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富士康12個“次集團”,還有哪些“小金雞”等待分拆?

2015年,富士康總裁郭臺銘在鴻海精密的股東大會上表示,正考慮未來3到5年內分拆子公司逐步上市。
按照他的規劃,未來鴻海的組織架構將不再以並購擴張為主,而是針對成熟的產品、產業或事業體,進行分家、分權、分立後,讓每個次集團均能健康成長,而不用受到鴻海低本益比的影響。在每一個次集團中,都將誕生一位總裁。同時,財務、專利等部分仍將由集團母公司控制。
三年後,他兌現了自己在股東大會上的承諾。
作為近三年來最大的新股,完成IPO募資的富士康(股票簡稱:工業富聯601138.SH)將於今天上午9點半正式在A股亮相。發行後總股本達196.95億股,發行價格為13.77元/股,按2017年每股收益0.8057元計算,其首發市盈率為17.09倍。算上富士康股份以及鴻海精密,鴻海系已經至少10家公司掛牌上市。

“富士康將全力推動智能制造,盡力在中國先進實體經濟中擔任推動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領頭羊。”郭臺銘在兩天前的富士康30周年高峰論壇上如是說。
從“航空母艦”變成“航空戰鬥群”
在監管層表態引入獨角獸公司、新經濟企業的背景下,工業富聯走出了中國資本市場史上最快IPO之路。

不過,盡管初次在A股亮相,富士康背後的制造帝國在資本市場已經星羅密布。依托代工業務的母體,通過對旗下數百家公司不斷分拆合並,鴻海系已有10余家子公司登陸資本市場,也嘗到了資本市場的甜頭。算上富士康股份以及鴻海精密,鴻海系已經至少10家公司掛牌上市。據不完全統計,鴻海系已至少有7家公司在臺灣交易所上市。
接近富士康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過去兩年間,鴻海已成功地分拆出多項業務,此外大陸的投資項目逐年增多,新材料、大數據以及電商商貿領域的公司也都將有可能成為被孵化的“小金雞”實現單獨上市。
時間回到2013年,鴻海宣正式布分拆業務結構重整的決議,並計劃減少對蘋果公司產品代工的依賴,以此幫助鴻海走出營收放緩的困境。
郭臺銘希望以這種方式使集團從“航空母艦”變成“航空戰鬥群”,進行海陸空聯合作戰。在分拆中,原來的事業群升級為12個次集團並獨立出一些子公司分別在中國臺灣、中國香港、中國大陸、美國進行上市,數量可達100家。
上述富士康人士對記者表示,早在幾年前,郭臺銘就曾表示將通過分拆上市的方式,將鴻海富士康向控股公司的方向發展,並且在2011年的股東會中,強調將讓集團中“天上飛的、水上漂的、地下鉆的”都分別推上臺面,除了展現各自價值外,也可以進一步達到產業的高度整合。
但蘋果的好生意沒有加快巨頭轉型的腳步,這直接造成了2013年的股價重挫,鴻海的股價大跌64.39%。
在一次長達八小時的股東大會上,郭臺銘鞠躬向股東道歉,並宣布分拆業務結構重整的決議,減少對蘋果公司產品制造的依賴,重點放在開發新技術、知識產權和電子商務上。郭臺銘稱,鴻海計劃在三年後將整個企業分割為一些獨立的子公司,並希望以此實現收入的增長。
按照郭臺銘的規劃,未來鴻海的組織架構將不再以並購擴張為主,而是針對成熟的產品、產業或事業體,進行分家、分權、分立後,讓每個次集團均能健康成長,而不用受到鴻海低本益比的影響。在每一個次集團中,都將誕生一位總裁。同時,財務、專利等部分仍將由集團母公司控制。
而在鴻海的分拆計劃中,事業群升級為次集團,各事業群的最高領導者的最高職務也從集團副總裁上升為總裁,這也就意味著各次集團領導人將擁有更大的獨立決策權,郭臺銘的影響將被弱化。
業內人士分析,鴻海年營收超過千億美元,體量過於龐大,“航空母艦”式的集中管理缺乏效率,“航空戰鬥群”的分散管理則更具針對性,也能夠激發各次集團的積極性,提高集團整體銷售額。而一家外資證券公司的分析師更是直接指出,郭臺銘可能已經開始為自己引退後布陣,考慮逐步實現向集體領導體制的轉變。
確實,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工廠成長為年營收達4兆新臺幣的國際代工巨頭,鴻海成立40年來取得的成績離不開郭臺銘的“家長式”管理,業內人士評價稱,分拆也許是鴻海在成為“巨無霸”後最好的轉身方式。
12次集團背後的上市猜想
對於鴻海,大部分人對它的了解就是在內地擁有百萬員工的“富士康科技集團”,事實上,“富士康科技集團”是鴻海在大陸投資產業的籠統概念,它不是單獨法人,也沒有進行工商註冊。鴻海精密最重要的商標就是FOXCONN,後來在大陸設廠的時候,被譯作“富士康”。2008年開始,鴻海在大陸投資所有業務的控制權主要通過註冊在香港的子公司控制,這些公司包括China Galaxy(中堅公司)、Foxconn (Far East)、Fair Pacific等等。
第一財經記者整理了富士康背後所擁有的業務部門,也許從具體的業務可以窺見下一個等待上市的“小金雞”將會是哪家。

它們分別是:
A次集團(零屏/一屏、手機軟硬整合)
主要從事手機、穿戴式裝置、自動化設備、工業機器人、伺服馬達、精密刀具、觸控系統、觸控元件、觸控感測玻璃、光學鍍膜玻璃、3D成型玻璃等經營,擁有先進的手機研發制造技術、無線芯片的封裝和測試技術,以及極強的快速爬坡能力、穩定的品質和準時的交貨速度,服務於全球一流客戶,是位居世界前列的移動通訊產品制造商。
主要單位包括CAA(IDPBG、IPEBG、iMEBG、ST產品處、自動化設備、自動化機器人)和ACKN(ACKN1夏普富可視、ACKN2諾基亞等)
上市公司:富智康集團有限公司、訊芯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基地分布:亞洲、美洲各地舍友研發和制造基地,中國大陸主要基地分布在鄭州、深圳、太原、廊坊等地。
主要客戶:蘋果、華為、小米
B次集團(二屏/智能家居)
主要從事時尚平板電腦、便攜式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電子書閱讀器的研發和制造,在移動裝置、記憶裝置、芯片設計、雲端軟件四大領域,追求用戶全新體驗;依托強大的研發和制造實力,透過垂直整合,致力提升自己在產業鏈兩端的價值,開創自主研發和二屏事業發展新時代。
主要單位包括BCA(平板垂直整合)
基地分布:在亞洲、美洲均設有研發和制造基地,中國大陸主要基地分布在成都、深圳、煙臺、昆山、長沙和杭州等地。
主要客戶:萬科、碧桂園
C次集團(模具智能制造和零組件平臺)
C次集團主要從事精密模具、3C產品機構件、光通產品、玻璃面板、鏡頭模組、汽車零組件等研發及生產。C次集團的主體前身是SHZBG 事業群(鴻超準產品事業群),是全球模具行業引領者、世界精密制造掌舵者、化學材料檢測世界領航者,是富士康旗下核心研發單位,與全球知名廠商合作,目前致力於工業互聯網的模具智能制造和零組件平臺建設。
基地分布:在亞洲、美洲各地舍友研發和制造基地。中國大陸主要基地分布在深圳、成都、昆山、晉城等。
主要客戶:蘋果、寶馬
D次集團(三四屏和大數據工業互聯網)
2013年7月1日由原CMMSG和PCEBG整合成New PCEBG,主要從事個人電腦及零組件、工業電腦、顯示器、打印機、墨水盒及熱傳材料等產品的研發與制造,同時涉足智慧科技服務、綠色售後、商貿拓展、投資等領域。未來將著力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建設。
主要單位為New PCEBG(企業資訊系統產品)事業群,以工業互聯網為主軸的硬軟整合事業群。
上市公司:樺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雲智匯科技服務有限公司
基地分布:在亞洲、歐洲、美洲和大洋洲都設有研發和生產基地。中國大陸主要基地分布在武漢、重慶、深圳、昆山和鄭州等地。
主要客戶:惠普、戴爾、聯想
E次集團(五六七八屏、環保產業和進化型機器人)
主要從事筆記本電腦、液晶電視、遊戲機、手機、光驅、投影機、散熱器、LED、光學鏡頭模組、光學元件 、印刷電路板、新型介面材料、模具等由零組件到整機的垂直整合經營,以及廢水、廢氣、廢棄物環保處理的設計運營,室內空氣凈化產品、水凈化產品、可再生環保塑料制品等生產銷售。技術涉及到沖壓、成型、烤漆、電鍍、金鹽、PCB制造、SMT、檢測、裝配、熱傳、機光電整合、環保科技等領域。
主要單位包括原CCPBG,主要有電視生態系統產品群,顯示屏整合生態系統產品群、娛樂技術拓展產業群、熱能材料產品群、電子制造服務產品群、環保科技開發產品群以及進化型機器人產品群
基地分布:在亞洲、歐洲、美洲都設有研發和生產基地。中國大陸主要分布在煙臺、佛山、昆山、貴陽、南寧等地
主要客戶:索尼、任天堂
FG次集團(三網二雲以及5G)
全球通訊網絡暨雲運算產品制造領導者,主要從事交換機、路由器、光通訊、移動基站、機頂盒、寬頻路由器、無線產品、服務器、存儲器等網通及雲運算產品研發與生產。擁有客制化貨櫃式數據中心、影音平臺、智能家庭、物聯網等解決方案。另面向市場提供4G電信服務,致力為消費者提供八大智能生活。
主要單位包括CNSBG和CESBG。FG雲網科技服務次集團包括兩大事業群:CNSBG通訊網絡產品事業群和CESBG雲端計算產品事業群,是富士康科技集團旗下的主力事業群之一,全球最大的網絡通訊產品制造公司、全球通訊網絡暨雲運算產品制造領導者。FG次集團將發展雲網工程技術服務核心能力及工業互聯網,結合“雲移物大智網+機器人”的發展趨勢,為移動網絡、 數據中心網絡、智能電網、物聯網等運營商,提供完整的產品解決方案。因應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發展與市場需求,斥資建立5G研究所,積極引進海內外高層次專業人才,規劃於深圳建置專業團隊,投入5G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建立下一代網絡通信核心技術與應用。
上市公司:亞太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建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臺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地分布:在亞洲、歐洲、美洲都設有研發和生產基地。中國大陸主要分布在深圳、南寧、天津、上海、重慶、杭州、貴陽、東莞等地
主要客戶:華為、思科、惠普、亞馬遜、英偉達
H次集團(電子商務、研發與智造以及8K生態)
主要是智能家居產品的創新研發和智造,並搭載創新數位內容、大數據和AI等技術為每個家庭打造智能家居生活。創新家庭服務事業群是集商貿和科技服務與一體的全觸點、全場景和全流程平臺,旗下擁有富連網、飛虎樂購等自有電商平臺;生態整合服務事業群主要從事智能家居產品研發和制造,創新應用AI、IOT與雲技術構建智能家居產品生態;創新數位內容事業群主要從事教育生活、娛樂生活、家庭社交生活、財產交易和采購生活等方面的影視和平面數位內容創造,推動8K+5G生態應用體驗,構建優質的資源共享平臺。
主要單位包括IFSBG創新家庭服務事業群、EISBG生態整合服務事業群、IDCBG創新數位內容事業群
基地分布:中國大陸研發基地主要在深圳、衡陽、南京等地
主要客戶:亞馬遜
J次集團(周邊服務業次集團)
主要是為各次集團/事業群提供綜合服務的單位,職能非常廣泛,歸納起來主要包含四個方面:提供專業服務;公共政策的制訂、推動及稽核;提供後勤、保障業務的整合服務;存在共性的外聯業務的整合與應對。
此外還擁有JUSDA準時達國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提供從原材料端到消費者端的供應鏈協同管理。目前在全球擁有155個據點,60個倉儲配送中心,200萬平米的倉儲場地,110個海外跨境轉撥運營中心,1000多條國際海陸空鐵運線路。
網點分布:歐洲、北美洲和日本、韓國、印度、越南等地
K次集團(大小眼球次集團)
2013年1月創立,2010年3月和奇美電子、統寶光電正式合並,更名為奇美電子,2013年1月1日正式更名為群創廣電。產品橫跨各式TFT LCD液晶面板模塊與終端液晶顯示器,主要包括電視用面板、桌上型監視器與筆記本電腦用面板、中小尺寸面板、桌上型監視器、液晶電視等,供應全球尖端信息與消費電子客戶,是世界TFT-LCD(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領導廠商。
基地分布:在亞洲、歐洲設有研發和生產基地,中國大陸主要分布在寧波、佛山、南京、上海和深圳。
主要客戶:LG樂金、華為、聯想
L次集團(零組件八勇士產業聯盟)
2013年8月由原NWInG更名而來。主要從事電腦、通訊、消費型電子等3C產品,以及廣電機整合連接器研發制造。
主要單位包括鴻騰精密科技,FIT事業群是全球計算機連接系統的主導者,長期引領系統連接行業,連續10多年雄據全球計算機及信息產品連接器制造商第一名。2017年7月FIT已成功上市。
還有臻鼎科技,主要生產軟性印刷電路板(FPC)、高密度連接板(HDI)、硬式印刷電路板(R-PCB)及IC載板,廣泛應用於電腦、通訊、消費性電子等3C電子產品,是位居全球前列的印刷電路板專業制造商。
以及正一特殊材料,正一以膠黏材料研發為核心技術,提供顧客全套“無人化”膠黏制程設備、“智能型”數據分析及解決方案之“科技服務業”。
基地分布:FIT中國大陸廠區主要分布在昆山、淮安、鄭州、重慶、江西、深圳、北京、山東。臻鼎科技在亞洲、美洲設有研發和制造基地,中國大陸主要基地分布在深圳、秦皇島、淮安、營口等。
主要客戶:FIT事業群深耕連接器產業,連接八屏一網一雲,為Apple、lntel、 IBM 、Dell、 HP、 Microsoft、三星、華為等知名品牌提供光機電整合連接器、精密線纜及線纜組裝產品。
M次集團(樂活養生健康事業次集團)
主要單位為永齡生技股份有限公司。永齡生技追求將健康產業結合醫療與科技,集結了來自生命科學、醫療保健、信息網通等領域的專業人才,致力於探索預防醫學、應用最佳的科技發展並提供完備的智能健康管理、智能醫療照護與食品安全解決方案,積極追求樂活、養生、健康的永續事業。服務範圍主要有:新世代健康管理中心、永齡養生假期、無線移動生理信號監測系統、智能醫療管理解決方案、食品安全檢測等。
基地分布:目前主要在臺灣
S集團(半導體零組件以及集團半導體八勇士)
成立與2017年,主要產品包括8KTV SOC、IOT傳感器和SSD控制芯片。主要技術服務包括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和封測等領域。
主要單位包括虹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晶兆創新股份有限公司、富泰康電子研發(煙臺)有限公司
基地分布:中國大陸、日本均設有研發和生產基地,中國大陸主要基地分布在深圳和煙臺
主要客戶:NXP、華為、瑞薩
在這些業務中,除了工業互聯網外,新材料和芯片業務也受到了外界的重點關註。郭臺銘曾經表示,鴻海碳納米管應用領域包括所有觸摸屏產品,公司在這方面已取得2000項專利,在NB觸控領域,2013年年底前將有新產品大量上市,不僅已有營收貢獻,到年底還可獲利。郭臺銘因此極為看好這一業務,認為未來還可以繼續分拆出5~10家上市公司。
鴻海方面此前對本報記者表示,這一些(分拆的公司)鴻海都持有一定的比例,對鴻海來講,一個航空母艦帶領一群戰鬥艦,規劃的這些,三五年後一定會有收成。
看恒生電子官曉嵐如何解構金融AI的虛與實
今年5月,在美國加州的梅肯研究院全球會議上,全球著名金融機構高盛集團總裁大衛·所羅門曾透露,高盛的做市交易員已從高峰時的500人,銳減至今年的3人,剩下497人的工作則是被冷酷的機器人替代。這一發言隨後被東西方財經媒體廣泛報道,而報道的核心大多離不開AI(人工智能)攻占金融業,取代人力已是大勢所趨,讓失業自嘲一度成為金融圈的社交話題。
實自2016年AlphaGo完虐世界頂尖圍棋高手,AI就被冠以當代最具革命性的技術,獲得前所未有的關註,成為資本逐鹿的新風口。來自國際權威研究機構CB Insights數據顯示,2017年AI領域的投融資總額達到152億美元,相比2016年增長141%。其中,中國吸引了73億美元的投資,而上一年這一數字還只有不到兩位數。
此背景下,國內的金融AI自然順勢而生,也讓創新一度停頓的國內金融業似乎看到了新的出口,各大機構爭相試水AI。以券業為例,2017年以來,AI成為新的營銷熱詞,過往浸淫於傭金戰的各大券商紛紛推出智能投顧APP,高喊用AI對客戶畫像、對投資標的穿透分析,類似的概念還有智能服務、智能投研,同樣方興未艾。
追逐新技術無可厚非,但金融AI新技術到底有多大含金量?什麽樣的AI產品真正稱得上人工智能?而這些產品又如何能為金融賦能,帶來風險可控的超額收益?這些都是浮華概念之外需要回答的問題。帶著這些問題,第一財經記者近日專訪了金融技術公司——恒生電子(600570.SH)的執行總裁官曉嵐。
日前,恒生電子剛剛發布了4款金融AI產品。而自2017年發布人工智能戰略以來,這家金融技術公司已累計推出12款類似產品。作為公司元老級人物,官曉嵐目前主要負責恒生電子在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等創新領域的業務拓展。
AI做的還是人能做的
記者:對比國外來看,國內金融AI發展到了一個怎樣的階段?
官曉嵐:人工智能大家的差異沒有那麽大,各大公司都還沒有提供很好的東西(產品)。我們現在也是在迎難而上,上的過程中去理解技術,遇到問題再拼命優化,不斷解決,這個過程和遊戲經驗值一樣,是不停積累的。我們現在做的就是數據的積累、問題的積累優化。
記者:諸如高盛這樣技術替代人工,國內金融機構現在有可能實現麽?
官曉嵐:人工智能在金融行業應用並不太容易,短期內肯定做不到。但作為他們(金融機構)助手還是可以的,我認為越早使用越好,產生習慣後,技術才能幫助到你。技術也是在不斷進步,今天的曉鯨(智能投資機器人)和我們元月2號推出時差距很大,現在對股票市場有基本的概念,能夠回答投資者各種不同的問題,我們能保證的是,讓它每一天比前一天聰明一些。
記者:那高盛是怎麽做到的?
官曉嵐:高盛在的美國市場與國內也不同,已經不再是一個散戶市場,所以要在美國市場賺錢,不管外匯、股票都是依靠工具的。這些資產公司用人工智能技術用的非常早,只是原來大家並沒有特別提出來轉過來的錢靠的是什麽,比如說文藝複興(美國對沖基金)一上來就是用技術賺錢,這個技術里面用了很多人工智能的東西,類似這樣的,在人工智能是有特別大突破的,目前國內很少。
記者:也就是說AI目前在金融領域並不能替代人工?
官曉嵐:其實人工智能做的還是“人能做的事”,還是不能取代人,而是增強的工作,這也是現在最合適的方式。人工智能的三要素是:算法、算例和數據,缺一不可。關於算法,科學家已經做了很多東西,再提新的算法太難;算例是靠計算機;而數據,是需要海量的來支撐,以前是沒有數據積累,來提供學習進步的過程。現在有了互聯網,數據變大之後,基礎比較理想了,人工智能才能學習起來,一天比一天聰明,技術的效果才能慢慢顯現。有了足夠多的數據場景,技術才能變成產品,應用於不同的金融場景。
記者:現在市面是有很多的智能投顧機器,它們做的能取代分析師麽?
官曉嵐:現在智能投顧做的很多工作是輔助投顧,把投顧做的很多東重複性的勞動,交給機器。在人工智能之前的自動化就能夠做到一些,但它不能考慮外部影響,現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這個對投顧是有很大幫助,但嚴格來說,人做不了的讓它來做就不行了,因為取代分析師就意味著要比分析師更聰明,目前不可能。
記者:但AlphaGo打敗了李世石、柯潔以後,大家都很期待一個顛覆性的產品。那在金融上,人工智能的應用最大難度是什麽?
官曉嵐:這個案例啟示還是比較特殊,因為它需要輸入的變化數據還是有限的。但金融不同,變化太多,難度主要就是數據的不確定性。金融是“所有人都受我影響”,實時波動是會有反應的,和不同的場景直接相關的,一個動作下去所有人都被你影響,另一個人(動作)下去又影響,比圍棋複雜的多,圍棋總體而言還是科學系的,分析的清楚,但金融你分析了5000個維度,又可能增加到了5001個。
現在金融市場可能能做的就是比如,巴菲特說過的“別人一天讀500頁的研報,我一天讀1000頁”,但機器人一秒可以讀1000頁,這種情況下不僅能提高效率,還可以反應及時。所以,人工智能沒有那麽神,但也沒大家質疑的那麽差,用好了還是挺好。
工具時代
記者:所以現在的人工智能產品還是難以給金融機構帶來超額的收益?
官曉嵐:至少是做不到像高盛那樣取代了600個交易員(註:最頂峰時600),肯定做不到,要找到一套算法能這麽賺錢很難,如果都能讓別人都賺錢了那幹嘛不自己賺呢?
記者:現在資管新規出來了,人工智能會扮演的角色?
官曉嵐:4月27日資管新規正式落地,我們也討論了很多,新規最重要的就是打破了剛兌,打破剛兌的好處就是工具終於有用了。這個對我們來說很重要。我們做了這麽多年,過去工具的應用總體來講還是流行性的,賣不出錢。
但未來3—5年監管形勢的明確,工具時代我認為是可以到來的,我們做的這些技術可能真的可以給金融賦能,也就真的能讓每個投資者、一個櫃員、一個投顧可以做到千人千面。現在還很不容易做,但最大的基礎在於它可以獲得更多的數據,這個已經有了。
以後能做的,打個比方,下個月某個公司債到期了,現在要進行定價,打3折賣給你你敢買麽,未必。但現在有一個工具評估下來是1.5折,那對方跟你說1折,你就可以買。這已經不是簡單的流程優化了,這個結果來自於海量數據,各種因子,來自於你的試算以及一系列基於公開信息的分析判斷。
記者:但資管新規也把智能投顧這類產品的監管提了出來,是否說明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應運還是有很大的風險?
官曉嵐:確實可能會有,但現在的應用輔助人的決策還好,因為人有直覺。高度自動化的就說不準了,高度自動化如果沒有碰到過一個條件,偏偏又不能理解你的邏輯關系,可能這種還是算法引起的問題,比如熔斷,所以機器人沒有想過還有一個熔斷的情況,可能就會傻眼出昏招。這也是我們說為什麽現在的人工智能是做助手而不是取代人。
所以我們在推進技術的過程中也還是用最保守的方式來做,會給很多的閾值,比如買股票不能超過超過1%或者5%,躍進就停止工作,不能闖禍。風險檢查項也會相應設置更多,慢一點也是為了把風控做好。
記者:現在的趨勢是金融機構都對人工智能熱情不減,就像過去券商都在搞低傭金策略,這樣是否還是會出現同質化問題?大家最後拼什麽能做出差異,突出重圍呢?
官曉嵐:我們做的不大可能有同質化,因為學的數據是不一樣的,各家差異很大,你給的策略和他給的策略也不會一模一樣。但也不排除有人就用一套東西來打價格戰,特別便宜的賣出去,機器也不學習,只是簡單測評。真正應該做的是根據積累的數據不停地優化自己的內容,通過這種方式技術上提升,還是有很大的差異。
人也很重要,頂尖的人才年薪是百萬級的,很貴,需要很大投入,恒生研究院現在就是在不斷“搶人”。今年我們在人工智能上整體就是加大投入,去年5000萬,今年翻一倍。
快意節能 意馬國際絕地重生 解構股壇兩大高手財技
1 :
GS(14)@2010-08-01 23:51:142010-7-21 EW
李寧入股快意節能(8032),梁伯韜夥鍾楚義拯救意馬(0585),是今年上半年財經市場兩宗矚目的收購,前者藉李寧招牌,刺激股價節節上揚,後者將瀕臨破產的意馬起死回生,市值翻了幾番,兩項收購均展現財技高手教人歎為觀止的技巧。
兩家公司幕後的財技高手,均有能力將公司點鐵成金,他們的高超財務技巧背後更重要是有一套永不言敗的理念。
快橋王李華倫
意節能原稱大中華科技,有「股壇壞老爺」之稱的禹銘(已易名為新工,編號0666)前主席馮永祥及董事總經理馮耀輝,兩人於○九年入股,轉營環保業務;今年引入李寧成為大股東,股價三個月內上升達四倍,升幅之急及高,教市場人士嘖嘖稱奇。
整項收購背後的軍師是馮耀輝的徒弟李華倫,李現任新工主席,過去十年來,策劃過多宗買賣,包括力阻當時任太平洋興業(已易名為新時代,編號0166)主席的蔣麗莉出售公司股權、以一仙狙擊中巴(0026),以及藉清盤繞過法規達到私有化南太電子(已私化及除牌)目的。李華倫予人印象是深懂在證券法則上鑽空子,遊走於法規之間,雖離經叛道,卻又合乎法規要求,出奇制勝,教對手徒呼奈何。
何事皆可能
橋固然重要,但單單靠橋並不足夠,談到他的財技,李華倫不以為然,反而更重視背後的信念:「最重要有永不放棄,堅持到底的精神。」Everything is possible(任何事也有可能),是他工作的精神指導:「行內許多人也有挺多的計謀或想法,偏偏他們沒有堅持,稍為碰壁就言退;我就不一樣,度橋遇到阻撓,我會嘗試衝過去。」「做事千萬別因有人話唔得就算數,不要人云亦云,難道別人話兩句就氣餒?我不會認同,更絕對不會因為別人說唔得就放棄。你要去諗,要分析,要去突破。」確實,當年為南太電子進行私有化,因未獲足夠票數支持而被否決,換了別人,早就放棄,或等一年後再捲土重來(證監會守則規定私有化失敗後,一年內不可以進行)。然而,要等一年實在太長久,李華倫沒有因此而束手待斃,反之不斷鑽營,終被他想到自動清盤這一妙着(清盤所需支持票數較私有化為低),雖然外界批評,卻完全合法,監管機構亦無可奈何。
財技如獨孤九劍
由於長期與證監機構交手,對於交易所的條例法規,李華倫可說滾瓜爛熟,但他認為太熟不一定是好事:「你太熟悉規條,就容易被規條影響判斷,容易有偏差。我深信在熟悉規條後,你要放棄固有概念,然後才可以在規條中鑽,找出當中的問題。」金庸武俠小說中,《笑傲江湖》內的絕世劍術獨孤九劍破盡天下武功,其精粹就是學懂獨孤九劍後,再將超卓的劍招渾忘得一乾二淨,你才可以發揮出超凡入聖的劍術,以無招勝有招,將劍術發揮得淋漓盡致。想不到財技高手的訣要,跟獨孤九劍有異曲同工之妙。
他深深慶幸自己跟了一位好師傅馮耀輝,減少碰釘子的機會:「我一加入新鴻基證券,馮生已經獨當一面,跟了位好師傅,給我很多啟發。而且,當年隨馮生出出入入,那些大人物見過我,知道我是誰,對自己後來工作也有莫大幫助。」
快意節能三部曲
在財經市場打滾多年,經歷大大小小戰役,要數到最滿意一仗,李華倫想也不想,首選快意節能:「快意節能好像拍電影三部曲,首集由馮生從前大中華科技大股東手上買下來,續集是將節能項目注入,第三集引李寧入股,往後股價即接連上揚。可以說愈拍愈勁,一集比一集精采。」過程中碰過不少困難,收購時停牌整整一個月,當中的樽頸是被質問為何快意股價在兩毫二,李寧的作價卻是七仙三,差距實在太大,表面看好像佔了便宜。監管機構一定會問:「點解價錢咁平,點解要作價七仙三?」「說實在,李寧願意入股,以他的名氣、人脈及在商界的成就,他本身就是一件寶貴的資產,為公司帶來價值,所以作價較低我們也可接受。經過一輪解畫,最終落實以一角二作價收購。」談到這宗交易,李華倫愈說愈起勁:「整項交易最難能可貴的是於買賣完成後,確實為股東創富,股價拾級而上,並不是那些炒股,升了幾倍後就突然散下來。事實上,快意節能原大股東沒有沽貨,所有新發股份也落在李寧手上,街貨不會因而驟增,股價因而可以穩定下來。」財技高手也有挫折之時,○二年一仙收購中巴,雖然失敗而回,卻迫使大股東顏氏家族大派高息,收購縱未完功,已為股東帶來可觀的股息。想起那一場戰役,李華倫仍有遺憾:「當年有中間人找我,說可以解決,但我們自視過高,也不希望靠別人,所以一口拒絕。事後回想,我們也確實太自我,其實試試由他作中間人也無妨。」要數土炮財技猛人,絕對少不了「紅籌之父」梁伯韜一份。
現身兼意馬國際(0585)主席及私募基金CVC大中華區主席的梁伯韜,玩得最爐火純青的財技,莫過於炮製一個又一個「概念」,讓股民如癡如醉,炒個不易樂乎。他最新的代表作,非意馬莫屬。
今年二月,梁伯韜夥拍資本策略(497)主席鍾楚義,從「上海姑爺」羅康瑞及「股壇高手」洪錦標手上,接過陷入財困的意馬爛攤子。二人以總成本約三億二千萬,分別認購意馬的新股和認股權,悉數行使後合共取得五成九擴大後股本,每股平均成本僅需七點三四仙。
意馬變「癲馬」
與此同時,梁伯韜要求意馬將現有股份「十合一」,再按「一供四」比例供股,供股價較當時股價大幅折讓九成,集資一億零八百萬元。散戶若果在意馬復牌後追入,供股後的平均總成本高達三角二點六仙,足足貴梁伯韜三倍有多!
梁鍾兩大財技高手入股,刺激意馬復牌後猶如脫韁「癲馬」急升,皆因散戶憧憬二人必有後着。梁伯韜果然不負眾望,概念一個緊接一個,首先大談當炒的「三網融合」和「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將意馬包裝準備發展大中華動畫市場食「大茶飯」;繼而暗示長實(001)主席李嘉誠或會入股。
其後他以CVC主席身份,出席新鴻基公司(086)記者會時,突然「自爆」已加入中信泰富(267)前主席榮智健的私人投資旗艦隆源企業,出任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市場即時憧憬榮智健借殼意馬東山再起。
三大概念
勁賺百億
「國策概念」、「李嘉誠入股概念」和「榮智健借殼概念」為意馬火上加油,除權後股價短短四日炒高六倍。按完成重組後發行的總股數計算,意馬的市值一度高達一百七十八億。散戶固然炒得瘋狂,梁伯韜和鍾楚義更是賺個盤滿缽滿,以二人最終持有的股數和入股成本計算,兩個月內帳面狂賺過百億,回報超過三十倍!
善玩概念的梁伯韜深明熱潮一退,意馬股價隨時打回原形。對於意馬股價暴升,他說:「這些不過是紙上富貴!」既然是帳面富貴,套現落袋方才實際。梁鍾二人趁供股上板前貨源歸邊,以每股四角大手減持約一成八股份,套現約四億,閃電收回成本封了蝕本門,同時仍然掌握意馬的控股權,可說立於不敗之地。
高追的散戶目送意馬股價拾級而下,走避不及者紛紛被蟹綁。
紅籌概念煞食
老一輩股民不會忘記令梁伯韜聲名鵲起的「紅籌股熱」。八十年代末梁跟前戰友杜煇廉創辦百富勤,得到一班大孖沙鼎力支持,包括李嘉誠、榮智健、合和(0054)主席胡應湘和已故「股壇大俠」香植球。這些超級富豪人脈,成為梁伯韜日後最重要的資產。
在九三年到九四年初,以及九六年初到九七年十月,百富勤先後兩次炮製紅籌熱潮。梁伯韜趁投資者憧憬內地經濟高增長,回歸後紅籌股可獲母公司注資,分別推出「中國概念」、「買殼概念」、「分拆概念」、「注資概念」和「省市窗口概念」,每次都掀起一片熱炒狂潮,招招見利。
在梁伯韜的包裝下,百富勤成功保薦多隻紅籌股,包括中信泰富、粵海投資(0270)、越秀投資(0123)、香港中旅(0308)、北京控股(0392)和上海實業(0363)等。百富勤一度成為日本以外亞太區最大的投資銀行,梁伯韜亦變成名噪一時的「紅籌之父」。
轉戰細價股
做慣大「刁」的梁伯韜去年加盟全球五大私募基金之一CVC後,先後與多隻細價股扯上關係,包括鴻興(450)、自然美(157)、奧思(1161)及新鴻基公司等。今年上半年港股「炒股唔炒市」,擁有當炒概念的細價股被輪流炒起,「梁伯韜入股」亦成為細價股的熱炒概念。若然把握到上車落車的時機,回報遠較藍籌國企股和味。可見梁伯韜「概念之王」當之無愧!
梁伯韜財技史
2010年 入股財困的意馬國際。借「國策概念」、「李嘉誠入股概念」和「榮智健借殼概念」大幅炒起,高峰時兩個月帳面勁賺過百億。
2009年 加盟私募基金CVC後,與多隻細價股扯上關係,包括鴻興(450)和奧思(1161)等,股價一度被大幅炒高。
2000-2002 時任花旗環球金融亞洲區主席兼董事總經理,先後借科網概念和生科概念,成功保薦Tom集團(2383)和長江生命科技(775)上市。
1996-1997 97年市場熱炒回歸概念,由梁伯韜保薦的北控(392)錄得1276倍超額認購,凍結資金逾2,000億,刷新多項新股記錄。
1993-1994 梁伯韜看好改革開放後的內地資本市場,帶領百富勤成為首家進駐上海的外資投行。第一單「刁」是保薦上海石化(338)。
投資導航:解構財務報表防踩地雷 認清四大陷阱可自保
1 :
GS(14)@2012-03-25 13:39:30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6187492

博士蛙、 361度亮紅燈
財務報表資料繁多,其中經營活動現金流向,可反映公司業務健康狀況,是否有資金壓力,倘現金流大幅下降,甚至由正數變負數,意味公司財務風險上升,是一個較容易發現的危險訊號,必須提防。前周因核數師劈炮、懷疑賬目出現問題而停牌的博士蛙( 1698),其 2011年中期業績,經營活動現金,由 2010年同期的 1810萬元(人民幣.下同)淨流入,變成 9.24億元淨流出,公司當時解釋,現金流變負數,是由於銷售網絡持續擴張、存貨採購量大量增加等因素所致。
至於上周四開市前停牌的大慶乳業( 1007), 2011年中期經營現金流,亦由 2010年同期的淨流入 1.79億元變成淨流出 5599萬元。現金流大走樣,去年在體育用品股中較為普遍, 361度( 1361)去年經營現金流,由前年 1.65億元流入變成 8080萬元流出;匹克( 1968)則由 11.66億元大跌至 3.11億元,兩股業績公佈後至今,股價個多星期分別累瀉 27%及 22%。
應收賬
拖數額大升損營運
中央收緊銀根的影響,於去年業績逐步浮現,企業以高息四圍「撲水」,拖數情況越趨惡化,壞賬風險大增。要判斷公司的財政狀況,可從應收賬數字入手。
熔盛、暢豐應收款飆升
近期公佈的業績中,熔盛重工( 1101)是應收賬飆升最嚴重的企業之一,貿易應收款項由 2010年的 3.28億元(人民幣.下同),飆升 10倍至去年的 36億元。當中,逾期半年或以下佔 69%或 24.8億元,半年以上亦有 7.8億元;應收貿易賬款的周轉日數由 9日增至 45日。熔盛為中國最大型造船民企,而造船屬資本密集型行業,若資金周轉不靈,將對營運構成重大影響。
德銀指出,熔盛未為巨額應收賬作撥備,未來要密切觀察情況會否惡化。鑑於淨負債比率由 2010年的 49%急升至去年的 122%,評級降至沽售,目標價勁劈五成至 1.6港元,潛在跌幅逾兩成。
另外,本周五( 30日)公佈業績的暢豐車橋( 1039)亦值得留意。公司中期業績顯示,貿易及其他應收款項大升 61.6%至 7.67億元,現金水平急跌 77%至 1.2億元,營運資金恐現壓力。暢豐本月中發盈警,預期去年純利大幅下降,主因中型及重型卡車銷量下降,以及應收賬撥備增加,反映不少客戶的欠款或已變成壞賬,前景未許樂觀。
存貨周轉
去貨慢銷售壓力增
內地體育用品股去年以至今年死因,是去貨慢致存貨激增。今年則輪到鞋股面對清貨問題,勢對銷售構成一定壓力。龍頭鞋股百麗( 1880)業績符合預期,但去年業績顯示,期末存貨金額按年升 34.1%至 65.17億元(人民幣.下同),整體存貨周轉日由 152.6日升至 167.6日,鞋類業務的周轉日由 178.6日升至 202日。管理層解釋,去年第四季同店銷售差過預期,導致存貨累積。
盈利水份
純利被谷大勿亂信
公司股價表現,往往由賺錢能力主宰,但部份企業成績表存在不少水份,包括特殊收益、滙兌收益等,令盈利以倍計谷大。倘撇除有關數字,核心盈利隨時由增長變倒退,甚至盈轉虧,投資者查看損益表時,一定要睇清楚,否則吞錯糖衣毒藥,隨時得不償失。
大錳、永嘉實質少賺
以中信大錳( 1091)為例,由於去年買入匯興公司錄得 2.62億元議價收購的特殊收益,全年盈利激增 78.3%,至 4.09億元,倘不計有關收益,盈利實質倒退 36.2%,可謂差天共地。
另外,投資者亦要留意業務的代表性,以永嘉( 3322)去年業績為例,全年賺 2.3億元,對比 2010年的 1.2億元,大幅增長 91.1%,看似風光,但盈利當中,原來包括已終止的經營業務溢利;早在去年中,永嘉已將 Umbro大中華區獨家分銷權出售,故相關生意已非持續經營業務的一部份,倘只計持續經營業務,永嘉去年僅賺 1.1億元,按年大跌 38.4%。永嘉公佈業績後,曾累積跌近 15%,一旦只看表面數據入市,便成手蟹貨。
2 :
skfv(15984)@2012-03-25 16:25:55今時今日想搵隻平穩發展既股票同佢做人世真係好難........
3 :
greatsoup38(830)@2012-03-25 16:41:52買完唔睇又煩,睇完仲煩
4 :
skfv(15984)@2012-03-25 16:44:013樓提及
買完唔睇又煩,睇完仲煩
同意, 幾時先夠壇數一季睇一次呢.......
5 :
greatsoup38(830)@2012-03-25 16:49:214樓提及
3樓提及
買完唔睇又煩,睇完仲煩
同意, 幾時先夠壇數一季睇一次呢.......
1季睇1年,我想神人都唔得掂,一年6,000份你睇得晒,真是神蹟
6 :
skfv(15984)@2012-03-25 16:58:49唔係呀~我意思係一季睇一次自己手上既股票呀~
不過據聞Peter Lynch一日睇幾尺厚既資料, 我諗佢應該睇得晒~~~XD
7 :
greatsoup38(830)@2012-03-25 17:05:366樓提及
唔係呀~我意思係一季睇一次自己手上既股票呀~
不過據聞Peter Lynch一日睇幾尺厚既資料, 我諗佢應該睇得晒~~~XD
幾呎厚唔是好多,一本年報都1、2寸啦
8 :
skfv(15984)@2012-03-25 17:11:17我都係好易心散~反而整皮整成日都唔會悶~~~
9 :
greatsoup38(830)@2012-03-25 17:13:218樓提及
我都係好易心散~反而整皮整成日都唔會悶~~~
咁應該多花心機在搞皮嘛...正如我放了全個心力在這兒哈哈
10 :
skfv(15984)@2012-03-25 17:21:01咁都要幫補下架~~
我有呀, 我而家整緊幾個ipad套諗住賣比d西人呀~~XD
賣得出你都咪話唔爽~~~一個賺幾百~~~XD
11 :
GS(14)@2012-03-25 17:25:3710樓提及
咁都要幫補下架~~
我有呀, 我而家整緊幾個ipad套諗住賣比d西人呀~~XD
賣得出你都咪話唔爽~~~一個賺幾百~~~XD
炒股有時錢來得幾易wor,你D ipad 套又真是OK wor
12 :
skfv(15984)@2012-03-25 18:27:13係架, d西人好肯洗呢d錢, 我見有人整個普通款, 手工麻麻標價成HK$800都有人買, 痴線~~~咁我標HK$500, free shipping(其實係個貨錢度cover埋)都應該得啦~~
13 :
GS(14)@2012-03-25 18:32:59其實成本幾多?
14 :
skfv(15984)@2012-03-25 18:36:35成本其實唔貴, 買一塊20尺到既皮大約$600, 都夠整3 - 4個呢d套, 再多幾條皮手帶, 或者配件, 基本上整一件大野都差唔多回到本, 不過我無計到人工, 因為唔知點計
15 :
GS(14)@2012-03-25 18:52:1514樓提及
成本其實唔貴, 買一塊20尺到既皮大約$600, 都夠整3 - 4個呢d套, 再多幾條皮手帶, 或者配件, 基本上整一件大野都差唔多回到本, 不過我無計到人工, 因為唔知點計
哦,你咪當一日人工是成本囉
16 :
skfv(15984)@2012-03-25 18:59:40咦? 又得bo~~~
17 :
zzaiziji(24976)@2012-03-25 21:25:38的確
功夫講堂:寸勁解構
1 :
GS(14)@2012-08-27 11:44:16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sup/20120827/126634
最近英國兩所大學合辦一項研究,選了十二個平均有十三年練武經驗的空手道黑帶,和十二個有運動習慣但無武術根底的人,分別測試在五釐米短距內出拳的力量,結果大家估到:黑帶們力度較猛。而研究結論是空手道家力量較大是由於小腦皮層構造影響肌肉協調,而非決定於肌肉。
不知道這項科研對醫學發展有何影響,也不知因此而花費若干,我只知就算搵成隊曼聯成員做同一個實驗,結果也會一樣,反過來要黑帶們去做控球動作他們也不會得心應手,因為每種運動都必須有特定的協調動作,這是另一個「工多藝熟」的成語故事。
大家必定會聯想到李小龍表演的寸拳(One Inch Punch),在手指長度的距離內就可以揮拳將持靶對手轟開老遠,又或者打斷兩塊木板的錄影片段。無可否認,李小龍的一記寸拳,無論在勁力、速度、焦點力、和協調力都首屈一指,另一方面當年他前無古人地展示詠春拳的一種拳理技巧,亦反映他功夫了得之餘,更懂得以小化大的誇張表演手法去吸引觀眾焦點,推廣技巧實在高明,以至東施效顰的「後有來者」絡繹不絕,紛紛以此作招徠手段,推李小龍的寸勁做招牌。
要有李小龍功力,好難。但要扮龍哥寸勁破板,留意明日《72小時寸拳破板速成法》大公開!
歐錦棠
$400萬 變 $1 解構吸血股
1 :
GS(14)@2013-07-11 22:30:34呢篇咁野實在太膚淺,華匯系接近24、25隻都有啦
[realblog]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64297[/realblog]
2 :
VA(33206)@2013-07-11 22:42:48我想知多多dd
其實你有冇詳細咁寫過呢系?
3 :
GS(14)@2013-07-11 22:59:522樓提及
我想知多多dd
其實你有冇詳細咁寫過呢系?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24342
一路更新緊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4451
4 :
GS(14)@2013-07-11 23:00:01寫左好多年啦
5 :
dennis001(8614)@2013-07-12 00:22:33曾經天真的我
以為279會憑廖氏富貴,好在...有RF咋
6 :
greatsoup38(830)@2013-07-12 00:23:055樓提及
曾經天真的我
以為279會憑廖氏富貴,好在...有RF咋
都知無咁好死莊班老千
7 :
ant2012(35387)@2013-07-12 04:04:13官生有兩隻,勁
8 :
skies(1318)@2013-07-12 04:28:46寫得簡單啲都好,多人明就少啲人中招
9 :
wilsonchui(9055)@2013-07-12 09:29:398樓提及
寫得簡單啲都好,多人明就少啲人中招
呢篇算係ok啦
10 :
kobe bryant(28492)@2013-07-12 11:36:453樓提及
2樓提及
我想知多多dd
其實你有冇詳細咁寫過呢系?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24342
一路更新緊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4451
老千殺手....
11 :
KelvinY(1295)@2013-07-12 11:47:37湯兄無得要求咁多。
對於普羅師奶白領(例如我阿媽),上述可能已經係 too long not read... 其實已經算係簡單概述個玩法...
後半部講話搵靚殼就寫得似想引人落答...
12 :
greatsoup38(830)@2013-07-13 10:31:2311樓提及
湯兄無得要求咁多。
對於普羅師奶白領(例如我阿媽),上述可能已經係 too long not read... 其實已經算係簡單概述個玩法...
後半部講話搵靚殼就寫得似想引人落答...
我覺得他推d股一d都唔正,我昨日拿到本年報間野就真是靚殼
13 :
greatsoup38(830)@2013-07-13 10:31:4211樓提及
湯兄無得要求咁多。
對於普羅師奶白領(例如我阿媽),上述可能已經係 too long not read... 其實已經算係簡單概述個玩法...
後半部講話搵靚殼就寫得似想引人落答...
華匯的股價當年我都寫左幾篇
萬南 二五中環 解構 初級銀行家
1 :
GS(14)@2014-08-16 16:51:06http://www.metrohk.com.hk/index.php?cmd=detail&id=239161&search=1
早前bloomberg出獨家料,透露大摩計劃向「初級銀行家」大幅
加薪四分一,有口痕友話認識唔少iBankers,當中有老有嫩,但從未見有卡片職銜印上「初級銀行家」。
銀行係一門見人嘅生意,所以對外job title inflation在所難免,換轉你係有銀士,都唔希望搵件初哥嚟湊你啦,因此VP副總裁真係一街都係。有非常資深大摩iBanker向萬南講,公司內部早已劃線,VP級數或以下都屬junior,呢個階層嘅員工流失率素來甚高,而且金融海嘯之後,投行出花紅手緊好多,令到junior怨聲四起,公司為咗保持競爭力,焗大幅加人工。佢更預計其他投行亦會稍後跟做,否則分分鐘出現跳船潮。
解構廣東自貿區﹕橫琴一島兩制 打造第二個澳門 澳門求撥地 先收「全日通關」大禮
1 :
GS(14)@2014-12-23 10:18:15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222/news/ec_caa1.htm
【明報專訊】由廣州南沙、深圳前海及珠海橫琴組成的廣東自貿區日前獲中央批准,但5年前成立的橫琴新區,已走在三大新區之首。在澳門回歸15周年前夕,橫琴口岸實現了24小時通關,珠海、澳門一體化初步成形。澳門大學新校已在橫琴建成開學,中央提出要打造第二個澳門後,橫琴島上將出現「一島兩制」,未來澳門還希望在珠海劃撥10平方公里的土地,將對橫琴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澳門土地狹窄,管轄區只有34.5平方公里,發展空間很小。發展多元經濟光在澳門不行,要走出去,到內地再打造一個澳門。」澳門中聯辦主任李剛在澳門回歸15周年前夕如是說。在內地再造澳門,顯然是指在珠海的橫琴。過去澳門「發展多元經濟」舉步維艱,但5年前橫琴新區成立後,即提出「澳門優先」的口號,橫琴開發為澳門帶來新希望。
中央慶回歸放風「再造澳門」
此次北京在習近平前往澳門出席回歸15周年慶典前,批准橫琴口岸24小時通關,而中聯辦放風再造澳門,無疑都是向澳門送出「大禮」,以作為澳門繁榮穩定的保障。對於如何「再造」,澳門方面有多種期盼,包括向中央提出「擴地」要求。澳門特首崔世安早前已公開提出要再租賃橫琴10平方公里土地,一旦成事,對澳門和橫琴未來的發展將產生重大影響。
澳門大學12億元租地設校
其實早在去年9月,珠海市即以12億元租金,以租賃形式租地給澳門建設澳門大學橫琴校區,租期長達40年,雖然該校區位於內地土地上,但在行政上卻屬於澳門管轄,並實行澳門法律。校內使用澳門的電訊,可以上facebook及境外法輪功網站,目前澳門大學已完成全面的搬遷,橫琴島上正式實現了「一島兩制」。
境內用澳門幣繁體 可上fb
在珠海橫琴口岸前,可以看見附近一座高樓上寫的「澳門大學」4個大字,澳大的圍牆沿口岸在橫琴島上圍出一大塊土地,圍牆的外側還有一幅高達兩米多的鐵絲網,每隔百多米,就會有一條紅色標語,寫「嚴禁攀越邊界鐵絲網」,圍牆內則是有歐洲特色的建築物,與橫琴周邊荒地形成鮮明對比。
據在澳門大學就讀碩士的曾偉倫表示,澳大去年9月搬到橫琴後,自己並無感覺是身處在珠海土地上。因為澳大校園內師資和學生都是一同搬遷過來,這裏也使用繁體字,用澳門幣,出入都是掛澳門牌的車輛,大家平時言談亦不擔心敏感話題而有任何的不安。
澳大中文教育專業的大二學生吳玉珍表示,雖然與珠海的橫琴僅是一牆之隔,但要去橫琴,需先搭車到澳門蓮花口岸出境,再搭跨境接駁巴士到橫琴口岸進入橫琴,「一牆之隔,卻需要繞一個大圈」。她表示,知道目前橫琴正在搞新區建設,但離真正建成還有一段很長的時間,不知道對將來自己畢業找工作是否有幫助。就讀工商管理的澳大內地學生Amy則表示,橫琴的發展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如果可以也會考慮將來在橫琴工作。
學生畢業欲橫琴工作
橫琴發展離不開澳門,對於中央提出在橫琴再造一個澳門,廣東省社科院競爭力中心主任丁力表示,應是從經濟總量上來解讀,橫琴現在開放的程度比深圳高得多,而且澳門也沒有香港般複雜,如今中央釋放出再造澳門這樣的姿態,相信澳門會積極回應。這包括了習近平要求澳門的經濟要「適度多元化」,賭在澳門,橫琴則可以承接澳門發展金融、建築、製造、文化、旅遊、中醫藥等其他產業。
賭業在澳 橫琴多元發展
經過5年的發展,橫琴目前已吸引了愈來愈多澳門企業進駐。根據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橫琴已註冊登記的澳門投資企業有204家,用地項目43個,計劃投資總額1695億元人民幣。而金融業、旅遊業和商務服務已成為橫琴支柱產業。
根據橫琴方面的統計,橫琴共引進各類金融類企業573家,註冊資本1146億元,管理資產7000億元,橫琴要打造的「財富島」已具雛型。旅遊業方面,海洋主題公園長隆旅遊度假區去年開業,被稱為「世界矚目的海洋城堡」,甚至被指可能會對香港海洋公園造成競爭。目前二期工程正建設,包括企鵝酒店、海豚酒店等。而澳門銀河娛樂則計劃投資百億元,建設體育休閒度假項目。
明報記者 李泉 珠海報道
■明報報料熱線﹕
[email protected] / 9181 4676
2 :
GS(14)@2014-12-23 10:18:31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222/news/ec_caa2.htm
深中大橋開建 「中央冷落香港」
2014年12月22日
【明報專訊】廣東省高層與南沙、前海、橫琴3區負責人去年10月曾赴北京,以粵港澳合作名義游說中央,希望批准「粵港澳自貿區」方案。但此次獲批的僅為「廣東自貿區」,剔除了「港澳」的名稱。另外深圳連接中山的深中大橋,過去因擔心對正在建設中的港珠澳大橋造成影響,因「照顧香港情緒」而一再拖延,近期亦規劃公示,預計明年動工。在香港「後佔中」時期,有關的安排難免令人產生聯想。
自貿區刪「港澳」 促粵改革
廣東省社科院區域競爭力中心主任丁力表示,這次調整廣東自貿區名稱,可能更多是對廣東提出了要求。由於廣東長期以來一直把粵港澳經濟合作發展,作為向中央要優惠政策的理由,所以中央這次很明確,廣東自貿區現在的主要任務是要作自身的改革。因此「粵港澳自貿區的概念調整,並不是為降低對港澳的依賴」。
不過,對於深中大橋即將開建,丁力認為這是中央有意「冷落」香港,但同時也是因為香港未能適應自我調整而帶來的結果。他說,「過去香港對大陸的開放有重大的作用,但在上海浦東新區建立後,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有了重大改變,但在此情下,香港沒有做出相應的自我調整,造成了自己不適應環境的變化,喪失了很多發展的機會。」
APEC安排被指「褒澳抑港」
據悉,早在今年初,北京突然致函香港特區政府,將原定於9月10日至12日在港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財政部長會議的地點改在北京,卻如常在澳門舉辦APEC旅遊部長會議,當時輿論即指中央對港不再信任。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今年9月出席澳門的旅遊部長會議時力挺澳門,他指出,安排在澳門舉辦旅遊部長會議,是中央支持擴大澳門與各地的旅遊交流合作的具體舉措,中央支持及推動澳門打造成國際旅遊休閒中心。有關的言論和做法,被指北京明顯是「褒澳抑港」。
3 :
GS(14)@2014-12-23 10:18:43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222/news/ec_caa3.htm
通關前肅貪 內地官不敢豪賭
2014年12月22日
【明報專訊】連接澳門和珠海的橫琴口岸上周實現24小時通關,助力橫琴新區發展。有澳門賭場認為通宵通關,或可打救近年業績下滑的澳門賭業,不過有消息指出,公安部牽頭的「獵狐行動」日前已悄然在澳門展開,中央肯在這個時間開放24小時通關,相信已經做足準備,而且是對過去嚴懲貪腐成效有充分信心,相信風頭火勢下,內地官員不敢冒險犯難。
澳博彩收入大跌 管制勢更嚴
澳門博彩收入過去半年大幅下跌,其中10月份博彩收益按年跌23.2%至280.25億澳門元,令市場關注24小時通關,能否助濠賭收入回升。但有熟悉澳門賭場的人士稱,國家主席習近平此次到訪,意味對博彩方面的管控預計會加強,尤其是貴賓賭客。數據顯示,貴賓賭客去年貢獻了澳門博彩業營業收入的三分之二,現在貢獻率則降至56%。
實際上,在橫琴口岸24小時通關前,由公安部牽頭的「獵狐行動」已悄然在澳門展開。「獵狐行動」是公安部部署執行的追捕逃亡境外貪官行動。「中央對澳門的政策是一貫的,沒有改變。但隨跨境追查貪官的行動深入,一些賭桌下非法資金外流將被嚴查。」澳門理工學院博彩教學暨研究中心教授曾忠祿表示,兩地合作動向顯示了中央打擊境外貪腐的決心。
24小時過關 居民憂只利賭業
由於澳門嚴重依賴博彩業,過去對於開放24小時通關,廣東省政府和澳門本地居民都有所保留,因只有賭場和娛樂場所才會24小時通宵營業。澳門賭場的客源八成以上來自大陸及香港,24小時通關必將對內地尤其是廣東居民帶來誘惑。而澳門民眾亦擔心學生及青少年北上珠海流連忘返。
不過據內地人士表示,中央在此時放開24小時通關,除推動橫琴新區的發展外,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在經過一年多的肅貪嚴打,內地的官員腐敗行為已大為收斂,「諒他們也不敢在現在這種嚴打形勢下到澳門豪賭」。該人士稱,其實這是中央對於落實「八項規定」有信心的表現。
解構廣東自貿區之南沙﹕南沙建物流中心 與港爭長短
1 :
GS(14)@2014-12-23 12:23:01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223/news/ec_cca1.htm
【明報專訊】在廣東自貿區的三個主要園區前海、橫琴和南沙中,廣州南沙的面積最大,也集中了最多的交通樞紐,早在國家批建廣東自貿區之前,就喊出了「打造國際航運中心與物流中心」的口號。有學者指出,南沙航運中心的定位,未來可能與香港的貨運業競爭,但在航運相關產業上,卻與香港有大量的合作空間。
南沙新區位於廣州市的最南端,與東莞虎門僅一條珠江之隔。在成為廣東自貿區一部分之前,南沙在2012年就成為了繼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重慶兩江新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及甘肅蘭州新區之後的第六個國家級新區。南沙新區落成2年多,南沙的定位包括優質生活區、生產服務業、綜合服務樞紐等。去年省委書記胡春華曾要求「進一步明晰南沙新區的定位」。今年新到任的廣州市委書記任學鋒在南沙視察時又指出,南沙要「打造國際航運中心和物流中心」。
貨櫃吞吐量急增 港口深度將超港
廣州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所教授鄭天祥認為,南沙目前最成熟,最有條件的發展方向,也正是航運與物流。他說:「任學鋒一到廣州,就提了把南沙打造成國際航運和物流中心,過去中央總是強調,提法不能與香港競爭,上海也壓了很久才提航運中心。」
《時代周報》引述南沙區政府的一份內部刊物顯示,2014年,廣州港預計可完成貨櫃運輸量1658萬個,其中,南沙港區貨櫃運輸量預計可達1100萬個標準貨櫃(TEU)。數據顯示,過去5年南沙港貨櫃吞吐量高速增長,且南沙港第三期工程已在建設尾聲,即將投產。根據香港港口發展局數據,本港2014年度前11個月,貨櫃吞吐量為2043萬個,但過去3年一直未見顯著增長。
鄭天祥指出,南沙港目前已經挖到13米深,深度將最終達到19米,超越香港葵青貨櫃碼頭航道的15米。此外,南沙港以泛珠三角為腹地,位於珠江上游,比深圳和相關地區都更接近出口的貨源。
現主打對內貿易 政策優惠助對外出口
他說,目前南沙港與香港尚未形成正面的競爭關係,但自貿區成立後情可能有所改變。南沙港的貨運中,對內貿易貨品佔70%左右,深圳、香港的港口則以外貿貨為主。但廣東自貿區成立後,港口將有政策優惠,加上國家對海上絲綢之路戰略的啟動,南沙向東南亞、非洲等地的出口量將會大量增加。
廣州社科院政治學研究員彭澎表示,與香港一樣,南沙港的腹地同樣也是珠三角地區,且南沙港位於珠三角的地理中心,在人力成本、土地成本上有明顯優勢,與香港形成競爭關係。
專家:南沙造船基礎 可與港航運合作
而南沙作為航運中心的另一重要支柱,是航運金融,其與香港的合作關係則更為顯著。2012年新區落成後不久,廣州航運交易所落戶南沙。鄭天祥指出,南沙有造船和航運基礎,且吞吐量大,而香港有海洋法、國際仲裁等經驗,兩者優勢結合,可以建設國際航運中心。隨中國在全球海上貨運量所佔份額的上升,中國希望通過在航運指數等各方面的努力,在國際航運中掌握更多話語權,打破長期被西方壟斷的局面。
遊艇也被認為是另一個具發展潛力的領域。霍英東集團的南沙遊艇會已經有300多個遊艇停泊位,鄭天祥說,自貿區獲批後,遊艇有望可以持一個牌照自由往來香港和南沙,使遊艇業快速發展,南沙也有望開闢前往馬爾代夫、芭堤雅等地的航線。
鄭天祥指出,與橫琴、前海相比,南沙用地面積最大,有更多規劃的可能。南沙位於省會城市廣州,在傳統上與泛珠三角其他地方有更深入的交流。此外,南沙還有更集中的高鐵、公路、水路交通網絡,並將配有專門的商業機場,交通更為便利。
明報記者 麥俊 南沙報道
2 :
GS(14)@2014-12-23 12:23:59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223/news/ec_cca3.htm
【明報專訊】去年10月,行政會議成員張志剛曾在本港報章撰文,倡議在南沙興建「香港園區」,即參照澳門大學橫琴校區的模式,在南沙租賃40平方公里的區域,建立居屋與公屋,解決60至80萬人口的居住問題。該區與南沙其他區域隔離管理,區內依照香港特區法律管轄,其他地方則實行內地法規和管理,但由港府協助開發,並鼓勵港資投資,建立醫療、教育、科技等產業。
倡租地建公屋 被批放逐基層
文章是由張志剛與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研究主任方舟聯署。建議一出,隨即引起泛民議員的反對。本港更有報章指,港府計劃「放逐」基層和低收入群體。
上述提議在內地同樣受到強烈反對。兼任南沙區城建委委員的廣州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所教授鄭天祥透露,他也曾與南沙區政府各部門人員討論該方案,但「沒有聽到過贊成的意見」。
鄭天祥表示,南沙雖然人氣不旺,但不需要不就業的居民,而更希望引入專業人士,起碼是熟練勞工。他說,香港可以在靠近港珠澳大橋的江門和中山處物色此類項目,空間更多,房價也更便宜,因為南沙與香港合作不能只是單純為了滿足香港的利益。
3 :
GS(14)@2014-12-23 12:24:44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223/news/ec_cca2.htm
【明報專訊】廣東自貿區在去年提出時,官方媒體中出現的名字均為「粵港澳自貿區」。但廣東省長朱小丹在今年的廣東省兩會特地強調,自貿區的名稱未定。而在今年下半年的廣東省委機關報《南方日報》中,提及自貿區時已改用「廣東自貿區」。更有媒體報道,官方6月份已經正式將項目改名為「中國(廣東)自由貿易區」。
稱由廣東「做好自己跟你對接」
一名參與策劃自貿區方案的官方智囊研究人員指出,自貿區的主題仍然是與港澳合作,但若正式的名字提及港澳,則需要三方政府參與,增加協調難度。把名字確定為廣東自貿區,就是由廣東主導的,目的在解決廣東自身的體制改革問題,「做好自己,跟你對接」。
上述人士表示,對於第二批自貿區的名單很早已經明朗,但對具體宣布時間略感意外。他表示,今年11月,自貿區方案仍在廣東徵求意見,本來以為審批需要更多時間,估計中央會在明年上半年宣布增設自由貿易區的決定,因此中央本月中宣布決定時,感覺進度比預期中快。
上述人士表示,香港對此不應該不安,香港金融資源豐富,與廣東自貿區合作可以擴大香港的腹地,幫助解決香港產業衰退的問題。
料仍與港澳合作 惟港商優勢下降
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所教授鄭天祥表示,以前廣東向中央申請政策時,常打出「港澳合作」這張牌,項目就更容易在中央獲批,到了近年,這一條件已經不如以前重要,關鍵要看項目對全國有多大的作用。他表示,南沙和上海提出國際航運中心的定位,則更符合總書記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思路,以反制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對中國的封鎖。
廣州社科院政治學研究員彭澎認為,目前官方文件仍未打出廣東自貿區的名字,但港商的地位與內地商人相比,優勢逐年下降,即使最後保留「粵港澳自貿區」的名字,不排除也只是廣東的一種強調地方特色的姿態,但自貿區絕不會僅面對港澳。
4 :
GS(14)@2014-12-23 12:25:04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223/news/ec_cca4.htm
改革催谷金融業 成效存疑
2014年12月23日
【明報專訊】廣州市金融辦上周二公布了中國人民銀行等10個部委關於支持南沙新區金融合作和金融創新的方案,包括被稱為「南沙金融15條」的金融改革方案,業界認為,「南沙金融15條」的大體框架與中央對上海自貿區的金融政策一致,是廣東自貿區邁出實質化的一步。
離市區遠缺設施 專才難來
《南方都市報》引述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競爭力中心主任丁力表示,「我認為上海自貿區實際上沒有做出什麼成效,因此中央進一步開放自貿區,在某種程度上引入競爭機制。其中,上海、天津主要是為了實現利率自由化,而南沙的使命就是匯率市場化,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主要抓手。」
廣州社科院政治學研究員彭澎表示,南沙距離廣州市區太遠,而且面積相當大,導致基礎設施的全面提升難度更大。目前,南沙仍然缺乏各種設施,未能形成生活區,連南沙區政府的工作人員都不住在該區。而金融業又很依賴人氣,現在談吸引專業人士入駐並投身金融業,為時尚早。彭澎表示,南沙應該先靠區內的製造業等實體經濟帶動效益。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