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南派投資獲得小咖投資1億元人民幣的註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18/153844.shtml

導讀 : 南派投資是一家專業從事IP生態的開發與運營的創業公司,稱其獲得小咖投資1億元人民幣的融資。

i黑馬訊 1月18日消息,杭州南派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派投資”)傳出消息,稱其獲得小咖投資1億元人民幣的融資,目前南派投資估值翻5倍達15億元人民幣。此前,南派投資已先後完成由樂視、小米、順為投資的A輪和A+輪天使輪近1億元人民幣的投資。

南派投資是一家專業從事IP生態的開發與運營的創業公司,主要以影視、遊戲產業為核心,通過全媒體合作平臺運作,深度挖掘IP社會、商業價值,並以IP分類型合作模式打造IP產業生態圈。

據悉,2016年,南派投資將有一大批作品面世。電影《盜墓筆記》已於去年12月底正式殺青,預計今年暑期檔上映,與小米和菠蘿聯合開發的《盜墓筆記》手遊也將同期上映;全新IP《老九門》,也將於今年在小說端、影視端和遊戲端多維同時推出;此外,《怒江之戰》改編的同名電視劇,也已完成全部拍攝,將於今年面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465

南派投資獲得小咖投資1億元人民幣的註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18/153844.shtml

導讀 : 南派投資是一家專業從事IP生態的開發與運營的創業公司,稱其獲得小咖投資1億元人民幣的融資。

i黑馬訊 1月18日消息,杭州南派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派投資”)傳出消息,稱其獲得小咖投資1億元人民幣的融資,目前南派投資估值翻5倍達15億元人民幣。此前,南派投資已先後完成由樂視、小米、順為投資的A輪和A+輪天使輪近1億元人民幣的投資。

南派投資是一家專業從事IP生態的開發與運營的創業公司,主要以影視、遊戲產業為核心,通過全媒體合作平臺運作,深度挖掘IP社會、商業價值,並以IP分類型合作模式打造IP產業生態圈。

據悉,2016年,南派投資將有一大批作品面世。電影《盜墓筆記》已於去年12月底正式殺青,預計今年暑期檔上映,與小米和菠蘿聯合開發的《盜墓筆記》手遊也將同期上映;全新IP《老九門》,也將於今年在小說端、影視端和遊戲端多維同時推出;此外,《怒江之戰》改編的同名電視劇,也已完成全部拍攝,將於今年面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627

好未來戰略註資自適應學習平臺Knewton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20/153887.shtml

導讀 : 在好未來註資之前,Knewton已獲得總計超過1.4億美元融資。

i黑馬訊1月20日消息 今日,好未來(NYSE:XRS)正式宣布將戰略投資自適應學習平臺Knewton,並與對方簽署全方位的業務合作協議。在好未來註資之前,Knewton已獲得總計超過1.4億美元融資。

Knewton是繼投資美國Minerva大學、備考平臺LTG、遊戲化學習產品Enuma之後,好未來在教育科技領域的又一國際化布局。Knewton創立於2008年,其基於大數據分析和推薦系統,能夠根據學生特點和學習習慣,即時調整內容供應,使教學更加個性化,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它主要通過三項核心服務優化學習過程:為學生提供內容推薦服務、為老師提供學情分析服務、為內容提供商提供內容洞察和分析服務。

Knewton已經與培生集團、薩諾瑪、阿歇特、霍頓·米夫林哈考特集團、克羅頓教育和桑蒂利亞納等知名出版商和教育公司開展國際合作,覆蓋K12、高等教育和英語教育。

在好未來看來,今天教育的核心是服務,當服務和內容結合時,服務是核心,內容是輔助;當服務和工具結合時,服務是核心,工具是輔助。但是未來的教育有兩個核心:一個是服務,一個是數據。所以,今天的教育是一條腿走路,未來的教育是兩條腿走路,數據驅動將成為未來教育的又一引擎,教育將迎來DT(Data technology數據處理技術)時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835

傳二手車估值平臺“車300”已獲近1億元註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20/153884.shtml

導讀 : 二手車估值平臺“車300”已完成新一輪融資,數額達到近1億元。據了解,車300最近一輪融資消息是在2015年6月,其獲得了源碼資本的百萬級美元A輪投資。

I黑馬訊 1月20日消息,近日,二手車估值平臺“車300”已完成新一輪融資,數額達到近1億元。

車300是南京車易淘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於2014年2月正式上線,創始人許偉。該公司是一家基於互聯網數據搜索與分析的二手車信息服務平臺(二手車估值平臺),向用戶提供二手車輛估值、交易、售後、汽車金融等系列服務。

車300的定位是做獨立第三方定價服務平臺,通過二手車定價估值,搭建供需雙方的交易橋梁,其服務體系包括淘車、賣場等服務。用戶通過車300給出的參考價來決策,同時也滿足了部分用戶查價、購車、賣車的需求,將平臺流量進行轉化。

由於互聯網平臺的迅猛發展,二手車平臺競爭將更加激烈,2016年隨著市場成熟度和互聯網經濟理念被大範圍接受,打通數據壁壘形成一個有機的統一體的行業趨勢將會出現,因此整合二手車估值定價行業也會遭遇洗牌。

車300最近一輪融資是在2015年6月,其獲得了源碼資本的百萬級美元A輪投資

標簽 車30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836

為解決線下體驗館方案,樂客VR已完成數千萬元A輪註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24/153949.shtml

導讀 : 樂客VR已完成數千萬人民幣 A 輪註資,由海爾賽富領投。

i黑馬訊 1月24日消息,近日,專註於VR內容研發的北京樂客VR已完成數千萬人民幣 A 輪註資,本輪註資由海爾賽富領投,西部資本、和君資本、清科創投以及九合創投跟投。據公開信息顯示,樂客VR曾於2015年7月完成和君資本天使輪註資

本輪註資後,樂客 VR 方面希望加強研發,提高服務的體驗店的質量和規格,讓 VR 線下體驗店健康發展。對於VR能解決什麽,樂客VR創始人兼CEO何文藝表示,蒸汽機解決了我們的手工和動力的問題,電話和互聯網解決了我們溝通的問題,而VR解決的空間和想象力的問題。

何文藝此前曾表示,目前遊戲內容和影視內容是VR行業的短板,2016年將是VR爆發元年。他認為目前的問題在於VR產品的用戶較少,但是VR產品已經趨於成熟,推向市場會是十分迅速的過程。何文藝介紹到,截止目前樂客VR解決方案集成的硬件外設包括了動感座椅、動感賽車、交互式體感槍、VR跑步機、VR空間定位等,已在國內一線城市以及部分二三線城市服務近千家線下VR體驗店。

樂客 VR 主要為 VR 線下體驗館,提供外設硬件的統一控制系統和內容集成,通過樂客的 VRLe 內容分發平臺,把內容制作者的內容分發到 VR 體驗館,並與內容制作者、體驗店合作分成,為 VR 內容開發團隊打通變現渠道。

當下,VR已然成為成為電子產品中的熱門之一,包括暴風科技、樂視網等多家公司均在圍繞VR產業鏈與內容進行深度開發。不論VR還是AR都有能力發展成為年營收數百億美元的產業,它可能會像電腦的出現一樣影響深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246

創註資紀錄的新美大,真能撐到2年後上市?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124/153943.shtml

導讀 : 就在前不久,美團點評宣布完成了33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融資後估值超過180億美元。一份融資文件顯示,新美大預計在未來2-3年內啟動上市,上市後估值將達800億美元。

就在前不久,美團點評宣布完成了33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融資後估值超過180億美元。本輪融資創造了全球未上市公司單筆融資最高紀錄,也打破了去年滴滴快的創造的30億美元的融資記錄。至此,美團點評成為國內最大的O2O公司。

一份融資文件顯示,新美大預計在未來2-3年內啟動上市,上市後估值將達800億美元。

燒錢不是美團點評的唯一問題

去年10月份,以不再持續無休止的燒錢和擴大市場占有率為目的,美團和大眾點評終於走到了一起。合並之後,在品牌曝光和獲客上都有了顯著提升。畢竟對於其背後的投資人來說,賺錢才是最重要的。

自美團和大眾點評成立以來,累積融資金額高達57億6400萬美金。嗯,這筆錢基本是都虧掉了——2015年虧損高達上百億元人民幣,兩家公司在2015年初融到的15億美金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就燒的無影無蹤。

當然,燒的錢也不是完全不見了蹤影,至少燒出了兩家合起來在本地生活領域85%的市場占有率。然而市占率並不能吃,掙不到錢誰也不買單。在合並之前,美團曾到華爾街尋求資金來源,結果受到美國資本市場的一直看空,據說這一件事直接導致了美團點評的合並。

不想再燒錢的出發點是好的,不過在本地生活的漫長戰線上,仗還遠遠沒有打完,燒不燒錢不是新美大一家說了算。

在大家最熟悉的外賣領域:

美團雖然在前三季度占市場份額排名第一。而在11月份和12月份,餓了麽以34.1%市場份額以微弱優勢超過美團外賣。在外賣這一細分市場上,美團和餓了麽的競爭才剛剛開始。哦,對了,還有百度200億註資的百度糯米呢

在大家比較熟悉的電影票領域:微影時代也完成了15億融資,阿里電影票更是有阿里撐腰。另外,還有大家沒有那麽熟悉的美團到店和婚嫁業務,里面也是有大批強勁對手虎視眈眈。

多線作戰的新美大,縱然有33億美金撐腰,但在血海一片的市場里也不過是一朵小浪花。更何況美團點評合並後的內部事務還沒有理清楚,就要對抗外來強敵,美團點評急需解決的問題,遠不止燒錢這麽簡單。

內外交困的新美大

合並後的第一大困難,當然是內部團隊結構。

2015年11月13日,3天前宣布離開離任的大眾點評創始人張濤,與其他創始人抱頭痛哭的照片讓人唏噓不已。背後的故事是大眾點評創業5元老幾乎悉數離開,美團系在新公司掌握了絕對優勢。

與此同時,新公司的全面合並也在悄然展開,有消息放出,新公司運轉良好,在架構上 “已經打通了”。具體的人員分工是:

在三四線城市,以美團的核心團隊為主,由點評成員融入,而在廣告、餐飲板塊乃至一線城市的團購,是以點評團隊為核心,因為點評的團購在北上廣還占據很大份額。

然而,點評成員產生 “合並之後自己變得更渺小” 的抱怨不絕於耳,是否能夠真正兌現“品牌獨立性、不裁員”的承諾,實在很難說。

比內部格局更難擺平的,當然是“神仙”背後的巨頭之爭。

O2O公司們獨立上市的美夢已經被現實敲醒——騰訊投資了大眾點評和餓了麽,阿里收購了口碑網並投資了美團網,騰訊在阿里之後投資了美團點評,阿里在騰訊之後投資了餓了麽。這些曾經野心勃勃,想要撐起中國互聯網第四極的名字,最終還是被招了安。

美團本輪融資後,騰訊持有20%的股份,並入駐了多名騰訊系高管。而阿里僅持有7%的股份,失去了話語權,阿里甚至還在考慮出售股份。阿里前不久斥12.5億美金投了餓了麽,阿里左手口碑,右手餓了麽,一起對付美團,美團並不占優勢。

與AT相比,百度好像一個局外人,只是專心收購了糯米網並專心運營好自己的百度糯米。百度的專心讓他陷入了被動,手里的籌碼無法跟阿里和騰訊抗衡,這對於百度外賣和百度糯米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別忘了百度系的攜程去哪兒也在覬覦美團點評的地位,多線作戰的美團也不可小看百度這個對手。不過百度此時還在忙著解決買貼吧的公關問題,大概還沒心思對付阿里和騰訊。

巨頭們心懷鬼胎,在O2O的大戰場上已經蓄勢待發。然而,曾經的先行者們,只能以棋子的身份參戰。BAT的壟斷繼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延續。

美團的出路只有IPO嗎?

這筆融資之後,王興又一次說要上市了。

這實在不是新鮮話,在美團點評合並之前,就屢屢傳出IPO消息。如今在合並後,雙方的市場份額、公司估值大幅提升,對未來IPO非常有利。當然,如果再不上市,恐怕除了BAT再也沒有什麽人願意且有能力給他們買單了。

當然,合並後,新公司的規模還是非常可觀的。在全國覆蓋超過 2800 個市、縣、區,服務 300 萬商戶,日訂單量突破 1000 萬單,移動端月度活躍用戶超 1.5 億,年購買用戶近 2 億。除了合並原有的酒店、電影、外賣等事業部外,還做出了一些改變:

1,開通企業及服務“商企通”,為商務招待、團隊建設、員工福利提供管理服務;

2,砍掉包括上門家政、幹洗等上門服務和早餐等雞肋業務。

不過,還是那句老話,縱然規模恐怖,但不掙錢的公司資本市場總是很難看好。

雖然O2O市場參與競爭的企業越來越少,燒錢仍是O2O的主要模式。美團點評的當務之急是盡快尋找盈利模式,實現良性發展,O2O不能通過無休止的補貼來維持商業模式的延續。挖掘盈利增長形勢並迅速擴張,才是美團點評最應該思考的事情。

美團點評在O2O領域多線作戰,很容易顧此失彼,想要在這場戰爭中保持不敗,就一定要鞏固自身優勢,形成體系競爭方式再擴張到全方位的服務中去。否則,稍有不慎就會被競爭

回憶團購鼻祖Groupon曾被華爾街拋棄的先例,美團點評如果真想IPO,還真的要多思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252

注資夏普,卻否決Google超想買的公司日本新創基金 淪魯蛇救濟金

2016-01-25  TCW

為了不讓夏普、東芝等跌入經營谷底的企業垮掉,日本政府把用於育成新創企業的錢,拿來搶救電子業,一個獲機器人世界冠軍的新創業者說:我實在不想繳稅。

在經營危機中掙扎的夏普(Sharp),將切割主力產品面板事業,持續朝向和官方色彩濃厚的日本顯示器公司(JDI)整併的方向進行協商。JDI的大股東 是出資兩千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五百七十六億元)的產業革新機構,這是一個由日本政府出資的「國策基金」,又被稱為「經濟產業省的機動部隊」。

電子大廠陸續「國有化」!

「日本的半導體、面板產業之所以競爭力薄弱,都是因為以民間企業的力量,難敵韓國和台灣以產宮合作所創造的優勢。」日本經濟產業省(以下簡稱經產省)出手主導國內面板業重整,其背後思維不外乎上述原因。

但是,不能直接出資給企業的經產省,只好利用旗下育成新創企業的革新機構,持續將官方資金挹注到電子業。例如半導體公司瑞薩電子,以及JDI和索尼、松下電器等公司的OLED事業整合後所成立的JOLED,還有東芝收購的智慧型電表大廠Landis+Gyr等。

到目前為止,革新機構已斥資近四千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一千一百五十億元)參與日本國內電子大廠的整併行動,雖然該機構主張{這是民問資金」,但追本溯源,資金是來自稅收。所以透過革新機構注資給電子業,就是一種「國有化」的過程。

二0一一年經產省創造JDI的時候,曾經希望夏普也參與,但是夏普斷然拒絕,時任會長的盯田勝彥說:「夏普是全球面板業界第一名,沒必要跟魯蛇混在一起。」

雖然當時夏普的業績已經開始走下坡,但是町田認為向官方求助是一種屈辱。於是在二O二一年,與承攬iphone訂單的鴻海合作,將最先進的大型液晶面板廠堺工廠一半賣給郭台銘。

不過町田在二0二一年退休後,繼任會長的片山幹雄並不喜歡鴻海,整個經營團隊也一面倒的反對與鴻海合作,於是町田曾經寄望郭台銘能像日產汽車執行長高恩 (CarlosGhosn)帶領日產脫胎換骨一樣,將夏普帶往重生之路的構想,就在一群害怕改變的「上班族心態二高層的阻撓之下戛然而止。

等救援的夏普,瀰漫安心咸然而這個團結一致擊退鴻海的上班族團隊,對於如何重建夏普卻一點頭緒也沒有,因此資金日漸匱乏。片山之後繼任社長的奧田隆司與高橋興三,主要工作就只剩下向主要往來銀行及經產省求援。

高橋面臨著二0一六年三月底的五千一百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一千四百七十億元)的還款期限,在無法向銀行借新債還舊債的情況下,只好決定將旗下最大的資產、 同時也是集團最大負擔的面板事業出售。買方究竟是JDI還是革新機構?一點也不重要,因為兩者的背後都是政府,「國有化」已成定局。

根據剛離職的夏普員工表示,即將「解體」的夏普,公司上下正瀰漫著一股不可思議的安心感。

無獨有偶,爆發假帳醜聞的東芝,一位曾被主管脅迫「想辦法」而竄改財報數字的中問管理職,語出驚人的說:「與其說是罪惡慼,不如說是達成任務的慼覺。」

革新機構連這樣的企業也出手援救,某位市場人士透露:「假如東芝真的窮途末路了,可能連它的核電設備事業也會『國有化』吧?」

原本應該扶植新創企業的革新機構,卻成了「電子業救濟機構」,對於新創企業反而冷眼對待,在美國奪下世界機器人大賽冠軍的日本新創公司Schaft,就曾吃過閉門羹。

拚創新的小公司,募資被拒曾在東京大學擔任助理教授的中西雄飛、浦田順一,二0一二年相繼辭去教職,投入擬人化雙足機器人研發,成立了Schaft,當時已經是企業家的加藤崇因為被兩人熱中研發機器人的熱情所感動,也加入團隊擔任財務長。

二0一三年春天,加藤自信滿滿的前往經產省,希望能獲得注資以進入下個階段的研發,但接見的課長說:「我們只有規畫看護用的機器人投資額度,沒有餘錢投資 你們這種類型。如果你們真的想做,不如去美國吧!」隔週,加藤抱著微薄希望來新機構,出面的專務執行董事一臉不悅的說:「老實告訴你,我們是民間資金,不 賺錢的案子不會做,所以無法投資你們。」

一開始就完全插不上話的加藤,聽了整整一小時的說教。

Schaft想申請三億日圓的研發經費,然而擁有兩兆日圓資金的革新機構,卻無視他們。全世界第一次發現雙足機器人的重要性,是在二0一一年三月福島核電 廠的搶救行動上。面對分秒必爭的冷卻作業,人類被高輻射阻隔在外無計可施,這時候所有人都在想一件事:「機器人呢?」只可惜雖然有那麼多大企業在研發機器 人,但直正能因應現場環境的技術卻一個也沒有。

中西和浦田研發的機器人「S1」,步行時無論從前後左右哪個方向踢它,都不會跌倒,即使在瓦礫堆中,也可順利前進。如此優異的重心控制技術,後來被全球機 器人研發工作者稱為「Urata Leg}(浦田腳)。為了繼續研發可因應當地環境的機器人,這兩人才會成立Schaft。

就在這時候,美國和韓國正大舉投資雙足機器人的研發,反觀日本,卻刪除了研發預算。加藤心想:「在日本可能沒辦法了。」但是為了讓中西和浦田能繼續研發,便隻身前往矽谷。很快的就有許多投資家表示「有意了解詳情」Google也是其中之一。

二0一三年六月,三人和Google進行第二次視訊會議,對方表示相當喜歡Schaft的技術,希望能親眼看到實體。Schaft也大表歡迎。

前去日本視察的名單中,赫然發現安迪.魯賓(AndyRubin)也名列其中。他是全世界最普及的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Android的開發者,也是當時Google技術部門的副總裁。

它被日本放棄,卻賣給Google

「你們的機器人實在太棒了!要Google投資並不難,這個規模的投資案,我現在就可以馬上決定。但是由於仍有些技術不足的地方,你們也可以選擇加入Google,與其他優秀的技術人員共同開發,端看你們如何決定。」

就這樣,他們決定把公司賣給Google那一年底,在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畫署所主辦、號稱世界機器人大賽的擬人化機器人競賽中,Schaft漂亮的擊敗美國太空總署及麻省理工學院的隊伍,贏得第一名。

現在,中西和浦田以Google機器人部門的員工身分在日本工作。兩人的直屬長官是Google創辦人之一佩吉(Larry Page)。把公司賣了,頓時身價不菲的浦田,有一天不經意的這樣說:「我實在很不想繳稅。」

「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日本放棄了我們,現在我們卻得繳稅給日本政府。而且這些稅金還會透過那個曾經完全否定我們的產業革新機構,注資給那些經營失敗的大企業......。」結果浦田並未採取任何節稅方案,全額繳了稅金。

過去,三洋電機被松下電器收購之後,原本的十萬名員工中有超過九萬名被分散各處。

前會長野中知世曾說,在企業面臨經營危機時,那些上班族集團為了維護自身權益而到處奔走,簡直就像「鐵達尼號快要沉船時,還在甲板上拚命排列自己椅子的人。」

認為「國家會出手支援」而戚到安心的夏普員工,或者參與做假帳的東芝員工,他們都一樣,在龐大的組織中,只要確保自己能占有一席之地就行了。組織要走向什 樣的未來,他們一點也不在意。即使身陷難關,大部分的人還是無法跳脫上班族共同體的思維。

(Nikkei Business (c)2016NikkeiBusiness Publications,Ine)

柳井正:我看不到領導下個世代的經營者

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Past Retailing)長兼社長柳井正,對於日本的現況抱持高度危機感。這個在全世界不斷迎接挑戰的男人,主張應該徹底破壞日本企業的上班族心態,以下摘選《日經Business》總編輯飯田展久專訪柳井正內容。

飯田展久問(以下簡稱問):近幾年,社會瀰漫著一股「安倍經濟學」帶動日本成長的氣氛,安倍晉三還發表了,要把最低時薪提高到一千日圓(約合新台幣二百八十八元),接連向企業提出各種要求,你怎麼看?

柳井正答(以下簡稱答):根本擾民。政府想提高最低薪資我可以理解,但提出具體的金額和加薪比率等目標,就做得太超過了,簡直就像社會主義。

問:面對政府的舉動而不抗議的財團及產業界,是否也有問題?

答:與安倍持同樣觀點的經營者,大多是有大企業主義等老舊觀念的人。政府向來視製造業為重心,以基礎建設相關企業為優先,寄望靠基礎建設出口帶動經濟成長。但事實上目前支撐日本經濟的是中小企業,是像我們一樣的零售業和服業。

所以,一定要思考如何振興內需景氣。企業的成長力唯有仰賴能活化新陳代謝的政策。

依靠出口大企業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就連中國也正在轉型為內需導向的經濟模式。

問:是否有覺得「這個人很優秀」的經營者?答:我能想到的只有永守重信(日本電產會長兼社長)和孫正義(軟銀集團社長)。

但是他們算和我同一個世代,所以下一個世代的「指標人物」,我實在找不到。看不見下一個可帶領日本的經營者,這是個大問題吧? (譯.張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408

七牛獲得D輪註資,額度超過1億美金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26/153968.shtml

導讀 : 七牛創立於2011年,是一家雲存儲服務公司。核心成員來自盛大、金山、網龍、惠普等。

i黑馬 昨天,七牛宣布完成D輪融資,額度超過1億美金,投資方名單未公布,目前獲悉的其中之一為嘉實投資。

據七牛官方信息顯示,目前,七牛為40萬+用戶提供數據管理服務,月活躍終端IP數3.76億,服務企業包括平安科技、OPPO、大眾點評、順豐、唱吧、蘑菇街等。

七牛CEO許式偉表示,七牛未來的發展會延續當初做雲存儲產品的思路,努力在雲服務市場上找到空白點,考慮自身產品的特性來提供滿足用戶多樣化需求的服務。2016年,七牛要真正從基於非結構化數據的PaaS,變成針對全數據類型,提供更多技術場景閉環的綜合類PaaS。

“在如今商品社會產能過剩的情況下,我們想要用創新思維從這片紅海中找到相對藍海的市場,讓別人來跟隨我們,七牛一直是一個單品切入市場,在縱深做到極致的公司,現在向橫向擴張的同時依然不會放棄這一思維,把找到的每一個點都做到一個相對的深度。”許式偉說。

七牛創立於2011年,是一家雲存儲服務公司。核心成員來自盛大、金山、網龍、惠普等。

此前,七牛共獲得3輪融資,分別為2011年獲經緯創投100萬美金A輪融資,2012年獲啟明創投B輪融資,2014年獲寬帶資本領投的C輪數千萬美金融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625

杏樹林獲3000萬美元註資 估值超過2億美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27/153994.shtml

導讀 : 杏樹林成立於2011年12月,是一款專註為醫學專業人士開發的移動工具,包括病歷夾、醫口袋、醫學文獻、大話醫學四個功能版塊。

i黑馬訊 1月27日消息,健康元發布公告宣布旗下全資子公司天誠實業、KHC mdata Limited和杏樹林等簽訂了認購協議,杏樹林獲得天誠實業3000萬美元的融資,投後估值超過2億美元。

同時,天誠實業將與杏樹林一同在醫療、醫藥方面展開合作,共同擴大雙方在健康產品、健康管理和相應後臺服務領域的競爭力。

杏樹林成立於2011年12月,是一款專註為醫學專業人士開發的移動工具,包括病歷夾、醫口袋、醫學文獻、大話醫學四個功能版塊。致力於為中國醫生開發最專業、最貼心的臨床移動應用。

此前,杏樹林曾獲三輪融資,分別為:2012年5月藍馳創投數十萬美元的天使融資;2013年1月寬帶資本CBC數百萬美元的A輪融資;2014年6月獲得開物投資數千萬美元的B輪融資。根據健康元的公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杏樹林總資產合計為2658.28萬元, 凈資產合計為2339.38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781

銀行都不做的生意,它卻獲李嘉誠注資 台灣經驗 孵出兩岸最大借貸網

2016-02-01  TCW

二○一五年,中國倒掉逾千家P2P網路借貸公司,這間公司靠著借錢給年輕人,業務量逆勢成長。

在「網路上借錢給大學生」,竟然能夠得到亞洲富豪李嘉誠、馬來西亞國家主權基金與荷蘭最大金融集團ING等青睞,憑著這個概念,這家成立僅三年的公司,一月二十日宣布獲得人民幣十億元(約合新台幣五十一億元)的投資。

這家公司叫「我來貸」(WeLab),一個直白到近乎市井的名字。二○一三年在香港成立,短短三年已有超過二百五十萬活躍用戶,申請貸款金額逾人民幣一百億元(約合新台幣五百一十五億元)。這個數字,比成立十二年、英國最大網路借貸公司Zopa還要高。

去年堪稱中國互聯網金融災難性的一年,因為經濟成長趨緩,銀行不良貸款率飆升,壞帳連連爆發。根據官方統計,二○一五年,全中國逾三千六百家P2P(peer-to-peer,點對點)網路借貸公司中,有一千多家倒閉,平均每天倒掉三家,爆雷率高達三分之一,呆帳金額高達人民幣一百五十億元(約合新台幣七百七十二億元)。

WeLab不僅沒有掃到颱風尾,業務量反而逆勢增長,還吸引了政府基金、大型銀行等投資者搶著入股,創下中國互聯網金融新創公司B輪融資的新高紀錄。

台灣金融業出身找出傳統銀行借貸困境

有趣的是,WeLab雖然在香港成立,做中國市場的生意,卻是靠台灣經驗成為現在被《富比世》(Forbes)雜誌評估為市值上看十億美元的Fintech(金融科技)公司。

WeLab創辦人暨執行長龍沛智雖是香港人,但曾任台灣花旗信用卡行銷主管,隸屬花旗銀行董事長管國霖麾下。於二○○六年,在台灣帶領團隊經歷過卡債風暴與金融海嘯;WeLab中國區總經理陳俊仁是道地台灣人,歷任VISA大中華區暨台灣區總經理、中信銀支付金融處長。

這兩人,都不是矽谷理工背景的小夥子,而是台灣銀行界外商、本土兩大信用卡龍頭的高階主管。他們在台灣信用卡市場的經驗,深知傳統金融的商品設計與缺陷所在,以此為根柢,再想辦法用網路科技解決,與一般Fintech新創公司從科技切入金融完全不同。

WeLab能夠獲得主權基金的青睞,更在於其銀行背景,而走出不同於一般主流Fintech公司想要取代銀行的思維。

一位馬來西亞主權基金人士分析,太多Fintech公司只想憑著網路概念就創業,門檻其實很低,而WeLab選擇與銀行合作,「解決銀行解決不了的問題,才有存在與成功的價值。」

從銀行出身的龍沛智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說,每個人進入社會上班,都會開設銀行帳戶,銀行已經擁有上千萬人的客戶資料,「你要跟銀行搶客戶,基本上是難如登天。」

因此,「WeLab不跟銀行搶客戶,我們的客戶是一般銀行接觸不到、沒有信用資料的大學生。 」陳俊仁說,這群客層沒有薪資紀錄,在聯徵中心沒有信用資料,基本上是銀行接觸不到、也不敢放款的人。

「借貸最困難的地方,就是十個人坐在你的面前,裡面有好人、也有壞人,但你不知道誰是會還錢的那個人,」龍沛智說。

大數據算出信評三分鐘填資料,一天內放款

WeLab的能耐,就是擁有一個獨門武器:一套能用大數據模型,計算出貸款者還款能力的信用評分機制。

傳統銀行做法,是要求貸款者填寫一堆書面問卷,調閱其身家背景、職業、財力證明、信用紀錄、聯徵資料等,並經過多次面談,據此判定放款與否及金額大小。不僅曠日廢時,搜集到的資料,也未必能證明借款者的還款能力。

舉例來說,一個在士林夜市賣雞排的攤販,他可能連國中都沒有畢業,從未有過正職工作,做生意都是用現金,沒有信用往來紀錄或報稅資料。即使月收入超過三十萬,擁有優良的還款能力,一般銀行還是不願意借錢給他。

P2P的興起,正是要解決這個問題。業者在網路上架設平台,把有錢的人與缺錢的人抓在一起,雖然省去銀行繁複的手續,也能觸及到更多族群,徵信流程卻如同民間借款般粗糙。

有的平台只要求上傳照片、資料,卻無法驗證借貸者的真實性,更多是連擔保都不做,要求雙方風險自負。這就造成了整體弊端叢生,甚至讓P2P金融淪為洗錢、非法吸金的代名詞,中國這波倒閉潮正反映了這個狀況。

WeLab剛好能彌補這兩種方式的缺陷,它不需要調閱一堆聯徵紀錄,借貸者只要花三分鐘填完基本資料,最慢一天內就能完成審核,即時提領現金。

取得用戶手機資料用通訊錄、簡訊判斷還款力

關鍵,就在它取得的資料。借貸者下載App的同時,必須同意授權給程式抓取手機內部各種資料,例如通訊錄、簡訊內容、社交網站訊息紀錄等。

陳俊仁解釋,該公司研發出的程式,會自動交叉比對資料相互間的真實性,最後算出一個信用評等分數,做為放款與否及金額大小的判斷依據。

WeLab還能從手機裡的通話紀錄、簡訊內容,分析出借貸者的信用評等。手機中如果經常接到DVD出租店的電話、電話費催繳等簡訊,分數當然不可能高;反之,若從無相關訊息,「代表他借東西都會準時還,費用會準時繳,信用當然好囉,」龍沛智說。

透過這種用程式解讀大量非結構化數據的方式,WeLab大幅降低了借貸風險。龍沛智表示,不僅至今尚未出現被詐欺的案件,呆帳率低到僅○.五%,比一般銀行的一至二%好上許多。

之所以能有這種準確度,是龍沛智與其團隊花了一年的時間,分析兩億多筆大數據的結果。「我們把借錢這件事,拆解成許多細小環節,一個個用數據去對應、定義、分析,這是一般銀行做不到的,」龍沛智說。

不搶銀行生意專攻大學生、菜鳥族群

相較於一般Fintech業者都想著要取代銀行,WeLab反而與銀行合作。他們從銀行端取得資金來源,再放款給大學生與社會新鮮人等沒有聯徵紀錄的族群,等於是幫銀行開拓了新的客源,包含ING、北京郵儲銀行等,都是他們的資金合作夥伴。

目前WeLab最高貸款額度是人民幣兩萬元,期限最長為一年。「我們抓的是長尾後面小額,但大量的那一端,不會去跟銀行搶企業或大客戶的生意,」陳俊仁說。

「他們在進行的是一場革命,完全顛覆了傳統的風險評估方式!」在風控領域深耕二十年的勤業眾信風險諮詢公司總經理萬幼筠,在看到WeLab模式時驚呼:「銀行業者多年來想做卻做不到的事情,他們做到了!」

萬幼筠觀察,WeLab走的是像螞蟻金服、微眾銀行那樣小額大量的路線。雖然成立時間尚短,無法確認其大數據計算模型,是否真的這麼厲害,但就目前的成績看來:「這幾乎是去跟銀行要錢,借給一群一定會還的人,這生意太好做了!」

當美國、英國與中國的金融科技創業蔚為風潮,台灣在去年九月底正式成立金融科技辦公室,相關的法規也陸續開放,WeLab的成功模式或許能給台灣的金融業者不少借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4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