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能源:中美達成減排協議將帶來什麽樣的投資機遇?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704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11-13 20:30 編輯

新能源:中美達成減排協議將帶來什麽樣的投資機遇?
作者:中信新能源

周三,中國和美國就溫室氣體減排目標達成一致,《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以下簡稱《聯合聲明》)正式對外發布。該協議由美國總統奧巴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共同宣布,其中包括了美國對限制碳排放的新目標,中國也首次做出此類承諾:在2030年之後碳排放不再增加。在中美牽頭下,此項協議對減少世界碳排放具有里程碑式意義,這會對投資市場帶來什麽樣的影響?本期港股那點事分享來自中信新能源對該事件的深度解讀,供大家參考。

下面是對該事件的解讀:

公用事業&新能源行業重大事項點評:迎接巴黎氣候峰會,開啟中美低碳紀元
作者:中信新能源

事項:

11月12日,《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以下簡稱《聯合聲明》)正式對外發布。

評論:

中美聯合承諾引領應對氣候問題新紀元

地球正在經歷以全球變暖為突出標誌的氣候變化,以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為代表的國際主流觀點認為人類活動導致大氣CO2等溫室氣體濃度不斷升高很可能是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1990年以來,IPCC的四次評估報告不斷強化以上結論,而在聯合國主導以及歐盟等發達國家不遺余力推動下,上述科學認識進一步轉化為政治共識:

•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明確提出工業化發達國家應負主要責任,並基於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確定發達國家率先減排,對發展中國家沒有提出量化要求。

•1997年,《京都議定書》僅為發達國家規定了有法律約束力的量化減排指標(美國2001年3月退出),並進一步明確其在第一承諾期的減排量和時間表,隨後直接催生了碳交易市場興起(排放貿易機制-ET、聯合履行機制-JI、清潔發展機制-CDM)。

•2009年,“2℃閾值”(即將全球增暖幅度控制在較工業革命前高2℃以內)作為政治共識列入《哥本哈根協議》,並作為全球減排努力的參考目標。

•2012年,多哈會議最終就執行《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達成一致(2013~2020),此外發達國家在2020年前要在快速啟動資金之後繼續增加出資,到2020年達到每年1,000億美元的規模,以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

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碳排放國(2010年中美CO2排放量占全球比重分別為24.7%、16.2%,合計達40.8%),中美兩國首次就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發表聯合聲明,其中:

•美國計劃於2025年實現在2005年基礎上減排26%~28%的全經濟範圍減排目標並將努力減排28%。

•中國計劃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峰,並計劃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

由此可見,美國本次聲明在此前哥本哈根會議承諾(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相比2005年減少17%)基礎上進一步更新,而中國在剛剛正式公布《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到2020年,GDP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到15%左右)之後,亦首次給出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的具體時間表——2030年左右。我們認為,中美此次《聯合聲明》對於推進全球溫室氣體減排具有重大意義,將為後續全球氣候談判註入動力,帶動其他國家並有望於2015Q1提出有力度的行動目標,而兩國元首也決定緊密合作以“解決妨礙巴黎會議達成一項成功的全球氣候協議的重大問題”。由此可見,全球應對氣候問題或將在中美此次《聯合聲明》後步入嶄新階段。

控制溫室氣體多舉措並進

能源結構調整2030年目標或超預期

清潔化大勢不可逆,目標越發清晰

此次《聯合聲明》中,對能源消耗和排放約束的定量指標設定為:“中國計劃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峰,並計劃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雙方均計劃繼續努力並隨時間而提高力度。”

而根據《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我國在201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目標位11.4%,根據《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我國計劃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疊加此次聲明目標,可以說國家短期、中期、長期的能源消費的清潔化目標越發清晰。


風電、光伏空間較大

市場一致觀點認為,《聯合聲明》中的2030年清潔能源消費目標20%,相比之前的目標——2020年消費占比15%,並無明顯的增加作用。但是,從我們測算來看,達到遠期目標並非易事!

表2:中國能源消費及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的情況

資料來源:統計局、能源局、中電聯,中信證券研究部預測

假設2015~2020年能源消費增速為3.3%(2013年為3.7%),根據水電(350GW)、核電(58GW)、風電(200GW)、光伏(100GW)的2020年裝機目標,可以看出2020年之前,完成之前承諾的15%的目標,略有壓力(表1假設2020年的新增裝機均能滿發情況下,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實際值與目標值的缺口約2%,但如果考慮到新增裝機當年實際不能滿發的情況下,完成15%的目標,壓力更大)。

但是,按照2020~2030年能源消費年均增速為2.0%的假設測算,按照水電400GW、核電130GW(相比2020年翻一倍以上,年均新增7.2GW)、風電400GW(相比2020年翻一倍,年均新增20GW)、光伏250GW(相比2020年增長150%,年均新增15GW)測算,2020年非化石能源發電量的缺口為6%。

從完成承諾目標角度出發,我們認為水電資源的開發力度到2030年已達極限、核電年新增7.2GW(相當於10年內,每年新增6~7臺三代機組,已經非常樂觀)也達到較高的水平,那麽只有資源稟賦尚有較大空間、安全性較有保障的風電和太陽能可以有效彌補這個缺口。因此,如果適當調整2020~2030年的風電、光伏裝機增速至“風電年均新增25GW(高出一致預期25%)、光伏年新增20GW(高於一致預期33%)”,則缺口降為2%;如果將資源可開發容量最大的光伏年均新增提升至25GW(高於一致預期66%),則缺口為零,2030年的減排目標基本實現。

碳捕集與封存期待突破

碳捕集與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簡稱CCS)是指通過碳捕捉技術,將工業和有關能源產業所生產的CO2分離出來,再通過碳儲存手段,將其輸送並封存到海底或地下等與大氣隔絕的地方。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技術選擇,根據IPCC估算,全球CO2地質封存潛力至少為2,000億噸,到2020年全球CO2捕集潛力有望達到26~49億噸/年。

就技術路徑而言,可分為燃燒後脫碳、燃燒前脫碳、富氧燃燒脫碳。燃燒後捕集技術相對成熟,廣泛應用的是化學吸收法,目前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技術差距不大,已在燃煤電廠開展了10萬噸級的工業示範,如華能上海石洞口二廠等。具體來看,該示範項目規模為10萬噸/年,投資1.6億元,建設工期4個多月,分為CO2捕集與精制兩部分。工藝流程為脫硝脫硫後40~50℃煙氣與乙醇胺溶液反應,經再生塔解析,得幹基純度為99.5%的CO2(0.13~0.14MPa,40攝氏度)。經濟角度考慮,處理成本約350~400元/噸;如果按火電廠CO2排放強度8萬噸/萬kWh測算,若全部處理則對應成本約0.28~0.32元/kWh。由此可見,現階段其較高的成本對後續推廣或形成一定制約。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要“開展整體煤炭氣化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和燃煤電廠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示範工程建設”,而此次《聯合聲明》更是將“推進碳捕集、利用和封存重大示範”列為中美雙方未來擴大合作的重要方向之一,並明確“經由中美兩國主導的公私聯營體在中國建立一個重大碳捕集新項目,以深入研究和監測利用工業排放二氧化碳進行碳封存,並就向深鹽水層註入二氧化碳以獲得淡水的提高采水率新試驗項目進行合作”。可以預見,未來CCS技術進一步示範突破以及推廣應用的前景值得期待。

工業節能深化

結合此前公布的《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我們認為工業領域溫室氣體排放控制或將主要集中在以下細分行業:

•能源工業:在電力行業加快建立溫室氣體排放標準,到2015年大型發電企業集團單位供電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控制在650克/千瓦時;2015年全國火電單位供電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3%左右。

•鋼鐵行業:推廣高溫高壓幹熄焦、焦爐煤調濕燒結余熱發電、高爐爐頂余壓余熱發電、資源綜合利用等技術,2020年鋼鐵行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基本穩定在“十二五”末的水平。

•建材工業:加快推廣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和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技術,玻璃行業……推廣余熱回收利用等技術,2020年水泥行業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基本穩定在“十二五”末的水平。

•化學工業:電石行業要加快采用大型密閉式電石爐,重點推廣爐氣利用、空心電極等低碳技術。

由此可見,電力行業後續將著力落實“大型發電企業集團單位供電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控制在650克/千瓦時”等標準;而在其他工業領域,節能將是重點方向,鋼鐵行業幹熄焦余熱發電、水泥行業純低溫余熱發電等市場需求有望持續釋放;化工方面,大型密閉式電石爐因能耗較低有望較快推廣。

碳交易或將逐步興起

作為解決碳減排的市場化手段,預計未來國內碳交易有望不斷興起,《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也已經明確提出將建立碳交易制度,具體包括“推動自願減排交易活動”,“深化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加快建立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等。

到目前為止,國內碳排放交易已經在北京、上海、天津、湖北、廣東、深圳及重慶等7個地區試點逾一年(覆蓋東部、中部及西部地區),內容包括建立交易制度、建立核算體系、確定本地區碳排放總量、以及建立一些分配機制。從各地納入交易市場的企業數量來看,深圳有600多家、上海200多家、北京約200家、重慶約250家,主要都集中在高耗能和重點排放的企業。

表4:試點地區碳排放交易情況
資料來源:試點地區碳排放交易所,中信證券研究部

截止2014年10月,7個試點地區累計成交量二氧化碳1,380多萬噸,成交額5.2億元,平均成交價為37.6元/噸,整體呈穩中有升態勢。分區域來看,或由於較嚴的懲罰力度,北上廣深碳排放交易價格高於其他試點地區。此外,各地碳排放權交易在2014年5~7月呈放量上漲態勢,主要因素或為履約日將近(2014年7月為2013年度減排承諾考核期),減排無法達標的企業需通過購買配額從而推動市場活躍。

投資策略:碳減排新紀元開啟多重投資主線

此次《聯合聲明》為中美兩個目前全球CO2排放量最大國家首次聯手就未來碳減排做出明確表態,其中美國更新了到2025年減排目標,中國則就碳排放峰值第一次給出2030年左右的時間表。隨著中美就應對氣候問題達成共識,預示著未來我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將不僅是應對氣候變化及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措施,更將正式上升至國際競合博弈的重大戰略層面,而以碳減排為核心的能源結構調整(風電、光伏空間較大)、碳捕集/碳交易、工業節能等也將成為未來相當長時間內的重要投資主線,相關投資標的我們推薦如下:

•能源結構調整:新能源方向推薦和新增市場容量線性相關的風機、光伏制造業企業金風科技、隆基股份,以及生物質利用標桿企業迪森股份等;公用事業方向推薦國新能源(天然氣)、韶能股份(水電、生物質發電、天然氣)等;

•碳捕集/碳交易:主題性相關度較高標推薦中電遠達(碳捕捉及封存、參股先融期貨32%股權布局碳排放期貨交易市場)、深圳能源/華銀電力(參股深圳排放權交易所)、凱美特氣(CO2回收利用)等;

•工業節能:關註服務重點工業行業的天壕節能(玻璃及水泥余熱發電)、中材節能(水泥余熱發電)等。

(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8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