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他山之石》抑制炒房歪風 還挹注政府大筆稅收 拿豪宅、投機客開刀 韓國強勢改革沒在怕


2014-07-28  TWM  
 

 

韓國政府強力的房地產稅改連出重手、拳拳到肉重擊炒房客,不僅遏止炒房歪風,同時也挹注政府大筆財政收入;反觀台灣房地產稅改政策虛招百出,讓高房價和不義稅制繼續戕害社會公平正義,應該看看韓國是怎麼做的?

撰文‧楊政諭

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重創韓國,韓國政府為了快速恢復經濟,放寬房產轉讓制度,同時配合低利率政策,促進房地產市場發展,卻也助長投機風潮。韓國房地產從二○○一年起漲,○一到○六年,韓國全國房地產價格平均每年以超過一○%的速度攀升,首爾房價更是誇張地在○六年一年內就飆漲了一九.二%,著名的江南地區房價更是單年度狂飆二五.九%。

持有稅房地合一

高價房可課到市價四五% 僅影響一.三%家戶「在金融海嘯前,每天你一睡醒,就發現自己的房子漲了一萬元,○七年以前,房市熱到幾乎沒有人在房地產虧錢。」不動產顧問公司世邦魏理仕(CBRE)韓國分公司的資本市場資深經理林東回憶,當時韓國房地產市場的投機氛圍,與台灣近年房地產狂飆的氛圍相當雷同。

「沒人預料到,房地產稅改加上金融海嘯衝擊,會讓房市一蹶不振,從○八年至今經歷這麼長的不景氣。」林東道出韓國不動產不跌神話破滅後的感嘆。

○五年,韓國盧武鉉政府為了抑制瘋狂的房市泡沫,將原本分開課徵持有稅的土地與房屋合併課徵「綜合不動產稅」,除了原先持有稅○.一五%到○.五%之外;對超過六億韓元(約新台幣一千八百萬元)的高價房屋,額外課徵一%至三%不等的高累進稅率。由於課稅門檻高,高價房加稅政策影響到的家戶也僅佔一.三%。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日韓首席經濟學家瓊斯,在○九年報告〈改革韓國稅制因應經濟成長與人口快速老化〉中指出,高累進稅率造成的結果,高價屋適用綜合不動產稅最高稅率級距的持有人要課的稅,是地方房產持有稅最低級距者的二十倍。對於持有高價房產的人來說是相當重的稅,即使是歐美已開發國家,通常對房產持有稅都是用單一稅率,或比較溫和的累進稅率。

同時,韓國政府也將作為持有稅稅基的房屋評定價值適用率,從三六%提高到五○%,由韓國建設與交通部評定的房屋價格約為市價八、九成,乘上適用率後房產的持有稅稅基,從原本市價約三成,提高到市價約四五%。稅基提升,課到的稅額自然就大增,台灣房產稅稅基偏低,是因為由官方主導的不動產評價機制,評估出來的房價嚴重偏離市價,實質負擔的房產稅因此低到不行。

交易「實價課稅」

擁有三屋者 房產交易所得稅率高達六○%「韓國房產估價是由政府外包給經嚴格認證的專業第三方機構評估,再將資訊提供給政府作為稅基,如果一般民眾不同意這個價格,可以向政府申訴。」林東解釋韓國的房產持有稅估價機制與台灣大不相同。

韓國企畫財政部在加稅的同時,也提出綜合不動產持有稅減免的配套措施,包含長期持有達五到十年者減免二○%,持有十年以上減免四○%。年長者也有減免,六十歲以上減免一○%,六十五歲減免二○%,七十歲以上則可減免三○%,降低房產持有稅改革的阻力。

○五年的政策雖然提高高價房的持有成本,但房價仍不斷飆升。○六年,時任韓國副總理的權五奎出面「向無住房平民表示歉意」,三名高官包含建設部長都因房產政策不力而下台。韓國政府繼續加強打擊炒房,將房產持有一年內即賣出的短期持有者,對其交易所得課徵五○%的重稅,持有一到兩年者賣出也要課徵四○%。

○七年韓國政府對房地產交易所得,按照實際交易價格課稅,取代原本由韓國國家稅務局評定的房屋價值(僅約市價的五到七成)。同時,韓國加強打擊短期持有及擁有多屋者的房地產交易資本利得,調高擁有兩屋者的交易所得稅率至五○%;擁有三屋以上者則高達六○%。

上述資本利得稅政策看似可怕,但對一般民眾影響小,原因在於韓國資本利得課稅的門檻很高,持有三年以上及交易價格六億韓元以下的房產,不用繳交易所得稅;換句話說,只有二%的家戶會課到稅,在一○年更調高至九億韓元,打擊面更縮小,卻實踐了富者課較重稅的理念。○二年至一二年,整體財產稅收更大幅成長七○%。

房地產稅改之路當然不可能一帆風順,韓國立場偏向保守派的大報《中央日報》,在○八年就大力抨擊盧武鉉政府的房地產稅改是「稅收炸彈」,並強力要求政府應立即廢止「綜合不動產稅」。因為該稅美其名是穩定房地產價格,實際上卻是對準二%富有階層的民粹主義。

之所以被稱作民粹主義,是因為民調顯示超過九七%的韓國人反對廢除「綜合房地產稅」,有絕對多數的主流民意支持,韓國政府房產稅改革就不手軟;但光是稅改無法健全房市和住宅制度,韓國政府○七年宣佈,一三年至一七年將再興建五十萬戶國民賃貸住宅(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加上其他的公共租賃住宅,將使○七到一七年提供的公共出租住宅總數達到二六○萬戶。

住宅政策有配套

廣建社會住宅 六年內比率將從四%達到一二%韓國政府如今更宣示要在二○二○年將社會住宅佔總家戶的比率從現在的四.三%提升到一二%,用擴大社會住宅以解決居住正義的問題。韓國都市環境研究所所長金秀顯表示,雖然韓國社會住宅起步很晚,一九八九年才開始,但供給增加對住宅市場發揮正面的作用;反觀台灣,社會住宅比率只有○.○八%,居住正義遙遙無期。

綜觀韓國的房屋稅改政策,背景與現今台灣相似,台灣現行遇到改革阻力,韓國當時也一樣,但他們政府有魄力解決問題。譬如房地產持有稅,韓國原先也是房地分離,後來改成房地合一,並用第三方專業機構來估價,作為實價課稅基礎。

參照韓國稅改經驗,台灣可學習的至少有下列三點:一、打蛇打七寸,房地合併課稅加上調整稅基符合市價,將原本官方的房地產評價機制,改由第三方公正估價機構執行,來讓稅基更符合市場行情,才能做到真正量能課稅(根據負擔能力決定稅收負擔)。

二、配套措施作為誘因,降低改革阻力。韓國以持有年限作為減免標準,擁有多屋、短期持有和交易等投機行為則課以重稅(包含持有稅與交易所得稅),來嚇阻炒房,讓房地產市場回歸健全。

三、提供大量平價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降低一般人住的負擔,更進一步實現居住正義。

台灣房地產飆漲歪風更甚於當時韓國,現在政府好不容易開了房地產稅改第一槍,就怕雷聲大雨點小。當然,房地產與經濟景氣息息相關,改革步調也要適切。韓國能做到,台灣沒有理由退卻。

稅改一波波遏止房價漲勢

──近年韓國房產稅政策與首爾房價指數

2005年

改革房地產持有稅,房屋和土地合併課徵「綜合不動產稅」。

2006年底

打擊短期炒房,持有一年內即賣出者交易所得稅率50%,持有一到兩年課40%。

2007年初

1.房地產交易所得以實價課稅,交易價格在6億韓元以上才須課徵交易所得稅。

2.打擊一戶多屋,擁有兩屋的交易所得稅率升為50%,擁有三屋者則提高至60%。

註:以2012年11月為基期100 資料來源:韓國統計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649

母親越強勢,對家庭毀滅性越大 張永鵬88_hex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f179b50102uzz3.html
很多人都知道,母親對於孩子,對於家庭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一個強勢的母親對於家庭來說卻是毀滅性的,這是為什麼呢?
最近我在觀看「美國連環殺手紀錄片」後,讓我感到驚訝的是很多的變態殺人狂似乎都有一些共同的成長背景:基本來自強勢的母親家庭,這讓我很好奇,於是上網搜索幾篇有關的文章編輯到一起,希望對同學們將來的家庭和擇偶有個積極的引導。


1、媽媽越強勢,兒子越懦弱,女兒顯霸道 強勢女人不等於女強人。

我們所說的強勢,更多指的是性格上而不是事業上。很多女強人工作中是「鐵娘子」,回家就變「小娘子」,反倒婚姻很幸福。相反,有些女人事業未必做得很大,但脾氣很大,氣勢很大,特別喜歡在家裡說一不二,我們把這種在家裡喜歡做「女王」的妻子稱之為強勢女人。

曾經一本書《女人不狠地位不穩》中專門用一章論述過,女人越強勢,丈夫會很有壓力、夫妻不和諧、甚至丈夫有外遇的幾率高,因為丈夫在你這得不到應有的尊重,他只好到外面的女人那尋找安慰。近些年,我們只要看情感節目大家就能發現,家庭裡女人過於強勢,不僅老公受到壓制,對兒子的成長也非常不利,甚至會出現這樣一個情況,女人越強勢,培養出的兒子不僅不會像她一樣堅強,反倒越懦弱。

一個健康的家庭父親的角色舉足輕重,甚至是起決定作用的。我們常說丈夫、父親是一個家庭的頂樑柱,不僅僅是指男人負擔這個家的經濟,而是在家庭起主導作用,否則,父親缺失或者父親軟弱,大權旁落給母親,這就跟兒子、女兒的心態造成非常嚴重的不良後果。

心理諮詢發現,一般來講,當父親在這個家庭的作用越來越邊緣化之後,母親就會變得日益強悍甚至說一不二。從孩子總會向同性父母一方形成認同這個角度來看,女兒就會向強悍的母親認同,久而久之,女兒也會變成強悍的女兒,很多家庭中,關係緊張的母女往往就是性格相同的母女,那就是厲害的母親一定有個厲害的女兒;脾氣暴躁的母親,一定會把脾氣暴躁的毛病遺傳給自己的女兒,有時候你會發現一些很有趣的現象,當女兒反抗母親的專制時,女兒也在偷偷地繼承母親的這種專制,並會順理成章地帶到她將來跟她女兒的關係中。
如果在女兒成長過程中,女兒總是看到母親對父親存在太多憤怒的情緒,女兒長大後,也會不自覺地把這種情緒轉移到自己的親密關係中,總是莫名其妙的對男友或者老公生氣。在心理諮詢中,遇到有個女性她就是典型的急性子,總是無緣無故沖老公發火,後來在一次聊天中,問起她的父母關係,原來如出一轍,她母親跟她脾氣一樣,也喜歡對她父親嚷嚷。中國有句老話,叫「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說的就是這種父母認同心理,暴虐的父親必然有個暴虐的兒子,愛嘮叨的母親必然會培養出愛嘮叨的女兒,我們總是這樣在不經意之間充當兒女的榜樣,塑造著兒女的性格,並影響著兒女的心理成長。

強勢母親指的是用自己的意志控制家庭和孩子的母親。強勢母親四大悲情特質:
①自以為是
②頤指氣使
③指手劃腳
④吹毛求疵

強勢母親四大慣常行為
:①必須要聽母親的,凡事母親說了算。
②嚴密監視小孩的一舉一動,對其行蹤和行為瞭如指掌。
③小孩的一切活動得向她匯報,必要時行為前還需得到許可。
④對小孩的生活盲目指點,橫加干涉,無端操縱其公、私生活。

強勢母親三大心理溯源:
①外強中乾,沒有安全感,不獨立,自我價值需要不斷地被外界事物證明。
②強烈佔有慾,戀女情結,將所有的感情重負壓在女兒身上。
③從小到大,以自我為中心控制與操縱成為習慣性行為。


2、約束讓孩子失去自信,孩子情緒不穩定,沒有主見,事事都過分依賴父母。

過分嚴厲的管教方式,容易抹去孩子的個性。
媽媽對孩子的管教,不同於對工作,對上司及下屬。否則,會為孩子的性格塑造帶來不良影響。專家分析說,現在社會有種媽媽,自己在工作中做事強硬幹練,事業是很成功,因此,她們苛求孩子做得最好,一旦孩子沒有做好,就可能就遭母親責罵,這種「強勢」情緒嚴重影響孩子心理健康正常發育。
很多母親把培養子女當成自我實現途徑,如果能成功地把子女培養成名優秀人才,她們常把自己價值依附於其子女身,子女成功是她們成功,子女失敗是她們失敗。所以,很多媽媽不得不把這種壓力轉移其子女身,把自己意志無形地強加給孩子,而孩子則在這種種約束中變得自卑。過分苛求造成年幼孩子失去安全感,心理壓力增加,這個時候孩子就變得疲沓,任何批評都無法觸動他,變得底氣皆無,碌碌無為。
在強悍的母親面前,女兒選擇無條件認同,那兒子呢,則會出現另一種情形,那就是無條件逃避。對此,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有個精彩的論斷,「假如母親較富於權威性,整天對著家裡其他的人嘮叨,女孩子們可能模仿她,變得刻薄好挑剔;男孩子則始終站在防禦的地位,怕受批評,儘量尋找機會表現他們的恭順。」因為,當母親總是指責、批評丈夫時,其實是在指責、批評一切男性,兒子作為男性必然會跟他的父親一樣躲在無人的角落。
所以當一個性格過於強勢的妻子喜歡嘲笑、奚落她懦弱的丈夫之時,她其實也等於把這種嘲笑和奚落同樣甩給了她的兒子,所以,強悍的妻子,必有一個懦弱的兒子,她越指責她的丈夫懦弱,她的兒子也就越懦弱。
心理諮詢發現,大凡是那種強悍的母親,培養出的不是強悍的兒子,反倒多數是軟弱甚至沒出息的孩子,這樣的例子歷史上也比比皆是。武則天夠強悍吧,奪取了李唐江山,自己稱了帝,可她幾個兒子一個比一個懦弱,一個比一個平庸。
再說慈禧,也夠厲害吧,聯合恭親王奕滅了託孤的八大臣,跟慈安皇太后一起垂簾聽政。可偏偏生了個不爭氣的兒子。同治帝也是個沒出息的主兒,最後逛窯子逛出了梅毒。同治的性格也很懦弱平庸,他出外嫖娼某種程度上是給母親逼的,因為慈禧對他管教極嚴,對他娶什麼樣的皇后都要橫加干涉,致使他正常的夫妻生活無法進行,只好到外面放縱自己。這就是認同的力量。


3、強勢母親會讓兒子沒男子氣。

現在的母親,有許多是非常能幹的。在統御和支配家庭上,往往也是靠母親的意志和領導。這樣的結果,是使父權無法體現自己的領導地位,如果一家想維持相對和諧,對於母親的意見和建議,父親只能是「堅決擁護」,否則就是爭吵或冷戰。於是乎,弱勢的父親把本來屬於自己的家庭領導地位拱手相讓。
從母親的方面看,可能會是:
第一,母親自己就沒有安全感,自我價值需要不斷地被外界認可,特別是家人的認可;
第二,母親發現丈夫無法成為值得信賴的人,出於不安而迫不得已行使主導權利;
第三,母親認為父親無能且愚蠢,不會提出任何有建設性的意見,所以什麼事情都自己決定;
第四,母親從小到大自我中心感強,喜歡控制與操縱他人行為;
第五,母親有強烈佔有慾,將所有的感情重負壓在孩子身上。

在這種母系家庭生活的男孩,確實是很不幸的。從心理學上講,男孩的成長需要一個男性的高大形象。在父親缺席的情況下,很有可能男孩會認為男性就是像父親一樣,女性就像母親一樣。孩子小時強勢的母親還顯現不出問題,等到幼兒期和童年期時,由於父親的懦弱,且無法阻止母親對孩子的過度干涉,孩子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問題一:男孩難於男性化。孩子對男性力量認識較少,會出現「父愛缺乏綜合徵」,缺乏陽剛之氣,在體重、身高、動作等方面發育較慢,並存在諸如焦慮、自控能力弱等情感障礙,在性格方面也會變得懦弱、膽小、孤僻、自卑等。當未來進入社會後,會出現各種不適狀態,無法按自己性別角色規範行事,喜歡找強勢的女人結婚,無法成為值得依賴的丈夫。
問題二:使孩子不敬重權威。父權喪失的家庭,會導致孩子不僅不能從父親身上學到尊敬權威、明白等級,而且還會認為男性就是和父親這樣的。同時在功能不完善的家庭中,孩子面對強勢的母親,往往會本能的討好「強者」,尤其是男孩,他們也會跟著母親,在不知不覺中反抗父親,不重視父親的意見。
問題三:使孩子受到過度保護。母親過於強勢,是其安全感不足的表現,會使其成為一個典型的保護者。害怕自己擔心的問題會在孩子身上出現,只要是不利於孩子的事情,都想過濾一下,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去避免發生。於是,母親包辦所有事情,從思想上和行為上都要求孩子跟著她走,最終孩子就會什麼都不會,完全依賴母親,更加印證了母親的想法。
問題四:給孩子過多的壓力。強勢母親往往是能力出眾和是完美主義者,會把培養孩子當成自我實現的方法,苛求孩子做到最好。於是在無形中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也把自己的價值依附於孩子身上。不能否認,這些強勢母親付出很多,但恰恰是這些「付出」,使孩子感到壓力,容易造成孩子失去安全感和自信心,成年後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自卑。
問題五:讓孩子難於獨立。強勢母親不僅丈夫面前強勢,也在孩子面前強勢,不容許孩子說「不」。長期處於母親的強勢控制下,自然忽略孩子的特性和感受,孩子在生活中獨立做決定的機會不多,一切都由強勢母親教導、指揮、安排,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放棄自己的承擔,失去了獨立解決問題和面對生活的能力,形成對母親無條件的服從和依賴。
問題六:孩子學會消極抵抗。強勢母親使孩子失去自我,感覺所做一切都是為了母親,內心無法產生做事的動力。孩子在強權壓力下,知道抗爭是無用的,雖然內心在說「不要」,但也只能表示表面上的順從,這也是孩子感覺只有靠消極抵制才能有自主權。於是,孩子面對自己不能掌控和不願意做的事情,往往採取消極態度,磨洋工就出現了。
問題七:孩子難於學會社會交往。父母是孩子最早認識的同性和異性,和他們的友好相處,能讓孩子習得長大後與同性異性朋友相處的方法,這決定了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而在強勢母親的管理下,這種社會性的交往變形,使孩子害怕遇到否定和拒絕,習慣於隱藏自己的內心感受。這種防禦模式,使其有被社會孤立的傾向,難於融入社會。
問題八:強勢母親會導致「戀母情結」出現。強勢母親由於投入的愛越多,期待的收穫也就越大,母子聯結也越深,甚至還會把兒子當作「替代配偶」,作為情感依託的唯一對象。最後有可能渴望佔有兒子,以至於渴望分享兒子所擁有的一切。這樣使孩子難於擺脫母親影響,獲得真正的自我。這在成年後,使男孩難於認同其他的女孩,更加依賴於自己的母親。

綜上,母親過於強勢,或與孩子接觸多的母親,必須讓孩子在自己的心目中對父親有良好的認知和正確的印象。實際上,一個聰明的母親,總是會給父親機會,讓孩子隨時感到父親的存在,而自己尊重丈夫,則是最好的體現父權的方法。
當然,做父親的不能逃避責任,也要爭取多參與家庭事務的決策上來。最後,需要知道的是,強勢的控制有時未必是強權控制孩子的思維或情緒,也可能是溫柔的強勢關懷或甜言蜜語的強勢控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150

人仔強勢 Money Cafe

來源: http://moneycafe-icable.blogspot.hk/2014/08/blog-post_8.html


全球最難了解貨幣及央行,必是為人民幣及人民銀行。

年初貶值?到目前為止,仍然眾說紛紛,但近幾個月升值,動機亦未明。

人民幣在岸價近日越戰越勇,先破617、再破616,帶連一向較在岸CNY有溢價的離岸CNH價,被多度被拋離,星期四一度較在岸價低近百點子,情況實為罕見。

無疑,貨幣升就等於資金流入,但是否適用於匯價仍然由央行主導的人民幣,似乎需要打個折扣。

肯定,海外對人民幣需求上升,原因建基於股市升、經濟回穩、滬港通等等,再者今年為止,非居民人民幣存款餘額達一萬四千多億人民幣,數字可觀,惟第二季增加金額顯著減慢,一旦情況擺動的話,購買力不能忽略。

但疑問歸疑問,「賓卡」指,如果屬於外來大規模流入,或增持人仔的話,理應更反映於離岸價之上,並且令離岸價格較在岸價高,但事實不然。

故此,適用於人民幣匯價走勢的合理解釋,一切視乎政策,亦即顯示於中間開價之上。

好明顯,內地要人民幣由貶改升,已反映於中間開價上,交易員甚至形容,近日人行中間價越開越勇:以星期五為例,開市中間價為6.1562,較周四中間價高近百點子,而基於開價相當貼近前收市價,人行方便升值,避免中間價偏離市價,從而觸發一開即停。

何解人仔由貶要升?內地當局為什麼忽然要人仔升勢重新建立?

留意今日內地公布進出口數據,出口居然錄得出符意外14%增長,不過內需未復元,進口出乎預期由升轉跌,結果令貿易順差擴大至473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資金持續流入,加埋順差增加,自然有利人民幣持續強勢,估計到今年年底,兌美元將會見「六算」。

路透社近日一篇報道,指內地拍板,要人民幣自由兌換時間由二零一五,延長到二零二零。表現上,延遲兌換,跟加快升值本應互不相幹,但留意報道的話,其實慣切當局思維,外圍越亂,維穩越要緊,君不見,區內貨幣加快跌幅之際,正正是人幣加快升值之時。

貨幣得、股市得、兼且有滬港通三個字,國產催化已漸形成。

要留意包括,內地流動性相當氾濫,當局不斷否認QE,某程度上代表QE已行。

雖然人行再進行資金回籠,但資金太多,導致一星期計,隔夜、七日及十四日利率,分別大跌二十二、四十三及六十一點子,作為平衡效應,抵消流動性充裕,人行將貨幣升值,理順內地資金利率曲線,未必沒有根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085

美元強勢料持續 大宗商品最“遭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789

101640937-485407343.530x298

你不得不相信,過去兩個月最熱門的交易就是看多美元。在本輪輪強勢美元背景下,最“遭殃”的恐怕就是大宗商品多頭了。

自六月底以來,美元指數(美元對一籃子其他貨幣)已經上漲了3.5%,達到了52周新高。盡管歐元疲軟對此不乏貢獻,美元對其他貨幣也表現出不可小覷的強勢,例如英鎊、加元、日元。僅周二當天,美元對日元就升值了0.7%,對主要貨幣來說這種變動很難說是小動作。

許多市場人士預計歐洲央行本周四將宣布進一步寬松措施,這種預期也可能導致了歐元對美元的走弱。但由於美元相對多數貨幣都在升值,這看起來也不能僅“歸功於”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

“這更多是因為美國經濟表現與世界其他國家正在拉開差距。”BK資產管理公司的外匯策略主管Kathy Lien表示:“在美國,我們看到經濟增長與貨幣政策前景的分歧正在加大。這意味著最終美聯儲將不得不加息。同時我們又看到日本、歐元區的壞消息接踵而至,這也會增加美元的吸引力。”

basket_1870914b

最不願看到強勢美元的自然就是商品多頭了。本周二,黃金價格剛創下了2個半月來新低,原油價格也跌了3%以上。更廣泛來看,商品通常與美元“背道而馳”——因為多數大宗商品以美元計價,而當美元更值錢的時候,購買同樣數量的商品資產需要花費的美元也更少。

“現在,如果美元是一條狗,那麽所有其他市場都是狗尾巴。” TJM Institutional Services董事Jim Luorio表示:“我認為所有近期的商品價格變動背後就是美元。”

事實上,根據Schork Report編輯Stephen Schork的統計,過去30天內,原油價格和美元匯率的相關指數是-0.88——意味著兩者表現出幾乎完全負相關的變動。

然而,Schork並不認為原油價格的變動完全取決於美元,他認為這“更多是巧合”。他表示,能源價格的關鍵推動因素是駕駛季節的結束,降低了對汽油的需求。

不過,隨著周四歐洲央行議息和周五美國公布非農就業數據,強勢美元趨勢本周料將繼續,大宗商品很可能仍然是“燙手山芋”。

Kathy Lien表示:“我認為商品價格仍然會進一步下跌,4%-5%左右。所以我會再等一等,直到價格更便宜再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709

美元資產受益強勢美元 美股美債齊受追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177

美元兌一攬子貨幣近期均呈現明顯牛市,周線9連陽的表現錄得最近17年以來的最長連續上漲周期。對於美國經濟前景複蘇的樂觀使得美元上漲,資金因此湧入美國股市和債市,美元資產全面走高。

OG-AC563_DOLLAR_G_20140912174927

OG-AC564_DOLLAR_G_20140912175056

美元的王者回歸反應了市場對於美聯儲在明年開始其加息周期的預期,在歐元區和日本依然處於經濟滯脹且將長時間維持低利率的對比之下,美元的優勢顯而易見。上周五美元對日元觸及107.35,為2008年10月以來最高值。歐元對美元也在9月刷新了14個月新低。

美元的漲勢同時推低了大宗商品價格,原油和金價在近期均走勢沈重。最新一次的美聯儲決議將在本周到來,市場人士認為美聯儲可能對其利率前景措辭做出微調。

美元的升值對於美國經濟複蘇同樣有推動作,相對強勁的購買力將幫助消費的拉動。一位投資經理就建議買入美國零售公司,因美元的上漲將降低生活成本並最終促進消費。

根據最新的數據統計,截止到9月10以來,今年大約有1116億美元湧入美國股市和債市,去年同期則只有894億美元。

許多分析師和交易員表示,在20世紀九十年代的時候,美股的上漲也伴隨了美元的升值,而這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所帶來避險需求引發的美元上漲有著明顯的差別。因此本輪美元的升值之路可能還將延續。

管理著3050億美元的加拿大皇家銀行環球經濟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Eric Lascelles就認為美元將繼續升值,不過其速率無法和1994年同日而語。Lascelles相信美聯儲不會很快速的大幅升息,否則脆弱的經濟複蘇可能會受到影響。

與此同時,Amundi——法國的貨幣資產管理公司負責人James Kwok表示他已經買入美元對澳元、加元和瑞郎。“美元的經濟前景將比全球其他經濟體更加理想,這將幫助資產流向美元並推升美元匯率。”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看好美元。保誠集團固定資產的資產經理Michael Collins認為美國加息和歐元區進一步寬松的預期已經計入美元匯價,並且在全球化背景之下,如果其他經濟體表現不佳的,美國前景也不會太樂觀。因此美元的漲勢可能並不會太強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857

唐營強勢朝聖

2014-09-18  NM
 

北京失信,普選落閘,佔中行動一觸即發。面對香港人一波又一波的公民抗命行動,習近平十一前夕組織了掌權後首個香港富豪訪京團,爭取他們支持假普選特首方案,合力反對佔中行動。這個原本連同專業團體成員共約四十人的朝聖團,由於不斷有人要求加入,據聞近日已增至六十人以上。本刊發現,訪京團成員以特首選舉中押注唐英年的傳統華人財團話事人為主,北京明顯欲營造「唐營」受重視的印象,放輕梁營中人的重要性。其中一直和689對着幹的長實主席李嘉誠,料為習近平爭取「唐梁營大和解」的重點目標,務求團結香港的權貴階層,消除一切不穩定因素。

本月初起,大大小小的建制派政黨、工會組織輪流上京聽旨,並為北京推動政改方案和打壓佔中作傳聲筒,向港人宣告對港強硬路線。不過,重頭戲必然是由前任特首、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率領的「香港工商專業界知名人士訪京團」,該團定於本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北上,預料下週一下午會見國家主席習近平,並獲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組長張德江宴請。

○三年來最大規模

這個被視為○三年以來最具規模的富貴兵團,北上消息本月三日曝光。本刊得悉,不少大孖沙及商會代表早於八月中已接獲中央邀請,專業團體的領導層卻延至八月底才獲邀,部分更是政改落閘方案拍板前才收到請柬,反映邀請對象有優次之別,更擺明以李嘉誠為首的傳統華人大財團作重心。梁振英與唐英年的特首之爭,以建制陣營全面撕裂作結,689上任後摧毀了昔日遊戲規則,只顧回饋支持他競選的二線或傳統中資商人,傳統商界不再獲特別眷顧,反而懷疑處處被針對,對689存在不少怨氣。富貴兵團北上前夕,香港政商界密切留意這批大孖沙受領導人重視的程度。近年經常跟梁振英抬槓的李嘉誠,肯定最為矚目。梁振英上任後,多名大地產商在其軟硬兼施手段下,不得不向他靠攏,惟有李超人絕不妥協,惹來中央及梁班子不滿。事實上,梁振英當選特首後,李嘉誠與港府關係明顯轉壞,中央政府看在眼內亦有微言,李超人近年事先張揚計劃出售和黃的百佳超市業務,以及經常傳出從大陸及香港撤資等舉措,均觸動北京的神經,故近月針對李氏企業在大陸囤地的傳聞,都被視為中央針對李的措施。

務求唐梁營大和解

接近北京的中間人指出,北京希望藉着今次機會,令未能得到傳統商界大孖沙支持的梁振英政府,可以跟對方作大和解,同時避免有人趁佔中出現後搞小動作,「唔想再見到有人拖中央同梁班子後腿。」要擺平傳統商界的不滿聲音,安撫被視為唐營重量級支持者的李超人,是今次訪京團的重頭戲。過去中共領導人對李都採取高規格待遇,之前兩次訪京他都和霍英東同坐第一排,與二代最高領導人江澤民及胡錦濤握手時間,亦明顯比其他富豪長。一○年胡錦濤更一改主政後跟超級富豪保持距離的作風,趁深圳成立經濟特區三十周年慶祝大會舉行前,破格與李超人單獨會面,令各界嘩然,覺得北京公開肯定李對中央及特區政府的政治影響力。

習總超人相識廿載

習近平和李嘉誠的密切關係,預料今次訪京團後將會明朗化。早於九二年長實與福州市政府簽訂開發福州「三坊七巷」項目,投資額高達三十億元,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正是習近平。○八年習以國家副主席的「儲君」身份訪港,下榻長實旗下的紅磡海逸酒店,並由李澤鉅親自迎接。胡錦濤一二年六月訪港,卻入住灣仔君悅酒店,反映李與習的交情,較跟胡錦濤更好。為求落實香港大和解,競逐特首落敗後當選全國政協常委的唐英年,亦獲邀今次訪京,以展示其重新出發後的影響力。據悉,訪京團名單明顯偏重唐營的支持者,相反挺梁的商界人士較少,以表現北京的誠意。此外,上次訪京團也有邀請一些外資財團代表,但今次相對減少。其中上次訪京太古由主席何禮泰作代表,今次只是集團董事邵世昌。自梁振英當選後,一直流傳他會被北京撤換的「Plan B」,唐營中人及本地傳統商界被指是幕後黑手。前港區人大代表吳康民一二年十一月曾公開炮轟,指挺唐的利益集團不忿梁振英擊敗他們支持的唐英年,故欲趁梁弱勢而拉其下馬,改由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接任,吳的言論代表了不少傳統左派人士想法,故建制派內部矛盾日深。由於佔中逼近,北京被迫出手,實行先安內、後攘外。

六大商會主席北上

為求推動假普選特首方案及嚴厲打壓和平佔中,北京更着力爭取工商界廣泛支持,故傳統六大商會亦一如以往成為邀請訪京對象,當中不少人更是唐英年參選時的殷實支持者,如地產建設商會主席梁志堅、總商會主席周松崗、工業總會主席劉展灝等。雖然訪京團以籠絡富豪為主要目標,但與○○年及○三年比較,北京今次特別邀請來自不同範疇的人士,以增強統戰效果,「習近平上場後,一直貫徹多儉樸、少奢華作風,當然唔想太高調同香港富豪巨賈打交道,所以呢次會面,都要有專業界別人士去『溝淡』。」獲邀出席的醫學會會長史泰祖強調,不擔心專業界淪為富豪的陪襯品,「有機會一定講,企喺富豪後面都會反映。我唔覺得格格不入,因為中央如果只係搵工商界嘅大老闆,我相信好多香港人都會唔同意。」

獲邀人士守口如瓶

據了解,富豪訪京團的消息傳出後,政商界圈子連日都爭相了解北京邀請了什麼人士、本人是否在獲邀名單中。當知道自己不在名單之列,不少未獲青睞者近日急忙向中聯辦及港澳辦叩門,希望搭上「面聖」首班車。「原本今次訪京團只有四十多人,消息一出後已經加到六十人,而家仲有一啲人想加入,所以正式嘅名單一直未公布,估計出發前兩、三日先有。」知情人士道。 縱使北京事先張揚訪京團成員可跟習近平會面,但多名獲邀人士守口如瓶,對訪京行程一律封口。身兼會德豐副主席的梁志堅接受查詢時,拒絕透露屆時將會見哪一位領導人:「未清楚見邊個,上去了解吓,有乜講唔會知道,佢哋唔會事先話你知。(有乜意見會反映?)都未知問乜嘢,咁有乜可以反映呢?」廠商會會長施榮懷則說,暫時只得悉會跟發改委會面,「我都唔清楚見邊個,我唔會猜測領導人想同我哋講乜。」○三年曾為訪京團成員的合和主席胡應湘表示,他有獲邀訪京,卻有事未能參加,「我啱啱有個會開,我唔去得,我已經寫咗信去。我上北京都唔知幾多次啦,因為個改革開放我係好支持。」對於是次訪京團會獲哪位官員接見,以及會談及什麼問題,胡應湘一概表示不知道。

宣示反腐打貪結束

接近北京的中間人透露,今次訪京團具備兩大目標,首先是彰顯習近平打擊貪腐已接近尾聲,「佢上任近兩年,經歷一連串反腐打貪,摧毀過去胡溫年代布局,但係北戴河會議大局已定,加上六十五周年國慶臨近,佢同香港最有影響力嘅人講最新政治及經濟形勢,係可以釋除佢哋嘅疑慮。」另一重要目標,則是佔中發生前,爭取本地傳統商界支持反佔中,透過他們穩定港人的信心。熟悉中國問題的時事評論員程翔認為,北京知道政改落閘決定,令中央和港人處於極端對立狀況,故須拉攏香港最具權勢及影響力人士,但相信非像過去兩次借訪京團,傳遞挺董命令般挺梁。「我諗無咁快決定梁振英嘅前途,搵呢班大孖沙上京係要穩住香港,咁係有兩個意義,一是要盡可能孤立泛民,第二係應對萬一需要出手時,可以預先同建制派及大資本家打招呼,講明中央會點做,等佢哋接受一啲比較強硬嘅做法。」

回歸十七年 三個富豪團

回歸十七年來,不少政商團體排隊訪京,成為北京對香港最新形勢的寒暑表。不過,歷來只有兩次屬高規格的商界領袖訪京團。首次是○○年六月一個三十人的富豪團訪京,當時獲得國家主席江澤民及總理朱鎔基接見,顯示中央重視香港商界外,當時不少人都視此為挺董之旅。 至○三年七月一日五十萬人上街遊行,多名富豪巨賈及其接班人和家眷,組成七十九人「超級富豪團」,九月下旬訪問北京,獲安排與當時國家主席胡錦濤會面。跟三年前不同,訪京團成員避談是否挺董,連一向支持董建華的團長霍英東,亦只謂「此行來聽領導人講話,而不是來挺董。」不過,胡錦濤當時表明希望各富豪支持穩定香港局面,更直言「完全信任董建華」,令兩次訪京團都產生挺董施政的效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586

強勢阿里與六大投行:費率誠可貴、名聲價更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467

alibaba-4

盡管承銷費率只有可憐的1%,但由於阿里IPO的龐大規模,以高盛、瑞信為首的六大投行們可以瓜分超過2.5億美元的承銷費。不過由於強勢阿里不設牽頭行並且不需護盤,預計本年度投行排名不會因此出現大幅變動。

昨日,華爾街見聞網站提及,阿里巴巴在紐交所成功IPO,開盤價為92.7美元,較IPO定價68美元大漲36.3%。 IPO募資總額超過250億美元。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主要的承銷資金池將為募資總額的1%,即2.5億美元左右。通常,較小規模IPO的承銷費率高於5%,而Facebook這樣大規模的IPO承銷費率為1.1%。Twitter IPO規模小得多,費率為3.25%。

一般來說,多數承銷費將流向牽頭行,但阿里巴巴卻並沒有設立牽頭行,而是指定五家投行為主要簿記行——瑞士信貸、德意誌銀行、高盛、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巴克萊為指定IPO做市商。花旗集團也參與了承銷工作,但並非主要薄記行。

上述五家主要簿記行將各自獲得承銷資金池的15%,約為3750萬美元。其他參與承銷的角色較小的投行將相應得到相對小的份額,比如,花旗的份額為7.5%,約為1900萬美元。

阿里巴巴與眾不同的承銷投行角色安排就意味著其投行在科技類IPO中的排位幾無變動。Dealogic數據顯示,在阿里IPO之前,高盛位居2014年科技類IPO承銷費冠軍寶座,瓜分了該領域13%的份額。摩根士丹利緊隨其後,賺取承銷費份額12.5%。兩者在2013年的排位也是如此。但2012年時,摩根士丹利因主導Facebook IPO而曾位居高盛之上。

此外,還有一項額外的“激勵費用”資金池,總額相當於250億美元的0.2%,約為5000萬美元。一位知情人表示,實際數額將取決於阿里巴巴。

正如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及,高盛為阿里巴巴IPO穩定市場代理人,其主要任務是托盤,確保IPO股價不會破發。因此,這一角色應當令高盛獲得更多交易傭金,從而使其在此次阿里IPO中賺的更多。不過,《金融時報》報道稱,知情人表示,由於阿里上市首日如此順利,不需要投行托盤,這就使得高盛獲得更高報酬的概率減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840

傳將採「只要島、不要人」的原則處理抗爭 港生罷課爭取真普選 中共強勢回應

2014-09-22  TWM
 

香港政改爭議持續延燒,為了爭取「真普選」,大專學生決定在九月二十二日罷課,佔中行動也傳聞將在十月初登場,中共對此則態度強硬,甚至傳聞已在邊境部署重兵,社會氣氛日趨緊張。

撰文‧何欣潔

「我本來可以保持沉默,繼續當一個只會讀書的機器人。但是我選擇了站出來,以罷課形式表達我對人大沒有遵守承諾的不滿……,我寧願原地踏步也不希望有假普選,因為政改關乎到香港的未來,是香港能否繼續走在民主路上的關鍵。」憤怒!可能連一人一票都沒有二○一四年九月,香港拔萃女書院中四學生呂慧盈,寫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公開信,呼籲同學共同站出來,挺身對原該屬於「大人世界」的普選議題表態,抗議八月底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布的《關於香港特首普選問題和二○一六年立法會產生辦法決定》(簡稱《政改決議》)。

《政改決議》將香港普選方法設下重重門檻,香港人獲准在一七年一人一票選出特首,但候選人將由北京控制的「提名委員會」過半數決定;這個「普選框架」讓「真普選」落空,但如果在香港立法會被否決,特首選舉將沿用一二年的選舉辦法,換言之,可能連「一人一票」都沒有,引發許多港人憤怒。自從《政改決議》公布以來,焦慮、騷動而無法再平靜讀書的香港學生,絕對不只呂慧盈一人。

九月二十二日,是香港各大專、中學生約定罷課爭取真普選的日子。為了罷課行動倒數計時,上千名學生宣示響應,香港校園處處可見大字報、宣講攤,一場學潮,正在蓄勢待發。

普選原是香港與中央角力近十七年的議題。自一三年開始,由於港大教授戴耀廷提出以「佔領中環」為抗爭手段,一躍而成國際矚目焦點。未料過了一年,佔中尚未發生,年輕學生反率先串聯以「罷課不罷學」,體現公民抗命精神。罷課時程初估為一周,共計有超過二十所大專院校學生加入、七十位教授響應,中大、港大等多所知名大學校長也表示尊重。香港立法會議員范國威認為:「這將會是八九年後,中央在香港面臨的最大挑戰。」回顧香港近年學運史,八九年五月,六所大專院校罷課聲援八九民運,近七千名大專生及市民於維園集會。一二年九月,因反對中共將帶有「愛國愛黨」色彩的國民教育教材列作中小學必修,學聯發動罷課,逾八千名大專生集會。這一次罷課集會人數估計不會超越以往太多,但各界都普遍認為,罷課學生將與佔中行動匯流,形成難以預測的強大能量。

《經濟學人》九月初以「憤怒的青年」稱呼這批香港學生。報導指出,「這些青年認同自己是個香港人,更甚於是﹃在香港的中國人﹄。」

警戒!傳在邊界部署軍力

不願具名的學者也表示,一二年以來的香港學生抗議活動,已經沒有八九年共同建設民主中國的夢想,反而彌漫著濃厚的本土意識,「曾有學術機構調查,香港年輕人的中國認同來到新低點。」對於當代香港青年來說,要求中央信守承諾,以符合國際標準的程序選出特首,遠比「回歸祖國」的大夢重要。

這份港青對中國的疏離與敵意,恰恰挑動中共最敏感的神經,對香港的公民普選訴求加倍警戒。親官方的資深議員、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公開表示,香港至今有些人尚未接受香港已回歸,所以人大常委認為需要審慎點處理香港政改,如果香港人接受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下面一個直轄市這個事實的話,普選特首的門檻便不用這麼高。

言下之意,自九七回歸以來,香港人始終不願心悅誠服地做個中國人,堅持香港意識,是中共在政改堅持不讓的真正主因。《經濟學人》分析,隨著中國中產階級興起,民眾對於自己在教育、醫療、環境、財產權等議題上的無力感加深,讓中國當局面臨壓力。因此,即使此次政改爭議可能讓台灣觀感不佳,但《經濟學人》推測,中共顯然認為,阻止香港民主派在特首選舉勝出、防止中國其他地區中產階級民主訴求升溫,比兩岸統一更為重要。

中共遏止港人「真普選」的決心,絕非虛言。香港特首梁振英特別投書報紙,強硬呼籲香港人接受普選方案,「政治改革是要進一步?還是退兩步?」暗喻香港人應該接受現行這令人不夠滿意的方案,否則只好退回「更不民主」的狀態。

罷課前夕,甚至有內部消息指出,中共已在深圳、香港邊界部署軍力,不排除以「只要島,不要人」為原則處理抗議行動、維持一黨專政,情勢緊張。但對此一傳聞,范國威議員則認為,當局肯定會以強勢警力對付抗議群眾,但應不至於出動軍隊。

《華爾街日報》九月十二日分析,佔中行動目前已處於舉步艱難的十字路口,一方面必須面對中央的強硬態度,另一方面也不希望進行太激烈的抗爭行動令市民反感;如今學子拉出激進的「罷課」戰線,也使佔中行動的變數增多。

傳聞將在十月一日登場的佔中行動,究竟會往溫和或激烈的一方傾斜?考驗着領導團隊的政治智慧,也決定香港政改爭議收場的方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474

強勢美元推低貴金屬 現貨白銀創4年新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876

周二美元指數再創新高突破86大關導致現貨黃金和白銀遭遇顯著拋壓。白銀盤中跌幅超過2%,刷新自2010年6月以來新低至17.08美元/盎司。現貨黃金同樣跌幅超過1%,最低見於1204.3美元/盎司。

在美國經濟逐漸向好的背景下,市場對於美聯儲加息的擔憂正在不斷提升。此前受到寬裕流動性支持的貴金屬在避險需求消失之後走勢更為沈重。

與此同時,日內公布的歐元區9月CPI數據年率增幅僅有0.3%,為2009年10月以來最低。該數據引發投資者對於歐洲央行全面QE的預期加強,歐元大幅走低幫助美元指數一路向北。過去幾周以來美元指數和貴金屬都保持了十分明顯的逆相關性。

DXY

現貨黃金日內最低見於1204.3美元/盎司,距離年內低位1203.3美元/盎司和1200整數關口僅一步之遙。

xau

現貨白銀則刷新自2010年6月以來新低至17.08美元/盎司,連續第三月收低幾無懸念。

XAG

輝立期貨的投資分析師Howie Lee認為美聯儲已經明確及早升息的意向,並且烏克蘭沖突各方達成脆弱的停火協議,目前鮮有因素能夠阻止黃金跌勢。(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699

美聯儲9月會議紀要:擔心全球經濟放緩和強勢美元 暗示加息應謹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138

周三,美聯儲9月FOMC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擔心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和強勢美元影響美國經濟,市場人士認為美聯儲可能更傾向於維持低利率。會議紀要公布後,美股大漲,美元急跌,黃金急漲。

被稱為“美聯儲通訊社”的《華爾街日報》記者Jon Hilsenrath稱,美聯儲傳達了對經濟增長和強勢美元的擔憂,這個信號比以往更清晰。對全球經濟的擔憂,以及美元走強對通脹的影響,給美聯儲官員們更多理由不要迅速加息、應該將利率維持在低位。這也表明美聯儲內部爭論非常之大,一些官員們認為勞動力市場持續改善應該允許美聯儲提早加息。

美聯儲在利率前瞻指引問題上的爭議也在加大。大多與會者希望未來修改前瞻指引時,將其表述為取決於經濟數據。英國《金融時報》點評稱,美聯儲進退兩難,既不喜歡目前的前瞻指引,又沒有不暗示緊縮貨幣政策的選擇,意味著美聯儲有可能將“相當長時間”的措辭保留到下次會議。 

美聯儲9月FOMC會議紀要重點摘要:

美聯儲官員們認為,全球經濟減速是美國經濟面臨的風險之一。

FOMC認為當前某些進展可能對金融穩定性構成威脅。

美聯儲認為美元走強對出口和美國經濟有負面影響。

關於可能對金融穩定性構成威脅:

一個地區的銀行家們表示,他們放松了發放貸款的條款和條件,以同其它貸款發放機構競爭;不過他們沒有發放風險更大的貸款。與會者註意到金融市場中的某些新發展可能在未來對金融穩定性構成威脅,包括杠桿貸款標準惡化、股市估值扭曲、信用利差縮小。

關於強勢美元:

在美聯儲會議期間,美元繼續升值,特別是兌歐元、日元和英鎊。一些與會者擔心,歐元區經濟增速和通脹持續不及預期可能令美元進一步升值,這對美國出口有負面影響。幾位與會者補充稱,中國和日本經濟增速放緩、中東局勢難以預料、烏克蘭危機都可能帶來類似風險。兩位與會者指出,美元升值可能令通脹朝美聯儲2%的目標前進速度更緩慢。

關於前瞻指引:

一些與會者認為,從風險管理角度考慮,當前前瞻指引是合適的。當前前瞻指引表明,美聯儲願意等待更多經濟持續進步的證據,在加息問題上會表現得耐心。在他們看來,經濟下行的成本大於經濟過熱的成本。如果屆時經濟過熱,可以迅速撤出寬松政策,這比經濟下行後增加刺激要更妥當。數位與會者還指出,修改前瞻指引可能被誤解為貨幣政策立場的根本轉變,那可能會導致金融環境意外收緊。

關於前瞻指引的發展:

與會者還討論了未來前瞻指引的發展,也即當委員會認為當前指引不再能恰當地傳達未來政策立場時,前瞻指引應修改成什麽。絕大多數與會者偏好將前瞻指引修改為取決於經濟數據和FOMC委員會對就業、通脹的評估。與會者認為,修改後的前瞻指引可能有助於公眾理解FOMC的反應機制,同時也給FOMC足夠的靈活度對經濟前景作出回應。

一位與會者支持用通脹率門檻值作為前瞻指引。不過,幾位與會者指出,用定量方式表達前瞻指引存在困難。另一位與會者表示,傾向於將未來貨幣政策通過其它機制傳達,如美聯儲經濟預期。

會議紀要中指出,隨著高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不再適用、美聯儲朝貨幣政策正常化方向發展,利率前瞻指引可能重要性會下降。

9月FOMC會議紀要公布後,美股大漲,道指收盤時創年內最大漲幅;2年期美債收益率大跌6個基點;美元急跌;黃金從低位急漲近20美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2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