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虎360準備如何將10%的搜索市場份額變現,一直是市場猜測的一個熱點話題。答案即將揭曉。11月20日,奇虎360公司CEO周鴻禕在發佈三季度財報時透露,幾週前360開始對商業化系統進行測試。奇虎360公司總裁齊向東近日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也表示,360搜索變現的技術和系統目前已基本完成測試,廣告系統做了兩手準備,既能上線360自己的廣告系統,也可以接入合作夥伴的廣告系統。「360搜索很快就能變現,而且我們說很快,一定是火箭式的速度。」
此時,距離360搜索8月16日上線、正式向百度發起挑戰已經三個月。在此過程中,周鴻禕持續通過微博打擊對手,批評百度競價排名模式,稱其30%的廣告收入來源於各類虛假醫療廣告,呼籲網友提供線索促進百度減少醫療廣告。現在,隨著360的廣告系統上線,周鴻禕是否會兌現承諾拒絕醫療廣告?畢竟業內公認,醫療廣告是搜索廣告市場的主要來源之一。在一位搜索業內資深人士看來,周鴻禕應會兌現承諾,因為過往三個月中,百度股價已從133.19元跌至93.24元,360則穩定維持在23元左右。投資者持續看衰百度,這證明周鴻禕的「七傷拳」打法成功拖住了對手。
對於百度,360是一個危險的敵人,擁有超過其市場份額的攻擊力。百度CEO李彥宏近日在內部信中開始提倡企業的狼性文化,「(百度有)這麼好的市場地位,如果有人想搶就搶得到,就有問題,你需要有一些東西來保護自己。」他還提出,要投資一些東西可以使得用戶更多地使用百度搜索,比如瀏覽器。
隨著360搜索商業化臨近,雙方的角力日漸膠著。「我們每天都在盯著對方(指百度)。」負責360搜索商業化的一位人士對財新記者說。
百度、奇虎360等12家搜索引擎服務商在11月初簽署了《互聯網搜索引擎服務自律公約》。該公約由中國互聯網協會制定,要求籤約各方遵守Robots協議,公平競爭。但公約簽署後,奇虎360仍繼續抓取百度的網站內容,百度也仍對360搜索的訪問進行跳轉。公約也未能幫助雙方在法庭上握手言和。據財新記者瞭解,百度在10月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交訴狀,起訴奇虎360公司不正當競爭及著作權侵權,索賠1億元,要求奇虎360停止抓取百度網站內容並公開道歉。11月22日,法院召集雙方問詢並進行庭前調解未果。
這注定是一場持久戰。在經過初期試探之後,雙方在法律、流量渠道、合作夥伴及廣告客戶等方面,開始了更為激烈的明爭暗鬥。
渠道暗戰
事實上,在推進搜索市場變現的商業化進程上,360顯得按部就班,並不著急。按照一位業內人士的說法,搜索每賺1元錢對360都是增量,但短期內無論是市場份額還是廣告份額若想趕超百度都是幻想。因此,如何拖住百度才是重點。
周鴻禕在11月20日的財報電話會上透露,360已開始組建針對搜索市場的銷售團隊和代理商網絡。「目前銷售團隊還在瞭解產品和建立客戶關係的階段。」他也表示代理商是搜索商業化的重要環節,稱「中國搜索市場的主要代理商都在主動和360建立聯繫」。
一名從事互聯網渠道業務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很多經銷商現在都在等待360的廣告系統上線,希望拿到360的代理權,「奇虎360計劃在12月底之前把重點城市的經銷商定下來,至少把名單提交上去,工作量非常大」。
齊向東對財新記者表示,建立代理商渠道是360的「熟活」,利用渠道銷售互聯網產品和服務,360團隊從3721時代就開始做了。據財新記者瞭解,近幾個月來,360一直在挖百度的牆腳。10月,百度渠道部元老、北方大區總經理欒天跳槽至360負責渠道部相關工作。上述渠道人士認為,360不會對百度的代理商渠道帶來很大衝擊。「因為,百度的經銷商基本不會做別家的產品,營業額和利潤都是最高的。做了百度之後,他們對其他搜索引擎就沒有興趣了。」
百度之外的二線搜索引擎廠商,如搜狗、搜搜、網易有道等,代理商渠道的重合度比較高。對360最感興趣的,也是這部分代理商。在分成比例上,二線搜索引擎明顯遜於百度和谷歌。百度的分成比例大致在20%-30%,而搜搜、搜狗、有道等大致在40%-50%左右。另外,各家搜索引擎根據代理商業績完成情況還會有一定比例的返點。上述渠道人士分析,360的分成大致會在40%左右。
百度的變現能力最強,對代理商的號召力也最強。上述渠道人士認為,360開始佈局代理商渠道之後,百度出於防禦可能會禁止旗下的授權代理商做360項目。此前,百度曾限制代理商做谷歌和搜搜的項目,但執行得不嚴格。
360大打「七傷拳」
一位投資人對財新記者分析,360搜索的商業化路徑,首先是抓住頭部客戶,將現有導航頁付費客戶轉化為搜索廣告客戶;其次是發展長尾客戶,通過建立代理商渠道發展中小企業客戶;或者接入谷歌的廣告系統,與谷歌進行廣告分成。創新工場CEO李開復估算,按照360搜索的10%市場份額,僅接入谷歌廣告系統,一年就能產生約1億美元的收入。
不過,目前在廣告客戶數量及收入上,奇虎360與百度比起來仍是「小巫見大巫」。三季度財報顯示,百度的活躍網絡營銷客戶數量約39萬家,每戶平均收入約1.6萬元,其中大客戶數量超過1000家,三季度網絡營銷總收入為62.46億元。同期,360的在線廣告收入為5836萬美元,付費客戶數量只有600家。奇虎360與百度的大客戶有很多重合,對雙方而言,爭奪中小企業客戶至關重要。
對360搜索未來的收入預期,齊向東表示,可達到百度五六年前的水平,「成長軌跡具有可比性」。2006年,百度的營收規模約為8.38億元。艾瑞諮詢預計,360搜索的廣告系統將在四季度末上線,並在2013年第一季度開始貢獻收入。
在搜索廣告的形式上,一位360內部人士表示,360搜索和百度不一樣,將學習谷歌的模式,推廣鏈接與自然搜索結果分開,並根據用戶的點擊、習慣和關鍵詞,推薦相關的廣告。「網頁上端最多放三條推廣鏈接,而且用醒目的黃色標出;其餘的廣告放在右側。」
這位內部人士還透露,360與客戶的合作方式和百度也有所不同。百度採取競價模式,而360搜索將採取先合作後分成的模式。「例如,機票預定,百度的阿拉丁系統需要競價,最後才能上。我們則在一個搜索結果裡並行,用戶可以自由切換,給客戶帶去流量之後,再分成。」他坦言,360這種模式的收入肯定沒有百度的競價模式高。但目前360對搜索變現的期許,並不是追求商業利益最大化,而是儘可能滿足用戶需求。
在與百度的商業競爭上,醫療廣告成為奇虎360的打擊重點。周鴻禕在其微博上稱,醫療廣告給百度貢獻超過30%的收入,而虛假醫療廣告不僅損害用戶體驗,甚至威脅用戶的生命財產安全。他宣佈,360搜索絕不接受醫療廣告。這種打法被業界視為「七傷拳」——自傷一分而傷敵十分,即以自己放棄醫療廣告的收入來打擊百度的聲譽並借此將其「拉下馬」。 看上去,目前百度對此還沒什麼反擊的辦法。
周鴻禕表示,360做搜索必須要在搜索體驗和商業模式上創新。「為了競爭和打破壟斷,用戶體驗上,我就是要讓搜索結果更乾淨。商業模式上,我不會用競價排名。」他說,一旦壟斷被打破,壟斷者失去定價權,搜索引擎行業將發生巨大的變化。
據財新記者瞭解,醫療保健在百度營收中佔比約為12.44%,沒有周鴻禕所言30%之多,在營收行業排名中居第二;給百度帶來收入最多的行業是軟件遊戲,佔15.73%;第三是教育培訓,佔11.24%;此外,招商加盟、機械設備、交通運輸等行業佔比也都在5%以上。
上述投資界人士認為,周鴻禕掀起醫療廣告問題之爭是為己造勢。未來360即使不接受醫療廣告,仍可扶植不同的醫療行業「中間頁」,如「好大夫在線」等醫療網站,來將搜索流量變現。
11月22日,360瀏覽器推出「禁止跟蹤」功能,用戶能夠檢測到跨站跟蹤、Cookies跟蹤等行為。所謂跨站跟蹤,是在用戶訪問的網站中嵌入第三方網站的跟蹤代碼,當用戶打開網站時,嵌入的代碼會向第三方網站發送信息,跟蹤用戶的上網行為。跨站跟蹤主要是基於商業目的,通過跟蹤用戶的上網行為,第三方網站可以實現針對用戶的內容定製,精準廣告投放等,這種功能將對百度聯盟、淘寶聯盟等廣告聯盟的精準廣告投放帶來很大打擊。目前,360瀏覽器只是對網站的跨站跟蹤行為進行展示,還未實施攔截。
流量攻防難拼百度
本質上,搜索變現就是販賣流量的生意。「搜索引擎的商業化和市場佔有率,不是依靠幾個經銷商,和幾個大客戶就能做起來的。產品和流量才是王道。」上述渠道人士說。周鴻禕強調,奇虎360會一步步通過改善用戶體驗來贏得更多用戶,從而增加市場份額。
所以,在這場「3百」大戰中,對流量的爭奪和控制極為重要。搜索引擎的流量來源主要分為主動訪問和渠道市場。在中國市場,目前95%以上的主動訪問都是百度,僅有少數用戶堅持使用谷歌,其他品牌的搜索引擎更是極少。渠道市場主要包括網址導航站、瀏覽器等客戶端、網吧和網站內搜索框等。
百度的流量,主動訪問和渠道市場大約各佔一半。360搜索的流量,則基本來自360瀏覽器和360網址導航。現在,百度的市場份額約70%,360搜索的市場份額約10%。除了自有流量渠道,搜索引擎一般要根據流量的數量及價值給第三方流量來源一定的分成,市場價格一般為千次搜索的分成在7-20元不等。
對於第三方流量,百度率先出招。11月9日,百度宣佈重新開放與網址站搜索框的合作,重啟分成模式。2010年3月谷歌退出中國時,百度曾一度叫停和網址站搜索框的合作。當時,百度旗下的hao123網址導航站流量下滑,百度不願繼續提供分成資金給導航站來蠶食hao123的流量份額。2010年一季度,百度的流量獲取成本佔營收的比重從2009年四季度的16%,迅速回落至9%以內。
「3百大戰」爆發後,百度開始重新重視中小站長,重啟導航站搜索合作以增加和控制流量。「這也算360給中小站長帶來的福利。」一位站長如是說。奇虎360方面,則在9月底將國內知名草根站長郭吉軍招至麾下,負責站長對接工作。但在流量購買上,360搜索尚無動作。
互聯網評論人洪波認為,在購買流量上,百度比360更具優勢。由於百度的收入高出360數個量級,可以拿出更多資金與站長分成。另外,360目前主要收入來源是導航頁,更不可能去扶持其他網址導航站。
今年三季度,百度的流量獲取成本為5.382億元,佔總營收的8.6%,去年同期為8%。百度首席財務官在三季度財報電話會上表示,百度將繼續維持與合作夥伴的關係,利用網絡聯盟來推廣百度的產品和服務,預計未來流量獲取成本會繼續增長。
「搜索引擎間的競爭,把購買流量的價格提得很高,如果沒有強大變現能力做支撐的話,很難收回成本。」前搜狗網頁搜索效果負責人郭昂表示。對第三方流量而言,收益最重要;而花錢買流量,誰都拼不過百度。
爭奪瀏覽器
對360來說,自有流量的增長顯得格外重要,其最基礎的流量來源是360瀏覽器及與其捆綁的360導航頁。據CNZZ的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10月,360瀏覽器的市場份額為27.86%。而在過去幾年間,奇虎360培養了用戶在瀏覽器和網址站使用搜索的習慣,從而形成巨大的流量基礎。今年第三季度,360導航頁及其子頁面的日均獨立訪問用戶為8900萬人,日均點擊量達4.51億次。
也就是說,流量在瀏覽器這一層後就被截流了。在中國市場將360導航和瀏覽器作為主要外部來源的谷歌,流量份額就受到嚴重衝擊,但百度對360渠道的依賴程度相對較低。搜狗CEO王小川曾說,PC端互聯網已經做得「越來越薄」,需要在每一層搶佔入口。
據郭昂的推算,如果360瀏覽器默認搜索的轉化率為40%,那麼360搜索的市場份額將在11%左右,峰值能達到13%。其搜索份額的增長,將主要來自瀏覽器份額增長。郭昂估計,360搜索的市場份額今年內很難超過15%。
李彥宏在內部信中明確提出要投資瀏覽器,想以此來保護入口。但百度的瀏覽器項目比競爭對手晚了幾年,目前已難有機會趕上。一些分析認為,百度會加強與其他瀏覽器客戶端的合作。
方舟子質疑360瀏覽器竊取用戶隱私,被百度視為打擊360的機會。百度在新聞頁面大力推廣相關報導,意在通過阻止360瀏覽器的增長打掉360搜索的流量基礎。洪波認為,此舉效果有限,很多普通用戶並不會因此卸載360產品。對奇虎而言,除了360瀏覽器,另外一款客戶端產品——360桌面的裝機量也已過億,未來有開出搜索框的可能,如此可將搜索流量在桌面這一層截流。
另外,垂直搜索的產品也關乎搜索引擎的用戶體驗。在垂直搜索領域,360計劃採用開放平台的模式,與外部資源合作。齊向東透露,地圖、音樂、圖片、百科、旅遊、電子商務等垂直搜索產品,都將對外合作並很快上線。目前的360搜索中,旅遊整合了途牛旅遊網的信息,音樂整合了酷我音樂,地圖整合了高德地圖,生活信息為58同城。
周鴻禕寄望通過瀏覽器市場份額的增加以及垂直產品對外合作的開放思路,未來能夠拿到15%-20%的市場份額,從而打破搜索引擎百度一家獨大的市場格局。這與百度自己做百科、知道、旅遊等產品的思路不同,百度是希望通過搜索形成一個封閉的生態鏈。
百度首席財務官李昕禕在三季度財報電話會上說,「無論是第三季度還是第四季度展望,沒有什麼新進入的公司對我們造成實質性影響。」但從股價上看,這種弱化競爭對手的表態並沒有起作用。奇虎360的打法令百度的投資者感到了威脅。有市場觀點認為,從美國的情況看,搜索引擎市場強者恆強,以60%的市場份額就能獲取80%以上的利潤份額,因而360尚不足以撼動百度獨大的格局。但也有另一種觀點認為,360搜索拿著10%的市場份額推進商業化,將削弱百度在谷歌退出後形成的定價權,百度的利潤率在未來將出現下降。
「周鴻禕謀劃得很遠,『七傷拳』的策略有可能為其爭取空間,打下一戰。」一名資深互聯網人士說,這還要看李彥宏的心態,是否捨得花錢把360的流量打下去,這並不容易,因為最大的挑戰是,360已經控制了相當多的電腦的底層。■
中國搜索市場暗流湧動,正發生自三年前谷歌退出中國之後的最大變局。其中最大的變數莫過於360與百度的攻防戰。
2013年無論對百度還是360都是關鍵一年。周鴻禕借和谷歌合作並佈局渠道加速商業化,百度則不僅積極佈防,禁止360搜索抓取自身內容,還要在360的大後方布下棋子。騰訊科技日前從消息人士處確認,百度戰略投資360在安全市場競爭對手金山網絡的談判已近尾聲,正進入最終簽字蓋章階段。受此消息影響,360股價昨晚一度大跌近7%。
百度一旦投資金山網絡落實,將比兩者此前的安全聯盟更進一步,這也讓本已不太平靜的搜索市場再次引發震動。360董事長周鴻禕昨日默認了百度結盟金山網絡的消息,其一方面歡迎百度進入安全領域,另一方面稱,任何聯盟,都不應利用壟斷地位分肥用戶,不應以遏制對手發展為目標。
一位熟悉內情的業內人士向騰訊科技透露,百度和金山網絡接洽由來已久,早在3Q大戰後不久,騰訊、搜狐、百度都考慮入股金山網絡,甚至搜狐已對金山網絡進入到估值階段,不過,因為騰訊提前入股使得這一投資擱淺。「百度也意識到360的威脅,但由於並未直接交鋒,在3Q大戰後百度一直很猶豫,百度360大戰讓百度和金山網絡關係迅速緊密起來。」
另有知情人士指出,去年8月份以後,百度與金山網絡相關高層多次溝通對策,百度入股金山網絡一事也開始重啟,具體事宜是由百度戰略合作部與金山網絡CEO傅盛談判。外界甚至傳言,百度已控股金山網絡。不過,金山軟件董事長雷軍對騰訊科技否認了這一說法,其強調金山網絡仍是金山控股的子公司,是金山的一部分。
百度投資金山網絡,也意味著百度和360的攻防戰開始進入第二季。百度開始以資源和資金的形式扶持金山網絡,希望金山網絡能夠拖住360的大後方,延遲其對其他領域的進攻。
「百度投資金山網絡是遲到的資本合作,未來搜索市場肯定是合縱聯橫越來越激烈。」搜狗CEO王小川日前向騰訊科技分析搜索行業趨勢時表示。
事實上,搜索行業的各種隱秘談判早已啟動。熟悉搜索行業的人士指出,搜索市場的多角商談與討價還價正密集進行,2013年不排除發生震動市場的重量級交易或戰略合作,這也讓搜索市場格局充滿變數。
360搜索加速商業化 百度併購構建防禦圈
進入2013年以來,360在搜索方面無疑是動作頻頻,不僅與谷歌達成合作,還在全國各地低調聯絡和招募渠道代理商。其策略是,先以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為重點,完成重要一二線城市的渠道佈局;採取招標制,初期篩選10家左右的核心代理商,打造樣板。除搭建代理商渠道外,360也在重新籠絡站長資源,意圖構建一個流量聯盟,以消化更多搜索廣告。
在搜索內容方面,360連續推出圖片搜索、音樂搜索等服務,最近又新上線地圖搜索、軟件搜索、手機應用搜索、百科等功能,不斷追趕百度。一些大的垂直細分搜索領域,360都正在逐步涉足。
自去年8月推出搜索服務以來,360搜索迅速獲得10%左右的國內搜索市場份額,受此刺激,奇虎360的股價數月間已翻倍。
360搜索兇猛勢頭,百度讓如坐針氈,百度內部已將360視為最大敵人。其最近已採取了系列組合拳打擊360瀏覽器,不僅如此,百度還可以扶持360對手的瀏覽器對360進行擠壓。百度可加大對百度遊戲的重視力度,利用龐大流量,提供對遊戲廠商分成,降低平台商分成水平,不僅將這些遊戲廠商吸引過來,更減弱對360平台的依附作用。
此外,敵人的敵人也是朋友,金山網絡、搜狗都是可借勢力量。當前360還未發揮龐大360安全衛士等客戶端優勢。早有分析人士指出,安全之於搜索,貌似非必需要素,實則百度護城河中最薄弱環節。360表面上炮轟的是醫藥廣告、競價排名,但最狠的還是安全標記這個後手。如果這個大招祭出,百度需有足夠當量的攔截力量,戰略投資金山網絡就是選擇。
無論是3Q大戰後騰訊戰略投資金山網絡,3B大戰後百度戰略投資金山網絡,都是「後院點火,釜底抽薪」。把球踢到對方的半場,在對方陣地作戰。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資深媒體人程苓峰就表示,無論仗怎麼打,百度落到長遠之根本要在核心產品上扶持競爭者。
實際上,無論是3Q大戰,還是3B大戰,金山網絡均受益。金山網絡CEO傅盛曾坦言可能對於360來說,騰訊和百度都很強大,但對於金山網絡來說360也很強大,360每一步發展,其實就是帶動金山網絡發展。「今天這個行業,有能力去挑戰360,或有膽量挑戰360,可能就我們了,只有我們在和360最正面搏殺,這種搏殺給我們帶來非常多好處。」
當初3Q大戰不僅使金山毒霸裝機量大增,更使金山網絡獲2000萬美元融資,度過金山毒霸免費後收入大減的難關。如今3B大戰後,有人斷言,金山網絡獲得的不僅僅是資金,更有可能是百度對金山獵豹瀏覽器和毒霸的支持。一句話,360越橫,作為其核心產品最大的直接制衡者的戰略價值就越大,這是定位的力量。
這場大戰的受益者也可能不僅僅是金山網絡,還包括搜狗。一位搜索行業大佬指出,未來搜索行業可能有三種不同形態,一種是搜狗幫百度加上金山,一下子鎖定百度在搜索市場的份額,最終百度一家獨大。另一種是,搜狗幫助360快速補齊商業和技術短板,形成3B格局。第三種可能是搜狗與騰訊走近,可實現3SB的格局。搜狗CEO王小川在這場戰鬥中作壁上觀,等待最佳出手時刻。
移動互聯網:百度360鏖戰的下一個戰場
多位行業人士向騰訊科技表示,當前36O對百度在PC端的威脅更大,因為PC端是百度的命根子,不過,移動互聯網將是雙方鏖戰的下一個戰場。
當前,移動互聯網浪潮撲面而來,作為一種顛覆力量,讓PC上的巨頭感到恐慌。巨頭們普遍有一種憂慮:不進則退是互聯網的定律,一旦不能抓住機會就會陷入吃老本境地。百度360大戰後不久,李彥宏就發佈內部郵件表示,有些百度固有優勢,隨著時間推移跟市場變化會被削弱,而這個時候抗拒市場的變化會很危險,不如革自己的命。
最近李彥宏透露,移動互聯網把很多東西又要重來一遍,把PC互聯網嘩的一下推翻。這不僅改變消費者使用產品的習慣,也在改變一個類型產品在整個生態圈中地位。百度對移動互聯網的認識是希望搭平台,建造良好的生態系統。百度移動互聯網研發支出佔研發總支出的25%,移動方面營收佔營收不到10%,百度依然不急於在移動方面產生更多營收。
移動部門已是李彥宏自己直接管,他每星期開一次例會。這也在於百度在移動互聯網上並沒有構建一個像PC端那樣強大的優勢。一位前百度移動部門負責人透露,百度在移動互聯網領域有4大重點:首先是移動搜索,包括語音搜索等;2,云存儲,包括百度推出的云盤、云計算等領域,百度要在2到3年內發展過億用戶;3,端領域應用佈局,包括加大對手機瀏覽器、手機輸入法、從PC端延伸視頻、地圖等業務扶持力度;4,百度易平台。
相比桌面端的搜索引擎格局清晰,移動搜索前景尚不明朗,也許這正是360的機會。
360於去年11月將域名為m.so.com手機搜索上線。周鴻禕表示,移動可能是顛覆傳統搜索的機會。無論是語音還是地圖,前提要有強大的搜索技術。周鴻禕曾表示,360搜索合理的份額是15%到20%。有觀點認為,如果桌面端只能搶到10%市場,剩下的可能來自移動端。
實際上,中國移動互聯網正展現巨大前景,谷歌執行董事長施密特近日在華表示,中國互聯網已達到一半的普及率,谷歌安卓平台在中國也獲得將近一半的市場,谷歌對此非常驕傲。谷歌解決方案是對中國開發人員非常好的奏效的方案,就能夠掙錢。施密特還對谷歌退出中國表示出某種悔意,稱谷歌對華市場耐心事實上不充足。
對於百度和360來說,移動互聯網雖然還沒有商業模式形成,但對大公司而言更意味著機會。資深媒體人程苓峰表示,用戶需求和最終產品結合起來一定會誕生偉大的應用,當前移動互聯網普遍燒錢的情況下,擁有大量資金和人力的大公司無疑有利。王小川此前也表示,移動互聯網領域,平台型的公司要看幾大家族,騰訊、百度、360都會有所作為。
當然,儘管周鴻禕坦言對移動互聯網一直惶恐,摸著石頭過河,360也沒獲得移動互聯網「船票」,在移動互聯網領域主攻方向是手機安全,希望360成PC、手機、移動終端最大網絡安全服務提供商。百度依然憂慮360利用在手機端的安全優勢擴展在移動搜索領域的勢能。
資料顯示,安全軟件是僅次於系統軟件的底層軟件,相當於有「類司法判定權」,具備戰略威懾力,使得360在安全、搜索領域攻城略地。無論是百度成立搜索安全聯盟,還是騰訊出10億做安全創新基金都是預防類似3Q大戰那樣的惡性戰爭不再發生。
互聯網巨頭間競爭對移動互聯網創業公司不一定是壞事。去年11月,百度花費千萬戰略投資Android手機刷機工具卓大師,百度收購點心的步伐也在加快。這其中有個有趣故事,當年360曾收購刷機精靈20%股份,最終刷機精靈被騰訊搶奪。360隨後將目光瞄準卓大師。百度獲悉後,在百度360大戰的當口,加快投資步伐,最終戰略入股。
今天早上各大門戶科技頻道都以頭條的力度「證實」百度把PPS給併購了,出價在3.5-4億美元之間。在i黑馬看來,大買家百度這次出手是其2010年以來的中間頁戰略的再次「落槌」的體現。
之前i黑馬跟曾在百度投資部任職的凱旋創投姚亞平溝通時,他提到「百度是一個通用搜索,用戶需求會逐漸細化,比如你買一件衣服,不會去百度上搜,可能去淘寶或者凡客等,這就意味著在用戶需求越來越細化的情況下,通用搜索在垂直領域的價值會被繞過。所以2010年,百度出了一個中間頁戰略,嘗試在每個領域都做一些投資和併購在垂直領域做一些佈局。」
百度確實是這麼做的。I黑馬從投中拿到的百度2010年以來的戰略投資數據顯示,百度投資的中間業業務有:房產信息網站安居客——2011年3月,5000萬美元;本地生活服務有上海齊家信息——2010年12月,1.9億元,以及愛樂活和重慶融度科技;旅遊網站去哪兒——2011年6月,3.06億美元。這次收購PPS也是其加強視頻中間頁的大手筆。
姚亞平以百度收購去哪兒為例,說明百度在投資類似中間頁的思考:
A、百度有個優勢,通過後台流量監控,可以看到某個行業哪個公司做得好,哪個做得不好。百度搜索加上愛奇藝對行業的瞭解,也自然能知道哪個公司比較有收購價值。I黑馬之前曾採訪愛奇藝高級財務總監李亦鵬,他提到「在移動端,市場份額最高的公司是PPS、PPlive,而四大視頻網站差不多。」
B、百度還可以知道哪個行業是非常有「錢」途的,能讓其流量更值錢。所以它選了本地生活、房產、旅遊等變現能力很強的垂直領域進行投資,網絡視頻無疑是一個變現能力越來越好的垂直領域。
C、百度一定會評估如果不戰略投資,自己做一個類似的業務會不會能做得更好。可以想見,每個跟百度接觸的公司都會非常謹慎地透露信息,「在百度有了非常明確的意向之前,都不會說得非常具體。」PPS屢次出來闢謠,也是謹慎起見。萬一這個事情不成,而自己又對百度披露了過多信息,未來百度+愛奇藝要打自己會非常有殺傷力。當然,百度最後落槌PPS,也說明百度內部評估過,自己雖然努力做視頻客戶端,還是有差距。
據說百度曾從快播挖了一個人過來,還把快播賴以起家的合作夥伴MaxCMS收購了。2011年2月,百度推出了百度影音客戶端,模式跟快播一模一樣。「百度要求站長們勾選百度影音作為播放器,否則就有下降排名的危險。 同時,百度影音為了拉攏中小電影站長,還會與站長們分成,這使得快播平台的變現能力變弱了。」一個小電影站的站長曾這樣對I黑馬錶示。(詳情見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540.html) 2011年,百度影音一度進入艾瑞今年發佈的「2011年中國十大最佳影音播放類軟件排行榜」的前十名單裡。現在看來,百度還是等不及百度影音的長大。可以想見,如果PPS進來,百度影音有被整合到PPS的問題。
D、百度和戰略投資的中間業務之間的協同效應如何?去哪兒跟百度的協同效應最大的是「流量」,去哪兒最大的成本是流量,百度正好有流量,所以兩家一拍即合。而說到PPS,最大的成本和風險其實是:內容和流量變現。
李亦鵬曾提到,視頻是內容為王的業務,哪裡有用戶想看的內容,用戶就在哪裡。客戶端類視頻網站在移動互聯時代並不會迎來第二春,因為監管會越來越嚴,這些客戶端類的視頻網站的盜版視頻會越來越少,用戶還是會流向有優質內容的四大視頻網站。而且現在移動視頻的變現比較難,2013-2014年移動視頻產生的收益較少。因為有盜版,品牌廣告主也不敢輕易投,客戶端類視頻網站恐怕扛不到爆發的時候。它們只能靠流量推廣和遊戲聯營等賺到一些錢。
而百度有強大的流量和品牌廣告變現能力,愛奇藝買了大量的版權,彌補了PPS發展後勁不足的最大的內容問題。這可比PPS單獨上市獲得的好處多多了。而百度正好也需要在移動端加強優勢。如果百度把PPS作為其搶佔「移動互聯網船票」的殺手,那麼所有的資源都堆上去,還真有可能出來。PPS的裝機量號稱也是號稱過3億的。那也是跟微信一樣的船票級的用戶量。
【i黑馬導讀】百度今日宣佈,以3.7億美金收購PPS視頻業務,合併之後,PPS將作為愛奇藝的子品牌繼續為視頻用戶提供服務。而就在PPS被重金收購消息曝出之後,PPS的「最大競爭對手」PPTV的CEO 陶闖就在自己微博發佈了關於此次收購的個人看法,以下為i黑馬整理陶闖的微博內容。
有感之一:補償了奇藝在客戶端視頻的短板。在移動互聯網客戶端視頻的優勢回歸了,無論在產品體驗,內容推送,用戶推廣上,客戶端(APP)更具用戶價值和粘性。目前艾瑞公佈的移動數據看到,PPTV和PPS兩家客戶端在移動市場上目前排名第一二位。網頁視頻並不具有優勢。
有感之二:收購後如何建立內容差異化將是新奇藝的最大挑戰。奇藝和PPS都是基於影視劇的長視頻公司。移動端用戶一般會安裝幾家視頻APP,如果內容同質化,用戶也就不必要同時安裝兩個APP了。 所以合併後,兩家移動端用戶一定不可能是1+1=2。優酷和土豆希望做到雙品牌的定位來增加用戶,目前效果不明顯。
有感之三:團隊永遠是收併購成功的最大因素。收併購的關鍵不是具體的數字,而是數字背後的團隊。我個人參與過多次的公司併購,在優酷和土豆併購時我就說公司合併只是數字,但真正的合併是『團隊的合併』只有團隊合力,才會有1+1》2的放大效應。如果收購是完全資本驅動的,收併購風險可能會大。
當然,陶闖也恭喜了自己的競爭對手:
公司的收併購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對收併購雙方在金錢,人性和團隊方面都是很大的挑戰,由於時間資金較大,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導致收併購的失敗。這裡沒有贏家和輸家!首先我要恭喜百度和PPS,恭喜PPS創始人張洪禹和徐偉峰,恭喜龔宇!
| ||||||
在新浪微博、UC優視、高德軟件等多個移動互聯網重量級收購戰中,百度不急,因此亦無所獲◎ 本刊記者 朱以師 文傳聞已久的交易塵埃落定:5月7日,百度終以3.7億美元(約合22.73億元人民幣)收購PPS 視頻業務,並將其與旗下視頻公司愛奇藝合併。這是筆好生意,但無法在戰略上改善百度的困境,因為百度已經錯失新浪微博、UC優視和高德軟件。 電腦端流量增長乏力導致搜索引擎變現增長空間有限,是百度面臨的困境。百度今年一季度業績放緩,電腦端在線營銷客戶的活躍度及每戶貢獻值都出現環比下降的趨勢。 同時,百度在移動端布局乏力,始終沒有移動端流量入口型產品,也未形成移動端價值鏈,與騰訊、阿里相比動作遲緩。既沒有微信那樣能形成生態的關鍵點,也沒有阿里在移動端連續大手筆收購的魄力。在新浪微博、UC 優視、高德軟件等多個明星項目的收購戰 中,百度均被阿里集團截胡。 百度不缺錢。移動端投資失利,除了競爭對手強勢,與百度自身的投資邏 輯和心態有關。 “對百度而言,投資並購的主要任務,還是創造戰略價值和財務回報。”接近百度的知情人士告訴財 新記者,百度在考量投資目標時,更看重戰略協同性、互補性和技術領先性。 一位投資圈人士也告訴財新記者,百度更喜歡投資貼近其大搜索業務、容易變現的項目,而缺乏前瞻性、基於長遠競爭格局考慮的戰略性布局和卡位。 換言之,百度投資追求穩健和回報,但缺乏銳意進取的冒險精神。 這也引發了擔心——移動互聯網時代,在阿里、騰訊等巨頭大肆收購、攻城略地之時,過於看重財務回報的百度,正在失去很多機會。對此資本市場看法偏負面。過去一年多,百度股價從最高150美元跌至90美元左右。 延續“中間頁”戰略 百度與PPS 的談判進行了一年多。合併後,龔宇將出任新愛奇藝CEO。PPS創 始人張洪禹、徐偉峰任聯席總裁,繼續 負責PPS相關業務及新業務拓展。 百度為什麼收購PPS 的視頻業務? 愛奇藝公司CEO 龔宇說,一是規模效應,二是移動端市場。 艾瑞數據顯示,2013年3月,PPS 月活躍用戶數約1.4億,優酷土豆約3.2 億,搜狐視頻約2.4億,愛奇藝約2億。 如簡單相加,合併後新愛奇藝的用戶規模、觀看時長都將躍升為行業第一。 在網絡視頻行業,規模很重要。用戶和流量多,可以分攤更多成本,銷售更多廣告位。 “如果同樣的成本,產生的商品數和廣告銷售是對手的2倍至3倍,就能做很多事,比如打價格戰,搶佔更多市場份額。”龔宇說,有了市場規模後,無論是上游的內容採購,還是下游的廣告銷售,都將會有定價權。 基於這個邏輯,2012年優酷與土豆合併後,其餘排得上號的視頻網站互相都討論過合併可能性。龔宇預計,到2013年底,場內玩家將只剩三到五家。 移動端也很重要。 “視頻行業有點悲哀。行業內還沒有一家大型企業真正盈利,PC 端巔峰已過,新的一波浪潮到來,變成一個由移動端主導的市場。” 龔宇透露,PPS 在移動端的裝機量是促成百度收購的重要因素。截至目前,愛奇藝在移動端的裝機量超過1 億,PPS在移動端的裝機量超過1.5億。 愛奇藝與PPS 在業務模式上有很強的互補性。愛奇藝強在網頁端,PPS 強在客戶端。愛奇藝在品牌廣告等媒體屬性上更勝一籌,PPS 在遊戲聯運等流量經營上很有心得。龔宇對雙方的整合非常有信心, “團隊的重合度只有10%,30天基本能完成人員的整合。”而且,PPS 已實現盈利。PPS 在2012年收入約6億元,淨利潤率約5%。 其中,遊戲聯運的收入占三分之一。不過,PPS 的遊戲業務沒有被百度收購,剝離成為獨立公司運營,未來將向愛奇藝公司買流量。同時,愛奇藝也將探索前向收費、遊戲聯運等新業務模式。 龔宇還表示,收購PPS 能強化視頻領域流量在百度內的大循環。所謂大循環,是指用戶通過百度搜索視頻內容後,進入愛奇藝觀看,仍然在百度的體系內。流量持續產生價值。 這實際上是百度“中間頁” 戰略的延續。 “中間頁” 是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在2011年初提出的概念,指介於搜索引擎與用戶之間的一類網站,如機票酒店的垂直搜索、本地生活服務信息網站等。在這些垂直領域,用戶需求細化,通用搜索引擎淪為流量中介。 為避免搜索引擎價值降低,李彥宏提出“中間頁” 戰略:投資垂直領域,讓用戶留在百度體系內,使流量持續產生價值。這方面百度有優勢,它占據互聯網流量上游,清楚流量在哪裡更值錢。 2010年-2011年間,百度連續投資入股了一大批“中間頁”網站,包括房產信息網站安居客、家居網站齊家網、視頻網站愛奇藝、旅遊網站去哪兒、本地生活信息服務網站愛樂活、招聘網站百伯等。 百度看好網絡視頻的變現能力。 2012年底,百度增持愛奇藝股份,收為旗下子公司,現在再進一步收購PPS 視頻業務。接近百度的消息人士透露,百度在視頻領域的累計投資已超過8億美元 (約合49.14億元人民幣)。 互聯網評論人洪波認為,網絡視頻是可預期的更大廣告載體,能幫助百度獲得品牌大廣告客戶。 “如果百度營收想再上台階,必須做大視頻規模。”百度不急vs阿里不惜代價百度在PC 端的“中間頁” 戰略投資堅 決,但在移動端猶疑搖擺。與新浪微博的談判,百度起了大早趕了晚集。接近百度的知情人士告訴財新記者,百度最後放棄與阿里的競爭,主要與百度整體投資策略有關。百度認為和新浪微博的協同性及互補性不太高,入股新浪微博對百度僅屬於防禦型投資,並不迫切。 洪波認為,百度缺乏媒體運營的基因,放棄入股新浪微博也未嘗不可,但百度應該儘快培育出自己的入口型、殺手級應用和產品,搶佔移動流量入口。 百度內部人士則對財新記者表示, “百度對移動端的投資,主要從技術創新切入,圍繞搜索核心,建立生態鏈。”前述投資圈人士觀點不同。他認為,從競爭的戰略角度,百度棄購新浪微博不明智。阿里集團入股新浪微博,基本切斷了微博與百度合作的可能性。 更重要的是,用戶更多從社交網絡和社會化媒體獲取信息後,搜索引擎的價值可能進一步降低。而且,基於社會化媒體實時搜索的商業價值,有很大空間。 至於UC 優視和高德,在手機瀏覽 器和地圖領域,百度都有自己的產品,市場份額位居前三。而且,百度認為領 先者的技術門檻並不高。 李彥宏在今年一季度財報電話會上表示,移動互聯網仍處於發展早期,產品和技術良莠不齊。百度的理念是,能買到,就花錢去買,這樣節省時間。但搜索是百度核心業務,在公司戰略中居於中心地位,很難從別人那裡買到搜索產品,所以還是會自己投資開發。 上述百度內部人士也表示,在地圖領域,一體化生活服務能力、資源整合能力、技術資金和人才,都是百度更強。高德地圖與百度地圖的市場份額差不多,但百度地圖會增長更快。所以,對百度而言,與高德軟件談,也是防禦型投資,不急。阿里完全不同,地圖不可或缺,但自己沒有,所以不惜代價。 與UC 優視的談判也大體如此,百度在討價還價中貽誤戰機,被阿里搶先。理由一樣: “百度有自己的手機瀏覽器,排名第三,不可能出價太高。”在百度的投資戰略中,防禦型投資和布局“中間頁” 的戰略性投資,在投資代價的考量上完全不同。PPS 這類業務互補、財務劃算、能更快做大規模的投資更符合百度的標準。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百度現金及短期投資仍有50億美元,一季度淨利3.29 億美元,當季在研發上投入了1.32億美元。百度在過去一年多接連推出幾十款應用,包括百度雲、手機助手、地圖、音樂、美拍等。但百度與普通開發者面臨著一樣的推廣困境,它在PC 端的流量入口優勢在移動端已不復存在。 百度在猶疑和權衡中失去機會,移動端的入口級產品和明星應用正被財大氣粗的阿里、騰訊等巨頭瓜分。
| ||||||
文章來源:i黑馬 作者: 電商背後
近日,阿里巴巴和百度被曝出已達成搜索廣告合作,框架協議總金額達2億元人民幣。其實,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這筆交易裡,百度要的是眼前的利益,而阿里購買的不只是流量,而是數據,是阿里想要的未來。對百度來講,這也許並不是一筆划算的買賣。
阿里為用戶行為買單 圖謀大數據夢想
阿里和百度的合作中,阿里充當廣告主的身份,而廣告是互聯網上收集用戶行為的重要手段,阿里通過和百度合作,將在阿里系之外獲取重要的用戶行為。搜索引擎處在電商平台的流量上游,獲取來自搜索引擎的廣告數據將幫助阿里完善已有的數據模型。
2011年9月,馬云將阿里集團的新戰略定為「平台+數據+金融」,與百度的合作是該戰略最直接的體現。在實現更多流量導入的同時,獲得的是更大範圍內的用戶行為,包括B類企業用戶與C類消費用戶,諸多數據在現有模式下,將成為阿里運營的重要支撐,幫助運營好現有B2CC2CB2B等各類業務。向更多用戶感興趣的內容投放系統資源,將提高阿里平台資源配置的效率,提升用戶量、校準用戶信息、提高操作效率,以提升用戶滿意度。
然而,與百度的合作遠非這麼簡單。阿里巴巴一直是國內電子商務的探索者之一,對B2B2C,對C2B的追求,決定了數據模型在阿里未來中舉足輕重。只有準確判斷消費者的行為需求、需求數量,才能實現上游企業的定製性生產。而來自百度的數據將幫助阿里實現更準確的用戶行為描述,為諸多業務的開展提供保障,並最終實現阿里作為數據公司的未來。大數據是阿里的夢想,與百度的合作是實現夢想的重要一步,與新浪微博、360搜索的合作自然也是。
對阿里來說,這是一樁相當划算的買賣。
百度在商言商 卻有透支未來之虞
搜索引擎廣告一直是百度的核心收入來源。對百度而言,2億的合作金額無疑會對其短期營收產生刺激作用。在商言商,百度這麼做也很正常;但交易背後,百度和阿里之間不僅在數據上依然極不公平,百度甚至有明顯透支未來之虞。
如報導所說,百度以利益方式對阿里開放了用戶數據,而自己卻仍然被阿里旗下的淘寶和天貓屏蔽,雙方的交易僅僅是廣告與營收的互換,百度依然無法獲得阿里用戶數據情況。2008年,就是因為數據的抓取,雙方暴發頂級網戰,導致五年老死不相往來。也由此可見,數據對互聯網公司是多麼地重要。
阿里眼紅百度數據,主要原因在於雙方做的其實都是中小企業生意,本身就面臨著競爭與對抗。本次合作,出錢方的阿里無疑獲得了更大的價值,柳華芳甚至認為阿里本身就綿裡藏刀,「阿里投廣告是為了獲取百度的點擊數據,阻擊百度購物搜索」。如此看,百度想要保持它在在BAT序列裡的地位,未來會有不小的壓力。
出賣用戶數據給阿里,難道說多次的打擊逼使百度最終放棄了向電子商務的進軍戰略?似乎不然。近期上線的百度微購應是百度新一輪的電商嘗試,是百度框計算與電子商務融合的產物。搜索引擎早已不再滿足將用戶引導到某個網站上,而是試圖直接提供解決方案,比如Google Now,百度框計算下的紛繁應用也是如此。微購試圖讓用戶在單一頁面上完成整套網購流程,這是趨勢,也是百度必須發力之地。
由上,阿里與百度合作,對阿里的發展是修正和完善,對百度,除了營收似乎對其戰略並無貢獻,反而形成傷害。筆者甚至悄悄想:這筆買賣是不是百度大客戶部門擅自做主,李彥宏並不知情吧?
現在的百度搜索,像極了當年的阿里巴巴,通過主營業務孕育新的業務點。策略沒有錯,但在選擇合作夥伴上,或許要認真考慮戰略佈局,避免南轅北轍:要了利益輸了未來。
第一眼看到微購,我的想法是:這不是框計算的電商版本嗎?
框計算似乎是一件很遙遠的事。最早在2009年的百度世界大會上,李彥宏提出框計算概念;在2011年,百度公佈的數據顯示,框計算影響了百度近70%的搜索結果,即用戶平均每3次搜索結果中,超過兩次由框計算提供;再之後……一直也未進行商業化嘗試。
算算這5年,互聯網發生了太多變革,社交網絡的崛起、視頻網站的崛起、搜狗與360的崛起、微博、微信的崛起以及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百度似乎錯過了什麼;而現在,框計算借微購又回來了。
關於百度微購,這應當算是百度最神秘又低調的產品之一。從網上只能獲取到關於微購的零星信息,並且主要集中在2個時間點:
1、4月1日。百度微購正式上線時間應該在3月31日,第二天也就是愚人節4月1日,迎來了至少十餘家媒體對微購這款產品的曝光。媒體們的觀點有猜測的,有懷疑的,還有的認為這只不過是愚人節期間百度跟大家開的一個玩笑。
在4月1日以及之前的時間,微購頂多是一款百度內部試驗品。
2、5月24日。在5月底的2013年百度聯盟峰會上,百度聯盟的「公益一小時」備受矚目。從百度聯盟官方公佈的數據來看,在一小時內,就有58萬名網友參與活動,百度為雅安災區的孩子捐助了近220萬元資金,捐助的大病醫保總保額達58.6億,可觸達雅安3萬兒童健康——網友參與活動的全過程,正是通過微購來完成的:網友通過微購免費購買愛心與大病醫保,百度來完成捐助。
如果說4月1日的微購還只是試驗品的話,媒體諸多猜測,那麼此次公益活動則正式奠定微購在百度內部的地位。如此大型的公益活動都是通過一款產品來完成,那麼該款產品起碼是戰略級的!
既然看到了微購起來的苗頭,那麼我們不妨大膽發散下,百度微購打算做什麼?
推斷一:百度再次大舉進軍電子商務——可以想想,但前景不明。
從過往經歷來看,百度明顯缺乏電商基因,可謂屢戰屢敗。百度有啊僅存活了一年就中支服務並轉型,百度樂酷天更慘,一年不到就宣佈關閉了。此次百度「微購」,如此低調肯定和過往的失敗經歷有關。並且微購被打造為web端的輕量級應用,看來百度並沒有大舉做電商的打算。
推斷二:百度借微購打造B2C聯盟,抗衡淘寶,曲線切入電商——靠譜,京東與1號店的合作已經板上釘釘了。
在微購寥寥的信息中,夾雜著一條孤單的新聞《1號店入駐百度微購》, 1號店與微購的合作已經確定了。從微購的搜索列表與售後服務列表中,還可以看到噹噹、京東、蘇寧、走秀等商家,他們明顯是微購的下一步合作對象。
單個京東與單個蘇寧都不是阿里的對手,但如果有百度來做平台,合縱連橫一下,那麼完全有能力對抗淘寶與天貓。
推斷三:百度希望通過微購把儘可能多的網購流量框住——前景光明,但道路曲折。
針對這一點,keso(洪波)已經發表了觀點:「百度此招不太樂觀,因為用戶目前的網購習慣是仍然需要調研、貨比三家、甚至討價還價。」
不可否認,肯定有大批小白用戶、網購新手和注重效率的人士會通過微購來購買商品,因為方便、快捷,省去了註冊的麻煩;但也會有大批的用戶會貨比三家,在一個買菜都喜歡討價還價的國度,你指望大多數消費者一看就買?至少短期內不可能實現。
既然此招不樂觀,為什麼還說此舉前景光明呢?且看看BAT三巨頭做的事:大數據挖掘。如果建立在數據挖掘的基礎上,能夠針對消費者需求做精準推送,再把「比價網」那一套移植過來做補充,那麼微購這事就成了。
推斷四:百度依託微購打造社交網絡——如果用一個歇後語來形容,那就是微軟做搜索——有病(Bing)!
有媒體稱:「從社交產品的角度考量,微購能產生基於『關係』的內容。用戶購物時,需要填寫手機、地址能基礎信息,百度賬號攜帶的數據就能落實到人;原來用戶細碎的在各家網站上分享、點評商品,現在這些內容可以被整合到百度一個平台上。」
咦?我腫麼只看見了整合,數據,那麼用戶之間的互動在哪裡?沒互動,再加上沒什麼人氣的百度賬號,怎麼可能做成社交網絡呢?
推斷五:微購是百度進軍移動互聯網的一枚棋子——意料之中!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體驗下,微購在pc上的界面大小,正好和智能手機屏幕差不多,這肯定不是巧合;此外,用戶可以通過手機來完成購物全過程:「搜索」、「填寫手機號」、「驗證碼」與「地址」,和PC沒有一丁點關係。
從產品設計角度而言,百度借微購佈局移動互聯網,並且百度的野心可能不止於此。如上文第二點所說,百度希望通過微購來打造一個B2C聯盟,同時也是在打造一個龐大的購物入口與移動互聯網入口。
目前人們的購物行為是相對分散的,數碼去京東、買書去噹噹、買化妝品去聚美、買生活用品去一號店;如果能把這些平台商品全部集中在一起,那麼必定形成一個龐大的購物入口,並且這個購物入口也是未來移動互聯網的入口之一!
無獨有偶,之前一篇博文分析的口袋購物,以及appstore市場上大大小小的購物應用也都在做這個事。搶奪購物入口,同時也是移動互聯網的入口;誰能勝出還是未知數。
推斷六:B2C商城將因此獲利,獲取免費流量——權益之計而已。
根據Alexa數據顯示,包括京東、噹噹、蘇寧等網站,其最大流量來源仍舊是百度。同理,具有框計算背景的微購也一定能為這些商城帶來更多流量,並且這些流量是免費的;可關鍵問題是,目前免費,能免費多久?微購的展示頁面是免費的,那麼哪一環節會收費呢?
商城們與微購的合作,尚欠缺一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雙方獲利,這才是長久之計。推斷七:中小網站、聯盟等第三方將獲利——值得期待。
有一點值得期待的是,中小網站可能受惠於微購。微購是基於各種商品關鍵詞的搜索,換句話就是會湧現出海量的長尾詞,而長尾資源和流量則集中在中小網站、第三方廣告聯盟手中。B2C電商如果想要進一步發展,則需要與中小網站與聯盟產生更多合作。
從以上七點推斷來看,微購擁有框計算與百度聯盟的背景,需要對接各大B2C商城與中小站長,同時還承擔著百度搶佔移動互聯網入口的夢想……微購,壓力山大!
這兩天,微信朋友圈裡突然流行起用百度魔圖玩起用自己的照片去PK明星臉了,人人玩得不亦樂乎。
這個項目是2011年11月,百度千萬美元收購了創新工場旗下的手機照片處理和分享軟件「魔圖精靈」,將產品、技術及團隊都整合進百度,隨後不斷改進而來。
但也有人潑起了冷水——第一財經編導王征在微信裡提醒說自己的朋友別再上傳照片了,他擔心這是百度在為自己的面部識別、人臉搜索收集數據。他這麼說:
我已經試了兩張非娛樂明星照片,其中還有個外國人,在明星臉裡沒有本人匹配,但在下面推薦欄裡,就是普羅大眾照片裡,卻找到了他們本人!
百度一旦建立起個人面部識別數據庫,跟手機號、單位等信息掛鉤,會發生什麼?譬如以後你在高架上跟別人碰車,對方揚手拍你張照片,就能搜到你。譬如地鐵有人偷拍你一張照片,就可以將你微博、微信、別人跟你的合影、朋友圈、你過去的生命軌跡全搜出來。只要它願意。
王征的擔心有道理,但只要想想你自己曾用微博賬號登錄過多少其他網站,又在人人網、開心網、微博、QQ裡曬過多少個人資料,就能明白類似的事情百度今天才做的話,已經沒什麼先發優勢。
再說,百度這事也不只是今天才做了。新浪科技年初的這篇報導說:
兩年前,李彥宏就對未來做出讀圖時代的判斷;去年的KDD大會上,李彥宏提出的九大待解技術挑戰中,基於內容的圖像搜索技術被列在第三;現實層面百度的圖片相關產品、云相冊等均對這一技術有需求。
2012年12月百度圖片搜索(image.baidu.com)進行的改版和功能升級時,就在識圖搜索(shitu.baidu.com)加入了人臉識別新功能,若使用人臉圖片搜索可找到類似人臉圖片。當時百度稱,人臉搜索是百度多媒體部2012年最後一個上線的項目,是世界上第一個基於圖像的全網人臉搜索。當時,百度強調人臉搜索只會在公開的信息範圍內進行,封閉的個人相冊並不會被觸及。
但正如王征所言,人臉識別搜索實際使用時,同一張人臉積累的數據越多,越能在匹配對比時提供更好的支持。所以可以確認的是,百度魔圖這個玩法的,確有助於百度積攢用戶個人的圖片數據。——但那些用PS用得夠狠的姑娘,你們不用擔心。
來源:i黑馬網 作者:陳中(作者微信公眾號bianews8)
【i黑馬導讀】瘋狂猜圖與百度魔圖,兩個帶圖的應用,這幾天把微信朋友圈刷爆了。
先說說瘋狂猜圖。
瘋狂猜圖是一款解謎猜圖的益智輕遊戲,類似於你畫我猜,將社會熱門產品和知名品牌、人物、運動抽象畫,用戶可以根據文字提示進行遊戲,目前有300多關。
玩法:系統會給出一張卡片和一批文字,玩家需要看圖猜出答案,答案就就下面這堆詞中,猜中了就可以進入下一關。
一個用戶不可能都知道所有的品牌,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將截圖發送到社交網絡進行求助,微信朋友圈就這樣被瘋狂刷屏了。
瘋狂猜圖很瘋狂,不過更瘋狂的是,這貨是個山寨種。
祖宗是一款英文猜圖遊戲「icomania」。
我下載體驗了這兩款APP,本人是絕不會玩這麼弱智的kill time的遊戲,並且也極為反感朋友圈被如此刷屏。
最終結論是,無論是界面設計,還是遊戲玩法,還是分享機制,均和icomania一模一樣,icomania分享到Facebook,瘋狂猜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可以算得上是一款高仿山寨貨。
開發團隊公開的提供的數據顯示,從5月29號開始,新增遊戲用戶開始快速增長,6月7日一天新增用戶數達到30萬,目前每日活躍用戶數超過50萬。
開發團隊4人,從4月1號開始研發到5月13日進入應用商店,其時間用了不到50天,遊戲總成本不超過10萬。
看到這樣的產品,以及如此火爆,到底應該是笑呢,還是哭呢。
大家還記得你畫我猜麼。去年爆紅的一款益智遊戲,在瀕臨破產的時候,開發團隊出了這款遊戲,隨後被Zynga以1.8億美元收購,不過令人悲劇的是,Zynga剛剛宣佈,將這個團隊咔嚓了,你畫我猜跌落凡間。
移動互聯網給了產品一夜爆紅的機會,但同時也是火一把就死,哪怕你是現象級應用。
不過這既然是規律,大風來了,豬都能飛,飛上去了看你能抓住什麼,也許瘋狂猜圖團隊會馬上被騰訊收購或者投資,或許已經有VC約談了。
火了後要抓住套現機會。看看瘋狂猜圖團隊會得到什麼套現。
我們再來看另一款同樣刷屏的應用,百度魔圖。
首先恭喜百度,百度終於在移動互聯網方面出了一款爆紅應用,以後你們可別說百度在移動互聯網方面不行哈。
百度魔圖是一款掌上美圖工具,微博、微信爆紅,連續數天排名蘋果應用商店免費榜第一,微信朋友圈幾乎被各種照片PK大咖的相片長時間刷屏。
百度魔圖原名魔圖精靈,2011年年底被百度從創新工場收購,魔圖精靈的產品、技術及團隊等資源悉數整合進入百度,目前用戶近8000萬。
但令人奇怪的是,百度指數上看不出來這是一款有8000萬用戶的應有的表現。
默默無聞,近日突然風頭無量,主要在於推出的一項「PK大咖」功能,用戶可以使用自己的照片,魔圖進行運算處理後得出一個和用戶最相似的明星照片,用戶可以分享至社交網絡,從實用工具升級為有趣兼有用的實用「玩」具,抓住了用戶的虛榮心,一時間紅遍網絡。
隨後有網友擔心百度魔圖會採集用戶面部相冊而導致隱私洩露。百度魔圖隨後發布聲明稱,用戶相片在得到對比後會被馬上刪除,不會採集用戶面部數據。
人紅是非多,負面也是傳播。
百度魔圖走紅原因分析:
1、PK大咖功能滿足了普通用戶與明星們對比的虛榮心,滿足了YY感。黑木耳、窮屌絲突然和白富美、高富帥有80%的相似度,赤果果的逆襲呀,讓用戶有了炫耀心理,於是樂於分享。
2、微信朋友圈的火爆客觀上促成了魔圖的爆發。微博風頭被微信搶走,魔圖的走紅便是一次說明。
但我更認為這是社會化病毒營銷的勝利。魔圖會否因為PK大咖功能而吸引網友使用其美圖功能,對其產品和體驗來說是考驗。畢竟,PK大咖更像是一次社會化傳播。
品牌營銷的作用大於產品功能,這是營銷的勝利。
都是移動互聯網上的輕應用,都利用了微信朋友圈,都能稱作是現象級的應用。
我個人判斷,作為遊戲應用的瘋狂猜圖風頭會很快過去,典型的火一把就死。作為工具應用的百度魔圖應該會抓住不少用戶,但最終決定用戶留下的核心還是產品。
【導讀】強調概念和量化投資理念結合,北大理科男李彥宏和清華管理男湯和松主導了百度的投資併購,他們在「買概念還是買收入」之間進行著乏味而理性的平衡。
來源:i黑馬網 作者:盧旭成 王采臣
大買家檔案—百度
投資部門:企業發展部
關鍵決策人:李彥宏(創始人)、湯和松(企業發展部總經理)
與VC/PE關係:非常緊密,核心人員大多來自跨國公司和主流VC
投資風格:不會只投一個概念,看準再上,強調概念和量化投資的結合
併購效果:在移動視頻等領域佔據較好位置、但移動互聯佈局範圍不及阿里和騰訊
意向領域:視頻、移動互聯網等
當阿里巴巴4月29日宣佈以5.86億美元戰略入股新浪微博時,業界都比較疑惑,為何百度不先入手?就連百度內部的人都在交頭接耳:如果百度戰略入股新浪微博,將會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與騰訊微信形成雙雄抗衡的局面。
對於種種巷議,負責戰略投資業務的百度企業發展部總經理湯和松保持了一貫的冷靜。5月8日,剛在此前一天幫百度以3.7億美元搞定PPS的他發給《創業家》一份書面文字,有針對性地回應了外部對百度投資戰略和風格的質疑。
「中國互聯網界有很多大佬一直在進行活躍的投資,但大家的投資理念不同。有些公司比較喜歡廣撒網,到處佈局,當時可能會很熱鬧,甚至引來不少『有魄力』『有遠見』的叫好聲。當這些不理性的收購屍橫遍野時,人們就會把他忘記。其實,戰略投資併購難的不是概念,是在概念下的準確甄別。看到廬山不難,難的是對廬山真面目的理解。」
強調概念和量化投資理念結合,是湯和松的風格,也是畢業於北大信息管理專業的百度大老闆李彥宏的風格。
48歲的湯和松是典型的清華人—1984年考入清華機電系,讀過清華經管學院研究生,在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工作過兩年半,後赴斯坦福大學學工業工程,在芝加哥大學修MBA,畢業後供職應用材料公司、思科、微軟等外企近十年,做過財務分析、業務拓展和戰略投資等業務。2009年9月,他辭去微軟大中華區戰略投資總監職位,出任百度企業發展部總經理。從那時起,湯和松給百度戰略投資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百度是一個通用搜索,2005年以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概念上市。隨著用戶需求逐漸細化,比如消費者買一件衣服,很多情況下不用百度,直接上淘寶或凡客下單即可。通用搜索在類似的垂直領域會被繞過,百度怎麼辦?
在百度戰略投資部任職過的凱旋創投姚亞平接受《創業家》採訪時曾提到,2010年百度提出一個中間頁戰略,嘗試在每個垂直領域做一些投資和併購的佈局。在湯和松的主導下,百度確實在垂直領域頻頻發力。
投中集團數據顯示,2010年12月,百度戰略投資家居建材電商平台上海齊家信息1.9億元;2011年3月,百度戰略投資房產信息網站安居客5000萬美元;2011年6月,百度以3.06億美元代價戰略控股旅遊網站去哪兒;2013年5月7日,百度宣佈以3.7億美元價格收購PPS,並將PPS視頻業務與百度全資子公司愛奇藝進行合併。
百度戰略投資或併購這些公司,當然是為了「加強百度的核心業務、建立良好的生態系統、對未來的良好機會進行佈局。」不過,請各位創始人嚴重關注湯和松對於百度戰略投資風格的描述:「百度在投資風格上,很講究戰略性的概念與戰術性的分析結合,不是單純追逐概念,像撒胡椒粉一樣地投資。從戰略上講,投資目標所處的領域要有make sense的概念,這很重要。但(百度)絕不會只為一個概念埋單,我們還要理性地進行戰術分析,必須把概念落地之後能為百度帶來多少投資效果,進行力所能及的量化。只有美麗的概念還不夠,我們還要關注收購所帶來的實際價值。這是一種將宏觀投資概念與理性分析相結合的投資哲學。在投資界歷來有「概念派」和「量化派」,我們是要把概念和量化做好平衡。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既要看森林,也要見樹木。而在看準之後,百度的投資還是非常有魄力的。」
百度戰略投資做量化分析有先天優勢。百度本身是一個強大的搜索引擎,百度投資部門很容易通過後台的關鍵詞投放情況監控到哪個行業有「錢途」,通過後台流量監控,看到某個行業哪個公司做得好,哪個公司做得不好。所以,無論是去哪兒,還是PPS在跟百度談戰略投資的時候,都小心翼翼,不到最後絕不把底牌亮出來,怕自己的商業機密暴露。
據《創業家》瞭解,百度內部有非常嚴重的「給我多少多少錢,我們也能做出一個比某某更好的產品來」的心態。2010年夏天,百度跟去哪兒接觸時,百度內部就在糾結到底投資去哪兒還是自己做,自己做5000萬元投入夠不夠。而在百度決定併購PPS的前兩年,百度已投入重兵做視頻客戶端:百度曾從快播挖人,還收購了快播賴以起家的合作夥伴MaxCMS。2011年2月,百度推出影音客戶端,模式幾乎跟快播一模一樣。幸虧去哪兒和PPS都建立了百度難以踰越的門檻(去哪兒是TTS系統,PPS是高達3億元的裝機量),他們才成為百度戰略投資勢在必得的對象。
其實,觀察百度戰略投資或者產品佈局的趨勢,還是要參考谷歌。谷歌2010年7月以7億美元價格收購美國一家提供機票信息服務的軟件公司ITA(有點類似中國的中航信);2011年6月,百度就以3.06億美元代價戰略控股旅遊網站去哪兒;谷歌2006年以16.5億美元收購視頻分享網站YouTube,2010年百度投資成立愛奇藝—在視頻業務上,百度累計投資已超過8億美元,成為中國網絡視頻的老大;谷歌2005年推出地圖業務,2009年百度正式推出地圖業務,現在已成為中國市場第一的地圖服務提供商;谷歌2012年4月發佈谷歌眼鏡,2013年6月百度將推出首款基於百度云架構的穿戴設備咕咚手環。
儘管不少聲音認為,百度在移動互聯網的佈局不及阿里巴巴、騰訊,湯和松卻認為,無論是去哪兒,還是愛奇藝PPS,都是中國互聯網界未上市公司裡數一數二的公司,其運營狀況有目共睹。
《創業家》從投行界蒐集到的信息也表明,百度投資去哪兒已成為投行界戰略併購的標竿案例,去哪兒的強勢崛起讓在線商旅市場老大攜程坐立不安,連其創始人梁建章都不得不結束「中國人口問題研究」,重新出山。
從近期Facebook擬以8億~10億美元價格收購以色列移動衛星導航公司Waze看,地圖一致被認為是移動互聯網非常重要的入口。百度跟高德地圖接觸過,但高德地圖最大的價值是地圖基礎數據信息,這點四維也能提供。而在2C市場,百度地圖領先於高德地圖,再加上高德地圖更屬意阿里巴巴,最後沒有了下文。
百度在移動視頻、移動地圖上已經佔據比較好的位置,如果百度狠狠心把營收狀況也不錯的大眾點評網收入囊中,那麼百度地圖+大眾點評可以在O2O市場迅速形成壓倒性優勢。當然,如果百度還對互聯網金融有野心,也大可把僅次於支付寶、財付通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快錢收購掉,快錢是百度顧問何海文及其丈夫關國光開的公司,也是一家營收和利潤都不錯的公司。如果李彥宏要買,何海文至少還能做一半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