要在祝义材的地产上,即2002年成立的江苏地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而忽略了它的物流业务,通过今天查询的一些资料,才发现1068最大的关联方可能不是房地产的地华集团,而应该是今年6月份才成立的雨润农产品集团,这个农产品集团上游有养殖,中间有物流配送,下游有采购及交易中心,规模相当庞大。
我随便找了几个新闻,发现西安采购中心,投资额80亿;沈阳采购中心投资150亿;石家庄的采购中心100亿元;哈尔滨180亿;中山投资70亿;这五个 项目投资就是580亿!其中目前在建的是西安和沈阳的两个项目,这些巨额投资项目,也不知道地华会不会有份,1068会不会有份。这么大的手笔,1068 的那点固定资产相比之下还真是小巫见大巫了。银行授信方面,国开行300亿,建行100亿,中行50亿,汗!
我今天想到另一个问题,祝义材手上没有上市的资产那么多,那假设他要注入一些与猪肉有关的资产,以现在1068的股价,不是很合适他定向增发吗?只要大小摩点头,要通过股东大会不难啊。
下边附几个雨润网站的新闻:
-----------------------------------------------------------------------------------------
地华集团简介:
传承雨润品质,构建筑地产精品。江苏地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5月,是中国500强企业——江苏雨润食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姊妹企业。自成立以来,公司不断朝着规模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目前,旗下拥有40余家分子公司,业务涉及房地产设计、开发、销售、装饰、绿化等众多领域,开发项目遍布南京、安庆、黄山和吉林等地,并积极向海外拓展。
------------------------------------------------------------------------------------------
江苏雨润农产品集团简介:
------------------------------------------------------------------------------------
国开行授信:
------------------------------------------------------------------------------------
建行授信:
-----------------------------------------------------------------------------------------
中行授信:
-----------------------------------------------------------------------------------------
2010年初新春工作会议:
董事长鼓励大家说,未来十年,对于我们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期,如果每年按照10%的增长率计算,到2020年中国人均GDP 就能达到10000美元,市场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因此,我们应该积极的研究,尤其做好今年的十二五规划,做好充分的准备,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