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浪試水電子商務 聯合中國動向收購麥考林29%股份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303/2216464.shtml


每經記者 鄭佩珊 謝曉萍發自上海、北京
3月2日,一條消息將麥考林、新浪以及中國動向3家公司綁在了一起。當日,麥考林宣佈新浪以及中國動向的子公司將購買麥考林29%的股份。
3家上市公司的合作一度被業內稱為「強強聯手」,而新浪首次明確在電子商務市場展開的行動也表明,包括新浪、騰訊、網易、搜狐在內的中國四大門戶網站,至此已全面進入電子商務行業。
新浪代表將成麥考林董事
此次交易中,新浪以及中國動向的子公司將向麥考林兩大主要股東——紅杉資本旗下的MaxproHoldings Limited和 EverKeenHoldingsLimited協議購買總計1.175億普通股,相當於1678.7萬美國存托股 (麥考林在納斯達克全球市場交易的每一美國存托股相當於7普通股)。其中,新浪將購買7698.7萬普通股,約佔麥考林全部發行股的19%;中國動向將購 買4051.9萬普通股,約佔麥考林全部發行股的10%。在交易完成之後,新浪將指派一位代表加入麥考林,替代將辭去公司董事職務的紅杉資本副總裁余根 靈,成為麥考林的新董事。
新浪以及中國動向此次購買的股價為普通股0.8571美元/股。同時,新浪以及中國動向在此次交易中還將額外獲得來 自MaxproHoldingsLimited和EverKeenHoldingsLim-ited賦予的額外購買麥考林4825.4萬普通股和 1830.6萬普通股的權利,此購買權在完成上述普通股收購後的兩年內有效,價格為普通股每股1.1429美元。
從收購完成日起,新浪和中國 動向將進入一個為期一年的禁售期。同時,紅杉持有的餘下麥考林股份也將進入一個為期180天的禁售期。「新浪與中國動向的加入,也使得紅杉資本可以實現 『完美退出』。」一名業內人士認為,「紅杉資本作為基金持股的公司退出麥考林是必然的。」根據其估算,紅杉此次減持至少獲得了2000萬美元的回報 (不包括所餘股份)。
根據麥考林上市時提交的SEC文件顯示,上市前,沈南鵬代表紅杉資本持股75.9%,上市之後股份稀釋到62.8%。此次出售29%股份後,紅杉持有麥考林33.8%股份,仍為第一大股東。
新浪試水電子商務市場
「對麥考林而言,新浪與中國動向的加入後,前者提供的是營銷推廣渠道,而後者則注入了新的產品線。」B2C分析師、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方盈芝表示。
新浪首席執行官曹國偉也表示:「我們非常高興能通過投資麥考林邁入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我們相信我們對麥考林的戰略投資將增強該公司的網上營銷能力,並助 力麥考林成為中國網上時尚平台的領頭羊。」曹國偉指出,考慮到新浪的巨大用戶和流量基礎,希望探索其他直接參與電子商務的途徑,麥考林只是新浪在電子商務 市場的第一步,借此可以獲得更多B2C方面的經驗。
「新浪已經不是第一次介入B2C業務。」易觀B2C分析師陳壽送認為,「這一次新浪與麥考林的合作,或許主要是停留在資本層面。新浪在互聯網領域具有一定前瞻性,投資麥考林說明新浪在戰略上對於B2C的重視。不過,就目前的市場環境而言,並不適合直接介入。」
據新浪內部人士表示,入股麥考林對新浪來說是財務投資。從未來10年的趨勢看,中國的電子商務將迎來巨大發展,目前新浪擁有充足的現金儲備,因此在電子商務領域進行嘗試和佈局十分必要,不排除將來可能進行更多相關的收購和投資。
財經作家、BiaNews助理總編輯丁西坡表示,通過與麥考林的合作,新浪豐富了投資方向,展示微博的廣告盈利模式,麥考林與新浪媒體平台和微博平台的結合將更加緊密,這有利於麥考林的品牌與銷售。
中國動向受益或更大
中國動向集團的董事長陳義紅表示:「麥考林的電子商務平台將為我們進入中國潛力巨大的在線運動服裝市場提供堅實的基礎。」
對此方盈芝告訴記者,如今B2C行業的服裝大多定位於時尚人群,設計風格基於前衛、流行的趨勢,但是目前運動裝一塊仍舊是個空白。麥考林作為成熟的網上服飾銷售平台運營商,中國動向旗下的品牌KAPPA可以借用其現成的網上運營模式。
而麥考林董事兼首席執行官顧備春表示,「我們將和中國動向一起在我們的在線平台m18.com建立一個專門銷售運動服裝的頻道,並一同開發新的基本款服飾產品。」
「對於中國動向而言,本次合作或許利益更大,畢竟它可以借用現成的網上銷售模式。」前述業內人士認為,「但對於麥考林而言,旗下品牌眾多,KAPPA的加入影響不會太明顯。」
(每經記者楊可瞻對稿件亦有貢獻)
新聞鏈接
新浪微博用戶過億去年淨利同比增63%
每經記者 謝曉萍 發自北京
昨日(3月2日),新浪公司公佈了截至2010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及2010年度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
財報顯示,2010年第四季度,新浪淨營收1.1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9820萬美元增長12%。廣告營收和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廣告營收8250萬美 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0%;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新浪第四季度運營利潤為2550萬美元,淨利潤為3060萬美元。
2010年全年,新浪淨營收4.026億美元,較2009年增長12%;廣告營收為2.9億美元,較2009年增長28%;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新浪2010年淨利潤為1.139億美元,較2009年增長63%。
新浪CEO曹國偉表示,過去一年中,除網絡廣告業務和盈利能力顯著增長外,新浪已成功將新浪微博建設成中國最大和最有影響力的社交媒體平台,其用戶基礎 在2010年擴大了25倍多,註冊用戶總數已超過1億。2011年,新浪計劃將微博作為新浪新媒體成長戰略的核心,加大投資以求進一步提升優勢地位。
曹國偉表示,中國微博市場還處於發展早期,新浪微博現階段的戰略不是推動該產品的盈利,而是更專注於提高產品質量、改善用戶體驗和宣傳推廣。
對於盈利問題,曹國偉表示仍在開發各種盈利途徑,包括廣告系統、實時搜索等,這些將來會成為重要的盈利手段,並且還在打造遊戲平台等,與微博平台連接,盈利前景很大。短期內新浪還可以在門戶網站和微博平台之間進行交叉銷售。
另一方面,基於微博的優勢,新浪也正在加快IM(即時通訊)通訊工具的開發。昨日,有用戶發現新浪微博界面上增加了 「顯示在線」和「視頻聊天」等IM具備的功能。新浪內部人士表示,新浪內部網絡正進行IM相關功能的測試,預計將在下周正式推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45

1999年「全球電子商務最具影響力人物」 網路老將陳丕宏 自我改造重燃熱情

2011-2-28  TWm




社群帶來整個世代的改變,連教育也跟著變了,以前討論被視為作弊,但現在卻是被鼓勵的行為。陳丕宏覺得,很多CEO都和他一樣,得從自己改變起,才能領導已被社群同化的年輕人。

撰文‧林宏文

以 往的IT投資強調系統建置、改善流程、強大的運算能力,但網路2.0時代,企業的IT建置將大量花在2C上,也就是增強溝通 ︵communication︶和協同合作︵collaboration︶上。﹂去年十一月初,以︽跨越鴻溝︾、︽龍捲風暴︾、︽大金剛法則︾等著作聞名 全球的市場行銷大師摩爾︵Geffrey Moore︶,與宏道資訊︵BroadVision︶執行長陳丕宏,在矽谷舉行的「企業2.0」年會上做了一場精采對話,吸引三百餘人擠爆會場。

雲端交流

提升中階主管工作效能

摩 爾談到社交網站facebook的流行帶動了Web 2.0的崛起,不僅改變一般人的行為,更對企業帶來巨大的影響。摩爾認為,從資訊科技︵IT︶的投資來看,過去幾十年,企業IT的投資大量花在兩大部分: 公司高層或基層員工,但對於中階管理幹部,則沒有出現任何有用的工具與創新,頂多只有黑莓機。未來最重要的事,就是讓中階工作者建立有效的交流系統 ︵systems of engagement︶,才能真正轉換為生產力與效率,為企業帶來實際貢獻。

陳丕宏與摩爾已是相交二十餘年的好朋友,兩人互動緊密,大師的觀察,其實也是陳丕宏近年努力的方向。他不僅到處宣揚網路社群將讓企業轉型到Web 2.0,還具體開發出一個企業級社區網路產品:明晰谷(Clearvale),讓企業也能因社群網路的運作而產生正面作用。

﹁這個新商機,讓我有重新創業的感覺!﹂一九九九年,陳丕宏被美國︽商業周刊︾評為「全球電子商務領域最具影響力的二十五人」之一,早就是網路產業的元老級人物。網路崩盤後,宏道資訊經歷好長一段時間的調整;如今,陳丕宏好像又找回網路初創時期的熱情,有重新出發的動力。

到 底社群如何影響企業的發展?陳丕宏說,宏道的員工有三百多人,散居美、亞、歐等地,有一次公司內部舉辦一項競賽,由員工自行組成社群參賽,內容是提出企業 流程改善的方案,並規定團隊組成一定要跨區域、跨領域,每個團隊最後把成果放到YouTube上,仿效類似美國超偶的競賽一樣,供大家票選,看哪一組獲 勝。

結果,這個比賽的效果超乎預期,雖然員工跨好幾個時區,但利用內部企業社群的交流,很快就做出各種產業應用的範例;而員工其實只撥出一○%的工作時間,就想出許多好點子。﹁我這個CEO完全沒有花時間參與,沒想到就白白獲得許多好成績!﹂陳丕宏笑說。

陳 丕宏指出,傳統企業的執行長︵CEO︶,扮演的是推動者的角色,但社群會讓員工自己動起來,效果是十倍、百倍。就像以前執行長都用e-mail來下命令, 早上一封信傳給十位主管,十位主管再傳給一百位中階主管,再傳給一千位員工;結果,傍晚就有幾百封e-mail再回傳,事情未解決就花費大量時間與人力, 效果非常差。

影響教育

﹁討論﹂成為被鼓勵的行為其實,社群帶來的是整個世代的改變,連美國教育系統也跟著改 變。陳丕宏說,﹁以前上課是老師講,學生聽,讀書考試全部都靠自己完成。但現在大家都是六、七個人分一組,坐在同一個工作平台,一起完成一個計畫。﹂當陳 丕宏發現社群網站改變了世界時,坦承自己有一段時間很不適應。﹁以前考試不可以看書,和同學討論被視為作弊;現在不僅open book︵可以看書︶,所有的作業都是大家合作討論出來,討論反而是被鼓勵的行為。﹂陳丕宏說,很多CEO都是像他這種四、五年級的人,面對新時代的年輕 人,最需要調整改變的,其實就是自己。

陳丕宏的哥哥陳丕燊是國際有名的天文物理學家,在史丹佛大學任教,近年來獲得廣達副董事長、台大物理 系同窗梁次震的贊助,回台大教授天文物理課程。陳丕燊說,現在的教學方法與過去有很大不同,因為資訊太普及,教授根本不用自己寫講義,就請學生自動分組, 每兩、三個人負責一個章節,還可以講給大家聽,最近他指導的大學生,所寫的報告已可以登上國際級的期刊了。

如今,陳丕宏不僅到處推廣這種企 業社群網路的重要性,宏道資訊內部也完全採取這種運作。目前公司內部有三百多個網路社區,每個社區都由員工自己創立,而且與一般以休閒為主的社群網站不 同,宏道的社區都以工作或計畫為目標,每位員工有如在一個個作戰室︵war room︶內工作。

陳丕宏形容,以前的CEO,有點像拿著後照鏡,在看以前的資料。但現在透過社群,好像拿著放大鏡,可以看到每個員工在做什麼,如此節省下來的時間,可以放在更重要的策略思考上。

曾 經,陳丕宏創辦的宏道資訊,股價一度飆到每股八百美元,總市值曾超越通用汽車︵GM︶。二○○○年網路泡沫後,宏道股價又一度下跌到每股只剩四十美分,靠 著個人的毅力及資金,才讓宏道度過難關。如今,facebook還未上市,就已有五百億美元的市值,不再擁有網路神話與光環的陳丕宏說,﹁只要對產業做出 貢獻,市值自然就會增加。﹂

陳丕宏

出生:1957年

現職:宏道資訊董事長兼執行長、新浪網獨立董事經歷:贏家科技創辦人、賽貝斯多媒體技術部副總裁學歷: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電腦博士點點印 www.tintint.com

成立:2009年

創業團隊:林建宏、陳函薇網站類型:照片分享製作網站

員工人數:10人

主要成績:去年營收約1000萬元

成功三祕訣

一、體認網路社群的力量,先從改變自己的觀念做起。

二、調整企業作法與流程,讓員工先取得執行社群的成果。

三、率先推廣社群軟體,為企業中層管理有效提升執行效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97

奇美電子稱日本地震不會提高液晶面板價格

http://www.21cbh.com/HTML/2011-3-15/wNMDAwMDIyNjgwNw.html

「日本地震發生後,我們全面與日本供應商進行聯絡,他們的情況都已經瞭解。我們有約5成原材料從日本進口,但目前地震對我們的生產還沒 有什麼影響。後續2-3個月是否有影響,還有待觀察,這取決於日本的重建速度,尤其是日本的電力供應是否正常。」3月15日中午,正在上海參加「2011 上海國際信息化博覽會」的奇美電子南科分公司總經理王志超告訴本報記者。

台灣奇美電子公司是全球前三大面板廠之一,據王志超介紹,全球約四 分之一的液晶面板由奇美電子供應。去年,奇美電子向中國大陸提供了1500萬塊液晶面板,約佔大陸40%的份額,海信、創維、康佳等電視機廠都是奇美電子 的客戶。在此次上海國際信息化博覽會上,奇美電子展示了一系列從23.6吋至65吋的最新『全3D'液晶面板。

 「我們這次推出的3D液 晶面板與普通液晶面板的價格非常接近,3D功能作為液晶電視的一個標準配置,將大大推動3D立體顯示普及化。」王志超說。他表示,奇美電子的目標是與大陸 家電廠商合作,共享全球市場。「當年,中國CRT(顯像管)電視機產量的一半銷往海外,現在我們的液晶電視也要做到一半外銷。」

但世事難 料,日本突發的大地震和隨後發生的核洩漏事件,不但令日本經濟遭受重創,也殃及了日本的半導體芯片、液晶面板等優勢IT產業。有消息稱,地震發生後,夏普 在界市的一座工廠自動停止運行。雖然王志超表示,目前奇美電子的生產並未受到日本地震的影響,而且奇美有一個月的庫存,但他也坦承,如果未來2-3個月日 本限制電力供應,奇美電子所需的原材料就會短缺,「大家都去搶,對我們的供應就會有影響」。

日本地震造成的液晶面板供應不確定因素是否會使液晶面板價格上漲?對此,王志超明確表示:不會。「我們與客戶是一種長期合作關係,在當前情況下,我們優先要滿足客戶的需求,而不是提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96

化斷鏈危機為轉機 台灣應趁機爭取關鍵技術轉移 日本強震 加速台日電子產業結盟

2011-3-28  TWM




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後,台灣踴躍捐 輸,顯示台日深厚的關係。未來台日如何進行聯盟,授權或移轉更多關鍵技術到台灣,並進占全球更大市場,將是此次電子業將斷鏈危機化為轉機的新方向。

撰 文‧林宏文

日本大地震引發全球關注,尤其是日本掌握眾多關鍵零組件及材料,從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液晶電視等產品,都已感受到生產線中斷 的危機,這項新變數,將是觀察今年電子產業榮枯的關鍵因素。

斷鏈衝擊多大?

台灣下半年恐爆發缺貨潮

以 面板產業關鍵材料異方性導電膠(ACF)為例,由於主要業者日立化成及索尼化學的廠房位於災區,全面復工期仍未定。目前國內面板廠的ACF庫存只剩一至兩 個月,友達執行副總彭雙浪甚至預言,ACF供應吃緊,將促使面板漲價時間提早至第二季。

ACF是一種具備單向導電及膠合固定的化學材料,應 用在不適合以高溫鉛或錫焊接的製程,廣泛使用在軟板、LCD模組、觸控面板到驅動IC等電子線路的連接,由於技術難度高,長期掌握在日本業者手中。

資 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所長詹文男預估,日立與索尼兩大ACF廠商合計占全球九成市占,兩大廠目前均遭限水限電,索尼化學的多賀工廠亦遭水患,短期內恐怕難以 全面復工。

除了日商壟斷九成,南韓LG Micron與三星Cheil為主,合計市占率僅五%,同時僅供集團內部使用。至於台灣則有瑋鋒科技,是國內唯一有能力生產ACF的廠商。

類 似ACF這種關鍵材料及零組件,過去大家都很少聽聞,但在這次日本強震後,幾乎每個產業都發生類似斷鏈的情況,從印刷電路板產業中的關鍵材料BT樹脂及壓 延銅箔,面板產業需要的TAC膜,各種電子產品必備的高階被動元件、電池芯、光學元件,到關鍵IC如電子羅盤,半導體上游的曝光設備、玻璃基板、矽晶圓、 IC基板等。

在這些產品項目中,日本業者從占有全球四成到九成市占率不等,幾乎都是關鍵供應商的角色,也難怪日本大地震後,原本有人樂觀預 期會有轉單效應,但卻發現所有電子股都先跌一輪再說,顯示日商在全球電子業已具備無可替代的關鍵角色。

到底這個斷鏈危機,會對台灣產業造成 多大衝擊?產業情報研究所預估,由於今年第一季,電腦產業因為英特爾的Sandy Bridge瑕疵問題,導致消費者觀望,使得買氣遞延,因此目前廠商備料約為四到六周,第一季尚可撐過去。至於第二季本來就是傳統淡季,因此供給出現問 題,應該也不會產生非常大的缺口。

不過,下半年的旺季來臨,產業就有可能面臨較大的壓力,中小型廠商就會有較大的缺貨問題。雖然預期下半年 才會產生,但大廠仍積極提前預做準備,因為使用替代產品可能導致良率降低,甚至影響產品表現及品質。

台灣如何應變?

﹁台日聯 盟﹂及﹁聯日抗韓﹂此外,拓墣產業研究所副所長楊勝帆也指出,今年至今全球3C電子的需求不如預期,也沖淡斷鏈可能帶來的危機。他說,儘管最近有蘋果 iPad2造成搶購風潮,但其他平板電腦就遜色很多,至於中國前兩個月的電視銷售只成長九%,比預期的兩成要差很多,加上歐洲也不好,如今日本市場又受到 衝擊,﹁今年電子業景氣,可能要延後到第三季及第四季才能好轉了。﹂詹文男說,在這次斷鏈危機中,業者都積極爭取料源,有的甚至用現金下單,由於大廠擁有 較佳的談判籌碼,預料小廠受到的衝擊會比大廠高很多。此外,產業情報所也建議政府及民間應該積極透過聯盟方式,與日商交涉,若日本短期內無法解決限電的問 題,應積極爭取日商技術授權到台灣生產。

詹文男也說,從這次危機可以看出,台灣與日本的資通訊產業是﹁合作多於競爭﹂,因為在許多關鍵零組 件上,台灣倚賴日本的比率極高,也凸顯台灣產業脆弱的一面。因為當日本這條供應鏈發生危機時,許多關鍵零組件訂單有可能轉向南韓,讓台灣廠商面臨更嚴峻的 競爭威脅。

的確,日本不像美國是全球金融中心,一向以產業立國,過去對於技術授權的策略是採取﹁雁行理論﹂,將利潤最高的關鍵技術留在日 本,利潤次之的技術就轉移到南韓與台灣,至於最後組裝及成熟的工作則移至中國或東協等國家。

如今,日本依舊掌握最關鍵的技術,但近幾年南韓 地位提升,不論是品牌的經營或產業上下游的垂直整合,都已逐漸逼近日本,演變成台灣在後面追趕,並與日本進行結盟,以對抗共同敵人南韓。

過 去一年在台灣最積極布局的日商,非日本第二大商社三井物產莫屬。三井先是入股冠捷兩成股權,接著又宣布投資璨圓一五%股權,由於兩個案子規模都不小,總投 資額近一三○億元新台幣,也讓三井成為最積極在台灣產業界尋找策略夥伴的日商。

三井物產台灣董事長澤田真治郎表示,三井從一八九六年就已來 台灣,至今超過一百年,台灣的產業強項在電子產業,如今延伸到綠能產業,這與三井的發展方向吻合,加上兩岸ECFA(兩岸經濟協議)從今年起生效,對於未 來進入中國市場有很大的加分效果,也促成三井與台灣企業的聯盟關係。

我方優勢何在?

管理力強可與日技術互補

三 井投資冠捷與璨圓的緣由,前者是因早在十餘年前,雙方就有生意往來,加上經營理念接近,投資案很順利就談成。至於璨圓的發光二極體(LED)業務,正好是 三井想要切入的新產業,加上璨圓也有資金需求,並計畫進軍中國場,讓雙方合作談判進展非常迅速。

澤田真治郎說,台灣和日本企業是很好的合作 夥伴,日本有研發與技術,台灣則擁有生產管理能力,以及快速靈活的應變能力,彼此互補關係很強,加上雙方文化也很容易理解,這是三井加速投資台灣的原因。

眾 達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黃日燦說,他很早就主張台灣除了與中國結盟,也就是China加上Taiwan,成為所謂的Chiwan之外,台灣更應積極與日 本結盟,Japan加上Taiwan,也就是Jawan。過去Jawan的結盟在食品、通路及汽車等都很成功,例如康師傅、統一、旺旺、裕隆等,未來這個 成功模式會繼續發揚光大。

黃日燦說,台灣過去與美、日及中國有深厚的歷史關係,台灣人相對於中國人,可以說是﹁最了解老外的老中﹂,但相對 於美、日等國家,台灣人又是﹁最了解老中的老外﹂,此刻日本面臨限電及輻射等威脅,台灣若能與日商進行更深度的結盟,或許可以因禍得福,化危機為轉機。

日 本大地震後,台灣企業與民間踴躍捐輸,也顯示台灣與日本的關係,明顯與南韓及中國有差異。這次的大地震,不僅震出日本企業的高度競爭力,也震出日、韓、 台、中四地的競爭力高下,台灣電子業發展三十餘年,雖然產業日益壯大,但仍有不少瓶頸需要再突破,斷鏈危機是否可以化為轉機,如何利用與日商的合作契機, 將考驗所有經營者的智慧與決心。

日本面板相關產業受創概況▼ACF ▲擴散膜 ◎玻璃

全面停工

NEC 秋田

▼ Sony Chemical多賀城工場,なかだ工場,豊里工場▼ Sony Chemical鹿沼工場▼日立化成工業株式會社(2工場)

◎旭硝子鹿島工場

局部受損

東北 Pioneer米澤工廠Toshiba Mobile Display 石川

TMD 深谷工廠

Panasonic LCD茂原 (G6, 82k/M)

◎旭硝子千葉工場

雙葉電子工業

◎旭硝子京浜工場(橫濱)

▲ 旭化成

Sony Mobile Display 愛知資料來源: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日強震重創關鍵材料供應,台灣業者遭殃關鍵技術與材料(所屬產業) 供應商微曝光設備(面板) Nikon、Canon 壓延銅箔(印刷電路板) JX日鑛異方性導電膠ACF(面板) 日立化成、SCID BT樹脂(印刷電路板,IC載板) 三菱瓦斯、日立化成矽晶圓(半導體) 信越、 SUMCO 積層陶瓷電容器MLCC(手機) 村田製作所黃光、蝕刻設備(半導體) 東京電子(TEL)NAND Flash(半導體) 東芝中小尺寸面板(面板) Hitachi Display、NEC、TMD、Epson 鋰電池負極材料(筆電) 日立化成資料來源: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工業技術研究院、拓墣產業研究所

製表:翁書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38

天能動力 (0819)– 食正B2C 電子商貿的公司

http://accountboyh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962390

上篇講了忽然狂爆的網購, 今篇會重點講公司。

.

天能動力, 主要做電動自行車(電瓶車) 鉛酸電池, 2010開始做多了一些純電動車的鉛酸電池, 我們去世博坐10元的電動車的電池就是它做的, 據說技術是加了一些稀土, http://www.qqddc.com/html/news/201008/news_15476_1.html, 還會做一點風電和太陽能的儲能電池, 但量太少可以不理。他主力還是做電動自己車的電池。

.

2010年上半年, 銷售大增, 毛利下跌,業績倒退, 被洗倉, 對外公佈的原因是鉛價上升, 上半年採用了平穩價格策略」所以如此。而下半年, 銷售再上升,因「下半年則轉為採用較為積極的價格策略這可以從電動自行車鉛酸動力電池單位價格中看到,在二零一零年五月,其價格只輕微調升;但在二零一零年八月及十一月則有兩次較大調升。這價格策略調整導致電動自行車鉛酸動力電池平均單隻售價由二零一零年上半年人民幣88.21 元上升至下半年人民幣98.03 元,上升幅度為11.13%。」

.

這說明了什麼呢, 從好的角度看, 可能是因為超威7月上市, 天能想在超威上市前盡搶市場份額。 用電瓶車的多是中低階層人士, 上半年鬥平引人用,用完後用質素留客, 博你加價都照用。我們可以看到超威身上沒有看到如此波動的毛利率, 超威上下半年的毛利率都是26%左右, 天能09年上下半年毛利率都是28%多一點, 10H118%, 下半年是27%, 有理由相信10H1是有點古怪, 26-28%才是常態。如果他的目的是搶客的話, 這個策略應是成功了的。

.

從壞的角度看, 如果你信一間公司上市前有化妝「谷水」, 天能的財務總監099月股價$4左右辭職, 那個是狂炒1211的年代。之後10H1毛利大縮, 就係「收水」,至少它是819, 951, 842三隻之中唯一已經「收了水」的公司。

.

另外一個好的因素是「電動自行車下鄉」, 和家電下鄉不同, 它在香港沒有經過大宣傳, 也不是全方位, 31個省市中只有10個省開始了, 還只是2010111才開始, 而且問題多多, 如網點不夠, 手續麻煩等, 還有一個最致命的, 就是申請之後零售價不能改, 有些入不到下鄉名單的電瓶車出產企業, 就刻意把價格定到比入標價格低一點點, 入標的就吃西北風了。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cyxw/20110121/09499290341.shtml 不過話又說回來, 當初家電下鄉也要農民去省城填一些他們不懂的表, 結果還是解決了, 製度就這些東些都是小問題, 總會解決。簡單來說, 這個下鄉威力還未盡顯, 一是只行了2個月, 2是只有10個省, 3是制度缺陷。

.

我們可從年報看到, 今年的平均價是RMB98, 鉛酸電池通常是3個一排, 網上看到零售價是RMB500左右.另外, 可從產品參數看到,充滿只可行4060公里, 如計按電量80% 可充400-600次電池才壞, 所以不可行長途, 放電深度是一個重要概念, 這裡是指行到個電池只剩下20%電就再充。你看看下面網頁的不同放電深度迴圈壽命曲線圖, 如果每次都只用10%電再充, 可用5000, 但不實際吧。http://www.cn-tn.com/product/detail-88-energy.html以前網購不盛行的時候, 電瓶車都是代步用的, 上班下班, 通常的人一個星期或幾天才充一次。現在呢, 送貨的人一天充幾次, 看到這個分別嗎? 再想一想, 這個可行40-60公里的數據, 只指車上坐一個正常體重的人, 現在用作載貨用, 車尾加個滿滿的車尾箱, 跟據能量不變定律, 充滿電還是否可行40-60公里? 還有一個因素, 代步的人是拿回家充電的, 運貨的會在街上幫襯一元快充服務, 用高壓電快快充滿電池, 但卻可令電池壽命大減http://www.xjjbbs.com/simple/?t187412205.html。沒有辦法, 一是你在車上帶多3塊或6塊後備電。記住, 是鉛做的, 很重, 帶得多電池, 就帶不了貨, 你是快遞員會怎麼選?用電瓶車代步和運貨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市場, 用來運貨的電池, 說得俗點, 運貨的電池「好快就打柴」, 如果我們用400次充電計, 每天2-3, 即是4-6個月就要換一次, 比起電池聲稱可用1-2年短得多。

 

帶貨能力比較強的車, 俗稱是「載重王」, 是不少快遞員的首選, 聽說, 載重能力和電流強度有關係, 例如12V25A的就要強過12V20A, 通常是312V, 串聯成36V用。又是據說, 天能沒有25A的電池, 超威才有, 但是騙人的, 功效只是等如天能的20A 讀過理科的都知道, 電池是一個高電壓的電子流各低電壓的過程, 是一個化學作用, 越熱變快。鉛酸電池怕熱, 網站內有一個充電電壓與環境溫度關係曲線, 氣溫越高, 電池內的電壓就越低, 而且電池會越快壞。 即是說, 夏天會易壞些, 不過, 由於春節和國慶黃金周都是冬季, 所以電池銷售的季節性不好說。

這個行業的最大風險又是什麼呢, 環保問題。201012月底, 天能的最大競爭者超威的山東廠停產, 是因為「山東省寧陽縣吳家林村有居民之血鉛及尿鉛水平超過正常標準,並聲稱事件是由山東超威營運造成, 山東超威已成功取得並不時更新所有相關的許可證及證書,而根據當地的獨立實驗室山東省分析測試中心在二零一零年十一月十五日發出的報告,山東超威排放的廢氣和污水分別符合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以及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 件事201011月發生, 1122超威出澄清公告說血鉛問題無事, 122財務總監唔做, 你估他那時知不知道盤數已經好靚,為什麼不等出數才不做? 要走, 老闆發少少認股權給他有何難?為什麼仍留不住人? 這個時候FC換人肯定對企業形象大打節扣。愚見認為, 可能是數的問題, 不想多講, 總之冇理由去博這隻。 

.

 

之前說過旺季電池用4-6個月, 網上電子商貿由去年第四季開始, 到一二月辦年貨時間到頂峰, 4-6個月換電池的時間就是第一二季, 山東廠佔超威產能1/3, 到今時今日仍然未有復產的任何消息, 正是上天給天能搶佔市場的大好機會, 供求關係繼續改善, 銷量毛利應可再提升, 鉛價到今日為止沒有太大的上升, 基本上可以肯定2011年上半年的業績一定好於2010年下半年, 即是說, 2011年預期PE都是7倍左右或更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53

國美電子商務網站上線 左右互搏不迴避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421/2303748.shtml

  在收購家電B2C網站庫巴網5個月後,國美正式進入「左右互搏」階段。
昨日(4月20日),在推遲近一個月的時間後,國美集團宣佈旗下電子商務網站(以下簡稱國美電商)正式上線,國美電商在發展初期將享受國美電器在供應和採購上的價格優惠。
國美電商總經理韓德鵬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國美電商的信息化系統可以滿足年200億元的銷售規模,對這個量級的需求,我們完全可以從容應對。」
國美總裁王俊洲則放出豪言,「做國美電商的目的一是要滿足消費者網上購物的需求;二是要實現盈利,回報投資者。我們的預期是兩三年實現盈利,成為行業領導者。」
「不迴避雙方的競爭」
在國美線下實體店開始大肆擴張的同時,國美的線上渠道也開始正式佈局。
與去年11月出資4800萬元收購庫巴網80%的股份不同,此次國美電商是由國美電器控股的全資子公司,其準備時間持續了近一年。
國美電商總經理韓德鵬在接受記者時表示,網站的運營主體為「新銳美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於2010年成立,註冊資本5000萬元,隨著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未來資本規模也會相應增大。」
始終如一的低價商品採購能力、及時送達的物流配送能力和貫穿各個環節的信息系統能力,是支撐國美電子商務未來長足發展的三大核心要素,韓德鵬表示,國美 電子商務採用集團聯合採購與獨立採購相結合的方式,集團每年超1000億元的採購規模可以保障產品的低價,獨立採購將有效保證產品的多樣性。「這就是說, 國美電商可以在兩個採購平台當中『擇優』而取,因此比一般的B2C家電平台更有價格優勢。」
「當然,在國美電商上線初期,我們還需要集團給予更多幫助,這是一個必要的過程。」韓德鵬進一步解釋。
王俊洲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在集團每年的採購規模已超過1000億元,「我們的議價能力遠比一個百億採購規模的企業要強,這是國美做電子商務的優勢。」
對國美於5個月前宣佈控股的庫巴網,王俊洲直言,「不迴避雙方的競爭。」
「從經營的角度上講,我們希望庫巴網和國美離得更遠,當然我們肯定會在商品供應上給予庫巴幫助。」王俊洲表示,「兩家B2C平台並不會成為國美的負擔,他們都會有自己的特色,如果條件允許,我們不排除再建一個電子商務平台的可能性。」
三年成為B2C行業領跑者?
在傳統實體店上保持領先的國美,希望在新興渠道上再造一個國美。
在3月28日的國美2010年業績說明會上,國美董事長張大中對國美的5年規劃作出調整,電子商務就是其中之一。
記者查閱相關統計數據發現,過去五年國內網購規模暴增了22倍,到2010年已達4500多億元,其中數碼家電佔比達10.35%,銷售額突破400億元。
在電子商務領域比國美先行一步的蘇寧電器,已開始大規模擴張。蘇寧電器旗下的蘇寧易購從傳統家電、3C類產品,拓展到百貨產品、日化用品、圖書等品類的綜合銷售上,逐漸發展成為綜合性的電子商務平台,去年銷售規模達到20億元。
蘇寧總裁金明此前表示,鑑於電子商務的發展形勢及蘇寧的自身優勢,他們將蘇寧易購今年的銷售目標定為80億元。
王俊洲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國美之所以要拿出資源來經營國美電商,主要是希望在滿足消費者網上消費需要的同時,也能夠盡快實現盈利,給予投資者更多的回報。
「電子商務的本質並不是將產品轉移到網上去銷售,而是要探索一種虛實相融的商業模式。電子商務的本質不在『電子』,而在於『商務』;其競爭力不在於 『網店』,而在於 『供需鏈』,國美肯定有這個能力。」王俊洲告訴記者。
王俊洲表示,目前還不便透露國美電商今年的銷售目標,「但是,我們的目標就是在電子商務這個高毛利的行業中,經過3年的努力成為消費電子B2C中的領跑者,使國美電商三五年之內的營業收入佔到集團收入的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33

KY貿聯﹁以上駟對中駟﹂ 打進奇異、特斯拉等大廠 電子高手投入黑手產業 連賺十五年

2011-4-25  TWM




KY貿聯雖然是連接線廠商,但營收一半以上來自醫療、汽車及工業用途,因此毛利率高達二五%,董事長梁華哲及總經理鄧劍華是如何在黑手電子業中闖出一番大生意?

撰文‧林宏文

﹁連接線﹂這三個字,很難讓人與高科技產生聯想,但即將於四月二十一日回台第一上市的KY貿聯公司,董事長梁華哲無心插柳,從IC設計跨足黑手連接線產 業,沒想到竟然十五年來每年賺錢,還打進奇異醫療(GE health)、全美最紅的電動車特斯拉(Tesla)等大廠,毛利率高達二五%。

掌握高階客戶 毛利率二五%連接線過去一向被視為電子業中的黑手產業。因此,當梁華哲於一九八四年從交大電子工程系畢業時,從來沒想過他會進入這一行。由於一九八○年代 正值台灣半導體起飛期,梁華哲先加入聯電工作,之後又在美國加入IC設計工具業者益華(Cadence)。

後來,梁華哲進入台灣的大連電子美國分公司,開始接觸連接線產業,﹁當時,我發現連接線竟然有那麼好的利潤,自己也嚇一跳!﹂梁華哲說,因為連接線產業比 較傳統,投入的高手不多,競爭也較少,反而讓他驚覺,﹁原來這個看似不起眼的產業,隱藏那麼多的機會!﹂於是,他找來交大學弟總經理鄧劍華,又網羅許多業 界的研發及業務高手,九五年先在台灣成立貿聯國際,隔年又在美國成立貿聯總部,開始就近服務戴爾(Dell)、英特爾(Intel)等國際客戶。

由於連接線本身並非關鍵零組件,因此許多國際大廠並未投入很多人力開發,而且在競爭對手中,有不少是黑手出身,因此,像KY貿聯以最優秀的人才投入,就讓許多客戶印象深刻。因此包括戴爾、微軟、偉創力、思科、三星等國際大廠,都成為KY貿聯的客戶。

以二○○二年為例,當時鴻海在全球組裝製造業攻城掠地,對偉創力、旭電(Solectron,當時還未併入偉創力)等國際大廠造成嚴重威脅。於是,這兩大 廠在全球尋找上百家連接線廠商進行評估,最後都不約而同選擇KY貿聯為最大供應商,也讓KY貿聯的英文名Bizlink一炮而紅。

KY公司中的模範生

此外,KY貿聯也不斷降低PC領域的產品比重,目前只占四二%,其餘醫療占二○%、汽車占一七%、量測與工業設備占一三%,醫療客戶包括奇異醫療、大陸最 大的邁瑞醫療,汽車業客戶則有全美知名的電動車Tesla、全球最大越野車Polaris等,由於擁有這些優質及高利潤的客戶,也讓KY貿聯的毛利率可以 高達二五%。

其實,梁華哲由於是電子工程系畢業,同班同學幾乎都在IC產業,有不少人是瑞昱早期的研發及管理高層,如今有人已經退休。其中,班上成績最好的的女同學,則是目前在興櫃掛牌的立積電子總經理王是琦。

雖然梁華哲沒有進入明星且光鮮的IC設計業,但他笑說,KY貿聯用一流人才做連接線產業,就是︽孫子兵法︾中﹁以上駟對中駟﹂最好的例子。KY貿聯創立至 今十五年,年年都賺錢,而且每年EPS(每股稅後純益)都在三元以上,相對於現今很多IC設計業面臨微利化的挑戰,梁華哲現在的日子反而比同學過得更自在 輕鬆一些。

梁華哲說,自己運氣很好,﹁天時、地利、人和﹂全部條件都有幸遇到。因為創業時,剛好遇上美商康柏(Compaq)大降價,因此戴爾、捷威 (Gateway,後來併入宏碁)等業者積極尋找外包廠;總部設在美國,可以就近服務國際大客戶;最幸運的是,還讓他遇到目前這一批很優質的經營團隊,而 且找到前交大校長張俊彥、前精英總經理陳明村等人擔任獨立董事,公司經營陣容堅強。

不過,在選擇上市的掛牌地點時,KY貿聯倒是遇過不少波折。早年由於公司總部不在台灣,加上大陸也有設廠,已超過當年規定大陸投資不能超過四成的上限,不 可能回台掛牌。後來計畫到香港掛牌,在二○○○年成立控股公司,並在開曼群島註冊,但香港掛牌計畫又因多次更換承銷商團,拖延了掛牌進度。○八年馬政府上 台後,鼓勵企業回台掛牌,於是最後決定回台上市。

不過,近來由於不少設於開曼群島的KY公司回台上市,有些公司董監持股少、透明度低,造成投資人對回台第一上市的公司抱持較謹慎的態度,對這一點,梁華哲 倒是很有信心,﹁KY貿聯完全透明,絕對沒有任何隱瞞。﹂例如,梁華哲目前持有KY貿聯二八%股權,與一般公司相較,這是非常高的持股,不像許多企業老闆 為了節稅,往往用人頭掩藏。梁華哲說,他是美國籍,在美國誠實申報是最上策,若為了避稅,每天要傷腦筋,他喜歡簡單做事,因此從公司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沒 想過隱藏。他笑著說,﹁這幾年,已經不知道繳了多少稅給美國政府了。﹂展望未來,梁華哲很有信心,因為﹁連接線全球產值很大,幾乎和半導體產業一樣大。﹂ 而且,由於KY貿聯已比別人掌握了更多醫療、汽車等高階客戶,因此,也不必像別人要在低毛利的產業中掙扎脫困,這些優勢,都將是KY貿聯與別人不同的競爭 利基。

KY貿聯

成立:1996年

董事長:梁華哲

資本額:5.76億元

員工數:5238人

據點:美國總部、台灣、大陸深圳及廈門、日本、愛爾蘭、墨西哥、馬來西亞

近三年業績表現:

2010年,營收51.4億元,EPS為7.23元2009年,營收36.8億元,EPS為4.59元2008年,營收44.6億元,EPS為3.57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63

物流混戰電子商務:狹路相逢誰能勝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6/1NMDAwMDIzNjg1Nw.html

在淘寶和京東商城等電子商務企業把觸角向下延伸至物流快遞板塊之後,民營快遞則準備調頭向上走,籌建屬於自己的網上商城。

現在,電子商務與物流快遞,這對相依共存的夥伴與對手,正在上演一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滲透大戲。

近日,國內「三通一達」(圓通、申通、中通、韻達),以及順豐快遞等多家民營快遞都透露了涉足電子商務的籌謀,開始部署自建電子商城。

其中,圓通「全聯網」最快將於9月上線,申通電子商城最快在10月登台。從專業分工到互相融合,電子商務和快遞行業變局在即。

在這之前,淘寶最先開始斥資大搞物流倉儲配送,京東商城則是融資15億美元準備砸進物流產業。

當「淘寶們」擁有了自己的物流基地,當「圓通們」擁有了自己的網上商城,是分割混戰的開始,還是行業大同的啟幕?

目 前,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是物流快遞的5-6倍(電子商務每年增長速度在300%左右,快遞為40%-50%),當前民營快遞巨頭主要都是依靠電商企業發展 起來的,對於快遞企業來說,想往上走是情理之中,與此同時,物流快遞如今反過來成了電子商務的「短板」,淘寶和京東要往下走,自然而然。

兩個行業的融合是趨勢,不過從現階段看來,快遞企業的難度要更大一點。

從快遞到電子商務

快遞行業拿出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招式——自建電子商城

在淘寶、京東、凡客等電商企業宣佈要自建物流之後,快遞行業拿出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招式——自建電子商城。這個謀略,正在悄悄地被圓通、申通、中通、韻達、順豐等民營快遞企業從藍圖變為現實。

當前,圓通的網上商城「全聯網」的籌建工作已經完成大半,最快將在9月上線。這個電子商務平台由圓通與全國工商聯、出版社合作,搭建的是一個B2P2C的平台。上線後,商城和快遞可以實現無縫對接。圓通方面表示,現階段能夠透露的細節不多。

同 樣在保密籌備電子商城的還有申通,其電子商務平台正在杭州組建。知情人士表示,申通此次乃大手筆投資,投資金額按「億」來算,平台最快可於10月上線,目 標鎖定B2C。「國內幾家大的快遞企業都進來了,快遞做電商是什麼樣,等到上線就一目瞭然了,」礙於商業機密,該人士無法進一步詳述。

他口中的幾大快遞企業,除了圓通與申通,還有韻達。韻達不僅在搭建電子商務平台,而準備開發類似支付寶的第三方支付系統,合作方可能是郵政儲蓄銀行。

另外,中通、順豐快遞也在公開場合表達了對進入電子商務領域的構想。

不過,在圓通們熱火朝天自建電子商城之際,電子商務行業卻冷眼相看。國內某電子商務平台市場部人士表示,電子商務不是有了下游的物流快遞網絡就可以上馬的,要玩轉B2C,快遞企業從產品、營銷到後台技術,每個環節都需要下功夫,不是搭起個網站就可以唱這台戲的。

如 此斷言或許主觀,但卻有一個事實依據。實際上,當前的一輪自建電子商務熱潮並不是快遞行業的第一次試水。在2010年,中國郵政曾與TOM集團合作「郵樂 網」,B2C業務便在其中。然而,上線之後,成績並不理想。儘管依靠著覆蓋了中國每個角落的郵政網絡,但在眾多的B2C網站裡,郵樂網在行業裡幾乎連個 「水泡」都沒冒出來。

網絡龐大如中國郵政搞B2C都這麼艱難,上述從事電子商務人士表示,民營快遞要來分電商企業的蛋糕面臨的困難會更大,當前的一輪自建熱,未必會對電子商務行業有實質撼動。

近年利潤的逐年低下是促使快遞公司向產業鏈上游延伸的重要因素,中國快遞諮詢網首席顧問徐勇這樣解讀民營快遞的「情結」。但這種延伸只能作為階段性的嘗試和補充,對快遞、電商各自市場而言,未來「專業化」才是雙方的必經之路與取勝之道。

今年快遞行業虧損問題突出,多數快遞公司的利潤將降到5%以下。

從淘寶到大物流

快遞企業也不看好淘寶們的上游穿越之行

一邊是電商企業對民營快遞的跨界冷眼旁觀,另一邊電商企業卻也在執行著跨界行動,大舉邁進物流快遞的板塊。同樣地,快遞企業也不看好淘寶們的上游穿越之行。

4月26日,阿里巴巴與浙江省郵政物流速遞有限公司簽署協議,雙方將在物流、倉儲和配送領域展開合作,為阿里巴巴旗下的全球速賣通(aliexpress.com)的客戶提供國際快遞物流服務。

這是阿里巴巴在物流領域的一系列動作之一。此前,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已開始了「大物流計劃」,包括了淘寶物流寶平台、物流合作夥伴體系以及物流服務標準體系等三大領域。

一時之間,快遞企業人人自危。不過,淘寶表示,現階段還不會涉及到後端與客戶接觸的快遞服務。由淘寶自行提供的物流寶服務主要涉及到的是物流前端環節,為商家解決的是倉儲和發貨的問題。

目前淘寶已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四個城市設立了四大配送中心,同時,淘寶還將與第三方物流合作,在全國20多個省市建多個大小配送中心。

淘寶大物流計劃從試運行開始,日處理量已從幾十件開始激增到2000件左右。如果進展順利,大物流計劃還將啟動代收貨款服務,從物流信息流整合邁向資金流的全面整合。

與淘寶一樣把觸角延伸至物流快遞行業的是京東商城。今年,京東商城將繼續加大物流投資,同時開工建設7個一級物流中心和25個二級物流中心。

根據京東商城的規劃,其近期獲得的15億美元融資,將幾乎全部被投入到物流和技術研發的建設項目中,未來3年內,還將投資50億元~60億元進行物流建設。現在,京東商城已經分別有物流項目落戶北京、上海、成都和武漢。

目前,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是物流和快遞行業的5-6倍,線下的倉儲配送已經成為其擴張短板,自建物流為大勢所趨。

有從事電子商務人士稱,由於國內快遞行業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電子商務市場,電商企業往下走的困難要遠遠小於快遞企業往上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84

從街頭髮傳單小弟成為電子商務教父京東商城劉強東:我拚的是執行力!

2011-5-19  TWM




從北京中關村一家三坪大店面賣光碟片起家的京東商城,短短十三年間,茁壯成年營收高達二六○億人民幣、產品線高達三十萬種的中國網路購物龍頭,甚至被視為是中國下一個亞馬遜網站。京東商城董事長劉強東如何創造這個奇跡?

半年多前,三十八歲的京東商城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劉強東,一個人從北京開車到拉薩。這是他最愛的極限越野運動。來回總共二十天時間,他最高興的一件事,是手機不常響起。

三年多前,劉強東首度嘗試到內蒙沙漠越野。從離開京東的那一刻起,電話就沒斷過,因為事事都要他核可同意。沒有老闆在身邊的日子,對京東商城的下屬們來說,當時可是夢魘,因為有太多單據要簽,太多決策要等劉強東核可。

這一次到西藏,劉強東還在一個小縣城困了三天,就等路上一座橋樑搶通。他原本還擔心手機訊號不好,同事聯繫不上他,但竟然從頭到尾一個電話都沒來,盡管有一些失落感,但卻相當開心。因為沒有電話,代表京東沒有劉強東,也能十倍速運轉。

中關村發跡

從3C小賣店累積實力

「每年我會安排一次長途旅行,對京東而言,這是一年一次的大檢驗!」劉強東在接受︽今周刊︾獨家專訪時微笑著說。

從二○○五年上線以來,京東每年都是超過二○○%的成長,○六年銷售規模為八千萬元人民幣(以下同),到了○八年,同業一片低迷,京東依然突飛猛進,突破十三億元,直到去年,營收達到一○二億元。

中國電子商務網站有千百家,但京東是率先突破百億元規模的。包括美國首大電子商務網站亞馬遜(Amazon)購並的卓越網、在美國那斯達克上市的當當網,全都比不上京東,這可以看得出劉強東的江湖地位。

今年前三月,京東每月營業額已經突破二十億元,全年營收上看二六○億元。中國實體通路的老大、國美電器的網站,則預計要到二○一四年才能達成營收一五○億元。這看得出來,京東作為網路領頭羊的腳步,已經越走越快,距離越拉越遠。

劉強東的故事,要從北京中關村說起。中關村就和台北光華商場一樣,遍地都是3C小商店。劉強東從人民大學社會系畢業後,一九九八年創業,賣的是光碟片、燒錄機、記憶卡。

人民大學是中國的明星大學,地位不輸北大、清華。高材生劉強東最初還不敢告訴父母自己的選擇,瞞騙了三年。直到母親有一回到北京突擊檢查,下了火車才叫兒子來接她,這才紙包不住火。

但誰也想不到,這個三坪小商店,竟然為劉強東在短短六年內,累積了兩千萬元財富。他如果聽父母的話,乖乖做個小白領,可能一輩子也賺不到這麼多錢。

「今天多流一滴汗,明天就比別人多一個機會!」劉強東語氣加重了幾分說。

的確,他在街上發過傳單,和客人僵持講價,不論晴雨都要早起開店、夜半關門。這些細微的基本功,是他日後茁壯的基石。

直到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來襲,中關村買氣一夕跌至穀底。○四年,劉強東決定收掉實體店面,走進虛擬世界。

跨入虛擬世界

打行銷品牌戰,拚高市占率這個看似簡單的決定,其實很不簡單。劉強東當時估計,如果一分錢都不賺,手上的第一桶金,最多只能撐兩年;但如果他拿著錢回江蘇老家,可以一輩子不愁吃穿。

京東跟上了中國網路產業的高速發展。劉強東如今坐在鳥巢、水立方旁邊的寬廣辦公室里,他的每一個殺價策略,都影響了數百萬消費者的心情。

心情?因為任誰看到了物超所值的低價,都會見獵心喜。去年年底,京東與當當大打價格戰,只要買兩百元的書,就送一百元的折價券,任誰都覺得劃算。劉強東甚至喊出,京東每一本書都一定比對手網站便宜二○%。

劉強東最近還威脅圖書部門的下屬說:﹁如果你們三年內給公司賺了一分錢的毛利或者五年內賺了一分錢的淨利。我都會把你們整個部門全部開除!﹂這是他與對手作戰的狠勁。寧願零毛利率,也要高市占率。

價格戰一打,圖書類的銷售,比劉強東的預估量還要超過五倍。尤其各路媒體推波助瀾,京東成功打了一場行銷品牌戰。

事實上,B2C是Web 1.0時代的老商業模式。只要有資金,這個行業進入門檻真的不高,但要做大規模卻不是易事。國美、蘇寧都還在摸索,當當網、卓越亞馬遜、淘寶商城、銀泰網等巨頭,甚至是鴻海集團的飛虎樂購,個個都很有背景,但都被京東比下來了。

「我們的競爭對手無數!」劉強東感嘆說,拚來拚去其實大家都看到一樣的方向了,都想往那邊走,但最後誰能夠真正抵達目標,「拚的還是執行力。」走過一路混戰,今天的劉強東心大,決策更膽大。也因為如此,京東遲遲沒有進入獲利時代。

虧損的公司,是罪惡的!這是股神巴菲特的名言,但在劉強東心里,並不完全同意。

「我們所謂的虧損,可說絕大部分來自于投資。如果我們停止對未來進行巨額投資的話,我們就不虧損了。」劉強東解釋說,以建倉庫來說,從選倉庫到租賃、裝 修、人員訓練,全部下來大概一年的時間,倉庫才能夠正常地運作。簡單地說,京東是在為一年之後進行投資,但是當月就要開始進行攤銷。

在他口中,財務成本高,這是京東虧損最主要的原因。京東近年陸續進行了三輪募資,一直在花股東的錢,但不會有人抗議嗎?

「聽了無數反對聲音,但反對無效!」劉強東說,京東近年一路擴張品類,從最早的3C商品,一路擴展到家電、服裝、書籍、日用品等,如今京東上頭已有數百個品牌、超過三十萬種商品,平均每天有五百個新商品上架。

在劉強東口中,擴充新品類一上來一定是虧損的,很多同行網站也都死在這一關上,京東就是靠著不間斷地投資,才能一路做大。

因此,他與投資人之間的約定非常清楚,除了股權變動、企業借款外,不得影響經營決策。幾百頁的股東協議書,因為每一頁都要簽字,雙方就要花四個小時。

強勢,就是劉強東的風格。「對我來說,一生只要把一家公司做成功就夠了!」劉強東說,他到現在還是秉持著創業者的心態。

拚﹁最後一哩﹂

大手筆建置物流體系

更重要的投資,在物流上。

誰能夠解決最後一哩的問題?如何能把商品完好無缺地送到中國億萬消費者手中?

京東統計發現,有超過七成的客戶抱怨來自配送與物流。網購最常發生的狀況是:訂了貨,要好幾天才拿得到,讓客戶滿意度大幅下降。在人口密集的台灣,物流配送基本上已經不是問題,但在中國,卻有四百個達一百萬人口以上的城市,要怎麼解決?

○八年以前,劉強東一直思考這個問題,但卻是無解!他決定自建物流配送隊伍。

一家虛擬網站,擁有五千人的快遞部隊。這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市場,聽起來都是天方夜譚,但劉強東卻扎實地做到了。

如今,京東三分之二以上的員工,都是第一線的配送員。近年七成以上的新資金,劉強東也投入在物流體系上。

七成的資金,解決七成的客訴,劉強東做到了。如今京東已經可以在北京、上海等十四個一、二線城市,實現一日兩送的承諾,效率可說是全球第一。

京東的網站上,每一天有十二萬則客戶留言。「即使有一%的不滿意,也很可怕!」劉強東總是自己上網看客訴留言,並且立刻要求各部門改正。

京東最近積極擴充更多新品項,劉強東說,他準備在台灣設立採購中心,把更多台灣的好品牌、好商品,透過京東的強大通路,介紹給大陸廣大消費者。看來這位網路強人已經把精准眼光拋到台灣。

很多人說,劉強東會成為網路圈的第二個馬雲,但劉強東可能不願接受。畢竟,劉強東就是劉強東,沒有第一第二的問題。

劉強東

出生:1974年

現職:京東商城總裁

學歷: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

京東商城

成立時間:1998年

負責人:劉強東

主要營業範圍:

3C電子產品、百貨、圖書與食品的網路銷售(B To C模式)2010年營收:人民幣102億元,2011年預估達人民幣260億元

員工數:5000人

撰文·楊方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84

綠色能源類 ● 奠基電子資訊 再攻綠能產業 交通大學太陽能研發成績讓奇美找上門

2011-5-30  TWM




過去,交大以資訊及電子科系聞名,但在綠能產業興起後,交大也積極投入,除了韋光華教授已發表全球第二位的新材料太陽能轉換效率外,更已在南科綠能重鎮設立光電學院,與奇美集團展開密切合作。

撰文‧林宏文

五月初,交大材料系教授韋光華的實驗室發表一篇論文,韋光華與其指導的博士生,運用最新的高分子材料,在實驗室完成太陽能轉換成電能,轉換效率高達七.三%的數字,這項成績,僅次於美國芝加哥大學之前已發表的七.四%。

這篇論文,已引起國際間密切關注交大在太陽能產業的研究動向,雖然日商三菱曾經發表已成功達到九.二%的轉換效率,但三菱並未公開研究成果的細節,因此,若以全球實驗室的轉換率來看,交大已位居第二位,也讓交大的名號,在國際太陽能研究領域中逐漸嶄露頭角。

太陽能研究中嶄露頭角

「我們所使用的高分子奈米複合新材料,比目前最普遍使用的矽材料要輕一千倍,也就是大約千分之一的厚度。」回國任教前,韋光華曾在美國空軍材料實驗室及美 國奇異(GE)公司研發部門服務過,這些產業界的實務經驗,讓韋光華在學術研究的過程中,很快就能取得業界的回饋意見,並且有效突破瓶頸。

不僅如此,業界的實務經驗,也讓交大的太陽能產業研究成果,不僅僅是存在於學術殿堂,更有相對寬廣的產品化空間。韋光華舉例,美國空軍在出任務時,都希望 能夠把重量減輕,例如,若要攜帶可以自己發電的帳篷,運用目前現有的矽材料來製作,在重量上根本就不可能達成,但若用交大論文中所提到的新材料,可行性就 非常高。

交大向來以資訊及電子相關的科系聞名,但在綠能產業興起後,交大也積極投入這些新興的研究領域,希望能在綠能產業的研究上擴大影響力。交大教務長林進燈就 說,在許多創新領域中,包括太陽能、LED(發光二極體)、LCD(液晶顯示器)、電池等,交大都在努力尋找更好的解答,讓交大在綠能領域的研究可以達到 國際水準。

獲奇美捐助設台南光電學院其實,在發展這些新綠能產業時,交大過去在半導體及資訊產業累積的經驗與知識,也起了相當大的助益,例如韋光華與學生們使用的實驗室,就是過去半導體生產需要的潔淨室。

此外,太陽能與半導體,也都是使用矽材料,對於這些材料的特性,也都相當熟悉,因此可以更順利掌握各種變數,提高轉換效率。

不僅學術界如此,產業界的發展也很類似,目前許多半導體大廠,如台積電、聯電都切入太陽能產業,基本上也是因為技術可以延續發展。

目前擔任國內太陽能電池龍頭廠的茂迪總經理張秉衡,在任職台積電及世大積體電路以前,就曾擔任交大材料所的教授,也因為有這層背景,張秉衡對於韋光華等師生的成績也相當清楚,並積極想吸收優秀的學生加入茂迪。

其實,國內兩大綠能產業|| 太陽能及LED,目前已有不少廠家集中在台南科學園區設廠。而交大更早從二○○九年起,就獲得奇美集團的捐助,完成台南光電學院的設校及招生,這種與產業界密切合作的交流模式,讓交大在光電綠能產業,取得更多的資源與機會。

不過,韋光華表示,雖然已有目前的成績,但未來交大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三年內,轉換率至少要達到一一%,另外也要把面積再做大五十倍到一百倍,才能夠讓這個新材料真正被接受。﹂?(特色大學將以系列方式陸續刊出)

交通大學

成立時間:1958年(來台復校)

校長:吳妍華

學院:理學院、工學院、地球科學學院、資訊學院、資訊電機學院等9所

在校學生:14959人

生師比:15.8:1

綠色能源相關科系簡介

學校 科系 特色

台南大學 綠色能源科技 為配合國家永續發展及綠色能源政策,2005年設立全台第一個以研究「綠色能源」為發展重點的科系。

高苑科技大學 綠色能源科技 去年成立,緊鄰高雄科學園區與南部環保科技園區,有利於未來就業之便。

清華大學 動力機械工程 最大的特色就是永遠走在時代的尖端,2010年第五屆龍騰微笑競賽中以綠能、輕便、智慧的個人載具「Legway」勇奪首獎。

逢甲大學 光電 2004年開始招生,以培養目前及未來需求的光電人才為目標。理論與實務並重,大一至大四皆有必修或必選之實作課程。

元智大學 機械工程 「動手做」培養學生的基礎,再學習進階課程,增加專業知識,在學生畢業前協助升學或是透過實習獲得工作經驗,讓學生不怕踏出校園。

清雲科技大學 電機工程 研究節能減碳之綠色能源科技、燃料電池應用等,另開設「綠色能源就業學程」,校內又有「綠色能源研究中心」提供豐富的資源學習。

大葉大學 機械與自動化工程 學生實作競賽能力優異,共稱霸6屆全國環保省油車競賽,2006年創下838.7km/l之省油紀錄,至今無人能破。

明道大學 光電暨能源工程 教育部輔導綠色校園,研發替代能源的重點學校。本系特色是「綠能光電」,發展能源光電技術及綠色能源技術,不定期舉辦企業參觀,讓學生更熟悉光電能源產業。

崑山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 科系分組清楚,內有機械與能源組及智慧車輛組等,讓學生可以專注研究一個領域, 是各大綠色科技競賽的常勝軍。

製表:陳兆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