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惠英紅大阪電影節捧獎

1 : GS(14)@2017-03-04 10:18:38

「第12屆大阪亞洲電影節」昨晚在大阪開幕,開幕電影是由惠英紅和任達華主演的《Mrs K》,因此惠英紅與來自馬來西亞的導演何宇恆,一同飛抵當地見影迷。影展更向惠英紅頒發亞洲明星大獎,她以一身白色套裝接受榮譽及出席座談會,大受在場人士歡迎。亞洲明星大獎前年起新增,台灣男星張孝全和日本影星永瀨正敏均曾獲此殊榮,惠英紅是首位女星捧此獎。為期十天的大阪亞洲電影節今年有多部港產片上映,包括《29+1》、《原諒他77次》等,而《骨妹》兩位女星廖子妤和余香凝,將與導演徐欣羨下周六出席當地盛會。撰文:哥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304/1994666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765

《春嬌》為電影節揭幕

1 : GS(14)@2017-04-13 00:23:58

楊千嬅、余文樂和彭浩翔做完《蘋果》facebook live後,即到尖沙嘴出席「第四十一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揭幕禮,《春嬌救志明》為電影節的開幕電影,昨晚同場舉行世界首映禮,獲古天樂、佘詩曼、溫碧霞、歐鎧淳、陳靜等現身支持。千嬅爆樂仔日前擔任金像獎頒獎嘉賓時心情緊張,他解釋是擔心講錯戲名,問到落選影帝有否獲女友安慰?樂仔說:「冇特別,提名中我係最年輕。」擔任電影節大使的古仔被問到鄧麗欣是否約滿太陽娛樂之後,加盟他旗下的公司,古仔說:「冇回應。」佘詩曼日前被影到與猛男約會,她解釋對方是誼子的爸爸,歐鎧淳則表示周日是男友胡子彤的生日,屆時會一同慶祝他奪金像獎最佳新演員。採訪:張俊銘攝影:沈健程


■古仔拒回應是否簽鄧麗欣。

■歐鎧淳周日會慶祝男友生日兼奪金像新人獎。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412/1998738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265

【香港國際電影節】7部推介給林鄭的電影

1 : GS(14)@2017-04-13 00:24:05

一年一度香港國際電影節開幕,放映超過250部來自世界各地的作品,我們當中挑選了七部推介給「777」林鄭,希望她能有所啟發,為日後施政打好基礎。■《樂遊集中營》(德國)17/44:30pm The Grand集中營,曾經是背負沉重歷史的浩劫現場,今日已演變成遊客selfie打卡的旅遊景點,當中有幾多人認真思考過這段苦難的意義。電影給予觀眾空間去反思全球化下的旅遊業模式,霸王硬上「宮」的林鄭自當可作借鏡,如在西九硬起故宮文化博物館,是否真的能令市民、遊客更了解中國文化和歷史。■《廿一世紀監察網絡》(加拿大)17/49:30pm The Sky未到廿二世紀,網絡就算未足以殺人,也可監察你一舉一動。這齣紀錄片揭露政府如何透過網絡監控,明目張膽地侵犯百姓的言論自由和私隱,若套用在極權國家來對付異見份子,你自當明白甚麼才是真正的「白色恐怖」受害者。還記得日前選舉事務處的電腦失竊事件,個人資料隨時外洩,難道你不擔心看着你的老大哥嗎?■《悍女》(荷蘭、法國)14/49:15pm香港文化中心上帝真的早已預備?Guy Pearce飾演聲稱備受上帝感召的傳道者,硬闖西部小鎮狩獵啞巴少婦(Dakota Fanning)。這頭披着羊皮的狼,騎劫上帝之名來滿足一己獸慾,自以為操縱生死大權,是人到無求膽自大的另類詮釋。電影教精大家勿以上帝做擋箭牌,善惡到頭終有報,到大審判日只有分曉。■《囚車大風暴》(埃及、法國) 17/45:00pm The Sky電影以13年埃及軍方政變為背景,一班不同背景、政見的人,包括穆斯林兄弟會信眾、軍方支持者和記者,在困獸鬥的囚車上磨拳擦掌劍拔弩張,衝突隨時爆發。經過689管治的洗禮,香港又何嘗不是四分五裂,走馬上任的林鄭首要任務說要團結社會,履行「we connect」理念,寄望她從電影有所啟發,搣甩其「撕裂2.0」惡名。■《唔多掂老師》(斯洛伐克、捷克)18/47:45pm The Grand戲名叫「唔多掂」,腸都畫埋就無謂猜度影射的是那條焗腸。後台夠硬的唔多掂老師以權謀私,威迫利誘令學生家長就範,原來是捷共幹部,明晒。可憾是,戲中有學生抵受不住欺壓自盡,如此不公荒誕悲劇今日仍在上演。林鄭組班在即,教育局局長之位有吳克儉前車之鑑,更應審慎物色人才,避免更多悲劇發生。■《真國民‧我衛我城》(美國)13/49:45pm The Grand雖然是一齣講述六十年代美國地產霸權的紀錄片,小女子Jane Jacobs與城市規劃的Robert Moses的周旋經過,但她策動的保育戰,令人聯想起當年阻止政府清拆皇后碼頭的朱凱迪。至於朱凱迪的對頭人?便是「好打得」的林鄭了。還望林鄭看過此片後有感而發,保留一些舊事物與人情味。■《原諒他77次》 (香港) 12/47:15pm香港文化中心推介完國際電影,梗係要整番套土炮啦,就係蔡卓妍和周柏豪主演的都市愛情小品《原諒他77次》。點解推介愛情小品給林鄭?純粹因為戲名有「77」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412/1998755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283

【紐約直擊】Tribeca電影節開幕多政治電影入選

1 : GS(14)@2017-04-22 10:41:51

美國最大電影節之一Tribeca Film Festival,今日在紐約開幕。此由老牌影星羅拔迪尼路(Robert De Niro)創辦的電影節,今年踏入第16屆,負責評審電影的部門主管Cara Cusumano對《蘋果》透露,今年報名參展國際電影多達3,000部,競爭激烈,只有不到100部精選作品脫穎入圍;大會又安排經典電影《教父》一眾主角重聚,將在閉幕禮上與影迷見面,也讓參與演出的迪尼路面子十足。駐紐約記者:鄭柏齡
Tribeca電影節在2001年紐約「911恐襲」後,由影星羅拔迪尼路、資深電影監製Jane Rosenthal及商人Craig Hatkoff發起,冀刺激受到重創的曼克頓下城(Downtown Manhattan)經濟;電影節今年踏入第16屆,在4月19日至4月30日進行,講述美國樂壇巨擘Clive Davis的紀錄片《Clive Davis: The Soundtrack of Our Lives》獲選為開幕電影。作為全球知名度最高電影節之一,大會評審電影部門主管Cara Cusumano透露,今年報名參展本地及國際電影,單計長片已超過3,000部,創歷屆新高,報名短片亦多達4,000部;不過,大會刻意把入圍作品分別縮減至僅97部長片及57部短片,騰出資源予其他平台如電視劇、虛擬實境(VR)作品、電子遊戲等,「電影節(入圍的)長片數量減少了,但我們換了另一個方式,嘗試平衡其他媒體的發展」。
Cara說,遴選作品期間正值美國大選,由40人組成的評審團,有默契地把電影節主題設計得更政治化,「Tribeca由一班熱衷社會事務的人創辦,加上我們是選舉後首個大型電影節,希望真實反映社會氣氛」,作品如講述洛杉磯1982年暴亂的《LA92》、前總統朗奴列根紀錄片《The Reagan Show》,以至故事圍繞印度農村選舉的《Newton》,皆與政治有關。今年入選Tribeca的亞洲電影中,以日本導演薩布(SABU)執導、張震主演的《龍先生》(Mr. Long)較受注目,該片在2月德國柏林影展首映後備受好評。Cara特別提到另一部作品《King of Peking》指,今屆入選電影盡顯地球村概念,該片導演Sam Voutas為澳洲人,在美國工作,卻用中文拍出80年代北京發生的大城小事。今年為經典電影《教父》45週年紀念,大會特意挑選該片為閉幕電影,將邀請導演法蘭斯哥普拉(Francis Ford Coppola)、阿爾柏仙奴(Al Pacino)、占士堅(James Caan)等一眾影星重聚,登台演講,Tribeca藝術總監Frederic Boyer坦言,該節目一票難求,甚至有捷克影迷特意飛到紐約參加。大會將安排網上直播,買不到門票影迷仍可一睹眾巨星風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21/1999709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163

盧米埃爾電影節表揚經典王家衛法國奪成就獎

1 : GS(14)@2017-06-18 22:07:19

王家衛深受法國影壇同觀眾愛戴,他曾在康城影展得過最佳導演獎,又獲法國政府頒授榮譽軍團騎士級勳章及司令勳章,表揚他對電影業的貢獻,而前日有「法國金球獎」之稱的「第9屆里昂盧米埃爾電影節」官網宣佈,將本屆素有終身成就獎之稱的盧米埃爾大獎頒給王家衛,作為對他的創作與藝術風格的肯定。



■金像導演馬田史高西斯前年也捧過同一獎項。資料圖片

「意義殊深」

大會官網還寫道:「After all, dark glasses are undeniably classy(畢竟,墨鏡是不可否認的經典)」想不到大會頒獎給王導演,語句如此幽默,今次是里昂這個電影攝影機之鄉首度把大獎頒給亞洲導演,之前昆頓塔倫天奴(Quentin Tarantino)、馬田史高西斯(Martin Scorsese)及艾慕杜華(Pedro Almodovar)等國際知名大導演也獲得過此殊榮。今次王家衛為港爭光,本報都有恭喜他,他表示:「122年前,電影喺里昂誕生,今日喺同一個地方得到呢個榮譽,意義殊深,感謝盧米埃爾,感謝大家!」頒獎禮將於10月20日舉行。採訪:鍾國仁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617/200586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023

超過80條短片參展第一屆台美電影節將開鑼

1 : GS(14)@2017-07-02 14:19:30

近年來,美國的亞洲意識逐漸抬頭。很多亞裔人士都不願再當別人眼中「沈默的一群」,希望透過更積極的行動向主流社會發聲。在很多不同的方式中,電影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透過影像與故事的結合,讓人能在短時間內了解特定的主題與文化。駐洛杉磯記者:陳志豪有鑑於此,洛杉磯台美菁英協會決定舉行第一屆「台美電影節」(Taiwanese American Film Festival),除了要讓大家更了解台灣文化外,也希望透過這個平台,讓更多的台籍優秀影視人有發聲的機會。而主辦單位也收到極大迴響,吸引了超過80條短片參展。「我們在挑選這些影片的時候十分困難,因為數量真的很多」,講到本次審核的影片,資深荷李活製片施惠馨(Roxy Shih)依舊十分激動。她表示,刻板印象中台灣電影多半與家庭價值有關,似乎在題材上比較單一,「但這次讓我看到台灣電影的潛力,不論是科幻片或恐怖片,都在名單之中,而這也讓我看到了未來的遠景」。施惠馨說,近年來她透過各種不同的影展結交了很多優秀的台籍影藝人士,也讓她發現了心中深藏的台灣魂,「發現其他的台裔導演時,由於這種共同的根源,感覺一下就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人對於相同根源真是很有共鳴的」!施惠馨說,台灣的移民歷史比起其他族群短了許多,所以即使是第二代甚至是第三代,對於故鄉的連結仍然十分強烈。如果能看到第二代移民的創作,其實是很令人感動的。她希望透過影展,能夠讓大家更深入看到底「台灣人」的文化與影響在哪裏。她也強調,台灣在荷李活的人才其實很多,但多半還是處於幕後,但其實「台灣人甚麼都可以做!不需要畫地自限,也可以走向幕前呀。」在荷李活演藝資歷已超過10年的馬佳孝(Anthony Ma),就是少數在螢幕上能看到的台裔面孔之一。曾參與演出人氣美劇《Scandal》的他,本身也是一位傑出的編劇以及導演;對於亞洲演藝人士缺乏話語權的情形,馬佳孝有十分深刻的體悟。「亞裔演員要在荷李活生存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馬佳孝表示,自己在荷李活已經打拼了10年,但直到不久之前,人們才開始重視亞洲族群的權益。「當時有許多以亞裔為主的影展開始出現,而他們真的幫助我建立許多自信」。馬佳孝認為,即使到了今日,美國人還是以他們的刻板印象來看待亞洲族群。透過這樣的一個影展,可以替大家開了扇門,讓所有的台籍影視人有一個發聲的機會。當被問到「華裔」與「台裔」的認同問題,馬佳孝說,中台之間其實沒有太大的不同,但是細微之處還是有所差異。「台灣更像是一個大熔爐,有日本文化的歷史,也是中國各地文化的結合,這樣的背景讓台灣發展出獨樹一格的文化底蘊」。身為一個在洛杉磯成長的第二代台灣人,馬佳孝曾歷經了很多認同以及背景的掙扎;他也希望能用自己的方式,讓大家看到台灣族群的獨特與不同。他感性的向記者表示,「我也許無法代表所有的台裔族群,但我至少能真實的以一個二代台籍移民的角度,告訴大家我們到底是誰」。想看看台灣影視人優秀的作品與創意嗎?千萬不要錯過「台美電影節」!時間:7月8日地點:The Downtown Independent,251 S Main Street, Los Angeles, CA90012聯絡電話:323-401-5785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702/200764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688

逾80部片入選亞裔電影節短片記錄唐人街老飯店最後一天

1 : GS(14)@2017-07-29 03:23:50

鼓勵亞裔美國人投身電影業的紐約亞美國際電影節(AAIFF),今年踏入第40屆。80多部入選電影陣容鼎盛,焦點作品包括被譽為「台灣之光」、贏得柏林影展泰迪熊獎最佳紀錄片獎的《日常對話》,及香港獨立電影經典《香港製造》4K修復版等。影展執行總監胡少華(John Woo)表示,今年申請參展作品達600多部,「被挑選出來的,皆有絕佳故事及製作水平」。駐紐約記者:鄭柏齡全美最大型、專注亞裔電影作品的「紐約亞美國際電影節」,於7月26日至8月5日登場。香港著名導演陳果1997年拍成的《香港製造》,今年推出4K修復版;該部講述香港1997年政權移交前的人心惶惶、被譽為香港「獨立電影經典」的作品,將於7月28日在亞洲協會舉行美國首映。除《香港製造》外,今年初為台灣贏得首個柏林影展泰迪熊獎最佳紀錄片獎的《日常對話》,被選為焦點作品;電影由台灣名導侯孝賢任監製,內容為導演黃惠偵與同性戀媽媽的親身家庭故事,7月29日將在亞洲協會舉行紐約首映,黃惠偵與製片李嘉雯將出席映後座談。影展執行總監胡少華對《蘋果》表示,今年申請參展電影作品多達640部,大會最終僅選出20部長片、63部短片參展,「申請數量較去屆多一倍,不知道是因為影展踏入第40屆,還是舉辦地點回到亞洲協會的關係」。他續指,最終入選作品皆精益求精,「現今每個人都有攝影機、剪接用電腦,免費音樂、甚至演員,拍電影變得容易。入選作品皆有最好的故事」。由於入選短片數量眾多,大會今年特別劃出10個短片獨立放映單元。華裔年輕導演陳錫豪靠作品《The Last Tip》入圍「Changing Chinatown」單元,紀錄片拍下「新蓮香飯店」在曼哈頓唐人街屹立70多年、最終敵不過貴租而結業的最後一個工作天。陳錫豪指,「華埠慢慢高檔化(gentrify),餐廳、商店一間接一間結業、被趕走,電影反映華埠現況」。作為亞裔電影工作者,他歡迎美國有不同平台放映亞裔作品,但「發聲平台有很多,但要獲得主流社會認同,仍然有點難度,希望未來數年情況逐漸改變」。/p>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727/2010326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9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