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骨凹陷五官似溶蠟燭韓妹:我想打扮化妝
1 :
GS(14)@2016-10-26 08:02:58「媽媽我沒事……」南韓33歲女子玄熙這樣安慰憂心忡忡的媽媽,她18歲患上神經纖維瘤病,令她的皮膚不斷下垂,遮擋原有五官,導致她臉容嚴重扭曲,外觀異於常人,加上她說話有困難,令她飽受歧視,她慨歎:「想做一個平凡人。」玄熙媽媽指,懷孕時背部出現小瘤,而玄熙出世時輪廓分明,有一雙大眼睛,可惜2歲患青光眼,18歲確診神經纖維瘤病,她臉上的腫瘤越來越大,令皮膚下垂,五官嚴重扭曲變形,加上她頭部骨頭發育不全,後腦有明顯凹陷。玄熙體重只有30公斤,她說話有困難,令她多用電腦打字與人溝通。玄熙接受訪問時表明「不想活了,因為擔心要花很多錢」,被問想不想外出時,她則回應:「討厭別人的目光,人們會笑我,為什麼會這樣。雖然我看不見,但聽得見。」平凡,對玄熙來說也是奢求,她指自己的臉部太大,「如果可以的話,希望臉部變小,想打扮化妝,做一個平凡的人」。玄熙的病情經節目播出後備受關注,現已籌到5億(340萬港元)手術費,首爾醫院亦研究如何進行手術,希望讓玄熙過如常人的新生活。資料顯示,神經纖維瘤是一種遺傳病,約一半患者由父母遺傳,另一半人則由基因突變引起。此病難以治癒,纖維瘤會不斷生長,但切除後不會在同一位置長出。由於纖維瘤會壓在腦幹及脊椎神經上,此症會導致患者出現殘障,甚至呼吸困難或腦積水,引致死亡。南韓「Nadofunding」網站/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26/19812790
黎諾懿老婆陀雞仔反高潮:我想生女
1 :
GS(14)@2016-11-12 05:55:00■拿着超聲波照片的黎諾懿,昨日興奮公開一索得男。互聯網圖片
現年36歲的黎諾懿前年11月11日「光棍節」迎娶家族坐擁五億身家、曾參選07年港姐的李潔瑩(Nicole),榮升「五億駙馬」。昨日他趁結婚兩周年,透過社交平台公佈老婆懷孕喜訊,又向鏡頭展示多張超聲波照,興奮自爆一索得男。
報稱「搞咗半年」
日前,「嚴謹」張達倫在婚宴上笑黎諾懿結婚兩年仍然「未有動靜」。事隔兩日,黎諾懿終拍片放社交網公開回應。短片開始,黎諾懿先蹺手扮嬲說:「我要澄清最近一啲不實報道,呢件事係源於張達倫話我搞咗兩年都搞唔出,搞到全香港以為我冇心冇力,其實我係搞咗半年啫!」之後他走到一部播放超聲波片的顯示器前,然後笑笑口表示:「唔好以為佢係潛水艇,佢係我同我老婆李潔瑩嘅愛的結晶,同埋打牌嘅嘢梗係要一索啦!所以佢係有一索㗎,我係一索得男。」
■李潔瑩與黎諾懿在8月時到西環高街食車仔麵,相信當時已造人成功。資料圖片
■黎諾懿趁昨日結婚兩周年紀念,公佈老婆有喜。資料圖片
生三個老婆湊
造人成功,黎諾懿接受傳媒訪問表示:「因為我都係猴年出世,本來諗生猴B,但原來唔係真係想要就有,真係要個天畀你先有。」黎諾懿又透露,他跟太太一直都有透過中醫調理身體,但心急想趕生反而冇,放鬆了反而有喜訊。黎諾懿又透露:「而家老婆17周,等佢陀定啲或者會去吓旅行。」事先張揚一索得男,問他喜歡囡囡還是囝囝?黎諾懿直言恨女:「好想生女,因為女實在太得意!」問他是否會再追?他說:「會呀!多多益善,下次希望生番個女湊成個好字,3個都OK,反正老婆冇乜嘢忙,可以全職生仔。」採訪:李察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112/19830781
G.E.M.:我想拍拖
1 :
GS(14)@2017-01-22 02:17:19鄧紫棋(G.E.M.)最近拍攝首部紀錄片《一路逆風》,早前四出接受傳媒訪問,最近她在一個訪問入面再次提起早前宣佈向丁文琪求婚成功的舊愛林宥嘉,她說:「畢竟係入行以來最長時間嘅一段關係,所以對我係有影響,但未去到有陰影。」
G.E.M.又表示:「我一路都冇公開講啲乜嘢,只係有一次喺私人facebook寫過而俾人放咗出嚟。」會否感覺被人出賣?她說:「係,嗰件事之後,我刪除咗好多fb內嘅人。」被問到再拍拖會否公開,G.E.M.說:「唔會,因為要考慮到另一個人嘅感受,呢一刻我可能要去到結婚先公開,我係想拍拖但唔急。」撰文:非非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121/19903711
【文化籽】時勢造英雄 享受拍喜劇 吳君如:我想再演程大嫂
1 :
GS(14)@2017-07-01 10:50:55當上第一屆「香港兒童國際電影節」大使的吳君如,強調自己不是怪獸家長,從不要求女兒要學十八般武藝,唯一鼓勵她學畫畫,藉此放鬆自己。
【文化籽:藝術人語】「為甚麼不接?最好有,有甚麼所謂?哇哈哈……」吳君如發出熟悉的機關槍式笑聲。經典港產片《家有囍事》一幕,糟糠典範程大嫂髮卷未拆、汗毛滿嘴,看着報紙蹲在廁塔做大事,是人妻引以為鑑的反面教材,其《歡樂今宵》的搞笑演出更深入民心。成功減肥後這位女版周星馳丑角轉型變花旦,以為她從此不願被醜化,原來三姑最恨演喜劇,正等待有伯樂找她再展所長。
電影《求愛敢死隊》的吳德嫻、《最佳損友》的Dorlina、《專釣大鱷》的野雞英、《賭聖》的撈女萍、《行運一條龍》的姣婆四、《金雞》的阿金,吳君如以「獨市」女丑姿態闖出一條血路,成為香港電影史上累積票房收入最高女演員。1999年憑《古惑仔情義篇之洪興十三妹》獲得金像獎最佳女主角,2003年憑《金雞》更獲得第40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她期待再演或監製喜劇,不惜再被騎呢醜化。「我很享受拍喜劇,因為拍喜劇很困難。我做了喜劇很久,沒理由不繼續鑽研下去,放棄自己的專長。」問她有哪個角色終極想演,她補充:「我覺得不是吳君如尚有甚麼角色想演,而是這個娛樂圈、電影界和導演,信吳君如還可以做到甚麼才行。」吳君如認為,演員與電影一樣,「時勢造英雄」。
電影有賞味期限
「一個演員成功,源於他或她與某個時代、背景天時地利配合,所以才成功。」好似八、九十年代的古惑仔風潮,讓香港揚威海外,君如都曾演活了洪興十三妹,一個她最懷念的角色。「我不是懷念某個角色,而是懷念那個氣氛與環境。當下再播古惑仔年代的歌曲,大家仍然會很興奮,像有一股氣場在,可能因為那些年香港人拍得太多古惑仔電影,成為了標記。」如今誰陳浩南上身浪蕩MK,只落得一個out字。「如果你問我有甚麼想拍,拍這一類會很過癮,但現在氣氛不一樣,社會感覺上已淡忘了這背景,所以現在便不行。」君如無奈說着電影在時代中不但有賞味限期,還要認命。1993年成功減掉三十磅的吳君如,很想尋求突破,翌年開始改變戲路,1995年更全面停產,1996年更自資拍了《四面夏娃》一人分飾五角,成功獲提名金像獎最佳女主角,但卻是她最刻骨銘心的滑鐵盧。「票房差得不得了,好似得八十萬。那時因為很想證明自己有能力於一些事,便去做。」證明到甚麼嗎?我問君如。「證明到自己不要再去搞,哈哈。那時很天真的年代,回想過去我覺得仍然是值得的。」畢竟,吳君如是個生命力頑強的演員。因為這份胸襟,這份大膽,讓她一次又一次突破自己,包括演活了甚有香港情懷的《金雞》、甚至扮男人坦蕩蕩演《12金鴨》。「我還曾經很單純想過,拍些電影專門給小朋友看,可以影響他們。」君如說。她曾講:「一個女人無論活到甚麼年齡,他的內心依然住着一位少女。」貴氣如英女皇又好、強悍如Mall姐都好,體內都有潛藏少女基因,尤其是十一年前當上媽媽,她與男友陳可辛和女兒陳是知重要的溝通媒體和親子活動,就是電影。「我們看很多電影,她喜歡的電影會請我陪她再看一次,我會看到不同的東西,電影在我們血裏流,我們的女兒充滿我們的基因。她甚至正學習用手機拍實驗短片,我絕對會介紹她未來入電影圈,只要她喜歡。」
擔任首屆兒童國際電影節大使
作為媽媽的她,最近更當上第一屆「香港兒童國際電影節」大使,向小朋友和家長搜羅來自不同國家及富有意義的精采電影。「我家裏有位兒童,我自己職業是一位演員,正在學習監製,我的伴侶又是導演,我們是入了血的。」君如深信,電影作為一個具豐富文化及藝術底蘊的媒介,對兒童及青少年的思維發展幫助良多。君如透露,近年女兒都有出席她參演作品的首映,更樂意讓她看自己以前的作品,包括一些大膽演出。「例如看《12金鴨》目擊我黐假身黐了七個小時便覺得很神奇,回家拆除那些膠皮都爛了,她便覺得製作好有趣。她明白演員是很被動的,只是角色扮演,有些本色演出但極其量都是2B級。她不會覺得很大件事,我也不會要她這個位不要看、那個位避諱。」外界都嘆香港電影工業青黃不接,尤其是女藝人。吳君如也慨嘆今日演員機會不及以前多,但不乏有潛力新血尚待發掘。「以前年代會較多機會去培訓,當時電影工業如此蓬勃,不懂演戲的都演到懂。從來男女演員的比例不相稱,但我深信有能力者仍在,看有沒有伯樂把他們區分。」「你戲演得好不好、是不是揸流攤hea做、有沒有火,觀眾是看得出的。」吳君如堅定地說
吳君如強調,女兒陳是知令她和陳可辛生活180度改變,一家人平常最愛看電影。 資料圖片
君如出席《第一屆香港兒童國際電影節及嘉年華》活動,不問酬勞擔任首屆大使。
以為吳君如變靚啲後拒絕再演核突丑角,原來她最想重演《家有囍事》裏經典的程大嫂。
君如指女兒有看她主演的《12金鴨》,目擊她貼假身變男人,更因而對電影製作感興趣。
電影節會放映22齣親子電影,包括1971年美國經典原版《朱古力獎門人》。
還有新鮮出爐的美國3D電腦動畫《Emoji大冒險》。
法國生態紀錄片《小企鵝大長征2》。
第一屆香港兒童國際電影節
日期:7月19日至8月6日(共放映22場)播放映院:圓方The Grand戲院記者:鄭天儀攝影:周芝瑩編輯:馮秀珍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701/20074362
【回歸20年】生於97年7月1日20歲少女︰我想留喺英國
1 :
GS(14)@2017-07-02 14:19:3697前政要出巡會唔會封路?
有人話,呢個世界唔係非黑即白,在黑與白之間,還有灰。不過有一樣嘢只有兩個可能,沒有中間。就係,你出生於回歸前,定係回歸後?
97前嘅香港街道。
1997年有59250位嬰兒出世,按比例除返365日,每日平均只有162.32位誕生。而生於97年7月1日嘅,就有今天的主角,劉杏怡小姐。
劉小姐小學及中學階段皆在香港就學,及後赴英國升讀大學。
出生於1997年7月1日嘅劉杏怡(Myolie),1秒鐘都未曾活過喺香港嘅英治時期,但就對97年前嘅光景非常好奇,「好想知道英殖時期同依家有乜嘢唔同。」作為同特區政府同一日出世嘅人,佢哋老早就被冠以「回歸寶寶」嘅稱號,仿彿一出世就注定不凡。5歲、10歲時,百多個回歸寶寶們都分別到過禮賓府等核心內圍——同特區政府一齊開party、切蛋糕、唱「happy birthday to me」。呢啲經歷,好多人恨都恨唔到,又或者咁講,同岩布仙尼唱可能仲多人恨。
回歸10周年慶祝大典,一班同特區政府同一日生日嘅回歸寶寶應邀到禮賓府出席生日會。
唔知生日會有冇唱Happy Birthday to me?
喺香港長大,再到英國讀大學,Myolie算係比多數人幸運,可以離開香港嘅教育系統,呼吸外國嘅空氣。不過Myolie一樣注意到,香港近年嘅「味道」有所改變︰「大家嘅唔開心指數比較高,對於政府嘅批評,大家嘅意見亦係多咗,小朋友嘅學業上,可能有普教中啦,除咗要補習英文,甚至而家要補習普通話……」黑與白之間,果然灰。
劉小姐直言畢業後希望留喺英國發展,因為喺香港「好似每日生活喺個框框裏面」。
對於前景,劉小姐坦承好迷茫。於是呢張相加咗啲配色,灰灰地。
於是,Myolie選擇他日畢業後留在英國發展︰「香港呢個地方壓力太大,好似每日都生活喺個框框入面,所以希望喺嗰邊試吓。」都啱嘅。現世道嘅香港人,也許普遍只有兩個願望︰上車同離開。能夠離開香港到外國地方闖闖,相信好多網民都好想留返句︰「真係恭喜你呀!」茫茫人海中搵一個生於1997年7月1日嘅人,難,仲要呢班同特區政府甚有淵源嘅寶寶肯為《蘋果動新聞》做訪問,就更難上加難。所以,衷心感謝劉杏怡小姐,你令本來有點灰的今天,變得不再灰。生日快樂,劉杏怡。文、採、編、剪︰Roy攝影︰廖達燊協力︰表妹、張展陶 tag:_mt_娛樂,_theme_712017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702/20075962
【果籽人話】32歲鬥木女:我想將木藝普及
1 :
GS(14)@2018-03-06 03:49:49阿恩與龍伯每次見面,都會提到木凳價錢都問題,而龍伯每一次都會搖頭說不,更叫阿恩千萬別不行。
一click免費下載《籽想去東京》旅遊指南:
http://bit.ly/2rSv4c4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
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走的時候他拉着我跟我說,『你不要入行,真的不要入行』。但我對他說,我入行已經四年,他就沉默了。」32歲的翁泳恩,四年前在台灣學完木藝,回港即全職做木工,更在一年前開了工作室「草途木研社」。她所說的「他」,正是龍伯──早前賣一百元一張入榫木凳,在網上爆紅的輪椅木匠。
阿恩向龍伯買了四張木凳,其中高腳的一張,凳腳不平滑,要花更多時間打磨。
她平均花半日打磨木凳,希望令木凳更好看,客人會更珍惜和欣賞龍伯的手藝。
阿恩入行四年,做一隻木杯要花多過兩小時,「木匠最貴的是時間和心血,這就是木藝的價值。」
買走四張凳望加工提高價錢
阿恩認為手做凳賣一百元絕不合理,曾多次專程上門探望,希望龍伯加價。她深明龍伯每做一張凳都是心血,「我們年輕有力,做一張凳可能都要半日,龍伯他行動不便,可能要一日或更多。」事實上,龍伯曾告訴記者,天氣太冷時,做一張凳要足足一星期。阿恩直說假如要為自家出品的木凳定價,絕對會是幾百甚至上千元。「大家可以問問自己,一日人工是多少,將心比己便會明白。」然而,每次提到加價,龍伯必耍手搖頭說不,他堅信今時今日要賣出一張凳本來已不易,一旦加價只會令大家卻步。為此,阿恩特意買走四張凳,希望加工後可提高價錢。「因為伯伯不懂上油,只用光油,變相凳面會不夠好看、不夠平滑。我打磨後再上蠟油或漆,凳便會更好看。」目前她的加工尚未完成,她向龍伯承諾賺到的收入會全數交給他,「不只想增加他的收入,更想令他知道,其實大多數人係願意畀貴啲。」
她開設「草途木研社」,又請老師傅搞工作坊,只想向普羅大眾推廣木藝。
這杯子用龍柏木製成,阿恩說希望以日常生活的用具入手,吸引大家接觸木藝。
開工作室搞workshop推廣木藝
六十年代,家家戶戶興買木製家具,當時香港的木工師傅人才濟濟,木裝品更出口外國。直至八十年代,木廠北移,加上木家具漸漸由手製改為機器製,木工師傅要不北上,要不轉行。阿恩也認識一些老師傅,年輕時做精緻家具,到了八十年代才全部轉做裝修。「到今時今日,他們沒有體力做裝修,就想重拾年輕時做過的木藝,他們真正喜歡做的精緻擺設。」一年前,阿恩索性開設工作室「草途木研社」,既讓師傅有個工作空間,也讓普羅大眾有個渠道接觸木藝。現時,她會定期請師傅辦工作坊,自己也會到學校教班,希望將木藝普及。「我想學生認識木藝後,即使在外面買一張凳,都懂分辨是否穩固、知道木藝的美和價值。」她認為木藝的美,不單單在於作品是否美觀、色彩是否好看,而是結構是否穩固、木材是否耐用等;而價值則在於木匠的心血和時間。她以訪問期間做的木杯為例,「就如這木杯,花了兩小時以上仍未完成,做一隻小杯已經這麼久,何況做傢俬?」她續說:「工匠最貴的就是他的時間、心機,因為要全神貫注去做才不會出錯,這正是工藝的價值。」草途木研社土瓜灣下鄉道95號安樂工廠大廈C座9樓記者:黃凱婷攝影:潘志恆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304/20321557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