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長沙實施差別化購房措施,優先滿足首套剛需購房群體

3月27日,長沙市住建委下發《關於實施差別化購房措施的通知》,從當日起長沙市限購區域內商品住房銷售實行差別化調控措施,將優先滿足首套剛需購房群體。

《通知》明確,首套剛需購房群體,是指長沙市戶籍的無房家庭和個人,自簽訂征收協議之日起1年內的被征收人以及符合長沙市限購政策的本市以外戶籍無房家庭。另外,《通知》下發施行之後,離婚且不滿1年的市民不包括在首套剛需購房群體之內。

首套剛需群體可優先選購,分別是實行“限房價、競地價”政策的商品住房項目(不含定向限價房),以及新建商品住房項目中144平方米(含)以下戶型的普通商品住房。 

《通知》規定,新建商品住房項目開盤前,積累的首套剛需購房群體數量少於或等於上述兩種類型的可售房源數,按首套剛需購房群體登記時間先後順序銷售;開盤前積累的首套剛需購房群體數量大於上述兩種類型的可售房源數,在全部登記的首套剛需購房群體中進行搖號銷售。開發企業不得對首套剛需購房群體購房另行設置不合理要求與條件,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967

社論:醫療補短板不讓任何群體掉隊

醫療作為重點民生問題,近年來一直是改革的重點,雖然難以一蹴而就,但每一次進展都能引發不小關註,尤其是針對弱勢群體。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通知提出,2018年底前確保每個縣區至少有1家跨省定點醫療機構,實現縣級行政區全覆蓋,加快實現外出農民工、外來就業創業人員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全覆蓋。

這是異地就醫民生工程的又一重要舉措,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擴大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範圍,把基層醫院和外出農民工、外來就業創業人員等全部納入。這項改革始於2014年啟動的基本醫療保險費用跨省聯網直接結算政策制度的探索和相關平臺建設,到去年9月,人社部公布全國已開通了7226家跨省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定點醫療機構,基本覆蓋了各地承擔跨省異地就醫任務比較重的醫療機構。

此前可以享受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人員範圍主要是異地安置退休人員、異地長期居住人員、駐外工作人員和符合轉診規定人員,今年要求將數量龐大且有實際需要的農民工等群體納入,無疑是民生補短板的重要一步。

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中國經濟發展和城鎮化建設均取得巨大成就,進城務工的農村人口功不可沒,他們通常在城市做最苦最累的工作,拿著相對微薄的收入。根據國家統計局農民工監測報告,截至2017年我國農民工總量達到2.87億人,其中外出務工人員1.71億人。

在這動輒上億的農民工之中,能享受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待遇的只占17%,也就是說,大部分農民工在城市務工、生活,當患病時卻只能到城鎮醫院自費治療,因此“小病拖、大病扛”就成了外出農民工就醫的現實寫照。當然,治本之策是讓更多的進城務工農民工參加城鎮社保、醫保,這也是政府一直在推動的,不過這個長久之計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完成,而目前進城務工農民工的就醫問題已迫在眉睫。

事實上,沒有繳納城鎮醫療保險的農民工,目前基本上已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即“新農合”),不過新農合目前在就業地難以享受到醫保報銷等待遇。外出農民工主要流向收入較高的大中城市,長期以來,在戶籍地參加新農合的農民工,在就業地難以享受到醫療保險待遇,如果返鄉看病則大大地增加了就醫的經濟和時間成本。

國家主席習近平此前在談到精準扶貧時提出:全面小康不能出現有人掉隊。當前,改善民生既是化解當前社會主要矛盾所要求的,也是中國經濟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之所需。醫療作為民生問題最重要的領域之一,通過將數以億計農民工等群體納入異地就醫直接報銷的範圍,對於破解農民工就醫難題大有裨益。此外,新農合報銷比例偏低、戶籍地轉診不夠便利等問題也亟待解決。

當然,跨省異地就醫結算此前面臨的一些難點也應該隨之解決,其中醫保信息系統聯網去年底已基本實現。而對於其他制約因素,如各區域的經濟利益問題,流動人口往往是從欠發達地區流入發達地區,將加大後者的財政壓力;以及各地醫療政策不一致問題,各地城鎮職工或城鄉居民籌資水平不同,基金差異加大,容易出現基金平衡方面問題。此時,需要提高統籌層次,由目前的省級統籌逐步上升到國家統籌,並加快建立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

醫療改革近年持續推進,此番將外出農民工等群體納入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既堅持了解決民生問題的導向,也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體現。

責編:許雲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3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