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柳傳誌:創新絕不是企業活得長的充分必要手段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8/147793.html

11月18日,聯想控股官方微信上線,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誌給廣大網友寫了一份公開信。他的互動欄目“柳答”也正式開通。柳傳誌表示,他將重點談談創業和創新的問題。

柳傳誌40歲時才創辦聯想,是當下無數創業者的精神導師。在信中他提到:不創新就會墮落或庸庸碌碌,甚至活不下去;但缺乏全面系統的管理思想去領導企業,技術創新、業務模式的創新都很有可能讓企業曇花一現。

\柳傳誌內部信原文如下:

各位朋友:

聯想控股的微信公共賬號正式開通了,這對公司來說是件大事,一則,我們需要讓朋友們用互動的方式更深入、全面的了解我們,我們也希望能更直接地聽到朋友們的寶貴意見。二則,我自己也可以更方便跟大家“見面”、聊天,一起探討一些有意思的話題。有些可能我感興趣,有些可能大家感興趣,當然,未必有結論。但是討論、辯論本身就很愉快,它常常會使你靈光閃現,受到啟發。

我喜歡和人討論。看了本好書就想和作者談,看了部好影視片就想和導演談,其實都是在某一點,某一方面受到了啟發,或有不同的想法想深究以擴大戰果的。我聽“羅輯思維”就頗有感觸。我是錄下來,有空就聽。心里想一個人怎麽能讀這麽多的書,而且能從“泡妞”楞聯到“互聯網思維”,這種思維大幅度跳躍的聯系有的還真很有道理,令我拍手叫絕,恨不得想舉例補充。也有的觀點我則覺得要商榷。當然,除了和學者外,和在第一線幹活的企業工作者,包括我的聯想同事可討論的話題就更多、更豐富了。

在這里,我想特別談談創新,創業。我起家的行業,就是今天聯想集團所在的行業,屬於IT大行業里的,這是個近半個世紀以來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行業。它不斷地創新、不斷地有新人領跑,同時也不斷地有大批的人掉隊,甚至被甩出軌道。今天它已經全面滲透到各行各業。再傳統的行業,包括聯想控股經營的消費類行業、新型服務業以及制造業,不和大數據聯系在一起,不很好地利用移動互聯網服務,你就只能在紅海中苦苦掙紮。

因此,能不能在你的行業中,在你的企業中,引入互聯網思維及成果進行創新、突破,就真有可能不再是“吃得好不好”的問題,而是“會不會餓死”的問題了。

但說起來創新,企業的行業不同、歷史不同、規模不同,更重要的是領導人的風格不同,不同的企業怎麽創新?這都是值得我們企業工作者必須琢磨(包括看人家怎麽做)、實踐的。而關鍵是敢試、敢闖,試完後要再琢磨改了再試。之所以80後、90後領導的企業更敢創新,就是他們光著腳,更接地氣,更敢闖。那像我們這些有大小不同的壇壇罐罐的企業怎麽辦呢?

在我的腦子里,如何讓企業活得長、活得好,百年老店則是第一重要的問題。創新是讓企業活得長、活得好的必要手段,但絕不是充分必要手段。僅靠創新,即使成功,企業會突然呈現威力。然而最後會像在長跑比賽中的選手,中途某一段突然超越對手領跑而光鮮一時,後來又被人超越,甚至因體力透支落到了最後。

社會會因企業的創新不斷進步,即使你的企業垮了,你也可以自豪地說,我曾經在某個領域創新過,推動了本行業的進步,說得對。但我還是想讓我們自己的企業能做百年老店,能活得長點。總結起來,我的意思是:不創新就會墮落或庸庸碌碌,甚至活不下去;但缺乏全面系統的管理思想去領導企業,技術創新、業務模式的創新都很有可能讓企業曇花一現。

我學習過今天互聯網領域領跑的BAT,它們都有了十幾年的歷史,不僅在競爭中劃亮了一根火柴,難能可貴的是它們研究戰略、研究企業文化、研究以人為本,就能把火柴燃成了火炬,最後燃成了燎原之火。他們的管理基礎都是非常紮實的。

至於說創業,那是一個有更多年輕人關心的話題,也是曾讓我摔得鼻青臉腫,至今還滿是傷病的話題,只要大家感興趣,聯想人會特別願意與朋友們切磋。我們有一個叫“聯想之星”的創業培訓,首期有4個億的天使投資基金,就是要通過培訓過程中的互動討論、孵化器投資,以及和業內朋友們的相互合作,在中國大地形成無邊的星星之火,最後能夠星火燎原,推動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民生的改善。

創新創業是大勢所趨,它所蘊含的無限空間令我們這個時代的人興奮不已,我們能做的就是永不停止地思考和實踐。相信在聯想控股新開設的這個“微空間”里,不僅能讓大家更多地了解聯想的成長,同時還會有更多有意思的討論甚至辯論,讓我們相互啟發,相互促進,交到更多的朋友。

柳傳誌

2014年11月18日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612

美聯儲做的是加息,但紀要談的都是縮表!債市可得長點心了

4月6日,美聯儲公布了3月會議紀要。3月美聯儲加息25個基點,但第一財經記者翻看紀要後發現,頗令人驚訝的是,FOMC(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討論的重點竟然都是“縮表”。

所謂“縮表”即是收縮美聯儲在金融危機後迅速擴張至4.5萬億美元的龐大資產負債表,這意味著美聯儲會停止對於到期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和國債的再投資,各界認為這對市場造成的緊縮效應將遠遠大於加息。對此,不僅是美國債市,與美國存在利率聯動性的中國債市也要長點心了。

幾乎所有委員都認為,改變再投資政策的時間點取決於對經濟和金融條件的評估,且表示在縮表前應該明確與市場溝通。總體而言,美聯儲對於美國經濟複蘇的程度表示滿意,因此未來幾次會議上不僅可能加息,更可能持續討論縮表的可能性。

“美聯儲不希望永遠維持這麽大的資產負債表,這等於是央行在代替私營部門買債,他們會逐步縮表,避免對市場造成太大沖擊。”美國知名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高級研究員Nicholas Lardy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國內機構認為,相比於前次紀要,“多數美聯儲官員認為失業率存在較高的下行風險”,意味著縮表條件進一步滿足,如果縮表討論日趨成熟,可能導致中國資金面和債市承壓。

“縮表”條件正逐步成熟

雖然全球市場顯然已經將今年加息3次納入了預期,甚至全球股市在3月加息後大肆狂歡,但如果美聯儲今年也同步開始縮表,這估計會將如今頗為“自滿”市場的殺個措手不及。

當前,MBS和美債都提上了收縮議程,因為次貸危機後,不僅MBS是非常規資產,長債完全主導的美債持有結構也是非常規行為。

各界目前更為關註“縮表”——在經過三輪QE後,美聯儲要如何收縮高達約4.5萬億的龐大資產負債表?債市會否因縮表而劇烈波動?

有經濟學家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耶倫提及縮表似乎顯得較為鷹派,也許在面對加息困境的情況下,美聯儲可能考慮另辟蹊徑,這點值得關註。”

1.多數委員支持適時“縮表”

3月紀要顯示,當縮表時間成熟,所有委員都傾向於停止國債和MBS的再投資。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美聯儲將等利率回複到更正常的水平後再開始縮表,其官員也曾做過類似表述。多數委員表明,縮表的時間點取決於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區間(當前為0.75-1%)。

同時,委員還討論了利率要到上升到什麽水平再縮表才是合適的。很多委員強調,縮表可能要以一種被動和可預測的方式進行;也有一些委員認為,如果經濟遇到重大負面沖擊,那麽可以重啟到期債券再投資,甚至可以考慮降息。

2. 如何把握“縮表”節奏是關鍵

委員們還討論了漸進式退出再投資還是一次性停止所有再投資的利弊。其認為,前者可以防止對金融市場造成太大的動蕩,也能防止或向市場發出誤導性的收緊信號(事實上美聯儲並無意激進地收緊貨幣政策),但是他們也普遍認為,一次性停止再投資在市場溝通方面更加容易操作,也能更加快速地縮小資產負債表。

3. 美聯儲可能會進行“縮表”測試

至於縮表要如何進行操作,天風證券認為,縮表是循序漸進的,強調計劃性和充分溝通,因而隨後大概率會逐步有指引和測試措施出臺。

例如,早在2016年,紐約聯儲在官網發布聲明,稱其將於5月24日展開小規模國債公開銷售,面值不會超過2.5億美元。幾乎同時發布的另一份聲明則表示,該聯儲將於5月25日和6月1日分別開展兩次小規模MBS出售,總金額不超過1.5億美元。對此,當時甚至有媒體認為,這代表著“美聯儲要打響’縮表’第一槍”。

盡管美聯儲的操作屬實,但民生證券海外研究負責人張瑜當時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首先這並不是縮表,也並不突然,美聯儲早在2016年2月已經提前預告市場,其為了將來“早晚要到來”的縮表進程,需要開始進行一些小額操作測試,包括再購買協議、國債購買和銷售、MBS銷售、MBS互換、美元或者非美元的流動性互換操作等。

3月紀要中顯示,所有委員都認為,在正式縮表前,美聯儲應該向市場做好溝通工作,且接下來的幾次會議也會繼續討論縮表問題。

財政、貨幣政策主導美債

至於未來“縮表”對美債的影響,當前似乎並沒有體現在收益率曲線之中。未來,特朗普政府的財政政策和美聯儲貨幣政策將對債市形成共振。

去年11月特朗普當選後,美債收益率直線飆升,市場風險情緒高漲。然而,由於特朗普的醫療改革受挫,打擊了市場對於其未來稅改和財政刺激的預期,再加之美聯儲加息次數並未出乎意料之外,因此美債收益率今年以來持續受挫。

早在美聯儲3月加息後,美債收益率竟然一反常規地跌破2.5%關口,一度刷新八個交易日最低位至2.4950%;4月5日,美國公布的汽車銷售數據遜於預期,且在季度伊始投資人將資金再度配置到美國國債也帶動了需求,導致美債收益率進一步下挫。

截至北京時間3月6日10:30發稿前,10年期美債收益率報2.334%,已經跌破特朗普贏得大選之前的水平。今年以來,美債收益率累計跌超100多基點。

中國債市4月危、機共存

就中國債市而言,機構認為,債券市場四月偏樂觀,季末流動性沖擊和MPA考核影響低於預期。此外,債市最大的催化劑是同業存單量價調整(量和價可能會大幅度的下行),而機構的一致預期的修正可能會帶來債市的上漲。

不過,各界仍然認為,需要警惕中國央行維持貨幣中性偏緊的立場對債市的影響,且近期爆發的一系列信用風險事件也或令市場承壓。更關鍵的是,不乏機構認為,目前聯儲官員密集評論縮表,如果聯儲主動縮表預期在4月日益確定,那麽外匯占款流失的速度可能會進一步大幅加快,或許導致債市承壓。

就資金面而言,近期銀行間市場資金面維持緊平衡。4月5日,央行公告稱,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於較高水平,4月5日不開展公開市場操作。這是央行連續八日暫停公開市場操作,累計凈回籠4100億,當日有900億逆回購到期(含周一和周二順延到期600億)。

4月5日,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利率多數上行,不過7天、14天資金利率有所回落。截至16:45,DR007、DR014加權平均利率分別較上日下行5.65bp、14.33bp;不過,交易所逆回購利率多數上行,GC001利率最高觸及6.66%,R-001利率最高觸及6%。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陳冀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應該理性看待此前的流動性緊張,“市場表現出的緊張,很大程度上可能來自資金融出方減少,調劑不暢等等原因。市場對於流動性狀況的反應有時會與央行實際投放操作表現得似乎不一致,譬如3月21日市場感覺較為緊張,而央行3月22日凈投放規模並未放量。”

在他看來,其原因在於,個別或是局部機構資金緊張所引起的市場擾動通常不能與整個金融銀行體系的流動性缺口大小劃等號。微觀上,由於機構間債權債務關系的存在,各家機構流動性缺口的加和可能遠遠超過市場整體流動性缺口規模。

這其實也可能解釋了為何央行4月1日發布公告稱,“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於較高水平,4月1日不開展公開市場操作。”

下一階段,機構認為,3月季末MPA考核過後,短期資金面有望階段性改善,尤其是4月中上旬;不過月初財政投放因素不複存在,隨著逆回購存量的不斷下降,公開市場連續凈回籠效應恐慢慢增加,下一步需關註央行何時會恢複公開市場資金供給。

同時,當前資金外流壓力不大,4月如果美聯儲沒有進一步鷹派表態,機構預計外匯占款流失規模參考2月份在600億元左右,如果聯儲進一步明確加息,預期會提前反映,則可能在1000-2000億元之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4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