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位於長江入海口,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沖積島和中國第三大島,占上海陸域面積近五分之一。崇明是上海重要的生態屏障,對於長三角、長江流域乃至全國的生態環境和生態安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這里將要建世界級生態島。
根據近期上海市政府制定出臺的《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發展“十三五”規劃》(滬府發[2016]102號)(下稱《規劃》),崇明未來要努力建成具有國內外引領示範效應、社會力量多方位共同參與等開放性特征,具備生態環境和諧優美、資源集約節約利用、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等綜合性特點的世界級生態島。
在2月22日舉行的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巡視員王思政透露,為推動崇明生態島建設,相關部門正在編制的第三輪三年(2016-2018年)行動計劃方案,其投資的力度和強度是以往不可比擬的,將在之前百億級的規模上有大幅度的增加,市委市政府在舉全市之力要下決心把這件事做好。而在過去實施的兩個三年行動計劃中,第一輪三年(2010-2012年)行動計劃投了100多億,第二輪三年(2013-2015年)行動計劃投了200多億。
此次的第三輪三年(2016-2018年)行動計劃,將滾動實施各類項目近150個。近期將重點推進30多個項目,其中正式項目26個。正式項目分三類:提升生態品質類10個,推進農村生活汙水處理、郊野公園、橫沙示範區基礎設施、崇明花島一期、汙水收集處理及汙泥無害化、水利、生態保護能力建設、生態農業科創中心等項目;重大基礎設施及民生保障類7個,推進崇明4條道路、長興醫院、新能源公交及配套等項目;發展生態產業類9個,推進現代農業、現代奶業、光明田緣農業綜合體、特色旅遊等項目。
在優化生態功能空間布局上,《規劃》明確,崇明本島是世界級生態島建設的核心載體,要全面提高標準、水平和質量。長興島是上海高端綠色制造和科創中心的重要基地,要打造世界先進的海洋裝備島、生態水源島和獨具特色的景觀旅遊島。橫沙島要發展生態農業,引領綠色發展,成為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的先行示範區。
王思政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長興島建設全世界最大的海工裝備基地,目前大量項目已經入駐,在下一步的發展當中,還會有一些新的高端綠色制造項目要引進。“整個崇明島是生態島的定位,對將來新增產業的進入,我們會有嚴格的綠色標準,而對原來已經投產的設備和企業也要按照新的要求來監管。”
《規劃》還明確,嚴格控制常住人口總量,到2020年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70萬人左右。嚴格控制建設用地規模,到2020年,全區規劃建設用地總量實現負增長,建設用地總量控制在265平方公里以內。加強灘塗濕地保護,自然濕地保有率達到43%。
在提升生態環境品質上,《規劃》明確,要有效提升水環境質量,到2020年基本實現全域達到水環境功能區的水質控制標準,地表水環境功能區達標率達到95%左右。全面完成城鎮化地區直排汙染源截汙納管,城鎮汙水處理率達到95%。加強面源汙染防治,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率達到100%。要持續推進綠化林地建設,有序增加綠地林地總量,森林覆蓋率達到30%。打造“海上花島”,塑造點線面相結合的花島大地景觀。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2月24日下午經表決,決定任命何立峰為國家發改委主任。
發改委是國家最重要的部門之一,素有“小國務院”之稱。
何立峰
擔任福建三大城市一把手
資料顯示,1955年2月出生的何立峰祖籍廣東興寧,出生於福建永定縣。1978年,何立峰考入廈門大學財政金融專業學習。廈大財政學是目前中國財政專業的翹楚,該校鄧子基教授是中國財政學界的泰鬥,他所提出的“國家分配論”對中國公共財政影響甚廣,財經系統不少官員亦出自於該校財政專業。在鄧老招收的弟子中,有數十位後來進入到省部級領導幹部行列,何立峰就是其中一位。
1984年碩士畢業時,時任廈門特區辦主任王一士來到鄧老的家中,請求鄧老推薦一名學生支援特區建設,鄧老推薦了何立峰,何立峰由此成為廈門特區經濟研究所的一名幹部,由此走上仕途。
上世紀90年代初,何立峰出任廈門市副市長;1995年2月,何立峰來到同為閩南的泉州,擔任泉州市市長、三年後升任泉州市委書記。
泉州是福建著名的僑鄉,也是福建民營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連續多年經濟總量位居福建省首位,轄下的晉江誕生了著名的“晉江模式”。何立峰在任期間,僑鄉泉州經歷了改革開放後變化最大、發展最快的時期。泉州也一舉成為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普通地級市之一。
2000年4月,何立峰調任省會城市福州,擔任福州市委書記,2001年底,46歲的何立峰升任福建省委常委後繼續兼任福州市委書記,進入到省部級領導幹部行列。
2005年5月,何立峰調任福建省唯一的副省級城市廈門,擔任廈門市委書記職務。
泉州、福州、廈門是福建經濟總量最大的三個城市,三地經濟總量合計占到了福建全省70%左右。在這三個城市都幹過一把手,何立峰的經歷絕無僅有。
財經高材生出身的何立峰,在福建任上的成績可圈可點。以在廈門為例,廈門當地一位學者對第一財經分析,廈門作為福建的計劃單列市和副省級城市,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原有的城市規模非常小,城市發展主要局限在島內100多平方公里的範圍,坊間更是戲稱廈門是“島內像歐洲,島外像非洲”。廈門由原來海島型城市向海灣型城市拉開框架,正是在2005年,也就是何立峰到廈門任職之後。
在廈門任職期間,何立峰大力推進環東海域綜合整治建設工程,這被稱為廈門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重點工程和“淮海戰役”。與該工程配合,東海科技園、輕工電子工業集中區、海西光電子產業基地等工業園區又大力跟進。
執掌濱海新區
2009年4月,何立峰調任天津,擔任市委副書記兼濱海新區一把手。濱海新區是繼上海浦東新區之後的第二個國家級新區,當時正處於快速發展時期。
有媒體曾報道,何立峰履新後就住在管委會大樓里,常常在每晚9點左右召開辦公會,一開就到深夜。他曾在公開場合表示:“一個人一輩子能遇到像開發濱海這樣的機遇,是很難得的,沒有理由不幹好。”
在執掌濱海新區期間,濱海新區經濟高速增長。數據顯示,2012年,濱海新區生產總值7205.17億元,增長20.1%。新區生產總值占天津全市生產總值50%以上,比全市增幅高6.3個百分點,對全市的支撐帶動作用更加明顯。
在執掌濱海新區4年後,2013年1月,何立峰當選為天津市政協主席,成為正部級領導幹部。
2014年6月,何立峰履新國家發改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正部長級)。公開資料顯示,何立峰分管地區經濟司、西部開發司、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司、人事司、直屬機關黨委、離退休幹部局。
此外,自“一帶一路”戰略提出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便設在國家發改委,何立峰正是此項工作的負責人。
由於分管區域經濟領域,深入地方調研是何立峰工作的常態。根據國家發改委網站的消息,2月13至16日,何立峰帶隊赴安徽開展經濟形勢調研,重點了解當前經濟運行、長江經濟帶發展、合肥濱湖新區規劃建設和脫貧攻堅工作等情況。
在終止了連續2年下滑後,我國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利潤有望在2017年實現更高速的增長。
國務院國資委方面表示,2017年我國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利潤總額有望突破12000億元,比2016年增加1100億元以上,增速超過10%。
2016年,我國國有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速實現了由負轉正,全國1.86萬戶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1751億元,同比增長6.7%。這份成績單終止了2014年、2015年連續兩年的下降態勢,也創造了2012年以來的最高增速。
在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看來,國有企業效益轉好、利潤總額止降轉增結構趨優,表明工業領域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方面取得成效,也表明國企改革推動企業內部從嚴管理,“瘦身健體”,減少層次,利於企業的利潤率上升。
新的利潤增長點
新增的1100億元工業企業利潤,其增長點之一,來自於國企改革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所形成的產業結構“優化”,以及新的利潤增長點的形成。
目前,我國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的利潤行業構成發生變化,行業結構趨於優化。其中電力、石油、煤炭等能源類行業所占比重大幅下降,制造業成為利潤的主要來源。
數據顯示,4個能源類行業(煤炭、電力、石油開采、石油加工)的利潤占比連續4年下降,已經從2012年的53.5%,降低到了2016年的35.3%;而制造業利潤占比則連續4年上升,成為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的主要利潤來源(71.4%)。尤其是制造業中的電子設備、電氣機械、醫藥等行業,已連續三年(2014~2016年)進入十大盈利行業之列。
“行業結構趨於優化,這將增強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的穩定性。”李錦表示。
同時,2017年國際原油價格回穩,國內市場鋼材價格有望在波動中繼續上揚,將使石油開采業及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工業由虧轉盈,產生800億元以上的利潤增量。
2016年末,歐佩克8年來首次達成減產協議,決定於2017年1月起削減120萬桶/日的石油產量。市場分析此舉將使國際原油價格保持在每桶55美元上下,利好石油開采業。
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總會計師沈瑩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一輪改革的重點是機制創新和結構調整。經濟下行的時期,傳統重化工產業產能過剩,不能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迫切需要結構調整。
目前,石油、鋼鐵等傳統重化工業的利潤貢獻在下降,先進制造業、電子工業以及智慧城市建設、現代通信和物流等服務業的效益貢獻在上升。這體現了結構轉換過程中新動能正在培育壯大,結構在優化,這也是經濟企穩向好的基礎。
改革所面臨的挑戰
在利潤轉好的同時,2017年國有控股工業企業也面臨著挑戰。
2016年去產能帶動價格回升,在一方面改善了工業企業利潤。日前,山西省屬七大煤炭企業所屬上市公司相繼發布了2016年度業績預報,數據顯示,在去產能的“紅利”之下,七家上市公司預期全部實現盈利,預計累計實現凈利潤22.5億~26.5億元左右。而在2015年,這七大煤企共計虧損55.85億元。
國家發改委原主任徐紹史在今年1月國新辦的發布會上也表示,伴隨著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鋼鐵工業協會會員企業2015年1~11月虧損529億,2016年1~11月盈利331億,煤炭企業的利潤也增長了1.1倍。
不過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此前曾表示,我國正處於經濟新常態下“三期疊加”的大環境,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經濟運行中仍有不少矛盾和問題,對國有企業拓市場、穩增長、調結構、去產能、降杠桿都形成較大挑戰。
對於國有控股工業企業來說,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是成本上漲壓力增大、企業產成品庫存上升、資產負債率居高不下等不利因素。
數據顯示,2017年1月,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6.9%,而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8.4%。至此,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漲幅,已經連續三個月高於出廠價格漲幅,這也意味著工業企業的成本上漲壓力增大,進一步壓縮了企業的盈利空間。
與此同時,2016年末,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8917億元,比上年增長2.2%;資產負債率為61.37%,比上年提高0.02個百分點。
李錦認為,目前國有企業“總量持續回穩”和“微觀困難加深”相互交織,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核心的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仍然處在膠著狀態。
聯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要進一步提升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的盈利能力,“三去一降一補,還是主線。”李錦說。
具體來說,就是通過國企改革中的“三個一批”,即清退一批、重組一批、創新和發展一批,清理僵屍企業,淘汰落後產能,把發展方向鎖定新興領域、創新領域,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徐紹史也在上述發布會上表示,今年去產能的要求會更高,“三去一降一補”任務會更重,壓力也會更大。
目前,各地清理僵屍企業的工作也在推進。雲南省就提出,2017年力爭省屬企業完成50戶以上“僵屍企業”的出清任務。2018年基本實現省屬135戶“僵屍企業”出清,國有企業全面完成去產能目標任務。
在低效業務資產退出的同時,國有資產也正在加快向新動能領域集聚。占全國地方國企利潤總量1/4的上海,2016年新增投資4048.3億元,其中85%是投入到戰略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和民生保障等領域。同時退出清理了134個不符合上海功能定位的項目和汙染大、耗能高的企業。
實現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利潤的持續改善,不僅需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需要國企改革。
李錦表示,國企改革是以產權為主要內容的改革,國企供給側改革是以產業結構為主要內容的改革,兩者相輔相成。沒有國企改革的成功,就沒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功。
目前,全國都在推動以混改為重要突破口的國企改革,以激發國企的內在活力,同時推進瘦身健體,提質增效。國有控股工業企業也不例外。
新華經參研究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發布的《2016國企改革發展年度報告》顯示,2016年滬深兩市共有63家國企上市公司停牌,七成以上涉及重大資產重組。在全面推進國企資源整合、結構調整的改革下,重組效果逐步顯現。
深化改革、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彌補管理“短板”,是企業提質增效的重要保障。沈瑩表示,2017年國有企業還要加快各項改革措施落地,釋放改革動能,為供給側結構調整、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改革目標破除障礙,拓展更多的發展空間。
3月15日,央行發布2016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
2016年,支付系統共處理支付業務592.87億筆,金額5114.51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29%和16.70%。2016年支付系統處理支付業務金額是全國GDP總量的68.73倍。
2016年,全國共辦理非現金支付業務1251.11億筆,金額3687.24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2.64%和6.91%。
數據顯示,票據業務量持續下降。2016年,全國共發生票據業務2.93億筆,金額187.79萬億元,同比分別下降29.64%和21.17%。其中,支票業務2.73億筆,金額165.80萬億元,同比分別下降30.23%和21.62%;實際結算商業匯票業務1656.45萬筆,金額18.95萬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3.08%和9.71%;銀行匯票業務153.01萬筆,金額9504.63億元,同比分別下降27.80%和39.05%;銀行本票業務234.52萬筆,金額2.09萬億元,同比分別下降48.86%和49.59%。
移動支付業務保持快速增長。2016年,銀行業金融機構共處理電子支付業務1395.61億筆,金額2494.45萬億元。其中,網上支付業務461.78億筆,金額2084.95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96%和3.31%;電話支付業務2.79億筆,金額17.06萬億元,筆數同比下降6.61%,金額同比增長13.84%;移動支付業務257.10億筆,金額157.55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5.82%和45.59%。
2016年,非銀行支付機構累計發生網絡支付業務1639.02億筆,金額99.27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9.53%和100.65%。
據國土資源部網站3月21日消息,日前,國土資源部印發《關於下達2017年度稀土礦鎢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第一批)的通知》,確定2017年度全國第一批稀土和鎢開采總量控制指標分別為52500噸和45650噸。
通知指出,為保護和合理開發優勢礦產資源,按照保護性開采特定礦種管理相關規定,2017年繼續對稀土礦、鎢礦實行開采總量控制。根據實際需要,2017年度稀土礦、鎢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分兩批下達。第一批稀土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為52500噸,其中離子型稀土礦指標8950噸,巖礦型(輕)稀土礦指標43550噸;第一批鎢精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為45650噸,其中主采指標36550噸,綜合利用指標9100噸。全年開采總量控制指標將根據國家有關政策及市場變化情況在第二季度適時下達。
通知要求,有關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嚴格按照規定,認真做好指標分解和下達工作,及時將指標分解下達到市縣或企業,分級負責、層層落實,並應在國土資源部下達指標30個工作日內將本省(區)稀土礦、鎢礦指標及分配給稀土集團的稀土礦指標分解下達、公告並報部備案。縣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與礦山企業簽訂責任書,明確權利、義務和違約責任。
通知強調,要加強統計報告和監督檢查。組織采礦權人認真執行稀土月報和鎢礦季報制度,及時、準確、規範開展網上直報。地方各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采取措施,切實加強稀土礦、鎢礦指標執行情況的核查與檢查,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應及時報部。
2016年被譽為“移動直播元年”。由直播天下與第三方大數據分析機構標準排名研究院聯合發布的《中國直播行業熱度報告(2016 年度)》指出,據不完全統計,2016 年中國大陸提供互聯網直播平臺服務的企業超過近 200 家。截至 2016 年 6 月份,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到 3.25 億,占網民總體的 45.8%。另據 Credit Suisse 估計,2016 年中國直播市場的總量超過了 250 億元。
這無疑是一個龐大的市場,也因此吸引了資本的瘋狂進入。僅在 2016 年下半年,就有包括熊貓直播、觸手 TV、鬥魚直播等視頻直播平臺宣布獲得過億元融資,估值更是紛紛達到數十億元人民幣,資本中不乏騰訊、阿里、360、小米、新浪、網易等互聯網巨頭。
“中國直播平臺熱度排行榜(2016 年度)”榜單顯示,虎牙直播、熊貓 TV、YY 直播、 鬥魚直播、花椒直播、直播吧、映客、觸手 TV、風雲直播、龍珠直播成為“2016 年度直播平臺十強”。
BAT在直播行業布局圖
“領頭羊”尚未出現,直播行業進入“戰國時代”
報告顯示,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目前的直播平臺有近 200 家,但從榜單前 50 家的數據來看,直播平臺發展良莠不齊。以安卓系統 APP 下載量為例,下載量過千萬的直播平臺僅有 28 家。
盡管中國的直播行業起源於 2012 年的 PC 端,但目前大多數的在線直播創業公司均處於發展初期,2016 年只是“移動直播元年”。除占盡先發優勢的 YY 直播早已上市外,多數平臺仍處於 A 輪融資階段。
直播平臺並非滿屏女主播,最熱的依然是男主播
早期的直播平臺是以英雄聯盟(俗稱 LOL)、穿越火線、爐石傳說、DOTA 等遊戲直播為主, 而後才逐漸擴散到泛娛樂領域。據報告,遊戲主播依然高居主要位置,占據了 48%的份額, 娛樂主播僅為 40%。
2016 年作為“移動直播元年”,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網絡主播的明星化趨勢日趨明顯,網絡主播的曝光量日益增加,湧現出以 Mc 天佑為代表的一批明星主播。但除了 YY 直播,其它平臺在這方面的推動力還不夠。
在各類有關網絡主播的新聞報道中,女主播是最熱門的話題。但報告顯示,50 強主播性別分布特點並非如傳統印象中女主播占主流,女性僅為 44%,男主播則占據了半壁江山,比例高達 54%,還有 2%的男女組合主播。
監管政策頻出,2017 年將迎來直播行業“大洗牌”
熊貓 TV、鬥魚直播、YY 直播等多家平臺 2016 年被列入文化部的查處名單,曾引發視頻直播行業一陣不小的慌亂。隨著相關政策的出臺以及直播行業競爭的優勝劣汰,2017 年預計將有一大批中小型直播平臺慘遭淘汰。
目前中國主流直播平臺分為娛樂、電競遊戲、垂直等三個大類,一些大平臺已開始向泛娛樂的綜合平臺方向發展。未來的直播類型正朝著垂直如教育、財經、電商、體育、社交等方向發展, “直播+”概念正在爆發。
5月23日(周二)上午10時,交通運輸部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今年前4個月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全國ETC發展,詳細就昨日發布的《關於鼓勵和規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進行分析解答。
近年來,互聯網租賃自行車(俗稱“共享單車”)快速發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共有互聯網租賃自行車運營企業30多家,累計投放車輛超過1000萬輛,註冊用戶超1億人次,累計服務超過10億人次。有媒體疑問,在一些城市確實也出現了車輛投放過剩的問題,今後會不會進行共享單車總量控制?
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副司長蔡團結表示,有的城市部分區域已經出現了一些車輛過剩現象。這在各城市間存在差異,例如,有些區域的“超負荷”現象可能是運營企業的組織管理、車輛調度等線下服務能力不足造成的局部區域、局部時間短期過剩,並不單純是投放總量的問題;有些則是企業投入量過大造成的,需要區別對待。
蔡團結稱,還是要堅持屬地管理,鼓勵城市根據自身特點、公眾出行需求和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定位,研究建立與城市空間承載能力、停放設施資源、公眾出行需求等相適應的車輛投放機制,引導運營企業合理有序投放車輛。同時也要求運營企業加強線下的運營調度,避免局部區域出現車輛嚴重過剩現象。
對於大家普遍關心的押金問題,蔡團結也提出鼓勵“即還即退”模式。他表示,目前有1億人次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用戶,如果有5000萬人次的用戶交納了押金,按每人次100元計算,就有50億元的押金。一旦出現企業挪用用戶押金或者是企業倒閉等情況,就會給老百姓帶來資金安全風險。第一,鼓勵免押金的方式來提供租賃服務。第二,企業如果收取押金、預付金,一定要嚴格區分用戶資金(包括押金、預付金)和企業自有資金,並要求企業建立完善用戶押金退還制度。第三,鼓勵推行“即租即押,即還即退”模式,就是租車的時候交納押金,還車的時候立即退還押金。第四,要求運營企業涉及的資金結算業務,必須通過銀行和非銀行支付機構來提供,並與其簽訂協議。第五,要求運營企業實施收購、兼並、重組或者退出市場經營的,必須制定合理方案,確保用戶合法權益和資金安全。
CFP 圖
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表示,今年將繼續做好共享單車總量規劃和停放管理。
1月27日晚,在首都之窗“市民對話一把手”節目中,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表示,北京還在嚴格管理共享單車帶來的各類社會問題。去年9月,北京下發共享單車新增禁令,四個月來,共享單車總數減少15萬輛。
在1月27日晚間“市民對話一把手”節目中,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回應了部分市民關心的熱點話題。針對共享單車的管理問題,周正宇介紹,今年北京將繼續做好共享單車總量規劃和停放管理。
2017年9月7日,市交通委宣布北京暫停共享單車新增投放。周正宇介紹,去年9月份發這個禁令的時候是235萬輛,現在大概維持在220萬輛,四個月左右的時間總數減少了15萬輛。“將來總量上還要進一步規劃,各個地區有各個地區不同的情況,將按需求來跟它匹配上。”
再一個是停放,周正宇表示,交通部門將率先在地鐵站、商業中心區規劃集中停放區。“我們將根據大數據來看,需求到底多有大,早上要騎過來多少車,晚上要騎走多少車,按這個來投放,不要有過度淤積的問題。”此外,還將進一步規範企業做好車輛的調度和碼放。同時,在技術手段上,還將通過電子圍欄等措施將秩序管理好。
此外,在共享單車押金問題上,國家準備出臺一些新的管理規定,把押金監管好,做到健康發展。
另外,周正宇還透露,北京正在推進自動駕駛。預計今年上半年北京會有正規的檢測場投入使用,車輛需要檢測合格之後才可以提交用於路測的上路申請,以確保安全。
4月22日晚,中共海南省委辦公廳、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於進一步穩定房地產市場的通知》,通知要求海南全省實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實施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確保海南建設用地總量在現有基礎上不增加。建設用地供應向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亟需的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社會發展、民生需求等傾斜,大幅減少直至停止供應外銷商品住宅項目用地。研究出臺具體措施,鼓勵和指導已出讓尚未開發的商品住宅用地轉型用於發展其它產業或共有產權住房、限售商品住房、租賃住房等。
海南省各市縣實行嚴格的限購政策,在已出臺限購政策的基礎上,實施全域限購。具體按三個層面進行限購,一是五指山、保亭、瓊中、白沙4個中部生態核心區市縣建設的住房只能面向本市縣居民家庭銷售;二是海口、三亞、瓊海已實行限購的區域,非本省戶籍居民家庭購買住房的,需提供至少一名家庭成員在我省累計60個月及以上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三是目前未實行限購的其他區域,非本省戶籍居民家庭購買住房的,需提供至少一名家庭成員在我省累計24個月及以上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
自本通知發布後戶籍遷入本省的居民家庭只能購買一套住房,並須提供至少一名家庭成員在我省累計24個月及以上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
同時,非本省戶籍居民家庭不得通過補繳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購買住房。
關於引進人才的住房政策由省政府另行制定。
《通知》自發布之時起執行。
浙江經濟發展已邁入增長中高速、質量中高端的軌道。2017年經濟總量與2016年居世界第18位的荷蘭相當,人均GDP從2002年的0.2萬美元提升至1.36萬美元,跨過高收入經濟體門檻。
浙江省統計局日前發布“八八戰略”實施15周年系列分析顯示,15年來,全省生產總值平均三年躍上一個萬億級臺階,從2002年的8004億元躍升至2004年的11649億元,年均增長14.6%,是新世紀以來增長最快的時期;2008年躍至21463億元,年均增長12.8%;2011年躍至32363億元,年均增長9.9%;2014年躍至40173億元,年均增長7.9%;2017年達到51768億元,年均增長7.8%。
15年來,浙江國有經濟保持穩定,個私經濟顯著提升,其他經濟共同發展。非公經濟占比從2002年的61.3%提高到74.9%。其中,民營經濟是浙江經濟的最大特色優勢。2017年,民營經濟創造增加值近3.4萬億元,約占GDP的65.2%,對浙江經濟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特別是,個體私營經濟在政策引導下獲得了快速發展。2003-2017年浙江個私經濟增加值按現價計算年均增長14.7%,比GDP年均增幅高1.4個百分點,個私經濟占GDP的比重從2002年的49.8%提高到2017年的60.5%,已成為民營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推動浙江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引擎。
浙江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目前,浙江民營經濟創造了全省56%的稅收、65%的生產總值、77%的外貿出口、80%的就業崗位。在全國民營企業500強中,浙江占比近1/4,連續19年居全國第一,誕生了阿里巴巴、華三通信、海康威視、聚光科技等世界知名的獨角獸龍頭企業。
從近年來的富豪排行榜上,浙商人數一直位居前列。去年的胡潤富豪榜中,浙商上榜人數達263人,僅比廣東少21人,位居第二。目前浙江A上市公司數量達421家,占全國的11.98%,僅次於廣東,高居全國第二。而浙江總人口在各省份中僅列第11位,浙江民營經濟之發達可見一斑。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浙江是中國市場化程度最高、民營經濟最發達的省份,無論是勞動力要素、土地等制度創新都走在全國前列。浙江最早在全國實行省管縣體制,縣域經濟、鄉鎮經濟都十分發達,每個縣都有自己的產業集群,形成了強大的產業競爭力,城鄉之間的差距也最小。
在城鄉一體化方面,浙江省統計局介紹,2004年浙江制定了《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綱要》,這樣的綱領性文件在當時還是地方第一個。十五年來,浙江把城鄉協調發展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統一籌劃,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城鄉區域深度融合,城鄉協調發展優勢更加凸顯。
數據顯示,2017年,浙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02年的11716元增至2017年的51261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4940元增至24956元,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從2.37縮至2.054,小於全國(2.71),也小於上海、江蘇、山東、北京和廣東。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33年位居直轄市以外的各省(區)第一。
在城鄉協調發展基礎上,浙江正順應城市經濟特別是都市區經濟成為區域發展與競爭主要形態的新趨勢,堅持做強市域經濟與激發縣域經濟活力並重,推動縣域經濟向城市經濟、都市區經濟轉型。近年來浙江杭州、紹興、寧波等地通過撤縣(市)設區,做大城市平臺。
浙江大學公共服務與績效評估研究中心主任胡稅根認為,擴大設區市的規模,有利於提高其要素聚集的能力,發展好第三產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才能有效促進產城融合,更好地服務當地經濟的轉型升級。
數據顯示,至2017年末,浙江有特大城市1個(即杭州)、大城市7個,城鎮化率為68.0%,列廣東、江蘇之後,居直轄市以外的各省區第三位,比全國平均水平(58.5%)高9.5個百分點。杭州、寧波、溫州、金華4市的城市化水平達71.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9個百分點,4市常住人口占全省的57%,當年新增常住人口占全省當年新增人口的74%,4市生產總值占全省的6成以上,四大都市區主體地位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