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解構廣東自貿區之南沙﹕南沙建物流中心 與港爭長短

1 : GS(14)@2014-12-23 12:23:0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223/news/ec_cca1.htm


【明報專訊】在廣東自貿區的三個主要園區前海、橫琴和南沙中,廣州南沙的面積最大,也集中了最多的交通樞紐,早在國家批建廣東自貿區之前,就喊出了「打造國際航運中心與物流中心」的口號。有學者指出,南沙航運中心的定位,未來可能與香港的貨運業競爭,但在航運相關產業上,卻與香港有大量的合作空間。


南沙新區位於廣州市的最南端,與東莞虎門僅一條珠江之隔。在成為廣東自貿區一部分之前,南沙在2012年就成為了繼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重慶兩江新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及甘肅蘭州新區之後的第六個國家級新區。南沙新區落成2年多,南沙的定位包括優質生活區、生產服務業、綜合服務樞紐等。去年省委書記胡春華曾要求「進一步明晰南沙新區的定位」。今年新到任的廣州市委書記任學鋒在南沙視察時又指出,南沙要「打造國際航運中心和物流中心」。

貨櫃吞吐量急增 港口深度將超港

廣州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所教授鄭天祥認為,南沙目前最成熟,最有條件的發展方向,也正是航運與物流。他說:「任學鋒一到廣州,就提了把南沙打造成國際航運和物流中心,過去中央總是強調,提法不能與香港競爭,上海也壓了很久才提航運中心。」

《時代周報》引述南沙區政府的一份內部刊物顯示,2014年,廣州港預計可完成貨櫃運輸量1658萬個,其中,南沙港區貨櫃運輸量預計可達1100萬個標準貨櫃(TEU)。數據顯示,過去5年南沙港貨櫃吞吐量高速增長,且南沙港第三期工程已在建設尾聲,即將投產。根據香港港口發展局數據,本港2014年度前11個月,貨櫃吞吐量為2043萬個,但過去3年一直未見顯著增長。

鄭天祥指出,南沙港目前已經挖到13米深,深度將最終達到19米,超越香港葵青貨櫃碼頭航道的15米。此外,南沙港以泛珠三角為腹地,位於珠江上游,比深圳和相關地區都更接近出口的貨源。

現主打對內貿易 政策優惠助對外出口

他說,目前南沙港與香港尚未形成正面的競爭關係,但自貿區成立後情可能有所改變。南沙港的貨運中,對內貿易貨品佔70%左右,深圳、香港的港口則以外貿貨為主。但廣東自貿區成立後,港口將有政策優惠,加上國家對海上絲綢之路戰略的啟動,南沙向東南亞、非洲等地的出口量將會大量增加。

廣州社科院政治學研究員彭澎表示,與香港一樣,南沙港的腹地同樣也是珠三角地區,且南沙港位於珠三角的地理中心,在人力成本、土地成本上有明顯優勢,與香港形成競爭關係。

專家:南沙造船基礎 可與港航運合作

而南沙作為航運中心的另一重要支柱,是航運金融,其與香港的合作關係則更為顯著。2012年新區落成後不久,廣州航運交易所落戶南沙。鄭天祥指出,南沙有造船和航運基礎,且吞吐量大,而香港有海洋法、國際仲裁等經驗,兩者優勢結合,可以建設國際航運中心。隨中國在全球海上貨運量所佔份額的上升,中國希望通過在航運指數等各方面的努力,在國際航運中掌握更多話語權,打破長期被西方壟斷的局面。

遊艇也被認為是另一個具發展潛力的領域。霍英東集團的南沙遊艇會已經有300多個遊艇停泊位,鄭天祥說,自貿區獲批後,遊艇有望可以持一個牌照自由往來香港和南沙,使遊艇業快速發展,南沙也有望開闢前往馬爾代夫、芭堤雅等地的航線。

鄭天祥指出,與橫琴、前海相比,南沙用地面積最大,有更多規劃的可能。南沙位於省會城市廣州,在傳統上與泛珠三角其他地方有更深入的交流。此外,南沙還有更集中的高鐵、公路、水路交通網絡,並將配有專門的商業機場,交通更為便利。

明報記者 麥俊 南沙報道
2 : GS(14)@2014-12-23 12:23:59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223/news/ec_cca3.htm
【明報專訊】去年10月,行政會議成員張志剛曾在本港報章撰文,倡議在南沙興建「香港園區」,即參照澳門大學橫琴校區的模式,在南沙租賃40平方公里的區域,建立居屋與公屋,解決60至80萬人口的居住問題。該區與南沙其他區域隔離管理,區內依照香港特區法律管轄,其他地方則實行內地法規和管理,但由港府協助開發,並鼓勵港資投資,建立醫療、教育、科技等產業。


倡租地建公屋 被批放逐基層

文章是由張志剛與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研究主任方舟聯署。建議一出,隨即引起泛民議員的反對。本港更有報章指,港府計劃「放逐」基層和低收入群體。

上述提議在內地同樣受到強烈反對。兼任南沙區城建委委員的廣州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所教授鄭天祥透露,他也曾與南沙區政府各部門人員討論該方案,但「沒有聽到過贊成的意見」。

鄭天祥表示,南沙雖然人氣不旺,但不需要不就業的居民,而更希望引入專業人士,起碼是熟練勞工。他說,香港可以在靠近港珠澳大橋的江門和中山處物色此類項目,空間更多,房價也更便宜,因為南沙與香港合作不能只是單純為了滿足香港的利益。
3 : GS(14)@2014-12-23 12:24:4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223/news/ec_cca2.htm

【明報專訊】廣東自貿區在去年提出時,官方媒體中出現的名字均為「粵港澳自貿區」。但廣東省長朱小丹在今年的廣東省兩會特地強調,自貿區的名稱未定。而在今年下半年的廣東省委機關報《南方日報》中,提及自貿區時已改用「廣東自貿區」。更有媒體報道,官方6月份已經正式將項目改名為「中國(廣東)自由貿易區」。


稱由廣東「做好自己跟你對接」

一名參與策劃自貿區方案的官方智囊研究人員指出,自貿區的主題仍然是與港澳合作,但若正式的名字提及港澳,則需要三方政府參與,增加協調難度。把名字確定為廣東自貿區,就是由廣東主導的,目的在解決廣東自身的體制改革問題,「做好自己,跟你對接」。

上述人士表示,對於第二批自貿區的名單很早已經明朗,但對具體宣布時間略感意外。他表示,今年11月,自貿區方案仍在廣東徵求意見,本來以為審批需要更多時間,估計中央會在明年上半年宣布增設自由貿易區的決定,因此中央本月中宣布決定時,感覺進度比預期中快。

上述人士表示,香港對此不應該不安,香港金融資源豐富,與廣東自貿區合作可以擴大香港的腹地,幫助解決香港產業衰退的問題。

料仍與港澳合作 惟港商優勢下降

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所教授鄭天祥表示,以前廣東向中央申請政策時,常打出「港澳合作」這張牌,項目就更容易在中央獲批,到了近年,這一條件已經不如以前重要,關鍵要看項目對全國有多大的作用。他表示,南沙和上海提出國際航運中心的定位,則更符合總書記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思路,以反制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對中國的封鎖。

廣州社科院政治學研究員彭澎認為,目前官方文件仍未打出廣東自貿區的名字,但港商的地位與內地商人相比,優勢逐年下降,即使最後保留「粵港澳自貿區」的名字,不排除也只是廣東的一種強調地方特色的姿態,但自貿區絕不會僅面對港澳。
4 : GS(14)@2014-12-23 12:25:0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223/news/ec_cca4.htm



改革催谷金融業 成效存疑


2014年12月23日





【明報專訊】廣州市金融辦上周二公布了中國人民銀行等10個部委關於支持南沙新區金融合作和金融創新的方案,包括被稱為「南沙金融15條」的金融改革方案,業界認為,「南沙金融15條」的大體框架與中央對上海自貿區的金融政策一致,是廣東自貿區邁出實質化的一步。


離市區遠缺設施 專才難來

《南方都市報》引述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競爭力中心主任丁力表示,「我認為上海自貿區實際上沒有做出什麼成效,因此中央進一步開放自貿區,在某種程度上引入競爭機制。其中,上海、天津主要是為了實現利率自由化,而南沙的使命就是匯率市場化,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主要抓手。」

廣州社科院政治學研究員彭澎表示,南沙距離廣州市區太遠,而且面積相當大,導致基礎設施的全面提升難度更大。目前,南沙仍然缺乏各種設施,未能形成生活區,連南沙區政府的工作人員都不住在該區。而金融業又很依賴人氣,現在談吸引專業人士入駐並投身金融業,為時尚早。彭澎表示,南沙應該先靠區內的製造業等實體經濟帶動效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8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