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藥材市場秩序混亂的癥結所在

筆者對近日國家監管部門公布的安徽廣印堂中藥股份有限公司存在的問題,倍感驚訝。

3月20日,原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了“安徽廣印堂中藥股份有限公司涉嫌違法違規生產中藥飲片”的通告,通告指出公司存在的問題包括:篡改生產日期,將庫存時間較長的中藥飲片更改為近期生產的批號;編造中藥材產地和采收時間,將不同產地采收的中藥材標為主產區采收;外購中藥飲片進行分包裝並改為該企業的標簽銷售;生產管理混亂,在不符合規定的場所生產或儲存中藥材、中藥飲片;還存在隱瞞使用殺蟲劑熏蒸中藥材的事實。

5年後同樣的質量問題再次出現

之所以倍感驚訝,是因為公布的這些問題,與5年前國家食藥監總局派出5個調查分隊所得到的調查結果幾無差異。而就在5年前調查結果出來之後,全國17個中藥材專業市場所在地的政府負責人,在2013年7月30日還被食藥監總局請到北京,簽署了“軍令狀”——《中藥材專業市場管理責任書》。當初各地都表示會全力組織開展中藥材市場整治。

當時簽署這份“軍令狀”時,在現場見證的,還有當時的農業部、商務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相關司局的負責人以及媒體記者,筆者當時也在場。

可是五年過去了,這份“軍令狀”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呢?

當初“軍令狀”的簽署,直接原因是當時國家食藥監總局對部分中藥材專業市場的明察暗訪後,發現問題重重:中藥材專業市場及其周邊存在假冒偽劣、摻雜使假、違規經營、非法加工等現象,個別地方還比較嚴重。

當時亳州調查組金鑫進行了報告,報告顯示不少問題:增重、被提取過的藥材、染色摻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摻雜使假、濫用農藥、化肥、過度使用硫磺熏蒸、毒性藥材、摻雜非藥用部分藥材等。

且亳州市場周邊調查發現,存在非法加工生產、炮制藥材飲片的情況,主要集中在十九里鎮姜屯村和李樓村。在進入李樓村的小路右側的田里看到有大量的藥渣,村民們正在打包、裝車。在姜屯村發現一家有三位老人正用切片機切制藥材;在村里的空地上有部分中藥在晾曬。在十九里鎮的道路兩邊,密布眾多的藥材交易商鋪,一家緊挨一家,延綿兩公里。

總局副局長吳湞在2013年7月30日的約談會上說:有些資料不止這些,聽過五個專家組暗訪的情況,感覺如何?我認為,這些問題嚴重,觸目驚心。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所以這些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反應,我們應該警惕起來,今天請來17個中藥材的地市級的政府,目的是給大家擺問題,堅決進行整治。今天我們這個會是約談會,實際也是中藥材市場整頓的開始。”吳湞當時表示。

2013年7月30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約談全國17個中藥材專業市場所在地政府負責人

然而5年後,我們看到同樣的質量問題再次出現。

事實上,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布局,中醫藥占據著重要地位,政府也從多層面進行了政策支撐和鼓勵發展。而中藥作為醫藥行業的子行業,近年更是發展迅猛,中成藥與中藥飲片相加每年的增長率已超過化學藥。由於快速的發展,行業管理滯後的問題日漸突出,更加亟待解決。

全產業鏈的漏洞

提到中藥行業,人們普遍認為其只涉及中藥飲片生產、中成藥生產及商業,但要保證中藥飲片、中成藥的質量,必須要關註其原料——中藥材的生產與流通質量管理。中藥材質量的好與壞,不僅在最終產品的生產過程中無法更改,且將影響臨床應用時的療效和安全性。

這個產業鏈很長,包括藥材的種(養)植、采收、初加工、藥材倉儲與流通、飲片炮制、中成藥生產,可將其分為中藥材的生產與流通、中藥飲片的生產和中成藥的生產三個階段。

事實上,三個階段目前仍然存在政府多頭管理、不能做到無縫銜接、存在質量管理空白和漏洞的問題。

首先,藥材的種植與中藥材的流通分屬農業部和商務部管理,中藥飲片、中成藥及其商業屬CFDA管理。

其次,農業部負責主要農產品生產發展,而中藥材在農產品中屬於小眾品種,且農業部主要從種植規模和鼓勵扶持農民種植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並實施管理,對於中藥材種(養)植過程中規範操作指導性文件、對過程和最終產品的質量監管,鮮有文件出臺。

再者,商務部主要負責流通領域的標準化和現代化的建設和發展,對於流通領域中發生的質量問題極少關註與管理,這兩個領域由於缺少過程指導與質量監管,當發現問題時,一般已是既成事實。

最後,原國家食藥監總局主要負責中藥飲片、中成藥的生產與流通的質量管理。近年來實施的GMP、加強對企業生產過程的飛行檢查、產品市場抽檢等一系列質量監管工作,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生產質量管理水平、質量責任意識。但中藥飲片和中成藥的質量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中藥材的質量,中藥材質量若有問題,就會影響後續的中藥飲片和中成藥的生產質量。

從近年中檢院開展的中藥材/中藥飲片市場抽檢結果看:主要問題是性狀、鑒別、含量測定、二氧化硫殘留量不符合藥典標準,同時存在染色、增重、摻假等問題,不合格率高達20%~30%。其中染色、增重、摻假等問題主要出自藥材流通環節,從該數據可以間接看到中藥材的生產與流通這個階段的質量管控與監管問題嚴重,不容樂觀。

在這些環節的監管中,依然存在不到位。據了解,藥材生產環節主要以農民或農民集體生產組織形式開展藥材的種(養)植、初加工與儲存,管理松散,缺少專業的藥材種(養)植過程的技術指導與質量管控。近年來雖有少數中成藥企業為保證產品質量,將投資與質量管理向前延伸到中藥材的種植環節,但全國中藥材規範化種植面積占全國中藥材種植面積在10%以內,遠遠不能滿足全產業對上遊高品質原料的需求。

而中藥材的初加工與儲存,也多為農民或農民集體生產組織形式,其集約化、工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程度很低,對藥材的質量影響可想而知。相對而言,中藥飲片和中成藥的生產是工業化、規模化生產組織形式,生產過程制訂有標準化操作,有嚴格的企業內及行業監管部門的質量監管。

由於中藥全產業鏈呈現農業化生產+工業化生產共存的特殊形式,質量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相差懸殊,但質量的好與壞最終是通過中藥飲片與中成藥的質量表現出來的,中藥材生產與流通環節出現的問題全部由中成藥企業來承擔。

近年實施的招標采購中存在不關註質量、唯低價是取的問題,沒有實行“優質優價”,這引發了為達目的不顧成本的無序價格戰。我們曾跟蹤分析過中藥產品的最終中標價格,多個產品的中標價格甚至低於所用藥材價格(未計算生產過程中的人力、水電等生產成本)。在這樣的市場狀態中,企業在藥材采購中往往將質量拋於腦後。這些也都會加劇中藥材質量的惡化。

癥結明確之後,那就得對癥下藥,筆者認為一是政府要進行一體化監管、無縫銜接不留死角,二是藥品招標采購不能唯低價是取。(作者系本報記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974

遼寧發文全面開展房地產市場秩序專項整治,堅決遏制投機炒房

5月21日,遼寧省政府辦公廳轉發省住建廳《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明確要求堅決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房地產工作的重要部署,堅持調控目標不動搖、力度不放松,堅決遏制投機炒房,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確保遼寧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遼寧省委、遼寧省政府高度重視房地產工作,在大力推動縣城房地產去庫存,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建立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和房地產市場發展長效機制同時,全力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堅決遏制各種炒房行為。為此,我省出臺七項措施力促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堅持調控目標不動搖。各地區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毫不動搖地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定位,正確把握去庫存和穩房價的關系,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因城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堅決遏制各種形式的炒房行為。對開發企業和中介機構捂盤惜售、炒房囤房等各類擾亂市場秩序的違法違規行為,要堅決查處,公開曝光,形成威懾。對在銷售過程中惡意炒作、哄擡房價的企業,要暫停該項目商品房買賣合同網簽備案,並向社會公布。情節嚴重的,可依法撤銷其商品房預售許可證。

加強對熱點區域商品住房價格審查。各地區在發放商品房預銷售許可證時,對於同一項目或臨近項目,企業申報的商品住宅價格上漲較快或上漲幅度較大的,要進行嚴格審查。開發企業在售樓處的明顯位置要公示銷控表,實行商品房銷售明碼標價,嚴格執行“一房一價”制度。

全面開展房地產市場秩序專項整治。各地區要認真貫徹落實《省住建廳關於開展房地產市場秩序專項整頓的通知》要求,進一步規範房地產開發企業和中介機構的開發、銷售和中介行為。在專項整治工作中,要強化工作紀律,避免出現違法不糾、執法不嚴的情況,更不能畏首畏尾、拖延塞責。

加強房地產市場監測。各地對房地產庫存去化周期低於10個月以下的主城區,或者存在房價上漲明顯預期的熱點區域,要密切關註其房價變化情況,做好抑制房價過快上漲的政策儲備和工作預案。一些城市要認真評估已出臺政策效果,視市場情況適時果斷出臺新的調控措施。

進一步做好土地供應管理。各地區要掌握好供地節奏,管控好土地價格,防止出現高地價、高溢價項目,防止住房價格成本性上漲。

加強預期管理和輿論引導。各地區要嚴格控制“地王”和“樓王”出現,有效管理預期。在出臺調控政策措施和有關規劃計劃時,要及時向社會公布,主動發聲,加強正面宣傳,合理引導預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537

央行:堅決整治金融亂象 維護良好金融秩序

近日,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潘功勝帶隊赴公安部,與副部長孟慶豐舉行工作會談。雙方就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打擊地下錢莊及非法外匯交易平臺等有關情況及下一步工作安排交換了意見。

雙方將進一步加強協作配合,繼續深入推進相關工作,加強信息數據交換和工作銜接,加大對相關領域重大違法犯罪活動的行政處罰和刑事打擊力度,開展廣泛宣傳教育,構建監管長效機制,堅決整治金融亂象,維護良好金融秩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317

C觀點 - 施永青 非常手段破壞原有秩序 (2013年08月15日)

1 : GS(14)@2013-08-15 23:03:49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68035&d=2129

【am730專欄】埃及軍方原定於八月十二日黎明,對穆斯林兄弟會佔領廣場的行動進行掃蕩;但行動在最後一刻宣布取消。
軍方的解釋是要避免流血衝突,現實是擔心清場沒法成功,反令軍政府的認受性降低。其實,軍政府一開始就不惜使用武力,希望產生震懾性效果,以令示威者不敢聚集,見軍隊開近就走,但成效不彰,反而積聚了更多的憤怒和不滿,為穆兄會動員了更多的人上街。
至今,已有逾300人在今次示威活動中喪生,數以千計的人受傷,但示威者仍不打算退讓;如果軍隊在這種情況下仍堅持清場的話,勢必釀成另一次「六四」事件,軍政府未敢如鄧小平那樣「狠下決心」。
示威者仿效佔領華爾街的做法,在廣場紮營,開大鑊飯,設醫療站,還搞足球比賽,打算長期進駐,直到軍方釋放穆爾西,恢復他的總統地位為止。而軍方則剛宣布,把穆爾西的扣押時間延長十五天。看情況,十五天後軍方亦不可能放穆爾西出去領導反政府的示威。
由於雙方的立場南轅北轍,西方與阿拉伯國家雖有人設法調解,但都沒法取得成功。軍方指,反政府示威者企圖令埃及變成一個「失敗國家」,一如索馬里一樣變成一個無法恢復秩序的國家。
現實是埃及的確正朝著這個方向發展,而始作俑者,正是世俗派與軍方自己。
埃及在推翻穆巴拉克之後,好不容易才建立一套新的民主遊戲規則,即使這套規則仍不太完美,亦應先讓它鞏固下來,讓人民可以在一個有規則可依的環境下過安穩的生活,然後才在這個基礎上,對政制作進一步的完善。
可惜,世俗派卻不願意妥協,非要國家按他們的理念進行徹底的改革。他們不願意等下次大選與穆兄會再見高下,而是採取「非常手段」,佔領市中心的勝利廣場,癱瘓政府的正常運作,最後逼軍隊出來收拾殘局。
此例一開,各派政治勢力都使用「非常手段」,看誰有更大的號召群眾能力,看哪方的群眾情緒更高漲,堅忍能力更高。當一個國家進入這樣的「非常狀態」,社會將沒法恢復正常秩序。
英國政治哲學家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認為:傳統與秩序乃上帝意志的中介物,其成有因,須珍惜保守,一旦破壞,可不易重建。在他的主催下,英國沒有走法國革命的道路。
香港現有的政制雖然不完美,但起碼可以有一套可以運作的秩序。在這套秩序下,雖不容易作大規模的改革,但緩進的空間還是存在的。如果我們覺得基本法不好,要燒掉然後快,我們又可以用甚麼方法去建立新的機制呢?難道靠「佔領中環」?你佔領中環,他佔領尖沙咀,各佔一方,擁群眾自重,這又是解決社會問題的好方法嗎?
歷史告訴我們,社會亂局是產生獨裁者的溫床。希望這樣的悲劇不會在香港發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676

人幣入SDR前 中央有秩序洩洪

1 : GS(14)@2016-09-09 05:25:25

【本報訊】人民幣將於10月1日正式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特別提款權(SDR)籃子貨幣(簡稱「入籃」),中央不容有失。如人民幣滙率在入籃前保持穩定,國際認受性將大升。但形勢並不樂觀,近月內地走資潮仍加劇,8月中國外滙儲備餘額降至2011年12月底以來的最低水平。堵不如疏,既然走資潮無法堵截,在中央角度,倒不如引導資金在可控的情況下,有秩序流出,以減少對金融體系衝擊。保險公司相對穩健,並受更嚴格監管,是放閘的最佳對象。值得留意的是,自去年3月起QDII額度已不再增加。中央寧願凍結QDII,轉而將投資額度給予保險公司,無疑是寄望保險公司比基金公司更能穩定市場。去年險企境外投資只佔總資產2%,遠低過15%的最高上限。在A股投資方面,至今年7月佔資產比例也才12%,與40%的上限相距甚遠。即使港股通開閘,險資的投資步伐也一定會較內地散戶、基金更緩慢,符合中央引導有秩序走資的需要。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09/197651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281

何國良:中資走出去 改變市場秩序

1 : GS(14)@2016-10-24 05:54:49

【明報專訊】最近,有些新聞單獨看來並不起眼,但如果把它們湊合起來,也許可以把全景(Full Picture)看得更清楚。

首先,在剛過去的「黃金周」假期,有一個位於鴨舌洲的新樓盤開售,由於呎價在22,000至27,000元之間,每單位售價約4000萬至5200萬元.有別於近期多番測試人類新盤最低面積紀錄的「神則」,這對房地產市場中豪宅的部分有點啟示。結果,樓盤開售當天的首批單位即日沽清,顯示市場購買力強於你我想像,更有趣的是,根據發展商公佈的統計數據,在是次樓盤銷售中,內地客佔約40%,屬近期市場內地客佔比最重的新盤。因買家印花稅實施,非香港永久居民需多付15%的印花稅,為什麼在需要付出額外成本的情況下,這些買家仍然要衝進來呢?而且,在購入年期3年內轉售物業,無論是否獲利,都要付樓價一至兩成不等的稅款,在這種條款下的投資決定到底是如何做出來呢?

南下港物業市場資金達230億

另外一篇報道,有地產顧問公司的統計數字顯示,自今年初至今,中資對本港物業市場投入的資金已超過230億港元,而且還看到這個趨勢有機會加速。他們又稱,香港並不是這類資金進駐的唯一市場,以他們的估計,在紐約、倫敦和悉尼及墨爾本,中資年初至今亦分別投入了345億、159億和154億港元於當地物業市場。根據我們專責房地產投資的投資團隊分析,他們看到這類資金的來源,主要來自三方面,當中包括中國的保險公司、中國主權基金和中資房地產開發商。以保險公司為例,由於他們的保費收入隨著投保人數逐年提升,他們明確需要多元投資組合,以在投資回報和分散風險中取得更好的平衡,所以在有關法規改革後,他們逐步把過往以中國內地為主的投資組合,提升當中海外投資的比例,以分散地區風險。根據他們的估計,整個保險行業的資產價達1.9萬億美元,已投在海外的各類資產約為270億美元,佔整體之1.4%,而且以十大保險公司看來,只有剛過一半的公司已啟動其海外物業投資,這樣看來,資金的流向仍要走好一段時間。

主要城市物業價格已與購買力脫鉤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這種資金的投資需求長期存在,基於他們的投資年期一般都會是比較長,意即它們可能對資產現有價格敏感度會略低,這樣一股的資金,將對香港物業價格有另一番的影響。從不少的傳統分析顯示,香港以至全球不少主要城市的物業價格已出現了跟當地購買力、公司營運能力脫節的情況,以致不少現有物業的業主(特別是商廈)都表示只要有人能出好價錢,他們願意賣出。因此,在香港像以往從英資轉到華資的一輪洗牌情況,將會在後續的時間中慢慢上演!

安保投資亞洲區股票投資主管

[何國良 基金看世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438&issue=201610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339

半世紀世界秩序步向瓦解

1 : GS(14)@2016-12-29 08:10:09

【明報專訊】17世紀之前,歐洲人相信「所有的天鵝都是白的」,直到在澳洲發現黑天鵝,歐洲人的想法被顛覆,黑天鵝也成了不吉利的象徵。2016年,很多市場評論員說起碼飛過了3隻不吉利的「黑天鵝」,市場逐漸習以為常,對市場的衝擊亦愈來愈小。不過這些所謂「黑天鵝」的影響可能較深遠,後續進展仍難以判斷。

3隻「黑天鵝」後續衝擊不容忽視

英國脫歐之前,民調一直顯示,支持留在歐盟的選民佔多數。一眾大行連同英倫銀行,都異口同聲說脫歐對英國經濟將造成極大的破壞,甚至經濟要衰退3年。脫歐當天,環球金融市場大跌,港股一度大跌1200點,但3天後已確認觸底,並展開了長達兩個月升浪。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的情况與英國脫歐如出一轍,市場一面倒地希望希拉里勝出,一眾大行說特朗普一旦當選,美股要跌5%至10%,有分析指港股要跌三成。投票前一天的民調顯示希拉里穩贏,然而劇情再一次逆轉,這一次市場人士已經學乖,點票期間亞洲股市大幅波動,到美股開市竟然不跌反升,美股自此不斷創新高。

第三隻黑天鵝是意大利公投,這一次的情况有所不同,反對修憲本來就佔上風,公投失敗乃意料之中;將這個大概率事件也稱為黑天鵝,純粹是因為其不祥的預兆。公投失敗,總理倫齊辭職,右翼政黨「五星運動」可能在未來執政,歐盟將走向瓦解又進一步。

2016年是一個黑天鵝的年份,並非因為小概率事件不斷發生,而是因為人們慣常認知的真理正在受到挑戰。全球化及貿易自由化均面對各地右翼政府及民粹挑戰,過去半個世紀建立起來的秩序似乎正走向瓦解,將如何影響金融世界,現在還未可知。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964&issue=201612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385

大棋局:特朗普新秩序來襲

1 : GS(14)@2017-01-18 08:02:50

今個星期五,最具娛樂性嘅美國總統特朗普將上任。另一邊廂,英揆文翠珊今日將發表講話,市場估計佢會推動硬脫歐(hard brexit)。兩件事有乜關連?就喺剛過去嘅星期日,《星期日泰晤時報》刊登一篇特朗普訪問,特朗普再發嘴炮,開宗明義指歐盟只係德國嘅工具,其他國家將會學英國脫歐。星期二文翠珊要講脫歐問題,星期日出呢篇訪問,係一種常見嘅傳媒宣傳手法;訪問者為英國保守黨議員Michael Gove,特朗普受訪撐脫歐,係一種政治表態。乜嘢係硬脫歐?由英國公投脫歐開始,英國國內議論一直圍繞要硬脫歐定軟脫歐。市場估計文翠珊今日會表明三樣嘢:第一,為脫離歐盟關稅聯盟做好準備;第二,英國要完全掌控自己邊境出入權;第三,英國唔再受歐洲法院管制。以上三點即硬脫歐,用一句話概括,硬脫歐即先斷,再談;軟脫歐即剪不斷,理還亂。特朗普當選後嘴炮不斷:歐盟其他國家會跟住脫歐、美國同俄羅斯有偈傾、唔一定支持一個中國原則、北約係過時組織。輿論一般認為佢只係隨口講,為敲腳骨。的確,俗語「嫌貨才是買貨人」,彈三彈四嘅先係買家。運吉嘅會同你講「幾好幾好,我再諗諗」,然後走咗去。但呢種睇法係基於我哋對特朗普不認識,於是從其身份估算,得出商人特徵之結論。倘其志向不限於此,所謀者乃一種新秩序,嘴炮就唔可以當笑話睇。過去美國總統謀劃新秩序,最典型係小布殊嘅大中東計劃,其影響遺留至今。奧巴馬任內集中應付俄羅斯,令中俄兩國越走越近;人民幣SDR權重主要由歐元讓出,可見中歐關係。若今後美俄有偈傾,英國脫歐後羈絆歐盟,上述格局將完全反轉。正正呢個時候係中國金融轉型期,其重要性不下於當年改革開放後,由計劃經濟扭向半自由經濟時期。結果如何,拭目以待。



Mr. Tregunter本欄逢周二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17/198990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892

陳啟宗﹕內房搶港地 中央或喝止 新參與者高價投地 「或擾亂行業秩序」

1 : GS(14)@2017-03-23 06:09:32

【明報專訊】近期中資高價搶港地引起關注,恒隆系主席陳啟宗昨日於恒隆集團(0010)年報撰文語出驚人,有一些觀點指這些新參與者「或許會擾亂這個行業的秩序」,不明白他們「如何賺取利潤」、「肯定知道一些我們不知道的事」。陳啟宗更預言,如果情况持續,雖然不太可能;不排除中央會出手阻止這種行為。

明報記者 陳子凌、李哲毅

在長達17頁的「致股東函」中,陳啟宗指出市場上出現了很多「或許會擾亂這個行業秩序」的新參與者,這些參與者可能認為,比起內地,香港只是小市場,所以易於掌握,才會願意付出驚人價格買地。

懷疑新參與者「帶着大批內地買家」

陳啟宗指有觀點質疑,「利潤似乎並不是這些新參與者的主要考慮」,搶地「或許另有原因」,然而就算銀根鬆動,但中資付出的地價超越融資成本,就算不用付息「亦難以想像他們如何賺取利潤」,懷疑這些中資「肯定知道一些我們不知道的事」。陳啟宗估計,其中一個可能性是他們會帶來一大批潛在內地買家來港「掃貨」。

本地地產商如何應對,陳啟宗看法是「等待市場下跌」,他以1997年前也曾高價搶地為例,最終本地地產商「上了沉痛一課」,今次高價搶地的中資,可能數年後「便會感到痛楚」。陳啟宗直言,對於這種「對香港不利的現象」,雖然不太可能,不排除北京會注意到並出手阻止,否則地價有可能持續上升。他又稱,地價被中資大幅推高,使恒隆於可見將來的買地計劃徹底受挫,又批評本地地產商「目光短淺」,從不考慮其他地方其他市場,直言唯一的出路是內地商用物業,尤其是高檔次的購物商場。

稱恒隆將來買地計劃徹底受挫

除了談搶地,陳啟宗也趁機會大讚被委任為恒隆執董的兒子陳文博,稱自己「成為董事長前,亦曾擔任此職」;認為兒子「為人明智,善於業務決策」。而在同系恒隆地產(0101)的年報,陳啟宗則自言對中美關係感樂觀,認為特朗普「很快便會發現,世界上其他地方如中東的問題,比亞洲更為棘手和危險」。

讚兒為人明智 善於業務決策

除陳啟宗外,昨日多家內房商也談及中資搶地,中海外(0688)主席肖肖強調過去投地是按照公司的計算方式,視乎合理回報來出價,至於其他中資出高價,可能「別人計算和我們不同」,他又指不會放棄在港買地。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306&issue=201703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289

大棋局:2018新貨幣秩序

1 : GS(14)@2017-05-18 02:06:01

電腦勒索病毒肆虐,令一張30年前嘅照片重現大眾眼前。該照片上面寫住一個年份:2018年。
bitcoin,勒索病毒指定嘅贖金貨幣。因着其對身份之保密性,現時部份地下交易都會用上,真係知識型經濟大環境下,黑社會都要進修學電腦。今年2月最後一個交易日,一個bitcoin價格正式超過一盎士黃金。一個大眾將信將疑、本質先於存在嘅虛疑貨幣,一個人類用咗幾千年、存在先於本質嘅實體貨幣,邊一個先係我哋將來嘅交易形態?《經濟學人》,一本知識份子推崇嘅經濟雜誌。1988年1月9日,雜誌封面畫咗隻鳳凰,心口掛住一枚老蓮咁大嘅貨幣,腳下踐踏多國銀紙,大題《Get ready for a world currency》。鳳凰心口嗰枚貨幣寫住一個年份,就係2018年。雜誌內文提及將來會出現新貨幣秩序,或由IMF的SDR開始。數字貨幣未出現前,唔少人認為該封面其實暗示黃金皇者回歸。理由係自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後美元不斷超發,最終會再次面對特里芬難題,所以美元做莊嘅貨幣體系不能持久,取而代之的將會係金本位。包括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曾警告,只有回歸黃金,先可以制止全球央行繼續靠印銀紙呢種金融鴉片上電,制止無止境嘅債務擴張。但自bitcoin出現後,數字貨幣一度令人眼前一亮。同任何新出現的事物一樣,一開始都係被質疑同揶揄。可是經過多年實驗,德國率先於2013年認可bitcoin合法地位,日本今年4月亦承認其支付手段合法,中國則更表明央行會推出自製嘅數字貨幣。大美元台戲必須唱落去,因為美元一弱,就會有各方勢力倡議用SDR、黃金甚至數字貨幣取代美元。如無意外,聯儲局年末將會縮表,一場虛實之爭即將到來。《經濟學人》嘅預言會否實現?(待續)



Mr. Tregunter本欄逢周二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516/2002249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2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