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港股暴漲港元需求激增,金管局註資31億港元接美元拋盤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957

港股暴漲港元需求激增,金管局註資31億港元接美元拋盤

作者:朱麗娜

4月9日,“港股通”買入成交7.51萬筆,成交金額達到127.06億元,而賣出成交累計5.43萬筆,金額達到38.72億元。相比之下,當日北向的“滬股通”每日剩余額度有179.8億元人民幣,余額約占每日額度的138%,顯示賣盤成交金額多過買盤成交金額。

在單日打破七項紀錄之後,香港股市繼續高歌猛進。

截至4月9日收盤,港股繼續大升707點,收報26944.39點,上漲2.7%,刷新七年歷史新高。主板成交亦創下新紀錄,達2915.29億港元。恒生國企指數攀升2.63%,漲351.78點,收於13748.37點;恒生紅籌指數上漲3.15%,升159.43點,收報5227.81點。

“現在買港股還來得及嗎?”

“滬港通額度老爆滿買不進去了可怎麽辦?”

“交易量放大後會不會像內地市場那樣暴漲暴跌?”

9日晚,港交所總裁李小加在其最新網誌中說,這是最近他最被常問及的三個問題。

自去年11月滬港通啟動以來,港股通一度被戲稱為“幽靈列車”,額度持續使用不足。然而,“南冷北熱”自4月8日起發生驚天大逆轉,截至9日13:47,南下的港股通105億元每日額度連續第二日被搶空,比前一日提前一個小時告罄。而過去數月,港股通額度用量最高記錄僅為25.59億元。

港交所主席周松崗坦言:“滬港通是港股成交破頂的催化劑之一,兩周前內地厘清機構投資者參與滬港通的政策,造就了港股成交急升。”

據港媒報道,由於散戶投資者湧入市場買賣盤激增,導致一通證券、耀才證券、渣打銀行及創興證券等網上平臺發生“大塞車”,用戶一度無法登錄。

對於“一片暢旺”的港股,李小加呼籲投資者,“不要急,不用慌”。他強調機會無窮而風險常在。並且他指出,盡管滬港通額度接連爆滿,實際上,相比內地股市日均一萬億以上的成交量來說,經由此管道進出的資金量仍然有限,截止8日,港股通總額度僅使用19%,約479億,而滬股通總額度也僅用了39%,約1157億。

資金流入跨境ETF

“港股成交近日創下新高,港股通額度用完並且港元匯率偏強,這三個指標都表示外圍資金持續流入香港市場。”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亞太區股票副主管何偉華表示。

在巨量資金湧入香港的帶動下,港元匯率不斷走強。根據香港財資市場公會數據顯示,4月9日,港元兌美元即期匯率為7.7506,逼近7.75強方兌換保證。

香港金管局發言人4月9日晚間表示,該局按照貨幣發行局機制當日向市場註入31億港元承接美元沽盤,是去年8月以來首次註資。金管局表示,近日隨著股市暢旺,市場對港元需求有所增加。

“目前南下的資金還是以散戶為主,很多是通過銀行理財渠道,比如一些內地銀行幫助一些高端客戶進行資產管理,這些資金很大一部分配置在股票之中,而一些公募基金仍在集結之中。”某外資基金經理向本報記者透露。

他續指:“其實很多國內的基金早在去年就已經來香港了解港股的運作規律,但他們發現港股市場的玩法傾向於挖掘價值,和國內市場的玩法很不同。目前有些基金還在等待公司內部的批複,或者還在繼續研究港股的投資策略。”

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在港股上演報複性追漲行情之前,4只在內地掛牌上市的港股ETF基金成交已經激增。證監會新政一推出,H股ETF在3月30日第一個交易日即暴漲8.38%,4月3日和7日港股休市停牌期間,H股ETF再次暴漲,漲幅分別為5.62%、7.13%。

“這與當初很多香港投資者蜂擁購買A50基金一樣,因為通過港股通購買港股,散戶投資者需要兌換港元,過程中有一定的匯兌成本,同時還設有50萬元的資產限制,而港股ETF交投則更加便利。”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向記者表示。

上海證券交易所資料顯示,4月9日最新參考匯率人民幣兌港元的買入和賣出價分別是0.7768和0.8248,而實際結算則為0.79885和0.80035。

在投資港股的一系列指數基金中,素有“小港股直通車”之稱的易方達H股ETF(510900.CN)管理規模最大、成交最為活躍。來自上海證券交易所信息顯示,截至4月9日,該ETF飆漲9.98%,單日成交量達568.16萬手,成交金額為8.4億元。該ETF最新份額為13.15億份,比去年年底1.27億份暴增9.35倍,單位資產凈值1.2541元,單日上漲5.53%。

同時,華夏基金旗下投資港股的華夏恒生ETF聯接(000071.CN)4月9日起已暫停定期定額投資申購,原因為“保護基金份額持有人的利益,保障基金平穩運作。”

渣打財富管理投資策略主管梁振輝表示:“目前恒生指數PE大約11-12倍,處於比較合理的水平,後市仍有較大的上升空間。雖然今日港股升勢比較急促,但相對歐美股市而言,自2009年3月美聯儲推出量化寬松措施以來,香港和內地股市仍大幅落後於歐美市場。因此短期內出現大幅暴跌甚至股災的風險較低。”

同時,他指出,雖然港股整體向上的動力毋庸置疑,但由於內地投資者湧入,“港股的波動性將明顯增加,全年波幅將在5000-6000點左右。”

根據渣打的統計數據,今年迄今為止,港股的波幅達到4610點,相比之下,2012-2014三年內的年度波幅分別為4662點、4685點、4225點。同時,A股市場今年的累計波幅已達967點,前三年的波幅則分別為529點、595點、1265點。

市場主旋律:沽A買H

在南下資金連續兩日瘋狂搶購港股的同時,海外投資者正在積極沽出A股。

4月9日,“港股通”買入成交7.51萬筆,成交金額達到127.06億元,而賣出成交累計5.43萬筆,金額達到38.72億元。相比之下,當日北向的“滬股通”每日剩余額度有179.8億元人民幣,余額約占每日額度的138%,顯示賣盤成交金額多過買盤成交金額。

同時,多只A股ETF亦錄得大量沽空交易。安碩A50(02823。HK)沽空金額22.96億元,沽空比率35.6%,收報跌1.4%,總成交金額64.59億港元。南方A50(02822.HK)沽空金額17.59億元,沽空比率25.3%,總成交金額達69.43億港元。

“由於A股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持續飆升,而港股漲幅相對落後,隨著H股逐步追漲,目前整個市場的主流操作策略就是沽出較貴的A股,買入價格較低的H股。”黃國英表示。

同時,他透露,在過去兩周內旗下基金的A股持倉數量由過去十幾只一路減持至剩下兩只,“雖然以前A股市場貴很多,但成交量是港股的十幾倍,而且市場動力較好。目前在香港市場憧憬內地公募基金南下的刺激下,市場氣氛明顯改善,春風開始吹向港股”。

黃國英續稱,目前南下的資金主要追逐一些兩地上市價差較大的股票,以及目前未在中國內地上市的國內公司,如騰訊控股(00700.HK)。根據港交所網站最新發布的3月“港股通”十大成交活躍股票則包括漢能薄膜發電(00566.HK)、中國鐵建(01186.HK)、海通證券(06837.HK)等。

此外,他指出,隨著兩地股市差價不斷縮窄,市場的炒作重心或將跟隨估值變化而轉向。截至9日收盤,追蹤內地和香港兩地同時上市股票價格差異的AH股溢價指數收報123.74,跌幅達3.33%,顯示出港股較A股的價格折讓有所減少,不過整體來說,A股還是較港股平均貴23%。

“一些對沖基金,由於單個基金規模小,適合快進快出的跨境套利策略。而對於一些長線的多頭基金而言,由於整個規模體量較大,目前還是傾向於吸納A股,從長期回報的角度來看,A股的這輪牛市才剛剛開始。”某外資公募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304

麥子金服獲海通創新A輪註資 或四年內啟動上市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4/4602683.html

麥子金服獲海通創新A輪註資 或四年內啟動上市

一財網 王瑩 2015-04-08 20:35:00

麥子金服為互聯網金融集團,旗下共有6家100%控股的全資子公司,即諾諾鎊客、名校貸、大房東、財神爺爺、諾宜財富和諾友金融。

2015年4月8日,互聯網金融平臺麥子金融服務集團(下稱“麥子金服”)宣布獲得海通創新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海通創新”)A輪融資。這是海通證券二次進軍互聯網金融公司,首次納入旗下的是以金融超市概念為主的91金融。

對於本次註資的金額,日前市場傳出10億元人民幣的說法,麥子金服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黃大容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等媒體采訪時並沒有確認這一信息,但黃大容表示,未來麥子金服有上市打算,且實行期限或將定於四年內。

但《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多方確認獲悉,此次註資金額與同日(4月8日)宣布獲得1.1億美元融資的移動金融平臺玖富金融“吸金能力”不相上下,幾乎處於同一水平線。

黃大容表示,由於同海通創新簽署了保密協議,且前期消息在市場上流轉導致資本市場股價波動,因此不便透露註資金額,該消息或將在半年後“宣布”。

此外,黃大容向本報記者確認了此次註資的資金流向,不久後會將“名校貸”的註冊資本金進一步“加資”,從400萬“大手筆”增加至3000萬,同時財神爺爺、大房東等子公司的註冊資本金也將有所上升。但是母集團麥子金服的註冊資本並不會大幅波動。“麥子金服的註冊資本將會維持在未來銀監會規定的最低水平線。”

“海通創新是海通證券旗下從事私募股權投資的平臺,重點關註的領域包含TMT、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航天軍工等。” 在發布會上,海通創新副總裁何畏稱。

本報記者了解到,海通創新非海通證券全資子公司,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上海)顯示,海通創新的企業法人共有兩個,其中之一為海通開元投資有限公司,另一企業法人為西安航天基地創新投資有限公司。

海通創新官網顯示,其重點關註領域包括:新材料、航空航天、軍工、TMT、高端裝備制造及消費等。目前,海通創新受托管理基金有西安航天新能源產業投資基金,天津海通創新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錦繡中原(洛陽)創業投資中心(有限合夥)。

“海通創新在2014年就開始關註互聯網領域。”何畏在發布會上給出了篩選互聯網金融的五個“紅線”,其中包括符合銀監會的監管準則和四條紅線;平臺系統自主研發,並在移動端有所布局;具有完善的經營理念;團隊執行力強;領先完善的風控理念。

本報記者了解到,麥子金服隸屬互聯網金融集團,旗下共有6家100%控股的全資子公司,即諾諾鎊客、名校貸、大房東、財神爺爺、諾宜財富和諾友金融。

黃大容表示,在接觸了數家風投後,最終接受海通創新的“橄欖枝”源於海通創新擁有證券公司的基因,未來想要在資本市場拔得頭籌,海通創新都能給予一定的幫助。

此外,麥子金服之所以沒有選擇海外基金,黃大容給出了她的三大“憂慮”。第一,接入美元基金,會遇到資金運用方面的多重不便,例如兌換等。第二,與金融相關的行業在未來更多會關註政府層面的意見,例如是否利於發放牌照;第三,外資是否對互聯網金融市場看好,仍需觀望。

本報記者了解到,未來麥子金服將發力移動金融。“在傳統觀念中,移動金融即開發一款App,其實不然。”黃大容表示,移動金融是一套獨立於電腦端的完整獨立體系,是不依賴於PC體系獨立存在的。

移動金融將是互聯網金融的升級模式,互聯網金融優勢體現在大數據支撐、用戶體驗以及交易成本降低。而移動金融的服務內涵則不斷豐富,重力感應、二維碼識別、手機定位等移動技術不斷融入金融業務,手機購物、NFC手機支付、O2O交易等新興服務手段將進一步方便客戶的智能金融服務。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404

金管局注资,港股梦回2012? 徐佳杰

http://xueqiu.com/7813497513/41803893
今天继续来说港股!
$恒生指数(HKHSI)$      
$国企指数(HKHSCEI)$    
$腾讯控股(00700)$    

这几天最容易让人忽略,但异常重要的新闻就是:香港金管局连续10日注资银行间系统,抛售港元买入美元。总额已快要接近600亿元。



上图是头八次注资。后两次注资就发生在4月22日和4月23日,分别注资15亿和17亿港元。

首先,
让我们理清一个事情:港府采用连系汇率制度,兑美元汇率必须维持在7.75至7.85区间。一旦升破7.75或跌破7.85,就必须买入或保守美元维稳汇率,保证金融市场,尤其是汇市的稳定。

其次,金管局抛售给银行的资金是不能流入市场的。这不过是库存资金。BUT:这至少从侧面反映了热钱涌入香港的速度在加快,他们正在疯狂的兑换抛售美元兑换港元,使得港元升势不止。

这样的事情不止发生过一次。
最猛的一次,莫不让人想到2012,第一片枫叶落地的那个季节。



从图上得知,从2012年10月20日起,至2012年12月10日止,金管局共向银行间系统注资700多亿港元,买入近100亿美元维稳汇市。银行间结余2203亿港元。
港股在注资期间经过小幅盘整,一扫经济危机期间阴霾连续反弹,在注资结束日“左右”收报在23000点上方。

而最近的一次,则要属2014年的那个夏天,蝉鸣初始的7月,风还未消,雨仍未挺,天气还不曾热起来,蝉鸣才刚刚开始,可香港的资本市场却前所未有的热闹。
刹车。

引华尔街日报当时的一篇报道图片:



香港金管局仅在2014年7月,就向市场注资651亿港元,折57亿美元,程毫不亚于2012。而彼时的香港股市又是如何内?



7月,香港恒生指数表现录得2012年以来最佳,月度涨幅6.8%,创3年新高。
不过香港金管局副总裁彭醒棠(Peter Pang)周六称,去年香港汇市动荡系因大规模资本新兴市场资本流出,表明在回应投资者情绪时,资金流动的方向可能同时改变。
话果然被Peter Pang这个乌鸦嘴说中了,后来……大家在图上也就看见了。

小结:历史上的两次注资有什么异同呢?
             2012年,是美国QE初始,中国大规模经济政策出炉。全球避险资金为躲避美元贬值四处寻找标的。
             2014年7月,应当是沪港通刚始。热钱涌入炒作。却不料市场反应不如预期。
             这一次,就不用多说啦!


总结
:好啦。历史上最大的两次注资我已经说完了。
             我要表达什么?嘿!只是整理给需要看的人看而已。


我的观点:
1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但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市场更不会简单的   Copy昔日里的走势。尊重市场,敬畏市场,才是在港股的明哲保身之道。
2、从金管局的交易时段来看,这一次的炒作并非全由大陆资金推高,甚至大陆资金作为热钱的比例很少。
3、外资动向难测。他们进入香港,究竟是为了做多?做空?还是仅仅通过沪港通投资A股?谁也猜不准。还需看官们自己判断。


声明:
本文并未有唱多or唱空港股的任何意图。本人持有港股头寸,未来72小时内不排除会交易。

最后声明:看完伦家要记得关注!伦家要!

@方舟88 @不见开花但见结果 @富途证券 @今日话题 @格隆汇 @今日话题 

事后更新:
4月24日,金管局在欧洲交易时段再次注资131.8亿港元。
4月25日,金管局在纽约交易时段再次注资17亿港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666

上門洗衣也站上風口 傳泰笛獲順豐數千萬美金註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4085.html

上門洗衣也站上風口 傳泰笛獲順豐數千萬美金註資

一財網 何天驕 2015-06-18 16:19:00

泰笛2012年從在線洗滌起家,大膽采用了自建服務型物流這樣的“重模式”,而在洗滌環節卻選擇了與一線加盟品牌合作的“輕模式”。經過3年多,泰笛在O2O洗滌市場份額占到了75%。

6月18日,據知情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順豐將以數千萬美金戰略入股O2O企業泰笛,雙方或展開深入合作。目前泰笛整體估值已超3億。泰笛相關負責人對此表示不排除有這個可能,目前不方便透露。

如果消息屬實,泰笛此輪融資距離上一輪融資僅僅7個月的時間。2014年11月,泰笛獲得紅杉資本的千萬級美元B輪融資;2014年7月,其獲得元禾原點數千萬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

在線洗衣市場,泰笛占了75%的份額(圖片來源:百度圖庫)

泰笛2012年從在線洗滌起家,大膽采用了自建服務型物流這樣的“重模式”,而在洗滌環節卻選擇了與一線加盟品牌合作的“輕模式”。經過3年多,泰笛在O2O洗滌市場份額占到了75%。

正當同行認為泰笛將繼續發力洗滌市場時,今年4月,泰笛突然推出了新品類——泰笛綠植,主打鮮花上門服務業務。泰笛綠植的推出,意味著泰笛以洗衣為切口,正式發力居家上門服務入口。

事實上,在泰笛發力居家上門服務入口的同時,像58、京東這樣的巨頭也開始發力O2O入口。前段時間,順豐將“嘿客”轉型“順豐家”,這說明順豐也正逐步將社區電商業務轉變為更為貼近社區的O2O服務。接近泰笛得相關人士表示:“順豐如果與泰笛合作,對於想做O2O的順豐來說,等於獲得了比較大的砝碼,起碼在洗滌服務上,就可以接入泰笛的服務。”

不過,在線洗滌已有太多競品,巨頭們又都在搶占居家上門服務入口,用“腹背受敵”來形容泰笛處境並不為過。如果,此次順豐真的戰略入股泰笛,泰笛目前的尷尬局面將改變。

接近泰笛的一位人士表示,雙方如何合作,首先,最大可能的合作便是雙方在各自物流上的互補了。泰笛的物流送服務,順豐的物流送物,今後很有可能今後泰笛送服務的同時,可以幫順豐把快遞給收了。

其次,順豐可能會在自己的平臺上接入泰笛O2O服務,這會給泰笛極大地引流,用戶量也會激增。

再次,目前泰笛洗滌已經覆蓋了9個城市,但與全國覆蓋的順豐相比,可謂小巫見大巫。順豐很有可能用自己的物流力量借助泰笛去開拓新的城市,這將提高泰笛的運力,泰笛在洗滌領域擴張將加速。

最後,泰笛綠植也很有可能會用到順豐的物流資源,將鮮花更快地送到用戶手中。而有了這樣的運力,泰笛再要發展新的品類,將會容易許多。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011

阿里註資餓了麽:四國軍棋,兩家霸業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124/152918.shtml

導讀 : 當前O2O亂局是由阿里、騰訊、新美大與餓了麽共同混合而成的一盤四國軍棋,巨頭試圖通過扶植代理人的形式擴大制定遊戲規則的邊界,而那些倍受期許的獨立勢力正在左右逢源爭取更高的收編價碼。

關於美團全面開戰阿里的消息,幾乎已經可以確信是來自後者的一次成功策劃,它將宣布成立不足半年的O2O平臺“口碑”在一夜之間提升到了與老兵美團並駕齊驅的位置,並將對手可能並不曾有過的驚慌失措的應對生動勾勒出來,直至滿城風雨。

雷鳴早於天色將暗,這是典型的阿里式公關作風。

與此同時,一個與O2O行業密切相關的傳聞則是:餓了麽在距離6.3億美元“系列”F輪融資僅過去三個月之後再度開放融資窗口,除了新增的滴滴戰略持股之外,還將引入新的巨型玩家,且總計融資金額超過騰訊“據稱”欲對新美大追加投入的10億美元,接近15億美元之巨。

而這個逐漸浮現的巨型玩家,被證明有極大概率會是阿里。

因此,當前的O2O亂局,實際上是由阿里、騰訊、新美大與餓了麽共同混合而成的一盤四國軍棋,它的複雜脈絡在於:巨頭試圖通過扶植代理人的形式擴大制定遊戲規則的邊界,而那些倍受期許的獨立勢力正在左右逢源爭取更高的收編價碼。

就像艾森豪威爾所言——“一場戰爭的勝負,取決於作戰室里的腦袋而非前線拼殺的單兵”——在這張縱橫捭闔的棋盤上,每個參與者都認為自己的角色才是將軍。

阿里&騰訊:性格決定命運

與阿里有過交手經歷的公司多有共識,即阿里的執行能力堪比工業機器,這臺機器一旦啟動,便會進入“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絕狀態。

只是剛者易折,強如阿里,亦無法維持全天候無間歇的運轉頻率,它在順境中的冷卻期間,也是蟻穴壞堤的時刻。

比如,當快的作為阿里代理人時總是落後身為騰訊代理人的滴滴半步,相當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阿里不如騰訊有著急迫的危機感。缺少支付場景的騰訊——微信紅包不屬場景、而微生活項目又折戟沈沙——向滴滴傾註了包括微信和QQ在內的頂級資源,而阿里因為支付寶坐擁天然的支付場景而並未在快的身上付出與騰訊對等量級的投入,這種位移對於後來實際上是滴滴侵吞快的的結局影響頗大。

事實證明,恐慌帶來的緊張情緒在某種意義上具有極強的必要性。阿里對於美團的計劃,其實與UC有些相似——兩起案子均為時任阿里戰略投資部副總裁的屈田主導完成——“始於占股,終於收購”的計劃早有埋伏。

阿里的傲慢在於,它認定美團會收入囊中,連淘點點都預先做好了與美團互通的接口,卻不曾料到王興反而能從己方這邊撬走幹嘉偉。

至今,阿里重拾口碑之後宣稱的60億資金儲備並無足夠的威懾力,O2O行業盡管有著用戶黏性弱的特性,但品牌辨識及消費選擇的慣性還是存在,很難迅速縮短差距,而且僅從數值而言,它亦比不上百度糯米的200億。

而騰訊的“連接一切”,在作風上與阿里的“一統江湖”涇渭分明。

馬化騰是通訊行業的工程師出身——雖然後來很多人將他定義為騰訊最高等級的產品經理,但其實產品經理與工程師還是差異巨大的——這使騰訊過度迷戀基礎設施的坐收漁利之能,只要不對騰訊的核心社交業務構成直接威脅,小規模投資以增大盟友陣營的選擇就是可行的。

從大眾點評的戰略投資者到新美大的堅定領投者,騰訊顯然是將這場豪賭視為與京東結盟的案例複制。從騰訊在財報中特別披露網絡廣告的增長亮點亦不難看出,在將搜索(搜搜)和電商(易迅)自行斬斷之後,騰訊希望回歸技術型生意,避開貿易型生意的紅海。

故而新美大將兼具京東之於騰訊的甜蜜與痛苦:財務獨立核算,不會因為燒錢虧損而直接影響騰訊業績,但是缺乏深度整合能力,難以避免互相利用的短視現象。

所謂“連接”,不是“打斷骨頭連著筋”,而是“U盤式”的可插可拔。

比如,新美大是一定要做獨立支付工具的,這對騰訊而言同樣不是利好消息。在O2O行業,支付的重要性極高,它不僅是閉環上的把手,更是強行關聯用戶的鎖扣,騰訊若是只能成為用戶輸送平臺,那麽它的戰略投資實際上是有虧損含義在內的。

於是就有了滴滴與阿里前後走近餓了麽的下半場表演,下面細說。

新美大&餓了麽:獨立實為面子工程

如果說“王興留,張濤走”是鷹狼之爭的結果,那麽新美大與餓了麽則是狼與狼的廝殺。身為上海的互聯網公司,餓了麽的“去上海化”相當成功,它在短短一年時間內完成了從一家深度崇尚Google文化的公司——連員工的私人郵箱都鼓勵使用Gmail——向一家以“毛氏管理”為教條的公司,在O2O的高強度執行領域迅速認清了方向。而新美大在幹嘉偉和呂廣渝兩員前阿里大將合璧之後,整體戰鬥力恐怕也不會弱於“BAT”之外的任何一家中國互聯網公司。

自古以來,王興有其業障:融資。

C輪及之後的每次融資,美團都會遭到來自暗處的狙擊,這個魔咒,並未因為它和大眾點評的合並宣告終結。

當前的情勢是,新美大處於新一輪融資前夕,王興希望募到的資金總額在30億美元上下,這也就意味著兩個必然條件:必然會是多方合投、必然會有美元基金。

從專業主義和經驗主義的角度出發,新美大借《華爾街日報》出口騰訊領投10億美元的消息,近乎一種對於資本市場的催促。而此時站出來捅破窗戶紙的,又是老對手餓了麽:直接由VC出面背書,把餓了麽放到了交易集市上,滴滴先否認再承認的戲碼就是一次殺傷級戲碼。

餓了麽的體量與新美大完全不在一個等級,這不僅意味著差距,同時也傳遞出另一層含義,即新美大作為投資標的,已經相當昂貴了——已經高達200億美元的一級市場估值,放到中概股市場已是僅次於“BAT”和京東、網易的第六大互聯網公司——對於成長性的信心將是新美大進行融資的最大障礙。

同樣作為投資標的,餓了麽的利弊則有所不同:它足夠便宜,且態度開放,比較容易投進去,只是在F輪之後,如果前面的退出者不夠多,管理團隊的股權稀釋將會引起可能產生問題的股權結構。

至於阿里在失去新美大之後以高溢價謀求收購餓了麽的可能性不小,即使是考慮騰訊也已跟了餓了麽兩輪融資的情況下。但是,就像騰訊在新美大身上最終擠開阿里的劇情一樣,當美團外賣趨於獨立運營時,與之高度重合的餓了麽在騰訊這邊的吸引力會下降不少,而這也給了阿里一次“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機會。

如果最終確定數字為15億美元,那麽即使將估值上漲的因素考慮進去,阿里也註定將在餓了麽占股20%以上,這個操作方式與阿里在高德、UC和優酷土豆身上是一模一樣的:

2013年5月,阿里向高德投資2.94億美元,換來28%的股份;一年之後,阿里宣布全資收購高德;

2013年5月和15月,阿里兩次總計向UC投資6.9億美元,根據阿里上市招股書的披露,這筆投資的占股也達到20%以上;一年之後,阿里宣布全資收購UC;

2014年4月,阿里向已經上市的優酷土豆投資12.2億美元,並將持股比例在隨後一年時間內增至20.7%,進而宣布全資收購。

其中的規律是:阿里會以20%的占股需要為基準線,對那些有助於迅速帶來穩定市場份額的成熟公司進行投資,且在隨後一年左右的時間內以略高於市場價的籌碼提出收購邀約。

作為到家領域剩余不多——或許是唯一的重量級——的獨立選手,餓了麽的價值在於它的隊列選擇權利。之所以這家公司周遭總會圍繞賣身傳聞——從京東到騰訊再到美團(新美大)——而其又總會從容擺出看似憤怒實為嬌嗔的辟謠表情,就是因為張旭豪自己也明白待價而沽的好處,他無論倒向來自何方的賣家,都會奠定後者難以短期速成的巨大優勢。

請忘記媒體對創業者們獨立意識的白描式寫作吧,獨善其身等同於無人問津,姿態之外,生存第一。

為什麽百度站在了圈外

或許比想象中的來得要快,中國高頻O2O也即將和其他熱門賽道一樣駛入巨頭備好的停車位里,再度出現騰訊(新美大)與阿里(口碑+餓了麽)瓜分成熟果實的默契結果。

1939年,美國服務業與制造業的占比約為6:4,到了2014年,占比拉到8.5:1.5,這個趨勢必然也會在中國重複,並且造就兩大巨頭的霸業。

現在,我們可以來談談百度的問題。

2013年,百度推出輕應用,2014年,百度推出直達號,2015年,百度推出本地直通車,這三次嘗試的目標都是高度一致的,即在流量思維的構想內創造同時服務商戶與用戶的平臺型框架。

騰訊和阿里在O2O行業高舉高打的背後,其實都對主營業務的嫁接保持著相當的克制,比如大眾點評至今仍然只是微信的一個二級入口,而天貓和淘寶更是不會在產品層面與口碑發生交換。百度的不同之處在於,即使百度糯米已經擁有高度的自主運作權,它在百度的集團體系內仍要服從與手機百度和百度地圖形成三位一體的矩陣戰略。

百度地圖姑且不論,手機百度的出現相當詭異,它是一種生造場景的努力,輕應用、直達號和本地直通車均以手機百度為分發中心,這就造成了百度實際上希望用戶能夠通過手機百度的搜索入口進入百度糯米的消費空間,比如用戶在手機百度里搜索火鍋,然後點擊進入海底撈在百度糯米的商品主頁下單。

必須說明的是,百度這麽設計的邏輯是否成立,與其是否合理,是兩碼事。

說得通的邏輯在於,O2O項目對現金消耗十分劇烈,同時並不完全符合百度擅長的商業模式,因而百度一直試圖讓商戶為流量付費,輕應用、直達號和本地直通車都是相對低門檻的導流工具,商戶只要願意投入CPC推廣預算,即可掠奪計劃之外的O2O流量。

百度想做的,還是一個販賣詞匯的輕松生意。

只要百度無法從內部打破將搜索與O2O強關聯的堅持,它就很難贏得來自騰訊和阿里的重視。事實上,百度糯米用了數年時間拆解原本的代理商制度、將城市的自營權力收回之後,其實已經錯過了較多的優質商戶資源,當阿里進一步將O2O平臺的資本出讓給大型連鎖餐飲集團的玩法出現之後,百度糯米的不適感會更加強烈。

這里並非是說百度缺少“All in”的決心,而是堅持在路燈下找鑰匙的做法,很難說得上理性。

以及……

“BAT”的O2O征戰歷程,總讓我想起克拉蘇、龐培與愷撒的故事,他們擁有反對共和國元老院的共同利益,同時亦在各自羽翼豐滿之後察覺對方才是自己最大的敵人。

最後,愷撒揮師羅馬城下,在盧比肯河邊說“The die is cast(骰子已經擲下,就這樣吧)”,然後再無律法可以攔得住他的鐵騎,最終他如願提著龐培的頭顱踏入空城,四海拜服。

我仿佛看到羅馬帝國的重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405

阿里影業參與博納影業私有化 註資8600萬美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6540.html

阿里影業參與博納影業私有化 註資8600萬美元

一財網 陳漢辭 2015-12-16 17:37:00

博納影業私有化之後,董事會依然會以於冬和博納的創業團隊為核心構成。業界分析,之所以引進阿里影業,於冬更多還是看重其平臺的業務,與博納影業是互補的。

互聯網公司正跑步進入影視界,未來,電影公司、電視劇公司都將為“BAT”(百度、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公司打工!

一年前,於冬心曾如此預言,一年後,他自己也走上了這條道路。

12月15日,於冬一手“拉扯大”博納影業集團(NASDQ:BONA)宣布,已與Mountain Tiger International Limited(母公司)以及其全資子公司MountainTiger Limited達成最終私有化合並協議。

根據合並協議,母公司將按照普通股每股27.4美元或美國存托憑證ADR(每2股美國存托憑證等於1股普通股)每股13.7美元的價格收購公司。在交易中,公司估值約10億美元。以上交易價格較2015年6月11日,即博納於2015年6月12日宣布收到私有化邀約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12.86美元溢價6.5%,相比6月12日之前30個交易日均價溢價20.4%。

合並完成後,母公司的股東也產生一定變更,新投資者包括UranusConnection Limited,阿里影業集團,Willow Investment Limited以及All GainsVenture Limited。

同日,阿里巴巴影業(1060.HK)宣布,將參與博納影業集團的建議私有化,出資額約8600萬美元,待博納影業私有化交易完成後,阿里影業將間接持有博納影業約10%的股份。

“喝”出的“副鄉長”

電影制片人王璐對於冬的印象是中國最成功的制片人之一,他深愛著電影。這一點,影視圈內鮮有人持不同意見,而這樣的評價背後有酸楚、有不懈、有青春、有奮鬥、有成熟與理性。

2011年,本報記者當時在北京電影學院某投資班上課,作為老北電人,於冬曾被邀請到該班授課。

或許是回到母校的原因,平時采訪時較為克制的於冬當天還主動講起了自己當年背著拷貝做“推銷員”的經歷。話語間可以聽得出於冬的酒量不錯,經常是一杯酒賣一個拷貝,一個拷貝能賺1萬塊錢。到1999年,於冬從一個意氣風發的發行人員“喝”到了發行科副科長,相當於副鄉長。

但杯酒之間更多的是一位深愛電影的年輕人的無奈。這種無奈一在於這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發行,二在於民營企業發展速度超乎想象。

1993年,當時的廣電部就發布了《關於當前深化電影行業機制改革的若幹意見》及其《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主要改革的就是將國產故事片由中影公司統一發行,改為由各制片單位直接與地方發行單位見面,通過出售地區發行權、單片承包、票房收入分成及代理發行等方式進行結算(進口影片仍統一由中影公司向各省、市、自治區公司發行),二是電影票價原則上放開,具體由各地掌握。

這一浪潮推動著社會資本的湧動,到了1999年,更是達到了高潮,新畫面的張偉平投資拍攝了張藝謀的《我的父親母親》,王中軍投資拍攝了馮小剛的《沒完沒了》,而於冬則是在北影廠的臺階上曬太陽。

1999年,於冬成立了北京博納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做的仍舊是發行,當時的政策還未給予這樣的民營公司相應位置。

2001年,公司獲電影局頒發的《電影發行經營許可證》,為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家持有電影發行許可證的民營公司,如此一來,於冬可按照自己的一套營銷戰略做電影發行了。

2001年,於冬首次約請全國20多個城市媒體同時開始宣傳,並打破傳統排期模式協調各地發行公司共同推動電影上映檔期。一部成本只有200多萬元的《我的兄弟姐妹》最終在內地獲得了2000萬元票房,這成了於冬的成名之作。

通過這部電影,於冬結交了該片制片人——香港電影人文雋,此後,博納逐漸成為香港電影在內地的主要發行商。

2003年,意在擴大文化產業的國有大型企業——保利集團,選擇了北京博納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成為保利博納電影發行有限公司的大股東,博納文化占49%的股份。

到2005年,保利博納占據了整個香港片在內地發行的85%的市場份額,包括合拍片、港產片的引進,曾經註冊資金只有800萬的小公司迅速成為內地知名的民營電影公司。

資本高手的對賭遊戲

“盡管阿里影業10%的股份並不算多,但阿里的身影出現在博納影業的公司里,還是很讓我們意外。”但王璐也表示,“於冬也是一個資本高手。”

從2005年到2006年兩年期間,國有資本、民營和社會資本,以及外資的進入,使得混合資金運作已經成為電影投資的主要形式,民營機構逐漸取代國營機構而成為中國電影市場的主力軍的局面已經不可避免。

在此背景下,必須進行產業鏈的整合,而要做到這點,就需要整個管理層必須在公司的發展戰略上能夠一致,最終,因種種原因,於冬選擇通過股權回購控制權,讓博納脫胎換骨。

博納國際影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於2005年成立,依托博納電影強大的影片資源和營銷力量,博納廣告公司和博納演藝經紀公司先後宣布成立。

從2007年到2010年6月,博納已完成三輪融資。

2007年初,在投資高增長和文化類企業方面最具影響力的兩家風險投資公司——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和SIG海納亞洲創投基金順利向保利博納註資,此舉使得保利博納成為中國第一家成功和資本對接的內地民營電影公司。這一融資不僅在2007年的傳媒投資領域引起廣泛關註,更把保利博納推上資本關註的前臺。

紅杉資本的進入對於保利博納而言是一次洗禮,無論是對於冬本人還是對公司的管理架構的梳理。當年,博納投入1.2億元人民幣拍攝了《三國之見龍卸甲》、《兄弟》、《赤壁》、《江山美人》等影片,成功躋身電影投資制作領跑行列。

2009年,金融危機末期,風投又群體出擊亞洲,尤其是中國的企業,不過,還是經過一番對賭遊戲,博納引入了新的國際投資者,金額為1億元人民幣,投資方包括原股東紅杉資本中國基金、SIG海納亞洲創投基金,以及新加入的經緯創投中國基金。

2010年,已正式更名的博納國際影業集團在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管理的短短三年後,已經發展成為“拍片數量第一,票房總收入第一,海外出口銷售額第一,海內外獲獎第一”的中國最大的民營電影公司。同年,博納國際影業集團納斯達克上市,於冬是最大股東,成為美國資本市場的中國影視傳媒第一股,也是中國大陸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影視公司。

能夠與這些頂尖投資者合作,於冬曾對本報記者表示,也是一場既簡單又刺激的對賭遊戲。

互補型的合作

雖然上市當天股價破發,但影視界還是相對感性一些,包括王璐等制片人記得的依舊是在華爾街敲鐘那一刻於冬的喜極而泣,“那年,於冬應該是39歲,算是中國電影界最年輕、最成功的電影企業家。”

對於在美國的上市,於冬曾表示,電影產業鏈的藍海充滿了拓展機會,隨著本土電影海外影響力不斷增長,國際銷售也必然帶來增長。十年後,中國電影的市場接近600個億,這就是全球第二大市場,全球第一大市場和第二大市場的合拍,這會形成一個潮流。“就是你去美國上市幹什麽。通過迅速增長的中國電影產業尋求和美國電影的合拍。”

當年於冬用“吼三聲”來形容其布局,也就是發行、制片、院線建設,上市後的博納也是按照如此布局發展。但電影的世界悄然發生了變化,“互聯網+”的時代里,影業公司的全產業鏈遠不止傳統三樣,而是泛娛樂時代下的整體布局。

對於這一點,華誼兄弟算是典型案例。

首先是與互聯網企業的相擁。2012年,通過收購,華誼兄弟成為掌趣科技的第二大股東;2013年華誼兄弟並購廣州銀漢科技,在遊戲業務上的布局再下一城;日前,華誼兄弟發布公告稱,擬擲19億元投資英雄互娛,持股20%,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頻繁出手以及年報可喜的數據使得華誼兄弟的“四輪驅動“(電影業務、藝人經紀、電視劇業務、遊戲產業)相對穩固。加之IP以及衍生業務的布局,華誼兄弟的市值一度到790億,而博納市值僅為50多億元左右。

就以今日為例,博納影業的股價為13美元,市值8.16億美元(折合人民幣53億元),而華誼市值為40.63元,市值560億元,是博納的十余倍。但博納近幾年的制作、發行電影的能力與華誼、光線等不相上下。

“互聯網+低估值,促使我選擇回A股。”今年上半年,於冬曾在某論壇上表示,“博納這5年一直專註做內容上下遊,去年互聯網融合加速,我們也在觀望,但內容始終是互聯網生態系統的一環,我們不需要去建生態系統,我們要成為其中最重要的內容一環。接下來博納的目標是要把內容做到最好。”

除了內容,於冬曾表示,博納在做好內容的同時要做好自己的小循環,包括制片發行放映,這個小循環做好了以後放到BAT的任何一環都是可以的。

“從博納影業的股權結構看,博納影業第一大股東是於冬,持股比例32.3%,私有化交易如果完成,阿里影業投資入股的比例是10%,只是小股東,於冬還是有控制權的。”文化產業投資人吳誌堅表示。

於冬也曾表媒體表示,博納影業私有化之後,董事會依然會以他和博納的創業團隊為核心構成。

業界分析,之所以引進阿里影業,於冬更多還是看重其平臺的業務,與博納影業是互補的。

編輯:姚君青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293

輕松家電獲得5000萬註資,曾誌偉入股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13/153764.shtml

導讀 : 香港巨星曾誌偉先生以自然人身份投資,並將在未來三年免費擔任輕松家電代言人,輕松家電將會擇日公示曾誌偉的投資證明。

i黑馬 1月13日消息,家電後市場服務商輕松家電宣布獲得5000萬A+輪融資,領投方為雷雨資本,恒泰資本、曾誌偉跟投。這是輕松家電半年內獲得的第二輪融資。

創始人李偉表示,此輪融資融資將助力輕松家電打造輕松戰略2.0版本,推動輕松家電商業模式再次升級,純自營的重模式及到家服務成為輕松家電“入戶渠道”,輕松家電將借此渠道,從服務+體驗入手推動傳統電商銷售模式升級。

香港巨星曾誌偉先生以自然人身份投資,並將在未來三年免費擔任輕松家電代言人,輕松家電將會擇日公示曾誌偉的投資證明。

輕松家電創始人&CEO李偉還透露,輕松家電將會在2016年年中登陸新三板,目前券商和機構已經進場。 

據了解,輕松家電成立於2013年底,是一家家電上門維修的O2O平臺,通過家電保養、維修、回收、以舊換新等服務,打造家電服務閉環,通過互聯網的手段提升家電服務產業鏈整體的運營效率。

根據輕松家電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5年,輕松家電已經覆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大一線城市,總用戶超過65萬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713

樂視控股旗下網酒網獲近2億元註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13/153765.shtml

導讀 : 網酒網是樂視控股旗下酒類生態電商,成立於2011年10月,2012年正式上線運營,宣布獲得完成近2億人民幣的A輪融資。

i黑馬訊 1月13日消息,樂視控股網酒網宣布獲得完成近2億人民幣的A輪融資,本輪主要投資方包含工銀國際及建銀國際旗下境內資產管理平臺所受托管理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等多家知名投資機構。

資料顯示,網酒網是樂視控股旗下酒類生態電商,成立於2011年10月,2012年正式上線運營。早期定位於高端葡萄酒垂直類電商,後轉型為“樂視旗下唯一生活消費類生態電商‘樂視生活’”。

樂視控股副董事長、網酒網CEO李銳表示,目前網酒網“酒生態世界”的生態型戰略已確立:以用戶為核心,“平臺+內容+產品+服務”的四層生態架構,將打破酒水產業的單面維度,向生活化全場景體驗發展。2016年,網酒網將全面打造並實現融“O2O、B2C、B2B、C2B2C、生態營銷”於一體的全新生態型商業模式。

根據計劃,網酒網A輪資金將主要用於推進2016年四大重點業務板塊:

在平臺端,重兵布局線下,支持“樂視生活館”的全國市場擴張,打造與行業完全不同的O2O模式。

在產品端,將《羋月傳》官方定制羋酒打造為具有競爭力的商業品牌,進行更深入的市場化、商品化運作;同時,整合澳洲奔富、智利幹露等上遊資源,打造網酒網生態產品的競爭優勢。在內容端,深度挖掘樂視IP價值,嘗試更多的“內容+產品”合作。

在服務端,深入整合樂視生態資源,把Lepar店、易到用車等生態合夥人納入網酒網生態體系,打造極致快捷的美酒生活體驗。

投資方工銀國際方面表示,“網酒網可以發揮內容營銷優勢,通過自采、平臺入駐及代銷等多種合作方式,進入包括酒水、美食、生鮮、旅遊等消費領域,打造樂視生活高品質消費品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714

A站宣布獲6000萬A+輪註資,同時CEO也換人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14/153782.shtml

導讀 : 彈幕視頻網站Acfun正式對外宣布,已完成6000萬A+輪註資,投資方為軟銀中國。

i黑馬訊 1月14日消息,今天彈幕視頻網站Acfun(俗稱A站)正式對外宣布,已完成6000萬A+輪融資,投資方為軟銀中國。

2015年8月,A站獲得了優酷土豆的5000萬美元A輪融資。據了解,此輪融資將用於提供更好的內容,致力於更好的孵化IP.

本次融資完成的同時他們也完成了CEO的交棒,莫然出任公司CEO,原CEO孫旻出任總裁,將負責A站商業化擴展。據悉,新CEO莫然已經負責A站事務2-3個月,是孫旻多年的朋友,曾經英國留學8年。

資料顯示,A站是一家彈幕式視頻分享網站,開設於2007年6月,最初為動畫連載的網站,2008年3月模仿日本視頻分享站NICONICO動畫做出了類似的帶字幕的彈幕式播放器。

標簽 Acfu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129

陸金所宣布完成12.16億美元註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18/153845.shtml

導讀 : 陸金所成立於2011年,今日宣布近期完成12.16億美元融資,融資完成後,陸金所估值達到185億美元。

i黑馬訊 1月18日消息,今日,陸金所正式對外宣布近期完成12.16億美元融資,融資完成後,陸金所估值達到185億美元。

據介紹,陸金所B輪融資獲得了來自境內外眾多機構投資者參與,中銀集團投資有限公司、國泰君安證券(香港)有限公司、民生商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等多家境內外機構投資者及企業機構成為此次融資認購方。除B輪投資者之外,A輪投資者行使認購期權投資2.92億美元,使此輪融資總規模達到12.16億美元。

陸金所董事長計葵生表示,此次融資順利完成,體現了資本市場對陸金所增長潛力和價值的認可,為陸金所未來業務發展與戰略實施奠定基礎。

陸金所成立於2011年,已經從1.0時代步入3.0時代。在1.0時代,陸金所業務以自營模式運營P2P網絡借貸為主,實現個人直接投融資,連結不同地區間投融資需求。2.0時代,陸金所建立了全過程風險管控架構,形成7步端到端的風險管理體系。3.0時代是“O2O+跨境”的時代。陸金所將在產品方面聚焦打造綜合財富管理平臺,在服務方面提供基於大數據的資產組合管理及推薦功能等。

計葵生表示,未來陸金所將聚焦互聯網開放平臺與信息服務兩大方面,通過開放的金融資產交易信息服務平臺滿足各類客戶金融投資需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4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