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與港府正就自由行溝通
1 :
GS(14)@2015-03-30 08:21:59
【本報訊】上任兩年甚少公開發表講話的港澳辦副主任周波昨也開腔發言,他指近年香港的政制發展及內地交往方面出現爭議和矛盾,有人以違法甚至是暴力的手段衝擊社會秩序,破壞兩地關係,解決時不能偏離法治。對於特首梁振英已向中央提交自由行及水貨客的報告,周波稱中央與港府相關部門正就自由行的檢討問題溝通,會盡快作出決定。周波昨稱,香港近年在政治發展、政權機構運作和內地與香港交往上,都出現了新問題,要解決這些矛盾,不能偏離法治。他說:「在爭議和矛盾面前,有些人由於視野的局限,或為了自己的利益,忘記了或背離了法治的價值觀和軌道,以違法甚至暴力手段,衝擊社會公共秩序,危害特區的繁榮穩定,破壞了兩地的和諧的關係,挑戰憲法和基本法。」他強調偏離法治軌道、違反憲法和《基本法》的行為都不可能解決問題,強調以理性務實態度及以法治方式才能找到解決方法。■記者陳雪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330/19095283
港府賬面賺近90億
1 :
GS(14)@2015-04-15 01:50:23港府作為單一大股東,以持股量6,291萬股或5.88%計,現時賬面值187億元。以政府早年最後154元買入價作為平均價,港府賬面起碼賺近90億元。單計港交所的昨日瘋癲,已貢獻恒指昨日21%升幅,恒指並以近全日高位28016點收市,狂升743點或2.7%,連升8日累計已大幅上揚3530點或14%,為2007年12月以來逾7年最高水平,同時推升主板市值已達30萬億,連同創業板總市值達30.5萬億,創出歷史新高。按彭博資料,港股市值已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三大市場,僅次美國及中國股市。港股07年曾高見近32000點,摩根士丹利昨調高港股目標至30000點,最樂觀更估見34000點,為全城最牛預測。大升市下造就發財故事,有10年股齡的散戶鍾先生直指四日大升市已賺了50%或50萬元,「一隻股炒即日都有一成執啦」。有散戶昨瘋狂追落後股份,不斷大叫追貨,「工行黐咗線,唔好執輸,買番隻農行先」、「個個都滿倉,仲邊有錢買?」指數瘋狂上揚後反映超買或超賣程度的恒指相對強弱指數已連續三日高逾90,即極嚴重超買水平,為歷來第一次出現,即使股市未發展成熟的上世紀70及80年代,亦未曾出現。
股評人:必有震倉
股評人陳永陸表示,港股目前市盈率(PE)只有12至13倍,相對環球股市不算貴,且資金真金白銀買「唔會假」,但指數一味急升未見調整並不健康。曾淵滄坦言將來必有震倉,震走絕大部份小股民,股市才可以真正進入瘋狂時代。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414/19112241
港府續探討企業拯救程序立法瀕破產公司有望續命
1 :
GS(14)@2015-07-21 02:14:02【本報訊】亞視、《新報》、《成報》相繼經營困難,港股大升大跌,令人憂慮經濟轉向,恐重現破產潮。澳洲會計師公會大中華區分會會長陳弘毅呼籲盡快為有港版「第十一章」之稱的「企業拯救程序」立法,容許財困公司最多6個月時間尋找白武士,不必馬上破產,「救得幾多得幾多」。記者:黃翹恩
企業拯救程序類似美國第十一章破產保護令,原意是為瀕臨破產的公司,提供一段「暫止期」,期間債權人不能向法庭申請公司清盤,容許財困公司更多時間尋找白武士。
最多6個月找白武士
政府現提議基本暫止期45個工作天,可由債權人批准延長至最多6個月。拖欠僱員的薪金需在暫止期開始30日內清付(上限36,000元),否則僱員可提呈公司清盤;其他債權人則要待45日基本暫止期結束後才可「撳掣」。暫止期可視為保護公司資產的「金鐘罩」,不過陳弘毅提醒有心濫用程序拖數的公司,企業拯救程序只能為財困公司暫時續命,清盤程序依然會繼續。陳弘毅目睹不少公司本來有望縮小規模繼續營運,董事決定放手一搏卻未能扭轉劣勢。到清盤官入場接手時,本來可供分派的資產已所餘無幾,員工或連欠薪和遣散費都沒着落,未免可惜。是次立法建議亦首次引入「無力償債下營商」(Insolvent trading,下稱負資產營商)條款,要求躲在公司「面紗」背後,沒採取行動防止負資產營商的董事,需為往後增加的債務負上法律責任。企業拯救程序覆蓋上市及非上市公司。陳弘毅回想97年金融風暴後,建築、餐飲業供應鏈環環相扣,大量中小企因短期周轉困難而連環倒閉,對員工、社會都絕非好事,「平靜嘅時候就係立法時候」,到市道轉差即可啟動程序,「救得幾多得幾多」,更感嘆「如果上一屆政府過咗呢條條例,相信今日ATV的結果可能會好唔同。」澳洲實行企業拯救程序逾廿年,由99年起啟動程序者,佔整體清盤個案逾三成,即使歐債危機下,清盤個案錄高峯,企業拯救程序亦協助其中近15%逃過直接清盤厄運。港府過去曾兩次為企業拯救程序建議立法不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本月回覆本報查詢,該局計劃於今年進一步與相關持份者商討具體的立法建議,為日後草擬法例作出準備。有熟悉立法程序人士料依照現時進度,九月立法會復會時,未必能提呈議程「排隊」,即今屆餘下會期內通過草案機會甚微。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720/19225469
IMF:港府仍須辣招遏投機
1 :
GS(14)@2016-01-21 14:45:55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121/news/ea_eaa4.htm
【明報專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表報告表示,本港物業價格雖見漸趨穩定,但因基本供應呈不足,料樓價仍有上升空間,預計今年香港經濟將會較去年2.25%增長微升至2.5%。IMF又建議,若本港樓市交投持續下跌,對整體經濟產生負面影響,政府可考慮調整印花稅。
針對本港整體物業市場,IMF表示,自2014年第2季後,本港物業價格再次上揚,反映本土用家對物業的強大需求。但IMF亦認為,今年私人物業樓宇單位落成量及空置率下降,非住宅物業亦呈現類似情况。
樓市差至影響經濟 才需調整
另外IMF稱,本港住宅物業有漸趨穩定的迹象,包括樓價輕微下跌及交投量受壓,有利物業市場健康發展。不過,IMF就表示,本港家庭對樓宇需求仍相對大於供應,即使聯儲局加息後,本港按揭利率亦持續偏低,認為政府仍須貫徹執行辣招,以減少投機交易及抑壓過度需求,直至交投量持續下跌,對整體經濟產生負面影響,才需要考慮調整印花稅。
稱聯匯穩定港經濟
對於本港聯繫匯率制度,IMF認為這是對香港最好的安排,形容聯匯對香港經濟起穩定(anchor of stability)及緩衝的作用。
港府發債反應差 規模大縮44%
1 :
GS(14)@2016-01-21 14:46:28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121/news/eb_eba1.htm
【明報專訊】本港股匯波動,走資惡化情况已衝擊債市;金管局原定昨日在機構債券發行計劃下所推出的18億元10年期政府債券,最終發行規模縮減至10億元,是金管局歷來首次出現臨時縮減發行政府債規模的情况,票面息率原為1.68厘,惟因平均接納價低至96.47元,最終年率計收益率為2.084厘。
明報記者 陳子凌
金管局通告指出,是次發行的10年期政府債券,債券投標申請總額有31.5億元。投標對發行額比例為3.15。平均接納價是96.47,即以年率計的收益率為2.084厘。
首次臨時縮額 提高息率
局方又表示,縮減發行規模是因為美國聯儲局去年12月開始加息,市場預期未來息率趨升,對長期定息產品需求減弱,所以金管局按既定發行機制將公布的發行額由18億元調整至10億元,當局會一如既往密切留意市場情况作出適當安排。
金管局其後回覆本報電郵查詢表示,根據政府債券計劃的發行機制,金管局可以因應市場情况調整發行金額,而今次是第一次作出類似調整。
除了發行的政府債券首度出現縮額,昨日5年期及10年期債券孳息率亦有所上升。其中,10年期政府債券孳息率上升22.3點子(1厘等於100點子)至1.724厘,5年期債券孳息率亦升24.7點子至1.237厘,均為去年11月以來最高水平。
陸庭龍:走資潮擴至債市
近期股市波動,資金理應尋找避險資產而流入本港政府債券,但恒生私人銀行及信託服務主管陸庭龍認為,如果是資金避險,政府債券應該反過來會擴大認購額度,息率亦應該下降,而目前情况顯然是沒有資金進入債市,反映走資的影響正從股匯擴散到債市,資產價格調整之下,只有縮額增息去吸引資金留下。
東驥基金管理董事總經理龐寶林亦稱,政府債券息率上升,勢令企業發債成本增加,不過影響的程度要視乎發債企業本身融資能力,例如是藍籌還是其他。另外,如果港匯沽壓持續,債券息率將或繼續上調,以彌補匯價損失,企業發債成本亦會進一步提升。
港匯弱 增企業發債成本
龐寶林還表示,現時市况波動,已有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的「氣味」,若情况短期不見改善,利息肯定要被推高。
周顯:港府要入市 先製造輿論
1 :
GS(14)@2016-01-22 17:22:54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有人討論,認為現時股市的市盈率,已經接近1998年港府入市時的估值,問港府會不會效法當年官鱷大戰,買港股救市呢?
我的答案是﹕不會,至少是現時不會。
這個問題,不能單從經濟方面去回答,必須先要從政治方面去回答。因為,要想政府入市,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製造輿論。
當年的官鱷大戰前夕,有很多傳媒報道,說索羅斯等國際性的對冲基金在香港興風作浪,作出「撳機」,一邊狙擊港元,一邊沽空港股賺錢。這種輿論,令到香港人對於這些國際大鱷十分憤怒,因為這不是普通的正常沽空,而是藉着狙擊貨幣來作出的惡意攻擊。
輿論鼎沸後 政府才「出招」有名
也正因為有這些輿論,當年香港政府的入市,便得到了大部分市民的支持。但是,現時香港傳媒,尤其是那些支持政府的傳媒,還未有幕天席地攻擊外國對冲基金,所以我不相信港府會入市干預。如果這一次港府又要入市,在之前一個星期,必然會見到那些親政府的傳媒,逐招拆解大鱷的招數,並且指名批判幾個重點「重犯」,當輿論鼎沸後,政府才出招有名。
日前一大伙人去好酒好蔡吃飯,覺得這間被讚譽到天上有地下無的餐廳,實在是highly exaggerated,我不是說不好吃,只是普通的好吃,完全不值這個價錢囉!我認為,如果這間廣州來的過江龍不是開在門高狗大的中國建設銀行大廈,而是普普通通的一間私房菜,開在天后之類,價錢是現時的一半,也許還勉強可以接受。然後,我再問好幾個朋友,包括識飲識食的公子哥兒Gary,大家都有相同的看法。所以,我們這伙朋友一致公認,最準確的食評,還是出自周顯大師的推介,哈哈!
[周顯 投資二三事]
Blockchain技術 開闢交易新時代 港府正研究 盼分一杯羹
1 :
GS(14)@2016-02-18 22:30:03【明報專訊】紅極一時的比特幣(Bitcoin)曾被認為將取代現有貨幣體系,但熱潮在遭遇諸多挫折後早已消退。不過,隱藏在它背後的區塊鏈技術(Blockchain)卻脫穎而出,全球金融機構紛紛表態將投資研發該項技術,本港富商李嘉誠也感興趣。作為傳統的金融中心,香港已邁出探索的腳步,但未來如何運用,以及有什麼相應監管措施,將是Blockchain能否在香港生根萌芽的關鍵所在。
明報記者 尉奕陽
所謂Blockchain,顧名思義是聯結一連串由極其複雜的加密信息組成的「數據塊」(Block)。Blockchain複雜的密碼可大幅提升信息的獨特性,而其對所有人公開,卻又只對特定人群授權解碼的特質,亦令其在「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傳播,提升效率的同時又能保障安全。
黃元山:監管不應限制創新
本月初,長和系主席李嘉誠私人旗下維港投資宣布,聯合參與Blockchain研究開發企業Blockstream的A輪融資,金額高達5500萬美元(約4.3億港元)。據了解,本港政府的金融科技督導小組亦留意到Blockchain的技術,會大幅提升金融交易的速度,同時已吸引不少銀行注意,所以該小組亦會將此技術納入研究之列,惟暫時未有定案。而作為金融科技督導小組的主席陳家強,也曾在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網誌中表示「Blockchain及tokenization等新技術更有可能幫助金融業簡化繁複的程序,節省大量成本。過去新科技曾為零售、音樂等行業帶來巨大改變,同樣的情?是否也會在金融業出現呢?」以示興趣。去年9月,包括高盛、大摩、瑞銀、瑞信及巴克萊等9間金融機構宣布成立Blockchain技術聯盟R3,現時成員更已達42間。而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Nasdaq)更於去年年底宣布,完成首筆使用Blockchain技術的私人證券交易。
金融基礎設施諮詢公司VeriFi (Hong Kong)主席黃平達表示,Nasdaq看重的是這項技術的「無副本轉讓」(transfer no copy)特質。由於毋須建立大量副本,交易成本得以大幅減低,而通過Blockchain更可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將信息,甚至資金轉讓到位,十分高效。他續指,不必像傳統方式般提供紙質副本,而是直接根據寫入Blockchain中的信息轉讓所有權(ownership),並將整合多個帳戶變為集中於單一協議下的模式,是經濟學模型上一項根本性的轉變。
不過,由於Blockchain只對有限個體授權,這也導致監管機構若無權解碼,便無法對這一金融科技及其背後的交易加以有效監管。香港中文大學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科學碩士課程講師黃元山表示,監管是一把雙刃劍,沒有風險就沒有創新。他認為,香港現時金融科技發展相對落後,原因之一便是受限於法規。「未必要等監管者想清全盤才做行動。法律制定者是最差的創新者,法規應該跟隨創新,而非限制創新。」黃元山亦指出本港監管者應將傳統「?小放大」的監管思維,轉變為「?大放小」,鼓勵更多非專業投資者參與金融創新。
雖然Blockchain可通過創新的技術提升交易效率,但由於比特幣Blockchain本身設計時被限制在每秒進行7筆交易,故縱使有技術可以加速,黃元山仍認為,Blockchain或難以在短期內應用於各類交易,例如高頻交易就未必能做到。而對於各大金融機構爭相研究這一新技術,他認為這是「金融機構自己轉變得快還是傳統業務被侵蝕得快」的選擇。
黃平達:香港找到應用特色 才能突圍
對此,黃平達認為,金融機構現時運用Blockchain實為「慳錢」,交易成本低便可取勝,但到未來大家成本都降低後會如何又難預測。他表示,未來當全球各大金融中心都運用Blockchain技術時,世界就將變成平的,而香港亦會失去獨特優勢。「在全球同步的情況下,香港的特色就要看其如何運用這一技術,但現在我們都不知道未來將會怎樣。」
(金融科技系列之四‧Blockchain篇(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218/news/ec_eca1.htm
內地投資者無心做 港府拒發新牌藝人議員鬧爆:一男子釀ATV死局
1 :
GS(14)@2016-03-05 01:15:33梁振英
【亞視停播】【本報訊】亞視提早停播,月月等糧出的員工遭無情遣散,模擬頻道剩下無綫一台獨家。當年政府以「一籃子」因素拒絕發牌給香港電視網絡(港視),有立法會議員及亞視元老直指,造成今次本港電視歷史上史無前例的殘局,由特首梁振英一手造成,直斥他未有按發免費電視牌照無上限的既定政策,變成「三選二」,亦無視通訊局建議,拒絕發牌給港視。記者:蔡朗清 楊潔雯
■亞視晚間新聞報道了員工被遣散及停播的消息。
■臨時清盤人德勤昨晚宣佈今日遣散亞視員工及停播。李家皓攝
■有巿民專程到亞視大埔廠房門外拍照留念。王子俊攝
資訊科技界立法會議員莫乃光表示,政府針對免費電視牌照既定政策是發牌無上限,惟港視申請免費牌照等了近四年,無論通訊局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均建議發3個牌,包括港視;但梁振英改變發牌無上限的既定政策,突然變成三選二,拒絕發牌給當年最具實力申請人王維基,「佢未有牌投資咗數以十億資金,竟然會不獲發牌。」莫乃光指,梁振英稱要採用「循序漸進」發牌方式,因免費電視台無法容納5個電視台,可能令一間或以上電視台倒閉,「事實證明,沒發牌給王維基,亞視同樣倒閉;反而當年按既定政策發牌畀王維基,未必會出現亞視提早執笠出現無綫獨大局面,亦可以吸納亞視員工,唔使月月等出糧嘅狀況。梁振英要負最大責任。」立法會議員毛孟靜及范國威亦指梁振英是香港電視史最大罪人,認為他違反既定政策不發牌給港視,千方萬計保住「亞視」,完全基於政治考慮;毛孟靜說「擔心唔聽話嘅王維基攞到牌,拍齣六四劇」,范國威亦稱梁要保住「半生不死」亞視,目的是滅聲,「無綫、亞視都歸咗邊,就削弱咗港人接收多方資訊渠道,造成今時今日地步,最慘係一班員工,折磨咗咁耐。」
王征重創亞視
亞視元老之一的林建明亦大鬧政府:「聽日真係熄燈,我係好難受,最大責任係香港政府,佢唔保護把守香港娛樂同傳媒界嘅前途同福祉,搞到我哋一塌糊塗,香港政府係不知所謂。」大姐明還批評亞視晚期來自內地的投資者,「唔係有心做電視」。大姐明口中的內地人,包括有紅色背景的王征,將亞視的專業操守摧毀;報錯江澤民死訊、率領藝員到政總大跳騎呢馬舞等,令員工士氣受重創,其後拒絕再注資改以借貸形式向亞視員工支薪,更令亞視走上絕路。2008年短暫做過12日亞視行政總裁的港視主席王維基表示對亞視停播不作評論,但他昨日於facebook上發表一篇以《消失的舊科技》為題的文章,內容提到「這個世界並沒有東西是永恒不變的」,恰巧與亞視熄機相呼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304/19516062
兩會後港府處事手法突變 林鄭反常順泛民意 迅速押後拆焚化爐撥款
1 :
GS(14)@2016-03-19 22:06:23■何秀蘭(中)於會面後稱,泛民向林鄭反映一地兩檢、全民退保和標準工時三大港人關注的問題。
【本報訊】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昨與泛民主派議員會面,商討調動立會和財委會各法案和撥款申請先後次序問題,泛民除提出一地兩檢、全民退保等問題外,又要求林鄭將堅尼地城焚化爐用地除污工程撥款押後,豈料港府一反常態,迅速按泛民要求押後。有泛民議員形容北京兩會後,港府處事手法有明顯改變,「好似換咗個政府」。記者:呂浩然泛民不同黨派11名議員昨晨早與林鄭會面,討論立法會修訂法例和審批撥款民生先行的次序,特首辦主任邱騰華和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也有出席。泛民會議召集人何秀蘭於會面後稱,泛民向林鄭反映一地兩檢、全民退保和標準工時三大港人關注的問題,建議律政司司長袁國強出席內務委員會特別會議,交代當局對一地兩檢的想法,不過林鄭未有正面回應。民主黨主席劉慧卿則指,經歷《版權條例》爭議後林鄭應「上咗一課」,日後不要再在港府「水浸眼眉」時才提出討論民生先後,應採取互相尊重的態度。
否認調動議程是跪低
林鄭又向泛民提供文件,詳列當局心目中對各項法例修訂、撥款申請的先後次序。何秀蘭指,她與民主黨單仲偕對排在財委會議程第五項、有關前堅尼地城焚化爐、屠房及毗鄰用地土地除污工程有意見,因不少當區居民擔心工程引致地下污染,冀當局將項撥排到最後。豈料下午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即去信財委會,同意在議程次序上採取先易後難,把撥款100億元予醫管局、司法人員薪酬調整、沙田和荃灣的重點項目計劃調前,同時分別將原本排第三及第五的警務處更換姓名索引電腦系統、前堅尼地城撥款押到最後,迅速回應泛民訴求。有份與林鄭會面的單仲偕覺得,今次當局的做法極為罕見,估不到昨上午8時半提出意見、下午2時半港府就調動了議程,相信與兩會期間,北京「吹和(諧)風」有關,形容「兩個禮拜已經過咗個政府」。單相信林鄭是實用主義的人,她亦希望不同部門積壓已久的撥款「過得就過」,故今次肯聽取泛民意見。林鄭月娥下午見記者,否認今次調動議程是跪低,指若議員對個別議案有極大意見,在時間緊迫下應採取務實方法,但今日同泛民議員會面時,也有議員表明會對部份項目拉布。對於泛民要政府在立會交代標準工時,退保及一地兩檢,林鄭指不應與議程問題混為一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319/19536259
大佬孝扯火轟港府擦錯鞋:成個香港蒙羞
1 :
GS(14)@2016-05-21 18:29:46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訪港3日,所到之處保安嚴密,尤其係灣仔,更加畀警方列為核心保安區,周圍都見到20呎水馬,人車嚴禁闖入,搞到附近食店老闆怨聲載道,話生意額大減一半。昨早,張人大委員大軍殺入將軍澳,探訪安老服務中心,之後再到秀茂坪安達邨視察,佢嘅車隊去到邊封到邊,繁忙時間嗰陣,搞到東廊同觀塘交通嚴重擠塞,返9點嘅打工仔,若果昨早唔係揀搭港鐵,就真係有冤無路訴!前兩日張德江灣仔出巡搞到交通立立亂已經被指「佔領灣仔」,然後又喺科學園逆線行車,昨日再次「佔領觀塘」,真係好大嘅官威。又咁講啦,京官訪港,警方要反恐無可厚非,不過阻人搵食、搞到雞犬不靈,就真係好事變壞事。呢幾日,日日喺facebook不斷update呢單新聞嘅邵仲衡,喺張德江訪港第一日,就喺facebook貼咗張新聞相,留言話:「如臨大敵搵個籠困住佢囉不如,懷著心虛接待人,可憐!另一邊,懷著矛盾去”視察”,冇嘢睇到。「9之孖6真係該煨,為兒為女,自己執贏,睇吓班叫你「融合」嘅契弟送哂自己屋企細路去邊,看著辦!」見留言如見火,係火都嚟嗰種!記者打電話畀邵仲衡,佢語氣仲係火火哋咁話:「主要係佢訪港第一日,我太太喺港灣道返工,路封咗,連車位都封埋,搞到要鷹君中心泊day park,唔係錢嘅問題,係擾民嘅問題。其實可能個訪者冇所謂,連內地依家都話嚴禁做啲擾民嘅措施,唔明香港驚啲乜,不過最終拍板嗰個,心胸狹窄又冇遠見,擦錯鞋加上領導無方,勞師動眾去做嘢畀大陸睇,畀國際傳媒見到,成個香港都蒙羞,我身為香港人都蒙羞。我幾十歲人,講呢啲嘢唔怕!」邵仲衡話自己愛國愛港,但經過呢幾日後,有諗過同太太離開香港:「我好鍾意以前嘅香港,我係香港人,即係我姓邵,唔係姓陳,姓王。但過咗呢幾日,同太太商量完,會考慮移民去第二度生活。」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520/19620348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