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官媒確認與靜安合並 閘北“身價”繼續漲漲漲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8393.html

官媒確認與靜安合並 閘北“身價”繼續漲漲漲

一財網 羅韜 2015-10-16 22:49:00

在業內看來,兩個區域的合並對於整個區域規劃的升級有著很好的促進,而相應的利好也將反應到房地產市場。

10月12日出版的上海市閘北區下屬官媒《閘北報》確認閘北、靜安兩區將實施合並。《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註意到,這是上海官方媒體首次確認靜安閘北兩區合並事宜。

在業內看來,兩個區域的合並對於整個區域規劃的升級有著很好的促進,而相應的利好也將反應到房地產市場。

閘北房價或繼續上漲

事實上,在之前9月傳出靜安區、閘北區要合並的事情過後,閘北二手房就出現了很多房東“跳價”情況。

中原地產大寧瑞仕分行一位姓江的經理曾告訴本報記者,在上述傳言發生不久約三成左右的房東做出提價的舉動,個別房東為了高價出售寧願違約賠付定金。“一套大寧瑞仕花園三房,上周雙方談定的價格為730萬,客戶當場支付5萬元定金,約定於9月9日簽約。然而,就在簽約前一天,房東上門向業務人員提出這套房價格賣的太低,要漲價50萬,買家得知消息後認為房東既然已收取了定金,就應該按約定的730萬元出售,因此拒不接受,最後房東表示自己願意承擔違約責任賠償買家5萬元。”江經理告訴記者。

而這里面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房東對於未來的房價做出了上漲的預期。事實上,上海閘北區的房價一直在領漲整個上海。上海鏈家數據顯示,上海閘北區十年一手房成交價累計上漲了460%,而近年隨著閘北高地價項目入市,房價也一路飆升。也有業內人士認為,虹口、閘北、普陀三個區目前對於整個上海而言屬於市區,但是房價並沒有靜安、黃浦那麽高,因此上述區域房價有還會有所提升。

中原地產統計閘北、靜安區域二手房發現,靜安閘北合並消息傳出後閘北區二手交易量迅速攀升,其中彭浦新村日均交易量增長5%~10%,房價平均漲幅在2%~3%。而價格漲幅最大的當屬具學區、環境優勢於一體的大寧板塊,平均漲幅在4%-6%,主要集中在近幾年開發的高檔小區。

雖然出現上述現象,但是多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上述區域合並應該理性看待,影響應該是長期的。

互補和雙贏?

事實上,上海此前兩區合一也有先例,如南匯並入浦東、盧灣並入黃浦,在合並之後,南匯仍然處於上海房地產較為中低端的區域,而浦東的張江、金橋包括臨近的禦橋板塊卻得到了二次啟動,盧灣並入黃浦之後,此前被各方看好的更具有優勢的南濱江板塊也並未受到顯著刺激,反倒是董家渡板塊得到了極大發展。

靜安區是上海面積最小的中心城區,全區總面積僅為7.62平方公里,歷史上因境內的古剎靜安寺,成為上海中心對外交流的窗口。目前主要是沿著南京西路有梅龍鎮、中信泰富、恒隆、久光百貨、嘉里中心以及金鷹購物廣場等為該區域高端商業的代表。而閘北在則很大,其圍繞蘇河灣、大寧、市北高新、濱河現代服務業打造多個區域熱點。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多方采訪獲悉,商務商業資源匯聚,是上海最成熟的CBD之一,但其後續發展一定程度上受限於土地資源的減少;而閘北坐擁有大量的市中心土地資源,近年來優質地塊頻出,後發優勢明顯且具備同樣深厚的文化歷史底蘊。因此,靜安和閘北的“撤二建一”是一次土地、財政、商務等城區發展重要資源的互補雙贏,合並將推進區內各類資源的優化配置,加速舊城區改造複興,對房地產市場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上海鏈家研究部總監陸騎麟認為,如若合並,靜安靠近蘇州河的部分反有望得到進一步發展。

“兩區合並後由城市規劃和產業布局優化統合所創造的並區紅利有望在兩區交界區域得到更集中的釋放。靜安與閘北兩區以蘇州河為界,亦是靜安籌劃多年的“蘇州河濱河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和閘北重金打造的“蘇河灣”的接壤所在。兩個區塊隔河相望,均定位於發展現代服務業為主的高端商務商業區;目前區域內已經匯集了環智國際大廈、恒匯大廈、寶礦洲際中心、南豐寶礦廣場、企業中心、大悅城、寶格麗酒店、世紀盛薈廣場和靜安博華中心等一批建成和在建優質項目,商務商業氛圍已初步形成。靜安閘北合並將促進這兩個區塊的功能對接和優化,而由此形成的“跨蘇州河商務區”也將成為“新靜安區”下一階段發展的重心之一。”世邦魏理仕研究部資深董事謝晨認為。

謝晨同時提到,雖然兩區合並的預期在閘北的二手市場上造成了部分業主的調升報價。但需要指出的是,決定住宅價格的區位、交通、樓盤品質、配套等要素在短期內並不因兩區合並而有所變動,因而這一調價更多是心理層面的一種反映,尚不具備推動區域房價上漲的實質性力量。兩區合並對住宅價格長期走勢的影響將取決於新區成立後政府在城區規劃建設、醫療教育等公共資源統籌等方面的具體舉措。

編輯:吳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986

張旭豪確認滴滴入股餓了麽 否認與美團緋聞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1073.html

張旭豪確認滴滴入股餓了麽 否認與美團緋聞

一財網 趙陳婷 2015-11-12 23:42:00

9月份傳出的滴滴投資餓了麽的消息遭遇滴滴和餓了麽“冷處理”之後再次被推倒臺前。這一次餓了麽CEO張旭豪向《第一財經日報》獨家確認了餓了麽獲得投資的消息

11月12日,有爆料稱據接近滴滴出行的人士透露,餓了麽獲滴滴出行的戰略入股,雙方投資交易已經完成,最快將於下周公布。

按照上述爆料信息公布的內容,餓了麽和滴滴將就配送業務全面合作,合力搭建兩個輪子的電動車加四個輪子的汽車的“2+4”同城配送體系。目前合作已在北京試運營,12月將全面上線。餓了麽研發人員近日頻繁出入滴滴辦公地,為合作進行最後的技術和產品對接。

對於上述傳言,11月12日晚間餓了麽CEO張旭豪向《第一財經日報》獨家確認了餓了麽獲得投資的消息。

滴滴對餓了麽進行戰略投資的消息早在今年9月份就一度在業內廣為流傳。當時的消息是,上述合作信息是由滴滴和餓了麽的共同投資方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曝出的,而此次合作意在共同打造城內配送系統。當時滴滴餓了麽雙方都沒有就此給出明確的回複。

有意思的是,滴滴的競爭對手Uber已在國外推出了自己的外賣業務。

但美團點評合並之後,此前拿過點評投資的餓了麽是否會由於這次合並改變獨立的身份一直眾說紛紜。

在確認得到滴滴投資的同時,張旭豪再次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否認餓了麽和美團合並的可能性。

事實上,12號早些時候,餓了麽還對外發布聲明否認網絡上出現大量所謂餓了麽將與某友商合並的謠言。在上述聲明中,餓了麽強調其未來將保持獨立發展不變,並且會繼續做大做強。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783

e代駕CEO確認裁員30%以上,難道是神州專車惹的禍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116/152809.shtml

導讀 : e代駕2015可謂命運多舛,市場份額遭遇滴滴代駕反超之後,花大價錢請明星代言,試圖從營銷扳回一局,但此後和Uber合並未果,退而求其次和神州專車合並,已經喪失了市場競爭的主動權。

11月14日消息,有傳聞國內代駕O2O平臺e代駕已經開始裁員,主要涉及技術和BD等崗位。對此,e代駕CEO楊家軍發布內部郵件,確認裁員一事,內部員工稱裁員高達30%比例。車事兒兄表示,慢公司的e代駕,2015年可謂命運多舛,代駕市場份額遭遇滴滴代駕反超之後,花大價錢請明星代言,試圖從營銷角度扳回一局,但此後和Uber合並未果,退而求其次尋求和神州專車合並,已經喪失了市場競爭的主動權,似乎其發展前景堪憂。

     e代駕裁員30%得到CEO確認

今天下午,楊家軍確認了裁員事實,並表示,從2015年初到現在,公司人員增速過快,導致部分機構臃腫,崗位重疊,效率低下。為提高效率,e代駕目前主動進行部分人員優化。但在匿名社交網站有認爆料稱,該公司包括Android開發等技術人員也遭到裁員,裁員比例高達30%以上!

e代駕楊家軍確認裁員事實

內部員工爆料裁員幅度高達30%,包括技術崗位都在裁員範圍內

      e代駕和創始人楊家軍都是何許人也

據車事兒兄了解,e代駕是國內較早從事代駕O2O的創業公司,產品於2011年10月上線,2012年獲得經緯中國數百萬元種子投資,隨後又獲得光速資本、經緯中國等投資,2014年10月,e代駕宣布獲新一輪2500萬美元的融資,估值逾2.5億美金。其中58同城以2000萬美金領投,上一輪投資方經緯創投、光速創投跟投。2015年10月,e代駕宣布和神州專車合並。

e代駕創始人兼CEO楊家軍,此前是國企大唐電信集團的CTO,管理經驗可謂非常豐富。

      起了大早趕晚集,e代駕為何沈淪?

2015年雖代駕O2O市場瘋狂擴展,特別是遭遇資本寒冬後,其此前動用明星代言,試圖抱Uber大腿等“大躍進”方式,成為了其目前前景堪憂的重要原因,車事兒兄分析其遭遇目前窘境原因如下:

1.慢公司文化令市場份額不斷蠶食,滴滴代駕入局

2015年7月前,代駕O2O行業一片祥和寧靜,因為當時e代駕無愧代駕行業當之無愧的老大,占據了約90%的市場份額。而e代駕也憑借其以往建立的優勢,順利拿到D輪1億美元的融資。但是e代駕似乎給人感覺是慢公司的文化,從2011年10月產品上線以來,其發展模式非常緩慢,此前因為代駕O2O領域未有大量競爭對手進入,也令其有些盲目自大。

但是這種好日子在2015年發生了變化。隨著滴滴7月正式推出代駕業務,憑借其巨大的平臺流量優勢和手握50億美金的巨額融資,一時間滴滴勢如破竹,據稱e代駕市場份額直接被搶去四成。而此次裁員大部分是BD,e代駕失去了市場份額,已經無力回天,幹脆直接裁掉城市商務經理也是情理當中。

2.新業務遇到阻礙,轉型太慢

2015年10月29日e代駕宣布成立車後事業部,推“e車管家”,進軍汽車後服務市場,並采用新的品牌LOGO。

按照正常的邏輯,擴張新業務增加人員都來不及,怎麽會突然裁員呢?只能說明“e車管家”這個後市場服務確實問題頗多:

第一是戰略地位並不突出,其實這個戰略擴展早在去年就應該開始,因為當時在代駕行業基本屬於壟斷地位,完全沒有後顧之憂,但是沒有及時的選擇戰略擴展,像其他業務進軍。而滴滴打車在合並後憑借流量的優勢,及時推出專車業務,從而步步為營,所向披靡,最後蠶食到代駕業務。現在就算推出,後市場業務已經基本上大局已定,最多只能算一個戰略補償。

第二汽車O2O後市場這塊業務擴展受阻。眾所周知,汽車後市場可已經從一塊香餑餑變成了一塊硬骨頭。之前最大的洗車O2O平臺e洗車在3個月燒完2億美金後現在CEO出走,而功夫洗車,雲洗車也紛紛關門大吉。已經瀕臨倒閉。而養護市場的日子同樣不好過,業內占據最大市場份額的博湃養車關停多所城市,一度被盛傳投資方撤資,而典典養車則從養車將業務重點直接轉型到汽車保險這塊。所以e代駕想要進行這塊風雨飄搖的業務似乎並不明朗。

3.上錯花轎嫁錯郎,錯失Uber無奈選擇神州

10月14日,在經歷一段海報猜測後神州專車宣布和e代駕宣布戰略合作。

但是這恰恰是e代駕步入深淵的開始。因為神州專車除了提供錢,雙方在業務層面上的合作意義並不大。根據機構統計6月份的專車市場份額,神州專車車只占到0.8%的市場份額,無法為e代駕帶來想要的用戶、流量和平臺資源的支撐。對於創業公司來說,這些比錢更加重要。

神州本身在專車業務上已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現在給到e代駕的戰略投資估計錢也不多,兩哥們其實已經都下水了。但是不選擇神州應該抱團誰呢?

其實e代駕本有更好的選擇,那就是Uber。早在8月百度地圖跟新8.5版本無縫對接e代駕,更是高調的把代駕服務入口提前,由此百度進入代駕市場。而此前百度參加了Uber中國的12億美金的投資中。代駕的老大和專車的老二,如果雙方合作也是情理之中,而且阻擊滴滴也很有希望。

可惜最後雙方合作並沒有成功,作為這件事最大的得利者無疑是滴滴出行,而神州估計要哭暈在廁所里。弱國無外交,看來在O2O行業也成立。無奈e代駕上錯花轎嫁錯郎了。

4.花費大量現金請代言人卻並不專註改善產品

2015年7月10日,e代駕宣布邀請黃曉明和宋丹丹兩位明星做代言,e代駕市場副總裁柳柳表示,希望以代言人品牌推廣為契機,通過立體化的市場推廣體系將e代駕帶給更多的用戶,帶來更加方便快捷的代駕服務體驗。

據稱,e代駕邀請這兩位代言人的價格不菲,據說高達8位數,而作為一家成立僅僅四年的創業公司,並不以改善產品為最大目標,而卻把錢花在邀請代言人上,這似乎與創業者緊衣縮食的精神不符。正是這種把錢沒花在刀刃上的做法,似乎也註定了e代駕如今在產品上被後來者趕上,甚至超越的命運。

無論如何,希望這個互聯網寒冬大家都好好的熬過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032

e代駕CEO確認裁員30%以上,難道是神州專車惹的禍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116/152809.shtml

導讀 : e代駕2015可謂命運多舛,市場份額遭遇滴滴代駕反超之後,花大價錢請明星代言,試圖從營銷扳回一局,但此後和Uber合並未果,退而求其次和神州專車合並,已經喪失了市場競爭的主動權。

11月14日消息,有傳聞國內代駕O2O平臺e代駕已經開始裁員,主要涉及技術和BD等崗位。對此,e代駕CEO楊家軍發布內部郵件,確認裁員一事,內部員工稱裁員高達30%比例。車事兒兄表示,慢公司的e代駕,2015年可謂命運多舛,代駕市場份額遭遇滴滴代駕反超之後,花大價錢請明星代言,試圖從營銷角度扳回一局,但此後和Uber合並未果,退而求其次尋求和神州專車合並,已經喪失了市場競爭的主動權,似乎其發展前景堪憂。

     e代駕裁員30%得到CEO確認

今天下午,楊家軍確認了裁員事實,並表示,從2015年初到現在,公司人員增速過快,導致部分機構臃腫,崗位重疊,效率低下。為提高效率,e代駕目前主動進行部分人員優化。但在匿名社交網站有認爆料稱,該公司包括Android開發等技術人員也遭到裁員,裁員比例高達30%以上!

e代駕楊家軍確認裁員事實

內部員工爆料裁員幅度高達30%,包括技術崗位都在裁員範圍內

      e代駕和創始人楊家軍都是何許人也

據車事兒兄了解,e代駕是國內較早從事代駕O2O的創業公司,產品於2011年10月上線,2012年獲得經緯中國數百萬元種子投資,隨後又獲得光速資本、經緯中國等投資,2014年10月,e代駕宣布獲新一輪2500萬美元的融資,估值逾2.5億美金。其中58同城以2000萬美金領投,上一輪投資方經緯創投、光速創投跟投。2015年10月,e代駕宣布和神州專車合並。

e代駕創始人兼CEO楊家軍,此前是國企大唐電信集團的CTO,管理經驗可謂非常豐富。

      起了大早趕晚集,e代駕為何沈淪?

2015年雖代駕O2O市場瘋狂擴展,特別是遭遇資本寒冬後,其此前動用明星代言,試圖抱Uber大腿等“大躍進”方式,成為了其目前前景堪憂的重要原因,車事兒兄分析其遭遇目前窘境原因如下:

1.慢公司文化令市場份額不斷蠶食,滴滴代駕入局

2015年7月前,代駕O2O行業一片祥和寧靜,因為當時e代駕無愧代駕行業當之無愧的老大,占據了約90%的市場份額。而e代駕也憑借其以往建立的優勢,順利拿到D輪1億美元的融資。但是e代駕似乎給人感覺是慢公司的文化,從2011年10月產品上線以來,其發展模式非常緩慢,此前因為代駕O2O領域未有大量競爭對手進入,也令其有些盲目自大。

但是這種好日子在2015年發生了變化。隨著滴滴7月正式推出代駕業務,憑借其巨大的平臺流量優勢和手握50億美金的巨額融資,一時間滴滴勢如破竹,據稱e代駕市場份額直接被搶去四成。而此次裁員大部分是BD,e代駕失去了市場份額,已經無力回天,幹脆直接裁掉城市商務經理也是情理當中。

2.新業務遇到阻礙,轉型太慢

2015年10月29日e代駕宣布成立車後事業部,推“e車管家”,進軍汽車後服務市場,並采用新的品牌LOGO。

按照正常的邏輯,擴張新業務增加人員都來不及,怎麽會突然裁員呢?只能說明“e車管家”這個後市場服務確實問題頗多:

第一是戰略地位並不突出,其實這個戰略擴展早在去年就應該開始,因為當時在代駕行業基本屬於壟斷地位,完全沒有後顧之憂,但是沒有及時的選擇戰略擴展,像其他業務進軍。而滴滴打車在合並後憑借流量的優勢,及時推出專車業務,從而步步為營,所向披靡,最後蠶食到代駕業務。現在就算推出,後市場業務已經基本上大局已定,最多只能算一個戰略補償。

第二汽車O2O後市場這塊業務擴展受阻。眾所周知,汽車後市場可已經從一塊香餑餑變成了一塊硬骨頭。之前最大的洗車O2O平臺e洗車在3個月燒完2億美金後現在CEO出走,而功夫洗車,雲洗車也紛紛關門大吉。已經瀕臨倒閉。而養護市場的日子同樣不好過,業內占據最大市場份額的博湃養車關停多所城市,一度被盛傳投資方撤資,而典典養車則從養車將業務重點直接轉型到汽車保險這塊。所以e代駕想要進行這塊風雨飄搖的業務似乎並不明朗。

3.上錯花轎嫁錯郎,錯失Uber無奈選擇神州

10月14日,在經歷一段海報猜測後神州專車宣布和e代駕宣布戰略合作。

但是這恰恰是e代駕步入深淵的開始。因為神州專車除了提供錢,雙方在業務層面上的合作意義並不大。根據機構統計6月份的專車市場份額,神州專車車只占到0.8%的市場份額,無法為e代駕帶來想要的用戶、流量和平臺資源的支撐。對於創業公司來說,這些比錢更加重要。

神州本身在專車業務上已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現在給到e代駕的戰略投資估計錢也不多,兩哥們其實已經都下水了。但是不選擇神州應該抱團誰呢?

其實e代駕本有更好的選擇,那就是Uber。早在8月百度地圖跟新8.5版本無縫對接e代駕,更是高調的把代駕服務入口提前,由此百度進入代駕市場。而此前百度參加了Uber中國的12億美金的投資中。代駕的老大和專車的老二,如果雙方合作也是情理之中,而且阻擊滴滴也很有希望。

可惜最後雙方合作並沒有成功,作為這件事最大的得利者無疑是滴滴出行,而神州估計要哭暈在廁所里。弱國無外交,看來在O2O行業也成立。無奈e代駕上錯花轎嫁錯郎了。

4.花費大量現金請代言人卻並不專註改善產品

2015年7月10日,e代駕宣布邀請黃曉明和宋丹丹兩位明星做代言,e代駕市場副總裁柳柳表示,希望以代言人品牌推廣為契機,通過立體化的市場推廣體系將e代駕帶給更多的用戶,帶來更加方便快捷的代駕服務體驗。

據稱,e代駕邀請這兩位代言人的價格不菲,據說高達8位數,而作為一家成立僅僅四年的創業公司,並不以改善產品為最大目標,而卻把錢花在邀請代言人上,這似乎與創業者緊衣縮食的精神不符。正是這種把錢沒花在刀刃上的做法,似乎也註定了e代駕如今在產品上被後來者趕上,甚至超越的命運。

無論如何,希望這個互聯網寒冬大家都好好的熬過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033

滴滴出行CFO徐濤確認離職,出行領域已開啟全球性戰爭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204/153080.shtml

導讀 : 出行領域的新聞集中在12月4日這一天:CFO徐濤於近日離職;Uber正計劃籌集21億美元資金;同時滴滴與Uber在全球的其他競爭對手結成聯盟。看來出行領域的戰火已燒至整個地球。

i黑馬訊 12月4日消息,滴滴出行方面正式確認,CFO徐濤已於近日離職,未來或將加盟創業團隊。

徐濤1996年於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畢業,之後以管培生身份進入百事投資控股,曾任職於搜狐、朗訊科技、太陽計算機系統、達科信息,2014年1月加入滴滴打車。

在徐濤加入滴滴打車時,曾有傳聞其將於2015年6月赴美上市,但隨著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的合並、柳青的加入(融資能力的加強)以及Uber中國的迅猛增長,滴滴出行的時間表被推遲。柳青就曾在2015年2月公開表示,其短期一兩年內可能沒有上市的時間表,但長期肯定會考慮這條路。

與此同時,滴滴出行的戰線正在擴大。就在今日,滴滴出行宣布未來將與Lyft、GrabTaxi及Ola等其他國家地區的出行公司進行連接,建立共享出行全球合作框架,並計劃於2016年1月上線。

此前滴滴出行在完成一系列高額融資後,先後在美國、東南亞、印度市場進行資本布局。2015年8月,滴滴快的聯合寇圖資本、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對東南亞最大的打車平臺GrabTaxi進行3.5億美元的投資;9月在美國,滴滴快的對Uber的直接競爭對手Lyft戰略投資1億美元;9月底其宣布對印度打車O2O平臺Ola進行投資。其每一步投資行為,都意在削弱Uber的鋒芒。

但Uber也沒有示弱。4日早間,據彭博社報道,Uber正計劃在新一輪融資中籌集最多21億美元資金,公司估值將在此輪融資後達到625億美元。在中國地區,Uber也在加強本地化服務落地。中國優步戰略負責人柳甄近日對外表示,優步在2016年將進入中國的100個城市,其在中國的整體市場份額已達到35%,B輪融資已經順利完成。

同時,Uber已關閉了來自對沖基金老虎環球管理公司和投資管理公司T. Rowe Price的投資,以尋求其他與Uber具有共同商業利益的戰略投資者。而老虎環球管理公司一直在為Uber的海外地區競爭對手提供支持,這其中就包括滴滴出行、印度的Ola和東南亞的GrabTaxi。

Uber在此輪融資前籌集的資金總額已超過100億美元,其中大多數融資都以交換股權為條件。而在此前的融資過程中,Uber已經背負了至少10億美元的債務(來自高盛集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418

任澤平將出走東吳得到確認 或任首席經濟學家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5735.html

任澤平將出走東吳得到確認 或任首席經濟學家

一財網 王娟娟 張婧熠 2015-12-15 12:46:00

該人士證實,任澤平確實將出走東吳證券,或任該證券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據該人士透露,就任澤平加盟東吳證券一事,目前雙方正在商談。對於此事,本報記者致電任澤平本人求證,但截至發稿其並未有所回應。

12月14日,某社交平臺開始流傳出一段國泰君安兩大首席任澤平和林采宜的聊天記錄,該對話被外界作為兩人此前紛爭的後續。在對話中,林采宜透露出任澤平將離開國泰君安,前往東吳證券。

對於任澤平去向一事,《第一財經日報》則在15日早間從知情人士處得到確認。該人士證實,任澤平確實將出走東吳證券,或任該證券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據該人士透露,就任澤平加盟東吳證券一事,目前雙方正在商談。對於此事,本報記者致電任澤平本人求證,但截至發稿其並未有所回應。

國泰君安方面則表示,並不清楚任澤平是否會離職,但對於昨晚網絡上開始流傳的對話,稍後公司將進行相關公告,請外界關註。

值得一提的是,任澤平與林采宜的紛爭發生在11月下旬,因某網絡評選拉票一事,任澤平在其微信發聲稱,以後請不要把任澤平和林采宜兩個團隊並列。其更直接向林采宜發問,“過去一年貴團隊是否為公司創造過傭金收入?是否得到過機構投資者的認可?是否在市場各大評選中為公司贏得過榮譽?”

對此,林采宜則以“君子不出惡言”回應。她表示與任澤平之間工作上交集甚少,也從未有過任何過節,“直到目前為止,我對任澤平沒有過任何批評,今後也不會攻擊他的。”

編輯:許雲峰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340

國防部確認中國第2艘航母正在大連進行建造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33614.html

國防部確認中國第2艘航母正在大連進行建造

國防部網 2015-12-31 16:49:00

楊宇軍:中國擁有的第一艘航空母艦是“遼寧艦”。有關部門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後,啟動了第二艘航空母艦研制工作,正在自主開展設計和建造。

記者:媒體報道,中國正在建造第二艘航母。請予以證實,並介紹一些情況。

楊宇軍:中國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我們有著漫長的海岸線和廣闊的管轄海域,保衛國家海上方向安全,維護領海主權和海洋權益,是中國武裝力量的神聖職責。大家都知道,中國擁有的第一艘航空母艦是“遼寧艦”。有關部門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後,啟動了第二艘航空母艦研制工作,正在自主開展設計和建造。

記者:能不能再介紹一下關於第二艘航母的情況,比如它在哪里建造?它基本的技術和戰術性能怎麽樣?包括配套的裝備情況?

楊宇軍:據我所知,這艘航母完全由我國自主開展設計,正在大連進行建造,排水量約為5萬噸級,采用常規動力裝置;搭載國產殲-15飛機和其它型號艦載機,固定翼飛機采用滑躍起飛方式;艦上將配有滿足任務需要的各型設備。第二艘航母的設計和建造吸收了“遼寧艦”科研試驗和訓練的有益經驗,在許多方面將有新的改進和提高。今後關於這艘航母建設的相關進展情況,我們將陸續發布。

編輯:朱逸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771

順豐確認啟動A股上市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52685.html

順豐確認啟動A股上市

證券時報 2016-02-23 08:55:00

繼申通、圓通分別借殼艾迪西、大楊創世,曲線搶占A股市場席位後,民營快遞另一巨頭順豐也已確認啟動A股上市。

繼申通、圓通分別借殼艾迪西、大楊創世,曲線搶占A股市場席位後,民營快遞另一巨頭順豐也已確認啟動A股上市。

順豐控股(集團)相關人士告訴證券時報記者,“深圳證監局目前已受理公司的上市輔導申請,輔導機構為華泰聯合證券、招商證券和中信證券。”

過去幾年,快遞業收獲光環無數。2011年-2014年,行業連續四年業務量以超過50%的速度狂飆增長,但發展背後又暗藏隱憂,2015年行業增速放緩至50%以下,同質化競爭、利潤下滑的問題漸漸凸顯。隨著快遞企業逐漸以各種方式借道資本市場,2016年,無疑將成為民營快遞業發展整合的關鍵年,巨頭們也將由過去的“規模之爭”邁向“資本之爭”。

順豐上市路的“最後一公里”

一家經營了20多年的老牌企業,又居於一個炙手可熱行業的龍頭,順豐一度是最受市場期待上市的公司之一。不過,長期以來,順豐似有意與資本市場保持距離。公司官方微博曾於2012年9月公開承認,“一直以來都有資本找順豐洽談,但順豐並未與任何資本簽訂任何協議。”

2013年8月,順豐首度實現“融資破冰”。據報道,公司引入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團、中信資本、古玉資本四家戰略投資者,並轉讓出25%的順豐速運股份。

盡管上述動作被外界理解成為上市鋪路,然而,順豐似並未打算立即著手證券化,創始人王衛也在公開場合表態,投資方未就IPO問題作出強制要求,同時目前沒有上市計劃。如今,順豐突然確認啟動A股上市,前述投資者們也可以寬心了,畢竟,對於PE投資者來說,退出是完成投資的最後步驟,也是最終實現股權變現,獲得實際利潤的重要環節。

關於上市細節,證券時報記者詢問公司計劃采用部分資產單獨上市,還是整體上市?順豐控股上述相關人士表示,“公司過幾個月將披露招股說明書,現在還不方便透露。”事實上,除了快遞業務,順豐控股旗下還擁有商業、金融等眾多業務板塊,其中,順豐速運的盈利能力最強,該板塊也被業界認為極有可能被公司單獨拿出來上市。

官網顯示,順豐速運1993年於廣東順德誕生。截至2015年7月,順豐已擁有近34萬名員工,1.6萬臺運輸車輛,19架自有全貨機及遍布中國大陸、海外的12260多個營業網點。資料顯示,2014年順豐占據8%的市場份額,位於申通、圓通、中通之後,但公司盈利能力一直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快遞業微利化催生“資本之爭”

2015年12月1日,申通快遞100%股權擬作價169億元借殼艾迪西上市,估值溢價達到7.5倍,成為國內民營快遞第一股。2016年1月16日,此前欲獨立IPO的圓通最終也選擇了借殼這一途徑,“殼公司”為大楊創世。

有意思的是,申通與圓通兩家快遞公司此番借道A股均速度驚人。前者在艾迪西重組過程中演出了“第三者上位”的戲劇故事,後者在大楊創世宣布重組到公布交易對象的過程中,不足一個月。

2015年8月,艾迪西在股價連連下挫後,火線停牌重組,隨後公司披露重組對象為海南星華集團旗下的旅遊資產。不久後,公司又更新一名潛在交易對手:一直謀求上市的申通快遞。作為迅速發展的快遞業龍頭,顯然比上述旅遊資產更具吸引力,而申通董事長陳德軍與艾迪西實控人鄭永剛的“同學”緣分,也讓申通在民營快遞業“資本之爭”上拔得頭籌,艾迪西更在複牌後連續跑出13個漲停板。

就在人們猜測下一家快遞上市公司花落誰家時,圓通又突降A股。2016年1月5日,大楊創世發布重大事項停牌公告。1月16日,揭曉意向重組方為圓通速遞。

申通率先上市之舉顯然具有標桿效應,事實上,除了順豐確認啟動上市外,近日也已有媒體報道,中通快遞一直有上市的計劃,並且一直在準備中,但目前尚未有確定具體的上市地點和確定的時間表。

問題是,長期以來,現金流充沛、對融資不感冒的快遞企業,如今為何競相尋求上市呢?

一方面,受益於電商的發展,快遞業規模迅速擴大。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持續快速增長,市場規模從2011年的36.7億件增長到2015年的206.7億件,年均增長率超過50%。按照國務院印發的促進快遞業發展若幹意見,到2020年快遞年業務量達到500億件,業務收入達8000億元。

另一方面,受制於電商的發展,快遞業的盈利能力也逐漸削弱。“十二五”期間,全國快遞件平均運價持續下跌,從2011年的20.7元/件跌至2015年的13.4元/件,五年的降幅達到35.1%。

中金公司分析指出,電商未來會繼續以快件量的優勢,利用快遞業同質化競爭的弊端打壓快遞價格,進一步惡化以網購為主的快遞業企業微利化情形。

此外,部分大型電子商務企業,如阿里巴巴、京東、蘇寧雲商等,正通過自建物流體系的方式降低對第三方物流企業的依賴。

由此,伴隨著規模的擴大,盡管行業整體利潤呈現增長態勢,但在快遞價格下滑等因素影響下,快遞行業的毛利率持續下滑,中金公司數據顯示,行業毛利率已從2007年約30%的水平下滑至目前5%~10%的水平。

而正是這種微利化趨勢,催生了快遞業公司的融資需求。

實際上,從申通的借殼預案中,也能窺見快遞業對資本的渴求。預案顯示,重組所募資金剩余部分將主要用於中轉倉配一體化項目、運輸車輛購置項目、技改及設備購置項目、信息一體化平臺項目等項目建設,借助資本市場平臺,申通將拓寬融資渠道,提升品牌影響力,為後續的發展提供推動力。

國金證券認為,上市融資後,快遞企業將提高服務質量和時效性。精益運營,航空機隊、轉運中心等重資產投入將成為行業趨勢,但由於所需投資金額巨大,預計未來,資本實力將成為快遞企業競爭的新壁壘。

編輯:顧蓓蓓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383

陸金所確認李仁傑將出任董事長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3-18/992217.html

有關“計葵生從陸金所離職”的傳聞,陸金所相關負責人士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前興業銀行行長李仁傑將擔任陸金所董事長,計葵生將是陸金所CEO和聯席董事長。

___.thumb_head

每經記者 沙斐

有關“計葵生從陸金所離職”的傳聞,陸金所相關負責人士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前興業銀行行長李仁傑將擔任陸金所董事長,計葵生將是陸金所CEO和聯席董事長。

據了解,李仁傑現年61歲,從2002年5月任興業銀行行長至今已有13年。興業銀行亦在其掌舵下,從偏居福建的類區域性銀行,成長為全市場的“同業之王”,如今資產規模已達5.05萬億,居股份行第二位。

今年1月,陸金所剛剛完成了高達12.16億美元融資,估值已經達到185億美元,下一步的IPO已無懸念。市場方面認為,平安集團正在對陸金所架構進行戰略性調整,此前的很多市場策略或已不適用,陸金所需要一個更懂中國的董事長,而執掌興業銀行長達13年的李仁傑,無疑是最佳人選之一。

計葵生今年1月中旬在上海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戰略性調整後的“大陸金所”,將包括陸金所平臺、平安普惠金融業務集群、前海金融資產交易所、重慶金融資產交易所四大板塊。這四大板塊輔以一些創新業務將給資本市場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調整後的“大陸金所”也正是其未來上市的主體。

自2012年互聯網金融概念興起以來,銀行高管跳槽互聯網金融機構的消息屢見不鮮。此次李仁傑加盟陸金所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雖然陸金所方面還沒有透露李仁傑加盟陸金所後具體的職責,但是根據平安集團最近的動作,市場方面認為李仁傑很有可能會負責前海金融資產交易所、重慶金融資產交易所這兩個板塊。

編輯:姚祥雲 審核:張喜威 終審:向江林

  • 每日經濟新聞
  • 姚祥雲
  • 每經記者 沙斐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715

AlphaGo確認將挑戰星際2 谷歌與暴雪溝通中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67219.html

AlphaGo確認將挑戰星際2 谷歌與暴雪溝通中

新浪體育 2016-03-28 08:49:00

據遊戲媒體報道,日前,暴雪娛樂制作總監Tim Morten在WCS中國站決賽上表示,AlphaGo確認將挑戰《星際爭霸2》,但谷歌目前正在和暴雪溝通,具體細節還沒有確定。

據遊戲媒體報道,日前,暴雪娛樂制作總監Tim Morten在WCS中國站決賽上表示,AlphaGo確認將挑戰《星際爭霸2》,但谷歌目前正在和暴雪溝通,具體細節還沒有確定。

“AlphaGo”日前可是吸引了全世界網友的關註,甚至有不少遊戲粉絲表示戰勝圍棋不算什麽,他們希望這款人工智能下一個對手是《星際爭霸2》,畢竟這款RTS的上手難度相當困難,想要戰勝談何容易。

對此前AlphaGo將挑戰《星際爭霸2》人機大戰的傳聞,Tim做出了肯定的答複。確實有這樣的事情。谷歌和暴雪還在溝通。具體細節還沒有確定。至於哪個玩家能代表人類出戰AlphaGo,Tim表示具體人選還不確定。但我們希望是一個能代表《星際2》最高水平的冠軍選手來接受這次挑戰。

問:阿爾法狗會挑戰《星際2》是真的嗎?如果是真,您覺得哪邊會贏?

答:是真的!谷歌很有興趣下個挑戰《星際2》項目。《星際2》的特點是你無法提前看到下一步,所以我覺得人類會有優勢。

問:阿爾法狗細節有定嗎?有時間計劃了嗎?誰會代表人類出戰

答:谷歌還沒有確定但是在和暴雪保持聯絡。後續細節還都沒有確定。至於哪個玩家能代表但他希望是一個能代表星最高水平的冠軍。

《星際爭霸》(StarCraftⅡ)是由暴雪娛樂在2010年7月27日推出的一款即時戰略遊戲,是《星際爭霸》系列的第二部作品。遊戲以三部曲的形式推出,即《星際爭霸Ⅱ:自由之翼》(Wings of Liberty)、《星際爭霸Ⅱ:蟲群之心》(Heart of the Swarm)和《星際爭霸Ⅱ:虛空之遺》(Legacy of the Void)。

遊戲結構類似於《星際爭霸》,主要的遊戲技巧著重在資源上,玩家用采集的資源建造不同的建築、軍隊並進行升級。

編輯:姚逸霄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6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