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門神》票房慘淡,投資最貴的動畫電影問題出在哪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07/153656.shtml
導讀 : 對中國動畫電影來說,技術並非第一戰鬥力。

截至1月6日,《小門神》的票房只有7000萬,要知道這可是一部總投資高達1.3億人民幣的動畫片,1.3億這個投資數字是中國動畫電影有史以來最高的。看完此影片不少人都有一種感覺,就是劇情不上不下,情節不痛不癢。
影片播出6天,創始人微博表態
獲得了總共2500萬美元風投的追光動畫,從一開始就立誌做中國“皮克斯”。 團隊在電影技術上做足了功夫,同時也獲得了大量關於畫面精美度的好口碑:隨便一張電影圖片都可以用作壁紙。
然而,長達29個月夜以繼日的畫面制作並不能拯救票房的慘淡,在網上大談《小門神》精美特效的文章之外,更多的是對於薄弱劇情的吐槽。在今天,追光動畫創始人,也是《小門神》的編劇、導演王微在微博上發表了一段短文。
針對網絡上大量影評提出的《小門神》劇情不連貫這個問題,王微在這段微博中低調承認了,同時也表示針對追光動畫未來的兩部電影要進行更加深入的探討和引入更多的編劇人才,讓電影里講的故事能夠得到更多觀眾的認可。
《小門神》的影片宣傳,幾乎都是以電影的高端技術、精美畫面作為宣傳重點,這也許和計算機碩士出身的王微有一定關系。在電影公映之前的媒體采訪上,曾經有媒體問到如果上映後觀眾在故事、角色上反響不好怎麽辦,王微的回答是“我們是用 120% 的精力、能力去做這部片子,作為一個公司,所有團隊,我們現在能做到的水平就是這樣,極其努力,大家都非常非常地投入”。這個結果被言中了,而王微也在微博上用非常誠懇的話語針對《小門神》劇情的評論進行了回複。然而,劇情的詬病真的只是票房慘淡的原因嗎?
一部笑不出來的合家歡電影,它的問題到底在哪里?
ACGx在影院觀看《小門神》時,旁邊就有女性觀眾表示:看這部電影笑不出來,而且其中很多情節顯得比較跳躍。按照追光動畫的定義,《小門神》是一部合家歡電影,電影本身也在避免國產動畫一直以來的低幼性這個毛病,在宣傳時追光動畫表示《小門神》中有很多情節適合全家老少一起看。然而,數據分析出來的卻不是這樣。
根據貓眼電影的《小門神》受眾分析,有約22%的觀眾年齡集中在21~25歲,這部分人群中未婚占多數,約21%的26~30歲觀眾,這部分人群部分已婚,然而有孩子且適合帶去電影院觀影的幾乎沒有,31~35歲觀影人群占22%,他們的孩子最多五六歲,而作為小觀眾里最有發言權、且有觀影自主選擇權的11~15歲的觀眾,只占0.34%。這個數據表說明,《小門神》並不被小觀眾買賬,觀眾絕大部分還是觀影主力軍——年輕人。
為什麽打著合家歡旗號的《小門神》卻得不到家庭觀眾的喜歡?我們來假設一個情景:影院里一部《喜洋洋》大電影、一部《小門神》、一部《冰雪奇緣》,小朋友會說:“爸爸,我想看喜洋洋!”,而孩子的父親,則會選擇《冰雪奇緣》。這個例子只是想說明,孩子會看什麽電影,更大程度是取決於家長的選擇。
孩子選擇動畫電影的方式很簡單——是不是自己熟悉的動畫題材,恰好喜羊羊就是,然而喜羊羊低幼,所以一同觀影的家長大多會拒絕陪同觀看。家長在選擇時也會以熟悉的電影題材為主,而作為原創題材的《小門神》,就這點來說,並不討巧。
其次,家長會註重動畫的制作方,比如來自於的迪士尼《冰雪奇緣》,很可能會成為家長自己和孩子的觀影首選,而追光動畫並不是中國的皮克斯,這只是一家正在創業,立誌想成為中國皮克斯的動畫公司。
最後,《小門神》中太多情節刻意討好成年人,但是又討好得不痛不癢。比如說神仙再就業這一場戲:馬雲形象跑龍套,財神戴著大金戒指出場指點股市江山,仿照迪士尼動畫電影中的舞蹈劇情,群仙跳起了新華里業務員舞蹈改編的再就業舞蹈,這大混雜的設計,對成年觀眾來說好像還有點意思,然而接下來卻是適合小孩子觀看的情節。就這樣,適合成年觀眾的情節和適合幼齡觀眾的情節互相穿插在整個故事中,一會是小孩子看不懂的成年人情節,一會是成年人覺得情節低幼笑不出,最終結果是整部電影為了照顧這兩類觀眾,情節整得是不上不下。
這就回到了《小門神》的定位上,到底《小門神》算不算得上真正的合家歡電影?電影的定位,也就是電影是拍給誰看,為誰服務這個問題。合家歡電影服務全家從老到少,算是類型雜糅型電影,其中更有可能是愛情、科幻、懸疑、動作、喜劇等多種元素集於一體,要完成這樣一部風格複雜且講出一個好故事的動畫電影,追光動畫在未來必定還有很多路要走,這也不只是招攬更多優秀編劇可以實現的。
制作一部電影就期望功成名就,這樣的事情實在是有些強人所難。對中國動畫電影來說,技術並非第一戰鬥力,在過去幾十年中國也曾經做出過很多部技術簡單而情節深刻至今讓人難以忘記的動畫片,比如《大鬧天宮》、《天書奇譚》等。在近年,中國也出現了喜洋洋、熊出沒等低幼化動畫,雖然情節簡單,但是在成年人當中也是有一定反響的。很快,追光動畫的第二部動畫《茶寵與小機器人》將進行試片會,直面觀眾聽取觀影意見並加以改進,我們期待第二部動畫電影能讓追光動畫獲得更多經驗值——技術之外,走心更重要。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ACGx,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拍紀錄片投報率僅5%,兆元董事長告白童子賢:票房只是儀式 我重點在播種
2016-01-25 TCW
|
「老實講,拍文學家紀錄片,對我的事業沒有好處啊!」堅持做這門賠本生意,他只在乎:有人受到薰陶和感染。 「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生意沒人做,」和碩集團董事長童子賢顛覆了這句話。 他投資拍攝的文學家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二》(以下簡稱《島二》)上映進入最後一週,七部紀錄片全台總票房近四百萬元,總觀影人次近兩萬人;這個數字,比《看見台灣》一日的票房還少。 《島二》包含七位作家的紀錄片,總拍攝成本近四千萬元,加上行銷成本四百萬元,但票房收入須跟戲院五五對拆,等於實際收入不到兩百萬元;時間成本不計,投報率僅五%。 如果這是企業家要圓電影夢,做一次嘗嘗滋味也罷,但這是童子賢的第二次,不但賠得比第一次還多,而且他手上還有《島三》、《島四》等著陸續上場。 相較於童子賢的紀錄片票房,和碩集團年營收破兆元,單單二〇一五年十二月,營收一千一百五十七億元,換算成工時是每小時進帳五億六千萬元。
他投入最寶貴的時間從選角到宣傳,從未缺席或許「錢」對童子賢來說不是問題,紀錄片投資只是零頭,但他不單燒錢,從選擇主角、開拍說明、進度掌握到宣傳全
都參與,二〇一六年一月初甚至親自飛往香港參與對談,投入的時間比《島一》更多;對他而言,時間比金錢更是稀有資源。 為什麼一位兆元董事長,還要投入時間、金錢做這檔「賠錢生意」?以下是他接受《商業周刊》專訪,以第一人稱方式,自述這盤賠錢生意背後的盤算。 把紙本記憶推薦給網路世代「有人播種,種子就會在。」 票房不是財務上的意義,而是一種儀式性的認同。 你在電影院門口徘徊,發現有《變形金剛》、《〇〇七》,卻願意掏錢去看劉以鬯(音讀「唱」)、林文月的紀錄片,本身會踏進去就是會認同。
購票是一種儀式,你捻香站十分鐘和半小時是不一樣的,後者代表你的投入和用心。有幾百萬的票房,代表有幾萬個人為了詩、小說特別來看電影,放映的地方還集
中在都會區。有些人從淡水,有些人從邊陲趕來,某些程度就有幾萬人受到薰陶和感染。還有很多人想要看,但檔期總是沒有《〇〇七》來得方便嘛,搞不好還有五
倍、十倍的人口等著看DVD。
重點是有人播種,種子會在,所以現在不用急著看票房。華文世界一直缺少記錄作家的影像作品,我曾經引以為憾。早期透過紙本閱讀帶來很多、很豐富的創作,帶
領我們長大,這些東西值得推薦給網路世代。有很多白紙黑字沒有寫下來,很多年前跟夥伴們尋尋覓覓各種方式,不只做文件蒐藏,最後導引到介乎半劇情、半紀錄
的文學電影,用新媒體賦予它更豐富的面向。 有一天或許有個年輕人,看了部老片《花樣年華》,然後知道有另部電影在報導背後的影響者劉以鬯,他找來看,看了就更深入。我不很在意此時此刻有多少人進電影院來看,我在意的是向大師致敬、向年輕人引薦,這不能用數字和金錢的數量來衡量。 文明是靠累積,無法計價「文化部編一年預算,也買不到一個李白或杜甫。」 我說過很多次也不是很有人注意:「文學藝術跟純粹的數學和物理一樣,是社會文明和文化的基礎。」把物理和數學拿掉,美國人沒辦法發明半導體、網路或登陸月球,可是做數學的那一刻,你很難回答數學公式值多少錢,就是說事情不被理解或不被商業價值衡量的,不代表不重要。 有些事情我做了很久,也一直乏人問津,像保存兩蔣日記。如果侯孝賢沒有在坎城得獎,這半年大家會討論《聶隱娘》嗎?之前他拍了《咖啡時光》,有人在討論嗎?是因為得了獎,大家才注意到。 這個社會有功利的一面。
有些年輕人想要拍電影,我常跟他們講,不如我給你一枝筆、一張紙寫詩,因為拍電影要很大的資金;創作有不同的方法。李白只要一管毛筆和一張紙,可以流傳一
千年。但他如果活在現在老早餓死,因為版稅收入不夠吃三年。那李白、杜甫對中國文學重不重要?這麼重要的東西值不值得一千萬元、一億元?你文化部編一年預
算,也買不到一個李白或杜甫。 很多東西對歷史、文化太重要,以至於無法評估價值,所以說不是只有被媒體矚目、被政府撥預算才重要,要靠代代傳承、撒種子,然後種子發芽。 經驗被喚醒,就會產生力量「為當初的感應做事,怎麼會辛苦?」 另外是個人的經驗。對工作、創業和事業有幫助的,未必是在課堂上或付費得到的。 比如說我十五、六歲讀台北工專曾做過校刊總編輯。大約十五、六年前,我做一個重要的廠商OEM(代工生產),有七、八個關卡過不了關,其中有一個是印刷出問題。 這家廠商對印刷質慼是世界級的挑剔,當時近年關,我不過年了,直飛昆山工廠,跳上印刷機跟師傅請教,一、兩個小時後開始上手,四十八小時搞定,我自己也很訝異。因為上回泡在印刷廠是十五、六歲的事,學生時代的記憶就這樣被喚醒,然後連接起來,解決了問題。 你說當年做校刊總編輯的時候,怎麼預測這個經驗可以解決OEM被卡關呢?如果曾經有感動,暫時忘掉也沒關係,就是因為曾經有人播種,影響還是在,不是生活的主軸也沒關係,不需要二十四小時、時時刻刻都占用時間資源。 就像《情生意動》這首歌的歌詞:「最美麗的情感總是藏在夢背後」,被碰了才有感應;為當初的感應做事,怎麼會辛苦呢? 即使現在非主流,也別看輕「年輕人有熱忱就讓他燒,讓美好的事情闖闖看。」 又好比剛創業,同行都用影印機印幾頁當技術手冊,我自己包辦技術手冊,一本好幾百頁,有封面、套色印刷。同行主機板前輩嘲笑:「你以為你們是世界級的公司啊?手冊做成這樣。」可是我們真的三、五年不到吃下全球三成市場,成了世界級的主機板公司。
主機板當時被國外的公司嘲笑是地下工廠,是不正規的地下產業,別人就兜一兜標準電路,我們連技術手冊、使用手冊、包裝、材料、一直到印刷,都用一流方武
做。那是什麼能力造成我有這種觀念?完全意外的是因為學生時代經驗,所以做這些東西沒有困難,知道成本怎 控制,印刷質慼怎
控管,規格怎麼設定,四色套色要用特別色,特別色一色算兩色,套金色還要清洗過印刷機,統統清楚。 也很像我當初進宏碁的訓練,那時候沒有標準電路,沒有那麼大的IC,電路都要動手兜出來,在拍紀錄片的過程我會重拾這種樂趣,很有動手做的熱情。
所以不要輕看暫時不是主流的東西,年輕人有熱忱就讓他玄燒,我們做些這播種的事情,讓這個世界有更多美好的事情闖闖看,不要擔心太多成功、失敗,擔心太多
就又會落入條條框框。條框太多,沒辦法適應快速演化的環境,也許有人是靠著很有紀律的意志指揮著資源變動,但有時候群策群力也很有趣。 老實講,拍文學家紀錄片對我的事業……沒有好處啊???(大笑)我還很開心,應該就是好處。這個世界不被了解的事情很多,不需要急著一定要被了解。 小辭典《他們在島嶼寫作》 由和碩董事長童子賢獨立投資拍攝的文學家系列紀錄片。第1系列包含詩人鄭愁予、余光中等6部長篇紀錄片,於20l1年上映。 第2系列《他們在島嶼寫作2》2015年12月中旬上映,包含小說家白先勇、散文家林文月、詩人瘂弦、洛夫,及香港詩人也斯、小說家西西、劉以鬯。 整理者 單小懿 採訪者 單小懿 |
史上最強春節檔票房34億!《美人魚》獨占半壁江山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49087.html
史上最強春節檔票房34億!《美人魚》獨占半壁江山
一財網 一財網綜合 2016-02-14 11:17:00
靠著《美人魚》《三打白骨精》和《澳門風雲3》三部國產影片集體發力,大年初一國內電影市場總票房達到6.6億,創下歷史新高。
春節7天長假結束,今年春節檔全國電影票房突破30億人民幣,遠超2015年18.8億元的票房紀錄。靠著《美人魚》《三打白骨精》和《澳門風雲3》三部國產影片集體發力,大年初一國內電影市場總票房達到6.6億,創下歷史新高。
鞏俐、周潤發、劉德華、郭富城、鄧超、小沈陽等深受觀眾喜愛的演員首次“紮堆”亮相春節檔,讓觀眾大呼過癮。
.jpg)
三強搶下九成以上的份額
初一到初七,全國各地影院大約輸出了34億票房,比去年同期增幅甚至達到了75%。
要知道,去年全年12個月當中,只有5個月單月票房達到了40億以上,去年全國電影單月平均票房為36億。也就是說,春節檔一周的時間,幾乎完成了一個月的票房指標。

春節檔的火熱與幾部熱門影片的強勢表現密不可分。《美人魚》、《西遊記之西遊記三打白骨精》和《澳門風雲3》三部影片表現亮眼,尤其是周星馳的《美人魚》,以“碾壓”般的姿態傲視群片,上映六天累計票房接近15億,占據整個檔期的半壁江山。還狂破各種國產片紀錄,譬如單日票房紀錄,最快破2、4、6、8、10億紀錄,連續6天破2億紀錄等。

另外兩部作為續集電影表現不俗,《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在春節檔後半段單日票房反超《澳門風雲3》,這兩部影片的累計票房分別約為6.6億和6.8億。

在三部強片的碾壓下,其他在映影片從排片到票房都不甚理想,唯一一個票房還能維持在每日2000萬元以上的只有《功夫熊貓3》。

全年票房有望超過100億美元
在中國電影行業里有個不爭的事實,就是票房要“平時看周末,全年看假期”——每年的票房高潮和爆點幾乎都是在假期、周末產生的。
據悉,對全年票房貢獻最大的檔期總共有四個,分別是春節檔、暑期檔、十一檔和賀歲檔。而作為一年票房的第一個高峰,往往春節檔的票房數字也從某種意義上預示著全年的票房收成。
通過對於近幾年票房數字的統計和計算,從2013年春節檔迎來第一個爆發高峰開始,之後每年春節檔票房的數字幾乎都是在全年總票房的4%-5%之間。
若按此推測,今年春節檔34億元為全年總票房5%計算,今年全年票房將有望達到100億美元規模。
100億美元是什麽概念?要知道作為全球最大市場,去年全年北美市場總票房為111.3億美元!
(綜合騰訊、電影網、鳳凰娛樂、央廣網等)
編輯:李燕華
《美人魚》問鼎中國影史票房冠軍 預測最終票房超30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51585.html
《美人魚》問鼎中國影史票房冠軍 預測最終票房超30億
一財網 一財網綜合 2016-02-19 10:16:00
雖然進入年後工作日,《美人魚》票房略有下降,但仍保持了單日過億的走勢。可以大膽預測,《美人魚》的最終票房將突破30億大關。
11天外加14小時,《美人魚》票房破23億元。從上映以來該片熱度不減,今日《美人魚》正式成為內地票房影史冠軍,最終票房有望朝著30億大關邁進。

《美人魚》最終票房或超30億
24.39億,這是去年暑期檔BUG級別的《捉妖記》用兩個月的時間所創下的總票房紀錄,如今《美人魚》用了不到兩周的時間就將其打破。
自從大年初一(2月8日)上映以來,周星馳電影《美人魚》把持住單日票房冠軍就再沒撒過手。上映36小時4億、48小時6億、92小時10億......各個都是新紀錄,直至今天,將“中國最賣座電影”的殊榮也攬入懷中。
該片不僅在春節假期的票房一枝獨秀,後續勢頭依舊不減。從排片來看,即使有新上映的《臥虎藏龍2:青冥寶劍》和人氣動漫《火影忍者:博人傳》的沖擊,《美人魚》在排片上依然穩居首位。未來兩周之內,新上映的電影幾乎難有與之匹敵之作。也就是說,《美人魚》還將有很長時間來繼續創造紀錄。
雖然進入年後工作日,《美人魚》票房略有下降,但仍保持了單日過億的走勢。可以大膽預測,《美人魚》的最終票房將突破30億大關,由此,它也將成為國內電影史上第一部票房突破30億的電影。

星爺這次又低估自己了?
《美人魚》還沒上映時,就已經成為萬眾焦點。除了常規的明星站臺,還有一個重磅消息傳出--“票房保底20億”。也就是說,影片不管最終票房如何,星爺和出品方已然旱澇保收。
隨後,有媒體求證“20億天價保底”,影片保底方和和影業和龍騰影視回應,保底金額為16億~18億元,保底金額通過和和影業發起成立的一個基金來運作,其他兩家保底公司都是這只基金的認購方。
所謂保底,就是制片方與發行方在電影上映前簽訂一個對賭協議,先制定一個數額,假設《美人魚》的內地最終票房低於18億元,保底方也必須按18億元跟制作方結算,但如果超過18億元,保底方就會獲得更具優勢的分成收入。
要知道就在去年,星爺曾因為《西遊降魔篇》的保底的分成問題與華誼兄弟鬧上法庭,結果最終星爺敗訴。而有了這樣的前車之鑒,也讓很多觀眾為星爺“操碎心”
有業內人士算了一筆賬,若以保底票房18億元來算,發行代理方將付給制片方7億元左右,減去4億元投資,簽下對賭協議的制片方能賺取3億元左右。
但這3億元票房里,星爺又能拿到多少?在《美人魚》多家出品方中,就有兩家與周星馳有關,他自己的星輝影業,以及由他控股的上市公司比高集團,兩家公司預計投資占到30%左右,以此推算,最終星爺公司獲得的純利潤應該在1億元左右。
除保底票房外,星爺在《美人魚》超額票房的分成比例必然大大降低,而目前實際票房已經大大超出保底,且繼續強勁攀升,預測最終票房將超30億元,倘若如此,星爺這次又虧大了!
(綜合騰訊、 中國新聞網等)
編輯:李燕華
票房造假,手段知多少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5912

2016年3月3日,行人從鄭州一家影院的《葉問3》電影海報前走過。(新華社記者 朱祥/圖)
《葉問3》票房造假一事正鬧得沸沸揚揚。其實,中國電影市場票房造假屢見不鮮,甚至曾有統計數據顯示,八成國產電影作弊。這才讓普通觀眾驚覺,原來票房背後的水這麽深。
“知道”(nz_zhidao)為你揭開中國票房造假的公開秘密。
正在上映的《葉問3》的虛高票房在電影票房市場掀起了一場幡然大波。據悉,《葉問3》首日票房1.5億元,上映三天斬獲4.7億元,將大熱的《美人魚》從蟬聯三周的冠軍寶座上拉下。
3月7日,廣電總局電影局發布通知,稱將對3月4日以來電影市場出現的嚴重的票房異常波動進行嚴肅排查,並要求相關發行方提交與《葉問3》發行方簽署的發行合同。
對於份參演的電影被指票房造假,演員張晉回應說作為演員回答不了這個問題,最後怎麽去賣,發行,我真的是不知道。中國電影是如何賣的?造假有哪些手段?既然造假如此普遍,何以此次《葉問3》惹出如此大的風波?
如何造假?
1.偷票房
偷票房應該是觀眾最容易理解的票房造假手段,這也是較“古老”的造假方式。去年中國電影突破440億,這是個好消息,但隨後一篇《我是影院經理,我來起底中國電影票房黑幕》的文章廣泛流傳,潑了一大盆冷水。文中說道,2015年440億的中國電影票房里,至少45億都被影院偷去了。
如何偷?就是你看的明明是A電影,但影院給你打出的票據單上寫的卻是B電影,票房和收益全算到B片頭上去了。這有可能是電影同檔上映,競爭對手使了手段,也有可能是院線自己搗的鬼。如下圖,網友看的明明是《瘋狂動物城》,但票據上寫的卻是《葉問3》。

(網絡圖)
另一種情況是院線為了把本該給片方的錢獨吞,於是你看的是A電影,但院線給你的卻是一張手寫票或無效票。比如《美人魚》上映時,微博上就有不少網友曬出手寫票。雖然有可能是影院的出票系統故障,但如此一致的“故障”,的確也是令人生疑。

(網絡圖)
2.買票房與送返點
假設A、B兩部電影同期上映,二者之間必然存在競爭關系。因為院線的廳就那麽幾個,觀眾看電影的黃金時間段也就是那麽幾小時,哪個片排黃金時間、哪個片排冷門、排片比例多大就很有講究了,這能直接影響影片的票房成績。假設A片拍得爛,又想在排片上取得優勢,便有可能出現買票房的情況。
簡單地說,就是A片砸幾千萬到全國院線,直接買下院線黃金時間段的一半票房,並據此與院線達成協議,我買下一個廳一半票房,你就得給我在黃金時間開一場。很多院線會接受這樣的協議,因為片方買下的50%票房已經可以讓院線穩賺了,何況另外50%的票房還可能賣出去一些。對於片方而言,雖然一下子砸了幾千萬,但這些都統計到票房上去了,至少數據上好看,也有新聞可炒作。比如下圖,同樣是《葉問3》,周末的黃金時間段,影廳最糟糕的第一、第二排及其他座位都已售出,但黃金座位卻依舊空著。這很難不讓人懷疑是片方做了手腳。

(網絡圖)
另一種情況是,片方給院線送返點。什麽是返點?通俗點說,就是提成。你給A片的排片量達到多少時,我就給你多少的提成。比如《小時代3》上映時,就有業內人士曝光了片方與院線達成的的返點協議:影院排片達到40%的給影院一個點,45%的給影院兩個點。

(網絡圖)
3.幽靈場
買票房,片方往往只是買下一半票房。但另一種情況則不同,片方把整個廳全包了,而包下的廳往往在晨間或者深夜的冷門時段。更有意思的是,這時影院可能都還沒開門或者已經關門了。這種情況就是幽靈場——一個觀眾也沒有的場次。
幽靈場這個名稱的流行,拜《捉妖記》所賜。在《捉妖記》臨近下檔之際,有網友發現,不少影院在深夜排映《捉妖記》,購票軟件顯示座位已滿,但實際上,影廳卻一個人沒有,並且同一個廳的時間間隔很短,“15分鐘一場”。請看圖:

(網絡圖)
此次《葉問3》則將幽靈場發揚光大了,有過之而不及。如下圖:

(網絡圖)
幽靈場即便包下整個場次,可成本會比買票房還低,因為幽靈場也許院線連排映都沒有,只是走個形式,片方會給院線一個打包價(如果院線屬於片方系統,那麽連費用都省了)。這麽一來,片方最低也只需付出8.3%的費用(5%的電影事業發展專項基金+3.3%的稅),換言之,造假1000萬的票房最低只需83萬元,多劃算!
4.補貼
這種情況是比較隱形和軟性的造假方式。據統計,現在有70%的人是通過購票軟件等在線形式購買電影票,相信很多人都曾買過9塊9一張,甚至比這個價位更低的電影票。但是,官方統計總票房,仍以35元的價位統計(這就意味著票房數據有水分),院線也是以這個價位收取57%的費用。
那購票軟件買票豈不虧了?這一方面是購票軟件為了爭奪用戶燒錢補貼,更普遍的情況卻是,片方與購票軟件合作,片方不賺錢甚至燒錢給購票軟件讓它低價售票。還是《葉問3》的例子,百度糯米與片方合作,推出3.7元看電影的套餐:

(網絡圖)
為何造假?
世上沒有主動做虧損買賣的商人,票房造假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賺錢。
像偷票房、買票房、返點,往往想為自己謀取更多的排片空間與票房。至於補貼、幽靈場,有點像打折促銷或者免費贈送,為的也是把票房數據做得好看些,賺取足夠多的吆喝,吸引更多的眼球,最終將更多路人影迷導入影院。而《捉妖記》這種情形,早就撈回成本並賺得缽滿盆滿,之所以“晚節不保”,為的是沖擊華語電影票房總冠軍的桂冠,並為續集做營銷,同時相關公司的股價也會由此受益。
毋庸置疑,無論票房造假的手段是什麽、具體目的是什麽,造假都會對電影生態產生惡劣影響。要知道,放眼全球電影市場,如此猖獗的票房造假也只有中國才有。一旦票房可任由種種手段被註水、被操控,那麽,電影票房與電影本身的質量會脫節,好電影不見得有好票房,但使了手段的爛電影卻在市場上叱咤風雲,此時,電影市場就會淪為簡單粗暴的票房遊戲,這對於尚處於起步階段中國電影業貽害無窮。

2015年7月26日,在沈陽某影院,觀眾從電影《捉妖記》海報前經過。(新華社記者 李鋼/圖)
票房造假如此普遍,坦白地講,業內人士早就見怪不怪,大家購買9.9元的電影票也不會察覺片方背後的貓膩。
但此次《葉問3》涉嫌造假之所以引起巨大關註,並驚動了廣電總局,原因有二。一則,《葉問3》造假太過猖狂,有人稱是“史無前例”。網友曬出的截圖很能說明問題,而一名自稱是《葉問3》的發行員也發文自剖:“發完《葉問3》之後,我得趕緊離開這個地方,太可怕了!……我現在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在做電影,還是在幫一群放高利貸的人洗錢……如果說之前的‘票補’,還需要消費者參與,但這次,他們想買多少票房,直接拿錢砸,簡單粗暴。”二則,《葉問3》瘋狂吹高票房,並不僅是票房造假的問題了,其背後還牽扯到一場龐大而複雜的資本遊戲。
通俗地解釋,某公司投資了《葉問3》,並在影片發行前就通過各種眾籌項目,從投資者口袋中掏了不少鈔票。影片完成後,該公司的相關利益方又相繼認購了《葉問3》票房收益權的理財產品,並向投資者允諾了不錯的收益。顯然,這是左手倒右手的生意,不論《葉問3》的票房如何,該公司及其利益方已經從投資者手中拿到上億元現金(至於他們拿這些錢幹了什麽,你壓根就不知道)。並且,該公司涉嫌對同一個項目重複募集資金,也將電影票房收入多次重複抵押籌集資金,用財經專業詞匯講,就是電影票房“資產證券化”,一部電影上映前後輕易就撬動了幾億甚至幾十億的資金。
如果《葉問3》票房達到保底的10億元,那麽皆大歡喜,投資者可以順利拿到本金和利率,該公司及其利益方股價上升,以後推出類似眾籌/P2P項目也能夠輕易吸引投資者。一旦票房達不到10億,這時就不僅是電影投資的虧損了,你允諾給投資者的高達8%的年收益率也虧損,且公司股價很可能因其下跌,以後推出的相關項目也很難贏得投資者的信任。更可怕的是,一旦資金鏈出現問題,這場擊鼓傳花的遊戲就會戛然而止,最壞的結局就是重蹈e租寶的覆轍。
這就不難理解《葉問3》片方要以幾近瘋狂的形式為票房註水了。如果票房達不到10億肯定虧,而且虧得很慘。只是,票房如此誇張地拼命註水,已經淪為泡沫資產了,肯定有人要為泡沫買單。
只是買單的是誰呢?但願不是中國電影、不是散戶與老百姓,而是違法亂紀的資本大鱷為自己的瘋狂舉動付出代價。
號外號外!
2015年,“南周知道”app誕生,這是南方周末面對數字化轉型,重磅推出的一款新媒體產品。
深度!絕對原創,後臺解密
有料!嚴肅知識,八卦內幕
定制!為你而生,述你所想!
想要報題嗎?掃二維碼,馬上下載“南周知道”客戶端。

知道ios版本

知道安卓版二維碼-豌豆莢
《葉問3》陷票房造假質疑 神開股份解除投資協議求自保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4-01/995352.html
本月初在中國大陸公映的《葉問3》,有關其票房質疑不絕於耳,使得背後的“操盤手”快鹿集團被推上風口浪尖。而參與認購《葉問3》票房收益權的機構之一的神開股份[0.00% 資金 研報],也在近日宣布同意解除相關協議。
本月初在中國大陸公映的《葉問3》,有關其票房質疑不絕於耳,使得背後的“操盤手”快鹿集團被推上風口浪尖。而參與認購《葉問3》票房收益權的機構之一的神開股份,也在近日宣布同意解除相關協議。

解除《葉問3》票房收益權協議
3月29日晚間,神開股份公告稱,董事會經研究決定同意解除《上海規高投資管理有限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合夥協議》,並與基金管理人上海中海投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海投金控)互相免責。
神開股份2月24日披露,出資4900萬元認購上海規高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人份額,設立《葉問3》票房收益權投資基金,基金管理人為中海投金控。根據 清算方案,保底年化收益為8%,若票房實現20億,年化收益率將達18%,而執行事務合夥人中海投金控有權根據項目運作情況決定提前結束。
公司表示,標的影片《葉問3》上映後輿論傳出其票房異常的質疑,鑒於該影片票房系雙方擬合作的項目標的,公司與中海投金控就該突發事件對基金運作的影響,以 及對上市公司及投資者可能產生的新風險進行了審慎地溝通與討論。由於當前的市場環境相比較於雙方簽訂原合夥協議時已發生重大變化,為避免可能存在的潛在風 險,中海投金控向公司提出解除協議且互相免責提議。
自《葉問3》上映後,有關大量票房註水質疑不絕於耳,被爆“幽靈票”現象,午夜、冷門 時段上座率爆滿、總票房收入與座位比例不符、多個影廳前兩排座位售罄等。3月7日,受票房質疑影響後,神開股份5個交易日連跌,跌幅達18.01%,股價 最低跌至12.5元。3月11日至今,滬指從2781.6點攻下3000點,漲幅6.99%,而神開股份漲幅僅3.9%跑輸大盤,目前股價為13.59 元。
那麽當初投資的4900萬是否石沈大海?神開股份證券事務代表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因為都有免責條款,上市公司的利益都是有保證的,且這次投資的資金也沒有受到損失。

緣何解除協議?
前述為《葉問3》提供票房保底承諾的中海投金控,因股權以及業務均與快鹿投資存在較多合作。工商資料顯示,中海投金控前身為上海東虹橋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 司,而快鹿投資持有東虹橋擔保39%股份,持東虹橋小貸52%股份,因此被指與快鹿投資存在關聯關系。不過《第一財經日報》也註意到,在神開股份9個董事 中,有4位董事均避開此前與中海投金控設立《葉問3》票房收益權基金與解除協議的投票決議,分別為孫曄、鄒建華、方曉耀、黃家騮。
記者翻閱資料發現, 黃家騮為東虹橋擔保的董事長,孫曄與鄒建華均為火柴快鹿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及相關人員。而快鹿集團持東虹橋擔保的39%股權。據了解,《葉問 3》的制作團隊雖來自香港,但制片人則是快鹿系董事局主席,背後的資本運作方也是快鹿集團。而參與認購《葉問3》票房收益權的機構的十方控股[-1.50%]、神開股份、當天財富均與快鹿集團均有緊密的關系。
某上海上市券商人士對記者表示,神開股份作為一家主營石油化工的公司,當初作出本次投資決策,很可能是為了化解當前傳統行業的 低谷對公司造成的影響,提升資金使用效率,沒想到事與願違遭遇黑天鵝,這樣一來,一是會直接對基金的運作和收益情況帶來不確定因素;二是不可避免的面對輿 論的質疑,從而對公司名譽和股價產生一定影響,投資者也不會有信任感,“解除協議並互相免責,在目前看來應該算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法,而且4900萬資金 原數退回,倒也不會對公司的正常運營產生影響。”
對此說法,神開股份證券事務代表稱,當初“跨界”投資的確是為了想提升資金使用效率,但經過這一次的“票房造假事件”,公司也會把重心繼續放在主營業務上面,今後也會更加謹慎。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首頁
新三板复制“资本+票房”模式
http://www.xcf.cn/newfortune/cy/201603/t20160331_769526.htm
http://www.xcf.cn/newfortune/cy/201603/t20160331_769526.htm 中小影视公司将目光转向新三板,复制“资本+票房”模式。从开心麻花到龙腾影视,高价定增的背后均有高票房电影作为筹码。未来,凭借新三板打通融资渠道的中小影视公司将成为IP产业链上一支重要力量。张伟靖/文
本文刊于《新财富》2016年3月刊

中国票房依然走在“新高”不断被刷新的主升浪中,资本与影视联姻的先行者们早已在A股市场赚得盆满钵满。在A股高门槛的限制下,中小影视公司将
目光转向新三板。根据Wind行业分类,截至2016年2月23日,电影与娱乐行业共有99家新三板企业,其中2015年挂牌的就有70家。
在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挂牌影视公司受到资本的青睐,广证恒生的统计显示,2015年共有35家影视公司累计发起定增48次,涉及资金24.69亿元。猴年伊始,星爷《美人鱼》的热播与开心麻花(835099)的高价定增更是让人看到了影视公司的增长潜力。
小公司跳龙门:热播影视剧+定增
2015年12月,开心麻花挂牌的同时发布定增公告,以每股2.4元的价格向其唯一的发行对象、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张晨增发152万股。首次
定增完成不到2个月,2016年2月15日,开心麻花又发布股票发行认购公告称,公司拟以每股106元的价格,向11名新增投资者发行不超过284万股,
拟募集金额不超过3.01亿元。从2.4元到106元,增幅高达44倍。以此次定增的价格计算,其估值超过50亿元。
与A股市场以散户为主的格局不同,新三板市场以更为理性的机构投资者为主。这看似任性的定增背后,是热播电影《夏洛特烦恼》带来的底气。2015年国庆档,开心麻花以5000万元成本制作的《夏洛特烦恼》成为当期黑马,获得14.41亿元的超高票房。
与开心麻花类似,原本默默无闻的龙腾影视(835003)也因搭上热片《美人鱼》而名利双收。相关报道称,《美人鱼》上映前,和和影业、光线传
媒和龙腾影视三家公司作为影片的保底发行方,与星爷签署了16亿-18亿元的保底总金额。也就是说,作为制片方,星爷可以提前获得高额收益,但如果实际票
房超出这个数额,发行方则优先获得额外收入。《美人鱼》票房最终史无前例地突破30亿大关,尽管具体分账协议难以获知,但确定的一点是,作为保底发行方之
一,龙腾影视此次绝对获利颇丰。
龙腾影视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5月,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高达94.78%。仅2015年前5个月,公司就从中融国际和北京银行总共借贷逾1.3亿元,而这期间总收入也不过500多万元。显然,龙腾影视在以金融的手法玩影视。
资料显示,2015年5月,龙腾影视联合光线传媒、永乐影业、和和影业发起一只总规模2亿元的电影基金。同时龙腾还在筹备一只总规模为3亿元的
影视基金,主投主控的影视剧作品。相关消息称,此次《美人鱼》的保底金额正是通过和和影业发起成立的一个基金来运作,龙腾影视和光线传媒则是这只基金的认
购方。
顺理成章的,龙腾影视挂牌不到一周即发布定增公告,拟以每股14.8元发行700万股,募集资金1亿多元。因此,此次《美人鱼》的票房,对龙腾影视来说尤为重要。如今,在《美人鱼》票房的刺激下,龙腾影视的融资已不成问题,公司3年增长至百亿市值的战略目标可期。
IP:后市场开发
作为资本密集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影视市场尽管整体仍处于高速增长的上升通道,但能够盈利的影片只占少数,单个项目失败的风险依然很高。同时,电
影产业仍然高度依赖于票房收入,占比高达90%,盈利模式过于单一。相比海外成熟市场,电影收益构成中票房仅占35%,另外65%则来自版权输出和衍生产
品。随着票房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影视后市场也进入爆发的前夜。
从电视台的制播分离到互联网视频的兴起,影视剧的盈利模式开始显现出全面打通的趋势。以龙腾影视为例,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来自发行、广告以及版权
转让三大块。2013年公司主营收入全部来源于发行,2014年则全部为版权转让收入,2015年1-5月,广告收入占比为94.6%。此次成为《美人
鱼》联合出品方的公告中,也提到“不排除和电影《美人鱼》制片方在联合发行、电视和网络版权、周边衍生品等方面的合作”。
从创意产业发展的规律来看,资本大规模介入之后,黑马产品出现的概率会降低,但整个产业链会在资本的带动下迅速拓展走向成熟。以2015年数据
计算,与其近亲的游戏产业相比, 440亿元的电影总票房尚不及其总量的1/3,影游联动的趋势也为影视剧商业模式创新带来契机。
同样是在2015年12月登陆新三板的上亿传媒(834992)提出,打造“IPn”计划,将数个“IP”融合、叠加,组建“IP”群,将“IP”群作为一个整体,单个“IP”仅作为“IP”群的个体,降低单个“IP”的风险。
在智能硬件火热、多屏联动的背景下,凭借新三板打通融资渠道的中小影视公司将成为IP产业链上一支重要力量。■
牛妹雜談【4】| 打倒偷票房的賊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4-22/1000093.html
這幾年打折、團購電影票越來越多,電影卡被當作福利發送,看電影的成本越來越低,電影方越來越會炒作,人民群眾精神文化始終很單一……等等原因,看電影才逐漸成為全民第一大娛樂項目,票房呈現幾何式暴增,電影產業自然也被認為是有利可圖的一塊肥肉:現如今還能數出哪些行業動輒就能話題度爆棚地賺幾個億甚至幾十億的呢?從這個角度來說也確實沒有人不喜歡電影。
最近北京國際電影節辦得挺熱鬧,上映的有些電影我也蠻想看的,因為機會難得,可惜人不在北京看不到。
我人生中投的第一份簡歷就是投給國內某知名電影雜誌。簡歷除了個人資料之外,還需要附上兩篇影評。其中一篇寫的是《最後的時光》,另一篇記不清了,然後接到了邀請去上海筆試和面試的電話。
過去之後,筆試稀里糊塗答了一圈,就等著面試。面試官正是雜誌社的主編,他對準我們圍坐的半圈人開門見山講的就是:“沒有人不喜歡電影。你們以為只有你們特別喜歡電影嗎?錯了。這個世界上,沒有人不喜歡電影。”
不知道為什麽,他說完這句話之後,我當場就神遊了,並且一直沒有回過神。最後,我也沒被錄取。
這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而當時電影在國內遠沒有現在這麽火——應該說去電影院看電影遠不如現在盛行。我感覺是這幾年打折、團購電影票越來越多,電影卡被當作福利發送,看電影的成本越來越低,電影方越來越會炒作,人民群眾精神文化始終很單一……等等原因,看電影才逐漸成為全民第一大娛樂項目,票房呈現幾何式暴增,電影產業自然也被認為是有利可圖的一塊肥肉:現如今還能數出哪些行業動輒就能話題度爆棚地賺幾個億甚至幾十億的呢?從這個角度來說也確實沒有人不喜歡電影。
然而電影畢竟還是一種藝術形式。如果要聊電影,純聊電影藝術顯得天真,純聊電影資本顯得俗氣。在絕大部分藝術表現形式中,電影確實是與資本聯系最緊密的一種,因為拍電影必須花錢,這項原始投入比起顏料畫筆要大得多。當然,也正是因為電影的複雜性、主觀性、獨立性,並且帶有一種難以定義的姿態,讓資本有了展示自己的空間,影視基金風起雲湧,樂此不疲,但也漸漸的出事了。
對於一部電影的誕生來說,最完美的一種情況可能是:一個懂電影的投資方,一個會拍的導演,一群會演的演員,大家各司其職,但大家對於電影的美學觀點是一致的,基本常識是有的,錢是要賺的但賺錢絕不是唯一的。拍的故事也不是揣測大眾口味,不是跟風,不是山寨,就是一個簡單或複雜的、發自肺腑想說的故事。不好意思,我可能又天真了一回。
但目前國內90%的現狀可能是:一個不懂電影的投資方,和他談藝術估計能當場嘲笑死你;一個水平低劣的導演,可能是歌手主持人或者二手編劇下海轉型的;一群湊數的演員,小鮮肉也好老臘肉也行反正統統沒演技;與此同時美學觀點是什麽鬼?鏡頭絲毫也不講究,更別提什麽儀式感了,最後拍了一個一窩蜂的故事,因為這個故事現在火,能賺錢,參見之前的校園青春系列電影以及電視劇改編系列電影等等。當然好電影也有,但是太太太太太少了。
賣座就是硬道理,票房大過天。因此現在偷票房事件被媒體相繼曝光,也是意料之內情理之中——為什麽我們的資本吹出的泡沫總是這麽巨大而醜陋?甚至不是彩色的而是灰色的?
曾經在網上看過一場國外某部電影的新聞發布會,臺上從編劇到制片,攝像服裝到配樂,以及主演導演(都是巨星)坐了一整排,每個人圍繞電影談了很多,談劇本如何寫的,談角色的心得體會,談色彩如何搭配鏡頭如何構架選擇哪種膠片更能體現電影的年代感……談得都很有水平。不知道這是不是特例,接近一個小時的發布會沒有任何八卦炒作的成分在,一切都很單純。要說國外電影的投資拍攝模式,資本涉入更早更深更成熟,但卻依然能夠在電影呈現之時還原其應該有的話題和面貌,這難道不值得深思嗎?一個行業的壯大絕對是有眼光可持續的呵護,絕不是竭澤而漁般搶劫。
最終可能還是差距問題,精神文明被物質文明狠狠地拋在了身後。這是文化基礎水平決定的,別不服氣。未來會怎樣誰也不得而知,但中國電影市場眼下這個階段也許是人為的,也許是必經的,同時也是非常難熬的。
每當看到國內拍的爛片票房也能破億,我就很生氣。可能有人又要問了,不看你咋知道是爛片?呵呵,原來爛片票房就是你們這些好奇寶寶貢獻的。那你看到屎,不嘗嘗你怎麽知道是屎的呢?不過據說每年能夠沖出重圍的只是鳳毛麟角,大部分奔著錢來的都被虧損淹沒,我又很開心。真的,虧得越多越好,虧到滾粗為止最好。
當然眼下的營銷手段也是不容小覷,已經超過了正常宣傳的範疇。硬廣軟文一起轟炸,還有潛伏在人民群眾當中的營銷號興風作浪,拿紅包的影評人也不在少數,是罵是誇只看是誰出錢。為了宣傳電影,主角甚至可以傳出死訊——敢正大光明“玩命”的行業,偷偷票房小意思了。所以我覺得,說股民是韭菜,國內廣大電影觀眾差不多也是了,上映一部爛片就被割一盤,不管你看完覺得電影有多差,不重要,你已經被收割完畢,請盡快成長等待下一把鐮刀。
不過作為觀眾自己也要檢討:憑什麽你就該去電影院吃粗糧?為什麽媒體宣傳的賣座與否成為你觀影的最高準則?國內的觀眾呢,可能還是好電影看得太少了。沒看過好的怎麽知道真正好看的電影長什麽樣?畢竟每年引進的外國電影數量太有限、類型也太局限了。別給我提欠誰誰誰一張電影票,我不想欠,但也要我去電影院看得著才行啊。
現在的情況已經很嚴峻了。如果中國還需要拍電影,需要發展這項藝術,就請國內真正有才華的電影人務必開始捍衛自己的尊嚴。希望逐利電影的資本早日過渡到拼眼光的階段而不是還停留在人傻錢多之上。你們的觀眾真的沒那麽寬容,比如我。
歡迎加入理財不二牛QQ交流群(群號:536986437)
轉載請註明:本文轉自理財不二牛,請關註微信號buerniu5188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首頁
娛樂傳媒行業領跑 中國電影票房收入將超美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6591.html
6月13日,普華永道發布《2016年-2020年全球娛樂及媒體行業展望》預測,全球娛樂及媒體行業的收入將在未來五年內實現4.4%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從2015年的1.72萬億美元上升到2020年的2.14萬億美元。
展望報告數據顯示,互聯網廣告、電影業和視頻遊戲這三個領域發展動力強勁,預計今後五年年均複合增長率分別能夠達到13.9%、18.9%和7.4%。“科技支撐起中國娛樂及媒體行業總體發展,而文化內容依然是吸引觀眾的核心。”普華永道中國內地及香港TMT主管合夥人周偉然向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表示。
廣告、電影領跑
在這次統計的子行業中,互聯網廣告和電影業表現尤為亮眼。伴隨互聯網普及化,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互聯網廣告市場,2015年行業收入達到232億美元,占全球該行業收入的29%。而受到中國市場帶動,亞太地區互聯網廣告收入也將達到13.2%的複合增長率。
在2015年,互聯網廣告將首次超越廣播廣告,而這首先發生在中國。事實上,國內目前還有很大的潛在市場尚未被挖掘:2015年,中國寬帶家庭的普及率為42.5%,大多數家庭依然沒有寬帶接入。隨著寬帶普及率提升,互聯網廣告還有巨大增長空間。
同時,對比傳統的固定端廣告,新興的移動產業將成為更具潛力的增長平臺。根據預測,互聯網廣告在移動端的收入,將從2015年的23.3億美元升至2020年的71.2億美元。到2020年,移動端互聯網的用戶數量大約是固定寬帶家庭用戶的四倍以上。
另一方面,得益於移動互聯網技術發展,移動網絡購票途徑打通帶動電影行業表現。中國在電影娛樂年均複合增長率將達到19.1%,遠高於全球5.97%增長率。“到2017年,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電影票房收入最高的國家。”周偉然說道。
“我們觀察到,中國的電影娛樂行業將在今後五年中持續發展。高質量的、貼近生活的本土電影正在獲得更多的融資,而海外電影引進的配額制也在一定意義上扶植了本土電影。”普華永道香港娛樂及媒體行業合夥人邱麗婷表示,“與此同時,中國的人均電影屏幕數量遠遠低於美國。為了滿足市場需求,中國影院在以平均每天新增15塊熒幕的速度擴大。這種供需兩旺的局面無疑會大舉推動行業的增長。”
然而,市場繁榮的背後也隱含著競爭。周偉然認為,目前的視頻點播和新型的互聯網雲服務已經對電影業的發行窗口期帶來了沖擊。而一旦移動端對電影票價補貼下降,單場電影票價提升,可能給予這兩項服務沖擊電影市場的機會。
VR將推動遊戲增長
報告指出,未來十五年,中國的視頻遊戲行業總收入將從89億美元上升128.5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7.4%。而虛擬現實和在線微支付業務模式的擴張將推動遊戲產業增長。2015年,在線微支付遊戲總收入已經超過實體遊戲,預計到2020年,中國市場的這一類別收入將躋身全球第三。
由於缺少強勁的主機品牌,相比日本,主機類遊戲長期以來在中國增長並不明顯,而電腦遊戲以及社交遊戲長期處於高增長狀態。“日本擁有像Sony、任天堂等強勢的主機遊戲品牌,積累了一部分忠實用戶,而中國遊戲大部分消費市場是手遊,這跟玩家群體以及消費習慣有很大關系。”周偉然說道。
而虛擬現實的技術將有可能彌補國內主機遊戲上的短板。普華永道中國審計部合夥人蔡智鋒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隨著技術發展,VR硬件將是未來視頻遊戲一個重要的輸出平臺。“VR是應用的技術,遊戲是第一實現的方向,現在很多人也在想如何把內容移植到VR平臺上,各行各業也在做這方面嘗試。”
然而目前虛擬現實硬件技術尚不成熟,硬件變現在現有階段尚不可行。周偉然認為,VR硬件產業需要到2018年才有突破性的收入來源。
P2P嚴查時代到來,票房玩砸了快鹿:2016上半年互聯網金融大事盤點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24/156898.shtml
P2P嚴查時代到來,票房玩砸了快鹿:2016上半年互聯網金融大事盤點
劉雪兒
互聯網金融日趨規範化。今年7月,網絡支付就要實名制了,你做好準備了嗎?
2016年即將過半,互聯網金融在這半年里仍然得到了快速發展。而在上半年,一眾巨頭們,從BAT到海外的蘋果,依然紛紛在這個領域發力;而另外一面,校園貸屢屢曝出問題,P2P跑路仍然存在。
經過一段時間的野蠻生長之後,政府對互聯網金融監管加強的態勢,已經在今年顯露無遺。P2P正在面臨極大力度的嚴查,在線支付也即將被納入管理,新三板分層制也在不久前落地。互聯網金融行業,草根和小企業們,即將面對嚴峻的考驗。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2016年上半年發生了哪些行業大事吧,對創業者們觀察行業動態和投資人選擇投資方向,也許能有所幫助。
春節期間紅包大戰
2016年春節期間,紅包大戰上演。支付寶砸下2.69億元成為央視春節晚會的獨家互動合作夥伴,微信在春節前就開始布局紅包照片和紅包雨,阿里錢盾推出了“紅包快手”和“紅包早知道”,騰訊手機管家上線“紅包鬧鐘。
自移動互聯網普及以來,每一年臨近春節的日子,都免不了一場紅包大戰——這既是品牌營銷,也是一種面向競爭對手們的示威。從2014年開始,由於微博式弱,紅包大戰逐漸演變成了支付寶和微信的雙雄之爭。
ApplePay入華
2月18日,Apple Pay正式宣布入華。使用需要滿足三個條件:iPhone6及以上型號的手機,綁定信用卡以及支持非接觸式支付的POS機。
目前Apple Pay應用內日均交易筆數增長了150%,但由於微信支付、支付寶等國內“地頭蛇”已搶占先地,加上Apple Pay的限制條件,所以蘋果入華還面臨諸多挑戰。
鏈家違規交易引發中介金融整頓
2016年2月23日,兩名鏈家經紀人的違規交易被監管部門通告,最終引起了整個中介行業金融業務大整頓。3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表示,央行將對房地產中介機構、房地產開發企業以及其與P2P的金融業務開始進行清理和整頓,這也意味著新的調控政策將以打擊房地產類互聯網金融業務為開端。
鏈家的問題代表了中國房地產中介行業的普遍亂象,在實際的買賣樓市場,各種違規擔保、高利貸等情況並不少見,這也側面暴露出中國小微、個人金融市場的服務匱乏。
快鹿陷入洗錢風波
3月4日,有業內人士指出,《葉問3》存在大量票房註水情況,投資方快鹿集團及其下屬兩家上市公司神開股份和十方控股也浮出水面。
早在2月24日,十方控股公告稱,公司以1.1億元購買《葉問3》55%的票房收益權;神開股份公告稱,公司擬以自有資金出資4900萬元,設立《葉問3》電影票房收益權投資基金用於投資該電影,並通過票房收益獲取投資利潤。
此前有報道指出,《葉問3》上映前,快鹿集團就將票房資產證券化,以票房收益的預期從旗下P2P、眾籌平臺等渠道從籌集了不少資金。
此次在《葉問3》方面,快鹿集團和金融平臺的操作踩住了紅線。按照規定,平臺自身嚴禁為關聯方投資者提供擔保,也不能為關聯公司融資。
互聯網金融進入嚴查期
4月14日,央行出臺了《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針對互聯網金融制定了分領域、分地區條塊結合的專項整治方案。專項整治工作將為期一年,計劃2017年3月底完成。
整治的領域重點包含第三方支付、線下投資理財、P2P網絡借貸、股權眾籌、互聯網保險及首付貸、尾款貸等引導配資資金的房地產金融產品。
具體而言,註冊名稱或經營範圍出現跟“金融”有關字樣的機構,包括交易所、金融、資產管理、理財、基金、基金管理、投資管理、財富管理、股權投資基金、網貸、網絡借貸、P2P、股權眾籌、互聯網保險、支付等,均將暫停註冊。
螞蟻金服獲巨額融資,互聯網金融巨無霸誕生
4月26日,螞蟻金融服務集團宣布完成B輪融資,融資規模45億美元,創造全球互聯網行業目前最大單筆私募融資紀錄,同時,螞蟻金服的整體估值躍升到600億美元。螞蟻金服總裁井賢棟表示,螞蟻金服“一定會上市”。如果螞蟻金服在近兩年上市,其有望成為2010年農行上市以來中國市場規模最大的一次IPO。
小米做金融,聯手籌建民營銀行
6月13日,小米透露,四川希望銀行已獲得中國銀監會批複籌建,這也是四川省首家民營銀行,註冊資本30億元人民幣,小米科技29.5%的股份,成為繼新希望集團後的第二大股東。四川希望銀行籌建負責人表示,該銀行未來有望成中西部首家移動互聯網銀行。雷軍表示,“合作如果要成功,一定要有幾個臺柱子,劉永好的口碑和為人也是吸引我的一個因素”,小米未來會在IT系統、雲服務、數據服務等方面給予支持。
新三板創新層落地,920家公司入圍
6月18日,股轉系統正式公布了創新層的名單。6月27日起,股轉系統正式對掛牌公司實施分層管理,共有920家公司入圍創新層。有異議或者自願放棄進入創新層的掛牌公司,應在3個轉讓日內(即截止6月22日)向股轉系統發送異議申請。
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融資租賃公司、典當行、商業保理公司以及互聯網金融等特殊行業掛牌公司,在相關監管政策明確前,暫不進入創新層。私募基金管理機構按照相關監管要求整改後,符合創新層標準的,可以進入創新層。值得一提的是,九鼎也進入了創新層。
今年7月網絡支付實名即將實行
根據 《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要求,7月1日之前,各支付機構實名率需滿足95%。對此,支付清算相關負責人透露:還有一段差距。
支付寶方面曾對外宣布自7月1日起,沒有綁定中國內地銀行卡的用戶將不能在支付寶賬戶中存錢,也不能使用賬戶中的余額。
據《辦法》規定,III類賬戶需要5重實名認證渠道。目前主要的認證渠道有身份信息認證、銀行卡認證、電話號碼認證等。
從整體上看,互聯網金融已經從亂象叢生的野蠻生長逐漸步入系統規範的監管控制中,但是,這樣的情況並不影響行業中好企業的發展速度,滿足用戶需求、符合法律規範的企業獲得資本青睞並不困難。此外,還可看出互金正在細分領域深入,比如當下移動支付比較受歡迎,連Apple Pay也想入華分一杯羹。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逐漸規範,多層次、多元化、多結構的資本市場體系正在形成,中國傳統金融的布局也在發生變化,互聯網與金融的結合也更加緊密與有序。
[本文作者劉雪兒,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金融整頓
網絡支付
紅包大戰
民營銀行
贊(...)
分享到: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