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不讓夏普、東芝等跌入經營谷底的企業垮掉,日本政府把用於育成新創企業的錢,拿來搶救電子業,一個獲機器人世界冠軍的新創業者說:我實在不想繳稅。
在經營危機中掙扎的夏普(Sharp),將切割主力產品面板事業,持續朝向和官方色彩濃厚的日本顯示器公司(JDI)整併的方向進行協商。JDI的大股東
是出資兩千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五百七十六億元)的產業革新機構,這是一個由日本政府出資的「國策基金」,又被稱為「經濟產業省的機動部隊」。 電子大廠陸續「國有化」! 「日本的半導體、面板產業之所以競爭力薄弱,都是因為以民間企業的力量,難敵韓國和台灣以產宮合作所創造的優勢。」日本經濟產業省(以下簡稱經產省)出手主導國內面板業重整,其背後思維不外乎上述原因。 但是,不能直接出資給企業的經產省,只好利用旗下育成新創企業的革新機構,持續將官方資金挹注到電子業。例如半導體公司瑞薩電子,以及JDI和索尼、松下電器等公司的OLED事業整合後所成立的JOLED,還有東芝收購的智慧型電表大廠Landis+Gyr等。 到目前為止,革新機構已斥資近四千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一千一百五十億元)參與日本國內電子大廠的整併行動,雖然該機構主張{這是民問資金」,但追本溯源,資金是來自稅收。所以透過革新機構注資給電子業,就是一種「國有化」的過程。 二0一一年經產省創造JDI的時候,曾經希望夏普也參與,但是夏普斷然拒絕,時任會長的盯田勝彥說:「夏普是全球面板業界第一名,沒必要跟魯蛇混在一起。」 雖然當時夏普的業績已經開始走下坡,但是町田認為向官方求助是一種屈辱。於是在二O二一年,與承攬iphone訂單的鴻海合作,將最先進的大型液晶面板廠堺工廠一半賣給郭台銘。
不過町田在二0二一年退休後,繼任會長的片山幹雄並不喜歡鴻海,整個經營團隊也一面倒的反對與鴻海合作,於是町田曾經寄望郭台銘能像日產汽車執行長高恩
(CarlosGhosn)帶領日產脫胎換骨一樣,將夏普帶往重生之路的構想,就在一群害怕改變的「上班族心態二高層的阻撓之下戛然而止。 等救援的夏普,瀰漫安心咸然而這個團結一致擊退鴻海的上班族團隊,對於如何重建夏普卻一點頭緒也沒有,因此資金日漸匱乏。片山之後繼任社長的奧田隆司與高橋興三,主要工作就只剩下向主要往來銀行及經產省求援。
高橋面臨著二0一六年三月底的五千一百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一千四百七十億元)的還款期限,在無法向銀行借新債還舊債的情況下,只好決定將旗下最大的資產、
同時也是集團最大負擔的面板事業出售。買方究竟是JDI還是革新機構?一點也不重要,因為兩者的背後都是政府,「國有化」已成定局。 根據剛離職的夏普員工表示,即將「解體」的夏普,公司上下正瀰漫著一股不可思議的安心感。 無獨有偶,爆發假帳醜聞的東芝,一位曾被主管脅迫「想辦法」而竄改財報數字的中問管理職,語出驚人的說:「與其說是罪惡慼,不如說是達成任務的慼覺。」 革新機構連這樣的企業也出手援救,某位市場人士透露:「假如東芝真的窮途末路了,可能連它的核電設備事業也會『國有化』吧?」 原本應該扶植新創企業的革新機構,卻成了「電子業救濟機構」,對於新創企業反而冷眼對待,在美國奪下世界機器人大賽冠軍的日本新創公司Schaft,就曾吃過閉門羹。 拚創新的小公司,募資被拒曾在東京大學擔任助理教授的中西雄飛、浦田順一,二0一二年相繼辭去教職,投入擬人化雙足機器人研發,成立了Schaft,當時已經是企業家的加藤崇因為被兩人熱中研發機器人的熱情所感動,也加入團隊擔任財務長。
二0一三年春天,加藤自信滿滿的前往經產省,希望能獲得注資以進入下個階段的研發,但接見的課長說:「我們只有規畫看護用的機器人投資額度,沒有餘錢投資
你們這種類型。如果你們真的想做,不如去美國吧!」隔週,加藤抱著微薄希望來新機構,出面的專務執行董事一臉不悅的說:「老實告訴你,我們是民間資金,不
賺錢的案子不會做,所以無法投資你們。」 一開始就完全插不上話的加藤,聽了整整一小時的說教。
Schaft想申請三億日圓的研發經費,然而擁有兩兆日圓資金的革新機構,卻無視他們。全世界第一次發現雙足機器人的重要性,是在二0一一年三月福島核電
廠的搶救行動上。面對分秒必爭的冷卻作業,人類被高輻射阻隔在外無計可施,這時候所有人都在想一件事:「機器人呢?」只可惜雖然有那麼多大企業在研發機器
人,但直正能因應現場環境的技術卻一個也沒有。
中西和浦田研發的機器人「S1」,步行時無論從前後左右哪個方向踢它,都不會跌倒,即使在瓦礫堆中,也可順利前進。如此優異的重心控制技術,後來被全球機
器人研發工作者稱為「Urata Leg}(浦田腳)。為了繼續研發可因應當地環境的機器人,這兩人才會成立Schaft。 就在這時候,美國和韓國正大舉投資雙足機器人的研發,反觀日本,卻刪除了研發預算。加藤心想:「在日本可能沒辦法了。」但是為了讓中西和浦田能繼續研發,便隻身前往矽谷。很快的就有許多投資家表示「有意了解詳情」Google也是其中之一。 二0一三年六月,三人和Google進行第二次視訊會議,對方表示相當喜歡Schaft的技術,希望能親眼看到實體。Schaft也大表歡迎。 前去日本視察的名單中,赫然發現安迪.魯賓(AndyRubin)也名列其中。他是全世界最普及的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Android的開發者,也是當時Google技術部門的副總裁。 它被日本放棄,卻賣給Google 「你們的機器人實在太棒了!要Google投資並不難,這個規模的投資案,我現在就可以馬上決定。但是由於仍有些技術不足的地方,你們也可以選擇加入Google,與其他優秀的技術人員共同開發,端看你們如何決定。」 就這樣,他們決定把公司賣給Google那一年底,在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畫署所主辦、號稱世界機器人大賽的擬人化機器人競賽中,Schaft漂亮的擊敗美國太空總署及麻省理工學院的隊伍,贏得第一名。 現在,中西和浦田以Google機器人部門的員工身分在日本工作。兩人的直屬長官是Google創辦人之一佩吉(Larry Page)。把公司賣了,頓時身價不菲的浦田,有一天不經意的這樣說:「我實在很不想繳稅。」 「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日本放棄了我們,現在我們卻得繳稅給日本政府。而且這些稅金還會透過那個曾經完全否定我們的產業革新機構,注資給那些經營失敗的大企業......。」結果浦田並未採取任何節稅方案,全額繳了稅金。 過去,三洋電機被松下電器收購之後,原本的十萬名員工中有超過九萬名被分散各處。 前會長野中知世曾說,在企業面臨經營危機時,那些上班族集團為了維護自身權益而到處奔走,簡直就像「鐵達尼號快要沉船時,還在甲板上拚命排列自己椅子的人。」 認為「國家會出手支援」而戚到安心的夏普員工,或者參與做假帳的東芝員工,他們都一樣,在龐大的組織中,只要確保自己能占有一席之地就行了。組織要走向什 樣的未來,他們一點也不在意。即使身陷難關,大部分的人還是無法跳脫上班族共同體的思維。 (Nikkei Business (c)2016NikkeiBusiness Publications,Ine) 柳井正:我看不到領導下個世代的經營者 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Past Retailing)長兼社長柳井正,對於日本的現況抱持高度危機感。這個在全世界不斷迎接挑戰的男人,主張應該徹底破壞日本企業的上班族心態,以下摘選《日經Business》總編輯飯田展久專訪柳井正內容。 飯田展久問(以下簡稱問):近幾年,社會瀰漫著一股「安倍經濟學」帶動日本成長的氣氛,安倍晉三還發表了,要把最低時薪提高到一千日圓(約合新台幣二百八十八元),接連向企業提出各種要求,你怎麼看? 柳井正答(以下簡稱答):根本擾民。政府想提高最低薪資我可以理解,但提出具體的金額和加薪比率等目標,就做得太超過了,簡直就像社會主義。 問:面對政府的舉動而不抗議的財團及產業界,是否也有問題? 答:與安倍持同樣觀點的經營者,大多是有大企業主義等老舊觀念的人。政府向來視製造業為重心,以基礎建設相關企業為優先,寄望靠基礎建設出口帶動經濟成長。但事實上目前支撐日本經濟的是中小企業,是像我們一樣的零售業和服業。 所以,一定要思考如何振興內需景氣。企業的成長力唯有仰賴能活化新陳代謝的政策。 依靠出口大企業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就連中國也正在轉型為內需導向的經濟模式。 問:是否有覺得「這個人很優秀」的經營者?答:我能想到的只有永守重信(日本電產會長兼社長)和孫正義(軟銀集團社長)。 但是他們算和我同一個世代,所以下一個世代的「指標人物」,我實在找不到。看不見下一個可帶領日本的經營者,這是個大問題吧? (譯.張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