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股壇新秀訓練班小學招生

1 : GS(14)@2011-12-12 22:22:53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8e7f1e1b2393-752776

港人愛炒股、炒樓,炒風更蔓延至小學。有傳統名小學的學生家長打本6位數讓兒子學炒股;亦有幼稚園生見上、下箭嘴會說「恒生指數」;甚至為炒樓圖利,小三生問:「爺爺幾時死。」

有機構舉辦理財教學,小學生稱願花一半「身家」或借貸去投資。

有學者指,訓練理財不應由投資開始,「人人想做巴菲特,但真正人才只有很少」,切勿「催熟」子女;教育心理學家則提醒家長要正視子女「想」投資的態度,以免引起其他道德問題。

只求了解股市 「任蝕唔嬲」

有教育界人士透露,九龍區一間傳統名校,有出身富裕家庭、就讀小四、五的學生,已開始學習炒股。據悉,有關學生的家長收入頗高,認為既然兒子長大後需學懂股票買賣,倒不如提早教他,於是打本10萬元給兒子買股票,而且旨在讓兒子了解股市運作及買賣模式,故「任蝕唔嬲」。

教導學生理財技巧的香港家庭福利會,亦發現不少小學生愛投資的情況,曾有7歲小學生對父母說:「銀行存款無利息」,又指自己只有普通儲蓄戶口「很落後」,着父母開設股票戶口;更有幼稚園生打開書本,看見上、下箭嘴時會說「恒生指數」;甚至有8歲小童突然問祖父「幾時死」,經父母細問,才發現小朋友認為現時樓價高,爺爺去世後自己可繼承物業,轉售圖利。
2 : GS(14)@2011-12-12 22:26:04

有新文章由 gaubinfor » 週一 12月 12日, 2011年 10:16 am
延伸閱讀 : 黃子華教投資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t=66112
3 : GS(14)@2011-12-12 22:26:31

有新文章由 Lava » 週一 12月 12日, 2011年 10:40 am
其實班小朋友一早看破世事 :inv168_01:
4 : GS(14)@2011-12-12 22:27:54

有新文章由 Bighead » 週一 12月 12日, 2011年 12:34 pm
其實係家長中晒毒,信晒d銀行從小理財,但就極瑞到俾佢炒股票,我個年代讀u都冇乜人炒股,最多係忙補習外快及summer intern而已

有新文章由 kenji » 週一 12月 12日, 2011年 1:11 pm
我都係咁話,家長問題, 不過再推上啲,係香港政府問題, 香港跟本無咩實業好做,做生意比炒股風險更大

有新文章由 古漢雲 » 週一 12月 12日, 2011年 2:01 pm
你知唔知好多 city u / 浸會u 學生係 地產 agent.

有新文章由 Bighead » 週一 12月 12日, 2011年 2:34 pm
唔奇,呢行好多靚仔企街

由 wheat » 週一 12月 12日, 2011年 2:45 pm
我鍾意「計準遊戲結束時間」依招...

借盡non-mean讀書, 然後自己錢就羅去外國讀, 之後羅埋居留權以後唔番黎 :inv168_01: :inv168_01:

有新文章由 Cory » 週一 12月 12日, 2011年 2:53 pm
我一直堅持唔會教阿仔任何投資

有新文章由 Cory » 週一 12月 12日, 2011年 3:13 pm
我只會教正確既金錢觀念, 投資係萬惡的.

有新文章由 ochow » 週一 12月 12日, 2011年 4:19 pm
I trade my first shares since eight, nothing special
5 : 龍生(798)@2011-12-13 00:05:29

好正, 好最鐘意個小朋友識問爺爺幾時死

佢一貪就貪最大份的

無幾百萬都唔心足

亦可見佢老豆諗緊的乜....
6 : stanly9988(17906)@2011-12-13 00:34:49

如果個小學生知道毒死父母既回報高過風險好多,唔知佢會唔會落手
7 : focus(17974)@2011-12-13 16:11:53

咁要開多個暗殺課程...
8 : hsts(1521)@2011-12-13 20:05:57

6樓提及
如果個小學生知道毒死父母既回報高過風險好多,唔知佢會唔會落手


仲有逼父母買保險
9 : GS(14)@2011-12-13 21:20:53

8樓提及
6樓提及
如果個小學生知道毒死父母既回報高過風險好多,唔知佢會唔會落手


仲有逼父母買保險


如果是做大行,會迫父母買基金、買ELI 同 i kill...
10 : GS(14)@2011-12-13 21:57:06

http://www.facebook.com/notes/%E ... %A5/259458510774204
昨日有一宗新聞,睇到搖頭嘆息。話說,有中產家長打本,給自己在「傳統名校」讀小四、五的子女炒股,更是「任蝕唔嬲」(經濟日報 A26)。



教導小朋友理財,我還是有點實戰經驗。去年,我曾經到過天水圍的小學,花了一點時候和一些小五、六的學生玩價值遊戲。



遊戲也簡單不過。第一節,我問:「假如有無窮無盡的錢,你會做甚麼。」小朋友都說:「搵更多錢!」



「 但是,搵更多錢又要來做甚麼呢?」很多人以為自己知道自己要甚麼,其實,無論是大人抑或細路,到了有選擇的時候反而會很慌張。結果,這一節花了差不多45分鐘,這些小朋友才慢慢講出一些實在一點的事,例如:長生不死藥,買起一個國家等。



「買起一個國家嘛!好。下一條問題是,究竟你會願意花多少錢買來買起一個國家呢?」



這一節花了精力更大。雖然這些小朋友像伯南克般,開口埋口都是上萬億的數字,但我仍要花許多力氣解釋,為甚麼十萬億美金未必夠為一些國家「贖身」。



第三節,我問:「那你們有沒有想過怎樣搵十萬億呢?」



「買起一個國家,然後要國民將錢畀晒我!」有個四眼肥仔大大聲叫出來。嘿,現實世界,尤其歐洲,政客的水平真的是小學雞不如。



說遠了,還是回到那個打本給細路炒股的家長。



老實講,我不介意小朋友盡早接觸市場,畢竟,我們的教育制度太過脫離現實。問題是,那些家長自己又是否明白炒的本質是甚麼呢?



在旺角長大的我, 小時候看人家炒外匯、炒股、賭馬、打啤、打牌。八歲,小三剛剛明白分數,我便開始掌握或然率。未升上中學,我已經懂得計一手啤牌抽五隻有一啤的機會率。



所以,長大後,我從來不賭。如果家長有能力教子女計算或然率,明白長賭必輸,開賭必贏。炒股票是一個很好的體驗。



至於學習理財嘛,歸根結底還回到剛才講的四眼肥仔:「肥仔,你做當權者,你就要人民將身家財產充公;現在你是人民嘛,你又會怎樣做呢?」
11 : GS(14)@2011-12-13 22:10:57

文章由 gaubinfor » 週二 12月 13日, 2011年 10:43 am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5&t=66112&start=15
而家已有不少比中學雞的理財比賽 / 體驗,甚麼做一日 CEO、剛舉辦完的中學財策師比賽、每年響匯豐地下的所謂創業比賽、中學搞年宵可計入 "其他學習經驗" ... 還有 HKICPA 的理財 course、及好像有給中學雞辦的簡化版 CFP 課程 ...

不過有 d 所知部分大陸中學有 (南韓一定有) HK 反而少左,甚至無左既活動,例如帶同學參觀工廠,農場 (唔係放部廚餘機響操場,或響天台搞個小作坊種有機菜個類,係一望無際兼涉及高科技的,由基因改造,農產品期貨到天氣預測專家都用得著的大農場),讓他們知道一對無縫手套點車,點解要無縫,背後搞廠的融資故事,例如呢位 "手套大王" 的自述 ...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kz_ekza1.htm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kz_ekza2.htm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kz_ekza3.htm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kz_ekza4.htm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kz_ekza5.htm

對一 d 日用品和農產品的生產流程和供應鏈運作有些認識 + 少許入門財技知識 (可考慮請脫苦海等寫一本關於 "槓桿" 和收入分配的書,及湯財寫本中學雞也睇得明的 listing rules 教程 ) 後,再去學技術層面、理財工具運作的知識 (如統計、會計、法律),會易入腦及易上手好多。到畢業後應用所學作建議 / 分析,也較實際和到肉。
12 : GS(14)@2011-12-13 22:30:50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8e7f1e1b2393-752776
過路大人
2011/12/13 13:00  讚好  讚好:0  I  我要讚好!
父母應教細路儲蓄...而不投資! 投資應是父母代做但不用告知細路!

到細路大個才慢慢放手讓"大"細路自己學投資...目的是讓"大"細路早日獨立而不是掙快錢...以免愛他變成害他!

"香港家庭福利會自07年起到20所不同小學,針對小四至小六生舉行模擬理財活動" --- 這個會都唔知自己做錯! 小四至小六何來會有財可理呢!

Akeru
2011/12/13 12:27  讚好  讚好:1  I  我要讚好!
悲情城市
  
圖近雲
2011/12/13 12:03  讚好  讚好:1  I  我要讚好!
這個細路,可能唔知這個社會週不時有家產官司。

一旦可能知道,佢從「小便」願望,及早冚家剷。

唔知家長會唔會諗番轉頭,餵佢啲細路食什麼?

如此這般,這樣的家庭真喺唔收。

  
禾木先生
2011/12/12 18:23  讚好  讚好:4  I  我要讚好!
還有,這個細路問 “爺爺幾時死” 呢個問題,顯得他好蠢,因為阿爺死了,遺產是留給他老豆和其伯父叔父姑婆姑姐,仲未到佢!佢應該問自己個老豆老媽子幾時死,甚至問埋自己的兄弟姐妹幾時死,才能得到層樓轉售!

如果我個仔咁問我,我一定好好教育他一番,順便教他香港遺產法!

  
禾木先生
2011/12/12 17:58  讚好  讚好:4  I  我要讚好!
其實打本十萬元給讀小學的兒子買股票不算什麼大不了的事,而要他從這十萬元去炒出一個利潤才算大事,那怕他只賺一毛錢!!

就等於留100億給自己的富二代兒子沒什麼大不了,而要這個富二代不要老父一毛錢而靠自己雙手去賺一百萬、一千萬,那就算大件事了,有難度了!!

  
過路大人
2011/12/12 12:28  讚好  讚好:0  I  我要讚好!
香港學生缺少運動是主因!

這也是家長的責任...也可能是從哥哥,姊姊身上學會!

這可能跟學生早熟有關!.........(一笑)
  
過路大人
2011/12/12 12:23  讚好  讚好:0  I  我要讚好!
"訓練理財不應由投資開始"....絕對正確

話明訓練理財, 當然應由理財開始

但訓練理財也應由 "泛民" 開始 ---- 皆因他們完全不知何謂理財, 何謂經濟!.........(一笑)
  
圖近雲
2011/12/12 11:00  讚好  讚好:1  I  我要讚好!
當小童說著「利息」、「股票」、「恒生指數」、「樓價」…等投資名詞,其實只是聽聞之言而已,人云亦云之餘,不求甚解。

不知家長如何實情打本,事實小童自主戶口都開唔到。

可能家長在曬命,讓人知道,十萬銀錢財有如是草。

笑嚷階級升呢(Level),等著羨慕眼光,當是派息與回吐。

也可能家人轉述之時,沾沾自喜,以為可以標籤資優,從此揚名聲,顯父母,得富寶。

只要深入探究,例如問問升跌因素(內)、週邊關係(外),包保開口都係無料到。

其實,小童留意四週事物,都是很好。

只要扶入正路,大人唔好想壞腦。

-------------------------------------------

在街上,如果有兩人以不同語言(A、B)對話。

旁觀第三者(C)如果不識其中一套(A或B),甚而兩套(A與B),可能以為兩人好啱路數。

其實,三人都唔知乜頭乜路,就係因為無譜、無Channel、無料到。

  
阿正
2011/12/12 10:09  讚好  讚好:5  I  我要讚好!
有如此天分高的下一代, 再加特區政府良策配合栽培, 特區冠上「炒賣天堂」之譽當之無愧. 可能未來特區出產一「港版索羅斯」名震中外. 不用讀書了, 什麼書經名訓也不如投資必勝智囊.

『亞爺你幾時死?』是一非常現實的問題. 懂投資的家庭中的亞爺們或多或多或少有積蓄. 愈早離世, 愈快獲得一些額外資金用作投資. 孺子可教也.
13 : 龍生(798)@2011-12-14 04:11:36

亞爺幾時死這問題....

其實本身著眼點不在小朋友...

而在大人...其實多多少少把這願望投射左出黎

但佢不自覺....

到小朋友問到, 佢先驚覺原來自己好想亞爺快的死.....
14 : GS(14)@2011-12-14 22:08:27

13樓提及
亞爺幾時死這問題....

其實本身著眼點不在小朋友...

而在大人...其實多多少少把這願望投射左出黎

但佢不自覺....

到小朋友問到, 佢先驚覺原來自己好想亞爺快的死.....


有D唔人道同冷血
15 : greatsoup38(830)@2012-01-07 17:29:39

http://wongminglok.blogspot.com/2012/01/blog-post.html
早前有報道,有家長打本十萬元,給念小學的孩子炒股票,希望孩子及早汲取投資知識。

究竟多少歲才應該開始投資?

有家長告訴我,孩子自從開始投資,自動自覺看新聞,留意社會時事對經濟的影響,簡直是通識的訓練。所以,愈早開始愈好。

嗯,投資確是通識的一部分(有甚麼不是?),但是否看新聞的唯一誘因,肯定不是。

投資界的友人說,他反對小學生投資,因為投資的前設是分析,例如深入認識公司業績才下注。小學生沒這能力,十賭九輸。

所言甚是。但套用他的邏輯,其實大部分成年人都不應投資。

也有人說,理財是學問,及早掌握概念,受用一生。然而,有「理財概念」,是否就要有「投資經驗」?不一定吧。

我覺得,孩子投資,跟成年人的處理,沒有分別,一言以蔽之:「自負盈虧。」

如果是家長打本而且任蝕唔嬲,那並不是真正的「投資」。沒風險的生意,不是生意,也不是真正的學習。

投資不怕輸,最重要是輸得起。我們容許孩子買iPhone、買iPad,為何不能買股票?花錢不是問題,不自量力才是問題。

投資輸了,也不是壞事,就當交學費。經驗要累積,壞經驗也是好經驗。沈迷投資不好,但沈迷任何事情都不好。問題在於沈迷,而不是投資。

我最擔心的,反而是小孩對金錢概念的扭曲。當孩子普遍以為,錢是從提款機「按」出來、八達通「咇」出來、或者父母的銀包裡走出來,而不是勞力換回來,一場父母打本的投資,是一個怎樣的訊息?凡事有人包底,長大了又如何自立?

跟孩子約法三章:投資可以,前設是,用自己的錢,而且,輸多少父母都不打救。孩子即使不知難而退,也會三思而後行。
16 : 亞力士(1473)@2012-01-07 19:14:52

輸多少父母都不打救<----- 可惜有爺爺嫲嫲打救
17 : GS(14)@2012-01-08 10:33:45

16樓提及
輸多少父母都不打救<----- 可惜有爺爺嫲嫲打救


最慘呢樣,個細路咪唔驚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864

匡智會剝削智障者 訓練基地變炮房

1 : GS(14)@2012-10-01 12:56:3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928/18026622
位於大埔松嶺村的匡智居,由三層高的職員宿舍改建而成,2008年啟用,設8間雙人客房及2間服務式住宅。酒店獲賽馬會贊助1,855萬進行裝修及購置設備,由香港JW萬豪酒店提供意見及技術支援。
該會前員工爆料指,酒店原打算租予智障學員入住,但三人房每人月租達6,000元,家長寧願每日接送子女上學,故酒店一直丟空。
直至09年,酒店悄悄開放給公眾入住,曾在大埔醫院的小店匡智群芳軒內,公開擺放酒店的宣傳單張;並安排內地友好機構來港交流時入住匡智居,口耳相傳,漸為內地人熟悉,連內地的旅遊網和酒店網也有介紹。
酒店環境清幽,據前員工透露,有一名在鄰近工作的男護士,經常攜同女伴前往開房,「差唔多個個禮拜都嚟,每次個女人都唔同」;由於次數頻密,在松嶺村已是人所共知的事。
2 : GS(14)@2012-10-01 12:56:44

匡智居「扮」酒店,月賺可逾15萬元。但前員工指,酒店只有一名全職員工,接電話、預訂等一腳踢;而在酒店「實習」執房的智障練習生,日做8小時,要吸塵、抹窗、洗廚房廁所等,每月只得1,250元津貼。就讀匡智松嶺職業訓練中心酒店房務課程的部份學員,更會在無津貼下,由導師帶領到匡智居「受訓」執房,每天3小時。
匡智會回覆查詢指,匡智居為一所以社會企業模式營運的非牟利「訓練酒店」,旨在為智障人士提供職業及培訓,並非提供全面的酒店服務,故毋須申領牌照;而主要服務對象是經該會夥伴機構介紹的人士。
不過,民政事務總署發言人回覆指,匡智居並無旅館牌照,也無獲豁免;牌照處現正進一步瞭解其服務及運作模式,並會積極跟進。根據《旅館業條例》,任何住所提供收費住宿、租期少於連續28天,必須申領旅館牌照;無牌經營旅館屬刑事罪行,最高可判監兩年及罰款20萬元。
張超雄:真係好可恥

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批評,利用智障學員做實習當員工,「係嚴重嘅剝削」;有些社企明明需要聘請員工,但就「搵學員笨」、「係呃人」,利用其家人覺得子女有工作、有收入、有寄託,總好過賦閒在家的心理,剝削智障人士,「真係好可恥!」
大律師陸偉雄呼籲,市民切勿貪便宜入住無牌旅館,因未經消防處或屋宇署檢驗,安全問題成疑,「嗰個地方原本唔係賓館,就唔需要買相關保險,萬一發生火警,住客難以追討賠償」。
3 : GS(14)@2012-10-01 12:57:0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928/18026624


記者放蛇租住匡智居房間,全程無被問及身份,入住、退房都無進行登記;夜間酒店並無職員,只有鄰近村口看更亭的一名保安。
記者致電匡智居要求租房時,職員只叫記者存錢入該會的銀行戶口,並將存款單副本傳真至該會作實。其後該職員回覆記者,告知房間編號,詢問記者姓氏、電話號碼,並表示酒店接待員於4時30分下班後,房間門匙會放在看更亭內。
只有一名全職服務員

匡智居位於匡智松嶺村的村口旁邊,記者在預訂日子的下午5時抵達村口,在松嶺村看更亭內見到一名保安員,把房間號碼、姓氏、電話號碼告訴他,就拿到房間門匙。保安員把住宿登記表交給記者,叫記者退房時交給接待員,並說:「夜晚呢度冇職員㗎,有事搵我啦!」據知情人士透露,匡智居只有一名全職服務員。
記者入住的普通客房,約有200平方呎,環境潔淨,有露台,廚房內有微波爐、電水壺和小型雪櫃;但上網收費驚人,每日收50元、每月收1,200元。據稱該晚房間爆滿,但住客似乎多早出夜歸,記者全晚只見過三名住客蹤影。
記者翌日早上9時退房,接待員仍未上班,記者將門匙交給看更亭的保安員後離開,其後無人向記者索取住宿登記表。
《蘋果》記者
4 : GS(14)@2012-10-01 12:57:1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928/18026625


民間監察本港慈善團體財務狀況的明施慎選(iDonate)創辦人溫澤君表示,匡智會的核數報告中詳列收入來源,但沒詳列支出的地方,「(撇除學校開支)上年匡智會支出咗兩億幾,但就冇交代啲錢使咗去邊!」她促請該會交代支出去向,如有多少錢用於智障人士服務,有多少錢是員工薪酬,「只有睇到佢啲錢點使,先知佢有幾efficient(有效率)」。
李卓人:應有透明度

至於匡智會稱訓練酒店由08年落成至今,4年有40名學員受訓,當中一半獲公開就業。溫澤君質疑:「係咪酒店訓練有問題,令成功就業率得一半?」
候任立法會議員李卓人也批評匡智會無清楚交代支出,「攞慈善牌嘅唔使交稅,應該要有個透明度」,質疑非牟利機構「賺咗錢就發展王國」,除了贏得機構榮譽,「會唔會因為社福機構成為一盤生意,整到啲CEO(行政總裁)肥上瘦下好高人工?」
匡智會的服務對象為智障人士,2010至11年報顯示,該會轄下有13所特殊學校、52個服務單位、11間社會企業;該年度獲政府資助達4.5億元,佔該會總收入88%。該會現時的贊助人為特首梁振英的太太唐青儀。《蘋果》記者

5 : GS(14)@2012-10-01 12:58:3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928/18026627

匡智會轄下的社企HC CAFE(箭嘴示)位於灣仔太原街,週六中午時段會一邊教學,一邊營業。廖婉薇攝

位於灣仔太原街的咖啡店HC CAFE,獲市建局2010年8月起免租經營,以示支持社企。每月有兩至三個星期六上午,該店會成為匡智會「食品製作及餐飲」課程的課室。該課程獲教育局資助,但無額外聘請導師,均由受社署資助的松嶺職業訓練中心的導師兼任。換言之,過程中市建局、教局、社署均有提供資助。
職員指示學員捧餐

不過,該店只有小食食肆牌照,沒有標準廚房設施;導師在教煎蛋、炸豬扒等技巧時,只能齋講,考考智障學童的想像力。該課程為期兩年,每年30課,除了8課在松嶺村上課外,其餘均在HC CAFE進行。
有匡智會前員工透露,該店生意欠佳,儘管不適合作上課地點,但匡智松嶺綜合職業訓練中心院長李寶雯一意孤行,更拍板要學員幫手捧餐給食客。據講,李寶雯現時也是訓練酒店匡智居的決策人。
記者光顧該店時,就有職員指示正在上課的學員捧餐給記者。按推算,該課程匡智會兩年共收約16萬元,當中75%為教育局資助。但曾有家長投訴,課程的所有教材、習作等都不准學員帶走,「我都唔知個仔學咗咩!」
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表示,匡智會安排在餐廳現場教學,令人期望有煮食示範及實習,「但去到叫人幻想,太騎呢!仲要學員幫手捧餐,簡直離譜!」他更批評「賺咗政府同學校筆錢,搵市民、智障學員同埋員工笨,得匡智會獨贏!」他認為政府應加強監管。

匡智會回應指,課程在HC CAFE上課,目的是讓學員體驗真實餐廳的營運環境;惟部份課堂會於匡智松嶺職業訓練中心進行,以提供全面煮食訓練。課程租用餐廳每次支付約720元。課堂上使用的為教師用書及教學用具,學員毋須帶走,課堂筆記則按學習單元發放予學員。


匡智松嶺綜合職業訓練中心院長李寶雯,被指是安排智障學員到餐廳上課的決策人。
6 : 亞力士(1473)@2012-10-01 15:47:02

有邊度唔可以做炮房?
7 : 亞力士(1473)@2012-10-01 15:47:45

肥上瘦下似乎係佢地特色
8 : Sunny^_^(11601)@2012-10-02 08:45:26

我唔覺得有咩問題...
9 : GS(14)@2012-10-02 10:24:30

問題是平請弱智人士
10 : Sunny^_^(11601)@2012-10-02 16:02:53

9樓提及
問題是平請弱智人士


但係D智力教低既人士可以gain到experience喎
11 : GS(14)@2012-10-02 18:42:39

10樓提及
9樓提及
問題是平請弱智人士

但係D智力教低既人士可以gain到experience喎


他們的exp 積累d慢,但是1,250蚊是不合常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641

IS擄600雅族兒童洗腦訓練做人肉炸彈

1 : GS(14)@2016-01-18 00:23:02

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在伊拉克擄走六百名雅茲迪族(Yazidi)兒童,訓練他們當人肉炸彈。庫爾德族當局表示,IS在西北部重鎮辛賈爾(Sinjar)和周圍的雅族村落擄走兒童,當中二百人其後逃脫。據報IS將訓練那些「新血」,補充人手不足的部隊,例如自殺式炸彈部隊或當哨兵。一名十二歲的逃脫兒童表示,IS訓練他成為人肉炸彈。他說,被擄後,最驚險是遇到空襲時,有人會帶他們躲到地底隧道。他說IS向他們洗腦,向他們說:「你們的父母都是非教徒,你們的首要工作是回去殺他們。」他說,少年IS戰士被稱為「哈里發國童軍」,最年輕僅五歲。美國有線新聞網絡/英國《都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116/1945475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338

睡眠不足 環境嘈吵 易分心趣味遊戲訓練兒童專注力

1 : GS(14)@2016-03-14 01:37:36

【本報訊】小朋友無時停坐不定,做功課心散眈天望地,家長會認為他們不專心,甚至擔心是否患上專注力失調。理大專家指小朋友專注力低不代表患病,除與大腦發展有關外,活動本身及環境也有直接影響,如活動難度過高或周遭環境太嘈吵,均會令小孩分心或失去耐性。想提升專注力,兒童須有足夠睡眠,拼圖或砌積木等亦能訓練兒童專注力。記者︰嚴敏慧



頭戴式腦波儀


專注力即是將焦點或意志持續集中在某一事物而不被外界刺激及干擾的能力。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助理教授兼兒科職業治療師黎婉儀稱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長短不一,一般而言隨年齡增長,持續專注時間也越長,「腦前額葉、頂葉、自主神經系統等都同專注力有關,幼童腦部發展未成熟,專注力會較差」。黎指兩歲以下幼童易受外界吸引,會四處走動、四周張望。如8至15個月幼童,只要少許聲音就轉移視線;到約1歲半可專注活動2至3分鐘,但非進行單一活動,「好似枱上一堆玩具,小朋友會玩一下呢個,又玩下另一個」。到兩歲,小童專注力會稍提升,可維持活動3至6分鐘,但專注同一件事只能維持60秒,「好似玩形狀箱,玩1分鐘會轉其他嘢」。




可透過腦波觀測

到3至5歲,幼童能夠逗留在指定位置進行活動,黎說︰「例如喺幼稚園可以坐定一陣唱歌」,對外界的干擾影響會減少,「會被其他嘢吸引到,但一陣(專注力)會返嚟繼續做原先嘅嘢」,能專注進行單一活動達10分鐘,更能同時處理多於一項事情。至於升小學後,小孩的自我控制能力已建立,專注活動能力可達30分鐘。小朋友專注力需由專業職業治療師或心理學家評估。黎指腦部發展等問題會影響小朋友專注力,另外活動本身及外在環境也會影響;「例如個活動有無趣味?難度點?有無新鮮感?周圍環境會唔會好嘈?電視係咪開住?」她舉例,不少家長會陪小朋友做功課,會不停作出指示,「小朋友處理唔到就定咗喺度」。黎又稱不少兒童功課及課外學習太多,睡眠不足令專注力下降,「根本集中唔到精神去讀書做嘢,其實係因為佢哋太攰」。想提升專注力,可利用遊戲。黎指一般長時間才可完成的遊戲,能訓練專注力,例如拼圖、積木、模型及填顏色,「要完成就要集中精神去做,小朋友無形間能學到留心一樣嘢」。她又指,專注力高或低,可透過腦波觀察,近年發展出頭戴式腦波儀,只須將接收器貼在前額,再透過藍芽傳輸數據在電腦上可看到結果,更有公司發展出訓練專注力的軟件,「例如要你集中精神去整爆個炸彈,做多幾次就可掌握到集中嘅感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313/195271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786

訓練露宿者做清潔工市長:問題不能一味靠掩飾

1 : GS(14)@2016-03-31 14:12:48

露宿者情況嚴峻的田德隆區(Tenderloin)時時有露宿者躺或坐在行人道上,但有非牟利機構為鼓勵他們振作,決心輔導他們做街道清潔工,美化社區之餘,也傳授他們一技之長。今後路上看見一班穿黃色搶眼工作服的清潔工人在打掃街道,他們可能就是街友。駐三藩市記者:唐芷瑩輔導露宿者清掃街道的「市區街道團隊」(Downtown Streets Team),在影音技術公司「杜比實驗室」(Dolby Laboratories)及市長辦公室聯合支持下,在三藩市成立灣區第五個分部,正式為露宿者提供清潔工實務訓練,為重投社會作準備。被稱為「隊友」們的露宿者每逢周一至周五早上8時到中午,會到市政中心(Civic Center)、聯合國廣場(United Nations Plaza)和市政禮堂(Bill Graham Civic Auditorium)一帶等公眾地方淨化街道。工作體驗包括掃街和處理路上可疑品等。隊友們工作結束後,就會到附近社區中心享用免費餐點。項目的終極目標,是幫助他們找工作,重投社會,減少露宿者數目。周二於市政中心廣場舉行的項目啟動禮,吸引多名露宿者到場支持。36歲的D.Hill已實習2個月,興奮表示:「我在這個城市出生和成長,可以參與淨化它令我感到很窩心。」他形容計劃令他與外界重新接軌。曾於市區街道團隊Sunnyvale分部工作兩年的Denise昔日亦是街友,透過項目找到清潔房子的工作。談到工作的得着,她說:「學到與人溝通的技巧和要自我激勵(self-motivated)。」她又表示,課程教授書寫履歷的求職技巧也很實用。三藩市的露宿者數目於2005到2013年間上升7%,現時人數近7千人。市長李孟賢(Ed Lee)表示:「市內的街友問題不能一味靠掩飾。他們需有人扶他們一把,然後讓他們自己找出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31/1955196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869

小主人怪招訓練狗狗呆了!

1 : GS(14)@2016-05-19 02:33:46

美國喬治亞州一名患了嚴重花粉症的4歲男童,獲父母送贈一隻聖班納犬作伴。豈料男童用「高科技」訓練愛犬,讓愛犬自行看iPad播放訓練狗隻的短片,狗狗看著iPad似乎一頭霧水,在屏幕前呆若木雞。約書亞(Joshua)將4歲姪子林肯(Lincoln)教導小狗的這張趣怪照片,周四上載到facebook,照片旋即吸引近24萬個likes及逾1.7萬個留言。從照片中所見,林肯樣子十分認真,手持iPad播放YouTube訓練狗隻的短片予愛犬「Bulzer」觀賞,但「Bulzer」只能呆呆看著屏幕,場面惹笑。約書亞稱當林肯確診患了花粉症,但並未對動物過敏時,「他走出醫生辦公室時非常高興,並說『我可以養狗仔!!!』,於是我們送他一隻小狗。」醫生建議林肯在過敏季節留在室內,不要外出以免引發敏感後,他父母及約書亞便建議林肯利用這個機會,參考一些訓練狗隻的短片,藉此訓練「Bulzer」。想不到林肯竟別出心裁,索性直接播放短片予小狗看。約書亞稱﹕「林肯決定剔除中間人,向狗仔直接播放訓練短片。如果想逗人笑,請隨便分享這張相片。」英國《每日郵報》/美國霍士新聞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517/1961549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368

IS宣傳片訓練童兵槍擊「西方元首」

1 : GS(14)@2016-05-21 13:13:27

■「IS童軍」練靶目標是西方國家領袖。


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今周再發佈兩段宣傳片,分別描述據指來自法國及東南亞的兒童戰士接受訓練過程,其中法國童兵更疑似處死兩名敍利亞囚犯。



男童自稱法聖戰烈士子

IS周日發佈一段題為《步我父後塵》的14分鐘影片,一如既往地以充滿電影感的畫面,敍述兩名操法語的白人男童,由加入IS到接受組織教育及軍事訓練的過程,其中一人自稱來自法國,是「法國聖戰烈士之子」。他們勉強拿起步槍,向槍靶上的各國元首照片開火,包括美、俄、法三國總統奧巴馬、普京及奧朗德。影片後段轉為鋪排兩童「處死」囚犯的過程。他們步入陰森的森林,漸漸走近兩名身穿橙色囚犯服、雙膝跪地的蒙眼男子,據指他們分別是敍利亞士兵和間諜。身穿黑衣的兩童舉起手槍,分別瞄準兩名囚犯的首級,囚犯們及後中槍倒地。由於影片明顯剪接,因此未能確定囚犯死於男童槍下。法國檢察部門已立案調查男童是否牽涉恐怖主義活動。至於前日發佈的15分鐘影片《史詩式戰役的世代》,則顯示一群身穿軍裝、據指來自印尼、菲律賓及馬來西亞等地的亞裔男童,在敍利亞東北部哈塞克省接受射擊訓練。他們在長官的監督下拿起手槍及機關槍開火,及後又各自手執一本護照,將它丟在地上後,由教官點火燒毀,藉此呼籲支持者移居至「伊斯蘭之地」。
IS接連發佈宣傳片,或許是頹勢使然。美國國務院前日指,受聯軍大規模空襲影響,IS的據點持續減少,目前已失去45%伊拉克領地,包括已光復的拉馬迪,敍利亞領地則減少16至20%,但IS昨日三度在巴格達施襲,造成69死。法新社/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518/196162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518

【旅遊籽】兩歲半自行飲食 訓練大小肌肉

1 : GS(14)@2016-05-21 17:51:48

到了池上的伯朗大道,當然要彈結他唱返首飲歌《每一個晚上》;小溢坐累了,有得落車爬樹尤其開心。



【旅遊籽:遊俠仗義】單車之旅的第八天,記者與Marco見面,一起從台東出發至池上。五月台東溽暑未至,但熱辣太陽已頭上掛,Marco默默踩動腳踏,帶兒子在藍天清風下馳騁。小卡車插上紅旗,經過一片新綠米田,停駐,透氣,飲水,再起程。踏上高低起伏的台九線,Marco默默前進,輕重緩急快慢有度,誓要載兒子去看另一種深度的世界。


走過台東台九線,二人穿過綠樹成蔭的武陵綠色隧道,找到隱世誠實商店,一起體驗自助購物;在關山鎮稍息,小店老闆熱情款待,送來茶水蛋糕;走進池上鄉,抵達美麗的伯朗大道,無邊際的田野在眼前蔓延,小溢看到小鳥浮雲,興奮大叫,下車在路上跑跳爬樹,跟爸爸彈結他,唱二人飲歌──林子祥的《每一個晚上》,快樂如初見世界。Marco記得兒子每件想做的事,帶他睇海豚、沙灘撿石頭、海邊食M記,每個經驗對小溢既新鮮又刺激,有人會質疑Marco太冒險任性,我卻忽爾明白這個儍爸爸的浪漫,放手讓孩子自由摸索,哪怕遙遙長路多崎嶇。



小溢得知自己兩次打瀉水犯了錯,餘下的晚餐也小心翼翼地吃。攝影:張維聖



倒瀉水捱罵 爸爸感欣慰

當天清早,父子起床梳洗,已跟爸爸跑了一周多的小溢漸露疲態,早起穿不到鞋子鬧起情緒,Marco一聲令下,就罰兒子到廁所面壁罰企,直到他情緒冷靜。孩子哭鬧過,就在早餐桌前跟爸爸和好,轉個頭跑去幫手砌卡車。這是場每天發生的父子角力,無論兒子兩歲定18歲,講道理,論對錯,去旅行也不可得過且過。晚上,我們於池上小店晚餐,小溢如常拿水樽自己開蓋喝水,Marco為訓練他操控大小肌肉和自我管理,平日在拖卡車裏也讓他自己飲水。但餐桌高,小溢個子小,手拿不穩打翻了水樽,需要老闆娘清理。未幾,同樣事情再次發生,小溢又不小心把紅茶打翻,老闆娘忍不住大罵:「都說不應該讓小孩子自己拿水喝,小孩子怎會懂,倒到一地也是!」小溢知道自己做錯,站在一旁發呆;Marco沒有責備兒子,只趕忙跟店主賠罪,幫忙清潔。遇上這情況,一般港式父母會怎樣做?第一個反應可能是破口大罵,或索性餵飯餵到嘴邊。飯來張口「殘孩」一街也是,可能也是怪獸父母煉成。Marco卻容許子女犯錯,在錯誤裏學習承擔,「孩子做錯事,是讓他知道做錯甚麼,明白如何善後處理,不是在他身上留下內疚感。當累積了經驗,他們就會知人生很多錯誤是可以糾正。」那頓飯,小溢吃得特別小心,小手拿着筷子專心地吃麵,雖然依然食到天一半地一半,但對兩歲半的小孩來說,着實不簡單。



小溢扭計實錄



起床 早上準時起床,爸爸幫忙刷牙梳洗,相安無事。

撒野 自己的事愛自己做的小溢,因為穿不到鞋子而發脾氣。

說教 孩子無理撒野,Marco就以非常手段教育,絕不溺愛。





委屈 小溢不受哄,爸爸就罰他到廁所面壁罰企冷靜一下,一臉委屈。

和解 哭鬧過後,就跑去幫忙裝卡車,自己的坐駕當然要親力親為。



孩子要的是經歷 不是起跑點

採訪期間適逢母親節,也剛巧是Marco與太太結婚五周年紀念日,Marco故意把單車行程安排去到池上,帶兒子回到上年跟家姐影相的地點,影相、錄歌,晚上回民宿與家姐及太太FaceTime,把歌送給太太,一家小團圓。
Marco因工作關係,每月也要帶團到外國旅遊,每年一半時間不在家,照顧子女的責任落在太太身上,問黃太介意嗎?「我們試過四人去旅行,爸爸會依賴媽媽照顧小朋友,若只得他們獨處,會體會更深。」黃太再三表示,對丈夫絕對支持,信任他的判斷,「以前曾跟丈夫二人環台,知道他經驗豐富,不會常要求他們報平安。我像個讀者,日日追facebook看他們日程和經歷。」瘋狂父子背後總需要有個這樣的女人,承受他們的狂或野。



採訪時正值母親節,也是Marco與太太五周年結婚紀念日,一家人在FaceTime小團圓。

去年四月,Marco帶女兒小悅單車環台,希望孩子感受世界。



上補習班 不如去熱帶雨林探險

跟許多典型家庭一樣,Marco工作繁忙,無法貼身照顧子女,但他仍努力衝破限制,為子女投放有營養的相處時間,更為八月即將出世的第三個孩子計劃好單車之旅,「仔女時刻在變,很容易錯過重要時刻。我不敢說做得好,每對父母也有自己工作限制,關鍵是讓仔女感到自己在能力範圍裏盡了力,他們會知道。」打開Marco為子女寫下的時間表,沒有排山倒海的興趣班補習班,只有預早設計好的「旅行大計」——走進沙巴熱帶雨林睇野生動物,與原住民沿河探險;上玉山百通關露營,嘉明湖邊看水鹿;「現在小孩去很多國家,但毫無國際視野,只把旅遊變成比拼。你想子女生命有怎樣的特質和情懷,就應帶他們去看甚麼,所以幾忙也要有這種相處時間。」有種幸福,是毋須贏在起跑線上的人生。「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準備讓子女應付世界、競爭的地方。子女需要的,是一個『成人禮』歷程,生命中一切挫敗和衝擊,都是養份,比成功經歷重要。」14天旅程,Marco不斷以此提醒自己,與其把子女塑造成十項全能的「人生贏家」,不如原地守候,放手讓他們飛翔。Marco常說要「走在一起」,眼前可愛的一家擠在小小屏幕中隔空對話,也許就是種兌現。時間有限,也可別有用心,全神貫注,這些父母身體力行給的愛,孩子怎可能忘記?



記者:王秋婷攝影:潘志恆(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輯:黃仲兒美術:黃創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519/196172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769

【熱玩Pokemon】「鬧鬼」都冇有怕!訓練員日夜鍛鍊出門捉精靈

1 : GS(14)@2016-07-17 16:01:34

美國三藩市最容易在手遊《Pokemon GO》抓到精靈的地點究竟在哪?《蘋果》記者親身帶你第一手掌握!駐三藩市記者:唐芷瑩《Pokemon GO》魅力沒法擋,有「精靈訓練員」為了捉精靈,不惜擅闖民居、商店等遭到驅趕。但在美國像中央公園和金門公園等這些大型城市綠洲,就不用擔心遭趕。三藩市地標金門公園(Golden Gate Park)日間人頭湧湧,但晚上人跡罕至——因為這座公園發生過多宗命案,讓部份市民深信晚上會「鬧猛鬼」。加上公園晚上照明欠奉,亦需要考慮到人身安全,平時一般人駕車途經也不會久留。不過自從《Pokemon GO》上周推出造成全美瘋潮後,《蘋果》直擊發現不少玩家竟然完全無視主、客觀「風險」,晚上成群出現在公園各處;有玩家為捕捉小精靈,甚至單獨勇闖這個幽森之地!至於金門公園內究竟哪裏是捕捉精靈的「聖地」?記者特地為你實測!不過在此前,溫馨提醒各位要以安全至上,小心駕駛,切勿單獨走到漆黑及偏僻的地點,以免發生危險或讓歹徒有機可乘。金門公園內道路如迷宮曲折迷離,有不少樹林和湖泊,白天時就已足以令遊戲增添幾分歷險感,不少平日練跑的網民均指園內「玩《Pokemon GO》的人已多過跑手」,還有人說「昔日的跑步夥伴都變了玩家」,正因為這裏的精靈和可以領取精靈球等物資的「補給站」(PokeStop),數量比起市內其他地方都格外多。到了晚上,在公園玩就更有另一番趣味,記者晚上10時多抵達,於玩家駕車引路下抓精靈。甫進公園已看到不少人踩着單車或駕私家車慢駛,只見司機們個個緊盯着手機屏幕,遇上精靈就把車停在路旁出手;記者亦看到路上不時出現三數個結伴而來的「小智」,有人甚至走路不看路,隻身走到沒有圍欄的河邊抓精靈,險象環生。不過記者安坐車上於公園繞一圈,不到半分鐘遇到的精靈和補給站,可謂讓你「拎到手軟」。特別推薦兩個精靈旺盛的地方:笛洋美術館(de Young Museum)正門前的路段;另一個於較隱蔽的補給站小木屋(Pioneer Log Cabin)前。在這兩個地點,都可輕易嘗到被5隻或以上精靈同時包圍的「滋味」。此處有不少高CP值(200以上)的精靈,記者分別遇到皮皮和伊貝等。不過,當地人說這裏的史托湖(Stow Lake)流傳一個著名的百年鬼故:據說有個女人於湖邊休息時,嬰兒車掉進湖裏,她為救子,也跳進湖裏被淹死,「此後夜闖這一帶的人,都會遇到一個女人問她的嬰兒在哪」。刺激歸刺激,園內入夜後的確非常漆黑,路面不平,部份《Pokemon GO》補給站的真實地點,在晚上異常陰森;公園巡邏車入夜後會周圍查問慢駛的車輛。再次奉勸玩家一句:注意安全!切勿邊駕車邊玩遊戲,也千萬別單獨摸黑走到暗處,讓歹徒有機可乘。若需停在路旁最好亮起「死火燈」,以免未捉到精靈,先被警員捉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717/1969863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054

全城捉精靈失序《抬起你的頭來》警惕低頭訓練員

1 : GS(14)@2016-08-04 04:06:23

手機遊戲Pokémon Go上周登陸香港後,即全城瘋狂,街上湧現大班低頭族,望着手機捕捉小精靈。為了捉齊一百多隻,有人請假;有人漏夜勇闖公園;有人無懼自身安危,在八號風球下仍冒死上街。玩遊戲本身沒大問題,但過份沉迷則隨時樂極生悲。近日便有人因玩此戲而跟人爭執,留下「第一滴血」。有見及此,《蘋果動搞作》今次改編楊千嬅的《抬起我的頭來》,寫成這首《抬起你的頭來》,警惕大家別過份沉迷遊戲,而忽視了其他更重要的事物。《抬起你的頭來》(原作:《抬起我的頭來》)主唱:鯉魚嬅填詞:啟暴林為個波仆倒過   平路也叉錯轉彎不靠眼望靠耳朵每兩秒鐘拎起手機猛禁掣去拎啲波你搭親叮叮爭位坐欺壓阿公阿婆晚晚踢館當一哥冷落靚女經過為刷等不肯瞓捱壞到失禁如像生死關頭而含恨愛上課金餐餐吔蕉卻沒拚勁搵真銀你拍低死魚初吻濕晒身瘀到暈唔停紅綠燈車親你有醫院瞓成街喪屍去打擂台由朝到黑也不回來暈低叫車要搵人抬玩到女友也不想愛抬起你低過的頭來從此放鬆變得自在停止課金買包熱浪 用來待你所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803/197208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3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