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央遠離城市減死傷
1 :
GS(14)@2016-11-16 04:54:00新西蘭7.5級大地震,雖然強度超過5年前基督城的6.2級地震50至60倍,但可幸是造成的破壞及人命傷亡遠比當年少。專家指這是由於震央遠離城市,加上沒有出現劇烈的高頻率震動之故。2011年基督城地震奪去185人性命;前日的地震暫僅造成兩人喪生。地震學家里斯托解釋,今次地震震央約在基督城與惠靈頓中間,遠離國內所有人口稠密的市中心,加上這次的地震斷層有一半離岸,都減少破壞。此外,震動頻率亦是影響破壞力的重要因素,高頻率意味建築物在瞬間劇烈搖晃,建築物越易倒塌,猶幸今次的震動頻率並不算高。
午夜發生較少汽車被砸中
另一專家利特爾表示,前日當地實際發生過兩次地震。第一次是凱庫拉南面發生的逆斷層型地震,引發北面的另一次平移斷層型地震,合共帶來了比往常範圍更廣的餘震。總理基伊乘坐直升機觀察凱庫拉災區後,形容當地受到「徹底毀滅」,他慶幸地震在午夜發生,減少汽車被巨石倒塌砸中的機會。《新西蘭先驅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15/19833874
白宮士氣低 幕僚遠離「特辦」
1 :
GS(14)@2017-05-13 05:33:49白宮本來還在慶祝上周在眾院廢除奧巴馬醫保,豈料特朗普炒科米弄至滿城風雨,把喜事完全蓋過,團隊再三解畫都無法平息爭議。特朗普不滿手下辦事不力,對新聞官「完全不懂辯駁」尤其生氣,索性自己出馬收拾殘局,詎料越描越黑。
執意受訪越描越黑
白宮西翼這幾天氣氛陰沉,沒需要找總統的幕僚都盡量遠離橢圓形辦公室,因特朗普很為手下無能而着惱,更不理幕僚勸阻,執意接受NBC訪問,一貫自信爆棚地以為自己可輕易收拾爛攤子。結果他的發言卻把幕僚們甚至副總統通通「擺上枱」,大家的「解畫」全變「大話」,團隊混亂暴露無遺。事情反映出為特朗普打工實在吃力不討好;這位總統言行即興,手下辦事倍加困難;前司法部發言人就形容他們是「人質」。但亦有西翼職員笑說他們見慣風浪,特朗普「抓下陰」論和「奧巴馬竊聽特朗普大樓」風波還不是一一挺過來。亦有人大膽抱怨。駐卡塔爾大使史密斯在科米被炒後就發推文說:「一覺醒來看到家鄉的消息,知道又要整天為我們的民主和政府解畫了。」這也是許多外交官的心聲。
Politico網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13/20019850
最強安保官方籲民眾遠離場館景區
1 :
GS(14)@2017-05-14 10:50:48萬國來朝,草民退避!一帶一路國際論壇是今年中國最重大的外交活動,吹散霧霾,為北京帶來藍天。但民眾無福消受,最強交通管制和安保措施下,天安門廣場昨空蕩蕩,官方呼籲遊人避開活動主要場所甚至多個景區。
亞投行成員增至77個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昨有三軍儀仗隊迎接出席峯會的外賓。官媒聚焦區內名人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姬的到達(圖),習近平昨會見歐洲嘉賓西班牙首相拉霍伊,讚該國地理位置特殊,說雙方要充份挖掘農業、生物醫藥、航空航太等領域合作潛力。中國昨同時宣佈亞投行成員增至77個,新增7成員包括智利、希臘、羅馬尼亞、玻利維亞、塞浦路斯、巴林、薩摩亞。美聯社稱中國試圖通過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論壇提高領導人習近平國際地位,為習提出的新的世界秩序拉開帷幕。論壇新聞中心有一個半標準足球場大,多達4,000名記者註冊採訪。後勤工作一絲不苟,釣魚國賓館在內北京37間酒店,細緻到對房間氣味都有嚴格要求。北京市旅遊委昨再發通知,稱即日起至17日,請遊客避開懷柔雁棲湖等景區景點、奧林匹克公園-當中包括鳥巢、水立方、國家會議中心等,「路過周邊道路也盡量避免」!新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14/20020716
【專題籽】不因失明卻步 盲人觀星營創辦人:星空沒有遠離我
1 :
GS(14)@2017-12-18 04:14:18莫儉榮(Kim)從小熱愛星空,因而七年前開始創辦盲人觀星營,希望帶動更多傷健人士出外感受世界的事物。
【專題籽:港情講趣】數十個帳篷整齊排列在營地裏的大片草地上,眾人興致勃勃,靜待入黑後的天空,可惜這天多雲,沒有日落的痕迹,白天悄悄轉黑夜。營邊擺放了十多支天文望遠鏡,香港傷健共融網絡總幹事、「盲人觀星傷健營」創辦人之一的莫儉榮(Kim)由領跑員嚴惠茵(Veronica)帶領,徐徐走向其中一支,觸摸着天文望遠鏡的各部份,儘管看進鏡內,眼前是漆黑無光的景象,那股自身散發的光芒,卻耀眼得足以照亮身邊的人。
初次與Kim見面,就在這個一年一度的「盲人觀星傷健營」的活動上。Kim是其中一位參加者,同時是觀星營的創辦人之一,年屆53的他,走過半百人生,從小與星空結下不解之緣,「雖然我看不到,但我覺得星空沒有遠離我。」60年代末,Kim在獅子山下的木屋區度過他的童年,生來視力正常,抬頭是一望無際的天空,事隔數十年,童年記憶歷歷在目,「當時的星空真的很漂亮,每逢農曆八月十五哥哥會帶我上山賞月,那種感覺很濃烈,星空中的黑與光有極大的對比。」六歲,因一次右眼劇痛未有及時治理,他失去了右眼的視力,後入讀了心光盲人學校,那時候他弱視,其他同學大多是完全失明,年少的Kim與同學站在露台上,望向薄扶林低密度建築上的一片星空,用最純粹的方式,把眼前的星光種在他們的心裏,「當然我不知道那些是甚麼星,因為沒有這個知識,但我會描述給他們聽,這顆星很大很亮、會移動似的、有幾顆一排的、有幾顆像水晶燈的。」
13歲左眼失明 憑氣味辨識車站
13歲的某夜,意外被患夜盲症的同學撞倒,左眼視網膜脫落,可惜手術失敗,僅餘的左眼視力也離他而去,沒有崩潰,卻是從有到無的無奈,讓他沮喪得整整一個暑假足不出戶,不願面對漆黑一片的生活,直至他開始意識到,這樣太浪費他的青春和精力,他花了兩年時間適應失明的生活,用聽力取代視力,甚至連嗅覺也變得靈敏,「以前沒有冷氣巴士,我會憑氣味辨識車站,經過九龍城有許多街邊檔,聞到炸魚蛋、煎釀三寶的氣味,我就知道到了九龍城,四個站之後就回到家附近的車站。」慣了用眼讀凸字,雙目失明後只好學習以觸感認字,也是另一挑戰,「同學可以一分鐘摸4、50個字,我一分鐘才摸到20個字,好蝕底,好輸蝕。」惟有靠自己努力,不斷讀書練習摸凸字,學校圖書館裏的書,只要有字的他都看完,他甚至慶幸失明反而令他專注讀書,在心光盲人學校考第一,入讀聖保羅書院,才得以繼續接受教育。
加入觀星學會 憑記憶聯想星圖
入讀中學後,同學邀請Kim加入觀星學會,他當下的第一反應是訝異,「我看不到的,怎樣觀星,你逗我嗎?」換來的回應卻窩心,「放心,我們會拖着你到郊外。」他才理解,失明人士不應只留在家裏,望着窗外觀星,即使看不到,也要去理解現實世界中,觀星是一件怎樣的事情。同學在他的手掌上比畫,又會用筆在紙上畫一條深刻的痕,教他「觀」星,Kim不是先天失明,所以他憑以前依稀的記憶聯想,在心裏產生了星圖。觀星的時候,他感受到與星空的距離很近,在同一天空下,郊外有昆蟲叫聲、風聲交織成的交響樂陪着觀星。活動舉行了八年,晚飯過後,香港太空館安排助理館長陳俊霖先向參加者講解基本觀星知識。在攤位擺放特製工具如天球模型和星圖,讓盲人用觸感感受星空。有人取笑「盲人觀星」,有人覺得是噱頭,Kim沒有氣憤,淡然道:「如果只是噱頭,不會有2,000人參加,有誤解很正常,因為大家沒有機會接觸盲人的生活。」大眾不理解,盲人也會因自身障礙而避開很多事情,「不要因為自己失明,有個『觀』字就不去接觸,就算健全人士也只看到星光,不是星星,看到與看不到之間,人的創意、浪漫感和想像力就在那兒。」我問他最喜歡哪個星座?他想也不想便說:「飛馬座,我最喜歡它奔馳的樣子。」跟他的人生一樣,失去視力無阻他一直奔馳,這晚觀星後,翌日一早便出發去跑馬拉松,接着的星期要參加毅行者,註冊社工、十大傑青、科研工作、盲人體育會、社區服務,他的人生,比許多人的人生還要精釆,他始終感謝接受過教育,「失明並不是最可怕,如果一個人心盲了,沒有知識做一個文盲,更可怕。」
「盲人觀星傷健營」發展至今年第八屆,吸引身體患有不同殘障的人士一同參加,包括聽障、智障、肢體傷殘人士等。
香港太空館安排十多部天文望遠鏡,讓參加者有一個真切的觀星體驗。
觀星期間,太空館助理館長陳俊霖(左)在場為Kim解釋天文望遠鏡的用法和原理,Kim像個好奇的小孩一樣,躍躍欲試。
Kim並非先天失明,他摸星圖時會回憶以前看過的星空,用想像力聯想景象。
天球模型讓盲人了解星球的不同質感。
Kim喜歡看球賽,旁述員的生鬼腔調令他投入球賽,他說:「不要因為自己失明,聽到觀字就不去接觸一些事物」。
雖然看不見,但他摸着望遠鏡說:「起碼知道其他人在現實中怎樣觀星」。
Kim(後排右二)中學畢業後在社會工作了數年,受當時的上司鼓勵考入香港浸會大學社工系,31歲大學畢業,現為一名註冊社工。
Kim(右二)在1999年更取得十大傑青。
facebook:盲人觀星傷健營記者:鄧天蔚攝影:張志孟(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輯:施明慧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213/20242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