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默克爾警告烏克蘭:不與俄羅斯達成供氣協議 歐盟也沒多余的給你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852

310809 Merkel elections ANP-10692456_0

彭博新聞社報道稱,昨日,德國總理默克爾敦促烏克蘭與俄羅斯達成天然氣款項支付協議。

在昨日舉行的歐盟峰會上,默克爾稱,

如果歐盟因為烏克蘭和俄羅斯未能商定協約而遭受天然氣供應中斷,那麽烏克蘭也不會獲得來自歐盟的反向輸送的天然氣——因為到那時,歐盟自然需要所有的天然氣供自己使用。

歐盟此前承諾,若兩國無法在10月底前達成協議,則將反向輸送天然氣到烏克蘭。歐盟28個成員國需要的進口天然氣中,有15%都需要過境烏克蘭。

隨著冬季逐漸來臨,烏克蘭和俄羅斯仍未能就天然氣供應的細節問題達成一致。上周,兩國稱他們將尋求過渡性的解決方案。

歐盟作為中間人在其中的斡旋工作也進展的跌跌撞撞。

默克爾認為,俄烏天然氣協議是有可能達成的。兩國將於10月29日舉行的下一輪談判。

烏克蘭總理波羅申科此前稱,俄烏天然氣談判的焦點在於此前的債務問題以及天然氣價格。在歐盟調解下,烏克蘭同意按照此前385美元的價格計算,且將提前支付款項。同時,波羅申科表示,烏克蘭能源公司當前無力償還此前欠下的債務,烏方將向IMF等機構尋求援助,以確保冬季的天然氣供應問題。

烏克蘭會在10月底之前償還拖欠俄羅斯的14.5億美元天然氣款,剩余的16.5億美元將在年底前付清。然而,俄方在22日卻提出:要求烏克蘭在五天之內提交國際借款方和其他機構的擔保證明,確保烏克蘭會支付貨款,否則協議將無法達成。

路透社近日報道稱,默克爾在出席歐盟峰會期間表示,歐盟與烏克蘭將在下周就臨時貸款問題舉行一次磋商,該會議主在討論歐盟向烏克蘭輸出貸款以便烏方可以在冬季來臨之前支付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訂單。

當前,烏克蘭與親俄派在該國東部地區的沖突仍在持續。默克爾還表示,目前沒有余地取消施加給俄羅斯的制裁措施。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578

彭博社:俄烏天然氣談判“接近”達成協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057

彭博社援引歐盟稱,俄羅斯與烏克蘭天然氣談判“接近”達成協議。

烏克蘭總理亞采紐克表示,烏克蘭和歐盟已經同意,將由歐盟委員會擔任烏克蘭與俄羅斯任何天然氣協議的擔保者。

烏克蘭在布魯塞爾談判的立場是,2014年四季度俄羅斯天然氣價格應該在338美元/立方千米;2015年一季度為365美元/立方千米。

今天早些時候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

俄羅斯國際新聞通訊社在其Twitter上稱:俄羅斯準備簽署冬季天然氣供應協議,歐盟對烏克蘭的財政擔保將納入雙邊協議,烏克蘭並未給予預付款承諾。

 天然氣協議的簽署將包括兩個方面:俄羅斯、歐盟、烏克蘭,以及烏克蘭、歐盟。 俄羅斯、歐盟、烏克蘭的協議已簽署,烏克蘭、歐盟之間的協議尚未簽署。俄羅斯能源部長Novak則表示,烏克蘭承諾將找到資金償付冬季天然氣款項。 

華爾街見聞曾介紹,俄烏天然氣當前談判的焦點在於此前的債務問題及天然氣價格。在歐盟調解下,烏克蘭同意接受385美元的價格,且將提前支付款項。但烏克蘭無力償債,將向IMF等機構尋求貸款援助。同時,該國也無法向俄羅斯支付15億美元的預付款。

然而,俄方的要求卻令兩國此前的談判失敗了。他們在10月22日提出,烏克蘭需要在五個工作日之內提交國際借款方和其他機構的擔保證明,確保烏克蘭會支付貨款,否則協議將無法達成。

如果俄羅斯堅持質疑烏克蘭能否支付款項,那麽今年冬天烏克蘭儲備天然氣耗盡的危險就會增加。這些儲備天然氣僅占總庫存容量的一半。而歐洲在這個冬天面臨天然氣供應大減甚至中斷的恐慌情緒或將明顯升溫。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俄烏兩國在布魯塞爾舉行新一輪談判將成為最關鍵的最後期限。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150

俄烏天然氣談判達成短期協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087

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新一輪俄羅斯、歐盟和烏克蘭三方天然氣問題談判終於取得進展。俄羅斯能源部發言人Olga Golant表示,三方達成短期協議。自2014年11月到2015年3月,俄羅斯將以338美元/立方千米的價格恢複向烏克蘭輸送天然氣。

協議由俄羅斯能源部長Alexander Novak、烏克蘭談判代表Yuri Prodan以及歐盟委員會的Guenther Oettinger共同簽署。

協議主要內容包括:自2014年11月到2015年3月,俄羅斯天然氣價格定在338美元/立方千米。這一價格在雙方簽約期,即今年11月到明年3月內不得更改。同時,烏克蘭將分兩筆向俄羅斯償還31億美元的天然氣欠款,第一筆欠款將立即償付,第二筆欠款年底支付。

在21日舉行的上一輪天然氣問題談判中,三方確認了烏俄兩國總統此前達成的口頭協議:烏克蘭將分兩筆向俄羅斯償還31億美元的天然氣欠款,在10月底支付其中的14.5億美元,今年年底再支付16.5億美元。而俄羅斯將在明年3月底前按照每千立方米385美元的價格向烏克蘭供應天然氣,烏克蘭需要預先付款。但由於烏克蘭資金短缺,那輪談判未能達成協議。

由於烏克蘭拖欠俄羅斯天然氣債務,俄方於今年6月切斷了對烏的天然氣供應。隨著冬季用氣高峰的到來,俄烏在歐盟調停下已舉行了多次磋商。

此前華爾街見聞報道,俄羅斯國際新聞通訊社在其Twitter上稱:俄羅斯準備簽署冬季天然氣供應協議,歐盟對烏克蘭的財政擔保將納入雙邊協議,烏克蘭並未給予預付款承諾。

天然氣協議的簽署將包括兩個方面:俄羅斯、歐盟、烏克蘭,以及烏克蘭、歐盟。俄羅斯能源部長Novak則表示,烏克蘭承諾將找到資金償付冬季天然氣款項。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314

APEC料將啟動亞太自貿區研究 中美達成一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415

據路透報道,亞太經合組織(APEC)秘書處執行主任博拉爾德稱,在下周的北京APEC會議上,領導人將同意啟動對中國支持成立的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的可行性研究。

此前華爾街日報報道稱,美國試圖阻止中國利用APEC峰會推動對成立亞太自貿區進行可行性研究。

據談判代表稱,在美國的壓力下,中國已經從擬於會議結束時發表的APEC公報草案中刪掉了兩個條款。公報將不再提議對FTAAP進行“可行性研究”(這是啟動談判的術語),也不會提及建成該貿易區的目標日期。中國此前設定的目標日期在2025年。

但在路透最新的報道中,博拉爾德提到,進行研究的可能性一直存在,對此已達成一致,但這不是磋商的開始,開展研究的計劃是重大成果。

商務部在11月4日也表態,亞太自貿區獲APEC成員一致支持。

目前中美兩國支持不同的地區自貿協定,中國在APEC推動成立亞太自貿區,而美國支持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定(TPP),後者不包括中國。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275

中俄西線輸氣管道協議接近達成 中國或成俄天然氣最大買家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435

irrHAaH5_Tgk

中俄能源合作或再下一城。據俄羅斯官方媒體機構"今日俄羅斯"(RT)報道,兩國已接近就中俄西線天然氣管道項目達成協議。若該協議達成,中國將一舉躍升為俄羅斯天然氣的頭號大買家。

這是中俄第二條天然氣輸氣管道協議。今年5月,雙方達成了被稱為東線的第一條輸氣管道協議,涉及金額高達4000億美元。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參加11月9日至11日APEC會議前夕接受了媒體采訪。在談到將俄羅斯天然氣西線輸往中國的項目時,他說:

我們已經對西線輸氣管道的開通達成了原則性非正式協議。我們已經就這個項目的很多技術和商業方面達成一致意見,這為最終協議的達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圖:俄羅斯向中國的兩條輸氣管道示意圖(藍線是名為Altai的西線輸氣管道,紅色虛線是名為Power of Siberia pipeline的東線輸氣管道)(圖片來自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

111

被俄方稱為Altai的西線輸氣管道將從俄羅斯境內通往中國,從新疆烏恰入境。俄天然氣工業公司對外經濟活動部門負責人奧傑羅夫曾在9月表示:“經西線對華供氣基本計劃預計在300億立方米。當然,在與中方協商後可以擴大。”這就意味著,俄羅斯對華供氣量將在今年5月達成的東線供氣協議的基礎上接近翻倍。

華爾街見聞曾提及,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與中國石油已於今年5月簽署了一份30年的供氣協議。通過“西伯利亞力量管道(Power of Siberia pipeline)”,即規劃中的兩條中俄輸氣管道中的東線,俄羅斯將每年向中國輸送380億立方米天然氣。位於俄羅斯Kovykta和Chaynda東線輸氣氣源的可采量預計為3萬億立方 米。

西線輸氣管道竣工後,中國將成為俄羅斯最大的天然氣買家。預計俄羅斯向中國每年的供氣量將達到680億立方米,總供應量超過俄羅斯向德國每年輸送的400億立方米天然氣。

俄羅斯媒體俄羅斯之聲報道稱,今年10月,中俄雙方簽署了政府間協議,將在開始階段通過西線每年對華供氣300億立方米。

普京還表示,中國將參與俄羅斯原油的勘探和開采工作,雙方在中國設立合資石油精煉廠的工作也已經啟動。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在上合組織峰會上發表講話時強調,中俄雙方要盡早啟動中俄西線天然氣管道項目。普京9月也表示,俄中西線天然氣管道項目是互利共贏的,他本人高度重視,要加快建設。

中國的能源陸路布局,東北方主要來自俄羅斯。在西北部,主要是在中亞。

圖:俄羅斯與中國方面就天然氣供應合作逐步深入

222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286

中韓自由貿易協定就實質性內容達成一致 覆蓋90%稅目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465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韓國總統樸槿惠在北京舉行會晤,雙方共同確認中韓自貿區結束實質性談判。中韓自貿區協定簽署後,將大幅減少這兩個亞洲大國的投資和貿易壁壘。

會晤後,在兩國領導人共同見證下,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和韓國通商產業資源部部長尹相直,分別代表兩國政府簽署了結束中韓自貿區實質性談判的會議紀要。

中韓自貿區談判於2012年5月啟動,是我國迄今為止對外商談的覆蓋領域最廣、涉及國別貿易額最大的自貿區。

根據談判成果,在開放水平方面,雙方貨物貿易自由化比例均超過“稅目90%、貿易額85%”。協定範圍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和規則共17個領域,包含了電子商務、競爭政策、政府采購、環境等“21世紀經貿議題”。

同時,雙方承諾在協定簽署後將以負面清單模式繼續開展服務貿易談判,並基於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模式開展投資談判。中韓自貿區談判實現了“利益大體平衡、全面、高水平”的目標。

官方數據顯示,中國是韓國最大貿易夥伴,2013年雙邊貿易達到2289億美元,相當於韓國1.08萬億貿易總額的21%。

《華爾街日報》認為,對於正在努力推高中國在亞洲地區貿易協議中的地位的習近平來說,達成這個協議是個意外的勝利。習近平希望利用周一和周二在北京召開的APEC領導人峰會來推動一個以北京為中心、全太平洋範圍的地區貿易協議,即亞太自貿區協議(FTAAP)。

華爾街見聞網此前報道稱,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定(TPP),把中國排除在外,並試圖反對中國借本周的峰會開啟關於FTAAP的啟動談判。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552

中美就取消部分高科技產品關稅達成共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529

據外媒報道,周二中美就信息技術貿易協議(ITA)擴大範圍達成一致,ITA將取消高科技產品的關稅。該協定有望覆蓋1萬億美元的貿易商品。美國與中國達成的這份協定將會呈交參與日內瓦ITA談判的54個經濟體批準,美方認為最終通過將沒有太大問題。

美國貿易代表Michael Froman表示,“這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時刻。雖然談判險些破裂,但是最終取得了重大突破。雙方談判人員將努力完成最後的細節部分。”該協定預計將在今年12月在瑞士日內瓦獲得WTO的批準。美國與中國達成的這份協定將會呈交參與日內瓦ITA談判的54個經濟體批準。美國方面認為協定的最終通過沒有太大問題,美國之前已經與其他國家進行了磋商。

這份擴展後的協定將涵蓋半導體、醫療設備、全球定位系統(GPS)設備以及其他新型產品。此前各方進行了曠日持久的貿易談判,期間還曾中斷談判長達一年多時間。

ITA是1997年生效的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的多邊協定,旨在通過削減信息技術產品關稅,推進該產業貿易自由化。目前參與的成員國涵蓋全球97%的信息通信技術產品出口額。

擴展後的ITA將涵蓋200個不同的關稅類別。美國方面稱,將取消關稅的產品包括新一代半導體、磁共振成像儀和GPS設備。這三種產品目前的關稅稅率最高分布為25%、8%和8%。

白宮預計協定達成將為美國帶來60000個額外工作崗位,並且將降低相關行業的制造及服務成本。超過200項的關稅將因此取消。

此前中美對峙的焦點集中在中國力圖將60種新產品類別,如醫療設備、下一代矽芯片從ITA中排除。根據ITA協議,相關國家不得對IT產品征收關稅或是設置貿易壁壘。作為世界上最大的IT產品出口國,中國希望保護自己的新興高科技產業,這一行業尚未具備能與美國等發達國家市場對抗的競爭力。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702

新能源:中美達成減排協議將帶來什麽樣的投資機遇?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704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11-13 20:30 編輯

新能源:中美達成減排協議將帶來什麽樣的投資機遇?
作者:中信新能源

周三,中國和美國就溫室氣體減排目標達成一致,《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以下簡稱《聯合聲明》)正式對外發布。該協議由美國總統奧巴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共同宣布,其中包括了美國對限制碳排放的新目標,中國也首次做出此類承諾:在2030年之後碳排放不再增加。在中美牽頭下,此項協議對減少世界碳排放具有里程碑式意義,這會對投資市場帶來什麽樣的影響?本期港股那點事分享來自中信新能源對該事件的深度解讀,供大家參考。

下面是對該事件的解讀:

公用事業&新能源行業重大事項點評:迎接巴黎氣候峰會,開啟中美低碳紀元
作者:中信新能源

事項:

11月12日,《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以下簡稱《聯合聲明》)正式對外發布。

評論:

中美聯合承諾引領應對氣候問題新紀元

地球正在經歷以全球變暖為突出標誌的氣候變化,以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為代表的國際主流觀點認為人類活動導致大氣CO2等溫室氣體濃度不斷升高很可能是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1990年以來,IPCC的四次評估報告不斷強化以上結論,而在聯合國主導以及歐盟等發達國家不遺余力推動下,上述科學認識進一步轉化為政治共識:

•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明確提出工業化發達國家應負主要責任,並基於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確定發達國家率先減排,對發展中國家沒有提出量化要求。

•1997年,《京都議定書》僅為發達國家規定了有法律約束力的量化減排指標(美國2001年3月退出),並進一步明確其在第一承諾期的減排量和時間表,隨後直接催生了碳交易市場興起(排放貿易機制-ET、聯合履行機制-JI、清潔發展機制-CDM)。

•2009年,“2℃閾值”(即將全球增暖幅度控制在較工業革命前高2℃以內)作為政治共識列入《哥本哈根協議》,並作為全球減排努力的參考目標。

•2012年,多哈會議最終就執行《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達成一致(2013~2020),此外發達國家在2020年前要在快速啟動資金之後繼續增加出資,到2020年達到每年1,000億美元的規模,以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

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碳排放國(2010年中美CO2排放量占全球比重分別為24.7%、16.2%,合計達40.8%),中美兩國首次就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發表聯合聲明,其中:

•美國計劃於2025年實現在2005年基礎上減排26%~28%的全經濟範圍減排目標並將努力減排28%。

•中國計劃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峰,並計劃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

由此可見,美國本次聲明在此前哥本哈根會議承諾(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相比2005年減少17%)基礎上進一步更新,而中國在剛剛正式公布《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到2020年,GDP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到15%左右)之後,亦首次給出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的具體時間表——2030年左右。我們認為,中美此次《聯合聲明》對於推進全球溫室氣體減排具有重大意義,將為後續全球氣候談判註入動力,帶動其他國家並有望於2015Q1提出有力度的行動目標,而兩國元首也決定緊密合作以“解決妨礙巴黎會議達成一項成功的全球氣候協議的重大問題”。由此可見,全球應對氣候問題或將在中美此次《聯合聲明》後步入嶄新階段。

控制溫室氣體多舉措並進

能源結構調整2030年目標或超預期

清潔化大勢不可逆,目標越發清晰

此次《聯合聲明》中,對能源消耗和排放約束的定量指標設定為:“中國計劃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峰,並計劃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雙方均計劃繼續努力並隨時間而提高力度。”

而根據《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我國在201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目標位11.4%,根據《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我國計劃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疊加此次聲明目標,可以說國家短期、中期、長期的能源消費的清潔化目標越發清晰。


風電、光伏空間較大

市場一致觀點認為,《聯合聲明》中的2030年清潔能源消費目標20%,相比之前的目標——2020年消費占比15%,並無明顯的增加作用。但是,從我們測算來看,達到遠期目標並非易事!

表2:中國能源消費及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的情況

資料來源:統計局、能源局、中電聯,中信證券研究部預測

假設2015~2020年能源消費增速為3.3%(2013年為3.7%),根據水電(350GW)、核電(58GW)、風電(200GW)、光伏(100GW)的2020年裝機目標,可以看出2020年之前,完成之前承諾的15%的目標,略有壓力(表1假設2020年的新增裝機均能滿發情況下,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實際值與目標值的缺口約2%,但如果考慮到新增裝機當年實際不能滿發的情況下,完成15%的目標,壓力更大)。

但是,按照2020~2030年能源消費年均增速為2.0%的假設測算,按照水電400GW、核電130GW(相比2020年翻一倍以上,年均新增7.2GW)、風電400GW(相比2020年翻一倍,年均新增20GW)、光伏250GW(相比2020年增長150%,年均新增15GW)測算,2020年非化石能源發電量的缺口為6%。

從完成承諾目標角度出發,我們認為水電資源的開發力度到2030年已達極限、核電年新增7.2GW(相當於10年內,每年新增6~7臺三代機組,已經非常樂觀)也達到較高的水平,那麽只有資源稟賦尚有較大空間、安全性較有保障的風電和太陽能可以有效彌補這個缺口。因此,如果適當調整2020~2030年的風電、光伏裝機增速至“風電年均新增25GW(高出一致預期25%)、光伏年新增20GW(高於一致預期33%)”,則缺口降為2%;如果將資源可開發容量最大的光伏年均新增提升至25GW(高於一致預期66%),則缺口為零,2030年的減排目標基本實現。

碳捕集與封存期待突破

碳捕集與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簡稱CCS)是指通過碳捕捉技術,將工業和有關能源產業所生產的CO2分離出來,再通過碳儲存手段,將其輸送並封存到海底或地下等與大氣隔絕的地方。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技術選擇,根據IPCC估算,全球CO2地質封存潛力至少為2,000億噸,到2020年全球CO2捕集潛力有望達到26~49億噸/年。

就技術路徑而言,可分為燃燒後脫碳、燃燒前脫碳、富氧燃燒脫碳。燃燒後捕集技術相對成熟,廣泛應用的是化學吸收法,目前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技術差距不大,已在燃煤電廠開展了10萬噸級的工業示範,如華能上海石洞口二廠等。具體來看,該示範項目規模為10萬噸/年,投資1.6億元,建設工期4個多月,分為CO2捕集與精制兩部分。工藝流程為脫硝脫硫後40~50℃煙氣與乙醇胺溶液反應,經再生塔解析,得幹基純度為99.5%的CO2(0.13~0.14MPa,40攝氏度)。經濟角度考慮,處理成本約350~400元/噸;如果按火電廠CO2排放強度8萬噸/萬kWh測算,若全部處理則對應成本約0.28~0.32元/kWh。由此可見,現階段其較高的成本對後續推廣或形成一定制約。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要“開展整體煤炭氣化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和燃煤電廠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示範工程建設”,而此次《聯合聲明》更是將“推進碳捕集、利用和封存重大示範”列為中美雙方未來擴大合作的重要方向之一,並明確“經由中美兩國主導的公私聯營體在中國建立一個重大碳捕集新項目,以深入研究和監測利用工業排放二氧化碳進行碳封存,並就向深鹽水層註入二氧化碳以獲得淡水的提高采水率新試驗項目進行合作”。可以預見,未來CCS技術進一步示範突破以及推廣應用的前景值得期待。

工業節能深化

結合此前公布的《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我們認為工業領域溫室氣體排放控制或將主要集中在以下細分行業:

•能源工業:在電力行業加快建立溫室氣體排放標準,到2015年大型發電企業集團單位供電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控制在650克/千瓦時;2015年全國火電單位供電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3%左右。

•鋼鐵行業:推廣高溫高壓幹熄焦、焦爐煤調濕燒結余熱發電、高爐爐頂余壓余熱發電、資源綜合利用等技術,2020年鋼鐵行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基本穩定在“十二五”末的水平。

•建材工業:加快推廣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和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技術,玻璃行業……推廣余熱回收利用等技術,2020年水泥行業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基本穩定在“十二五”末的水平。

•化學工業:電石行業要加快采用大型密閉式電石爐,重點推廣爐氣利用、空心電極等低碳技術。

由此可見,電力行業後續將著力落實“大型發電企業集團單位供電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控制在650克/千瓦時”等標準;而在其他工業領域,節能將是重點方向,鋼鐵行業幹熄焦余熱發電、水泥行業純低溫余熱發電等市場需求有望持續釋放;化工方面,大型密閉式電石爐因能耗較低有望較快推廣。

碳交易或將逐步興起

作為解決碳減排的市場化手段,預計未來國內碳交易有望不斷興起,《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也已經明確提出將建立碳交易制度,具體包括“推動自願減排交易活動”,“深化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加快建立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等。

到目前為止,國內碳排放交易已經在北京、上海、天津、湖北、廣東、深圳及重慶等7個地區試點逾一年(覆蓋東部、中部及西部地區),內容包括建立交易制度、建立核算體系、確定本地區碳排放總量、以及建立一些分配機制。從各地納入交易市場的企業數量來看,深圳有600多家、上海200多家、北京約200家、重慶約250家,主要都集中在高耗能和重點排放的企業。

表4:試點地區碳排放交易情況
資料來源:試點地區碳排放交易所,中信證券研究部

截止2014年10月,7個試點地區累計成交量二氧化碳1,380多萬噸,成交額5.2億元,平均成交價為37.6元/噸,整體呈穩中有升態勢。分區域來看,或由於較嚴的懲罰力度,北上廣深碳排放交易價格高於其他試點地區。此外,各地碳排放權交易在2014年5~7月呈放量上漲態勢,主要因素或為履約日將近(2014年7月為2013年度減排承諾考核期),減排無法達標的企業需通過購買配額從而推動市場活躍。

投資策略:碳減排新紀元開啟多重投資主線

此次《聯合聲明》為中美兩個目前全球CO2排放量最大國家首次聯手就未來碳減排做出明確表態,其中美國更新了到2025年減排目標,中國則就碳排放峰值第一次給出2030年左右的時間表。隨著中美就應對氣候問題達成共識,預示著未來我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將不僅是應對氣候變化及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措施,更將正式上升至國際競合博弈的重大戰略層面,而以碳減排為核心的能源結構調整(風電、光伏空間較大)、碳捕集/碳交易、工業節能等也將成為未來相當長時間內的重要投資主線,相關投資標的我們推薦如下:

•能源結構調整:新能源方向推薦和新增市場容量線性相關的風機、光伏制造業企業金風科技、隆基股份,以及生物質利用標桿企業迪森股份等;公用事業方向推薦國新能源(天然氣)、韶能股份(水電、生物質發電、天然氣)等;

•碳捕集/碳交易:主題性相關度較高標推薦中電遠達(碳捕捉及封存、參股先融期貨32%股權布局碳排放期貨交易市場)、深圳能源/華銀電力(參股深圳排放權交易所)、凱美特氣(CO2回收利用)等;

•工業節能:關註服務重點工業行業的天壕節能(玻璃及水泥余熱發電)、中材節能(水泥余熱發電)等。

(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875

中美達成溫室氣體減排協議 中國非化石能源占比將提升至20%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588

12prexy-hp-02-master675

美聯社,中美兩國今日達成溫室氣體減排協議。中國將力爭實現溫室氣體排放量從2030年左右開始減少。美國則承諾,確保2025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05年下降近四分之一。

美聯社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奧巴馬今日在一份聲明中提出上述目標。中國將盡力在2030年以前實現該目標。中國還承諾,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例從2015年的15%提升到2030年20%左右。美國則承諾,在2020年後把二氧化碳減排速度提高一倍。到2025,實現美國年溫室氣體排放較2005年整體下降26%-28%。

近年來,中國政府推出多項舉措,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但明確提出2030年的時間點,尚屬首次。

美國政府官員對路透社表示,中美兩國經過數月談判,達成該協議。 中美共同作出表態,有助於鼓勵其他國家做出類似承諾,推動全球氣候變化談判進程。

目前,中國和美國是全球兩個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其排放占全球總排放的42%。2013年4月中美成立中美氣候變化工作組,雙方在氣候變化以及2015年巴黎氣候協議問題上不斷加強合作。

10月24日,歐洲理事會宣布通過歐盟委員會今年初提出的《2030年氣候與能源政策框架》。該協議要求歐盟成員國到2030年,相比1990年的水平,共同減少國內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至少40%,並把可再生能源在歐洲能源結構中的占比提高至27%,而且這些目標將對所有成員國具有法律約束力。

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稱,歐盟制定的減排目標使歐盟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處於主導地位。歐盟成員國有必要落實歐盟制定的減排新目標,希望中日美也積極公布減排目標。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915

中美達成減排、軍事等多項協議 李克強敦促盡早完成投資協定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614

QQ圖片20141112200904

中美雙方就減排、軍事等多項事宜達成一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敦促雙方盡早完成投資協定。這超出了許多分析人士的預期。此前,由於網絡間諜、香港占中等問題,中美關系受到一定打擊。

在與美國總統奧巴馬進行了交談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

中美要構建同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相適應的中美新型軍事關系。兩國國防部簽署了建立重大軍事行動相互通報機制和公海海域海空軍事安全行為準則,雙方應該在此基礎上深化兩軍交流、互信、合作。中方願意同美方繼續推動兩軍在高層交往、機制性交流、聯演聯訓等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

兩國就商務、旅遊、留學人員簽證達成互惠安排,這將極大便利兩國人員往來。中美要加強人文交流,為兩國關系發展樹立正確民意和輿論導向。雙方將為對方國家商務、旅遊人員頒發10年多次簽證,為留學人員頒發5年多次簽證。

中國提出的亞洲安全觀、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等主張和倡議都秉持開放包容原則,歡迎包括美國在內的有關國家積極參與。

維護臺海和平穩定符合中美共同戰略利益。希望美方恪守一個中國政策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原則,停止售臺武器,以實際行動支持兩岸關系和平發展。

兩國元首就加強雙邊、地區和全球層面合作達成多項重要成果和共識,同意加快雙邊投資協定談判進度,力爭於年底前就核心問題和主要條款達成一致,在2015年啟動負面清單談判。雙方積極評價兩國就信息技術協定擴圍談判達成一致。

中美雙方共同發表了《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宣布了各自2020年後的行動目標,並將共同推動國際氣候變化談判於2015年巴黎會議如期達成協議,加強清潔能源、環保領域合作。

此外,在會見美國總統奧巴馬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敦促盡早完成投資協定。他表示,

中美經貿合作是雙邊關系的壓艙石和推進器,對發展中美關系產生正向乘數效應。希望雙方本著務實靈活態度,盡早談成一個高水平、雙向平衡的雙邊投資協定。進一步培育雙邊貿易新的增長點,拓展基礎設施建設合作新空間,提升科技合作層次,希望美方在放寬對華高技術產品出口限制上盡早采取實質性措施。樹立綠色經濟新標桿,以兩國共同宣布2020年後各自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目標為契機,擴大頁巖氣、核電、可再生能源、低碳環保技術等合作,希望美方在對華出口相關能源產品和技術方面采取積極態度和實際行動。

美國總統奧巴馬表示,

美中是十分緊密的合作夥伴。作為世界上兩個最大經濟體,美中擴大合作不僅有利於兩國各自發展,也有利於世界。美方願同中方加快雙邊投資協定談判,擴大投資規模,推進貿易自由化,加強能源創新等領域合作,促進兩國經濟增長和就業,推動世界經濟複蘇。美方歡迎更多中國企業赴美投資興業。

中美雙方在核心問題上達成一致令人驚訝。美國一直努力整合其在亞洲的影響力,而中國則希望自己能成為亞洲重要的軍事、經濟力量。

此前,由於網絡間諜、香港占中等問題,中美關系受到一定打擊。此次雙方取得的進展顯示,奧巴馬希望加強與中國的關系,並將此作為其亞洲政策的要點。

而對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來說,他希望此次協議可以幫助其與美國建立一種新型大國關系。中國擔心,奧巴馬的繼任者可能對中國采取更強硬的態度。

前美國國務院和國家安全委員會官員Jeff Bader表示,中國試圖將中美關系送上正面軌道。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9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