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招行澄清:暫停部分票據交易並非存在重大隱患

招行今日晚間發布消息稱,為分散票據交易風險,該行對所有票據交易對手設置交易額度。鑒於與部分商業銀行票據交易已達交易額度上限,招商通知下屬機構暫時控制與部分商業銀行的票據交易。此舉並不表明相關銀行票據管理存在重大隱患。

昨日有媒體報道,在開展了多輪風險排查和業務檢查之後,招商銀行近期暫時凍結了十余家城商行以及農商行的票據授信額度。被招行暫時凍結票據授信額度的銀行,均為地方中小銀行,包括齊魯銀行、包商銀行、大連銀行、阜新銀行、煙臺銀行、臨商銀行、萊商銀行、濰坊銀行、營口銀行、天津濱海農商行、自貢市商業銀行、天山農商銀行、甘肅銀行等十余家銀行。換句話說,上述銀行開出的票據,招商銀行不再對其貼現。

報道稱,從多家銀行被爆出票據案、央行、銀監會聯手整頓票據市場以來,招行並不是第一家出手控風險的銀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775

收盤分析丨A股節後派發紅包 小陽回升難掩兩大隱患

周一(9月19日)早盤三大股指均小幅高開,隨後核電、鋼鐵、次新股等板塊相繼爆發,股指震蕩上行,滬指全天在3020點一線窄幅震蕩。由於中小創表現稍好,題材概念熱度有所回暖,深成指、創業板指數表現更為活躍,盤中漲幅一度逾1%,之後漲幅有所收窄,午後繼續震蕩整理,總體來看,兩市共有逾2400家股票出現上漲。

截止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026.05點,上漲23.2點,漲幅0.77%,成交額1,331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557.25點,上漲103.01點,漲幅0.99%,成交額2,124億元;創業板指收報2,165.21點,上漲20.65點,漲幅0.96%,成交額571億元。

資金方面,抄底外資繼續呈現凈流出的態勢, 截至收盤,滬股通資金凈流出逾7億元,滬股通資金已經連續5個交易日凈流出,累計凈流出金額達到40.06億元。值得註意的是,今日兩市成交不足4000億元,分析人士表示,局部熱點僅能暫時維持大盤反彈的人氣,市場的量能仍在4000億以下的低水平,重回3100點之上難度較大,如利好兌現應防止大盤回落。

熱點板塊:

上周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大力發展鋼結構、混凝土等裝配式建築,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受此影響,鋼結構板塊表現強勢,杭蕭鋼構(600477)率先封上漲停,鴻路鋼構(002541)、精工鋼構(600496)、東南網架(002135)等跟隨上漲;英國政府日前發表聲明,正式批準由中法企業共同參與投資的欣克利角C核電建設項目,核電板塊表現搶眼,早盤中國核建(601611)、蘭石重裝(603169)、中核科技(000777)率先封死漲停,正泰電器(601877)、江蘇神通(002438)、中飛股份(300489)等其他核電概念股紛紛跟隨大漲;午後石墨烯板塊在寶泰隆(601011)的帶領下整體走強,寶泰隆盤中沖擊漲停領漲,中科電氣(300035)、正泰電器、中鋼國際(000928)、方大炭素(600516)等紛紛上漲。另外鈦白粉、旅遊等板塊盤中也有不錯表現。

消息面上:

1、發改委點題四季度穩增長主攻點。近期發改委負責人的動向透露了四季度經濟工作主攻點:加大基建投資穩增長,加快改革破除投融資政策障礙,加碼“雙創”。本月中下旬發改委還將召開有關“雙創”的專題發布會,可能會發布新的扶持政策。

2、全球金融市場本周迎來超級“議息周”。本周全球金融市場將迎來超級“議息周”,美聯儲和日本央行將相繼公布利率決議並召開新聞發布會,此外,新西蘭、印尼、挪威、南非等國央行也將宣布利率決定。目前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在21日結束的本次例會上不太可能宣布加息,但預計其很可能釋放年內加息的信號。

3、5家試點銀行不良ABS落地,合計74億元。首批六家試點不良資產證券化銀行中,中國銀行(601988)、招行銀行、農業銀行(601288)三家已實質落地不良ABS產品,建設銀行(601939)、工商銀行(601398)兩家將於近期落地,第六家試點銀行交通銀行(601328)尚未披露其首單不良ABS發行文件。據統計,隨著建行、工行不良ABS發行,不良ABS重啟以來的合計發行規模將達74.07億元,合計發行數量為7只。7只不良ABS的優先檔均為雙評級,評級均為AAA級。

4、保監會官員:陽光保險舉牌伊利符合規則。針對日前陽光保險舉牌伊利股份(600887)一事,中國保監會保險資金運用監管部主任任春生表示,陽光保險的經營管理和投資行為整體是相對規範和穩健的。此次5%的舉牌行為,在規則許可的範圍,履行了相關程序,且做出相應承諾,從目前看是在公開市場上正常的財務投資行為。

後市觀點:

對於今日的股指反彈,廣州萬隆認為主要得益於假期的三大利好因素:首先,八月國內經濟數據好轉,尤其是PMI的大幅回升暗示中國經濟進一步企穩,而CPI得回落也為接下來的財政政策騰出了一定的空間;其次,高盛將中國股市的投資評級提高為“超配(買入)”,隨後更多國際投資者開始唱多A股;最後,主要金融數據增長超預期,三季度末的資金面緊張情況有望得到改善。在假期的三大利好推動下,多方發力,節後首個交易日股指成功翻紅。

巨豐投顧認為,今天的反彈只是對於中秋假期休市的補漲,周四美聯儲將正式公布9月議息會議結果,這一關鍵時點之前,市場仍將窄幅震蕩為主。股指今日出現補漲行情,但60日均線支撐已轉壓力,需放量上漲方能化解危局。市場已出現6月以來的最低成交量,投資者可以逐步抄底尚處於底部區域的PPP概念股、殼資源股、供給側改革股。

中航證券表示,震蕩市是證券市場有別於牛市的另外一種形態,既然是震蕩就要避免追漲的方式進行操作,而應該采取逢低買入的方式,從這個角度來看,下跌後的市場新的機會也在開始不斷的醞釀。

長江證券表示,目前還看不到市場系統性下行的條件(盈利增速大幅惡化或者利率顯著上升),依然維持市場震蕩格局的判斷。從資金面角度,值得註意的是外資對於A股的關註度在不斷上升,未來A股納入MSCI的時間可能早於市場一致預期。建議關註高股息板塊,PPP仍是穩增長抓手。

同花順認為,今日市場高開震蕩總體來說應該是屬於節前市場過度下跌的短期糾偏行為,成交量較節前再度萎縮顯示出資金追漲意願不足。從技術上看,滬指上方面臨多條均線壓制,短期想要突破存在諸多困難,短期後市轉強的可能性並不大,因此後期或存在進一步考驗3000點支撐力度的可能性。而對於投資者而言,在目前行情下不宜倉位過重,需嚴格控制倉位等待局勢明朗,部分倉位較輕的投資者可在有利好因素刺激的熱門板塊的輪動中尋找短期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490

“藥品無效,是最大的不安全”清理藥品隱患,中國在做什麽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0344

國家食藥總局局長畢井泉在第一屆中國藥品安全論壇上坦承,“從現狀看,我國藥品研發、生產、流通、使用中還存在很多隱患。”(國家食藥總局/圖)

在所有開出的藥物中,一半以上存在配比或銷售不當的問題,而且有半數患者沒有正確用藥。

“藥品安全貫穿藥品的全生命周期和全環節,是一項需要全社會共同關註、共同努力、共同參與的系統工程。”

“這是我工作近30年來的痛。”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藥事部主任馮欣說話間有點哽咽。

2016年10月18日上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舉行“全國安全用藥月”啟動儀式暨第一屆中國藥品安全論壇,馮欣是論壇上參與分享環節的一位嘉賓。

馮欣分享的,是十幾年前的事。一位托她買藥的朋友,因為不懂緩釋劑不能掰開服用,一直給患有癲癇的孩子用錯誤方法服藥,導致疾病沒有控制住,孩子的智力永遠無法恢複。

十幾年來這樣的不幸,依然每天都在上演。成分不足或過量、雜質過多、藥品汙染、操作不規範,藥監部門頻頻查處類似的案例。

藥品安全是世界各國的共同挑戰。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在所有開出的藥物中,一半以上存在配比或銷售不當的問題,而且有半數患者沒有正確用藥。在世界各地,不安全藥物實踐和用藥錯誤都屬於患者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

根據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的定義,美國藥品安全的內容分為質量安全(safety)和數量安全(security)兩項,前者指藥品的生產缺陷、錯誤用藥、副作用和其余不確定風險對人體健康不造成危害,也就是藥品質量安全有效和可控;後者則是本國醫藥產業提供的藥品數量及品種滿足消費者的基本需求,從而保障藥品可及性。

“從現狀看,我國藥品研發、生產、流通、使用中還存在很多隱患。”在會上,國家食藥總局局長畢井泉直言不諱,“隨著醫藥科技的進步,標準的提高,我國藥品質量和監管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與人民群眾的期待仍有差距。一些偽科學知識謠言的傳播,虛假廣告、誇大宣傳,都給公眾帶來了用藥的誤導。監管部門要加強藥品研發、生產過程的檢查,嚴肅查處數據造假、摻雜使假等違法行為,確保研發、生產、流通中所有數據真實、可靠、完整、可追溯。

“藥品安全貫穿藥品的全生命周期和全環節,是一項需要全社會共同關註、共同努力、共同參與的系統工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藥學會理事長桑國衛說。

新藥安全性待提升

桑國衛深知這一問題的複雜性。

在他看來,在藥品研發階段,最重要的是嚴謹的科學作風,科學的實驗過程,嚴禁數據造假。對於在監測中出現安全性問題的藥品,其品種註冊申請不能獲得批準。藥品上市後,企業要牢固樹立“藥品安全第一責任人”意識。而在使用環節,則要保證藥品的正確、適當使用。

當前中國正處於藥品安全問題的“易發期”。長期研究藥品政策的國家行政學院副教授胡穎廉曾分析,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發達國家在不同時期漸次出現的問題,在我國當前一段時期內集中出現。不僅有市場發育不成熟和生產水平低下帶來的假劣藥品問題;還存在風險社會特有問題,如新特藥的長期安全有效性;更有工業化生產蘊含的系統性風險。

2015年7月22日開始,食藥總局對待批生產的1622個藥物臨床試驗項目進行數據真實性、規範性核查,結果在行業引發震動,大批企業自撤品種,加上被查處的,約八成涉及數據不真實、不完整、不規範,並有11家研究機構被立案調查。主要問題在於,生物等效性試驗造假和在Ⅱ、Ⅲ期臨床試驗中發現存在修改數據、漏報或未按照相關流程上報嚴重不良事件(SAE)等問題。

“數據不真實,會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也是企業必須避免的。”前賽諾菲亞太研發總裁、基石藥業CEO江寧軍說,這反映了我國新藥臨床試驗體系還存在很大不足。

在他看來,對比歐美,中國目前新藥所做的臨床試驗一是數量偏少、二是時間偏短、三是參與人數少,一些試驗的量和時間遠遠達不到統計學意義,也缺乏上市後評價和長期觀察。他曾做過一項全球超過兩萬人參與的治療心肌梗死的新藥臨床項目——這一數量在國內是不可想象的。以國外已經上市的藥物在中國的臨床試驗為例,我國藥監部門只要求有幾百例病人參與。

“中國藥物安全的問題一直被掩蓋了。”一位接近國家食藥總局的臨床專家表示,因為中國95%以上都是仿制藥,同樣的藥物西方已經做過大量試驗,不會出什麽大問題。但他擔心今後創新藥越來越多,會暴露新的問題。

重拳治隱患

“藥品如果無效,會貽誤治療,浪費資源,這也是最大的不安全。”畢井泉說,作為監管部門,他們會嚴把藥品的“上市關”。

2015年下半年開始,國家食藥總局開展了一系列從上至下的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包括仿制藥一致性評價、中成藥一致性評價、嚴查數據造假,其重要目的便是“全面提升藥品質量安全”。

“堅持用最嚴謹的標準來要求,使仿制藥質量達到國際水平,堅持用創新推動醫藥產業發展已經成為中國制藥產業、監管部門和全社會的共識。”國家藥品審評中心(CDE)主任許嘉齊說,他們正在力圖改變過去30年“不註重質量、不註重創新”的傳統發展模式。

“這是對高質量藥物的上市掃清障礙。”胡穎廉評價道。在他看來,國家食藥總局的改革實際上是從監管的角度助推了藥品產業的供給側改革,標準提高會打掉很多小散藥企,也給創新優質的企業更多生存空間。

“現在的調整變化必然會帶來利益調整和沖突。”許嘉齊會後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自己和整個審評中心都承受著很大壓力。在解決好積壓的審評任務之前,他甚至都不敢參加社會邀請的活動,因為企業會埋怨,“積壓那麽多,怎麽還出來參加活動?”

“大刀闊斧”的改革下,審評積壓與創新已初見成效。截至2016年9月底,他們已完成今年的審評任務8868件,是2015年同期完成的兩倍,審評積壓量由2015年高峰時的近22000件已經降至目前的11100多件。中藥和生物制品臨床試驗申請及補充申請已實現按法定時限審評。全年將完成審評任務11000件。

“今年年底,化藥創新藥臨床試驗申請將實現按時限審評。到2018年我們將能全部按時限審評。”許嘉齊在會上表態。

“把藥師還給患者”

中國藥品80%左右在醫院銷售,醫療機構合理用藥對安全用藥至關重要。但在國內,藥師的重要性一直被忽視,很多時候患者對藥師的概念可能就是門診和病房發藥的。

“我們不但要將醫生、護士還給患者,也應將藥師還給患者。”馮欣說,藥師與醫師可以從不同知識角度互為補充,為患者提供和設計最安全、最合理的用藥方案,避免藥物間不良的相互作用,排查影響藥物治療的因素。

馮欣和她的同行見過不少每天吃幾十種藥的病人。曾有一個老人拿了二十幾種藥來,最後,他們把不必要、重複、有沖突的藥都給精簡清理後,發現老人只用吃6種藥就完全可以滿足醫療需求了。

民眾因缺乏自我藥療知識而超劑量、超範圍、不合理用藥,也是導致基層藥品安全問題的重要原因。

2015年暑假,北京大學藥學院藥劑系碩士生楊岸蒲和其他七十余名誌願者,深入到全國的12個省份,總計發放並回收了2500余份調查問卷,發現農村只有20%的人會在服藥前閱讀藥品說明書。而高達59%的受訪者認為,“自我感覺癥狀減輕時就可以停用藥品”。但以高血壓為例,如果血壓降至正常後突然停藥,血壓可在短時間內大幅度上升,甚至超過治療前的水平。

藥品不良反應的記錄,也被長期忽略。“同一種藥物,中國人的用量是最大的,不良反應記錄卻是最少的,我從來沒有看到因為中國人出現不良反應而導致全球撤藥的例子。”北京一家三甲醫院不願具名的醫生說。

2015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顯示,我國八成以上的不良反應仍以醫療機構報告為主,藥品生產企業報告只占1.4%,經營企業報告占16%,個人及其他來源的報告占0.4%。

在這位醫生看來,中國目前的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系統基本癱瘓。由於責任不明,企業、醫生都不願意為承擔責任而主動申報藥品的不良反應。於是,醫生每天在醫院都會看到或輕或重的藥品不良反應,但他們往往選擇去告訴藥房“不要進這種藥了”,而不是報告政府或企業。

“我們的藥品管理法十幾年沒有修訂了,從立法上,就應該明確不良反應報告誰來報。應該明確企業是第一責任人,政府更有責任建立一個完善的藥物警戒系統。”該醫生建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052

食藥監總局:將對北京等12城開展水產品檢查摸排隱患

據國家食藥監總局網站消息,為進一步了解市場銷售的水產品質量安全狀況,摸排水產品的主要質量安全隱患,總局將於近期在部分城市組織開展經營環節重點水產品專項檢查。檢查地點為北京、沈陽、石家莊、濟南、上海、杭州、南京、武漢、成都、西安、廣州、福州等12個大中城市。

以下為《通知》原文:

總局關於開展經營環節重點水產品專項檢查的通知

食藥監食監二便函〔2016〕69號

北京、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湖北、廣東、四川、陜西省(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為進一步了解市場銷售的水產品質量安全狀況,摸排水產品的主要質量安全隱患,根據《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等五部門關於印發〈畜禽水產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獸藥殘留超標專項整治行動方案〉的通知》(食安辦〔2016〕15號)部署,總局將於近期在部分城市組織開展經營環節重點水產品專項檢查。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檢查地點和對象

對北京、沈陽、石家莊、濟南、上海、杭州、南京、武漢、成都、西安、廣州、福州等12個大中城市,經營鮮活水產品的集中交易市場、銷售企業和餐飲服務單位組織開展隨機性專項檢查和抽樣檢驗。各類單位檢查比例按照餐館40%、集中交易市場40%、超市20%進行分配,其中對集中交易市場的專項檢查應優先選擇水產品批發市場。

二、檢查內容

(一)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管理責任落實情況,以及水產品銷售者和餐飲服務提供者主體責任落實情況。重點檢查市場開辦者落實水產品市場準入、信息公示、抽樣檢驗等管理責任情況,以及銷售者和餐飲服務提供者建立並落實水產品進貨查驗記錄等制度情況。

(二)重點水產品質量安全及其在經營環節違規使用違禁藥物情況。主要針對近年來部門抽檢監測問題相對突出的大菱鮃(多寶魚)、烏鱧(黑魚)、鱖魚和明蝦等4種鮮活水產品及其運輸和銷售過程中的養殖用水進行抽樣,對其中硝基呋喃類藥物、孔雀石綠、氯黴素等違禁藥物殘留情況進行檢驗。

三、檢查方式

(一)相關省(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組織涉及城市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按程序和要求開展水產品專項監督檢查,並提前通知對應的食品檢驗機構派員參加。

(二)總局指定的12家食品檢驗機構對口負責每個城市的抽樣檢驗(抽樣城市與檢驗機構對應情況見附件,抽檢方案另行制定)。食品檢驗機構應派員參加對應城市開展的水產品專項監督檢查,對檢查過程中發現經營的大菱鮃(多寶魚)、烏鱧(黑魚)、鱖魚和明蝦等4種鮮活水產品,及經營環節的養殖用水按要求進行抽樣檢驗。對檢驗結果顯示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要求,及養殖用水中檢出藥物殘留的,檢驗機構應按照有關規定及時通報相關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

(三)國家食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中心負責此次抽樣檢驗工作的質量控制及數據的匯總分析,並編制分析報告。

四、進度安排

重點水產品專項檢查實施時間為2016年11月~12月,具體進度安排如下:

(一)11月10日之前,總局召集相關省(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和食品檢驗機構進行專項檢查工作部署(會議通知另行下發)。

(二)12月10日之前,完成12個城市經營環節重點水產品專項檢查和抽樣檢驗工作。檢測結果不合格的,由承檢機構出具檢驗報告,並在報告出具2日內將相應的抽樣單和有關票據遞交給抽樣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

(三)12月20日之前,各省(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向總局報送專項檢查工作報告。

(四)12月25日前,國家食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中心完成所有抽檢數據的分析匯總,並將分析報告報送總局食品安全監管二司。

五、工作要求

(一)認真組織。涉及省(市)要將此次水產品專項檢查納入畜禽水產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獸藥殘留超標專項整治行動,以督促落實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管理責任和食品經營者主體責任為抓手,認真排查水產品經營質量安全隱患,進一步整治規範水產品市場銷售行為以及食品經營者采購和暫養水產品行為。

(二)及時依法查處。負責專項檢查的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對在監督檢查和抽樣檢驗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依法進行查處,認真排查問題的原因,並將相關情況按要求報送省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相關省(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應在專項檢查工作報告中,詳細報告專項檢查及抽樣檢驗中發現的問題及具體核查處置情況。核查仍在進行中的,應詳細報告處置進展,並在核查處置結束後及時向總局補充報告相關情況。

(三)相關省(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於2016年11月20日前報送本部門專項檢查工作聯系人及聯系電話(聯系人:朱瑋 010﹣88331125,傳真:010﹣88370947)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食監二司

2016年11月3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625

模式隱患 資金池缺監管 汽車眾籌:又一個龐氏騙局?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2-02/1058186.html

“平臺限制提現了!”

11月29日,這條爆炸性的消息,在“寶易得”汽車眾籌平臺的投資者中傳開後,不少人慌了神,難道真“暴雷”了?

暴雷,一般是投資者對互聯網理財平臺出現問題的俗稱,這是幻想通過網絡理財一夜暴富人群的敏感詞,誰都不願攤上。隨著互聯網金融領域整頓,P2P網貸、房地產眾籌等降溫,汽車眾籌成為今年互聯網理財的“黑馬”。而最近,“暴雷”一詞又頻頻出現在“汽車眾籌”這一投資者趨之若鶩的新監管真空領域里。

據不完全統計,自今年8月以來,至少有10起汽車眾籌平臺出現惡意詐騙跑路、提現困難、限制提現和清盤等問題。這讓人不禁擔憂——汽車眾籌會成為下一個集中“暴雷”的龐氏騙局嗎?

投資者說 提現當天沒想到“遇雷”了

11月29日,蘇玉格(化名)心情非常糟糕。本來這天,他在“寶易得”汽車眾籌網絡平臺的近5萬元投資,應該連本帶利打入他的賬戶。而恰在這天,“寶易得”網站發布了限制提現的公告。

前兩年P2P網貸火的時候,蘇玉格不僅非常幸運地從中全身而退,還小賺了一筆。最近P2P網貸政策收緊,再加上近兩年頻發的“跑路潮”,蘇玉格經過朋友介紹,將投資目標轉向了汽車眾籌。

“這個玩法其實很簡單,大家一起在網上籌錢去收一輛二手車,眾籌成功之後,車轉賣出去,中間的差價所有人來分,平臺運營者拿走利潤30%,剩下70%投資人均分,眾籌成功但在規定期限沒賣出去,平臺會按照年化12%的收益進行溢價回購。”蘇玉格介紹說。

他說,按照這種模式,一般萬元收益在200元-300元之間。有一次有個寶馬X5,5天就賣出,萬元收益是512元。“收購的車賣不賣出去都不會虧本,看起來穩賺不賠啊!”

今年10月,蘇玉格按捺不住,投入近5萬元加入其中一輛車的眾籌項目。11月28日經過眾籌人投票同意車輛售出,按照規則11月29日就應該能拿回這筆錢,結果就遇到了限制提現通知。

雖然“寶易得”工作人員信誓旦旦表示,“最後總會解決的。”但蘇玉格和很多其他投資者一樣,認為“這次好像真遇到雷了,全部回本的希望已不大了。”

似曾相識 P2P網貸“跑路潮”將重現?

為了高回報投入資金,運作平臺出現提現困難甚至老板攜款跑路,這種戲碼在整頓之前的P2P網貸領域,曾瘋狂上演。有人擔心,今年火起來的汽車眾籌難道也要步後塵嗎?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年初汽車眾籌平臺數量僅為15家,6月底達到44家,9月底則達到98家。盈燦咨詢近日發布的《2016年10月全國眾籌行業月報》顯示,截至10月底,全國正常運營的汽車眾籌平臺數量突破100家,達118家。與之相關的是,近期汽車眾籌平臺出現問題的消息此起彼伏。

11月8日,位於濟南高新區的聚創眾籌開始出現無法提現的狀況,隨後大批恐慌投資者找來,卻發現人去樓空。聚創眾籌是業內累計規模前五的平臺,累計交易規模達到4.2億元,未回款金額接近9000萬元。據最新消息,聚創眾籌已經有四名高管被拘留。

此前,11月2日,山東淄博通乾汽車眾籌平臺在官方QQ群發布聲明稱,由於市場風控把控不嚴,導致了車輛積壓,出現提現困難問題;10月11日,眾開眾籌平臺發布官方聲明稱將暫停汽車眾籌業務,這個平臺上線僅一個月;8月3日,汽車眾籌平臺金福在線上線僅9天就被曝詐騙跑路,涉及金額900多萬元,這也是公開報道里第一例汽車眾籌跑路事件。

模式隱患 資金池缺監管,揮霍挪用頻現

目前,對於汽車眾籌領域的監管還屬於空白。對於這種平臺存在的隱患,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薛洪言接受采訪時表示,對參與者而言,汽車眾籌本質上屬於一種投資理財行為,平臺涉及到向公眾集資的環節,若不能嚴格做到資金流向監控或者是實現第三方資金存管,是存在非法集資甚至卷款跑路風險的。

事實上,在缺少監管的狀態下,平臺運作者面對投資者投放在平臺上的幾百數千萬元的巨額資金,難免會“動歪腦筋”。有媒體曝出,萬利豪汽車眾籌負責人被警方控制後供述,利用平臺吸引的投資實際上並未用於二手車買賣交易,而是將投資款揮霍,用於個人消費,致資金鏈斷裂,無法歸還投資人。

投資警示“你想高收益,平臺想你的本金”

類似的投資跑路事件,從前幾年遍布街頭的小額投資擔保公司,到近兩年的P2P網貸,再到如今開始出現苗頭的汽車眾籌。其實模式都差不多,無非是運作者打著高收益幌子,前期先是拆東墻補西墻兌現第一批投資者,在資金池到一定規模後攜款跑路。

“這其實就是換了一個劇情,扯上互聯網、眾籌等這些新鮮詞做道具,你盤算著是高回報,而騙子想得還是你的本金。”金融業內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

齊魯律師事務所律師高景言表示,目前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眾籌行為是否合法。投資者參加眾籌,一定要註意投資風險,主要從幾個方面把控:一、考察平臺運營系統安全;二、考察平臺的資金托管方式;三、考察平臺信息的真實性;四、考察收益率,要理性與市場收益率對比;五、要控制投資倉位;六、投資後,要緊盯資金流向,防患於未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065

收盤分析丨重磅新隱患暗中擡頭 創業板指2000點得而複失

周五(12月16日),滬深兩市延續昨日深強滬弱的態勢,尤以創業板最為強勢。早盤上海國企改革概念率先走強,滬指曾小幅沖高而翻紅,但受以上證50為代表的權重股萎靡的制約,股指始終在紅綠盤中交替前進;而題材股紛紛抱團走強,創業板指沖高盤中漲1.5%。午後,滬指橫盤休整,創業板指高位徘徊,2000點得而複失。創業板反攻是基於超跌反彈的態勢,並且持續縮量,需要防範的是,昨日打頭陣的量子通信題材並未延續強勢,謹防熱點題材一日遊。

截至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122.98點,上漲5.3點,漲幅0.17%,成交額1,898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334.76點,上漲78.65點,漲幅0.77%,成交額2,439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998.11點,上漲22.26點,漲幅1.13%,成交額588億元。

資金方面,截至收盤,滬股通凈流入近3億元;深股通凈流入超9億元。另外,繼昨日公開市場凈投放1450億元後,央行今日再度馳援流性。央行公開市場進行1050億元7天期逆回購、350億元14天期逆回購、400億元28天期逆回購,當日公開市場有1350億逆回購到期,實現凈投放450億。據了解,央行周五還對19家金融機構開展MLF操作共3940億元。資金面寬松,昨日大跌的國債期貨也超跌反彈。

熱點板塊:

市場行情主要集中於中小創中的題材股。農業供給側改革提上日程,種植業板塊顯強勢,敦煌種業(600354)大單封板,豐樂種業(000713)、福建金森(002679)、亞盛集團(600108)漲逾3%。

股權轉讓板塊再度走強,襄陽軸承(000678)、萬福生科(300268)、四川雙馬(000935)強勢漲停,嘉應制藥(002198)、達剛路機(300103)一度沖板。

東風一汽再起合並傳聞,一汽夏利(000927)快速封板,東風科技(600081)一度沖板,東風汽車(600006)、一汽轎車(000800)漲逾4%。

軍工船舶、有色、保險領跌,銀行、鋼鐵、煤炭、石油等權重均表現低迷。

上海國改概念、互聯網金融、OLED、高送轉、鈦白粉、次新股等題材相繼走強,前期超跌個股反彈力度很大。

消息面上:

1、除了令人側目的保險資金舉牌與收購,A股市場上其他"控股權轉讓"題材股的火爆表現也已經引起監管關註。收購方的資金來源被重點關照。至少8家上市公司的新晉大股東被要求“穿透式”披露收購資金來源。

2、申萬宏源固收團隊認為,美元強勢走勢再次施壓人民幣貶值,貶值壓力下,市場對人民幣貶值導致資本外流和資金面進一步收緊的擔憂再起,國債期貨再次“崩潰”大跌,當前債市利空因素較多,債市情緒較為脆弱,在資金面緊張和債市急劇調整的情況下,市場對風險事件解讀均偏悲觀,極易發生超調。考慮到春節前資金緊張、物價短期繼續上行、美債繼續調整的背景下,預計春節前國內債市整體繼續保持弱勢,債市收益率將繼續維持高位。

機構觀點:

巨豐投顧認為,美國加息靴子落地有效緩解心理層面的壓力,而利空出盡之後,大盤也有望逐步企穩反彈。今日創業板強勢表現,但從成交上看,也僅是超跌反彈,加上多只牛股以及妖股的回落的停牌,預計下周還有探底大概率。也就是說,在經歷大跌以及情緒修複後,股指反複中還有最後殺跌可能,切忌盲目抄底的同時耐心等待下周低吸信號的出現。操作上,持股觀望為主,對小盤題材股可適當短線博弈,中期仍以跟蹤藍籌股為主。

華訊財經認為,兩市成交量的低迷既制約了滬指砸盤的力度,同時也暴露出了場外資金偏謹慎的態度,使得趨勢嚴重走壞的創業板超跌反彈的持續性存疑,所以市場短期仍將處於風格不明顯的震蕩期。投資者對A股市場真正企穩反彈,仍需保持足夠的耐心。穩健型投資者仍應繼續采取觀望策略,等待上升趨勢確立之後再尋機操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870

董明珠:90後喜歡開網店是國家隱患 危害實體經濟

12月26日消息,昨晚,在央視《對話》欄目中,董明珠對互聯網渠道創業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認為,90後喜歡開網店是“國家隱患”。同時董明珠也首次回應了“圓珠筆賭約”,稱:“沒有做成不是因為我做不成,是因為他們的材料我沒有。”

在央視這檔節目中,董明珠說道:“90後不願意去實體經濟里工作,在家里開個網店就可以賺錢,一個月賺一兩千不用受約束,不用打考勤,這一代人對整個國家實體經濟的發展是有隱患的,不僅僅是網店模式給實體經濟帶來沖擊,它給整個社會都帶來了沖擊。”

與此同時董明珠首度回應了與邱智銘的一年之約, 她表示“當時我很自信地說沒有問題。會議完了以後,半個月以後到他們企業,我帶了一個團隊過去,我說我去看看。結果我們給他做了很多的改造,自動化的改造,一些設備工藝改造我們都做了,也合作得很愉快。但是最重要就是筆芯那個設備我們沒有做成。沒有做成不是因為我做不成,是因為他們的材料我沒有。”

董明珠此前因為兩個賭約而成為“網紅”,第一個是與雷軍的“10億賭約”,另一個則是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與貝發集團董事長邱智銘的“圓珠筆賭約”。2015年11月在央視《對話》節目中,邱智銘提到了一支圓珠筆的制造過程,坦承國內缺乏高端制造設備這一現狀導致生產圓珠筆的設備至今仍靠瑞士進口的現狀。董明珠當即許下承諾:“一年之後,這種設備我負責交給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487

低油價紅利遠去 航空公司好日子隱患多 | 姍言兩語

最近,航空板塊上市公司陸續完成了2016 年年報及2017 年一季度報告的披露,不出所料,盈利大多同比下滑。

綜合統計六家上市航空公司的一季報業績,幾家公司合計實現凈利潤73.9億元,同比下降25.9%,扣非後凈利潤51.7 億元,同比下降44.8%。

一季報的盈利下滑,與油價同比大幅上漲有很大關系。油價從2013年的107美元斷崖式下跌至2016年初的30美元時,航空公司可以說是最大的受益方之一,畢竟燃油成本是航企最大的成本構成。

然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油價逐漸攀升,今年一季度布倫特原油的價格已經同比增長52%,進而帶來航空公司成本端的激增,一季度上市航空公司的營業成本共計880 億元,同比增長24.3%。

相比國內航線,油價的上漲對國際、特別是洲際航線要敏感得多。這幾年國際航空市場的超常態發展,航空公司頻開洲際遠程航線,除了出境遊的需求增長之外,油價低也是一個關鍵的因素。

過去油價低,國際遠程航線加上地方政府的補貼,還可以打平甚至賺錢,但今年油價已回升至51美元,未來如果進一步上升到60-80美元,估計還沒有完成市場培育的“新鮮”洲際航線就危險了。

第一季度上市航空公司的整體客公里收益水平同比下降也可見一斑。事實上近幾年來,國有三大航空公司的國際航線座公里收入也是越來越低,由2014年的0.420元下滑到2016年上半年的0.368元,相當於三大航國際航線減收77億元。也就是說,從運量上看國際市場紅紅火火,但從價格和盈利能力上看隱憂已現。

 

剛剛提到的地方政府補貼,同樣也是“不定時炸彈”。過去,地方政府對國內新開航線,每班可能給個起降費打折的優惠,後來對新開國際航線,可能每班給個4-10萬的補貼,而近兩年來,各地政府對於新開洲際航線熱情越來越高,每班最多能補貼150萬元。

不過,據筆者了解,一般航空公司與地方政府簽署的相關“補助”期限為三年,而且三年中是逐漸遞減,此外在國家的預算法執行越來越嚴格的背景下,地方財政大規模補貼航空公司開國際航線,財政面對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

在上述兩大隱患的作用之下,國際航線應該怎麽飛,以什麽節奏新開,的確需要更加謹慎的考量。

好在二季度是航空業的傳統旺季,國內出行及公商務需求會比較旺盛,業績對油價的敏感也相對趨弱,預計可以給航司一段喘息的機會。

不過從全年來看,航空公司要想在去年賺的盆盈缽滿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挑戰遠比機會多,如何創新盈利模式,找到更好的“增效”方式,在油價上漲通道中變得更加現實。

從國外航空公司正在做的情況來看,傳統航空公司紛紛松綁機票產品,將選擇權讓給顧客,嘗試有償提供餐食,開發輔助收入等成為一大趨勢。

目前,包括美歐在內的老牌航企,都在將傳統的“一票全包”定價政策分拆,對選座、餐食、現場值機進行額外的收費,這些原本是低成本航空才會采取的收費模式,如今,低成本航空與傳統航空的界線越來越模糊,尤其是在短途市場上。

《2015年輔助服務收入排名前十的航空公司》報告也顯示,航空公司的輔助服務收入在過去七年里增長迅速,排名前十的航空公司2008年輔助服務收入為84億美元,而2015年這一數字增長到了260億美元。

在國內,近年來不少航空公司也開始重視輔助收入,南航、海航在 2016 年年報中更是首次披露了輔助收入的經營情況,不過占比還很小,即使這方面經營時間最長的春秋航空,輔助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也只有6-7%左右,與國外航空公司還有不少差距,也意味著還有不少提升空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727

證監會: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位置 不放過一個風險隱患

中國證監會黨委組織學習,5月2日上午召開專題會議,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並結合資本市場和證監會系統實際,研究部署貫徹落實工作。會議上,證監會黨委強調,當前要結合資本市場實際,準確研判各種風險,不放過一個風險隱患,逐項細化分解,把防控風險與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各項工作有機結合、做實做細。同時要求,全系統各級黨組織要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中央對經濟金融形勢的判斷和決策,將維護資本市場穩定放在維護國家金融安全和經濟安全的大局中來統籌謀劃,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始終保持依法全面從嚴監管,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著力提高和改進監管能力。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梳理資本市場各項風險點,自覺維護和依靠金融監管協調機制,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牢牢把握資本市場來之不易的發展機遇,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附全文

證監會黨委召開會議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4月25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並就維護國家金融安全進行第四十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中國證監會黨委立即組織學習,5月2日上午又召開專題會議,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並結合資本市場和證監會系統實際,研究部署貫徹落實工作。

證監會黨委認為,今年以來,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黨上下同心同德,堅持新發展理念,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一季度經濟運行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勢頭,實現良好開局,增長和效益回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市場預期改善。資本市場穩健發展的宏觀環境更加有利,投資者信心更加堅定。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上的重要講話科學總結了金融與經濟的關系,“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全面分析了當前金融形勢,對維護金融安全,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新形勢下維護金融安全的6項重點任務,為進一步提升金融監管水平、提高金融工作能力、防範金融風險指明了方向。

證監會黨委深刻認識到,今年我們黨和國家大事多、要事多,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是頭等大事。做好今年的工作,就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提高執行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經濟金融工作方針政策的能力和水平。當前要結合資本市場實際,準確研判各種風險,不放過一個風險隱患,逐項細化分解,把防控風險與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各項工作有機結合、做實做細。

證監會黨委要求,全系統各級黨組織要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中央對經濟金融形勢的判斷和決策,將維護資本市場穩定放在維護國家金融安全和經濟安全的大局中來統籌謀劃,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始終保持依法全面從嚴監管,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著力提高和改進監管能力。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圍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方向,協調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穩定發展和監管工作,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和作用。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梳理資本市場各項風險點,自覺維護和依靠金融監管協調機制,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牢牢把握資本市場來之不易的發展機遇,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740

警惕電商集體閉店的壟斷隱患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9-20/1149315.html

就市場拓展而言,商家入駐的平臺不是越少越好,肯定是越多越好,不然也不會有“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的說法。

近日,南都接到消費者反映,包括韓都衣舍、江南布衣、太平鳥、真維斯、GXG等多家國產知名服裝品牌的官方旗艦店從京東平臺上消失,海瀾之家官方旗艦店也只剩下為數不多型號的男鞋。南都記者統計,短短一個月內,40多家服裝品牌從京東撤出(9月19日《南方都市報》)。

從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來看,市場主體對自己的經營活動理當有足夠的自由選擇權。服裝品牌要不要在某一個電商平臺上繼續經營,這是其自由選擇權的重要內容。但當撤出某一家電商平臺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不是區區幾家的做法,而是40多家服裝品牌的共同選擇時,這讓人不禁反思:一條魚死了,可能是魚的問題;好多魚死了,很可能是水有問題。

這些商家為什麽要撤出?理由無非有三:一是沒有利潤,無利可圖自然會“用腳投票”了;二是跟平臺合作不愉快或存在矛盾,“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三是外部施壓,不撤出就可能面臨其他更為不利的損失。但是從新聞報道的內容可以得知,這些撤出的商家品牌多數在相關平臺業績良好,京東平臺自身也強調,最近並沒有出臺對服飾領域商家不利的規定,相反還不斷出臺優惠政策,給予商家多方面扶持。如果上述情況屬實,那就只剩下第三種可能了。估計這也是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分析“不排除有第三方通過或明或暗的方式施加壓力,要求商家退出京東平臺”的原因了。

如果果真是由於外部施壓導致40多家服裝品牌撤出,那這一現象需要引起有關方面早關註、早重視、早解決。第一,外部施壓給商家自主經營帶來了損害,這一損害短期內可能會通過某些補助或優惠政策等得到一定的彌補。但就市場拓展而言,商家入駐的平臺不是越少越好,肯定是越多越好,不然也不會有“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的說法。第二,商家撤出意味著消費者線上消費的選擇面被壓縮。平臺越集中,消費者對同一品牌的可選擇性就越小,且消費者選擇面的大小直接決定了受惠度的大小,二者呈正比。第三,目前占有相當市場份額的電商平臺並不多,當商家集中撤出其中之一,其他平臺的業務就相對更為集中,最終難免會形成個別電商平臺壟斷的局面。這種結果其實並不利於平臺之間的有序競爭。

缺乏競爭的市場不是真正的市場,而充斥惡意競爭的市場也不是健康的市場。為了保證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我國先後出臺了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反壟斷法,這是規範市場發展的基本遵循。如反壟斷法第6條規定: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不得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競爭。去年初對外征求意見的反不正當競爭法修訂草案送審稿也增加規定:經營者不得利用相對優勢地位,沒有正當理由,限定交易相對方的交易對象。盡管這一修訂草案還沒通過,但如果上述40多家品牌撤出京東真是由於被第三方施壓所致,一旦查證屬實,則可以根據反壟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罰。

40多家服裝品牌撤出京東平臺,在當今百花齊放的市場經濟中只是很小的個案。但將之放到日趨激烈的電商平臺大戰中來看,又不能等閑視之。應將其作為電商競爭的新動態來監管、查實、應對,不能任其發展而使商家權益受損、消費者權益受損。

來源:法制日報 許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5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