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壇新秀訓練班小學招生
1 :
GS(14)@2011-12-12 22:22:53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8e7f1e1b2393-752776
港人愛炒股、炒樓,炒風更蔓延至小學。有傳統名小學的學生家長打本6位數讓兒子學炒股;亦有幼稚園生見上、下箭嘴會說「恒生指數」;甚至為炒樓圖利,小三生問:「爺爺幾時死。」
有機構舉辦理財教學,小學生稱願花一半「身家」或借貸去投資。
有學者指,訓練理財不應由投資開始,「人人想做巴菲特,但真正人才只有很少」,切勿「催熟」子女;教育心理學家則提醒家長要正視子女「想」投資的態度,以免引起其他道德問題。
只求了解股市 「任蝕唔嬲」
有教育界人士透露,九龍區一間傳統名校,有出身富裕家庭、就讀小四、五的學生,已開始學習炒股。據悉,有關學生的家長收入頗高,認為既然兒子長大後需學懂股票買賣,倒不如提早教他,於是打本10萬元給兒子買股票,而且旨在讓兒子了解股市運作及買賣模式,故「任蝕唔嬲」。
教導學生理財技巧的香港家庭福利會,亦發現不少小學生愛投資的情況,曾有7歲小學生對父母說:「銀行存款無利息」,又指自己只有普通儲蓄戶口「很落後」,着父母開設股票戶口;更有幼稚園生打開書本,看見上、下箭嘴時會說「恒生指數」;甚至有8歲小童突然問祖父「幾時死」,經父母細問,才發現小朋友認為現時樓價高,爺爺去世後自己可繼承物業,轉售圖利。
2 :
GS(14)@2011-12-12 22:26:04有新文章由 gaubinfor » 週一 12月 12日, 2011年 10:16 am
延伸閱讀 : 黃子華教投資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t=66112
3 :
GS(14)@2011-12-12 22:26:31有新文章由 Lava » 週一 12月 12日, 2011年 10:40 am
其實班小朋友一早看破世事 :inv168_01:
4 :
GS(14)@2011-12-12 22:27:54有新文章由 Bighead » 週一 12月 12日, 2011年 12:34 pm
其實係家長中晒毒,信晒d銀行從小理財,但就極瑞到俾佢炒股票,我個年代讀u都冇乜人炒股,最多係忙補習外快及summer intern而已
有新文章由 kenji » 週一 12月 12日, 2011年 1:11 pm
我都係咁話,家長問題, 不過再推上啲,係香港政府問題, 香港跟本無咩實業好做,做生意比炒股風險更大
有新文章由 古漢雲 » 週一 12月 12日, 2011年 2:01 pm
你知唔知好多 city u / 浸會u 學生係 地產 agent.
有新文章由 Bighead » 週一 12月 12日, 2011年 2:34 pm
唔奇,呢行好多靚仔企街
由 wheat » 週一 12月 12日, 2011年 2:45 pm
我鍾意「計準遊戲結束時間」依招...
借盡non-mean讀書, 然後自己錢就羅去外國讀, 之後羅埋居留權以後唔番黎 :inv168_01: :inv168_01:
有新文章由 Cory » 週一 12月 12日, 2011年 2:53 pm
我一直堅持唔會教阿仔任何投資
有新文章由 Cory » 週一 12月 12日, 2011年 3:13 pm
我只會教正確既金錢觀念, 投資係萬惡的.
有新文章由 ochow » 週一 12月 12日, 2011年 4:19 pm
I trade my first shares since eight, nothing special
5 :
龍生(798)@2011-12-13 00:05:29好正, 好最鐘意個小朋友識問爺爺幾時死
佢一貪就貪最大份的
無幾百萬都唔心足
亦可見佢老豆諗緊的乜....
6 :
stanly9988(17906)@2011-12-13 00:34:49如果個小學生知道毒死父母既回報高過風險好多,唔知佢會唔會落手
7 :
focus(17974)@2011-12-13 16:11:53咁要開多個暗殺課程...
8 :
hsts(1521)@2011-12-13 20:05:576樓提及
如果個小學生知道毒死父母既回報高過風險好多,唔知佢會唔會落手
仲有逼父母買保險
9 :
GS(14)@2011-12-13 21:20:538樓提及
6樓提及
如果個小學生知道毒死父母既回報高過風險好多,唔知佢會唔會落手
仲有逼父母買保險
如果是做大行,會迫父母買基金、買ELI 同 i kill...
10 :
GS(14)@2011-12-13 21:57:06http://www.facebook.com/notes/%E ... %A5/259458510774204
昨日有一宗新聞,睇到搖頭嘆息。話說,有中產家長打本,給自己在「傳統名校」讀小四、五的子女炒股,更是「任蝕唔嬲」(經濟日報 A26)。
教導小朋友理財,我還是有點實戰經驗。去年,我曾經到過天水圍的小學,花了一點時候和一些小五、六的學生玩價值遊戲。
遊戲也簡單不過。第一節,我問:「假如有無窮無盡的錢,你會做甚麼。」小朋友都說:「搵更多錢!」
「 但是,搵更多錢又要來做甚麼呢?」很多人以為自己知道自己要甚麼,其實,無論是大人抑或細路,到了有選擇的時候反而會很慌張。結果,這一節花了差不多45分鐘,這些小朋友才慢慢講出一些實在一點的事,例如:長生不死藥,買起一個國家等。
「買起一個國家嘛!好。下一條問題是,究竟你會願意花多少錢買來買起一個國家呢?」
這一節花了精力更大。雖然這些小朋友像伯南克般,開口埋口都是上萬億的數字,但我仍要花許多力氣解釋,為甚麼十萬億美金未必夠為一些國家「贖身」。
第三節,我問:「那你們有沒有想過怎樣搵十萬億呢?」
「買起一個國家,然後要國民將錢畀晒我!」有個四眼肥仔大大聲叫出來。嘿,現實世界,尤其歐洲,政客的水平真的是小學雞不如。
說遠了,還是回到那個打本給細路炒股的家長。
老實講,我不介意小朋友盡早接觸市場,畢竟,我們的教育制度太過脫離現實。問題是,那些家長自己又是否明白炒的本質是甚麼呢?
在旺角長大的我, 小時候看人家炒外匯、炒股、賭馬、打啤、打牌。八歲,小三剛剛明白分數,我便開始掌握或然率。未升上中學,我已經懂得計一手啤牌抽五隻有一啤的機會率。
所以,長大後,我從來不賭。如果家長有能力教子女計算或然率,明白長賭必輸,開賭必贏。炒股票是一個很好的體驗。
至於學習理財嘛,歸根結底還回到剛才講的四眼肥仔:「肥仔,你做當權者,你就要人民將身家財產充公;現在你是人民嘛,你又會怎樣做呢?」
11 :
GS(14)@2011-12-13 22:10:57文章由 gaubinfor » 週二 12月 13日, 2011年 10:43 am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5&t=66112&start=15
而家已有不少比中學雞的理財比賽 / 體驗,甚麼做一日 CEO、剛舉辦完的中學財策師比賽、每年響匯豐地下的所謂創業比賽、中學搞年宵可計入 "其他學習經驗" ... 還有 HKICPA 的理財 course、及好像有給中學雞辦的簡化版 CFP 課程 ...
不過有 d 所知部分大陸中學有 (南韓一定有) HK 反而少左,甚至無左既活動,例如帶同學參觀工廠,農場 (唔係放部廚餘機響操場,或響天台搞個小作坊種有機菜個類,係一望無際兼涉及高科技的,由基因改造,農產品期貨到天氣預測專家都用得著的大農場),讓他們知道一對無縫手套點車,點解要無縫,背後搞廠的融資故事,例如呢位 "手套大王" 的自述 ...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kz_ekza1.htm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kz_ekza2.htm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kz_ekza3.htm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kz_ekza4.htm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kz_ekza5.htm
對一 d 日用品和農產品的生產流程和供應鏈運作有些認識 + 少許入門財技知識 (可考慮請脫苦海等寫一本關於 "槓桿" 和收入分配的書,及湯財寫本中學雞也睇得明的 listing rules 教程 ) 後,再去學技術層面、理財工具運作的知識 (如統計、會計、法律),會易入腦及易上手好多。到畢業後應用所學作建議 / 分析,也較實際和到肉。
12 :
GS(14)@2011-12-13 22:30:50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8e7f1e1b2393-752776
過路大人
2011/12/13 13:00 讚好 讚好:0 I 我要讚好!
父母應教細路儲蓄...而不投資! 投資應是父母代做但不用告知細路!
到細路大個才慢慢放手讓"大"細路自己學投資...目的是讓"大"細路早日獨立而不是掙快錢...以免愛他變成害他!
"香港家庭福利會自07年起到20所不同小學,針對小四至小六生舉行模擬理財活動" --- 這個會都唔知自己做錯! 小四至小六何來會有財可理呢!
Akeru
2011/12/13 12:27 讚好 讚好:1 I 我要讚好!
悲情城市
圖近雲
2011/12/13 12:03 讚好 讚好:1 I 我要讚好!
這個細路,可能唔知這個社會週不時有家產官司。
一旦可能知道,佢從「小便」願望,及早冚家剷。
唔知家長會唔會諗番轉頭,餵佢啲細路食什麼?
如此這般,這樣的家庭真喺唔收。
禾木先生
2011/12/12 18:23 讚好 讚好:4 I 我要讚好!
還有,這個細路問 “爺爺幾時死” 呢個問題,顯得他好蠢,因為阿爺死了,遺產是留給他老豆和其伯父叔父姑婆姑姐,仲未到佢!佢應該問自己個老豆老媽子幾時死,甚至問埋自己的兄弟姐妹幾時死,才能得到層樓轉售!
如果我個仔咁問我,我一定好好教育他一番,順便教他香港遺產法!
禾木先生
2011/12/12 17:58 讚好 讚好:4 I 我要讚好!
其實打本十萬元給讀小學的兒子買股票不算什麼大不了的事,而要他從這十萬元去炒出一個利潤才算大事,那怕他只賺一毛錢!!
就等於留100億給自己的富二代兒子沒什麼大不了,而要這個富二代不要老父一毛錢而靠自己雙手去賺一百萬、一千萬,那就算大件事了,有難度了!!
過路大人
2011/12/12 12:28 讚好 讚好:0 I 我要讚好!
香港學生缺少運動是主因!
這也是家長的責任...也可能是從哥哥,姊姊身上學會!
這可能跟學生早熟有關!.........(一笑)
過路大人
2011/12/12 12:23 讚好 讚好:0 I 我要讚好!
"訓練理財不應由投資開始"....絕對正確
話明訓練理財, 當然應由理財開始
但訓練理財也應由 "泛民" 開始 ---- 皆因他們完全不知何謂理財, 何謂經濟!.........(一笑)
圖近雲
2011/12/12 11:00 讚好 讚好:1 I 我要讚好!
當小童說著「利息」、「股票」、「恒生指數」、「樓價」…等投資名詞,其實只是聽聞之言而已,人云亦云之餘,不求甚解。
不知家長如何實情打本,事實小童自主戶口都開唔到。
可能家長在曬命,讓人知道,十萬銀錢財有如是草。
笑嚷階級升呢(Level),等著羨慕眼光,當是派息與回吐。
也可能家人轉述之時,沾沾自喜,以為可以標籤資優,從此揚名聲,顯父母,得富寶。
只要深入探究,例如問問升跌因素(內)、週邊關係(外),包保開口都係無料到。
其實,小童留意四週事物,都是很好。
只要扶入正路,大人唔好想壞腦。
-------------------------------------------
在街上,如果有兩人以不同語言(A、B)對話。
旁觀第三者(C)如果不識其中一套(A或B),甚而兩套(A與B),可能以為兩人好啱路數。
其實,三人都唔知乜頭乜路,就係因為無譜、無Channel、無料到。
阿正
2011/12/12 10:09 讚好 讚好:5 I 我要讚好!
有如此天分高的下一代, 再加特區政府良策配合栽培, 特區冠上「炒賣天堂」之譽當之無愧. 可能未來特區出產一「港版索羅斯」名震中外. 不用讀書了, 什麼書經名訓也不如投資必勝智囊.
『亞爺你幾時死?』是一非常現實的問題. 懂投資的家庭中的亞爺們或多或多或少有積蓄. 愈早離世, 愈快獲得一些額外資金用作投資. 孺子可教也.
13 :
龍生(798)@2011-12-14 04:11:36亞爺幾時死這問題....
其實本身著眼點不在小朋友...
而在大人...其實多多少少把這願望投射左出黎
但佢不自覺....
到小朋友問到, 佢先驚覺原來自己好想亞爺快的死.....
14 :
GS(14)@2011-12-14 22:08:2713樓提及
亞爺幾時死這問題....
其實本身著眼點不在小朋友...
而在大人...其實多多少少把這願望投射左出黎
但佢不自覺....
到小朋友問到, 佢先驚覺原來自己好想亞爺快的死.....
有D唔人道同冷血
15 :
greatsoup38(830)@2012-01-07 17:29:39http://wongminglok.blogspot.com/2012/01/blog-post.html
早前有報道,有家長打本十萬元,給念小學的孩子炒股票,希望孩子及早汲取投資知識。
究竟多少歲才應該開始投資?
有家長告訴我,孩子自從開始投資,自動自覺看新聞,留意社會時事對經濟的影響,簡直是通識的訓練。所以,愈早開始愈好。
嗯,投資確是通識的一部分(有甚麼不是?),但是否看新聞的唯一誘因,肯定不是。
投資界的友人說,他反對小學生投資,因為投資的前設是分析,例如深入認識公司業績才下注。小學生沒這能力,十賭九輸。
所言甚是。但套用他的邏輯,其實大部分成年人都不應投資。
也有人說,理財是學問,及早掌握概念,受用一生。然而,有「理財概念」,是否就要有「投資經驗」?不一定吧。
我覺得,孩子投資,跟成年人的處理,沒有分別,一言以蔽之:「自負盈虧。」
如果是家長打本而且任蝕唔嬲,那並不是真正的「投資」。沒風險的生意,不是生意,也不是真正的學習。
投資不怕輸,最重要是輸得起。我們容許孩子買iPhone、買iPad,為何不能買股票?花錢不是問題,不自量力才是問題。
投資輸了,也不是壞事,就當交學費。經驗要累積,壞經驗也是好經驗。沈迷投資不好,但沈迷任何事情都不好。問題在於沈迷,而不是投資。
我最擔心的,反而是小孩對金錢概念的扭曲。當孩子普遍以為,錢是從提款機「按」出來、八達通「咇」出來、或者父母的銀包裡走出來,而不是勞力換回來,一場父母打本的投資,是一個怎樣的訊息?凡事有人包底,長大了又如何自立?
跟孩子約法三章:投資可以,前設是,用自己的錢,而且,輸多少父母都不打救。孩子即使不知難而退,也會三思而後行。
16 :
亞力士(1473)@2012-01-07 19:14:52輸多少父母都不打救<----- 可惜有爺爺嫲嫲打救
17 :
GS(14)@2012-01-08 10:33:4516樓提及
輸多少父母都不打救<----- 可惜有爺爺嫲嫲打救
最慘呢樣,個細路咪唔驚囉
匡智會剝削智障者 訓練基地變炮房
1 :
GS(14)@2012-10-01 12:56:33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928/18026622
位於大埔松嶺村的匡智居,由三層高的職員宿舍改建而成,2008年啟用,設8間雙人客房及2間服務式住宅。酒店獲賽馬會贊助1,855萬進行裝修及購置設備,由香港JW萬豪酒店提供意見及技術支援。
該會前員工爆料指,酒店原打算租予智障學員入住,但三人房每人月租達6,000元,家長寧願每日接送子女上學,故酒店一直丟空。
直至09年,酒店悄悄開放給公眾入住,曾在大埔醫院的小店匡智群芳軒內,公開擺放酒店的宣傳單張;並安排內地友好機構來港交流時入住匡智居,口耳相傳,漸為內地人熟悉,連內地的旅遊網和酒店網也有介紹。
酒店環境清幽,據前員工透露,有一名在鄰近工作的男護士,經常攜同女伴前往開房,「差唔多個個禮拜都嚟,每次個女人都唔同」;由於次數頻密,在松嶺村已是人所共知的事。
2 :
GS(14)@2012-10-01 12:56:44匡智居「扮」酒店,月賺可逾15萬元。但前員工指,酒店只有一名全職員工,接電話、預訂等一腳踢;而在酒店「實習」執房的智障練習生,日做8小時,要吸塵、抹窗、洗廚房廁所等,每月只得1,250元津貼。就讀匡智松嶺職業訓練中心酒店房務課程的部份學員,更會在無津貼下,由導師帶領到匡智居「受訓」執房,每天3小時。
匡智會回覆查詢指,匡智居為一所以社會企業模式營運的非牟利「訓練酒店」,旨在為智障人士提供職業及培訓,並非提供全面的酒店服務,故毋須申領牌照;而主要服務對象是經該會夥伴機構介紹的人士。
不過,民政事務總署發言人回覆指,匡智居並無旅館牌照,也無獲豁免;牌照處現正進一步瞭解其服務及運作模式,並會積極跟進。根據《旅館業條例》,任何住所提供收費住宿、租期少於連續28天,必須申領旅館牌照;無牌經營旅館屬刑事罪行,最高可判監兩年及罰款20萬元。
張超雄:真係好可恥
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批評,利用智障學員做實習當員工,「係嚴重嘅剝削」;有些社企明明需要聘請員工,但就「搵學員笨」、「係呃人」,利用其家人覺得子女有工作、有收入、有寄託,總好過賦閒在家的心理,剝削智障人士,「真係好可恥!」
大律師陸偉雄呼籲,市民切勿貪便宜入住無牌旅館,因未經消防處或屋宇署檢驗,安全問題成疑,「嗰個地方原本唔係賓館,就唔需要買相關保險,萬一發生火警,住客難以追討賠償」。
3 :
GS(14)@2012-10-01 12:57:00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928/18026624
記者放蛇租住匡智居房間,全程無被問及身份,入住、退房都無進行登記;夜間酒店並無職員,只有鄰近村口看更亭的一名保安。
記者致電匡智居要求租房時,職員只叫記者存錢入該會的銀行戶口,並將存款單副本傳真至該會作實。其後該職員回覆記者,告知房間編號,詢問記者姓氏、電話號碼,並表示酒店接待員於4時30分下班後,房間門匙會放在看更亭內。
只有一名全職服務員
匡智居位於匡智松嶺村的村口旁邊,記者在預訂日子的下午5時抵達村口,在松嶺村看更亭內見到一名保安員,把房間號碼、姓氏、電話號碼告訴他,就拿到房間門匙。保安員把住宿登記表交給記者,叫記者退房時交給接待員,並說:「夜晚呢度冇職員㗎,有事搵我啦!」據知情人士透露,匡智居只有一名全職服務員。
記者入住的普通客房,約有200平方呎,環境潔淨,有露台,廚房內有微波爐、電水壺和小型雪櫃;但上網收費驚人,每日收50元、每月收1,200元。據稱該晚房間爆滿,但住客似乎多早出夜歸,記者全晚只見過三名住客蹤影。
記者翌日早上9時退房,接待員仍未上班,記者將門匙交給看更亭的保安員後離開,其後無人向記者索取住宿登記表。《蘋果》記者
4 :
GS(14)@2012-10-01 12:57:16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928/18026625
民間監察本港慈善團體財務狀況的明施慎選(iDonate)創辦人溫澤君表示,匡智會的核數報告中詳列收入來源,但沒詳列支出的地方,「(撇除學校開支)上年匡智會支出咗兩億幾,但就冇交代啲錢使咗去邊!」她促請該會交代支出去向,如有多少錢用於智障人士服務,有多少錢是員工薪酬,「只有睇到佢啲錢點使,先知佢有幾efficient(有效率)」。
李卓人:應有透明度
至於匡智會稱訓練酒店由08年落成至今,4年有40名學員受訓,當中一半獲公開就業。溫澤君質疑:「係咪酒店訓練有問題,令成功就業率得一半?」
候任立法會議員李卓人也批評匡智會無清楚交代支出,「攞慈善牌嘅唔使交稅,應該要有個透明度」,質疑非牟利機構「賺咗錢就發展王國」,除了贏得機構榮譽,「會唔會因為社福機構成為一盤生意,整到啲CEO(行政總裁)肥上瘦下好高人工?」
匡智會的服務對象為智障人士,2010至11年報顯示,該會轄下有13所特殊學校、52個服務單位、11間社會企業;該年度獲政府資助達4.5億元,佔該會總收入88%。該會現時的贊助人為特首梁振英的太太唐青儀。《蘋果》記者
5 :
GS(14)@2012-10-01 12:58:34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928/18026627

匡智會轄下的社企HC CAFE(箭嘴示)位於灣仔太原街,週六中午時段會一邊教學,一邊營業。廖婉薇攝
位於灣仔太原街的咖啡店HC CAFE,獲市建局2010年8月起免租經營,以示支持社企。每月有兩至三個星期六上午,該店會成為匡智會「食品製作及餐飲」課程的課室。該課程獲教育局資助,但無額外聘請導師,均由受社署資助的松嶺職業訓練中心的導師兼任。換言之,過程中市建局、教局、社署均有提供資助。
職員指示學員捧餐
不過,該店只有小食食肆牌照,沒有標準廚房設施;導師在教煎蛋、炸豬扒等技巧時,只能齋講,考考智障學童的想像力。該課程為期兩年,每年30課,除了8課在松嶺村上課外,其餘均在HC CAFE進行。
有匡智會前員工透露,該店生意欠佳,儘管不適合作上課地點,但匡智松嶺綜合職業訓練中心院長李寶雯一意孤行,更拍板要學員幫手捧餐給食客。據講,李寶雯現時也是訓練酒店匡智居的決策人。
記者光顧該店時,就有職員指示正在上課的學員捧餐給記者。按推算,該課程匡智會兩年共收約16萬元,當中75%為教育局資助。但曾有家長投訴,課程的所有教材、習作等都不准學員帶走,「我都唔知個仔學咗咩!」
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表示,匡智會安排在餐廳現場教學,令人期望有煮食示範及實習,「但去到叫人幻想,太騎呢!仲要學員幫手捧餐,簡直離譜!」他更批評「賺咗政府同學校筆錢,搵市民、智障學員同埋員工笨,得匡智會獨贏!」他認為政府應加強監管。
匡智會回應指,課程在HC CAFE上課,目的是讓學員體驗真實餐廳的營運環境;惟部份課堂會於匡智松嶺職業訓練中心進行,以提供全面煮食訓練。課程租用餐廳每次支付約720元。課堂上使用的為教師用書及教學用具,學員毋須帶走,課堂筆記則按學習單元發放予學員。

匡智松嶺綜合職業訓練中心院長李寶雯,被指是安排智障學員到餐廳上課的決策人。
6 :
亞力士(1473)@2012-10-01 15:47:02有邊度唔可以做炮房?
7 :
亞力士(1473)@2012-10-01 15:47:45肥上瘦下似乎係佢地特色
8 :
Sunny^_^(11601)@2012-10-02 08:45:26我唔覺得有咩問題...
9 :
GS(14)@2012-10-02 10:24:30問題是平請弱智人士
10 :
Sunny^_^(11601)@2012-10-02 16:02:539樓提及
問題是平請弱智人士
但係D智力教低既人士可以gain到experience喎
11 :
GS(14)@2012-10-02 18:42:3910樓提及
9樓提及
問題是平請弱智人士
但係D智力教低既人士可以gain到experience喎
他們的exp 積累d慢,但是1,250蚊是不合常理
【旅遊籽】兩歲半自行飲食 訓練大小肌肉
1 :
GS(14)@2016-05-21 17:51:48到了池上的伯朗大道,當然要彈結他唱返首飲歌《每一個晚上》;小溢坐累了,有得落車爬樹尤其開心。
【旅遊籽:遊俠仗義】單車之旅的第八天,記者與Marco見面,一起從台東出發至池上。五月台東溽暑未至,但熱辣太陽已頭上掛,Marco默默踩動腳踏,帶兒子在藍天清風下馳騁。小卡車插上紅旗,經過一片新綠米田,停駐,透氣,飲水,再起程。踏上高低起伏的台九線,Marco默默前進,輕重緩急快慢有度,誓要載兒子去看另一種深度的世界。
走過台東台九線,二人穿過綠樹成蔭的武陵綠色隧道,找到隱世誠實商店,一起體驗自助購物;在關山鎮稍息,小店老闆熱情款待,送來茶水蛋糕;走進池上鄉,抵達美麗的伯朗大道,無邊際的田野在眼前蔓延,小溢看到小鳥浮雲,興奮大叫,下車在路上跑跳爬樹,跟爸爸彈結他,唱二人飲歌──林子祥的《每一個晚上》,快樂如初見世界。Marco記得兒子每件想做的事,帶他睇海豚、沙灘撿石頭、海邊食M記,每個經驗對小溢既新鮮又刺激,有人會質疑Marco太冒險任性,我卻忽爾明白這個儍爸爸的浪漫,放手讓孩子自由摸索,哪怕遙遙長路多崎嶇。
小溢得知自己兩次打瀉水犯了錯,餘下的晚餐也小心翼翼地吃。攝影:張維聖
倒瀉水捱罵 爸爸感欣慰
當天清早,父子起床梳洗,已跟爸爸跑了一周多的小溢漸露疲態,早起穿不到鞋子鬧起情緒,Marco一聲令下,就罰兒子到廁所面壁罰企,直到他情緒冷靜。孩子哭鬧過,就在早餐桌前跟爸爸和好,轉個頭跑去幫手砌卡車。這是場每天發生的父子角力,無論兒子兩歲定18歲,講道理,論對錯,去旅行也不可得過且過。晚上,我們於池上小店晚餐,小溢如常拿水樽自己開蓋喝水,Marco為訓練他操控大小肌肉和自我管理,平日在拖卡車裏也讓他自己飲水。但餐桌高,小溢個子小,手拿不穩打翻了水樽,需要老闆娘清理。未幾,同樣事情再次發生,小溢又不小心把紅茶打翻,老闆娘忍不住大罵:「都說不應該讓小孩子自己拿水喝,小孩子怎會懂,倒到一地也是!」小溢知道自己做錯,站在一旁發呆;Marco沒有責備兒子,只趕忙跟店主賠罪,幫忙清潔。遇上這情況,一般港式父母會怎樣做?第一個反應可能是破口大罵,或索性餵飯餵到嘴邊。飯來張口「殘孩」一街也是,可能也是怪獸父母煉成。Marco卻容許子女犯錯,在錯誤裏學習承擔,「孩子做錯事,是讓他知道做錯甚麼,明白如何善後處理,不是在他身上留下內疚感。當累積了經驗,他們就會知人生很多錯誤是可以糾正。」那頓飯,小溢吃得特別小心,小手拿着筷子專心地吃麵,雖然依然食到天一半地一半,但對兩歲半的小孩來說,着實不簡單。
小溢扭計實錄
起床 早上準時起床,爸爸幫忙刷牙梳洗,相安無事。
撒野 自己的事愛自己做的小溢,因為穿不到鞋子而發脾氣。
說教 孩子無理撒野,Marco就以非常手段教育,絕不溺愛。
委屈 小溢不受哄,爸爸就罰他到廁所面壁罰企冷靜一下,一臉委屈。
和解 哭鬧過後,就跑去幫忙裝卡車,自己的坐駕當然要親力親為。
孩子要的是經歷 不是起跑點
採訪期間適逢母親節,也剛巧是Marco與太太結婚五周年紀念日,Marco故意把單車行程安排去到池上,帶兒子回到上年跟家姐影相的地點,影相、錄歌,晚上回民宿與家姐及太太FaceTime,把歌送給太太,一家小團圓。
Marco因工作關係,每月也要帶團到外國旅遊,每年一半時間不在家,照顧子女的責任落在太太身上,問黃太介意嗎?「我們試過四人去旅行,爸爸會依賴媽媽照顧小朋友,若只得他們獨處,會體會更深。」黃太再三表示,對丈夫絕對支持,信任他的判斷,「以前曾跟丈夫二人環台,知道他經驗豐富,不會常要求他們報平安。我像個讀者,日日追facebook看他們日程和經歷。」瘋狂父子背後總需要有個這樣的女人,承受他們的狂或野。
採訪時正值母親節,也是Marco與太太五周年結婚紀念日,一家人在FaceTime小團圓。
去年四月,Marco帶女兒小悅單車環台,希望孩子感受世界。
上補習班 不如去熱帶雨林探險
跟許多典型家庭一樣,Marco工作繁忙,無法貼身照顧子女,但他仍努力衝破限制,為子女投放有營養的相處時間,更為八月即將出世的第三個孩子計劃好單車之旅,「仔女時刻在變,很容易錯過重要時刻。我不敢說做得好,每對父母也有自己工作限制,關鍵是讓仔女感到自己在能力範圍裏盡了力,他們會知道。」打開Marco為子女寫下的時間表,沒有排山倒海的興趣班補習班,只有預早設計好的「旅行大計」——走進沙巴熱帶雨林睇野生動物,與原住民沿河探險;上玉山百通關露營,嘉明湖邊看水鹿;「現在小孩去很多國家,但毫無國際視野,只把旅遊變成比拼。你想子女生命有怎樣的特質和情懷,就應帶他們去看甚麼,所以幾忙也要有這種相處時間。」有種幸福,是毋須贏在起跑線上的人生。「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準備讓子女應付世界、競爭的地方。子女需要的,是一個『成人禮』歷程,生命中一切挫敗和衝擊,都是養份,比成功經歷重要。」14天旅程,Marco不斷以此提醒自己,與其把子女塑造成十項全能的「人生贏家」,不如原地守候,放手讓他們飛翔。Marco常說要「走在一起」,眼前可愛的一家擠在小小屏幕中隔空對話,也許就是種兌現。時間有限,也可別有用心,全神貫注,這些父母身體力行給的愛,孩子怎可能忘記?
記者:王秋婷攝影:潘志恆(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輯:黃仲兒美術:黃創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519/1961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