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聯儲研究:明年春天美國可能實現充分就業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479

u=3006738011,3027936562&fm=23&gp=0

美聯儲研究表明,美國有望在2015年春實現充分就業。

過去一年中,美國月平均新增就業22萬人次。亞特蘭大聯儲研究得出,只要美國經濟複蘇略好於當前水平,月均新增就業達到22.7萬人次,美國失業率可在五個月之內降至5.5%。

美聯儲認為美國長期失業率應維持於5.2%-5.5%的區間。上周五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10月失業率降至5.8%。

1107jobscalculator

長期失業率對美聯儲決策至關重要。《華爾街日報》報道稱美聯儲決策者和許多私營部門分析師都認為如果失業率跌至該區間,通脹壓力將會加速顯現,因為員工的加薪要求更容易實現。當然,失業率具體要降到哪個水平才有這樣的效果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Nationwide Insurance首席經濟學家David Berson在10月非農數據後告訴彭博新聞社:

全球經濟增速放緩沒有阻止我們。公司不想裁員,因為它們發現很難找到好的替代者。

如果失業率持續以快於美聯儲預期的速度下降,部分FOMC委員將考慮提前加息,最早或於明年春。

當前,大部分委員認為美聯儲將於2015年進行首次加息。其中幾位美聯儲核心官員此前曾表示,明年年中開始加息,而這也是市場的廣泛共識。但是部分希望掌握主動權的委員認為,應該在通脹壓力顯現之前開始加息。

美聯儲9月發布的最新預測顯示,該央行預計美國失業率將於四季度降至5.9%-6.0%區間。但是10月失業率就已經降至了5.8%,創下六年新低。美聯儲還預計2015年四季度,失業率將降至5.4%-5.6%區間。如果美聯儲失業率提前觸及5.5%,關於美聯儲何時開始加息的爭論將會越演越烈。

通脹率連續兩年多低於美聯儲2%的目標成為部分委員希望等待更長時間再加息的理由。不過,最近部分美聯儲官員將通脹低迷視為是對能源價格下跌的反映,而能源價格下跌對美國整體經濟活動是有利的。

克利夫蘭聯儲主席Loretta Mester 上周四晚表示,由於能源價格在下跌,“我不擔心通脹走低”。她指出,調查顯示通脹預期仍然穩定,“我們並沒有出現通縮狀況”。

《華爾街日報》指出,Mester和其他美聯儲官員相信工資增長與通脹上升是同步進行的,這意味著當前溫和的工資增長掩蓋了未來通脹的發展方向。

上周五非農數據公布之前,美聯儲“第三號人物”、紐約聯儲主席Cary Leahey在巴黎表示,如果經濟如預期般地複蘇,美聯儲可能會從明年開始加息。早些時候他還說過,在他看來,市場預期美聯儲會從2015年年中開始加息“是合理的”。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563

美聯儲研究:明年春天美國可能實現充分就業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479

u=3006738011,3027936562&fm=23&gp=0

美聯儲研究表明,美國有望在2015年春實現充分就業。

過去一年中,美國月平均新增就業22萬人次。亞特蘭大聯儲研究得出,只要美國經濟複蘇略好於當前水平,月均新增就業達到22.7萬人次,美國失業率可在五個月之內降至5.5%。

美聯儲認為美國長期失業率應維持於5.2%-5.5%的區間。上周五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10月失業率降至5.8%。

1107jobscalculator

長期失業率對美聯儲決策至關重要。《華爾街日報》報道稱美聯儲決策者和許多私營部門分析師都認為如果失業率跌至該區間,通脹壓力將會加速顯現,因為員工的加薪要求更容易實現。當然,失業率具體要降到哪個水平才有這樣的效果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Nationwide Insurance首席經濟學家David Berson在10月非農數據後告訴彭博新聞社:

全球經濟增速放緩沒有阻止我們。公司不想裁員,因為它們發現很難找到好的替代者。

如果失業率持續以快於美聯儲預期的速度下降,部分FOMC委員將考慮提前加息,最早或於明年春。

當前,大部分委員認為美聯儲將於2015年進行首次加息。其中幾位美聯儲核心官員此前曾表示,明年年中開始加息,而這也是市場的廣泛共識。但是部分希望掌握主動權的委員認為,應該在通脹壓力顯現之前開始加息。

美聯儲9月發布的最新預測顯示,該央行預計美國失業率將於四季度降至5.9%-6.0%區間。但是10月失業率就已經降至了5.8%,創下六年新低。美聯儲還預計2015年四季度,失業率將降至5.4%-5.6%區間。如果美聯儲失業率提前觸及5.5%,關於美聯儲何時開始加息的爭論將會越演越烈。

通脹率連續兩年多低於美聯儲2%的目標成為部分委員希望等待更長時間再加息的理由。不過,最近部分美聯儲官員將通脹低迷視為是對能源價格下跌的反映,而能源價格下跌對美國整體經濟活動是有利的。

克利夫蘭聯儲主席Loretta Mester 上周四晚表示,由於能源價格在下跌,“我不擔心通脹走低”。她指出,調查顯示通脹預期仍然穩定,“我們並沒有出現通縮狀況”。

《華爾街日報》指出,Mester和其他美聯儲官員相信工資增長與通脹上升是同步進行的,這意味著當前溫和的工資增長掩蓋了未來通脹的發展方向。

上周五非農數據公布之前,美聯儲“第三號人物”、紐約聯儲主席Cary Leahey在巴黎表示,如果經濟如預期般地複蘇,美聯儲可能會從明年開始加息。早些時候他還說過,在他看來,市場預期美聯儲會從2015年年中開始加息“是合理的”。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664

2014年秋天很像2000年的春天:冬天,還有多遠?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1/147645.html

i黑馬註:面對欣欣向榮的互聯網新產業,人們似乎已經忘記了2000年泡沫爆裂時的驚恐和黑暗。

\2014年秋天很像2000年的春天。

不斷刷新的融資紀錄搶占著財經新聞的頭條,演員、記者、快遞員、大學生都在大談天使資金、A輪B輪,每一個飯局,總有人像手捧水晶球的預言家一樣大談移動互聯網的未來。

今年前三季度,僅最熱的互聯網金融、在線教育與租用車領域,就共有33家公司完成融資,其中融資額達到1億美元級別以上的有5家,千萬美元級別以上的有17家。過去九個月中,盡管有阿里與京東陰影籠罩,還是有15家電商公司獲得融資。

根據投中集團的數據,VC市場在三季度披露的案例數為355起,總投資金額為36.13億美元,而僅在今年上半年,創業融資規模就超過了去年全年。

不出所料,從行業看,互聯網、電信及增值和IT依舊是最活躍的領域。熱潮同時也席卷到每一個角落。影視,就是一塊讓資金烤紅的鐵板。9月,盡管樂視集團創始人賈躍亭還沒有走出各種傳聞,樂視影業還是完成了B輪融資,融資額度為3.4億元人民幣,其估值達48億元人民幣。

而僅僅1年前,2013年8月其首輪融資時估值不過15.5億元人民幣。如果你覺得這個故事不夠刺激,可以看看“金融男”柯利明與他哥哥柯久明的故事,兩個門外漢創立的儒意欣欣影業,2013年公司營收869.81萬元,凈利潤-78萬元,2014年8月,A股上市公司中技控股以15億價格把它收購了。

感謝互聯網思維,傳統產業也獲得了價值重估,特別是武裝上O2O概念的行業。“三個小夥子,號稱用互聯網思維賣雞排,一共只開了兩家店,第一輪融資,你知道開口要多少嘛?200萬,美元,8%的股份。”霧霾漫天,落葉遍地。北京中關村一家咖啡館里,一位匿名投資界達人告訴《中國企業家》雜誌,“你說他們是不是瘋了?當然,我也瘋了,因為我還是決定投了。”我們所在這家咖啡館,就是用眾籌方式建立的,400萬元,人民幣,只用了一個半月。

一封不合時宜的信出現了,9月23日,經緯(中國)創投創始管理合夥人張穎發表了一封公開信《泡沫就在那里》,當天,國內所有創投圈人手機都讓這封信刷屏了。這也讓張穎驚訝——他尚未在這封信中展現全部的憂心,但已無意中擊中了很多人心中的恐懼。

喊出泡沫的人往往更恐懼泡沫。對於絕大多數亢奮的創業者來說,1980年代的股災是上個世紀的舊事,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也太遙遠,甚至,2008年的金融危機,也是別人的故事。

雖然關於泡沫本身的預言,從來都比泡沫還多,每次的狂熱背景也都各不相同,但如果更冷的冬天降臨,你是否做好了應對危機的準備?

“投資者的世界就像叢林。”

——《華爾街之狼》

9月,標準普爾500指數4次創歷史新高。9月19日星期五,標普盤中升至2019點,再創歷史高點。21日周日,曾在1999年輸掉大部分家當的老虎基金創始人朱利安·羅伯遜(Julian Robertson)突然腦洞大開:“現在的債券已經到了荒謬地步,泡沫將以糟糕的方式破裂。”羅伯遜的言論影響力多少有些像當年格林斯潘的“非理性繁榮”,第二天,標普500指數莫名其妙地開盤大跌。只是一個交易日的下跌對於美國過去五年的牛市來說,算不上什麽信號。

僅一天後,張穎發出了那封著名的信,其實,那是他三周前的想法。當時股市初現松動跡象,而一級市場依然火爆。項目融資速度與估值翻倍數呈現井噴局面,冷熱不均的現象撥動了他腦中的另外一根弦。

\經緯中國其實是這輪創業潮中的贏家(關於它的戰績,參見附文《經緯系四季生存術》),即使有泡沫,張穎也已經穿越泡沫喝到了啤酒。甚至有一種說法,此刻拋出泡沫論,經緯有自己目的,這封公開信發出前幾個月,有來自經緯的投資人要求創業者盡快融資和發展業務。

張穎告訴《中國企業家》雜誌,自潑涼水是因為他意識到,“這種現象是不可持續的。”在接下來的三周內,標普持續狂瀉10%,跌去200點。

談“顛覆”最多的,要麽是革命者,要麽是創業者。革命者需要武器,創業者需要錢。

兩年前,創投圈主基調還是創業者手攜商業計劃書,追著投資人滿世界跑,且頻頻被拒。向前推就更慘,就連馬雲在美上市路演時,都多次回顧當年讓資本慘拒門外的往事。一位IDG的普通投資經理,回憶起2005年左右,他到成都參會時的情況。他享受到的是明星般的禮遇,讓創業者里三層外三層地圍堵著。他嚇壞了,筆記本忘在了桌上。

如今,更多是資本主動送上門來,價格還遠超預期。今年經緯40多個被投項目中,有一半是主動“塞錢”給創業者的。許多創業者異常自信:今天你對我愛搭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

這並非危言聳聽,一級市場資金突然湧出。經緯管理合夥人徐傳陞今年春節後深切感受到微妙變化,他們在天使、A輪早期布局的項目遭遇瘋搶,給出估值則是前所未有的高價。B輪、C輪估值平均上漲80%到100%。有些項目會同時收到七八個Term;一家草創公司,幾個月內估值可以翻十幾二十倍。在投資更早期A輪時,同樣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出價也上漲了20%-50%。

徐傳陞的觀點是,中概股在2013年底、2014年初重獲資本的青睞。以回歸華僑為主的亞洲長線對沖基金崛起,不乏高瓴資本這樣的一線對沖基金,甚至出現上百億規模的基金。這些金主背靠全球主權基金,定價權和話語權在美國二級市場不斷加重。再加上他們的創始人更熟悉中國,在推動中國公司赴美上市時,可以開出更誘人的價格。因此,二級市場偏高的估值直接影響了一級市場,相對質優的早期項目估值自然水漲船高。

投資人之間的摩擦系數正在加大。一些老牌基金,甚至因為出手欠豪爽而倍受白眼。經緯合夥人萬浩基僅見過積木盒子創始人董駿一面就決定投資,但反應還是慢了。當時至少有10個投資人對這家互聯網金融公司虎視眈眈。各種軟磨硬泡後,他揣摩出董駿的心思:戰略投資者是首選,而且明顯傾向於小米。他只好尋求曲線突破,“這麽大一輪投資,不能僅有戰略投資人,肯定要再加財務投資人。”

最後,積木盒子在9月初公布B輪融資時,共吸納了7位投資人和3719萬美元。不少投資者因為上一輪沒有擠進去,早早占座排隊,不惜高價,只求哪怕兩三個點的安慰獎。被認為給足了面子的經緯是第二大股東,但到手的股份依然不多。

即使如此,也不是每個投資人都能幸運地獲得進場資格。9月初,業內一名投資經理對該機構創始人說,一家看上去不錯的公司願意以10%股份換取200萬元投資。他當即同意,授權對方去投。不料,當天晚上這名經理反饋,一家著名VC對相同股權標價是150萬美元,是他們出價的4倍多。不需多言,價高者勝出。

這讓今年拿到C輪融資的戴科彬心有不服。三年前,獵聘網在自建了招聘平臺、團隊齊備、現金流為正的情況下,A輪融資的估值是5000萬美元。一年後融B輪,估值翻了一倍。他露出遺憾的表情,“如果放到現在的融資環境,一年估值至少翻四五倍吧?”

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童士豪回憶,當年Google首輪融資估值也不過6000萬美元,2010年初他曾以3000萬美元估值投資了小米A輪。可是“現在隨便一個項目出來融資,估值都要價兩三千萬美元”。但問題來了,這里面有幾家能成為小米和Google?

“當越來越多的公司在數據並不理想的情況下,都很嚴肅地拿到高估值,這不是泡沫是什麽?尤其是在未上市融資市場,我不能說現在是頂峰,但是前所未有的一個高點。”張穎略顯激動地指出。

數據顯示,僅今年上半年大陸新募資金額達67.62億美元,是2012年後的新高。資金量並非陡增,而是逐年遞升。大量資金湧向一級市場,融資額度、速度、估值都創下歷史新高。

經緯創始管理合夥人邵亦波告訴本刊,融資高點同樣存在於當下的美國一級市場,甚至個別初創企業融資估值高於IPO公司。

打車應用Uber在今年6月初宣布拿到一筆12億美元的融資,估值達到182億美元,成為估值最高的幾家矽谷初創公司之一。在此之前,只有Facebook等少數公司在上市前獲得如此高額的融資。而另一家未上市公司Airbnb曾以100億美元估值融資4.75億美元,這個成立於2008年的短租網站,其業務觸角已伸向全球,包括中國。最新消息是,他們已與投資人就新一輪融資展開談判,業內人士預測,本輪估值很有可能達到130億美元。

僅僅幾年前創投圈衡量一家科技企業上市後的價值指標還是“十億美金俱樂部”,而今天眾多非上市科技企業已輕松達到這一量級。其中,經緯僅在今年就有7家公司上市或超過10億美元市值。而類似Uber、Dropbox這些企業通過VC融資,在未上市之前,就都已達到百億美元的市值;幾十億美元甚至上百億美元的收購,也頻繁出現在今天美國與中國科技行業之中。

按照張穎的判斷,這輪泡沫是一級市場大於二級市場。“從A輪開始,我們本來準備投給一個公司200萬美元,現在就有人給它500萬美元;以前決策需要幾天,現在只有原先1/5的時間。中後期投資的估值在高速地以倍數增長,很多不靠譜的公司拿到很多錢。”

回到問題的原點,投資人的錢是從哪來的?

“你能意識到自己在做夢,

卻總是不知道夢境從何開始的。”

——《盜夢空間》

“從這一點而言,泡沫首先是投資人的泡沫。但是投資人的泡沫會影響到創業者,我也在做準備,在資金資源上花很多時間思考,怎樣才能快速拿到錢,但是又要有好的LP(Limited Partnership,有限合夥人,提供資金而不參與管理)。”張穎口中所謂“投資人的泡沫”也有源頭,幕後推手之一就是美元基金的LP。

\張穎認為過去5年美股大牛市,導致美元基金LP從公開市場上獲取了高額回報,獲利驅動下,這些錢又再度回到市場。但因為經緯等GP(General Partner,即通常意義上的投資者,負責資金具體管理)每期基金接受的額度有限,不能承載LP全部資金,過剩的錢只好尋求新的基金。給錢太猛,導致一級市場資金泛濫,競爭激烈,因此頻現從早期A輪到中後期投資,項目估值虛高的現象。

但LP為何堅持把過量資金留在私募市場?邵亦波解釋,正是Uber、Airbnb、Dropbox,甚至國內小米這樣百億美元量級的準上市公司,進一步刺激了投資人欲望。相比早早地把企業送去上市,這些公司為LP貢獻的投資回報率可能更高。

這個“反饋環”正是對當下新一輪泡沫產生與傳導機制的註解。過去,LP的投資組合五年內成長了300%-500%。因為美聯儲持續的寬松利率政策,促使他們尋找高額回報的投資出口,這些大額資金最終又流向了創投市場。

對於這部分資金,LP的心態較之前更加開放,因為都是上一輪投資的回報。戴科彬還提醒我們,LP中出現的新面孔,不少傳統產業的公司自己成立基金去做投資,錢生錢的遊戲讓所有人迷戀。

\問題是,LP資金量翻倍了,GP基金規模卻基本保持不變。經緯第一期美元基金規模在3億,此後兩期都只吸納了4億美元。啟明創投迄今為止的5只基金規模,以每年增加0.5億美元至1.5億美元的幅度擴容。LP因為被GP約束了投資額度,導致過量資金無處承載。

“這推動了LP去投入更多資金在新募集的創投基金上,以加速再平衡他們的投資組合。”臺灣Appworks之初創投創始人Jamie提出了資金流向邏輯,LP的錢進入新基金後,也意味著快速加入對一級市場早期項目的爭奪中。

錢跟著業績或回報走的規律無法否定。環顧周圍,你會發現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CEO、高管也開始做投資了。自紅杉資本出來的曹毅募集新基金時,美團CEO王興、今日頭條CEO張一鳴等企業家都是他的LP,而這倆人又都接受了紅杉的投資。

邵亦波指出了過量資金的追逐目標。在這波高估值中,創業公司尤其是Airbnb、Uber等準上市公司的高速增長與想象空間成為強勁的發酵動力。

若放在並不遙遠的5年前,一旦公司達到5億美元估值,大部分股東會抓住一切時機將企業送去上市,PE上漲10倍,就是了不得的事情。相反,Uber、Airbnb等公司的融資估值早就突破百億美元,卻遲遲不肯上市。

“早早地去上市沒意思啊,5億美元估值的時候我就把股票都賣掉了,不劃算啊,不如再等兩三年。因為升值空間最大的窗口其實是在上市之前發生的,像Facebook、Groupon等公司,上市後市值反而有所下跌。”邵亦波還笑言,VC、PE都變得聰明了,願意花更大的耐心去陪伴企業,阿里巴巴就是最好的例子。

只是,如此一來又觸動了其他利益。公開市場對沖基金等角色只能幹著急,卻不能出手,由此富達、T.Rowe Price等基金也調過頭來,沖進一級市場繼續添柴,把火燒得更旺。

\啟明創投主管合夥人甘劍平描述這輪泡沫的特征時,觀點與“反饋環”大體類似:一方面,不管是美國還是中國,GP的融資額度或數量屢創新高,而且在過去兩三年都處於相對較高的位置。同時,阿里巴巴、京東這樣的公司上市讓投資人更加貪婪,投入更多的資金到初創公司。不管成不成,先搶個位子,這是大多數投資人的心理。

還有股暗湧的力量不可忽視,那就是國內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根據《新財富》雜誌統計,過去一年中,阿里累計投入並購的金額達618億元;騰訊累計投入537億元;百度累計投資額178億元。對財務投資者而言,無論多高的價格,當總覺得後面有人在接盤時,膽量自然會變大。

童士豪認同BAT一定程度上會對估值推波助瀾,他認為這是很健康的。因為對比過去投資創業公司沒有退出機制,巨頭又抄來抄去的尷尬局面,現在的環境更有秩序。

“BAT是非常大的價格推手,這一輪估值之所以這麽高,很多原因都在於他們。”甘劍平指出,“阿里巴巴今年就投出去了幾十億美金,我單只基金規模才5億美金,一年也就投1.5億美金,它是我的多少倍啊?”

百度曾在去年豪擲19億美元收購91無線,創下國內互聯網史上最大並購案,BAT投資的力度與廣度,都會震撼創業者與早期投資人的心理防線。

BAT也有更持久的動力成為資本遊戲的莊家。任何一家巨頭投資了某個細分領域的A,另外兩家多半就會主動擁抱B或C。無論如何,它們都要搶先一步完成布局。對產業的深刻理解、巨大的流量入口,賬面上流淌的現金都是它們能夠充當接棒者的理由。

也有人不認同這種判斷,張穎就不願高估BAT的影響力,尤其在高估值推動方面。“這三家所有投資、並購的公司加起來也只有六七十家,體量不夠大,他們投了不少10億美金估值以上的公司,但經緯與紅杉加起來更多。怎麽能說是BAT推高了估值呢?”

海銀資本合夥人王煜全則批評BAT在其中產生了壞影響。因為在他看來,巨頭之所以願意做兜底者,更多是為了沖自己的眼前收入。他提醒市場,百度曾經收購了幾家公司,卻在兩三年後清盤,即便是91無線也鮮有亮眼動作。“收購本身就是一種盈利行為,花出去的錢當時就從股市上賺回來了,公司死活關我什麽事?”

“BAT賺錢了,創業公司也成功高價退出,吃虧的是產業,股民錢被圈走了。長期看怎麽維持呢?整個一郁金香花球呀?”王煜全說。

“歷史不會重複自己,但會押著同樣的韻腳。”

——馬克·吐溫

谷歌趨勢(Google Trend)顯示,“股市泡沫”一詞搜索量已接近2007年峰值水平。7月8日,《紐約時報》頭版刊登了題目為《從股票到農地,到處都是繁榮甚至泡沫:全球各類資產幾乎無不高企,帶來經濟風險》的文章。

童士豪在美國矽谷發現,一些科技公司選擇辦公場地時直接與房東簽約10年。“這些房東不是傻瓜,他知道現在的價格是貴的,才願意簽長期合約,而上次的十年租約是2000年泡沫前。所以,我覺得現在毫無疑問是有泡沫的。”

在公開市場斬獲甚多的摩根大通則並不這樣認為。摩根大通中國投資銀行聯席主管顧宏地強調:“美股沒有泡沫,市場只是短期調整。”

顧宏地解釋,2000年左右股價暴跌的原因是互聯網初期市場泡沫。那時的很多公司成立一兩年以後就消失了,即使是上市公司也沒有穩定收入和盈利模式,市場追捧的只是一個新穎的概念,這些公司只是通過概念來融資。

他認為,現在美股互聯網公司包括中概股公司與當年大不相同:一,大部分這類公司收入規模與增長都非常強勁,許多公司利潤增長也強。說明這類公司已有了一個比較成熟的、回報較高的商業模式;二,上市之後,公司表現與投資者的預期變化不大,有些公司在一定程度上,還超出了當初投資者的預期。

\\“如果以市盈率(P/E)來論,標普估值仍處於中位。目前,從我接觸到的美國公司,特別是一些中概股公司來看,他們的數據表現並沒有偏離基本估值範圍。”顧宏地說。

針對同樣數據,邵亦波則有另一番解讀。在他看來,當前P/E值向上浮動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美國利率很低,所以公司利潤看起來很高,而所謂的E(earing per share)即每股盈利水平已經達到歷史最高點,往後看企業很可能存在投資成本上升的壓力。一旦E降下來,P/E值就陡升上去了。”邵亦波更傾向於,E的下行壓力比上升壓力要大。

邵的謹慎源自2000年,彼時他作為創業者,在美國有一段難稱愉快的融資遭遇。2000年3月,27歲的邵亦波帶著易趣項目四處融資,美國二級市場泡沫擠出效應已顯現。奢侈品品牌Louis Vuitton創始人本來要給易趣5000萬美金,市場風向一變,立即改口只給500萬美金。10月份,邵亦波在做出估值打折、給投資人優先清算條款等協議讓步的情況下,勉強拿到一票投資人拼湊起來的2000萬美元。苦日子,讓邵對市場環境變化風吹草動都格外敏感。

近來,由於地緣政治沖突、歐洲危機再現、埃博拉病毒擴散,全球股票市場都陷入了陰晴不定的情緒之中。“大家心情好的時候,都說沒問題。心情不好的時候呢?同樣一件事情就說看到底了。”對於未來邵亦波也有疑慮。

如果把時鐘向前撥,看過去80年標普500指數的5年滾動收益。則過去80多年中,標準普爾500指數的5年期滾動收益超過200%一共發生過3次:1937年、1987年和2000年,之後就發生了三次波及全球的經濟危機和股市的大幅下調。“而這一指標在今天這個時點已經達到180%,結論我想不用多講。”所有人都聽清了弦外之音:“像2000年那樣的投機泡沫,已觸手可及了。”

2000年時第一次互聯網泡沫破裂。新浪、網易和搜狐等先後登陸納斯達克,隨著大盤一瀉千里,僅僅幾個月內它們的股價就跌至1美元,面臨摘牌危險。

博客中國創始人方興東曾如此描述:“短短一年內,中國互聯網就從狂熱到劇冷,從熱捧到抨擊,從掌聲到唾罵,從得意到失意,走完了兩個極端之間的全部歷程。”

回到今天,不知是喜還是憂,經過近一個月下跌,至2014年10月下旬標普500指數開始了V型反彈,至10月24日指數已漲至1965點,市盈利約為25倍左右。

市盈率可以用來衡量股票價格相對於公司實際獲利能力的高低。在諾獎得主羅伯特·希勒的《非理性繁榮》一書中也主要以此數據來衡量股市泡沫。

在標普指數130年歷史中,按月計算的市盈率超過25倍的高峰次數不多。在跨入20世紀之初的1901年6月為25.2倍、1929年大蕭條前市盈率為32.6倍、2000年3月科技股泡沫時為43.2倍,此後標普市盈率一路下降,2008年金融危機後曾低至13倍左右。2014年7月開始,標普市盈率重回25倍。

\不可否認,對於任何資產泡沫形成,參與者心理都是關鍵。就像羅伯特·希勒對2000年的高市盈、高泡沫解釋那樣:價格上漲信息刺激了投資者的熱情,這種熱情通過心理影響在人與人之間逐步擴散,在此過程中,越來越多投資者加入到推動價格上漲的投機行列,完全不考慮資產實際價值,而沈浸在對其他投資者發跡的羨慕與賭徒般的興奮中。

對於泡沫傳導機制,希勒歸納出了一個反饋類型,即“價格-GDP-價格”,支出推動了GDP,而較高GDP讓人解讀為經濟健康,於是更高的價格又帶動了公司盈利水平的上漲,上漲又推動了支出增加。

張穎擔憂的是,二級市場的火爆,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一級市場,如此循環泡沫會越推越高。

“如果你有夢想,就要守護它。”

——《當幸福來敲門》

張穎關於泡沫論的公開信發出,第二天就有創業者跳出來反駁,“那是你投資人的泡沫,不是我們創業者的”。也有人說“高估值本身不是泡沫,……創業者在市場好的時候用高估值多融錢是能力,關鍵看他能不能用好這筆錢”。

2000年互聯網泡沫的親歷者卻不這麽想。張穎的提醒讓愛康國賓CEO張黎剛回想起當年藝龍網如何從一個香餑餑淪為甩賣品,他不敢掉以輕心。

作為藝龍的創始人之一,張黎剛從100萬美元起步,不足一年就作價6000萬美元賣給了美國上市公司Mail.com。在那個“好域名代表一切”的年代,Mail.com是他們無法拒絕的一塊磁鐵。但是泡沫破裂的聲音就在耳邊。交易完成後僅幾個月,危機蔓延至全球。Mail.com自身難保,還要反哺持續虧損的藝龍,這讓他們產生出售想法。很快,代表攜程的沈南鵬出現了,跟Mail.com談得不錯。

張黎剛等人不能接受被二次轉賣的命運,輾轉通過昔日的商業夥伴將藝龍贖回。但是單股價格已經從初次交易的18元美元滑落至1塊美元。張個人持有的資產也從1800萬美元縮水至100萬美元。兩年後他離開藝龍,做了愛康國賓,平安度過2008年金融危機。

市場的變化無常,讓他意識到自己很多時候是在跟資本賽跑。在資本相對寬容的時候,要把企業做紮實。“如果你沒有跑贏資本,在市場回歸理性的時候,處境就會比較艱難。”

但假如沒有跑贏資本,創業者與企業家該怎麽辦?張穎給出了七條實操建議:

首先,提前做好末位淘汰的計劃,寒冬到來時,這是自然的準備。末位淘汰是一個值得選擇的開始。任何公司都需要10%到15%的末位淘汰。

第二,從上到下,從CEO到前臺,都要有充分的溝通。如果風暴來了,確保每一個人都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麽事情。CEO說話要特別小心,說到做到。

第三,如果你現在花錢較多,要提前做好剎車的準備。因為花錢也是有慣性的,而且你做縮減團隊的準備時,同樣也需要成本。

第四,分析企業的ROI,想清楚每一分錢花出去都是值得的。如果是這樣,在逆境中就應該更花錢,而不是更省錢。市場地位較好的公司,如果碰到了融資的寒冬,可以考慮自己手上的現金做一些整合,做一些兼並,可以讓自己走得更快一點。

第五,密切地關註你的銷售總監。因為銷售總監如果出錯,這個職位的動蕩會讓你一年內都處於完全停歇狀態。一個新的銷售總監來後,會招很多他所熟悉的人,當你要把他幹掉,意味著就要把整個體系幹掉。

第六,控制董事會,捍衛你的投票權。重新審視你的法律文件與章程,董事會上有幾個人,是不是你在控制;如果不是,你就要趕快控制董事會。這樣不會出現你在前面打仗,後院失火的情況。

第七,高效準確把握融資結構,對投資人也要做非常嚴謹的盡職調查,要求過橋貸款。有一些VC承諾給過橋貸款,借著VIE的結構,大概三到五個月的時間來觀察你的數據,如果數據不好,過三四個月就不投了,如果有別人投,就要把錢還了,別人不投這個錢當成可轉貸款,或者掛在賬上。

根據對其他投資人與創業者的采訪,在“張七條”之後,還可以再補充三條。

第八,不要在讓錢追著跑時,過快釋放股權。無論對投資人還是對你的員工,現在都不是你表現慷慨的時刻。

第九,了解你的用戶可能發生的變化,以及尚未滿足的核心需求。當你必須將產品線砍掉三分之二時,知道應該保留下來的是哪三分之一。

第十,把融到的錢花在打基礎上,如果寒冬真的到來,比你的對手死得慢一些,就贏了。

2014年,90後成為“熱詞”,對於“90”後創業者來說,理論上的提醒可能遠沒有傷疤更有效。“我羨慕90後,就像我父母那一代羨慕我這一代一樣”。談到90後創業,戴科彬很感慨。戴大學畢業在2003年,互聯網仍在冬天。

2014年的大學畢業生,恰好出生在小平南巡講話的1992年。他們成長在中國GDP年均10%的高成長年代。他們渴望要麽更快成功,要麽更快失敗。這種創業態度,童士豪很認可。他想同所有創業者說,泡沫並不可怕。在他看來,泡沫存在也有一定合理性。“沒有泡沫就沒有人創業,沒有泡沫怎麽賺錢?創業就是瘋狂的事情,是低概率事件。”

甚至就算泡沫破裂也不要緊,他認為不會出現像2000年時期的災難。他不太關心股市波動的各種數據,而是更在意用戶規模。相比2000年時全球1億網民,如今這個數量已經呈幾何式暴漲至30億。“1億和30億的用戶規模,中間相差30倍,為什麽股市表現還是一樣的?”

2000年泡沫破裂根源在於市場把估值建立在“眼球效應”上,即流量就是錢,概念也是錢,而今年上市的京東,盡管沒有實現盈利,但截至5月,它擁有4740萬活躍用戶,訂單總量達到3.233億,這些數字不會僅具有紙面價值。

童傾向於中國創業者應將精力放在重點打造全球化公司、去國外搶占市場。放眼全球,真正在捕捉、追逐移動互聯網浪潮的大玩家,除了美國,最強有力的就是亞洲的中國、韓國與日本。UC、獵豹等公司在海外的表現,已印證了新一輪海外拓展機會正在萌芽。如果有更大的想象空間,就不擔心難以釋放出泡沫。

來源:中國企業家 [作者:翟文婷]


普京:冬天來了,油價的春天還會遠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429

putin-326

上周OPEC宣布不減產後,油價暴跌。急跌的能源價格給世界主要石油生產國的預算帶來巨大壓力,俄羅斯就是其中之一。然而,俄羅斯總統普京似乎並不非常擔心。

彭博報道,普京上周五表示:

“冬天來了,我確信市場會在明年一季度或明年年中重新回到均衡。”

普京對冬天樂觀的看法並不讓人吃驚。傳統上講,隨著氣候越來越冷,俄羅斯的經濟會越來越好,因為俄羅斯的貿易夥伴需要進口更多的石油和天然氣。

Cumberland Advisors首席投資官David Kotok早前表示:

“低溫的力量讓作為歐洲能源主要供應國的俄羅斯能夠施加影響。這一影響將以更高的價格、限制供應量,或兩者結合的方式來直接或間接影響額外成本。”

俄羅斯提供的天然氣占歐洲國家總需求的三分之一,歐洲國家依賴這些天然氣來向住宅供暖,並保障各產業的正常運轉。所以,如果沒了天然氣,這對歐洲經濟來說絕對是一個壞消息。

有一個國家將特別依賴俄羅斯,那就是烏克蘭。2013年烏克蘭接近50%的天然氣由俄羅斯供應,俄羅斯也因此最可能在烏克蘭身上獲益。而烏克蘭的煤礦又恰好集中在俄烏沖突地區,烏克蘭將迫不得已依賴於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

然而,即使這是個極端寒冷的冬天,下跌的石油價格對俄羅斯來說也仍然是一個噩夢。

位於哥本哈根的Danske Bank首席分析師Allan von Mehren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表示:

“俄羅斯(面對油價的大幅下跌)尤其脆弱。1997-98年的石油價格大幅下跌就是導致1998年8月俄羅斯違約的一個重要因素。”

而且,現在俄羅斯的經濟並不在最理想的狀態。這個國家正在遭受美國和歐盟的制裁,俄羅斯的非黃金國際儲備已經從年初的4570億美元下降到3700億美元。盧布也大幅貶值,今天早些時候貶值近8%,達到有史以來最低值。

(實習編輯 戴博 編譯)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684

網友熱議央行降準:春天來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966

222

隨著央媽的降準決定,小夥伴們又炸開了鍋。一堆空倉的財經記者開始寫稿,用稿費彌補受傷的心情。滿倉的金融民工的立春則從傍晚呼嘯的地鐵上開始了。央媽,說好的周五呢?

中國央行決定,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對小微企業貸款占比達到定向降準標準的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4個百分點。

央媽!任性!春天來了!

renxing

chuntian

lichun

天臺的朋友,先下來吧,央媽就是親媽

tiantai

maifang

hongbao

什麽你是空頭?那只能分分鐘教你做人了

guanyu

111

kongtou

葉底藏股一度,夢里踏空幾回。人家說,股市20年,漲跌都是過眼雲煙。

mancang

takong

huixin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785

蹩腳的汽車電商,它的春天到底在哪里?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219/149198.html

黑馬說:說起國內的汽車電商,這個概念已經流行了好幾年,可是看看國內的汽車電商現狀,到目前為止卻還沒有任何一家平臺真正實現了電商化。真正的電商化要完成資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整個完整環節,目前幾乎所有的網站都是以信息流為主,汽車交易並沒有在線上完成,最終都是通過線下交易完成。

那麽,究竟是什麽原因導致了汽車電商無法真正落到實處?劉曠認為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文/劉曠
編輯/i黑馬

第一個問題就是物流問題。對於一輛汽車來說,不同於一般的網上交易商品,自身的體積和重量導致快遞送貨成為了一個巨大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就是購車的後續問題,買汽車需要辦理保險、車牌等系列手續。
 
第三個問題是支付信用問題,對於大多數個人用戶來說,買車是一筆很大的開支,在網上直接支付一筆大費用會讓很多人感覺不放心,因此商家的信譽很重要。對於更多的用戶來說,還是想到實體店去看看現車。
 
第四個問題就是汽車廠商和經銷商之間的矛盾。對於一個汽車廠商來說,代理銷售的經銷商往往都會有少則幾十個,多則幾百幾千個,一旦該汽車廠商進行了網上銷售,就會引來汽車經銷商的不滿。
 
如此看來,汽車電商豈不是永遠都無法實現?不過劉曠卻認為O2O和移動互聯網的到來卻給汽車市場帶來了無線的新機會和可能。
 
1、汽車交友
 
自從汽車開始走上現代社會,以車會友就開始成為全世界人們交友的形式。不過目前在國內的汽車交友基本上只是以論壇和一些汽車俱樂部的形式存在,真正的網上汽車交友還沒有流行起來。汽車論壇和俱樂部交友在及時性、移動性、LBS、個性化內容等方面都存在著先天的不足。
 
移動互聯網的興起,車主們則可以突破地理位置的局限,通過定位自由交往附近的車友,可以一起組織活動,一起開車出去旅行,真正實現以車會友。
 
2、汽車媒體與自媒體
 
PC互聯網時代出現了汽車之家、易車網、太平洋汽車、愛卡汽車等互聯網汽車媒體,而移動互聯網和自媒體的興起,則給汽車媒體帶來了新的機會與變革。
 
對於汽車自媒體、自媒體平臺、新媒體等來說,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更多的機會在於對汽車產業的深入分析、解讀,汽車新品的評測等領域,而非一味地人雲亦雲,抄襲成風。目前在搜狐、今日頭條、微信等平臺已經聚集了大量的汽車自媒體,未來誰能稱霸汽車移動新媒體眼下還遠未成定局。
 
3、新車交易
 
對於新車線上交易來說,目前幾乎所有的汽車電商平臺都只是在為這些汽車經銷商和廠商導流,通過為他們導流而獲取廣告費。與其說它們是一個汽車電商平臺,不如說更像一個汽車廣告平臺。
 
O2O的興起則解決了購車的系列問題,用戶通過在網上看到自己想要購買的車,可以在網上支付一筆很小的定金,然後附近的汽車銷售人員就可以開車到業主家讓業主看車、試車、付款,同時汽車銷售人員也可以當時就把購車合同、車牌等手續問題都辦好。
 
4、二手車交易
 
進入到2015年,人人車、車易拍、二手車超市等紛紛獲得巨額融資,都足見O2O給二手車交易帶來的火爆。
 
一些二手車經銷商通過在全國各地的門店跟線上結合起來,然後通過線上搜索、線下附近交易實現商業閉環。同樣對於一些不自主經營,只做平臺的二手車交易商城來說,二手車車主通過線上發布的二手車交易信息,買主就能通過線上聯系,然後通過定位找到附近的二手車,與車主進行交易。
 
5、租車、打車市場
 
O2O的興起同樣讓國內的租車市場和打車市場興旺發達,不過打車市場將隨著嘀嘀和快的走向共和而迎來行業的壟斷。去年下半年,聯想控股以12億元入主神州租車、一嗨租車獲得高盛等投資機構7000萬美元、浙江車友租車獲得三菱商事2000萬美元投資成立海納租車,讓租車市場一時間成為了資本追逐的熱點。

在易到用車、神州租車、AA租車等大舉進攻專車出租市場的同時,PP租車、寶駕租車、友友租車等定位於P2P的租車平臺也正在興起,通過私家車車主將自有閑置車輛放到P2P租車平臺用於出租。
 
6、汽車後服務市場
 
汽車後服務市場被認為是O2O興起帶來的一塊最大蛋糕。整個汽車產業鏈的利潤主要分布在汽車制造、整車和零部件銷售以及汽車後服務這三大塊,其中,新車產銷利潤占比僅為20%,汽車後服務市場的利潤占比卻高達60%左右。
 
根據目前的汽車保有量綜合測算,2014年,國內汽車後市場產業鏈總收入達到6000億元,預計2015年,這一數字將攀升至7400億元。風頭資本正在頻繁流入到汽車後市場服務公司,特別是涉足電商平臺的後市場服務公司,如車點點、養愛車、車易拍、愛洗車、E保養等數十家汽車後市場服務商在過去的一年均獲得機構不菲的投資。借助O2O,線上平臺蠶食線下市場,而線下商家也正在開始反攻線上平臺,未來誰主沈浮還是個迷局。
 
7、汽車金融
 
汽車電商的發展定然也會帶來汽車貸款、保險、信托等汽車金融的蓬勃發展。如何更快更便利地為購車用戶提供貸款、保險等服務也就成為了各大汽車電商平臺角逐的重點。
 
目前國內的汽車金融滲透率僅為10%-15%左右,不過汽車是一個對現金流需求較高的行業,未來隨著購車族的不斷年輕化,貸款購車的用戶也將會越來越多,這也就是為什麽各大車企、電商平臺在提供汽車銷售的同時也要為用戶提供金融服務。
 
既然汽車電商如此多的機會,那麽未來誰將最有可能稱霸整個線上汽車交易市場呢?劉曠認為有三類平臺具有較大的優勢。
 
第一類是垂直媒體
 
目前汽車之家、易車網已經開始通過廣告、社交與汽車品牌在探索新的銷售模式。以前這些汽車品牌在網上投放廣告無非就是獲得了一些點擊量,最多不過是一堆電話。而現在借助垂直媒體的電商化廣告合作,用戶可以通過在線完成預定金的支付,從而到約定好的最近4S店完成購車、提車。
 
相比純粹的汽車電商平臺而言,垂直媒體更懂汽車和用戶,且在細分市場具有較大的優勢。汽車選購需要專業知識做支撐,但是普通用戶卻很難做到這一點,而汽車導購則成為了一種剛需。但是垂直媒體在網購和支付環節上也有著先天的不足,畢竟用戶更習慣在電商平臺消費,同時垂直媒體在購車後的服務上相比傳統汽車廠家而言也會有所缺陷。
 
第二類是電商平臺
 
相比垂直媒體,天貓則通過線上展示模式+線下提車模式試水汽車電商,目前已經吸引了吉利、上汽、寶馬、雪弗蘭等汽車品牌入駐。而相比天貓汽車而言,京東汽車平臺除了跟一些傳統汽車廠家達成了合作,還接入了易車商城、車訊網等旗艦店,不過模式卻大同小異。
 
對於天貓和京東商城來說,有兩個巨大的優勢是其他平臺無法替代的:其一就是他們擁有海量的流量、品牌知名度以及用戶信任度;其二就是用戶擁有強大的用戶支付和網購習慣。
 
第三類是傳統汽車廠家
 
汽車電商的興起也讓傳統汽車廠商看到了新的機會,在這些傳統汽車廠家看來,試水電商能夠幫助自己打造更好的品牌塑造以及消費者用戶體驗,還省去了要把相當部分利潤分給汽車經銷商,目前上汽打造的車享網就是最好的案例。
 
傳統汽車廠商試水汽車電商最大的優勢不在於銷售,而在於售後服務,這個是垂直媒體和電商平臺難以企及的。而對於O2O來說,售後服務卻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消費者能通過數字化店鋪、網上商城、品牌體驗館等三位一體的渠道享受看車、訂車、維修保養預約等服務。
 
綜上所述,劉曠認為汽車電商化、互聯網化、智能化一定會是最終的趨勢所在,未來在汽車電商領域一定會誕生新的巨頭,盡管騰訊和京東入股易車網組成了看似強大的汽車電商聯盟集團,但是未來汽車電商誰說了算眼下誰也無法斷定,汽車電商的春天也一定會真正到來,而且這一天正在加速!
 
本文作者:劉曠,購團邦資訊創始人,微信公眾號:bangkeji

本文不代表本刊觀點或立場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684

深港通要來 香港小票迎來春天?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592

深港通要來 香港小票迎來春天?
作者:格隆匯    Leona


導讀:深港通要來了,相比A股中小板和創業板股票高高在上的估值,港股的中小市值個股簡直便宜得掉渣。如果說滬港通引發了A股大盤藍籌的估值修複,同樣的故事會在港股中小盤股上上演嗎?

我們先看一則新聞:

    “昨日,全國人大代表、深圳證券交易所總經理宋麗萍參加證監會系統兩會代表委員媒體見面會時透露,目前深港通已完成方案設計和技術開發,有望在上半年獲批下半年推出。 對於深港通與滬港通的區別,宋麗萍表示,大家都關心投資標的是否有中小板和創業板。“我想我們認為應該是有的。”宋麗萍多次確認,選擇標的中包括中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比較有代表的股票標的。對於入選標的的,其透露,並非所有的股票都會入選滬港通投資標的,初期會選擇部分市值比較大、業績比較穩定、比較優良、成交也比較活躍、新興行業為主的創業板股票作為標的,原則是穩妥起步,有一定代表性的。”

從這個新聞我們可以基本確定,未來的深港通會包含中小板與創業板。那麽先看下深圳和香港中小板創業板的PE和PB對比。


A股的中小板的平均PE為65倍,而創業板則高達109倍。而港股的中型股的PE為17倍,小型股只有9.8倍。從市凈率去看,中小板的PB有6.3,創業板高達9.7,而港股中中小型股只有2不到,創業板也只有4.8。如果我們把這兩個市場的股票放在一起,香港的中小盤真是便宜到掉渣。

究其原因,香港是個海外機構主導的市場,而海外機構主要是為了分享中國的成長,買的股票都是中國移動,中國石油,騰訊啊這種大票,小票他們都是不去看的。所以一些中小票就只有一些香港本地的,以及國內的機構去搞,由於資金量和外資沒法比,個股的成交量也很稀疏。一般日均成交額過千萬就算流通性好的,個別小票你花個100萬可以自己拉10個點玩,一天沒有成交的也有很多。也正因為流通性的問題,香港中小盤的關註度和熱度都不高,即使企業非常優質,估值也是很低。說白了就是市場缺錢。

之前開通的滬港通簡單來說就是大票與大票通,而A股向來愛炒小票,對大票提不起興趣,所以最後表現出來的就是北向資金明顯大於南向資金,滬港通是香港給A股送子彈。而如果未來開通深港通,包括創業板在內的小票兩邊都可以參與,那麽結果還會是香港給深圳送子彈麽?明顯不是,最後的結果肯定是A股大量資金來參與香港的小票。首先就是相同類型的公司,香港中小盤估值明顯便宜一大截。其次香港中小盤成交量稀疏,A股的小機構可以輕松控盤,拉升也會很迅速。大多數公司也是大陸的公司,業務全在大陸,熟悉起來也很快。

而從最近香港中小盤的走勢看,很多都開始熱起來了,尤其是很多昨日調入滬港通的票,紛紛上漲。而傳媒,TMT,醫藥等都是A股熱衷爆炒的概念。典型的如概念很性感的阿里系的阿里健康和阿里影業。這些基本都具備了概念性感,公司優秀,估值便宜,成交稀疏的特點,在內外資金的哄搶下,拉起來非常快。所以個人的看法是,深港通就是香港小票的春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358

春天的抉擇

2015-03-23  TCW
 
 

 

今年院子裡的梅花盛開,每天推開窗門,總迎來撲鼻清香。但滿園花落後,緊接著上場的,就是修剪疏枝的工程。梅樹前,我盯著它繁茂的枝條許久,思量著該剪去哪些枝條。

兩年前剛成為這片花園的主人,當時,我的園藝知識是零,只知享受花開盛況,不知應為來年的盛開準備,迎來的是,去年的稀落花況。

慢慢的,這片花園成了我的自然老師,它透過花草樹木的生老病死,讓我反覆體會著兩字箴言:捨、得。

譬如,對一棵樹來說,土壤、陽光、空氣的質量,決定了它的生長品質,隨著其枝幹往外擴張,若不定期進行汰弱留強,久了,不僅枝條雜亂、樹型走樣,也容易因徒長的枝葉,影響它的通風、透光,營造出病蟲害容易入侵的體質;更可能因為這些徒長的枝葉而浪費養分,降低來年的開花結果量。

幾次教訓後,我開始學著分辨哪些是不良枝葉,包括徒長枝、重疊枝、下垂枝等,唯有定期將其剪除,才能把資源聚焦留給該留下的枝葉與花苞。但一開始,心裡總猶豫:好不容易長出的枝幹、葉片,為何一定要剪掉?

從今年的成果看來,捨,確是萬物生長的必要手段。

在園子的另一角,去年扦插的木槿、紫藤、立鶴花,枝條上滿是綠葉或嫩芽,體會更深。還記得當時心貪,既貪快,也貪多,總挑那些看來幹粗的老莖進行繁殖,也不願意剪除多數葉片,結果,全軍覆沒。

後來我才學會,僅能選取一年生的中生代枝條,並僅能留下其頂端的少數綠葉,才能避免浪費新株體內有限的養分。

說了這麼多,其實是製作本期封面故事「小眾經濟,比你想的還要大」有感。雖然晚了西方十幾年,小眾趨勢在台灣方興未艾,供需雙方的能量正噴發。需求面來說,這是一個沒人想穿制服的年代;供給面來說,網路時代的創業成本相對過去近乎零。

面對這股再明顯不過的趨勢,擔心的是,台灣企業多數走大的路線、規模的路線,在小眾趨勢來襲時,即便領導者有所意識,想從老組織繁衍出新生命,卻沒人捨得,或者乾淨俐落的剪除老舊枝幹,或者接受短期的兩片葉子產值。可惜了!捨不了的困境,在大企業、大品牌身上日益凸顯。

沒有捨,哪來得?組織與花木,生長之理天下皆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477

3年900億 !一B2B電商獨秀後 四大行業春天來 上線兩月即破億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409/149537.html

黑馬說:3年交易額突破900億,這個電商史上的奇跡,被找鋼網實現了。說不清這是一個什麽樣的模式,全產業鏈電商or新型B2B電商?答案並不重要,行動代表一切。
 

在過去一年里,找鋼模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瘋狂地啟發著各行各業,化工、塑料、石油、農產品……它們火箭般的增長態勢,已經印證了該模式的錢景所在:第一年交易額千萬,第二年破億,第三年2億、第四年3億……

 
模式是可以複制的,那麽它的方法論究竟是什麽?下一個大火的行業又會在哪?本文將給你答案。 

\

文 | 本刊記者 王方
編輯| 崔婧

找鋼模式
 

 

\生活中的王東非常樂觀。創業初期,他常用的泄壓方式就是玩dota(一種遊戲),司職輔助,包雞包眼。

 

三年前,王東拿到1000萬元天使投資,在上海做起鋼鐵生意,一路是無情的懷疑與嘲諷:在許多人眼里,用這麽點錢就想做萬億級別的鋼鐵生意,要麽是騙子,要麽是瘋子。

 

回想起來王東覺得,當時自己應該像Dota里的“斧王”一樣,縱身跳入敵海,發動“吸引嘲諷”功能,大吼一聲,揮動手中的巨斧轉圈亂砍,把對手砍得稀巴爛。

 

他的直覺是對的:在以往任何一個時候,做鋼鐵電商都不行,但在2012年時,偏偏就可以。

 

以前鋼廠很強勢,大代理商也跟煤老板一樣,凈利潤高達5%-8%,基本能賺大錢。2011年形勢逆轉,產能過剩。“最極端的一年里,4個月價格在跌,行情不可預測。一些大代理商賺不到錢,大面積破產。另一部分不願意幹了。”王東回憶。

 

在有人不願意給鋼廠賣鋼的時候,找鋼網出現了。當年王東是職業經理人,在做一個鋼鐵垂直搜索,用戶拿它能搜索鋼鐵價格、貨品等信息。

 

王東的判斷是,單純的信息無法解決問題,必須由信息轉交易,做電商。“鋼廠要找人賣貨,買家也有需求,鋼價波動大,一天可能波動2次,他們需要一個平臺幫它買貨。”

 

2012年1月,找鋼網項目啟動。電商而言,前期需考慮幾個問題:是自營還是撮合?撮合的話,是跟廠商合作,還是跟大代理商、中間商合作?

 

鋼鐵交易鏈條冗長,分為鋼廠——大代理商——中間商(找鋼網)——采購商。王東只拿了1000萬元投資,且無訂單量,鋼廠、大代理商肯定不願意合作。

 

他選擇的是中間商位置,這是一個迂回戰略。不會被大代理商排斥,環境不景氣時,它們有賣貨需求。但代理商總有萎縮的一天,當它們大面積死掉時,鋼廠還需要銷售,這時就有動力繞過代理商,直接與找鋼網合作。如此一來,不論是直營(天貓模式),還是自營(京東模式),都可能實現了。

 

2012年5月,找鋼網正式上線,以撮合為主。上線第一天,交易額僅為177噸。但轉機很快,6月份,找鋼日交易額便突破1000噸。

 

這個數字讓王東內心的大石落地:方向基本正確。接下來的數據幾乎是火箭式增長。8月6日,找鋼日交易額突破1000萬;9月25日,日交易突破7000噸,當月交易額破3.5億元;12月17日,日撮合交易12684.332噸。

 

最終的路線也果真如預想那樣,隨著找鋼體量增大(2013年2-3月份),一些小鋼廠真的繞過代理商,直接找到王東。“一個是江蘇華偉,一個是徐州金虹。華偉是個三線鋼廠,它上海的代理商破產了,但還必須在那兒銷售,於是選擇我們。”

 

由此,王東由撮合轉向自營。這對鋼廠的增益較大,以華偉為例,2013年初,它在上海的月交易量約4000-5000噸,三線廠商的價格。一段時間後,交易量穩定在約12000噸,二線廠商的價格。

 

在撮合流量的帶動下,自營業務增長很快。3月12日,日交易金額約3300萬元。

 

王東透露,自營達到一定規模後,大代理商才願意進來。下半年,找鋼網推出直營業務(開放平臺)。2013年,自營、開放業務共實現交易額27億元,各占約50%。

 

至此,找鋼主營業務擴充為三塊:“撮合相當於淘寶,自營相當於京東,開放平臺學的是天貓。”王東總結。

 

進入2014年,王東又圍繞交易推出系列增值服務,這些後續都成為找鋼的盈利點。

 

4月初,他與京東合作,嘗試金融服務。“我給客戶列出十幾個維度,經營品種、物流半徑、撮合交易次數......給他一個“白條”資格,他先把貨拿走,我記一個利息,之後他們再還。”

 

“一個很有趣的現象,買家缺錢周期都是7天以內,就缺10幾萬元。數額太小,銀行不會借。找擔保公司借,至少得借1個月。”王東分析,這種智能金融服務很有剛需,買家黏度一下就提高了。

 

9月份,王東開始做倉庫、加工、物流。“傳統倉庫滿足不了電商高智能化需求,我們自己租賃倉庫,自己設計管理軟件。鋼鐵是個很特殊的行業,買家要交出庫費,所以我們周轉率越快,掙的錢就越多。”

 

加工環節的毛利也很高,達50%-60%。“服務挺簡單,比如拉直、開平、剪切。設備簡易,我們也能幹。”

 

之後,客戶若需要車,王東有物流事業部。“絕大多客戶沒車,他們在社會上找大貨車。我們模仿易道用車、滴滴打車等,開發了一個找車平臺。”

 

整個2014年,找鋼幾乎是飛躍式前進。

 

交易額達688億元,其中自營+開放為95億元。剛過去的3月23日,王東看了眼後臺數字,日交易額是1.5億元。地域也擴張很快:2012年局限於上海;2013覆蓋華東地區,先後在南京、杭州、寧波、無錫設點。2014年全國化,分公司數量擴充至達20個。

 

找鋼模式徹底火了。

 

很多人問王東,找鋼模式到底是什麽?“投資人也總問我,美國是沒有這個模式的。用一個專業的詞來說,是全產業鏈電商,從上到下做得都很全,但核心是交易。

 

找鋼是不是所有人的模仿對象,但確實啟發了不少創業者。2014年,垂直領域B2B電商相繼出現,如化工、塑料、石油、農產品... ...由於起步早、訂單量小,它們的大多聚焦在某一個業務,以撮合為主,沒有倉儲、物流、金融服務,像極了2012-13年時的找鋼。

 

化工“觸電”
 

 

\智建鵬(左一)家在北京,公司總部在上海,平時來回兩地跑。借此文,他想感謝下媳婦兒的支持。

 

較早變革的是化工、塑料行業。2014年5月,智建鵬創立化塑匯。7月,牟斌創立找塑料網。他們都是傳統交易平臺出身,創業背景相似。

 

智建鵬曾供職B2B電商上市公司慧聰網,任化學事業群總經理,2008年離職創業,期間輾轉數年,去年又回到自己的老本行。

 

與智建鵬類似,牟斌也曾在一家傳統交易平臺,做了長達5年的鋼鐵生意:2010年他進入廣州鋼鐵交易中心,以販賣信息為主,去年出走單幹。

 

化工(塑料)與鋼鐵有很多共同點:產能過剩、交易鏈條長、價格波動大。

 

據公開數據統計,早在2011年,化工(塑料)便已供過於求,產能明顯過剩。到2013年,約有60-70%的產品存在該問題,程度30%-50%不等。

 

這種情況下,化工(塑料)廠及代理商有賣貨剛需。

 

它的交易環節很長,分為化工廠——一級代理商——二級代理商——三級代理商——采購商。“這是主流的一種,占了約70%,還有30%拿去改性、再加工。”智建鵬說。

 

環節中炒貨者居多。牟斌曾考察過廣東塑料市場,“規模特別大,在黃江塑料城里,一共4000-6000家貿易商,里面全是炒貨的,略微有點錢的都能幹這個。”

 

這導致化工(塑料)價格波動也大。智建鵬介紹:“化工大宗品類50種,次大宗1000種,精細化工則是1萬-100萬不等。每噸從3000元到10萬元不等,甚至百萬都有,價格每天在波動,有時2次,有時4次。”牟斌補充,塑料每噸價格在8000元-12000元,每天波動幅度能到100元-300元。

 

經過大量論證分析,他們二人都認為,行業足夠性感,可做電商。只是在打法上略有不同。

 

在品類上,智建鵬從大口入,主打三個品類:化工、塑料、精細化學品。“它們品類百萬級,網站一上線,我們搭好的品種在10000種以下,真正運作的是10種,用人工、互聯網方式做,剩下的品種先放著,人手不夠。等這10種有影響力後,自然會帶動小品種。”

 

為何如此選品呢?“在慧聰時,化工通常分為石油、塑料、塗料、表面處理……我從不認為它們應該分開。舉個例子,PP塑料、鈦白粉在具體應用時,上下遊都交織在一塊。”

 

牟斌選擇從小口入,只做塑料。“品類越多,對人才需求更高。我先把塑料做精後,再擴展品類,比如橡膠。”

 

交易環節上,二者與找鋼步驟相同:先做撮合。

 

初期,智建鵬不選擇幹掉誰,而是還原線下交易環節。“只要有貿易行為,就允許在平臺上走,一級、二級、三級代理商都有。但炒貨的人會逐漸踢掉。”

 

而牟斌傾向於繞過三、四級代理商。“我會找一、二級代理商拿貨,三四級代理商通常從這兒拿貨,再加價出售。”

 

遺憾的是,在前期訂單較小的情況下,二者都沒有拿下上遊廠商。“目前沒有一家廠商跟我們合作,因為交易額太小,每個品種月交易額20億元時,它們才會理你。”智建鵬分析。

 

牟斌也坦言,自己服務的是中小客戶。“行業里有約30%是超大型客戶,能直接去石化廠、塑料廠商購買。”

 

從籌辦到上線,智建鵬花了3個月:8月底,化塑匯上線。牟斌花了2個月,9月1日,找塑料網正式運營。二者的開單月,形勢比找鋼還火爆。

 

據智建鵬透露的數字,9月實現2400萬元交易額,10月約1億元,為了慶祝,他買了個蛋糕;11月為2億元,他買了個大蛋糕;12月2.6億元、1月4.2億元時,他整了幾瓶紅酒感動了一下。

 

找塑料網訂單增長也極快,9月幾千萬,10月破億元... ...稍後幾個月,也是往2億、3億、4億增長。

 

訂單增長的同時,牟斌著手線下布點:在華南開設樂從、東莞辦事處,在華東鋪設余姚、上海辦事處,在西南開辟成都辦事處。

 

不過這一點上,智建鵬還在猶豫。“有兩種方法,一是堅持在上海,不開分公司。另一種是把兄弟們放出去鍛煉。哪一種方式正確還需要驗證。”他擔心的是,品類、模式沒跑通、沒有盈利前,布點要謹慎。另外,若沒有價值觀一致的人才儲備,團隊可能被挖。

 

總體而言,兩家公司當於2013年前的找鋼網:訂單在起量,撮合交易為主,無增值服務。

 

在智建鵬的計劃中,物流、倉儲會在今年嘗試。牟斌則稱“當月交易額達30-50億元時,我會做自營。之後可能做倉儲、金融。”

 

石油變革
 

 

化工塑料的上遊是石油、天然氣、礦、煤……它們長期被壟斷,政府管控嚴,電商化難度很大。然而,石油行業的互聯網攪局已悄然開始。

 

牽頭者是一群年輕人,一個是季程忍,90後,創始人。一個是劉毅,80後,聯合創始人。他們想搭一個能源電商平臺,先從石油入手。2014年8月,他們創立源源不斷。

 

與鋼材、化工一樣,石油交易鏈條很長:三桶油——地方煉油廠——各級地方代理——加油站、化工廠、發電廠、運輸公司……加油站使用的都是國標柴油、汽油,份額更大工業用油卻沒有國標。

 

這意味著,化工廠、發電廠需要的石油,在加油站無法買到。為找到合適的油,買家要經歷複雜的交易過程。

 

“采購人員去石油集散地市場詢價,比如需要30噸油,要采購好幾家,可能有銷售談判、交換庫存信息等。”劉毅介紹。

 

而掌握石油的代理商,多是一些半民間團體,價格波動很大。“他們多是關系戶,大多出自三桶油系統,或者是其親戚朋友。”

 

劉毅見過一家代理商,就2個人,全出自中石油,一個負責市場,一個是區域副總,2000年倆人出來單幹,石油賣了十幾年。“在價格上,他們有絕對主導權,屬於嘴里的波動,有時2-3周調一次,幅度在3%-5%。”

 

8月20日,網站demo版上線。

 

與化塑匯一樣,劉毅的想法也是先還原線下交易。“我們幫任何人賣油,只要你是賣家,只要願意賣石油,都可以過來,不管你的背景、油從哪兒來。”

 

初期,劉毅以開拓賣家為主。“石油貿易集團許多在山東,我們從那挖代理商,看有沒有走電商的可能性。現在,平臺一共約50個賣家,大部分是加油站相關的二級代理商(個體、機構)。”

 

但由於融資沒到位,劉毅不敢太多地去開發客戶。“石油交易量很大,客單價百萬到千萬不等,資金很可能出現問題。也正因於此,平臺暫未上線交易功能。

 

石油行業究竟適不適合電商?源源不斷平臺也在試水。也許半年,也許一年,這兩個年輕人會給出答案。

 

農業更性感
 

 

\劉源這次創業挺順,他提醒自己不要驕傲,多想想曾經失敗的經歷(西米網)。最窘迫時,他融不來錢,發不起工資,生活靠女朋友養著。

 

與鋼鐵、化工、石油行業相比,農產品是個更性感的領域:前者是上遊集中,下遊分散,而農產品是兩端分散。其余的特點——交易鏈條長、價格波動大,它也全部符合。這意味著平臺的價值性就越高。

 

去年,這個行業被創業者盯上了,如美菜網、大廚網。6月份,劉源創立了鏈農網。

 

農產品的交易環節很長,分為基地——經紀人——一級代理商——二級代理商——中小餐館。“盤子大30000億,但非常分散。上遊基地是小生產、小流通,約70%是農業個體戶,剩下為(小)企業。”.劉源拿北京周邊舉例,順義一些上規模的賣粵菜大棚,每個周期(3-4個月)的產量僅3000斤。

 

下遊的餐館更是碎片化。據中國報告大廳統計,目前全國的餐飲企業數量約500萬,除少部分基地直采的大型企業外,都是劉源的潛在用戶。

 

由於鏈條過長、信息不對稱,農產品價格波動很大。“每天波動N次,上午、下午不一樣,三點、四點不一樣,取決於集市有多少貨。一批人從基地拉土豆去集市,沒到集市前心里沒譜,不知是賺是賠,一進市場發現今天這麽多土豆,完了,只能低價出售。”

 

劉源說,菜跟其他品種不一樣,保質期短,不賣掉就廢了。再加上地理(南菜北菜)、季節因素,每個環節都活得艱難。

 

“基地許多不賺錢,他們不知客戶在哪,東西被菜販子倒來倒去,途中保鮮、運輸條件不足,損耗成本很高,經常為20%-30%。”劉源說。

 

一級代理商會加價15%-20%,刨去運營成本、人工、損耗,能賺5%就算了不起。真正毛利高的是二級代理商,價格被翻了200%。而國內約80%餐館的菜,就是從二級代理商(農貿市場)采來的。

 

6月底,鏈農正式上線。與找鋼網不同,劉源先做自營。“餐廳有特定需求,鏈條繃得緊,送菜遲到30分鐘都不行。他們早上8-9點起來就要收到貨,然後洗菜、備菜、炒菜。”

 

具體策略是,先通過地推,從小餐廳處拿到訂單,再去二級代理商采買,等到體量大了後,再逐步轉向一級代理商、基地。

 

第一周劉源拿下15個客戶,然後從國貿5-6個二級市場采購,自己整合物流,定期送貨。3個月後,客戶增長到約100家,日流水5-6萬元,月流水100-200萬元,客單價500-600元,重複購買率95%以上。

 

這段時間,劉源把服務模型摸清楚了。“晚上7-12點是集中下單的時候,12點能結單,統計用戶總訂單量, 12點以後開始采購,第二天11點之前把貨送完。”

 

也就是這個時候(9月),劉源把二級代理商,換成了一級代理商,菜價整體便宜了約15%。又過3個月,北京樣本覆蓋完畢,進軍上海。

 

2014年,鏈農完成幾千萬元交易額。目前,每月交易額都是小幾千萬。該級別的訂單量已足夠憾動上遊,於是,劉源開始探索基地直供。

 

“我正從京郊做起,首選油菜、油麥菜、大蔥等4-5個品類,建立服務模型。”今年,劉源的目標是進軍10個城市,交易額沖擊15億元。

 

 

下一個行業是?
 

 

回顧以上案例,模式有跡可循,可總結為6個步驟:

 

1、選品類,是鋼鐵,還是化工?

2、選交易方式,是撮合,還是自營?

3、選位置,從一級代理還是二級代理商拿貨?

4、做大規模、做大範圍,業務覆蓋撮合、自營、開放。

5、拓展金融、物流等增值業務。

 

如此,繼鋼鐵、化工、農產品後,下一個大火的行業會在哪兒?找鋼網王東認為,可能是鋁、塑料和農產品,它符合三個特征:

 

1、行業的SKU不能被百度搜索到。“我以前做的就是鋼鐵搜索,買家既不能用百度,也不能用阿里。這是為什麽?鋼材品種繁雜,價格每天都在波動。因此,找鋼網成了行業最好的搜索。”

 

2、價格波動要大,這決定了采購商的決策成本。“成本太高,他才會把訂單委托給你,這樣能集中大量訂單,成為一個入口公司。”

 

3、交易鏈條要長。從市場出來到買家,鏈條越長就代表他們效率低,過得很舒服,互聯網的優化空間就大。

 

4、市場化。政府不能壟斷,煙草肯定不行。

 

化塑匯智建鵬認為,農產品電商比化工更性感,理由有幾點:體量夠大;交易鏈條長;上下遊都很分散。“化工、鋼鐵是上遊集中、下遊分散。但有個好條件,經濟下行嚴重,供過於求,彌補了這個缺點。”

 

找塑料網牟斌覺得可能是紙、物流,它有以下特點:標準化的大宗商品;價格波動頻繁且幅度大;經銷環節複雜。

 

對於B2B電商而言,現在正是百花齊放的階段,肉搏戰可能發生在2016-2017年。創業者若要行動,還有充分的時間:選擇一個處女行業,把這個模式耕耘下去。

 

記住,機遇稍縱即逝,窗口期只有2015年。

 

“B2B電商春天”沙龍啟動 探討下一個大火的行業在哪兒?

 

你是否也已看到了B2B電商的契機,但是沒找準行業,或是找到了行業,還沒理清具體的執行策略?你應該來參加這個活動。

 

找鋼網從0到100億,只花了一年時間。化塑匯、找塑料網從0到1億,只花了2個月時間。你花幾個小時,就可以聽到他們的親身經歷、建議,還有什麽活動的性價比會比這兒更高呢?

 

4月22日,在中關村創業大街黑馬路演中心,我們會把文中的主角請到現場,就等你來。

 

【點擊報名吧http://www.mikecrm.com/f.php?t=EDtgEa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王方,由i黑馬編輯;文章為原創,本刊版權所有;如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如果你對更多創業幹貨感興趣,請加微信heimage0001,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否則黑馬哥不會把你拉入創始人雲集的微信群。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029

春天的童話 巴黎的價值投資

來源: http://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hk/2015/04/blog-post_11.html

巴黎:

今天和太太重遊西溫的Dundarave Park,從22街一直沿海岸走到26街,我們便到達了沙灘上小小的碼頭。

我和太太坐在大樹木頭上望著大海,感覺自己就像秋天童話中的船頭呎,雖然左手邊的海邊餐廳名字叫Beach House而非叫Sam Pan,但此處環境太有童話感覺。

我是較船頭呎幸運,因為十三妺己肯陪伴自己多年,並且也不知多小次在這海邊流遛。

遠處是一間正在興建的海邊屋,曾幾何時,也夢想著有一間一走出後園就是海灘的屋,讓仔女在沙灘拾貝遊玩。但隨著仔女長大,發現對仔女最大的傷害,莫過於把他們永遠擁在自己的裙腳邊。

聽過亞根庭有一古言說:「仔女是箭,父母的手臂是弓」。
箭發了出去,更大的豪宅都只剩下空巢一個。

今天的要求也是和太太初相識時的希望一樣,只是鬥室一個的安樂窩,說起來自己像是一頭鬥敗了的公牛,但換個角度看,有朝這豪宅建成後,屋主坐在一望無際的露臺,看見這對坐著大木頭但己心滿意足的十三妺和船頭呎,可能更羨慕我倆呢。

(這是電影秋天的童話其中直率無大誌的船頭呎(周潤發)和漂亮美麗留學生十三妺(鍾楚紅)海邊的一幕,筆者看過此片有三、四次)


面前的蔚藍色的EnglishBay,最近來了一批殺人鯨,名字雖然兇惡,甚至大白鯊也不是其對手。但其實牠們和海豚一様,對人是很友善。若人類是在海上生活而非陸地,牠們可能取代狗狗成為我們的忠實朋友。

到底居所重要還是海上朋友重要的問題,在香港常常被兩極化,但從來沒有人問為何一定要有我們無物們,而不能魚與熊掌可持續地發展,又或明白到多了這些鄰居的居所會變得如何美麗。

(這是幾個星期前有人在西岸Burrard Inlet近距離拍到的幾條向居民打招呼的殺人鯨,如果硬要什麼也給一個價目標纖,此情此景會是無價)




離開公園,我和太太在16街夾Marine Drive居然發現了臺灣牛肉麵神級的洪師父,於是入內一試,自己從來也不會像後生仔影食物相貼上網,不過吃了一口清湯牛肉麵後,實在太棒,忍不住拍下照片,免費為他們做一次廣告,也很羨慕臺灣朋友有這麼多不同種類可口的牛肉麵。

(可能自己對食無乜研究,或者見識小很易滿足,覺得這碗面真的很好吃!)

回家後在屋村周圍行了一會,碰到了一個姓Cat的鄰居,她自己一個坐著看著對岸,我嘗試用她的角度影了她所看的東西,不過她沒有理睬我。

(有一個背重型攝影機器材的朋友看到Cat小姐後,馬上也走來,拍拍拍拍⋯⋯,希望這攝友高手可以把更多這鄰居的不同角度靚照貼上網分享)


香港今天是星期六,忙了一個星期,希望Blog友也能拋開巿場一會,到效外走走,和家人享受一下大自然,並分享一下你們的生活點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3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