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國債收益率創1789年來新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1635
投資者不斷湧入歐元區國家政府債券。周一,西班牙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至2.5%以下,根據德意誌銀行報告,該數值創至少1789年來新低。(更多全球財經資訊,請加微信號:wallstreetcn)
7月早些時候,歐元區邊緣國國債價格漲勢暫緩,10年期西班牙國債收益率曾達到2.8%上方。此後,歐元區邊緣國國債收益率再度下行。今日10年期西班牙國債收益率盤中跌至2.49%,10年期意大利國債收益率跌至2.7%以下,均創有紀錄以來新低。周一,10年期美債收益率為2.48%。
今年6月,歐洲央行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措施,以期提升通脹水平,其中存款利率為負。
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平坦程度創五年新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383
因市場預期美聯儲將維持明年升息的步伐,美國30年期國債和5年期國債收益率差降至2009年以來最低。(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美聯儲主席耶倫上周五在Jackson Hole會議上稱,勞動力市場仍存在大量閑置資源,失業率下降誇大了就業市場健康程度(見華爾街見聞網站文章)。在耶倫講話後,美國5年期國債收益曲線創2周新高。而美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因烏克蘭危機而下滑。相比於長期國債的收益曲線,5年期國債收益曲線對投資者關於貨幣政策前景的預期更為敏感。
耶倫講話過後,美國5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3個基點,至1.66%,後一度升至1.68%,為8月5日以來新高。而3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下滑3個基點至3.16%,上周累計漲幅縮窄至2個基點。

彭博社援引Cantor Fitzgerald利率分析師Justin Lederer表示,市場希望耶倫的表態更加“鴿派”,但只要美國經濟繼續擴張,美聯儲可能在明年年中加息。這也是為什麽短期美債收益率承壓,30年期國債和5年期國債收益率差曲線平坦的原因。
加拿大豐業銀行利率分析師Guy Haselmann稱,短期國債收益率想要遵照美聯儲首次升息的時間點來定價,但難以判斷美聯儲何時升息。長期國債收益率主要受美國經濟增長、通脹預期的驅動,也反映了地緣政治因素。
被山東連累 北京自發債收益率“被迫”走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070
山東自發債利率低於國債20個基點之後,市場一片嘩然。北京昨日完成自發自還地方債,三個期限品種中標利率“被迫”走高,均貼合二級市場國債收益率水平。(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北京昨日的自發自還地方債發行規模總計105億元,分三個期限。5/7/10年期品種中標利率分別為4.00%、4.18%和4.24%,都較為貼近二級市場國債收益率水平。
根據中債登收益率曲線,截至本周三銀行間5/7/10年期固定利率國債到期收益率分別為4.0130%、4.1920%和4.2523%。
何謂“被迫”?
昨日,北京市自發自還地方債發行文件指出,此次發行的北京市地方債,設定的標位區間為招標日1-5個工作日中債銀行間固定利率國債收益率曲線中,待償期為5、7、10年的國債收益率算數平均值上浮0-15%。這是今年首例規定投標區間不低於國債水平的自發自還地方債。
此前發行的地方債中,設定的投標標位區間一般為同期限國債收益率算數平均值上下各浮動15%。
有媒體援引市場人士稱,“山東債把財政部震焦了!在再三的道義勸說仍無明顯收效後,財政部終於出手。”
對比7月份山東自發債情況,北京昨日的三個期限品種自發債中標利率均低於山東:

大智慧通訊社援引業內人士稱,地方政府與國家的信用水平並不在一個層次上,但自主招標的地方債中標利率參考國債定價,從地方自主發債以來便一直存在,其中的非市場化因素也一直為業內所詬病。
華爾街見聞網站7月13日的文章提到,山東自發自還的地方債竟以低於同期國債約20個基點的利率成功標售,引起業內質疑市場以外的“手”在主導地方債招標。
路透認為,市場化定價失靈的根本原因在於地方政府與銀行間微妙的關系。銀行一方面作為自發自還地方債的主要承銷機構和投資人,對債券的定價起著決定性作用。但另一方面迫於業務上的競爭壓力,搞好與地方政府的關系又成了銀行無奈的選擇,而投資人的“弱勢”地位必然導致真實的市場需求狀況被扭曲。
德國期限三年內國債收益率全部為負!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991
歐洲經濟離複蘇還很遙遠,因為經濟本身沒有為複蘇作出努力。改革的缺失加上刺激政策力度過小,使得歐洲正在面臨比1930年大蕭條更嚴重的“更大蕭條”。
歐版QE漸近而烏克蘭局勢持續緊張,隨著歐洲大蕭條的因素被計入債券價格,德國國債的價格上漲。
德國期限在三年以內的國債收益率已經全部為負,而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跌至歷史新低的90.5個基點。
美國金融博客Zerohedge認為,這正在拉低美國國債的收益率(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 2.36%)。

3年以內的德國國債收益率全部未負

這與股市相背離

而美國債市也緊隨其後

美債收益率曲線放平 美股市盈率將下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903
富國證券股市策略師Gina Martin Adams向彭博新聞社表示,隨著國債收益率曲線趨於平緩,標普500指數上漲動力或將消失。
圖表顯示,隨著標普500指數市盈率的上升,今年,兩年期和10年期美債收益率之間的差距正在縮小。

彭博新聞社的數據顯示,昨日,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高於短期國債收益率188個基點。今年年初,兩者之間的收益率差距為264個基點。
同期,標普500指數的市盈率從17.3上升至18,並在6月創下四年新高。
Martin Adams表示,
隨著長短期國債收益率差距的縮小,市盈率可能下降。Martin指出,數據顯示,在此前8次收益率曲線放平的情況下,有7次股市的市盈率下跌。唯一的例外是1998年-2000年,當時股市正處於牛市。
Adams表示,
市盈率的下跌意味著利潤對投資者將變得不那麽有價值,而利潤的增長將與股市的表現緊密相關。根據此前的記錄,能源、工業和科技公司的股票可能表現最好。
Adams預計,標普500今年年底將收於1850點,較昨天的收盤價下跌7.4%。
人口趨勢如何影響通脹和債券收益率?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840
全球經濟增長在過去幾年已經放緩。Larry Summers等經濟學家正開始討論長期滯漲。(更多精彩財經資訊,請到各大應用商店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如果這真的發生,那人口結構的變化或許是最好的解釋。
二戰後的嬰兒潮一代人現在已經接近60歲。在全球範圍內,人均壽命不斷延長,這導致了政府財政的壓力不斷加重。政府通過發行債券來緩解財政壓力,而並沒有創造出任何產生收入的資產。這加重了年輕一代的負擔。
人口結構的變化解釋了美國通脹和國債收益率驚人的下降。
人口潮流(勞動力中16-34歲人口所占比例),通脹趨勢和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
下圖顯示,隨著勞動力中,年輕人(16-34歲)的比例下降,通脹和國債收益率也出現明顯的下降。

景林資產蔣錦誌教材級演講:投資如何做到年復合收益率30%+? 億利達
來源: http://xueqiu.com/2164183023/31326642

投資理念
前言:我很少在外面講課,但這是與五道口師弟師妹們的交流,義不容辭。今天我想給大家講的價值投資理念大家應該都聽說過,是最簡單的東西,但大道至簡,最簡單的理念往往是最正確實用,同時也是最難堅持的。
一、投資理念1 首先不虧錢,然後掙錢
關於投資理念可借用投資界兩位大師的話來表述:
沃倫·巴菲特: — 投資法則一:永遠不要賠錢; 投資法則二:永遠不要忘記法則一. 喬治·索羅斯: — 先生存,再賺錢。
所有做投資的人都很清楚投資最重要的是要保本,首先不虧錢,然後再去掙錢。
2 投資中的概率論 — 追求確定性散戶為什麽經常會虧錢,一個方面是不能堅持,另一個方面是不考慮上漲概率。因此我對研究員的態度是推薦最有把握、且確定性最高的幾個股票,而不是推薦一堆股票或是推薦潛在漲幅大但確定性不高的股票。我們首先要追求確定性,在此基礎上再追求盈利最大化。這又回到我剛才所講的,保本才是最重要的.
3 複利的威力 — 投資需要時間和耐心投資是需要耐心和時間的。如果你想一夜暴富,你就會鋌而走險,那麽盈利的概率就會大大降低。相反如果能長期堅持,就算年回報率不高,最後也能取得非常可觀的收益。舉個例子:巴菲特40歲的時候有5000萬美元的資產,低於當時很多的同齡人,但是現在卻成為屈指可數的大富豪,原因是其能長期維持20%的複合增長率。再比如:伊麗莎白女皇給哥倫布環球探險的投資資本是30,000美元,若以年收益率4%複利至現在值2,000,000億美元,遠遠超過環球探險的收益。法國的法蘭西一世在1540年支付了4,000ecus(相當於20,000美元)購買了達芬奇的《蒙娜麗莎》,若以年收益率6%複利至現在將超過1,000,000億美元。 1626年美國土著僅以24美元將曼哈頓賣給白人,但若將其以10%的年收益率複利至今,其價值將遠超目前紐約所有房地產總值。因此複利是非常厲害的。我們再來看複利的計算例子: 1元的初始投資,按每年30%的回報率,經過40年,就有36,119元。如果是一萬元的初始投資,就有3.6億。
因此,投資心態非常重要,不要期望一夜暴富,每年能穩定掙一點錢,不虧錢,將來就會有很好的收益。你們年輕人相比我們就很有優勢,年紀相差20歲,如果每年能保持5%的收益率,最後的收益會很可觀。所以,健康長壽和長期投資是財富積累的必要條件。
二、投資原則我們的投資原則有三點:
1.研究方法:按照投資實業一樣來研究個股,強調實地調研,追求確定性強的預期收益。我們的投資邏輯很簡單,就是要像投資非上市公司一樣去投資股票。投資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最大差別就是流動性。我經常和很多人講,有些人買車和買房子會考察很多個方面,可是買上千萬的股票時考慮的因素反而比幾百萬的房子要少。去年,我們做了五六億的PE投資,有人說你們做二級市場的怎麽也做PE呢?那是因為我們認為兩種業務的根本原則和分析方法是相同的,區別在於PE的項目在暗處,你需要去找到它,並且讓企業家認識到你能給他們增值,讓企業家接受你,然後起草並簽署投資協議,做好投後管理。我們的投資方法就是用PE投資的理念去投資二級市場。
2 深入分析公司商業模式及在產業鏈上的競爭優勢;註重公司長期穩定的盈利能力和良好的成長性;密切關註公司管理團隊和公司治理結構。當投資規模比較大的項目時,我們需要當面考察它的領導團隊、公司內部員工,考察它的競爭對手,多方面考察這個公司。我們覺得考察競爭對手和咨詢行業專家非常重要,從行業專家、公司的上下遊去了解信息,才能更全面的把握一個公司。
我們更看重的是財務報表背後的東西,財務報表只反映過去。要了解一個公司的管理水平和競爭優勢,就必須從行業和競爭對手處去獲取信息,並進行論證。因此行業研究員和基金經理不僅要智商高,情商也很重要,要能和各方面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在投資上我們傾向於長期性的,但是也會做短期投資,比如我們發現我們看錯了,就會立即離開,這就是一筆短期的投資。而且長期投資並不代表幾十年不動,長期和短期是相對的。長期投資是一個公司從價格很便宜到很貴的過程,很貴的時候我們就會走。一般來說,一個公司從便宜到貴是個相對長期的過程。一個公司長期沒有競爭力,就算非常便宜也不行,如果碰到SARS等特殊情況,這個公司很可能就完蛋了。因此,一定要買一個有長期競爭力的公司,時間越長公司價值越大,也越有把握,比如茅臺、騰訊等,如果碰到SARS,短期股價可能會跌很多,但是從長期看公司依然有穩定的盈利能力和良好的成長性,估值一定會修複。巴菲特為什麽這麽強調時間和耐心,是因為他的投資規模、角度和視野也要求他必須著眼長期。
3 投資策略:堅持組合投資並適當集中投資。我們認為長期投資要做得好,必須要恰當的分散風險。
當投資一個很有潛力的公司時,如果發生了不可抗力事件,就可能會對你的投資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因此必須恰當的分散風險,但是也不能太分散,投資太分散了會導致你無法深入了解每一個公司。一般情況下,有20~30支股票就能分散掉90%的風險。
三、投資方法在對一個公司進行分析的時候,我們不僅要看公司本身,也要看宏觀政策等外部環境。比如我們預測人民幣會升值,如果人民幣升值會對這個公司造成不利影響,我們在投資的時候就要非常慎重。因為宏觀環境首先會對整個行業產生影響,進而影響目標企業,因此宏觀分析不可或缺。但是,對投資者而言,更重要的是行業和個股。比如一些個股,宏觀越不好它可能會越好,比如心理咨詢。因此,在進行投資組合時,需要考慮這些因素。
對投資者來說,怎麽看行業和公司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需要經驗的。我們是非常偏好輕資產的模式,輕資產本身對資本的消耗非常小,這就是為什麽大家喜歡投資消費品,因為它對資本的消耗非常低,比如茅臺,其產能擴張所需要的資本相對於其產出或利潤來說是非常小的。比如張裕,它實際上是一個品牌性的公司,產能的擴張不需要很大的投入,但公司仍能迅速發展,而且每年派息率很高,有幾年幾乎是100%。很多公司不可能在維持高分紅的同時還能維持高增長,但是張裕這類對資本消耗很少的公司就可以。再比如騰訊、淘寶等很多互聯網的公司,一旦燒錢期過了也是非常好的投資對象。很多公司,如某些制造業,也掙錢但是資本消耗非常大,股東總是拿不到現金回報,而且需要不斷的投入大規模的資金才能維持增長。
很多人喜歡消費品和品牌類的企業還有另一個因素,品牌能形成壁壘,提升產品的議價能力。比如蒙牛和伊利,對大部分的消費者來說是不可能去測量哪個營養含量高,哪個汙染少,主要是靠品牌來區分。但是對工業品公司來說,下遊是廠家,會檢測產品的技術含量,如果產品內在品質和含量能很容易被檢測出來或很容易被替換,那麽這個產品還沒有形成品牌,還需要不斷地更新技術,降低成本,這類企業會做得非常辛苦,而且一不小心就會被替代。像茅臺和可口可樂這樣的公司,成長和品牌建立是需要時間的,同樣品牌的衰退也需要時間,正常情況下不會一夜跨下來,而工業品公司如果出現了一個很強的競爭對手或產品被替代,很有可能一年內就消失。這就是怎麽樣看行業,這是我們的經驗理解。
另外,再探討一下怎麽樣給股票定價的問題,我認為
DCF貼現是最好的方法。當然貼現率方法有很多的局限性,所以才出現了市盈率,實際上,市盈率是DCF貼現的簡化方法。當然也還有其他方法如重置價值,市凈率等。
對於投資價值而言,很多散戶就看股價高低,專業一點的投資者看盈利和市值,更專業的看EV。EV就是企業價值,這在收購兼並里面經常用到,巴菲特曾說,如果你不想把整個公司買下來就不要去買一部分,但是EV的重要性卻很容易被很多相對比較專業的研究員忽略。EV和市值的概念非常簡單客觀。我們在比較兩個公司時就經常會比較其EV,而不僅僅是比較其市盈率或增長率等。舉個例子,有兩個房子,價值都是100萬,一個房子有貸款,另一個沒有貸款,買家支付的價格是不一樣的。這個道理也適用於股票的購買。另外,資產的重估價值也很有用,在地產和資源行業中尤為重要。從以上可以看出,不同的行業其估值方法是不同的。我們就曾投資過市盈率很高的企業,因為我們看中了其資產的價值和團隊,也就是說如果只看市盈率就會失去很多機會。07年,我們認為地產股的股價太貴了,因為我們覺得土地的重估價值沒有那麽高,但是很多人用市盈率和增長率去比較覺得不貴。
估算一個公司的價值,要看很多因素。比如騰訊,剛開始的增長很慢,04、05年是5元港幣左右,雖然其財務上的增長不高,但是用戶人數的增長卻很快。騰訊、百度、阿里巴巴都是平臺性的公司,而不是商品性的公司。看互聯網,就要看其同時在線的人數,因此EV的角度比PE的角度更全面。再比如有些公司,它們的賬上現金相對於市值很大,可以用來派息,也不能只看市盈率。還有些公司現在投入很大,但產出主要在未來,也不能簡單看短期市盈率。總之,研究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也不同。
我們怎麽樣看公司,前面已經說了一些因素,還有其他比較重要的因素。歸納起來是:對成長類公司就看成長,對於資產類的公司就要看資產價值,看資產價格是不是在不停的變大。光便宜沒用,如果這個公司管理層很糟糕,今天資產價值值十塊,明天可能會變成8塊錢,後天又會變成4塊錢,所以公司資產價值的成長非常重要,千萬不要投經常毀滅公司價值的團隊。
還有,我們也要看公司是否有壁壘,與其他公司相比是不是有競爭優勢,公司有沒有未來。另外,公司治理也非常重要,企業家也非常重要,中國的企業和企業家是非常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的。對於企業的長期發展,團隊十分重要。雖然我們很看重持續成長類的公司,我們也不排斥“turn around”的公司,也就是“烏雞變鳳凰”的公司。07年表面上看股價已經很貴,市盈率很高的時候,我們還是花了很多錢買了古井貢B 。該公司的原管理層較差,換了管理層後,我們經過接觸,覺得新管理層的水平不錯而且想做事,加上公司品牌本身基礎好,行業不錯。事實證明,雖然新管理層也犯了一些錯誤,但是整體來說公司成長的非常快。這就屬於個別公司的“turnaround”,這種公司如果抓對了會賺很多錢,但這種機會比較少。行業的“turnaround”的機會就相對比較多,行業的波動周期從低谷到上升期的時候就是行業的“turnaround”,這種機會抓好了也會有很好的盈利.
資產配置是構建風險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的資產組合。在目標收益下,把組合的風險系數降到最低。在不同行業之間配置,以避免行業過分集中。必須考慮投資組合是不是面臨一些共同的風險,一旦這些風險來臨就會造成很大的傷害,要盡量避免這種現象的出現。因此做投資組合時就要考慮組合面臨哪些共同的風險。例如投資企業都是出口企業,如果人民幣大幅升值,所有投資企業都會承受風險;再比如你投資的企業都是跟日本有密切業務往來的企業,如果中日關系一旦緊張,則會受到損失。因而把組合股票間相關系數降下來,是進行風控的原則。在港股方面,我們除了投資股票,有時候也投資可轉債,或是海外的私募配售,相當於國內的增發。
在香港我們也會做一些其他交易,比如套利,理論是長期無風險的,但是短期來看,也會存在風險。我們一直給投資者講,我們願意承受短期的虧損,換取長期的盈利。有時候市場短期非理性的事情是很多的。
我們也做多空配對,以後大家做對沖基金和融資融券時可以參考一下。比如我們做同行業的配對交易,舉個例子,買深發展,沽浦發,這樣基本上把宏觀,行業和系統風險都消除掉了。還有就是跨行業配對的。舉個例子,騰訊如果未來每年能增長50%, 百盛每年增長20%,但是他們的市盈率都一樣,這樣就可以買騰訊,來沽百盛。目前滬深300的市盈率跟標普是差不多的,比納斯達克指數高一點,從歷史上看差不多也是最低的。市凈率也比較低。所以無論是橫向比較還是縱向比較,都可以看出中國的藍籌股的估值是比較低的。
$平安銀行(SZ000001)$ $浦發銀行(SH600000)$ $騰訊控股(00700)$ $貴州茅臺(SH600519)$@今日話題
蘇格蘭公投恐慌效應:西班牙國債收益率飆升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004
蘇格蘭公投沖擊已不僅僅局限在英國國內,西班牙國債收益率一天之內上漲了17個基點,創下自歐盟成立以來單日最大漲幅。
9月18日蘇格蘭進行公投選擇是否“留在”英國,而現在民調顯示支持獨立的人數,已超過了留在英國的人。
華爾街見聞網站曾報道,鬧獨立的不僅僅是蘇格蘭,歐洲大陸還有很多地方目前民族主義情緒高漲。

西班牙經濟最發達的加泰羅尼亞地區歷來就有獨立傾向。市場擔心蘇格蘭公投結果將鼓舞西班牙的民族分裂情緒。
周二西班牙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漲了17個點,收益率漲幅超過8.1%,創下歐盟建立以來單日最大漲幅。


事實上,蘇格蘭公投風險已經對英國經濟籠罩了一層陰影。盡管英國央行正在接近加息,但是英鎊對美元匯率最近一路下跌,英鎊波動率達到三年以來最高。
投行高盛上周發布的研報稱,如果蘇格蘭獨立,那麽包括英格蘭以及英國其他地區將面臨一場歐元區式的危機。英國北部地區面臨資產外逃,儲蓄大量流失的風險。
高盛高級經濟學家Kevin Daly說:“蘇格蘭獨立後進行的調整將是相當痛苦的,他們大幅削減公共開支。從長期看,獨立後的蘇格蘭將擁有一個較小的公共部門。”
荷蘭國債收益率創500年新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056
無論是歐洲還是美國,發達國家的國債收益率正不斷創下新低。華爾街見聞此前報道,奧地利、比利時、荷蘭、芬蘭、愛爾蘭和意大利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紛紛刷新了最低紀錄。德國期限在三年以內的國債收益率甚至已經全部為負。
讓我們來看看歐洲的國債收益率有多瘋狂。以荷蘭為例,下圖是500年以來的荷蘭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圖表(500年新低?沒錯!)

如何管理自己對股市收益率的預期! DAVID自由之路
來源: http://xueqiu.com/5819606767/31537202
2005年初將家庭所有資產投入股市的時候,我對股市收益率的預期是年化15%,當時我做了一個財務自由的規劃,那就是賺夠500萬元,那麽即使一年只有6%的收益率,也有30萬的現金流入,夠花銷了,如果能保持住15%的複利,則一年75萬現金流,不僅能保住生活開銷,還能繼續滾大雪球。當然,最終我10年的複合收益率超過了30%,不過我對未來的預期仍然不變,還是15%。
前天發了一篇博文,講述股市高收益是不存在,也引來了很多人的質疑,其中最鮮明的觀點,就是小資金不應該做低風險投資,小資金應該追求更高的收益率,下面節選一位投資者的評論
“對於幾萬到幾千萬以內規模的小資金年化收益百分二十只是普通水平。年化達到百分50以上才算優秀。對於五億以上規模的大資金年化十五到二十就非常優秀和傑出了。個人認為資金規模很重要。很多類型的賺錢方法小資金可以為,大資金是不可為的。對於幾十萬資金年化十幾二十真沒什麽可以拿出來說的。去比較巴菲特毫無意義,他是什麽資金規模,難道說巴菲特年化不過20,所以我十萬資金規模年化二十也很優秀了?這樣的邏輯是有問題的。小資金年化二十當然說明這個人有賺錢能力,但是只是普通的賺錢能力。”
我覺得很多人有這樣的想法,我也有一夜暴富的夢,但也經常給自己潑冷水,投資如履薄冰,股市絕不是印鈔機,而不小心就是絞肉機。
先說預期收益率對個人的意義,拿破侖有一名言叫做“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句話放在職場上,那絕對是沒有問題的,如果一個職員預期自己每年工資漲50%,並為之不斷奮鬥,那一定是很美麗的勵誌故事,因為職場的成就和努力程度基本是成正比的,定50%的目標,即使達不到,30%是不是可以呢?10%是不是可以呢?就算命運不濟,對於大多數人而言,總不至於降我的工資吧,運氣再差點,努力一年最後還失業了,再怎麽說去年發給我的工資不會要求我還給老板吧。
然後放在股市中,一個投資者預期自己年化50%的收益率,那通常不是勵誌故事,而是悲慘故事。在我的朋友圈子里面最早接觸的一個職業股民,是1996年開始職業做的,好像是95年的時候買了一個股票翻了好幾倍,覺得自己找到金鑰匙了,於是準備大幹一場,家人給湊了好幾十萬元,做了十幾年,目前手里仍然只有幾十萬元,40多歲了一直未婚。
股市很有意思的,有可能你預期50%收益,真正的收獲確是-50%的收益。
下面繼續講講預期收益率的幾個誤區
1、小資金的複合收益率超過大資金
從統計角度講上,這是沒有依據的,股市大多數人是散戶,70%的人是賠錢的,而公募基金至少從歷史業績看大部分還是賺錢的,長期看散戶只有10%的人賺錢,所以在股市賺錢就是優秀的,更別說複利20%了。
有人會說,那為什麽江湖中那麽多的股神,每年動輒幾倍的收益率?而公募或者私募的表現都很平常?
這其實是統計的誤區,大資金作為個體,本來就小,比如1000個私募,TOP 1%選手只有10個私募產品,但是1億散戶,TOP 1%選手有10萬人,所以你會看到到處都是股神,其實每年雙色球中獎者也不少。
2、把短期收益率當成長期收益率
我們知道,50%的複利,10年就是50倍的總收益率,幾十萬的小資金也滾到上千萬了,而所謂的民間股神,資產好像都不多,那麽可以肯定,他們滾雪球的時間根本沒有到達10年。
在我的《低風險投資之路》中,有過一個模擬計算,如果一個投資者連續2年50%的收益率,但是第三年虧損50%,三年總收益率只有12.5%,跑輸定期存款的,即使一個投資者連續4年50%的收益率,但是第五年虧損50%,總收益率也只有150%,年化收益不到25%。
2013年創業板大牛市,很多人獲得了較高的收益率,但是把一年或者兩年的高收益率當成複合收益率,顯然是不客觀的,2006年的時候,很多玩有色的股神也是幾倍甚至幾十倍的收益率,但是到2008年低,股神基本銷聲匿跡。
所以,如果累計收益率沒有超過10倍20倍,投資時間沒有8到10年,經歷過各種投資品的牛熊周期,就不要妄談收益率。
其實大家可以發現,有10年以上投資歷史的高手,例如
@東博老股民 @明日之星 @笨笨的投資者1 @小小辛巴,很少說小資金可以輕松達到50%的複利的。
很多時候,期望的收益率不高,長期反而是贏家。在我低風險投資圈子內,大多數高手也就是10年30%的複利,但是最最重要的,這個圈子的人長期虧錢的幾乎沒有
一位從1998年至今堅持打新股的一位投資者昨天評論說,打新股就是地上撿錢,這麽多年打新已經賺了兩套房子的錢了。對於很多短線搏殺玩趨勢投資的人來講,打新股的收益率太低了,但是作為一個整體而言,堅持打新股的人基本個個都是賺錢的,而股市中搏殺的,9死1生。
當然,我也不否認小資金能做到高複利,但這恰恰是低風險投資的領域,巴菲特早年28%的複利,和經常做套利是有關的,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有人蹲在一個流動性差的債券天天盯盤口,很有可能有人誤操作烏龍一單,對於大資金而言,吃這種烏龍單沒任何意思,但是幾十萬的小資金而言,也許吃到一次就是10%的利潤。
但是,我認為任何雪球滾不大的投資策略都是沒意義的,一些人10萬元剛入市收益率做100%也不算什麽高手,不過是別人1年的年終獎。
另外,剛才又掃了一眼雪球私募的成績,今年20%好像已經排名第一了,別說規模啊,雪球私募的規模都很小的。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