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標題當谷歌不再中立 宏達電將轉向微軟陣營? 谷歌購併摩托 打亂智慧手機競合態勢

2011-8-22  TWM




Google(谷歌)收購摩托羅拉了!一顆炸彈從美國加州爆開,餘波蕩漾才正要開始,對周永明而言,前有蘋果專利大戰,後有摩托羅拉收購案,當 Google無法再保持中立,宏達電會重新向微軟靠攏?故事還在發展中,市場等著看。

撰文‧賴筱凡、林宏文

八月十五日美國加州早晨的陽光才剛撒了一地,可是華爾街的科技股分析師們已經忙成一團,一封來自全球網路龍頭Google(谷歌)的通知信,開啟他們忙碌 的一天,標題就這麼寫著:Google收購摩托羅拉(Motorola)。

美國時間八點三十分一到,Google執行長佩吉(Larry Page)、摩托羅拉董事長兼執行長傑哈(Sanjay Jha)、負責Google Android手機平台的行動部門資深副總裁魯賓(Andy Rubin),已經在電話線上的另一頭,等著這些華爾街分析師。

誠如佩吉在電話會議上開宗明義地說:「摩托羅拉擁有強大的專利庫,這將保護Android免於微軟、蘋果等競爭對手的威脅。」當Google與蘋果的專利 大戰打得正熱,收購摩托羅拉,等於一次買進龐大的專利軍火庫。所以,購併消息一出,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三星移動通訊部門總裁申宗鈞(J.K. Shin)、索尼愛利信執行長諾伯格(Bert Nordberg)的賀詞相繼飛來。

然而,購併之後呢?「關鍵在於Google如何繼續保持中立?他們已經不中立啦,因為他們現在就是摩托羅拉!」一位外資分析師一針見血地點出重點,「這才 是宏達電需要擔心的開始。」宏達電倒戈?

谷歌與Android品牌心理戰自二○○七年第一支iPhone問世至今,蘋果無疑地掌控了整個智慧型手機市場,能與其相抗衡的惟有Google支持的 Android陣營,宏達電、三星、摩托羅拉全都繞著Google的Android平台轉,這一切取決於Google的「中立性」,它提供開放平台,歡迎 所有品牌廠使用Android,大家一起把餅做大。

可是,當Google不再中立呢?「基本上,摩托羅拉就像Google的『兒子』一樣。」一位零組件供應商把話講得直白,用「兒子」來形容摩托羅拉與 Google的關係,雖然略顯過頭,但也相去不遠,「以前Google可以一視同仁,現在難保Google提供給摩托羅拉較多資源。」即使佩吉不斷強調摩 托羅拉專利庫能為Android加分,但始終避免不了外界對於「中立性」的質疑,及未來Android陣營合作關係改變的擔憂。「每年在耶誕節前夕,我們 都會挑出一家主打品牌,與所有供應商一起開發年度的代表機種,以後仍會如此。」魯賓要讓品牌廠知道,他們的合作關係,絕對不會因收購摩托羅拉而改變。

但能否如魯賓所言,答案只有Google自己知道,因為摩托羅拉收購案的威力,才正要發威。

首先,當諾基亞(Nokia)不得不放棄自有平台Symbian,轉向擁抱微軟平台,宏達電、三星則固守Google的Andorid,宏達電與三星兩家 在智慧型手機市占率節節攀升。可是Google收購摩托羅拉打亂一切巧妙平衡,縱使佩吉、魯賓一再宣稱合作關係不會改變,但同樣不變的還有摩托羅拉與宏達 電、三星的競爭關係。

在摩托羅拉收購案後,宏達電、三星能否一如往常敞開心胸與Google繼續合作,還是為了市占率數字的競爭,而築起心防,成了Google與所有 Android陣營品牌廠的最新一場心理戰。

三星原本就有自己開發平台的能力,優劣如何是另一回事,惟獨宏達電自始至終都在平台開發商之間游移,先是微軟Windows平台,接著是Google的 Android平台,然後呢?「回頭向微軟靠攏,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市場人士說,在摩托羅拉成了Google旗下品牌後,宏達電還能像現在力拱 Android嗎?答案不言可喻。

台灣代工廠大樂

訂單受惠效應明年將出現

其次,Google收購摩托羅拉,出價一二五億美元,溢價幅度高達六三%,且全用現金支付,樂歪的不只摩托羅拉,還有同在智慧型手機市場失勢的諾基亞與黑 莓機製造商RIM。當天諾基亞股價大漲九%、RIM股價上漲三%,原因無他,看到摩托羅拉能賣得如此高價,潛在被收購者的諾基亞與RIM,自然也對收購價 有所期待,因為這場巨人間的專利戰一開打,就注定是資源爭奪的開始。

另一方面,對台灣手機代工廠來說,收購案後,未來台廠有機會取得更多外包訂單,摩托羅拉供應商直呼:「根本就是賺到了!」因為他們預期Google入主 後,將會把更多資源放在Android平台,並全力整合摩托羅拉的專利。

這從收購消息宣布後、台股第一個交易日就看出端倪,華寶、華冠、美律、及成、毅嘉及飛宏等摩托羅拉概念股,股價全以漲停收市,甚至近兩年股價不振的富士 康,在香港的股價都以大漲一二.五%作收,因為市場已開始預期,過去蘋果iPhone為鴻海帶來的受益效應,未來摩托羅拉經Google加持後,也有機會 把同樣的魔法施展在富士康身上。

原本就是摩托羅拉重點代工廠的華冠不諱言,樂見這項收購案,對接單應該會有幫助,不過,受惠效應可能要到明年才會出現。

長期來看,手機產業正發生劇烈變動,台灣手機業者能否得利,取決本身在每個專業領域的競爭力,因為手機未來的決戰點已非硬體,真正的關鍵在專利、作業系 統、軟體與應用服務等,誰能在這些領域取得領先,才有機會在這一波淘汰賽中占到更好的位置。

智慧型手機陣營競合關係大洗牌谷歌買下摩托羅拉後,中立角色不再。繼續力挺Android,或向微軟靠攏,將是宏達電、三星未來要面對的課題。

微軟(Microsoft)+諾基亞(Nokia)宏達電(hTC) 三星(Samsung)谷歌(Google)+摩托羅拉(Motorola)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28

手機折扣DIY

http://www.cbnweek.com/Details.aspx?idid=1&nid=7017

為商家提供自由發佈打折信息的手機平台,愛折客想做成一個手機裡的折扣淘寶模式。


   「媽媽糖」是一家開在上海浦東青桐路上的咖啡店,店裡來往的多是年輕人,老闆也是能彈會唱的文藝青年,一直想搞活動做推廣苦於沒有好機會。2011年4 月,同樣位於張江高科技園區的一家網絡公司愛折客找上門來,說是能夠提供平台讓小店周圍三公里內的手機用戶實時的收到打折信息,至於怎麼個打折法,全憑店 家主意。
愛折客是范鼎最近幾年的第二個創業項目。事實上,從1998年大學畢業到現在,范鼎只幹過一件事—創業。
1997年還在大學學計算機的范鼎和另外五個夥伴一起創辦了PChome網站。2005年,美國CNET公司收購了PChome網站,此後他一直擔任 PChome的總經理。但他覺得公司被收購就像「給自己找了個後媽」,凡事幹起來總是束手束腳。2007年9月,范鼎結識了和自己有類似經歷的同歲人曹曉 鋼。不久之後,范鼎辭職重新創業。2008年,基於對當時互聯網發展和對未來社會人際關係的趨勢判斷,范鼎和曹曉鋼成立了人間網。
如今打開「人間網」的頁面,都會讓人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形似Twitter,神似微博。互聯網早就已經是群雄割據,諸侯稱霸的時代了。即使「人間網」 號稱對人際網絡有著獨到深刻的理解,甚至早在2008年10月,在Twitter之前就為網站設計了左右雙幀界面和置頂系統,微博的橫空出世和言論監管讓 范鼎不得不考慮新的方向。
2010年5月,擁有7萬用戶的人間網的敏感詞達到2萬多條,擺在范鼎面前的選擇只有兩個,一是關閉人間網另闢蹊徑,或者必須改進產品讓人間網進行一次轉型。
在5個月反覆思索後的一次朋友聊天中范鼎意識到,靠在互聯網上小打小鬧尋求活路的時代已經過去,而手機移動互聯網卻是一塊有待開發的新市場。這次,他把目標鎖定在了手機打折券。
現有的「大眾點評」或是「丁丁網」的App模式在范鼎眼中只是基於各自網站的手機版,他們依然是用傳統互聯網—黃頁查詢模式。在這種情況下,網站自己 站在中間,將商戶和用戶隔開,用戶只能登陸網站尋找餐飲店,卻很少能夠和商戶有直接交流互動。商戶若想瞭解用戶反饋,也只能和用戶一樣一一點開自家下面的 留言評論。
而范鼎想做的是搭建平台,鼓勵商戶和用戶直接交流。在「愛折客」上,所有的折扣方式和優惠活動都是商家自己設計的,因此可以五花八門各不相同,即使是 團購這種形式也可以由商家自行發起。反之,用戶可以通過關注喜歡的商戶,收藏中意的打折信息,給商戶留言甚至轉給朋友,這一系列行為和你在微博上關注一個 明星和偶像交流一樣。至於「愛折客」,則是充當後台,記錄用戶行為進行數據庫營銷。
范鼎認為自己做的是線下的類淘寶模式,商戶和用戶交互越緊密,對他們的價值就越大。
「愛折客」的功能之一是提供基於地理位置的優惠信息推送服務。對用戶來說,當他打開「愛折客」客戶端,系統會幫助定位用戶的當前位置,然後篩選出附近3公里內的打折信息,也可以按照美食、娛樂、加油站、專賣店等分類查看。
同時,用戶也會收到自己所關注商家的打折消息短信,譬如ZARA和H&M什麼時候開始特賣,附近哪個面包店此刻有優惠信息。
在范鼎心目中,只有在距離和優惠力度並存的時候,打折才能體現它的價值和效用。
2011年1月16日,「愛折客」正式上線。在此後的6個月裡,「愛折客」平均每週有一次小更新,每個月有一次大更新。從數據結構整合,到對功能設計不斷做減法後主打百貨、加油站和咖啡飲品店的定位,范鼎希望開始的時候專注把產品做好。
從7月份開始,范鼎陸陸續續利用當初在寬帶山、PChome積累起來的人脈關係,「愛折客」開始在各大網站上進行推廣。同時,線下活動也開始展開。慢慢的,從原先每天600~800人的下載量,逐漸升級幾千甚至1萬。
截至8月初,「愛折客」手機客戶端下載量達到38萬,簽約商家近700家,其中不乏好樂迪,麥當勞等連鎖品牌客戶。
能否吸引更多的商家在「愛折客」上建立自己的商舖是范鼎現在考慮的問題。現在,「愛折客」的600家商戶大多以中小商舖為主,雖然遍佈上海但影響力還遠遠不夠。如何贏得大品牌特別是連鎖品牌的青睞,眼下范鼎需要更多的人手、資金和時間。
但對愛折客這樣的小公司來說,大的連鎖品牌並不容易合作。范鼎發現很多大公司都追求穩健,不輕易嘗試和接受合作。「有些公司比較頑固,也不願意接受新東西。」類似麥當勞這樣的企業是范鼎喜歡的,他們活躍、思路寬也願意接受新事物。
范鼎從來不想把目光侷限在吃吃喝喝上。今年年初油價不斷上漲讓這群開車上下班的「張江男」犯了難,於是哪裡加油便宜,哪個加油站在打折就成了同事間互 通的信息。范鼎發現加油站打折信息的平台原來還是一片真空地帶,於是很快「愛折客」上就出現了加油站的分類,緊接著為了方便開車一族找得到地方,地圖版應 運而生。
為了和其他餐飲打折類App形成錯位競爭,范鼎把「愛折客」鎖定在了大品牌、加油站、咖啡館面包店等方向。如今和「愛折客」簽約的商場有19家,巴黎春天、第六百貨、大寧國際等都在合作之列。
目前,「愛折客」有iPhone和Android兩個版本,也有網上平台。隨著手機客戶端下載量的增長,范鼎還在考慮是否要推出針對不同手機系統的信 息發佈策略,使用iPhone的那些消費者會不會更在意小資咖啡店或是大品牌的打折信息,而很多使用Android的用戶沒準手上拿的還是個國產山寨機, 隔壁便利店的優惠或是奶茶鋪買一送一是不是更吸引他。這些,都是范鼎面臨的新問題。
業務擴張需要人手,互聯網又是個瞬息萬變極易山寨的地方,范鼎現在最頭疼的就是錢,現在幾乎每週他都會和一些VC或是投資人見面聊天。


創始人 范鼎
年齡 34歲
創業前公司 PChome
啟動資金 300萬
資金來源 自籌和借款
目前最大困難 融資


聯繫編輯:
[email protected] 

 

文|《好運Money+》記者 唐文之
圖|CBN攝影記者 肖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19

智能手機暗戰升級 蘋果遭遇集體「圍剿」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9/yNMDcyXzM2NDAyNA.html

風頭正猛的蘋果公司近期「新聞」不斷: 換帥門、污染門、丟機門輪番上演,讓這家智能手機巨頭屢見報端。而更讓蘋果頭疼的是,喬布斯的辭職,似乎讓昔日被長期壓制的世界電子廠商們,找到了攜手「圍剿」蘋果的機會,企圖重新劃分全球電子產品市場版圖。

其實,蘋果、諾基亞、三星、索尼等大品牌早已暗戰不斷。在智能終端操作系統,蘋果與微軟、谷歌等大牌廠商更是分分合合,關係微妙,而喬布斯此時卸任, 讓唯一能與谷歌抗衡的蘋果充滿變數。

暗戰升級

「這兩年,智能手機市場風起云湧,各大電子廠商明爭暗鬥,結盟、進攻、抵抗……簡直像在演出一幕現代版的三國演義。」國內一家著名手機廠的李姓研發人員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

據悉,一直以來,在智能手機領域蘋果的iOS操作系統一枝獨秀。但僅正式上市兩年的操作系統Android突飛猛進,咄咄逼人,成為蘋果的強勁對手。

記者從市場調研機構Gartner獲得的全球手機市場最新統計數據顯示,Android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手機操作系統,佔比43.4%,蘋果iOS則排名第三。

市場表現印證了「智者為王」並非虛言。「這兩年智能手機賣得很火,像蘋果、三星、HTC、摩托羅拉智能手機,每天都可以銷售二三十部。」在北京中關村一家手機專營店,一位銷售人員向《中國企業報》記者介紹。

《中國企業報》記者瞭解到,面對Google、Android等「多國部隊」 兇猛的來勢,蘋果始終奮力還擊,不斷推出高端產品的用戶體驗服務,更拿出了專利殺手鐧。

在智能終端操作系統,和蘋果一樣面臨Android威脅的還有微軟,利益讓它們站在一起高舉利劍共同向谷歌發起挑戰。

據媒體報導,7月初,微軟要求三星為每部Android智能手機支付15美元專利費。而蘋果則對Android系統OEM廠商展開專利訴訟。

IT評論人王斌一語道破「天機」,蘋果和微軟打壓Android目標雖然不一樣,但「利益」卻一致。蘋果想通過專利費打壓競爭對手:抬高Android手機價格,削弱其價格優勢。

谷歌CEO拉里·佩奇認為,「微軟、蘋果等公司專利圍剿,Android生存遭遇最大挑戰」。為此谷歌開始反擊。

8月15日,谷歌以125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業內人士稱,「谷摩戀」劍指蘋果。摩托羅拉擁有1.7萬項專利,另外還有7500項專利申請正處於審批程序。將上萬項專利攬入囊中應對蘋果、微軟的專利圍剿,無疑是谷歌最直接動機。

與此同時,在Android內部暗流湧動。

據悉,韓國政府日前敦促三星和LG放棄谷歌Android系統,與韓國其他企業一道開發自有移動操作系統。

蘋果聖殿面臨威脅

行 業專家指出,蘋果換帥之後,公司遭遇的首輪「圍剿」便是顯示屏之戰。公開資料顯示,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三星陸續推出4英吋旗艦智能手機GALAXYS以及 7英吋智能平板手機GALAXYTab,開始全面叫板蘋果。摩托羅拉等品牌也隨之跟進。顯示器領域巨頭美國優派搭配出4英吋ViewPad4、7英吋智能 平板手機ViewPad7和10英吋ViewPad10組合。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市場一時間風起云湧。

在智能手機行業,觸屏技術一直是日本企業的強項。近日,日立、東芝、索尼三大日本電子產品製造商達成協議,將壟斷全球手機液晶顯示屏最大市場份額,進而把持整個智能手機行業。

8 月31日,索尼宣佈將會在新一代多媒體產品中安裝「三維劇場效果」系統,讓消費者有「身處大劇院」的非一般享受。行業分析指出,索尼顯然是要針對蘋果 iPod和iPad產品打一場翻身仗,這也印證了索尼首席執行官Howard Stringer的豪言壯語,「索尼在平板電腦產品的設計和製造方面相當強大,索尼平板電腦將會與蘋果iPad正面競爭並爭奪其市場份額。」

三星更是步步緊逼。國際市場研究公司comScore公佈的最新調查顯示,在5月至7月的3個月中,三星佔據美國手機市場25.5%的份額,環比增長1%,繼續高居榜首,LG以20.9%的市場份額位居次席。蘋果市場份額下滑1.2%至9.1%,排名第四。

《中國企業報》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最近10年,以三星為代表的韓國IT企業一直受蘋果打壓,他們希望利用蘋果換帥和iPhone5還未推出的時間差,對競爭對手展開進攻。目前三星在美國正式推出GalaxySII新款手機,極力拉開同蘋果市場份額的差距。

蘋果何去何從?

從iPhone到iPad,蘋果多款產品一上市就遭遇瘋搶。然而,最賺錢的時候往往也是企業最危險的時候。

目前業界極為關注的蘋果iPhone 5手機究竟何時面市,《中國企業報》記者致電蘋果公司公關部,沒有得到明確回答。

不過,和去年iPhone4原型機被蘋果公司工程師在酒吧丟失如出一轍的是,今年7月,蘋果公司員工也將一台iPhone5原型機「不慎丟失」在酒吧。業內人士和網友認為,這不排除又是一次手段低級的商業炒作。

9月4日,有消息稱百思買內部文件曝光,預計iPhone5最早將於10月第一週開始接受預訂。

《中 國企業報》記者在中關村海龍電子城以及蘇寧、國美等家電商場調查時,多名店主、銷售員均向記者表示並不清楚iPhone5何時上市。在淘寶網上,《中國企 業報》記者發現有近百家網店打出了接受iPhone5預訂的招牌,預訂價格從四五千元到上萬元不等,甚至有些網店還貼出了iPhone5的配置單。

9月6日,《中國企業報》記者經多方瞭解獲悉,近日蘋果已就iCloud云服務和iOS5手機操作系統對其專賣店員工展開培訓,意味著iPhone5手機的發布時間很可能是本月內。

同時,《中國企業報》記者瞭解到,隨著蘋果iPhone 5即將面市的消息甚囂塵上,三星、HTC等手機廠商也紛紛推出新機型,目的不過是希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iPhone5的風頭。

易觀國際分析師孫培麟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產品的銷售好壞,關鍵還是要靠用戶層面的體驗。

同 時孫培麟稱,在智能手機市場,並非蘋果一家獨大,眾多廠家不大可能集體「圍剿」蘋果。而平板電腦市場上,目前包括蘋果在內的所有電子廠商都處於探索階段。 「所不同的是蘋果起得早,先於其他廠商積累了豐富的應用程序和應用環境,其他廠商都是在模仿蘋果的平板電腦。」「目前蘋果的平板電腦一枝獨秀,市場份額超 過70%,其他廠商還不構成威脅。」

《中國企業報》記者給蘋果公司公關部經理黃昱娜發電子郵件瞭解此事,黃昱娜回覆稱,「目前我們沒有相 關的消息予以發佈。對於相關傳言不予置評。」國內一家著名手機廠的李姓研發人員告訴記者,蘋果引以為傲的閉環模式,不一定長久不衰。比如在iPhone相 對封閉的iOS操作平台中,下載需要支付一定費用。相反,一些更加開放的平台採取廣告模式獲益,而用戶可以隨意下載。

如今,喬布斯已卸任、新產品未出來,蘋果能再次抵擋住多國部隊的『圍剿』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93

美社交媒體報告:37%用戶通過手機登陸社交網絡

http://news.imeigu.com/a/1315904463611.html

 

美國網絡品牌TOP10

【TechWeb報導】9月1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市場研究機構尼爾森日前發布了《2011年Q3社交媒體報告》(Social Media Report: Q3 2011),報告顯示,在1個月(2011年5月)時間裡,美國人在Facebook上花費535億分鐘,約合102年。該社交網絡也成為最受歡迎的網絡品牌。

報告顯示,社交網絡和博客佔了美國網民上網時間的23%,也就是說美國網民23%時間都花費在了社交媒體(包括博客)上,幾乎佔了四分之一,是網絡遊戲(9.8 %)和電子郵件的兩倍。門戶網站排名第四,佔比達4.5%。視頻和電影排名第五,佔比為4.4%。

在所有網絡品牌中,雅虎和谷歌排在Facebook之後,位列第2和第3,分別耗時172億分鐘和125億分鐘。AOL媒體網絡佔114億分鐘,MSN/Windows Live/Bing佔95億分鐘,YouTube佔91億分鐘,eBay佔45億分鐘,藝電佔43億分鐘、蘋果占43億分鐘、微軟佔34億分鐘。

美國網民在Facebook花費時間最多

今年5月份,美國人在Facebook花費了535億分鐘,超過了其它任何網站或網絡品牌。Blogger排名第二,美國人在這一服​​務上花費了7.238億分鐘。在所有社交網站和博客服務中,Tumblr、Twitter和LinkedIn進入前五。

社交媒體最活躍用戶是女性用戶和18歲至34歲用戶

社交媒體最活躍的用戶是女性用戶,社交媒體用戶平均年齡在18歲至34歲之間。另外,相比其它網站,35歲至49歲美國人更喜歡訪問社交網絡。這部分人佔了美國社交網站和博客用戶的27%。

尼爾森發現,62%的Facebook頁面瀏覽量來自女性用戶。今年5月份,該社交網絡獨立訪問人數達1.403億,幾乎是Blogger的三倍(5010萬)。Twitter排名第三,獨立訪問人數達2360萬。WordPress和Myspace分列第四和第五,獨立訪問人數分別為2240萬和1930萬。

移動社交媒體使用量不斷增長

社交網絡應用受歡迎程度排名第三,僅次於遊戲和天氣應用

大約五分之四互聯網活躍用戶訪問社交網絡和博客,37%社交媒體用戶通過手機登陸。按下載量計算,社交網絡應用程序是智能手機用戶第三大喜愛的應用類別,佔比約60%,僅次於遊戲和天氣應用,後兩者佔比分別為67%和65%。Facebook是最受歡迎的社交網絡應用,Twitter應用在黑莓和Windows Mobile系統排名第五。

55歲以上用戶增長迅速

與此同時,55歲以上社交網絡用戶人數較去年增長了一倍。Facebook是移動設備用戶最常訪問的社交網絡,其次是Twitter、LinkedIn、Myspace和Photobucket。

在社交網絡看視頻的女性用戶更多

在社交網絡看視頻的女性用戶更多,男性用戶觀看的時間更長,數量更多。

Tumblr實現爆炸式增長

尼爾森發現,Tumblr上周博文數量突破100億篇,用戶人數也大幅增長。該服務目前在社交網絡和博客網站中已經排名第8,美國獨立訪問人數從2010年5月份的420萬增長至2011年5月份的1190萬。

社交網絡用戶相比其它互聯網用戶更熱衷於網購。70%活躍成年社交網絡用戶進行網購,比平均水平高出12%。53%活躍成年社交網絡用戶關註一個品牌。

全球社交網絡市場概況(尼爾森主要研究了以下10大市場):

全球10大社交媒體市場概況

1.澳大利亞:澳大利亞用戶在社交網絡和博客網站耗時最長,平均每人7小時17分鐘。

2.巴西:Orkut是巴西最大社交網絡,2011年5月訪問人數達3030萬。比排名第二的Facebook多11%。

3.法國:近四分之一法國互聯網活躍用戶訪問第二大社交網站Overblog,約為960萬。

4.德國:德國互聯網用戶在社交網絡和博客花費的時間多於其他網站,2011年5月期間花費了127億分鐘。

5.意大利:意大利互聯網用戶近三分之一時間花費在社交網絡和博客上(31%)。

6.日本:2011年5月,超過一半日本互聯網活躍用戶訪問了社交網絡FC2 Blog。

7.西班牙:儘管第一大社交網站是Facebook,但是平均個人花費時間最多的是第四大社交網站Tuenti(每人花費4小時42分鐘)。

8.瑞士:60%瑞士互聯網活躍用戶在使用社交網絡和博客。

9.美國:Blogger目前是第二大社交網絡,獨立訪問人數達5010萬。

10.英國:按瀏覽頁面計算,Tumblr是英國僅次於Facebook的第二大社交網絡(2.296億)。(Am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12

不只掌握你的行蹤 還要摸透你的消費習慣 電子錢包 谷歌、蘋果手機的新戰場

2011-9-12  TWM




當蘋果、谷歌(Google)專 利戰打得正熱,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市場烽火連連,然而,有一條新戰線悄悄成形——NFC(近場通訊),一個過去無人理會的蠻荒之地,卻潛藏數億金流商 機,將成蘋果、Google兩大巨人征伐的新戰場。

撰文‧翁書婷

下賭注是我們的本性,而它,NFC(Near Field Communicateion,近場通訊),將是整個遊戲的改變者。」說這話的人是Google付款機制副總裁貝迪爾(Osama Bedier),今年一月時,他還是全球最大線上金流平台行動暨平台副總裁,轉眼間,他成了Google揮軍NFC的最重要大將。

NFC這 個詞,對很多消費者一定很陌生,但它就像一個新武器,如同當年蘋果前執行長賈伯斯(Steve Jobs)從口袋掏出第一支iPhone,全觸控螢幕帶來的驚豔一般,誰能抓住NFC,誰就將是新戰役的大贏家。

於是,兩個巨人又開戰了。

在 了解巨人戰爭前,我們得先知道,到底什麼是NFC?若用一句話來說,其實就是把你錢包裡的悠遊卡、信用卡,全塞進手機裡,以後,你到便利商店購物、搭捷運 公車、去提款機領現金、停車付費等,只要拿出手機,裡頭內建的NFC功能,就能替你解決一切。

終極目標 掌握金流最後一哩NFC就像我們熟悉的藍牙一樣,是種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任何行動裝置內建這種技術的晶片,就可以不須透過網路,在十公分內進行身分認證 和資料交換。

不過,讓手機變錢包的NFC可不是什麼新東西,「NFC十幾年前就有,和我們高速公路在用的ETC一樣,是小兒科的等級,而且 價格也不昂貴,每支手機的晶片多增加一美元成本。」手機代工廠華冠副總洪一峰分析,手機要加入NFC功能,是件再簡單不過的事。

既然輕而易 舉,怎能勾起蘋果、Google兩大科技巨人的興趣?答案就在NFC的整體生態環境及背後意義。因為當手機有了NFC,以後蘋果、Google掌握的不只 你在想什麼、你的人際關係、你的行蹤,他們還會再進一步掌握你的消費行為,你的金錢流向,「掌握金流的最後一哩(last mile),這才是蘋果、Google想要的!」業界人士說。

於是,兩大巨人的征戰再度展開。先是今年初Google從Paypal挖來貝 迪爾,推出Google錢包(Wallet)服務,六月還拉攏兩大金融業巨頭花旗銀行與萬事達卡等,聯手打造Google錢包生態系統。

蘋 果也沒有停住腳步,去年申請兩項NFC技術專利後,還找來曾幫美國上百家銀行、PayPal、星巴克等大廠,設計移動支付系統的NFC專家班維吉爾 (Benjamin Vigier),出任行動支付部門主管,更重要的是,即將亮相的iPhone 5,據傳就內建了NFC功能,準備與Google正面廝殺。

台廠搶到上億支NFC商機不過NFC不是新玩意,打從二○○四年諾基亞 (Nokia)、飛利浦(Philips)與索尼(Sony)共創NFC論壇後,NFC就一直存在。只是,開發了六年,全球NFC手機滲透率僅一%。因此 當兩大科技巨人積極開墾NFC這塊蠻荒之地,結果會是如何?

這就像觸控技術開發已有時日,直到遇見蘋果,才真正發光。而同樣的魔法,將重現 在NFC上。市調機構iSuppi就預估,今年NFC手機將成長到八千萬支,明年有機會衝破一億支,一四年上看兩億支,屆時全球每四支智慧型手機,就會有 一支是NFC手機。

有趣的事來了,兩大巨人鬥得你死我活之際,也就是把NFC手機產業鏈的餅做大之時,如果你進一步拆解NFC產業鏈就會發 現,有不少台廠都沾上邊,正靜靜等待NFC紅透半邊天,大賺一筆。

其中,在最上游的就屬力旺,力旺是販賣矽智財(IP)的公司,力旺手裡的 內嵌式電子抹除可複寫唯讀記憶體(EEPROM)矽智財,正是NFC晶片所需。力旺表示,因為晶片需要不斷記憶交易時的所有資料,而力旺的IP能讓晶片重 複讀寫十萬次以上,可確保每次的密碼、交易資料被存取,即使手機沒電,也可以進行付款。

力旺IP的優勢馬上就獲得高通青睞,另一家手機天線 廠啟碁,也在NFC熱潮中嶄露頭角,開始出貨給宏達電。下游設備廠、世界第三大刷卡機代工廠同亨,也很有機會,「因為同亨三成刷卡機,是替美國最大聯合信 用卡中心FDC代工,而這家公司就是Google錢包供應廠,同亨間接打入Google錢包供應鏈。」同亨主管透露。

然而,整個NFC的核 心NFC晶片,仍舊掌握在外商恩智浦(NXP)手裡,因為恩智浦早在一九九四年就已經開發出技術,現在全球市占率達七成,最重要的,「恩智浦提供從平台、 手機、後端設備等解決方案(total solution),因此最了解晶片運作模式,像有一次三星把NFC手機設計換掉,結果手機馬上就出問題。」恩智浦智慧識別部銷售暨市場副總裁史蒂夫.歐 文(Steve Owen),說。因此像Google的NFC手機,就是找恩智浦合作,由恩智浦操刀,將技術導入Android平台上。但也別急著長他人志氣,滅自家威 風,重點是在NFC市場整塊餅能壯大。歐文也強調:「Google的NFC是開放系統,各個業者都可以使用。」當蘋果、Google戰線拉長到NFC,不 論是仰賴Android陣營生存的台廠,或沾有蘋果光的供應鏈,都有機會大搶NFC財!

「電子錢包」運作方式與應用範圍手機業者 宏達電、蘋果、三星等智慧型手機業者在手機中裝置NFC晶片

電信公司

發卡公司

手機業者和中華電 信等電信公司以及悠遊卡、Visa等發卡業者合作,讓晶片可在短距離進行身分認證和資料交換公車 餐廳 百貨公司 停車場各式消費場所裝上NFC刷卡機,消費者利用智慧型手機即可完成付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18

手機支付時代來臨 業內分享千億市場盛宴

http://www.chuangyejia.com/norm.php?id=2982&PHPSESSID=de0a3d89d574527688dea8ddfaefcdd7

  「不刷卡、刷手機」的手機支付時代越走越近,數以千億計的市場容量也吸引著整條產業鏈的目光。首款NFC-SD銀聯標準手機金融產品日前公佈,受此影響,9月21日移動支付指數大漲3.31%。

  分析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第三方支付服務正逐漸向手機終端轉移,作為國內主要的手機支付標準提供商,銀聯試點產品的推出將大大推進手機支付規模推廣的腳步。除了銀聯和銀行之外,相關智能卡開發企業也將從中分享收益。

  市場規模將超1500億元

  受物聯網概念影響,2010年市場曾瘋狂炒作手機支付概念,但由於技術標準之爭,具體產品推出方面進程緩慢。與此前中國移動(微博)推出的「賬 戶與SIM卡掛鉤」方案不同,銀聯推出的手機支付產品採取智能SD卡與銀行賬戶掛鉤的模式,用戶從銀行獲取專用SD卡,只要在手機中插入該產品,就能實現 近場支付。

  申銀萬國分析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除了本身具備的銀行合作渠道優勢,銀聯標準在技術開發方面的積累也較為深厚,目前已成為國內主要的手機支付 標準。據瞭解,中國銀聯目前已完成移動支付國家標準草案研製,銀聯標準也逐步進入實質性運作階段。根據銀聯相關負責人的說法,2011年正式手機支付產品 就將投放市場。

  發展障礙逐漸被理清,一個龐大的市場也逐漸掀開面紗。2011年5月移動支付技術標準確立,央行6月下發第三方支付牌照。而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 究中心統計,2010年中國移動支付市場整體規模達到202.5億元。到2013年,亞洲移動支付用戶將佔全球相應用戶總量的85%,中國市場規模將超過 1500億元。未來幾年,中國移動支付的年均增速將超過40%。

  德邦證券TMT研究員李明選認為,從市場看,經過幾年的試點、體驗、整改,產業鏈各環節的企業正逐步進入市場爭奪用戶,國內整個移動支付業務規模在今後兩年將維持至少100%的高速增長。

  設備商積極佈局

  除了銀行和第三方支付企業,相關智能卡開發企業也將從巨大的商業蛋糕中分得一塊。

  2011年7月8日,天喻信息(300205)聯合中國銀聯宣佈,成功開發符合銀聯標準的移動支付智能卡產品。此前,天喻信息曾公告,將以自有資金1000萬元,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武漢擎動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從事基於移動互聯網與移動支付相關的第三方服務與運營。

  東北證券(000686)分析師周思立認為,移動支付、CMMB和城市卡等業務空間巨大,並有望成為公司長期發展動力,其上市募集資金將用於擴大電子支付智能卡、智能SD卡和大容量SIM卡產能,項目達產後相關智能卡產能將從每年600萬張上升至2450萬張。

  而作為中國移動SIM卡提供商之一的東信和平(002017)也有望發力移動支付業務。中銀證券分析師胡文洲認為,隨著手機支付市場的快速發展,東信和平在未來有可能把握行業發展,加大在移動支付產品方面的推進力度。(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陳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99

小米手机遭遇软硬件厂商竞争 规模将成关键

http://news.imeigu.com/a/1317162380782.html

在“小米”熬成一锅有规模的粥之前,以中兴、华为为代表的竞品已纷沓而至,硬拼在所难免。9月25日,在北京举行的华为云手机赏鉴会上,号称“小米 杀手”的华为云手机战略机型Honor(U8860)终于登场。华为Honor的配置正如之前传言———1.4GHz单核处理器、4英寸屏幕、电池 1930mAh(毫安)、800万像素摄像头,与小米手机惊人的相似。中兴也早有布局。9月20日,中兴发布了全球首款TD-SCDMA+WCDMA的 Android智能手机U960,4.3英寸屏幕,硬件配置同样和小米手机接近,业内传言将于10月左右上市。

一时间,“高配低价”似乎已成为智能手机的混战区。华为、中兴都是高性价比千元Android智能手机的主力生产商,诺基亚,三星等厂商也在逐步加入该战圈。通信专家项立刚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价格1000元左右的智能手机成为争夺的重要市场。

华为、腾讯夹攻小米

在北京举办的华为云手机赏鉴会上,华为Honor首次亮相发布,而该机也因此前在微博上“叫板”小米手机而备受关注。

从硬件配置上来看,华为1.4GHz单核处理器、4英寸屏幕、电池1930mAh(毫安)、800万像素摄像头,同时带有前置摄像头实现视频通话功能。相对于小米手机的1.5GHz双核处理器、4英寸屏幕、电池1930mAh、800万像素摄像头,两者相似度非常高。

在 更受关注的发布日期以及价格方面,华为高级副总裁26日在新浪微博上表示“拟10月份发布Honor荣耀,将采用最新UI设计与CMF外观材质,与大伙现 在所看到很普通外观有较大不同”,并表示发布时间不会推迟。而价格方面,目前官方没有任何消息,之前传言的1899元华为一直不置可否,此前余承东在微博 中提及华为Honor定价的“两难”,恐怕很难坚持做到低价路线。

就在华为发布Honor的5天前,9月20日,中兴在北京发布了为移动推 出全球首款TD-SCDMA+WCDMA的Android智能手机Skate———U960。4.3英寸屏幕,硬件配置同样和小米手机接近,消息人士指出 该款产品计划于10月前后上市。据悉,该款手机已经进入部分移动省公司的定制库,这意味着用户享受最低零元购机基本没问题。中兴透露,中兴通讯将在近期陆 续推出为国内三大运营商专门定制的Skate手机。

事实上,今年8月小米手机的高调问世除了获得市场关注外,更引来众多厂商四面夹击。这种 夹击不仅仅来自于推行相似硬件配置的中兴、华为。更来自于另一位深圳“大鳄”腾讯———雷军曾在推出小米手机之前推出语音聊天软件米聊,而如今,在各大软 件商店的下载排行榜上,同类产品腾讯微信早已后来居上。

更重要的是,号称“为发烧友定制”的小米手机本来面对的是一片特定用户群,但这样一来同样以“发烧友”为核心的魅族又不答应了,其CEO黄章8月30日宣布,魅族新款手机MX将于年底发布。

小米如何熬成粥?

夹击态势已然成型,小米还能有熬成粥的一天吗?互联网资深人士洪波指出,从目前小米手机的性能和价格看,还是具有竞争力。但是“如果手机的规模上不去,这两个优势很快会消失,而这将成为小米手机潜在的风险。”

通信专家项立刚则表示,手机制造需要研发支撑,原材料采购能力,生产和营销渠道能力,售后服务支撑体系。他认为,小米手机缺乏经验,在原材料市场上缺乏话语权,“不能保证持续供货一切都是空谈。”

而对于小米手机而言,最吃亏的还是缺乏运营商的支持。项立刚指出,运营商短期不会考虑定制小米手机。因此缺乏自有销售渠道的小米手机只能采用网络订购以减少成本,这又引起了消费者对售后服务的担忧。

目前手机的销售和推广的主要渠道还是由运营商结合各种套餐、资费的优惠政策来推动。一直以运营商渠道为根据地的华为、中兴无疑更有优势———6月初,联通一次性从中兴采购了百万部千元智能手机中兴BladeV880。

华 为Honor此次也势必将和运营商进行定制合作,这就意味着它将会获得运营商补贴,从而赢得更大的价格优势。在硬件和价格方面不占优势,雷军将小米手机的 最终盈利点寄托在服务上。雷军将自己这种基于互联网思维与模式的玩法称为“铁人三项”,即一个手机必须完成“软件+硬件+互联网应用与服务”的开发。“小 米手机目前预装米聊,推荐的小米应用包括小米司机、小米读书等,同时小米软件超市里有Android软件商店。”

不过目前小米的盈利模式仍在探索之中。据小米内部人士透露,雷军曾在内部表示,“现在是一个培育市场,扩展用户基数的阶段,我们可能3、5年内都不盈利,目前首要任务是保证手机硬件不赔钱。”

互联网公司的思维就是,有了海量用户后,才有盈利空间。在洪波看来,未来承载雷军盈利模式空间的在于米聊,雷军要打造一个类似于手机QQ的平台,这样通过互联网服务来盈利才有机会成为可能。

下一战场,千元高配智能机

我国3G商用已经进入到第3个年头,大众普及型智能手机成为手机厂商和运营商发力的重点。

去 年中国电信定制华为C8500,价格在800元左右,销售量一举突破百万级,中国电信表示还将在9月份推出三款千元3G大屏智能手机,中兴N760、酷派 5820、联想A68E。而今年一直将中低端手机作为主打的联通也透露,中国联通第三款新定义千元3G智能手机将于近期上市销售。

从 目前的趋势来看,小米手机的“高配低价”营销策略绝不是个案。8月底,诺基亚正式发布了搭载新版Symbian系统贝拉的三款机型600、700和 701。售价为260美元(约合人民币1660元)起,属于中等价位,CPU则采用了1G的版本,甚至高于此前的旗舰机型N8及C7。

三星也决意加入,“今后要逐步扩大价格在200美元(约合人民币1300元)以下的大中型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三星电子无线事业部副部长洪元杓此前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

项立刚认为,普通大众将成为智能手机用户增长的“爆发点”,价格1000元左右的智能手机成为争夺的重要市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84

挪威小瀏覽器突圍 稱霸手機市場

2011-10-10  TCW




想想看,如果你的對手是微軟 (Microsoft)、Google以及蘋果(Apple),這場仗要怎麼打?

過去三年,挪威軟體公司歐普拉(Opera)就面臨了這個狀況。他們擅長的網路瀏覽器市場,正面臨空前未有的競爭局面。PC上有長期獨霸的微軟IE與火狐 (Firefox),行動裝置上有挾iPhone與iPad君臨天下的蘋果Safari,就連以搜尋引擎起家的Google,也推出以瀏覽器Chrome 主打的小筆電,積極搶進這塊市場。

「雲端時代,瀏覽器就是下一個兵家必爭之地!」一位長期觀察網路與軟體產業的IDC分析師表示,當所有的消費性電子裝置都是以上網為目的,瀏覽器的重要性 就如同傳統上的作業系統,決定了消費者第一手的使用經驗。

曾墨守成規:與ODM廠合作拉低毛利

過去,歐普拉靠著獨門的資料壓縮技術與超簡潔的程式碼,開發出輕巧快速、適用於手機上網的瀏覽器,搭上3G風潮,二○○八年歐普拉在行動裝置上的市占率高 達二六%,在金融海嘯下獲利竟然還逆勢成長,高達六○三%的年增率,獲利能力甚至打敗微軟、Google,成為全球軟體界一顆閃亮的星星。

沒想到從那一年之後,歐普拉的狀況就江河日下,在三巨頭挾著「硬體包軟體」的優勢夾擊下,營收雖然還在成長,但獲利能力卻大幅衰退,EPS先從新台幣四元 狂跌到二○○九年的一.三元,隔年又再下探到一元,不少挪威當地券商分析師認為歐普拉難以再起,創辦人兼當時的執行長譚詠文(Jon S. von Tetzchner)甚至因此下台。

「我們可能犯了一些錯,」歐普拉台灣區總經理李儒昌坦承。外界認為,工程師背景出身的譚詠文雖然把瀏覽器的技術鑽研到無懈可擊,但過於死守B2B的商業模 式,只顧與ODM廠商的合作關係,沒有抓到用戶的第一手需求,利潤就隨著這些ODM廠一起變薄。

然而這個狀況從今年開始出現變化。根據歐普拉的財報,二○一一年第一季營收比去年同期成長了三七%,淨利達到新台幣一億一千九百萬元,比去年同期整整高出 三○八%。第二季的數字同樣亮眼,營收同比成長二七%,淨利高出四八%。均創下歷史新高。

為何短短一年就會有這麼大的改變?答案,就在新任執行長包禮森(Lars Boilesen)身上。

出身丹麥、今年四十四歲的包禮森,經歷頗為奇特,第一份工作在樂高(Lego),歷任做過行銷、業務、市場開拓等工作。一九九○年代初期,蘇聯瓦解,政治 局勢尚未完全穩定,百廢待舉,他卻嗅到機會,主動請纓前往俄羅斯,不到十年把當地開拓成為樂高最重要的海外市場。二○○○年,他返回北歐,加入歐普拉。

一個賣積木玩具的丹麥人要怎麼賣一個虛擬的網路瀏覽器?「其實積木跟高科技一樣,都是強調創新,而且要讓用戶玩得開心,」包禮森說。

在歐普拉的第一個五年,他就發現手機產業才剛起步,比PC擁有更大的機會,於是主張把市場從桌上轉移到手機。這個決定奠定了歐普拉日後在行動裝置上當老大 的基礎,因為切入得早,諾基亞、摩托羅拉等手機大廠都成了他忠實的客戶。「他有一種很敏銳的市場嗅覺,可以看到別人沒注意到的地方,」李儒昌說。

包禮森發現,微軟、蘋果等大廠,都有自己牢不可破的硬體資源資助,純走軟體路線的歐普拉僅靠著與ODM廠合作,一定擺脫不了毛利式微的命運,於是他開始將 目光轉向電信業者。

現另闢生路:利用電信商內建於各裝置

對電信商來說,頻寬資源有限,但消費者一方面要求要無限制上網,一方面又要下載照片、影音等大量空間的訊息,根本吃不消。歐普拉的技術卻可以做到把資料壓 縮八五%以上,大幅減少基地台負擔,幫電信商騰出更多頻寬。

「其他的大廠通常只想要綁架電信商,強迫使用者從瀏覽器去連結服務,但我們剛好相反,我們不綁架電信商,而是跟電信商合作,讓他們內建服務在我們的瀏覽器 中,讓他們擁有消費者,」包禮森說。

例如與泰國的電信業者合作時,對方會引入當地最受歡迎的網站,內建在歐普拉瀏覽器中,這樣即可收取額外費用。甚至還可在頁面上賣廣告、提供互動式空間、整 合不同的訊息與內容等,大幅提高獲利。

靠這個方法,歐普拉成功打入宏達電、三星等沒有自己瀏覽器的行動裝置製造商。不僅如此,九月中,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展開的國際廣播通訊大展(IBC)上,索 尼(Sony)、東芝(Toshiba)、夏普(Sharp)、飛利浦(Philips)等強力主打數位電視大廠,統統內建歐普拉的瀏覽器與線上市集 (App Store),幾乎每部電視打開都會看到一個大紅色的「○」。

「我們沒辦法成為另一個Apple,但是可以靠著瀏覽器在不同的裝置上給出像Apple的體驗,」包禮森自信的說。

這家挪威的小軟體商,就這樣靠著創意另闢蹊徑,再度在競爭激烈的科技業中突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39

移动互联网催生60亿手机动漫市场

http://news.imeigu.com/a/1318350975792.html

手机动漫产业化迈出关键一步。

9月30日在广州举行的手机动漫产业高峰论坛上,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创新基地副总经理曾达峰指出:“中国移动的手机动漫基地已经吸引了国内外224家动漫制作厂商进入,而今年4月试商用以来手机动漫用户数量逐步增加,预计全年收入将突破5000万元。”

作为中国移动8大创新基地之一的手机动漫基地对于动漫产业的蓝图有着自己的规划,5年内手机动漫用户达到8000万,年收入突破60亿元。试运营的前四个月,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基地用户已超过700万,累计收入突破3700万元。

曾达峰表示:“现在是动漫产业发展的最好时机,一方面传统的以图书音像为代表的动漫产业遇到了瓶颈,印刷出版和电视台渠道都存在供过于求的问题。而大量盗版动漫则利用互联网技术冲击传统产业。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正好开辟了手机动漫这一全新的渠道。”

在国家动漫产业扶持政策刺激下,目前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动漫制作从业人员和动漫内容代工能力,近年来全国又陆续建立了78个动漫产业基地。仅 2010年,全国制作完成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共385部、220530分钟,比2009年增长28%。但这些动漫却由于电视频道空间和书号稀缺的限制而难以 发表。

曾达峰表示:“4月手机上网流量费用首次超过短信成为移动仅次于通话业务的第二大业务,这是标志性事件。”

除中移动外,中国电信的动漫基地也已开始建设,中国联通也有类似计划,未来三大运营商将展开一场对动漫产品的争夺。

广州新嵘信息是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动漫基地的首批合作伙伴,公司人士指出,手机动漫是一块全新的蛋糕,随着3G无线业务的发展,手机动漫将打造一个规模可能超过60亿元的产业。2012年,仅中国移动手机动漫业务收入就有望突破5亿元,2013年将达到15亿元。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郎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85

手機發展史初探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11014212819/

從1876年貝爾發明電話以來,經歷了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發展,電話通訊服務已走進了千家萬戶,成為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生活和人們交流信息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在最近二十年來,電話技術和業務發生了巨大變化,通信的地點由固定方式轉向移動方式。

 

移動通訊的迅猛發展,使現代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移動通訊產品的更新換代和市場爭奪戰也愈演愈烈。

下面我們將會以介紹移動電話產品的方式對中國手機發展的歷史做出詳細的闡述。中國手機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分為模擬手機時代、GSM時代、2.5G時代和3G時代,其中2.5G和3G代表著中國手機的發展趨勢,因為目前尚未完全定型,在此暫不詳述。

中 國的模擬手機時代,大概可以從1987年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開始運營900MHz模擬移動電話業務算起,到2001年6月30日,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 完全停止模擬移動電話網客戶的國際、國內漫遊業務截止。模擬移動電話系統主要採用模擬和頻分多址(FDMA)技術,屬於第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凡號碼以 「9」字開頭的手機都屬模擬網。模擬蜂窩移動電話通過電波所傳輸的信號模擬人講話聲音的高低起伏,因此這種通信方式被稱為「模擬方式」。模擬移動電話系統 的質量完全可以與固定電話媲美,使通話雙方能夠清晰地聽出對方的聲音。但模擬移動通信與數字移動通信相比保密性較差,極易被併機盜打;只能實現話音業務, 無法提供豐富多彩的增值業務;網絡覆蓋範圍小且漫遊功能差;模擬手機體積大、重量沉、樣式陳舊,加之手機供應商早已停止生產模擬手機,使模擬手機的維修與 更新受到嚴重制約。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將於2001年12月31日後關閉模擬移動電話網,停止經營模擬移動電話業務。20世紀80年代,全球移動電話業 務發展非常迅猛。80年代後期,全球使用無線電話終端的用戶數年增長率為40%,遠遠超過同期有線電話用戶的年增長率。在90年代前幾年中,無線尋呼用戶 的年增長率達30%-40%,無繩電話用戶的年增長率為30%左右,而移動電話用戶的年增長率則高達40%-50%。移動電話已由模擬轉向數字發展,包括 GSM和CDMA制式的數字移動電話正在世界範圍內高速發展。

摩托羅拉是最早進入中 國手機市場的,它曾經以絕對的優勢壟斷了中國的手機市場。處於模擬手機時代的手機大部分都是摩托羅拉公司的產品。記得看當年的港台電影,上面有不少大老 闆,身邊都有一個人拿著移動電話,在必要的場合甚至可以作為武器。旁邊的這款摩托羅拉3200大概就是屬於此種。看著它碩大的機身,巨長的天線,簡直覺得 這哪裡是電話嘛,簡直就是一凶器。

第一款揭蓋式手機:摩托羅拉8900

摩 托羅拉8900俗稱「大磚頭」,80年代末移動通訊開始進入中國市場的第一代手機新貴,在中國人稱「大哥大」,亦可作防身之用,最高售價曾達到3-4萬 元。雖然其貌不揚,但千萬別小瞧它哦,它可是第一款揭蓋式手機呀。由於帶翻蓋,放在口袋裡不會因為不小心碰了某個鍵而開機發出信號,保險!稍後,摩托羅拉 公司又於90年代初推出了8900的後繼產品9900,因其體積小、輕便耐用,曾是白領女性的專寵。但它與8900型一樣,採用鎳鉻電池,電量太小。在 1995年之前,一直引領手機時尚,最高售價曾達2萬元左右。

模擬移動電話時代手機 的功能往往僅僅只是侷限於通話功能,而且受到技術、材料各方面的限制,款式上相當單一,缺乏變化,大可稱為手機的史前時代。中國的GSM數字網大概可以從 1994年在中國建成第一個GSM通訊網絡開始,2001年的模擬網轉網,GSM數字網全面替代以往的模擬和GSM兩網並存的格局,發展至今。現在在我國 廣泛使用的GSM技術採用窄帶的TDMA,允許在一個射頻(即「蜂窩」)同時進行8組通話。GSM數字網也具有較強的保密性和抗干擾性,音質清晰,通話穩 定,並具備容量大、頻率資源利用率高、接口開放、功能強大等優點。在模擬手機時代,沒人能和摩托羅拉抗衡,8900、9900手機被稱為「大哥大」一度成 為中國手機的代名詞。到了GSM時代後,各大手機廠家看好這一新的機會,爭相拓展在這一市場上的份額,摩托羅拉不肯捨棄已有的地盤抱死了模擬網絡,以至沒 能及時調整市場戰略,其霸主地位迅速下滑。與此同時,諾基亞、愛立信等廠商後來居上,並稱三大霸主。

第一款進入中國大陸的GSM手機:愛立信GH337

在 模擬網的時代,GH337可謂是第一款登陸中國大陸的GSM手機,當時廣東省的GSM網絡剛剛開通,GH337作為一款數字手機,其性能各方面都較模擬手 機好得多,惹得大家競相購買。GH337重達220克,三圍為130×49×24毫米,適用於900MHz的GSM網絡,與同時代的模擬手機相比較有搶線 快、接收信號比較靈敏的特點。

第一款可編鈴聲的手機:愛立信GH398

不 知為什麼這款純黑色手機總令我聯想到熊貓518,方方正正的體形實在不逗人愛。愛立信於1995年推出的GH398淨重170克,三圍為 130×49×23毫米,配備有650毫安的鎳氫電池。介紹它不是因為它英俊瀟灑,而是因為它是第一款可以自編鈴聲的手機,但那時候GSM手機還是屬於高 級消費品,很多手機用戶都使用音樂鈴聲,避免讓人誤會是玩具手機。但正因為愛立信的牽頭,才會有99年的手機鈴聲大放異彩。

第一款無天線手機:漢諾佳CH9771

這 款由漢諾佳推出的採用了機械控制和符合人體工學S型設計的CH9771,雖然冷冷的線條讓人覺得缺乏親和力,但它是第一款使用了內置天線的手 機,CH9771重達168克,有灰、黑、紅三種顏色可選。雖然,這款手機在中國市場的反響不大,但內置天線設計卻為諾基亞和西門子等公司採用,在手機市 場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第一款內置遊戲的手機:諾基亞變色龍6110

一 直主攻年輕人市場的諾基亞是手機遊戲的首創者,後來一直被其它品牌的手機模仿,遊戲類型也越出越多。但諾基亞推出的第一款內置遊戲的手機當屬6110,內 置有貪食蛇、記憶力、邏輯猜圖三款遊戲,其中「貪食蛇」一直流傳至今,成為諾基亞手機的傳統項目。6110重達142克,三圍為129×47×28毫米, 有藍、灰、紫三種顏色可選。

第一款摺疊式手機:摩托羅拉掌中寶328C

摩托羅拉掌中寶328C在以前大可算作是經典中的經典,摩托羅拉的這一發明使摺疊式手機從此發揚光大。328C重僅95克,在當年可以稱得上輕巧了。特別是翻蓋式的設計,讓當時愛立信的擁蹩們大跌眼鏡。

第一款雙顯示屏的手機:三星SGH-A288

摺 疊手機固然惹人喜愛,但每次要看是誰的來電或時鐘都要打開手機,實在是太不方便了,為瞭解決這一問題,許多廠商陸陸續續推出了自己的雙顯示屏摺疊手機。走 在最前面的當屬三星SGH-A288。SGH-A288沿襲了摺疊式手機超小、超輕型設計,體積只有79X38X23毫米,重量也僅有77克,至於顏色則 有香檳金、珍珠白、銀灰色三種可選

第一款雙頻手機:諾基亞6150

雙 頻系統實際上是GSM技術在不同頻帶(兩個頻帶900Hz與1800MHz)上的應用,即在原來的GSM900MHz系統上迭加制式標準完全一樣的 GSM1800(亦稱DCS1800)系統形成雙頻系統,理論上可以增加一倍的用戶。在外觀上,6150跟6110差不多,但其雙頻的特性在當時卻是其僅 有的。6150重達142克,三圍為129×47×28毫米,適用於GSM900MHz/DCS1800MHz網絡,有藍、紅兩種顏色可選。

第一款三頻手機:摩托羅拉L2000

摩 托羅拉L2000除了支持GSM 900/1800MHz之餘還支持北美PCS 1800MHz的工作頻率,令用戶可以真正享受到GSM的全球漫遊服務。但真正能夠享受到三頻服務的消費者寥寥可數,三頻的作用只可以說是「未雨綢繆」罷 了。但無可否認的是三頻功能的確可以方便那些經常到美國公幹的商務人士。L2000重達108克,三圍為130×46×24.5毫米,適用於 GSM900MHz/DCS1800MHz/PCS1900MHz網絡,有雅典黑、銀河灰、深海藍三種顏色可選。另外L2000還內置Modem,當使用 外接數據線與電腦連接時可進行數據傳輸、發送傳真、電子郵件及上網瀏覽。

第一款全中文手機:摩托羅拉CD928+

如 果講外形,我只會想到香皂,如果你不是在路上使用CD928+,而是在浴室裡,你肯定會把它當成一塊力士香皂。CD928+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全中文手 機!不光編輯短信可以中文輸入;甚至連電話簿也可以輸入中文名字。在手機中文化的過程當中,CD928+是當之無愧的「功臣」。CD928+重達210 克,三圍為122×54×22毫米,顏色有香檳色、銀河灰、雅典黑三種可選,而且是一款GSM900MHz/DCS1800MHz雙頻手機。

第一款整合MP3音樂功能/帶有移動存儲器的手機:西門子6688

從 體積很小的MP3便攜機到MP3手錶,現在又有了MP3手機。雖然將MP3功能融合手機之中,西門子並不是第一個,愛立信有MP3Handsfree、三 星亦有部SGH-M100。不過有MMC插卡式設計的MP3手機,6688卻是全球第一部,使6688除了帶有MP3功能外,更具備移動存儲器的特性。 6688強大的多媒體功能已經是人所共知:帶有可更換的32MB MMC卡配合與電腦相連接的機座可以傳輸及存儲MP3歌曲以及其它資料;支持MP3歌曲的播放,6688錄音功能亦非常強勁。用一張32MBMMC最長可 以連續錄製5小時語音備忘錄,還有聲控撥號和聲控指令,聲控功能可以說是手機中最全的。這款6688採用了流行的銀色,整個機器顯得高檔又活潑,三圍為 105×42×17毫米,重量僅有88克。

第一款內置內置藍牙功能的手機:愛立信T39mc

藍 牙是由移動通信公司與移動計算公司聯合起來開發的傳輸範圍約為10米左右的短距離無線通信標準,用來設計在便攜式計算機、移動電話以及其它移動設備之間建 立起一種小型、經濟、短距離的無線鏈路。為了開發藍牙技術,由愛立信發起,包括諾基亞、愛立信、IBM、Inlel和東芝等公司在內組成了一個藍牙聯盟。 藍牙技術運行在統一頻段,使用這種技術可使無線數據傳輸速率達到720bPs到1Mbps。藍牙技術包含一套完整的加密和認證機制,因此具有

很 強的安全性。藍牙的傳輸距離決定了它可以作為一種小型局域網的終端設備來與其它室內或身上的無線設備交換數據。一直以來,藍牙一直只是作為愛立信手機的一 種可選配件存在,不過2001年8月愛立信終於發佈了全球第一部內建藍牙芯片的手機T39mc,這部手機也是愛立信第一部支持GSM三頻及GPRS高速上 網的手機,並且還有先進的個人信息管理應用程序(PIM),功能相當強大。T39mc重約86克,外型上與T29相似,顏色有玫瑰白、經典藍、熏衣草紫三 種。

第一款三防手機:愛立信R250 PRO

第一款WAP手機:諾基亞7110

同 學們還記得我們初三學習過的生產力的知識嗎?它推動著人類社會的向前發展,科學技術不斷進步。其實手機的發展也是由於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進步。手機從模擬 時代走進GSM時代時,各大品牌的手機就迅速發展起來,造成競爭激烈,使手機的發展越來越快。2.5G時代和3G時代也相繼出現,現在也逐漸跳進了 CDMA時代,這種制式是我們中國發明的,這代表著我國的科學技術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這一切都印證鄧小平所說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進步是經濟 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生產力是人類活動的最終決定力量。現在我國的手機品牌雖然還沒有完全得到人們的認同,但我們有信心在未來的時間裡,經過大家的努力一定 能夠樹立世界性的品牌。

事實上,手機發展的歷史不光代表著科技的進步,同時也是人類 文明發展的見證,從模擬到GSM、從GSM到GPRS、從單頻到雙頻、從英文菜單到中文輸入、從語音到短信……手機發展的速度與日劇增。上面所介紹的幾款 手機,在手機歷史上,特別是中國的手機史上起著分界點的作用,每一項新技術的採用,都對手機的發展起著莫大的推動力,讓我們永遠記住它們的名字。

(鳳凰網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